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习作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习作教学策略研究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语文知识素养的重要标准,如何加强学生习作能力培养和训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笔者在学校工作这几年来,发现小学生存在习作能力差,不会观察,不会想象的现象,尤其是不会用语言表达,文字功夫差等。是什么引起了这些现象呢?笔者从教材、社会、教师、学生四个因素来考虑。就长远期教育而言,教材、社会因素是目前无法改变的,本文所要探讨的是教师和学生这两方面因素。
小学生写作包括这几个步骤:
(一)立意,确立要写的方向;
(二)观察,根据习作要求观察事物;
(三)想象力和语言根底的添加,对于实际的事物添加想象,或朴实或华丽的词藻,关键是用“一针见血”的词语;
(四)点评和修改,教师对于学生的成文进行点评,指正其中的不足之处,学生再根据认知提高进行修稿。每次习作教学,教师都应弄清这四个环节,把这四个环节中的每一个环节做好,做细,缺一不可。
一、不止要给学生一个写作题目
教师每一次习作教学,必须要明确教学生什么,也就是教学目的是什么?而不只是单纯的写作。正如马克思所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足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句话是指出目的的重要性,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活动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这是需要语文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所要懂得的。在教学工作中,忙忙碌碌、毫无章法,没有正确的教学目的,是教师教学水平不高的表现;违背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错误的教学目标是对习作教学危险、不负责任的。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不止要给出学生所要观察的对象
很多学生的习作中总是出现语句重复,顺序混乱等错误,其实这主要是他们没有按顺序进行观察事物。还有,就是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被事物表面吸引,他们的观察也往往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所以在第二个环节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
1、指导学生集中、全面地观察。这就要求教师启发学生各种感官,去看、去嗅、去触摸。如观察一朵花,就要用眼仔细察看它的花、叶、枝、茎,对它的形状、颜色、姿态、香味做全面的了解。遇到不了解的花朵,学生还要学会去查找资料,去请教他人。
2、观察要按顺序、有重点。依据事物存在的状态,观察事物有两种基本的顺序,一种是从空间顺序,另一种是从时间上。当然还有一种就是两种观察方法复合运用,当然这个要是运用不当,没有侧重点也会引起顺序的混乱。在小学阶段,我们只需要掌握前两种顺序观察即
可。根据不同地观察对象,依照不同的视角,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观察,可以使学生观察得全面细致,并抓到事物的重点描写,使学生真正的观察。
3、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不需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比较”,什么是“比较学习”,什么样的学法才是“比较”性的“学”,“比较学习”的好处有哪些等。这个环节要注意不单纯讲概念,而要作比较,让学生真正明白其含义。小学阶段也只是涉及比较学中的一点表面知识,并不要涉及到它的概念。让学生“会比较”,而不是“知道比较”。
三、想象力和语言都锻炼
1、联想和想象,可以让观察更加丰富。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八课《童年的发现》,作者写了自己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作者就是大胆的设想,并解释自己的想法,使别人来接受。所以说,我们不怕学生不会想,就怕学生不敢想。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拓宽了思路,习作的内容也就会更丰富了。
2、让学生学会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贾岛曾做过“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遣词造句、连句成段就是学生知识体现的一个基本技能。学生通过词、句的堆积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描述,用语言向读者展示图画。但是观察中所得到的见闻、感受往往是零散的、不够确定的。必须进过组织、安排合适的位置,让零散的感觉变成比较明确的、有条理的思想内容。因此,教学生习作时,也不能生搬硬套,学生需要的还是灵活运用,超出常理的不一定是错误,或许文化的更新便是从小学教育的习作开始。
四、教师批改不止是评优找错。
“小学生作文批改是小学作文教学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自己习作效果和教师获得作文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把握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争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作文批改方法,及时有效地对学生习作进行批改,促进小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①教师批改并不是学生习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但是它却很重要。
1、放大优点,增强自信。我们进行作文评价的目的,并不是评判学生的好坏,而是激励学生,让他们体验成功,培养写作兴趣。教师的批改是为了下次的更好,教师的目光要放得长远。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这个年龄段,教师的评语要以肯定和表扬为主,有时甚至是夸张地去放大学生习作中的优点,让学生来获得成功的愉悦,没成功时先表扬。
2、评价与交流。评价不一定来源于教师,交流也不仅限于学生。
在课堂中,学生的习作水平一定是参差不齐地,最先完成的是上等生,他们完成后可以首先进行自我审批,或是找同学、找老师来“看看”,这看看不是找优点,而是找不足。学生参与习作的批改,可以提高他们习作水平,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习作的目的,不是评优找
错,而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和甜头,他们才会爱上写作文,不怕写作文。
总而言之,小学习作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尤其是各方面资源都不足的农村小学,我们要了解当前农村小学习作教学存在不少问题,寻找农村完小的优势,化不足为成长,结合实际,因材施教,采用适合自己的做法。我们不能总是从教师的视角来看待小学生的习作教育,还要尝试着从小学生的思想来考虑,把自己变成小学生,教师与学生共成长。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
作者:李伟华 来源:建设小学习作本应顺其自然,但在传统的习作教学中,本来最富个性的习作变成了虚假、机械、缺乏童真童趣、真话真情的。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使学生做到习作“言之有物”,谈真话,抒真情?在这里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留心生活 捕捉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了我们习作的素材问题——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习作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
而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他们则必须借助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随时记录下来,因为习作教学不光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的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让他们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启自己的写作源泉。
二、学好语文 积累素材
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我们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述思想的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要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广泛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美文”熏陶,同时要把习作训练贯串于日常教学活动中。如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优美词句本,让他们每学完一课,就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摘抄在本子上,并互相交流,有些词语还应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练习写话。
如教学《翠鸟》一文后,我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并让学生知道作者是运用从静态到动态、从颜色到形体的方法来描写翠鸟的外形的。学生最终明白了作者抓住翠鸟羽毛鲜艳及形体玲珑这两个特点,细致观察,才将翠鸟写得具体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又如教学《小摄影师》《我不会失信》等课后,教师可以训练学生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等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以及内心世界等。
三、课外阅读 扩充素材
广泛阅读是写好习作的基础,它对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小学生语言积累不足,写起习作来难免感到吃力。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但是单从课文中学习知识、积累素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纸、杂志等,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向学生推荐一些童话、寓言、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以及中外名作名篇等。
多读书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基础。小学生活泼好动,让他坐上数分钟读一篇长文章,他是没有耐心的。即使让他读习作范例,他往往也是蜻蜓点水式地读,不深入了解文章的写作技巧,这就要求教师与他们一起欣赏好文章。教师还要根据不同内容的文章,采取不同的读法。如写景的文章,可读得山清水秀、心旷神怡;记事的文章,可读得扣人心弦、如痴如醉;写人的文章,可读出欢蹦乱跳、活灵活现„„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就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时让学生在不同的阅读方式中产生语感和灵感。有了语感和灵感,学生进行习作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总之,在习作教学中,教师不光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其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在名篇中吸收营养,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其习作水平。
小学习作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
今天,黑沙洲片在水口小学召开专题为:“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研讨会,这个专题的研讨很有必要,这对于提高教师的习作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刚才大家就这个课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大家的准备很充分,谈得很好。
小学生习作的关键,是教师要通过不同方法方式引导学生获取作文材料,激发写作兴趣,提高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表达事物的能力之目的。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主动性差,没有素材可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认识事物能力不强,没有养成积累材料的好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认识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因人而宜,自定目标,帮助学生在语言、生活、感情方面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其产生乐写、想写、愿写的写作欲望,提高认识事物、表达事物的能力。关于今天的课题,大家谈了很多,我就不再说了。下面就此机会对大家提几点要求:
1、要高度重视习作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当好小学生习作的引路人,让小学生在习作中感受到精彩,体会到乐趣,引领他们轻松迈入习作之门。我认为这个关键是如何重视作文教学的备课、作文指导、作文批改和作文讲评等环节,高度重视每一个过程,不能有半点马虎。尤其是现在提倡的“轻指导、重讲评、多积累”,大家要很好的去实践。
2、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弄清各学段习作要求。新的课程标准,是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为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习作教学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初中、小学共四个学段,小学三个学段,即: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各学段对学生的写话、习作有不同的要求,不能偏离了。不按照新课标要求去教学,教学就会出现盲目性。
3、要经常进行习作教学研究。学校要把习作教学研究,提高到高度来认识,习作教学是教学中的一个难题,一方面教师要认真钻研,一方面学校要提供各种研究的机会。学校的教研活动要有习作教学的研讨;学校要征订有关教育杂志供教师阅读,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学校还要提供教师走出去的机会,同时还要请进来。
总之,搞好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大家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改革、不断的创新。
谢谢大家。
第二篇:浅谈小学习作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习作教学策略
摘要:小学习作教学,应依据新课程标准对各年段的习作要求做整体的把握,引导学生加强课内外阅读,注重生活实践,积累写作方法,写作素材,多种方法评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习作教学阅读积累评改能力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新课标也提出作文是学生认知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它无论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是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习作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师倍感头痛的一个教学难题。如何培养学生真正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呢?结合自身实际,以下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转变观念,整体把握要求
我们要知道,小学正是各方面知识的启蒙阶段,小孩子毕竟还很幼稚,他们的作文怎能和老师比,怎能和作家比呢?语文老师要转变观念,依据《新课程标准》对各年段的习作要求做整体的把握,不要拔高好作文的标准。如一二年级注重夯实基础,培养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和准确书写字词的基本技能,重点训练看图写话,画图配话,以激发兴趣为主要目的;三四年级重点训练流利地朗读和半自动化的书写技能,注重文段的训练,以写通顺为目的,重在贯彻我手写我心快乐作文理念;五六年级以读促写,重在引导关注生活;实现读写迁移,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主动写作的欲望,激励进取精神。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出发,循序渐进实现螺旋式整体推进,真正地促进学生习作能力和语文学习品质的提高和发展。
二、加强课内外阅读
叶圣陶说:“小学生今天做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因此学生学写作文必须让其大量阅读,读书是基础,是积累。读书,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通过读书,可间接看到许多生
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学到许多知识,提高认识,陶冶感情,丰富语言,这正是
作文不可少的准备。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要让学生读懂课文,尽可能做
到熟读成诵,使课文中的词语句式、精彩段落,成为自己语言仓库中的素材。
三、重视生活实践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丰富的生活实践,写作便如无源之水;没有客观事
物,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走进生活,体验大自然”不仅让孩子体验到了人与
大自然的和谐,培养了他们对大自然的朴素情感,也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乐于
观察,用心体验周围事物的好习惯,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丰富了学生习作的源泉。
因此,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实践,亲身体验。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组织学生
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如春游、参观工厂、公益劳动、兴趣活动、各种比赛活动
等,让学生从生活中,从活动中撷取素材,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只有
这样,学生才会感到有东西可写,文章才显得真实、可信。
四、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新课标》指出:“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这就明确地告
诉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作文教学,作文教学必须与阅读教学紧密联系,阅读教
学中的每一次“得意”和“得言”,都是在为习作做储备,做铺垫,做积累:积
累材料、积累方法、积累语言、积累思想、积累情感„„我们的小语教材入选的课文,大部分都是文质兼美、风格迥异、表达独特的名篇佳作。教师在进行阅读
教学时,要有意引导对这些课文的的阅读感悟,使其对课文的表达形式和表达方
法有所了解,积累丰富的语言词汇。同时,老师在阅读教学中,针对某些课文的特点,指导学生进行适当地写作训练,以写促读,以读促写,读写相互渗透,加
强仿写的指导,让学生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
习作训练,拓宽学生写作的思路,从读仿中悟出写的门径。例如教学《美丽的小
兴安岭》后:可以把了解和学习按时间顺序、抓住特点描写景物,作为一个读写
结合的重点。这是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久
而久之,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
五、必须每天“写一点”
语文教师给学生布置的课外作业最好的就是阅读和日记。1.做读书笔记。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
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象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也可写上自己的心灵感悟。2.写日记。鼓励学生把自己在每天的学习和生活中的事情、感想和见闻有选择地、真实地记录下来。坚持写日记,可以积累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有助于培养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给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日记的机会,好日记大家听大家看大家欣赏,学生的写作兴趣会一天天地浓厚起来的。
六、注重作后评改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作文写好之后多读、多改,注重作后评改,在“作文后”多下点工夫。(1)教师批改作文:要尊重学生的原著,把错别字、病句和明显的常识性文理性的错误改出来就行了,因为,学生的作文不论好差,都是他们的心血,教师改的太多,他们会有失落感的。教师评讲要重在鼓励上,多讲作文中出现的好篇章、好句子、好词汇,多表扬有创意有创新的学生作文,多表扬那些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作文,也要想办法找一点可表扬的地方在全班进行欣赏,大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何况是小孩子?(2)作后评改可分为自改自评—互改互评——师评三个步骤:第一步学生按老师提出的修改要求自读自改自己的习作,写上自己的评语,打上分数;第二步给同学修改自己的习作,也写上评语,打上分数;第三步再由老师检查点评。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
以上是我的几点看法,我深深认识到,小学作文教学之路是坎坷不平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因此我们要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努力让学生对作文由“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因“厚积”而“薄发”,因作文而快乐!
第三篇:小学生生活习作与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学生活化习作与教学策略研究
人民小学范月萍
(一)课题的提出
1、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约占语文总课时的六分之一,教师、学生对作文也非常重视,但学生作文水平差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和作文教学中的种种弊端分不开:
(1)、现行的写作以命题作文占绝大多数,教师全权决定作文题目,甚至规定写作提纲,提供所谓重要词语,从写作内容到写作技法都给了学生极大的约束,造成学生写作兴趣不浓厚,有时,教师似乎也注意习作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但所定的题目也往往是记时令性--的活动(节日、假期活动等),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父母、老师、同学等),差不多年年在写相近的题目,对学生写作既无推动力又无吸引力,同时所写文章难免千篇一律,写出来的作文也缺乏童真和新意。
(2)、训练文体单一,不重视实用文章的写作,使作文变成脱离社会需要的教学,学生体会不到写文章的社会价值和交际作用,认为写文章只是完成功课的需要,只是为了获得一个好分数。
(3)、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还很严重,“造文”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仅仅把写作局限在小小的课堂。
学生要行成自己的语言能力,必须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通过运用,把言语作品内化为自己的心理要素。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无论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是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发展提供更广阔、更优质的空间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但习作教学也因它的综合性、实践性、生成性等让师生束手无策,小学生由于社会生活经验少,文化底子薄,语言表达能力差更造成了教学时候普遍的费时低效。
2、课题的理论依据
日本语文教学界“生活作文”思想代表人物村山俊太郎提出了调查作文的概念:即作文不仅在于观察自然,还应以社会为对象;美国的小学作文教学理论提出:“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由为自己写逐渐转化为为读者而写作”,提出了学生习作要考虑读者、考虑对象的生活化要求。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要用生活来教育,要为生活而教育。强调在实践中教,在实践中学,教学不能脱离实践。叶圣陶表达了生活与作文的密切关系。:“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的内容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在我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深切地体会到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写好生活作文,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多数语文教师有这样一个体会,就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个难点。特别是学生,他们不但觉得作文难写,而且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无从着手写。为此,我提出了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通过研究和实践,高效达到小学生作文训练要求,提高表达生活和思想的能力,给作文以生活的灵性,力克作文虚假空洞现象。
3、课题的界定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活动。对小学生来说,习作本身就是生活,是学生心理的需要,是生命力的绽放,所以小学生习作更应该重视从内容入手,内容来源于生活,儿童的生活越丰富,生活质量就越高,习作的空间就越大。生活化习作,就是让习作走进生活,具体地说是通过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习作,形成在实际生活中有用的技能,并在习作中学会思考、透视生活,形成改造生活、提炼生活的意识,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
生活化给人一种亲切感,它提倡的营造一种轻松、和谐、自由、宽松、没有距离感的氛围,学生带着一颗平常心来习作,不畏惧,也不需要捏造,真真实实地用最平常心态来习作,真正达到说真话、吐真情、做真人目的。所以,生活作文研究的重点,是寻找沟通生活与习作的良好途径,即不是一般的生活指导,也不是泛泛而谈习作形式的研究,而是在生活中习作,指导学生写出反映生活的作文,并在习作中学会做人。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价值
通过研究和实践,有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基本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同时学会透视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生活质量。
1.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究在新时代多元化生活的背景下,小学生生活特点的共性与个性对习作的影响。将新时代小学生丰富的童年生活融入习作中,使小学生习作富有时代生活气息,让富有灵性的生活习作伴随孩子的成长与进步。
2.通过研究,有效促进教师关注新时代儿童的生活特点,转变习作教学观念,探索生活作文教学的策略,提高习作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构建新时代小学生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理论与操作性模式。
3.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不断汲取习作教学理论营养,促进教师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研究习惯。提高教师的习作教学能力。
二、研究内容
理论部分: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思考与对策;研究与本课题相关的心理科学及观察生活对积累材料的积极作用。
实践部分: 对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观察指导方法与习作形式。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以实验法为主,辅以文献法、经验总结法,测量法等。
研究对象:人民小学学生。
三、课题方案(含时间及研究内容:时段含申报立项、具体实施、结题鉴定)
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2_年9月--202_年8月):
1.了解当前小学生习作教学的现状,研讨课题目的与方案。申报课题,申请立项。
2.学习理论,进行课题论证,修订完善课题实验方案。明确研究任务,落实人员分工。
3.调查摸底,积累原始资料,做好其他相应的准备工作。
(二)实施阶段(202_年9月--202_年2月):
1.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交流研讨。设计调查问卷,分析新时代小学生的生活内容与兴趣爱好及教师习作教学现状,写调查报告,建立相应的档案和资料库。
2.根据小学生生活实际,确定专题训练的计划。探索可操作性作文教学特色体系。
3.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研讨、反思实验情况。安排习作教学实验课、习作竞赛和习作集展示等活动。邀请专家评估指导,撰写各方面的经验总结或论文、阶段性报告等。
(三)总结阶段(202_年3月--202_年6月):
整理和分析研究资料;充实完善课题资源库建设,将课题研究成果投入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内容、范围、方法和预期成果形式
(一)研究对象
(二)内容与范围
1.在生活中训练写作。创设生活条件训练写作,优化习作指导策略,把学生生活引进课堂,指导学生从丰富的生活中发现、捕捉、提炼写作题材,缩短课堂需要和生活需要的距离。
2.在阅读中训练写作。根据作文生活化策略改革阅读教学,以写作为手段促进阅读理解,丰富课堂生活。
3.评讲课要立足发展。生活作文的评讲应注意发展学生生活的认识力,发展学生对生活认识的表达力。
4.通过各种途径,创设环境,使学生互批互评作文成为学校生活的一件乐事。
(三)研究方法
1.课内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的习作。利用课文进行习作指导,抓住文中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欣赏美词佳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并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总结学法的习惯。
2.阅读中积累,扩大学生知识面。阅读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还能帮助学生积累素材,丰富表达方式。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并指导学生做好有效的摘抄。针对这一点我们不仅每天布置阅读作业,还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写读书感受,背诵优美词句。
3.勤练笔。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
七.课题研究阶段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202_年9月-202_年7月)
1.准备阶段(202_年9月-202_年12月)主要工作:收集有关信息,制定决策,组建机构,明确职责,组建管理模式,草拟研究方案。方案是研究的蓝图,直接关系课题研究的成败,首先,我们明确研究的目的内容,确定研究项目,选定了研究方法,进行了前测调查,计划课题研究的步骤。
(1)、选择和论证研究课题。
(2)、组建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制度。
(3)、设计研究方案。
2.实施验证阶段(202_年9月——202_年7月)采用行动研究法、合作研究法,课题研究深入实施,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发展。围绕课题研究方案制定的研究内容及目标在阅读教学中因“文”制宜,合理、有效地开展“小练笔”研究,耐心细致地进行个案分析,撰写教育随笔。同时结合自身的读书学习,做好读书笔记。
3.总结结题阶段总结(202_年3月——202_年7月)
主要工作:材料整理归类、归档,形成总结报告,撰写经验论文,进行结题验收。注珍惜学生探究的成果,建议学生以各种形式加以整理、保存。如手抄报、小论文、调查报告等。课内外结合、学科间结合,将探究伸向广阔的生活课堂。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小练笔和探究心得向各报刊杂志社投稿。课题组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将之整理出来形成调查报告、课堂教学案例、反思、经验论文、研究报告、典型教案等。主要表现为: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总结性研究报告。
2.课题经验论文。
3.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分析、反思、学生个案分析等。
4.学生成果集。如小练笔习作集、日记、作文等
十、课题研究保障。
1、队伍保障。
组建课题研究的队伍。
为了使课题研究顺利运行,成立课题组,并建立完善的课题管理和组织制度。课题研究指导: 叶丰才张映芳吴丽云
课题研究组长:
课题研究成员:王连球吴丽云范丽爱范月萍
2、制度保障。
建立课题组理论学习和专题研讨制度。
课题组成员定期集中学习,利用网络随时进行交流。及时总结经验。
3、活动保障。
(1)、课题组成员定期上专题研究课,并及时将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以及学生作品上交。
(2)、撰写相关的论文、教学设计,将学生的相关作品结集成册。
第四篇: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课题研究方案
(三年级语文组)
一、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都是语文教学中最大的一个难点。学生写不好作文,怕写作文,老师难上好作文课,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虽然已有一些一线教师致力于写作教学的改革,也迈出了较为成功的一步,但其效果和发展的速度远远落后于语文教学的其他方面,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仍非常缓慢,作文教学大多数还处在无序、无法的状态中。而三年级语文教学的最大难题就是习作指导,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特别强调了“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由此可见,三年级习作重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重在让学生无话不说,有话可说,然而,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综合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小学生生活相对单一,见识较少。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是在上课、下课的循环中度过。课外及节假日的时间也只能在孩子们的嬉闹中度过,这样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写作文时,找不到合适的写作材料,无从下笔。久而久之,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也没了。
第二,学生的课外读物较少,学校的图书室也很少开放,形同虚设。教学任务繁重,师生们整天都围绕着这几篇课文,忙得不亦乐乎。学生整天被繁重的作业所困,又哪有时间去读课外书?而现在,学校又都把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领导、教师怕学生外出活动出事,干脆不组织校外活动。
第三,一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没有做到读写结合,不注意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和背诵。或者在教学中片面强调写作技法的学习和走“模式化”的套路,使学生成了写作的奴隶,因而作文时无话可说,1 / 6
无情可抒,最终导致学生思维简单化、作文模式化的倾向。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意义
1.背景:我校虽然处于县城,但属于城乡结合部,而且大多数都是进城务工就读的农村孩子,农村是孩子们的家,是孩子们有着欢乐童年记忆的地方。无数大山,一条小路、一条河,无比安静。
我依然记得我上小学时,从老师教写请假条那次起认识了作文课。每周三下午的两节作文课一直不受欢迎,慢慢的就害怕了。一直以来,“表达不通,不具体......是常见的评语。由此语文成绩也就很一般了。现在想起那时写作文老师教给规律,然后我们就去套。如要写敬佩的人就写他大雪天扫路,写有趣的事就写下课了《老鹰捉小鸡》等。到后来也不知该如何去写了,只认为这是一种任务。
如今我站在讲台上却要指导我的学生,我时刻深深的反思该如何去指导呢?我得走近他们仔细观察他们的言行,聆听他们的心声和烦恼。让他们不再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无情可抒。一定要触动他们的心灵,产生闪亮的火花,睁开双眼向远处看,开动充满智慧的大脑,遐想宇宙万物。对事物充分感知,在兴趣中作文,在活动实践中作文。
2.意义:习作是语文教学中重要一部分。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小学习作起步阶段教师的指导策略是不可忽视的,习作起步阶段对习作的指导不仅要培养兴趣,还要教给方法。只有让学生觉得写作不是难事,作文写作老师就教的轻松,学生学的简单。对以后的语文学习有良好的促进和帮助。
3.设想:魏书生老师的作文六步教学法(下水、辅导、写作、修改、说评、重写)强调作文教学时教师范写作文和学生修改重写的重要;查振坤老师认为,长期以来,小学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主,忽视表达能力的训练,这是片面的。学生到了三年级,才突然开始做作文,“坡度”太大。其结果是师生双方费力大、收效小。她认为,应当改变这种状况,低年级就应该开始进行作文训练。从接触语文起就插入词句练习,依年级上升而循序渐进进行仿写、改写、扩写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作文打好基础。
/ 6
我在本课题研究中,以小学中段为研究阶段,以这个阶段的学生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没有写作素材而不想写作文,写不好作文为出发点。向研究同类课题的专家学者及同行学习,汲取他们所取得的经验,在实际教学中摸索实践。通过课题研究,争取达到让学生觉得写作文也很简单,掌握不同的写作技巧和方法,重在教师的指导策略。做到能看到一个作文文题或题材时就能得心应手的完成一篇有一定水平的作文。
小学三年级学生习作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起步作文教学,是小学生能否写好作文的关键环节,需要慎重对待。为了改变作文现状,切实提高习作起步阶段的指导效果,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创新思维,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作文的主人公,把学到的各类知识以及对自然、社会、人生等的见闻感悟综合地体现到写作中来,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在写作中尝到成功的甜味,“因地制宜”地为学生的作文发展开好头、起好步,提高中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校提出“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学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同时,通过开展此项课题研究,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自觉写作的习惯,使学生不再怕作文,使作文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将学生作文中存在的“抄、套、编,假、大、空”现象,逐步转变为“用我手写作文,用我心写作文,用作文来抒情”。并总结出小学中年级学生起步作文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形成科学有效的起步作文教学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课程追求的总目标。语文课程必须发挥自身优势,弘扬和培育名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风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而习作
/ 6
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人们研究的和关注的焦点、热点、更是难点。起步阶段的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这是因为习作教学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它必须依照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充分尊重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基础上,开展真实有效、鲜活生动的教学活动,让儿童喜欢习作、乐于参与,能说会写,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习作的系统训练。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能力才能切实得到提高和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在本课题研究中,我把指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写作技巧、创新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动力和兴趣作为初步设想的研究内容。
2、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①、文献资料法: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相关作文教学理论,特别是作文教学技法指导的相关论述、观点、研究成果。
②、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师在正式的教学中指导学生积累素材,指导技法,习作练习等问题的研究,提高小学生写作的能力和水平。
③、实验法:在指导学生作文教学试验中,鼓励学生敢问、敢想、敢写、敢评,以我笔写我文。
④、经验总结法:通过阶段性总结,及时肯定实验研究成果,修正实验方案,总结出实验的主要经验,及时推广运用。
⑤、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了解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状况。
3、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学习阶段(202_年9月-11月中旬)
依据区级小课题评审意见,认真做好研究的起步工作;对自己关于写作教学的现状做认真的分析,为本课题正式开展做好准备,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课题开题报告,确定研究方向,制定作文序列化指导训练计划,突出指导策略的实用性。
/ 6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2_年11月-202_年1月中旬)这个阶段的工作最重要,需要搜集整理第一手资料。为了使学生能够扎实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及水平,我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将课题研究细化为四个具体步骤,制定不同的指导研究方案,把研究设想的四个方面融入于四类指导方案中,具体实施,对学生进行具体分类指导。
第三阶段:经验总结阶段(202_年2月初-6月中旬)巩固已有成果,总结经验,将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项资料进行归档整理,撰写作文教学研究论文,完成课题《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学策略的研究》的研究和成文工作。于6月20日前,课题结题。
五、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通过教师课堂习作教学的实践探索,撰写出“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学策略的研究” 结题报告以及相关的论文、案例、教学设计、提交调查报告、学生作品汇编、学生获奖作品集等成果。
六、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组织保障:成立课题组、由三位成员研究,做到认真统一,责任明确,目标一致。
成员1,区级教学能手,区级优秀班主任,多次荣获优秀教师,优秀作文辅导教师的称号。从教二十几年,积累了丰富的作文教学实践经验。
成员2,教坛新秀,教学能力突出,科研功底深厚,是语文教研的中流砥柱,经验丰富,有承担本课题的科研能力。历年来均有论文发表。
成员3,教学功底扎实的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在教学案例、论文等比赛中多次荣获一二等奖,受到领导教师的好评。
制度保障:确定每周星期二下午三节课后为课题活动时间,课题研究人员定期开展理论学习、研究课、交流经验、研究沙龙等课题活动,使研究规范化。
/ 6
资料保障:学校有图书室可查阅资料,也可以上网查询有关资料,学校也专门订购了《陕西教育》等教学类杂志,作文教学参考书,每人也有一台办公电脑便于使用。
202_ 6 / 6
年9月
第五篇: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策略浅析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策略浅析
引言:目前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等对学生习作习惯的培养、习作素材的指导、学生个性的张扬等方面都存在着能力和观念等方面的问题,制约着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加之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量小、知识面狭窄、多数孩子父母外出打工,无人辅导等诸多原因造成学生的习作水平参差不齐,更多学生的习作水平偏低。
关键词:农村 小学习作 教学 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是对我们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要求,也是对习作教学策略的指导。
多年在农村小学从事语文教学,我发现农村的孩子在习作方面比较薄弱,其原因是见识少,活动范围不广泛,因而限制了他们的创作源泉,习作的题材也就相对单一,语句方面也相当平淡无奇。城区孩子的习作从内容和语句结构上就和农村孩子的不大一样,题材也比较新颖。经过总结,农村地区的小学习作教学现状主要体现在:
一、许多老师没有运用新课标理念指导教学,教学观念陈旧、落后;
二、习作教学无计划,随意性较大,缺乏系统性和衔接性;
三、教学方式手 段单一,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和信心,部分学生甚至有厌烦心理;
四、读写脱节,没有做到习作与生活密切结合;
五、学生受方言的影响,语言不够规范,口头表达能力差;
六、受条件的影响,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少,语言积累较为缺乏;
七、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和基本的习作素养。
八、教师教学任务重,对学生的习作辅导时间较少。
如何改变现状,切实提高农村地区小学生的习作教学的水平呢?几年来,我反复摸索推敲,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因地制宜,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找到一些策略,并把一些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有了一些体会。
一.转变观念——习作教学成功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的观念决定其教学行为。当前,许多老师没有运用新课标理念指导教学,教学观念陈旧、落后。落后的观念最终必然导致不良的教学效果。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指出:“课程标准在习作方面倡导的最重要的理念是:放开手脚、自由表达。老师们在习作教学中要努力求真──童真、童趣、童语;求实──有实在的内容,不空洞,讲实话,讲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求活──内容不限,形式不拘,写自己最想写的,用自己最方便的形式写;求新──尽量不和别人雷同,习作要写新发现、新感受、新想法,从内容到语言,都是自己的。” 转变观念是习作教学成功的前提。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切实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深入学习领会《标准》的相关理念,正确把新理念运用到习作教学当中。二.激发兴趣——习作教学成功的起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习作兴趣,消除畏难情绪,增强自信心是提高习作能力的重要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有兴趣才有习作的动力,有兴趣才有习作的潜力。一旦习作课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就有了对习作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习作时就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在习作教学活动中,激发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如:
(一)精心依据习作教学的目的来创设相应的写作情境,创造适合习作的“大环境”、“小气候”,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境界,找出需要表达的内容,捕捉写作素材,触发习作的灵感和激情。
(二)举办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活动,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里观察生活、积累多姿多彩的习作素材,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美的律动,激起强烈的表达欲望,自然妙笔生花,其乐无穷。
(三)教师运用形象谐趣、童真味、情感味浓郁的言语,去描述、去烘托出特定的氛围,来拨动学生的心弦,令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
(四)根据习作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音像课件来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习作的美妙景象中,给学生强烈的感染。
(五)搭建习作展示平台,在教室里展示学生优秀习作成果,或者编辑学生个人作文集,亦会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表现欲望。总之,要采取多种途径,让学生热情高涨地投入到习作中去,习作成功指日可待,因为“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激发兴趣是小学习作教学的永恒主题。三.积累素材——习作教学成功的基石
知识在于积累。学生上习作课常提笔发怵,原因之一就是心中缺乏写作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腹中空空、力不从心,纵有生花妙笔也难成文章。素材源于生活,若要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就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使其能有意识地、自觉地捕捉出现在学习、生活中的人、事、景、物。
(一).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古人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文章是怎么写的,大多能从阅读中悟到。凭借文章的例子,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多读能保证农村孩子的阅读量,为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开拓他们的视野。读课外书有利于积累词语、名句、佳段,也有利于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证明了读和写的紧密关系,博览群书,是与古今中处的大师们对话,是接受前人思想光辉的沐浴,是从人类精神文化遗产中摄取人文的和精神的营养。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和质量,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阅读指导,抓好几件事:1.根据《课标》的要求,对不同年段学生提出相应的课外阅读要求。例如: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是:“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2.做好读书的指导。老师要指导学生读什么书,怎样去读书。3.写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可以有效地积累词句,并且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4.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比如读书交流会、好书推荐会、读书笔记展览等。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素材。1.校内活动。比如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读书交流活动、编辑作文集、刊出班级学习板报„„也可以是班级和学校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只要是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我们都应该经常开展,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2.校外活动。广阔的天地是农村孩子们的乐园,也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习作素材。教师应结合农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可以组织参观、游览、春游、野炊等活动,让孩子们亲身实践,亲身体会。如利用农村小学特有资源,让他们到田野里参加劳动,还可以让学生观察一种禽畜、植物或一处景物,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习作素材。
(三).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就地取材,开拓习作教学的源泉。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农村天地广阔,生活丰富多彩,山川田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农家生活皆为农村学生习作提供了丰盈不竭的源泉。就绝大部分农村来说:1.孩子常年与山水、田园为伴,眼中少不了花木瓜果,最贴近自然也最能得到大自然的丰厚回报。只要留心不难发现美丽的自然风光为我们农村小学习作素材注入了鲜活的源头活水。2.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我们的传统节日习俗和地方风俗习惯都比较丰富,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因地制宜,结合特殊日子进行以传统风俗为题材的习作教学,将其作为习作的一类素材,也不失为习作教学中的一大亮点。3.观察农村特有的劳动场景。如收割稻谷、种玉米等劳动对孩子们来说如数家珍,而每一种场面都会让他们历历在目,印象深 刻。教师在指导习作时,就应牢牢抓住这些学生有话可写的题材,让孩子们有展示自己实践风采的舞台。例如,可结合农忙时节,结合亲自经历的劳动实践来写相应的习作。这样的习作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可谓“一举两得”。
四.科学训练——习作教学成功的保证
积累只是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而训练则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以下是小学生习作训练的几种常用方法。
(一).循序渐进
作文教学应当按照由读到写的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
1.重视低年级习作的启蒙教学:说——在说话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口语交际不分场合,不受时间、地点、人数的限制,可以介绍游戏、描述人物外貌、口述自然景色;可以说说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谈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理想„„坚持从一年级起抓说话、写话训练,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然后一个年级一个年级扎实地抓下去,一个年级一道台阶,各有训练的重点,逐年达标,环环紧扣,持之以恒,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小学阶段的习作要求。
2.练——在大量练笔中提高写作能力。大量练笔是写好习作的唯一途径。在进行习作训练时,可以让学生从一句完整的话写起,然后过渡到段,过渡到篇,从写简单的一两句话逐渐达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矛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笔和一本草稿簿,把 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练笔的形式有记日记、片断、整篇练习等形式。日记形式灵活,内容多样,人、事、情、景、理均可。只要坚持,定有收获。片断练习可与口语交际紧密联系起来,先说后写,或对话描写、或外貌描写、或即兴抒情。片断练习小巧灵活,针对性强,耗时少,见效快。至于整篇练习,教师要多加引导,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感性材料。以我口说我心,整篇习作包括续写、缩写、独立写等多种形式,应相互穿插,紧扣教材的生活实际,把握时代脉搏。
平日多写日记,多写片断,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大大提高习作水平。为此,在平日的习作教学中,强调让每一个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布局谋篇,小到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丰富了,有些内容还可以运用到习作中去,从而减轻习作的难度。一句话,就是让学生乐写。
(二)读写结合善模仿
教科书上选用的课文,大都是名家名篇,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都是很好的范例。我们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思路,从而借鉴表达方法。做到读和写紧密结合,学以致用,也就是模仿。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难度,又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供模仿和借鉴的范文,培养文风。即使 是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就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于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而后必须“与古人离”,诸熟门径,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阅读文章后,教师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课文安排相应的练笔。比如学了《理想的风筝》一文后,我让学生仿照课文通过具体事例从几个方面写人的方法,写身边的一个人,学生有章可循,有路可走,自然就能写出自己想到的内容,也就会写习作了。经过这样长期训练,习惯成自然,以后学生每当读了好文章,就会积极模仿,自觉拿起笔来写作文。
(三)自批互改教师阅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习作的评、批、改同其他教学活动一样,也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把评、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批改的过程中动眼、动手、动口、动脑,充分体验习作成功的快乐,自觉认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自改作文本身是一种有效的自我学习活动,而学生间的互相批改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对作者有好处,对改者也有好处,更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有效体现。崔峦老师说过:“交给老师的是学生改不动了的作文。”因此,教师完全可以适时放手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学会自改和相互批改作文。1.回归主体,引导自批互改。⑴寻找人性,集体导改。教师要善于从全班上中下三种水平的习作中,发现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集体修改。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相同毛病,一般不作逐一批改,而是指出不当之处记录下来,在集体导改时,让学生从病例中分析出或悟出问题出在哪里,明白应该怎样修改。然后,各自找出习作中类似的问题自批和互改。⑵提出问题,自研修改。一篇习作,除正常的删改和加批外,应选择文中的一些“病例”,认真分析思考。可以教师明确提出错误之所在,让学生自己修改;也可以现由教师修改,再引导学生研究为什么要这样改。这样,不仅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的习作,又扩大了读者队伍,同时促进了交流、学习和提高。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自读自审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积累修改的经验和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辅导学生集体修改时,要发挥集体的智慧,让所以的学生都能开动脑筋,从自批和互改中受到启发,切实提高修改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修改时,应提倡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求助于教师。
2.教师对学生交上来的习作的修改,应多保留,少删改。批改时应做到少而精,可改可不改的就不改,可批可不批的就不批,对学生的习作批改太多,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即使写得不好,也要尽量保留学生写的部分,不可挑出文章中所有的毛病,改的面目全非。对学生习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应从建议的角度出发,使学生看到褒扬的话语信心倍增,看到批评的话语受到激励。
(四)讲、评激励 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生习作不但是学生习作能力的体现,也是其在生活实践中的亲身体验。教师的作文评语不但要在写作方法上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要在学生的学习心理、道德品质、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进行引导。因此,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改变以往评语中教师作为说教者的形象,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耐心的心灵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一个学生如果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他学习的愿望就消失了。”因此老师要及时讲、评学生的习作。
1.面对全体学生时的课堂讲评尽可能多给学生表扬。人人都爱听表扬的话,尤其是小学生。讲评的时候要使尽可能多的学生通过老师的总评得到激励,心里边受到震动而觉得热乎乎的。表扬要面向全体,要把赞美的语言给更多的学生,甚至表扬差生。让学生更真切的体会到应该怎样写,激起他们对下次习作的渴望。
2.面对个体时写在学生习作本上的评语要运用对话理念,既有表扬的一面,又有批评的一面。评语是师生思想交流的桥梁,是鼓舞学生习作的强大动力,还是学生把握习作方向的帆。对于平日习作较差的学生,只要有一个词语或句子写得具体生动,就可以在下面标上符号,表示这儿写得好,应给予嘉奖,并在眉批上写上“这个词用得真准确!”,“我看你真聪明!”,“这句话写得真好呀,能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活动如实写下出来。”,“你的进步真大呀!”加上这些鼓 励性的话语,使学生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又如一位学生在习作中经常忘记加标点符号,我这样写评语:“当老师打开你的习作本时,总听到标点符号在哭泣,因为你太不重视他们了。如果老师也像你轻视标点符号那样轻视你的习作,那么你不是也会哭吗?”这则评语既批评了学生,又没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3.榜样激励。就是让一部分学生把好作文抄下来贴到教室后面的墙上,让其他同学看,请同龄人中习作写得好的学生介绍自己如何写好习作的经验,请同龄人中习作能力较强的学生给其他学生讲评。同龄人的习作更贴近同班学生的习作水平,贴近他们的生活,学生更易从中领悟和感受到习作的方法和语言艺术,并且,听到同龄人的优秀范文,大多数学生都会产生爱慕之情,会想到自己如再努力一些,一定能写出比这更好的习作,跃跃欲试,这也是一种很好的习作准备心理。当然,教师应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位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而不能总是读几位优秀学生的习作。
(五).角色变换
角色变换训练,类似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如:有一幅图画的是雨中,一位大哥哥背着一位小妹妹,小妹妹手里举着一把伞。可以先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大哥哥,边看图边叙述故事,然后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这位小妹妹来述说故事,训练多角度的观察、表达。
(六).重视小学生习作的心理因素和习作情感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他们的习作应该是先写放胆文,后写小心文,再写放胆文。学生在初学说话、写话时,要鼓励他们不应 有任何束缚、羞怯和恐惧感,放开胆子,看到什么说(写)什么,想到什么说(写)什么,还要鼓励他们自由发问,自由想象。目的是培养他们大胆运用词语、积累词汇和句式的好习惯,同时具有流利的口齿、敏捷的思维、正确的语态。习作情感可以在学生参与生活、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启发诱导他们的情感体验。不仅可以表达学生的喜、爱,也可以表达恨、忧,鼓励孩子们真情实感的流露。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以字、词、句、段、篇为载体,生活实际为材料,掌握小学生的习作心理,以习作情感为动力,促使学生把习作写好。
改变农村习作教学现状,提高农村习作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素养是我们广大农村学校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任重而道远。以上仅是我在改进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努力。相信只要我们切实转变观念,转变教学行为,立足改革,放眼未来,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农村小学的习作教学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朱建国: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云南教育202_.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