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食品安全现状与控制
编辑:蓝色心情 识别码:14-1087536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01 17:34:06 来源:网络

第一篇:食品安全现状与控制

食品安全现状与控制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健康长寿的追求,食用优质食品、绿色食品成为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和愿望,食品安全越发显得重要和紧迫,近几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层出不穷。笔者面对目前食品安全现在及应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作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食品;控制;现状

一、前言

食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但是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一直令人担忧。在食品行业加大社会主义道德的宣传,把其纳入食品安全诚信范围之内,用媒体舆论呼唤他们的良知,对丑恶现象进行严厉的抨击,有关部门严格执法,进行检测工作,才能使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健康长寿的追求,食用优质食品、绿色食品成为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和愿望,食品安全越发显得重要和紧迫。,食品安全总体形势不容乐观近年来,我国在食品供应数量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食品安全卫生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食品安全总体形势不容乐观,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二、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现状: 1.1 食品企业违法生产、加工一方面,少数不法分子掺假制假,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影响恶劣,像阜阳苏丹红事件、奶粉事件等; 另一方面,我国现有食品行业整体素质还比较低水平,卫生没有保证。家庭手工的加工方式在食品加工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有的从业人员甚至未经健康体检,尤其是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屡禁不止,给食品安全和人们的健康造成重大隐患。1.2 食品经营秩序、流通环节不规范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的现象多在城乡结合部、农村或校园周边等这些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的地方。在这里成立的小企 业或小摊小贩管理起来很困难,比较脏乱,变质假冒食品层出不穷,无出厂合格证或保质期的食品屡见不鲜,塑料随地仍,给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隐患。有的企业在食品收购和运输的过程中大量的增加防腐剂和保鲜剂,这些都给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重大的隐患。

1.3 食品新资源新技术的应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食品工业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各种新型包装材料、添加剂等伴着新工艺、新资源和现代生物技术不断的出现,这就造成了食品包装这些化学物质和食品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和污染,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和消费者的高度重视。例如,“禁塑令”的颁布。1.4 食品安全研究发现的新问题

在审视当今市场出现的种种食品安全问题时,人们对传统工艺食品也谨慎很多,随着大量的研究发现,传统食品也不是全部可以放人们放心的,比如:有的油条中铝的残留较高,油炸淀粉类食品的丙烯酰胺等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均造成威胁。1.5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滞后,我国不同的食品行业的标准有很多,国家,行业、地方、企业都有。已经形成了一个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行为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组织而成的国家食品标准体系,但我国的食品标准无论是与国际安全食品基本准则相比还是与食品安全形势的实际需求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

1.6 检测水平低,满足不了当前的需要我国的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都分布有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多部门对于一种工作的实施,使其方式相仿,新的方式和研究比较少,技术资源也匮乏,这对食品安全的震慑力和监督力度都有很大的威胁。新的、灵敏的、快速的检测手段有的已经在试验室里得到验证,但在现实中仍处于理论阶段。

1.7 食品安全保障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目前,高校有关食品检测的专业在日益较少和消亡,这就造成了食品生产和管理机构的后备人员日益缺乏,懂安全技术的人 员少之又少,对各类农贸市场、食品市场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管理的专业人士也越来越少,食品的安全卫生问题没有专业的人员可以为消费者把关,没有高素质的人才补充这方面的缺口对人们的食品安全工作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所以目前社会对此方面的人才的需求比较大,技术储备和科技成果也需要储备和创新。有关 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的制订缺乏科学的依据,试验室分析和监测网络就更不用说了。

三、我国目前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控制现状:

我国: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现状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多主体的复杂系统工程,在我国涉及的部门有十几个。经过多年的实践基本形成了以农业、质检、工商、卫生等部门为主的,分工协作的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监管机制。经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202_年国务院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在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基础上组建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承担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开展对重大事故查处的职责。202_年7月国务院第59次常务会议作出了新的部署:9月下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进一步提出: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明确由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检部门负责农产 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将现由卫生部门承担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卫生监管职责划归质检部门,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按照责权一致的原则建立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与各食品安全具体监管部门的通力合作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综合监管与具体监管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今年年初,《食品安全法》正式发布,并于202_年6月1日实施。同年7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第557号)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并正式实施,无不体现我国在保障食品安全上所做出的努力和决心。目前,我国正在建立健全卫生监督体系,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事分开,实施卫生监督综合执 法。迄今为止卫生部已制定了食品及食品原料、食品生产经营、食品包装材料与容器、食品卫生管理等近90多个部门规章,颁布了近600个食品卫生标准,参照 其他发达国家的管理模式和国际食品法典的规定,对我国现有的食品法规和标准进行全面清理和修订,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法规及标准体系。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水平与国外差距及原因 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总体情况是教育不够普及,食品安全意识不强,法规不健全、执行不严、监管不力,检测技术落后,国际公认的HACCP保证控制体系没有得到广泛地推广,食品安全方面相关的研究力量较薄弱。我国虽已制定了一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颁布了一系列食品法规和规程,启动攻关项目对一些共性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对一些成果进行示范研究,初步建立了全国性食品质量监控网,并主要针对出口地区的动物产品残留物质制度监控计划;但是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的整体水平仍处于国际较低水平。与国外差距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法律法规标准建设尚不完备 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在标准的覆盖面、危害分析原则的应用以及与国际标准接轨方面尚有较大差距。监督管理体系仍然受部门条块分割的影响,需要加强协同一致的食品安全管理机制。行业自律模式等需要探讨。没有专门的食品安全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广大民众的食品安全意识信用和道德规范有待提高。

(2)尚未全面建立国家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我国的监控体系主要只是针对大规模的出口动物产品的相关企业,企业产品和监测项目的范围等均需要进一步扩大。特别是要在食品监督工作中逐步改变监督模式,积极推广和指导食品生产企业采用“良好的食品生产规范”,并参照其他国家的管理经验,应用危害分析的理论,推行“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技术”,逐步推广“食品安全管理体系(FSMS)”、“良好农业规范(GAP)”、“有机产品标准”、“良好生产规范(GMP)”及“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的认证工作,以实现从对最终产品的检验逐步过渡到从食品原料种植养殖到食用全过程的各种危险因素系统的控制和管理。(3)农兽药残留检测方法和标准等新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异较大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近400余种有关农药兽药、食品添加剂、环境污染物生物毒素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与国际上通常的检测方法覆盖数目相差5倍以上。一些快速的检测技术如ELISA试剂盒生物纳米技术的应用,多残留技术多残留生物技术质量控制技术等与国际上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食品中的许多污染情况家底不清,对食品中众多农药和兽药残留以及生物毒素等的污染状况缺乏长期系统的监测和评价,对一些重要的环境污染物特别是持久性的或典型的环境污染物的污染状况不明,对有关的规律和机理缺乏研究。(4)应用HACCP原理进行质量安全控制的食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效果不理想由于我国食品卫生质量和食品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HACCP原理在我国尚未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对于HACCP原理理论问题的研究已有不少,但在如何有效执行HACCP系统,保证食品品质安全方面,我国与国外相比差距 还很大。食品企业往往照搬国外成熟环境下实施的HACCP体系,而不考虑引进与之配套的前提条件;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忽视基础工作,直接搭造空中楼台,收效甚微。

四、食品安全的控制

2.1 加大食品市场的惩戒、监管力度 除了行业自律之外,社会还要加大监督,有关部门还要联合进行行政执法,从各个环节(包括源头、生产、流通、销售等)控制食品的污染,发现问题一定要加大惩戒力度。食品行业很多,其中农产品和畜牧业等初级产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要重点进行监督检查,对涉及到食品安全事件的责任人和企业要加大打击力度和惩罚。健全食品的许可制度,包括准入、退出、不安全食品的强制召回和司法处罚等制度要加以完善。

2.2 加强标准体系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建设

首先国家需专门设有全面系统收集和整理有关食品安全标准的机构,在各种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国家检测网络和食品安全信息体系,并对安全进行评估和风险检测,杜绝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依据掌握的信息需进行认真的研究,来修订和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力求与国际标准接轨。

2.3 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加强检验机构体系建设 行政监管的执行和落实依据的检验机构的检验,所以各地的检验机构要根据社会发出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原有能力的基础上加大检验机构能力的建设,这就需要省市级的大机构给予人才和物质的支持,切实把检验结构做全做大,将检验能力做专、做精,若食品检验中出现的新难点、新问题要组织骨干力量进行攻关。例如,202_ 年,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发生时,省市检验机构及时迅速的把三聚氰胺的检验方法推广到县级机构。切实为当地食品安全的监管和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2.4 提高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作为监管人员不仅要会识假辨假,还要了解一些食品的生产工艺,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产品质量监督找到直接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真正做到懂执法、会执法、能执法,切实有能力担负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任。这就需要经常给监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加强队伍建设,增强监管人员的廉洁自律和职业道德意识,不断增强业务教育培训,打造一批综合型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人才。2.5 追究制度,落实监管责任

严密的内部审批程序和严格的工作纪律,把监管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确实的完善起来,大案、要案领导要集体研究决定。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和行政监察,查处少数知法违法的少数监管人员乱作为、不作为的问题,强化执法监督。监管不力造成重大严重后果的,轻则依法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有犯罪行为的要送至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二)加大监督力度,坚决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加强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从源头、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控制食品的污染,加大对涉及食品安全事件责任企业和责任人的惩罚和打击力度,健全市场管理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不安全食品的强制召回制度,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要经常对农产品和食品实行监督抽查,增加抽查的次数和覆盖面。对制假、售假不法行为,从严、从重予以打击,造成一种高压态势,使不法分子不敢铤而走险。(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食品行业协会,对从业者进行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推进诚信建设,培养自律精神。协会要定期组织会员学习,组织会员互相检查、参观、评议,相互监督。行业协会还应通过各种途径(国外使馆、贸易机构、媒体等)广泛收集国外,尤其是贸易对象国和地区的行业标准、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疫标准、环保要求,及时提供给相关企业和政府研究对策,帮助企业解决因“绿色壁垒”引起的贸易纠纷,维护企业正当的权益。(四)提高检测技术和能力,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无论是源头管理、市场准入、产品抽检或是进出口把关等都要有相应的检测手段。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对质检机构的检测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挑战,对质检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检测工作,质检机构要加强硬件建设,不断充实新的仪器设备,配备先进的测试手段。要有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检测人员,不但精于检测工作,了解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具有较高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而且还要了解当前食品的制假动态,善于从产品的外观捕捉到产品的违禁添加物,为产品质量监督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寻找到直接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建议

(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严格执法;重视宣传教育,提高社会食品安全意识,包括对政府部门企业和消费者的广泛持久的宣教。

(2)加快在食品加工行业推行HACCP体系,按照国际通行规则,根据检验检疫监督管理的总体要求,严格从源头控制,加强过程监管,明确相关方责任,加大惩罚力度,信息透明公开,鼓励公众参加监督,共同提高我国食品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水平。

(3)持久开展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加大对新型检测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大力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为摸清家底和评价控制措施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4)强调企业的自身管理,鼓励并引导企业按HACCP的原理来管理生产加工全过程。

三、结论

总之,广大人民迫切要求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因为食品安全与人们的利益问题最直接,是人们最关心也是最现实的问题,这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一定要从各个方面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加大资金投入来完善食品质量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队伍建设来提高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明确分工,建立权责分明的监管体系,最后就要加强教育宣传意识,增强全民的食品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 范晓翔 国内外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现状分析[J] 肉类研究,202_(1)8~11 [2]国外食品安全保障措施借鉴[J].质量探索,202_(3):51~52.[3]赵蓓.浅谈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J].科技传播,202_(6):20~22.[4]朱德礼.关于加强食品安全保障监管力度的建议[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2_(1):16~18.

第二篇: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

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

周颖南柯昕 赖安璐、黄雅芬

指导教师:林洁

引言:

作为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食品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然而,由于食品污染事件和食源性疾病的不断增加,食品质量的安全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食品安全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随着科技的发展,对食品安全也越来越重视,但是与国际社会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加人世贸组织后,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面临的挑战之一

年美国爆发了由冰淇淋污

染造成的沙门氏菌病,估计有22400人患病.1996年日本发生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肠杆菌。157:H7食物中毒事件,致使1.2万人急性发病.英国的“疯牛病”、“口蹄疫”相继爆发后,瑞士、法国、比利时等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发现了疯牛病,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疯牛病恐慌”.1999年比利时出现致癌物二恶英污染鸡、猪等事件,使欧洲鸡及乳制品出口在全球受阻.202_年,法国又发现一些肉食品遭受李斯特杆菌污染.在发达国家,估计每年有30%以上的人感染食源性疾病

在我国,自从1995年食品卫生法实施以来,食品合格率比过去有所上升,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问题层出不穷,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据卫生部信息,202_全国共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185起,15715人中毒,146人死亡721.目前,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问题依然突出,如众所周知的由于食用携带病毒的毛蜡引起的上海30万人甲肝爆发流行;202_年江苏、安徽等地爆发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食物中毒,中毒人数超过2万人,死亡177人.此外,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一些不法者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健康,产销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有毒的或假的食品.去年以来,我国媒体就相继曝光了一些事件例如:南京冠生园食品厂把陈馅翻炒后再制成月饼出售,不仅致使自己破产,还使全国各地的冠生园食品品牌的信誉都受到了连带损害。此外,还有面粉中掺有增白剂,霉变大米拌工业油抛光后出售,用“潜水油”制作食品,粉丝及腐竹中加人“吊白块”,在猪饲料中添加“瘦肉精”(酸盐克罗特仑)来提高生猪的瘦肉率。酱油中含有氯丙醇,鱿鱼等海产品用甲醛浸泡,蔬菜种植上使用甲胺磷等高毒农药等事件假烟假酒等假冒伪劣产品也层出不穷,喜宴上因饮用假酒而导致中毒的事件屡见不鲜.此外,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在获取更多利润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比如激素和催熟剂的使用,缩短了鸡鸭和水果的生长周期,但激素含量超标导致儿童性早熟,妇女更年期紊乱,食品也因此失去了往口的鲜美.再比如,转基因食品是否对人体无害仍无确定的结论.境外不安全食品的流入对我国食品安全也同样带来影响,近日来从泰国等地进了一批“毒桂圆”,发现时已经流人全国市场,造成一定的经济和健康损害.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现状:近儿年来,世界范围内食品安全恶性事件不断发生.199

4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

1环境污染与生物链富集;餐饮业管理与学习

环境恶化对食品的安全影响日益突出.人口增长、城市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致使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明显加剧食源性疾病的危险.全国有8。%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人江河湖海,这对农产品的种植业、养殖业带来了严重危害川.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使用泛滥也造成土壤和水域的污染.据研究,DDT等有机氯杀虫剂通过气流可以污染全球,在南北极地区的海

1豹、海豚的脂肪中均可检测到较高浓度的DD,此外,工农业生产排放到环境中的有毒化学物质有可能进人人类的食物链.通过生物富集作用,有机氯、汞等与酶亲和力强的成分,在食物链尤其是水产品中可逐级浓缩.例如贝类在含DD丁、012-0,1115mg/的水中生活10h.体内富集DDT可达15000倍曰.人类位于食物链末端,环境有害物质依次被放大后进人人体,最终危害人类健康.如早先在日本汞污染引起的“水误病”.2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污染;

食品在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中可能会污染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发生在从生产到餐桌整个过程的任何环节.食品可以被有害的微生物污染,如沙门氏菌、乙肝病毒等.食品在熏制、腌制等高温烹调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亚硝酸盐等致癌物,加工食品的机械、管道、食品包装材料等也可造成污染.此外,加工过程中存在色素、防腐剂等添加剂滥用的现象,也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3新技术带来的问题—转基因食品和兽药残留;

转基因技术指通过基因工程将目的基因片段导入目标生物体并使其表达,使目标生物体具有新的稳定性遗传性状川.该项技术己在植物品种改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科学地评估该技术所造成的环境生物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尤其是长期效应还很困难.WHO已将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列为21世纪世界食品安全领域所面临的三个巨大挑战之一ref,中国农业部和国务院分别于1996年和202_年发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强制规定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程序及商品化转基因食品的标识规定。兽药残留主要是指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激素残留,抗生素残留可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同时会使敏感人群出现过敏反应,氯霉素类还可引起人类造血系统疾病

4国际贸易全球化引起进口食品污染;

随着国际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大量人口流动和大量食品贸易可引起食源性疾病跨国传播我国加人WTO后,进出口食品贸易越来越频繁,爆发于国外的疯牛病等疫病时刻在威胁着我国的食品安全.受客观因素限制,一些短保质期食品如奶制品等的进口检验具有一定难度,因此,进口此类食品存在一定风险,如何尽量解决好这一问题值得探讨.5经济秩序混乱,监督工作薄弱;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食品生产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市场经济秩序的某些混乱和不规范使食品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一些企业或个人制假、贩假,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此外,各机构改革进度不一,模式各异,从而使食品卫生监督工作面临着相当的困难.食品卫生执法工作受到种种阻碍和制约,食品卫生监督与群众的期望也还有不少差距.食品卫生安全得不到充分保障.食品安全技术优先发展对策:

1.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建立和完善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食品安全技术体系相协调的新型“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体系”为中心,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重点突破原则,解决目前食品安全产业与技术领域所面临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

2.发展思路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针对我国实际情况、瞄准未来和国际发展趋势,从生态友好型农业生 产资料入手,研究食品安全全过程控制技术、质量标准体系、食品安全检测与管理预警系统,采取“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点线面结合”的策略,分步实施,整体推进,推动我国完整有效的安全食品生产、监控和管理技术体系的建立。

3.优先支持领域

(1)生态友好型肥料、农药、饲料添加剂 环保型缓释控释肥料、生态型有机—无机复混肥、环保型生物肥料的研制与产业化。以提高植物自身抗病虫免疫能力和杀伤有害生物为目标,创制新型高效、多功能的基因工程微生物农药。微生物活菌制剂的发酵工艺和颗粒化包被技术;生物饲料添加剂安全质量标准及使用规程;动物生长发育调控的代谢修饰剂、营养强化剂、营养重分配剂、植物抗氧化剂、有益脂肪酸、卵磷脂、丝氨酸等强化添加剂、肉蛋风味改善添加剂。

(2)畜禽疫病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与开发

研制重要畜禽疫病(禽流感、新城疫、疯牛病等)的新型安全高效疫苗和生物免疫增强剂,提高疫苗的免疫效力和安全性。

(3)农产品生产过程控制关键技术

生物天敌繁殖技术,病虫害物理、生态科学防治技术,无污染施肥和高效水肥藕合技术,环境、化学诱导抗病抗逆性技术,化学农药高效使用技术,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动物生长发育和抗逆调控技术,饲料和饲养环境中对动物健康、人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的敏感指标与快速检测技术及无公害饲养环境的预警系统,建立快速检测畜禽疾病的免疫芯片技术、设备与畜禽健康预警系统,减少畜产公害的营养调控技术,降低畜禽矿物元素排放量的营养调控技术。研究设施蔬菜病虫害生物—化学协同控制技术,研制并开发适用于设施蔬菜生产的、多靶标协同作用的新型低毒化学制剂和多功能生物制剂组合。

(4)食品加工全程质量控制体系

研究水产品、畜禽制品、乳制品、酱油和果蔬汁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和危害因素限值以及控制措施,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食品企业HACCP评价准则,建立食品加工企业HACCP实施指南。

(5)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体系

建立农药、兽药、激素多残留检测方法与快速检测技术;建立疯牛病病原和禽流感病毒检测技术;建立肥料、农药、饲料添加剂污染预警系统,研制简便、快速、多用、智能、价廉、便携式无公害农产品速测仪器。

(6)进出口食品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

研究危险性因素评价新技术安全性的方法,建立进出口食品安全状态评价指标和数学模型,建立基于风险分析应用的进口食品安全监督检验管理原则和办法。

(7)食品危险性因素分析和危险预警系统

研究食源性疾病、食品中有毒化学物质和致病菌污染资料;建立食品中主要污染物的本底数据库和危险预警系统;建立食品污染物监测体系和食源性疾病的主动监测体系。

(8)完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规、技术措施和相关标准

研究并提出既符合WTO有关原则,又适应于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标准制修订原则文件和技术措施,制订配套性、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均较强的质量标准和相关技术标准。

总结:

食品安全的保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性,WHO强调政府、企业和消费者联合起来共同参与食品卫生的法制建设、机构建设和宣传教育工作,以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政府应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法规和检测系统,企业应自觉遵守法规,合法经营.消费者应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并积极进行监督,三者各负其责,相互协调和合作餐饮业管理与学习,共同肩负起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为了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尽快融人经济贸易全球化潮流,我国应尽快建立起较为完备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第三篇:食品安全现状

摘要: 食品安全目前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的现状,并简要分析了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并就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辩证的思考。文中提到只有人类与自然界保持和谐,才能真正保证人类的食品安全。自然与人类的和谐问题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天道。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食品安全与人民生命财产息息相关。几年来,被公开曝光生产和销售伪劣、有毒有害食品的案件层出不穷,受害者成千上万。1998年,山西朔州制售假酒喝死了人。案发后哄动全国,制假者被处以极刑,就是这样,也未使制售假酒者受到双慑。之后又在广州白云区相继发生两起白酒中毒事件,造成数十人中毒,13人死亡。制假售假者胆大妄为,无法无天,真是丧尽天良。

1.1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并不令人乐观:剧毒农药、兽药的大量使用;添加剂的误用、滥用;各种工业、环境污染物的存在;有害元素、微生物和各种病原体的污染;有害生物和疫病多次发现;生物技术和食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带来的可能的负面效应;周边国家疫情的频繁发生;国内外人口流动的增加,新疾病的出现和原已消灭的重大疫病的死灰复燃等。近年在市场上曾发现食物加吊白块、鸡鸭饲喂激素、面粉加增白剂、海鲜用甲醛浸泡等,还有在水果上喷施催熟剂、膨大剂,在蔬菜上喷施剧毒农药等案例。

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3]。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乳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正是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

4、5]。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不断改善,总体形势趋于好转。但是,随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和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仍然突出,处于食品安全事故风险高发期和矛盾的凸显期。食品安全管理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待更加科学化。如多数城市和地区尚未推行市场食品准入制度,许多食品未经检验就直接上市。食品加工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约2/3消费者的食品由这些企业生产,这些企加工设备比较落后,卫生管理和技术水准较差,难以从整体上实施HACCP管理。总之,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及控制体系还不够完善、检测和预警体系也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真正地将危险性分析原则作为决策和管理的基础、先进的食品安全关键控制技术的使用尚未形成规模,对食品生产新技术进行评价和控制的技术能力不足、专业人员和经费短缺仍严重制约着食品卫生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是食源性疾病仍然是危害公众健康的最重要因素[10]。据卫生部提供的信息,202_年,卫生部共收到全国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报告379起,12876人中毒,323人死亡。与202_年比较,重大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分别增加了196.1%、80.7%、134.1%[11]。但是,在我国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制度中,大量肠炎、痢疾等散发食源性疾病病例以及病毒、寄生虫所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并不包括在其中。我国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现状表明,由肠道致病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埃希菌O157∶H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伤寒沙门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等)污染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以及疾病散发是直接造成人体健康损害的主要食源性危害[12]。目前,我国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食源性疾病报告系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发展中国家食源性疾病的漏报率在95%以上

[8]。因此,在我国,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仍然是对健康的严重威胁。

二是食品中新的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物对健康的潜在威胁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0]。最近几年, 各级政府纷纷制定了停止生产和使用部分剧毒化学农药的法规[13]。202_ 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颁布实施3 周年总结会上, 农业部门将采取措施, 停止批准新增甲胺磷、对硫磷等5 种剧毒农药的登记;部分省市决定在农药用药高峰之际, 全面禁止在蔬菜区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然而, 在202_ 年2 季度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 已被禁止使用的两类高毒农药甲胺磷、氧化乐果检出率依然很高

[14]。农药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已不仅仅停止在专家呼吁和社会关注的程度上了。二恶英及其类似物的污染在国际上一直受到关注,因其具有明显的致癌性、生殖毒性和免疫毒性。科技部“十五” 重大攻关项目——《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显示,日前我国每人每日二恶因膳食摄入量为72.48pg,按体重折算成每日膳食摄入量为1.21pg/kgbw每月膳食摄入量为36.24pg/kgbw,这一污染水平已经与发达国家使用垃圾焚烧技术造成的污染水平相当,也接近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暂定)的每月耐受摄入量70 pg/kgbw[15]。三是食品新技术、新资源(如转基因食品、酶制剂和新的食品包装材料)应用给食品安全带来新的挑战[10]。近十年来,以基因工程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已经在农业和食品领域显现出极大的生产和市场潜力,丰厚的利润和高额投资使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16]。生物安全所致的食品安全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而用传统的毒理学试验方法和危险评价程序评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在的诸多困难,就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还不能肯定转基因食品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四是我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自身管理水平仍然偏低[10]。近年来,我国食品行业不断发展,202_年全国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比1995年增加12.6%,达432万户,从业人员比1995年增加5%,达到门17万人。另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2_年全国食品工业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8.8%,其中食品加工业占食品工业增加值的29.48%。食品行业涌现出一批达到良好生产规范(GMP)的、有实力的企业,出现了采用定牌加工(0EM)模式进行跨省合作的大型企业,他们以完善的质量标准和管理体系做技术保证,不断开拓市场[17]。但是,食品行业中达到GMP的企业所占的比重现还较低,规模小、管理水平低、加工设备落后、卫生保证能力弱的家庭作坊、食品摊点等仍然是影响食品卫生水平的重要原因。一方面食品行业特别是饮食业吸纳了大批城市下岗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但另一方面由于加工设施简陋、卫生知识缺乏、操作技能不熟等,也给食品卫生带来隐患[18]。五是防范犯罪分子利用食品进行犯罪或恐怖活动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7]。近年来,犯罪分子利用食品进行破坏活动的案件越来越多,202_年9月发生在南京的特大鼠药投毒案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202_年因投毒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起数与往年相比明显增多,是引起中毒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投毒的物质主要是剧毒急性鼠药(大多数为毒鼠强),高居中毒致死原因的第一位。202_年全国共报告重大剧毒鼠药中毒75起,1316人中毒,121人死亡,病死率为9.2%[11]。这类破坏活动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更是扰乱了社会的稳定团结。

六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条件、手段和经费还不能完全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10]。自建国以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就致力于卫生队伍的建设,经过5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拥有10万人的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和20万人的技术队伍,但是,这与432万户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1117万人的食品从业人员相比,卫生监督资源显得十分有限[17]。

1.2产生原因

对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有以下七点[6]:

一、监管疏漏,“苏丹红一号”事件呈现出国家、企业等对在食品生产中被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存在漏洞。

二、执行不力,我国于202_年5月将孔雀石绿列入《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

中,禁止用于所有食品动物。但在实际检测中,却发现在我国很多地方,孔雀石绿仍在被普遍使用。

三、欠缺考证盲目定论,“转基因水稻事件”告诉我们,对于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不能轻易下结论。在没有精确的考证之前,任何单角度的结论都要慎重。

四、利益驱动逃避责任,以“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碘含量超标事件为例。雀巢在这场博弈中的表现出的企业利益第一,逃避责任的做法并不是个例,其实很多其它行业的知名企业在利益与责任的博弈中也有极其相似的表现。

五、政策法规不健全,国家在管理和规范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导致问题不断。

六、媒体误导草木皆兵,由媒体片面报导引发的轩然大波,不得不通过权威部门发布的权威数据来消除,包括国际间的贸易往来也因此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甲醛啤酒事件——“国产啤酒95%含有甲醛”的说法是否有夸大事实的嫌疑,或者说这样的“失实”报导能不能在媒体职业操守范围内经过严格的核实而避免。另外,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恶性竞争,也是导致此类“闹剧”时有发生的原因。

七、标准滞后,国家监管部门应该根据国际标准及时修改旧标准,尤其是在食品健康安全方面更要与国际接轨。

2.辫证看待食品安全问题

人们对食品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质量和安全问题,这是我们生活质量提高之后的必然要求,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种要求是合理的,也是需要不断满足的。但从一个产业的发展角度来说,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却要客观辩证地来看待。任何产业的发展都要有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就像一个人的成长一样,我们不能过早过多的要求孩子具备成人的思想和质量,拥有像成人一样的言行,这对他的成长是不利的,让一个孩子从小就像成人一样,也是不现实的。产业的发展,本来就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要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成长壮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有适当适时地提出相应的要求和标准,才更有利于产业自身的发展。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只有有了产业,才可能谈到发展,才可能有质量和安全[7]。

另一方面,社会的需求也是随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变化不断提高的,即便是在同一个时间段,其需求也是多样性的,分不同层次的。目前,新的产业不断产生或派生出来,就是因为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丰富多彩。同时,不同的需求也在创造着五花八门的新产业。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我们更多的是纵向的来划分质量安全与市场需求,而现实中质量安全与市场需求却是横向的,不同层面的市场需求有着不同的质量安全要求和标准。我们好象还只是用一个同一质量安全标准去面对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产业发展。

还有一点,要保证质量和安全,靠政府部门、靠企业自律、靠舆论监督是能够解决一定问题的,但从根本上来讲,还是要靠产业的发展、靠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完备的信用体系的建设来保障。这种保障更持久、更有效。

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的消费者、我们的政府已经把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放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这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的合理要求,而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只刚刚开始。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和思考食品的安全问题[7、8、9]。

坚持辩证思维看形势,就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极其复杂的矛盾方面,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考察、科学把握构成事物的所有要素及其发展趋势,全面看,看全面,认清客观事物的实际状况,防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显,不闻雷霆”。

我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不断深入推进,并且随着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成立,我国食品行业发展,以及守法诚信状况总体呈现良好发展趋势。但是,目前食品行业确实也存在一些不容回避、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四篇:食品安全之现状与发展

中国食品安全之现状与发展

近年来中国食品问题频发,这不禁引发了我们对中国食品安全现状的思考。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食品安全与人民生命财产息息相关。几年来,被公开曝光生产和销售伪劣、有毒有害食品的案件层出不穷,受害者成千上万。

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原有制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明显有些“力不从心”,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当前法律的盲点和漏洞,大肆造假,以谋取不法利润。当前社会大众对食品安全观念的淡漠也大大加重了食品安全的危险,而且当前的政管力度尚需加强也是原因之一,个别地方政府处于对保护地方利益或一己私利的考量,对于食品造假者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更加助长了造假者的嚣张气焰。此外,当前社会“金钱至上”“利润第一”的道德观无疑更加深了造假者的危害性。

对于食品而言,安全性是最基本的要求,在食品的三要素中,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了食品的安全事件,如英国“疯牛病”和“口蹄疫”事件、再到国内的苏丹红、吊白块、毒米、毒油、孔雀石绿、瘦肉精、大头娃娃、三聚氰胺以及最近的毒薯条和牛肉膏等事件,使得我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给人类生命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并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我目前搜集的资料显示,中国食品安全目前存在的问题分为如下几类:

1、化学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如:种植与养殖造成的源头污染 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化肥,从源头上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隐患,2、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问题。由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现象大量存在。

3、食品加工生产过程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加工生产过程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生产加工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工艺要求、食品安全标准操作

4、违法生产、经营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无证、无照非法生产经营食品问题依然严重,食品弄虚作假等违产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漠,重生产轻卫生、法现象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归结起来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安全管理不规范,所致。毒奶粉、毒筷子、毒餐盒、洗虾粉等等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最终所有的原因都指向了公共监管体系的缺失。实际上,公共监管体系一直存在,只是在各层级、各部门的监管力度上打了折扣,如果按照相关法律条例及职责赋予加以日常监管,各尽其责,而非等待其事态大规模扩散并爆发后才匆忙行动,将会有效遏制危害人民健康的事件发生。第二,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规定比较粗放,缺乏具体且合理的刑罚标准。政策法规不健全,国家在管理和规范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导致问题不断。第三,利益驱动所致及庞大的市场诱导所致。不法商人往往为了一已经济私利,不惜昧着良心去伤害广大食客的身体,因为即使这样,只要不是客观原因导致的“东窗事发”,商人们就不愁巨大的获利空间。还有一些问题就是执行不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亟待加强。

过去,对生产销售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治理整顿没有做到法规化,制度化,而是“救火”式的治理,哪里发生问题治哪里事情过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因而制假售假屡治不绝,屡禁不止,甚全有愈演愈烈之势。

食品安全是一个整体的战略体系,涉及的部门较多,需要多方协调配合,才能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战略体系。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身心健康问题,同时对参与国际农业乃至食品产品的贸易竞争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食品安全战略体系的建立,需要以完善的法律制度为保障,以严格的监控管理系统为手段,以安全食品生产技术为基础,而这些都需要由国家级部门统一管理实施。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国安全食品战略体系的建立,应考虑如下几方面:

1、创新监管机制,落实监管责任,提升监管能力,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务求在查处无证经营行为、加强现场监督检查、落实索证索票制度、加大监督抽验力度、创建示范工程、强化重大保障、推广农村50人以上集体聚餐报告指导制度等方面取得实效。

2、加强管理,引导健康消费。食品安全体系的建立需要多方配合,多方协调,所以应加强宣传和领导,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绿色消费意识和消费观念。

3、加强食品安全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食品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的学科较多属于交叉领域,仅凭一门学科很难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所以在科研领域要加强各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建立我国科学的安全食品战略体系。

4、建立市场准入制。要保证质量和安全,靠政府部门、靠企业自律、靠舆论监督是能够解决一定问题的,但从根本上来讲,还是要靠产业的发展、靠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完备的信用体系的建设来保障。这种保障更持久、更有效。

5、与国际接轨,迅速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及相关法律程序,做到有法可依。社会的需求也是随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变化不断提高的,即便是在同一个时间段,其需求也是多样性的,分不同层次的。

6、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广大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并督促、检查、指导餐饮服务提供者加强有关法律知识的学习,提升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守法经营、诚信经营,营造“企业支持、百姓欢迎、社会关注”的良好氛围和工作环境。

总之,食品安全问题要得到有效遏制,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真正调动起广大老百姓监督食品市场安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今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力的壮大,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支持质检总局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同时督促地方财政部门做好质监部门食品安全监管经费保障工作。食品安全问题在将来应该能得到相应的解决,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车盼晴

201003130002

机工1001班

第五篇: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模拟试题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下面关于食品安全表述,正确的是:()A、经过高温灭菌过程,食品中不含有任何细菌

B、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的营养要求,对身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C、原料天然,食品中不含有任何人工合成物质 D、虽然过了保质期,但外观、口感正常 2.关于有机磷农药,不正确的说法()A、大部分不能够溶于水

B、这一类农药的药效高 C、不易为微生物所降解 D、很少有农药毒性残留

3.关于平盖酸败,不正确的说法()A、罐头外观正常 B、因平酸菌引起

C、原因菌多需氧 D、原因菌多耐热

4.引起毒素型食物中毒,不包括下面哪一细菌()A、沙门菌 B、韦氏梭菌 C、蜡样芽孢杆菌 D、肉毒梭菌 5.关于GMP,不正确的说法()

A、是在提倡企业产品遭到投诉后再做检验 B、是一种起源于药品生产的标准化管理 C、是指对于生产环节实行重点控制 D、是提供了一种新的终产品检验方法 6.下列哪些不属于防腐剂()

A、苯甲酸及其钠盐 B、山梨酸及其钾盐 C、丁基羟基茴香醚 D、对羟基苯甲酸酯 7.在HACCP术语中,危害分析指的是什么()A、分析危害以了解它们是否可能在食品中产生 B、对危害及其存在条件的信息进行收集和评估的过程 C、对食品加工步骤进行分析以确定什么会出错

D、对食品加工步骤进行分析以确定如果在某处出错可能是有害 8.关于CCP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关键限值(CL)是确保CCP有效控制危害所必须满足的底线 B、在HACCP体系中,至少要在生产流程图中设立两个CCP C、生产过程中的小步骤也可视做控制点,但只有部分作为CCP D、是生产过程中的点、步骤或程序可对此处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9.下列哪项在产品配方中不涉及食品安全危害?()

A、水分活度

B、苯甲酸钠 C、蛋白含量 D、柠檬酸含量 10.引起水俣病的毒性物质是:()

A、元素汞

B、氯化汞

C、甲基汞

D、硫酸汞 11.下面物质中,目前公认是属于致癌物的包括()A、三聚氰胺

B、亚硝胺 C、苏丹红 D、黄曲霉毒素

12、ABS指()

A、聚乙烯 B、聚丙烯 C、聚苯乙烯 D丙烯腈丁二烯

13、在罐藏食品的安全性控制方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罐、玻璃罐需经82℃以上的热水清洗、消毒 B、水果罐头采用抽空处理

C.冷却水加氯量应使排放的冷却水中余氯量不低于0.5 mg/kg D、在高酸水果罐头中加入0.1%动物胶延长罐头保质期 14.可进行重复照射其总的累积吸收剂量不得大于10kGy的食品()

A、为控制病虫害而进行辐照的含水分高的食品 B、用高剂量辐照过的原料制成的食品

C、为达到预期效果可将所需的全部吸收剂量分多次进行照射的食品

D、含6%以下辐照配料的食品

15.凡属我国创新的物质特别是对其中化学结构提示有慢性毒性、遗传毒性或致癌性可能者或产量大、使用范围广、摄入机会多者,必须进行全部()A.二个阶段的毒性试验 C.四个阶段的毒性试验 二.填空题

1、煮豆浆时为使毒素有效破坏,应防止__现象。

2、公认的极毒、强致癌物,有“世纪之毒”之称的是__。

B.三个阶段的毒性试验 D.五个阶段的毒性试验

3、在油炸用油中添加抗氧化剂和增效剂,降低油脂变质速度,最理想添加__。

4、常用的抗氧化剂TP是__。

5、__表示一定剂量外来化合物与机体接触后所引起的生物学变化。

6、危害识别所需材料中的人体材料主要来自__。

7、质量管理的中心任务是__。

8、国际食品生物技术委员会提出采用__原则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安全性评价。

9、三致作用即__作用。

10、能引起一群个体死亡50%所需的浓度,一般以__(单位)表示水中外来化合物的浓度。

三.名词解释

1、农药残留

2、MAC

3、HACCP

4、无作用剂量

5、安全系数 四.简答题

1.影响食品安全与卫生的因素 2.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的原因 3.热加工过程中的安全性控制措施 4.亚慢性毒性试验原理

5.我国实施GAP标准化与认证的意义 五.论述题

1.ISO9000,GMP,HACCP的关系 2.控制生物污染的措施 六.案例分析题

某企业为糖果制造厂,此前已经建立并实施了ISO9000体系,目前又在策划HACCP并申请认证。审核员在第一阶段的现场审核中,发现生产流程中需添加色素等化合物。根据资料,人工合成色素使用不当会造成危害,如致畸、突变等。

审核员考虑:(1)后道工序无法控制这些化学残留物质(2)我国有关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等法规有此要求。所以判定配料司称工序为CCP,查企业的HACCP计划,并没有把此过程识别为CCP——HACCP小组的解释是:在ISO9000体系中已将其作为关键工序,所以没必要作为CCP。

审核员参考ISO9000体系程序文件,发现对该工序的要求是:检验物料品种,注意使用正确性和称量准确性,但缺少CCP所要求的:(1)色素添加步骤CCP及建立CL(依据我国以及各进口国的标准要求),(2)确定CCP的监控程序,以及(3)偏离该CL时的纠偏行动。可以看出,虽为同一工序,但两个体系所强调的重点和控制的深度却不同。审核员认为,目前仅仅以ISO9000的程序对这一点进行控制是不充分和不严格的,建议将该工序列入HACCP计划中的CCP,并实现与原有体系的融合运行。

问:何谓CCP?你对CCP怎样理解?结合本案例谈谈体会。答案

一.BCCAA CBBAC BDDCC 二.假沸 二恶英 甲基硅油 茶多酚 效应 流行病学调查 建立并实施文件化的质量体系 判断树 致癌、致畸、致突变 mg/L 三.CCP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1)是这个点在某个食品生产过程中,能起到控制作用(控制对象包括生物、化学或物理的危害);(2)理解为这一个点失控将导致不可接受的健康危险,或理解为某显著危害只此点能控制,而后无法控制。这样的点、环节、步骤或工序就是CCP。体会:(1)在建立HACCP体系时,于前期策划阶段就应采用科学方法,合理确定CCP;(2)对关键过程,两体系所强调的重点和控制的深度不同,不能因为有了ISO9000体系,相关的关键步骤就不再确定为CCP,从而不纳入计划中;(3)确定CCP是HACCP原理的核心,如CCP确定过多,会增加工作量及失去重点,但过少,则使危害环节未能全部识别。

食品安全现状与控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