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乡镇公务员工作压力成因及应对策(修改)
编辑:落梅无痕 识别码:12-976868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4-26 23:19:54 来源:网络

第一篇:乡镇公务员工作压力成因及应对策(修改)

论乡镇公务员工作压力成因及对策

09春行政管理肖杨

内容摘要:乡镇公务员的工作压力问题因其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的特殊性长期被忽略。本文通过对重庆市武隆县三个乡镇公务员的实证研究,比较全面地调查了乡镇公务员的压力现状和压力来源,并且为乡镇政府及乡镇公务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压力管理应对策略。

关键词:乡镇公务员工作压力原因对策

我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期,社会构造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好处诉求不断分化,社会节奏加快、各种思潮冲击着人们的思惟、观念和行为,人们面临着传统观念的变革、价值坐标体系的选择、新生涯方式的适应等题目,生涯节奏加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然而,人民群众对政府以及公务员步队的期望和请求也越来越高。乡镇是我国社会的基本,乡镇政府处于我国行政体系体例的最末一级,它直接面向我国社会基层,处在矛盾的最前沿,是国度和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主要作用,在中国行政体系中占据着极其主要的位置。乡镇公务员步队因为其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乡镇政府是国家各项政策的具体实施者、最终执行者, 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建设精干、廉洁、务实、高效的乡镇政府,是改善基层治理生态、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环节和突破口。由于工作任务重、工资待遇低、升迁机会少,乡镇公务员工作压力问题日益凸显。乡镇公务员作为社会组织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职业行为不仅关系到政府各项职能的实现和行政效率的高低,而且直接关系到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和声誉,研究乡镇公务员的工作压力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乡镇公务员职业特性与压力成因

工作压力亦称“职业应激”(occupational stress),由工作或与工作直接有关的因素所造成的应激。例如,工作负担过重(overload)、变换生产岗位、时间压力、工作责任过大或改变、机器对人要求过高、工作时间不规律、倒班、工作速度由机器确定、上班过远、工作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不良等。遭到外界强烈的刺激后,我们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如神经兴奋、激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呼吸加速等,只要其强度、频率、持续时间都比较适当,并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而且有益于保护机体。但是相对于个体的承受能力而言,如果长期、反复地处于职业应激中,就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 对工作不满意、厌倦感、无责任心,并导致工作效率降低、缺勤率高、失误增多;失眠、疲劳、情绪激动、焦躁不安、多疑、孤独、对外界事物兴趣减退等,并会导致高血压、冠心病、消化道溃疡等; 还可导致危害行为,如吸烟、酗酒、滥用药物、上下级关系紧张,以及迁怒于家庭成员等。

Cooper和Marshall在其个体—环境匹配理论中认为:当个体的主观动机或愿望与客观环境所提供的满足(工资、待遇、地位等)产生矛盾时会造成个体的工作压力,因此,工作与个体特征相适应决定着工作压力的反应程度以及与工作相关的症状,不相匹配越大,个体的工作压力即越大。乡镇公务员的压力源与乡镇公务员的职业特性有关。

(一)工作的直接性

乡镇公务员处在广大农村第一线,直接同农民和乡镇居民接触,管理辖区内的各项社会事务,最直接地反映着老百姓的要求和其切身利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靠1--

乡镇公务员直接和群众见面,直接落实。同时,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要通过乡镇政府直接行使,群众的要求一般也要直接通过乡镇向上级反映。如果干群关系处理不妥,或方针政策解释不利,很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甚至会导致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治安与稳定。这种直接性赋予了乡镇公务员很大的责任,同时也引发了其内心很大的压力。

(二)社会的综合性

乡镇政府管辖的范围虽然不大,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落实到乡镇。结构上有党、政、武装、企业、群团组织;产业上有农、工、商、建筑、运输、服务业;工作上有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民政、卫生、治安、计划生育、工商、财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村(居)民委员会建设等,由此可见,乡镇工作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不同于其他层级的政府,乡镇党委、人大、政府及其它组织,虽都有各自的职能和任务,但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将其截然分开,乡镇大多数工作需要全力以赴,一齐动手,统一运转。在乡镇,既有乡镇所属的部门和单位,又有许多上级职能部门派驻的单位,要做好各项工作,促进全面发展,必须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赢得各部门的支持,搞好条块结合。因此,乡镇公务员要有好的工作效能,需要有较高的业务技能和良好的人际协调能力。

(三)职业道德的要求

公务员从业的公共领域通过输出公共产品来满足与实现社会整体利益,不以市场取向或追求利润、赢利为目的。在这一领域工作的乡镇公务员有着特殊的价值引导和职业要求,即以公共利益为第一价值追求。但权力也可能被滥用,成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和手段,产生损公肥私、假公济私现象,权力的公利性和私利性冲突因而很可能发生。如在某些地区,GDP的增长和政府的财源主要来源于工业,工业的扩张既能提升官员的政绩,也涉及到政府本身的运行。因此,这就促使了政府对于工业企业的保护。这种保护往往以牺牲当地的自然环境、威胁到农民的健康和生存为代价。由于乡镇公务员普遍收入较低,难免会有自身的利益追求,在公利和私利面前,角色的二重性时常会产生冲突,导致乡镇公务员内心充满选择的压力。

(四)工作的难度高

乡镇政府在中国行政体制中处于最低一级,是中国政权权力的末梢。上级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往往带有原则性和广泛性,不可能十分具体细致,同时,乡镇又直接面向社会基层,处于社会矛盾的前沿,工作又不能过分的原则化和系统化,这样客观上要求乡镇在执行时必>>人力资源须化原则为具体,要抓住精神实质,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但是,乡镇政府权力又很小,很多事情乡镇政府无权处理,由于权责的分离,乡镇工作难度越来越大。此外,由于制度不完善,乡镇公务员职业升迁受到很多不可控因素影响,不确定性很强,乡镇公务员经常会产生对自己的命运无从把握的迷茫感。乡镇公务员接触的人际关系也比较复杂,不仅有领导、同事和其他部门人员,还有各种各类办事对象,乡镇公务员需要方方面面兼顾,甚至需要八面玲珑。上级可只讲原则而不讲实际,乡镇公务员则必须既讲原则又讲与实际的结合落实,制度压力和生存压力的双重困扰极容易使乡镇公务员产生烦躁、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如果长期处于职业压力中,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如工作满意度低、工作倦怠、无责任心、工作效率下降、缺勤率高、失误增多等;同时也可能导致危害性行为,如吸烟、酗酒、上下级关系紧张、人际关系庸俗化、腐败等。

二、我县乡镇公务员工作压力现状的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乡镇公务员的工作压力现状,本人于202_对重庆市武隆县三个乡镇的公务员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并做出了描述性分析。本研究选取的样本覆盖了重庆市武隆县三个乡镇72.5%的公务员,基本涵盖了不同的年龄、性别、学历、工作年限等方面的因素,使样本数据尽可能地全面准确地反映乡镇公务员工作压力的整体状况。

(一)样本选择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52份,收回问卷135份,回收率为88.8%;其中有效问卷103份,有效率为76.3%。本研究采用SPSS forwindows 13.0对回收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以往实证研究的文献证实,Cooper等人的OSI问卷框架的维度及项目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也是研究者们在实证研究中首选的压力测量工具。所调查的乡镇公务员的年龄情况,以31-35岁最多,占32.04%;其次为36-45岁,占28.16%;再次为26-30岁,占17.48%;46岁以上的占11.65%, 21-25岁占到10.68%。从性别情况来看,被调查的乡镇公务员以男性居多,占到60.19%;女性仅占39.81%。学历以大专和本科为主,大专学历占到56.31%,本科学历占31.07%,高中或中专学历占10.68%,硕士学历和高中以下学历均仅占0.97%。被调查的乡镇公务员所在部门涵盖了乡镇所有部门,职位包括了执行层(办事员和科员),中层(主任和副主任)及决策层(镇长和副镇长)。其中,执行层占64.08%,中层占到27.18%,决策层占8.74%。

(二)问卷设计

问卷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内容包括乡镇公务员的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职位等,这些内容主要是为了对被调查者进行分类,以便了解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的个体对待被调查事物的态度差异,在调查分析时能提供重要的参考作用。

第二部分:工作压力。采用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项。封闭式问项内容包括工作压力的总体感受、压力对比和压力影响。开放式问项内容包括最大压力感受和压力处理方法,主要是了解乡镇公务员当下的压力总体状况以及对压力的处理方法。

第三部分:压力源。Cooper与Sloan和W illiams一起,于1988年设计了一个工作压力指标体系———OSI(Occupa-tionalStress Indicator)。该表把工作压力源分为六种:工作特征(工作负荷、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和决策范围等)、角色压力、组织结构与氛围、事业发展、人际关系、工作家庭分界面(从一个环类境到另一个环境的需求、生活事件等)。该部分的设计基本上采用Cooper等人的OSI问卷框架,把压力源分为六个维度,每个维度的内容都有改动。删除对乡镇公务员不适用的问项,同时根据乡镇公务员的工作特征和平时访谈结果增加了一些问项。

(三)现状分析

1.随着机构和人事制度的不断改革,加之基层社会矛盾不断增多,公共服务需求逐渐提高,相当大一部分乡镇公务员面临的工作压力比过去有所增强。

2.部分公务员经常感到工作压力,占一半的乡镇公务员,已感受到工作压力对自身的影响,三分之一的乡镇公务人力资源员则受到工作压力的严重影响。

3.工作压力源六个维度对乡镇公务员影响程度由高到低分别是工作特征;组织结构与氛围;事业发展;工作家庭分界面;角色压力;人际关系。其中工作特征成为导致乡镇公务员工作压力的第一大压力源。

4.性别、年龄、婚姻、学历、职位因素与工作压力交叉分析可以看出:

(1)男性乡镇公务员工作压力明显高于女性,由此可见,社会对男性的期望值较高,因而男性所承担的责任更大。

(2)高学历乡镇公务员工作压力明显高于低学历乡镇公务员,因学历高、工作能力强,从而承担了更多更大的责任有关。

(3)31-45岁年龄段的乡镇公务员对工作特征的压力体验最强烈,因为31-45岁年龄段的乡镇公务员承担了组织的主要工作及责任。

(4)已婚乡镇公务员的工作压力明显高于未婚的乡镇公务员。已婚乡镇公务员工作压力除来

自工作特征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压力来自工作家庭分界面。

(5)职位相差越大,工作压力的差距越大。职位的责任越大,工作的压力越大。领导干部比一般的乡镇公务员压力更大。

三、乡镇公务员压力管理的应对策略

(一)乡镇政府工作的再设计

工作特征是导致工作压力的最大因素。因此,解决乡镇公务员压力问题应该进行乡镇政府工作的再设计。首先,转变乡镇政府职能,重新确定政府工作的重心。转变政府职能的一个基本途径是放权于社会,乡镇政府应按“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思路,将适于市场运作的事务从乡镇政府工作中剥离出来,交给企业和社会组织承担,把政府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上来,实现从行政主导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从而提高政府的运作效率,减轻公务员的工作负担,避免工作繁杂和任务繁重给乡镇公务员带来的压力。其次,合理划分县乡政府职权,促进乡镇政府“财权”与“事权”的统一。县级政府应将本该由乡镇政府履行的权力坚决地下放给乡镇,赋予其必要的决策自主权,把乡镇政府的职责和权力统一起来,同时进一步调整与完善县乡财政体制,建立规范的县乡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确保乡镇财权与事权的统一,以此减少工作中由于责权不平衡、财权与事权不相称给乡镇公务员带来的工作压力。再次,增强决策参与和工作自主性。乡镇政府应树立乡镇公务员主人翁意识,全面执行各种议事制度,充分发扬民主,调和增加每个人的决策参与性,提高乡镇公务员工作的自主性,激励乡镇公务员成为组织中的主人,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第四,搞好工作轮换,丰富工作内容。工作轮换和工作内容的丰富化都被证明是较好的缓解由工作枯燥带来的工作压力的有效的方法。双向选择、人员轮岗能提高乡镇公务员的工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能实现升迁的乡镇公务员的工作成就感。

(二)改变组织机构,创建和谐社会

乡镇公务员感受到的工作压力很多是组织结构不合理导致的,如公务员在工作中感受到角色不清、责任过大、工作自主权太小等一系列压力。因此,乡镇政府应分清责任、人力资源澄清角色,进行岗位培训,明确岗位职责,完善组织机构,合理设置组织部门,因事设岗。乡镇政府应有计划地监督和指导每一位乡镇公务员制定年度、季度、月度的工作目标,在制定目标时,要使每位乡镇公务员充分参与,上下级之间充分沟通、讨论并一致同意后确定目标,并在期末对完成情况进行适当的考核。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乡镇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同时也可以让乡镇公务员对自己的工作责任和工作思路清晰,并能感受到上级或下级的支持和配合,减少心理负担和压力。在组织管理上,乡镇政府一定要为乡镇公务员“松绑”,创建一个健康和谐的组织氛围。首先,良好的组织文化可以有效缓解乡镇公务员的工作压力。当前乡镇机构普遍存在着人员臃肿、人浮于事、领导职数过多、官僚主义作风盛行等问题。因此乡镇政府应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通过从严控制乡镇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等措施培育和谐平等的组织文化氛围,提高乡镇干部的综合素质、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第二,沟通可以降低或缓解工作压力的影响,使乡镇公务员的工作压力有释放的出口。畅通的沟通渠道有利于组织和乡镇公务员对压力源进行及时的双向沟通,有利于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分析原因,找到解决的方法,避免工作压力的进一步恶化。乡镇政府应逐步形成正式或非正式、垂直或水平式的沟通渠道,上级领导要深入了解乡镇公务员的工作和生活情况,特别是工作量的大小和个人生活是否困难这两个方面,以减轻乡镇公务员的工作负担,并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提高乡镇公务员的心理满意度,排除沟通障碍形成的压力。

(三)组织乡镇公务员参加体育锻炼,严格执行休假制度

在个体处理工作压力的调查中发现,锻炼和休闲是缓解乡镇公务员工作压力的有效措施,不仅可以使乡镇公务员身心放松,而且还可以改善乡镇公务员的工作拖沓、懒散的形象,增强组织和

集体主义观念。乡镇政府应充分利用节日组织好集体休闲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消除工作的疲倦厌烦情绪,通过劳逸结合缓解长时间工作产生的压力,而且还可以增加乡镇公务员相互间的更好了解,为改善人际关系、改善组织形象,提高组织绩效起到积极作用。乡镇政府实行带薪休假制度,可以根据乡镇公务员积攒的假期或者额外给他们一定天数的休假(由于平时的加班和临时突击任务),利用这样一段时间乡镇公务员可以充分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从而更好地重新投入工作。

(四)加强对乡镇公务员素质的培训,提高个人抗压水平

首先,不断提高乡镇公务员的业务能力和公共管理水平是解决工作压力的一个非常好的办法,通过给乡镇公务员提供新技术、新业务的培训,使他们适应基层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让乡镇公务员更轻松地承担好各项工作;其次,可进行工作压力知识的系统培训。培训可以采用课堂讲授方式,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目的是使乡镇公务员对工作压力有正确的认识和掌握基本的应对方法,提高个人压力应对的水平。常见的个人压力应对包括正确的认知、自信心的培养、时间管理、社交支持、自我放松技术和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其中,改变认知尤为重要,因为压力既是客观环境引发的,也是精神和心理层面的东西,人不可避免地会有某些非理性的思维和信念,事件本身并不会导致情绪的变化,而是我们对于事件的理解导致了情绪变化。因此,乡镇公务员应学习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比如:宣泄、转移、幽默、暗示和美好回忆等。另外,通过不断的学习,可以增强自己的业务技能,改善知识架构,健全人际关系,提高对环境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以有效减轻压力。

第二篇:公务员工作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

公务员工作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

内容提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职业倦怠也会有着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从我国公务员职业倦怠程度高存在的社会、个人等原因进行分析,并基于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提升政府行政能力和政府形象。

关键词:公务员 职业倦怠 成因 对策

公务员无疑成为当下大学生追捧的一份理想职业。202_年国家公务员的报考与录取比例就达到42:1。据湖北人事网统计,202_年4月2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4.6万名考生参加湖北省公务员考试,参考人数均创历史新高。可见,公务员考试都称得上中国第一考。但是,公务员职业倦怠现象并没得到改善。202_年9月,中国第一家公务员心理健康网为温州市龙湾区公务员开展心理辅导,调查结果显示40%的公务员倦怠感明显。202_年1月,重庆市《公务员心理健康现状研究》的发布也显示出重庆市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调查报告显示,重庆市公务员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在平常老百姓之下。[1]

这种“围城”内外两重天的情况,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公务员作为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的主要承担者,其工作状态直接影响行政绩效和政府形象,公务员产生的职业倦怠若不及时采取系统性的干预措施,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一、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内涵及现状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1974)参照一本名《A Burn—Out Case》的小说,首次提出了“职业倦怠”这一概念,认为当工作本身对个人的能力、精力以过度要求,从而导致工作者感到情绪衰竭时,职业倦怠现象就会产生。此后,众多学者对职业倦怠做出了进一步研究,其中最值得引用的是Maslach的三维度理论模型对其做的操作定义。Maslach(1981)将职业倦怠定义为: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绪耗竭(emo*9鄄tional exhaustion)、去人性化或非人性化(deperson*9鄄alization)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diminishe dpersonal accomplishment)的症状。[2]随着对工作倦怠研究的深入,为了适用于广泛的职业群体,工作倦怠的概念被扩展为:工作倦怠是对工作中持续不断的情绪和人际关系压力的长期反应,它包括衰竭(ex*9鄄haustion)、工作怠慢(cynicism)以及专业无效能感(decreased professional self-efficacy)三个维度。

根据对工作倦怠的一般定义,笔者认为公务员职业倦怠是指公务员在长期周旋于工作和人际关系下产生的压力,逐渐形成的情绪衰竭、工作怠慢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一组综合症状群,是一种不正常的行为和心理。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维度:

(一)情绪衰竭

公务员情绪衰竭通常表现出疲惫感、焦躁易怒、缺乏耐心、敏感紧张等症状。在情绪上缺乏热情与活力,有一种衰竭与无助感,对生活冷漠悲观甚至与周围的环境变得紧张,刻意与和工作相关的人和事保持一定的距离等。202_年首部《广东省青少年发展报告》调查的结果显示,50.3%的青年公务员经常感到压力,31.2%感觉太累,1.6%有时甚至会想到自杀。[3]

(二)工作怠慢

公务员的工作怠慢一般表现在工作态度消极,对自身所任的职务时常感到厌倦,压力大,缺乏冲劲和动力甚至不满;在对待服务对象或者服务事项上长期用缺乏热情方式或态度来回应,漠不关心,一拖再拖;在对待工作发展方向上十分迷茫,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总之,公务员的工作怠慢会使个体与工作对象关系变得紧张,同时使个体对工作产生消极态度,降低工作绩效。

(三)个人成就感低落

公务员倘若处于职业倦怠状态,感到与现实相距甚远,就会对工作的贡献和自身工作能力表示怀疑。公务员自我效能降低的后果直接导致“第三种状态”的出现。“有的领导干部缺乏共产主义理想和从政道德,思想庸俗、不务公事,只图权大、权多,不想或少想责任;有的干部事业心不强,心浮气躁、无心作为,世故圆滑、暮气渐长;有的工作能力不适应需要,无力作为、庸碌无为,怕事、避事,不敢抓不敢管现象比较突出;有的缺乏精神动力,小富即安、浮华浪费,居功自傲、不思进取;有的甚至信奉‘潜规则’,热衷于拉拉扯扯,巧言令色,欺上瞒下。”[4]

二、我国公务员职业倦怠感的原因分析

虽然政府部门公务员的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纷繁复杂,但是随着公务员职业倦怠人数的增加,它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个体因素

职业倦怠不仅与外部的环境有关,它还与个体的特征有很大的关联性。对于自身因素,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分析:

1.人格特征。根据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研究分析(见图1),神经质或者情绪性特征对职业倦怠产生直接的影响;潜在精神特质对职业倦怠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它通过外—内倾特征对职业倦怠产生间接影响;外—内倾特征对职业倦怠的直接影响显著。但是,在招考国家公务员时,并没有把心理素质纳入一项指标去考核,笔试优异的考生上岗之后却往往不能适应。习惯性焦虑,遇到刺激易于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甚至可能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的人,比情绪反应较轻微、情绪稳定、善于自我控制的人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另外孤独、固执、倔强而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与他人不能友好相处的人,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2.个人期望。期望值高的个体,希望承担更多的工作,容易体验到情绪衰竭这一维度,而且一旦期望落空,就会随之出现工作怠慢应对方式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公务员也不例外,如果公

务员个人的决策行为没能得到实现,在协商中没有获得任何权力,那么个体将很容易感觉自己没有施展的空间,从而会采取消极的工作态度,不再关心工作的贡献,最终产生对职业倦怠。

(二)工作量因素

在工作特征方面,工作要求的数量是与工作倦怠有重要关系的变量。根据Moore(202_)模型研究发现,在工作过载、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缺乏自主、以及缺少报酬等几个预测变量中,只有工作量对工作衰竭的标准路径系数是0.28(p<0.01),其他几个变量的路径系数相对较小[5]。这表明工作量与时间上的压力与工作倦怠存在高相关,尤其是情绪衰竭这一维度。工作超负荷也是影响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近些年来,精简机构、裁减人员是行政改革的重点,无所事事的状况有所减少,公务员的工作任务比以前加重了。公务员经常要直接面对群众,解决很多突发事件和大量的经常性程序工作,面对工作量过多的情况,这需要公务员很强的耐心和抵抗外在压力的能力,但往往公务员感到无法在规定的有限时间里去完成工作量,更无法确保质量的好坏。工作超负荷以及工作的单调无疑导致个体对工作失去积极性,干好干坏一个样,从而产生工作倦怠感,尤其是对情绪衰竭和工作怠慢的影响比较大。

(三)组织因素

在我国行政环境中,一般采用科层制的组织形式。科层制的组织形式作为现代社会组织工具理性化最直接的体现,有着严格的内部规章制度,各个层级被成文或不成文的制度标准化。公务员工作在庞大的科层制组织中,墨守成规,按程序办事,长期从事这种程序所控制且单调的工作,必然会使在科层制组织中人感到个人成就感低落。同时,公务员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公务员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例如,公务员的考核形式化,考核过程大多是例行公事,流于形式,考核结果缺乏跟踪反馈,很难得出科学准确的结论,考核结果也很难使被考核者信服。公务员的权利救济制度也不够完善,目前只存在行政内部救济,司法救济还排除在外,同时救济主体独立性不强,救济程序缺乏透明度和参与性,从而致使公务员的奖惩、任免及相关制度也大打折扣,公务员长期在这种情况下工作直接导致情绪衰竭、工作怠慢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综合症状。

(四)社会因素

一方面,现实就业竞争激烈的困境,使得公务员的群体性竞争越发激烈。在202_年中央机关招录公务员中,审核通过的报名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之比的平均值达到了空前的60∶1,这种类似“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竞争场面充分说明了公务员考试已经成为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考试之一。[6]这种激烈的竞争对于原有的公务员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警钟,为了保证自身的既得利益,从而压力倍增。而新加入的公务员在新的环境中易受到挤压或孤立。此外,另一方面,社会对公务员的期望已远远超出公务员工作能力的范围,往往让公务员表现出工作怠慢甚至在长期的压力下发觉个人专业的无成效感的现象。公务员一旦达不到公众的期望,就会受到指责,而对于如何为公务员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加强心理调适和心理训练,保持心理健康等缺乏关注。

三、预防和缓解公务员职业倦怠的路径

(一)加大对公务员心理的关注

目前,西方一些大型企业之中,已有对员工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提供心理援助的“心灵导师”,但我国公共行政部门长期以来对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关注不足。笔者建议,政府应该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加大公务员自我排解压力的培训力度,在提高政治素养、业务素质的同时,使公务员了解自身的心理特性,懂得与其他人沟通与协作,掌握自我调适的简易方法,降低职业倦怠程度。同时,也可以导入“员工帮助计划”(EAP)援助,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直接家属的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化解公务员的工作压力,解除公务员的心理负担,提高公务员工作积极性和行政效率。

除此之外,社会对公务员应该给予应有的支持和理解。公务员的服务对象是公众,但也由于公务员的能力和时间有限,时常不能满足社会过高的期望,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更应该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表现出对公务员的体谅,从而缓解公务员的职业倦怠。

(二)优化组织层面的行为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这为我们克服组织局限性、优化组织行为和加强民主管理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可以尝试打破原来科层制自上而下的权力模式,加强公务员对组织决策的参与性,发挥能动性和创造力。组织运作只有综合个体人格特征,才能使公务员在组织中找到个人成就感,从而避免了职业倦怠的产生。

同时,完善人事制度对降低公务员职业倦怠有着很大的关联。笔者认为,公务员的招录可以借鉴一些优秀企业的方法,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测试方式来考察报考人员的综合能力,如情境模拟、角色练习等,以此对人才进行测评和选拔。其次,在考虑公务员选拔晋升时,公务员考核应根据德、能、勤、绩、廉的要求,从规范职位分类与职业标准入手,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标准要量化。

(三)协调工作与个体关系

虽然大量研究表明有许多情境因素和个人因素与工作倦怠有着不同程度的相关,但是从一开始职业倦怠这一概念所指的就不是单纯的个人压力问题,而是个人与工作情境的互动关系。对于公务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不应仅仅局限于公务员个人,而应从公务员个体与组织的关系入手。根据Leiter和Maslach(202_)提出匹配—不匹配模型,认为工作倦怠是个人与工作之间的一种非建设性关系,并不是临床上的紊乱,并非工作或个人本身单方面原因产生工作倦怠,而是它们之间的匹配程度——差距越大,越易产生工作倦怠[2],笔者建议,组织与公务员个体应该建立信息流平台,经常沟通,充分利用团队解决问题。组织对公务员所做的努力也应该给予相应的回报,例如财政回报以及提升前景等,降低公务员职业倦怠。

第三篇:乡镇负债成因及对策

乡镇负债成因及对策

目前,部分乡镇不同程度地陷入负债运转的困难境地,乡集体负债日益严重,且久拖难解,已成为农村经济社会生活中诸多矛盾的焦点,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一、乡镇负债的成因

乡镇负债种类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是欠银行等金融部门的各种贷款、施工单位或个人的工程款、各项达标检查投入的资金及上级来人招待费、应付干

部的工资款、财政周转金等,究其原因有乡镇经济结构不合理、乡镇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等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收入分配体制尚不完善、分配秩序混乱的体制上的矛盾,还有机构膨胀、冗员过多以及预算执行与监督乏力等管理方面的原因,具体如下:

1、政企不分,盲目上项目,导致乡镇负债累累。政府职能未能及时转变,仍然过多地插手微观经济活动,即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极个别的地方,打着壮大集体经济的幌子,盲目上项目、贷资金、办企业、搞开发,“户户冒烟、村村开花”,违背了市场运行法则,没有科学规划,加之管理不善、责任不明、监督不力,最终亏损倒闭,致使乡镇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2、乡镇干部政绩考核不全面,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导致乡镇负债日增。乡村工作的不稳定性及复杂性决定了干部考核的艰巨性。当前由于对乡镇工作缺乏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考核机制,乡干部政绩考核往往只靠年初签定的目标责任书,考核方法单一,内容简单,难以操作,对一些隐绩及长远利益难以兼顾,加之基层干部“走读”现象日趋严重,变动频繁,造成工作中的不稳定性加大,加剧了乡级干部决策行为的短期化。部分基层干部为了出政绩,不惜大量举债,大搞形象工程,标新立异、以求突出政绩,取悦上级,结果是个人发迹,集体亏损,集体资产大量流失,甚至是一人的政绩,几代人的包袱,导致乡镇债务日益加重。

3、达标评比项目繁多,相互攀比,进一步加重了乡财政负担。各种检查评比达标成灾成害,有些部门把各种达标评比当作推动完成基层各项工作任务的唯一手段,在乡镇大搞各种评比达标活动,这虽可对一些工作起到暂时促进作用,但各项达标评比工作如果多滥,加之不切合实际地强调高标准,规范化,既要干事,又无必要的配套资金,其结果不仅牵制了基层干部大量的精力,使之疲于应付,同时也诱导基层干部为了评比而评比,为了博得领导的印象分、重视分,各乡镇不得不倾其所有,相互攀比,不惜靠举债去应付上级安排的各项不切合实际的评比,甚至负债招待。

4、乡镇自身发展能力差,为了维持工作正常进行,不得不借债运行。由于自身环境、资源、信息等原因限制,加之当前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导致农村乡镇企业盈利减少,亏损增加,乡集体经济发展缓慢,而当前基层乡村各项公益事业均需大量投入,乡镇自身财务收入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支出不相适应,支出远远大于收入,为了确保乡村工作的正常开展,乡领导只能靠拿政府的信誉来四处借债,乡债务日益增加也就不可避免。同时乡镇费九牛二虎之力争取来项目时,许多部门要求下面必须配套资金,为了上项目乡镇领导四处筹款,最后只能负债运行,历任累计,就成了巨大的包袱。

5、乡财务管理职能弱化,财务混乱加重财务负担。在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格局下,财务管理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农村已改变了过去那种统一经营、核算、分配的旧模式,农牧民生产、收入不过多地依赖于集体经济,人们逐渐淡化了集体财务的管理职能。正因为如此,导致部分乡既未延用过去老一套的财务管理办法,也未建立健全新的财务管理制度,形成了财务管理死角,造成了部分地区乡财政职能不健全,财务制度不完善,管理极度混乱。由于管理手段弱化,难以对不交“三提五统”的“钉子户”采取有效的强制措施,致使农村群众“三提五统”尾欠逐年增大,造成恶性循环,同时有些乡干部争相做人情批条子,集体资产流失严重,各种债务无人承担,债权无人追缴,届届累积,负债急增。

6、“三乱”导致乡镇债务加大。乡级以上的各级、个部门都可强制向乡级推销各种报刊、杂志、宣传品等,向乡级摊派各种费用,甚至连发的奖牌都需自己掏钱,每项看似不多,各单位都伸手,就加重了乡级的负担。

7、吃喝玩乐,负债拉关系。吃喝风和拉关系请送也是乡级负债的一个重要原因。不仅要在乡镇大吃海喝,招待各路神仙,而且为了能从上面争取到资金,还要在县城等地请吃、请喝,请送,有些不仅要自己吃,而且有些被逼无奈还要陪着手中有权、有钱的人吃,为此,有些乡镇把周围的饭店吃垮了,把党委政府的形象吃没了,把党风吃坏了,把信誉吃光了。

8、部分领导贪污腐化,加重乡镇的债务负担。为了保“官”不惜利用手中的权利卖官、买官,乡干部贪污腐败,玩忽职守,损公肥私虽然是极个别现象,但影响极为恶劣,也是导致乡镇负债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采取的措施

乡镇负债导致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中“统”的功能严重弱化,无能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制约了农村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产业化的发展,影响到了基层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农村基层政权巩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债务问题,确保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须做好一下几项工作:

第一,清理债权债务,严肃工作纪律。把完善约束机制,化解乡镇不良债务作为一项硬任务,列入干部任期目标和工作目标中,采

取先清查后处理的办法,全面清查、清欠乡级债权债务。注重研究化解债务矛盾的有效措施,抓两头,带中间,实行党员干部带头还款的办法,带动群众,教育群众。对于乡干部中出现的贪污、挪用公款、负债数额较大构成犯罪的,应及时报请有关部门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够不成犯罪的、工作渎职失职的,应给予必要的党、政纪律处分;对于乡帐目屡清屡乱的,对负有责任的乡领导及财务人员应及时给予应有的处罚,就地免职或及时调离工作岗位。对于坚持财务制度的单位及领导,应通过各种方式予以表彰奖励,做到奖惩分明。具体工作中要尽快建立干部待岗培训机制,就是对于犯错误的干部或是不适合财务工作的干部采取待岗培训的办法,统一由上级部门进行培训教育,合格后再予以安排,而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害群之马,则应及时清理出干部队伍,以达到纯洁肌体、教育干部的目的。

第二,发展乡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乡镇负债问题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出路在于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切实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壮大集体经济,增强乡集体自身的造血机能。壮大集体经济绝非是简单的乡村集体贷款办企业,而是要稳妥地将集体财产以公开招租的办法,稳定地获取收入,这需要基层干部及群众长期的共同努力,需要几届领导班子的共同奋斗,只有乡镇经济发展了,群众生活有了进一步的改善,集体收入稳定增长,才能为农村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服务,才能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促使农村经济全面健康持续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乡负债问题。

第三、精简机构,理顺站所关系,规范乡镇工作职责。乡村工作纷繁复杂,各级驻乡镇单位强调条条管理,互不隶属,增加了基层的工作量及工作运行过程中的阻力,为了进一步提高乡镇工作效率,应尽快打破门户之见,切实理顺乡镇各站所关系,建立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管理机制,实行工作考核以块块为主,监督检查以条条为主的管理办法,以实现最优配置,减少行政运行成本,同时要规范乡级工作职责,不直接介入微观经济活动,做到市场能办的决不插手,需要政府服务的也绝不退缩,尽量不干预农民的自主经营权,增强政府角色意识,规范行政行为,加大宏观管理力度,实施全方位服务,为农村经济繁荣、社会发展提供最佳服务,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

第四,加大民主化管理力度,规范乡镇财务支出。

一是要做到公开的程序规范、内容规范、时间规范、形式规范、管理规范,保证公开的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经常性,将乡村财务、政务公开切实落实到实处,并做好相关配套工作,严格依法处理“公开”出来的各种违法违纪的人和事,切实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通过公开来化解干群矛盾,融洽干群关系,达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目的。

二是要规范乡镇接待标准,关键在于管住领导者自己的嘴。“其身正,不令而行”,目前基层具体工作中,对大吃大喝放任不管与“一毛不拔”都是不正确的,都会给基层具体工作带来难以克服的困难。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招待办法,进村吃派饭或吃工作餐,在乡镇一级采取饭菜“一碗端”的办法,既可以为乡镇节约有限的资金,又可以避免乡镇相互攀比,利用吃喝搞不正之风,同时还可以缓解干群矛盾,融洽干群关系,增进干群感情。

三是要健全财务管理机制,提高基层财务人员的素质。对于乡村管理的资金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监督职能,严格进行内部控制,明确干部在财务上的职责,淘汰不合格人员,采取会计委派制,采取“村帐乡管、县站审计、互不挪用、互相监督”办法,以保证有限的资金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四是加强集体资产管理,限制非生产性支出。具体要建立健全以下几项制度,即建立健全集体资产投资使用制度,做到科学使用,做到不盲目决策投资办企业,不盲目学习外地经验,不脱离本地实际情况高达标升级活动;建立健全集体资产清查核实制度,包括货币资产、实物资产、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纳入帐内管理;建立健全资产评估制度,确保集体资产稳值增值减少流失;建立健全拍卖、租赁公开招标制度;建立健全回收资金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村、站、所定期审计制度,确保集体资产出售后,资金合理使用,确保乡村资产保值增殖。

五是规范农村税费收缴工作,及早实施费改税和农税送交制。在“三提五统”等各项税费收缴中,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严禁不合理收费,同时对于极个别只要权利,不履行义务,有偿还能力而不还款的人,通过法律途径限期依法清欠,形成“热炉效应”,以弘扬农村正气。

第五,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引入公共财政模式。乡镇财务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农村各项事业的健康稳步发展,而且关系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关系到基层政权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和凝聚力,要按照分稅制财政体制的总体要求,加快乡镇财政体制的改革步伐,科学合理地确定乡镇财政体制,从传统的生产性财政模式转向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模式。在兼顾县乡利益的基层上,充分考虑到乡镇财政收入的增长潜力及财政承受能力,合理划分乡镇收支范围,按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确定收支基数,保证乡镇政府行使基本职能的财力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逐步建立起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按《预算法》的要求,逐步恢复乡级国库。上级财政部门及有关单位应集中部分财力,拿出一定的资金,对困难乡镇进行转移支付,确保困难乡镇政府能依法行政的基本财力需要。

第六,完善基层干部考核办法。完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对干部政绩的考察要结合其自身所处的大环境,考核干部政绩从全局出发,不囿于一个地方,孤立、片面地进行考察,政绩应是群众公认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真实的,不仅要看基层干部上了多少项目,投入了多少资金,做了那些看得见的政绩,同时要对干部工作中的干群关系、负债情况、项目的三大效益(经济、社会、生态)等潜绩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并将考核意见与干部使用培养相结合,避免少数人为了个人的政绩而不顾实际地去铺摊子、增投入,增加乡村债务负担。

第四篇:公务员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公务员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记录职场中真实的一天,了解各行各业真实的一面。单位背景:某省政府涉外部门。这个部门负责管理全省对外宣传、省政府新闻宣传工作。制定计划、协调工作、组织宣传报道。目标就是向外国介绍全省的情况,树立良好形象,促进招商引资。职务:办公室秘书。主要任务:起草领导讲话,撰写活动方案、总结、请示、报告、通知等各类公文。另外还需要协助领导处理日常事务。误解:很多人认为公务员的日子还是老样子:一张报纸、一杯茶、一顿饭,现在又加上了一台电脑过一整天。大家都认为公务员稳定、清闲、待遇好、地位高、压力小。但实际上,随着待遇和地位的提高,这个职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压力也越来越大。如果你不想混水摸鱼,如果你渴望发展,就必须来得比领导早,走得比领导晚,做得比别人多,表现得比别人好。虽然在机关里,干好干坏、干多干少,工资差别不大,待遇相差无几,但是未来的发展空间和去向是绝对不同的。办公室秘书的一天:

早晨6:30起床,7点从家里出发,站在拥挤的公交车上奔赴单位。(当然单位也有班车,但需要按时按点乘坐,为了早到晚走,我从来不坐。)

7:40到单位(上班时间为8:30分),边放下包,边启动电脑。等待电脑开机的这段时间,拿起抹布和拖把,简单地擦一下办公桌和地面。回到电脑前,查看电子邮箱,然后依次打开新华网、人民网和本省的重点新闻网站浏览新闻。

8:20到一楼收发室,取回3位领导和自己的报纸。上楼分好,同时浏览报纸主要新闻,送到领导办公室。

8:40接到第一个电话,是电脑录音:“您好,这里是交通处,请速来取急件。”挂断电话的同时,拨通另一个号码,让新来的同志去取。接着,拿起领导前一天从中央会议上带回来的文件,边研读,边思考如何为领导起草贯彻落实这次中央会议精神的讲话稿。看到第3页的时候,电话再次响起,这次是省政府办公厅综合三处的会议通知。

电话挂断后,马上把记好的“电话记录单”写好,呈送领导阅知。刚刚坐下,交通处的那份急件取回,于是拆开信封,从头到尾大略地看一下,挂上一张文件处理单,呈送给分管领导阅示,领导批示后交送相关处室办理。然后回来继续考虑起草领导讲话。

11:15去机关食堂吃自助午餐。

12:00回到办公室,打开电脑,进入美国MSNBC网站,收听给网站英语视频新闻。同时,进入其他网站查找或者浏览一下自己感兴趣的资料。

13:30开始下午的工作,边起草文件,边接听时不时响起的电话,把文件和电话记录传送给相关领导和处室。

5:30下班回家。多数同志都是4:50左右走的。

上升空间:

秘书和领导接触多,学的东西自然多,提高也快,所以通常提拔的也快。一般参加工作10年左右会晋升为正处级。到处长级别以后,就有被下派到县级市做副市长或者市委副书记的可能,如果发展好,再过两三年会被提拔为副厅级干部。

下层职位:

机关的秘书是从文笔优秀的干部中选拔出来的,需要有很强的文字综合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要善于与上下级沟通。青年参考

第五篇:乡镇财政困难的成因及对策

乡镇财政困难的成因及对策

乡镇财政是我国现行五级财政的基础环节,也是最薄弱环节。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化,乡镇征收税费及组织地方财政收入的职能逐步萎缩,乡镇开支主要依赖于县级补助,加上巨额的债务,乡镇财政运行难度越来越大,问题和矛盾日趋突出,严重影响了基层政权和社会稳定。

一、乡镇财政现状

202_年,陕西省商南县乡镇地方财政收入795万元,占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的34.5%。乡镇累计债务1 742万元,人均负债86元,财政自给率39.7%。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乡镇人员工资上划,统一实行银行代发,乡镇财政支出主要表现在公用经费支出上。202_年乡镇财政支出2 003万元,其中公用经费支出464万元。当年县财政对乡镇公用经费补助416万元,剔除专项支出,乡镇在职干部人均公用经费4 500元,最高人均7 500元,最低的人均3 200元。年底仍有部分乡镇经费困难,政权运行难以保障,个别乡镇还形成了新的债务。

据调查,各乡镇202_、202_年公用经费实际支出水平在15-42万元之间,实际支出远远超出县财政对其经费补助数。县财政对乡镇补助的公用经费,80%用于乡镇维持政权运转,20%用于乡镇中心站(所)经常性开支。202_年超支部分多数乡镇主要依靠罚没收入予以弥补。以前主要靠向省、市及县级有关部门争取专款,将专项资金的部分或全部挪作公用经费开支。同时采取挪用干部职工工资补助、三费和清欠农业税收尾欠的办法解决。所属中心站(所)主要通过向县上对口部门争取部分资金和依靠职能收取部分行政事业收费弥补本单位经费开支。

二、乡镇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

(一)预算管理弱化,财经制度松弛,造成了资金的损失和浪费。一些乡镇预算观念不强,在财政支出上不坚持量力而行、量财办事、量入为出、收支平衡、节俭办事的原则,资金的调度与使用缺乏预算约束,随意性大,很难做到统筹兼顾,“寅吃卯粮”现象时有发生。

(二)县上财政困难,年初预算标准低,预算难以执行。由于财力增长远远低于财政支出的刚性增长需求,中、省、市都不断出台政策性增支因素,教育、科技、农业、水利、政法、综治、信访、宣传等都要求有法定的增长比例,致使县财政缺口越来越大,很难聚集财力向乡镇倾斜。

(三)乡镇债务沉重,还债挤占当年经费。据统计,商南县16个乡镇外欠显性债务高达647万元,其中因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的债务为465万元,因调整产业结构,推广袋料香菇等形成的债务为23万元,因经费不足维持政府运转而形成的债务为157万元。之所以债务如此繁多沉重,主要是乡镇在维持“吃饭”的基础上,运转难以保证,更谈不上发展。对农业、水利、教育、卫生、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除上级下达项目专项资金来保障外,基本上都是靠向农民集资和负债来支撑。甚至为了保运转、填缺口等,靠借新债来维持,财政窟窿越来越大,陷入旧债未还又借新债的恶性循环之中。

(四)农村税费改革后,基本上从制度上堵死了面向农村收费的渠道。“税不够,费来凑”是前几年乡镇解决经费不足的主要办法。税费改革后国家从政策上、体制上杜绝了向农民收取的各种费用,乡镇陷入了“无米之炊”的困境。而作为一级政府的事权并未减少,乡镇承担的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缺乏与责任相对应的财力支持,自身调控能力差,一些没有预算而必须开展的工作就无财力保障。

(五)制度建设滞后。现行管理体制上人、财、物的使用与管理不尽合理,大搞“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加剧了乡镇财政困难。而一些干部不顾实际,财务管理制度滞后,支出审批权缺乏监督,相互攀比,助长了“领导消费型”财政现象的蔓延。加上没有建立有效的举债责任追究制度,缺乏严格的监督处罚办法,致使乡镇债台高筑,使经费本不宽裕的乡镇政府雪上加霜。

(六)缺乏稳定财源,收入增长乏力。1994年财政体制改革后,中、省、市不断把财力向上集中,将收入多、潜力大的税种上收,收入的大头上划,严重制约了基层财力的增长。零散税源征收难度大,增长弹性小,征收成本高,难以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加上收入结构不合理,非税收入所占比重大,财政收入中收入的增长对投资的依赖性大,缺乏高附加值、高税率产业,收入渠道窄,收入极不稳定。

三、解决乡镇财政困难的对策

(一)加强预算编制改革,合理制定分类定额标准,增强预算执行的可行性。按照“财力下移,缺口上移”的办法,向乡镇“输血”,增加乡镇预算经费。预算安排上,综合考虑乡镇政权在运转过程中所需的电费、电话费、打印费、宣传费、招待费、会议费、车辆费、差旅费、报刊费等费用,来确定乡镇人均公用经费定额,最大限度地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并接近乡镇年正常经费实际支出水平,以增强预算执行的可行性,保证乡镇政权正常运转。同时,加快乡镇支出改革步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乡镇财政资金建设的信息网络、大型仪器设备、打印设备、办公用品及车辆等固定资产,实行“一家购置,数家共享,市场运转”的方式,实现乡镇区域内公共设施资源共享,打破部门界线,实现优势互补。

(二)建立严格的公用经费内控制度和完善的管理办法,增强节支意识。制定和完善车辆费、会议费、招待费、电话费、办公费用管理办法,明确财务人员岗位目标责任制。公用经费开支实行政务公开,每月或季度在党委会或职工会上予以通报,一次性公用经费支出金额超过1 000元的支出单据一律实行书记、乡(镇)长双签制;支出金额超过3 000元的必须通过党委会议研究,报乡镇纪委备案。推行招待费支出实名制和“廉政灶”;推行车辆租用制;办公费、电话费、电费按预算实行定额个人使用包干制。乡镇年初应根据本乡镇的收入来源和批复预算情况,向县政府上报本的详细财务支出计划,并严格按审批的支出计划执行。每季度县上组织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对乡镇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检查通报。

(三)推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增强乡镇预算的约束力。遵循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三权不变”原则,以乡镇为独立的核算主体,实行“预算共编,账户分设,集中支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方式,由县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收支。“乡财县管乡用”可进一步提高县对乡镇转移支付的透明度,有效防止乡镇截留、挪用、坐收坐支应上解的各项收入,从根本上规范乡镇财务支出行为,防止转型项资金的截流和挪用,增强非正常开支的约束力,扎住乡镇举债口子,防止乡镇新的债务发生。

(四)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和化解债务。积极开展对乡镇债务的摸底工作,全面掌握债务规模、结构、范围,准确界定债务性质、分清责任,加强对债务风险的监测、分析和预警,并据此建立化解债务的工作方案。建立债务报告制度,定期向人大报告减债工作,并作为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建立基础设施建设和固定资产购置预算上报一级审批制度,根据资金来源情况控制规模,防止产生新债务;建立举债责任追究制度,对盲目举债营造政绩工程的视为违纪,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实行减债行政首长负责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强化“还债也是政绩”的观念,将减债纳入政绩考核范围,鼓励积极化解债务。当前,一是由监察、财政、审计部门按债权债务发生时间、形成原因、约定利率、还本付息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准确的审计,建立债务台账,界定债务范畴。二是按照债权的性质分类,制定详细的偿债计划,积极收欠还债,并建立偿债资金。三是实行“两奖两补一罚”制度,鼓励督促乡镇偿还债务。对当年实现收支平衡、完成化解债务计划的乡镇实行奖励和补助,对形成新债务的,按债务责任追究制予以处罚。

(五)建立激励机制,促进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理顺税收征管体制,鼓励乡镇对车辆使用税、非税收入的协查、征管和促收,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对以前税费尾欠进行清收。建议车辆使用税按乡镇完成征收数的8%补助征收经费;乡镇组织的非税收入实施部门预算改革后,暂不执行收支脱钩,仍按入库数的60%返还乡镇,用于偿还债务和发展经济;清收以前尾欠按一定比例上解,补充偿债资金,用于化解垫交税费形成的政府债务;对乡镇围绕“茶、药、畜、果、矿产、旅游”六大主导产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的地方税收每年比上年增加部分,以财政转移支付补助的形式全额返还乡镇,以增强乡镇财政收入体制调整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性。

(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干部管理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困难,单靠财政部门无法完成,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比如控制财政供养人口增长,解决行政“链条”延长问题;制止“高消费”,解决资金浪费和紧缺并存的问题;整合财政专项资金,解决财政资金使用散、乱、差的问题等,都需要党委、政府下决心综合治理、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才能解决。一是建议组织部门改革干部考核、任用机制;二是严格审计制度。认真执行领导干部离职审计制度,推行任内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和审计结果公示制,建立审计、纪检、监察信息交流制度,把审计结果作为干部调整的依据,保证乡镇财政收支、平衡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三是抓好干部监督,促使广大干部自觉执行群众纪律、财经纪律、自觉勤俭节约,自觉为农民增收、财政征收、经济发展做贡献。

(七)加快经济发展,打牢基层财政的基础。要使乡镇从根本上走出困境,就要完善乡镇政府职能,使乡镇成为一级财权与事权相对称的政府。最根本的一点是要支持和鼓励发展县域经济,培植税源,做大财政蛋糕,壮大财政实力。在支持经济发展方式上,从一般竞争性领域中退出,转到为企业提供公平、优良的财税环境上来。优化支持手段,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通过贴息、担保、参股等形式引导社会资金向企业投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乡镇要按照“工业强县”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具体要求,抢抓机遇,解放思想,优化环境,吸引外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格局,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从根本上摆脱困境,步入良性循环。

作者简介

王晓虎,陕西省商南县财政局局长。

乡镇公务员工作压力成因及应对策(修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