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的观察,目前我们的教育界存在“四少四多〞的情况:热爱钻研所教所研专业的老师少,照本宣科、了无生气的老师多;擅长启发与创意教学的老师少,积年不变固步自封的老师多;擅长沟通与学生为友的老师少,敏感虚荣沾染官气的老师多;富有才华的老师少,平庸无新的老师多。
教育家不应当只是知名学者,本质上应是教育界领袖。“领袖〞的标准至少应包括: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有系统的经营管理的思想;有能与普通学生和教师沟通、赢得普通师生赞同票的沟通能力。可惜,现在多数校长更像“官〞。
我认为,教育机构应给予校长更多的独立管理责任,让他们拥有自主治校的权利,让教授、教师和学生有一定的发言权,而不是什么都由行政主管机关决定;校长要有对教师、对学生负责的意识,而不仅仅是向行政部门交代。这种教育领导者,需要拥有独立人格、沟通魅力、学术理解力与探索空间。过度行政化的管制,产生的不是教育家,而只会是例行公事的“教育公务员〞。
导致“教育行政化〞的局面原因很多,我归纳成三点:一是主管部门对学校独立管理不放心;二是教育机构内部形成越来越多的利益集团,很难真正以教育为本、以人为本;三是探索真正的教育规律比拟困难,而行政化手段却简单得多,所以教育管理者更乐于借助行政工具。
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行政化做法可以用于一时的调整与纠偏,但不适合长期、整体地管理教育工作,否那么,它会弱化教育创意和学术竞争,并使那些本应受到重视、并遵循教育规律去处理的重要问题纳入行政化模式中。
教育规律的内在是“人〞。考试这种方式,从小学延伸到大学,再延伸到大量的免试直升研究生甚至到博士,说明我们对生动的教育规律的漠视。我们的教育缺乏对中国产业人才需求的系统研究。说到底,教育行政化就像是搞方案经济,而且是连供求规律也没弄明白的低水准方案经济模式。
温总理指出,素质教育推行多年了,我们的学生却为什么还是缺少“素质〞?依我看,“教育行政化〞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家教与亲子教育领域又缺乏社会对策,社会组织与教育单位的互动也不够。我们急需一个大教育范畴下的革命性革新,而不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在原有模式下的修修补补——因为,仅凭教育行政自身的革新能量,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