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拥抱西藏
拥抱西藏
——中国地质专家西藏对地质工作和生活诗集(在藏战斗的日日夜夜)
世界屋脊西藏,是地球上最神秘的地方,是探索地球奥秘之窗。
作为培养攀登地学高峰学子的高等学府,其师者,基于职业特点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对西藏有着特殊的情感和特别的探索欲。
我校西藏队的组建,始于“文革”后期的1974年。当时由于长期停课闹革命,广大教师无课可上,无活可干,十分茫然,又不甘寂寞,不愿为“逍遥派”。适逢西藏对组队之良机,一批青年教师积极投入这一科学团队,一展才华。梁定益教授就是革命的一员。他自此投入西藏的怀抱,就以高空为伍,以白云为伴,矢志不渝,一干就是三十余年,把自己的黄金年华献给了西藏的科考事业,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美好记忆。
光阴荏苒,岁月如影。昔日自脏对早期的队员,现已先后退休,步入耋耄之年。但当年在藏地工作和生活的画面仍时时清晰地浮现在眼前,萦绕在脑际,令人向往和怀念,耐人回味和品鉴。
诗言志,歌咏言。在古稀之年,双目已近失明的梁定益教授,以超人的毅力,非常的激情。历经三年,忆赋了90首记(叙)事诗,集结成《拥抱西藏——中国地质专家西藏对地质工作和生活诗集》一书。
该书的诗歌的形势,按年代顺序,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鲜活地忠实再现了当代在藏的地质工作和生活。从中折射处地大人担当实干,团结协作,艰苦奋斗,求索进取,默默奉献的可贵品德;诠释了地大之“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和风骨;彰显了地质人应传承和发扬的“三光荣”精神。视为“为历史作证,对记忆的守卫”(杨叔子,2005.1)难能可贵。
在学校建校65周年之际,该书在地质出版社正式出版,为作者向建校敬献的一份精神文化厚礼。后辈学子 亦可从中得到启迪,汲取营养,传承精神,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再铸辉煌。
第二篇:拥抱2014
拥抱2014
2013年转眼飞逝既去,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让人思绪万千感慨万分。
回想起春天大家一起补种补栽树苗和其他绿化植物,二月春风似剪刀一样,吹的大家的脸庞发红,但是,全体员工克服困难,在最短的时间里,将各种树种及时种好,浇灌后的树苗,在春风里摇摆着弱小的身躯,但是却焕发出生命的力量,它们在告诉我们,不久得将来,这里会是一片绿荫。
每个季节都有它不可代替的魅力,炎炎夏日,小草青青,百花争艳,这是一年中色彩最绚烂的季节,但是,我们的保洁员,却头顶烈日,每日清理大量的生活垃圾,尤其夏季是消费瓜果的高峰期,每日垃圾量非常大,保洁员必须及时清理,所以,我们整洁的小区环境,是他们坚持不懈、任劳任怨的工作换来的。北方的秋天是多彩的季节,但是北方的冬天却是寒冷无比,我们的秩序维护员和维修人员,无论是寒冷的夜晚,还是秋风瑟瑟的清晨,无论是在值班岗位还是在维修现场,都守护在小区里,确保业主有个和谐、安宁、温暖的生活环境。
时间在忙碌中,过的飞快。转眼间,2013年接近尾声,2014年已悄然临近。
为了“唱好”物业公司这场辞旧迎新的交接工作的重头戏,面对天气寒冷、人员少、工作量大的情况,昌盛西区项目部
全体员工齐心协力,相互协助,开展尾声工作,客服人员和物管人员开始入户回访、进行满意度调查,一层层楼梯是我们用汗水走出来的,一户户业主家的房门是我们用微笑敲开的,这些看似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工作,背后凝聚了员工们多少辛勤与汗水!
为保证迎新顺利进行,维修人员对昌盛小区及昌盛家园的化粪池、外排管道进行了全面检查及清掏。保洁部对楼道内外卫生进行了“大扫除”,彻底清除了走廊地面的污渍和楼梯扶手、电表箱以及玻璃上的灰尘。秩序维护部加强了夜间巡逻的力度,及时排查可疑人员和车辆。确保了小区的安全。
2013年远去了,站在年末岁首细数流年。在2013年的工作中,我们遇到了不少困难,在面对这些困难时也显现出我们对突发事件的预见性,处理具体事务时对细节关注的程度。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从自身找原因,加强员工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及员工素质,向管理要效益。我们将团结一致,在工作中汲取经验,认真总结不断学习,把昌盛项目部这支团队打造成为综合能力强、有较高工作水平的优秀团队。为公司早日成为同行业中的领头羊而贡献全部力量!
严寒的冬季中,光辉灿烂的2014年向我们招手,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年即将来临。2014年,我们将用微笑共同敞开一扇心灵之窗,放飞希望,去寻觅我们的理想。2014年,让我们用行动共同挽起友爱的臂膀,让明天来倾听我们爱心旋律的唱响。
走进新年,走进蓬勃的希望,每一个物业人的心都焕发出缤
纷的色彩。走进新年,走进佳荣物业,我们将用灿烂的笑容迎接新的挑战,用真诚的心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创造新的奇迹,相信我们,在我们的努力拼搏下,世界会因我们灿烂而辉煌。
呼和浩特市佳荣物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周慧
2014.01.10
第三篇:大西藏
大西藏
大西藏指的是卫、藏、西康、安多;就是现在的西藏本地(也就是青藏高原的卫藏)、青海甘肃新疆的部分南部(也就是青藏高原的北部东部)、四川云南的西部(也就是青藏高原的西部),这个称呼是一种文化地理的称呼,指的是受藏族文化影响很大、藏族经常游牧活动的地区,并不是针对地理。
具体来讲,按照藏族人的历来生活区域,包括:
划入“青海省”的地区如下:
一.现属“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地区:
1.贵德县(赤卡):包括麻巴七庄、尕让郡、曲扎、窝戎、岗擦、拉扎、下郭密等;
2.贵南县:包括鲁仓、巴、茫拉、夏木道等;
3.兴海县:包括拉德八部、夏帐六部、十二温达扎郭、龙恰上中下三部,桑当等;
4.同德县:包括玉俄、尕则、巴、戎波、赛宛江三部、藏阿柔等;
5.共和县(恰卜恰):包括吉尼朗六部、沙珠玉、上郭密、德秀、东巴、加拉等;
二.现属“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的地区:
6.乌兰县:
7.都兰县:包括察干乌苏、**香日德等;
8.天峻县:旺德秀玛、聂纳贡秀、扎察、木里、俄巴、夏郭、格尔木市;
三.现属“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地区:
9.同仁县:包括上下热贡、多哇、角让波、嘉吾、台吾日等;
10.尖扎县:包括昂拉、霍莫卡、贾加、多加、尕普、坎木拉等;
11.泽库县:霍尔、索钠、尕孜、贡秀、希萨、麦秀等;
12.河南蒙古自治县:包括阿柔、埃莫三部、措霍、卫涩、托郭、达参等:
四.现属“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地区:
13.玛沁县:包括大武六部、钠郭尔、扎古、曲哇、阿窘然洛等;
14.玛多县:包括霍曲桑、卡郭、达脱、霍郭等;
15.甘德县:包括上阿窘、果洛藏郭贡秀等;
16.达日县:包括上下旺青、贝巴等;
17.班玛县:包括昂达桑、奔玉桑、德囊桑等;
18.久治县:包括果洛康干、康萨尔、瓦色桑等;
五.现属“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地区:
19.门源回族自治县:包括华锐嘉多和华锐森聂等;
20.祈连县:包括阿柔、木里、苏日拖勒等;
21.刚察县:上下宏仓等;
22.海晏县:措鄂达西(青海四旗);
六.现属“海东地区”:
23.民和县:包括尕玛洛、杨斗、卡得尔、蔡旦、闹巴等;
24.乐都县:包括卓仓等;
25.平安闲话:包括十四世**喇嘛的诞生地达采和夏宗、塔尔寺六部的祈家部落和玛藏拉青等;
26.互助土族自治县:包括曲桑、贡隆等;
27.化隆回族自治县(巴颜):包括旦斗、嘎哇卡周、尖扎尼、上下夏琼、八年托等;
28.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包括道帏、赛仓、吉科、尕让和第十世**之诞生地温都等;
29.湟中县:包括塔尔寺六部的大部分地区;
30.湟源县:包括东廓、日月山等地;
七.现属“西宁市”(古宗喀国之首都)
31.大通县:包括色科等地;
现划归到中国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的地区如下:
一.现属“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地区:
32.夏河县:包括拉布楞寺附近的卡加六部、桑科、科才、上下阿木去乎八部、霍藏、佐尔盖五部、博拉、加毛寺、杰仓、麦秀等地;
33.碌曲县:包括秀藏十二部落、三木岔、拉姆等地;
34.玛曲县:包括欧拉、佐尔盖尼玛、乔考三部、姆西等;
35.卓尼县:包括原卓尼加布(卓尼王)的属地卓尼、曲巴、萨玛尔、阿廓尔、恰盖、宵哇、康托、藏巴哇等;
36.临潭县:包括瓦泽、叶尔巴、曲巴加科等;
37.舟曲县:包括卓尼下部和藏宁、吾达巴、洛达等;
38.迭部县:包括原卓尼加布所属扎干囊巴和、特木尕、叶巴、卡尔巴、宁俄、汪仓、多哇等地;
二.现属“天祝藏族自治县”的地区:
39.天祝(华锐)县:包括华锐的大部分地区;
现划归到中国四川省的西藏安多地区有:
一.现属“阿霸藏族自治州”的地区如下:
40.阿霸县:包括阿督八部、阿然六部、玛伦十二部、美吾郭四部、阿羌木六部、格德玛、贾荛、拉荛、拉多等地;
41.若尔盖县:包括若尔盖十二部、沙日、宗日、章哇、江扎、德布曲杰、兆仓、拉姆格德等地;
42.红原(尕科)县:包括华秀美哇、阿却三部、上下桑嘎、擦茹、擦隆、加贡、玛萨尔、戎日玛等地;
43.壤塘县:包括紫嘎等地;
44.金川县:(曲青宗);
45.马尔康县:包括原卓克基加布(王)和松岗加布 的属地和草登七部 等;
46.小金县:(咎拉家)(曾称攒钠、懋功);
47.理县:包括加卡扎西林等地;
48.汶川县:
49.黑水县:萨多、萨麦;
50.松潘县:(松 曲宗)包括毛尔盖、夏尔科、赤江三部等地;
51.茂汶羌族自治县:
除上述所划归的五十二个县外,还有很多没有划归到上属范围之内的地区。比如:西藏的部分地方被划到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有些则划归到“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还有将西藏东南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被划归到甘肃省的武都和文县。另外,安多的部分地区划归到四川省的平武县和北川县、宝兴县等。除此之外,康区的许多地方也被划归到了中国四川省云南省的其他县内。与新疆有关的是阿里地区的部分分界。
某些藏族独立分子宣传大西藏,以一种文化区域来表述一种地理概念。如果按大西藏的方法来区分,那么中国三分之一的国土都没有了,所以中国政府不能同意藏族分裂势力的大西藏划分法。
第四篇:西藏
西藏
西藏自治区简称藏。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它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毗邻,东连四川省,东南与云南省相连,南边与西部与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和尼泊尔等国度接壤,形成了中国与上述国家边境线的全部或一部分,全长近4000公里。全区土地面积为122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2.8%。
西藏历史悠久,早在4000年至20000年前,就有人类栖息。西藏首府拉萨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保留了许多代表藏民族文化精髓的历史文物。拉萨的布达拉宫,是世界海拔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宫内藏有大量的壁画、雕刻、佛教典籍等历史文物,是藏族古代文明和文化的象征。拉萨市有著名的藏传佛教黄教三大寺,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每当宗教节日,这些考庙都举行隆重的法事活动。漫游于这种独厚的藏族文化宗教气氛之中,回味无穷。
西藏自治区设6个地区、1个地级市、1个县级市和76个县。其中,拉萨市辖7个县和1个县级城关区;昌都地区辖15个县(其中4个县暂未成立),行署设在昌都县;山南地区辖12个县,行署设在泽当镇;日喀则地区辖17个县和1个县级市,行署设在日喀则市;那曲地区辖10个县和1个特别区,行署设在那曲县;阿里地区辖8个县(其中1个县暂未成立),行署设在狮泉河镇;林芝地区辖7个县,行署设在八一镇。自治区首府拉萨市,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西藏民主改革4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当地生产力发展的特殊优惠政策和措施,促使西藏自治区民族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经全国各地的支援,西藏经济的增长速度已连续5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一九九八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8.55亿元,财政收入实现3.6亿元。
西藏自治区人口二百多万,是我国人口最少、密度最小的省区。藏族占全区人口的94.7%。西藏是以藏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区,其他还有回族、门巴族、珞巴族等。未识别民族有夏尔巴人和僜人,其人数较少,只有2000余人。西藏人口分布很不平衡。东南部的昌都、林芝、山南、日喀则和拉萨四地一市,土地面积只占全区的42%,而人口总数却占全区的85%;西北部的那曲和阿里两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区的58%,人口仅占全区的15%。
西藏以其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闻名宇内。她地域辽阔,地貌壮观、资源丰富。西藏有着壮丽的河山,奇特的民族风情、星罗棋布的寺庙和仙境般的自然景观。踏上那陌生而神奇的土地,沿着朝拜者的足迹走入那古老而遥远的神山的传说,感受圣湖广阔静谧的美,游览金碧辉煌的名刹古寺,欣赏渊源流长的民间艺术,领略一处处风俗不同的雪域情调,遨游一座座雪山冰峰......,一定会使您如痴如醉,陶然于天地之间。目前,西藏的旅游项目主要是以文化观光为主;同时还有登山、徒步、科学考察等特种旅游。
第五篇:西藏
前 言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平解放西藏、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废除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
1959年之前的西藏是一个比欧洲中世纪还要黑暗、落后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十四世**喇嘛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也是西藏地方政府首脑,集政教大权于一身,是西藏封建农奴主阶级的总代表。占西藏总人口不足5%的农奴主占有着西藏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垄断着西藏的物质精神财富,而占人口95%以上的农奴和奴隶没有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遭受着极其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挣扎在极端贫困的悲惨境地中,根本谈不上做人的权利。长期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统治窒息了西藏社会的生机和活力,使西藏社会日益走向没落和衰败。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西藏摆脱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羁绊,实现和平解放,为西藏与全国一起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创造了基本前提。
《十七条协议》肯定了改革西藏社会制度的必要性,强调“西藏地方政府应自动进行改革”,但是,考虑到西藏的特殊情况,中央人民政府对改革采取了十分慎重的态度,以极大的耐心、宽容和诚意,劝说、等待西藏地方上层统治集团主动进行改革。但是,在帝国主义势力策动支持下,西藏上层统治集团的一些人面对人民日益高涨的民主改革要求,根本反对改革,顽固坚持“长期不改,永远不改”,企图永远保持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于1959年3月10日公开撕毁《十七条协议》,悍然发动了全面武装叛乱。在这种情况下,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和西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人民一道坚决平息了武装叛乱。与此同时,在西藏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百万农奴和奴隶,开创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这是西藏发展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西藏社会发展和人权进步的划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和世界人权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巨大进步。
半个世纪以来,获得解放的西藏各族人民在中央人民政府的关心和全国人民的支援下,以主人翁的姿态和空前的热情投身建设新社会、创造新生活的伟大进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西藏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奇迹。西藏的社会制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人权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进展。
今年是西藏实行民主改革50周年。回顾西藏实行民主改革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和50年来西藏广泛深刻的历史巨变,揭示西藏社会发展的规律,用事实揭穿**集团在“西藏问题”上散布的各种谎言和十四世**喇嘛的本来面目,有助于澄清历史是非,让世人更好地了解一个真实的西藏、发展变化的西藏。
一、旧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 1959年民主改革前,西藏处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统治之下,由官家、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三大领主组成的农奴主阶级对广大农奴和奴隶进行极其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西藏人民灾难深重、生存维艰,西藏社会陷入极度贫穷落后和封闭萎缩的状态。
——政教合一的中世纪式社会形态。关于旧西藏的社会形态,1904年到过拉萨的英国随军记者埃德蒙〃坎德勒在《拉萨真面目》中有详细的记载。他说,当时的西藏,“人民还停留在中世纪的年代,不仅仅是在他们的政体、宗教方面,在他们的严厉惩罚、巫术、灵童转世以及要经受烈火与沸油的折磨方面是如此,而且在他们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也都不例外”。(注1)旧西藏社会制度的最显著特征是政教合一,宗教上层和寺庙势力庞大,既是西藏的主要政治统治者,也是最大的农奴主之一,拥有众多的政治、经济特权,支配着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埃德蒙〃坎德勒在《拉萨真面目》中说,“这个地方实行的是封建制度。喇嘛是太上皇,农民是他们的奴隶”。“强大的僧侣势力掌管一切。即使是佛陀本人,没有僧侣也无能为力”。(注2)据统计,民主改革前,西藏共有寺庙2676座,僧众114925人,其中大小**等上层僧侣约500人,掌握经济实权的僧侣共4000余人。当时西藏大约有四分之一的男子出家为僧。哲蚌、色拉、甘丹三大寺僧人人数一度超过1.6万人,共占有庄园321个、土地14.7万多克(1克相当于1亩)、牧场450个、牲畜11万头,占有农牧奴6万多人。宗教势力在政教合一制度下得到恶性膨胀,消耗了西藏大量人力资源和绝大部分物质财富,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成为妨碍生产力发展的沉重枷锁。20世纪20年代曾作为英国商务代表留驻拉萨多年的查尔斯〃贝尔在《十三世**喇嘛传》中说,**喇嘛之所以能随心所欲地进行赏罚,就在于他的政教合一地位,他既掌握着农奴今生的生杀予夺大权,又掌握着他们“来世”的命运,并以此作要挟。(注3)美国藏学家梅〃戈尔斯坦深刻地指出,“在西藏,社会和政府奠基于宗教目标与行为凌驾一切的价值系统之上”。“宗教的权力和特权及大寺院在阻挠进步方面扮演了主要角色”。还说,宗教和寺院集团是“西藏社会进步的沉重桎梏”,“正是由于全民族信教和宗教首领执掌政教大权这一因素,导致西藏丧失了适应不断变——惊人的高利贷盘剥。历代**喇嘛设有专管自己放债的机构“孜布”和“孜穷”,把每年对**的部分“供养”收入作为高利贷放给群众,牟取暴利。据1950年这两个放债机构账本的不完全记载,共放高利贷藏银3038581两,年收利息303858两。西藏各级地方政府设有为数不少的放债机构,放债、收息成为各级官员的行政职责。根据1959年的调查,拉萨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三大寺共放债粮45451644斤,年收利息798728斤;放藏银57105895两,年收利息1402380两。高利贷盘剥的收入占三大寺总收入的25%至30%。贵族绝大多数也放高利贷,债息在其家庭收入中一般要占15%至20%。农奴为了活命不得不举债,欠债的农奴占农奴总户数的90%以上。法国旅行家亚历山大〃达维〃尼尔在《古老的西藏面对新生的中国》中说:“在西藏,所有农民都是终身负债的农奴,在他们中间很难找到一个已经还清了债务的人。” 农奴所负的债务有新债、子孙债、连保债、集体摊派债等等,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是祖祖辈辈欠下的、永远还不清的子孙债。墨竹工卡县仁庆里乡农奴次仁贡布的祖父曾向色拉寺借粮债50克,祖父、父亲和他三代人还利息达77年,共付利息粮3000多克,可是债主说他还欠10万克粮食。东嘎宗农奴丹增1941年借了农奴主1克青稞,到1951年,农奴主要他还600克。丹增还不起债,只得逃往他乡,妻子被逼死,7岁的儿子被抓去抵债。
——社会停滞不前、濒临崩溃。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严重窒息了社会的生机和活力,使得西藏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直到20世纪中叶,西藏社会仍然处于极度封闭落后的状态,现代工商业和现代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几乎是空白,农业生产长期采用原始的耕作方式,牧业生产基本采取自然游牧方式,农牧品种单一退化,劳动工具得不到改进,生产力水平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极其低下。广大农奴饥寒交迫,生存维艰,因饥寒贫病而死者不计其数。拉萨、日喀则、昌都、那曲等城镇中,乞丐成群,到处可见满街要饭的老人、妇女和儿童。美国藏学家谭〃戈伦夫指出,虽然有人声称1959年以前一般西藏人的生活中有喝不完的奶茶、大量的肉食和各种蔬菜,但是1940年对藏东地区的一项调查表明:38%的家庭从来没有茶喝,51%的家庭吃不起酥油,75%的家庭有时不得不吃和牛骨头一起煮的、与燕麦面或豆面搀和在一起的野草。“没有证据证明西藏是一个乌托邦理想的世外桃源”。
大量事实证明,到20世纪中叶,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在西藏已经走到了尽头。西藏社会矛盾重重、危机四伏,广大农奴为摆脱绝境不断发动请愿、逃亡、抗租抗差和武装反抗。曾任旧西藏地方政府噶伦的阿沛〃阿旺晋美曾指出:“大家均认为照老样子下去,用不了多久,农奴死光了,贵族也活不成,整个社会就得毁灭。”(注7)
化的环境和形势的能力”。(注4)
实行民主改革,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革命的重要任务,更是西藏社会发展的唯一出路和广大西藏人民的迫切愿望。1959年,中央人民政府在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废除了极端腐朽、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完成了西藏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深刻地改变了西藏人民的命运。
1949年,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北平、湖南、云南、新疆、西康等省市在此前后相继以和平方式实现解放。中央人民政府根据西藏的实际情况,决定对西藏也采取和平解放的方针,并于1950年1月正式通知西藏地方当局“派出代表到北京谈判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2月,十四世**喇嘛任命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全权代表,凯墨〃索安旺堆、土丹旦达、土登列门和桑颇〃登增顿珠等四人为代表,赴北京全权处理和中央人民政府谈判事宜。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西藏实现和平解放。和平解放使西藏摆脱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羁绊,打破了西藏社会长期封闭、停滞的局面,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和发展进步创造了条件。
《十七条协议》得到西藏各族人民的赞成和拥护。1951年9月26日至29日,西藏地方政府召开有全体僧俗官员、三大寺代表参加的大会,对《十七条协议》进行专门讨论,认为该协议“对于**之宏业,西藏之佛法、政治、经济诸方面,大有裨益,无与伦比,理当遵照执行”。十四世**喇嘛于10月24日致电毛泽东主席,表示“双方代表在友好基础上,已于1951年5月23日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地方政府及藏族僧俗人民一致拥护,并在毛主席及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巩固国防,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保护祖国领土主权的统一”。1954年,十四世**、十世**联袂赴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分别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十四世**喇嘛在会上发言,充分肯定三年多来执行《十七条协议》取得的成绩,对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和规定表示热烈拥护。1956年4月22日,十四世**喇嘛就任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在筹委会成立大会上致词时再次肯定《十七条协议》使西藏人民“充分享受到民族平等的一切权利,开始走上了自由幸福的光明大道”。
改革西藏社会制度是贯彻执行《十七条协议》的应有之义。《十七条协议》第十一条明确规定:“有关西藏的各项改革事宜,中央不加强迫;西藏地方政府应自动进行改革,人民提出改革要求时,得采取与西藏领导人员协商的方法解决之”。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广大人民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西藏许多上中层的开明人士也认识到,如不改革旧制度,西藏民族断无繁荣昌盛的可能。但是,考虑到西藏历史和现实的特殊情况,中央人民政府对西藏社会制度的改革采取了十分慎重的态度和极为宽容的政策,耐心劝说和等待西藏地方上层统治集团主动进行改革,并给他们以充分的时间。1956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西藏实际,又作出“六年不改”的决定,等待西藏上层的觉悟。1957年1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访问印度期间向**、**及随行的西藏地方政府主要官员转交了毛泽东主席的信,传达了中央的决定,强调六年不改,六年之后是否改革,仍然由西藏根据那时的情况和条件决定。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进一步明确指出:“按照中央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十七条协议,社会制度的改革必须实行,但是何时实行,要待西藏大多数人民群众和领袖人物认为可行的时候,才能作出决定,不能性急。现在已决定在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期间不进行改革。在第三个五年计划(1963-1967年)期内是否进行改革,要到那时看情况才能决定。”可以说,中央人民政府对西藏上层统治集团仁至义尽,作出了最大让步。
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是自治区文物保护工作的重点。截至目前,工程已开工134个子项目,竣工129个,完成投资25672万元,占总投资的77%。图为专业维修队在布达拉宫顶上打“阿嘎土”。记者 青阳多旦 摄
中央和自治区一贯重视西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民主改革50年来,西藏传统民族音乐、舞蹈、民间故事以及古籍、档案的挖掘整理等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景象。同时,自治区及各地(市)成立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抢救、整理和研究机构,展开了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抢救、搜集、整理、研究、编辑、出版民族民间文学艺术遗产的工作,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扬光大。据不完全统计,50年来,国家用于保护西藏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资金投入达13亿元。
投巨资保护文物古迹
西藏民主改革以后,文物保护工作受到中央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对西藏重要文物古迹进行保护维修。上世纪80、90年代,中央人民政府共投资3亿多元人民币,帮助西藏修复开放了1400多座寺庙。对扎什伦布寺、萨迦寺、桑耶寺、大昭寺、江孜宗山抗英遗址等古建筑、古遗址进行了重点维修保护。特别是1989年到1994年,国家拨出5500万元人民币和大量黄金、白银等珍贵物资对布达拉宫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维修。2001年起,又拨专款3.8亿元人民币,用于维修布达拉宫和罗布林卡、萨迦寺三大文物古迹。2006年至2010年,中央人民政府又安排5.7亿元人民币,对西藏22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保护。如此巨额投入和大规模维修在中国文物保护史上是空前的。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备受呵护
西藏和平解放以前,残酷的封建农奴制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严重束缚了西藏生产力的发展,也使西藏传统文化处于自我封闭和萎缩的状态。
1950年,一批随军进藏的各族文化工作者与藏族文艺工作者一起深入民间采风,收集了大批音乐、舞蹈、民间故事、谚语、民谣等资料,陆续整理出版了《西藏歌谣》、《西藏民间音乐囊玛》等文艺书籍,揭开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家保护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的喜人篇章。
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国家对西藏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进行了有系统、成规模的普查、搜集、采录和整理工作。上世纪80年代以来,自治区及各地市展开了规模空前的抢救、收集、整理、研究、编辑和出版工作,先后派出几十个工作组深入全区城镇、乡村和寺庙进行全面调查和采录,搜集整理了藏汉文资料3000多万字,录制了大量的音像资料,拍摄图片近万幅。先后发表有关藏民族传统文化的学术论文1000多篇,出版了《中国戏曲志〃西藏卷》等十大文艺集成志书,发行民族文艺研究专著30多部。
西藏社科院民族研究所所长巴桑旺堆说:“如今,西藏保护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开始进入高水准、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最好历史时期。”
民族文化遗产大放异彩
世界著名的《格萨尔王传》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而在旧西藏,格萨尔说唱艺人大多流落街头,以卖艺为生。如今,说唱格萨尔的艺人有的成了国家干部、有的成为知名的民族说唱艺术家,社会地位发生了历史性转变。
为保护这一文化瑰宝,自治区于1979年成立了抢救、整理《格萨尔王传》的专门机构,进行全面搜集、采录、整理、研究和出版工作。国家将《格萨尔》列入重点科研项目。使这一长期零散传唱的口头文学变成了一部系统完整的文学巨著,同时还出版了20多部汉译本,并有若干种译成英、日、法文出版。这在藏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出版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如今,西藏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工作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展开。国家实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先后在西藏命名迥巴藏戏等5个国家级民间艺术之乡和1个特色艺术之乡。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60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21项。格萨尔艺人次仁旺堆等31人先后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大批民间文化典籍得到挖掘和整理 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大批民间文化典籍得到挖掘、整理。1959年6月,根据国务院的指示,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着手整理、抢救、收集、保管原西藏地方政府及其下属各个部门的文件档案材料以及各寺庙和贵族收藏的文件档案,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馆藏档案。1984年,中央人民政府拨出巨款新建了功能较为齐全,设施较为现代化的西藏自治区档案馆,极大地改善了档案的管理条件。西藏各级各部门共收藏纸质、缣帛和木、金属、石、叶等质地的档案400余万卷,除90%多的藏文外,还有汉、满、蒙、印地、梵、尼泊尔、英、俄等10余种文字,档案内容上起元朝,下至当代,是一个时代体系完整的历史档案宝库。
同时,藏文古籍出版也取得显著成绩,现在已抢救、整理、出版藏文古籍261部,达1.3亿多字。(晓勇)
资料图片:2008年3月21日,拉萨市第一小学三年级3班学生旦珍在朗读藏语课文。西藏自治区多年来重视藏语文的教学,使每个藏族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都能接受藏语教育。在中小学教育期间,藏语教学在1775课时以上,全区从事藏语教学的教师超过1.55万人,藏语成为藏族孩子的必修课。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不断加大对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如今,扫盲人口覆盖率达100%,农牧民免费医疗经费提高到人均140元,人均预期寿命由上世纪50年代的35.5岁增加到67岁,各项社会事业呈现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快速发展的喜人景象。
飞速发展的现代教育
在拉萨市少儿活动中心的寒假补习班里,老师正在对二年级的学生进行英文辅导,在这个课堂里学习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在拉萨市第三小学上二年级的央卓小朋友说,英语很重要,过来上补习班就是希望下学期英语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今天的藏族小学生,他们拥有与父辈相同的热情、质朴,也拥有父辈当年不曾有过的开阔视野和活跃思维,而这些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们所受的良好教育。
今天的西藏,推行藏汉双语教育,几乎所有的藏族学生都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西藏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同时,政府还对农牧民子女实行义务教育“三包”政策,让农牧民子女充分享受到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目前,西藏中小学“三包”经费标准已达到小学平均每生每年1200元,初中平均每生每年1350元。资料图片:浪卡子县卡龙小学的老师在检查学生的作业(2008年10月12日摄)。西藏浪卡子县教育事业从2005年起迅速发展,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阶段辍学率为0,初升高的学生达到了84%以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取得明显成效,一跃成为西藏的教育强县。新华社记者 唐召明 摄
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目前西藏人均受教育年限已达6.3年,小学在校生、初中在校生和高中在校生分别为31.2万人、14万人和4.5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分别为98.5%和92.2%,高中入学率提高到51.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19.7%,已建立起具有西藏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的现代教育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在北京、上海、成都、重庆等地建立了内地西藏班,使更多的农牧民孩子在内地较为良好的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现代化的教育让如今的藏族孩子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更为广阔的天空里自由翱翔。
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城乡
那曲牧民琼巴的两个孩子都是在县医院出生的,出生前几天做过B超,孩子出生后第四天接种了疫苗。如今在西藏,大部分孕妇在怀孕三个月后就开始享受这种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医疗保健。
资料图片:西藏那曲县香茂乡一名农牧民带孩子到乡卫生所看病(2008年10月29日摄)。2008年,国家再次提高了西藏农牧民免费医疗补助标准,在过去年人均100元的基础上,西藏农牧民免费医疗标准达到了年人均140元,其中中央补贴125元。据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已累计拨款超过18亿元用于发展西藏医疗卫生事业,每年用于农牧民的医疗补贴超过2000万元。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目前,西藏已基本建立起以农牧区医疗制度为主、包括城镇居民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广泛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制,各族人民群众的健康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对农牧民孕产妇住院分娩实行100%报销。另外,西藏正逐步在城镇建立起以合作医疗与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构建起了城镇居民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与此同时,以农牧区为重点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也迅速发展,孕产妇死亡率由1959年的50‰下降到7‰左右,婴儿死亡率由430‰下降到5.7‰。
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
五十年风雨兼程,五十载变化万千。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到住上安全适用的新房,从给“铁牛”喂草到全拉萨拥有10858辆私家车,从“一穷二白”到吃饱穿暖不再是梦想——弹指一挥间,50年光阴过去,西藏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月6日,拉萨首批廉租房住户白玛老阿妈在院里摇动转经筒。据了解,2008年西藏自治区在拉萨市和其他6个地区建设了4564套廉租住房,部分城镇低收入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从2009年到2010年末,西藏还将逐步把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由目前的城镇最低收入家庭扩大到城镇低收入家庭。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拉萨市八廓街附近的鲁固居委会,50年前被当地群众称为“邦仓”,藏语就是乞丐居住的地方。今天,昔日的“邦仓”已旧貌换新颜,困难户全部脱贫。次仁曲珍老阿妈在这里生活60多年了,两个儿子都在八廓街做生意,一家人住在一栋两层的安居房里,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有时去稍远的寺庙朝拜,也都是儿子开车送她去的。
50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西藏各族人民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统计数字表明:2007年,西藏生产总值达到342.19亿元,而民主改革初期的1959年仅为1.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59倍,年均增长8.9%。1959年西藏人均生产总值仅为142元,1989年人均首次突破1000元大关后,2001年跃上5000元台阶,2006年跃上10000元台阶,2007年西藏人均生产总值达12109元。比1959年增加了11967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7%,其中1994年至2007年期间年均增长了11.4%。
人们的住房条件也在逐步改善。截至2007年,西藏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32.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1.65平方米。
五十年来,西藏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有力促进了各族群众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崇尚科学文化、追求文明进步的时代新风,正伴随着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坚实步伐蓬勃兴起。(记者 玉珍)
资料图片:西藏日喀则地区江孜县江热乡班久伦布村格桑顿珠老人和小外孙拉吉在一起(2005年6月12日摄)。格桑顿珠年轻时沦为江孜帕拉庄园的农奴,没有人身自由,也吃不饱肚子。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特别是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格桑顿珠翻身解放,当家作主。新华社发
公元1959年,世界第三极发生了本世纪最重大的变化。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各族儿女平息**谋划和组织的武装叛乱,实行民主改革,废除了最黑暗、最残酷、最野蛮、最落后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解散了反动的噶厦政府,烧毁了祖祖辈辈的卖身契。拉萨街头的乞丐,八廓街的铁匠,三江流域的朗生、差巴,羌塘草原的贫苦牧民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成了西藏的主人、国家的主人。
世世代代受压迫、受剥削的百万农奴翻身了,解放了!
当家作主的半个世纪
不久前,记者来到了位于布达拉宫北侧的雪居委会,一个个环境优美、干净整洁的居民大院展现在眼前,幢幢居民住宅窗明几净、宽敞漂亮,大家生活富足、欢乐祥和。正是在这里,82岁的其加老人告诉记者,雪居委会辖区的居民过去基本上都是**的奴隶,连基本的人身自由都没有,更不要说吃饱穿暖了。想想过去,看看现在,没有人比这里的居民更加明白旧西藏的苦和新西藏的甜!现在,大家是真正明白了什么叫当家作主,什么叫幸福!现在,大家对伟大祖国和西藏的发展充满信心,正在齐心协力建设美好家园。
是的,半个世纪过去了,西藏各族群众都和其加老人有着同样的感受。5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瞬间,但在西藏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却发生了以往任何时代都无可比拟的巨大变化,创造了旷世未有的人间奇迹。纵观西藏民主改革以来的发展历程,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为推动西藏经济繁荣、社会进步,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1959年,百万农奴翻身解放、当家作主;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藏各族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社会制度的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以来,中央进一步高度重视西藏工作,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的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方针,西藏经历“一个转折点、两个里程碑”的光辉实践,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快速发展,文化日益繁荣,社会祥和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半个世纪
毋庸臵疑,西藏实行民主改革以来的半个世纪,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半个世纪,也是各族群众当家作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充分享受各项政治、经济、文化权利的半个世纪。
50年来,西藏实现了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党领导西藏各族人民经过民主改革,废除了长期压榨西藏各族人民的封建农奴制度,成立西藏自治区,使百万农奴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从此当家作主,充分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完全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今天,以藏族干部为主体,包括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在内的干部队伍,成为领导西藏各项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西藏各族儿女在各条战线上发挥着聪明才智,满怀豪情建设美好家园。这是西藏社会变革、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和辉煌成就。
50年来,西藏经济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从无到有,不断发展,日益完善,特别是青藏铁路等一大批基础性、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既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也推动了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人们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50年来,西藏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各族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保护、继承和弘扬,并被赋予反映人民群众新生活和社会发展新要求的时代内容,一个对内对外开放、宗教信仰自由、互相交流融合、充满无限活力的新西藏,正在与世界的文明、人类的进步、祖国的繁荣交相辉映。
充满希望的半个世纪
抚今追昔,我们看到,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的沧桑巨变,彰显着社会主义中国的伟大创造力;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的辉煌成就,镌刻着中华民族几代人的不懈追求。放眼今日西藏,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这是西藏划时代的历史巨变,是光照千秋、永载史册的伟大奇迹!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的50年,是西藏各族人民扬眉吐气、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谱写繁荣进步新乐章的50年,是社会生产力空前解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发展、社会财富日益丰富的50年,是各项社会事业日新月异、各族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50年。西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在“世界屋脊”上迅速崛起,正在朝着新的更高的目标奋力前进!
看看新西藏的繁荣,想想旧社会的苦难,饱受封建农奴制苦难的高原儿女最懂得共产党的恩情,最感念祖国大家庭的温暖。50年的亲身经历让人们明白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西藏各族人民的前途和命运,始终是与祖国大家庭的前途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西藏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西藏繁荣富裕的康庄大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西藏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只有进行民主改革,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能救西藏、发展西藏、繁荣西藏,各族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西藏各族人民无限热爱中国共产党,无限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共产党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西藏各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雅江奔流,珠峰矗立;草原万里,蓝天无际。西藏各族人民在党的阳光雨露下幸福无比,更加期盼美好的明天。已成为高原主人的西藏各族儿女必将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建设美好家乡,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记者 高玉洁)
西藏民主改革后,按照我国《宪法》规定,西藏人民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成为国家的主人,享有法律所规定的一切政治权利。图为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行使神圣权利,参加投票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