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人脉’需求成为学生报考MBA最主要目之一(小编整理)
编辑:青灯古佛 识别码:12-414338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17 10:13:11 来源:网络

第一篇:‘人脉’需求成为学生报考MBA最主要目之一

‘人脉’需求成为学生报考MBA最主要目之一

众所周知,MBA学生除了希望获得学历和能力的提升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需求,就是通过读MBA积累在商界精英中的人脉资源。而且,眼前‘人脉’需求已显然成为学生报考MBA最主要目的之一。一些具有先进办学理念的商学院已经开始根据这一变化,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为学员搭建丰富多样的商业社交平台,其创新方式可谓用心良苦。

一、校友活动

如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在近期举办了MBA校友返校日活动。据悉,华理从1998年开办MBA项目以来,至今已有三千多名MBA校友。这些校友里不乏各行各业的精英,举办校友活动可为校友间的商业资源共享提供机会。据悉,华东理工大学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校友活动,例如校友亲子活动、校友品酒会、行业沙龙、户外活动等各种各样的校友活动。

二、职业导师

MBA职业导师计划是由商学院出面,聘请业界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成功校友、名企高管或人力资源专业人士,担任在校MBA的职业导师,为学生的个人职业生涯提供指导和帮助,把自身的工作成果及成功经验提供给学生交流分享,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并力所能及地为学生推荐就业、实习和实践机会。在2011年,华理更是率先推出了“三导师制”,每位学生由三位导师进行指导,分别是学术导师、职业导师和行动学习导师。

三、全球名师

实际上有企业背景的教授对于MBA学员来说,也是难得的一笔人脉资源。在MBA教育备受关注的今天,商学院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师资的竞争。华理商学院聘请的海外教授,多是在沃顿、耶鲁、斯坦福等欧美著名商学院获博士学位,或在世界著名商学院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世界级”教授,同时要有丰富的企业管理背景。为了更多地聘请此类优秀的教授,华理商学院与海外专业的猎头机构合作,在全球范围内物色适合的人选,并且要到国外进行多场“飞行面试”。此类教授可以为自己的学生在海外求职或进入跨国企业时提供指导,甚至是推荐。

四、建立社交网络平台

据了解,一些思维比较超前的商学院,已经运用目下最流行的SNS概念,为自己的学生建设了先进网络社交平台,让工作繁忙的MBA学员足不出户就可以在自己的社交网站上轻松地拓展人脉,交换商业资源。

除此以外,商学院还通过很多其它方式为学生提供社交机会,诸如举办论坛、讲座、国际交换、参加大型赛事等等,从各个不同方面帮助MBA学生拓展人脉,甚至是国际人脉资源。

随着MBA办学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市场竞争意识的逐渐加强,对于真正想为MBA学生做实事的商学院来说,在对学员的服务品质上进行改革创新,提供更多人性化的细节服务,人脉资源的拓展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第二篇:MBA报考条件

MBA分在职的和脱产的。主要的区别在于,在职MBA是10月份考试,考试难度稍低,而且考上之后不提档,只需要周末去上课,不过,读完之后只是发学位证(MBA学位,也就是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没有研究生学历。脱产MBA也就是全日制MBA,是1月份考试,考试难度稍大于前者;考上之后需要提档案,在校脱产全日制学习两年。读完之后,发双证(MBA学位证与研究生学历证)。

MBA是不收应届生的,专科毕业五年(含)以上、本科毕业三年(含)以上、研究生(含硕博学位)毕业两年以上才能报考MBA。

MBA是没有公费的,全部自费,而稍微好一点的学校(比如211高校)的学费目前在5万元左右,名牌(如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的学费十几万至二十几万不等)而且,有些学校的MBA没有奖学金。

如果真正感兴趣,可以够时间以后再考。考试的科目是英语和综合。其中,MBA英语的难度高于四级,但低于六级。综合包括如下几种内容:数学(主要是高中内容,部分初中内容,比较简单,大学数学不涉及)、逻辑(考公务员考的那些内容,多做练习,可以找到做题规律)、论证有效性分析(给定一篇文章,分析这篇文章论述中出现的问题)、作文(相当于公务员考试里的申论,主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一般应透过现象看出本质,给出解决方案)。MBA实行全国联考,总分300分,其中英语100分,综合200分。全国A线在165分左右,部分211高校175分左右,名牌(如北大、清华、复旦、交大)200左右。其中,英语一般要求单科55分以上,综合一般要求110分以上)。

报考流程:

首先是每年10月份采用网上报名的方法。11月份外地考生到所报院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或去现场确认,并通过网上或电话查询方式查询报名结果。

然后,参加1月份的联考。

然后,开始着手准备复试。而且,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一定得注意。准备的内容包括英语口语、英语听力、政治、面试(管理能力测试)

然后,等待4月份成绩下来,参加复试。

然后,等六月份录取通知单。

网上有很多提供复习材料下载的网站,我比较喜欢的一个是:中国MBA网(随便一搜便知),上面有一起奋斗的战友,又复习材料下载,还有复习技巧点拨。

第三篇:文档:最关键的人脉

最关键的人脉

著名社会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 Mark Granovetter,曾在 70 年代研究了在波士顿近郊居住的专业人士、技术人员和经理人员是怎么找到工作的,并把研究结果作为他在哈佛大学的博士论文发表。Granovetter 找到 282 人,从中随机选取 100 人做面对面的访问。发现其中通过正式渠道申请,比如看广告投简历,拿到工作的不到一半。100人中有 54 人是通过个人关系找到的工作——当宅男们还纠结于简历怎么写才好时,一半以上的工作机会已经让那些有关系的人先拿走了。

靠关系不新鲜,但靠什么关系却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穷人和富人的人脉结构

所谓多个朋友多条路,那么这条路到底更有可能是什么样的朋友给的呢? Granovetter 发现,真正有用的关系不是亲朋好友这种经常见面的“强联系”,而是“弱联系”。在这些靠关系找到工作的人中只有 16.7% 经常能见到他们的这个“关系”,也就是每周至少见两次面。而 55.6% 的人用到的关系人仅仅偶然能见到,意为每周见不到两次,但每年至少能见一次。另有 27.8% 的帮忙者则一年也见不到一次。也就是说大多数你真正用到的关系,是那些并不经常见面的人。这些人未必是什么大人物,他们可能是已经不怎么联系的老同学或同事,甚至可能是你根本就不怎么认识的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不在你当前的社交圈里。

Granovetter 对这个现象有一个解释。整天跟你混在一起的这帮人,很可能干的事跟你差不多,想法也很接近,如果你不知道有一个这样的工作机会,他们又怎么会知道?只有“弱联系”才有可能告诉你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Granovetter把这个理论推广成一篇叫做《弱联系的强度》的论文,此文有可能是史上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社会学论文,大概超过了两万次。这个研究的数据如此简陋,思想如此简单,然而其影响是深远的。现在“弱联系”这个概念已经进入励志领域,2010年有人写了本书叫做《超级人脉》,其中大谈弱联系的用处。

“弱联系”的真正意义是把不同社交圈子连接起来,从圈外给你提供有用的信息。根据弱联系理论,一个人在社会上获得机会的多少,与他的社交网络结构很有关系。如果你只跟亲朋好友交往,或者认识的人都是与自己背景类似的人,那么你大概就不如那些三教九流什么人都认识的人机会多。人脉的关键不在于你融入了哪个圈子,而在于你能接触多少圈外的人。这样来说,岂不是从一个人的社交网络结构,就能判断这个人的经济地位如何了么?

2010年三个美国研究人员,做了一件有点惊人的事情来验证这个思想。他们把2005年八月整个英国的几乎所有电话通讯记录拿过来,涵盖90%的手机和超过 99% 的固定电话。这些电话记录构成了可见的社交网络。研究者很难知道每个人的经济状况,但是英国政府有全国每个小区的经济状况数据——你可以查到哪里是富人区哪里是穷人区。这样他们把电话通讯记录跟其所在的三万多个小区居民的经济排名对比。结果非常明显,越是富裕的小区,其交往的“多样性”越明显。但是这个结果如果细看的话还有更多有意思的东西。

社交网络多样性越强,经济排名就越高。

在统计上我们使用“相关系数”来表示两个东西之间的相关性,它的值在-1 和 1 之间,越接近1,就表示这两个东西越容易一起变大和变小,负值则表示二者变化的方向相反。这个研究发现,小区的经济排名与其社交网络的“社会多样性”和“地区多样性”的相关系数分别是 0.73 和 0.58。这意味着越是富人越容易跟不同阶层和不同地区的人联络,而且阶层多样性要比地区多样性更重要。正所谓“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我们设想富人的联系人数也应该较高,因为他们认识的人比穷人多——这也是对的,但联系人数目和经济排名的相关系数只有 0.44,并不太重要。最有意思的一点是,打电话时间长短,跟经济排名的相关系数是-0.33,也就是说富人虽然爱跟各种人联系,但真正通话时间比穷人短。

这种数据分析的问题在于它只能告诉我们社交网络跟经济地位之间有这么个关系,但不能告诉我们到底是谁导致谁。是因为你富,才有不同的人愿意跟你接触,还是因为你愿意跟不同类型的人接触,才导致你富? Granovetter 的理论还有另一个问题。事实上我们每个人认识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弱联系,强联系只是少数。如果让所有认识的人每人给我们一条工作信息,最后有用的这条信息当然有更大的可能性来自弱联系!Granovetter在他 1973 年的论文里承认了这个问题,但他也提出了一个解释:生活中强联系和弱联系跟我们交流的次数相差极大。我们跟强联系之间交流的信息,要远远多于弱联系。这种交流到底多多少,他没有办法量化计算,但是来自弱联系的信息总量可能并不比强联系多。这样看来还是弱联系重要,因为它传递的有价值信息比例更大。后来类似的质疑不断有人提出,但Granovetter的理论还是经受了考验。

所以弱联系理论的本质不是“人脉”,而是信息的传递。亲朋好友很愿意跟我们交流,但是话说多了就没有新意了。最有效率的交流,也许是跟不太熟悉的对象进行的。这个猜想怎么证实呢? 谁给你的信息重要?

也许我们可以从网络中不少蛛丝马迹。在有了网络后,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分析我们是通过什么联系得到新知识的。比如你在各种社交媒体上经常阅读和转发来自网友的各种推荐,那么是亲密好友的推荐更有用,还是弱联系的推荐更有用呢?Facebook的数据团队2012年针对这个问题做了一项非常巧妙的研究。研究者有个简单办法判断你跟各个网友之间的联系强弱。比如说如果你们之间经常互相评论对方发的状态,那么你们就是强联系的关系,否则就是弱联系。让我们来看看人们在Facebook上分享的那些网页链接——如果你分享这个链接,你大概认为这个链接是有用的。这种分享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你的朋友(不管是强联系还是弱联系)先发了这个链接,你看到以后转发。另一种是你自己独自发现这个链接。可以想象,前一种方式发生的可能性肯定要比后一种大,社交网络的作用就是让网友向我们提供信息啊。Facebook的这个研究通过随机试验的办法来跟踪特定的一组网页地址,结果发现别人分享这个地址给我们,我们看到以后再转发的可能性(p_feed),比如我们自己看到这个地址直接分享的可能性(p_no feed),大 5 倍以上。这两种可能性的比值(p_feed/p_no feed),也就是网友分享的放大效应。

我们的转发行为是相当亲疏有别的,人们更乐意转发“强联系”分享的信息。统计发现如果强联系发给我们一条信息,我们转发它的概率大约是弱联系发过来信息的 2 倍左右。这是理所当然,强联系之间本来就有类似的兴趣。有人据此甚至担心,社交媒体加剧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局面,我们会不会因为总跟志趣相投的人呆在一起而把社交圈变成一个个孤岛呢?

不用担心。这个研究最巧妙的一点是:它不但比较了我们愿意转发强联系还是弱联系,还比较了两种不同联系的放大效应。强联系的放大效应是 6,而弱联系的放大效应是9。也就是说同样一个网址,你看到一个弱联系分享给你你再转发的几率,是你自己发现这个网址再分享的几率的 9 倍。再说白了,就是强联系告诉你的有用信息,你自己本来也有可能发现;而弱联系告诉你的有用信息,他要没告诉你你恐怕就发现不了。这个性质和当年Granovetter说的何其相似!然后再考虑到人们接收到来自两种联系的信息总量,把它们用相应的分享几率加权平均之后,发现来自弱联系信息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强联系。也就是说,虽然人们重视强联系,人们的大部分知识还是来自弱联系。

现在“弱联系”理论已经被推广到了任何新消息或者新想法,不管你是仅仅想学点东西,找工作,还是创业,你都应该避免成熟圈子中的“强联系”,而应该走出去追求“弱联系”,比如我下面要说的这个有意思的现象。别跟熟人合伙

已经有统计表明,从弱联系那里获得想法,乃至于与弱联系合伙创业,有利于提高一个公司的创新能力。社会学家 Martin Ruef 问卷调查了 766 个在美国西部某个大学(其实是斯坦福大学)获得 MBA 学位且至少尝试过自己创业的“企业家”,试图从中发现弱联系和创新的关系。Ruef 统计了这些MBA们所创办公司的人员构成和信息来源,并且使用各种办法评估这些公司的创新能力,比如考察是否推出了新产品或者新的销售手段,是否打入国际市场,有多少专利等等。是从哪来的想法直接刺激你创业的? Ruef 发现,这个创业想法来自与家人和朋友这些强联系讨论的,只占 38%。而来自与客户和供货商这类商业伙伴这些弱联系讨论的,则高达 52%。另有人则是受媒体或专家启发。可见好想法来自弱联系这个定律从创业之初就管用。

看来经常出去参加饭局的确比在家呆着强。但是那些连饭局都不参加的创业者有可能更强。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公司开起来以后的信息来源。调查表明,如果你在创业过程中的信息网络主要由弱联系构成,你的创新能力是那些指望强联系的公司的1.36倍。而如果你干脆不靠熟人,直接从媒体和不认识的专家那里获得信息,你的创新能力则是强联系公司的1.5倍。而从社交网络来看,跟前面英国数据的结果一致,你的社交网络越多样化,你的创新能力就越强。那些拥有极度多样化社交网络的企业家,他们既有强联系也有弱联系,还接受从未打过交道的人的意见,其创新能力是那些只有单一社交网络的人的 3 倍。

虽是如此,大部分创业团队仍然由家人和朋友构成。强联系团队和弱联系团队的数目对比差不多是 5:3。而Ruef使用一个创新评估模型发现,弱联系团队的创新能力差不多是强联系团队的 1.18 倍。更进一步,如果这个团队成员在此之前从来不认识,那么这个团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更高一点。

但是人们很难拒绝强联系的诱惑。比如在我们心目中风险投资这个行业的人应该是比较理性的人,或者至少应该是比较冷酷无情的人,对吧?但是就算是这帮人也会犯追求强联系的错误,而这个错误使他们付出了相当显著的代价。这是一项非常新的研究。2012年六月,哈佛大学商学院的Gompers, Mukharlyamov, 和Yuhai Xuan 发了一篇名为《友谊的代价》的论文。这篇论文考察了 3510 个风险投资者,以及他们在 1975—2003 年间 11895 个投资项目。有些人选择与自己能力相当的人合作,比如大家都是名校毕业;但更多的人选择与自己的“熟人”合作,比如是曾经的同学、同事,或者仅仅因为二人是一个种族。这个研究发现,按能力搭档可以增加投资的成功率,而找熟人搭档,则会极其显著地减少投资成功的可能性。

这些人愿意跟什么样的人搭档呢?能力是一个参考因素:如果两个人都是从名校毕业,他们发生合作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 8.5%。但更大的参考因素是关系:如果两个人是同一个大学的校友,他们合作的可能性会增加 20.5%。而关系亲还不如种族亲!如果这两个人是同一个种族的,他们合作的可能性会增加 22.8%。那么不同类型的搭档关系,对投资成败有什么影响呢?两个风险投资者中如果有一个是名校毕业的,其投资的这个公司将来能上市的可能性会提高 9%。如果他的搭档也是名校毕业,则提高 11%。所以按能力选搭档,哪怕你把能力简单地用学历代表,都的确能增加成功概率。可是如果选一个以前跟你在同一个公司干过的同事搭档的话,会让风投成功的可能性降低18%。如果选校友,降低 22%。如果选“族人”,降低 25%。看来风险投资的最佳合作伙伴,应该是一个从来没跟你进过同一个大学,从来没跟你在同一个公司工作过,而且跟你不是一个种族的高学历者。

所有人都喜欢强联系,哪怕是风险投资者和斯坦福MBA都是如此。我们愿意跟他们在一起混,我们愿意给他们打电话,我们愿意转发他们的微博。但是熟归熟,工作归工作。当我们考虑找人创业,找人合作,哪怕是找人了解什么信息的时候,“弱联系”才是最佳选择。现在社会学已经有了足够多的证据说明,对工作来说,同乡会和校友录不是扩展人脉的好地方

第四篇:2018年MBA报考指南

免联考MBA项目:http://www.teniu.cc/mba/

2018年MBA报考指南

2018年MBA报考指南新手必看常识。只要大专于2013年9月前毕业、本科2015年9月前毕业、研究生2016年9月前毕业,均可报考2018年全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联考。

一、2018年MBA报名条件

1.2018年1月联考MBA报名条件中要求的工作经历的年数是如何计算的?

答:报考条件中对不同学历者所要求的工作经历的年数,是指从获得毕业证书(一般指每年的7月份)到被录取入学(一般指每年的9月份)的时间。大学本科毕业后3年,大专毕业后5年。

2.本人专科毕业后,又通过高自考刚获得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但没有参加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能否报考MBA?

答:对大专学历报考者要求获得国家四英语证书是个别学校。一般只要是毕业后工作5年即可报考。

3.成人教育的本科毕业证(无学位)可否报名?

答:只要获得了教育部批准的国民系列教育大专以上(含大专)毕业学历,符合相应报考条件就可以报考(除中央党校外,其余党校系列的毕业证不被认可)。

4.有硕士学位的考生能否报考工商管理硕士? 答:有研究生毕业学历或已获硕士学位且有两年或两年以上的工作经历者可以报考。如果研究生毕业或获得硕士学位后的工作经历不满两年,报名时须提供本科毕业证。

5.对半工半读通过自学考试得到本科学历的人,工作实践经验能否缩短为二年或一年?

答:不可以。必须在取得本科学历后有三年或三年以上工作经历方可报考。

6.有若干年实践经验的中专生是否有机会接受MBA教育?应届毕业生可以报考吗?

答:按教育部规定必须是大专(含大专)以上学历才有资格报考。MBA招生不接收应届毕业生。

免联考MBA项目:http://www.teniu.cc/mba/

7.请问获得双学士学位可否按照硕士学位报考MBA?

答:获得双学士学位也要按本科学历报考。

二、2018年MBA报考手续

1.我是外地考生,想报考MBA,如何办理报名手续?

答:每年10月份采用网上报名的方法。11月份外地考生将报名表及毕业证、学位证书的复印件在规定时间内寄到所报院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或去现场确认,并通过网上或电话查询方式查询报名结果。

2.如果档案和本人所任职单位不一致,报名表由谁盖章?

答:档案在本人所在工作单位的,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盖章;档案与本人任职单位不同的,如果是委托培养的,须由所在工作单位盖章;如果是自筹经费的须由档案保管单位盖章。

3.可否委托他人持本人的毕业证书原件报名吗?

答:不行。报考的考生要在报名现场进行数码摄像,将照片存入计算机,因此不能代报名。

三、2018年MBA考试报考相关事项

1.报考工商管理硕士要考哪几门课?

答:MBA入学考试笔试科目为二门,分别是:英语、管理综合(含数学、逻辑、写作)。

2.考其它语种行吗?

答:大部分院校不可以,只接收英语考生。少部分院校可以考其他语种,如日语,俄语等。

3.外地考生报考MBA可否在本地参加全国联考笔试? 答:报考MBA考生必须在第一志愿院校参加报名考试。个别院校在外地有教学点的除外,比如上海交大深圳教学点,考试在广州。

免联考MBA项目:http://www.teniu.cc/mba/

四、2018年MBA考试录取相关事项

1.录取后或入学后还可以更改学习方式吗?

答:可以。录取后在每年的五月份签订培养协议书时可以更改学习方式(全日制学习或在职学习);入学后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变更学习方式,可提交申请,经批准后变更学习方式。

2.听说在确定考生面试资格时会考虑考生的工作年限,请问是根据什么来确认考生的工作年限?

答:我们确定考生的工作年限是按报考的学历,从毕业当年到录取当年计算。因此在填写学历及毕业时间时一定要准确。如弄虚作假,一经查出立即取消资格。

3.由于工作变动,我的报名表盖章单位和录取后签培养协议单位不一致,是否影响我的录取?应该办理什么手续?

答:如果属于正常的工作变动,不会影响你的录取。在签培养协议时,由你原来的工作单位出具你调离的证明,由现在所在的单位签培养协议即可。

4.请问MBA毕业后可以报考博士吗? 答:MBA毕业后获得国家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的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可以报考博士。

五、2018年MBA调剂录取相关事项

1.转第二志愿需要自己去第二志愿学校联系吗?

答:由于各校进行录取工作的时间不一致,以及各校当年考试情况及录取人数与前一年相比可能会有变化,有可能出现你根据前一年的各校考生余缺情况填报了第二志愿院校,但第二志愿学校今年实际上不需要调剂录取的情况。因此,比较保险的办法是,无论你在报名时是否填报过第二志愿,当你知道自己的成绩在第一志愿院校有可能落选后,马上与第二志愿院校联系,登记申请调剂,同时向报第一志愿的学校提出申请,以便协助。如该校不能录取,可以马上再联系其它学校。

2.调剂时是自动转入第二志愿吗? 答:如果考生填报的第二志愿院校可以接收调剂,且满足接收调剂院校的复试要求,将按照第二志愿进行调剂;调剂期间,学院会发布可接收调剂院校的信息,若填报的

免联考MBA项目:http://www.teniu.cc/mba/

第二志愿院校不接收,考生可以先自行联系调剂院校,在取得调剂院校复试认可后,向第一志愿院校递交调剂申请,由院校办理调剂手续。

3.学校是否为考生提供调剂录取信息?

答:学院每年都帮考生做调剂录取工作,向考生发布调剂院校的信息,在调剂录取工作期间,考生应保持与学院的联系。为了保证及时沟通有关信息,考生在报名时,应留下准确、可靠的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或传真号码。

4.能否跨地区报第二志愿? 报名时要到第二志愿学校填表吗?如果第二志愿不能录取是否可再转其它学校?

答:可以跨地区报第二志愿。不用到第二志愿院校填表,就在第一志愿院校报名交表,在报名表上填写第二志愿院校名称。如果第二志愿不能录取,经考生本人申请,可以再转其它院校。

六、其它

1.请问MBA学习方式有哪几种?

答:有脱产和在职两种学习方式。脱产学习:全日制在校学习;在职学习:利用业余时间学习。

2.国际工商管理方向的MBA(IMBA)可以在职学习吗?

答:IMBA只能全日制在校学习。

3.录取为全日制学习的MBA是否转户口和档案?

答:全部院校对于自筹经费并采取全日制方式学习的MBA,可以调户口、档案,有些院校对在职方式学习的MBA也可调户口、档案。

第五篇:2018年MBA报考条件

免联考MBA项目:http://www.teniu.cc/mba/

2018年MBA报考条件

一、MBA报考条件简述:

专科毕业满五年,本科毕业满三年,研究生毕业满两年。

详细:

1.专科毕业满五年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到入学时有五年或五年以上工作经历(最迟于2010年7月1日前获大专毕业证书),同时英语能力达到普通高等院校本科毕业水平(要求至少拥有以下情形之一:通过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三级或三级以上;大学英语四级或四级以上;有效期内的托福成绩70分以上;雅思考试成绩5.5分以上;GMAT考试成绩600分以上)。专科学历考生须在面试时提交本人英语水平证明文件或成绩报告的原件和复印件。

2.本科毕业满三年获得教育部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后,到入学时有三年或三年以上全职工作经历者(最迟于2012年7月1日前获得本科毕业证书)。

3.研究生毕业满两年已获硕士、博士学位,到入学时有两年或两年以上全职工作经历者(最迟于2013年7月1日前获得学位证书)。

二、MBA报考须知

1.MBA报考条件的工作年限是怎么计算的?

答:从毕业获得证书(一般指内年的7月份)到被录取入学(一般指每年的9月份)的时间。

2.有硕士学位的考生能否报考MBA?可否以本科学历报名?

答:可以报考MBA。应该按已获得的最高学历报名。

3.成教的本科毕业生(无学位)可否报名?

答:只要获得了教育部门批准的国民系列教育大专以上(含大专)毕业学历,就可以报考。党校系列的毕业证不被认可。

免联考MBA项目:http://www.teniu.cc/mba/

4.对半工半读通过自学考试得到本科学历的人,工作时间经验能否缩短为两年或一年?

答:不可以。必须在取得本科学历后有三年或三年以上的工作经历方可报考。

另外,MBA一月联考一般在每年国庆后的10月中旬到10月底在研招网进行网上报名,11月10日-14日在报考院校进行现场确认。详细请参考2015年MBA报名时间及流程。

三、MBA报考资格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三年或三年以上工作经历(以毕业到入学的时间计,如报考2009年MBA的,只要在2006年9月1日前获毕业证书即可)。

3,大专毕业后有五年或五年以上的工作经历者(算法同2)。

4,有研究生毕业学历或已获硕士学位并有两年或两年以上工作经历者(算法同2)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6,年龄不超过40岁。

7,各校还可能在教育部门规定的报考条件基础上制定本校的报考条件。

四、名校对大专学历报考的特殊限制

虽然国家没有对所有招生院校做出特殊的规章制度,但一些院校都对专科毕业的考生报考资格做了附加规定。部分名校对大专考生要求有突出的工作业绩(相关证明、业绩报告),或者有达到学士学位水平的,与工商管理专业相关的论文(1万字以上);须通过国家大学英语CET四能考试等要求。每个院校附加条件会有所不同,所以,考生在确定报考某所院校之前,一定要通过院校的官方网站等途径来查询相关的条件及报考要求。

五、春季MBA与秋季MBA区别

参加MBA一月联考的要求是:大专毕业满5年,本科毕业满3年,研究生毕业满2年。只要此学历是国家承认的就可以报名参加考试。

免联考MBA项目:http://www.teniu.cc/mba/

参加MBA十月份的考试要求是:本科毕业满3年而且有学士学位才行。

所以,从上面来看专科毕业只能报考秋季MBA。(1月份的读完有硕士的学位、学历证;10月的读完只有学位证)选考日语或俄语的考生,用全国统考的试卷,其他语种 的试题由招生单位自行命题(政治理论改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在复试中进行)。联考科目的考试大纲由全国工商管理(MBA)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编写。复试时间、地点、科目、方式由招生单位自定。复试办法和程序由招生单位公布。如果通过了既能拿学位,还能拿到学历,这也算是所有想拿双证人的途径之一了。

六、考试科目

MBA考试科目分为英语和管理综合两大类,专科生参加MBA考试的基本科目没有特殊要求。

【英语】:总分100分。

题型分布为:

1.词汇单项选择题2.综合填空(完型填空)3.阅读4-5篇文章4.翻译5.写作【综合】:总分200分。

综合试卷由数学、逻辑和写作构成数学和逻辑均为单项选择题。数学分条件充分性判断和问题求解两大部分,写作要求写两篇文章,1是论证有效性分析,2是论说文,形式从命题作文、基于文字材料的自由命题作文、案例分析中选一种。

七、MBA复试

在MBA复试中,会有很多环节,政治考试、英语面试、小组面试等。面试成绩是决定是否录取的重要因素。

MBA面试同普研有所不同,MBA考生过了初试以后,初试成绩将不带入复试成绩,对于参加面试的所有考生,起点是完全一样的,所以MBA面试是考生必须重视的环节。应提前准备。

‘人脉’需求成为学生报考MBA最主要目之一(小编整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