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安徽理工大学)
编辑:寂静之音 识别码:13-1107483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17 17:31:39 来源:网络

第一篇: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安徽理工大学)

1.实习概况

1.1 实习意义

1.工程地质课程教学的第二部分,理论联系实际问题。老师在课堂上已经向我们介绍了很多有关地质的知识,但这些知识是平面的、抽象的,我们还需要理论结合实践,亲自去观察这些现象,通过实践,知识才会变得具体。2.淮南野外实习条件较好,合肥等其他一些学校的地质实习都来这里。实习地区主要位于淮南市境内,恰好在我国南北地理,地质分界线上。其地质特征虽属华北类型,但又有其特殊地方。因煤炭资源丰富,更由于早期三胚层动物化石—“淮南虫”的发现而蜚声海内外,引起国内外地质界的重视。因而地质研究程度较高,资料也很丰富,为认识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野外实习,为将来工作进行意志品质锻炼。

1.2分组情况

我所在的土木工程10-4班有38名同学,每班分成6个小组,我分到第四组,成员有:##,##,###,###,##,##。由宋##担任组长。由李宗海老师带领我们班进行地质实习。

1.3实习安排

6月25日至6月29日为实习时间,其中6月25日上午在北2201召开了实习动员大会,下午借实习工具、领实习日志、分组,为野外实习做好准备。6月26日至29日为野外实习。其中6月26日实习地点为罗山,主要是认识岩性,地层接触关系,岩体的结构类型以及风化作用。6月27日舜耕山,实习的内容是认识岩性,地层,罗盘使用,地形地貌,差异风化,地地层倒转。6月28日实习地点为校园,选出三大岩性的代表岩石,拍好照片。6月29日实习地点为凤台淮河大桥和茅仙洞,实习内容为认识边坡的稳定性以及河流的冲蚀作用。参加人员有土木建筑学院202_级土木工程专业377名同学,以及地球与环境学院的几位指导老师。

2.实习具体情况

实习主要在淮南境内,市境在构造单元上属于中朝准地台淮河台坳淮南陷褶断带(即华北地台豫淮褶皱带)东部的淮南复向斜。东界为郯庐断裂,西临周口坳陷,北接蚌埠隆起,南邻合肥坳陷,南北为洞山断裂和刘府断裂夹持。区内构造以北西西向构造占主导地位,受后期强烈改造,但总体形态变化不大,复式向斜内次一级褶皱及断裂发育。地质演化历史可分为前震旦纪、震旦纪-三叠纪、侏罗纪-第四纪3个阶段,前震旦纪,淮南地壳处于活动阶段;震旦纪-三叠纪属于剧烈运动时期,先后经历了蚌埠、凤阳、皖南、加里东、华西力、印支等运动。其间地壳几度隆起沉降,形成了海陆交互相地层。特别是晚石炭纪和二叠纪时期海陆交互相的沉积环境,成为煤炭资源良好的生成条件,从而形成了境内大量的煤炭资源。侏罗纪-第四纪,经过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逐渐塑造出了今天的地貌特征。

2.1罗山实习

第一站为罗山实习。罗山下半部的土壤呈棕红色,在山下首先认识到的是三叠系的刘家沟组,是没有化石的沉积构造,为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上面有泥皮和潮状的交错层理,是由大水冲刷而过形成的。位于石千峯群中部,由数十个交错层极发育的红色、浅灰红色长石砂岩(数米)—红色粉砂质泥岩(数十厘米)构成的基本层组成,石千峯组同样是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往山上走了一会后,我们看到了震旦系的九里桥组,是由灰岩和泥灰岩组成的,灰岩是石灰岩中含有一些白云石和黏土矿物。山脊处是寿县组砂岩,砂岩强度高,岩石较为坚硬,风化不是很严重。

四顶山组以白云岩为主。表面溶蚀沟槽十分发育,在野外难于辨别,白云岩风化面上的“刀砍”状构造常是白云岩的重要识别标志,其成因系白云岩在构造作用下破裂,在地下水作用下沿裂隙沉淀方解石,表面上方解石较白云石易风化,形成“刀砍”状。还有27亿年前霍邱群,由闪斜长片麻岩组成。基岩由角闪石和斜长石组成,风化过程中在水,氧气和二氧化碳等作用下,矿物被分解,形成粘土矿物和氧化物。蜂窝状的白云岩,因含有二氧化硅,形成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很难风化。

刘老碑组页岩下伏地层为青白口系八公山组,上覆地层为寿县组或四十里长山组,主要分布在盆地南部,淮南八公山和凤阳宋集以及盆地北等,2ooo)。刘老碑组在淮南、凤阳

一带发育齐全,厚531—837 m,以页岩及泥灰岩为主,分为上、中、下3段。下段为青灰、紫红色薄层泥灰岩,含白云质泥灰岩夹紫红、黄绿色页岩,底部含细砾石英砂岩;中段以黄绿色页岩为主,夹薄层泥灰岩及钙质粉砂岩,滑塌构造发育,上部为灰黄色中厚层钙质粉砂岩、砂质灰岩夹少量黄绿色页岩。

在一个山坡上,老师教我们使用罗盘测坡度,首先是定向,要确定自己所在位置位于已知标志物(树,房屋,山顶等)的什么方向时,具体操作如下:

1手持罗盘打开并将瞄准砚板大致对准标志物;

2将罗盘保持水平;

3活动反光镜,让标志物影像出现在反光镜中;

4上下活动瞄准砚板,使之也出现在反光镜中;

5在保持罗盘水平的情况下,转动罗盘,使标志物,砚板和反光镜中线位于一条直线;

6读南针(所指度数,就是所在地方位.若测量标志物在自己所在点的方位时,只要读北针数据就行了。我们组测得的坡度的17度。

2.2舜耕山实习

由于27日的雨下得比较大,我们的行程便往后推了一天。6月28号,我们到了淮南矿业集团集合,然后上舜耕山进行实习。

实习的地点舜耕山是一个自然风景区,东起九龙岗,西到罗西,全长约18公里,传说舜帝曾在此山下教人耕种,故名舜耕山。舜耕山为断层上盘是一个由南至北的块体,上面有很多的断层,多奇岩怪石,为我们的地质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地理环境条件。我们没有直接上山,而是向左拐了,来到那天的第一个观测点,奥陶系马家沟组的岩石,主要由灰质白云岩,白云岩和页岩组成。厚度大于两米,是整合块状的白云岩。因其含杂质,显综红色。在这里,我们使用罗盘测了这块大石头的走向和倾角。

第一要选定一个较平整的岩层面.注意选定时一定要前后左右观察一下岩层层面的位置,不要将节理面或风化面当成层面.层面的选择有些困难,刚开始的时候选错了,还有有老师的指导。

将罗盘打开成面状,将长边紧贴岩层面并保持水平,代表一个水平面,读出磁针(南,北针均可)指向的刻度盘数据,就代表水平面与岩层面交线的方向,亦即岩层走向.将罗盘折起,短边紧贴岩层面,保持罗盘水平,北针所指数据即岩层倾向.将罗盘长边沿垂直走向方向上紧帖岩层,旋转罗盘底部手柄,让垂直水准器气泡居中,读出白色短线标志所指度数即岩层倾角.一般情况在对走向不做特别要求时,岩层产状数据只需量出倾向和倾角.记录形式如下:如记做90°∠45°,其中90°为倾向,∠45°为倾角.在平面地质图上标记为┰45°,其中长线为走向,短线为倾向,45°为倾角.长,短线的方向参照地理坐标系作出.从中一眼即可看出:走向东西,倾向南北。

看完灰质白云岩之后,我们沿着原路出来,开始上山,走了一小段路之后,就看到奥陶系贾汪组的岩石,主要是页岩,泥质的白云岩。10到20米左右,泥岩是隔水层。土黄、局部紫红灰色页状泥质粉晶白云岩或白云质泥灰岩夹白云质页岩及角砾岩。贾汪组下与三山子组平行不整合、上与马家沟组整合接触。

寒武纪分为七个组,分别是土坝子组,崮山组,张夏组,徐庄组,毛庄组,馒头组以及猴家山组。接着往上,我们看到类似蜂窝的岩石,老师告诉我们那是土坝子组的岩石,近看,上面有不规则的条带,由于风化,石英带成了蜂窝状。

然后是崮山组,上部页岩,泥灰岩,下部鲕粒灰岩,泥质条带灰岩、泥质灰岩为主,夹竹叶状灰岩、鲕状灰岩及页岩,顶、底部常以竹叶状灰岩与上覆长山组和下伏张夏组呈整合接触。再往上一点是张夏组,厚层鲕粒石灰岩,生物碎屑灰岩,接着是徐庄组,上下部灰岩,中部砂页岩,为浅海相泥质、碳酸盐沉积,以紫、灰、绿等色页岩与鲕状灰岩互层为主,自下而上含三叶虫,厚50~100米。与下伏毛庄组呈整合接触然后是毛庄组,灰岩,页岩互层,暗紫色,紫色云母页岩为主夹灰岩、泥质灰岩,顶部夹鲕状石灰岩,常以一层含藻灰岩为标志与徐庄组分界,富含三叶虫其次是馒头组上下部紫红色页岩.中部灰岩,含三叶虫,最后是猴家山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页岩,底部砾岩,含磷。猴家山组属于早寒武世晚期,分布于安徽准南一带。以粉灰色、砖红色、灰色浅海相碳酸盐沉积为主夹紫色砂质页岩,厚80—140米。与下伏震旦系呈假整合接触。

由于下过雨,路软软的,地面上的土是具有黏性的土,踩上去黏在鞋子上。往上再走了一会,遇到了一群牛,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我们也只好把牛往一边赶,这成了我们实习的小小插曲。快到中午的时候,我们找了个地方,把带来的干粮拿出来吃。吃完之后,继续我们的实习。

接着往下走,来到一路红泥的路上,上面有很多页岩,比较软,稍稍一用力,就断开了,最值得一提的是你会惊奇地发现里面有三叶虫化石,在别的地方也许是罕见的,但在淮南地区主要可见的古生物化石是寒武纪三叶虫化石。几乎每个页岩里都含有三叶虫化石,原本以为化石很难找到,我们的收获不少,看来淮南是个很佳的三叶虫采集点。

2.3茅仙洞实习

6月29日,我们乘车到凤台实习。参观淮河和茅仙洞。茅仙洞景区位于寿县凤台交界处,东接八公山,南临寿州古城。茅仙洞,道教庙宇。在安徽省凤台县三峰山东峰下。洞深万丈许,传说西汉时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曾于此幽居修炼,故而得名。茅仙洞风光绮丽,令人心旷神怡,被道家奉为“清虚仙境”。

但是,由于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将会继续,所以溶洞会不断扩大,最后导致地面塌陷,溶洞会渐渐消失。但新一轮的侵蚀又会开始,形成新洞穴。只要其它条件不变,这个过程就会永远进行下去,直到有一天夷为平地。

河流地质作用是陆地上最重要的地质作用之一,通过其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不断改造地表形态,形成各种矿产,孕育着人类文明。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的白山头,目前已无法记录它的原始长度。一一九四年南宋时期,黄河在河南省原阳县决口,汹涌的洪水携带数以万亿吨的泥沙冲入淮河流域,淮河自江苏江阴以下的河道被淤平,从此淮河失去了入海通道,成了名副其实的“断头河”,只得借助洪泽湖汇入长江。演绎了一幕惨烈的“黄河夺淮”的历史。于是每每洪水肆虐,危害两岸百姓,成了有名的害河。解放后,人工开挖了苏北灌溉总渠,引淮入海,淮河才重新有了自己的入海通道。淮河自西向东流经淮南市区。在西部凤台县城附近由于受到八公山的阻挡,迂回绕行形成“几”字型。

绕行中河曲发育,河道狭窄,水深流急,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在茅仙洞附近,位于河流凹岸的八公山由于快速的侧蚀作用形成了悬崖峭壁。绕过八公山,河流进入淮北平原,这里地势平坦,河道变宽,河水流速减缓,泥沙携带能力降低,沉积作用增强,特别是流经八公山侵蚀、搬运的大量泥沙在此淤积,逐渐形成河心滩,导致河流分叉,形成所谓的“二道河”。河流淤积的土地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因而建立了“二道河”农场,每年向国家提供了大量商品粮。

3.实习体会与建议

3.1体会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对工程地质有了深一步的了解,把书上的知识联系实际。

虽然只有为期四天的实习时间,但是这不仅是对身体素质的一次锻炼,也是促使我们对地质思维加强了锻炼,更是对我们所学的地质知识的巩固,训练我们将来在写实习报告上需更加谨慎,运用更加缜密的逻辑思维去思考问题。

我们对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够具体完善,应该在实习前将课本知识复习了解一遍.由于个人知识有限,对于地质的整体把握还欠缺很多,还不能独立系统地承担考察任务,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认识还不全面、不成熟.实习过程中应认真了解每一处地理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工程地质实习的目的是初步掌握典型区域出露的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及岩石特征与鉴别标志。利用罗盘仪测量地层产状要素及野外地质记录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通过本次工程地质实习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独立思考,认真负责,团结协作的精神。所以说同学们的收获是多方面的。通过本次实习充分反映出李海老师不辞劳苦的优良品质,他乐观的精神感染了我们,同时也体现了全体师生的凝聚力。希望以后这样的实习能够经常办,对我们的学习以及将来进入社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3.2建议

由于本次实习恰好遇到雷雨天,为了不延误实习,有时也需要冒雨进行实习。这虽然对学生有意志的锻炼,但下雨天山路比较难走,很容易滑倒,还好实习老师滑倒没有受伤,而且时值6月,天气十分之严热,很容易中暑。所以建议实习可以安排在4,5月份。

图片省略

202_年安徽理工大学

第二篇: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金石滩野外实习报告

(一)简介

金石滩位于辽东半岛南部,是黄海海岸向东南方向凸出的一个小半岛,属大连市金州区,距大连市中心50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39°01′-39°06′,东经120°57′-122°04′;陆地面积62k㎡,海域面积约58k㎡。由东部半岛、西部半岛和两个半岛之间的开阔腹地和海水浴场组成。这里三面环海,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延绵30多公里的海岸线,凝聚了3-9亿年地质奇观,诞生于六亿年前的震旦纪岩石形成壮丽的奇石景观,有“凝固的动物世界”、“天然地质博物馆”、有“神力雕塑公园”之美誉。分为五个景区:金石园,玫瑰园,恐龙园,南秀园及鳌滩。风景区的景点是由震旦纪、寒武纪时期沉积作用、成岩作用以及中生代变形构造与近时期新构造运动共同塑造的。多年来,其以沉积厚度大,岩性齐全,岩层出露相对连续,古生物化石和原生沉积构造丰富为特点,吸引着众多国内外地质学家,成为研究地层学、沉积学、古生物学的理想之地。

(二)构造特征

在整体上说,金石滩是大型平卧褶皱的构造形态,其震旦纪的层位尤为独特,金石滩的海相沉积发育代表了我国北方沉积特点。成为多个震旦纪岩石地层单位的层型剖面,构成了贯通我国南方和北方震旦纪的桥梁纽带。

(1)断层(恐龙园)大连地处日本——台湾太平洋岛弧地震带的外侧,印度板块与中国北方板块覆冲带附近,由山东以北东方向延伸至俄罗斯境内的郯卢大断裂,在金州与东西向延伸的金州断裂相交的断层活动带处。由于板块活动、火山喷发、断裂挤压等作用下,使大连地区的地层岩石、产生一些断层、断裂、褶皱等构造地质体。

图中所示为直立岩层,在它的西侧是图(2-2)背斜构造,两者岩层中间有明显的间断,可推断此为断层,而且断层后岩层在外力挤压下直立。

(2-1)

(2)背斜与向斜(恐龙园)

海蚀崖上见到兴民村组形成的倒转背斜与大林子组组成的向斜,倒海翻江是形容岩层因受到挤压而弯曲,形似海浪到岸边变为破浪的形状。“倒海翻江”的褶皱构造是辽南中生代时期造山运动形成的。

从图片中可以大体断定此为背斜构造,两翼岩层向下弯曲,新岩层包裹老岩层,由于其它原因,只剩下背斜的一翼。

(2-2)

(3)地层倒转(玫瑰园)

景点由马家屯组板状、纹层灰岩组成。地层受海浪冲蚀形成一系列低矮的海蚀残丘地层向东倒转,涨潮时部分未被淹没的残丘露出水面,形似古代群臣手持笏早朝面君。

(三)地貌成因

(1)岩溶地貌

金石园的岩石成岩是在距今6.3亿年左右的震旦纪,但形成现在的金石园地貌是在距今6500万年至240万年的第三纪,第三纪是我国岩溶地貌的主要形成时期。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学过程(溶解和沉淀)和物理过程(流水的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的共同作用下,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叫岩溶作用。金石园的岩石都是可溶的灰岩,其中溶洞、溶沟等现象也符合岩溶地貌的特征,金石园的地貌为古岩溶地貌,又称古喀斯特地貌.金石园内形态各异的岩石不是石英砂岩,而是灰岩。因为砂岩是由50%以上2毫米至0.05毫米的碎屑组成的岩石。从形态特征上金石园的岩石就不是砂岩,园中只有一小块地方是砂岩。砂岩的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和白云母……这些形成砂岩的矿物质都是不可溶解的,所以砂岩形成不了金石园这样的岩溶地貌。

金石园也不是海蚀地貌,因为如果是海蚀作用,海水就会冲刷掉埋在石头上及缝隙间的泥土,而且海蚀作用只能对一个方向的岩石起作用,不会形成金石园曲折的溶洞和溶沟,金石园的地貌特征不符合这些海蚀地貌的特征。

古岩溶地貌形成原因:

首先,金石园地区的岩石是泥灰岩,岩石里有很多节理和断层,这些是造成金石园岩溶地貌形成的先决条件。其次是气候的因素。在第三纪时期我们辽南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气候比较炎热,降水较多。大量的降水使地表径流量增大,水交换条件好,水的溶蚀力就强,加快了岩石的溶解速度。但相对于更加炎热多雨的云南路南石林喀斯特地貌,这里就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形成的时间要漫长了许多。

地表水流沿灰岩坡面上的水平流动和垂直渗透,溶蚀和侵蚀出许多的凹槽,称为溶沟。溶沟宽十几厘米至几百厘米,深以米计,长度不等。而岩石上有节理的地方溶解性比较强,溶解得比较快,就形成了现在金石园内曲折的通道。经过水的垂直作用,在溶沟之间产生突出的部分,称为石芽,就是我们所看到的金石园内形态各异的岩石群了。但是由于金石园的岩石主要为泥质灰岩,灰岩的纯度不高,里面含有泥质,发育得不是很好,没有形成规模更大的石林。

金石园内大大小小的洞穴是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层面、节理或断层水平流动进行溶蚀和侵蚀而成的地下孔道。当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较小裂缝和孔道流动时,其运动速度很慢,这时只能进行溶蚀作用。随着裂隙的不断扩大,地下水除继续进行溶蚀作用外,还产生机械侵蚀作用,使地下孔道迅速扩大为洞穴。

岩溶作用还受到地质因素的影响,构成石灰岩的矿物主要以方解石为主,方解石英文名来自拉丁语,意为“石灰”,化学成分为碳酸钙,在酸性溶液中能被溶蚀,无色或乳白色,若含有杂质能被染成多种颜色。方解石更加容易被水溶蚀,也就加速了岩溶作用。金石园岩石表面的黄色,主要是因为岩石泥质含量高,在外面经过长时间的风化作用形成的,其实岩石里面的部分还是灰色的。在岩石上还能发现一条条镶嵌的石质白线,这是岩石化学成分中的碳酸钙被水和二氧化碳溶解成液态,填充到了岩石的缝隙之间,又经过水分蒸发,最后结晶成白色的晶体方解石。

(二)海蚀地貌

据悉,这里由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和砂岸页岩组成,特别是沉积岩的广泛出露,组成了五彩缤纷的沉积岩条带,加之地质的变迁、海水的侵蚀,在海岸线上巧妙地塑了无数个天然艺术珍品。金石滩这里属丘陵地貌,山无高山,崖无陡崖,因此,山水相连处横生的溶洞,林立的石柱,显得尤为壮观。

海蚀地貌是指海水运动对沿岸陆地侵蚀破坏所形成的地貌。由于波浪对岩岸岸坡进行机械性的撞击和冲刷,岩缝中的空气被海浪压缩而对岩石产生巨大的压力,波浪挟带的碎屑物质对岩岸进行研磨,以及海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等,统称海蚀作用。海蚀多发生在基岩海岸。海蚀的程度与当地波浪的强度、海岸原始地形有关,组成海岸的岩性及地质构造特征,亦有重要影响。所形成的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

海蚀地貌的成因:

波浪运动与水深有关,当海水深度<1/2海浪波长(在海岸带)时,波浪的运动即受到海底摩擦的影响而速度减低。海角与海湾相间的海岸区,海湾湾口处海水比海角处相对要深,海浪受到的海底摩擦比海角附近要小,因而波浪前进速度相对要快,而在海角处运动速度则较慢;代表波浪前进速度的波峰线最后实际上与海岸线完全平行(图13.5)。

与波峰线垂直的波浪线表示能量传播方向,即波浪折射的结果,因而波浪线以近直角的方向向海岸推进。在海湾地区波浪线散开,能量扩散而形成安静的沉积区,如金石滩海岸出现的许多小型沙滩与砾石滩海湾。相反,在海角周围波浪线从周围聚合产生能量的集中作用,海浪对岩石的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这些地区,形成各种海蚀地形。

海蚀地形还决定于构成海岸岩石的性质与产状。向陆倾斜的坚硬岩层能形成明显的海蚀崖与浪蚀凹槽等地形。海蚀崖、浪蚀凹槽、海蚀穹、海蚀柱与波切台五种海蚀地形是金石滩地区最基本的海蚀地貌单元。海浪接近海岸带时,受到海底摩擦,逐渐变为不对称波,最后倒转形成拍岸浪(破浪),拍岸浪具有强大的冲击力,破坏与掏空海岸岩石形成浪蚀凹槽(海蚀槽)。浪蚀凹槽发展到一定阶段,上部岩石塌落形成峭壁,即海蚀崖(图13.7)。继续发展新的浪蚀凹槽,不断

塌落,海蚀崖不断后退,直至海浪能量达不到地方为止。海蚀崖后退后残留的地面不断为海浪冲蚀形成微向海倾斜的波切台也称海蚀平台,而碎屑物质被搬至水面以下形成波筑台(图13.7)。

海蚀阶地则是已上升的古老的波切台。海蚀穹发生于狭窄的海角处,由于受到海角两侧海浪能量的集中冲蚀,两个相反方向浪蚀凹槽迅速后退、蚀穿连通形成如“恐龙探海”(右图)等景点。海蚀穹顶部垮塌陷落形成海蚀柱海蚀平台上一些低矮的海蚀柱可称海蚀残丘(如“刺捐礁石”、“贝多芬 头像”等景点)。海蚀柱或海蚀残丘可以远离海岸,它代表古老的、已消失了的岩石海岸位置。

阿拉伯城堡(海蚀方山地貌)

构成这里的岩石是薄层灰岩,形成于6亿年前的震旦纪,由于水平岩层被垂向节理切割,在海蚀作用下形成状如阿拉伯城堡的方山地貌。

(四)路线示意及地质剖面图

实习路线贯穿金石园、玫瑰园、恐龙园(即下图中龙宫奇景)一直到南秀园的大鹏展翅(图13.4)。金石园从大门下到园区有6米,距离现今的海岸500米,纺纹层状泥质灰岩在经历了亿万年的风化作用后呈现出现在的金黄色;受构造裂隙发育影响,加上不同高度的海蚀作用,形成了玫瑰园中叠层石灰岩所特有的玲珑剔透又浑圆细腻的海蚀地貌景观;南秀园中的海蚀-岩溶地貌因所处平卧褶皱构造部位的不同,表现为形态多变的外部形态。

金石滩地质图如下:

其中玫瑰园景点十三里台组第1段层序剖面如下图。

(五)实习感受

这是第一次到野外实习,也是第一次发现那些岩石可以如此生动。接触真正的岩层地貌,然后将课本知识用于实践,许多抽象的知识一下子具体形象起来。面对不同的地形地貌,大家讨论是什么构造、成因是什么,虽然不一定能得出正确结论,但还是有种成就感,同时激发了强烈求知欲。而且行走在不同风景之间,不止一次的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岩石是会说话的,透过岩石不同的特点,可以寻到古生物化石地质遗迹(如金石滩玫瑰园中古海藻化石的沉积)、地质构造地质遗迹(如受静压力而形成的玫瑰园海岸边石灰岩中的缝合线构造)、见证地质变迁的地质灾害地质遗迹(如在金石滩海岸岩石中,有一些垂直地面的白色平行密集的石英,碳酸盐细脉,它们则是发生在六亿年前的一次强烈地震的有力证据。在金石滩 ,有一些角砾状岩石碎块与卵石,泥砂杂乱的堆积成层状,它们是在狂风暴雨,海浪滔天的环境中形成的风暴岩)和古气候变化形成的地质遗迹(高温干旱促使岩石中含铁物质快速氧化,变成了一些赤色褐色的岩石。在金石滩,就见到了含铁质较高的红色页岩,当这些岩石尚未固结时,遭受了暴雨冰雹的袭击,在岩石层面上就留下了许多点状的凹坑,这些凹坑就是古雨水古冰雹造成的雨痕冰痕之地质遗迹)。正因为这些地质地貌不但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是地质研究的很好资料,还有一些是世界上都极其稀少而又非常珍贵的地质遗迹,所以爱护它保护它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第三篇:青岛理工大学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土木工程学院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书

业:土木工程 班

级:建工112 姓

名:刘琦 学

号:201104121 指导教师:

202_年月日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第1章 绪言

1.1 熟悉常见矿物的化学成分、形状、颜色等各种形态特征和其描述方法;了解矿物各种物理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肉眼鉴定岩浆岩、沉积岩与变质岩的基本方法;熟悉各种地质构造现象的一般特征;学会观察与认识典型地质构造的基本方法;掌握一些常见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工程地质学实习能够使我们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通过野外地质观察记录使我们进一步了认识岩石的类型及特征,地质构造与岩体结构体系,加深我们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知识运用能力。·1.1.1野外地质观察

进行野外地质观察必须做好记录,地质记录是最宝贵的原始资料,我们要了解在本观察点着重观察的地质构造特点,详细记录观察内容。·1.1.2标本采集

野外地质工作的过程是收集地质资料的过程,地质资料除了文字的记录和各种图件以外,标本则是不可缺少的实际资料。因此在野外应注意采集标本,如地层标本、岩石标本、化石标本、矿物标本等。1.2 实习内容

观察矿物的形态及物理力学性质;常见岩石的观察与鉴定;地质构造现象的观察与认识。1.3 实习要求

1按时出勤。

2注意保护地质遗迹,不乱攀爬和敲击。离保护对象有一定距离。听从教师和公园管理人员安排。

3仔细观察,详细记录,认真思考。

4认真的完成实习实习报告,要求简明扼要,图文并茂。1.4人员组成

土木工程学院全体学生及工程地质老师共同进行本次工程地质实习。1.5实习时间及地点

202_年9月14日星期六上午9点至11点。即墨马山国家级保护区。

第2章 野外实习区概况

2.1马山国家地质公园概况

马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即墨市西部,大信镇和营上镇的交界处,由马山、大山、宝鞍山、团山和长岭组成,最高海拨233米。马山保护区内有世界罕见的石柱群、硅化木等宝贵的地质遗迹,具有很高的科研和旅游观赏价值,94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划面积774平方公里。马山的人文历史悠久,据《马山志》记载,历史上的马山曾是宗教圣地,明、清初香火甚盛,在胶东半岛具有较高的知名度。马山保护区现已对外开放的景点有9处,自然景观硅化木、石柱群极具观赏价值,已修复的人文景点有玉皇殿、白云庵,近几年新建的景点有即墨大夫、千佛洞、狐仙居、动物园和山门等。每年农历“6.28”的民间山会活动,颇具规模。2.2自然地理状况

保护区内地层单一,出露地层为白垩系莱阳群,主要岩性为紫红、黄绿色中细粒长砂岩、含砾砂岩夹砂砾岩、钙质粉砂岩、偶夹砂岩。特别是经多年采石,开挖揭露出了马山绿色次火山岩柱状节理,形成了若干笔直挺拔柱状节理形态的人工露头景观,俗称“石柱群”。同时马山山体是一个集沉积岩、火山岩、接触变质岩、动植物化石等多种地质现象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地质宝库”,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置

是丰富的地质资源集中于一地,世界上少有的“天然地质博物馆”。除地质遗迹外,保护区内还有云皇殿、白云庵、千佛洞等人文古迹。

马山位于即墨城西约7公里,由4个相连的山包组成,形如马鞍,故又称“马鞍山”,最高峰海拔211米。山上盛产安山玢岩,多为灰绿、灰褐色,为约1亿年前岩浆涌出地表冷凝而成。山之西南部呈现四方柱状节理,株体截面直径约1米左右,高约30余米,笔直挺拔,排列紧密,恰似一片密林,蔚为壮观,故名“马山石林”。柱状节理石林多发育于玄武岩中,一般呈六棱或五棱柱状,而马山石林发育于安山岩中,且呈四方形,在地质学中较为罕见。

马山一带地质藏有丰富的木化石,学名“硅化木”,直径数十厘米不等,高者10余米,其形状、纹理与树木无异。马山地区木化石数量、规模均为国内罕见,最著名的是1983年发现的一块重约2吨、长6米、粗端直经70厘米、细端60厘米的南洋杉木化石,属白垩世纪,为中国发现的木化石中的一个新种类。该化石树干整体有横断纹理,断为12段,纹理明显,年轮清晰,具有重要的科研和观赏价值。

第3章 岩石与矿物

从岩性上讨论,本区在周围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表现出安山玢岩直接覆盖在沉积岩上,其下伏沉积岩主要为具有河湖相沉积特征的莱阳组砂岩、粉砂岩,可见典型的粒序沉积、递变层理及交错层理,二者接触界限清晰,并发育有安山玢岩的原生柱状节理。安山岩颜色呈灰色,经次生变化后往往呈现灰褐、灰绿,多数为半晶质斑状结构,少数为无斑隐晶质结构,常见块状构造,马山的安山玢岩岩石风化后呈黄绿色,新鲜面为深灰绿色或翠绿色。绿色安山玢岩具斑状结构,斑晶含量少,主要由板条状斜长石、钾长石和石英组成,岩体内部往往具有少量的气孔和晶洞,呈圆球状或椭球状,晶洞内充填有方解石、冰洲石、绿泥石和沸石等次生矿物。绿色安山玢岩为一次火山岩相,超浅成侵入体,当岩体侵入定位时,由于温度急剧下降,岩体冷凝时受岩体表面张力的作用,质点平行排列及均匀收缩而形成近直立的原生柱状节理,此种节理均为封闭型,裂隙面平直光滑。由于区内发育两组或三组原生垂直节理,将岩体切成四方柱或五、六方柱体。3.1 绿色安山玢岩(岩浆岩)

区内的绿色安山玢岩应为一超浅成次火山岩相的中性侵入体,地下熔融的中性岩浆,于燕山晚期沿着北北东向大断裂所派生的北西310度方向的次一级断裂侵入到莱阳群地层中,经冷凝后,形成次火山岩侵入体,与围岩呈侵入接触关系,在145高地和211.1高地以东岩体超伏于莱阳群之上,局部地段具流动构造,成份结构单一。在时间上,安山玢岩的生成与白垩世大规模的火山活动同步或稍晚;在空间上主要与即墨一带的青山群火山岩一火山碎屑岩伴生;在成份上与中性火山喷出岩相似。绿色安山玢岩岩体长轴呈310度方向展布,地貌上呈浑圆状山丘,岩石风化后呈黄绿色,新鲜面为深灰绿色或翠绿色。绿色安山玢岩具斑状结构,斑晶含量少,主要由板条状斜长石、钾长石和石英组成,岩体内部往往具有少量的气孔和晶洞,呈圆球状或椭球状,晶洞内充填有方解石、冰洲石、绿泥石和沸石等次生矿物。绿色安山玢岩为一次火山岩相,超浅成侵入体,当岩体侵入定位时,由于温度急剧下降,岩体冷凝时受岩体表面张力的作用,质点平行排列及均匀收缩而形成近直立的原生柱状节理,此种节理均为封闭型,裂隙面平直光滑。由于区内发育两组或三组原生垂直节理,将岩体切成四方柱或五、六方柱体,节理间距一般为60-100厘米。岩石颜色鲜艳,色泽光亮协调,质地细腻,无裂纹,硬度高,块度大,是天然的优质建筑工艺饰材。根据其特征,当地取名为“马山翠玉”,又是一种优质的工艺美术雕刻原料,曾以远销日本而驰名。

3.2 硅化木(木化石)

硅化木广布于马山周围的沉积岩层中。据专家考证,早在一亿三千万年前的中生代,马山地区曾为“古莱阳湖”的一部分,其上游生长着大量的古树。而后,顺流而下被搁浅在这里,地壳变动时,在高温、高压、断氧的特定条件下,形成了化石。马山硅化木分布广,数量多,现已发现20多株。其木质构造,属松柏类的南洋杉科。1992年发现的一株硅化木,树干长13米,平均直径达0.85米,硅化完全,年轮清晰,根枝疤节保存完好,这在我国沿海地区实属罕见。化石是地层的原始记录,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可以恢复古生物的属种,从而进一步判断当时的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因此极具科研价值。硅化木也称木化石。数亿年前的树木因种种原因被埋入地下,在地层中,树干周围的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硅、硫化铁、碳酸钙等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进入到树木内部,替换了原来的木质成分,保留了树木的形态,经过石化作用形成了木化石。因为所含的二氧化硅成分多,所以,常常称为硅化木。马山硅化木是中生代地层中形体硕大、保存完好的硅化木群落。目前在马山已发现二十多株硅化木。其中较大且保存完整的有十多株,在马山西北麓发现的最大的一株被鉴定为南洋杉,树干长13米,平均直径0·8米,树根、疤节、年轮清晰可见,非常罕见。尽管国内有不少有关硅化木的报道,但在这样特殊的地质结构条件下,分布如此密集、保存如此完整的大型硅化木群尚不多见。

第4章 地质构造

马山地层的形成为早白垩纪早期,其区域地层划分属莱阳群曲格庄组。其岩石类型分别由沉积岩和火山岩组成,其中蕴藏着较丰富的硅化木和独特的安山岩柱状节理,从而形成了一个集沉积岩、火山岩、接触变质岩、古生物化石等多种地质现象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宝库"。从构造上讲,本区位于北西西向的马山-王哥庄断裂之上,此断裂与即墨断裂、沧口断裂、劈石口断裂等组成的北北东向构造带相比形成较晚,规模最小,它切错了北东向主导断裂,二者构成不对称共轭构造, 服从于青岛周边的构造背景。4.1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是常见的地质构造,它是由于岩体、岩层受力作用发生变形,当所受的力超过岩石本身强度时岩石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包括节理和断层。

(马山随处可见的断裂构造)

马山的典型断裂构造是节理,其中以马山石林最具代表性。石林是马山最具保护价值的自然遗迹,浅粗面火山岩柱状节理石柱群是世界“三大石群”之一,已揭露的团山和长岭两座低山全部由粗面英安岩柱状节理分割成的巨大石柱群组成,柱体直径一般在1.0—1.5m之间,柱体长25m(地表以下延深可达60m),形态以四边形为主,也有五边形、六边形的。团山主体笔立挺拔,长岭柱体呈扇形展布。据一些当地同学介绍,由于石头中具有柱状节理,极其便于开采,岩石颜色鲜艳,色泽光亮协调,质地细腻,无裂纹,硬度高,块度大,是天然的优质建筑工艺饰材,在当地有很长的开采历史。4.2沉积构造

沉积构造是指沉积岩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它是沉积物沉积时或沉积之后,由于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及生物作用形成的。在沉积物形成过程中及沉积固结成岩之前形成的构造,叫原生构造,例如层理及层面构造;固结成岩之后形成的构造为次生构造,例如缝合线等。研究沉积岩的原生构造,可以确定沉积介质的营力及流动状态,从而有助于分析沉积环境,有的还可确定地层的顶底层序等。沉积构造用来描述沉积岩各组成部分的这种分布与排列,是沉积作用与过程、古环境以及矿床发育的重要标志。

马山区域内的沉积岩层属中生代白垩纪莱阳群曲格庄组,为莱阳群的最上层部位。该组为河流相,山麓洪积相粗碎屑堆积,一般以中、粗粒砂岩、砂砾岩为主、兼有漫滩相或局部浅湖相的细碎屑沉积。区域沉积岩之沉积构造特征,属较典型的网状河流相沉积。大型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及斜层理随处可见。在山之北坡各采石场中沿坑壁可观察到极好的垂直剖面,如大型泄水构造、抱卷层理、大型交错层理等。另在马山东坡还可以同时见到向上变细和向上变粗两种沉积层序。测量岩层产状可以断定,马山地区当年有一古水流,方向为自北向南。4.3接触变质带

接触变质作用又称热力接触变质作用,是由于岩浆的活动散发出的热量和析出的气态或液态溶液引起的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岩浆体周围接触带的围岩中。根据变质作用过程中有无交代作用又可分为2个亚类:①热接触变质作用:以热力(高温)作用为主,原岩发生重结晶,而化学成分没有显著改变,没有明显的交代作用,如斑点板岩、角岩等;②接触交代变质作用;除热力作用外,伴随有显著的交代作用,原岩的化学成分发生明显改变,如矽卡岩等。

同样在玉皇顶由于岩浆的入侵及对围岩的烘烤诸因素,在接触带部位沉积岩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接触变质作用。在马山极顶东麓可见紫色、灰色粉砂岩及细砂岩发生角化,但尚未形成角岩,以及沉岩体边缘不规则分布的黑色角岩。在火山岩中也可见到砂砾岩捕虏体。长达几百米的接触变质岩,将火山岩和沉积岩截然分开,宛如一条黑色长龙,极其壮观,具有非常高的观赏及科研价值。

第五章 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对各种类型工程建设的影响实例

岩体中的节理,在工程上除有利于开挖外,对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均有不利的影响。岩体中存在节理,破坏了岩体的整体性,促进岩体风化速度,增强岩体的透水性,因而使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当节理主要发育方向与线形工程路线走向平行,倾向与边坡一致时,不论岩体的产状如何,都容易发生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在路基施工中,如果岩体存在节理,还会影响爆破作业的效果。所以,当节理有可能成为影响工程设计的重要因素是,应当对节理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详细论证节理对岩体工程建筑条件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和正常使用。

5.1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

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由于地基强度破坏发生整体滑动,对谷仓地基土层事先未作勘察、试验与研究,采用的设计荷载超过地基土的抗剪强度,导致这一严重事故。由于谷仓整体刚度较高,地基破坏后,筒仓仍保持完整,无明显裂缝,因而地基发生强度破坏而整体失稳。

5.2石太高速路面严重塌陷事故

石太(太原至石家庄)高速公路寿阳出口往东2公里路面严重塌陷,现场形成长100余米、宽10多米、深近10米的塌方。高速公路太原到阳泉段寿阳县境内发生路基沉陷,到28日沉陷路段有一百多米长,沉陷幅度最大的路段沉陷达8米。目前路基还在缓慢下沉。从太原到阳泉已经实行双向交通管制。5.3香港宝城大厦倒塌

香港地区的楼房大多紧靠山坡而建,因而要修建不少高陡的挡土墙以抵抗山坡的外力。挡土墙上表土严重风化破碎,在暴雨期突发性地沿着陡峭的山坡迅速倾泻而下,并在下滑过程中不断地冲刷坡面,造成路毁、楼塌、人亡等严重事故。陡峭的山坡、独特的地质条件、倚山而建的高密集城市发展以及频繁而强烈的暴雨,使得滑坡灾害一直以来成为香港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1972年7月某日清晨,香港宝城路附近,两万立方米残积土从山坡上下滑,巨大滑动体正好冲过一幢高层住宅--宝城大厦,顷刻间宝城大厦被冲毁倒塌并砸毁相邻一幢大楼一角约五层住宅。

当年香港5~6月降雨量达1658.6mm。山坡上残积土本身强度较低,加之雨水入渗使其强度进一步大大降低,土体滑动力超过土的强度,于是山坡土体发生滑动。

第六章 学习体会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和老师能给我们组织这样的实习机会,让我们能够深入实地去巩固所学的知识,尽管实习非常短暂,但我们的收获很多,除了对书本上学到的东西进行了实际的验证和利用外,我们还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工程地质学的实习在于通过实习学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各种地质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对工程地质学的了解更深一层,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牢固地掌握了如何分析岩石的层理,结构构造。同时通过实习也暴露了自己的缺点,那就是不能把课本学到的内容与实践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还不够强,通过实习来巩固了学习成果,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识从抽象变得具象,记忆深刻。在实习中学会了一定的观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例如,出外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地理和各地典型地质地貌的兴趣。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四篇: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1、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育和实际工作力量。

2、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时代、结构、产状、形成缘由及现象等。

3、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4、培育同学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加集体观念,把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力量,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实习内容:

依据教学支配,学校为我们路桥专业支配了为期1天的卧虎山水库地质实习。主要学习罗盘的用法及对各种地质构造的熟悉。

1、排解干扰,用心听。

2、要做到五勤:勤敲打,勤观看,勤测量,勤记录,勤追踪。

3、娴熟操作罗盘。对地质罗盘,要求了解其结构原理,把握用法方法

4、主动参与现场争论和准时整理野外记录。

(一)卧虎山水库及其概况:

卧虎山水库 历城南部山区,山环水绕,名川有三,曰锦绣川、锦阳川、锦云川。三川风景秀丽,为历代所赞扬。三条大川经仲宫镇并渡口村汇入卧虎山、黄花山狭长地带,称为玉符河,北注黄河。1958年于卧虎山、黄花山之间,筑起一条长985米,高37米的大坝,拦截玉符河水,落成卧虎山水库。因湖水清亮如镜,人称“镜儿湖”。

水面面积270多公顷,蓄水量1。1亿立方米。湖中盛产鱼虾,宝贵飞禽天鹅也落户于此。站在坝上,举目远眺,波完浩淼,清亮蔚蓝。卧虎山水库

这里,景色绮丽。山坡除自然?山花丛林之外,还植有苹果、柿子、梨树等,秋季一片金黄。四周群山连绵,葱郁叠翠,山村炊烟,若隐若现,构成一幅奇妙的山水村野画图。水库北为卧虎山,形似猛虎雄踞,翘首东望。清人钟廷瑛在《咏卧虎山》诗中描写道:“山上白鸟盘空烟,山下阴穴流春泉。何年老虎屹不去,蹲成万古蛟龙渊。

”水库大坝南首西侧,为黄花山。因山上多产野黄菊,故名。山姿奇伟,松柏青翠。山腰有一溶洞,曰“黄花洞”,坐东朝西,深约7米,宽3米余,高4米。洞壁上,镌刻佛像、罗汉等造像25尊,题记19则,其中一则年月为金承安二年(1197年)。洞前,有明弘治元年(1488年)、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重修碑记各一通。石窟造像神采各异,雕刻精细,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爱护单位。石窟东北侧,有清代.堂一座,以石筑成,券门四角积尖,内有壁画,保存尚好。.堂北又有方形钟楼一座。

黄花山南侧相邻一山,名“瓢儿峰”,俗称“瓢葫芦峰”。相传,唐尧时期隐士许由曾于此避水,将瓢忘在这里,故名。石岩上留有金明昌年间镌刻的释迦、罗汉像。卧虎山西北,为石固寨山。此山形势险峻,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东晋末,刘裕率师北伐,与在这里屯有重兵的南燕慕容德相战,至今山上废垒犹存。

(二)罗盘的用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也学到了如何运用罗盘仪测量岩层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行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看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看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等。因此必需学会用法地质罗盘仪。

1、岩层走向的测定: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长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由于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向,它可以两边延长,指南针或指北针所读数正是该直线之两端延长方向,如ne30度与sw210度均可代表该岩层之走向。

2、岩层倾向的测定:

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

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假如在岩层顶面上进行测量有困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对物觇板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如测量底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南针亦可。

3、岩层倾角的测定:将仪器上盖开启到极限位置,并用罗盘侧边紧靠地质界面且垂直于界面走向线,让长水准泡居于下方,旋动测角旋钮,调长水准气泡居中,此时倾角指示盘在下刻度盘指示的数值即为该地质界面的倾角。在实际测量时,假如倾角较大,则可只用测倾向和倾角,假如倾角较小,为了提高精度,则要首先测走向且标记走向线,然后再测倾向和倾角。

在此处我们主要是学了一下罗盘的用法。

(三)断层及其形成缘由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肯定强度而发生裂开,并沿裂开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地壳中的一个裂口或裂开带,而且沿着它相邻的岩体发生了运动。断层长度改变很大,从几厘米至几百公里不等,两盘之间的位移量也可有这样大的改变。

断层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它大小不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百、上千千米。但都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石破裂,易被风化侵蚀。沿断层线经常发育为沟谷,有时出现泉或湖泊。

实习总结:

一天的实习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在观赏卧虎山水库漂亮环境的同时,看到因修水库而形成的一段一段的滑坡是我熟悉到了工程前期论证的重要性,而后期对滑坡的修治虽然存在瑕疵但整体上还是胜利的。

一天的实习最重要的是使我进一步学习和把握了地质罗盘仪的用法和对岩层走向、倾向及倾角的测量工作,是我们在实践中学习了如何对滑坡和边坡进行治理,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学到的学问。

此次实习还培育和熬炼了我们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了肯定的基础。

心得体会:

为期一天的地质实习,虽然很短,让我充分的熟悉到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地质环境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同时也巩固了校内所学的理论学问,理论是建立在实践之上的,只有通过实践,理论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这次实习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结合了理论,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习理论,为今后的理论学习划上一个逗号,这次实习另一感受,就是觉得时间太短,如能再长一点,我想理解得会更透彻,把握的将更加坚固。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其次篇】:

实习内容(矿物、岩石的熟悉实习)

1、矿物的鉴定方法

1、矿物的形态,包括矿物单体和矿物集合体

2、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

a、颜色: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不同波长可见完汲取程度不同的反应,是最明显、最直观的物理性质。

b、完泽:是矿物表面的反射完感。有金属完泽、半金属完泽、金刚完泽、玻璃完泽等等

3、硬度。矿物反抗刻划、研磨的力量称为硬度,一般用小刀或○

指甲刻划来也许了解矿物的硬度。小刀为6~6。5,指甲为2~2。54、解理和断口。矿物受外力打击后,严格按肯定方向裂开成完滑平面的性质为解理。

2、矿物的鉴定步骤

1、首先应先找到矿物的新奇面,只有矿物的新奇面才能真是的反映出矿物的化学成分和特征。

2、其次观看、鉴别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

3、最终,依据观看到的矿物的物理性质,结合常见造岩矿物的特征,对矿物进行命名。

一、六种矿物的鉴定过程

1、正长石

首先找到正长石的新奇面,然后观看他的外形,短柱状、板状,颜色是肉红色(可以确定为正长石),在日完灯下或阳完下,有微弱的反完成玻璃完泽,先用指甲刻划,刻划不动说明硬度比2大,再用小刀刻划,和小刀硬度差不多,所以为6,观看解理面有两向完全解理。

2、石英

首先找到石英的新奇面,然后观看他的外形,块状、六棱柱状,颜色是无色、乳白色,在日完灯下或再阳完下,有微弱的亮完反射成玻璃完泽,用指甲刻划,刻划不动说明硬度比2大,再用小刀刻划也刻划不动说明比6大(也就只有石英、橄榄石和石榴子石硬度比6大在试验室),在观看解理面为贝壳状断口,无解理面。可确定为石英。

3、白云母

首先找到白云母的新奇面,然后观看他的外形,片状、板状,颜色为无色、灰白色,在日完灯下或在阳完下,有微弱的亮完反射为玻璃完泽,用小刀刻划,刻划的动说明比6小,用指甲刻划,和指甲硬度差不多,所以为2~3之间,在观看解理面只有一组即完全解理面。综上所述可确定为白云母。

4、滑石

首先找到滑石的新奇面,然后观看他的外形,片状、块状,颜色白色、淡黄色、浅灰色,在日完灯下或在阳完下,反射完亮不明显,成蜡状完泽,用指甲刻划就能刻划的动,所以硬度比2要小,即为1(可确定为滑石),在观看解理面只有一组即完全解理面。可确定为滑石。还有就是在试验室中,用手摸滑石会感觉有点滑。

5、石榴子石

首先找到石榴子石的新奇面,然后观看他的外形,粒状、菱形十二面体、二十四周体,颜色为棕、棕红色,在日完灯下或阳完下,有亮完反射,成玻璃完泽,用指甲刻划,刻划不动说明硬度比2大,再用小刀刻划,也刻划不动说明比6大(也就只有石英、橄榄石和石榴子石硬度比6大在试验室),最终观看解理面,发觉无解理面、不规章断口。可确定为石榴子石。

6、方解石

首先找到方解石的新奇面,然后观看他的外形,块状、粒状、菱面体,颜色为白色、灰白色,在日完灯下或在阳完下,有亮完反射,成玻璃完泽,用小刀刻划,能刻划的动,说明硬度比6小,再用指甲刻划,刻划不动,说明比2大,最终观看解理面有三组完全解理,斜交成菱面体(有方解石和白云石),综上所述可确定为方解石。二、三大类岩石各描述两种岩石的鉴别过程

三大类岩石的总体的步骤是:先观看构造,再观看结构,最终观看成分。(一)

岩浆岩

1、流纹岩先观看他的构造,岩石中不同颜色的条纹、拉长了的气孔,以及长方形矿物按肯定方向排列所形成的流纹状构造,很明显发觉他是最典型的流纹构造,可知道他是喷出岩。再观看他的结构,自不待言是斑状结构。颜色为肉红色(正长石)、灰白色(石英),可知其矿物成分为长石和石英组成。

2、正长岩先观看他的构造,矿物在岩石中分布比较匀称,无定向排列,为块状结构,可知为深成岩。再观看他的结构,岩石全部由结晶矿物所组成,为全晶质结构。颜色多成肉红色、浅灰色,可知其主要矿物成分为正长石,其次为黑云母和角闪石。

(二)沉积岩

1、碎屑岩鉴定碎屑岩时着重观看其岩石结构与主要矿物成分。首要的是看碎屑结构,抓住这一特征,就不会与其它岩石相混淆了。要认真观看碎屑颗粒大小:粒径大于2毫米的砾岩,2~0。05毫米是砂岩,0。05~0。005毫米的是粉砂岩。粉砂岩颗粒肉眼难以辨别,用手指研磨有稍微砂感。对于砾岩,还应留意观看其颗粒外形,颗粒形状呈棱角状的是角砾岩,由磨圆较好的砾石胶结成的称为砾岩。

其次,看碎屑岩的矿物成分。砾岩类的碎屑成分复杂,分选较差,颗粒较大,一般不参加命名;砂岩,主要成分有石英、长石和一些岩石碎屑

火山碎屑岩的鉴别比较困难。由于,他在成因上具有火山喷发和沉积的双重性,是一种介于岩浆岩与沉积岩之间的过渡型岩石。经常是以其成因特点。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和胶结物的特征来区分于碎屑岩。

2、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最常见的是由碳酸盐组成的岩石,以石灰岩和白云岩最为广泛。

石灰岩颜色呈深灰色、浅灰色多成致密状,用指甲可以刻划动,所以硬度较小,解理面无解理,在常温下滴加稀盐酸猛烈起泡初步断定为石灰岩。

白云岩颜色呈浅灰色、灰白色,呈隐晶质结构用指甲可以刻划动,硬度较小比灰岩略大,观看解理面为不完全解理,具有刀砍纹,即交叉成45度左右的普遍的裂纹,在常温下滴加稀盐酸不起泡,但加热或研磨成粉末后则起泡。

(三)变质岩

1、片麻岩具有清晰的带状,片麻岩的颗粒较粗,有些含有大量石英和长石。片麻岩上的条状是由岩石中不同比例的矿物分布形成的,比如深色条带中含有镁铁质矿物,浅色条带中含有长石、石英物质多。

另外,颗粒大小也可产生条带状。认为他们是变质沉积岩,依据是一些含石榴子石等富铝矿物的长英质片麻岩与比较匀称的、含黑云母和角闪石的灰色片麻岩,呈互层状共生。认为他的主要是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深成侵入体经变质和变形作用形成。

2、大理岩各种大理岩除纯白色外,有的还具有漂亮的颜色和花纹,常见的颜色有浅灰、浅红、浅黄、绿色、褐色、黑色等,产生不同颜色和花纹的主要缘由是大理岩中含有少量的有色矿物和杂质。大理石具有粒状变晶结构,粒度一般为中、细粒,有时为粗粒,岩石中的方解石和白云石颗粒之间成紧密镶嵌结构。大理石的构造多为块状构造,也有不少大理岩具有大小不等的条带、条纹、斑点或斑块等构造。

三、总结

经过这次的实习,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加深了对书本上老师所讲内容的熟悉,让我对三大类岩石和造岩矿物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使我意识到学到的都是死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学问变活,还有就是在实习中,老师通过实物讲解,使我明白了很多在课堂上不懂的地方。所以我觉得这次实习时间有点短,学校应当多组织些这样的实习,把时间延长些,这样就能更好的学习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第三篇】: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有了深刻的熟悉与了解,把握了关于工程地质与土力学中的基本学问,但是书本上的学问与实际状况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点的熟悉地质现象,加深对其了解,我们08级土木工程专业在六月三号在刘传孝老师的带领下开头我们的地质实习。

一、地质实习的目的1、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

2、了解馒头山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

3、学会地质罗盘的用法方法

4、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5、把握褶皱的基本学问和推断背斜、向斜的力量

6、现场熟悉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二、地质实习的`过程

我们的实习分为两天(六月三、四号),六月三号实习地点是长清张夏镇满寿山和灵岩寺,实习项目是满寿山的岩层构成和滑坡、断层现象,六月四号的实习地点是苏庄,实习项目是背斜构造和地质罗盘的实习,六月四号下午我们结束地质实习,返回学校。

三、实习的内容

1、熟悉满寿山的岩层

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202_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爱护区。馒头组主要由紫红色、黄绿色等杂色页岩及泥质、白云质灰岩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杂岩的肉红色片麻状花岗岩之上。下部灰岩中含磁石结核和条带,上部页岩中具微细水平层理,中部页岩含有三叶虫化石~中华莱德利基虫。厚度119米。

在开头实习前,刘老师将此次实习分为三组-馒头组(十层)、毛庄组(六层)、徐庄组(五层)。

一、馒头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两米,岩层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灰色,风化程度特别的严峻,裂隙发育大,我们在工程中应尽量避开

其次层是由石灰岩组成,该层岩石深化山体,厚约四米,岩石呈灰绿色,此处的裂隙极有可能发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应留意勘探。

第三层是页岩,厚约八米,岩石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褐色

第四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十三米,颜色显紫色

第五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六米,颜色呈现土黄色,裂隙发育稍微,有利于工程实施。

第六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呈现黄绿色。

第七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两米,颜色呈现绿色,空隙发育,石灰岩表面掩盖物为填充在裂隙中的杂质。

第八层为页岩,厚度约七米,颜色为紫红色风化程度比较大

第九层为石灰岩,厚度约两米,颜色为灰白色,纵向裂隙发育比较大,但是横向裂隙发育小,前度较高。

第十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五米,颜色呈鲜红色,由于该层位于山顶,所以此处岩石风化严峻。

二、毛庄组

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为紫红色,页岩中含有云母

其次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十三米,颜色呈现紫红色

第三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为四米,颜色为紫红色,由于该处地势高以及各种外力因素,使得该岩层水土流失严峻,表面基本无植被掩盖

第四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八米。

第五层:灰色石灰岩,厚零点二米。

第六层:灰色鲕状石灰岩,厚零点三米。

二、徐庄组

由于徐庄组地势陡峭,我们不能连续前行,所以未能近距离观看徐庄组的岩层组成。

2、熟悉滑坡与断层

下午我们到达灵岩寺四周,开头下午的实习,主要是熟悉滑坡,断层以及一块花岗岩。

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实习地点,指着远处的山体让我们找出断层的上盘,下盘,断层线,断层面以及滑坡体,然后具体讲解了该处滑坡和短层,在山路的一边同学们边听边记,最终老师带我们去看了一块花岗頒岩,三号的实习结束,3、熟悉苏庄断层

六月四号,我们开头了其次天实习,首先是一处断层,这处断层比昨天的更有价值与意义,由于该处断层断距小,我们能看的很清晰上盘,下盘等,而且该处断层低。加深了对断层的熟悉。

4、地质罗盘的实习及背斜的判定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行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看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看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长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背斜是褶皱的一种,为岩层向上拱起的拱形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底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老地层在中间,新地层在两侧,另外褶皱也包括向斜,其为岩层向下弯曲的槽型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地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新地层在中间,老地层在两侧。自然界的背斜和向斜相互连接、相间排列,常是多个连续出现。正常状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

褶皱要素:褶皱要素是指褶皱的各个组成部分,主要有:核、翼、转折端、枢纽、轴迹、脊线和槽线、褶轴。

结束断层的实习,我们连续登山,开头褶曲的熟悉与实习,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一个牙口让我们推断一下该处是向斜还是背斜,同学都说是向斜,老师说过一会就知道答案了,咱们渐渐的揭露它,然后我们在刘老师的指导

下对地质罗盘进行了实习,同学们分组测量,我所测得岩石产状如下:走向NE35,倾向NE360,倾角45。

在结束了罗盘的实习,我们连续上行,在途中老师时常停下给我们讲解背斜与向斜的判定方法,我们从中知道背斜与向斜不能简洁通过直观的感觉来推断,就像这个山他就是一个背斜构造,虽然在途中特别像向斜,当我们走到最终一个山头的时候,结果就出来了,这就是一个背斜构造,是由于地质运动的时候,两侧受力不均造成背斜的一翼陡峭,而另一翼缓,所直观看上去简单造成错误推断。

在看完了,这个背斜构造后,我们的实习全部结束,下午返校。

四、实习的结论

1、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学问,缩小了书本与实际的差距

2、学会了地质罗盘的用法,测得岩层产状

3、把握了背斜与向斜的基本判定

4、对断层与滑坡等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熟悉,理论联系实际。

5、了解了馒头山的岩层构造,对沉积岩有了更深的熟悉。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第四篇】:

一、前言

通过这六天的实习,加深了我对工程地质这门课的熟悉,让我从书本中走了出来,亲眼见到了真实的地质现象,了解了断层、背斜和滑坡等重要的地质现象,亲自观看了和体验了各种岩石的分布和形态,让我从本质上对三大岩石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实习让我们在自然中更好的理解了原来抽象的概念,使学问详细化,印象更深刻。实习丰富了我们的学习生活,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肯定的关心,同时实习的过程激发了我在将来学习的热忱。所以,实习对我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对这次实习也做了缜密的部署:

1、时间:202_年5月4日—202_年5月9日

2、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国家地质公园

3、路途:

1、秦皇岛市石门寨镇

2、秦皇岛市祖山东门

3、秦皇岛市北戴河区鸽子窝公园海滩

4、目的:

1、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学问,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力量同时增加感性熟悉,扩大视野,培育提高观看力量,动手操作力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2、鉴别和观看常见的岩石,矿物特征及工程性质;

3、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年月、结构、产状、形成缘由及现象以及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和冲刷成河谷的过程;

4、学习运用罗盘仪器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二、实习地区概况

1、柳江盆地地质概况

柳江盆地为我们在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的主要区域。它位于秦皇岛市区北侧,其中心距秦皇岛市28km,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

区内有纵贯南北的大路及地方窄铁路与秦皇岛市区相通,交通极为便利。

该盆地为南北延长的低山丘陵区,其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贯穿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自西北流向东南,出盆地后在山海关的南侧入渤海。盆地内丘陵一般海拔200—300m,最高的山为老君顶,海拔493。7m。

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mm,其中70%集中于7、8月份,所以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

2祖山国家地质公园概况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和国家级稀有植物及濒危野生动物自然爱护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西北部。京沈高速秦皇岛西出口沿秦青大路北行12公里即到,距秦皇岛市区23公里。属原始森林峡谷型自然风景区。因燕山以东、渤海以北诸峰均以它的分支延绵而成,故名“祖山”。202_年开发至今,形成五大景区,100余处自然景点,是淮河以北少有的南派山水。

祖山原始森林峡谷总面积118平方公里,主峰(天女峰)海拔1428米,区内千米以上高峰20多座,植被掩盖率96%以上。象形奇石、云海、日出、古洞、原始丛林、溪流、飞瀑、奇花、高山自然?草原、树挂构成景区十大景观。祖山原始森林峡谷是侏罗纪至白垩纪末地壳运动而成。在长期风化剥蚀和流水冲击下,形成了多处绝壁幽谷和造型地貌。

祖山,山势跌宕,峰峦陡峻,因渤海以北、燕山以东诸峰都是由她的分支盘拨而成,故以“群山之祖”名之。她立峭岩作脊梁,以瀑流注血脉,搽娇花饰容颜,披葱郁为秀发。景区内山势陡峻,溪水跌宕,可谓立峭岩作脊梁、注瀑布为血脉、披茂林作秀发,裁白云作霓裳,集雄奇妩媚于一体。峰奇水异,洞幽石美,林丰草茂,历史渊源,是观完旅游、避暑度假、科普考察的绝好场所。

3、鸽子窝公园海滩概况

鸽子窝公园又称鹰角公园。由于地层断裂所形成的临海悬崖上,有一巨石形似雄鹰矗立,故名鹰角石。该石高20余米,过去常有成群的鸽子或朝暮相聚或窝于石缝之中,因此得名鸽子窝。鸽子窝公园是欣赏海上日出的最佳之处,每逢夏日早晨,这里云集数万名游客欣赏“红日浴海”的奇景。

三、实习内容

1、柳江盆地爱护区石门寨西门180米处

该处岩石以沉积岩居多,由地质构造形成。亦有石灰岩,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经长期风化作用,暴露在外表的部分呈深灰色,岩层

为中厚型,中间夹有薄的灰岩。灰岩呈竹叶状,较破裂,属碎屑结构,这些碎屑物质经胶结后形成灰岩。此处岩石约5亿年前形成,属下奥陶世纪,粘土矿物发黄,岩石经剧烈的构造运动,由水平变为倾斜,产生背斜现象,并有正断层出现。用地质罗盘测该处岩石的产状,走向为北偏东10°,倾向为北偏东100°,倾角为30°。

由此处向西约200米处岩石出露于地表,阅历证为砂岩,其结构为碎屑结构,此处不整合现象明显,由砂岩和灰岩组成,属沉积接触,砂岩约2亿年前形成,灰岩约5亿年前形成,由于形成年月不同,说明为不整合。此现象说明秦皇岛地区至今至少经受了2次地壳运动,由于3亿年间隔形成的不整合面应在海平面下形成,至少经受2个循环,而该处岩石现在又出露在地表。在不整合面上有矿物,是地质学家发觉地下矿物的依据。不整合面处强度差,不适合在此面上施工。

2、砂锅店东北200米处

该处为石灰窑产石场,观看此处岩石,岩溶现象明显,有溶沟、石芽、天生桥等。其缘由是地壳运动抬升到潜水地表以下,潜水地表共同作用形成的岩溶现象,因岩石中有裂缝,有空间且水有径流通道。

岩溶现象是由于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岩石经长期化学反应,使岩石具有可溶性。该处向西北走约100米处,发觉大面积的岩石间侵入接触现象,石灰岩中夹有岩浆岩,说明此处经受过火山喷发。该处亦发觉有岩墙,较长,宽约3-4米,其走向为南北方向320°,由花岗岩、长石、石英、云母组成。靠近地表的岩石经长期风化,产物为第四纪土,岩石中还发觉有岩洞。此处向东南方向约200米处,有大量石灰岩形成的岩层,呈单斜,基本走向为南偏北。在砂锅店东等地,发觉石英斑岩,它是花岗斑岩的又一种变种,具隐基斑状结构,石英斑晶特多,普遍具有熔蚀现象。此处也有闪长玢岩,呈岩墙状产出,具隐基斑状结构,斑晶主要是斜长石,有时含角闪石较多,有的基质中含少量石英,有的可见球粒结构和流线结构等。

2、秦皇岛市祖山东门

祖山为早白垩纪形成,为响山岩基的一部分,此处沉积岩中有破裂带,火山爆发时岩浆从中冒出,冷凝成岩浆岩。祖山占地217平方公里,平面形段呈椭圆形,长轴长25公里,短轴长15公里,南北方向,岩石中以花岗岩居多,占65%左右,为中粗粒,成分主要是成肉红色的正长石,又称甲长石。

石英其次,占20%-25%左右,透明发亮。此外,还有云母、斜长石。斜长石呈灰白色,由于长石含量不同,云母颜色也不尽相同,云母占整个岩石的5%-10%。较黑的岩石中,云母含量不超过5%。在此处观看,长石颗粒大小在1厘米左右,晶体颗粒,为结晶结构。山体构造为原生结理构造,山体中有裂缝,都为竖直方向,有原生孔洞,又称之为晶洞构造,而外形不规章的孔隙是水晶的成长地。

此处地貌陡峭,险峻,构造为原生结理,由于长期的风化作用及地表水的侵蚀作用,岩石部分竖直掉落,形成深谷奇峰。此处岩石倾角较大,岩体破裂。山体中有河流,称为石河,发源于祖山响山山脉,山上有明长城,由元朝徐达修建,1967年,戚继完重修,基本走向为南北方向,直达青龙。祖山最高峰为响山,海拔为1421米。

3、秦皇岛市北戴河区鸽子窝公园海滩

此处滨临渤海,为海洋环境。海洋环境按地理位置分为滨海、浅海、半深海和深海。低潮时暴露于海岸带的部分,称为滨海。滨海又分为后滨带、前滨带、外滨带。后滨带为平均海潮线,常年暴露在外;前滨带为平均海潮线到中滨线处;外滨线为中滨线以外的部分。海岸线到海底深约200处的部分,称为浅海,此处阳完充分,有机物含量多,是海洋生物的抱负栖息地。深海处动物少。

此处岩石又远古火山喷发而形成,以岩浆岩为主,岩石受海洋水动力作用,常见有海浪作用、潮汐作用和洋流作用,使此处形成有特色的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和海蚀平台等,形成缘由有冲蚀作用,磨蚀作用等,使岩石破裂。

岩浆岩受风化作用等变成高岭土、伟晶岩。伟晶岩颗粒大,和花岗岩成分相差不大,由正长石、斜长石、云母、石英等组成。岩石被多组结晶切割。

四、结束语

通过本次实习我熟悉到:本区地层出露较全。从中生代地层开头,除缺失寒武系、奥陶系、三叠系、侏罗系、第三系以外,其他地层均出露完好。所形成的岩石类型多样,包括岩浆岩类,沉积岩类以及变质岩类。本区的岩浆活动从方式上有深成侵入,浅成侵入,喷出等。所见岩类有基性岩类和酸性岩类。从变质作用和变质岩方面,本区的变质作用主要为区域变质作用。主要变质岩有千枚岩,大理岩以及板岩。在构造方面,本区分布有四大褶皱,另外还有七个断层。两个大断层几乎将此区分为三部分。区域进展方面,本区经受了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了四个构造层。总体说来本区构造运动较强。

经过6天的实习,使我学到了许多东西,通过老师的讲解,使我学会了许多课内学不到的东西,包括:如何通过一块石头的色泽,去推断其类别、其形成年月;如何去辨别3大岩石;如何去测量岩石的走向等等;总之,通过实习后我更好地把握了《工程地质学》这门学科,更好地把握了所学学问。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第五篇】:

一、实习区地质环境简介

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是我国第一个海岸带地貌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大连市东南沿海地带,金石滩、鳌滩园园区及地质博物馆为此次实习区主要地点,该地质公园是一座集地质科研、科普训练、观完旅游等于一体的综合型城市海岸带地质公园。

其中,恐龙园景群以恐龙探海景观命名,主要岩石为距今8~6亿年前的震旦纪石灰岩,剧烈的海蚀作用形成了这里块体浩大、姿势各异的海蚀地貌景观,代表景观有:恐龙探海、贝多芬头像、将军石。鳌滩园处地层起源于早寒武纪,距今5。4亿年左右,华北古陆所在地区,气候干燥酷热,大连一带为滨海盐湖——萨布哈(萨布哈,意为被盐浸透,指干旱气候下障壁海岸潮上带的盐坪、盐藻和盐碱滩),沉积了一套红绿黄相间分布的富含石膏的岩层;之后,由于气候环境变迁,石膏被溶解流失,原始岩层的状态被破坏,就形成了我们今日看到的绚丽多彩的波曲状纹理。

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引起海陆变迁,海底的纹层灰岩和风暴砾屑灰岩露出海面,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就是地质岩层纹理清楚,产状各异,能够反映不同地质时期的气候条件,为地质考察,讨论地质构造运动等供应了极佳的依据,岩石表面的特征更是呈现了当时特有的气候及环境。

公园浓缩了28亿年以来的地质演化历程,古老沉积地层历经多期次的地质构造变迁,又经千万年海蚀作用的精雕细琢,形成了长达30多公里的典型的海岸线上的海蚀地貌,是中国唯一的海岸带喀斯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金石滩地区海岸由于受到海水动力因素如波浪、潮流的侵蚀,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海蚀奇观,如海蚀洞,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海蚀残丘等。

二、实习区地质构造特征分析

(一)褶皱

岩层在形成时,一般是水平的。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因受力而发生弯曲,一个弯曲称褶曲,假如发生的是一系列波状的弯曲变形,就叫褶皱。由于板块活动、火山喷发、断裂挤压等作用下,使大连地区的地层岩石产生一些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下图为背斜及向斜构造。

(二)节理

岩石受力后发生形变,当作用力超过岩石强度时,岩石的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而发生裂开,形成断裂构造,包括节理和断层,下面主要对节理进行概述。其为岩石中的裂隙,其两侧岩石没有明显的位移,也是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

(三)典型地貌介绍

1、震积岩

震积岩是岩石在未固结前,由于地震的剧烈振动,半凝固的沉积物发生液化作用(喷泥、冒水)而形成了众多弯曲的、近于直立的这些细脉被方解石充填而形成的。金石滩石灰岩中密集而紊乱分布的方解石细脉是最典型的震积岩特征,它是6。5亿年前远古地震的真实记录,是国内外地层对比的重要层位。在大约6。5亿年前,由于火山爆发,水下滑坡坍塌引发地震,带来海啸,它形成了波长达几百公里的海洋巨浪,海水陡涨,突然形成水墙,伴随隆隆巨响,瞬时侵入陆地,反复多次,把尚未固结的岩石,震的纹理紊乱,留下了我们今日看到的震积岩遗迹。

2、层颜叠彩

层颜叠彩,它属于“萨布哈景观”,不同年月的岩层层次,颜色富于改变,红绿黄相间分布的富含石膏的岩层。由于气候环境变迁,石膏被溶解流失,原始岩层的状态被破坏,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波曲状纹理。

3、龟背石

龟背石是一种特别的成岩结核,表面存在多边形的同心环及放射状细脉,因类似龟背的花纹而得名。它是在富水凝胶沉积物中析出的结核物质经脱水收缩而成的裂隙,尔后,再被其他矿物充填而成。煤系地层中常见菱铁矿质的龟背石结核。大连金石滩龟背石是一块举世罕见的龟背石,被称为“天下奇石”。关于这块奇石的成因,目前地质学界有两种说明:一种认为是5。4亿年前后沉积的粉砂岩,在干燥、酷热气候条件下,暴露、干裂,其裂缝又被绿色沉积物充填,形成状如龟背的网格状裂隙;另一种观点认为是岩石在半塑性状态下,由于地震作用产生垂直层面的裂隙,饱含水的泥沙流向裂隙运移,随着震惊的加剧,泥沙脉不断生长,使两端岩层弯曲、断裂,在层面上表现为形似干裂的网格状裂隙。

(四)海蚀作用及海蚀地貌介绍

在金石滩园区海蚀作用在海岸部分非常明显,海蚀作用包括波浪作用、潮汐作用、海流作用,其中波浪作用是海岸地貌形成过程中最为活跃的营力。风作用于海面,与其摩擦,把能量传替给海洋,使表层水质点沿风作用的方向上,在垂直剖面上作近于封闭的圆周运动,同时海面也相应地产生周期性的起伏,形成波浪,外来的波浪能挺直到达岸边,将大部分能量消耗在对岩壁的冲击上。

波浪水体的巨大压力及被其压缩的空气对岩石产生剧烈的破坏,海水对岩石的溶蚀力量比淡水强,其溶蚀速度比淡水大3~xx倍,尤其对有裂隙发育的岩石更为明显,被破坏的岩屑砂砾随波浪研磨基岩,加快了海蚀作用的速度。比较常见的海蚀地貌主要是海蚀拱桥、海蚀柱、海蚀崖等。

1、海蚀拱桥

海蚀拱桥,常见於岬角处,其两侧受波浪的剧烈冲蚀,形成海蚀洞,波浪连续作用,使两侧方向相反的海蚀洞被蚀穿而相互贯穿,形似拱桥,又称为“海穹“。其中,恐龙探海为最典型。

2、海蚀柱

从海蚀地貌形态上来看将军石属于海蚀柱。它是海岸受海浪侵蚀、海蚀拱桥崩坍而形成的与岸分别的岩柱。

3、海蚀崖

在海浪长期侵蚀下,基岩不断倒塌后退,形成高出海面的基岩悬崖,叫海蚀崖,海蚀崖又称浪蚀崖。海蚀崖基岩海岸受海蚀及重力崩落作用,常沿断层节理或层理面形成的陡壁悬崖。

三、实习感受

20xx年5月10日在老师的组织带领下,非常荣幸能够参与此次《工程地质》野外实习课程,对于每一门课,虽然课程内容都有差别,不过同学认为,实践应当是课程的最终一个环节,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对理论学问的把握程度,尤其是像我们这些工科同学,没有实践环节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科生。

在本次的的实践经受中,我们逐步了解了地质学中部分地貌在实际中的判别,开阔了视野,增长了学问,更重要的是在本次的实践中我们同学之间就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等问题进行了相互沟通,对不太明白的部分向老师及导游进行询问,从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更好地理解了工程地质这门课程。其中,着重对参观园区的地质构造进行了粗略的分析,包括褶皱、节理及海蚀作用下的海岸地貌发育进行了介绍,分析程度非常浅薄,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同学也会在以后的同学活中注意积累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以便步入.能够更好地运用,分析内容不能保证每一项的正确性,如有错误请老师批判指正!

第五篇: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9月5日,我们土建学院5个班,一行约200人乘汽车来到长清区徐毛村的馒头山。馒头山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京沪、京福高速公路东侧,海拔408米,因形似馒头而得名。该地区已经被当地居民开发了很多梯田,大多种了些谷子、棉花等作物,山沟中也是常有些枣树、柿子树等高大植物。陡坎和缓坡交替明显,陡坎是出露的岩石,缓坡上覆有植被。由于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山东内陆,距渤海、黄海较远,东面又受胶东丘陵和鲁中南山区阻隔,故呈温暖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气候升温较快,多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漫长、寒冷、少雨雪。年平均气温13.8度,年平均降水量623.1毫米。该地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的倾斜地势,由东南向西北依次是山区、丘陵、山前平原和黄河洼区,有“八山一洼一平原”之称。区内土质主要为棕壤土、褐土和沙风土。该地区出露最老的底层是太古界泰山群肉红色混合花岗岩,与上覆的早古界寒武系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此处为华北地区寒武系地层标准剖面所在地,根据地层所含化石,接触关系及沉积旋回等特征,可分为上中下三个系统。上统包括崮山组,长山组,凤山组,主要是各种状态的灰岩。中统包括徐庄组,张夏组,多页岩夹薄层灰岩。下统包括馒头组,毛庄组,多薄层灰岩夹页岩。产状不一,构造复杂。有水平,有倾斜,有褶皱,有断层。其地质年代属古生代寒武纪浅海相沉积地层,距今约5.3亿年,地层总厚度570.38m,记录了大约3000多万年的海相沉积历史。馒头组是华北地台盖层的重要组成之一,以陆源细碎屑岩为主夹碳酸盐岩.我国首次在济南和新泰地区馒头组中发现浊积岩和滑塌堆积组合,表明华北地台早寒武世沉积组合形成于深海-半深海-浅海中,曾存在古斜坡和构造隆升作用.详细研究浊积岩和滑塌堆积的基本地质特征,不仅对于进一步认识华北地台古生代古地貌特征以及古潜山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为渤海湾盆地中古潜山成因以及潜山油气资源勘探提供借鉴.9月6日,我们又来到章丘市观察褶皱和断层。章丘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济南市区东45公里处,南北长70公里,东西宽37公里,总面积1855平方公里。从地貌的角度来看,章丘属于鲁西断块区,在鲁西断块区的泰鲁块隆内,古生代地层由新到老出露,最老的为中上寒武系的灰岩。章丘属暖温带季风区的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雪少干冷。年均日照2647.6小时,平均气温12.8℃,年平均降水量600.8毫米。我们首先来到埠村镇的捌漏河一弯道处,这时河底已经干涸,河岸一面是侵蚀出来的褶皱剖面,背斜的褶皱看起来非常清晰,褶皱的一端破碎严重,可以辨析出是岩浆岩侵入造成的。河岸的另一面是堆积阶地,阶地上层松散,大部分被耕作田地。但是它的下层非常坚硬,是建筑的良好选址。然后我们又来到垛庄镇捌漏河另一弯道处,在公路一侧的高山剖面断层十分明显,是较易产生的正断层。如果当地壳作用缓慢时岩层就会发生弯曲,急剧时就会出现断层。这里是奥陶纪凤山组地层,是岩层较薄的石灰岩,并掺有页岩,软硬交替。

9月7日,我们乘车来到昌乐市的北岩火山口。昌乐位于山东半岛内陆,隶属山东省潍坊市,东距潍坊城区25公里,西界临朐、益都,南与安邱隔河相望,北与寿光接壤。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方便,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从北部通过,济青、王潍两条公路干线横贯东西,县内公路四通八达。昌乐处北温带季风区,背陆面海,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为: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春季风多雨少,易发生春旱;夏季炎热多雨,温高湿大;秋季天高气爽,晚秋多干旱;冬季干冷,寒风频吹。年平均气温12.3℃,年平均降水量在650毫米左右。火山口呈圆锥形,深20多米,直径60米。站在火山口,四周都是辐射状的黑褐色玄武岩。山东火山在太古代开始发育,以临朐、昌乐、沂水、安丘为代表,划分为三个喷发旋回。第一次以牛山组玄武岩类为代表,属于早中心式。第二次以山旺组玄武岩类为代表,属于中心式早期。第三次以尧山组玄武岩类为代表,距今10.64~13.85Ma,属于中心式中晚期。这个时期的火山活动明显受大地构造影响。以裂隙式喷发的宁静溢流为主要特征,间有中心式喷发。北岩火山口属尧山组,岩性是黑褐色厚层玄武岩,橄榄钛辉玄武岩以及少量辉绿岩组成,无沉积夹层,厚80米。其下以山旺组玄武岩质砂砾岩为界,再往下是牛山组。随后,我们来到临朐市的山旺国家地质公园,看见了称为“万卷书的”化石产区。这个产区是一个人工开凿的大坑,一层一层的岩石真的很像书一样,它的右端有岩浆岩侵入的迹象,已经把其附近的沉积岩挤压破碎,但是没有受侵的沉积岩中化石保留完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9月7日,我们早早出发,来到向往已久的博山开元溶洞。博山区位于山东中部,淄博市西南端,是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山区地处暖温带,属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景色优美,气候宜人。地势特征为南高北低,属于丘陵地带,分布有巨厚的致密花岗片麻岩。在溶洞附近的岩性为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石灰岩,泥质灰岩,泥晶灰岩和白云质灰岩。溶洞的形成有必备的三个条件:1.有可溶性岩石。2.有流动的地下水。3.地下水有溶解性。溶洞的观赏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奇、透、瘦、漏的特征上。开元溶洞是因洞内有唐代开元年间的摩崖石刻而得名,洞体大而高,最高处达30余米,宽处20余米,长1100米,分八个大厅.洞内空间大,气势宏伟,是江北最大的溶洞.洞内各种钟乳石姿态各异,或高大崎崛,或精怪玲珑,鬼斧神工,浑然天成,置身其中,如入仙境。至此,我们的实习即将结束。

有古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这次的实习对我们的人生发展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是一笔财富。实习中,宏观上大致了解了山东的地形地貌,气候环境,人文状况和地质条件。尤其熟悉了泰山群的发展过程,为我们认识山东,熟悉山东提供了条件。微观上,巩固了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了野外工作方法,扩大了野外实际地质知识,培养了结合实际观察、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并掌握了一定的地质勘查技能。不过,实习中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说,实习时间较短,很多时候还不能完全掌握应该掌握的;其次是实习人员较多,指导老师没有精力让每个同学都弄懂实习内容;最后就是学校的实习经费有些少,导致我们没有足够时间去认知,一天的时间大部分都用在了路程上。希望有关部门能对此进行调整,让我们的实习质量提高一个层次,我代表同学们在此表示感谢。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安徽理工大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