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开展第十二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第十二批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立项工作的通知
全校各单位: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开展第十二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工作。项目立项按照《河南大学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项目立项办法》进行,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选题范围
(一)综合研究
本类选题侧重于从学校整体的角度研究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问题,为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
1-1.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及特色办学研究;
1-2.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1-3.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教学观念问题研究;
1-4.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本类选题侧重于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综合研究与实践,方案应突出创新特色,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2.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综合改革与实践;
2-3.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2-4.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5.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研究与实践;
(三)课程教学改革
本类选题侧重于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注重整体优化和整合实践,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
3-1.各学科(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
3-2.各学科(专业)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3-3.各学科(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结构和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3-4.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3-5.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3-6.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3-7.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3-8.双语课程建设与实践;
3-9.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四)实践教学改革
本类选题侧重于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保障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4-1.各学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4-2.本科教学实验室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与实践;
4-4.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4-5.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4-6.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改革
本类选题侧重于有效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5-1.高等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研究与实践;
5-2.课堂教学模式及其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研究;
5-3.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考核方式与实践;
5-4.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研究;
5-5.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研究与实践;
5-6.基于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5-7.“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六)教育教学管理
本类选题侧重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构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监控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6-1.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保障机制研究与实践;
6-2.适应多样化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与实践;
6-3.学分制管理制度改革与实践研究;
6-4.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监控机制研究;
6-5.教学评估长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6-6.各专业、课程、教材等专项评估研究与实践;
6-7.学校教学基层组织形式及其管理的改革与实践;
(七)素质教育改革类
本类选题侧重于在教学工作中落实素质教育思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7-1.本科学生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
7-2.本科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7-3.本科学生素质教育与创业教育;
(八)国际合作办学类
本类选题侧重于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强化学生国际竞争能力的研究。
8-1.国际大学间学分互认研究;
8-2.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8-3.中外合作办学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8-4.强化学生国际竞争力实践与研究;
(九)其他
二、立项条件
(一)项目能切实反映并服务我校教学改革需要,有一定的教学改革实践和研究基础;能完善管理制度,有助于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或完善;研究方案能反映现代教育思想,体现当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趋势,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预期研究成果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二)项目负责人具备讲师以上职称,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并在其研究领域内有一定影响,熟悉教学规律并在教学改革方面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富于改革创新和团结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人员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有较强的研究实力;有较为充裕的研究时间,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三)教学和管理手段现代化改革项目具有一定软件和硬件基础。
(四)我校业已研究过的领域不再重复立项,教学改革项目未完成者不得参加本次立项申请。
三、申报要求
(一)各教学单位要认真根据选题范围要求,动员广大教师积极参与项目的申报。
(二)项目申报人要实事求是地填写相关表格,对项目的内容、研究进度、方法、手段及预期效果做出科学、周密的设计。
(三)职能部处工作人员如申报有关学科、专业方面的教学改革
项目,应到相关学院(教学部)办理相关手续。
(四)各教学单位要认真做好本单位申报的教学改革项目的初评工作,未参加单位初评的项目不得申报校级教改项目。教师人数在80人以内的教学单位申报项目不得超过8项,教师人数超过80人的单位申报项目不得超过10项。
四、时间安排
202_年9月18日前,各教学单位将申报材料汇总后统一上报教务处教研科,教务处不接收个人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包括:
1、“河南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立项汇总表”一份,同时将电子稿发至邮箱hndxjyk@126.com。
2、“河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申请书”一式三份,每个项目一个档案袋。档案袋封面要粘贴“河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申请书”第1页。
附件1:河南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立项汇总表
附件2:河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申请书
教务处
202_年9月10日
第二篇:关于开展202_校级教育教学改革招标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202_校级教育教学改革招标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部处:
为进一步强化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研究,经研究,学校决定启动围绕“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为专题的202_校级教育教学改革招标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课题指南
1.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特征研究
2.MOOCs视域下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趋势研究
3.课程教学效益研究
4.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语境下的创新教育研究
5.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语境下的自主学习研究
二、研究定位
本次招标项目研究定位于理论研究,旨在对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的理念、方法及发展进行理论研究,进一步梳理与完善我校目前正在开展的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更好地指导相关的实践工作。
三、资助额度及研究期限
1.1万元/项。
2.项目的研究期限为1年,项目完成后由学校统一组织结题验收。
四、申报程序及要求
1.项目申报应以团队形式,主持人原则上要求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项目研究队伍结构合理。项目主持人不得同时申报2个项目。
2.申请人填写《绍兴文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招标项目申请书》(附件1,一式6份)报送所在部门审核并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后,由部门汇总将申请书(一式6份)、《202_校级教育教学改革招标项目申报汇总表》(附件2,一式1份)及所有电子稿于202_年3月5日前报送教务处教学科(行政楼310,E-MAIL:yanghy@usx.edu.cn),逾期不再受理。
五、经费使用及项目管理
项目经费自立项合同签署后一次拨付,须用于项目研究,专款专用。项目完成后未通过结题验收的将追回全部项目经费。
学院(部处)应加强对本单位教改项目的监控力度,原则上,不得更换项目主持人,因故需更改项目主持人或终止项目的须由学院(部处)上报调整报告,经学校审批同意后方可执行。
附件:1.《绍兴文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招标项目申请书》
2.《202_校级教育教学改革招标项目申报汇总表》
绍兴文理学院教务处
202_年1月2日
第三篇:关于做好202_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工作的通知
教务处
陕理工教[202_]26号
关于做好202_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工作的通知
各教学单位、各部门: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教学工作,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学校将开展202_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工作。现将有关事宜安排如下:
一、申报人资格
1.申报人必须是在编、在岗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鼓励跨院(系)、学科、专业教师之间的合作。
2.凡在研校级教改项目有1项未结题的项目主持人及2项未结题的项目组前3名成员本次不得申报;凡有不按期结题并被终止项目研究者,2年期限内不得申报。
二、立项指南(附后)
三、申报程序
1.项目申报人填写《陕西理工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及《陕西理工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活页》(在教务处网页中下载),各单位对项目申报材料进行审查、遴选、推荐。
2.《立项申请书》(一式二份)及《申请书活页》(一式一份)由各单位统一报送教务处教学科(不接受个人申报),40人(含)以下限报3项,40人以上限报4项,时间截止202_年6月17日,逾期不予受理。
四、评审程序
1.教务处对项目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形式不合格以及与《立项指南》不符的,特别是内容与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和我校校情不符的项目、已立项研究过的项目,将不作为立项侯选。
2.教务处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3.专家组评审出拟立项的项目名单,报请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审议通过后,学校发文公布。
五、要求
1.为保证项目研究质量,每位申请人一次只能申请主持1项研究项目,主持和参与的项目最多不能超过2项
2.项目主持人要根据“陕西理工学院202_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指南”,结合教学工作实际,确定申报题目。
3.每个项目组的所有人员原则上不超过5人。
附件:陕西理工学院202_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指南
教 务 处
二○一一年五月三十日
主题词:教改研究立项通知送:学校领导;党办、校办;
发:各教学单位;各部门;
档:
(三)。文件起草:朱平责任校对:温勤能共印80份
附件:
陕西理工学院
202_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指南
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改革
我校“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研究与实践
我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研究与实践
我校“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研究与实践
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研究与实践
2.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
对我校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长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我校教学管理机制改革与创新研究
院(系)教学管理机制改革与创新研究
学校教学督导工作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
院(系)教学督导工作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
3.专业建设
我校专业内涵建设与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创新研究
对我校**专业特色培育的研究与实践
我校专业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某一具体专业群建设为视角)
4.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优化与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优化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以某一具体专业为视角)
学科大类专业平台课程及课程群建设研究与实践
基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基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我校国际交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5.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
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文、理、工或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
6.教学团队与教师队伍建设
我校教师教学激励机制研究与实践
我校教师教学能力、实践能力提升方式与途径研究(文、理、工、教师教育各专业可依据自身特点具体研究)
我校教学团队建设机制研究与实践
7.教风、学风建设
我校创建优良教风的研究与实践
我校创建优良学风的研究与实践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创建优良教风学风的探索与实践
院(系)创建优良学风的研究与实践
8.实践教学创新研究
基于学科大类(专业)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9.教师教育专业建设
我校教师教育专业科学发展的对策研究
基于《教师教育标准》背景下的我校教师教育专业改革研究
我校教师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教师教育就业机制改革(凡进必考)与我校教师教育专业模式改革 我校教师教育专业优化课程体系与结构的研究与实践
我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师范技能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我校教育实习(实践环节)改革研究与实践
我校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研究与实践
我校教师教育类课程数字化资源(学习实践)平台建设与开发 我校教育类师资队伍建设(素质提升)的研究与实践
10.公共平台建设
我校公共平台课程建设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我校公共实验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我校公共基础课程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与实践
11.大学生健康教育研究
构建我校大学生健康教育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贫困大学生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
注:以上为项目研究方向,申报人可据此确定具体的研究题目。各项目申报人务必注意,某一研究内容从202_年以来已有校级及以上立项的不再立项,单一课程、实验等不予立项,项目指南以外的研究题目不予立项。
第四篇: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览表
附件:202_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学院
备注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电力系统分析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高 双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基于数据分析的电类核心课程学习状况预估模型应用——以嵌入式系统为例
张 瞳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依托百度云人工智能实验室的云计算与大数据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英昌甜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师徒校企联合导师制:家族企业接班人在校期间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吴 磊
商学院
产教融合背景下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白 刚
纺织服装学院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纺织品纹样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张寅江
纺织服装学院
《布衣中国》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缪宏超
纺织服装学院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管理机制研究
张连阳
纺织服装学院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织物组织学》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赵晓曼
纺织服装学院
《装饰图案设计》中创客多维空间的建设
赵 琦
纺织服装学院
《计算机设计软件基础》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践与研究
雷文广
纺织服装学院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曹笑笑
纺织服装学院
基于数学师范专业认证的专业核心课程OBE教育模式的构建------以《高等代数》为例
龚和林
数理信息学院
推行“两课一演”改进数学师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黄玲娣
数理信息学院
基于“互联网+OBE”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集成电路版图实习为例
王春早
数理信息学院
“互联网+智能+技术”背景下的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周凤燕
数理信息学院
OBE理念下的电子信息类实践课程整合与教学大纲制定
卢新祥
数理信息学院
院校协同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机制研究
马义米
马克思主义学院
OBE理念下师范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评价方法研究——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例
张 灵
马克思主义学院
深度学习导向的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建构及应用——以《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为例
姜珊珊
教师教育学院
《中外学前教育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
王玉生
教师教育学院
OBE理念下体育教育专业知识技能测评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向武云
教师教育学院
整合信息技术的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以《人类与自然》为例
周炜琛
教师教育学院
《基础医学综合实训》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构建
陈佳玉
医学院
基于 OBE 理念的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以临床医学专业整合课程《消化系统》为例
张巧英
医学院
医教协同模式对护生团队急救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赵伟英
医学院
OBE教育理念下《护理研究》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
李 晖
医学院
新冠疫情下慢性病防治之课程思政研究
沈雪艳
医学院
聚焦大学生营养素养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公共选修课《疾病与营养》中的应用
谢小燕
医学院
基于OBE理念的《地球科学导论》课程整合与教学大纲制定
孙立夫
生命科学学院
基于产教融合的环境监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
陈国和
生命科学学院
基于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以黄酒文化与鉴赏课程为例
彭 祺
生命科学学院
基于 OBE 理念的工程管理类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和实践——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为例
俞燕飞
土木工程学院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探索——以《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为例
李泽深
土木工程学院
“一对一导师制”下本科生产教与科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地质工程新专业为例
沙 鹏
土木工程学院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中国建筑史》的应用型创新教育探索与实践
宋 源
土木工程学院
基于OBE理念的阅读研讨式教学在建筑学本科教育中的研究与实践
郑亦汶
土木工程学院
科研自主研发仪器在岩石力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黄 倩
土木工程学院
基于5E教学模式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郭鹏飞
土木工程学院
基于 OBE 理念的应用实践型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以《地下建筑结构》课程为例
包春燕
土木工程学院
基于VR虚拟实验室的建筑类课程教学改革—以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为例
李 娟
土木工程学院
OBE理念下大学英语多维协同教学模式探索与创新研究
屠海华
外国语学院
基于双轨联动的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蔡 涛
化学化工学院
大型精密仪器实验“金课”的教学改革研究
方 萍
化学化工学院
基于信息技术的拼图式学习与混合式教学的融合研究
刘皎洁
艺术学院
基于OBD理念下的《手绘POP海报》课程改革研究
蔡艳华
艺术学院
构建“三位一体”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张 颖
党委宣传部
基于OBE理念下高职设计专业软件课程“三三三”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罗一萍
上虞分院
OBE理念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张耀升
上虞分院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下高职“税务会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讨——以上虞分院为例
张晓红
上虞分院
基于OBE理念和实质等效原则的学分认定方法研究与实践
吴福忠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教学管理专项
OBE理念下的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机制研究--以绍文理学院为例
钱士侠
商学院
教学管理专项
基于OBE理念的教学管理机制研究与应用
李 琳
土木工程学院
教学管理专项
OBE理念下“三位一体、多方协作”学业预警预防机制的研究与探索
李 倩
化学化工学院
教学管理专项
高校教学秘书的发展研究
刘纯纯
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学管理专项
高校考试管理信息化的研究与实践
曹 婕
教务处
教学管理专项
新时代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优化研究和探索
毛苓颖
教务处
教学管理专项
OBE理念下的公选模块的建设与选课管理研究
王少伟
教务处
教学管理专项
教师发展学校存在的现实问题与对策分析
唐 雅
教务处
教学管理专项
高职专科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对策——以上虞分院为例
施 超
上虞分院
教学管理专项
“临床见习宝”app在临床医学专业“2.5+ 2.5” 校院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周浩亮
附属医院
附属医院专项
基于OBE理念结合互联网平台在实习生管理中的价值研究
冯建钜
附属医院
附属医院专项
反思日记结合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案在急诊实习生中的应用
劳彩利
附属医院
附属医院专项
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专业口腔教学中的应用
陆 英
附属医院
附属医院专项
基于OSCE考核模式为导向的护生临床能力规范化培训模式研究
张丽萍
附属医院
附属医院专项
基于PBL的《医学伦理学》教学模式设计研究
方 舟
附属医院
附属医院专项
SBME教学模式下基于Sim Man模拟人联合护理助手在提升临床护生核心能力中的应用研究
蔡新兰
附属医院
附属医院专项
课程思政融入《介入放射学》专业教学全过程的研究与实践
姚克林
附属医院
附属医院专项
标准化病人在妇产科护理学生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
董 芬
附属医院
附属医院专项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课程思政融合老年病学教学
鲍洪雅
附属医院
附属医院专项
第五篇:如何开展校级教育科研课题立项总结材料
如何开展校级教育科研课题立项总结材料
这次培训纠正了教师教育科研观的误区:教育科研是神秘莫测的持这种观点的教师写道:“当我看到研究一词时,首先感到那是件十分深奥、神秘的工作。“对教师来说,教育科研高不可攀,深不可测,望尘莫及。”教师之所以对教科研产生神秘感,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师范教育和教师培训制度以传授和更新教师的学科知识、技能为主,忽视教师对自身教育实践的反思,这导致了教师习惯于接受教育学知识,而不生产教育学知识,进而产生了对获得教育学知识的教科研活动的陌生与漠视。二是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教科研的导向不明确或存在偏向,存在着用专业人员的标准来衡量教师教科研的倾向。在大样本、统计数据、严格的实验控制等脱离学校教育情境的要求和专业性的术语面前,教师对教科研产生了畏惧感。
那么,如何消除教师对教科研的神秘感?这就需要改变教师培训制度和教科研活动的路子。从教师培训制度来看,要改变现有的知识灌输模式,结合教师的行动反思,使教师体会到教育学知识生产的过程。从教科研活动路子来看,要探索出一条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子。把教科研活动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让教师感受到教学中处处有问题,处处有研究。从一些学校所进行的成功的教科研实践来看,教师对教科研的神秘感是可以消除的。这种神秘感的消除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让教师亲身经历教科研全过程;由校外专家带课题进学校搞教科研到学校自主选题进行教科研,由教师被动搞教科研到主动搞教科研。同时,在教师教科研活动中降低教师教科研的门槛和标准,对教师教科研的评价不用数量来衡量,而是看其教学实践的效果。对教师的科研成果一开始不强调严格规范的学术论文,而是通过教学日记记下教师的随想、随悟、课堂观察,让教师在经验的积累过程中逐步学会理性地概括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