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虚荣到淡泊(精选合集)
编辑:逝水流年 识别码:12-920162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22 10:50:58 来源:网络

第一篇:虚荣到淡泊

虚荣到淡泊

——读《培根随笔》有感

培根是16、17世纪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培根随笔》并不是培根一而就的作品。而是经过作者长时间的社会观察后得粗的总结。书中对于当时人们关系中的皇权、宗教、门客、法律、战争、军队、贪污等等问题均有着深刻的论述。那个时代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政治斗争非常激烈。只一点也在本书中表现出来。他深刻的思想体香在对当时那个时代的思想,同时又是整个人类社会的一面镜子。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虚荣》。虚荣是人性当中一个明显的缺点。记得曾经读到这样一段话: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 ;钱可以买到“钟表”,买不到“时间”;钱可以买到 “化妆品”,但买不到 “美丽”;钱可以买到 “衣服”,但买不到 “温暖”;钱可以买到 “保健品”,但买不到 “健康”;钱可以买到 “金牌”,但买不到 “冠军”;钱可以买到 “书籍”,但买不到 “知识”;钱可以买到 “留声机”,但买不到 “回忆”;钱可以买到“娱乐”,但买不到“愉快”;钱可以买到“谄媚”,但买不到“忠诚”。这都是虚荣心在作怪。培根在此文最后指出,虚荣可以让人们成为他的奴隶。在他看来,有了“房屋”、“钟表”、“化妆品”、“衣服”、“保健品”、“金牌”、“书籍”、“娱乐”、“愉快”、“谄媚”就等于有了“家”、“时间”、“美丽”、“温

暖”、“健康”、“冠军”、“知识”、“回忆”、“愉快”、“忠诚”。可事实呢,却让他成为了一个“拜金者”。

透过了这些,我看到了一种境界,看到一种我所想推崇的精神,在个商品经济的世界里所需要的精神——淡泊。是你的,指那个会是你的,别人想拿拿不走,想抢抢不掉“不是你的,也不要刻意追求,否则你会付出太多的代价。

第二篇:淡泊材料范文

淡泊

基本解释、名言

1.实淡泊而寡欲兮。——曹植《蝉赋》 《东观汉记·郑均传》:“淡泊无欲,清静自守。”

2.家道清贫

家私产业,仍是祖宗流传的,甚是淡泊。——《梼杌闲评—明珠缘》 3.恬淡寡欲。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朗如明月,清如水镜。——杨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平易恬淡。——庄子

心闲本来天地宽。——陆游

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陈云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庄子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蔡锷集•序及按语》)淡泊明志,夙夜在公。(蔡锷《南宁寓庐联》)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钱钟书终生淡泊名利

当代大学者钱钟书,终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他谢绝所有新闻媒体的采访,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的记者,曾千方百计想冲破钱钟书的防线,最后还是不无遗憾地对全国观众宣告:钱钟书先生坚决不接受采访,我们只能尊重他的意见。

80年代,美国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特邀钱钟书去讲学,每周只需钱钟书讲40分钟课,一共只讲12次,酬金16万美元。食宿全包,可带夫人同往。待遇如此丰厚,可是钱钟书却拒绝了。

他的著名小说《围城》发表以后,不仅在国内引起轰动,而且在国外反响也很大。新闻和文学界有很多人想见见他,一睹他的风采,都遭他的婉拒。有一位女士打电话,说她读了《围城》探测切想见他。钱钟书再三婉拒,她仍然执意要见。钱钟书幽默地对她说:“如果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一定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1991年11月钱钟书80华诞的前夕,家中电话不断,亲朋好友、学者名人、机关团体纷纷要给他祝寿,中国社会科学院要为他开祝寿会、学术讨论会,钱钟书一概坚辞。

淡泊名利的他,甚至拒绝国宴。好友委婉地问他:“直接拒绝总不好吧。要不,我就说你身体不好,没法出席好吗?”他则摆摆手,直率地说:“你看,我身体很好啊。我就是不去,不去!”许多人称他为天才,而他取得的成就却雄辩地说明:珍惜时间,勤奋努力,才是实现和完成天才的真正必要条件。

1998年12月19日,88岁高龄的钱钟书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遵从他的遗愿,后事一切从简,遗体由二三亲人护送,不举行任何悼念仪式。一代才子,两袖清风。他为世人留下了辉煌的文学艺术与文化学术著作,自己却连一捧骨灰也不曾保留。

居里夫妇视名利如浮云

居里夫妇都是世界上知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是世界上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但他们生活俭朴,不求名利。各种勋章、奖章是荣誉的象征,或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宝物,可居里夫妇视之如废物。1902年,居里先生收到了法兰西共和国大学理学院的通知,说是将向部里提出申请,颁发给他荣誉勋章,以表彰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务请他不要拒绝接受。

居里和夫人商量以后,写了一封信:“请代向部长先生,表示我的谢意。并请转告,我对勋章没有丝毫兴趣,我只亟需一个实验室。”

居里夫人的朋友爱因斯坦应邀到她家做客,进屋后看见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正在玩弄英国皇家协会刚刚授予居里夫人的一枚金质奖章,惊讶地说:“这枚体现极高荣誉的金质奖章,能得到它是极不容易的,怎么能够让孩子玩呢?”居里夫人却说:“就是要让孩子从小知道荣誉这东西,只是玩具而已,只能玩玩,绝不可以太看重它,如果永远守着它,就不会有出息。”

居里夫妇,重视事业,淡泊名利。法拉第不为名誉而工作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一生中得到过94个荣誉头衔,奖章,勋章不计其数,可他却从来不愿意佩戴。得到荣誉时,他也不喜形于色。

“法拉帝先生,你有那么多奖章,怎么不拿出来给我们看看?”人们不解的问。法拉第笑着说:“我不能说这些荣誉不珍贵,不过我从来不是为了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的。”

布衣大师张文勋:淡泊浮云志 甘为孺子牛

张文勋,在云南教育界和学术界,他堪称一座丰碑,是学界众望所归的尊长,德高望重的泰斗。他教书育人一生,研究学问一生,绛帐传薪,著作等身,但他仅用“做平常人,过平常人的生活,一辈子读书、教书、写书”,便概括了自己87年的不凡人生。学生们都这样评价他:一位诲人不倦的导师,一位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位富有才情的诗人,一位和蔼忠厚的长者。是的,张文勋就像一本博大精深的书,读也读不完,学也学不完。

追记林俊德院士:一世甘做淡泊人

他家中的摆设,陈旧得如同褪色的老照片;总部机关送来的10万元慰问金,成为他最后一笔党费

这是一块极其普通的国产石英手表,表壳磨得已有些斑驳,表带还裹着胶布。

过去15年里,林俊德一直戴着这块表,视如珍宝——这是他参加母校浙江大学百年校庆时发的纪念品,价格不过几百元。

说起这块表,唐都医院护士赵俊青印象深刻:“入院第3天,林爷爷从重症监护室一出来,第一句话就是向我要手表看时间„„”

谁也没有想到:从那一天起,这个世界留给林俊德的时间仅剩5天。

也就是从那一天起,林俊德加速了他数十年如一日的“读秒人生”——在生命最后5天里,他强忍着癌症带来的难以描述的疼痛,为国防科研事业发起了人生最后一次冲锋„„

要走的那一天,伴随着手表指针的“滴答”声,他断断续续重复着:“我„„要起来„„工„„作„„”

弥留之际,他向战友和学生仔细叮嘱:办公室还有什么资料要整理,密码箱怎么打开,文件注意保密„„

遗体告别仪式上,陪伴林院士的除了他钟爱的军装,还有这块手表。

一块表,他戴了15年;一个公文包,他用了整整20年,陈旧得已辨不清颜色„„

走进林俊德的家,每一个人都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家中的家具摆设,简朴得如同褪色的老照片——

客厅里的沙发,是他用包装箱拆下的木板做成的,沙发套由老伴亲手缝制;餐桌、小凳,是院士利用废木料打制的;书房里的台灯,是他引了一根电线加一个灯管改造的;厨房里,一个铝盆修修补补留下5个“疤痕”„„

这,就是一位共和国将军、院士的家。

然而,对自己吝啬的林院士也有极其慷慨的另一面:为了帮助转业后生活困难的老战友,他一次就汇去8万元;家乡修建饮水工程,他寄去1万元;青海玉树发生地震,他悄悄捐了3万元,还特意嘱咐邮局工作人员,不留名字„„

去年7月16日,受军委和总部首长委托,总政有关部门领导专程来到基地研究所看望林俊德的家人,送上10万元慰问金。

“老林是光着脚上大学的,靠的是国家提供的助学金,一辈子都要感恩于党和国家!”面对大家,黄建琴深深鞠了一个躬:“这些钱我不能收,就当做他的最后一次党费吧!我想这也是老林的心愿。”

第三篇:淡泊做人

淡泊做人,积极做事

诸葛亮在其《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者,看淡功名利禄,看轻外境一切。但这并不是佛教所说的“空”,此种境界还远不是修道,只是做人立身的第一步。知道做人的大原则,坚持自我,自立自强,不为外界荣辱是非所动,不急功近利了,不贪图名誉了,看上去好像很超脱,实际上是韬光养晦、锲而不舍。这个时候方是真静下心来,不浮躁了,有毅力了,能担当了,知进退了,没有迷惑了,以这样的心态作为、求学问、修养身心才能达到高远的境界。

诸葛亮是在指给自己的后世子孙一条修身成才的路,一个做人做事的大原则,按照这个修养身心、求学做人就不会走上邪路,即使将来没有“致远”大成,也必然能修成谦谦君子,有德之人。诸葛亮的境界成就当然远远地高于此,他自比“卧龙”,乃取《易经*乾卦》初爻“潜龙勿用”之意,这表明他已掌握了宇宙、天地、人事的一切原则,已经学成了一个通才,有道术的人,只是在等待时机。那么,他入世以后做事的方法体现着什么样的原则呢?积极!

“未出隆中而三分天下”,取荆州要夺刘表的地盘,取蜀州要攘刘璋而代之,造鼎足之势,扼荆州之门,以待时机。这个计划步步惊心动魄,步步杀机四伏,步步权谋争夺,虽然立意是要救天下苍生,实际上还是“成者王侯败者贼”。处争斗之世,只有在斗争中成事业;在竞争的时代,只有在进取中成就人生;只有积极地开拓,才能打拼出生存发展的空间。当然要先看透就能做事对,立于不败之地。

蜀国后来国运日蹇,关羽大意失了荆州,刘备征吴伤了元气,但诸葛亮却还是要平定南蛮,稳定后方,然后六出祁山,连年征战。他发动的六次战争是被后世批判最多的作为。后来人说蜀国国小力弱,名义上天下三分占其一,实际上只是九州中的一州之地,力量最为弱小,诸葛亮不是专心发展生产、培养人才、保境守土、想办法保住和培育蜀国元气,使蜀国得以尽量延续,而是频繁地发动倾尽国力的战争,所以才导致了他死了以后蜀国人才凋落、后继乏人,国势衰颓,不久即亡国。

我过去也觉得这样的说法有道理,现在却通过下围棋明白了诸葛亮的无奈和做事的动静之理。围棋实在是最类似于演绎世间道理的游戏,相传是尧发明用来教育他的不成器的儿子丹朱的,目的是要培养他完善的人格品质。我也发现凡是在生活中悟到的理都可以用在围棋中去验证,也的确可以通过下棋来修炼身心。在围棋盘上,即使你面对一个实力远弱于自己的对手,如果你失去了抢占先机的意识,只想守够自己的地盘,那么,对方就会紧逼着你而一步步拓展开来,最终当你确定建立了自己稳固的无懈可击的“后方”时,再想进攻,对手却已经拥有了大片“疆土”,或许胜负已经分出来了。诸葛亮的才能毫无疑问是高于司马懿的,在每一次局部战役中诸葛亮总能操控局势,占尽便宜。所以,他才要抢占先机,在斗争中求发展。他肯定认识到只有这样蜀国才有希望,龟缩退守,最终只有死路一条。乱世就是这样,竞争就是这样。不入天下,他是山间自在适意、舒卷自如的“卧龙”;一入江湖,他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修身不可进,退一步海阔天空;求学、做事不可退,退一步满盘皆输。修道也是这样,唯有精进才有出路,退缩者乃划地而止。

第四篇:淡泊金钱

玛丽 居里——我心中的圣母

淡泊金钱和荣誉

居里夫妇是一对将自己的一切都无私地奉献给科学事业的伟大科学家,然而法国有关部门对待他们的工作所给予的待遇是不公平的,对于他们的科研成果反应是迟钝的。首先承认居里夫妇的才干并提议给他们安排一个相应职务的是瑞士政府,1900年,当时居里还只能为着每个月500法郎而在缺乏设备的实验室工作时,瑞士的日内瓦大学愿以年薪1万法郎和教授的待遇聘请他开设物理学讲座。但是为了提炼出纯净的镭而从不考虑金钱和待遇的居里夫妇谢绝了。他们的第一枚奖章是英国赠与的,由于他们发现了放射性新元素钋和镭,开辟了放射化学这一新领域,1903年英国皇家学会邀请他们夫妇到伦敦讲学,并授予皇家学会最高的荣誉——戴维奖章。1903年底,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一起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聘书、荣誉接踵而来的情况下,法国巴黎大学才于1903年授予居里夫人以物理学博士学位。1904年巴黎大学理学院才为彼埃尔开设了讲座。1905年彼埃尔才被推举为法兰西科学院的院士,只讲奉献不求素取的居里夫妇并不计较这些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价值的问题。伴随着荣誉而来的是繁忙的社交活动和频频的记者采访。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以及他们的女儿都成为新闻,成为时髦酒馆的谈话资料。对此他们感到烦恼和不安,他们需要的是安静,是继续工作,而不是骚扰。为此他们不得不象逃难者一样,化了装,躲到偏避的乡村去。当一个美国记者机警地找到他们后,玛丽很坦率地告诉他:“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不应该注意人。”一些要在美国创立制镭业的技师要居里夫妇申请这项发明的专利时,他们夫妇商议后作出决定:“不想由于我们的发现而取得物质上的利益,因此我们不去领取专利执照,并且将毫无保留地发表我们的研究成果,包括制取镭的技术。若有人对镭感兴趣而向我们请求指导,我们将详细地给以介绍,这样做,对于制镭业的发展将有很大好处,它可以在法国和其他国家自由地发展,并以其产品供给需要镭的学者和医生应用。”如此声明可见居里夫妇所具有的无私、宽阔的胸怀,他们把自己的科研成果看作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沉重的担子,献身的精神

1899一1904年之间,居里夫妇共发表了32篇学术论文,集中反映了他们在开拓放射学这个新的科学领域的贡献。当他们正以倍增的热情继续前进时,一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1906年4月19日,皮埃尔在参加了一次科学家聚会后,步行回家横穿马路时,被辆奔驰的载货马车撞倒,当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对于居里夫人,这一打击大沉重了,一度几乎使她成为一个毫无生气、孤独可怜的妇人。但是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居里生前的嘱咐:“无论发生什么事,即使一个人成了没有灵魂的身体,他都应该照常工作。”激励着她。她勇敢地接替了居里生前的教职,成为法国巴黎大学的第一个女教授。当她作为物理学教授作第一次讲演时,听课的人们挤满了那个梯形教室,塞满了理学院的走廊,甚至因挤不进理学院而站到索尔本的广场上。这些听众除学生外,还有许多与玛丽素不相识的社会活动家、记者、艺术家及家庭妇女。他们赶来听课,更重要的是为了向这位伟大的女性表示敬意。

居里去世后的玛丽,不仅生活上要养老抚幼,更重要的是要继承居里的事业,把放射学这门课教得更好,要建设起一个对得起居里的实验室,使更多的青年科学家在这里成长,共同发展科学。为此她接过了居里的所有担子,继续贡献出她全部的才智和心血。

1908年,皮埃尔·居里的遗作由玛丽整理修订后出版。1910年,玛丽自己的学术专著《放射性专论》问世。经过深入而细致的研究,玛丽在助手们帮助下,制备和分析金属镭获得成功,再一次精确地测定了镭元素的原子量。她还精确地测定了氧的半衰期,由此确定了镭、铀镭系以及铀镭系中许多元素的放射性半衰期,研究了镭的放射化学性质。在这些研究基础上,玛丽又按照门捷列夫周期律整理了这些放射性元素的蜕变转化关系。1910年9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国际放射学会议上,为了寻求一个国际通用的放射性活度单位和镭的标准,组织了包括玛丽在内的10人委员会。委员会建议以1克纯镭的放射强度作为放射性活度单位,并以居里来命名(1975年,第十五届国际计量学大会通过以贝克勒尔为国际单位制单位,原单位居里废止)。1912年该委员会又在巴黎开会,选择了玛丽·居里亲手制备的镭管作为镭的国际标准,直到现在它还放置在巴黎的国际衡度局内,作为世界上镭的第一个标样。由于玛丽·居里在分离金属镭和研究它的性质上所作的杰出贡献,1911年她又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长期的劳累,特别是放射性物质对她身体的损害,使她身体日渐虚弱。科学的事业心支撑着她,使她藐视了疾病对她的侵扰,当她对病情有所确察后,她却是更狂热地投身于工作。只要是身体还可以动,她就要到实验室去,当她感到实在体力不支时,就坚持在家里写书,抓紧生命的最后一刻作出最后的奉献。

1934年7月4日,长期积蓄体内的放射性物质所造成的恶性贫血即白血病最终夺去了居里夫人宝贵的生命。她虽然离开了人世,但是她为人类所作的贡献以及她的崇高品行将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里。居里夫人名言

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制造时机。——居里夫人

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他们的名字不是用笔而是用生命写成的。——居里夫人 我以为人们在每一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们已经作了我能作的事”,人们只能要求我们如此,而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点快乐。——居里夫人

如果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敢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一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居里夫人

我们每天都愉快地过着生活,不要等到日子过去了才找出它们的可爱之点,也不要把所有特别合意的希望都放在未来。——居里夫人

生活中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只有需要理解的东西。——居里夫人

人类看不见的世界,并不是空想的幻影,而是被科学的光辉照射的实际存在。尊贵的是科学的力量。——

居里夫人

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

居里夫人

我们生活似乎都不容易,但是那有什么关系?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居里夫人

淡泊名利

沉重的担子,献身的精神

金子般的心灵

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评价说:“在我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

第五篇:淡泊坦荡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加强党员干部道德修养——淡泊坦荡

郑寰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讲师

课程前言

各位学员好!今天我给大家讲题的题目是加强党员干部道德修养——淡泊坦荡。我今天给大家的讲座内容主要分成四个部分来讲:

一、淡泊坦荡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尤其是士大夫文化之间的关系;

二、讲的是在中国革命的传统中,淡泊坦荡的一些具体的例子,它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

三、讲一讲在当前的形势下,党员干部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四、讲在当前形势下,党员干部要坦荡做人,心胸宽广,主要是四个部分。

一、淡泊坦荡与中国古代士文化

首先给大家讲的是在中国传统政治视野下如何来看待淡泊坦荡这么比较高的一个素养的要求,应该来说,淡泊坦荡这样一个素养的要求是我们中国古代士人传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脉络。在我们中国漫长五千年的历史过程中,这样一个淡泊坦荡的精神和我们士大夫的精神是紧密关联在一起的。而在以前的中华帝国的结构中,士或士大夫具有非常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样一个阶层是在战国时期诞生的,此后又由两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的儒家儒生来承担,中古的士族、唐宋明清由科举入士的文人官僚来构成,这样一个士或士大夫层的基本特征,保持了连续性。所有也有很多学者认为,自汉代以后,中国古代社会就特别地表现为一种“士大夫政治”。

我们知道像历史学家吴晗曾经这样讨论中国古代的士文化,他说:“官僚,士大夫、绅士,知识分子,这四者实在是一个东西,虽然在不同的场合,同一个人可能具有几种身份,然而,在本质上,到底还是一个。„„官僚就是士大夫在官位时的称号,绅士是士大夫的社会身份。”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古代政治中,实际上,中国的官员、官僚身上承担了很多的知识分子的角色,也承担了士大夫的角色。

而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士大夫有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们是居官有职位的人,另一方面他也是文人。也就是说表现出来士大夫是官僚和知识分子的两种角色的结合。在中国古代,士 1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大夫不是作为君主权力工具,而被单纯的视作官僚,和现代的官僚是不一样的,而是处于君主与庶民之间的阶层,维系着相对独立的道统,而对君主的政统形成了特定的制约。直到现代社会,慢慢发展处了分化和专门化之后,知识分子和职业官僚之间才在中国出现了高度分离,而这些身份在古代世界都是高度统一的,是统一在士大夫身上的,所以我们说士大夫也被称为“君子”的阶级。

而在整个士大夫发展变化的历史漫长过程中,中国古代士人实际上受到两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的影响,首先是儒家文化比较强调入仕和整个积极进取方面的影响,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和文人,他们身上经常并不是为了某个君主,他们是所谓士不可不弘毅,士志于道而非志于一些私自的利益,还有包括像孟子讲的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士在中国古代要达成的是一种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怀,按照宋代学者张载所说的话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很好的体现了中国古代士人士大夫内心的精神世界,一种出将入仕的文化,要去承担担负天下兴亡的责任意识,包括我们非常熟悉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里面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一种精神在中国古代士人、士大夫身上都有非常明显的体现。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中国古代的士大夫文化中,也有另外一种隐逸文化,隐逸文化在魏晋南北朝以后得到了非常繁荣和发展,尤其是有一些道家和佛家的学说被逐渐地融入到儒家的学问里面,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得到,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尤其是知识分子,他不仅是一个出将入仕苟苟于名利的形象,同时,很多的知识分子还有一种向往自然,归田园居的梦想,所以在这样一种隐逸文化中常常呈现出的是率性自然,穷则独善其身,修身的内在的倾向,同时我们看到他们不求闻达于诸侯,就是隐居终南山,这样一个隐士的偏好和意愿。尤其是陶渊明的诗可以说是最好的体现了中国古代士人的隐逸文化,我们讲像中国古代《归田园居》里面描述的这样一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应该说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尤其是士大夫内心经历了政治波折之后的心境,一种恬淡的境界,这样一种心境对出将入仕的需求,承担以天下为己任的需求进行很好的调和,而在这样一种隐逸的文化中,他强调的是不以利禄萦心,虽居官而与隐者同的这样一种文化,所以说在对待得失对待名利中就有一种恬淡,就有一种豁达。

而我们今天讲的这样一种淡泊坦荡就最佳的体现了中国古代士大夫政治文化中的精神世界,淡泊宁静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特别去强调也是大家特别重视的一点,跟我们讲的这个尤其是隐逸文化的路数是非常有关系的,大家最经常引用的一句名言就是诸葛亮在五十多岁的时候给自己的小儿子写的一个《诫子书》,所谓的家训,就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人在家的条幅或者对联里面都会去把这样一个名言和座右铭放在家里面或者客厅和卧室里面,以此作为对家人的教化。

我们可以看得到,在诸葛亮他本身其实就是这样一个最好的例子,我们大家都知道,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出任军师是三顾茅庐,破费周折,诸葛亮是躬耕南阳,是非常欣欣然于自己的草庐之中,但是在草庐之中他又心系天下,做了隆中对,然后对整个国家局势和老百姓的生民立命是非常的关心的,但是却是是一种隐者的姿态出现的,而对于名利也不是汲汲碌碌索取的。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讲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拿来教育幼子,他给予自己孩子的期望并不是在这种淡泊中去隐身弃世碌碌无为,也不是让其在宁静中流连山水,慵懒安逸。而是以淡泊明志培育厚德,然后修炼身心,然后去除身心上的杂垢,只有去除身心上的杂垢,志向才会清晰坚定,人不为名利所缠所累,不为繁华所诱所蚀,从容感恩。所以我们看得到,这样一种淡泊是对名利的一种超脱,这样一种从容的态度。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君子之道的另外一个成分就使我们讲的坦荡和宽广的情怀,而这样一种君子呢,中国士大夫走的是一种君子之道,君子之道当以修身为要,修身是修自己,不是修别人,而在《论语·述而》里面最有名的一句话就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而后来宋代大儒朱熹对这句话的解释中就说,为什么小人长戚戚呢?说小人役于物固多忧戚。岂仅役于常人所谓“物”哉?此物乃欲。也就是说之所以小人心胸狭窄,心怀不安,小人长戚戚,恰恰在于他内心的欲望太多而被这样一种物欲所困扰。而小人常常逆理而行,多寻蹊径,为名为利为欲牵行,所谓行险侥幸,患得患失耳,此乃小人之忧戚也。也就是说为什么君子有这样一种宽阔的胸怀,而小人却是为了这样一种名利所累,而一种愿意走捷径走险路,所以才会出现这样一种患得患失的心境,所以说在中国古人的行君子之道的过程中,特别强调的是处理好自己和名利之间的关系,不要去走小人之道,而要循君子之道。

而在后来的整个儒家的发展中,我们知道宋代以后,儒家出现了大的流派的分化,在儒家内部出现了这样一个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不同路径分化,而这样一个不同的理学和心学的分化,实际上都在对处理这样一种人与物欲之间的关系、人与名利之间的关系上作出了共同的解释,他们都认为,人欲是恶的根源,只有“去私心”,方可“明天理”,才能够达到坦荡荡的境界。

而在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解释中,实际上他们内在路径是有些微的差别的,对于程朱理学,尤其是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的理学脉络中,他们认为人欲是恶的根源,天理是善的本源,只有“灭人欲”,方可“明天理”、“存天理”,所以要“存天理”和“去人欲”。而怎么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样达到这样一种“去人欲”的发展呢,在理学的脉络中要格物致知,要知事物之本末,穷事物之理,在达到这种事物的过程中,要通过先知后行的方式在达成,也就是说人要先去格物致知,了解到事物本身运行的规律,然后同时把伦理道德的道理更加的明白,从而提升我们做人的境界,开阔我们的心胸,去把私自的欲望去除掉。

而在明代以后,尤其是王阳明的心学的路径中,应该说是对原来的理学的思路进行了一系列的批评或者说是改进,他认为朱熹所认为的这样一种存天理、灭人欲的思路实际上讲的是有问题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所谓的这样一种天理和人欲的界限并非那么天然的划分的,他认为人欲固然是要去除,但是关键在于对于理念和道德修养规矩的一些抽象的认知,而是去实践中改变,而人心之改变就对世俗风化特别的重要,因为只有疗救了人心,才能够拯救社会,只有每个人内心都去除内心的欲和私欲,才能解决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所以和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比起来,王阳明的心学所提出来的所强调的是“格心”而非“格物”,他强调的是通过修养和道德意识的改善,同时在自己的日常行为中把伦理的实践给带入进来,才能够以良知代替私欲,才可以破除“心中之贼”。和程朱理学这样一种先知后行的理念不同,陆王心学强调的是知行合一的路径。但是不管是知行合一还是先知后行,我们可以看得到,他们更多是在一个怎么去修炼的具体路径方法上存在差异,但是从根子上都要去树立一种淡泊坦荡的理念,都要把内心中的一些名利观给很好的确立起来。

而在中国古代这样一种士大夫政治中,他们理想的处世方式在整个的发展过程中就得到了一种系统的阐释,这样一种系统阐释就得到了来自儒家道家佛家的不同影响,处理的问题很多都具有共通性,所以在明代以后,我们可以看得到在儒释道三家他们对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处理上,尤其是在处理物与我、名与利的问题上,出现了非常多相似的特点,而且很多学者把这些内容融合进来,我们刚才讲的王阳明的心学实际上某种程度来说就是对儒学的进一步跟佛学和道家学说结合的努力,尤其是在明代的中期以后,出现了一些不管是佛家来的高僧还是道教的学者,还是儒家的大儒,他们都对整个的学说进行了融合。

明代高僧提出来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这个说的什么意思呢?实际上就是说儒家佛家和道家三家的学说都在处理者不同的问题,儒家处理的涉世的问题,道家处理的是忘世的问题,而佛家处理的是出世的问题。儒家所提倡的积极入世,整个政治实践的道路有时会在现实重遇到挫折,和面临着名利的诱惑,甚至可能会出现物欲影响的,没有办法约束的情况,那么道家和道教的法自然的人生理想可以进行一个补充,其所提倡的随顺自然可以成为调控心境的手段。如果入仕也不行,避世也不行,佛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教则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特别是中国佛教以前提倡的随缘,心不执着,经常可以帮助人以出世的心态来超然处世,化解出世和入仕的矛盾,使人中国古人不至于过分沉溺于世俗的物欲不能自拔,也不会因为此生此世的不如意而过分的烦恼。

尤其是对物我关系,尤其是对名利的处理,对淡泊坦荡的处理,我们知道尤其是在明代的通俗性的儒学的著作中,尤其是三家合一的著作中是得到了体现,我要推荐给大家就是非常好读的著作就是叫《菜根谭》,可能很多同学也是都读过了,在《菜根谭》里面就有专门的章节讨论淡泊坦荡的气节,《菜根谭》里面专门讲到了淡泊的几种境界,《菜根谭》首先讲役万物而不为万物所役,“以我转物者,得固不喜,失亦不忧,大地尽属逍遥;以物役我者,逆固生憎,顺亦生爱,一毫便生缠缚。”所以说主张一种不要被外物所困扰,为外物所干扰的状况,从政为官要有一种淡薄恬淡的心态,如果汲汲于物欲就会生出很多的烦恼,憎恨而来,只有去顺应人生的发展,知道人生为何而活,才能够去摆脱这样一个物欲,所以说这样一个境界是一个从老庄学说引入儒家学说的一个境界,所以叫做役万物而不为万物所役。

第二个《菜根谭》讲的叫超脱于万物之上,不为意念、不为外物所控,大家经常听到的名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要有一种恬淡的心境,不汲汲于意,要超脱于万物之上,人生的境界不要仅仅停留在物欲的追求上。

而最根子上《菜根谭》提出,要祛除名根,祛除对名利的偏好,《菜根谭》讲: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公相;士夫徒贪权市宠,竟成有爵乞人。老百姓只要积德行善,哪怕没有作为,仍然是过得逍遥自在,士大夫如果是贪恋权欲,实际上和乞丐没有任何差别。

所以在《菜根谭》这本书里面,实际上他是对于我们中国古人的处世非常系统的一个总结,而且以一些非常通俗简达的话告诉我们非常多的人生智慧,就是告诉大家人生不要太执迷,太执迷就会看不到真的本我。所以《菜根谭》讲:人生入局则迷,要得淡泊之大境,需跳出局外,超于万物之上而观之。所以时时要有超脱和淡泊之情,这才是整个的人生恬淡处世的境界,如果患得患失,成则喜,败则馁,心随物而动,以物役我,则会生出许许多多的痛苦,而且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所以我们可以看得到,在《菜根谭》里面,他特别强调了一个非常虚境的状态,包括中国古代士大夫的政治中,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的来源。

《菜根谭》也讲到: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观心证道,无如此三者。讲的就是整个修心,以及整个个人的修养关键就在于静、在于闲、在于淡,有了这样一种淡泊的气度以后,整个才能复归本心,知道自己真正的欲望和本性是什么,不为外物所蒙蔽,而蝇营狗苟于世,所以我们看得到,无论是在诸葛亮那里,还是在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以及像《菜根谭》这样一种处世的智慧中,我们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都特别强调中国古代士人出将入仕去承担天下责任的同时,要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所谓人自无欲品自高,这是中国古代为官从政者官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二、淡泊坦荡是中国革命的优良传统

同时我们要知道,淡泊坦荡也是中国革命的优良传统。中国古代士大夫的政治传统实际上是到了清末民初的时候就出现了断裂,原来的士大夫阶层从甲午战败以后,慢慢士大夫阶层随着社会的分化和变化也出现了内部的分歧,很多的士大夫最后愤而走向革命,成为了中国近代以来的革命者,虽然说他们革命者要推翻的是专制和封建的制度,但是实际上这些革命者他们身上仍然承载了很多古代士大夫的基因。我们知道1905年废除科举是导致中国传统社会的巨大变化,尤其是读书人、士大夫阶层失去了上升通道,读书人没有了出路,所以士大夫阶层的社会重心地位出现了丧失。而代替他们的人就是五四以后出现的知识分子,这里面尤其是我们讲,中国共产党人为主的革命党,最好的承载了士大夫的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的先辈中,我们处处可以看到淡泊坦荡的胸怀。

我们看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李大钊同志,大家都认为他淡泊的情怀和节操都为党内同志钦羡和钦佩,认为李大钊同志是道义可守,节操可保,威武不能挫其气,利禄不能动其心,处固能安其朴素,出亦不易其清廉,仰俯天地之间,全无所于愧怍也。李大钊被北洋政府张作霖被捕就义以后,北京《晨报》、《顺天时报》都载文报道:“李大钊平昔不事储蓄,身后极为萧条。李夫人回家后,仅一元生活费,室中空无家具,即有亦甚破烂。”所以在早期的革命党人来看,他们对于国家对于民族对于老百姓的担当并不是为了做大官,也不是为了功名,他们身上的气节是颇值得我们现在的知识分子和共产党人去学习的。

还有包括我们周恩来总理,周恩来总理是我们整个修身,道德修养的典范和模范,周恩来总理当时在南开中学就读的时候,作为一个中学生就写了《尚志论》的作文,他说:“彼志在金钱者,其终身恒乐为富家翁;志在得官者,百计钻营不以为耻,此志卑之害也。故立志者,当计其大舍其细,则所成之事业,当不至限于一隅,私于个人矣。”你可以看到周恩来在早期的时候就已经明确的确立了自己的志向,就是不要去为金钱为权力钻营,而这样的一种钻营他认为都是一种志气非常卑小的带来的问题,而关键要成就一番大事业。

而在革命过程中,他也经常去勉励自己身边的同志:“领导干部应该知足常乐,要觉得自己的物质待遇够了,甚至于过了,觉得少一点好,人家分给我们的多了就应该居之不安。要使艰苦奋斗成为我们的美德。”我们可以看得到周恩来总理在整个革命过程中淡泊的气质都是令人非常的敬佩的。我们许多革命时期令人敬仰的共产党人,他们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特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点,就是光明磊落,襟怀坦荡,淡泊明志。因而他们都能做到对党对革命事业忠诚,因为他们能够做到无私;恰恰因为无私,他们才能够做到襟怀坦荡;因为襟怀坦荡,所以做人有正气,这些都体现出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周恩来总理在对待自己身边的人的时候,也体现出来一种清白坦荡、淡泊坦荡的情怀。他在对待自己的爱人邓颖超同志的时候,尤其是建国以后,有的人提出来邓颖超在政府担任部长职位,周恩来坚决不肯。他说:“我是政府总理,如果邓颖超当部长,那么我这个总理和她那个部长就分不清了,人家会把她做的事当成是我支持的。这样,家庭关系和政治关系就混到一起了。这不利于党的事业,不利于我的工作。”50年代,当时确定国家工作人员的工资时,邓颖超定为5级,周恩来同志知道后,还专门把工资级别下压一级,改为6级。所以我们看到他对身边人的要求是非常严的。

在1963年的时候,周恩来总理在给国务院73个直属机关的主要领导干部作报告时候,提出了党员干部要自觉进行党性修养,要过好“五关”: 过好思想关、过好政治关、过好社会关、过好亲戚关、过好生活关、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他呼吁领导干部:“首先是我在内的这四百六十七个人,应该做出一点表率来。不要造出一批少爷。老爷固然要反对,少爷也要反对,不然我们对后来不好交代。„„对于干部子弟,要求高,责备严是应该的,这样有好处,可以督促他们进步。”他坚决反对,一人做官,全家享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样一个不良现象。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共产党的整个革命的历史中,以及建国后的整个筚路蓝缕的建设过程中,中国老一辈的革命家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淡泊坦荡的情怀实际上是非常值得去学习的,而且承载了中国古代士大夫身上的很多非常优良的传统,包括非常淡泊的名利观,以及承担天下为己任的道德情操,同时不蝇营狗苟于物欲的道德品节。

三、党员干部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在今天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样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呢?首先就是要淡泊明志,我们要在整个的政治生活中和日常生活中,要树立高远的志向,要正确处理名利的观念。第一点就是领导干部要注重修心,要正确对待自己的欲望,古人经常说:“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行成于思而毁于随,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我们今天这些党员干部就是认为当官就是为了发财来的,所以一朝权在手,便把私利谋,出现大搞权钱交易,大发不义之财的现象;有的领导干部不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是鱼肉乡里,搜刮百姓,一个任期下来,老百姓没得什么实惠,自己却富得流油了。还有一些官员是自觉不自觉地在不良社会风气的熏染中,成为了拜金主义的俘虏,见钱眼开、见利忘义,“拔一毛以利天下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而不为”。对于利益非常的在意,贪得无厌,物欲膨胀,在我们的整个政治生活中经常能够感受到。更有甚者,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利令智昏,胆大妄为,明里暗里干起了卖官鬻爵的勾当,大搞干部任用方面的腐败。这种一种贪欲横行的状况,如不尽快改变,很有可能使我们党走向自我毁灭的危险。所以对于今天的党员干部来说,要对我们的党负责,要对我们的民族负责,对我们的国家负责,我们要常思贪欲之害,常算清廉账,尽量排除私心杂念。

这就需要我们常思贪欲之害,正确对待人的欲望。应该来说,修身和修心首先要面对的问题,修心和修身首先要应对的问题就是欲望的问题,我们讲人的欲望有两重性,有好的欲望也有不好的欲望,有正的欲望,也有邪的欲望。比如好的欲望有求知欲、成才欲、事业欲则当提倡,不好的欲望,比如权力欲、金钱欲、美色欲即贪欲就应得到有效的节制和调整。一旦贪欲之念不能节制的话,有可能导致祸害。一个人如果被欲望支配,成为贪欲的奴隶,色迷心窍,物欲横流,就会滋生出邪念妄念,十有八九要走上邪路。所以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哪怕对于普通党员来说,一定要有一个警戒心,要有一个对于权力的敬畏,和对于人民的敬畏,知道贪欲所带来的危险。

我们再看一些腐败大案爆出来以后,这些贪官的忏悔书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从根子上来说是欲望没有得到很好的管控,没有很严格的要求自己,比如说慕绥新大案中,慕马案中,李经芳的忏悔书就说:“金钱决不仅仅能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它完全可以给人们带来痛苦和灾难。我在职的时候,那么疯狂地聚敛钱财,现在看这些钱对我又有什么用?无疑都成了送我上路的纸钱。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但是没有一条可以重走,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重新做出选择的话,我绝不选择‘贪欲’这一条”。所以说在这些贪官的忏悔里面,我们可以看得到在欲念上没有进行很好的控制,在一些细节上、小节上一开始就没有加以重视,不能够淡泊明志的话,带来的问题往往会非常严重。

淡泊明志还需要我们常怀律己之心。尤其要谨小慎微,要管住“第一次”,常思“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的道理,自觉纠正和抵制“看得破、忍不过,想得通、难做到”的乱象。要宠辱有慎。就是我们有些同志在应酬中放松了警惕,在小恩小惠面前丢掉了原则,在轻歌曼舞中丧失了人格,这样的例子在这些年并不鲜见,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只有培养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知道自己的人生为何所谓,知道事业为什么要去做官从政,才能够很好的节制自己的贪念和贪欲。

同时,我们的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很好去思考解决好当官为什么、在位谋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我们要去学习包括焦裕禄同志、杨善洲同志、孔繁森同志这样一些先锋楷模。作为共产党员要能够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名利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所累,不为私情所累,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最根本上是要知道我们党员获得这样一个公共的权力和领导岗位,实际上是人民给你的权力,对党员干部来说,领导岗位是为党和人民服务的平台,不是个人谋求私利的途径。为官一任,就要承担一方责任。为什么有一些干部在政治生活中,在那个地方干了以后还让大家记起来,还能让当地群众永远铭记?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淡泊名利,一心一意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所以说做官是为了什么,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没有淡泊之心,如果汲汲于名利,要利用这样一个官员的岗位为自己的家人、为自己满足贪欲,带来的问题往往是非常严重后果的。

这从根子要求我们一方面戒慎戒欲,另一方面要志存高远树立高尚品格。孙中山先生讲的:“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我们是共产党人,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千万要防止把升官发财作为自己的人生目的。我们要去很好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整个对于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探讨,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为了中国人民,是中国人民选择、为人民服务的政党。

我们的一些革命导师革命先辈他们都有这样的情操,包括我们讲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的最早创建者马克思,他就在他《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说:“当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服务的职业,我们得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事业虽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高尚的人将在我们的骨灰上洒下热泪。”我们可以看到,这是多么高远的一种志向,人生一世就这么多年,但是你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了什么,你的功名如何留待后人评说,都是领导干部在从政为官时要想好的,如果要是没有大的志向,只是满足自己的私利和欲望的膨胀,只知道自己的享乐和满足自己身边人的利益的发展的话,这样一种卑微的志向将会带来非常严重的问题,所以说为了我们党员干部的这样一种道德修养的正路的话,首先在立志上对于我们自己的人生处理上,对于名利、物欲的处理上就需要一种淡泊的心境。

四、党员干部要坦荡做人,心胸宽广

同时我们讲第四点,我们共产党人也要有一种坦荡做人的情怀。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讲到:我们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心胸开阔、志存高远,始终心系党、心系人民、心系国家,自觉坚持党性原则。之所以很多党员干部做出来很多违法乱纪的事情,从根子上讲他们的很多志向志气都出现了很多问题。

所以说这就要求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干部首先要大公无私、要坦荡做人,要知道这么做是为了谁,是为了人民为了国家为了民族,要有这样一种高远的志向,你才能够确立出一种坦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荡的作为。所以总书记在浙江和福建担任领导干部期间就写作了很多关于党性修养的论述,之后都被收录在《之江新语》这样一部著作中,比如说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指出,在处理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面前,党员干部就应坦荡做人,一心为民,视民为根,具有“利归天下,誉属黎民”的淡泊情怀,努力造福一方、平安一城。

同时总书记还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14个“公”字,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这14个“公”字就是要力促我们各级领导、广大干部排除私心、排除杂念,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是要有这样的公心,有了公心以后,整个的志向才能够非常的明确。

而坦荡做人的第二个要求就是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要言行一致、忠诚老实。我们说到忠诚老实,很长时间以内,老实都成为一个让人觉得讽刺的名词,而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一度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现象,就是上欺下瞒的现象,过去就有“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的顺口溜。包括我们在中国农民调查这样的著作中可以看到当时安徽省副省长倪发科参与粮库造假,骗朱镕基总理的事件,这是我们整个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经常出现的上欺下瞒的情况导致我们的政治生活中出现不说真话、不讲实情,对内“虚”、对上“欺”、对外“假”的这么一个非常不良的现象。很多领导干部在位置上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除了满口官话、套话、空话,基本上说不出多少富有人情的“家常话”。

所以我们要求领导干部要淡泊和坦荡,就是要求我们领导干部要襟怀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敬畏,对党忠诚老实,对群众忠诚老实,做到台上台下一种表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越轨。做忠诚老实人、说忠诚老实话、办忠诚老实事。切忌欺上瞒下,不可居高临下,必须眼睛向下。对于忠诚老实强调,也是习总书记在十八大以后历次讲话中特别强调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特别需要重视的一个规则,就是不要让老实人吃亏,避免党员干部出现虚滑,出现一种不踏实、言行不一的不良风气,这是坦荡做人的第二个要求。

第三个要求就是需要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心胸开阔,从善如流,多听意见。尤其是领导干部在处事过程中,心胸狭隘,不能够容人容事,对个人的恩怨得失看的过重,这就反映出我们的领导干部中有些时候缺乏宽阔心胸和淡泊情怀的心态,这就要求我们党员干部中在对待自己的事业发展过程中,要始终以事业为重,以大局为重,做到既尊重同级、学习同级、对同级予以支持帮助,又不会去采取一些下作的手段挤压排挤同级,而在领导班子内部要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相互谅解、相互补台,遇到不同意见坦诚相见,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喜怒哀乐,不要在班子建设中搞亲亲疏疏,小团伙小团体的事情,要能够做到公平公正,要做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到坦荡的胸怀,同时领导干部要有雅量,对于批评的意见要能够从善如流,要培养大气、正气;越是兼听批评议论,越能涵养自己的品性、完善自我。不要听到反对的声音或者批评的声音就容不下去,去好好想想自己的问题。这是第三个要求。

第四个要做到坦坦荡荡,关键就是要做到问心无愧,要敢于接受监督,我们讲身正不怕影子斜,如果是问心无愧,怎么会担心监督?怎么会担心群众、同事的批评指正呢?领导干部只有认真接受监督,才能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必须乐于接受监督,敢于把自己的思想行为置于阳光之下,任何时候都心胸坦荡、襟怀坦白、问心无愧。要正确把握大与小、轻与重的关系,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尤其是今年来网络反腐、媒体曝光的力量非常的强,我们知道包括像前几年出现的所谓的表哥,还有爆出来的情妇、二奶,都是通过应该说是和传统形式不太一样的不太为大家所人口的偷拍等形式来取证的,我们的干部对这样一种行为非常的忌惮,非常的讨厌,认为是对权力的一种暴力侵害,但是关键在于我们的干部如果自身自己的问题是干净的,是问心无愧的话,这些都不存问题,而整个社会舆论的监督强化趋势是中国现代化发展中一个大的趋势,我们党员干部只有自己做好了对自己严加要求,很好的去修炼自己的品性和行为,做到坦荡无愧于心,然后才能够很好的应对这样一种发展。

这就是我们讲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干部及领导干部需要不断去磨练的道德修养,也就是我们讲的淡泊坦荡的重要内容,他需要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一方面去继承中国古代士大夫的既出世承担天下之责任又隐逸名利的这样一种高尚的情操,同时也去学习中国革命优良的传统,去模仿和效法革命家的高尚情操,尤其在具体的领导干部和党员干部的行为上去克服一些错误的倾向,能够正确的处理名利、处理物欲,正确的对待自己的欲望,管控自己的欲望,对自己严加要求,只有这样的一种要求,才能够避免权力被腐蚀,然后达到真正为老百姓服务的宗旨和目标。谢谢大家!

虚荣到淡泊(精选合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