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中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研究(5篇范文)
编辑:繁花落寂 识别码:13-974440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4-25 01:09:04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中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研究

民营企业作为富有独特魅力的社会群体,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力军,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伴随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应运而生,已成为民营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入wto以后,随着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提高。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省民营

企业内部审计仍然存在着困难和问题,为此,我们必须研究新的对策,促进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在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继续创业和不断飞跃中发挥作用。

一、民营企业的发展推动内部审计产生与发展

浙江省经济近几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某种程度上得益数量占95%以上的民营企业的经济活力。据浙江省工商局统计资料显示,截止底,浙江大大小小私营企业达60多万户,其中私营企业集团301家,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达到202_家,资产超亿元的私营企业达到108家,就业人数1500多万人,一大批上规模上档次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成为国内外同行业的佼佼者。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财政收入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来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鼓励民间投资的重要载体,发展和建设小城镇的主体。

在省委省政府有效政策指导下,我省民营企业的发展方兴未艾:

(一)部分民营企业已朝规模化、公司制方向发展。据统计,全省已有55.36%的私营企业已设立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如在全国都有知名度的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传化集团等正在努力走向公从公司。如在境内外上市的万向集团、天通股份、海正药业、雅戈尔、浙江广厦等民营企业。

(二)民营企业在省外办分支机构的越来越多,在国外创办企业和市场的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类民营企业在西部创办各类市场和大型销售中心590多个;浙江人在上海投资创办的企业注册资金200万以上的有多家,投资总额达500亿元以上;在国外开办的企业达854家,协议总投资达2.3亿美元,项目分布在近97个国家和地区,涉及服装、机械、食品、家电、建筑、化工等行业,其中80%以上是民营企业。,全省新批的进出口企业中拥有进出口权的非公有制企业达900多家,非国有企业的出口增幅达46.4%,民营企业在促进外贸出口增长方面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民营企业从事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生产的越来越多。传化集团发明的“901特效去油灵”为企业创下了超千万元的利润等。

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使民营企业内部组织机构日渐庞大,经营规模迅速扩展,资产也以跳跃式方式迅速递增。民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扬长避短,健康、持续发展,加强内部管理自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正是基于企业内部管理层次增多、控制范围扩大,需要加强内部管理、监督、控制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民营企业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是源于企业生存、竞争与发展的需要,自发地建立起来

我省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起步于1987年左右。当时由于民营企业其本身的政治、经济地位尚无定论,民营企业主要以中小型为主,而且都在轻工行业,规模较小,产品档次也较低,相应的内部管理也不是很复杂。这一阶段民营企业内几乎没有独立的内审机构,但在浙江横店集团、浙江卧龙集团等部分民营企业有了从事内部审计的专职或兼职人员,主要工作职责是会计稽核和查错防弊。民营企业发展到上世界90年代,管理层次和经营业务的日趋多元化、复杂化,经营地点日趋分散化,所有权和经营权开始分离,企业最高管理当局一方面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直接对经营情况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另一方面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日益关注企业资产安全完整,迫切需要有第三者对其委托的管理者和经营者所从事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企业最高管理当局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日益关注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在这种背景下,企业集团独立的审计机构便应运而生。如雅戈尔集团审计部、横店集团审计部、广厦集团审计总部、南方集团审计部等相继成立。

2、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从最初的以保护企业财产安全为目的的财务收支审计逐步发展到现代经营审计上来

民营企业最初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查错防弊,发挥保护性和制约性作用,因而其工作重点放在财务审计上。所以,民营企业内审机构成立之初审计的内容几乎都是财务收支审计。然而,在资源稀缺性程度日益严重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经营环境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是内部管理的主要目标,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从发展中逐渐顺应这一要求,将工作内容转向富有建设性的经营审计、管理审计上来,出现了财务审计和经营管理审计相交融的格局。浙江广厦集团近几年审计的内容从常规性财务审计转向事前预警、风险防范上来,从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

转向经济效益和管理制度审计,特别是在集团的资本扩张过程中,充分发挥内审的风险评估、防范作用,近年来共完成重组企业财务调查11家,涉及金额20多亿元,调查核减资产2.9亿,为企业开展重组兼并奠定了基础。

3、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经济评价职能逐渐成为主要的职能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防止损失和保护资产的动能将逐渐弱化,而开始把更多的精力集中于评价系统的效益和效果,并就如何改进系统效益提供建设性建议上。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竞争,民营企业不仅面临国内同行的竞争,更为严峻的是加入wto后面临着世界同行的激烈竞争。激烈的竞争迫使民营企业向管理要效益,向技术进步要效益,向优化资源配置要效益,向调整产品结构要效益,向降低成本费用要效益。内部审计置身于企业内部,情况熟、信息灵,有条件了解和评价企业的产供销、人财物、内外贸运转情况及资源优化配置情况,通过开展诸如决策审计、成本费用效益审计、组织机构设置及人才开发利用审计、对审核企业生产经营中各个环节各项费用、成本、支出,评价企业财务收支、经营成本及效益分配是否真实,评价企业运行效果,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真实、可靠、有效。我省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已涌现了众多的典型,浙江万丰奥特集团公司十分注重对内控制度的评审。根据总裁的意见,在对营销、采购等重要经营管理活动的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把内部控制的测试和评价作为必经程序。针对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先后完善了材料采购、设备管理、销售价格、运费支付等内部控制制度。在审计部门的推动下,集团公司对管理制度进行了系统、全面的修订,为经营管理活动有序、有效、健康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浙江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有了比较快速的发展,但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的局限性以及面临的制度、政策和法律环境等问题,内部审计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高,导致审计理念、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与国际内审存在差距

西方的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为了生存、竞争和发展的需要而自发建立起来的。内部审计理念已从财务审计转向经营审计,并以经营审计为主导。其内部审计工作目标要求内审人员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而且更要善于解决问题。内部审计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内容相当深入。以美国为例,内部审计已广泛开展了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决策审计、投资效益审计、市场景气状况审计、物资采购审计、生产工艺审计,产品推销审计、研究与开发审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后勤服务系统效率审计、信息系统设计与运行审计等。

在我国,民营企业是否需要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国家并没有明确的要求。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最高管理当局逐渐重视内部审计。但是,内部审计如何进行操作,并没有现成的理论和准则作指导,因此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只能效仿当时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做法进行操作。它的首要职能是监督,按照企业厂长(经理)的指令对本级各部门、下属各分支机构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由于内审监督职能容易被审计人员所接受,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一开始便以“查错纠弊”、“堵塞漏洞”等财务审计为主导,往往把被审计对象看作自己的“对立面”,很少以积极的方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起点和定位都不高。

(二)民营企业管理层缺乏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意识,导致内部审计机构人员不稳定

作为一个群体,民营企业家不可避免地被打上自己所处时代甚至先前历史的印痕,一些民营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组织内部往往缺少详细的职务分工和职务分析体系,对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必要性认识不清。有些民营企业虽然在国内、国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品牌打得很响,但管理层尚不知道内部审计是怎么回事,认为企业是私营的,财产是私有的,设立内部审计干什么?有些虽然设立了审计机构,但在实际工作中,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稳定性也得不到保障,民营企业负责人随意撤并内审机构、精简内审人员,影响内部审计工作。至今还有相当一部分有规模的民营企业还没有设立审计机构,甚至还没有专职审计人员。

此外,有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仅靠单一的监督职能已远不能满足企业的现实需要。客观上说,监督力度的加大,企业自身管理的不断完善,审计“成果”呈逐渐递减的趋势,出现了“无为而无位”的不利局面。主观上看有的内审部门没有能够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及时拓展,新的审计领域出现了“无为而无位”的不利局面,审计作用得不到正常发挥,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内审机构及人员的地位。

(三)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制约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家族式管理是民营企业的一大特点。民营企业集团公司分支机构很多,每一个分公司都有法人代表,且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亲情关系,财产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经济责任关系分割不清,利益冲突时有发生,一旦家族成员的利益冲突超过了亲缘的维系力,企业就会分裂甚至破产。内部审计部门在审查各机构投资的可行性报告、处理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关系,反映背离企业目标、损害所有者利益的行为等问题时,比较难以把握。家族式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阻碍内部审计职能的正常履行和内部审计作用的真正发挥。

(四)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审计手段落后,审计方式过于传统、僵化

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国内的会计市场带来巨大的影响,尤其是知识经济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正逐步对经济发展产生着革命性的影响,新知识、新技术、新思维对传统的理念形成强大冲击。电子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日益发达,对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和生产经营方式都产生重大影响。其中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对审计人员、审计技术及审计理念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针对这种情况,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已开始探索更有效的审计程序,开发新的审计软件,改进计算机审计系统等手段,来应对这种变化。

在我国,运用现代电子信息及通信技术等重要的会计电算化,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速度也惊人。但民营企业审计人员大多对计算机还不太熟悉,许多审计还停留在传统手工查账的基础上,在新技术方面前还有些无所适从。审计手段落后,不但增加了审计难度,而且效率低,准确率差,严重影响了审计作用的发挥。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还没有从传统审计的“阴影”中走出来,尽管形式上有“经济效益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但基本上都是财务审计的翻版,主要职能仍然是“监督”,还停留在“查错防弊”的阶段上,而以财务审计为重点的内部审计并不能直接协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因此,在资源稀缺性程度日益严重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这种严峻经营环境的挑战下,内部审计应逐步将工作内容从以前的财务审计转向富有建设性的参与式,导向型等经营管理审计上来,转变单一的监督职能,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并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内部审计未来的发展方向。

(六)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审计质量普遍不高

从我省民营企业内审队伍的知识结构看,高、中专及以下学历占31%,没有取得中级职称的占三分之一。一部分内审人员原先从事财会工作,有一定的财会知识,但掌握的审计知识较少,缺乏审计的实践经验,在实际工作中感到难操作;一部分内审人员是半路出家,连起码的财会知识也相当贫乏,更谈不上审计专业理论知识,这对开展内审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内审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无序性明显。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制度滞后,缺少指导性较强的操作性规范。如有的年初没有审计计划,审计前没有向被审计单位下发统一格式的审计通知书,以电话通知代替审计通知书;有的审计结果没有形成正式的审计报告,也没有形成书面文件形式的审计意见书,内审机构将审计取得的一些数据当面向企业领导汇报后就算完成审计工作任务;有的审计资料没有立卷归档,把审计资料放在企业领导人办公室,或由内审人员自行保管,没有及时按规范立卷归档处理,造成一些宝贵的审计资料因领导、经办人员的更替,或因年久而遗失。所有这些都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削弱了审计作用的发挥。

三、完善发展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在其经营环境和生存发展条件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也在不断变化中发展,经过了由不自觉到自觉,由低水平逐渐向规范发展的历程。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内部审计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并已成为向管理层、决策层提供关于效率、效益、效果和防范风险方面建议不可缺少的环节。改进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提升其审计成果和水平,发挥其评价与帮助企业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体系的作用,才能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民营企业审计。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模式要准确定位

内部审计的组织设置是其开展工作的基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组织结构应与企业的形势、经营规模、内部组织结构、管理体系等相适应。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财产的终级所有权和企业的法人财产权是分离的。一个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里,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之间是分权制衡的关系。因此,民营企业“内部人”会格外关注内部审计,至于设置何种形式的内部审计要由民营企业根据其经营规模、管理复杂程度等确定。根据我国民营企业目前的现状及国际内部审计的通常做法,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大体上有以下两种模式可供选择:

1、对于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可以不设审计机构,其内部审计工作可通过投标方式向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社会中介机构发包,但企业应设立内部审计长,以监督审计业务的执行,并担当在社会中介机构和管理层之间沟通的媒介。

2、对于规模较大的公司制民营企业,可以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制度。

(1)审计委员会的隶属关系及组建

审计委员会源于西方,是现代企业经济发展的客观产物,是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一个值得借鉴的模式。纵观西方企业审计委员会不长的历史可以看到,只有依靠强有力的权威机构的支持,作为工作机构的内部审计才能拥有足够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审计委员会的权威性不是来自企业的外部,而是来自企业的投资主体,审计委员会是产权分离的市场经济的客观选择。

审计委员会的委员要求由非执行董事担任,其中独立董事占大多数。所谓独立董事,就是在其任职董事的公司中不同时担任管理职务,而且其在经济上或者相关利益方面与公司及经理层没有密切的关系。这样,独立董事才可不受制于公司控股股东和公司管理层,利用这一超然的地位来考察、评估、监督管理层。

此外,在选择审计委员会成员时,还应特别关注其是否拥有商业、法律或财务方面的工作经验。委员会中,既有懂得公司财务的人员,也有熟悉公司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的人员。这样,委员会才能对公司整体作出恰当的评价。

为最大限度地体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隶属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独立于管理当局。总经理及公司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都需接受审计,内部审计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

这种模式有利于保证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传统审计多强调和偏重于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忽视了内部审计的评价、鉴证和服务职能。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过程来看,其重心已转移到评价、鉴证和建设性功能的发挥。内部审计由于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从而为内部审计职能转换和内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审计委员会的功能及职责

审计委员会建立的初衷是为了保证独立会计师和内部审计师的审计质量,主要保证审计的独立性。

审计委员会肩负三大职责:监督财务报告、保证审计质量、评价内部控制。

在监督财务报告方面:(1)复核年度已审财务报表;(2)复核中期、期末财务报表;(3)复核其他财务报告;(4)复核公布前的盈利数;(5)评价财务报表是否遵循恰当的会计原则,采用适当的会计政策,并随同年度报告向外界披露他们对财务报表公允性的看法。

在保证审计质量方面:(1)主持有关外部审计的事务。选择独立审计师,讨论外部审计的范围、程序和计划,评价独立审计师的能力,观察审计结果。审计委员会应复核管理当局评估审计人员独立性时考虑的因素,与管理当局共同协助审计人员保持其超然独立性。(2)领导内部审计。审计委员会与管理当局应共同确保内部审计人员适当参与财务报告流程,并妥善协调内部审计人员与外部审计人员的关系。涉及的工作:检查内部审计计划范围,评价内审人员职能,决定内部审计财务预算。

在评价内部控制方面:通过内部审计职能,监察企业的财务风险及经营风险。涉及的工作有:评价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充分性与有效性,评价员工欺诈的可能性,评价管理当局欺诈的可能性,评价公司的行为守则。

(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指导原则要准确定位

内部审计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内部审计人员独立的检查和评价活动,衡量和评价其他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并促进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具有双重任务:一方面要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促使合法合规,即“监督与评价”;另一方面要对投资主体负责,促进经营管理状况的改善、经济效益的提高,即“增值与改善”。具体地说,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指导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监督各项制度、计划的贯彻情况,为企业管理层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现代内部审计已经从一般的查错防弊,发展到对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情况的审计,涉及到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内部审计不仅可以确定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符合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有关法令,又可以确定企业的各项制度、计划是否得到落实,是否已达到预期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内部审计所搜集到的信息,如生产规模、产品品种、质量、市场销售等,或审计中发现的某些具有倾向性、苗头性、普遍性的问题,都可以为管理层做好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2、提示经营管理薄弱环节,促进企业健全自我约束机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的活动不仅要受到国家财经政策、财政制度和法规的制约,而且承受市场竞争冲击波和风险的的考验,企业内部防范风险,有效治理体系等控制制度规定健全至关重要。内部审计机构应发挥相对独立地地地位对本部门、单位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评价内控制度的有效性,提出遇到舞弊、改进风险管理、完善控制体系,提高运营效果和效果的建议。同时,通过这种企业自我约束性的检查,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3、促进企业改进生产和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内部审计通过对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审查,通过对有关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揭示差异,分析差异形成的因素,评价经营业绩,总结经济活动的规律,从中揭示未被充分利用的人财物的内部潜力,并提出改进措施,可以极大地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4、监督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以维护企业的合法经济权益

同外部审计一样,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内部审计产生的前提,确定各个受托责任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也是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内部审计通过查明各责任者是否完成了应负经济责任的各项指标(诸如利润、产值、品种、质量等),这些指标是否真实可靠,有无不利于国家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的短期行为等,既可以对责任者的工作进行正确评价,也能够揭示责任人与整个企业的正当权益,也利于维护有关各方的合法经济权益。

5、监控财产的安全,促进企业财产物资的保值增值

财产物资是企业进行各种活动的基础。内部审计通过对财产物资的经常性监督、检查,可以有效及时地发现问题,指出财产物资管理中的漏洞,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或提醒有关部门加强财产物资管理,努力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实现其保值、增值。

综上所述:现代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应该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最终是帮助组织实现其预定目标。

(三)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内容与方法要准确定位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要不断发展和壮大,必须实现四个转变:一是从过去注重审计多少次,查处多少问题的地毯式覆盖转变到注重风险领域;二是审计从重检查转变为重预防;三是从逐部门审计转变为全业务过程审计;四是审计的着眼点从查错纠弊的合规性审计转到真实、合法、效益和内控制度的全方位审计。为实现上述四个转变,民营企业目前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民营企业要围绕企业经营的安全性,加强风险管理审计

改变审计观念,加强和改善风险管理已成为关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当然也就成了民营企业管理当局十分关注的问题。风险管理是指识别风险并设计控制风险的方法,其核心是将没有预计到的未来事项的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风险管理首先要求在组织中发现那些高风险暴露的领域,对高风险暴露点的识别要通过对组织的分析进行,这种分析既包括审计人员客观的金额测试,也包括主观的判断。其次将分析的结果与认为可接受的风险的金额水平相比较,最后实施必要的变革,使组织的风险暴露水平,与其所设定的目标相一致风险管理所涉及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包括投资风险管理、外汇风险管理、利率风险管理、商品价格风险管理等。

关于风险防范措施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培训管理人员,向他们讲授风险及预防知识;(2)通过参加管理层会议,提出建议推动风险的防范;(3)在系统开发设计阶段便介入,以便充分考虑系统风险预防措施;(4)过程变化;(5)应有的关注;(6)持续监控;(7)与管理人员就交易检查等事项进行沟通。

2、民营企业要围绕规范化建设,加强内控制度评审

现代企业制度下,民营企业有充分生产经营自主权,其主体法人化,利益市场化,迫使民营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健全的控制机制,内部审计正符合民营企业控制机制的需要。我省以股份制和集团公司为重要组合形式的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企业日益增多,日益呈现出民营企业资本结构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经营范围广泛化、管理层次多极化。企业最高管理层再也无法像创业时期那样对经营管理状况进行经常性的直接检查监督。防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夜崩盘”,应通过建立严密的、完善的控制系统,严格的、科学的管理制度,有效的、畅通的运行机制,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机构作为民营企业的职能部门,是企业系统控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控制形式相比,更具有全面性、公正性、独立性和权威性,并且内部审计独立于其它控制系统之外,是对其他控制的一种再控制,内部审计人员本身不参与生产经营,不参与专业管理,具有超脱地位,能客观公正地将有关建议向企业高层管理部门报告,以控制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各项管理职能有序、高效地进行。因而内部审计应着重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严密性、完善性,管理规章制度科学性、完整性,方法措施适应性、有效性。通过检查分析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漏洞,及早提醒经营管理者采取措施加以改进,起到标本兼治,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实践证明,任何企业的经济活动,凡是控制良好,业务处理正确程度高,效益就高,错弊情况就少;反之正确程度就低,效率就底,错弊情况就多。内部审计人员应利用其相对超脱的地位,可以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适当,在实际经济活动中是否贯彻执行,对执行的效果作出客观评价,以帮助企业最高管理当局更全面、合理地设计、安排内部控制,发挥内部控制的应有作用,以督促总公司众多的下属企业和部门执行总公司经营方针、经营思想、经营策略等,不断提高经营效果。超脱的地位和综合性的评价职能,使内部审计具备为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多种服务的机会与能力,发现其他职能部门所难以发现的问题,更能从全局出发,提出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为民营企业最高决策层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

3、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要逐渐转向管理效益审计

效益是企业的生命,西方跨国公司是基于利用规模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这一原理发展起来的,其着眼点就是为企业谋取最大的利润,因而其内部审计工作特别注重管理和经济效益审计。因此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应突破传统的审计思路,逐步向突出管理和经济效益转移。

(1)在审计思想上,由侧重审查支出的合理性发展到对支出与效果的全面审查、比较,如实地将支出的代价与相应的效果当成矛盾的统一体来对待。这样不仅能有效地堵塞不当的开支,而且能积极支持确有效益的支出,有利于促进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最优配合,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

(2)在审计任务上,由检查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规性发展到检查企业财务支出的有效性,着眼于改善经营管理,挖掘生产与工作中的潜力,促进提高工作效益。

(3)在审计内容上,由着重检查会计账、证、报表及有关记录,扩展到检查计划、统计、生产技术以及产、供、销、劳动工资直到科研开发等各方面的资料,以便全面地分析、评价整个集团的综合效益。

(4)在审计范围上,由检查财务活动扩展到审查被审计企业的全部经济活动的效率性、有效性和效益性,在评价效益时不局限于微观效益,而是涉及宏观效益,尤其是社会效益。特别要注重民营企业在实施名牌战略和“走出去”战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加大市场扩张力等方面投入产出效益的分析比较。

(5)在审计着眼点上,由审查过去、现在扩到未来,强调信息和预测,这是进入信息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因此,不仅要审查各种计划和投资项目及技术改造的可行性研究等涉及未来的事项,而且在评价企业业绩时也不再把视野局限在过去和现状,还要根据过去和现状预见未来,不失时机地为促进预期效益、避免未来的困境提出可行的建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植特色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增强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6)在审计方法和手段上,由传统的检查报表、账册、凭证的技术,向新的分析技术评价方法发展,包括利用统计抽样、数理统计、数学模型、投资分析等数字加工技术,以及管理科学和数理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在审计处理手段上由手工操作逐步转移到电算化处理。电算化会计系统在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上的稳定性、及时性和可靠性已得到共识,由“利用计算机审计”代替“绕过计算机审计”和“穿过计算机审计”已成必然。

(7)在审计方式上,由被动审计转向“参与式”审计。内部审计要学会“参与式”审计,即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努力与被审对象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对象伙伴似的合作关系,共同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及其潜在的影响,一起探讨改进的可行性和应采取的措施,以管理创新为基础,提高产业经营效率,从而充当经营管理人员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完成所负经济

责任的参谋和助手。

(四)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构成及素质要求要准确定位

随着现代经营,管理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内部审计技术从传统的手工测试转向现代的以数理技术和电子技术为标志的自动测试。在这种情况下,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本着“有为才有位”的指导思想,也就是说,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层次越高,其作为才能越大,它的权威性和威慑力就越大,内部审计的作用才能真正得到发挥。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必须注重多渠道、多专业地选拔审计人员,努力改善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除聘用会计专业人才外,还应选调一些计算机、建筑工程、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专家,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一般在聘用审计人员时,应考虑以下四点:一是学历要求要比较高,确保人员基本素质;二是人员结构要合理,包括财务会计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专业计算机人员和其他专业人员等;三是审计人员应是多专业复合型人才。不仅会使用计算机、懂英语,而且许多内审人员要学几个专业;四是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核,尤其是内审部门负责人,任命时一般都要考核其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要重视内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制定全国性的内部审计上岗资格考试制度,每年要保证至少有40个小时脱产学习。同时企业还要鼓励内部审计人员积极参加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注册会计师(cpa)等资格考试。对于那些取得cia、cpa资格的人员,企业不仅要给予物质的奖励,与工资挂钩,而且请他们参加公司的一些重要会议。总之,用各种措施激励内审人员积极向上。每年要针对不同层次人员,定期进行审计理论、审计技能、专业知识培训。此外,内审机构内部要定期或不定期实行岗位轮换制度,甚至内审工作岗位与企业其他管理部门工作岗位在条件允许时也要进行轮换,从国外内部审计的实践来看,内部审计是人才的摇篮,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输送人才的摇篮。世界上一些著名的企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企业高级主管必须出自内审机构。

(五)国家审计要加强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指导

审计是为经济建设中心服务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在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壮大,为了提高其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要求国家审计机关对其内部审计进行指导帮助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国家审计机关应对内部审计管理体制实施彻底改革,由行政管理模式真正转变为行业协会进行管理,通过行业协会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进行指导和管理,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发展的基本方向。内审协会对民营企业内审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

1、注重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重要性和作用的宣传,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家重视内部审计;

2、建议中国内审协会要尽快颁布《内部审计条例》和《内部审计准则》,并结合本省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使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加强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理论和业务的培训,尽快提高民营企业内审人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工作水平;

4、加大对我省确立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联系点工作的指导力度,以点带面,推动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

5、推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业务质量考核机制,提高民营企业内审工作的质量。

国家审计机关重视民营企业内审工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是十分必要的。现在有不少财政性支出与民营企业有关,而且总量在逐步增加。如近年实施的技术改造财政贴息等措施,用于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增加技术创新能力,涉及到不少民营企业。对这些财政性资金,国家审计机关怎么审计,这不仅事关今后国家审计机关企业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也涉及到国家审计机关如何指导、规范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作用,使其监督好财政性资金的效益和效果。

第二篇:民营企业内部审计

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

姜勇(会于本011.58号)徐丽芬(导师)

摘要:

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建立的一处独立的评价活动,并作为该组织的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的一种服务。当前内部审计风险的主要成因为:内审机构独立性不强;被审计单位业务复杂化和审计范围的不断外延;选用审计程序和 方法 的不确定性;内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等。应从审计人员、审计方法、审计技巧、审计对象、审计环境五个方面入手,寻求防范与规避审计风险的策略。但内部审计可以对企业管理起制约、防护、签证、促进、建设性和参谋作用。目前的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内审人员重实务、忽视理论研究;对内审作用及内审机构的有无缺乏认识;专业审计人员配备不全,限制了内审工作的开展。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适应改革的发展方向,强化审计责任,消除内审局限性,依法审计,在监督与服务中求效益。正确认识和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解决企业管理中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对当前企业加强管理及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经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内部审计、民营企业、作用、对策

直面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积极应对我国加入WTO后的形势,要实现民营企业经济的最新突破,除了要发挥民营企业机制活、反应快的特点我,放大重点民营企业的作用,还必须在帮助民营企业在内部管理上下功夫,建立更加合理的内控制度,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创造力,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使民营企业步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快车道。目前已有一种好势头,为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内部审计已不是国企业的专利,受民营企业老板的青眯和重视,内部审计在民营企业中呼之欲出,发挥的作用也愈来愈明显。对此,本文试就民营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谈一些看法。

一、内部审计对民营企业的作用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已经成为一种星星之火,大有燎原的希望。但也受到条件和环境的限制,主要是民营企业领导的重视程度决定着内审工作的开展,目前从民营企业领导层讲,重视程度还是参差不齐,有的已经意识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行动。有的还是不够重视,算经济账比较多,在开展内部审计方面并不积极主动。有的领导受自身的素质的影响,在工作开展方面也出现了迥然不同的状况。有的已经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比较政党在开展审计工作;有的设立由监事会的监事代理其职能;有的审计与财务部合署办公,身兼两种职能;当然还有不少企业尚未成立并开展出作;从工作开展方面看,显得很不平衡。有机构的好于没有建立机构的,有专职人中的工作要明显好于没有专职内审人员的。当然,也有的内审机构形同虚设,不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内部审计的作用是内部审计职能的外在表现。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是内部审计部门行使审计职能、完成审计任务,在实现审计目标过程中(或之的)产生的客观效果。

1、制约作用

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及其经营管理制度的监督检查,对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按照审计工作规范,提示企业的违法乱纪行为,维护企业的经济秩序。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制止违规违纪现象,保护国家财产和企业利益。

通过检查监督被审计单位执行国家财经纪律情况,制止违规行为,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

(2)、披露经济活动资料中存在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保证会计住处资料真实、正确、及时、合理合法的反映事实。纠正经济活动中的不正之风。事实上不少单位的住处资料不仅存在错误,而且存在关具有造假性质的“账外账”和“两本账)及私设小金库现象,因此,有必要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查错防弊,提高会计和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3)、配合纪检监察部门,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

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开展财思虑支审计、财经法纪审计、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发现问题,查明损失浪费、贪污腐化行为,及时向纪查监察部门提供证据和住处,采取措施,充分发挥审计的“经济警察“的特殊作用。

2、防护作用

内部审计工作在执行监督职能中,对深化改革,降本增效起到了保证、保障、维护作用。

(1)为建立健全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有力保证。

为了适应WTO环境下的新形势,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内部审计人员有必要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内控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审计,风险审计及计算机审计,揭示并建议改正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失控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2)保障民营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

内部审计人中应重视生产经营情况,对企业资产状况做到心中有数,随时随地开展内部审计督查,提出有效措施,经济有效的使用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降本增效,维护财经纪律

有效地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和关键。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维护财经纪律是经济效益审计的出发点。

3、鉴证作用

(1)开展联营审计,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联合经营是在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企业为了取得实效,一个企业和一个或数个企业为发展生产和产品交换而进行的经济联系。

4、促进作用

(1)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发现影响财务成果和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进一步挖潜降耗,增加收入。

(2)促进经济责任制的完善和履行。

通过经济责任制审计,发现制度本身的缺陷,向有关部门反馈,解决发行情况和责任归属不清的问题。

(3)促进各处经济利益关系的正确协调处理。

不定期的开展对企业子公司、分公司的审计,规范下属实体遵章守纪,正当经营,依法办事,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5、建设性作用

建设性作用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的检查和评价,针对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富有成效的意见和方案,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1)审查评价企业管理和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披露薄弱环节,解决存在的问题,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堵塞漏洞。

(2)审查评价企业的财务收支经济效益,寻找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消化不利因素,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6、参谋作用

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企业也由原来的面向国内市场转上了国际市场,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依赖于可靠的经济信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促进了内部审计事业的飞速发展。内部审计可以提供世界性的行进的技术资料和经济信息,客观公正的为领导决策服务。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在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维护财经纪律方面,在保护国家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及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内部审计在民营企业管理中所在临的问题

只有良好的制度网络化的工作条件,没有高素质的审计人中和优良的人员组合,不采用先进的审计方法,也难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民营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个问题。

(一)认识问题。民营企业崛起与农村,有的管理阶层小农经济思想严重,对内审计的认识模糊。这些企业虽然在国内外都有一定各名度,品版打得很呼,但管理阶层的管理理念没有根本转变,不了解内部审计的作用,不重视,支持内审,对内部审计重要性认识不足,这是阻碍民营企业内审机构设置的关键因素。随着公司的扩展,投资的多元化,管理层次的增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是改变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方式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在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主尚未意识到,对成立内审机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清。要促使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要求民营企业建立内审制度。

(二)管理问题,目前中小民营企业以及一些规模圈套的家族式集团企业,管理松散、没有章法,尤

其是财务管理不健全,普遍存在三假(假凭证、假账册、假报表)等情况,财务住处的真实性很低,离现行财务制度的要求还有漫长的道路。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际化,面临许多新问题、高风险,如果有熟悉企业烽务、具有经济、法律、审计等多种专业知识的内审人才为管理层提供了这样的服务;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环节的评审,对经济合同的把关,养活了企业运转内审的本质特征在独立性,其独立性大小决定了其职能作用发挥的范围和效果。已建立内审机构的民营企业,隶属于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不多,大我将内审机构合并在财务部门或其他部门。内审定位低,受到工作环境,法律环境的制约,独立性差,是阻碍民营企业内审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民营企业财产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经济责任关系分割不清,利益冲突矛盾相当尖锐。因此,如何真实,准确提供管理信息和反映背离企业目标,损害所有者利益的行为等问题,内审部门难以把握。家族管理模式严重干扰了民营企业内审工作的发展,约束了监督职能的正常发挥。

(三)素质问题。一方面是领导者的素质参差不齐,起点不一样,民营企业的差异也很大。大部分企业主要在市场上搏杀了几年或几十年,在一些方面有所提高,但文化、经营思想、管理水平、守法诚信等方面的素质相对较低,难以通过缺乏必要的审计知识和技能,难以胜任岗位工作。从投入产出进行分板,如果民营企业很可能反对设置内审,企业高层管理对内审提出了目标和期望,如果内审难以完成目标,则内审的地位就要打折扣了。

(四)舆论问题。表现在对内审作用的宣传不够。当前对内审成果的统计、汇总、总经工作很薄弱,统计数据没有真正反映内审的作用,社会上对内审作用的宣传还是很不够。由于内审不直接创造价值,而是通过查找漏洞提供改进建议来促进企业效益提高的,其创造的价值是隐性的,由于不重视内审成果的统计和总结,没有数据来反映内审的工作,长久下去,内审的作用很容易被淹没。由于种种原因,不少人戴着有色眼睛看待民营企业,真正有才能的专业人员也不一定看好这个群体,如某民营企业主在招聘内审人员时就很难找到理想的对象。

三、信息技术对内部审计提出的新挑战

现代企业正日益朝着“大型化”,“集团化”的方向发展。企业内部审计要在新条件下有效地发挥作用,有必要主动适宜发展趋势。而建立立体审计网络,则是大型民营企业在调经济条件下,跨区域以至跨国经营中进行自我监督,约束的有效举措之一。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也为建立立体的审计网络提供了技术物质条件。依托信息网络,企业内部审计完全有可能网络化,进行上一结合,内外结合,定时与不定时结合的立本式审计。联合审计将极大地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除在企业内部上下左右的交叉联合,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审计资源外,还可以在内外审计结合的运作中,借助外部审计解决难题,并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的效益性。另上,在网络条件下,不定期的审计活动将会更容易,甚至在需要时可以开展适时审计。这样,发现,解决问题将比过去及时,准确得多。

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看,实现内部审计信息化和网络化,将促使企业内部信息越来越对称,越来越完全。这样减少由企业内部非对称信息导致的道德风险和逆选择,即有意或无意地进行错误选择,这两种选择都会降低企业效率,浪费社会资源。

就由中国而言,应当量力而行,注意成本效益原则。其次,立体的审计网络对制度建设的要求更高,必须建立完善高小的制度确保其安全,有效运行。其次,立体的审计网络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了,出现的业务思维需及时调整。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应更中趋向于复合化。最后,在网络条件下,各部门应该有效地协调,避免发生矛盾影响整体工作。

四、发挥企业内部审作用的对策

由于企业内部审计自身条件以及外部环境所限,内部审计的范围和重点依旧在传统的圈子里徘徊。审计范围主要局限于财务收支活动,重点则是审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且多以事后审计为主。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业务主要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展开全面审计,审计的范围可涉及组织机构、经营和管理、生产和质量、成本和销售等方面和环节,内部审计人员有权查阅企业的任何资料。同时,审计的重点则转为内控制制度评价和风险控制,从中寻找疏漏,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使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性、效益性、效果性不断的提高,从而达到内部审计的“再控制”和“管理服务”功能,最终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针对上述情况,为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管理中的再控制和管理职能,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企业管理层对内审工作的认识

面对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全新挑战,民营企业必将实现管理升级和创新,实现企业向更高层次的跨越。所有者要了解管理部门的工作实绩,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情况,必须建立内部监控体系。能动内审对企业内部职能部门加以控制,及时掌握大量准确可靠的有效信息是重要一环。内审对企业的管理信息,具有建设性;内审在企业自我监控与自我约束机制,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和提高经济效益,防止弊端等方面具有积极性。因此,民营企业要给内审模式,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加大宣传力度,取得民营企业家对内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使内部审计变成民营企业自发和内在的要求,促使民营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建立较为科学,合理内部审计模式

民营企业应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况,可实行总经理领导下的审计模式,对总经理领导下的审计模式,对总经理以下管理层次的经济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也可把内部部门直接至于董事会领导下,协助董事会发挥监督职能,协调内部和外部审计关系,对董事会要负责报告工作,既受所有者委托,对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同时也可对高层管理者与其下属之间经济责任属行情况进行监督,保持内审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

(三)改进内审工作方法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领域要不断拓宽,内部审计业务要有所突破,要将事后审计转道事前,事中审计;在审查过程中注意惧有关内部控制的信息,把内部控制的测试和评价作为对营销,采购等活动的必经审计程序;针对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的各薄弱环节,审查资源的组织和利用效益,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保证内部审计效能最大化。

(四)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

鉴于内审人员素质不高的现状,加强内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培养内审人员审计业务的熟练性和应有的职业谨慎,鼓励内审人员参加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和各类业务实习,使人才结构,知识结构呈现过层次性,使内审机构更有合理的素质,以适应企业管理和发展的需要。

(五)国家审计机关适时指导民营企业内审工作

民营企业要将本单位内审工作情况及时反馈给国家审计机关,而国家审计机关要多关心,扶持民营企业内审,及时总结民营企业内审的成功经验,并予以推广;有针对性地组织民营企业内审现场互相学习交流;开展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质量互查活动,提高内审人员工作水平;经常引导民营企业领导支持本企业内审工作,尽快出台有关民营企业内审工作的法律法规,制定民营企业内审工作制度,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此外,作为企业中具有高度独立性的内部审计机构在审计工作中绝对不是“独立”的,它是需要各个相关部门、单位的积极配合。否则,难以发挥作用,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还有赖于正确恰当地处理各种关系。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审计不仅要审查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和真实性,查和以权谋私、挥霉浪费、戳留挪用等问题,而且还要从决策、技术、生产、流通等环节着手,按资金运动轨迹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追查。要从查错防蔽财务审计的圈子跨出来,进入供、产、人、财、物的广阔领域;审计企业经营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分析各种资源和资金的投入与产出、所费与所得的对比关系,审核和评价各级经营者责任的履行情况。要针对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帮助企业经营管理,提高投资回报率。

参考文献:

1、冯均科《实施人本主义的内部审计管理策略诌议》,自《审计与经济研究》202_年第三期

2、刘明辉,张宜霞《内部控制的经济学思考》,自《会计研究》202_年第八期

3、吕新民《论网络经济时代的网络审计》,自《审计与经济研究》202_年第一期

4、赵元《试析我国内部审计的弊端及解决方法》,自《审计理论和实践》202_年第五期

5、汪敏《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困难与对策》,自《浙江审计》202_年第三期

6、屈强《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调查与思考》,自《湖北审计》202_年第二期

第三篇: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调研询问问题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调研询问问题

一、基本情况询问:

1、贵公司是否设立专职内审机构?

2、专职内审机构隶属于哪一级组织结构管理?

3、专职内审机构人员配备状况?计算机等硬、软件配置情况?

4、人员配备,硬、软件配置能否满足内审工作的需要?

5、公司的组织结构如何?

6、公司的治理结构如何?

二、内审工作开展情况询问:

7、专职内审机构人员分工情况?哪一个人负责哪一方面的工作或者是哪一个人负责哪一项目的工作?

8、分工后的工作是如何协调起来的?

9、对内审工作中查出的问题是如何处理的?(如移送上机领导审批,同级部门组织整改,对相关责任人有无处罚及处罚尺度,特别是对舞弊的处理是如何进行的?)

10、公司的管理制度都有哪些?除财务制度外,对公司的业务监管,公司政策执行是如何进行监督的?

11、如何及时发现并纠正公司相关部门未按法律法规及公司管理制度执行?

12、一项业务工作的开展都经历了哪些步骤?在这些步骤中哪些可能出现舞弊情况?公司是如何应对的?

13、是否接受过除内部审计之外的其他审计?(如政府资金使用专项审查(如有的话),银行贷款的社会审计,以及上级部门或股东要求的其他审计?)

14、公司是否有贷款?

15、公司对贷款的使用用途是如何监管的?银行是否对贷款进行了跟踪管理?他们是如何管理的?(使用了哪些手段和办法,如要求公司每月或季度报财务报表,要求每对公司进行审计,对公司的重要客户进行调查等。对银行报送的报表是否与报送到税务机关的报表一致?如果不一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6、公司内部审计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17、公司的总资产规模是多大?其中流动资产是多大?固定资产是多大?固定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是多大?对固定资产是如何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报废处理程序是怎样的?

18、对资金的监管是如何进行的?对费用的控制都制定了哪些办法?费用超标是如何管理的?费用超标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是业务的增长还是管理的不善?)

三、内审工作的现存困难及规划、解决办法询问:

19、现阶段内审工作中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是否已报告给直接监管层,直接监管层有否批示?批示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20、对今后内审工作的规划,如要达到的目标,内控制度的建立及完善,业绩评价体系的建立及修订?

21、现阶段内审工作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开展内审工作后对企业带来了哪些好处和哪些不便?(好处比如业务的规范化,业绩的提升等;不便如流程更加烦锁,业务单位的抵触情绪即内审工作的配合度,内审工作的开展是如导致业务开展的不顺畅?

22、现阶段公司内审工作的认可度如何?提高内审工作的认可度,准备采取哪些措施及办法?

第四篇: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研究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202_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会计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会计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 805990749。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某科技公司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方案设计 2 浅谈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对策 3 某药业公司财务危机的成因及治理对策研究 4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5 中小型餐饮企业成本管理研究 基于顾客价值理论的xx酒店成本管理研究 7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研究 论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 我国房地产企业债务筹资的风险及对策 10 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研究 注册会计师行业收费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某会计师事务所为例 12 某公司资本结构现状及优化研究 目标成本管理在现代制造业企业的运用探讨 14 我国CC电子商务模型下税收征管问题研究 15 中小企业不良信贷的影响因素分析 浅析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现实问题与对策 17 新债务重组准则下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18 某建设集团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19 论对赊销风险的防范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以xx钢铁集团公司为例 21 关于服装企业推行预算管理的思考——以xx服饰有限公司为例 22 反倾销应诉中的会计问题 上市公司审计合谋及其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25 邮储银行小额信贷风险控制及防范 26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调查与分析 27 某制衣公司融资问题研究 xx电气公司成本控制途径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及优化对策——以万科公司为例 30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研究 31 对自创商誉会计确认的认识

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应用探究——以某公司为例 33 期货套期保值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34 工商银行房贷业务风险分析 35 某集团策略研究

xx公司财务指标体系分析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

关于中小企业的成长性、风险投资及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研究 江淮汽车公司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协同效应的国内汽车业并购分析 试论会计在反倾销中的作用 电子商务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影响 某科技公司信用政策设计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手段及成因分析 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风险及其防范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应用及改进——以某钢结构工程公司为例 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财务评价体系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金融危机下资产减值会计研究 国际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研究

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浅论资产重组风险的防范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研究 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研究

关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研究 森林资源社会效益核算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研究 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的相关问题研究 关于合并商誉的思考

论资产减值准则的盈余管理影响

新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准则体系的差异分析平衡计分卡在我国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农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研究 森林资源经济价值评估

上市公司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研究 某公司负债筹资的财务风险研究 企业会计伦理问题研究

价值链理论在医药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中的运用

中小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策略研究—以某物流公司为例 企业年金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会计诚信问题的研究

权责发生制在我国政府财务会计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效力研究

内部控制与舞弊公司预警——基于舞弊三角形理论 某保险公司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研究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方法应用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82 增值税转型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研究 83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企业资金管理新形式--现金池业务 85 关于如何控制房地产企业开发成本的研究 86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改善对策 87 某钢铁公司的资产管理研究 88 资产减值会计确认研究

浅析企业并购中人力资源的整合问题 90 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资本运作研究

企业信用管理的财务效果分析——以某公司为例 92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财务风险的问题研究 93 关联交易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的研究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存在的问题与选择途径 95 某服装公司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96 我国高校生均教育培养成本核算初探

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

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的我国造纸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99 某公司盈余质量分析

我国造纸企业环境成本核算问题研究——基于IFAC指南 101 某公司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的研究

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的风险与控制方法

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扣除额调整前后的税收对比研究 104 企业税务筹划风险及其防范 105 小微企业筹资:困境与出路

论现金预算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以某水泥公司为例 107 xx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

某公司实物资产内部会计控制的研究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对我国健全内部控制的启示 110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定价研究

[毕业设计]asp.net+sql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网站的设计与开发(论文+程序)112 某公司公司成本降低途径研究 113 某食品公司制造成本降低途径研究 114 高校筹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116 某科技公司绩效评价现状及对策 117 某冶金制造公司的预算管理问题研究

房地产开发企业多元化融资风险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119 某公司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研究 120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121 某纺织公司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 122 论会计信息质量与内部控制制度

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告分析

论企业应收账款的规划与控制 125 某公司存货管理问题的研究

企业并购估价过程中现金流量法的应用研究 127 企业资本结构问题探讨

知识密集型企业期间费用管理问题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129 我国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30 产业集群视角下中小企业互助基金融资模式研究 131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32 城市商业银行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133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期权在公司财务金融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偿债、营运和获利能力的财务指标分析——以某公司为例 136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研究 137 对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思考 138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大众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业务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40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141 某公司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研究 142 海外并购及融资方式的研究 143 从成本与收益角度看企业诚信

家庭理财规划方案设计——以成熟型家庭为例 145 某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会计诚信研究

低碳经济下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 147 内部控制审计研究

企业战略并购中的财务协同效应研究 149 政府绩效审计的国际比较

房地产公司的财务风险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151 企业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152 税务会计信息披露初探

153 以战略为导向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154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对策

155 外贸公司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设计——以xx公司为例 156 温州xx皮塑有限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157 民间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58 企业现金流风险测度及防范对策--以某医药公司为例 159 xx建筑装饰公司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160 某公司存货成本控制方法的研究

161 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研究——以某家纺公司为例 162 我国个税自行申报制度思考

163 某农业发展公司营运资金预算管理研究 164 反倾销会计的相关问题研究 165 企业存货管理问题研究

166 对我国增值税转型问题的思考 167 我国中小企业投资问题研究

168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69 企业问题剖析

170 某公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171 我国上市公司“零现金股利”现象探析 172 浅析国内中小企业的品牌战略管理策略 173 民营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与管理

174 企业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支出相关问题研究 175 企业广告费的会计处理方法研究 176 关于合并商誉确认与计量的研究

177 由绿城信托调查事件引发对我国房地产信托的思考 178 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79 论作业成本法在民营企业的运用¬——以xx制冷有限公司为例 180 中小企业如何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181 反倾销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182 美特斯邦威服饰公司财务综合分析

183 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模式对比分析——以某项目为例 184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185 某公司筹资风险与对策研究 186 我国文化产业融资策略研究 187 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88 苏宁公司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 189 企业集团税收筹划初探

190 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91 管理会计方法的探讨——作业成本法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 192 基于营运资金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193 缺陷产品召回及其会计处理探析 194 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研究 195 某公司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196 浅谈对赊销风险的防范管理

197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198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99 浅谈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 200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第五篇: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研究

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研究

XXXX公司

论文摘要:实施规范化管理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对内部审计进行规范化管理,对于扩大内部审计的影响,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全面履行内部审计服务职能,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关键词: 内部审计 管理 研究

前言

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是否经济有效地使用了资源,是否正在实现组织的目标。通过提供分析、建议和对企业集团活动的恰当评价,来帮助管理人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要有一种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企业内部审计管理体系,一方面保证内部审计职责的履行和权限的实施;另一方面保证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师的工作结论充分重视,接纳他们所提供的审计建议,并愿意采取必要的行动来纠正现状。

一、内部审计管理概述

内部审计管理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对审计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活动,包括内部审计行政管理和内部审计业务管理。内部审计管理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体现审计独立、权威和公正,更好地发挥审计职能作用的重要举措。内部审计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

2、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3、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

内部审计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分配利用审计资源,如何合理安排和组织审计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审计工作的监督和考核,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是内部审计管理的基本要求。

二、目前内部审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际内部审计的管理理念不断深入,价值增值为导向的内部审计目标日益明确,在广泛开展对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提高运营效率,帮助组织实现目标。内部审计管理理念的树立,可以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体现现代内部审计的价值。目前在金融企业、石油和石化、电力以及大多上市公司都已意识到这一点,内部审计已将工作重点从审查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转向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及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上,这种质的转变得益于国际内部审计管理理念的导入。

为加强内部审计的管理,规范内部审计行为,近年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致力于内部审计规范化的建设,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内部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使内部审计人员有法可依。这套内部审计的法规对我国内部审计的定义做了明确的规定,将内部审计定义为“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提出的内部审计是一种保证和咨询活动有一定的差异,这反映了我国当前加强经济管理和经济监控的要求。内部审计法规体系的逐步完善, 为内部审计行业自律、行为规范、审计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有力地保障了内部审计的健康发展。

(二)目前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审计计划制定不够科学

审计计划的制定过程实质上是审计资源的配置过程,配置审计资源要求人尽其才。制定审计计划是审计计划管理系统的基础环节,它影响和决定审计计划执行和执行结果的考核,计划制定不当就难以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同时还会浪费审计人力和财力,影响审计工作效果。目前我国内部审计计划安排缺乏长远性、科学性,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例如,审计对象的选择和项目的确定缺乏严格的程序和严格的标准;审计时间安排不均衡,造成审计任务时紧时松;审计计划随意调整,经常出现时间超出计划安排的时间,经费超支等现象,计划的控制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1)审计计划带有功利性。制订审计计划,可以明确审计工作的目标,并且为检查和评价审计活动提供依据。部分内部审计机构为了年终考核和突出工作业绩,盲目追求审计项目的数量,造成审计范围大,不能抓住重点,同时审计项目质量持续下降,加大了审计风险。

(2)确立审计计划的依据不够科学。内部审计计划依据不够科学,突出反映在审计项目计划上。一般来说,内部审计机构根据审计对象的风险评估结果,并充分考虑审计资源的具体情况,及企业领导层的要求,综合确定审计计划,并且每年根据客观事实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还未意识到这一点,因而确定审计计划是主观性因素起决定作用,计划具有人为影响因素,故不能科学地利用审计资源,合理地规划审计项目。

2、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是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复合型人才少;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管理上,审计人力资源利用不尽合理,人员管理机制简单化。人内部审计员管理培训有误区:一是审计人员培训呈阶段性,缺少一个长期有序的规划。有些具体培训行为是被动的,人才的培养不是多元化发展,未涉及到深层次,而只是停留在表面。二是大量审计人员忙于日常事务,不仅疏于质量管理,更使审计人员无法从内部或外界吸取新鲜养分,缺少沟通、交流的机会,缺少思考的时间。滞留于日常事务,忽略了审计方法、审计手段的开发与管理,最终造成无法提高审计人员整体执业水平。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培训是审计管理的一大重要内容,审计业务的质量高低和审计工作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审计业务的审计人员。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已普遍认识到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培养其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是内部审计管理中的头等大事。

3、审计人员绩效考核不到位

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是内部审计主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存在审计人员绩效考核流于形式,有些单位内部审计机关考核的标准、方法缺少科学性,考核的形式缺乏公开透明性,考核的结果体现不了奖罚分明,使得这项工作流于形式,弱化了审计管理。

4、审计质量及风险管理不够重视

内部审计管理主要是针对具体审计项目的管理,其目的在于保证和提高项目审计的质量。由于长期以来对内部审计质量和风险管理的认识不足,造成对内部审计质量和风险的控制不力,主要表现为:相当一部分审计人员还没有充分认识审计风险问题;审计过程中,对被审计单位风险的了解和评估不够重视,对固有风险、控制风险的评价以及确立重要性水平的方法不够科学,不能正确理解其真正涵义;实质性测试效果不佳,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查不出重大错报;审计基础工作不规范,重习惯轻准则、重业绩轻基础现象仍大量存在。

5、内部审计信息的管理和利用还在起步阶段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信息管理处于起步阶段,并且在内部审计实务工作中有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审计项目结束后,将审计结果报告给企业领导或相关治理机构后,不了了之,未见有后续的落实及相关整改措施。二是审计项目存档后未能科学利用审计成果,将审计信息束之高阁,没有对其进行总结和评价,扬长避短,更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价值。

三、改进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的措施

要实现中国内部审计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对内部审计实行规范化管理,企业实施内部审计的规范化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立适合企业组织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完善中国的内部审计规范体系,加强中国的内部审计职业建设,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内部审计的影响。

1、强化职能,提高监督服务水平: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其内在功能也随之增强,传统的主要以查错纠错为目的、以检查复核为手段对经济活动的结果予以监察、督促的基本监督职能已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寓服务于监督职能中,增强服务意识,要在监督企业依法经营的同时,对企业各种经济活动进行评定估价,将服务意识贯穿于内部审计监督、评价的全过程,为加强企业管理服务,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促进企业不断完善自我约束机制,营造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而有序发展的良好氛围。

2、改进方法,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在审计工作重点上,要努力改进企业内部审计的方式方法,要围绕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率、效果,转变工作思路,拓宽审计领域,切实通过加强监督检查、调查研究、综合评价等审计手段,查深查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挖潜提效、加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为决策层和管理层服务。在审计工作方法上,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发展,单纯的事后审计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做出全面、科学、及时、准确的评价,而是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并有所侧重:事前审计重点是对投资决策、可行性论证以及资金来源等方面进行审计;事中审计侧重于对项目的管理特别是责任成本管理进行审计,并对项目阶段性效益进行认定;事后审计主要是对整个项目的考核与评价,以便及时发现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水平。

3、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增强审计规范性:要不断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范体系,以规范的审计制度约束审计行为,控制审计质量,健全审计理论,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着力在完善审计工作程序上下功夫,加强对审计计划的策划,对事前、事中、事后的审计要环环相扣,有头有尾,以一贯之。同时,要尽快规范一套全国统一执行的审计指标体系,改变以往各地区、各部门的审计各搞各的,标准不一,口径不同,审计没有可比性这一弊端。要加强对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敦促他们自觉遵守国家审计准则,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39项审计规范办事,提高内审工作程序的规范性。

4、改进内部审计工作方式: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在转变目标定位,树立为管理服务理念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内部审计的实效性,另外,在提交审计报告后,并不意味着审计任务的终结,内审人员还应对执行审计意见的情况进行后续跟踪和调查,以确保审计意见得到落实。同时应加强计算机技术和风险分析方法在内审中的运用,加大对企业内部审计的科技投入力度,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摆脱手工操作,早日进入信息化、规范化的发展阶段。在审计工作上,如果没有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就无法适应形势多变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因此,企业应根据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从而尽可能减少、避免企业资产的闲置、浪费,提高企业社会经济效益。

5、完善内部审计程序:转变工作程序,建立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审计的全程监控的内部审计工作模式,使之贯穿于经营管理全过程,保证企业集团预期效益的实现。我国内部的审计,侧重于事后审计,而对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督工作重视不够,导致不能将风险和损失消灭在萌芽阶段,内部审计,顶多只能起到事后查处的作用,对企业防止风险和损失的再次发生、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和效益的意义不大。因此,必须将审计工作重心从传统的事后审计转移到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上来,建立起一整套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和事后审计相结合的全程监控的内部审计。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对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重点投资项目及占用资金数额较大的购销业务实行事前审计,又要监督、评价有关可行性理论资料、预算及经济合同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有效性,及时反馈信息,防止失误。同时,在项目或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实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将风险、隐患和损失消灭在萌芽状态。

6、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内部审计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审计规范的完善程度,内部审计不能停留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而固步自封、裹足不前,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品德操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范体系有助于约束审计行为,控制审计质量,健全审计理论,提供外界评判的依据。面对现代审计的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知识面的扩展,必须熟识国家的法律法令和经济改革的方针政策,必须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的知识,特别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财会、统计、经济活动分析、财税、市场营销、写作及计算机知识的定期培训和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审计人员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要求审计人员恪守客观、公正、廉洁的原则,本着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和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意识,依据有关法律和经济活动的原理、原则,实施经济监督和评价,从实质上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逐步建立一支具有现代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准的内部审计队伍。同时要加强企业集团人才培训和后续教育,促进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此外,还应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保持和发扬坚守原则、勤勉敬业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具体有以下几点:

(1)上岗资格培训:目前内部审计实行上岗资格认证制度。只有经过考核符合条件的内部审计人员才有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资格,这项措施激发广大内部审计人员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2)CIA培训:自从1998年中国引入CIA考试以来,每年都有上万人参加CIA的学习和考试,通过考试获得CIA资格证书,这为不断提高中国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途径,同时也便于中国广大内部审计了解国际内部先进理念和科学的技术方法,大大地提高了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3)后续教育制度的确立:内部审计人员要始终保持良好的执业状态和执业水平,必须根据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学习,后续教育制度正是适应的这一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内部审计的不断的了解和掌握新知识、学习新技术提供了制度保障。

7、加强调研,提高审计理论水平。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专业化的职能管理活动,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为此,审计人员要大力加强内审理论研究,开展审计调研,确保审计理论与业务实践的与时俱进,不断拓展和深化内部审计的领域,重点研究国企改革资产重组审计的法律依据、范围、内容及其作用,开拓业务,加强管理,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增强风险意识,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总之,加强内部审计管理,有利于加快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的进程,实现内部审计的目标;实施规范化管理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对内部审计进行规范化管理,对于扩大内部审计的影响,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全面履行内部审计服务职能, 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研究(5篇范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