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策略
编辑:落花人独立 识别码:13-1111896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21 17:59:5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策略

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策略

武强县邵庄小学罗长海

【摘要】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国家级、由地方自主开发的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等特点,力求教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综合实践课强调的是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在教学中应以实践活动为主线,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以多种形式来促进与保证课程实施。学生走进社会,走向大自然,自己去调查、考察、访谈,收集整理资料,从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农村小学;整合资源;亲身参与体验;评价体系;素质能力

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思想,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到高中都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 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近几年来我校通过探索尝试,立足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构建开放型的综合实践课程,初步形成了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农村地方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效。

一、提高教师对开展综合实践课意义的认识

农村小学所处的社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教育教学的设备设施比较薄弱,严重制约着综合实践课的开设。教师在长期的学科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学科教学需要的思维定势和教学模式,一时很难适应实践课教学的要求,加之综合实践课尚处于实验、摸索阶段,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综合实践课教学,即“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主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对学生个性的摧残。综合实践课强调的是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这就意味着可能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发展、创造所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能力、智慧的内在要求,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通过探索和尝试,我们认为:

1、综合实践课是原活动课程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它包括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服务、劳动技术教育等。

2、综合实践课的本质在于: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综合应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身心体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二、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发挥课程效应

民主确定活动主题,活动内容要“真实”,那就要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敢于质疑,敢于突破陈旧,善于发表新见。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走向大自然,自己去调查、考察、访谈,收集整理资料,研究或写研究报告,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真正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为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教学中应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多种形式来促进与保证课程实施。一是选好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蠢蠢欲动”,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二是典型引路。新的课程会遇到新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但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顺其自然。采用典型引路给大家以启示是一个成功的举措。我校的《节约水资源》这一案例可以说为全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范例,从而激起了实践研究的热潮。三是专题细化。如根据大专题设立若干小专题以利于深入研究,又如由此专题引出彼专题继续研究等。由大及小也好,由此及彼也好,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完全可不拘泥于计划。四是有机整合。实践活动涵盖面广,可与学校德育活动、学科活动、班队活动、节日活动等有机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效应。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时,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调查锻炼和提高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从而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到了通信及交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再如在《保护环境,爱我家园》 这次活动中,利用双休日带领学生到县城滏阳河中游地带,全市有名的臭水河,在接近滏阳河还不到一里的地方,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鼻而来,来到河边,一条黑水河由南而来,再观察河两岸的植被的成活、生长状态……随即,许多有价值的治污设想油然而生,由此可以看出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多方出击获取大量信息,获得了丰富而真切的情感体验

三、注重整合各种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服务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开

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从整体上整合一切可被教育利用的社会资源,克服传统教育脱离生产和生活的弊端,使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并举,地方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科技教育并举,实现综合实践课的可操作性,是学生自主探究,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条件,也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力保证。

我校从“以发展为中心,在活动中学习”出发,彻底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实施课程的做法,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取得了显著了成效。首先我校将社会、科学、劳动等课程中应用性、生活化的内容,乃至于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等相关知识汇合于实践,如教学《校园植物知多少》这一课时,首先在综合实践老师的带领下,引导学生对校园内的植物作了一次深入的调查,研究。然后再在语文老师的引导下,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校园植物,通过查阅资料,上网等途径,给植物制作一张名片。结合美术课的教学,可以给名片设计一个美丽的边框、背景,然后把制作完成的名片挂到植物上去。最后在数学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张我最喜欢的校园植物统计图表。

四、构建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三维评价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可由学生自己做出,制定一定的主客观标准(自评)。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别忘了指出别人的不足,真心实意地给予帮助(互评)。我们主要采用成功激励,发现学生的优点,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内心产生成功的喜悦(师评)。成果展示就是激励的一种具体体现。展示主要有演唱、朗诵、展览、交流等方式。如我校进行的“环保小报展”、“泥塑制作展”、“手工劳动展”等。主要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把在实践活动中取得的经验、成果与人分享。还可以通过演讲、讨论、辩论等形式进行交流,比如我校举办的“只有一个地球”演讲比赛,主要是用语言介绍自己的观点和研究的成果,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激励使学生学会自信、学会自爱、学会自强。

总之,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课应该因地制宜,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活动网络,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与社会相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这种教学思路既为广大教师所认可,又为全体学生所接受。唯此,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真正“回归生活和社会”,成为一门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才能提高农村小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1.《新世纪教育现代化的使命》 楼世洲 主编

2.《教育原理》 孙喜亭 著

3.《课程与教学论》 钟启泉、张华 著

4.《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策略

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策略

武强县马头中心学校罗长海

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思想,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到高中都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 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近几年来我校通过探索尝试,立足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构建开放型的综合实践课程,初步形成了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农村地方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效。

一、提高教师对开展综合实践课意义的认识

农村小学所处的社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教育教学的设备设施比较薄弱,严重制约着综合实践课的开设。教师在长期的学科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学科教学需要的思维定势和教学模式,一时很难适应实践课教学的要求,加之综合实践课尚处于实验、摸索阶段,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综合实践课教学,即“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主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对学生个性的摧残。综合实践课强调的是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这就意味着可能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发展、创造所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能力、智慧的内在要求,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通过探索和尝试,我们认为:

1、综合实践课是原活动课程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它包括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服务、劳动技术教育等。

2、综合实践课的本质在于: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综合应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身心体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二、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发挥课程效应

民主确定活动主题,活动内容要“真实”,那就要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敢于质疑,敢于突破陈旧,善于发表新见。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走

向大自然,自己去调查、考察、访谈,收集整理资料,研究或写研究报告,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真正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为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教学中应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多种形式来促进与保证课程实施。一是选好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蠢蠢欲动”,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二是典型引路。新的课程会遇到新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但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顺其自然。采用典型引路给大家以启示是一个成功的举措。我校的《节约水资源》这一案例可以说为全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范例,从而激起了实践研究的热潮。三是专题细化。如根据大专题设立若干小专题以利于深入研究,又如由此专题引出彼专题继续研究等。由大及小也好,由此及彼也好,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完全可不拘泥于计划。四是有机整合。实践活动涵盖面广,可与学校德育活动、学科活动、班队活动、节日活动等有机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效应。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时,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调查锻炼和提高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从而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到了通信及交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再如在《保护环境,爱我家园》 这次活动中,利用双休日带领学生到县城滏阳河中游地带,全市有名的臭水河,在接近滏阳河还不到一里的地方,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鼻而来,来到河边,一条黑水河由南而来,再观察河两岸的植被的成活、生长状态……随即,许多有价值的治污设想油然而生,由此可以看出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多方出击获取大量信息,获得了丰富而真切的情感体验

三、注重整合各种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服务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开

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从整体上整合一切可被教育利用的社会资源,克服传统教育脱离生产和生活的弊端,使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并举,地方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科技教育并举,实现综合实践课的可操作性,是学生自主探究,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条件,也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力保证。

我校从“以发展为中心,在活动中学习”出发,彻底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实施课程的做法,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取得了显著了成效。首先我校将社会、科学、劳动等课程中应用性、生活化的内容,乃至于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等相关知识汇合于实践,如教学《校园植物知多少》这一课时,首先在综合实践老师的带领下,引导学生对校园内的植物作了一次深入的调查,研究。然后再在语文老师的引导下,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校园植物,通过查阅资料,上网等途径,给植物制作一张名片。结合美术课的教学,可以给名片设计一个美丽的边框、背景,然后把制作完成的名片挂到植物上去。最后在数学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张我最喜欢的校园植物统计图表。

四、构建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三维评价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可由学生自己做出,制定一定的主客观标准(自评)。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别忘了指出别人的不足,真心实意地给予帮助(互评)。我们主要采用成功激励,发现学生的优点,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内心产生成功的喜悦(师评)。成果展示就是激励的一种具体体现。展示主要有演唱、朗诵、展览、交流等方式。如我校进行的“环保小报展”、“泥塑制作展”、“手工劳动展”等。主要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把在实践活动中取得的经验、成果与人分享。还可以通过演讲、讨论、辩论等形式进行交流,比如我校举办的“只有一个地球”演讲比赛,主要是用语言介绍自己的观点和研究的成果,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激励使学生学会自信、学会自爱、学会自强。

总之,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课应该因地制宜,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活动网络,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与社会相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这种教学思路既为广大教师所认可,又为全体学生所接受。唯此,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真正“回归生活和社会”,成为一门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才能提高农村小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1.《新世纪教育现代化的使命》 楼世洲 主编

2.《教育原理》 孙喜亭 著

3.《课程与教学论》 钟启泉、张华 著

4.《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类型: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课题

课题名称: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研究单位:湖北省松滋市刘家场镇刘家场小学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课程改革呈现出共同的趋向:加强课程的综合性,软化学科界限,重视跨学科的综合性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进行探究与体验学习;现实的落差与时代的呼唤期待重新对活动课程加以规范,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于是“综合实践活动”应运而生。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其中,研究性学习又是综合实践课程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小学急待规范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它同学科课程相辅相成,是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研究思维、操作实践的重要阵地,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具体实践,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我国基础教育从单一学科课程体系向由学科和活动共同组成的新课程体系的结构性变革,实现了基础教育阶段单纯结论教育向过程教育的转变,同时也是育人模式的深刻革命。它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综合课程的思想,强调课程目标和内容组织的综合性特点,另一方面则有效地吸纳了现代综合实践课和的核心,重视课程实施的主体性和探究性。可以说,它是传统的综合课程和新时代活动课程有效结合的产物。

我校位于刘家场镇,全镇国土面积2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4万,是两省三地五县边缘结合部和物资集散地,区位优势明显,被评为“全国重点镇”、“中国首届乡镇投资环境300佳”,湖北省命名为“重点口子镇”。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等都为学生综合实践提供了了广阔的天地,这里栖息的土家族、回族、汉族人纯朴、勤劳、和睦,他们的民风民俗、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后的“一种三养”等,吸引着学生关注。这里的几十家省地市产业和202_余户商家有待学生去认识、去研究、去体验。我们组织学生以研究性学习为平台,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进生活,促进学生发展。

我校有八十余年的建校历史。是一所育人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研究水平前卫的学校,现有教学班级19个,在岗教职工61人,学生数1286人,学校文化积淀厚实,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水平显著,曾先后参与过省市“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四科同步改革”实验、“活动课教学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实验、中央电教馆“十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教育技术促进小学课堂教学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研究”的实验及中央电教馆“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学科网站群促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方法变革的研究”,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实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鉴于此,我校经过充分酝酿,申报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委托课题《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开发与研究》。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

(一)本课题的目的:

(1)通过与相关课程的分析与整合,开发出一套适应于我地我校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教材,让学生能通过本套教材联系社会实际,亲身体验进行研究性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2)通过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以使学生关注自然、体验生活、走向社会,促进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思维能力,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育观、课程观的更新,改善我校的课程结构,结合本地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三、四、五、六年级各有侧重点,探索本地资源,让其融入社会、融入自然。

(3)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成长。

(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1)加强学生综合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方式的研究,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精神,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2)重视学生多元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的研究,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等。注重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3)开展开放式教学方式的研究,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打破课堂就是阵地的封闭式教学模式,让师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社区。

(4)大力开发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校本资源,冲破教材、课堂和校园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编写出一套适合我地我校的研究性学习教材。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课题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边总结的方式开展活动,综合采用实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具体措施是:

1、以校本培训的方式,组织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的思想、理念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研究水平。

2、以校本教研的方式,以学科组为单位,围绕课题展开研究,探讨研究性学习的教法与学法,梳理出各个学段的地方性学习内容并进行价值评估。

3、加强与乡镇重点小学的密切交往,加强对本镇兄弟小学的教学辐射,强强联手,强弱联动,对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检验、推广。

4、专家引领、骨干带头,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课程培训,接受课程改革的前沿信息,受训教师返校后按要求完成:一场报告,一堂课例,一份成果。

5、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教育技术理论和课程开发研究的文献资料,参照其它地区的课程资源开发,有效指导我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四、课题组织机构

1、课题负责人:胡庆文

校长

荆州自然教学名星教师

2、主要成员:

覃春丽

德育主任

松滋市骨干教师 朱传超

副校长

省语文骨干教师 熊

教导主任

荆州市骨干教师 王

网络管理员

信息技术课教师

黄万兰

镇小学语文学科组中心教研组长

荆州市骨干教师 郑

镇小学数学学科组中心教研组长

廖光亚

镇小学艺术学科组中心教研组长

松滋市骨干教师

谢丽君

镇小学英语学科组中心教研组长

牟中华

市小学科学骨干教师

胡玉珊

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

荆州市骨干教师 五:开题活动概况

202_年12月28日下午2时,松滋市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实验启动仪式在刘家场小学拉开了帷幔。参加会议的有松滋市教科中心黄主任、辛老师、贺老师,镇中心学校罗校长,此次课题申报的三所学校的校长、课题负责人等,三所学校分别是松滋市实验小学、大岩咀小学、刘家场小学。整个会议分四个议程:首先是教科中心的贺老师宣读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对三所学校下发的立项批复和各学校负责人的聘书;二是三所学校的课题负责人宣讲了各学校制订的课题实施方案;三是三所小学的校长在会上就课题实验作了表态性发言,纷纷表示会积极主动的做好课题实验工作,特别是经费方面会大力倾斜。并将此课题实验引向深入;最后教科中心黄所长做了总结发言:课题研究要建立长久的研究机制,必须在先进的理论下展开,由骨干引领打造研究团队。通过扎实而有效的课题研究,让综合实践活动形成常态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与实验是国家“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大项目”,也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一五”重点研究项目。此活动的启动,各学校将加强对课题的研究、师资培训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验研究的指导与管理。为综合实践的研究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松滋市的常态有效实施。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2_年12月至202_年4月)

1、确定课题名称、成立课题组,课题申报立项,接受审批部门的验收。

2、查阅文献资料,分析学校实际,编制课题研究方案;

3、组织研究人员培训,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知识、理论以及相关工作要求;

4、年前召开一次课题组成员会议,布置选题任务。

5、确定主题:把各学科组的选题进行统计梳理,明确大致意向。

6、加强教师队伍的业务培训,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理论与实践经验。

7、构建课题实验教师的目标责任,课题实验的促进措施,建立管理、激励的长效机制。

8、制定研究方案,主要指实施阶段的进程、任务、方法。

(二)实验阶段(202_年5月至202_年6月)

按上级课程设置标准,科学合理的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要求三到六年级每周至少有一节研究性学习课。由校长担任课题负责人。一名专职综合实践老师担任联系人,具体负责课题实验。教研组长、部分学科教师参与研究。

1、教研组初审,合并相近课题,成立子课题组,明确各子课题组负责人及相关职责。

2、分学科组选择子课题,设计活动方案。

3、按研究方案分阶段实施,完成各阶段的任务。落实各阶段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总结。

4、按课题实验方案做好四个转化,即课题向主题的转化,主题向过程的转化,过程向资料的转化,资料向成果的转化。

5、每个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召开一次联系会,分析实验现状,交流实验心得。每学期召开一次实验总结会,总结经验,汇报成效,整理资料,上交成果。

6、每学期围绕课题研究,分类整理资料,及时推广研究成果。

7、做好课题实验的阶段性评估工作。

(三)总结阶段(202_年7月至202_年12月)

1、全面总结研究工作,撰写《研究报告》;

2、结集成果,编印《论文集锦》,出版校本教材资源包。

3、整理材料,做好结题工作。

七、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全体教师参与课程开发。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3、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科研经费的及时划拨,学校预设每学年投入经费2万元左右,加强学校校园环境改造,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的建设,开发建设好校本课程网站,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4、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保障。利用网络大力宣传校本课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社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第四篇:怎样开展农村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

怎样开展农村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强调“过程和经验”的课程,要搞好这门课,就必须做到课内外,校内外的有机结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动手、调查、访问、演练、设计、创作等不同的形式去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综合实践素质。众所周知,农村学校地区偏僻,条件简陋,教学资源匮乏,专业师资力量薄弱,这都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带来了困难。为了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来搞好综合实践活动,我在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转变观念,加强教师培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具有自身的理念、目标和价值,它与学科课程不同,也和以往的活动课程不同,而且包括的内容也比较多,比较杂。对教师的要求也与以往的学科课程不同。对于农村一线教师而言,他们不是缺乏投身课改的热情,而是缺少理念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上什么? 怎么上? 教师们普遍感到无从下手。因此要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举办专题研修班、召开经验交流会等,使教师了解、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目的、意义以及目标和要求等。只有了解、掌握了这些,教师才能认识到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本门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在实践中才能根据学校的实际、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及社区的资源开展活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此,学校可以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重要的校本培训内容: 充分利用农村小学的现有资源(报刊、杂志、校园网络),收集相关的文献进行深入地学习; 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 “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金点子征集”等,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学习、交流,使教师对这门课程的意义、目标、内容、组织形式等有初步的了解。

二、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参与。

农村小学,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重视学科课程,特别是考试成绩。因此,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如何将直接影响到课程目标的达成,课程实施的成败。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活动前,教师积极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感兴趣的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活动中,教师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赏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丰富多彩的个性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在对学生的评价上,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采用自评、他评、组评、师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重过程,轻结果,体现评价的阶段性、过程性。以此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使这一门课程真正成为他们实践、创新的乐园。

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资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但根本的目的使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农村学校应根据《纲要》的精神,根据本地、本校的资源或条件,因地制宜地、灵活多样地开展各种实践活动。避免将综合实践活动搞成书本知识的讲授和课堂灌输,确保其活动性、综合性、开发性、生成性的特点。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或社区资源,挖掘社会资源的教育意义,并为本门课程所用。

(1)与农村生产实际相结合。把课程与农村农作物的种植、牲畜的饲养、农村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跟父母学种蔬菜、瓜果及经济作物,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及生长特点。让学生观察、记录,获取饲养牲畜的基本知识,并对牲畜的一生进行初浅的研究,培养基本的观察、分析、综合的思维习惯。

(2)与品德教育相结合。通过听同学、老师讲述科学家的成长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意识,立志科技兴国,培养科学态度。加强对国内外科技发展情况的比较,从中让学生领会中国是文明古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但历经沧桑;虽然我国的科技是突飞猛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距离。激发学生树立爱国思想,从小努力,长大报效祖国;学生利用废品制作一些小制作,搞些小改进、小发明,将美的精神感受经过劳动转化为物质产品,从而让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变废为宝。

(3)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学生在活动后把看到的、操作的记录下来,捕捉一刹那的灵感,写成创造日记、观察日记、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科技小论文、体验心得等可查阅的文字材料,丰富了语文学习的内容。活动中一些数据的收集、整理、计算分析须借助数学中的相关知识。把常识中学到的观察、实验方法、技能及时运用到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四、加强管理,加强督导和考评。

为防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流于形式,我们把该课程实施列入教学检查工作之中,把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作为考核先进的重要依据之一。新的课程设置给教师工作量的核定提出了新的问题,需要我们重新对教师的工作量进行科学计算,使教师的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如果不考虑教师的回报,就很难保证这一课程实施的质量与效率。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主题和综合活动需要相应的设施设备、场地空间和时间,诸如计算机教室、图书室、各种专业教室、体育馆、运动场等的开放使用与自主管理等。没有这些物质条件作保障,很难使这一课程得到有效落实等等。因此,要确保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学校必须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给予综合实践活动一定的政策支持。

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农村学校的不断推进,各种困惑也纷沓而至。如学科活动、文体活动怎样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合,学生在活动中安全问题,家庭和学校怎样形成合力等等,成为我们探索的新领域。

第五篇:浅谈农村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浅谈农村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 202_-9-17 浏览(580)【大 中 小】

 姜堰市沈高初级中学韩云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新教材的亮点之一,它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为目的,是新课标精神的具体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因此,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显得犹为重要。

而在农村,由于有些语文教师对新课标的解读不深刻,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不全面,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也只是停留在某些教师的口头上,而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往往有被忽略的可能,有些语文教师依然是靠着一本教本、一支粉笔、一张嘴驰骋在语文教学的天地里。他们的教学思想陈旧,教学手段简单,教学方法单一,离开了教参就无所适从。这样,必然导致语文教学效果不明显,成绩不理想。而语文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支配了教学的行为;语文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

一、提高语文教师素质的关键要“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文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学习优秀教师成功的经验,不断地加强阅读(教育专著、文学名著等),丰富自身知识的积累,才会高屋建瓴,才会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指导学生活动。俗语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而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教师的一桶“死水”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得缔造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且是源头丰厚的活水,要随时能激起学生思维创新的浪花。名师出高徒,高素质的教师才可能教出高素质的学生。有一支高素质的语文教师队伍,是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保证。因此全面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是推进语文教学改革步伐的关键举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反思语文实践活动的重点求“柳暗花明又一村”

农村语文教师在抱怨学生语文基础差、能力低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反省自身的语文教学,比如,你注重了语文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有没有注重挖掘学生的语文潜能?你注重了课堂教学的同时,有没有注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你注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的梳理的同时,有没有注重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培养学生发现新知的能力?总之,反思是进步的基础,农村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没能很好的落到实处,也该进行反思了。在反思中,才

能发现问题,才能提出建设性和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也才能使农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正常开展,从而有效地落实新课标的精神。

语文实践活动不一定都要让学生走进社会,走到户外。教师利用课堂,利用学校、学生身边已有的资源一样能进行。例如:苏教版语文教材有“走进图书馆”这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常听语文老师说,我校没有图书馆,怎么办?教师如能动动脑筋,就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一般来说,大多数学生手头上总有一两本图书,可在班级组织“图书角”,学生自带两本图书(特困生除外),教师登记(便于归还时丢失的图书按价赔偿)后,就可让学生自由阅读,而且“走进图书馆”这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有了依托。学生编写图书目录,给图书分类,介绍“我”所喜爱的图书,简介作家生平、故事及作品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都可以开展。再比如,教师可设计“关注环境,爱我校园”等综合实践活动,利用良好的校园环境进行教育,又培养了爱校园、爱环境的意识,可谓一箭双雕。总之,语文教师要有“平中见奇”的眼光,就得不断的动脑筋,适时利用生活的有利时机,合理利用身边资源,就能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有效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走进阳光明媚的活动天地中。

三、营造语文活动的良性环境为“条条大路通罗马”

有些农村中学周边环境恶劣,小摊位时不时的摆到了学校大门口,学校附近的市场、商场里的高音喇叭时不时的唱着“靡靡”之音乐。有些家长也不能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活动的环境,甚至还有时不时的打点小牌的现象……针对这类现象,语文教师会同学校在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及时沟通的情况下,可组织学生就相关问题开展相应的社会活动,如“地方政府关爱教育的举措”等活动,让学生与主管领导直接接触,既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能力,又解决了实际问题(当然,不全是学生的功劳)。还可以围绕“如何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或“身教重于言教”等专题,让学生主持召开“家长会”,请家长代表发言。总之,多种活动的开展,既有利于学生能力的生成,又拓展了良性的学习空间。

当然,学校教育需全社会通力合作,教育好孩子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职责。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全社会的职责!

四、落实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是“绝知此事要躬行”

农村中学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会遇到许多困难,但只要语文教师能迎难而上,努力探索,积极应对,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落到实处,应充分发挥语文教师集体的力量,同组教师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加强研讨,制定可行性实施方案。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落到实处,应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资源,组织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泰州市的梅兰芳公园、姜堰地区的高二适纪念馆、溱湖风景区、“全球五百佳”河横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等为语文实践活动提供了活动的场所。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落到实处,应注重理论与实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感悟语文知识,把语文知识具体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之中。其次,应把学与思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参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死知识的记诵,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积极思维,联想、想象,求同、求异、发散、创造等思维活动综合进行,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第三,让大语文的教学理念在活动中得到体现。生活处处皆语文,只是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敏锐的观察能力,从而发现生活中的美。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一方良药,灵活应用,定能够医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差的病症。

五、评估语文实践活动的角度应“横看成岭侧成蜂”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像其他学科可以用书面考卷来测试成绩,它强调多元化,可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来评定学生的活动成效,评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写活动报告、调查报告、小小论文、倡议书、方案设计等。在评估时更应重视过程,而不仅仅只是结果,应以形成性和发展性的评价为主。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应想方设法适时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千方百计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与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全体参与,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必须自己去收集信息,整理资料,完成成果进而展示成果。因此,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焕发学生的创造的欲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策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