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建设群众满意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汇报材料
编辑:蓝色心情 识别码:14-1094515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07 11:13:30 来源:网络

第一篇:“建设群众满意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汇报材料

“建设群众满意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汇报材料

为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全面推进“三好一满意”活动在我院扎实开展,规范内部管理,强化行风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塑造***卫生院新形象,根据**卫字发[202_]108号文件精神,在全镇开展包括村卫生室在内的“建设群众满意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安排部署阶段:

在这次创建活动中,我院成立了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业务和村卫生室的副院长任副组长,各科室主任为领导小组成员,下设办公室,由院办负责日常工作。召开全院动员大会,传达文件精神,学习《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九不准》《山西省医务人员执业行为守则》等各类医疗法律法规、医德规范条例,并研究制定了《“创建群众满意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施方案》。领导组充分利用横幅、标语做好宣传,营造创建活动的氛围。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设立投诉箱和意见簿。

二、自查整改阶段:

1.我们坚持“改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的服务理念,严格上下班指纹签到和请销假制度;严格24小时值班制度;抓好首诊负责制度、查房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的落实;处方用药合理安全,病历书写及时规范,护理记录详实; 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部实行网上集中采购、零差率销售。

2.将创建活动内容和标准分发到各科室,要求各科室按照标准组织自查自纠,遵照“边查边纠、边纠边改”的原则,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在学习的同时,要认真对照个人服务态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加强职业道德观念,切实改善服务态度。完善和严格执行“违纪处罚条例”,对群众投诉的医德医风问题和其他违规事件,务必在三天内完成调查核实,凡经核实违反了医德医风的,在一周之内对有关责任人作出处理,并视情节给予纪律处分,决不姑息迁就。

3.今年,进一步集中整治了医院环境,使医院内安静、整洁、温馨;完善了各种就医标识;门诊提供足够的候诊椅、暖水瓶;病房更换了一批新床单被套等。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要从病人的利益出发,从大局出发,杜绝损害病人利益的现象发生。围绕患者康复需求,我们完善了医院工作制度、工作流程、细化服务环节,实施便民服务,在门诊醒目位置公示医院科室分布图、就诊流程图、门诊医师简介等,加强导医服务及服务咨询工作,使患者在最短时间了解就诊程序,最快时间得到诊治;坚持首问负责制,倡导主动服务、人性化服务,把病人的难处作为服务重点,及时协调帮助解决。严格执行医疗收费标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杜绝乱检查、大处方、人情方等不规范行为;建立了医疗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临床科室的监管力度,定期组织督导医疗质量工作。

4.扎实做好公共卫生服务,积极开展乡村一体化工作。加强村卫生室的管理、乡村医生队伍的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针对危害人群健康的因素,普及卫生知识,提高人群自我保健能力和整体保健水平。认真做好计划免疫接种的组织、实施、管理;做好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工作,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和对传染病的管理。在上级卫生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指导和督导乡镇中小学校做好学校卫生工作。积极防治妇女病,落实防治措施,提高治愈率。开展孕产妇和婴幼儿系统保健管理。

5.落实合医政策,规范合医管理。严格身份审核、当日出院当日补偿、告知义务和公示制度,简化规范补偿流程,责任到每个工作环节,为参合农民提 供更优质的服务。

三、民主评议阶段:

一是开展院内考核检查工作,经考核,各科均能达标;二是发挥聘请行风监督员的作用,收集信息,深入病房开展明察暗访;三是进行走访和召开患者座谈会,听取意见;四是发放征求意见单,并将意见整理归类;五是开展问卷调查,请门诊、住院和出院患者进行评议,群众满意度调查达到90%。

四、总结提高阶段:

我们根据民主评议指出的不足,认真查找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符合实际的整改措施。如反映个别同志服务态度不够好、个别职工工作责任心不强、解释工作不够耐心细致等,我们进行了单独教育,强化培训了技术操作规程,制定奖惩条例,规范约束其服务行为。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继续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进一步落实责任制,使之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继续加强宣传教育,加强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树立典型,表扬先进,弘扬正气,同时要严肃查处违反医德医风的人和事;坚持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尽力为病人提供便捷、优质、廉价服务,以病人“满意”为标准,以病人健康为目的。

***中心卫生院

202_.6.10 3

第二篇:建设群众满意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建设群众满意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活动自查整改报告

根据《晋中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建设群众满意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活动实施方案通知》(市卫字【202_】39号要求,我院制定的西沟村卫生所《“建设群众满意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活动实施方案》。关于继续开展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创建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要求,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践行等的群众路线,全面居民首选村卫生室就诊的意愿较高,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效果、价格、安全、方便、舒适满意度达85%以上。推进“三好一满意”活动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扎实开展,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巩固完善新形象,根据要求对西沟村卫生所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自查和专项整改活动。通过整改活动开展以来,现将西沟村卫生所自查时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汇报如下:

一、村卫生室规划设置

1、规划设置

(1).原则上一个行政村设置一所村卫生室,服务人口较多或服务面积较大的行政村可酌情增设。

(2).选址合理,交通便利,位置醒目,方便群众。

(3).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以村卫生室为唯一名称,按照“乡镇(涉农街道)名+村识别名+村卫生室”统一规则命名。(4).业务用房面积一般不少于60平方米,服务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应相应增加业务用房面积。业务用房与生活用房分开,相对独立,分区布局合理,符合卫生学要求。

2、科室设置

诊断室、治疗室(处置室)、防保室、药房四室分开,相对独立。开展静脉输液业务的村卫生室应增设留观室,不与乡村医生住宅相连或相近的村卫生室要设值班室。

3、设备设置

必备: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出诊箱、压舌板、身高休重称、污物桶、有盖方盘、换药盘、敷料罐、观察床、诊断床、诊断桌、侯诊椅、药品柜、资料柜、治疗台、高压消毒锅、输液架、氧气袋、小型器械包、清创缝合包、紫外线灯、地站灯、电脑、打印机等。

4、执业规范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合法、有效,按时校验;法人、诊疗科目等注册事项发生变化及时变更。无超范围执业行为

5、人员配置

(1)乡村医生配备符合业务开展要求,原则上每千人应有1-2名乡村医生,人口每增加500人,可增加1名乡村医生

(2).具有乡村医生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及相应的注册证

书。

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安全可及

1、诊疗服务能力

(1).能够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急重病人的初级救护、及时转诊和家庭康复指导服务。

(2).坚持24小时应诊和首诊负责制,做到随叫随到,随到随诊。(3)村卫生室严格执行看病有登记、用药有处方、收费有电脑打印小票,转诊有登记录。

(4).对急危重病人做好转诊和诊治登记;熟练掌握常见抢救原则和安全注射技术;具备过敏抢救药品,并集中放置,便于紧急使用。(5)门诊日志、门诊病历、处方、输液卡等文书式样统一规范,符合要求。门诊日志、病历、处方等文书必须规范书写,不潦草、不缺项。处方合格率为95%。

2、院感管理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正确配制和使用消毒液,规范使用高压消毒锅、紫外线灯,并做好登记工作。严格执行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正确处理一次性医疗用品及废弃物。

3、用药管理

配置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村卫生室建立明细账目,规范药品的进销管理;对基本药物价格、举报电话等信息进行公示。基本药物由乡镇卫生院院集中采购,统一配送药品,无假冒伪劣过期药品。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激素;慎用青霉素等易致过敏药品。门诊抗生素2联及以上连用处方百分比不超过20%,门诊病人输液率≤25%。

有中医资质的人员的村卫生室应具备中药饮片柜、针灸、火罐等;无中医执业资质人的应有中成药品销售。

4、医疗质量

对急危重病人做好转诊和治疗登记;熟练掌握常见抢救原则和安全注射技术;近两年未发生重大缺陷的医疗事故争议赔偿(补偿)情况

5、医疗效率

居民到村卫生室就诊比例达到50%以上,基本做到“小病不出村”

三、公共卫生服务可及

1、组织管理

(1).按照乡镇卫生院明确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分工任务及管理方案等要求,明确人员分工、责任区域和工作职责,并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2_年版》要求开展工作。

(2).村卫生室人员熟练掌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及时将服务记录录入服务对象健康档案。

(3).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对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按要求提供项目服务登记资料、活动记录等。

(4)、村卫生室承担的进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不少于40%,主动协助专业医疗卫生机构做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2、实施效果

(1)健康档案管理。纸质档案规范建立,电子档案规范录入。健康档案建档率不低于80%,真实性与合格率达100%;重点人群档案建档率100%。

(2)建立各类重点人群管理簿,台账规范健全。各类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符合《规范》要求。辖区内慢病控制效果好。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稳定率不低于当目标要求。(3).农村居民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关服务的知晓制度以及对有关健康知识知晓程度较高。

四、内部管理规范有序

1、健全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门诊登记制度、处方制度、消毒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传染病登记监测报告制度、药房管理制度、医疗废弃物处理制度、安全注射工作制度、乡村医生职责、免疫运转流程图、儿童免疫程序等工作制度,并在显著位置公布和熟练掌握。

2、财务管理

公开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项目及价格,做到收费有单据、账目有记录、支出有凭证。建立规范的固定资产帐目、收支财务帐目和药品调拨明细帐目

3、综合管理

(1)、积极配合乡镇卫生院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做到人员、药械、业务、财务、考核等统一管理。

(2)按规定做好各项工作记录,协助做好新农合宣传、筹资、公示、信息上报及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其他工作。(3)建立村卫生室信息化管理终端,实施运转门诊登记、新农合费用核算、传染病疫情上报等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乡、村一体化网络信息流通和信息共享

(4)近三年无违反医保管理制度行为。

五、村卫生室改革落实到位

1、政策性服务补助

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制度补助经考核后足额发放到位。

2、一般诊疗费

按规定实施一般诊疗费政策,村卫生室新农合补偿资金定期结算

3、养老政策

全面落实村卫生室在岗人员参加新农保补助和老年乡村医生退养补助政策。

4、运行保障

将村卫生室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足额安排。

六、农村居民满意信任

1、就医环境

就医环境清洁温馨舒适,医务人员着装整洁。

2、村民满意度

居民首选村卫生室就诊的意愿较高,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效果、价格、安全、方便、舒适满意度达85%以上。

第三篇: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

弘扬阳光医疗院风 切实关爱群众健康

—通渭县马营镇中心卫生院事迹材料

通渭县马营镇现有人口四万多人,辖区内沟壑纵横,梁岭起伏,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群众就诊医疗条件较差。坐落于镇中心的马营镇卫生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中医药为一体的中心卫生院。目前医院拥有职工63人,其中在编干部职工52人,聘用人员11人;专业技术人员共58人,占人员总数的92.06%,大学以上学历1人,大专以上学历35人,中专16人。专业技术职称高级1人,中级4人,初级32人,未定职称人员15人。设内、外、妇、儿、中医科、公共卫生科、口腔科、放射科等19个科室,编制床位40张。辖区内有村卫生室35个。马营镇卫生院克服重重困难,维护群众健康,被当地群众称为“满意的卫生院”。五年来从未出现过重大责任过失。202_年马营镇中心卫生院被国家卫生部授予一级甲等医院,202_年甘肃省卫生厅授予“全省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先进集体,202_年中共通渭县卫生工作委员会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十多个荣誉称号。

坚持公益医疗 严格依法执业

马营镇中心卫生院有一支年富力强、积极肯干的领导班子,他们既是院内业务骨干,更是医院的管理者、组织者,作风正、能力强,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中。近年来,在班子一班人的带领下,医院肩负充当当地群众健康守护神的光荣使命,在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现场救护、慢性病筛查、重点慢性病管理、转诊服务、健康教育、计划生育以及对村卫生室技术指导和对乡村医生的培训方面,充分发挥了乡镇中心卫生院机构的公益性质,稳步提升了医院服务群众、维护百姓健康的质量和水平。

马营卫生院始终坚持“医术精益求精,医德高尚纯正,服务体贴入微,形象深入人心”的管理理念,不断创新发展,坚持兼融中西医精华,着力建设全县中医特色乡镇中心卫生院,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之路。

马营卫生院全面落实省、市各项医改工作任务,加大医院内部管理,不断提升业务水平,严格依法执业。根据临床岗位的执业资格要求,制定并落实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卫生技术人员取得相应执业资格和提高学历层次的措施和制度,与岗位分配、工资效益相挂钩,促进了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卫生技术人员配备比例明显增加,同时,预防保健、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及中医人员基本配备齐全。马营镇中心卫生院医护比例合理,较好地满足了各项业务开展需要。同时始终不渝加强在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每年送省市级医疗机构进修临床及功能检查近10人次。有15名业务骨干和技术尖子分别参加了省、市、县级专科培训班,有效地提高了基层医护人员的诊疗水平。坚持加强临床类执业医师技能培训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规范临床应用,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教育和引导执业人员杜绝滥用、乱用药品的行为。

弘扬敬业济患医风 秉承群众健康至上

马营镇中心卫生院,坚持以健康快乐的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人为本、关爱健康、阳光医疗的院风,结合“群众满意基层卫生医疗单位”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三满意”,将创建活动作为转变作风的有效载体,“为民、务实、清廉”的医疗作风在医院内部不断发扬广大,倡扬敬业济患的医风、秉承群众健康至上医德成为医院的主流。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的刚性要求,提升了医院作风的有效转变。近年来,马营镇卫生院从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入手,落实了院务公开监督制度,对服务承诺制度、公共卫生管理制度等进行了规范完善,建立了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强化群众监督机制,规范服务行为,改善服务态度。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按章办事、用制度管理,使卫生院的工作作风更加制度化、正规化。医院在重视建立和完善制度的同时,还定时不定时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广大职工对医务人员服务行为规范、人员岗位职责制度、国家药品价格政策和医疗服务收费规定、医疗执业规章法规、诊疗护理规范等法律法规认真学习,充分理解,落实到每位干部职工的工作实践之中。

马营卫生院在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中,严格按照创建活动的内容和标准,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效。并认真组织开展自查自纠,坚持从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下功夫,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广泛征求各种意见建议,先后发放群众满意度调查表200份,收回199份,其中满意194份,基本满意5份。对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整改,先后对患者提出的病房用水不方便、村民提出的合作医疗报销不方便及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教育等意见进行了及时彻底的整改。经过回访群众对整改落实情况均表示满意,医院干部职工爱民、为民、便民、利民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院内职工克服困难,常常颠簸几十公里山路,不辞劳苦,或在酷暑烈日,或在严寒隆冬,在百姓家门口,为当地群众进行体格检查;医院每年还邀请省市专家、抽调院内骨干,在黑燕、锦屏、华川等行政村,开展义诊活动;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卫生院及全部村医实行《基本药物制度》,所有药品均实行零差率销售,医院药品价格大幅度降低,受到了群众广泛称赞和好评。

注重服务质量管理 大力推进文化建设 马营卫生院在基础设施、诊疗配备、人才队伍、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医院文化以及村卫生室等方面的建设,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全面提升了卫生院基本医疗水平。

建立全面质量核查体系,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实行院长、主管院长和科主任三级安全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疗事故防范处置预案”、“危重病人救治预案”等各种安全防范措施。坚持“三科一室”业务联合查房和业务大查房,督促、检查科室工作落实情况。

医院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重型精神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截止目前,已为43129名群众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已对32000多人进行了中医体质辨识服务,健康指导。对 6212 名重点人群进行了健康体检,高血压病人管理2216人,糖尿病人管理183人,老年人管理4211人,重性精神病管理103人,孕产妇系统管理517人,0-6岁儿童1953人,癫痫病18人,结核病11人。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费接种覆盖率达100%,疫苗常规接种率为98%以上。

科学设岗为基础,全面试行聘用制管理。本着科学规范、精简效能、分类管理的原则,根据实际开放床位和床位使用率,充分考虑中医人员、护理人员配备,结合预防保健、合作医疗、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要求,全面规范了马营镇卫生院岗位设置,明确了不同岗位的上岗条件和标准,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医务人员的竞争意识。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全面推行绩效工资管理。不断完善目标奖惩激励机制,充分体现“一流人才、一流岗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的优劳优酬原则。通过实行卫生院人员绩效工资管理,增强了马营镇卫生院的内部活力,充分调动了各类人员工作积极性,保证了各项卫生工作有效开展。

马营镇辖区内有村卫生室35个,村卫生室布局合理。有独立设置的诊室、药房、治疗室,其它用房满足业务需要。马营镇共有村医36人,人员装备达标。村卫生室(所)是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承担当地计划免疫、传染病报告统计、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服务、健康教育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和服务等工作,负责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和转诊服务。

马营镇卫生院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要求,自筹资金十多万元在医技综合楼里建立了240 ㎡的中医馆,选配中医执业人员8人,主治医师1名,助理3名,护士2名,针灸按摩师2人。利用宣传栏、挂图、标语、传单等多种形式对新农合中医药补助政策、中医药格言、中医药特殊疗法、传统中医药文化进行大力宣传,在行政村书写了健康文化墙,将基本的中医药常识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营造了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经过努力,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综合楼、住院部装修一新,活动设施齐备,院内青松苍翠,垂柳依依,鲜花盛开,假山喷泉,整洁优雅,就医环境得到了切实改善,为患者就医提供了温馨舒适的环境。

马营镇卫生院发扬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严格依法执业,行业作风建设成效显著,文化建设特色鲜明,服务质量管理规范,积极接受社会监督,为实现服务群众最大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这些成绩,还同上级领导的要求、广大群众对医疗卫生工作的期盼还有一定距离,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加倍努力,真正实现群众满意卫生院的目标。

第四篇: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印发抓紧落实事关群众利益十项实事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现就加快推进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夯实基层基础,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的重大举措。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保障民生工程,决定在继续实施医改等四大民生项目的基础上,再办一批贴近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实事,把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列为当前应抓紧落实的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十件实事之一,并纳入打好“五大战役”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各县(市、区)要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对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卫生发展及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加紧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确保按时完成目标任务。

二、目标任务

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实施社保卡就诊一卡通及居民健康信息系统网底建设。

(一)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一是底前完成17个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含漳平市d级危房拆建项目5个),该项目总投资1769万元,建设规模1.5万平方米。二是底前完成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74万元。三是底前完成22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改扩建及环境改造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479万元,建设规模2.04万平方米。四是底前完成18个d级危房拆建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436万元,拆除及新建面积3.1万平方米。五是202_年再安排6-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

(二)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保卡就诊一卡通及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建设。底前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放置计算机等硬件设施所需要的办公桌椅等;202_年3月底前,全市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成社保卡就诊一卡通改造,确保社保卡能够作为就诊卡使用;202_年12月底前,完成市级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建设及应用,并接入省级平台互联互通。具体任务如下:

1、配置硬件。为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统一配置适应社保卡应用所需的硬件设备,主要包括计算机、打印机、交换机、读卡器。遵循按岗位定需求的原则,基层医疗机构硬件配置标准为:甲类卫生院(打印机13台、交换机1台、读卡器46个),乙类卫生院(打印机8台、交换机1台、读卡器21个),丙类卫生院(打印机5台、交换机1台、读卡器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印机9台、交换机1台、读卡器23个)。计算机配置数量由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工作岗位实际需求配置并上报。省卫生厅确定后给予补助配置。

2、基层软件安装和应用。省卫生厅统一招标采购基于居民健康档案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软件(b/s模式),内容涵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有业务,部署于市级平台,供我市辖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机构业务应用和传输健康档案信息;本软件将与国家疾控中心下发的免疫规划软件客户端程序对接,通过省疾控中心平台与居民健康信息系统交换数据。

3、接口改造。对全市新农合信息系统(含民政医疗救助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将原有以新农合证作为结算凭证改造为以个人社保卡为凭证的结算方式,并实现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对部分已有信息系统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县级新农合经办管理机构进行数据接口改造,实现社保卡身份识别、医保(新农合)结算和电子钱包医疗支付应用。

4、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建设。为全市所有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汇集预防、保健、医疗健康信息等,建立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市级平台并接入省级平台,使之成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与省级平台间的枢纽。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市级将成立“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推动工作的落实,确保按进度完成建设任务。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

(二)明确项目建设的责任分工。各县(市、区)要明确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目标任务,各建设项目确保年底开工建设,已经开工的项目,务必按照省规定序时进度要求,加紧加快推进。省将集中采购部分计算机、打印机、交换机配发给各县(市、区),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调剂配送给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使用并组织安装、调试。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信息系统软件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市卫生局负责验收,省卫生厅根据各设区市验收报告支付实施费。新农合信息系统等接口改造由市卫生局组织实施改造,费用由投资银行支付。读卡器由市卫生局协调市劳动保障部门由投资银行配给。

(三)落实项目建设的资金筹措。17个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含漳平市d级危房拆建项目5个),总投资1769万元(中央投资330万元,省级投资580万元,地方配套859万元)。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374万元(省级补助120万元,地方配套254万元)。22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改扩建及环境改造项目,总投资3479万元(中央投资200万元,省级投资1160万元,地方配套2119万元)。18个d级危房拆建项目,总投资1436万元(省预算内投资824万元,地方配套612万元)。各县(市、区)要落实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务必尽快足额到位。按照省政府10月10日《关于研究社会保障卡项目和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有关工作的会议纪要》(专题会议纪要[]133号)提出的“分级承担”的原则,市级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建设经费由市级财政负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计算机配置数量的50%、打印机配置数量的60%、交换机配置数量的100%,所需资金由省级财政承担,不足部分市级财政适当补助、大部分由县(市、区)负责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读卡器由我市协调社保卡投资银行承担。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信息系统软件由省卫生厅统一配发,并给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定的实施费的补助。省级财政也将补助我市一定资金,用于购置市级平台运行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所需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

(四)强化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对于进展缓慢的项目,要加大督查力度,克服一切主观原因,确保加快推进项目进度。实行项目建设进展旬报制度,各县(市、区)及市直医疗机构每10天向市卫生局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对项目建设情况定期组织检查,对工作不力、进度滞后的约谈相关负责人,并在全市卫生系统予以通报。

第五篇: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事迹材料

围绕诊疗活动 坚持创新服务

—--宝鸡市中心医院创建“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事迹材料

宝鸡市中心医院是国务院确定的公立医院改革17个国家联系城市的首批试点医院和卫生部确定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及电子化病历、肿瘤规范化治疗的试点医院。202_年以来,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卫生事业获发展”的医改总体要求,以推进“三好一满意”活动为抓手,以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丰富医疗服务内涵为切入点,在扎扎实实的医疗工作中创新医疗服务,赢得了社会和患者的认可。近年来,医院先后荣获全国百佳医院、全国首批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202_年荣获全国“医院改革创新奖”;202_年荣登“中国公立医院服务创新特殊贡献榜”,被授予“202_医改创新示范医院”称号。

一、优化流程,提升水平,打造一流服务

一是创新服务理念,拓展服务内涵。医院把坚持数年的“入院有人接,手续有人办、检查有人陪、出院有人送”和“热心接、细心问、耐心讲、精心做、主动帮、亲切送”的服务承诺,在实践中不断的细化和具体化为“24个一”的服务措施。推行网上预约挂号服务,改扩建门诊大厅,增设服务窗口、便民门诊,改进服务流程,减少患者排队等候时间。实行全天候无假日门诊,副高以上职称医师上门诊比例达63%以上。开展门诊用药咨询、送餐点餐服务、病区24小时热水供应等10项便民服务举措,建设康复治疗中心,积极探索建立“先诊疗,后结算”的缴费模式。开展“志愿者服务在医院”活动,招募667名志愿者,参与院内外医疗救治、生活护理等志愿服务。

二是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塑造服务精品。在29个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量化分解活动指标,建立健全了绩效考核制度,完善了17项基础护理服务规范,购置护理专用设备设施,合理调配护士人力,使开放床位床护比达到1:0.47。肾病糖尿病科被评为“国家优质护理服务考核优秀病房”,骨一科护士长赵华被评为“全国优质护理服务考核优秀个人”、医院被评为“陕西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

三是搭建信息化平台,打造数字化医院。建立住院患者二维条码腕带系统、移动护理工作站、医生工作站,全面实施结构化电子病历,实现PDA数字化查房。建立门诊、住院自动化药房系统,减少药物配发误差,优化了调剂流程,缩短了患者取药等候时间,降低了病人费用。建立以适应新财务会计制度为重点的财务人事管理平台,提高管理水平。建立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实现了长期医嘱静脉输液集中配送。建立自助挂号、取单、费用查询等系统,方便患者就诊、查询。实施与北大三院远程医学中心对接的远程会诊项目,被卫生部确定为全国电子病历试点单位、高端远程会诊医疗中心和病理远程会诊试点单位。被评为全省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优秀单位”。

四是推进学科建设,提升业务能力。制定各专科发展规划,引进聘用博士、硕士98人,更新医疗设备50余台件,建立完善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相关制度和质量保障措施。与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等10余家知名医院建立医疗协作关系,加强专科建设。被命名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检验科被卫生部确定为“国家重点培育专科”、肿瘤内科被命名为陕西省“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麻醉手术科等9个科室被市卫生局确定为市级重点专科。

五是彰显公益性质,抓好人力培训。积极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对口支援扶风、陇县人民医院和宝鸡高新人民医院,与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建立了帮扶关系。筹资近两千万元,建成3500 m2的宝鸡市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基地,已为基层培训人员千余名。在院内举办了为期一年的“西学中”班,举办专题讲座100余场次,承办省、市级学术活动90余场(次)。与省内7所医学院校建立长期教学协议,每年接收见习、实习医学生450余人,承担陕西中医学院、西安医学院两个本科班的临床课教学。与法国鲁昂医科教学与医疗中心结为中法公立医院改革合作伙伴,近三年先后送40余人赴国外学术交流,每年选送80余名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

二、加强管理,规范行为,铸造质量品牌

一是严格依法依规执业,加强“三基”培训,夯实基础质量。紧扣质量和安全,认真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等核心医疗制度。加强“三基”培训,夯实基础质量。在全院医护人员中开展以“三基三严”培训为重点的岗位知识技能训练与竞赛活动,实施院科两级质量教育计划,开展质量安全月、安全周、安全日等活动,使培训全员化、经常化。收集汇编常用医疗法律法规24部,严格人员、技术、设备“三准入”管理,严格按照卫生部的规定设置诊疗科目,科室命名规范,无“承包科室”、“出租科室”和“托管科室”。

二是强化质量管控,持续质量改进。建立全面质量核查体系,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制定包括12个子方案在内的《全面质量管理实施方案》,加强单病种质量监控管理工作。设专人定期上报卫生部发布的6个单病种、12项围手术期预防感染与深静脉栓塞质量监测指标。强化患者院前、院中、院后环节管理。加强门急诊管理,组建成立大影像科,集中阅片。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实行院长、主管院长和科主任三级安全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疗事故防范处置预案”、“危重病人救治预案”等各种安全防范措施。坚持“三科一室”业务联合查房和业务大查房,督促、检查科室工作落实情况。

三是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按照省卫生厅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要求,对符合路径管理的3000余名住院患者,实施了30个病种、34条临床路径。开展肺癌规范化治疗,制定治疗路径,按期上报临床信息,接受统一质控。对各类手术、手术医师从风险性、难易程度、受聘技术职务及工作年限等方面进行分级和限定,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检查管理。建立了全院控感信息平台,实现院、科、医生三级管理。被卫生部确定为“全国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单位”和“肿瘤规范化治疗试点单位”。

四是狠抓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签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责任状》,确定了49种66个品规的抗菌药物采购使用目录,建立了以药剂管理、临床药事指导、抗菌药物监测、院内感染控制为一体的药品安全保障体系。临床药学室参与临床查房、会诊讨论,举办专题培训讲座,开展血药浓度测定、处方点评工作,并与细菌室、控感科协作,监测分析全院细菌耐药情况。加入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被评为宝鸡市“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单位”和“药械安全先进单位”。

三、崇尚医德,严肃纪律,塑造良好形象

一是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机制,弘扬高尚医德。采取举办职业道德培训班,听辅导报告,外出参观学习,观看电视录像,专题讨论,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教育广大医务人员忠于职守、诚信服务、严守法纪、廉洁从业。通过典型引路、专家倡议、廉洁承诺、发廉政公开信,周会前播放廉政教育幻灯片、对新任中层干部进行集体廉政谈话和警示教育,对见习期满的员工和新聘员工进行岗前培训等形式,提高干部职工拒腐防变能力,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良好氛围。认真开展干部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多渠道、多层次树立先进典型,使广大干部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二是硬化医德考评制度,严肃行业纪律。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把医德医风建设纳入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定了医院《各类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考评实施细则》,院科两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和纠风工作目标责任书》,实行院、科两级领导“一岗双责”制,健全了考评机制,加强了对医务人员的考核,医德考评结果与个人职称晋升、评优等挂钩,建立全员医德档案,实行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制。

三是健全价格监管机制,严格收费管理。院科两级设立价格监督管理员,坚持对临床、医技科室执行医药价格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考核。严格执行物价政策,建立医用特殊耗材管理平台,规范高值耗材进购使用和监控,全院所有计费、收费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做到专人专管、日清日结,杜绝私收费、乱收费和漏收费现象。逐年完善院科两级核算管理办法,坚持药品收入不计入临床科室收入,建立药品、特材警示机制,药占比控制在38%左右。平均每门诊人次费用168元。平均每住院人次费用8640元。严格执行患者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度,利用电子触摸屏、电子大屏幕、价格公示栏,医院门户网站等方式,向患者公开医疗服务项目收费价格,让患者明白就医,放心消费。被市物价局授予价格服务“AAA级”单位和全市唯一“价格服务进医院”示范单位称号。

四、强化监督,公开评议,创造人文环境

一是推行院务公开,公开纳谏评议。制定医院《院务公开实施细则》,坚持对基建、设备、物资采购集体洽谈。坚持“院长接待日”制度,及时解决患者及亲属提出的问题;定期进行患者问卷调查,征求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召开社会监督员会议,开展“走访千人满意行动”,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地方广电传媒的“行风热线”节目,向社会解疑释惑。加强投诉管理,公开投诉电话,监察室、督办科专人专管,及时跟进、督改、反馈患者投诉,进行投诉分析。积极探索引入第三方调处医疗纠纷的机制,成立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规范投诉处理程序,依法妥善处置医患纠纷,投诉处理反馈率达100%。

二是强化综合治理,打造平安医院。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预案。不断强化 “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建立医院安全保卫队伍,完善安全防范网络。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定期组织开展防火应急演练。在财务、收费、药库等要害部门安装红外线报警系统及手动报警器,与市“110”中心联动,确保重点部位安全。投资300余万元,建立安全监控和消防自动化联动报警系统,为病区安装摄像头152部,配置各类灭火喷淋器具3万余个。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消防安全先进单位”

三是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精医厚德、崇善为民。在全院开展以“自育育德,自治治事,自养养性,自学学问”为核心的“四自”教育活动和以“自我认识,自我规划,自我实践,自我评价,自我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五自”培养模式宣传活动,在员工中积极倡导与人为善,对患者忠诚的道德观;“以病人为中心”追求卓越的价值观;聪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处事观;海纳百川,内涵丰富的修养观;生命不止,自强不息的终身学习观,唤醒了员工自治治事的信心,设计了员工自治治事的路径,调动了员工自治治事的潜能,提升了员工自治治事的品质,提高了员工自治治事的能力。在全院开展“创先争优” 等活动,由职工评选“道德之星”、由患者评选“优秀医生、优秀护士”。涌现出了全国卫生系统创先争优先进个人王慧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贺志新、顿国亮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医院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202_年接诊患者58.3万人次,出院4.2万人次,手术例数14730例,同比分别增长6.8%,9.6 %,16.3%,平均住院天数10.8天,同比下降0.8天。患者和职工满意度问卷调查,总满意率保持在98.5以上。

“建设群众满意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汇报材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