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我读《华罗庚的成长故事》有感800字
编辑:九曲桥畔 识别码:14-932590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02 23:07:26 来源:网络

第一篇:我读《华罗庚的成长故事》有感800字

我读《华罗庚的成长故事》有感800字

我读《华罗庚的成长故事》有感800字 读了华罗庚的成长故事,我知道了华罗庚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大数学家;他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家里很贫穷,他幼时爱动脑子,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称为“罗呆子”,他上初中后,他的数学才能被王维克老师发现,而尽心培养他,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为家里实在拿不出学费而退学,他一生都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但是华罗庚并没有放弃学习,他顽强自学,每天达10个小时以上,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的数学知识。1928年,华罗庚不幸得了风寒病,落下左腿残疾,可华罗庚依然刻苦研究数学,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读到这里,我很惭愧,我有华罗庚一半的精神,我的数学肯定也很棒的!在1992年,他在上海的杂志《科学》里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并得到了清华大学数学系熊教授的重视,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1936年,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发表了十多篇论文,1946年9月,华罗庚应纽约普林斯大学邀请去美国讲学,1950年华罗庚毅然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回到祖国,任清华大学教授、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学部副主任等职务,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用在了数学研究事业之中。读完华罗庚的成长故事,我了解了一位大数学家一生的不平凡经历,他能在坚苦的条件下学习,而且家里很穷,他不能上学而自学,他学的知识比上学的人学的知识都多,他的数学才能都是靠着勤奋和刻苦,以至于后来还能到清华大学学习和当教授,他真了不起啊!我的学习条件这么好,我为什么不能好好学习呢!想到这里,我的脸刷的红了!我想我现在要好好学习数学,不能老想着数学学不好,不下功夫,遇到拦路虎想逃脱,还有做数学作业还特马虎,把会的也能做错,题也抄错,所以数学老考分少,现在我要记住,要拿出华罗庚的学习数学精神来要求自己,争取把数学和各科都学的棒棒的,我要加油!

第二篇:读名人故事《华罗庚》有感

读名人故事《华罗庚》有感

最近,我翻开了《世界名人故事全知道》系列丛书,一看到其中的《华罗庚》,就迫不及待地读下去,了解关于他的故事。

华罗庚是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金坛县一个小商人的家庭。他天资聪慧,自幼酷爱数字。19岁那年,他凭着自学的数学功底,指出一位大学教授的论文有错,并写出了《苏家鸲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后来他长大后去了美国。月薪达20000美元,有小汽车和洋楼。但他常说:“梁国虽好,非久居之乡!”后来他回到回到祖国,于1958年去世,享年75岁。

读完他的故事后,我被他的故事给吸引住了。他小小年纪,就能指出一位大学教授论文中的错误,说明他的数学基础很扎实,才会指出错误,否则一定会弄得啼笑皆非。而他的爱国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虽然他在美国,薪水很高,但他没有忘记祖**亲的恩惠,一定要回到祖国发挥他的数学特长,为祖国争光,他这种数学造诣和爱国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啊!

在我小学的五年生活中,我一直以华罗庚为目标,每天我都做上十几道奥数题,以此增长我的题量。因此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这是因为奥数开拓了我的思维,也是因为我的勤奋。这都是我按照华罗庚写在书上教给我的人生道理。

是呀,“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聪明是在于平时的勤奋练习,成为天才是在于平时的积累,我们按照华罗庚的讲述,好好学习,最终走上成功之路!

海联路小学六年级:hhhh63013

第三篇:读华罗庚有感

读《华罗庚的故事》有感

左尚书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华罗庚的书,一打开书我就被里面的故事深深吸引,我一口气 读完了它,读完这本书让我深入的了解了华罗庚的成长经历和辉煌的一生。

华罗庚出生在金坛县的一个杂货店里,初中毕业以后因为家里穷就没有继续上学,但华罗庚并没有放弃,在家里把所有高中大学的数学课程都自学了,后来成为全世界最伟大的数学家,他曾经在美国一所大学教书。他有丰厚的经济,有优雅的洋房,美丽的小汽车,过着小康生活。新中国成立后,他放弃在美国美好的生活,带着妻子和儿子回到了祖国,把他的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为祖国尽力。华罗庚给新中国教育事业和经济所作的卓越贡献,他让全世界真正认识了中国的无限进步。

华罗庚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是有一天一个顾客到华罗庚家的杂货铺买针,就问华罗庚多少钱,可华罗庚正在演算一个题目,于是就把算出的答案说了一遍“43526”,那顾客听了怒气冲冲的走了。华罗庚的父亲气的把他的书全扔进火炉里。可华罗庚并没放弃,他一直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坚持,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没有放弃,最后成了一名伟大的数学家。

从这件事情上我可以看出华罗庚学习数学是那样的专心致志。而且一直坚持自己的理想不放弃。这是多么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啊。想到自己平时做事三心二意,遇到困难就退缩放弃,甚至还哭鼻子真的是不应该。我想我要好好学习华罗庚刻苦钻研,永不放弃的精神,这样我也能在学习上取得更大进步。

第四篇:读《华罗庚》有感读书报告

读《华罗庚》有感

在阅读《华罗庚》这篇文章之前,我只知道华罗庚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对他的童年到青年的生活经历并不清楚。读了这篇文章后,让我对华罗庚有了新的认识,他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经历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在课文中,可以看出华罗庚的成长成才经历,确实有他的独特之处,他的生活经历和学术风格就像是一道数学命题,吸引着人们去探索,更值得我们去学习他坚忍不拔的精神。

从童年说起,华罗庚从小和数学是没有缘分的,而且特别贪玩、好动,两条腿比头脑更灵活,他喜欢体育运动要超过他的学习。他经常去凑热闹赶社戏,功课常常不及格。到了初中二年级才开始用功了,他的老师才首先发现了他的数学天赋,可惜没有因材施教,最终没有取得什么成绩。但是华罗庚却充满了求知的渴望,偶然的机会借来了基本数学书籍开始自学,可是遭到了父亲的反对,这便是一个数学家成才的开始。

18岁那年,华罗庚受到他初中校长的同情,回到母校当了一名事务员,让他终于走进了学校,开始专注于数学,工作上也特别勤奋努力。可是好景不长,最终停止了工作。然而更惨的是,一场可怕的瘟疫折磨着他,差点让他丧命。他勤奋刻苦,希望依靠自己的劳动,去换取生存的权利,生活的厄运一再向他袭来,不给他留下立足之地。他天资聪慧,可能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可是生活的打击让他差点离开人世。

然而死亡并没有降临,他挺了过来。是的,华罗庚又回到学校工作,在油灯下苦苦奋斗着。到了1930年,华罗庚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的文章,轰动了数学界。没错,教授错了,他对了,他用刻苦钻研捍卫了科学的主权。就在同年,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了解到华罗庚的自学经历和数学才华后,打破常规,让华罗庚进入清华大学图书馆担任馆员。这让华罗庚有了更多的经历去投入到钻研数学中去,这就是一个孤独而坚定的奋斗者的写照。

读完“华罗庚”的成长经历,让我沉默了很久,我在想,是他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精神,成就了他后来的地位,他的身上有很多我们值得学习的东西。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挫折也是有两重性的,它可以把人置于死地,也可能使人置之死地而后生。

第五篇:华罗庚故事

大数学家华罗庚

今天11月12日是华罗庚诞辰一百周年,华罗庚被称为中国的爱因斯坦,人民的科学家,是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追忆华老的旧事。

童年趣事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在江苏金坛县内的一家小店铺里。他一生下来,就被包起来装进一个箩筐中,顶上还又扣上了一只箩筐。据说这样可以生“根”,可以避邪消灾,容易养活。父亲这时候已经四十多岁了,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就谐“箩”“根”音,取名“罗庚”。为了生计,父亲开了小铺,做些收购蚕丝和出售日用小商品的买卖,日子过得很紧张。

小时候的华罗庚非常贪玩。在店里,他经常把父亲的小柜台当鞍马骑,蹦来蹦去地玩得很高兴;在店外,他去听社戏,逛灯会,看赛船,常常天黑了才回家。十岁那年,有次他跟出神队伍走了七八里路,终于弄明白了庙会上的菩萨原来是人装的。他赶紧跑回家告诉母亲说:“妈,您往后别给菩萨磕头了,那全是骗人的。”弄得父母哭笑不得。由于学习不用心,他有好几门功课不及格,被人讥笑他叫“罗呆子”。

锋芒初露

如果说华罗庚是一匹“宝马”,那么发现并培养他的王维克老师就是一位“伯乐”。王老师在批改数学作业的时候,发现华罗庚的作业上涂改很多,仔细一看才知道,华罗庚做题总是独出心裁,采用多种方法来解答同一道题目。王老师对他这种好动脑筋,刻苦钻研的精神非常欣赏。华罗庚上初二的数学课时,王老师出了一道数学难题:“今有物不知其几,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大部分人都被这道题难住了,只有华罗庚在桌子上仔细计算起来,“是23!”华罗庚大声回答。王老师高兴地说他答对了,说这道题是我国古代“算子经典之作”的《孙子算经》里的一道名题,西方数学家称之为“孙子定理”。楚汉之争时,汉王刘邦的大将韩信就是用这种方法点的兵。王老师当场表扬了华罗庚的好学,爱动脑筋,鼓励他更好地学习数学,将来会前途无量。他还给了华罗庚一些海外数学读物,慢慢地把他引入了“数学王国”。

人祸天灾

初中毕业后,家中无力供他升学了。为了省钱,1921年春天,华罗庚到了上海,考进黄为培办的中华职业学校。这里的费用虽然较少,一个学期的膳费和杂费也得50块洋钱。学校虽已给他免除了学费,但膳费家里也无能为力。于是,华罗庚在只差一个学期毕业时被迫退学,回家帮父亲料理那间小小杂货店。一个数学天才难道就这样终其一生吗?

“自古雄才多磨难”,退学并没有动摇华罗庚学习数学的热情,他又从王老师手中借到一些数学书籍,开始了他艰难的自学。在店里的柜台上,一边是账册、算盘,另一边是他的数学书。看着儿子不务正业,父亲火了:“我们做小生意的,看这些大书做什么?书又不能当饭吃,还不赶快招呼顾客!”有时还威胁儿子,“再不听话,我把你这些书一把火烧了。”

父亲白天做生意,晚上算账。有一回,怎么也算不对,算不对明天就不能开工。有人提议,“拜狐仙,求狐仙帮忙!”可求了狐仙,还是算不清账目。华罗庚在屋子里闻得香气,出来说,让我来帮你们算吧。父亲抱着试试的心情,把两大本账簿交给他,结果华罗庚一会儿就把账算清了。父亲这才明白儿子的学问是有用的,不再干涉儿子学数学了。

就这样,华罗庚忙里偷闲,有空就算啊算,每天差不多花十个小时钻研数学。有时睡到半夜,忽然想到解难题的方法,一骨碌爬起来点亮油灯又算起来。

华罗庚20岁那年,金坛流行伤寒,他不幸被传染,医生宣判了他的“死刑”,家人也都偷偷地流泪。也许是对数学的喜爱支持着他,半年后奇迹出现了,他竟能起床行走。由于左腿胯关节骨粘连,大腿骨弯曲变形,从此他竟成了一个瘸子!

大器终成

身体的原因并没有影响华罗庚的学习,相反,他更投入地进入了数学研究领域。

经过五年自修,他写的数学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惊动了清华大学的数学系主任熊庆来。“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他知道华罗庚竟是一个仅念过初中的学生时,当即决定:“请他到清华来!”

在熊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华罗庚只用了一年半时间,就攻下了数学系的全部课程,并自学了英语、德语。24岁时,他已能用英语写作数学论文。25岁时,他的论文引起了国外数学家的注意,清华大学破格任命这位“初中毕业生”为数学系的助教。

1936年,熊教授等人推荐华罗庚到英国剑桥大学深造。在此攻读期间,他发明了“华氏定理”,写了二十篇高水准的论文,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赞誉。

在很多学校的走廊或者教室内,都挂有数学家华罗庚的照片及名言:“聪明在于勤奋,人才在于积累。”“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些句子,其实就是华罗庚一生努力成才的写照。有多少人知道,这位誉满海内外的数学家,却只有初中文凭和曲折的人生呢?

我读《华罗庚的成长故事》有感8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