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小编整理]
编辑:紫云飞舞 识别码:13-720853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29 02:21:52 来源:网络

第一篇: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

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云南省宣威市为例

煤炭资源型城市是中国城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累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如何使这些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日益引起政府、社会、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宣威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之一,研究宣威资源型经济如何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当地政府决策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对于其他煤炭资源型城市如富源县、师宗县、开远市等也有借鉴意义。

一、对宣威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界定

资源型产业是目前习惯使用但又未被严格界定的概念,本研究认为,资源型产业是从事不可再生资源开发的产业,按照我国国民经济统计的口径,属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B类采掘业。资源型城市是因资源的开采而兴起或发展壮大,且资源性产业在工业中占有较大份额的城市,那么资源型产业占多大比重的城市才算得上资源型城市?对于该比例标准,学术界的认识很不一致,至少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界定。这里我们采用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提出的界定原则和标准1:

1.采掘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在10%以上;

2.采掘业产值规模,对县级市而言应超过1亿元,对地级市而言应超过2亿元;

3.采掘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在5%以上;

4.采掘业从业人员规模,对县级市而言应超过1万人,对地级市而言应超过2万人。

根据上述我国资源型城市界定的原则和标准,我国资源型城市共有118个。在118个资源型城市中,煤炭资源型城市有63个。宣威市是云南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型城市之一,宣威市的各项经济指标见表1(数据来源:2002年《宣威年鉴》)2:

1■

二、宣威市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

(一)城市产业结构单一

煤炭资源型城市是因煤炭开采而兴建或发展起来的城市,煤炭在城市产业结构中占据主导或支柱产业的地位。煤炭资源型城市存在国内生产总值对煤炭产业过度依赖的现象。单一追求煤炭产量目标,单一抓煤炭调出任务,单一抓煤炭采掘,导致了单一的煤炭工业结构,呈现了以煤炭开采为主的粗放型特征。虽然有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也发展了煤炭的延伸产业,形成了一条以采矿业为主导、关联度高的产业链,但这些加工业对煤炭资源的依赖程度仍很高,产业接续能力差。以云南宣威市为例,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94.93亿元,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产值20.52亿元、45.49亿元、28.91亿元。全市工业总产值93.13亿元,煤炭工业完成产值21.1亿元,以火电为主的电力工业完成产值26.12亿元,二者占工业总产值的50.7%,工业增

加值完成40.01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42.2%,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60%,产业结构单一现象明显。

(二)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后续发展能力不强

从总体来说,宣威市的经济增长属于外延型粗放式,走的是资金大量投入、资源大量消耗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模式,表现为:煤炭深加工不够、产业链短;投资不注重实效,忽视煤炭挖掘技术改造;在产出结果上忽视产品质量、规格品种。另外,煤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耗竭性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开采一点就少一点,煤炭行业必然会随着煤炭资源的减少或枯竭,而趋于衰败。

(三)收入分配不公问题

煤炭资源是天赋资源财富,与其他产品的特征和属性存在较大差别。在煤炭资源丰裕的区域,面对骤然繁荣的资源产业和滚滚而来的资源财富,往往缺乏相关的制度准备和调节机制,资源收益分配问题十分严重。尤其在资源价格高扬的时期,巨额的溢价收益大多直接流入采矿权人手中,导致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公平。多数情况下,在资源领域还存在着严重的寻租行为,资源收入分配被严重扭曲,收入分配矛盾更加尖锐。

(四)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肺癌发病率高

环境污染严重是煤炭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的现象。煤炭生产过程中排放出来的大量废弃物是导致煤矿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这些废弃物主要有矸石、洗煤水、抽放煤层气。它们不仅大量占用耕地,堵塞河道,而且排放大量粉尘,SO2、CO、H2S等有毒有害气体和热辐射,严重污染水源、大气和土壤,破坏生态平衡。据1982年中国医学研究院组织中外专家到宣威考察测定,宣威城区大气中并芘的含量为0.18微克/1千立方米,是国际标准的18倍。据宣威市环境监测站1996年监测,城区大气中的总悬浮颗粒量是国际组织规定标准的25倍。由于环境中大气和水的污染严重,该市域内癌症,尤其是肺癌发病率近年来特别高3。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认为认为,宣威肺癌继续高发的原因正是燃煤烟污染。

第二篇: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思考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加大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把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放在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位置。在计划经济和短缺经济时代,我国资源型城市蓬勃兴起,组成了工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主力军,为祖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单纯或高度依赖不可再生又必然枯竭的矿产资源而产生的先天不足和致命缺陷,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暴露,资源型城市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特别是,矿产资源日益枯竭带来的发展依托缺位,价格剪刀差导致的双重利益损失,过剩经济、买方市场产生的内在约束,全球化、知识化、生态化浪潮的接踵而至,都使资源型城市原有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作为煤炭城市,同样面临着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的经济发展单纯建立在煤炭的采选基础之上,致使经济结构单

一、超重,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城市建设欠账较多,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在资源萎缩的今天,大力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加速实现城市转型,尽快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市最为现实和紧迫的重任。对此,市近几年来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努力。在实践中,我们感到,要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认清一个前提,突出两个重点,抓住一个关键。

认清一个前提,就是重新进行城市定位。资源型城市特别是煤炭工业城市,必须本着尊重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原则,对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城市性质进行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经济转型的目标。更为重要的是,资源型城市要对主体资源所处的生命周期进行科学判断,针对资源的衰退、枯竭程度确定未来发展的步骤和重点。

突出两个重点,就是壮大接续产业、发展替代产业。对于煤炭城市而言,煤炭工业作为主体工业,在城市经济中举足轻重,单纯依赖和完全放弃既不现实又不可能,必须要拓宽开发领域、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主体工业的稳步发展,为结构调整和城市转型提供时间和资本积累,与此同时,立足自身特色,发掘比较优势,加速培育替代产业。

抓住一个关键,就是强化招商引资。由于计划经济体制,资源型城市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经济发展的资金制约矛盾十分突出,但资源型城市一般具有丰富的资源储备,充足的动力供应,大量的闲置资产及廉价的劳动力,因而必须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按照有利于增加地方税收、有利于资源深度开发、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安排劳动就业且符合城市空间布局、符合环保要求的原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

从的实际情况看,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将按照十六大精神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紧紧抓住国家扶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历史性机遇,坚持政策推动、市场拉动、科技带动、项目牵动,大力实施“一体两翼”战略,力争用较短的时间构建起资源合理利用、比较优势明显、主导产业崛起、持续健康发展的经济格局,使由以煤炭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变为多元发展的产业结构,由单纯的煤炭城市转变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化工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由封闭的边疆城市转变为联结中国内地、面向俄罗斯和东北亚的开放前沿,由矿山城市转变为以绿色农业、山产品开发、特色旅游为重点的生态城市,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健康、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所谓“一体”,就是以资源开发利用为主体。应该说,国民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的发展首先要依托矿产资源而推进,丰富的资源是资源型城市最基本的经济优势,完全抛开现有的经济基础,重新构筑全新的经济优势是不现实的,因而必须要立足于资源的开发利用。

要以同种资源为基础,发展接续产业。即搞好煤炭资源的接续、发展和转化加工。煤炭资源是煤城最基本的资源,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资源,同时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素有“化工之母”的美称,因而深度开发潜力巨大。为此,一是搞好煤接续。鉴于目前正处于资源萎缩期,年后生产能力将由目前的万吨降至万吨,为了维持煤炭工业的发展,为经济转型争取充足的时间,我市谋划开发储量达亿吨的鸟山项目,这对于保证矿区资源持续、稳定地方经济、缓解东北地区焦煤供应紧张状况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二是推进煤转化。对于煤炭城市而言,依托煤炭发展高耗能产业有助于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因而建设坑口电站成为首选的发展重点。为此,历经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建成了年发电能力为万千瓦的发电公司,并依据黑龙江省对电力的需求及发电公司良好的扩建基础,我市成功争取了发电公司二期工程,该项目可使地区煤电转换比例达到,年增加税金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拉动整体经济发展个百分点。进入世纪,环境保护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洁净能源安全稳定的供应成为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这为煤化工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此,准备先行一步,根据我市煤炭低硫、低磷的实际,拟实施年产万吨低碳混合醇等煤化工项目,这些项目对于改善能源结构、降低能源风险、加强资源储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三是加强煤利用。作为资源型城市,其主体资源的形成由于地质构造的原因,加之开发利用的因素,往往会产生伴共生资源及废弃物,如果能够加以综合利用,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开发效益,减少环境污染。对于而言,随着主体资源的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伴生共生的高岭土已成为未来的利用重点;煤层气资源的前期勘测、试验正在进行,工业化生产即将全面实施;矸石、粉煤灰、尾矿等废弃物正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对于煤炭城市而言,具有借鉴意义。

要以替代资源为载体,培育替代产业。作为资源型城市,由于自然禀赋和地质构造的原因,其资源储备除了主体资源以外,往往伴生其他资源,这些伴生资源应成为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又一基础。为此,我市立

第三篇: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思考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加大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把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放在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位置。在计划经济和短缺经济时代,我国资源型城市蓬勃兴起,组成了工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主力军,为祖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单纯或高度依赖不可再生又必然枯竭的矿产资源而产生的先天不足和致命缺陷,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暴露,资源型城市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特别是,矿产资源日益枯竭带来的发展依托缺位,价格剪刀差导致的双重利益损失,过剩经济、买方市场产生的内在约束,全球化、知识化、生态化浪潮的接踵而至,都使资源型城市原有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作为煤炭城市,同样面临着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的经济发展单纯建立在煤炭的采选基础之上,致使经济结构单

一、超重,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城市建设欠账较多,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在资源萎缩的今天,大力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加速实现城市转型,尽快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市最为现实和紧迫的重任。对此,市近几年来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努力。在实践中,我们感到,要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认清一个前提,突出两个重点,抓住一个关键。认清一个前提,就是重新进行城市定位。资源型城市特别是煤炭工业城市,必须本着尊重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原则,对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城市性质进行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经济转型的目标。更为重要的是,资源型城市要对主体资源所处的生命周期进行科学判断,针对资源的衰退、枯竭程度确定未来发展的步骤和重点。

突出两个重点,就是壮大接续产业、发展替代产业。对于煤炭城市而言,煤炭工业作为主体工业,在城市经济中举足轻重,单纯依赖和完全放弃既不现实又不可能,必须要拓宽开发领域、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主体工业的稳步发展,为结构调整和城市转型提供时间和资本积累,与此同时,立足自身特色,发掘比较优势,加速培育替代产业。

抓住一个关键,就是强化招商引资。由于计划经济体制,资源型城市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经济发展的资金制约矛盾十分突出,但资源型城市一般具有丰富的资源储备,充足的动力供应,大量的闲置资产及廉价的劳动力,因而必须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按照有利于增加地方税收、有利于资源深度开发、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安排劳动就业且符合城市空间布局、符合环保要求的原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

从的实际情况看,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将按照十六大精神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紧紧抓住国家扶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历史性机遇,坚持政策推动、市场拉动、科技带动、项目牵动,大力实施“一体两翼”战略,力争用较短的时间构建起资源合理利用、比较优势明显、主导产业崛起、持续健康发展的经济格局,使由以煤炭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变为多元发展的产业结构,由单纯的煤炭城市转变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化工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由封闭的边疆城市转变为联结中国内地、面向俄罗斯和东北亚的开放前沿,由矿山城市转变为以绿色农业、山产品开发、特色旅游为重点的生态城市,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健康、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所谓“一体”,就是以资源开发利用为主体。应该说,国民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的发展首先要依托矿产资源而推进,丰富的资源是资源型城市最基本的经济优势,完全抛开现有的经济基础,重新构筑全新的经济优势是不现实的,因而必须要立足于资源的开发利用。

要以同种资源为基础,发展接续产业。即搞好煤炭资源的接续、发展和转化加工。煤炭资源是煤城最基本的资源,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资源,同时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素有“化工之母”的美称,因而深度开发潜力巨大。为此,一是搞好煤接续。鉴于目前正处于资源萎缩期,年后生产能力将由目前的万吨降至万吨,为了维持煤炭工业的发展,为经济转型争取充足的时间,我市谋划开发储量达亿吨的鸟山项目,这对于保证矿区资源持续、稳定地方经济、缓解东北地区焦煤供应紧张状况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二是推进煤转化。对于煤炭城市而言,依托煤炭发展高耗能产业有助于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因而建设坑口电站成为首选的发展重点。为此,历经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建成了年发电能力为万千瓦的发电公司,并依据黑龙江省对电力的需求及发电公司良好的扩建基础,我市成功争取了发电公司二期工程,该项目可使地区煤电转换比例达到,年增加税金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拉动整体经济发展个百分点。进入世纪,环境保护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洁净能源安全稳定的供应成为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这为煤化工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此,准备先行一步,根据我市煤炭低硫、低磷的实际,拟实施年产万吨低碳混合醇等煤化工项目,这些项目对于改善能源结构、降低能源风险、加强资

源储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三是加强煤利用。作为资源型城市,其主体资源的形成由于地质构造的原因,加之开发利用的因素,往往会产生伴共生资源及废弃物,如果能够加以综合利用,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开发效益,减少环境污染。对于而言,随着主体资源的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伴生共生的高岭土已成为未来的利用重点;煤层气资源的前期勘测、试验

正在进行,工业化生产即将全面实施;矸石、粉煤灰、尾矿等废弃物正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对于煤炭城市而言,具有借鉴意义。

要以替代资源为载体,培育替代产业。作为资源型城市,由于自然禀赋和地质构造的原因,其资源储备除了主体资源以外,往往伴生其他资源,这些伴生资源应成为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又一基础。为此,我市立足这一实际,在培育壮大替代产业上,一是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绿色食品加工。我市地处高纬度,开发历史晚,工业污染小,黑龙江为国内少数未被污染的河流,农产品多为绿色无公害,发展绿色食品的条件得天独厚。为此,我们将依托宝泉岭农管局年加工万吨大豆、日处理吨乳制品和年屠宰万头生猪等大项目,加快发展绿色食品种植,大力发展畜牧业,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发展壮大食品工业,基本建立起“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市场”的产业化格局,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形成工农业的产业互促发展。二是发掘口岸优势,拓展对俄合作。与俄罗斯拥有公里的边境线,拥有萝北、绥滨两个国家一类口岸,黑龙江“黄金水道”可运行吨的船舶,能以较近的距离到达日本和韩国;经过努力,赴俄旅游护照制照权的拥有,为扩大对俄开放打开了方便之门,至比罗比詹、哈巴客货直达运输的开通,打开了对俄合作的黄金通道,与俄犹太州、哈巴、莫斯科南东区友好关系的建立,为对俄开放注入了动力。为此,我们将拓展原有的基础,进一步加大粮食、蔬菜、建材等大宗产品的出口,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以俄罗斯市场为导向,吸引大集团、大企业来我市投资办厂,发展对俄出口的轻工业;加快完善口岸设施,实施江海联运,创建互市贸易区,建设黑龙江大桥,努力把建成对俄开放的黄金通道和出口商品集散地,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三是立足原始生态,培育旅游产业。我市拥有世界公认的大江峡、大森林、大冰雪三大特色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前景非常广阔,为此我们将加大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力度,不断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发展服务业等旅游相关产业,力争到年实现旅游业收入亿元,确立旅游业的支柱地位。四是围绕林木资源,推进林木深加工。依托黑龙江两岸丰厚的森林资源,我市发展林木深加工具有独特优势。区域内国家大型森工企业鹤北林业局产量虽逐年下降,但已与俄罗斯签订了年的森林采伐合同,年采伐量可达万立方米,加上其它企业的赴俄森林采伐,年采伐量可达—万立方米,为发展造纸、家俱、装饰材料等林木深加工业提供优良、充足的原料保证。我们将依靠自己的力量和吸引域外企业共同发展林木深加工,使林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林木深加工成为我市的又一主导产业。五是开发伴生矿产资源,壮大非金属矿产加工业。区域内拥有大量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其中石墨储量达亿吨,居亚洲前列;陶砾页岩品味较高,储量丰厚;石灰石、云母等其他余种非金属矿产资源都为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城市转型创造了先天条件,目前的石墨开发、陶粒制品等非金属加工业粗具规模,正向大规模、深层次、高水平开发迈进。在稳步发展主体工业和替代产业的同时,我们还将作好“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瞄准高新技术”上项目这两篇文章,力争两翼齐飞。经过多年的发展,的工业经济已具备一定的基础,我们将对现有基础进行调整和改造,特别是根据我市已成为黑龙江省农药化工基地的实际,依托“北药开发”战略,着力发展医药、农药化工,发展壮大精细化工业。目前,我市现有化工企业〓〓户,年实现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已形成〓〓系列〓〓个产品,其中〓〓个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因此发展化工,我市得天独厚。目前,知识经济正在崛起,信息社会即将来临,为此,我市将瞄准高新技术发展动态,加强与大集团、大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智力成果,一方面高新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另一方面积极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整体产业结构的发展层次和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总之,如果资源型城市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必定大大加快;如果占全国城市总数四分之一的资源型全部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也必定加速腾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定指日可待。

第四篇:加快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步伐

加快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步伐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 21:59 作者:盖如垠

建设哈(哈尔滨)大(大庆)齐(齐齐哈尔)工业走廊,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省委、省政府领导对大庆寄予厚望,要求大庆成为哈大齐工业走廊的骨干和中坚,发挥支撑和带动作用。大庆作为国家首批确定的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试点市,将认真搞好规划论证,立足比较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全力搞好哈大齐工业走廊大庆项目区建设,促进大庆城市经济转型。

一、建设好哈大齐工业走廊大庆项目区,积极促进大庆市经济转型

调整结构,推进经济转型,是大庆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大庆加快发展接续产业,2004年“非油”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已达35%,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3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但要使地上经济增长超过地下经济递减,压力仍然很大。1999年以来,大庆原油产量以每年150万—200万吨的速度递减,每年影响经济总量50亿元左右。加快发展非油、非国有经济,推动城市经济转型的任务非常紧迫。

构建哈大齐工业走廊,有利于大庆经济转型和长久繁荣。大庆经济总量占全省23.4%,上缴省级税费占省级一般预算收入的69.9%,并处在哈大齐工业走廊中轴位置,在全省经济发展和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中承担着重大责任。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大庆新增可利用的盐碱地340平方公里,为承接、培育、发展接续产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发展石化产业,为大庆打造千亿元产值的石化产业高地提供了优越的政策环境;生产要素不断向哈大齐工业走廊聚集,为大庆引资金、上项目、建企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庆油气资源储量巨大,石化资源优势明显,土地资源储备充裕,电力资源量足价廉,企业生长环境优良,招商引资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最近,大庆被国家列为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还将得到资源开发补偿、衰退产业援助等相应的扶持政策。只要我们立足产业基础,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接续和相关产业,就一定会取得多元经济发展的广阔前景。

去年,我们提出了“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全面提升发展水平,抢占对未来全局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制高点,努力构建大庆全面发展的战略新高地”的发展构想,明确了“构建产业新高地,提升城乡建设水平、城市功能及品位,构建教育、科技、人才高地,构建体制机制新优势,打造文明和谐社会”的发展任务。我们将以哈大齐工业走廊大庆项目区建设为牵动,在稳步发展石油工业的同时,做大做强石化工业,加快培育非油工业集群的步伐,努力在“十一五”期间把大庆建设成为全国石化工业强市、东北地区重要的工业重镇、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成为支撑哈大齐工业走廊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二、理清产业发展思路,努力把大庆打造成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根据资源优势、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我们确定了大庆项目区的产业发展规划,规划了东城高新技术、宏伟化工、兴化化工、林源轻工、红岗建材、龙凤石化精深加工、让胡路机械制造和喇嘛甸化工等8个项目区。根据国内外环境和大庆实际,我们强调坚持走有大庆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立足现有基础,着眼未来发展,稳石油、强石化、兴接续,推进非油工业规模化、主导产业集群化、经济结构合理化、增长方式集约化。到2010年,将开发利用盐碱地88.13平方公里,新上重点项目500个,非油工业销售收入达到265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600亿元。依托大庆产油的优势和农牧业资源丰富的优势,我们决心加快壮大石化接续产业,培育发展农牧产品加工、纺织、新材料、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接续产业。

石化工业:积极争取中油集团大庆六大企业的理解和支持,围绕做强油化工、做大气化工、做精深加工,调整石化大企业炼油工艺路线,提高“三烯”、“三苯”等基础化工原料产量,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快天然气开发利用,规划建设百万吨甲醇、二甲醚和合成氨等天然气化工源头项目,带动下游项目开发,努力把大庆建成全国最大的丙烯衍生物和油田化学品生产、天然气化工基地。

农牧产品加工业:抓住“农转牧”和400万亩抗旱保收田两个基本点,依托大豆工业园、金锣食品工业园、德力戈尔等专业园区,引进壮大龙头,扶持带动基地,培育发展乳制品、肉制品、粮食、薯类、果蔬等深加工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努力使大庆成为全国乳业核心区、北方大鹅基地区、龙江生猪生产重点区。

新材料: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充分发挥大庆石化原料优势,挖掘市场潜力,大力开发化工新材料、微电子材料和新型建材等产品,把东城高新区和红岗项目区建成辐射东北、环保特色突出的建材工业园区和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

机械制造业:立足石油石化机械产业基础,引进大企业,建设大项目,积极发展石油石化设备、环保设备、医疗设备、航天设备等,把东城高新区和让胡路项目区建成服务大庆、辐射国内外的油田专用设备生产基地。

纺织业:充分发挥大庆石化原料优势,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引进建设麻纺、毛纺等轻纺项目,开发亚麻纱、毛毯、羊绒衫等纺织产品,把肇州亚麻工业园建成全省最大的亚麻纺织基地,把林源项目区建成全省最大的轻纺基地和东北最大的纺织加工基地。

三、把握关键环节,力争在建园区、抓招商、促联合、上项目、强科技上实现重点突破

按照新体制、高科技、外向型的方向,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着力在五个方面攻坚克难、重点突破。

一是建园区: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经验,积极引入国内外投资,采用新体制、新机制,建设好哈大齐工业走廊大庆园区的基础设施。提升现有各类园区,积极推进高新区扩区,辟建出口加工区、内陆港和保税仓库,完善出口服务功能。各县区至少建设一个基础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专业园区,不断提升城市和项目区承载能力。完善石化、粮食、汽配等专业市场,兴建石油物资、石化产品等一批物流园区。在抓好硬环境建设的同时,推进信息、服务、人才、政策等软环境建设,努力打造全省最优、全国一流的经济发展环境。

二是抓招商:不断调整和完善招商引资政策,不断提升招商层次和水平,努力在融资形式、供地方式、厂房建设、产业配套、科技支撑、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形成有利于投资者和企业创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完善小分队、基地、委托、以商招商等方式,并划出一块土地,由外地政府或大企业、大财团整体开发,实行市场运作,税费分成。加强与沿海发达口岸城市的联系协作,拓宽与俄、日、韩、中东和东南亚等国家与地区的经贸合作渠道。

三是促联合:大庆地区石油石化大企业,是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重要力量。在项目区建设中,要借助大企业的产业基础、配套设施的力量,与大企业共同做好建设规划,采取服务、联合、依托等方式共同上项目,争取大企业把更多的资金、项目和所属企业摆放在大庆项目区,做到互惠互利,合作双赢。

四是上项目:实施“百项工程”,每年新上150个大中型项目,力争尽快投产见效。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按照延伸拉长产业链、理顺产业关系的思路,大力开发新项目。引导民营经济向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进军,向石油天然气等各个领域拓展,向物流中介等新兴服务业迈进。同时,下功夫做精、做实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项目,培育壮大成长性好的项目。

五是强科技:健全和完善科技创新创业体系,以高科技引领大庆项目区建设。依托大学城的现有基础,继续引进大学和科研院所,努力建好大学科技园、研发中心和实验基地。同时,以现有园区和龙头企业为依托,建设企业研发中心,不断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引导企业加强产学研联合,着力打造地方知名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完善公平统一的人才政策体系,做好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工作,努力把大庆建成全省一流、全国领先的人才高地。

(作者:中共黑龙江省大庆市委书记)

第五篇: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思考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思考

作为一类特殊类型的城市,资源型城市为建立国家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创下了辉煌的业绩;在提供基础原材料、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资源型城市的主导产业,是围绕矿产资源开发而建立的采掘业和初级加工业等,经过多年的高强度开发,资源储备日益枯竭,开采成本急剧上升,生态环境恶劣,大量富裕人员被迫下岗,这一系列现实问题困扰着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型城市的生存与发展不仅自身面临新的挑战,而且直接关系到城市体系乃至区域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大局,由于资源型产业在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中的特殊地位,单纯依靠市场导向再进行资源配置和产业转型难以达到有效的转型目标,因此,政府的干预、推动和政策扶持便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

一、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思考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是经济、社会、政治、法律和文化等多方面的系统变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世界性难题,它以原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为出发点和主导,并由此引发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变化,是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等多要素的时空耦合,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可持续城市发展之路

在进行资源型城市、城镇、新农村建设体系转型规划时,应围绕构建创新型区域思路规划,集中有限资金,吸引优势产业的发展和集中,在发展初期不过分强调各城镇的协调统一,而是围绕创新型区域建设思路,尽力发挥各自的优势,之后在此基础上,采用最小的调整和投入实现创新型区域间建设的整体协同,最终实现创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与此同时,按照城市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过去以分散形式解决职工居住的建设方式已经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必须朝多功能、集约式的城市建设方向更新和转化。

2.学习借鉴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先进经验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国外资源型城市通过多元化经营实现转型有不少成功的做法,如德国的鲁尔区煤炭基地在转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府干预方式;欧洲则立足于市场经济,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欧盟模式”等。其中不乏与铜川的经济体制和转型方略接近的国家和城市,因此值得我们关注与研究。

3.选择适当合理的支柱产业

优化产业结构及延伸产业链,结合区域具体情况,发展替代产业,促进城市与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实现产业结构转型。目前铜川大型工业企业单位有4个,中型企业13个,工业总量小,基础薄弱。地方工业现有工业规模远不能解决煤炭产业萎缩所带来的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同时,如果新增大型工业项目,必然会带来投资多、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因此,在实现产业转型上应另辟蹊径。利用铜川距离西安60公里的区位优势,加强与西安融合,坚持创新型区域建设布局的思路;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服务业,作为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1)坚持创新型区域建设规划的战略。构建创新型区域,是国务院批准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战略定位之一,机遇难得。在铜川建设创新型区域,不仅反映了投资西安成本过高,还反映了一些中产阶层向往郊区安静生活的愿望。那么建立创新型区域,就必须要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建立区域内土地使用、融资方式和方法、产业政策引入、辖区管理、人才使用等的创新规划,从而促进铜川作为中西部商贸物流中心、中产阶层购置产业及房地产业开发基地的整合。

其次是发挥西安特大西部中心城市辐射功能,把地方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中介机构作为创新 型区域内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利用国有大型企业,帮助提高县区经济,作为创新型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后盾;加速推动和扶持区域内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使其逐步形成具有持久竞争力和足够辐射力度的产业,作为创新型区域的内在动力。从而形成创新型区域发展的新战略,支持创新型区域的可持续性发展。

为此,需要专题统筹规划。组织编制建立铜川创新型区域内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的规划。硬环境主要是科技基础设施,软环境包括基础设施、环境保护、信息化、城市化(包括社会历史文化和制度环境)、别墅群(或房地产业)旅游基地开发区、商贸物流基地开发区等七个专题规划,统筹构建整个铜川创新型区域的发展蓝图。

(2)突出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集资本和技术高度集中的农业;是高效、高科技的农业;是绿色的、观光的农业。现代农业追求的目标,是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效益三者的统一。铜川苹果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已经日见成效,因此可以大力发展以苹果产业为核心,大樱桃和核桃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并逐步延长其产业链。

(3)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第三产业,要重点围绕创新型区域规划战略发展现代服务业。同时,要把发展现代流通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中之重。这从某种意义上讲,流通比生产更重要。要大力推行连锁经营、超级市场、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着力引进和培育中介公司,加快培育城乡经纪人队伍,用新的手段赢取市场,带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坚持用现代服务技术改造商贸流通、交通运输、市政服务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信息、咨询、旅游、房地产、社区服务和社会化服务等第三产业。

4.加强城市转型人才队伍建设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需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构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优势。一是加大对新型产业需要人才的培养力度。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重点培养产业转型需要的各类人才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二是进一步完善人才市场配置机制。逐步形成层次高、规模大、覆盖面广、辐射性强的人才服务体系。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加强法制建设,确保人才竞争公开、公平、公正,促进人才资源高效、充分、合理配置和流动,充分调动基层特别是企业在人才资源开发中的积极性,构筑起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优势。

5.倡导生态文明的价值观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长远目标是能够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们必须具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和价值观。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不是一个口号,而是我们今后发展的指导思想,它要求工农业生产、人口生产、社会消费、科学技术发展相互协调。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项活动都应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为此,资源型城市必须在转型的过程中开展生态文明观的宣传活动,激发全社会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视,引领全社会对以环境换发展的发展理念进行反思,形成全社会的生态伦理和环境道德,并以制度的形式加以强化,引导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只有这样,在生态文明价值观的支配下,资源型城市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6.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城市发展中具有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和作用。大力发展资源型城市的文化产业不仅能培育城市转型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经济增长,而且还能推动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促进资源型城市的顺利转型。资源型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要在明确定位的基础上依托自身的文化资源进行推销,使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铜川是西安向北部开发旅游业的前沿城市,具有吸引西安游客到铜川旅游休闲的强大实力。由于铜川以药王山文化、耀州瓷文化、佛教文化、山水文化等作为文化旅游产业的依托,其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比西安东、西线游具有更大的文化旅游发展潜力。西安东、西线旅游多是人文景观游览。而铜川的旅游资源优势在于:红色旅游极富革命教育启示性;药王山孙思邈文化,可以使游人了解我国中医、药文化的精髓;耀州瓷文化,令游客在欣赏精美古代瓷器的同时了解我国瓷器发展的文化及历史。因此需要全面规划,逐个、重点突破,形成网状旅游线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以及枯竭矿区旅游等,以文化为主导的旅游产业并积极扶植一批有影响的文化企业,培育一批知名文化品牌,着力构建地域特色鲜明、产业优势明显、发展重点突出、总体实力不断增强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

结语

历史上,资源型城市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然而由于城市发展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分依赖,随着资源的渐趋枯竭,我国的资源型城市大多面临着“矿竭城衰”的命运。如何摆脱这一命运,实现成功转型,成为摆在各资源型城市面前的重大课题。铜川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核心是实现产业调整和发展战略布局调整,而根本是规划和观念、思维方式、发展观等文化层面因素的转变。没有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改变,思维方式的转换,资源型城市难以实现真正的转型。

签发:李忠义

核稿:谭静池

撰稿:铜川调查队 李翔

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小编整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