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榜样激励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运用
编辑:逝水流年 识别码:14-708626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22 14:14:12 来源:网络

第一篇:榜样激励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运用

人的行为不仅受直接经验的影响,而且受观察的影响。“如果人们仅仅通过自己的后果来了解什么是应该做的,那么将是非常吃力的,更不用提是靠运气了。大部分的人类行动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即一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知道了新的行动应该怎样做,这一被编码的信息在后来起着引导行为的作用。”这就是说,任何人在社会生活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学习、模仿自己心中的榜样。有了榜样,人们学有方向,赶有目标,会时时受到激励。榜样具有时代特色,代表了前进的方向。作为榜样的模范人物的言行生动地告诉人们,应当怎样做,不应当怎样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广大群众耳闻目睹榜样的感人事迹,容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产生鼓舞、教育、鞭策的作用,激发人们模仿和追求榜样的愿望,使外在的榜样转化为催人上进的内在力量。

一、榜样激励的激励机制 1.榜样激励的目标机制。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往往被其内在的动机和需要所推动,而这些需要就是人们控制自己的生活效力能达到什么程度。塑造榜样就是为了给行为提供参照,一旦榜样学习者将榜 样确定为学习样板,也就明确了未来的行为目标,进而努力使自己的行为与榜样行为保持一致。当人们确定了目标之后,会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主动采取行动。榜样激励的前提是学习者的行为与榜样行为之间存在差距,榜样行为具有超越性和突破性,因此学习者就会把自身与榜样作比较,用榜样与历史相沟通,让榜样成为理解的桥梁,去寻找共性的契合点和闪光点。然而榜样行为的获得不是轻而易举的,如果榜样行为目标定得太高则会丧失激励力量,这就是为何“高大全”的榜样少有人问津的原因之一。因此学习者会从现实的社会榜样和校园示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榜样目标构建富饶的精神家园,做文明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开拓者。2.榜样激励的强化机制。

行为主义者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外界的强化因素可以塑造行为,而榜样行为就可视为一种强化因素。个人的价值评判具有较高的社会一致性与社会依赖性,一个人只有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与接纳之后,才能形成稳定的自尊感,才有可能获得自信与安全感。所以对于社会接纳和社会认同的看重以及对于社会偏离和社会抛弃的焦虑,成了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与社会现状或社会基本倾向保持一致的心理原因。学校倾向于在总体上与社会的基本要求与期望相一致,以社会需要来强化大学生的需要、愿望、意志、情感,激发内在的心理动机,让潜在的能量得到充分释放。这就是说,学校是按照社会对社会角色的要求来表现和塑造自己、来教育与塑造学生的行为。因此,当社会或学校树立一位榜样要求大家学习时,往往具有一定的统一性与权威性,很容易得到受教育工作者的认同与响应。如果受教育工作者学会了社会所要求的行为模式,并因为表现这种榜样行为而受到社会的认可,并不断进行自我激励与自我强化,这种模仿榜样的行为就会得到加强并反复出现;如果受教育工作者表现这种榜样行为并未受到社会认可,甚至遭到讽刺挖苦,那么这种行为便不太可能再发生,榜样就没有多大的激励效应。

二、榜样激励的运用

榜样激励是培养大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形成具有时代精神的大学生风范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也是增强高校大学生的活力和凝聚力、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运用榜样激励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运用榜样激励首先要选择好典型,即为榜样学习者确定好目标,这个目标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实际性。选择榜样目标时,应该注意选择切实可行的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先进典型,不能一味追求令人望而生畏的“高、大、全”的典型。榜样是时代的产物,而他的价值也在于时代的需要,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树立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榜样。当今社会,衡量英雄模范的标准应该放在对国家与民族的贡献上,应该把时代精英当成榜样让受教育工作者学习,应该宣传那些对社会进步与人类发展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企业家、管理者,让他们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榜样,同时也应该引导大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认识人的价值,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学会健康快乐地生活,而不仅仅是传统的做好事、勤俭刻苦。如全国上下正在学习的“洪战辉精神”,就是大学生身边比较典型的榜样,他的精神也比较容易为大学生所接受。由于大学生榜样具有人生经历与广大学生基本相似、榜样形象直观贴近、其先进性易于为大学生所接受并产生效仿效应等特点,所以树立大学生榜样,在激励过程中把科学的理论、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与身边的榜样结合起来,通过褒扬和倡导学习校园里大学生榜样,对于实施精神价值导向具有重要意义。

2.教育者要身体力行做好表率和示范作用。李瑞环同志曾经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真正说服人,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所谓“人格的力量”,是指人的内在精神因素在实践中产生的效应。这里是说教育者必须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带头实践自己所提倡的人生追求的奋斗目标。人格的力量是一种非权力的影响力、号召力,其自然渗透有无限的张力,不受时空的限制,能通过震撼、感染、舆论、传播,使人产生敬佩、信赖、亲切感。在它的作用下,被影响者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为心悦诚服的效仿,因而它的影响和激励作用比那种带有强制性并由传统、职位、资历等因素构成的外加力而使人产生的敬畏感及被动服从行为的权力影响力来得长久。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的就是人格的力量。运用人格的力量要求教育者的言行举止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和引导功能,成为有方向性和代表性的力量。如果教育者按自己在思想工作中所讲的道理去做,践行自己的诺言,使大学生从他们身上看到人格力量,内心里就会产生一种崇敬、佩服的感觉,行为起来才能自觉。因此,教育者应既“立言”又“立行”,时时、处处、事事用自己的模范行为,给大学生作出样子,将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统一起来,形成无形而却是巨大的说服力、感染力、号召力和凝聚力。

3.在树立典型、倡导学习榜样的同时,还应该正确处理学榜样与做凡人之间的关系。没有缺点的英雄是不存在的,不要人为地拉大英雄与凡人的差距,让英雄远离了平民百姓。在宣传“学先进做先进”的同时应在观念上多倡导学生做一个正直的平凡人。英雄毕竟不是人人能做的,过分强调这一点就在心理上与大多数人疏远了,榜样激励也应该“以人为本”“,榜样教育的现实性在于我们不仅要颂扬成功者,也要赞美平凡者。因为我们教育的首要目标还是培养现代的公民,只有这样才能回复到教育本身的功能与价值,体现出教育对每一位青少年的成长关怀。”

4.对良好的榜样行为应给予积极的强化。学生对榜样的模仿行为是否能持续、巩固、发展成为稳定的社会态度和行为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仿行为是否受到正面强化。在高校教育中应加强校园文明建设,对校园中涌现的优秀人物要及时大力宣传,加强传播力度;对于良好的模仿行为要积极宣传,使良好的风气在大学校园中得到弘扬,成为大学校园中占主导地位的风尚。榜样行为的强化还应与榜样的实践性相结合。榜样激励是为大学生成长过程提供行为示范,落实到大学生的身体力行上才能发挥作用,因此要强调塑造真实感人、符合时代要求的榜样,反对弄虚作假的“高、大、全”式的榜样,同时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道德实践机会,让他们把从榜样那里学到的品质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并使他们获得真实宝贵的反馈信息,得到学校与社会的认可,使他们的行为得到正面强化,从而巩固与强化自己的道德认识,全面掌握社会的主流价值与道德。

运用榜样教育法应注意的问题

1.树立真正的榜样, 广泛宣传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 教育者要选择好的榜样, 有目的、有计划、实事求是地宣传和表彰他们, 激发大学生向他们学习的动机,帮助大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榜样, 注意用榜样的力量触动学生的灵魂, 激发道德情感。例如, 为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的深入开展, 2007年9月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评选了全国道德模范, 包括全国助人为乐、孝老爱亲、见义勇为、敬业奉献、诚实守信模范共53名先进个人。其中一部分模范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尤为重要, 他们与受教育的大学生年龄接近, 更容易使大学生受到感染, 产生共鸣, 使他们愿意以模范为榜样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2.坚持真实性、多样性、深刻性原则。

真实性。就是树立的榜样一定要有真正为大家所公认的事迹, 不要对榜样进行人为的加工, 更不能伪造, 这是榜样教育的基础。我们所提倡的榜样, 除历代杰出人物外, 还要注意树立校内外教师和学生中的先进人物为榜样, 越是为学生所熟悉的榜样就越有激励作用, 越容易产生好的影响。

多样性。就是用各种类型的榜样对学生进行教育。根据不同的教育要求和各类大学生的不同特点, 为大学生树立各种类型的榜样。例如, 当教育大学生要助人为乐时, 我们可以例举原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丛飞等人的事迹;当教育大学生要见义勇为时, 我们可以例举天津工业大学徐伟、湖北省长江大学赵传宇等人的事迹;当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时, 我们可以例举湘潭大学文花枝、河南中医学院王一硕等人的事迹;当教育学生要敬业奉献时, 我们可以例举袁隆平、方永刚、钟南山等人的先进事迹, 等等。这些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与学生的生活并不遥远, 且类型多样, 使学生能够从身边事、小事做起。深刻性。一方面是指作为榜样的人物的思想行为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另一方面是指应宣传榜样的高尚思想品德, 使榜样的先进事迹、先进思想深刻印刻在大学生的心灵中, 从而引导他们学习榜样的思想品德, 走榜样成长的道路, 而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模仿榜样的个别行为上。在进行榜样教育时, 要对先进人物作具体生动的介绍, 也可以组织受教育者进行参观或观看有关的电影和戏剧等活动, 指导受教育者认真思考, 充分讨论, 明确向榜样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沿着榜样成长的道路前进。3.知行统一, 创造向榜样学习的氛围。

陶行知说: “我们要在‘事’上指导学生去修养他们的品格, 事应该怎么做, 学生就应该怎么去修养, 先生就应该怎么去指导。” 因此, 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 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大学生的形为有时表现为道德认识不坚定、道德情感不稳定, 自我控制能力不强, 容易出现 “说到做不到” 的言行脱节的现象。他们通过学习, 道德认识和道德评价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意志行为的自控能力尚不成熟, 学习榜样可能不能坚持到底, 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创设一些道德情境, 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力, 提高其道德行为水平, 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4.言传身教, 以身作则。

“四海之内若一家, 通达之属, 莫不从服, 夫是之谓人师。”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 只有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 才可能培养出品德高尚的学生。教师应严于律己, 处处身体力行, 做学生的表率, 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自己应当做到;凡是不让学生做的, 教师应带头不做。在对大学生进行榜样教育时, 教师更应该主动向榜样学习, 领会榜样的精神实质, 一言一行均向榜样靠近。

5.多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相结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基本观点的教育。它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态度,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通过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 形成的教育方法很多, 如以讲述、讲演、谈话、讨论、辩论为主的说理教育方法, 以参观访问、榜样示范、情景陶冶为主的感染教育法, 以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实践活动锻炼为主的实际训练法, 以评定、评选、批评与表扬、奖励与处罚为主的评价反馈法, 等等。这四类方法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过程中, 各有其独特作用又彼此关联, 是我国德育工作的宝贵经验, 应当继承、发展和创新。我们应当发挥榜样教育的独特作用, 既要引导大学生学习模范先进人物, 从他们的人格中受到感染、启迪与鼓舞, 又要指引他们从生活中、从身边的人物中寻找可敬、可亲、可学的榜样, 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提升大学生榜样教育实效性的措施

1.提升榜样教育实施者的整体素质。

当前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实施者多为其思想政治辅导员,辅导员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榜样教育的实效性。有些辅导员自身素质较高,能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学生群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在榜样教育中其对榜样事迹的宣传和学习榜样行为的号召就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和积极反馈。当然也有些辅导员由于自身素质的原因,不但不能获得学生的认同,反而遭到学生的反感和厌弃,在榜样教育中当然也不能引起学生的认同感。

基于此,在榜样教育中,提升实施者的综合素质,树立其在学生中的权威是榜样教育获得成效的首要条件。应当选用品德高尚、在学生中具有权威的思想教育工作者或具有某些专长、被大学生广泛接受或崇拜的教师担任榜样教育的实施者。实施者应当自觉地在榜样教育中扮演榜样的角色,在言谈举止、行为事迹方面能够得到大学生高度的认同。只有获得大学生高度的信任和认同,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榜样的认同感和学习榜样的强烈动机。2.选定真实、多层次、多样化的榜样。

选定的榜样应当是真实的、多层次的、能够被当代大学生接受和认同的。所谓真实,即榜样的事迹应当是基于生活真实的。当今的大学生具有高度的批判意识,他们不再相信完美无缺的榜样,更无法接受纯粹高尚、抽象空洞的典型。所谓多层次、多样化的榜样,是指榜样的选定应当尊重大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层次特点。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也呈现出不同层次和多种方面的需求,他们所关注和需要的榜样也应当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大学榜样教育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用一个榜样教育所有的大学生,这样必然出现榜样不能引起部分大学生认同感的现象。因此,选定的榜样既可以是大学生身边的优秀分子,也可以是平日教学生活中循循善诱的教师和辅导员,还可以是在全省、全国范围内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榜样教育的实施者应当善于发现大学生身边的优秀分子,对其先进精神和事迹进行合理的挖掘和宣传,让大学生真实感觉到榜样的存在,在富有亲和力的氛围中深入了解和学习榜样的精神。一批业务精湛、品德高尚的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者也是榜样的最佳人选,大学生每日与这样的精神导师接触,在真实的交往中感受榜样的魅力,更能激起其学习的动力。对于在全省、全国范围内涌现的先进典型,如果宣传不当,极容易使榜样教育沦为形式。

因此,对于此类与大学生存在一定距离感的榜样而言,应当注重榜样的宣传方式,尽量为大学生呈现具体的榜样形象,激起大学生对榜样精神的认同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主体意识觉醒,榜样的选定要经得起大学生日益强烈的批判精神的考验,要在新的呈现方式下发挥更加有效的激励作用。

3.发动大学生参与榜样教育的实施。

传统的榜样教育多采用班级宣讲、横幅宣传等单向交流的组织形式。这种单向的、静态的榜样教育组织形式忽视了大学生在接受榜样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过程,不关注大学生对榜样宣传的反馈,从而造成榜样教育有行动无结果的局面,收效甚微。虽然近年来大学榜样教育创新了教育组织形式,开始采用座谈会、学榜样征文、邀请榜样开展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实现了榜样学习中的双向、动态交流,但是在积极关注大学生榜样学习心理过程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应当继续创新榜样教育的组织形式,关注大学生在榜样学习中的心理改变,并最终重视其行为方式的改变。大学生群体更容易形成独立的文化圈,并对文化圈中的优秀分子和特有文化极易产生更加强烈的认同感。据此,可以根据大学生特有的心理特点,改进榜样教育的组织形式。榜样教育可以由上级施教者实施逐渐转变为学生干部组织或号召大学生自行参与实施。这就要求上级施教者先在大学生群体中挑选具有较强组织能力、对榜样认同感比较强烈并具有良好群众基础的优秀学生,在将榜样精神融入其文化圈的基础上,组织其他大学生进行榜样学习,影响其他大学生对榜样精神的认同。一方面,这种组织方式可以强化认同感比较强烈的学生更加深入学习榜样;另一方面,其他大学生在同学的组织下参与榜样学习,交流更加顺畅和深入,教育效果会更加明显。

4.榜样教育的评价应当注重大学生行为习惯的改变。

大学生榜样教育较少给予规范的评价,其原因不仅在于榜样教育的效果难以量化,还在于教育者更多地关注榜样教育实施的过程,而对结果稍有忽略。强调榜样教育的评价并不意味着采取规范、客观的评价方式,并不是主张要根据大学生在榜样教育中的表现对其进行量化考核。榜样教育的评价需要施教者通过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习惯的观察比较,对其改变做出定性和客观的评价,旨在促成大学生的成长。

因此,在传统的榜样教育的基础上,应当增加评价这一环节,施教者在实施榜样教育前、中和后的一段时间内,应当对部分大学生乃至全部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征不断进行观察和记录,关注其行为的改变与否,并不定期地挑选大学生进行谈话,深入了解其思想转变过程。只有真正深入把握大学生在榜样教育过程中的思想和行为动态,才能对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影响力和实效性做出客观的评价。所以,这里所提倡的榜样教育的评价不是量化考核,而是需要施教者付出更多努力和汗水的质的考核,考核的真正内容是大学生思想和行为方式深层次的改变,而不是对榜样精神认知性的了解和把握。

以重大事件、活动和庆典为契机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央16号文件下发五年多来,北京大学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努力探索以重大事件、活动和庆典为契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取得了良好育人成效。

一、把握契机,凝练内涵,深入发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素材。

近年来,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活动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活动和庆典,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关注程度高,构筑了具有特殊教育意义和独特教育内涵的情境氛围。

在抗震救灾中形成的“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抗震救灾精神,在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中展现的大国形象和志愿服务精神,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活动中反映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都是在新时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志愿精神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最佳素材。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教育内涵,辅以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教育资源、最广范围地引领教育对象、最高效率地实现教育目标,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导向和育人实效。

二、遵循规律,突出主题,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

以重大事件、活动和庆典为契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在于遵循教育规律,依据各类事件的具体内容和不同性质,科学设计教育主题、创新开展教育活动,以有效增强教育感染力和影响力。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社会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党心民心空前凝聚的感人氛围,十分有利于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我校突出“情系汶川、共度难关”的教育主题,第一时间派出医疗队赶赴灾区,及时向学生传达党和政府的关怀举措以及灾后重建的进展成就,开展了捐款捐物、志愿献血、集体哀悼等教育活动。尤其是抓住我校一名学生的父亲用生命保护学生的“英雄教师”形象,适时开展榜样教育,使抗震救灾精神在全校学生心中激起了强烈共鸣。

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是全民族的盛事,也是开展爱国主义和志愿精神教育的良好契机。我校利用奥运乒乓球馆设在校内的“主场优势”,让学生亲身体验五星红旗多次升起的动人情景,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推出“爱心传递微笑——‘五彩’志愿者在行动”的教育主题,精心设计“志愿服务、健康成才”主题教育和“五彩奥运、微笑北大”志愿服务计划,系统开展知识竞赛、礼仪培训、演讲比赛、学术论坛、博客接力、国球联赛等特色活动,5000余名北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践行温家宝总理的殷切期望——“用热情真诚良好的服务,为国家赢得尊严和友谊”,“互助、友爱、奉献、进步”的志愿精神于潜移默化中浸润了学生心灵。

在参与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活动的过程中,我校提出“青春总动员、集结中国心”的口号,组织学生全力投入“我的中国心”方阵、天安门广场合唱和国庆联欢晚会的训练,开展了“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党团日、升国旗仪式和征文摄影比赛,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深刻体会党的坚强领导和祖国的繁荣富强,也受到了集体主义精神的感染与熏陶。

我校还充分发挥校园典礼的教育作用,在开学典礼、奖学金颁奖典礼、毕业典礼中全面融入北大传统教育、励志成才教育和感恩奉献教育。例如,开学典礼中特别设计了合唱《燕园情》、集体佩戴校徽等环节;毕业典礼中精心安排了《永远的校园》诗朗诵、分院系齐呼毕业口号、通过“毕业门”并接受师长拨穗等形式。改革后的校园典礼更富时代特色、更具育人生机,形成了贯穿大学生涯、滚动式、持续性的校园典礼教育模式,使得北大光荣传统在新一代大学生中生发出更加蓬勃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三、加强引导,追求实效,充分彰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成效。

北大学生在各类重大事件、活动和庆典中经受了考验,坚定了爱党爱国的理想信念,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主旋律,体现了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了“个人成长听从党的号召、个人发展服务国家战略、个人事业奉献社会建设、个人成就服从人民利益”的成才观念。越来越多的北大学生积极追求进步,从2004年到2009年,北大学生党员从6764人增长到9968人;立志到基层、西部建功立业的毕业生典型不断涌现;超过94%的学生参加了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当代北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愈发坚定、爱国热情持续高涨、成才观念日益成熟,正以昂扬奋进的姿态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二篇:浅谈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

浅谈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

——探索现代大学生思想弊端,创新思政教育路径

【作者】 龚芸 【单位】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土建分院 【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在这个国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代,社会的的价值观念取向也在悄悄发生着改变。尤其是即将成为社会主流中坚力量的九零后大学生,他们的思想政治观点是否能既符合我国传统思想价值观念、又与时俱进则是当下大学生教育中的重中之重的问题。反观过去三十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不断摸索和创新中虽取得显著的成绩,然而我们任可以看到当下大学生在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问题依然突出,探究其原因就是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上还需找寻更佳的路径,其中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的高校辅导员更应创新新的教育思路。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路径

【正文】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

作为一名在一线常年从事教育的高校辅导员,我实实在在地了解到当下九零后大学生自信、开放、张扬的性格特点。其中他们年幼时在父母的财力教育下,都在艺术、体育、舞蹈等方面拥有一技之长;而在这个网络技术发达,信息高速流通的时代,他们又能够快速的接受新兴事物并将其掌握和运用,所以他们是既自信、张扬,又是这个时代中最易感染和吸收的群体。

自私、轻浮、集体观念差、承受能力弱、缺少责任感则又是九零后大学生性格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当下的九零后普遍为独生子女,父母的疼爱再加上爷爷奶奶的溺爱使他们在过去的十几年的人生中享受着唯我独尊的家庭地位,所以现在的他们都只会以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去处理事情。若不能以他们的思想观点来行事时,他们也就开始“罢工”,并且拒绝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因为九零后的他们从小就缺少玩伴,缺少情感的交流。因此他们要重新学习什么是忍让,什么是合作。

而就在高考和就业的高压力下,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不仅是让他们没有学习到相互尊重的重要性,同时也造就了他们懒惰,养尊处优的形式理念。因为在上大学前的他们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以外基本上不需要做任何的体力上的劳动,所以很多的报纸上才会出现在父母陪读大学的情况发生。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过度追求和社会娱乐舆论的错误导向也导致他们中的一些人盲目的消费一些高端电子产品或是奢侈品,给家庭经济上带来承重的压力。

同时,现在的九零后大学生也很有自己的观点,他们敢于反抗,在对于父母或学校提出的某些要求甚至是一些他们无法接受的一些说法的时候敢公然提出自己的想法,对其质疑。但很多时候逆反心理会出现偏差,在遇到学校停水停电时,有些同学会出来起哄,包括那些平时很老实的同学,以此来宣泄自己心中的不快。而且在学校正当实行校规校纪时,很有一部分的同学无法以客观事实的角度来考虑这一情况。他们总是以自由、公平、民主来向学校要求或是诡辩,熟不知,他们的这一要求和诡辩都与社会的基本常识相违背。

二、大学生思想影响因数

当下的大学生凭借着网络信息技术,运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高新技术产品阅览了解着世界各地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其中不乏有思想不健康的信息,例如:拜金主义、暴力主义等等。大学生正处于树立人生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他们并不能坚持自己的立场,加之他们接受新兴事物的能力之强,所以很容易受到这类不良信息的影响而开始产生扭曲的社会价值观念。又因为某些媒体为谋求更多的利益,对社会某一事件进行不实的报道,制造社会关注焦点,产生错误的舆论导向,而这些反面的社会舆论是当下大学生扭曲价值观的根源所在。

在作为集体生活体制的大学校园中生活,同学之间难免有些小嗑小碰,而对于在进入大学前过着小皇帝小公主的九零后大学生来说,他们都很少会去理解对方并做出让步。而且在遇到此类情况的同时,家中长辈因时间距离关系无法准确判断矛盾的根源所以给出的不是教育其学会理解与尊重,更多的仅仅只是安慰自己的孩子。而获得父母理解的大学生们以个人视角得出只是自己一个人受委屈的结论,这也使得当代大学在生活方面显得更自私,这也是出现同学之间的争吵甚至是暴力。

大学的教育多是以自主学习课堂辅助学习为主的教育理念,这也使得现在的大学生拥有足够多的课余时间去社交。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大学生在工作交友的同时,他们的思想价值观点也会因他们社交对象的价值观而发生一定的改变。

三、高校辅导员该如何与当下大学生进行教育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导航者、学习成才的指导者、心理健康的辅导者、学生权益的保护者,在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维护高校稳定方面肩负着重要职责。

正因为辅导员在大学生的人生路线上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所以更应正确了解到如何教育现在的大学生。

1.首先辅导员应当理解其职业精神

什么是职业精神?职业精神指人们在职业理性认识基础上的职业价值取向及其行为表现,是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及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是对职业理想、职业追求及职业荣誉的升华与深化条件下的职业态度及其职业操守。职业精神既是一个人内在的认识思维系统,是对职业的理性认知及其崇尚景仰的心理状态,又是一个人的外在的实践系统,表现为一个人在从业过程中的热爱、严谨、细致、负责、高效的行为及风貌。职业精神最基本的表现就是爱岗敬业,以工作任务为重,以服务他人和社会为荣,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目标。

作为一名辅导员,其职业精神范围就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这一要求来自于“为人师表”的内在推动。可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习惯、世界观、价值观、接人待物的方式、性格等等因素都要受到教师职业精神的制约。这一点更体现在大学思想政治辅导员的身上,因为对于这部分特殊的教师来说,他们将负有师长、家人、领导、教练、监护人、咨询师、分配人、调解人、调查人、看护人、朋友等的各种责任。他们较多地并且直接地接触到大学生的方方面面,他们的职业精神,其意义变得更为重要。只有真正理解辅导员的职业精神,才能更好地对自己的学生开始施教。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也因为高校辅导员对学生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任务,是在向学生讲述有关思想政治、道德修养的方面的立德立身之本,而不是那些科学自然定律那样具有客观性,不同思想政治素质的都能接受。就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的思想观念都是不同的,而且一些正确的观点极易被一些先入为主的不合理观点所抵制。而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教育对象对于强制性的要求持反对态度,所以对于自由性强烈的大学生来说按“上级领导要求”的这种教育措施是完全不对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辅导员应该以一种发自内心的平等来与学生们进行沟通,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彻底的以学生的视角对问题进行分析,对于这个分析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再对学生进行解释教育,以这种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高校辅导教师应当广博学识和崇尚师德

中国古代君王一直按儒家思想中的“仁”来治理天下。孔子的思想经千年而不衰正是因为他的才华与品德,他仁爱着他的学生,以自我为表率让学生们学习效仿。这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同时,孔子不仅授之于人还取之于人。正如其言“三人行,必有我师”,他在授予学生为人之道,做人之本的同时也在向他的学生们学习着。以此看来,高校辅导员也应当有广博的学识与良好的品德并拥有学而不倦的态度学习新的知识,这样愿意听辅导员的讲解,教育才会有好的成果。4.团结学生开展特殊教育意义活动

口头教育拥有的作用只是在某些学生思想偏差的那一特定时间有一定的效果,若该学生并不会举一反三的话,教育效果很有可能只有一时的时效性。对于这种情况,辅导员组织的活动就能起到更进教育的效果。正所谓纸上谈兵假把式,实战性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合作、理解、忍让”的待人处事道德观念,更是对学生心中某些潜在不合理观点的自我拷问。而活动的内容也正是需要高校辅导员领导一支思想观价值观正确的班委来进行组织策划,要达到既满足教育需求,又满足学生探求新事物的求知欲。

5.名人效应式教育,构造和谐校园环境

刚进入高等院校的大学生面对庞大的书籍资料,很难自主选择合适自身发展的书籍与资料,再加之对网络垃圾信息的侵蚀毫无抵抗力,学生们的想法会越来越堕落下去,这就需要学校与辅导员老师一同努力来提高学生们的素质。其中,学校应引进那些名人励志书籍,这些名人励志故事的书籍对大学生来说就是他们教授他们成功的道路,由于主观崇拜性,大多数学生对这些内容都会欣然接受。而对于互联网,学校应联合计算机教师制作校园安全网络,由辅导员组织推荐学生观看校园网内积极向上的视频或文章。同时,还可以举办安全网页设计大赛,让学生自主学会并制作安全互联局域网,在完善校园网络安全白的同时也让学生更多的学习专业技能知识,使他们获得自我价值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实现的喜悦。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郑永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 张耀灿等著.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 尹红领.加强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新思路[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9)

[4]李季.学校教育与公民意识培养[ J].教学研究,1997(7).

第三篇:激励教育在写字教学中的运用

激励教育在写字教学中的运用

写字往往因其枯燥乏味不被学生喜欢,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 们的心理素质还不够健全,让他们去学一种他们并不感兴趣的东西,必然会引起他们的反感。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厌学。因此掌握儿童的心 理,用适当的手段来改变这种情况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激发学 生的书写兴趣。把学生机械被动的练习变为主动的学习训练呢?我做 了一些尝试,体会最深的是我在实施激励教育过程中几点做法。

一、故事激励

孙敬修先生说:“一个好的故事,在儿童幼小的心中留下深刻的 印象,往往一生都不会忘记,并能成为他以后做人的准绳。”学生初 学书法要定时(每天练字20分钟)、定量(规定练习的数量)、定贴(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字帖),要坚持做到这三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大部分同学会觉得很枯燥乏味。这时,我就适时给他们讲了“郑虔三绝”的故事:郑虔是唐代著名的学者,书法家,学问很渊博。他青年时代就爱好写字绘画,但是家里很穷,连纸也买不起,用什么来练字呢?有一次,他发现附近一座寺庙里放着很多柿树的叶子,他便搬到寺庙里住下,每天用红色的叶子当纸练习写字。时间长了,竟然把寺庙里所有的叶子都写完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苦练,他的书法、绘画和诗歌都取得很大成就,唐玄宗见了赞叹不已。称之为“郑虔三绝”。学生被故事中主人公的刻苦练字的精神所感染。在写字过程中学生个个表现得兴趣盎然。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写字的兴趣。也有利于帮助他们认识写字的价值和调整好自己练字的心态,培养他 们锲而不舍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二、言语激励

“每个人都喜欢赞美”“小孩尤其喜欢听好话。”有许多名人和 都说过类似的话。心理学研究方面也证实过,对人们的良好思想行为作出肯定和赞许的评价。能使其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受到鼓舞,焕发更大的积极性。在我教的班级有一个叫战飞的男孩,他的字常常写的乱七八糟,不知所云,而且屡教不改,很令人头疼。一次,我组织学生参加市书法比赛。顺便对他说“战飞,你很聪明,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把字练好,老师想让你参加一个书法比赛,你觉得怎样?”他竟然笑了,眼神一下子亮了,赶紧说:“老师真的吗?太好了,我一定好好学。”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就像是失足落水的人抓住了稻草,那眼神让我终生难忘。孩子多么需要阳光,以后的日子,他真的发奋了,我常常表扬他,好同学也乐意帮助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的字突飞猛进,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在市举行的小学生书法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我又惊又喜,没想到一句不经意的话,给孩子那么大的动力。一个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让他们难以忘怀。

三、评价激励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理念的倡导下,书法教师应采取肯定、积极、富有激励性的方法评价学生。

1、书面评价

我认为,批阅小学生写字作业不必搞等级记分,可以代之一批语。首先,传统的“圈红圈”的评价方法可以用,并可根据现代教学理念赋予新的内容:①、正视学生的起点差异,分层要求,不用一把尺子量学生。②、对学生写的字,在横向评价的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纵向趋势。③、部分笔画好的打小圈,整个字好的画大圈,特别好的勾双圈,用红圈圈的符号来肯定写字进步。其次,借鉴学生作文批阅中的“眉批”、“总批”方法,也采用文字批语。如“有进步!”“这个字稍偏了一点”等等。这样做对学生的帮助会更大。

2、成长档案评价。成长档案评价是一种通过汇集学生作品来展示学生学习过程和进步轨迹的评价方法。成长档案评价不仅体现在过程评价,同时也体现学生自主评价,并且强调自我纵向比较。在教学中,我在二班先做了一个试验:为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成长档案夹”,里面设了这样几个栏目:封面、妙笔生花、请你认识我、作品展示、我的荣誉。档案夹包含学生认为最能展示他成就的作品,如:学生自选优秀作品(包括课外创作的作品),作品的文字介绍、同学或老师对作品的评价意见,参赛或参展的获奖证书,刊登自己作品的报刊,自己收集的有关写字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写的书法小评论等。由学生挑选自己认为最好的作品存入档案夹中,存放时可与过去的作品比较。不满意的作品可以取出。成长档案由老师统一保管,定期让学生带回家请家长观赏、评价。成长档案中的作品,可在期中或期末进行展览。

四、成功激励

前苏联教育家苏霞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 绪力量。它可以促使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的确,成功感可以 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生生性好动,好胜心、荣誉感极强,他们总渴望自己成功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写字教学中,我安排了一系列的比赛活动,在活动中,对表现好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比原来有进步的学生也给予肯定。同时,定期组织学生参赛,一般学生对参赛作品十分重视,总比平时书写认真细致得多,还要在自己作品中挑选最满意的一副参展。这样自然地促进他们对书法的学习。成功的激励不断得到提高。

写字教学是循序渐进的,在写字教学中实施激励教育,能使学生 逐渐从厌学转向自信愿学的方向。所以说激励永远是最佳的机制与方法。

第四篇: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思考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思考

经管分院 廖立平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电脑和手机的营销策略,大学生已成为现代网络社会的主要群体。从而产生了一种由信息技术而产生的新时代文化。这种文化形态对大学生的思维能力、行为模式、心理定向、价值观念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机遇和途径。研究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

一、网络对教育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知识大爆炸时代,其思维更加活跃、思想更加多变,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要做好大学生的领路人,必须首先对他们所处的教育环境进行整体把握。而网络作为大众传播的“第四媒体”,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对外交流的重要手段。

1.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互联网将信息传递扩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地域性的信息限制几乎没有,信息的时效性日益突出,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这对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教育方式的改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拓展,新的教育方式正在逐步形成,以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的覆盖全国的开放教育系统将迅速建立起来。网络将和学校、家庭一起成为基本的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阵地。

3.生活方式的改变。网络正在成为大学生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存在。网络消费成为大学生日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引领网络时尚的形成。通过走访学生寝室得知,通信、获取信息、聊天、下载软件、玩游戏和购物是上网的六大主要内容。

4.大学生创业方式的改变。大学生大多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发展规律,网络的发展推动了一大批在校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行动,他们对成长的判断依据已经不仅仅是文凭和学历,更重要的是头脑和技术。

二、大学生思想呈现新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缺乏挫折锻炼和教育,在思想上没有完全成熟,其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还没有定型,因而其思想有很大的波动性,比较情绪化。但是,由于大学生的文化层次及他们所掌握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水平都相对较高,决定了他们作为网络社会主力军的地位,主导着网络文化的潮流。网络的互动性和包容性,极大地刺激了高校大学生的潜能,为现代大学生的成长开拓了全新的领域。大学生可以借助世界各地的专家和学者力量,培养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身判断力,促进自我发展和创新。但是网络是一柄双刃剑,网络带给大学生的思想转变也存在不利的方面。

1.责任意识淡漠。互联网具有“虚拟”特性,与现实社会相比较,其规范性机制还不健全。大学生虽然文化知识在总体上高于其他网民群体,但其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定形,文化修养、自律能力等综合素质还不高,因此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和匿名性,极容易使得大学生在网络世界里随心所欲、肆无忌惮,缺乏社会责任感。

2.思想多元化。网络的实时性和自由度把世界联系在一起,使得不同国家、地区和宗教信仰的人们都能够进行一种实时的互动和交流,从而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了解和沟通。在网络社会里,不分年龄、学历,凡是具有上网条件的人都能够掌握和应用,由此决定了网络文化的大众性。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到很多在现实世界中学不到的东西,但是,另一方面,网络的包容性和隐匿性,使得单个人的影响力可以得到无限扩张,网络虚拟世界的自由度充满着巨大的诱惑力,大学生思想并不成熟,亦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分不清是非黑白。

3.网络失范行为增加。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计算机知识较为熟悉。在网络法律规范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极容易导致他们将在现实世界中不敢做的行为搬移到网上进行。

三、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作为教育对象的大学生也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和新特点。我们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在工作思路上创新,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一方面,要正视和利用好网络,创新和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积极防范互联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构建网络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新框架,主动占领互联网阵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性,探索出一系列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新的管理方式。

(一)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加强理论研究,高度重视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牢固确立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地位。中国的传统教育是人文主义的教育,注重培养人的道德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鉴于网络的强大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积极探索网络社会时代政治思想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如何结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作为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型媒体,应该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2.建设业务能力强,适应网络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要完成一般的思想政治任务, 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需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网络环境发达的高校,更需要具备掌握甚至精通网络技术的人才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3.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和管理。校园网站既是学校的窗口,也是教育学生的主要阵地。加强校园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开放、交互的优势,既是高等学校在互联网条件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又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加强管理的重要环节。必须加强校园网站的建设和网络管理,引导大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

4.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当前,国家正逐步建立并完善规范信息网络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如《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首先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法制观念的教育,使之认识网络不良行为危害的严重性和破坏性,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学校的网络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局域网络信息发布的审核程序,从技术上对有害信息和有害网站的进入加以过滤或堵截。

5.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长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极容易导致大学生心理方面的疾病,我们一方面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加以引导;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这种可以无限跨越时空的特点,扩大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和教育范围。通过这种心理辅导,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培养大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以防止其对网络产生过度的依赖感。

(二)利用网络平台创新教育模式

1.树立健康的网络观。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网络时代的到来促使高校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力度,适时调整教育方式。采用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传播优秀的文化作品,帮助学生寻求积极的生活状态,做到“因材施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网络这一传播媒介为载体,向大学生灌输正面信息,转变大学生的不良上网动机,鼓励其树立健康的网络观。

2.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网络信息体系。这一网络信息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在校园网站建设中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建设和推广特色网站或个人主页,将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开展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活动;利用QQ群、论坛、校内网等比较大型的网络媒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另外,积极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去,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参与、竞争、服务意识。使学生在自我管理中接受教育,在主动参与中得到锻炼,增强综合素质和能力。

3.建立网络行为规范教育。高校应将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他们不仅在网络技术课程中增加了网络行为规范教育,还单独开设网络道德教育课,如美国许多大学就对学生开设了“伦理学和国际互联网络”的课程。但是,当前中国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规范教育,无论是网络法律规范教育和网络伦理道德教育都非常欠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教育中忽视网络文化和规则的教育。目前我国大学开设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课程中,极少涉及网络道德与规范问题。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忽视新技术带来的文化和规则变化,教育内容和方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特点。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具备更高的网络素质和能力,但是无论教育环境怎么样改变,爱的素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永恒的要求。我们必须在政治上爱护学生,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找准教育引导学生的切入点,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四、结语

“思想支配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秘密,也是理解人的行为的深层原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动力,要预防大学生的网络不良行为,从大学生本身着手才是关键。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网络群体,虽然在年龄上趋于成熟,但思想认识还不够全面且尚未完全成型。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将网络化教育方式与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大学生个人素养教育,提高其思想防范能力。作为高校,应该努力将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纳入网络化轨道,与学校其他教育形式相互融合,才能共同构成一个虚拟与现实、无形与有形、显性与隐性相互交融的教育体系,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第五篇: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思考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思考

经管分院 廖立平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电脑和手机的营销策略,大学生已成为现代网络社会的主要群体。从而产生了一种由信息技术而产生的新时代文化。这种文化形态对大学生的思维能力、行为模式、心理定向、价值观念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机遇和途径。研究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

一、网络对教育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知识大爆炸时代,其思维更加活跃、思想更加多变,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要做好大学生的领路人,必须首先对他们所处的教育环境进行整体把握。而网络作为大众传播的“第四媒体”,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对外交流的重要手段。

1.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互联网将信息传递扩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地域性的信息限制几乎没有,信息的时效性日益突出,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这对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教育方式的改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拓展,新的教育方式正在逐步形成,以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的覆盖全国的开放教育系统将迅速建立起来。网络将和学校、家庭一起成为基本的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阵地。

3.生活方式的改变。网络正在成为大学生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存在。网络消费成为大学生日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引领网络时尚的形成。通过走访学

生寝室得知,通信、获取信息、聊天、下载软件、玩游戏和购物是上网的六大主要内容。

4.大学生创业方式的改变。大学生大多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发展规律,网络的发展推动了一大批在校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行动,他们对成长的判断依据已经不仅仅是文凭和学历,更重要的是头脑和技术。

二、大学生思想呈现新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缺乏挫折锻炼和教育,在思想上没有完全成熟,其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还没有定型,因而其思想有很大的波动性,比较情绪化。但是,由于大学生的文化层次及他们所掌握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水平都相对较高,决定了他们作为网络社会主力军的地位,主导着网络文化的潮流。网络的互动性和包容性,极大地刺激了高校大学生的潜能,为现代大学生的成长开拓了全新的领域。大学生可以借助世界各地的专家和学者力量,培养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身判断力,促进自我发展和创新。但是网络是一柄双刃剑,网络带给大学生的思想转变也存在不利的方面。

1.责任意识淡漠。互联网具有“虚拟”特性,与现实社会相比较,其规范性机制还不健全。大学生虽然文化知识在总体上高于其他网民群体,但其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定形,文化修养、自律能力等综合素质还不高,因此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和匿名性,极容易使得大学生在网络世界里随心所欲、肆无忌惮,缺乏社会责任感。

2.思想多元化。网络的实时性和自由度把世界联系在一起,使得不同国家、地区和宗教信仰的人们都能够进行一种实时的互动和交流,从而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了解和沟通。在网络社会里,不分年龄、学历,凡是具有上网条件的人都能够

掌握和应用,由此决定了网络文化的大众性。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到很多在现实世界中学不到的东西,但是,另一方面,网络的包容性和隐匿性,使得单个人的影响力可以得到无限扩张,网络虚拟世界的自由度充满着巨大的诱惑力,大学生思想并不成熟,亦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分不清是非黑白。

3.网络失范行为增加。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计算机知识较为熟悉。在网络法律规范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极容易导致他们将在现实世界中不敢做的行为搬移到网上进行。

三、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作为教育对象的大学生也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和新特点。我们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在工作思路上创新,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一方面,要正视和利用好网络,创新和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积极防范互联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构建网络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新框架,主动占领互联网阵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性,探索出一系列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新的管理方式。

(一)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加强理论研究,高度重视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牢固确立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地位。中国的传统教育是人文主义的教育,注重培养人的道德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鉴于网络的强大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积极探索网络社会时代政治思想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如何结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

治教育。互联网作为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型媒体,应该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2.建设业务能力强,适应网络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要完成一般的思想政治任务, 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需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网络环境发达的高校,更需要具备掌握甚至精通网络技术的人才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3.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和管理。校园网站既是学校的窗口,也是教育学生的主要阵地。加强校园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开放、交互的优势,既是高等学校在互联网条件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又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加强管理的重要环节。必须加强校园网站的建设和网络管理,引导大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

4.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当前,国家正逐步建立并完善规范信息网络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如《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首先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法制观念的教育,使之认识网络不良行为危害的严重性和破坏性,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学校的网络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局域网络信息发布的审核程序,从技术上对有害信息和有害网站的进入加以过滤或堵截。

5.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长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极容易导致大学生心理方面的疾病,我们一方面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加以引导;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这种可以无限跨越时空的特点,扩大大学生的心理

辅导和教育范围。通过这种心理辅导,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培养大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以防止其对网络产生过度的依赖感。

(二)利用网络平台创新教育模式

1.树立健康的网络观。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网络时代的到来促使高校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力度,适时调整教育方式。采用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传播优秀的文化作品,帮助学生寻求积极的生活状态,做到“因材施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网络这一传播媒介为载体,向大学生灌输正面信息,转变大学生的不良上网动机,鼓励其树立健康的网络观。

2.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网络信息体系。这一网络信息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在校园网站建设中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建设和推广特色网站或个人主页,将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开展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活动;利用QQ群、论坛、校内网等比较大型的网络媒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另外,积极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去,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参与、竞争、服务意识。使学生在自我管理中接受教育,在主动参与中得到锻炼,增强综合素质和能力。

3.建立网络行为规范教育。高校应将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他们不仅在网络技术课程中增加了网络行为规范教育,还单独开设网络道德教育课,如美国许多大学就对学生开设了“伦理学和国际互联网络”的课程。但是,当前中国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规范教育,无论是网络法律规范教育和网络伦理道德教育都非常欠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教育中忽视网络文化和规则的教育。目前

我国大学开设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课程中,极少涉及网络道德与规范问题。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忽视新技术带来的文化和规则变化,教育内容和方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特点。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具备更高的网络素质和能力,但是无论教育环境怎么样改变,爱的素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永恒的要求。我们必须在政治上爱护学生,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找准教育引导学生的切入点,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四、结语

“思想支配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秘密,也是理解人的行为的深层原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动力,要预防大学生的网络不良行为,从大学生本身着手才是关键。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网络群体,虽然在年龄上趋于成熟,但思想认识还不够全面且尚未完全成型。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将网络化教育方式与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大学生个人素养教育,提高其思想防范能力。作为高校,应该努力将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纳入网络化轨道,与学校其他教育形式相互融合,才能共同构成一个虚拟与现实、无形与有形、显性与隐性相互交融的教育体系,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榜样激励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运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