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家庭美德教育2009
编辑:青灯古佛 识别码:13-794676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13 11:23:0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家庭美德教育2009

家庭美德教育

家庭美德,是指人们在家庭生活中调整家庭成员间关系、处理家庭问题时所遵循的高尚的道德规范。家庭美德的内容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加强家庭美德教育,培养和发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和谐美满,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由无数个家庭组成,正是这些基本机构的道德意识上升了,才推动着我们社会文明的进程,推动着我们民族的道德意识不断前行,推动着一个国家的整体素养向更高境界修炼,也才能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华民族之魂。有了无数个和谐的家庭,才能为社会的更加美好做出贡献,才能使我们社会大家庭安宁团结,有了安定的社会环境,我们才能有条件从事自己向往的职业,在各自的岗位去遵守职业规范,实现自我价值。反之,个人价值提高了,家庭成员的职业修养、文化素养也会随之上升,就会产生一个个和谐美好的家庭,每个家庭的美德修养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公德品味自然就上升了。

家庭美德建设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对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把家庭美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写进党的决议,并将家庭美德概括为“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家庭美

德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家庭作为每个人接受道德教育的第一所学校,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影响极大,一个从小在家庭中受到良好道德教育的人,就容易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成为一个遵守社会公德的人。历史证明通过“修身”、“齐家”达到治理天下的目的,在家庭这个以亲情、血缘为纽带联结而成的社会细胞里,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更具有感染力和精神动力。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随着政治的变迁,社会的变动,家庭美德的教育也在不断的进步中。家庭的美德对一个人品德是至关重要的,加强家庭美德教育对社会主义的建设百利而无一害。因此,大力加强家庭美德的教育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和必要。

上海市新华律师事务所

2009年12月

第二篇:家庭美德教育

弘扬家庭美德、构建和谐家庭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教育,使社区矫正人员能正确的在家庭生活中调整家庭成员间关系、处理家庭问题。教学要求: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理论讲解、举例分析与课后讨论相结合。教学的主要内容:

家庭美德,是指人们在家庭生活中调整家庭成员间关系、处理家庭问题时所遵循的高尚的道德规范。家庭美德的内容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

1、尊老爱幼

我国自古以来就倡导“老有所终,幼有所养”,形成了尊老爱幼的良好家庭道德传统。谁 不孝敬父母、善待子女,谁就会被世人唾骂为“缺德”,情节严重的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尊老爱幼,不仅是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法律义务。

尊老的基本要求是赡养。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伟大、无私的。为了抚养和教育子女,父母总是倾注全部心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做子女的当知报答,而且无论如何也是报答不尽的,况且我们每个人也都会老,“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所以,赡养老年父母,是子女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也是社会主义家庭美德的起码要求。但是,也有极少数家庭,子孙锦衣玉食,老人无人赡养,有的还硬把繁重的家务加到老人身上,有的甚至想方设法索要老人钱财,并且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与前者相比,就显得太“缺德”了。有的家庭尽管在物质生活上承担了赡养老人的义务,但是对长辈缺乏爱心,冷冰冰地挤出点钱便一了百了,不闻不问,使父母“端着碗不觉饭香,用到钱心感隐痛”。做晚辈的要多与老人交流、沟通,除照顾他们的物质生活外,还应在精神上给予更多的关 心和体贴,使他们充分享受天伦之乐,特别是对丧偶或离异的长辈。婆媳矛盾,是一些家庭中的老大难问题。我们常常可听到“婆婆难当”、“媳妇难做”、“十对婆媳九不和”的感叹。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婆媳关系还是处理得很好的。近年来,我市也涌现了一批“好婆婆”、“好媳妇”。婆媳关系的融洽需要双方努力,儿媳应真心实意地孝敬婆婆,婆婆也要实实在在地疼爱儿媳。双方以诚相待,是婆媳相处得好的关键。媳妇要多与婆婆讲讲知心话,从老年人的心理角度多为婆婆着想;婆婆也应理解媳妇,多从年轻人的心理状态考虑问题。一旦发生矛盾,婆媳双方要多作些换位思考,多一些宽容。婆媳间产生矛盾时,儿子(丈夫)要积极主动地做好调解工作,既要帮助母亲了解媳妇,又要帮助妻子理解老人,这样,矛盾自然会得到妥善解决。

爱幼要讲究艺术。目前,普遍存在对子女爱护过度的现象,特别是三代同堂、四代同堂的家庭,独生子女好似“小皇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俗话说:“严是爱,宠是害。”如果一味娇惯宠爱子女,无原则地迎合、满足孩子的要求,就会使子女形成任性、放纵、骄横、自私、冷淡、孤僻、怕失败、怕挫折等不健康心理素质,影响孩子的成长。因此,对子女应当做到爱和严相结合。当然,严格要求并不等于体罚。有的家长仍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容易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必须针对孩子的心理特点,启发诱导孩子纠正错误,改正缺点,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男女平等

男女平等,是指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女子和男子人格独立、地位平等,享有同等的权力,负有同等的义务。要摒弃“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使家庭中的男女享有教育、就业及财产等方面的同等权利。特别是在生育观上,要真正做到“生男生女都一样”,切勿生儿子兴高采烈,生女儿懊丧不已,甚至溺弃女婴。要实现男女平等,当然需要男性的理解、支持和尊重,妇女自己也应当努力做到“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要摆脱传统女性角色的束缚,自我确立生活目标,自我选择生活道路,自我驾驭生活航船,自我主宰个人命运,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去学习、去拼搏、去创造,实现自我,做一名既是“生活主人”、又是“事业强者”的时代新女性。

3、夫妻和睦

夫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夫妻和睦是家庭幸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夫妻关系应以平等互爱为 基础。夫妻之间不存在谁侍候谁、谁主宰谁的问题,“大男子主义”、“妻管严”等倾向,都是要不得的。许多家庭夫妻不和,实际上都是由一些“小事情”引起的,例如一方很少做家务或根本不做家务,或者一方在家务事上很少与另一方沟通等。作为夫妻,应该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信、互帮、互谅、互让、互慰、互勉。

近年来,离婚率持续上升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婚姻自由固然是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的基本原则。但是,如果把婚姻自由看作可以轻率地结婚和离婚,这是十分错误的。那种朝三暮

四、喜新厌旧,对妻子(丈夫)、子女和社会不负责任的所谓“自由”,是不符合我们所说的婚姻自由原则的,必须坚决反对。

要保持夫妻和睦,还必须不断巩固、培养夫妻之间的感情,使爱情之树常青。有的夫妻结婚以后,发现身边的配偶与理想中的丈夫(妻子)大相径庭,因此夫妻感情日益淡薄,继而发生“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感叹。其主要原因是夫妻间对婚姻、对对方的期望值过高。期盼婚姻永远像爱情故事一样充满浪漫是不现实的,日常生活是平淡琐碎的,男女双方经过 恋爱浪漫期之后步入婚姻组成家庭,应学会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巩固、培养感情。要在互相适应对方的同时,经常寻找夫妻双方都感兴趣、都愿为之努力的共同点,使两人有共同的生活目标,使家庭生活生动、活跃起来,充满活力和乐趣。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婚姻枯燥、乏味,“婚姻危机”也就很难出现了。

4、勤俭持家

勤俭持家,是我国家庭的传统美德。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勤俭持家的格言,如“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俭以养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我市绝大多数家庭生活已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但是我们仍应该珍惜劳动果实,继承和发扬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勤俭持家并未过时,我们所说的勤俭持家是以“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勤俭节约、适度 消费”为原则的。勤俭持家就是要精打细算,科学合理地安排家庭经济生活,避免浪费。勤俭持家就是要树立具有现代文明的消费观。第一,不盲目攀比,不追求高消费。在坚持量入为出原则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生活消费特点,适度的“超前消费”也不为过。但是,切忌盲目攀比,追求不合实际的高消费,“别人有汽车,我家也得有”,“别人有别墅,我家也要有”等思想要不得。第二,适当增加精神消费的比重。现在有一些家庭,各式家电一应俱全,居室装修得富丽堂皇,就是看不到报刊、书籍。单纯考虑物质上的满足容易引起精神上的空虚。在物质条件得到基本满足之后,我们应该及时调整消费结构,把精神消费提到重要地位,把一部分资金投放到购买书籍、家庭成员继续教育上,以丰富家庭文化生活。

5、邻里团结

良好的邻里关系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都大有益处。我国劳动人民一贯重视邻里关系,民间流传着许多名言,如“邻里好,赛元宝”、“远亲不如近邻”等。“孟母三迁”的故事更是妇孺皆知。然而,近年来,人们发现,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与世界各地人民的联系越来越近,相反,与自己对门而居的邻里关系似乎越来越远了。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城市,住在同一小区、同一幢楼,相互之间不了解不熟悉的人并不少,有的甚至对门对住了好几年,也不知邻居姓甚名谁、在哪里工作,真可谓“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固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现代家庭的生活方式、休闲方式等发生了很大变化,邻里关系面临许多新情况。特别是城市里的楼房越盖越多、越盖越高,不少家庭告别平房和大杂院搬进了设施齐全的单元住宅,客观上也给改善邻里关系带来诸多不便。但是,我们仍可以根据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建立良好、新型的邻里关系。

加强邻里团结,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着重要做到“四互”: 互尊就是要尊重邻居的人格,尊重邻居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切忌搬弄是非。还要尊重邻居的合法权益,如看电视、听音乐、唱卡拉OK等声音要适当,浇花、养鸟等不要给邻居带来麻烦。互助就是要破除“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旧观念,视邻里的事情如自己的事情,视邻里的困难为自己的困难,从小事做起,积极主动地为邻居做好事,例如,收捡好邻居晾晒的掉在地上的衣服,扶老人或小孩上楼梯,协助邻居换煤气罐等。另外,还要主动搞好公共区域的卫生工作。有的家庭内部装潢像宾馆,一尘不染,楼梯过道垃圾成堆,不堪入目,曾人有戏曰:“进入家门要赤脚,出了家门要跳脚”,这与现代社会文明显然是极不相 称的。互让,邻里之间长时间相处,难免会有磕磕碰碰的时候。一旦因生活琐事发生了矛盾,双 方都不必斤斤计较,要讲风格、讲谦让,能解释的就解释清楚,不能解释的就让一步,互相让一让就过去了。邻里相争往往是进一步“狭路相逢”,退一步“海阔天空”。只有我们以“让字去调剂邻里关系,就一定能使邻里和睦相处。互谅就是要了解邻居的生活习惯,理解邻居的职业,谅解邻居的苦衷。对邻居要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指责,多一点赞扬;少一点品头论足,多一点相互学习;少一点斤斤 计较,多一点热忱关怀。

第三篇:家庭美德教育

家 庭 美 德 教 育

家庭美德建设是全市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是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家庭成员素质,促进健康向上的民风和社会风气形成的有效途径。

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从我国历史和现实家庭情况出发,家庭美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必须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在家庭成员中树立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家庭成员的理想奋斗融入到社会和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与奋斗之中;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增强家庭成员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重点突出夫妻、长幼、邻里三者关系。一是发展夫妻爱情。夫妻关系是家庭美德建设的核心,要大力倡导“夫妻平等、互敬互爱、互忠互信、提高素质、共同发展”。重点解决夫妻不和睦、感情不专一问题。二是发展长幼亲情。长幼关系是家庭美德建设的重点,要大力倡导“尊老爱幼、赡养老人、优生优育、教子有方、相互关爱”。重点解决不敬老不养老及教子无方问题。三是发展邻里友情。邻里友情是家庭美德建设的组成部分,大力倡导“邻里相知、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助人为乐、奉献社会”。重点解决邻里不相往来及不团结问题。以家庭为阵地,以提高家庭成员素质和文明程度为目标,通过宣传教育、丰富活动、典型激励、评比表彰、服务凝聚、社会约束等形式,激励更多家庭走进文明家庭的行列,以家庭的文明进步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第四篇:家庭美德教育讲稿(范文)

五龙街道中心完小道德讲堂第3期

——家庭美德教育

主讲:范传超

家庭美德属于家庭道德范畴,是指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它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美德包括关于家庭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家庭美德的规范是调节家庭成员之间,即调节夫妻、父母同子女、兄弟姐妹、长辈与晚辈、邻里之间,调节家庭与国家、社会、集体之间的行为准则,它也是评价人们在恋爱、婚姻、家庭、邻里之间交往中的行为是非、善恶的标准。家庭美德的规范是家庭美德的核心和主干。家庭美德还包括在家庭生活中,在道德意识支配指导下,按照家庭美德规范行动,逐渐形成的人们的道德品质、美德。

社会主义的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在家庭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众所周知,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它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就是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履行自己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都要有奉献精神,都要为他人服务,一人有难,全家相助,形成一个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和睦家庭。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在家庭生活中,每个成员都要关心家庭这个集体,共同治理好家庭,个人利益服从家庭的整体利益。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多一分爱心,要尊重人、爱护人,要尊老爱幼,男女平等,邻里团结,和睦相处。总之,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修养,才能建立美满、和谐、幸福的家庭,即建立真正具有美德的家庭。

一、社会作用

第一,家庭美德对于社会安定团结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二,弘扬家庭美德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第三,家庭美德是美满幸福生活的力量源泉。

二、主要规范 1.尊老爱幼

我国自古以来就倡导“老有所终,幼有所养”,形成了尊老爱幼的良好家庭美德道德传统。谁不孝敬父母、善待子女,谁就会被世人唾骂为“缺德”,情节严重的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尊老爱幼,不仅是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法律义务。

尊老的基本要求是赡养。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伟大、无私的。为了抚养和教育子女,父母总是倾注全部心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做子女的当知报答,而且无论如何也是报答不尽的,况且我们每个人也都会老,“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所以,赡养老年父母,是子女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也是社会主义家庭美德的起码要求。

爱幼要讲究艺术。普遍存在对子女爱护过度的现象,特别是三代同堂、四代同堂的家庭,独生子女好似“小皇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俗话说:“严是爱,宠是害。”如果一味娇惯宠爱子女,无原则地迎合、满足孩子的要求,就会使子女形成任性、放纵、骄横、自私、冷淡、孤僻、怕失败、怕挫折等不健康心理素质,影响孩子的成长。因此,对子女应当做到爱和严相结合。当然,严格要求并不等于体罚。有的家长仍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容易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必须针对孩子的心理特点,启发诱导孩子纠正错误,改正缺点,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夫妻和睦

夫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夫妻和睦是家庭幸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夫妻关系应以平等互爱为基础。夫妻之间不存在谁侍候谁、谁主宰谁的问题,“大男子主义”、“妻管严”等倾向,都是要不得的。许多家庭夫妻不和,实际上都是由一些“小事情”引起的,例如一方很少做家务或根本不做家务,或者一方在家务事上很少与另一方沟通等。作为夫妻,应该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信、互帮、互谅、互让、互慰、互勉。

3.勤俭持家

勤俭持家,是我国家庭的传统美德。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勤俭持家的格言,如“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俭以养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大多数家庭生活已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但是我们仍应该珍惜劳动果实,继承和发扬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勤俭持家并未过时,我们所说的勤俭持家是以“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勤俭节约、适度消费”为原则的。勤俭持家就是要精打细算,科学合理地安排家庭经济生活,避免浪费。

4.邻里团结

良好的邻里关系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都大有益处。我国劳动人民一贯重视邻里关系,民间流传着许多名言,如“邻里好,赛元宝”、“远亲不如近邻”等。“孟母三迁”的故事更是妇孺皆知。然而,人们发现,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与世界各地人民的联系越来越近,相反,与自己对门而居的邻里关系似乎越来越远了。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城市,住在同一小区、同一幢楼,相互之间不了解、不熟悉的人并不少,有的甚至对门对住了好几年,也不知邻居姓甚名谁、在哪里工作,真可谓“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加强邻里团结,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着重要做到“四互”: 互尊是要尊重邻居的人格,尊重邻居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切忌搬弄是非。还要尊重邻居的合法权益,如看电视、听音乐、唱卡拉OK等声音要适当,浇花、养鸟等不要给邻居带来麻烦。

互助要破除“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旧观念,视邻里的事情如自己的事情,视邻里的困难为自己的困难,从小事做起,积极主动地为邻居做好事。

互让邻里之间长时间相处,难免会有磕磕碰碰的时候。一旦因生活琐事发生了矛盾,双方都不必斤斤计较,要讲风格、讲谦让,能解释的就解释清楚,不能解释的就让一步,互相让一让就过去了。邻里相争往往是进一步“狭路相逢”,退一步“海阔天空”。只有我们以“让”字去调剂邻里关系,就一定能使邻里和睦相处。

互谅要了解邻居的生活习惯,理解邻居的职业,谅解邻居的苦衷。对邻居要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指责,多一点赞扬;少一点品头论足,多一点相互学习;少一点斤斤计较,多一点热忱关怀。

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调节家庭内部成员和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交往关系的行为规范。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个人生活的幸福与否,不仅与社会的文明进步相关,还与是否拥有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密切相关;家庭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家风直接影响着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家庭生活还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共同培养和发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

2016年5月11日

第五篇:家庭美德教育之我见

家庭美德教育之我见

有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不可能完成造就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极其细致艰巨的工程”,因为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良好的个人品质是从家庭美德中衍生出的,也因此,德育教育仅凭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重视家庭教育,特别是家庭美德的教育。

家庭美德是每个人在家庭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从我国历史和现实家庭情况出发,家庭美德教育要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增强家庭成员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尤其地,我认为其的一、重视“诚信”的美德教育

古人说:“人所以立,信、知、勇也。”意思是:人靠诚实、智慧、勇敢而立足于社会,其中诚实是首位。诚信待人,就是对人要诚实、守信,做到不虚假,不伪善,言行一致。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采用夸夸其谈,随便许诺的方式;有的家长又互相猜疑,甚至有的还让孩子帮忙欺瞒或帮孩子欺瞒事实真相。家长的这些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孩子不诚实,撒谎,欺骗家长,也欺骗老师。长此以往,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甚至害其一生。因此,家长要为孩子做表率,让家庭中充满互相信任、开诚布公、温暖和谐的气氛,有了诚信的家风,孩子就能作到诚实守信,将来才能成为言而有信、光明磊落的人。

二、重视“勤”的美德教育

勤,是指勤劳,也指勤奋。《新三字经》中提出:“家务事,乐担承。洗碗筷,扫门庭。”就是要求孩子 要爱劳动。现在不少家长对孩子照顾过分,包办一切,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劳动锻炼,娇气十足,缺乏劳动观念。在学习上,有些家长平时不注重自身文化修养的培养,一拿书就喊头痛,而把时间花在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打麻将上,使学生学习不认真,作业马虎应付或干脆不完成,急着去玩或看电视;有些家长虽然文化素质比较高,但缺乏教育孩子的方法,当孩子在学习上碰到难题时,不是循循善诱,启发孩子

求得答案,而是信手拈来,马上把答案告诉孩子,造成孩子倚赖性强,缺乏勤于思考,勇于钻研的精神。其实,对于求学者来说,勤是成功的先导,是获取知识的首要途径。在一个家庭中,除营造一个勤奋好学的氛围外,还要精心培养孩子。“求学者,贵恒心。”家长首先要培养孩子的恒心和毅力,勤于动手和动脑,不要半途而废,见异思迁;其次,必须培养孩子的进取精神和不断追求的竞争意识。只有教育孩子咬定青山不放松,朝着既定的目标勤奋努力,持之以恒,才能够在学习上获得满意的成绩。

3团结

家庭团结和邻里团结

俗话讲:“远亲不如近邻”,良好的邻里关系,邻居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仅有助于我们克服困难,还能为我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邻里团结是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之一,按照邻里道德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动,对于树立社会主义的社区新风有着重大意义。

其实,“人之初,如玉璞,性于情,俱可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具有先入为主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风家教对孩子能否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教育孩子,说理固然重要,但言之无物,唠叨过多,成为空洞的说教,往往教而无效。因此,首先家长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继承和发扬“文明、诚信、勤奋、俭朴”的家庭美德,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如“其身不正”,必然“虽令不从”。因此,要把孩子培养成文明、诚实、勤俭、好学的一代新人,家长首先必须是一个好家长,这样才能营造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环境。因此,家庭美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1.家庭美德是维系家庭和谐、幸福的重要精神支柱

家庭的幸福与否,固然与家庭的物质生活水平相关,但更重要的还在于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念来指导和调整家庭生活中的各种关系。由于家庭成员在年龄、辈分、性格、文化、理想、志趣等方面总是参差不齐的,故而家庭中的利益矛盾、兴趣冲突也就不可避免,这便有必要用家庭美德来规范、调节、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

2.家庭美德是社会安定团结、健康发展的保障

在家庭生活中,家庭美德总是从个人和家庭、个人与其他家庭成员的义务或利害关系上来认识或反映当时家庭的现实状况,并且借助于家庭道德观念、家庭道德准则、家庭道德理想等形式,来表达对社会的反映或认识的成果。

3.家庭美德是公民个体道德化的摇篮。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个体与社会的中介,是引导个体走上社会的桥梁。其一是因为家庭是家庭成员的生活共同体,家庭成员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密切接触,对家庭成员有着相互影响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其二是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伸,父母对子女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深厚的情感;其三是子女从小生活在家庭之中,心理上对父母有着强烈的依赖感和高度的信任感,易于接受父母的教育与培养。

总之,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修养,才能建立美满、和谐、幸福的家庭,即建立真正具有美德的家庭。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家庭美德教育。

家庭美德教育200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