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有岩在先读书笔记
编辑:梦醉花间 识别码:12-436425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28 14:04:41 来源:网络

第一篇:有岩在先读书笔记

《有岩在先》

第一章节:

关于市场调研拉人的选择

从书中和自己也曾经做过问卷调研的角度来讲,有效选择调研人群,是做市场调研极为有效率的一种方式,既然我们选择这么苦逼的出力方式,干嘛最后还做成个只有苦劳没有功劳的结果呢?

So 从笼统的角度进行分类:1学生类,思想简单,干过相关工作容易配合 2大爷大妈们慈眉善目,体恤小辈 3买菜的叔叔阿姨们闲来无事,时间充足。如果需要市场调研的对象年龄是22—40岁,那以上的巧办法就只能是辅助作用,针对该年龄段比较好的时间,午饭间隙,周末逛街,等调查人时间平和的点比较有效率。

摘抄:

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也真正了解了他们对我调研的产品到底有没有需求;如果有需求,对现在的产品有哪些不满和改进的建议;如果没有需求,也要了解到他对这个产品知道多少,身边都有什么人用过,反响如何。

营销的3个关键环节:让没有用过你产品的人开始使用你的产品;让已经使用过你产品的人有理由推荐给更多的人使用;让使用了你的产品的新客户不再是使用其他的产品。

第二章节:

见到客户,要留意对方是长期的还是临时的,是私人业务还是生意往来。如果有长期需求,可以在熟悉之后问问对方对目前合作的项目服务存在哪些意见,还有哪些需求是目前的服务项目无法满足的。

做事要有技巧,沟通的切入点很重要。除了搜集到对方足够多的信息,找准对方的关心和关注点之外,还要消除其抗拒心理,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对方的参与积极性,增加成功沟通的概率。

第二篇:读书笔记有哪些

写读书笔记通常有三种写法:

一种是给所读的文章(或书)编列提纲;

一种是摘录文中的好词好句;

还有一种就是写读后感。

下面就和大家谈谈如何写好读后感的问题。读后感是读了书后的感受,因此,必须在读书上下功夫。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写好写不好读后感,关键还是看读的怎样。所以,写好读后感的第一步就是要认真阅读原文,力求全面深刻的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以及语言文字表达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读懂字词来了解文章的内容,进而理解全文的难点、疑点,掌握文章的中心,理清文章的思路。另方面把文章的内容和社会、历史、个人的实际联系起来,边读边想。这样读书的感受才会丰富,才会深刻才会具体,才能作好写读后感的准备。

读后感的形式、思路和内容都特别灵活,可以围绕着一个主题,一句话,一个词,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展开,写出受书中有关内容启发而产生的思考和联想,领悟到的道理和思想,也可以是由读书所产生的决心和理想。所以说尝试写读后感时,水平提高不快是正常现象,读后感也往往容易伴随这样那样的缺点。比如说有的同学的“感”完全与原文没什么关系,是自己的另一套想法,不知所云。还有的是把复述原文当成了读后感,开始说文章如何如何好,后来是大段的复述原文,最后下决心如何如何就完了,没有实际的内容。更甚至是东拉西扯,天南地北,说了半天没有说到点子上,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

大概有这么几种:第一,对文章的中心把握不够准确,还没弄明白作者说了什么和为什么这么说;第二,无感而发。没什么感想就下笔,写出的东西只能是无病呻吟;第三,对读后感的写法不熟悉,认为把原文复述一遍就是写读后感,甚至认为稍微修改添点东西就是读后感;第四,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知识面窄,生活体验少,写出的文章幼稚,缺乏见识。

怎样写好读后感呢?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文章内容,加以联想发挥在你读完一篇文章后,如果你有感触,就可以在简述原文的基础上,借题发挥,展开讨论,说明自己的看法。但要注意一定紧紧围绕原文的精神,不要跑题。在对原文的叙述时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先议后叙,或者夹叙夹议,发挥你的“感”,展开你的“思”。2,围绕文章中心,联系生活实际 紧紧围绕原文的主题思想,联系个人的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与原文保持思想的一致性。通过生活的实例,找出与原文相通之处,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考虑如何解决自己或别人在学习上、思想上等方面的问题。但要注意忌说空话、大话、套话。3,注意分清主次,突出自己感受 读后感主要是“感”,把感受部分写的充分而具体,而自己如何读的,写了些什么内容,要尽量简略些。否则,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写自己的感受也不要面面俱到,看看那些是自己确有收获的,体验较深的,把它当作要点写出来。4,视角灵活多样,形式丰富多彩 作文贵在新颖,读后感也要注意视角的问题,这需要深刻领会文章的思想精华,必须具备广泛的知识,善于抓住一点找准突破口,做到以奇制胜。可以运用反问、对话、引用等形式,当然,上面仅仅说了写好读后感的几个方面,需要我们了解的很多,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多读多写,争取掌握更多的写作方法。篇二:什么是管理读书笔记

《什么是管理》读书笔记? 读完这本书最直接的印象管理无所不在,不论是商业机构,还是非营利性组织,甚至是个人的成长发展都需要管理。本书的每个章节都包含了大量的案例,亨利福特领导的福特,斯隆接手的通用,分别以不同的战略和构架开辟自己的市场;e-bay独特的商业模式;戴尔以速度取胜的直销模式,美国自然保护组织对自己使命清晰地把握„„每一个案例都像一个故事,一个个成功而令人赞叹的故事,直观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管理。? 本书中有三个观点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点是,价值链思想要求企业管理者将经济活动看做一个整体,不论你处在哪个环节或者位置上。客户不会去管是供应的哪个环节、哪个人出了问题,客户关心的只是自己要的最终产品的质量本身。因而管理的界限已经相当模糊了,不论在公司与自己客户之间,或者在公司与自己的供应商或者商业伙伴之间,都已经像公司内部管理那样同等重要。? 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揭示,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而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用波特的话来说: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由一连串企业内部物质与技术上的具体活动与利润所构成,当你和其他企业竞争时,其实是内部多项活动在进行竞争,而不是某一项活动的竞争。? 而对于价值如何创造的研究需要超越组织机构本身。当公司跳出自己的圈子,从外向里观察的时候,他们常常会看到一个新世界,创新伴随各种形式的解决方案和增值服务满足了客户的需求,而不仅仅是向客户推销产品。? 在当今这个日渐开放,经济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竞争无疑是日益激烈。管理者应该学会用客户的眼光观察世界,了解客户的需求,把握管理由外向里的视角。在新经济时代,价值日益附着于这些无形的东西之上。新经济的一个特点,就是价值的来源从具体事物向创意、从产品向服务转移。产品甚至也可以像服务那样去做。价廉物美的产品和服务需要通过一个系统、一个商业模式产生,商业模式建立在关于价值的远见之上,只有拥有优秀的商业模式,为客户提供价廉物美的服务才有可能实现。? 第二点是,竞争战略解决的就是差异化问题,就是如何将差异化做得更好,防止完全竞争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独特的定位。在战略上面,决策就像岔路,你选择了一条路,那就意味着你不可能同时选择另外一条路。有些企业会同时运行两种方案,以求规避沉没风险,然而实际上资源分散,成本更高了,效果自然不佳。所以重要的就是要向那些也许很有诱惑力的机遇说?不?,因为这些机遇可能导致资源从原来对完成该组织机构任务更为重要的方面偏离,而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核心用户、核心产品、核心技术上。现在我们身边到处是电视、平面纸质媒体、户外广告、互联网等这些在大众化生产消费时代出现的、面向广泛受众的传播工具。而市场正在从大众消费向分众行销转型,产品和市场被不断细分与定义,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求对特定的人群传达自己的产品信息、品牌信息,却发现广告必须通过大众传媒来完成,无法有效区分锁定的目标受众,而且造成大量的广告预算流失在非目标人群中。而分众传媒就是相对于大众传媒而言,媒体信息面对于某特定受众? 第三点是,对于任何组织机构来说,长久保持自己的方向都有很大困难。企业面临的挑战常常来自发展,发展的压力往往让企业过度扩张,模糊了自身定位,因而最终影响了表现。因而企业必须清晰地把握自身的使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这也让我想起在上海陆家嘴西路的一家名为古典玫瑰园的英国茶餐厅,以雅致、安静、干净的特色闻名,老板是来自台湾的著名玫瑰花家黄腾辉。浪漫及对精致生活文化的追求是茶餐厅的使命,因此黄腾辉在台中创立古典玫瑰园时,就定下种种匪夷所思的规矩和限制:店内全面禁烟;禁止喧哗;6人以上不招待;12岁以下止步等等。如此拒绝顾客,初衷何在?虽然这种拒人千里之外的经营理念,使古典玫瑰园的生意刚开始很惨淡。但慢慢的,很少数的客人一进店,就被其所营造的格调和气氛所吸引,口耳相传,就形成了口碑。时至今日,古典玫瑰园的分店遍及全球,北京、上海、纽约、韩国等地都能看见它的身影。正是对自身使命地清晰把握,使得古典玫瑰园以高雅精致的格调在众多茶餐厅中脱颖而出。对于经营者来说,清晰地把握使命,重要的不是你想做什么,而是你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这样的经营者,往往比什么都能做的人走得更远。? 读完这本书之后,把目光转移到个人,我们也需要管理,自我管理,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有自己的理想,并将远见落实到行动上。不要将眼光拘泥

于当前,要知道现在的点滴积累都会成为未来受之有用的供应库。再者要着力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显示出自己的差异化优势,才更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要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身的使命是什么,再将目标细化,把握真正适合自己的机遇。?篇三:写读书笔记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写读书笔记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一.书名(或文章名),作者(有必要的话再加上朝代)

二.阅读内容(要摘抄,节选一段也可以)

三.阅读心得(感受想法,不用太多,三四百字足够)

四.星级(给这本书标上星级,表明重要程度)

或者包括以下内容:

1、让你映象深刻的句子。

2、对一些必要的事件(历史、传记类)条例记录。

3、对整本书所发生的故事情结加以概括。

4、人物形象。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一)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二)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三)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

(四)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五)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

(六)存疑式。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

(七)简缩式。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不管写怎样的笔记,首先要读懂文章,这是基础。写读后感一般要先把文章主要内容做一个概括,然后根据自己选择的角度进行评论,或者评语言,或者评人物,只要是自己的看法即可。

就这么说吧,成功的笔记有这样的作用:翻一遍笔记,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书中的全部内容温习一遍。这本书就对你没多大用途了,你只需要笔记。事

实上,笔记是给自己看的,不是应付他人,养成个读书并作笔记的习惯,终身受益。修改回答

写读书笔记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一.书名(或文章名),作者(有必要的话再加上朝代)

二.阅读内容(要摘抄,节选一段也可以)

三.阅读心得(感受想法,不用太多,三四百字足够)四.星级(给这本书标上星级,表明重要程度)

或者包括以下内容:

1、让你映象深刻的句子。

2、对一些必要的事件(历史、传记类)条例记录。

3、对整本书所发生的故事情结加以概括。

4、人物形象。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一)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二)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三)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

(四)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五)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

(六)存疑式。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

(七)简缩式。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不管写怎样的笔记,首先要读懂文章,这是基础。写读后感一般要先把文章主要内容做一个概括,然后根据自己选择的角度进行评论,或者评语言,或者评人物,只要是自己的看法即可。

就这么说吧,成功的笔记有这样的作用:翻一遍笔记,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书中的全部内容温习一遍。这本书就对你没多大用途了,你只需要笔记。事实上,笔记是给自己看的,不是应付他人,养成个读书并作笔记的习惯,终身受益。篇四:《社会学是什么》读书笔记 《社会学是什么》读书笔记1 一 数字与意义 1·2 1.分析单元:所谓分析单元,就是用来考察和总结同类事物特征并解释其中差异的单元。常用的分析单元有个体、群体、组织和社会人为事实等。2.简化论:用在狭小范围或特殊群体获得的结论来看待和解释所有事物,这就是简化论。3.数字的启示:第一,常识并不总是对的。

第二,数字并不总是有意义的。

第三,对数字的错误解释经常发生。

疑问:高层次分析单元 低层次分析单元 生态谬误 区位谬误 1·3 1. 在社会学中,和其他的任何符号一样,数字的意义就在于数字的社会指称,而要获得数字的社会指称,就要有对世界的基本观点。2. 获得具有科学意义的数字和对数字之间关系的社会意义进行解释,通常要经过几个阶段:首先,要弄清楚被研究的问题;其次,我们要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考虑;第三,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详细设计,包括如何搜集资料,如何分析资料,如何在不同的变量之间建立关系等;第四,搜集资料;第五,整理资料,并根据第二阶段的思考对资料进行分析。第六,解释结果的社会意义;第七,处理研究的结果。1·4 获得数字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区分日常观察和社会观察)

分类一:(根据是否是人为场景的观察)

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

分类二:(依据是否参与到所研究的社会情景中)

参与观察(公开性和隐蔽性)和非参与观察

局限性:无论采用什么形式的观察,都难免会遇到困境,特别是在融入了被观察的人群以后,就很难保持研究甚至观察本身的客观性;还有,如果不辅助以其他方法,仅靠观察方法本身就只能获得人们行为的表现性资料。2)问卷调查

局限性: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一定。3)文献调查,也称“第二手资料分析”(定性方法:历史分析,过程分析定量方法:内容分析)

局限性:只能根据既有文献;对文献资料的信度测量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过程;资料的可及性。

4)访谈、实验和评估

疑问:在问卷调查中怎么识别回收问卷的有效性?

在避免问卷调查的局限性时采取的深度访谈是什么?

如何对文献资料进行信度测量?

如何理解对文献资料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1·5 对数字科学意义的探讨策略:基本分析,比较分析和反复分析

基本分析:概括性研究——“分布”分析 集中趋势分析 离散趋势分析

比较分析:可比变量之间的比较——截面数据比较 同期群比较

疑问:集中趋势分析 离散趋势分析 测量离散趋势的方法:四位分法

总结:数字对于社会学来说虽无它对于数学一半,但是没有数字的社会学是不科学的、有严重缺陷的,在一切问卷调查活动以及社会现象研究过程中,缺少了数字的解释和说明,那么一切社会问题都无法给予科学系统的解释,数字之间关系的社会意义,构成了社会学界市的重要基础。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分析策略,社会学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赋予数字或资料以科学意义来增进人们对社会的了解,并获得知识的积累。

社会学是什么》读书笔记2(2007-12-21 13:45:53)转载▼

《社会学是什么》读书笔记2 二 社会之学

2·1 1.三阶段规律:孔德认为,人类精神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是“神学的”阶段,人们把一切事件都归因于生命体和人类相似的力量;

第二是“形而上学的”阶段,人类乞灵于抽象的实体如大自然; 第三是“实证的”阶段,人类认识各种现象,并找出现象之间的联系和支配现象的规律。2. 科学分类:孔德依据“一般性不断减少,相互依赖性和 复杂性不断增加”的进化路径,对科学作了分类,并认为这个分类系统不仅是一种逻辑分析,而且也为历史所证明。譬如,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接下来就是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和社会学。2·2 1. 机械团结:当社会成员具有很高的同质性,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大,人们有 着共同的生活基础,分享共同的道德准则和意识形态的时候,人们之间很自然就是一致的,没有理由去寻找另外的使人们协调一致的东西,人们共同的生活基础就是社会团结的纽带,这就是机械团结。

2.有机团结:当机器工业开始渗透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以后人们不再干同样的活,也不再因此有同样的生活基础,并且不在分享共同的道德准则和意识形态,个体之间开始分化,个体之间的差异影响到人们之间的协调一致,社会必须有使差异在社会的层面上保持协调和一致的机制,这就是有机团结。

3.集体意识:一般社会成员共同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

特征:集体意识是社会的精神象征,有着自己的特征,生存环境和发展方式。4.社会现象:对个人可以施加外在压力的任何固定和不固定的东西,也就是一个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不以个体意志为转移的和独立存在的任何东西(行动方式)。简言之,只要是对个人产生强制作用的就是社会现象。

疑问:社会事实 内省法 社会现象中的“非人格”层面 2·3 理想类型: 为了理解有价值观念和文化所影响的社会行动,韦伯创立了一种分析方法,即理想类型。

理想类型是理解世界的概念或分析模型。在真实世界里,理想类型很少存在,存在的只是理想类型的部分属性。因此,理想类型是一个参照系。2·4 1.社会学想象力:其特征是在发端之时就出现了多元的理论思路和多元的研究范式。社会学想象力是一种心智的品质,这种品质可以帮助人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看清世事。即“个人只有通过置身于所处的时代之中,才能够理解他们自己的经历,并把握自身的命运,他只有变得知晓他所身处的环境中所有个人的生活机遇,才能明了他自己的生活机遇。

2.功能主义:其视角来源于把社会和生物有机体的类比。其另一个基本概念就是强调道德共识在维持社会稳定和秩序中的重要性。

局限性:过分强调社会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强调社会的部分有助于整体的整合,使得其解释能力受到极大的约束。

默顿将社会功能分为:1)显功能(显现的)和潜功能(隐含的)2)正功能和负功能篇五:《考古学是什么》读书笔记

《考古学是什么》读书笔记

陈成 20141010209 民族学

本书是由王然先生和张承志先生根据中国考古学界的大家——俞伟超先生的十六篇文章(包括论文、杂文、访谈录)编排和选取而成的。它以向普通读者介绍考古学的基本知识为目的,以通俗简洁又不失专业性的语言为笔调,从考古学的历史、方法、性质、目的、意义、未来及其他方面,详细地说明和解读了“何为考古学,怎样进行考古,考古学有什么意义”等学科基本大问题,并使读者真正地了解到“考古学是什么”。这本书,虽然已是上个世纪的作品,但对于想要了解考古学的刚入门的学生和普通大众来说,很久都不会失为此学科中必读的经典。

该书分总有十六章,分为一个序章、十二篇论文及杂文、三个访谈记录。下面我就逐个进行摘要、解读和归纳。

序章 时代的召唤和时代的限制。本章是由选取者张承志先生为其师俞伟超的此书所写的序言。此序言分为三节。

第一节写出了当今考古学工作者的普遍性困惑,即在理论上从众多的文物资料中无限地描述人类逝去的真实生活这一需要,与在现实中基本不可能完全解读过去的历史这一事实之间的永久矛盾,它使史学家和考古工作者在心理和意志上受到了强烈的困苦影响,但这一矛盾却是不断促进考古学者去发现和解读历史与生活必须动力之一。而在当今,一方面考古学者在以地层学和类型学为理论基础上建立起了坚

固的“考古学文化”大厦,但另一方面,又使大多数考古学者满足于器物和遗址的挖掘和解析,从而减少了对过去人类生活和历史的发现与解读的热情与理想。而俞伟超先生,却是少数原始理想派的代表。

第二节写了俞伟超先生对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变革的追求和对古代历史和生活的重视。他想要通过考古学说明古代社会以解释现在和预见未来,而要做到这就必须使考古学在顺应时代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变化,尤其是考古学要在理论、目的和意义这三个方面回归“人”这一最终目的,这也是俞伟超先生后半生的学习目标。第三节则写了俞伟超先生这一目标的现实矛盾:一方面是自己理论的变革性和人文化的目标,另一方面又是考古学的日益科技性和物质化的现实。它造成了考古学发展的巨大困难。本书的编写,也许就是对这个矛盾进行尝试性解决,而考古学要真正地前进和发展,在我看来,则只有依靠广大的拥有判断力和正义的新时代考古工作者来进行长期的努力与探索才能够实现。

第一章:关于“考古地层学”问题

本章中,俞伟超先生就考古学的三大科学理论之一——考古地层学的大体知识进行了介绍和说明,它分为五节。

第一节主讲考古地层学的形成与在我国的应用。原始考古学是以少量遗迹和传说来推测古代社会的知识门类,它缺乏严格的逻辑性和稳定的共识性。近代考古学则以文化复兴为契机,取得了美术考古和器具考古的成就,如丹麦考古学家裘琴逊的“石器、铜器和铁器”的古时

代划分法,但仍旧没有稳固的科学理论来支撑和证明。真正的传统考古学的产生是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西方考古地层学的出现和使用为标志的,它的决定性事件一是德国商人施利曼利用在地质学中发生的地层学来发掘历史遗迹特洛伊古城事件;二是彼特里后来也利用地层学建立了一个埃及“前王朝系列”历史,并提出了“考古学的全部工作是重建已经消逝了的生活”这个著名考古主题。从此开始了传统考古学的光辉历程。此后,毕德 里弗斯在发掘古罗马遗迹时进一步强调考古时探明地层关系的重要性,并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考古地层学终于成为西方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在中国,瑞典人安特生在发掘仰韶文化古迹和李济先生发掘殷墟遗迹时简单地使用了西方的地层学,但都不够严谨科学。中国真正的传统考古学的出现,是1931年梁思永先生以西方地层学为理论来主持安阳后岗发掘并发现三叠层关系开始的。从那以后,考古时必须以地层学划清地层界限逐渐成为中国考古学界的根本共识,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众多辉煌的考古成就。

第二节是讲了“考古地层学”的基本理论。作为从地理地质学中演化出来的考古地层学,它以自然科学中的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为基础,形成了拥有自身历史特色的地层学五条原理:一是不同时期形成的文化层和遗迹单位,是按从早到晚、从下到上依次堆积而成的。二是同一文化层和同层遗迹单位的形成和遗留形式不是水平的。三是次生堆积会形成早晚颠倒的倒装地层。四是形成不同文化层的原因,在于堆积内容的变更;而文化层的堆积厚度,不是估计形成时间的尺度。五

是遗迹本身同遗迹内文化堆积在形成时间上的距离是不等的。这五大条原理对于考古地层学来说,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但它们成为关键的原因和众多实例,也是考古学入门者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只有在批判性继承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地促进该学科的时代性发展。

第三节说的是区分文化层层次的基本方法,它有五个步骤。第一是根据土色和土质来区分层次。第二是以平面和剖面相结合来识别,也是区分平面层次的必要手段。第三是包含物的变化,可以引导发掘者及时发现层位关系的变化。第四是要坚持先清理晚期堆积,再清理早期堆积的文物发掘原则。第五是要分层清理同一层次里的遗迹,才能更完整地看到遗址内各活动时期的遗痕全貌。以上五条,加上工作者严肃认真的态度,只要有过一次经验,就可以进行简单的实地考古了。当然,对于这五条原理,我认为,作为一个学生,还必须掌握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学会根据现代科技来进行方法变化,才能更好地实地考古。

第四节主要说了采集各层次包含物的基本要求,它有三大要求:第一是要按发掘单位单层采集文物。第二是要依据不同种类的出土物,来进行具体性的采集,如对自然产物和人文遗物来分别清理与收集。第三是记录出土遗物的基本要点:第一点是要按照出土单位与层位;第二是对于各种小物件,要进行严格的专业记录法来记录,必要时还要运用坐标法和复杂的数学方式;第三是凡是与遗迹单位有一定关系的其他遗物,必须要把这种关系记录下来。这三条采集规则,对于一个好的文物工作者来说,必须要在实践中来检验与发展。

第五节是关于记录层位关系和解释文化层成因的相关问题,俞老在这提出了四条必须引起重视的要求。第一是平面图和剖面图记录的层位关系,必须符合文化层划分的客观情况和地层堆积的最初原理,还要与整个发掘区的图互相吻合。第二是要随时绘制不同堆积现象并列的平面图,以全面地记录各层遗迹的分布情况。第三是层位关系的照相记录,要尽量突出主题和表现出各文化层差别的质感。对于这一节,我觉得,在现代扫描科技和立体电子分析时代,是有必要做很多新方法的创新与使用的。

对于这一章的总结,我觉得考古地层学的基本理论俞老已经讲得足够精细,但那些众多的具体方法则还需要自己在实践和其它书籍中学习与运用。当然,由于科技的进步与认识的发展,其中的一些说法的确需要创新。第二章 借鉴与求真 本章是俞老为一本日本考古学书籍《地下文物发掘调查手册》所写的介绍文章。由于日本考古学发生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它所积累的考古经验和运用的科技方法的确比较丰富和先进,所以俞老对于日本考古学成果很是推崇和求知,当然最终是以其来推动中国考古学的长足发展。对于这本书,俞老总结了三点结晶:一是考古学调查、发掘和实践要尽量规范化;二是考古发掘区的安排形式要尽量灵活性;三是考古遗迹与遗物的清除与整理要尽量科学化。

第三篇:岩井俊二《情书》 读书笔记(范文模版)

你,是我最美的情书

我个人比较喜欢清新温暖的文字,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日本作家岩井俊二的一部小说《情书》,我把这次分享的主题命名为《你,是我最美的情书》。

说起岩井俊二,也许大家对他的了解并不多,但是若是提及《情书》、《花与爱丽丝 》、《燕尾蝶》这些被拍成电影的作品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了。有人说他擅长用清丽、隽永、残酷和忧伤的文字,书写青春物语,书写成长疼痛,字字句句有如涓涓细流,静静地流淌到心里,细致精美到让人无法抗拒,使人于不经意间被深深打动。他的作品就是这么温暖纯净,其中最打动我的就是这本《情书》。

《情书》由一个同名同姓的误会开始,通过两个女子书信的交流,以含情脉脉的笔触舒缓地展现了两段可贵的爱情。小说采用了倒叙回忆的方式将一个爱与青春的故事娓娓道来。

内容讲述一位少女渡边博子在男友藤井树攀山意外丧生后,无意中得知男友中学时代在故乡的地址,于是寄了一封明知不会有回音的情书到那里,但意外地却收到回信,原来是一位与她已故男友同名同姓的女孩藤井树收到,并回了信。之后两人开始通信,博子因而进一步了解少年时代的男藤井树及女藤井树的故事。而后博子决定与现任男友寻找此同名同姓的藤井树。博子和女藤井树错过了相遇的机会,但博子却偶然发现藤井树与自己的样貌原来十分相似。博子因而了解她已故的男友对她一见钟情的原因是因为她和他的中学同学藤井树样子酷似,于是便放开怀抱,接受了秋叶茂的一段新恋情。另一方面,女藤井树也渐回忆起以往男藤井树一起的点点滴滴,最后因机缘巧合得到了一个埋藏多年的答案,原来男藤井树一直暗恋着她,并且在学校图书馆的借书卡的背面画了女藤井树的画像。看完这篇小说我接着看了岩井俊二执导的同名电影。除了几处小细节不同之外,都可以彼此完美地诠释。这是一个让人觉得温暖的作品。那一段少年初恋的往事,就像电影开始时那一场纷飞大雪,柔软而细腻。在时间的倒转中,内心会渐渐变得澄澈平静。而这一切,是无邪的,美丽的。这些画面都是温暖纯净的。让人无言。又心存眷恋。将心一遍遍沉淀。在这个故事里,自始至终,没有出现一封情书。但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留下了淡淡的爱的影子。

故事里有两个场景最让我难忘。第一个是博子向已故男友寄出的那封信里简短的两句话:你好吗? 我很好。当她给思念中的他写第一封信的时候,百感交集都化作了简单的两句话:你好吗?我很好。当博子后来面对藤井树遇难的那座山大声呼喊时,也是这两句话。边说泪水不争气地肆意横流。或许这两句话,已经说尽了对于一个人的爱和思念。

第二个场景就是故事的结尾。当女藤井树树将那本《追忆似水年华》的借书卡翻转到背面,看见藤井树画的是她的素描之时,心中不自禁地流下了温暖的眼泪。爱,经过千回百转,终于还是降落到了她柔软的内心。像是一粒深埋久已的种子,一定会在某一时刻为自己爱的那个人萌芽、绽放。

我特别喜欢小说里的一句话:有一个可以想念的人,就是幸福。我想我们每一个心里都有这样值得想念的人,同时我们也作为这样一个人被别人想念着,爱着,幸福着。希望大家永远幸福下去。

好的,这就是我与大家一起分享的温暖,希望给大家的内心带来一丝感动。

第四篇:儿童读书笔记有哪些

儿童读书笔记有哪些

读书笔记是指读了书之后的读后感文章,各位,我们看看下面的儿童读书笔记文章,一起阅读!

儿童读书笔记有哪些1 这段时间阅读了《儿童如何学数学》这本书,这本书给所有的新、老教师及时提供了迫切需要也本该得到的帮助和培训:为“教”和 “学”提供即时而有效的指导;为新教师提供各种实用的教学技巧;促进新教师和教师指导者之间更多的探讨和互动;为老教师提供有益的指导方法和案例;为任何有意于自身提高的教师提供了素材。这本书,对于当前的数学教育者来说,确实有一定的帮助。数学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直到大学毕业,都离不开数学,数学几乎成了我们生活的必需品。但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又有多少教师真正思考过:我们的数学教学到底应该追求什么?以下就自己理解和感受谈谈自己的看法:

整本书提到的最多是问题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上课要从“生活情境”引入并展开。

读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新的概念——“街头数学”。国外研究把大众生活中的数学称为“街头数学”,事实上,数学不仅仅是教室中的活动,而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家庭、公园、商店里都可以是数学课堂。校外无论是买卖活动、建造房子活动,都有数学活动和数学知识。数学不仅仅是在学校中的书本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既是一种知识形式,又是一种思考方式。英国学者纳茨在研究中发现,一些学生对学校中的数学问题感到困难,许多教师认为是智力上一问题,事实并非如此,他们能很好的作出街头数学问题。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有一些孩子在计算加减乘除时存在很大问题,错误率极高,老师往往认为这样的孩子智力存在问题,而正是这样的学生在生活中却能正确并速度的进行货物的买卖,这种现象好像很难解释。纳茨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儿童在解决街头数学问题时使用的符号是不同的。他们在解决街头问题时用的是自己口头语言甚至直觉方式,而学校所教的是书面和符号方法。这两种符号系统之间的差异是街头数学与学校数学之间的本质差异,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所在。这一研究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并不是独立于他们所生活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的一个体系。小学数学与日常生活具有紧密结合。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因努力去适应小学生特点,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更接近孩子的生活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与解决问题等活动。

促进孩子们在认知投入的同时有更多的情感投入。在课堂的组织中,要尽量让孩子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但是也不能只让学生进行街头数学的学习,必竟街头数学相对于学校数学来说很不规范,也不成体系,且有许多“街头数学问题”不是孩子们能解决的。正是因为这样,教师要做的就是要把街头数学问题进行改造后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里,使之既保留街头数学的现实性、有趣性和挑战性,也具备学校数学的规范性和抽象性。这样的数学才是师生共同感兴趣的数学。

总之, 我读了《儿童如何学数学》这本书,我受到很大的启发,我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努力,使自己在教学中更成熟。

儿童读书笔记有哪些2 寒假里学习了《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一书。范范一翻,发现里面云集了各种新颖的教育观点和理论。书中条理清晰的向我们娓娓道来:什么是儿童,什么是儿童文化。再一一列举了儿童教育的近现代观点,将近代的各大教育学家的理论和实践行为详细的展现了出来,真是受益匪浅。

特别是里面的一个观点吸引了我的注意:儿童崇拜。乍一听觉得很是新鲜。这是不是把儿童捧上了天?带着这个疑问继续看下去。原来这些提出儿童崇拜的人未必不知道儿童淘气的一面。只是他们又发现了儿童生活的另一面,这是超出成人的一面,值得我们成人学习的一面。

回想自己工作8年来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孩子们的纯净目光;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还有孩子们的善良之心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和快乐。还记得在语言科学类活动中,孩子们的精彩回答往往会成为下一个生成的新主题内容;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孩子们凭借丰富的想象力用稚嫩的笔绘制出了似大师般美轮美奂的作品。特别是有几次,我身体情况欠佳的时候,孩子们敏锐的观察力发现了我的异样,纷纷上前问候:老师你好点了没有;老师我帮你捶捶背吧!老师你要多喝水哦!一句句温馨的关怀话语给我带来了无穷的温暖。

我想这些提出儿童崇拜的人不是说要否定儿童继续成长,否认儿童的成长需要成人的帮助。只是他们从儿童的生命中窥出了天机,因而由衷的发出感叹的言辞、崇拜的的话语。我们应该从中感悟其中的对儿童世界的尊重和认识。我们在任何一次对儿童某一方面的发现都能唤起一种儿童崇拜。因此让我们努力去发现孩子们的生活吧,让我们欣赏孩子们的生命吧,让我们谦逊的向孩子学习吧,让我们真诚的崇拜儿童吧。

第五篇:《岩松看日本》读书笔记(共)

《岩松看日本》黑白配色的封面,里边包含着新闻人的严谨和字斟句酌,读完之后才能回味到出书者及制作团队的努力,日本——行走在爱恨之间的国度,是本可以回味的好书。

说到日本,大多数中国人都有些抵制,抵制来源于父辈的讲述、历史的遗留和朦胧的误解,所以书中提到中日关系“一衣带水”,我仔细查过这个词,通过字面不难理解,后来读着读着才发现此词的准确,无需浓墨重彩的描述更不必强词夺理的辩解,中日之间就好像闹过矛盾的邻居,破镜重圆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在历史面前每个人都是孩子,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也愚蠢的跟风抵制日货,说起日本就嗤之以鼻,其实我们都错了,单纯的一意孤行,只能证明自己的不成熟和变相的“羡慕嫉妒恨”。

说起日本,不能逃避的就是中日之间的尴尬,靖国神社,一把悬在中国人心灵伤疤上的刺刀。靖国神社1869年建立,对世界游客免费开放,里边存放着 246万多个在历次战争中战死的军人亡灵等等。书中说“历史在这里被完全扭曲着展示了出来”,追忆历史,我们只能从文字、图片、记录片等资料中获取信息,然而日本将扭曲的历史世代相传,他们的后人又该如何去辨伪存真呢?之后的日本天皇继续参拜,中国政府依旧谴责,恶性循环,无休止。可是,任何人站出来承认错误都需要勇气,于是,作者继续写“理性的声音”,算是简单抚慰一下愤怒的读者。可是,1869年成立的靖国神社,每年参观人数超过500万,而1992 年成立的和平博物馆多年来参观人数才50多万,触目惊心的对比,让好多人都很无力,无力去辩解、无力去纠正,公道自在人心吧!

除了历史问题以外,触及日本的其他方面还是比较轻松和游刃有余的。我非常敬佩日本人的忧患意识,防灾演习、防灾观念、应急措施等举措都令人佩服。终于明白了这个岛国为什么费尽心思的想“着陆”,对于地震、海啸频发的国家来说,他们是多么向往安逸的生活,多么想结束终日惶恐的日子。再说相扑,一个我很陌生的体育运动,一句话让我记得很深“一个好的相扑手,必须要练就坚韧的性格、超凡的毅力、朴素的品格”,一个成功的相扑选手要经历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的过程,日本人以相扑为荣耀,就好像中国人以乒乓球为自豪一样,只不过日本人靠力量过关,中国人以智慧取胜。说说日本的环保,之前一个去过日本和韩国的朋友告诉我,去了日本再去韩国,韩国就像个大垃圾场,而我们的中国与日本的环境相比,简直就是粪坑。这话儿看来不足为过,日本人细分垃圾、抵制污染、动着脑筋的节能减排,对于保护环境费尽心思,就连洗手也要用坐便水箱里的水.....,纠正历史和改变环境其实一样,都需要靠大家的力量,心手相传的力量。

其实我一直认为“哪个国家都一样”,有好就有坏,有阳春白雪就有下里巴人,有《岩松看日本》不一定就没有《小泉看中国》。日本很人性,人性到地铁车的座位下也有暖风,可他就没有残忍的一面吗?中国很博爱,那么他就从来没有冷酷过吗?我感觉,重要的不是记着曾经的过结念念不忘,而是坦诚的、微笑的去发现别人的好处,改正自己的坏处,努力改变国家发展现状的同时去改变历史的遗留问题。只有国富民强才能理直气壮,才能“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书的最后说到樱花,美丽的日本樱花也是我一直的向往,笔者走时匆匆,一定没有好好在樱花树下细细品味那般滋味。它像彩云、像飞天、像白雪,像日本人为曾经的流血和牺牲流下的忏悔之泪。

有岩在先读书笔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