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社科论文
编辑:雾凇晨曦 识别码:13-654530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24 19:16:16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社科论文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社科论文 马克思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意识”,心理是对客观现实反映的结果,社会环境是人的心理的最主要的源泉。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特别是初中生,是否得到良好的心理发展,客观环境的影响是至关重要。因此,社会、学校、家庭各个方面都应该为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实施正确的引导。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文明中的负面效应也会影响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在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家庭环境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应该指出,目前我国单亲家庭的数目正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处于这种家庭中的孩子,较之正常家庭的孩子心理更加脆弱,更容易出现偏差,前几年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离婚对离婚夫妇的心理和行为,特别是对离婚家庭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如认知发展、心理健康、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均有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而且还可能导致精神的异常和心理变态。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离婚带来的创伤仅次于死亡。现在离婚是如此的普遍,那么离婚家庭的儿童肯定是不在少数,这样青少年中的特殊群体的心理发展虽早已引起许多人士的关注,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是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还会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帮助和引导,更应立足于现阶段、本地区的基础上。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广州及珠三角地区父母离异中学生的心理状况的调查,探讨他们的心理特点,看看是否与完整家庭的中学生心理状况存在明显差异,而且是哪些方面存在差异,从而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我们的学校心理教育能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从广州及珠海、东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的八所中学初中部抽出离异家庭学生246名,并在其对应的班级中随机抽出322名学生作为对照组。根据MHT中测谎量表的检验,得分成绩可信的学生545名,其中离异家庭学生233名,完整家庭学生312名,男生258名,女生287名。

(二)方法。1)以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部成等主修的MHT为调查材料。调查单亲家庭学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倾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等八个方面的特点及其与完整家庭学生之间的差异。2)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学生仔细阅读测试的指导语,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问卷。学生完成问卷约需时20~30分钟。3)全部数据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三、结果分析

(一)统计发现,在所有的被试中,MHT总分在65分以上的学生(包括离异家庭和单亲家庭)共6名,其中有4名学生来自完整家庭,2名学生来自离异家庭。尽管MHT得高分(分数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的学生在少数,这也不能否认学生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困扰的。通过对MHT量表的八个分量表的分别比较分析发现:按各分量表得高分(8分以上)人数多少排序,居首位的是学习焦虑,其次分别为过敏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对人焦虑、恐怖倾向、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由数据可知,学习问题是初中生最为关注的事情,在各种压力下,大多数学生对考试怀有恐惧心理,无法安心学习,十分关心考试分数。但总的来说,离异家庭和完整家庭学生各方面的心理困扰程度差异不是很大。

(二)用独立样本T检验(0.05的水平)来检验离异家庭学生和完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结果发现无论是在MHT总分上还是各内容分数上,离异家庭和完整家庭学生均无显著差异,但也不能排除没有差异,因为从“平均数差异”一栏中可知,除了恐怖倾向这一内容之外,离异家庭学生在其他七分量表的平均分以及MHT总分平均分均略高于完整家庭学生,数值虽小,但也不能不引起重视。

(三)用独立样本T检验(0.05的水平)来检验离异家庭学生的性别差异,结果发现,在离异家庭中,男女生在孤独倾向方面和恐怖方面有显著差异,不同的是,离异家庭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孤独、抑郁,不善与人交往,自我封闭;而离异家庭女生则比男生对某些事物,如黑暗等有更严重的恐惧感,这与社会现实——女性比男性更为胆小是比较符合的。另外,从“平均数差异”这一栏看,离异家庭女生在学习焦虑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上的平均分略高于男生;而离异家庭男生在对人焦虑倾向、冲动倾向上的平均分则略高于女生。(四)一些有趣的发现:同样是经独立样本T检验(0.05的水平),发现离异家庭男生和完整家庭男生在某些方面有着显著差异,而这些差异并不显著的表现在离异家庭女生和完整家庭女生中,可以说,离异家庭女生和完整家庭女生不存在显著差异。由结果可知,离异家庭学生男生和完整家庭男生在对人焦虑倾向和孤独倾向方面有显著差异,离异家庭男生更加害怕与人交往,更加退缩,他们也更孤独、抑郁,自我封闭。而离异家庭女生和完整家庭女生就没有差异,这可能是社会对男女的期望不同造成的,社会普遍认为,男性更应该坚强,因此就造成具有特殊家庭背景的离异家庭男生比一般人更为内敛,不善与人交际,不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而有关的研究也显示了这一情况,即离异家庭对男性造成的影响更大。

四、讨论

(一)调查发现单亲家庭学生和完整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以往的所有研究调查都是相悖的,这并不是说明本调查毫无意义,至少可以说明一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在广州及珠三角地区,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很多学校都设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因此,即使有些学生是来自离异家庭,但也不能排除这类学生会受到单亲家长和老师更多的关注,得到更多的关爱,使他们能健康的发展,从而与完整家庭的学生没有差异。我想这是心理教育工作者值得欣慰的一点。

(二)此次调查结果并未证实当初的设想,这其中也许存在一些并未考虑到的因素。例如,在调查中有可能忽略了处于亚婚姻状态的这一类家庭的子女,有关调查显示,在广州及珠三角地区有很多处于亚婚姻状态的家庭,这些家庭是由于经济问题、子女发展等种种原因而没有离异的,貌似完整家庭,但其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己不和谐,家庭气氛紧张,这种长期处于冷战状态的家庭环境会对子女的人格发展有着更大的消极影响,使得子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相信这类家庭对子女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而本次调查却未能对这一点进行严格的定义,使这些边缘家庭子女的数据混入了完整家庭子女的数据中,从而使结果不够敏感,未能得到理想的结果。

(三)本次调查再次证明了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在未离异家庭中,男女生在孤独倾向方面和恐怖倾向方面有显著差异,不同的是,离异家庭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孤独、易抑郁,不善与人交际,不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而离异家庭女生则比男生对某些事物,如黑暗等有更强的恐惧感。

五、建议

(一)教师应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特别对离异家庭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温暖,即使是后进生也应平等对待。更加关心、爱护和帮助离异家庭学生,使他们在集体中不受歧视,对他们的不良行为坚决制止,帮助他们纠正和克服。同时也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对他们进行长期的耐心教育和辅导。

(二)注意引导单亲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创造条件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逐渐消除自卑的意识和性格上的弱点,并在集体活动中学会友好相处,学会与他人合作。

(三)对于单亲学生的长处和优点注意充分地保护和发扬,以此带动其他同学,共同取长补短。

(四)针对单亲子女的不同个性。与家长密切配合,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子女,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暖。并希望家长不要将自己的痛苦和烦恼在孩子面前过多的暴露,给他们带来不应有的压力。注意改变传统的家长作风,多听取孩子的意见,遇事多与孩子商量,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幸福。

(五)在家庭中,家长应防止因为觉得家庭的不幸,使孩子失去的太多,而过分的呵护和溺爱的倾

向。这样有可能导致孩子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往,害怕与人交往,因此在关心、爱护孩子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孩子自强、自立、吃苦耐劳的品质。

此外,要引导离异家庭子女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孩子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亲,因而父母离婚,孩子是无辜的,不应对离异家庭子女有非议,更不能歧视他们。作为父母离异家庭的孩子,也不能自觉低人一等,重要的是要正视自己,并接受自己,要像完整家庭的孩子一样,保持乐观的情绪、良好的心境,正常地与同学交往、学习和生活,争做有远大志向的品学兼优的学生。

第二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克山农场中学

王宇

当代中学生存在无法承受学习成绩竞争的压力、自我定位出现迷惑等问题,为此,可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对中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他们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树立乐观向上的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增强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再者,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更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有关研究表明: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发区在青春期,中学生存在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我国中学生多数处于青春期(13~18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基本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如何促使中学生心理日益成熟,使其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青春期是走向成熟的关键期,此时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心理冲突,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中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使这些学生心理比较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严重的甚至会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随着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也加剧了中学生内心的冲突,使他们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内容多为学习问题。涉及学习成绩、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计划生钟等;二是表现比较强烈。如与父母、同学关系出现问题之、后负气离家出走、心灰意冷的;三是极端物化倾向。一次考试成功会使他们觉得自己不得了,飘飘然溢于言表,而一次考试失败又能把他们打入十八层地狱;四是心理表现的表面性和简单化。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面对生活学习中的挫折而产生的挫折感尽管表现强烈,但大多很肤浅简单,或者说他们只是一种感性认识基础上的情绪反映;五是可塑性强。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无论从认识上、情意品质上还是个性特征上都处于一个质的转折期、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在这个时期合情合理的引导、推心置腹的沟通、没有任何条件的尊重接纳以及通情达理,都会给他们带来积极的影响;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健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中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心理健康可以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他们将来高考发挥智力水平、积极面对生活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为基础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其全面发展。.心理健康可以使中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中学时代有着激烈的拼搏和竞争,是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中学生必须从依赖父母转向靠自己。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新的生活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中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尽快适应充实而有意义的中学生活。心理健康有利于培养中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中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当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对当代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未来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差,缺乏竞争意识,缺乏自信心等。究其原因,这与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中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谐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我国中学生心理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惧、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等。那么,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就成为各中学迫切需要解决和共同关注的问题了。我认为对于这一状况中学生健康心理培养途径,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校对中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中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为达到这一目标,中学生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应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要提高挫折承受能力,中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同时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加强自我心理调节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开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中学生的生活,而且为中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机会。

当然,心理咨询的方式很多,如通过以生活指导为中心的咨询,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交往、生活等问题,改善他们的适应能力;通过以心理卫生为中心的咨询,可以指导学生改善情绪和性格,使他们面对挫折时保持心理平衡;通过对心理障碍的诊断及治疗,可以指导中学生正确处理学业、成才、交友等方面的问题。

第三篇: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2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从当代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实际看,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生活和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世界卫生组织强调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学校校长、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要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此项工作。”由此可见,中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引起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专题的研究,以其丰硕的成果令基础教育界瞩目,给完成课题提供了丰厚的理论支持。

目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仍是学校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中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处在研究与探索阶段。那么,当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究竟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应采取怎样的教育对策?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全校16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的问卷和跟踪调查,从中发现和总结出了一些问题,并结合我校的工作实践提出一些教育对策。

二、研究内容

(一)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

1、通过调查了解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2、通过调查分析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具体原因。

(二)、农村中学生心理教育和辅导的方法。

1、我们采用设计问卷调查和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跟踪调查,并在问卷调查之后,针对不同年级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作为问卷调查的补充,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支持系统(父母或其他长辈)、学习经历、自我评价、成功与失败的经历、困惑与烦恼、其他等。我们对全校16个班进行了问卷调查。下发540份调查问卷,分别召开了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座谈会。

2、通过个案研究、案例分析、专家名师讲座、集体研讨、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总结农村中学生心理教育有效途径,并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和各类课外活动的开展,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与研究阶段(2011、9——2011、12)

聘请专家指导、论证课题,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并成立课题组,合理分工,明确责任,提出措施。通过调查、摸底,掌握我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基本状况,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分析我校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心理特征,形成心理分析等调查报告,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实践探索阶段(2012、1——2012、12)课题的开题论证工作、课题组分工落实,开展研究,收集研究资料,撰写经验文章,探讨改善和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对策。

第三阶段:理论总结与升华(2013、1——2013、12)整理研究材料,提炼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

第四阶段:结题验收阶段(2014、1):

完成总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研究报告,提升研究成果的档次,申请组织专家鉴定结题

四、本次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认识性成果。

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认为:中学生的主流是健康的,研究的目的,主要是预防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早期发现与早期治疗,对于此课题的研究正按照方向发展。

通过研究也发现,农村中学生确实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自我失控,学习困难,考试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考试舞弊、厌学等,尤其是毕业年级各方面压力大,表现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学习的困惑与烦恼;青春期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及其他情感类问题。

面对中学生如此复杂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认为要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增强教育的效果。从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要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尽量避免挫伤现象,除了从正面调动学生群体中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之外,还应从反面研究学生群体中存在有一些心理异常现象和问题行为及形成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转化

1、发挥学校教育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建立一支以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为骨干,由全体教师参加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育能力,以满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2)、在常规的教育活动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在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础上,注重在常规的教育活动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掌握一些诸如: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3)、建立心理咨询与调节室,积极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班主任要注意观察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发现问题,要主动适时给予心理辅导,把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其他任课教师要密切配合,一旦发现学生有明显的心理不健康现象,也要主动地帮助学生做好自我调适工作。学校心理老师不定期地开展心理讲座。例如,我校心理老师开设了 “知心朋友”信箱,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等。

(4)、注意行为训练,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注重家庭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1)、首先家长应该多与学校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思想、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等状况,尽最大可能缩小“代沟”。要求家长也要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各种培训,多学一点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有关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

(2)、家长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放下家长的架子,尊重和理解孩子,多与孩子进行一些平等的心灵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当孩子向你倾诉他(她)的内心感受时,应耐心倾听,并给予劝慰和鼓励,尽力帮助孩子化解心理矛盾。

(3)、树立正确地培养观,对孩子的期望值符合实际。树立正确的培养人才观,正确估量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爱好,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确立一个科学的目标,不给孩子提不切实际的要求。

(4)、家长自己也要成为子女的楷模。孩子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是家长,家长的道德品质、行为准则、言谈举止、兴趣爱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这就要求家长时时、事事、处处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做出表率,以自己高雅的情操和文明的的言行熏陶孩子,用榜样和人格的力量教育孩子,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心理。

(二)、技术性成果

1.撰写了《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写出了《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3、撰写了多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随笔。

五、课题结题后的反思与展望:

第一、本课题立足于解决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问题,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调查与研究,走调查.研究之路,解决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中最实际的问题是课题的特色。

第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新的形势下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我们基本找到了适合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际的方法。为提高全校学生的心理素质,为提高教育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是弘扬人性的教育,是一线教师关注的焦点,以人的心理发展与自我完善为指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反映了这一时代主题,如: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等问题还是困扰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之一,亟待从理论的高度进行探究。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的工作做的理论深度还不够,对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多问题研究还不够透彻,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为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多种有利的条件和途径,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各种意志、品质、能力,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的需要。这是我们还要加强学习和继续努力的。

参考文献

1、《成长心理学》舒尔兹著

2、《人格心理学》黄希庭著

3、《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佛洛依德著

4、《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吴增强主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5、《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叶澜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6、《人文精神、教育的基本价值坐标》 卢红彬著中国教育报。

7、《学校管理心理学》 宋月丽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8、《学校管理学》 李保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9、《学校管理学》 萧宗六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10、《学校心理学与学习不良儿童》 俞国良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1、《试论学校心理学的未来趋势》 林崇德等教育研究

第四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试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试题

测试说明:

对以下40道题,如果感到“常常是”,划√号;“偶尔”是,划△号;“完全没有”,划×号。

测试题:

1.平时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心慌意乱,坐立不安。

2.上床后,怎么也睡不着,即使睡着也容易惊醒。

3.经常做恶梦,惊恐不安,早晨醒来就感到倦怠无力、焦虑烦躁。

4.经常早醒1-2小时,醒后很难再入睡。

5.学习的压力常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讨厌学习。

6.读书看报甚至在课堂上也不能专心一致,往往自己也搞不清在想什么。

7.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便较长时间地沉默少言。

8.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

9.哪怕是一件小事情,也总是很放不开,整日思索。

10.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

11.老师讲概念,常常听不懂,有时懂得快忘得也快。

12.遇到问题常常举棋不定,迟疑再三。

13.经常与人争吵发火,过后又后悔不已。

14.经常追悔自己做过的事,有负疚感。

15.一遇到考试,即使有准备也紧张焦虑。

16.一遇挫折,便心灰意冷,丧失信心。

17.非常害怕失败,行动前总是提心吊胆,畏首畏尾。

18.感情脆弱,稍不顺心,就暗自流泪。

19.自己瞧不起自己,觉得别人总在嘲笑自己。

20.喜欢跟自己年幼或能力不如自己的人一起玩或比赛。

21.感到没有人理解自己,烦闷时别人很难使自己高兴。

22.发现别人在窃窃私语,便怀疑是在背后议论自己。

23.对别人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常常表示怀疑,甚至嫉妒。

24.缺乏安全感,总觉得别人要加害自己。25.参加春游等集体活动时,总有孤独感。

26.害怕见陌生人,人多时说话就脸红。

27.在黑夜行走或独自在家有恐惧感。

28.一旦离开父母,心里就不踏实。

29.经常怀疑自己接触的东西不干净,反复洗手或换衣服,对清洁极端注意。

30.担心是否锁门和可能着火,反复检查,经常躺在床上又起来确认,或刚一出门又返回检查。

31.站在经常有人自杀的场所、悬崖边、大厦顶、阳台上,有摇摇晃晃要跳下去的感觉。

32.对他人的疾病非常敏感,经常打听,深怕自己也身患相同的病。

33.对特定的事物、交通工具(电车、公共汽车等)、尖状物及白色墙壁等稍微奇怪的东西有恐怖倾向。

34.经常怀疑自己发育不良。

35.一旦与异性交往就脸红心慌或想入非非。

36.对某个异性伙伴的每一个细微行为都很注意。

37.怀疑自己患了癌症等严重不治之症,反复看医书或去医院检查。

38.经常无端头痛,并依赖止痛或镇静药。

39.经常有离家出走或脱离集体的想法。

40.感到内心痛苦无法解脱,只能自伤或自杀。测评方法:

√得2分,△得1分,×得0分。

评价参考:

1)0-8分。心理非常健康,请你放心。

2)9-16分。大致还属于健康的范围,但应有所注意,也可以找老师或同学聊聊。

3)17-30分。你在心理方面有了一些障碍,应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调适,或找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你。

4)31-40分。是黄牌警告,有可能患了某些心理疾病,应找专门的心理医生进行检查治疗。

5)41分以上。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应及时找专门的心理医生治疗。

第五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试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试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量表该测验是调查心情和感受的,不是测验能力和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无关, 答案也没有好坏之分,请按平时所想的如实回答;本测验每一问题都只有“是” 和“不是”两种可供选择的答案,在每题的后面用“1”表示“是”, “2”表 示“否”.1,你夜里睡觉时,是否总想着明天的功课

2,老师在向全班提问时,你是否会觉得是在提问自己而感到不安 3,你是否一听说“要考试”心里就紧张

4,你考试成绩不好时,心里是否感到不快

5,你学习成绩不好时,是否总是提心吊胆

6,考试时,当你想不起来原先掌握的知识时,你是否会感到焦虑

7,你考试后,你没有知道成绩之前,是否总是放心不下

8,你是否一遇到考试,就担心会考坏

9,你是否希望考试能顺利通过

10,你在没有完成任务之前,是否总担心完不成任务

11,你当着大家的面朗读课文时,是否总是怕读错

12,你是否认为学校里得到的学习成绩总是不大可靠的13,你是否认为你比别人更担心学习

14,你是否做过考试考坏了的梦

15,你是否做过学习成绩不好时,受到爸爸妈妈或老师训斥的梦 16,你是否经常觉得有同学在背后说你的坏话

17,你受到父母批评后,是否总是想不开,放在心上

18,你在游戏或与别人的竞争中输给了对方,是否就不想再干了 19,人家在背后议论你,你是否感到讨厌

20,你在大家面前或被老师提问时,是否会脸红

21,你是否担心叫你担任班干部

22,你是否总是觉得好像有人在注意你

23,在工作或学习时,如果有人注意你,你心里是否紧张

24,你受到批评时,心情是否不愉快

25,你受到老师批评时,心里是否总是不安

26,同学们在笑时,你是否也不大会笑

27,你是否觉得到同学家里去玩不如在自己家里玩

28,你和大家在一起时,是否也觉得自己是孤单的一个人

29,你是否觉得和同学一起玩,不如自己一个人玩

30,同学们在交谈时,你是否不想加入

31,你和大家在一起时,是否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

32,你是否讨厌参加运动会和文艺演出

33,你的朋友是否很少

34,你是否不喜欢同别人谈话

35,在人多的地方,你是否觉得很怕

36,你在排球,篮球,足球,拔河,广播操等体育比赛输了时,心里是否一直认 为自己不好

37,你受到批评后,是否总认为是自己不好

38,别人笑你的时候,你是否会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

39,你学习成绩不好时,是否总是认为是自己不用功的缘故

40,你失败的时候,是否总是认为是自己责任 41,大家受到责备时,你是否认为主要是自己的过错

42,你在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足球,拔河,广播操等体育比赛时,是否一出 错就特别留神

43,碰到为难的事情时,你是否认为自己难以应付 44,你是否有时会后悔,那件事不做就好了

45,你和同学吵架之后,是否总是认为是自己的错

46,你心里是否总想为班级做点好事

47,你学习的时候,思想是否经常开小差

48,你把东西借给别人时,是否担心别人会把东西弄坏

49,碰到不顺利的事情时,你心里是否很烦躁

50,你是否非常担心家里有人生病或死去

51,你是否在梦里见到过死去的人

52,你对收音机和汽车的声音是否特别敏感

53,你心里是否觉得好像有什么事没有做好

54,你是否担心会发生什么意外的事

55,你在决定要做什么事时,是否总是犹豫不决

56,你手上是否经常出汗

57,你害羞时是否会脸红

58,你是否经常头痛

59,你被老师提问时,心里是否就是很紧张

60,你没有参加运动时,心脏是否经常“扑通,扑通”地跳

61,你是否很容易疲劳

62,你是否很不愿吃药 63,夜里你是否很难入睡

64,你是否总觉得身体好像有什么毛病

65,你是否经常认为自己的体型和面孔比别人难看

66,你是否经常觉得肠胃不好

67,你是否经常咬指甲

68,你是否舔手指头

69,你是否经常感到呼吸困难

70,你去厕所的次数是否比别人多

71,你是否很怕到高的地方去

72,你是否害怕很多东西

73,你是否经常做噩梦

74,你胆子是否很小

75,夜里,你是否很怕一个人在房间里睡觉

76,你乘车穿过隧道或路过高桥时,是否很怕

77,你是否喜欢整夜开着灯睡觉

78,你听到打雷声是否非常害怕

79,你是否非常害怕黑暗

80,你是否经常感到后面有人跟着你

81,你是否经常生气

82,你是否经常会突然想哭

83,你有时是否会觉得,还是死了好

84,你是否经常想大声喊叫

85,你有时是否想过自己一个人到遥远的地方去 86,你被人说了坏话,是否想立即采取报复行动

87,你心里不开心,是否会乱丢,乱砸东西

88,你想要的东西,是否就一定要拿到手

89,你是否经常想从高的地方跳下来

90,你是否会经常急躁得坐立不安

91,你是否不想达到好的成绩

92,你是否从未说过谎话

93,你是否一次也没有失约过

94,你是否不愿说出别人不让说的事

95,你是否总是很有礼貌

96,老师或父母说的话,你是否都照办

97,你是否发过怒

98,你不喜欢的课,老师提前下课,你是否会感到特别高兴

99,你是否无论对谁都很亲热

100,对不认识的人,你是否会都喜欢

计分规则: 计分规则: 选“是”答案,记 1 分,选“不是”答案,记 0 分 结果解释: 结果解释:(1)学习焦虑(1~15 题):大于或等于 8 分,说明该生对考试怀有恐惧心理, 不安心学习,十分关于考试分数,小于或等于 3 分,说明该生学习焦虑低,学习不会受到困扰,能正确对待考试成绩.(2)对人焦虑(16~25 题):大于或等于 8 分,说明该生过分注重自己的形象, 害怕与人交往,遇事退缩;嫉妒心强;小于或等于 3 分,说明该生热情,大方, 容易结交朋友.(3)孤独倾向(26~35 题):大于或等于 8 分,说明该生孤独,抑郁,任性, 自我封闭,不善于交往;小于或等于 3 分,说明该生爱好社交,喜欢寻找刺激, 喜欢与他人在一起.(4)自责倾向(36~45 题):大于或等于 8 分,说明该生自卑,怀疑自己的能 力;小于或等于 3 分,说明该生自信,能正确看待失败.(5)过敏倾向(46~55 题):大于或等于 8 分,说明该生容易为一些小事而烦 恼,遇时 过于敏感;小于或等于 3 分,说明该生敏感性较低,能较好地处理日 常事物.(6)身体症状(56~70 题):大于或等于 8 分,说明该生在极度焦虑的时候, 会出现呕吐,失眠等症状;小于或等于 3 分,说明该生基本没有身体异常表现.(7)恐怖倾向(71~80 题):大于或等于 8 分,说明该生对日常事物,如考试, 陌生人,黑暗等,有较严重的恐惧感;小于或等于 3 分,说明该生基本没有恐怖 感.(8)冲动倾向(第 81~90 题):大于或等于 8 分,说明该生十分冲动,自控力 差,情绪波动大;小于或等于 3 分,基本没有冲动.(9)虚假倾向(91~100 题):大于或等于 6 分,说明该生不诚实,虚伪,弄虚 作假.说明: 说明: 若全部指标在 70 分以上,可认为他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这种学生在日常生活 中有不适应行为,有的可能表现为攻击和暴力行为等.说明:下面有50道题,每道题有3个备选项,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每题只能选择一种结果。

A.较符合自己的情况 B.难回答 C.不符合自己的情况

第一部分:学习方法

1.喜欢用笔勾出过记下阅读中不懂的地方。A.B.C.2.经常阅读与自己学习无直接关系的书籍。A.B.C.3.在观察或思考时,重视自己的看法。而且在遇到问题时,对自己的看法很有信心。A.B.C.4.在对老师将要讲的课会做很充分的预习,并且会预先做一些练习。A.B.C.5.遇到问题,我喜欢和同学一起讨论。A.B.C.6.为更好地理解老师讲的课程,我会对笔记等内容归纳成太哦问或图表。A.B.C.7.听老师讲解问题时,眼睛注视着老师。A.B.C.8.我喜欢利用参考书和习题集。A.B.C.9.对于学习中的要点,我会很注意归纳并写出来。A.B.C.10.我不经常查阅字典、手册等工具书。A.B.C.11.我对作业和考试中的错误会进行修改,并根据试卷分析自己错误的原因。A.B.C.12.我认为重要的内容,就格外注意听讲和理解。A.B.C.13.阅读中若有不懂的地方,非弄懂不可。A.B.C.14.在学习的时候会经常联系其他学科内容进行学习。A.B.C.15.在动笔解题以前,先做全面的审题,有了设想后,才去解题。A.B.C.16.阅读中认为重要的或需要记住的地方就划上线或做上记号。A.B.C.17.经常向老师或他人请教不懂的问题。A.B.C.18.喜欢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A.B.C.19.我很注意别人好的学习方法,并努力学会。A.B.C.20.对需要记牢的公式、定理等反复进行记忆。A.B.C.21.经常观察实物或参考有关资料对其进行学习。A.B.C.22.听课时做完整的笔记。A.B.C.23.我有专门的错题本。A.B.C.24.如果实在不能独立解出习题,就看了答案再做。A.B.C.25.我经常制定学习计划,但不一定按照计划来做。A.B.C.第二部分:应试心理

26.在重要考试的前几天,我就坐立不安了。A.B.C.27.我每天早上都会吃饭而且早餐很有营养。A.B.C.28.在考试前,我总感到苦恼。A.B.C.评价办法:

以下是有分值的结果,只要你的选择与下列结果吻合,可以得1分。请对照你的选择统计你的得分。结果为A,分值为1分的题目编号是:1.2.3.4.5.6.7.8.9.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7.结果为B,分值为1分的题目编号为:无。

结果为C,分值为1分的题目编号为:10.24.25.26.28.50.评价结果:

第一部分的分值若高于20分,说明你的学习方法还是比较理想的。这一部分主要是针对学习方法的测试,比如孩子是否善于总结对知识的掌握是否扎实,学习是否主动自觉,对知识的涉猎是否广泛,等等。总之,包罗了在学习方法上的各个方面。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取长补短的过程,在某个方法上掌握得出色,不代表其他的地方做得都是完美的。因此如果你的成绩一直比较理想,很可能得益于你所掌握的知识适合自己并且有正确学习方法。在以后的日子里,你不仅要继续保持,还要继续发挥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在新的学科和新的知识点中,不断归纳总结,不断发现新的方法,千万不要因为取得的成绩而骄傲自满。如果在这部分的某些题目中没有得到比较好的分数,很可能说明你在某个环节上做得不好或者做得还不够到位,对于这样的题目,你需要考虑一下其目的是检测你的哪一个学习环节,是上课听讲,还是回家做作业,或者是考试复习等。总之,每一个学习环节都有其重要的作用。检测和考试的目的是一样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从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我们的目的。如果你这部分的成绩很好,但自己在学校考试中的表现一直不好,就说明你的问题并非出在方法上,也许是学习态度或学习品质出了问题。若低于此分数,则说明还有些地方没做好,需要如何改进等。

第二部分的分值若高于23分,说明你在考试中的心理素质是比较好的。心理素质对考试成绩会有一定的影响,但绝不是决定性因素。我们重视心理素质,因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因为心理素质太差而影响了考试成绩,相信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都会感到非常遗憾,非常可惜的。如果测试结果表明心理素质全无问题,那么下次考试就不会把问题全部归结为紧张啊,难受啊等问题了。若低于此分数,就要注意分析自己的原因,可以根据之前我们提出的几点建议,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总之,我们既不要过分夸大心理问题的作用,也不要忽视它。保证在进入考场之前,方方面面上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社科论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