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审计局十六大以来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做法
审计局十六大以来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做法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省审计厅、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以文明单位创建,促审计事业发展”的方针,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做为一项重要内容,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工作。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我局的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干部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变,审计局监督工作取得显著成果。总结十六大以来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主要做法是:
一、与时俱进,努力进取,不断夯实精神文明建设基础
(一)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为龙头,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一个单位或部门是否充满生机和活力,关键在于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必须从领导班子抓起,只有把领导班子建设好了,才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过程中,我局主要作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题,以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为契机,对领导班子成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全面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对党在一定时期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坚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持正确的方向不动摇;二是积极营造领导班子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工作中坚持做到“两个民主”,执行“两个制度”。即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和领导分工负责相结合原则;切实执行局党支部成员集体议事制度和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把局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学习好、团结好、纪律好、作风好、政绩好的一流领导班子;三是树立坚持不懈的创建思想,不断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我局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领导班子始终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为了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班子成员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了局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确保了建设活动有章可循。
(二)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主线,全面提升审计干部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必须以教育为根本,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主线,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我局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十分注重对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审计专业技能的培训。1.不断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一支思想过硬的审计执法队伍。我局每年都集中一段时间,开展以旨在提高审计干部政治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培训活动,组织全局干部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特别是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和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期间,认真组织和参加学习教育活动。通过一系列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使审计干部的政治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2.不断加强对审计干部的业务技能培训,培养一支业务过硬的队伍。审计是一项较高层次的经济监督活动,要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监督作用,就必须全面提升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以适 应事业发展的需要。鉴于我局审计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为促使审计干部适应新形势,掌握新知识,开创新局面,我局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继续教育活动。一是组织干部集中学习法律知识、财政税收法规、WTO知识以及其他一些专业知识,共举办新《审计法》、“审计署16个准则和4个规定”、天保资金审计、审计实施系统、审计管理系统等各类培训60余次,参加培训800余人次。二是开展互学互助活动,局内每位审计干部根据各自的特长,选择课题,轮流向全局干部授课,从而既提高了干部的自学能力,丰富了专业知识,也提高了干部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三是积极参加国家及省、州举办的各项培训。3.不断加强审计干部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把审计干部队伍建设成为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过硬队伍。为做好公民道德教育工作,我局不定期地组织干部学习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和文明用语,使干部养成文明礼貌习惯。为培养审计干部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我局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作为修身立信之本。为加强审计干部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一方面,我局制定了和完善了《审计项目复核办法(试行)》、《年度审计工作考核实施办法》,《机关财务管理办法》、《审计组执行审计项目承诺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成立了财政预算执行
第二篇:十六大以来
十六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既面临着历史性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们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在我看来,这种发展观是系统的、是全面的、是高效的,也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当前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呢?
长江三角洲指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在经济上指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这里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在这片中国最富饶的土地上,充满活力的大型城市群正在不断崛起:“超级巨人”上海,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超10000亿元,位列全国第一;“重量级巨人” 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南京,年国内生产总值在202_~5000亿元;“小巨人”绍兴、南通、常州、台州、嘉兴、徐州、温州,年国内生产总值在202_亿元以上。为“长三角” 都市圈带来丰富性和层次感的县域经济,极具竞争力。202_年11月揭晓的全国百强县市竞争力排名中,有七个“长三角”的县市(区)进入前十位。县域经济的崛起,使“长三角”城市连片化、都市化成为可能。
1978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之路,最先开放的就是我们的南大门——珠江三角洲。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相继设立珠海、深圳、厦门、汕头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很明显非珠三角的三个经济特区都不见起色,而只有珠三角的发展起来了,这说明政策并非决定因素,要与当时当地乡结合才能恰到好处的发挥功效。就这样80年代的以廉价劳动力加工出口为特色的珠三角开始腾飞,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991年国家战略北移,开放浦东,这样一来可不得了,“自古江南人杰地灵”,上海辐射浙江和江苏二省飞速发展,以民营内生型经济为特色的浙江和以乡镇企业闻名的江苏成为我们经济发展旗帜,上海当然是其他地区所无法模仿的。经过20多年发展,长三角已经在硬件和软件上领先珠三角,成为中国经济领头羊,但是这也就意味着长三角要率先进行工业化经济转型,或许这将会是一条我们从未尝试过的改革之路。长江三角洲城乡一体化发展、跨省域联合发展模式、全面的城市化道路、环境资源与经济同步发展、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错位发展、因地制宜”六大板块的总体规划成为当务之急。长三角经济区能否跳跃这个台阶,综合利用各种优势条件发展自己,实现经济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且看它的六脉神剑磨得如何?
第一,长江三角洲要尽快实现二省一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继续解放思想,打破城乡、工农相互发展的壁垒,深化城乡、工农合作模式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最高、农业集约化发展水平最快的地区之一,但是随着经济迅速发展所带动的城市化不断扩张,城乡协调发展
成为重要课题。农村主要从事第一产业和相关产品的深加工,利用自然资源、水
土条件、传统技术和集聚生产等发展起来,从村基础落后,因而往往所有人从事
同一作物的生产经营,慢慢的形成规模经济,只是这种规模经济缺乏有效管理,难以奏效。位于长三角南翼的浙江省连续22年农村经济保持全国第一位,我们
来看一看它的做法:杭州市以大项目带动解决“城中村”问题,努力使失地农民
“同城同待遇”。嘉兴市推进“两分两换”,转换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农村人口要素集聚,提高农民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丽
水市结合当地生态旅游优势,开创了生态旅游路线,并继续推行以县域为单位的专业经济作物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村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新路子。因此,长三角要结合当地农村实际,科学规划农村发展,以
工促农、工农结合、因地制宜的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专业化和产业化,以实现长
三角农村经济的集约化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中“统筹城乡发展”的体现。
第二,长江三角洲要利用好广泛的省域腹地,尽快实现内部有机发展,与外
省区进行优势互补,实现泛长三角共同发展。改革开放,开放的不只是国内与国
外的联系,内部各省更应更新观念、解放思想,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区域合作的效益,因为我们从来没见过孤立发展起来的上海。这个跨省域联合发展包含两个
方面,首先是长三角内部二省一市的一体化联合模式,其次是长三角与其辐射的安徽、江西、湖北、河南、湖南和重庆等省市的互利共赢。江浙一直我国经济高
速发展区域,两者各有优势,目前应当继续深入学习,相互借鉴,走出具有自己
特色的道路。长三角有技术、资金优势,可以转移第二产业进入辐射区省份;周边地区具有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优势,可以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因此,长三角
要拓展合作方式,实现内部有机联合,联合其他省份、其他城市一起交流、合作、发展,建立大长三角经济区。这是科学发展观中“统筹区域发展”的体现。
第三,长江三角洲要充分实现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促进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医疗和公共服务协调全面发展,实现全面的城市化。长三角是我国城市化
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这里孵化出一大批大城市和超级城市,比如上海、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南京、绍兴、温州等。这些城市现代化程度极高,但是正的实现经济社会一起发展了吗?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等一些列城市化问题制约
着长三角的进一步发展。这里外来人口较多,如何处置好外来农民工的基本保障;
这里文化丰富,如何处理好城市化与文化保护的关系;这里工业化快,环境脆弱,如何处理城市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这里人才紧缺,科技紧缺,如何合理转移优
化城市化中各要素的配置。。。城市化的问题是纷繁复杂的,所以需要我们
深入研究,抓住重点,逐步突破。这是科学发展观中“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体
现。
第四,长江三角洲要合理高效利用各种资源,开源节流,尤其是土地资源,;
注重保护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容纳和可持续的资源供给,西方的工业化是“先污染、后治理”,作为后
起之秀的长三角决不能模范这种发展模式,要实现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长三角要淘汰一系列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兴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是科学发展观中“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体现。
第五,长江三角洲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实现外贸、消费和
投资协调拉动经济发展,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02_年以来,江、浙、沪
两省一市在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着力发展集约化、高附加值产业。
投资增幅下降的同时,拉动长三角经济的另“两驾马车”——消费和出口的贡献
在加大。上半年,江苏、浙江、上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分别达到
15.9%、14.5%和13.1%,均超过了当地GDP的增速。三地出口分别增长了28.2%、29.6%和24.7%,其中浙江出口增幅居沿海省市首位。但是长期大量依靠外贸拉
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国内发展需求,毕竟国外市场拓展有限,而且风
险大,现在中国正在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市场大国”的转变,长三角作为国内外
经济结合部和产业转移中转站,应当利用这一良好国内外形势,加快经济增长方
式转变,促进经济更高水平的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众“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
放”的体现。
第六,“一核九带、错位发展,因地制宜、一镇一品”。今年六月份国家出
台的长三角区域规划明确提出“一核九带,错位发展”战略,即以上海为核心,沿沪宁和沪杭甬线、沿江、沿湾、沿海、沿宁湖杭线、沿湖、沿东陇海线、沿运
河、沿温丽金衢线为发展带的“一核九带”空间格局。这就要求长三角各市避免恶
性竞争,错位发展,充分拓展市场,挖掘经济潜力,沿着自己的优势发展,做大
做强城市群,加快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区域联系。之前,宁波联合舟山做大北仑
—宁波港与上海港竞争就属于恶性竞争。各省市各地区一定要牢牢把握本地实
际,科学规划,选择最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方向进行突破发展。比如杭州则重点发
展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电子商务等产业。南京的定位是:“发挥沿江港口、历
史文化和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长江航运
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南京都市圈建设,促进皖江城市带发展,成为长三角
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但是其他城市的定位认不清晰,各地区的协调发展问题一直是很头痛的问题,既不能同质化发展,又不能孤立发展,如
何实现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仍然是一个难题。因此,长三角要继续发挥地区优
势,逐步转型,内联外合,加快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
展。
长三角是个巨人,它有很多令人羡慕的优点,但它也有不少的缺点;现在,在面临国内外各方面的挑战,尤其是珠三角和京津唐的挑战,和中国大经济机遇
下的长三角何去何从?我想关键是牢牢把握自身实际和外部环境,用科学发展观
加快发展自己,深化区域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互利共赢,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
型。
班级:社保0901
学号:1091410132
姓名:邱善富
日期:202_-12-8
第三篇:共青团十六大以来大事记
二〇〇八年
6月10日—14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式,李长春代表党中央向大会致题为《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上创造新的青春业绩》的祝词。陆昊代表团十五届中央委员会作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大会修改并通过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团中央委员会。14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中南海怀仁堂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发表重要讲话。在团十六届一中全会上,陆昊当选为书记处第一书记。
7月1日 共青团服务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京外省(区、市)赛会志愿者工作动员大会在北京举行。
7月2日 团中央在北京举行全团选派百名优秀干部支援地震灾区基层团组织工作动员会。3日,101名选派干部分赴四川、陕西、甘肃的59个受灾县(市)挂任团委副书记,开展为期半年的支援灾区基层团组织工作。
7月17日 共青团第十六届中央书记处以“从党团关系和青年运动的发展看新时期共青团工作”为题进行第一次集体学习。至202_年4月底,共进行集体学习28次。
8月5日 全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全团要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全体青年”的重要要求,以最大的决心支持和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切实增强对广大青年的吸引和凝聚。
8月6日 北京202_奥林匹克青年营在北京举行开营仪式。
9月16日 加强共青团宣传舆论阵地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全团要加强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努力构建影响全体青年的传媒体系,办好团属媒体,切实增强团组织在广大青年中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10月7日 团中央直属机关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
10月8日 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
11月6日 团中央召开常委会议,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讨论通过了《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作用的决议》。
12月5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办公会议,听取团中央工作汇报。
12月18日—24日 应中国政府邀请,日本各界青年代表组成的第二批日本青少年友好使者代表团近1000人访华。20日下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活动闭幕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代表团主要成员并出席闭幕式。
12月19日 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举行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座谈会。
12月23日—24日 共青团十六届二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兆国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全会审议通过了《共青团工作五年纲要(202_—202_)》。
二〇〇九年
2月25日 团中央直属机关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
2月26日 团中央在北京举行“共青团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与25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就建立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沟通交流机制、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等进行了交流。
3月7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的工会、共青团、青联、妇联界委员,参加联组讨论,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3月17日 团中央召开全团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强调,全团要把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作为服务青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做好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青年就业创业技能培训、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等工作。
4月3日 团中央下发《团的领导干部学习大纲》。
5月2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中国农业大学,同广大师生共迎五四青年节,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各族各界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希望全国广大青年学生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谱写出更加辉煌的青春乐章。
5月4日 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5月14日 纪念全国青联成立6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5月15日 团中央下发《关于开展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工作的通知》。
6月1日 按照团中央、全国少工委的统一部署,全国31个省(区、市)约7600万名少先队员举行“歌唱祖国庆六一”全国统一主题队日活动。
6月22日 团中央下发通知,决定自202_年6月起,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一批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单位,开展为期一年的团、队建设试点工作。
6月30日 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成立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会见了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23家原始基金发起人代表,并为代表颁发了捐赠证书。
7月27日—29日 团省(区、市)委向团中央进行年中工作述职。13个省(区、市)团委主要负责同志向团中央书记处汇报工作,其他各省(区、市)团委以书面形式进行了述职。8月4日,召开各省(区、市)团委年中述职总结电视电话会议。
8月17日—19日 团中央以电视电话会议的方式,在全团大规模集中培训县级团委书记。
9月25日 团中央在北京召开常委(扩大)会,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审议通过了《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加强团的自身建设的决议》。
10月13日 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纪念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60周年座谈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来致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60周年的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11月2日 团中央、商务部、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北京举行中国援非青年志愿者赴博茨瓦纳服务队送行座谈会。12名中国青年志愿者将赴非洲开展为期1年的志愿服务,标志着胡锦涛总书记在202_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宣布的中国政府对非8项承诺中“3年内向非洲派遣300名青年志愿者”有关工作圆满完成。
11月19日 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希望工程20年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出席会议并讲话。
12月7日 团中央、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意见》。
12月25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办公会议,听取团中央工作汇报。
二〇一〇年
1月7日—9日 共青团十六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兆国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全会总结了202_年全团主要工作思考和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对202_年的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
1月15日 团中央制定下发了《关于严格管理团的专职干部的几项规定》。
2月24日 “共青团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在北京举行,团中央与21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围绕“互联网与青少年健康成长”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3月18日 全国企业共青团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以服务企业的生产经营为前提,找准共青团组织根本属性、根本任务与企业根本功能相融合的工作切入点。
4月8日 共青团中央发出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实施“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重点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护、感受城市、自护教育和爱心捐赠五项工作。5月4日,“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在全国各地全面启动。
4月15日 共青团中央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团组织迅速行动起来,组织动员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工作,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
5月26日 团中央直属机关召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动员部署会。
5月29日—30日 中宣部、团中央、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主持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作会议总结。
5月31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中国科技馆新馆,同出席中国少年先锋队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全体小代表和部分中外少年儿童一起参加“体验科学、快乐成长”活动。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向出席少代会的小代表、向全国各族少年儿童表示节日的祝贺,向广大少先队辅导员和少年儿童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预祝第六次少代会取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也分别参加活动。
6月1日—2日 中国少年先锋队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代表党中央向大会致祝词。
6月22日—24日 部分团省(区、市)委向团中央进行年中工作述职。其他团省(区、市)委以书面形式进行述职。
7月12日 团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团分类引导青年工作会议。11月19日,共青团中央印发《关于在全团开展分类引导青年工作的实施意见》。
8月24日—26日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全体会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来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宣读了胡锦涛总书记的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同志代表党中央向大会致祝词。
8月25日—29日 中越青年大联欢活动在广西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越共中央总书记农德孟分别致电祝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胡德越会见中越两国青年代表并致辞。
8月31日 党群共建创先争优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出席并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主持会议并讲话。
9月26日 全国基层党建带团建暨共青团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出席会议并讲话。
10月11日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少工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
10月29日 以“青年·城市·未来”为主题的202_年上海世博会青年高峰论坛举行。
11月11日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党组研究决定,从全国高等学校(含民办高校、独立学院)中选派2793名共青团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工作一年。
12月9日 团中央、全国学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全国大学生纪念“一二·九”运动75周年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出席并讲话。
二〇一一年
1月7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办公会议,听取团中央工作汇报。
1月12日—14日 共青团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兆国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实现十二五时期奋斗目标作贡献的决定》。
2月23日 202_“中欧青年交流年”活动中方开幕式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启动“中欧青年交流年”官方网站并发表讲话。
2月24日 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举行202_年“共青团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团中央与19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围绕“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3月11日 共青团中央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在党组织的领导下,采取“编制内与编制外相结合、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选配团干部,使乡镇、街道团组织人员配置和工作内容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要求,切实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
3月21日 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印发《关于在全国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的通知》。
4月25日 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在北京召开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同日,印发《关于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
4月25日 中国青年报创刊6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发来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5月4日 共青团中央联合全国1400余家网络媒体启动 “党在我心中——全国青少年千网联动学党史”活动。
5月31日 全国各地少先队组织开展“红领巾心向党”主题队日活动。
6月28日 由团中央特殊团费援建的汶川青少年活动中心建成开放仪式在四川汶川县映秀镇举行。
7月1日 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在北京召开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座谈会。7月2日,共青团中央印发《关于组织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和团干部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的通知》。
7月12日 两岸万名青年大交流主题联欢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胡锦涛总书记亲切看望两岸青年朋友,与大家共同领略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共同展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前景。
7月28日—29日 团中央举办全国新任职县级团委书记电视电话培训。2610名新任职县级团委书记、部分新任职省级团委、地市级团委班子成员参加培训。
10月24日 团中央在北京召开常委扩大会,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审议通过了《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作用的决议》。
11月4日 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中国少年报创刊60周年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发来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11月22日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学共青团工作的意见》。11月23日至24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中学共青团工作会议。
12月18日—25日 第十二届“中越青年友好会见”活动在越南举行。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和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常务书记黎鸿英在河内共同会见参加第十二届“中越青年友好会见”活动的两国青年代表。
12月27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办公会议,听取团中央工作汇报。
二〇一二年
1月9日 团中央主办、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的共青团面向广大团干部的移动信息服务平台——“共青团移动频道”正式开通。
1月10日—11日 共青团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2月10日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党组决定,202_年继续从全国高等学校(含民办高校、独立学院)中选派2500名共青团干部到县级团委开展为期一年的挂职工作。
2月23日 团中央印发《关于在全国青少年中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通过学习宣传雷锋精神、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志愿服务、选树宣传先进典型等方式,引导广大青少年普遍参与学雷锋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机制化、常态化。
2月27日 团中央在北京举行202_年“共青团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新生代农民工代表,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等围绕“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主题进行交流。
3月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工会、共青团、青联、妇联界委员联组会。
4月19日—22日 团中央在北京展览馆举办共青团新媒体和文化成果交流展览会。1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参观展览。20日,团中央召开共青团新媒体和文化成果交流展览会工作交流会议。
5月4日 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主持纪念大会,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李克强、贺国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纪念大会。
5月4日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团中央共同主办的《五月的鲜花——心中的歌儿唱给党》202_年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会演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与首都高校学生代表一起观看演出,并与大学生演员和代表亲切交谈。
5月4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九十周年》纪念邮票首发式在团中央机关举行。
5月31日—6月1日 各地少先队组织集中开展了“红领巾心向党——学先锋,找榜样,争四好”全国统一主题队日活动。
8月20日 共青团中央、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和推动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从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进一步认识支持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采取制度性措施,切实加强对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工作的财力保障;要求省级财政部门要督导所辖市(地)特别是各县(区、市)在财政预算中切实保障同级共青团工作经费,努力为基层团组织提供长期、稳定的工作经费支持。
9月12日 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发表声明,对日本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
10月9日 团中央召开全国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强调,各级团组织要围绕“两个全体青年”的目标,抓住青年在镇区聚集的新特点,运用青年社会化聚集的方式和载体,大力推进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团委“桥头堡”作用。
10月13日—14日 202_年全国省级团委办公室主任会议在四川成都市召开,研究部署各省级团委联合省级财政部门出台地方性文件、落实中青联发[202_]20号文件精神的有关工作。
11月21日 团中央在北京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就全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行研究和部署,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狠抓团的自身建设,团结动员广大团员青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的决议》。
12月26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办公会议,听取团中央工作汇报。
12月31日 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少先队总辅导员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12月31日 经过3个月的积极推动,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团委实现了联合省级财政部门下发文件,对落实中青联发[202_]20号文件精神、支持本省(区、市)团的基层工作经费作出规定。绝大多数省份的文件明确了每个乡镇(街道)每年不低于2万元的财政支持标准。这一制度性安排,在帮助解决基层共青团工作缺乏稳定经费保障的难题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二〇一三年
1月15日—16日 共青团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源潮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用党的十八大精神动员广大青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中建功立业》的重要讲话。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1月18日 共青团中央印发《共青团中央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的实施办法》。
2月25日 202_年“共青团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在北京举行。团中央与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围绕“社会教育与青少年健康全面成长”主题进行深入交流。
3月19日 团中央召开直属机关干部大会。中组部副部长潘立刚宣布中央决定:秦宜智同志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同志不再担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职务,另有任用。
4月15日 共青团中央印发《“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总体方案》,决定在全国青少年中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5月3日 全国各地团组织广泛开展“五四”主题团日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五四期间全国各地团组织共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团日活动100余万场,吸引超过4000万人次团员青年参与。
5月4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参加团中央主办的“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问候。习近平强调,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座谈会前,习近平亲切会见了参加座谈会的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并合影留念。
5月6日 共青团中央下发《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重要讲话的通知》,要求各级团组织把组织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和团干部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5月15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中印青年代表,勉励两国青年人做中印友好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5月29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市少年宫,同来京参加交流体验活动的全国56个民族、革命老区、灾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少年儿童和农民工子女,以及首都城乡少年儿童代表1600多人,一起参加“快乐童年 放飞希望”主题队日活动,以一个“大朋友”的名义,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祝贺节日。习近平对孩子们说,每个人都是从孩子长大的。实现我们的梦想,靠我们这一代,更靠下一代。少年儿童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长大后做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
第四篇:十六大以来文化建设成就
十六大以来文化建设成就
时间:202_年10月28日 09时32分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开辟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广大人民群众和文化工作者的创造精神,推动优秀文化产品大量涌现,丰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坚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发展理念,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大幅度提高了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了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发展多层次、宽领域对外文化交流格局,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崭新形象和我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根据《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摘引)
重大意义
时间:202_年10月28日 09时34分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决定》用“四个更加”、“四个越来越”、“三个关系”集中阐述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根据《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摘引)
四个“更加”
时间:202_年11月01日 13时05分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根据《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摘引)
四个“越来越”
时间:202_年11月01日 13时06分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根据《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摘引)
三个“关系”
时间:202_年11月01日 13时08分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根据《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摘引)
八大突出问题
时间:202_年10月28日 09时34分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提高,网络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和改进;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需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必须抓紧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根据《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摘引)
三个“准确把握”
时间:202_年10月28日 09时50分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
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根据《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摘引)
四个“以”
时间:202_年10月27日 19时48分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决定》以四个“以”论述了我们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要求: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根据《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摘引)
长期目标
时间:202_年10月27日 20时45分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阶段性目标
时间:202_年10月28日 10时34分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到二〇二〇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全党全国要为实现这些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五个“坚持”
时间:202_年10月27日 20时48分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决定》在总结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针,就是“五个坚持”: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文化改革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这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
(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这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性质)
(三)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这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
(四)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强文化法制建设,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
(五)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这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
六项重大举措
时间:202_年10月27日 20时52分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决定》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到202_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围绕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从6个方面作出工作部署、提出重大举措。
第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第二,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第三,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第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第五,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第六,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时间:202_年10月28日 13时34分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必须从战略和全局出发,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健全领导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增强领导文化建设本领。
《决定》从4个方面作出工作部署。
(一)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深入研究意识形态和宣传文化工作新情况新特点,及时研究文化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掌握文化改革发展领导权。
(二)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好配强文化领域各级领导班子,把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理论水平高、熟悉文化工作、善于驾驭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局面的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把文化领域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确保文化阵地导向正确。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文化工作,加强文化理论学习和文化问题研究,提高文化素养,努力成为领导文化建设的行家里手。
(三)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文化建设强大合力。
(四)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人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为广大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者提供广阔舞台,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推广大众文化优秀成果,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
(根据《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摘引)
第五篇: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述评之三
市场经济:跨越发展的中国创举(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十
年回眸·重大战略)
——十六大以来重大战略述评之三
“东方新神话”;
“照耀全球经济信心的灯塔”;
“唯一打破经济学教科书常规的国家”……
在世界眼里,“202_—202_”这一看似普通的历史单元,已成为新中国历史上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
是什么让中国巨大的发展潜能喷薄而出、财富像泉水般涌流?是什么让社会主义生命力凸现,重新激活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全新想象?
不同的人或许有不同的答案,但有一个认识已成为共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造就了中国大地上波澜壮阔的时代巨变。
昨天,我们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对世界的历史性贡献。
今天,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走向复兴的“中国道路”提供着良好的“体制环境”。
体制环境更完善
市场经济体制的支柱愈益坚实,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实现着亘古未有的结合
只有回首过去,才知道自己已经走出多远。
轻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里程碑,我们分明可以看到那清晰的“三大步”:
30多年前,改革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打开。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一步步加深,改革沿着市场取向一步步推进。
20年前,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党做出了历史性的抉择,改革从此奠定了更明确的方向。
10年前,党的十六大宣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提出到202_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年风云际会,十年风雨兼程。今天,中国的“体制环境”逐步走向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支柱”正愈益坚实。
市场主体更富活力——过去,国有企业被比作低效、愚笨的“大恐龙”;现在,大多数国企实行了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治理结构,成为上市公司。国有企业,分明是腾跃太空的“中国龙”。
“股改上市后,国有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形似‟,还做到了„神似‟,”十八大代表、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说,“如今,建行的董事们在讨论一些议案时会争得面红耳赤,表决时有人投弃权票和反对票。由于董事会不能干预具体经营,我担任董事长8个多月来,没批过一分钱贷款,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市场体系更加发达——过去,连一盒火柴的价格都要国家制定;现在,95%以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由市场决定。过去,人们不知股票为何物,首家股份制企业北京天桥百货公司为推销股票,不得不宣布,买他们的股票5年后可以“还本”,每年有5.4%的“利息”;现在,中国股市市值已跃居世界第三,股指的涨落牵动着亿万百姓的神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正向我们走来。
宏观调控体系更趋成熟——过去,政府通过指令性计划直接干预经济;现在,财税、金融等间接调控工具登台亮相,熨平经济波动,助力又好又快。
收入分配和社保体系更为健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我们从过去的家庭保障和单位保障,跨越到今天的社会保障,百姓的“安全网”越编越结实。
最令人瞩目的是,“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在相互的化学反应中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从这两个“不等式”中,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并非相互排斥的磁铁南北极;
向市场经济要效率,向社会主义要公平——从这两个“等式”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完全可以像磁铁相吸般紧密结合。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两种优势的叠加、融合,将释放出惊人的制度能量。
这十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正实现着亘古未有的结合。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不是搞“私有化”,而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公有经济与非公经济正携手向前。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非只讲效率、不讲公平,而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既鼓励先进、促进发展,又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非不要宏观调控,而是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注重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每一次危机,都是对制度优势的考验。当国际金融危机黑云压城、世界经济一片肃杀时,中国经济在“看得见的手”的有力托举下,不仅率先回升,而且逆势攀升,四年间人均GDP翻了一番。外媒感叹:“„新版中华经济体制‟展现了它强大的应对能力,中国似乎生活在另一个星球,置身于西方国家遭受的全球危机之外。”
市场经济是人类的精巧发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是中国的卓越创造。这一体制将有限的人、财、物以最优方式分配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有利于实现效率提高、财富增进和公平正义。
“中国这些年来所发生的一切,是任何计划都计划不出来的。”有人这样评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的奇迹。
我们从“濒临崩溃”走向“世界引擎”。这十年,中国经济总量翻了两番,全球排名推进四位,已跃居世界第二。建三峡大坝、修青藏铁路、办奥运盛会、走浩瀚太空……“中国实力”耀眼迸发。
我们从“温饱不足”走向“全面小康”。这十年,中国农村的脱贫人数,相当于整个法国的人口数量,中国人民过上了宽裕、体面、有尊严的生活。
我们从“沉闷僵化”走向“充满活力”。人们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市场意识苏醒、发展机会增多……中国社会,从来没像今天这样充满朝气和活力。
改革开放是动力
改革开放的深度与广度,决定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程度
“体制环境”的完善程度,取决于改革开放的深度与广度。
10年的探索实践,再次验证了“改革开放每前进一步,新的体制机制就健全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推进一步”的真理!
国企健体、民企松绑——改革让微观主体“活力四射”。
国企改革中的每一次决断取舍,都是对原有体制的“削骨蚀肌”。断腕之痛愈深,奋起之势愈强。这十年,中央企业从196家调整重组为117家,资产总额从7.13万亿元壮大至28万亿元。“减”的是数量,“增”的却是竞争力、控制力和带动力。
“非公经济36条”、“新非公经济36条”、“新非公经济36条实施细则”,“重复”的是条数,“变化”的却是“玻璃门”、“弹簧门”的逐渐打破。“英雄不问出处,创业不问体制”,千万家非公企业正以自己的生机和活力,汇聚成新时期的“清明上河图”。
十八大代表、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讲起了这样一个故事:十年前,三一面临着诱人的市场机遇,但就是缺少资金、“没米下锅”。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三一申请上市。“民营企业上市,那不是天方夜谭吗?”面对怀疑,梁稳根也做好了吃闭门羹的准备。没想到一路绿灯,只花了一年多就登陆股市,筹资9.6亿元,三一的混凝土机械销售额一下增长了30倍。“当上市铜锣敲响时,我深深感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前,民企和国企是平等的!”
要素价格市场化、市场范围扩大化——改革令市场体系“血脉畅通”。
居民阶梯电价方案实施、成品油价格调价周期缩短、天然气价改试点启动……市场化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轮廓渐次清晰。
城乡统筹、户籍改革,实现劳动力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知识产权市场从小到大,“技术”在流通中体现价值……市场化的资源配置,范围日益扩大。
少管制、多服务、重监督、强调控——改革给政府与市场“划清边界”。
这十年,国务院部门共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183项,占原有总数的60.6%;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本级共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36986项,占原有总数的68.2%。政府职能,正从“划桨”变为“掌舵”,从“全能”变为“有限”,从“管制型”变为“服务型”。
提高收入、完善保障——改革为收入分配和社保体系“补上短板”。
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建立、逐步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织就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开放与改革密不可分。开放也是改革,是对传统自我封闭体制的改革。
多哈会议一声槌响,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入世意味着接轨成熟的市场经济。从此,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视野更广、标准更高、压力更大、动力更足,成果也更丰。
“在入世形成的强大的竞争倒逼机制下,国有银行背水一战、实施股改,中小银行也纷纷变革自强,中国银行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十年前,中资银行还担心„狼来了‟;十年后,外资银行惊叹将„与龙共舞‟!”十八大代表、中国人寿保险集团董事长杨明生回忆起这场硬仗时依然心潮澎湃。
坚持改革不动摇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
一家外国报纸曾这样提醒来华公民:“买东西要看找回的是不是假币,坐出租车要警惕司机绕路。但迄今为止,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的国家只有3个,中国是其中之一。” 的确,我们为市场取向改革带来的“中国奇迹”感到振奋,但也与一些“成长的烦恼”不期而遇。收入差距扩大、看病难、上学贵、房价高、诚信缺失、贪污腐败……面对种种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一些人将其归咎于改革开放,认为这些问题与市场经济相伴相生。
其实,这些问题,有些是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新问题。收入差距扩大,是告别普遍贫穷、奔向共同富裕道路上的“烦心事”。通过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做大发展“蛋糕”,我们能缩小差距、扭转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有些问题,是由于改革不到位造成的,也只有深化改革才能解决。在一段时间内,与经济领域的改革比,社会领域改革相对滞后。但重要的是,这样的局面已现“拐点”,医疗、教育、住房等社会领域改革正风生水起。
还有些问题,与市场经济没有必然联系。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不是无序经济;是法制经济,不是腐败经济。腐败,往往是体制转轨时期的权力寻租。遏制腐败,要靠深化改革,靠政府职能转变。
种种问题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市场取向改革的方向出了偏差。相反,这些问题相当程度上是改革不到位、措施不完善的产物,也只有依靠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解决。
今日中国,坚持改革开放是人心所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大势所趋。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审视,完善“体制环境”的任务依然繁重。
来自中国农业银行的十八大代表叶又升认为,当今中国,经济总量上去了,但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持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极为迫切;非公经济不断壮大,但制约其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并未完全消除;商品市场较为成熟,但要素市场发育不足,影响了资源配置的优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但还存在经济调节越位、市场监管缺位、社会管理错位、公共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而我们距离“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只有短短8年。处于“深水区”、“胶着期”的市场化改革,越往前推,触及的矛盾就越深,碰到的阻力就越大。
“我们必须毫不动摇推进改革开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信心百倍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又一次吹响了进军号。
改革开放之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