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审计局审计技术创新调研报告[范文模版]
审计局审计技术创新调研报告
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应用带动了被审计单位在管理方式、内部控制、业务流程、财务数据存贮等方面的变革,社会各界也对审计工作的期望越来越高。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现代审计环境,K县审计局将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影像数据采集技术等与审计实务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K县特色的技术创新之路。
一、审计技术创新的推进措施
(一)强化人才保障。整合审计资源,实行审计人员动态组合,全局范围内科学调配、合理使用审计力量,实行“新”“老”搭配的“一对一”帮扶机制,将不同能力和知识结构人员优化组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先后派出16人参加审计署中级培训,10人参加省厅组织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培训,每年组织审计人员到兄弟审计局学习交流先进的审计技术和经验。组织5名富有创新精神的计算机审计业务骨干成立了计算机应用兴趣小组,培养锻炼复合型审计人才,为技术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二)强化财力保障。从紧张的办公经费里,先后挤出140余万元资金用于现代办公技术、设备的购置。目前,在职人员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每科室一台台式电脑;配置了4台服务器,构建了1000M主干的计算机网络;配备了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扫描仪、投影仪、激光打印机、一体机等现代办公设备;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科室配置了水准仪、GPS、工程预决算软件、CAD软件等专用设备和软件;第一批实现了财政联网审计。
(三)强化制度保障。为推进审计创新技术工作,把审计技术创新作为年度绩效考核办法的头号内容,每年召开创新创优表彰会。先后开展“审计创新先进个人”评比、“争先创优活动推进月”等活动。出台《K县审计局关于实施七项工程推动审计创新的意见》,以财政财务审计精品工程、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提升工程、计算机审计应用工程等七项工程为抓手推动审计技术创新。
二、审计技术创新的主要成效
(一)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了管理的方式的信息化。K县审计局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建成了1000M主干、100M到桌面、140个信息结点的局域网,并建立了基于WEB技术的,集电子邮件、政务公开、人事管理、审计论坛、工作进度实时公布、审计业绩自动考核于一体的审计信息管理平台,改变了传统的手工、纸质的管理方式,从项目计划的制定、管理,审计文书的撰写、传递,审计数据的采集、利用全部实现了网络化、数据化,较好地适应了以项目为中心实现动态管理的组织方式。该管理系统在202_年被K县被为科技进步奖。
比如信息管理功能:审计信息管理是审计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功能模块,主要功能是对审计信息和宣传工作进行管理和考核。一是实现了信息流转全过程电子化。人员全部通过网络提交审计信息,分管局长在网上审批,通过审批的信息自动生成WORD文件,最后通过远程网或电子邮箱上报。网上撰写和审批信息,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取消了纸质信息,每年可节约202_张打印纸。二是对信息工作情况实时公布、及时提醒。K县审计局对上报的信息和采用的信息全部在网上公布,有效的避免了重复信息。审计人员进入办公网页时,系统就会自动弹出提示页面,及时提醒本月没有撰写信息的人员。三是实现了信息工作自动考核。以前每到信息考核时,综合科室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进行测算,现在信息工作考核结果由计算机系统自动生成、发布,并且考核的准确性、及时性、效率性都是人工考核无法比拟的。
(二)利用数据库技术实现了审计资源的共享利用。在审计管理平台基础上,利用数据库技术先后建成了七大数据库群,实现了审计信息资源的共享。《审计对象数据库》收录了全县178个被审计单位基本资料,并定期更新内容;《审计项目数据库》、《经济责任审计库》收录了202_年以来审计项目全过程文书资料和历年接受审计情况;《固定资产投资影像数据库》、《主要建材价格数据库》通过对建设工程各个环节的施工方法、所用材料,特别是隐蔽工程的工程量及使用材料规格、型号、品种等现场跟踪采集影像证据,避免了分歧和争议;《审计信息宣传数据库》将全局人员撰写、采用的信息宣传稿件,按作者、级别、发表载体、发表时间等登录入库,对未完成任务者自动提醒;《审计法规数据库》收录了44000余篇财经法规,查询准确、快速[转自第一公文网:gongwen.1kejian.com]。
(三)利用影像证据采集技术提高投资审计质量。一是促进提高工程质量。通过现场拍照、录像等方式,全程跟踪采集影像证据,及时捕捉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情况,针对跟踪审计中发现的工程质量问题,制发审计整改通知单,责成限期整改。二是控制政府工程造价。某道路工程是县政府重点工程,在结算审计时,施工单位以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工期要求紧、设计变更多、夜间施工等理由,多计工程量及施工措施费用102.4万元,审计人员依据当时形成的影像证据全部予以核减。三是提高书面证据的充分性。在以图形、符号或书面语言记录反映工程实体时形成的书面证据,难免会产生与事实真相不完全相符的情况。在此情形下,辅助以影像资料进行佐证,从而能提高书面证据资料的相关性和准确性。四是有效遏制 “偷梁换柱”现象。审计人员针对园林绿化工程存在的“移花接木”现象,在跟踪审计中,充分利用影像设备,固化有关场景,适时对比分析,着力揭示“移花接木”问题,仅此一项今年就为政府节约园林绿化资金394万元。
(四)利用CAD平台核减工程造价100余万元。K县审计局为了有效解决政府工程审计中长期存在的不规则形状物体准确求积问题,大胆尝试利用专业建筑制图软件AutoCAD作为平台,积极探索计算机辅助审计,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在园林绿化、大型土石方工程、城市改造等市政工程审计中要求建设单位报送纸质施工图纸时同时报送电子版图纸,为应用CAD等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创造必要条件。二是积极探索四维工程算量软件在房屋建筑工程审计领域的应用,在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障审计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对一政府大型土方工程审计中,利用CAD平台,直接核减土方工程量20154方,降低造价55万元;在对一商业区步行街改造工程审计中利用CAD平台直接核减工程造价70万元。
(五)利用水准仪跟踪审计市政道路工程。一是开工前,利用水准仪对原始地貌进行测量,获取地形的基础数据,为以后道路土方的计算提供依据;二是在道路基层施工中,利用水准仪对各结构层中的中线及边线高程数据进行测量,为以后的竣工结算审计积累数据;三是道路面层施工完毕后,依据施工图纸的要求,利用水准仪及时对建成后的道路高程进行复核,以确定是否按照图纸要求施工到位。
(六)利用GPS技术进行农路等农业民生工程项目审计。农村公路距离长,部分道路达40公里以上,采用人工测量费时费力,一条道路大约需一周时间,利用汽车里程表测量精度达不到要求,而利用GPS技术可以分段定位,精确测量,只需几个小时就能完成,极大的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至202_年止,K县审计局共完成1087.9公里的农路审计。在农业开发项目中,利用GPS的定位功能可以准确定位项目的位置,测量面积。
三、审计技术创新的主要困难
由于全国各审计机关所处的审计环境不同,目前各审计机关只能对本级机关进行新技术开发应用的规划,对下级审计机关只是鼓励和指导,这就造成部分新技术的重复开发,并且缺少推广价值。例如K县审计局利用计算机与数据库技术开发的审计业务管理系统,如果当时不开发就无法适应新的审计环境,已配备的计算机等现代设备也只是作为打字机应用,不能完全发挥新技术设备的优势;开发后则带来长期大量的投入,转入OA系统时因标准不一致,积累的审计数据也不能完全导入OA。
四、审计技术创新的几点建议
上级审计机关对新技术的开发应用统一规划,分片试点、分步实施,尽量减少重复开发和资源浪费。上级审计机关发布开发应用规划和技术规范,下级审计机关申请立项试点,上级审计机关对确定的试点项目进行技术和经费支持,调度开发应用情况,分步普及推广技术项目,跟踪项目应用成效,及时维护升级。
第二篇:大足县审计局关于财政审计调研报告-定稿
大足县审计局关于深化财政审计工作调研报告
自1983年国家审计机关成立以来,财政审计就一直是审计的工作重心。为了切实开展好财政审计工作,各地在实施财政审计实践活动中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我县财政审计工作也随着财税体制改革而逐步加强,为规范我县财政预算管理,优化财政资源配臵、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制度、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廉政建设、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本文拟就我县财政审计情况作一些肤浅的分析。
一、近5年年财政审计工作主要的成效和经验(一)主要成效
1.发现和纠正了大量的违纪违规问题,促进了依法理财、依法行政,提高了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202_年至202_年,在财政审计中共查出违纪违规金额53528万元,增加财政收入8530万元,减少财政拨款和支出4746万元,归还原资金渠道5362万元。通过审计处理、处罚,严肃了财经法纪,纠正了违纪、违规行为。
2. 摸清了财政家底,为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202_至202_年,县审计局从财政收入、财政结余的真实性、财政支出的合法性入手,采用审计和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认真清理县、乡二级财政家底,对以前各部门未纳入财政管理体系的 资金进行了全面清理,对各镇乡财政的显性、隐性债务进行了调查。为政府制定发展规划、调整财政管理政策提供了依据。
3.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为完善财政管理、规范财政行为和加强财政监督提供了重要依据。202_至202_年县审计局向本级政府提交审计和审计调查结果报告116篇,受政府委托向同级人大常委会作审计工作报告5篇,审计工作报告5篇,向人大提交整改情况报告5篇,向政府和相关领导报送财政审计专报、要情49篇,向被审单位提出审计整改意见449条,促进完善管理制度1项。政府和人大对审计工作非常重视,每年都对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提出具体要求,并组织纪委、监察、财政、人力社保、审计等单位对审计决定执行情况、审计建议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为加强财政审计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4.加强了专项资金、政府投资资金的审计,促进了专项资金作用的发挥,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近几年来,随意着国家对下级财政补助的力度加大,各部门管理使用专项资金的额度大幅增加,为了确保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主要加强了对国债资金、农林、交通、水利、环保等重点项目、重点资金、重点单位得审计监督。力争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主要作法 1.整合审计项目,提高审计效率。财政审计与专项资金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有机结合,整合了审计力量,实现了审计成果共享。针对局审计任务重人员少的情况,为保证审计的覆盖面和每年审计工作重点的落实,在项目安排时,有意识地将财政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起来,每年集中力量确定一个审计重点,按被审单位归口集中进行分类分块审计。如:202_年重点审计公、检、法部门;202_年重点审计农、林、水部门;202_年重点审计文、教、卫、科部门;202_年重点审计国土、建设部门。每审一个部门(系统)就把财政资金的管理、使用过程的情况查清查透,并分析原因,找出现问题的根源,为决策者提供可靠详实的依据。
2.调整审计重点,改进审计方法。财政体制改革后,随着“国库集中支付”、“会计集中核算”、“乡财县管乡用”、“会计核算电算化”等一系列财政管理方式的推行,以前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模式和手工审计方式已不适应当前形势的要求。我局积极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从被审计单位工作职责入手,将工作重点放在其履行经济职责上,不但审查财务会计资料,还要求单位各相关科室提交行政职能履行中与财务收支相关的资料开展绩效审计,揭示其行政职能履行过程中利用职权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等违法违纪行为。既关注财政收入“缴没缴”,更注重征收项目和数额“全 不全”,既关注财政经费用得 “对不对”的问题,更注重用得“好不好”。积极运用计算机审计方法,使传统手工审计难以完全揭露的违纪违规行为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得到了及时暴露,促进其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
3.关注民生,树立审计权威。近5年,对社保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业直补资金、新农合资金、家电下乡等重点资金进行跟踪审计,延伸到具体项目、具体使用单位,实行了财政资金流到哪里,审计就跟踪到哪里,摸清了资金划拨、安排、使用等情况,揭示了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审计专报、审计要情等形式将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相关领导和相关单位进行了通报,得到了领导的批示和肯定,促进了相关问题的纠正,提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也得到整改落实。审计成果得到了有效转换,审计的地位得到了提升,真正实现了“有为才有位”。
二、当前财政审计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框架逐步建立,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会计中心统一核算、政府采购制度和“收支两条线”管理等一系列财政管理改革措施得到推行和实施,对财政审计的审计目标、审计内容、评价标准和审计方法都产生了较大影响,给财政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可以说,财政体制改革促进了财政审计进一步发展。财政审计要适应新财政管理体 系,就必须要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完善。同时新的《审计法》和《审计实施条例》的出台与实施,对财政审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财政审计在层次和水平上的要不断深化、提高。
当前财政审计工作面临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 1.基层审计人员的结构和素质与财政体制改革后的财政审计要求不匹配。基层财政审计的特点审计内容多、涉及部门多、审计范围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后,一些新的管理模式的出台,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基层审计局现有审计人员少,年龄结构不合理、知识结构老化,审计质量得不到保证。
2.财政审计“整体性、宏观性和建设性”不突出。在财政审计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审计广度有余而深度不足,只是从财务资料表面入手,反映一些预算执行中或者财务收支存在的问题,没有对查出问题进行系统深层次分析,不注重问题存在的实质原因,不能从宏观和整体性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本质。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的建议缺乏建设性和针对性。
2.审计独立性不强,审计影响有待进一步扩大。由于财政审计多半是“同级审”,因而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披露与处理受到的制约很多,致使很多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进行整改,审计效果大打折扣。
3.审计成果利用率低,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到位率较低。很多查出问题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整改。很多问题年年审年 年有,屡查屡犯。既有体制上不完善,也有审计自身执行力弱,无法对整改进行硬性要求的问题。
三、进一步深化财政审计工作的思路和建议
1.加强队伍建设,防范审计风险。基层审计力量薄弱已成为制约审计作用发挥的现实问题。通过适当扩大编制引进技术人才和注重人员规范化、系统化培训等多种方式,充实审计队伍,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适应新形式下对审计工作的客观需要。
2.强化审计“三性”,积极开展审计调查研究。目前我国人大对财政监督的已由程序性监督向实质性监督转变。要实现这个转变,必然借助审计这支力量,必然对审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审计应不断探索新时期审计的定位、职能、方法,转变工作思路,围绕政府中心工作,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得大局,将政府和人大关心的热点问题、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财政支出管理中存在的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作为审计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审计调查研究,提高审计工作角度,加强对宏观经济和总体情况的把握,为政府的宏观决策和被审计单位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服好务。
3.改变财政审计方式,进一步增加审计的独立性。预算执行审计不但要“同级审”,应同时结合“上审下”的方式或组织开展“同级交叉”等方式,才能使审计成果得到充分体现和转换,使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进一步的增 加。
4.进一步完善审计整改制度,维护审计的权威性和财政纪律的严肃性。为避免审计查出问题的重复发生,对涉及民生问题、屡查不改的问题,应加大查处力度。对审计问题整改落实不到位的,实行行政问责制。从而保证审计整改的落实,提高审计成果利用率。
第三篇:某审计局领导社保审计调研报告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搞好我市社保审计工作
社会保障被称为居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器”。无论是对居民生活还是对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会保障审计已不仅仅是《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而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发展的一种客观需求。因此,如何充分发挥社保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并更好地服务于我市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根据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学习调研阶段工作的安排,*月**日—*月**日,我和部分同志到部分县(区)审计局进行了调研,就社保审计在国家经济运行“免疫系统”中的和地位和作用以及新形势下如何搞好我市的社保审计工作与同志们进行了座谈。
一、社保审计在国家经济运行“免疫系统”中的和地位和作用
(一).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柱。
社保资金是社会公共资金,社会性、政治性很强。在科学发展的新时期,强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给全体国民以稳定的安全预期,成为国民经济从充满风险的出口依赖型向持续稳定的内需驱动型发展模式转化的必要条件。
(二).社保审计在国家经济运行“免疫系统”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社保资金大多为“养命钱”、“救命钱”,出不得问题。社保制度作为国家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柱,目前仍存在缺陷、缺失,处于规范定型的关键期。因此,社保审计在促进社保制度建设中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不仅有必要而且有空间。
社会保障的公共性质决定其与广大人民利益息息相关,社保审计与财政、金融、企业等审计相比,其“免疫”功能的发挥更能直接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其“免疫”功能的效果也更能直接被老百姓感受和认同。
(三).社保审计“免疫”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保障民生安全。通过对各类民生项目的审计透视社保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揭露各种违纪违规问题,保障社保基金征集完整、运营安全、支出使用真实有效;掌握重大社会保障政策的贯彻执行,防止群众利益受到损害,促进民生安全。
2、积极预警风险。通过审计监督,对可能产生的问题和风险发出警示,对可能出现的后果进行分析,防止问题的蔓延和风险的扩大;通过注意社保基金支付能力变化情况,正确评价基金支撑能力,发出风险预警。
3、推进制度建设。通过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出政策性建议;通过分析政策落实不到位和执行效果不佳等问题的原因,找出政策本身的不合理成分,促进政策自身的完善;通过调查体制性、制度性缺陷,发现各种不合理、不系统、不协调的问题,促进改革的深化及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完善。
4、促进社会公平。通过审计揭示单个社会保障制度规则标准设计的不公平;揭示不同制度间缺乏协调造成的不公平;揭示不同人群、不同地域间社会保障的失衡;提出完善制度公平性的政策建议,促进社会保障功能的发挥。
二、社保制度现状极其走向
(一)社会保障制度现状。我国现行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和住房保障等六个层面。建立了以“两个确保”、“三条社会保障线”政策和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城镇社保体系。建立了以救灾救济、农村五保供养、农村最底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农村养老保险等制度为主体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二)社会保障面临的问题。覆盖面偏小、统筹层次低、支出比重低、管理体制不顺畅、保值增值难、法律体系不健全。
(三)社会保障制度走向制度。到202_年,我国的社会保障发展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总方针是: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要完成三个过程,即:社会保障制度公共财政支撑能力培育过程;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吸纳迁移人群过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确立,城乡社会保障差距逐步缩小过程。
三、我市目前社保审计中发现的苗头性、典型性问题及建议 从我市近年来对五项保险审计的情况来看,总体情况是比较好的。参保面和参保人数逐年扩大,保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基本能够做到合理、规范、有效。但是从审计测算数据看,我市养老保险基金和医疗保险基金的支撑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退休人员待遇的逐年增长,以及基金征缴扩面的临界饱和,养老保险基金所面临的压力势必会加大;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趋加剧,也增加了养老、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是对基金支撑能力的严峻挑战;同时随着失业保险金领取标准的增加,因企业改制力度加大而导致进入失业保险人数增多,也仍然会给失业保险基金带来压力。社会保险费收入挂“暂收款”科目扩大范围支出社会保险金挤占挪用社会保险基金出借社会保险基金未收回
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为促进社保经办机构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规范社会保险基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提高对欠费问题的重视,同时社保经办机构应加大征收催缴力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社会保险各项政策,通过合法程序,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清理欠费,以确保基金正常运转。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的目标考核办法,以避免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完成任务而将预收的社会保险金挂在暂收款账上,导致基金收入不真实。
四、新形式对社保审计的需求
(一)真实性、安全性方面对审计的需求。新形式下社保基金征缴、发放规模将出现高速增长;征缴、管理、发放制度将出现多样性状态;少缴、欠缴、不缴等动因仍将存在。这就要求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增强威慑力,当好“基金看护人”。
(二)效益性、效能性方面对审计的需求。各项社会保障基金的积累规模快速增长,安全与贬值风险加大,社会保障基金需要进行市场化运营,实现基金最大限度的保值增值。在社会保障制度转型和完善时期,随着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将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各类人群,国家和社会更加关注各项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效应和管理效率。要求社会保障审计对基金的运行绩效进行客观评价,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效能、效果进行评估,对政策应开展绩效审计。
(三)公平性、公开性方面对审计的需求。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企业改革的配套制度出台,因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事情建立,各制度间没有平衡协调,导致现行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公平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我国一项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客观要求对现有制度进行调整和变革,使制度更具公平性,需要审计在此工程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随着政务公开步伐的加快,客观上需要审计作为“第三人”对社会保障资金监督和鉴证,及时向社会披露相关信息,促进主管部门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公开透明。
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基金运行的公开性,对审计监督提出了明确的需求导向。
五、社保审计的发展战略及审计重点
当前社保审计的发展战略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效益审计为总揽,以社会保障管理和制度运行过程为主线,以社会保障资金的真实、安全、规范为切入点,全面促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并使社会保障审计工作走向成熟、规范。在促进社会保障基金安全、完整和保值增殖的基础上,推动提高养老保险预算制度的建立,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审计队伍、审计理念、方式方法、执业标准的建设和创新,争取社会保障审计在财政、金融、企业审计格局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类型,成为社会公共资金审计的主要力量。因此作为社保审计应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审计:
一是重点要加强对基金来源的审计,促进基金规模壮大。实现基金应收尽收,以满足社会保障财源需要。通过审计,监督财政调整支出结构,落实政府对社会保障的投入责任;监督多渠道筹集的社会保障基金及时足额到位;
二是加强基金积累审计,促进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在审计中,既要揭露挤占挪用、贪污浪费等显著损失,又要揭露资金使用效益低下、资金贬值等隐性损失;
三是加强对资金分配和支付审计,以促进全面改善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目标,揭露和查处在社保资金分配和支付方面各种直接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维护广大群众直接利益;
四是加强对社会保障政策、制度审计,维护社会公平。通过揭示社会保障体系中单个社会保障制度规则、标准的不公平,促进规则、结果更趋公平合理。如住房公积金审计,发现以工资收入为提取基数,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形成新的分配不公,为国家完善相关制度提供了决策依据; 五是加强对制度运行的审计,促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审查各项政策、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揭示国家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制度相互冲突和矛盾、政策规定存在漏洞以及自由栽量权过大的问题。
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搞好现代社保审计工作 现代社保审计应围绕科学发展,推动社保、财政、税务、民政等部门建立起涵盖资金收入、管理、支出全过程的有效内控制度,推动资金收支管理规范化,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揭露社保资金安排和分配过程中不公开、不透明、随意性大等问题,推动建立健全社保资金预算和监督框架体系。
(一)健全审计控制制度,加大社保审计力度
建立健全审计控制制度,评价社保资金管理制度健全与否、执行如何,既可实施日常审计控制,也可实施项目审计控制。一是通过联网审计建立连续性审计。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社保资金的利息收支、收益分配、保值增值情况及其他重大事项,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定期或不定期的常规审计。主要是针对重大资金项目投资、资金运作帐目等情况审计漏洞,监督社会保障有关政策、法规制度的执行,控制社保制度运行中可能财政风险、基金增值风险,促进社保资金形成良性循环的机制。
(二)增加效益审计权重,提高社保审计层次
1、社会保障审计的切入点是真实、安全和规范。一是审计要揭示社保在财务、会计、业务、统计、数据等方面弄虚作假问题;二是在真实的基础上,通过将社保审计与政策、制度、管理目标相比较发现存在问题。肩负起堵塞漏洞,促进制度完善,确保社保资金安全的重任。三是要从规范性入手,解决当前社保资金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方式粗放、执行环节随意性大等弊端。
2、积极探索社会保障资金效益审计。要由随意性向强制性发展,由各级审计机关零散的、粗略的、弹性较大的社保审计实现向统一组织、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审计活动发展。并通过建立健全有关审计制度,规范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的行为,从制度上保证这项工作的开展,从而实现绩效审计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3、要以社保资金的真实、安全、规范为切入点。以真实性审计为基础,从资金风险和合规性两个角度,尽快的发现和揭示问题。要以社保制度运行过程为主线,按照效益审计的要求,调查研究社保制度运行特点的全过程,发现制度和管理上的缺陷和漏洞,找准造成社保资金问题的原因。要立足微观审计,促进宏观管理。结合大量审计调查研究,发现和揭露制度上的问题,向政府决策部门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促进社保制度不断完善。
(三)运用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发挥社保审计功效
1、随着社保审计的深化,审计内容必然由财务向业务领域延伸,对社保基金征缴、发放和运营的海量数据,必须实现审计手段的现代化。要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搭建统一的技术平台,实现计算机条件下的数据化审计方式。充分发挥计算机应用软件在审计查证、分析性复核、审计信息的收集与传递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
2、把握七个延伸,形成严密网络,提升社会保障审计科学评价水准。一是审计数据从财务数据向业务数据延伸,借助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来开展。二是审计内容要从财务收支向政策执行情况延伸,关注国家有关政策落实情况,对地方社保政策规定进行规范,完善社会保险各项制度,兼顾政府、企业、职工三者权利,推动社会保障工作稳定、协调发展。三是审计单位要从社保主管部门向基金接收者延伸,关注基金是否按时足额发放到位,重点审计有无拖欠发放、虚报冒领等问题,发挥社保基金应有的效用。四是审计范围要根据社保覆盖面而拓展延伸。要从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个主要基金向农村保险、企业年金等广义社会保险延伸。五是审计方式向审计调查延伸。审计调查针对性和机动性强,资源投入少,方式灵活,时效性强。社保资金保障对象是人民群众。因此,审计必须进行一定数量的抽查,以证明有关政策落实效果。要加大审计调查力度,立足微观审计,促进宏观管理。六是审计视角从单纯的社保审计向与其他业务审计相结合延伸。应当积极发挥社保审计服务宏观调控的作用;发挥财政决算审计利于维护政令统一,理顺分配关系的作用;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对企业和部门领导权力监督和制约的作用;发挥社保基金保障民生的积极作用。七是审计触角向内部审计延伸。审计机关要注重从源头抓起,发挥对内审部门的指导监督作用。促进建立健全社保基金内审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基金运行中的问题。内部审计与会计监督相辅相成,以促进审计工作和财务管理共同发展,防患于未然,对杜绝基金的挤占、挪用现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做好审务公开,稳妥推进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增强社保审计公信力。社保资金是公共资金,科学、透明、负责的管理与营运,不仅能使政府取信于民,而且有利于宣传树立政府为民形象,增强社会保障体系凝聚力。审计机关要起到“预警”作用,善于揭露问题,建议地方党委、政府果断解决。社保基金审计要突出重点,连续报告,让广大公众参与管理和监督。除报纸、网站等媒介外,还可以通过媒体见面会、新闻发布会等形式与公众、媒体互动交流审计结果,听取公众心声,有益于提高审计监督质量,最终落脚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的规范和发展上。
二〇**年**月**日
第四篇:审计局调研报告
审计局创先争优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局实际,为进一步教育引导全局党员干部竭尽忠诚谋发展,满怀激情干事业,争当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的排头兵,达到“”的目标,我局开展了以创建先进党支部、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狠抓了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有利地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提高认识,明确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我局党支部充分认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义,统一思想,宁缺目标,振奋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求真务实的作风,认真扎实地开展了这项活动。工作中,我们以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面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
二、强化措施,确保创建活动顺利开展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了认真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我局高度重视,严
肃对待,认真组织学习县委会议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实际,审计局党支部制定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文件)明确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主要内容、活动载体、推进方式和领导组织。审计局党支部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
(二)民主公开,加强监督。
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审计局党支部和全体党员签订了创先争优活动公开承诺书,并在宣传栏上进行了公布。
(三)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以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时间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为契机,通过集中学习加强党员干部思想道德教育;结合全县干部作风建设实施的“六条禁令”和“四项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树立终身学习思想,逐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突出重点,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效
(一)学习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学习制度,坚持领导干部政治学习制度,认真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学习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二是坚持学以致用,注重调查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理论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工作实践。
(二)民主团结方面:一是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自
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证政令畅通。坚决克服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个人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想象。二是发挥好审计局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不搞一言堂,不搞由一个人说了算。班子成员按照分工认真实施集体决定事项,做到了相互支持,重要情况及时通气。三是建立和完善了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健全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认真开好一季一度的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会,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会上,党员干部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找准自己存在的问题,虚心听取其他同志的意见,相互交流沟通思想,达到了统一认识、增进团结的目的,形成了团结、进取、向上的领导集体。
(三)清正廉洁方面:一是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领导班子及成员以身作则,带头做廉洁自律的表率。今年来我局领导干部无违规违纪行为发生。二是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堤防。
四、务实创新,以创建活动促进各项工作
为了使创先争优活动受到实效,审计局领导班子自始至终把此项活动贯穿于全会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中,与具体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并以此带动全会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
一是着力提高班子成员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和管理水平,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优良作风,自觉做到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减少应酬、减少会议,勤学习、勤思考,解放思想、勇于实践、锐意创新,坚决反对和摒弃铺张浪费、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习气,不断提高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民主科学管理的水平,坚持民主集中制,讲党性、讲原则、讲纪律、讲大局、讲团结,增强领导班子团结协作的凝聚力,全力维护整体利益、大局利益、干部利益和班子形象,使班子成员之间达到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负责;二是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加强对上级各项决策、规定、制度的贯彻执行力,确保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我局贯彻落实,努力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形象作风好的“五个好”领导集体。
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局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有时对学习抓的不够紧,学习内容与工作世界紧密结合还需加强。要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培养学习型干部的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能力。
(二)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要不断强化干部职工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进一步转
变工作作风,建设一支求真、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
总支,我局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局党员干部素质有所提高,工作作风得到好转,我们将再接再厉,找准不足和薄弱环节,建立“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把我局工作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审计局二○一○年十二月一日
第五篇:企业技术创新情况调研报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xxxx市积极实施科教兴文战略,科技进步成为xxxx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工业企业)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主力军,其创新活动的普及和活跃程度对提升xxxx市工业整体创新实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xxxx年,全市工业企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技术创新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工业企业自主创新基本情况
(一)研发企业数量增加,大中型企业占据绝对优势。xxxx年,xxxx市工业企业中有14家企业开展了研发(即研究与试验发展,也称R&D)活动,比去年增长27.3%,占全部工业企业的3.4%。全市4家大型工业企业中有3家开展了研发活动,占大型企业的75%,远高于中型企业(10.40%)和小型企业(1.26%)的水平,大型企业因为具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所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占据明显优势。
(二)研发人员队伍稳步壮大,结构进一步优化。研发队伍继续壮大,从事R&D活动人员数量明显增加。xxxx年,全市工业企业从事R&D活动的人员1740人,比上年增加60人,增长3.6%。以投入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1425人年,比上年增加45人年,增长3.3%。从事R&D活动人员素质明显提高,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R&D人员数量稳步增长。xxxx年全市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R&D人员数达到486人,占R&D人员总数的27.9%;其中博士10人,占R&D人员总数的0.6%;硕士40人,占R&D人员总数的2.3%;本科436人,占R&D人员总数的25.1%。
(三)R&D经费内部支出较快增长,投入强度稳步提高。R&D经费是工业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血液,是影响工业企业研究开发与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近年来,xxxx市企业自主创新意识逐步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筹集经费,结合本企业的产品特点开展技术创新活动。xxxx年,工业企业投入R&D经费2.43亿元,比上年增加0.63亿元,增长25.93%;R&D投入强度(R&D经费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0.24%,比上年提高0.02个百分点。企业资金占R&D经费内部支出的比重较大,从R&D经费内部支出的来源渠道占比情况看,企业自筹资金所占比例为98.69%;其余为政府资金,占1.31%。由此可见,企业自筹资金是xxxx市R&D经费最主要的来源形式。
(四)R&D项目数大幅增长,自主创新项目研发趋于活跃。xxxx年全市工业企业开展R&D项目166项,比去年增长25.8%。从R&D项目来源看:企业自选科技项目是主要来源形式。xxxx年全市自选R&D项目数占规模以上工业R&D项目的比重最高,为95.2%;其次是地方科技项目,为3%;其他科技项目为1.8%。从R&D项目合作形式看:独立研究是主要合作形式。xxxx年全市独立研究的R&D项目数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项目的比重最高,为89.95 %;其次是与国内高校合作项目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项目比重为5.72%,与境内独立研究院机构合作项目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项目的比重2.41%,与境内注册的其他企业合作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项目的比例为1.92%。从R&D项目成果形式看:自主研制的新产品和自主开发的新技术或新工艺、新工法是主要成果形式。xxxx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项目中,有49.2%的项目成果形式表现为自主开发的新技术或新工艺、新工法;有45.8%的项目成果形式表现为自主研制的新产品原型或样机、样件、样品、配方、新装置。两种成果形式的R&D项目数占R&D项目总数的95%。从R&D项目技术经济目标看:开发全新产品是主要技术经济目标。xxxx年开发全新产品项目数占规模以上工业R&D项目的比重最高,为55.7%,其次是增加产品功能或提高性能,为38.9%。
二、创新产出成果及新产品产出情况
(一)专利授权数量增长,专利申请质量逐步提高。xxxx年,全市工业企业共申请专利171件,比上年增长1.2%;其中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22件,增长22.2%,发明专利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0.7%提高到12.9%。截至xxxx年底,工业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53件,比上年底增长28%。
(二)出版科技著作数量及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数量稳步增长。xxxx年全市共出版科技论文18篇,比去年增长11.11%,占威海全市的9.28%;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数7件,比去年增长16.67%,占全威海市的7%。
(三)新产品生产及销售情况良好。从新产品的生产情况看,xxxx年新产品产值42.27亿元,比上年增长24.2%。从销售情况看,新产品销售收入39.98亿元,比上年增长25.1%。
新产品出口额达9.8亿元,增长18.8%,扭转了上年下降的局面。
三、工业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小型工业企业开展R&D活动单位占比偏低,其自主创新意识有待增强。xxxx年全市有417家工业企业单位,17家有科技活动,14家开展了R&D活动,开展R&D活动的单位数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的3.4%,比例较低。全市开展R&D活动单位占比过低主要是受小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意愿不强的影响。xxxx年占全市规模以上单位数76.3%的小型工业企业中仅有1.3%的企业开展了R&D活动,大多数的小型工业企业未开展R&D活动。这暴露出xxxx市小型工业企业创新意识薄弱、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二)政府资金占比偏低,其引领和放大作用有待增强。xxxx年,虽然全市R&D经费内部支出中政府资金实现增长,增幅达21.2%,但政府资金占内部支出比例依然不高,仅为1.3%,比全省平均水平低7.5个百分点。政府资金占比较低,将影响其引领和放大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高素质研发人才相对匮乏。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执行者,缺乏优秀的人才,创新就无从谈起。xxxx年xxxx市工业企业R&D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的R&D人员数为486人,占R&D人员总数的27.9%,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2.3个百分点。这表明企业在创新活动中,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相对匮乏。
(四)研发投入强度相对偏低。研究开发的财力投入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资金支持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基本保障。近年来,工业企业研发投入每年都在增长,但是仍然存在投入强度偏低问题。据国际通行标准:当R&D投入与销售收入之比达到1%时,企业才有长期生存的可能;达到2%~3%时,企业才有发展的潜力;达到5%时,企业才有竞争力。目前,xxxx市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平均为0.24%,企业 R&D 投入偏少,使得技术创新资金不足,影响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新产品的研发。
(五)发明专利数量偏少。xxxx年,工业企业中,申请1件及1件以上发明专利的企业只占企业总数的2.1%;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件及1件以上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2%。可以看出,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和拥有有效发明专利量虽然与上年同期相比所增长,但就整体而言,企业发明专利数量依然偏少,在威海市所占比例也较偏低。
四、对策与建议
(一)拓展自主创新资金来源渠道。政府应实施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在制定产业规划、构建创新体系、出台扶持政策等方面加强引导,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为技术创新融资提供渠道。一是挖掘财政潜力,加大政府对企业科技活动的扶持力度。二是完善相关金融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拓展对企业的金融服务品种,开展信贷服务。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完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金融服务体系。设立政府主导的风险投资和担保基金及相应机构、为商业银行贷款提供担保,承担竞争风险。
(二)培养建立自主创新人才队伍。一个企业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就必须有自己的创新研发机构和科研水平较高的工程技术人才,企业才能具备较高技术的开发能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山东曲轴总厂有限公司,一直以来注重人才的培养,到现在已经培养出各种专业技术人才600多人。以前对于引进的先进设备的改造维修,都需要请外国专家,但是现在对引进国外设备的改造维修自己就能搞定。他们自主研发的以锡代钼高强韧性球墨铸铁加工曲轴工艺,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山东省科技发明一等奖,使每支曲轴的成本价格降低了700多元,仅此一项,企业年增效益上千万元。
(三)引导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企业要对项目进行动态管理,无论是任何形式的科技创新,其最终目的都是要转化为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服务。企业要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及时获取和掌握市场信息,随时调整科技项目的研究方向;并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举行科技成果展示会、产品推介会、召开成果转化交流会等形式,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科技成果,大力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工作,取自主知识产权,并将其成功应用于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