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军事理论复习材料
2010级军事理论期末复习题库
一、填空
1、大学生国防教育又称‚ 军训 ‛,含 军事理论教学 和 军事技能训练 两部分内容。
2、军事科学属于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民族特征。
3、积极防御是以积极的攻势行动,战胜进攻之敌的防御,亦称攻势防御,决战防御。
4、武装力量动员,就是国家将军队及其他武装组织由平时体制为战时体制所采取的措施,通常包括解放军现役部队、武装警察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和预备役人员。
5、导弹是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引导,控制其飞行路线并导向目标的武器。
6、威胁分析:主要是对周边国家或地区客观存在的以军事行动危害本国安全的状态进行判定。
7、军事科学是研究战争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
8、人民战争的两个基本属性:正义性和群众性。
9、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10、决定实施总动员的权限属于国家最高权利机关,总动员令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发布。
11、一枚完整的导弹,必须具备战斗部、动力装置、制导系统和它是一个飞行器这四个要素。
12、毛泽东军事思想中的游击战十六字方针是‚敌进 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13、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性著作是:《 军政 》、《 军志 》。
14、军事思想具有 鲜明的阶级性、强烈的时代性、明显的继承性。
15、《孙子兵法》在《计》篇中开篇就谈到了战争的重要性,即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16、《战争论》的作者是克劳塞维兹,他对战争本质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7、中国人民解放军是 中国共产党 缔造和 领导 的人民军队,是中国 武装力量 的主体,建立于 1927 年 8 月 1 日。
18、军事科学对战争和军事活动实践具有重要的先导 地位和作用。
19、军事思想按时代区分有古代军事思想、近代军事思想 和现代军事思想。20、林则徐、魏源等有识之士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标志着变革传统军事思想的开端。
21、毛泽东对战争与政治的关系作了一个经典性的结论:‚政治是 不流血 的战争,战争是 流血 的政治。‛
22、战争的性质首先取决于战争的政治目的。战争的性质还取决于战争的阶级本质。战争的性质又取决于战争的历史作用。
23、消灭战争的一个基本途径,就是必须消灭人剥削人的私有制,消灭阶级和国家机器。
24、毛泽东非常重视对特殊战争规律的研究,他把战争区分为一般战争规律,革命战争规律和中国战争规律等层次。
25、毛泽东指出:着眼发展,必须把握好战争的时间、地域、性质三个要素。
26、毛泽东为我军规定了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三大任务。
27、毛泽东对我军规定的我军政治工作三大原则是:官兵一致原则,军民一致原则,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原则。
28、毛泽东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 人 不是物。
29、‚三结合‛与‚三结合一配合‛,是我们党领导进行人民战争的最好的组织形式 和斗争形式。30、1980年以来,我军实施的战略方针是积极防御。
31、战略上坚持后发制人,从根本上说,是有革命战争的 政治性质 所决定的。
32、打歼灭战是我军作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战争目的的最有效手段。
33、确立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是在遵义会议。
34、战争的本质,集中反映在战争与政治的关系之中。
35、思想政治建设 是革命化建设的核心,是军队最根本性、最基础性的建设。
36、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是战争的军事目的。
3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我国实行的是 义务兵 和志愿兵相结合、民兵 和预备役 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38、国防动员的内容:武装力量、国民经济、人民防空、国防交通的动员和国防教育。
39、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的总目标是: 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
40、中国政府一贯坚持必须在 一个中国 的原则下进行海峡两岸接触和对话的方针。
41、雷达对抗是交战双方进行 雷达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的斗争。
42、无线电通信干扰的基本原理是 信号叠加。
4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界定,国防的对象是‚侵略‛和‚武装颠覆‛。
44、对抗侦察监视的技术措施是 伪装技术 和隐身技术。
45、国防的目的,主要是 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46、物质、能量、信息 构成了信息化武器的三大要素。
47、国际战略格局的构成要素是 国际战略力量。
48、战略的物质基础和支柱是 战略力量。
49、C3 I系统是 指挥、控制、通信、情报 系统的简称。50、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提出人民军队建设的总要求: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51、20世纪末,以1991年海湾战争为标志,人类进入现代高技术战争时代。
52、战场空间从陆、海、空三维空间扩展到了六维空 间,即:陆、海、空、天、电、网。
53、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时
54、总动员的特点:前面性、持续性、彻底性。
55、当今世界的国防有四种类型,以美国为代表的扩张型,以俄罗斯为代表的联盟型,以瑞士为代表的中立型,还有以我们国家为代表的自卫型。
56、在基本用途飞机的标识字母中‚F‛代表 战斗机
‚B‛代表 轰炸机 ‚C‛代表 运输机。
二、名词解释
1、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2、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国际社会中国际战略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全球性的、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及基本态势。3、所谓战争规律,就是战争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4、精确制导武器是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
5、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是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三种武装组织构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体制‛。
6、‚三结合一配合‛是一个完整的概念,是指在实行人民战争时,要采取主力兵团与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与游击队、民兵相结合;武装群众与非武装群众相结合;军事斗争为主与其他各种(政治、外交、经济、思想、文化等)斗争相配合。‚三结合一配合‛的组织斗争形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7、积极防御,是以积极的攻势行动,战胜进攻之敌的防御。亦称攻势防御、决战防御。从作战指导思想上讲,是为了辅助进攻,或为了转入反攻和进攻创造条件而进行的防御。
8、消极防御,是单纯为了挡住敌人进攻的防御。亦称专守防御、单纯防御。它不是为了转入反攻或进攻而进行的防御,在作战行动上也不采取积极的攻势行动,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其结果根本达不到防御的目的。
9、国防动员,亦称战争动员,简称动员,是国家或政治集团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所采取的措施。
10、所谓威胁分析,主要是对周边国家或地区客观存在的以军事行动危害本国安全的状态进行判定。
11、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的前沿,对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三、简答
1、简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 答: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多 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
2、人民防空动员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答:主要任务: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令,动员社会力量,进行防空设施建设,组建防空专业队伍,普及防空知识教育,组织隐蔽疏散,配合防空作战,消除空袭后果。
目的:保护居民、经济设施及其他重要目标安全,减少国家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保存战争潜力。
3、实行人民战争的主要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答:
4、简述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理论观点? 答:
1、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
2、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
3、人民群众是战争伟力之最深厚根源
4、民兵是胜利之本
5、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5、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特征? 答: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特征:
1)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3)毛泽东军事思想植根于深厚的中华文化沃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
4)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 晶,是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
5)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6、积极防御的基本精神?
答: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基本精神:
1)充分准备。所谓积极防御战略,首先表现在充分的战争准备上。毛泽东同志指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2)后发制人。战略上的后发制人,是指不首先挑起战争,战略上不打第一枪。而一旦敌人挑起了战争,就应依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军事行动,去努力争取战争的胜利。这是积极防御战略的基本指导原则。
3)攻防结合。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从实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目的出发,把防御和进攻这两种手段紧密结合起来,寓防于攻,寓攻于防,攻防交替运用,机动灵活地运用有利态势,夺取战略上的主动。首先,要做到防中有攻。其次,要适时地将战略防御导向战略反攻和进攻,这是达成积极防御战略目的的关键。‚所谓积极防御,主要地就是指的这种带决战性的战略的反攻。‛
4)持久胜敌。指的是,在敌强我弱、举国迎敌的条件下,坚持持久战。通过持久战,不断消耗敌人的力量,转变敌我力量对比,扭转战争形势,最后战胜敌人。实行战略持久战必须坚持战役和战斗上的速决战。
7、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特征?
答: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特征:
1)国际战略格局总是同一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与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
2)国际战略格局总是同世界经济格局相适应,并以经济格局为基础。
3)国际战略格局总是同一定形式的国际秩序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4)国际战略格局的不同层次之间总是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
8、什么是威胁分析?其构成要素是什么?
答:所谓威胁分析,主要是对周边国家或地区客观存在的以军事行动危害本国安全的状态进行判定。
构成威胁的要素有:
1)实力。实力是构成威胁的客观要素。国家的强弱是能否构成威胁的的实力要素。判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威胁实力,不仅要判明其军事实力,而且要判明其可以迅速转化为军事实力的经济、科技实力等战争潜力,更要判明其支撑整个军事实力的综合国力。
2)企图。企图是构成威胁的主观要素,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要素。
3)环境、时机和方式。一个国家的威胁行为,是在一定的国际环境下、时间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总有特有的表现方式。因此,在进行威胁分析时,要把面临的威胁置于国际环境之中全盘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结论;对国际舞台的重大事变、国际舆论的导向;对本国内部政治、经济生活运行中的重大改革或变动,以及国内舆论的反映等,都必须加以重视,分 析对手可能对我构成威胁的时机,从而防患于未然;另外对威胁方式也不可忽略。
9、简要分析‚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答:这是毛泽东对战争与政治的关系的经典性论断,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本质,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关于无产阶级战争观的理论基石。战争的本质,集中反映在战争与政治的关系之中。‚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从本质上讲,两者都是人类社会集团有组织的谋利活动,只不过政治是整体的、综合的、一般意义的谋利活动,而战争是一种以暴力方式而进行的特殊的谋利行为,政治包含并制约战争,战争只是政治的一个部分、一种工具、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毛泽东论述的战争与政治的本质联系:首先,毛泽东阐明了战争与政治的一致性。他在《论持久战》一文中说:‚‘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在这点上说,战争就是政治,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从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
其次,毛泽东还阐述了战争与政治的差别性。他指出:‚战争有其特殊性,在这点上说,战争不即等于一般的政治。‘战争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继续’。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再也不能照旧前进,于是爆发了战争。用以扫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碍。‛
10、国防动员的准备有哪些?
答:
(一)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打牢动员的思想基础。
(二)发展国家经济建设,打牢动员的物质基础。
(三)搞好后备兵员储备,打牢兵员动员的基 础。
(四)健全和完善动员体制,打牢动员的组织领导基础。
(五)发展科学技术,打牢科技动员的基础。
(六)加强人民防空建设,打牢人防动员基础。
11、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提出哪些新要求?
答:
(一)信息化战争要求树立与之相适应的国防观念
(二)信息化战争要求国防建设要融入国家的信息化建设之中
(三)信息化战争要求加强国家战略能力建设(四)信息化战争要求加快建设信息化军队的步伐
(五)信息化战争要求创新信息化战争理论体系
12、公民的国防义务是什么? 答:公民的国防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的义务 ②履行兵役的义务
③支持国防建设的义务 ④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 ⑤支前参战的义务
⑥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
⑦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
13、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 答:
(一)确立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二)建立强有力的革命政治工作
(三)实行三大民主,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四)加强‚三化‚建设
四、论述
1、论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答: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科学的军事思想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经验的科学总结。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把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是中国革命战争胜利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导。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宝库。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上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毛泽东军事思想在第三世界广为传播,成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其次,毛泽东军事思想对世界军事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第三,毛泽东军事思想受到世界各方面人士的重视,许多人对它进行探索和学习,称赞毛泽东是当代最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和军事理论家。
2、论述高技术对未来战争的影响? 答:
(一)对武器装备的影响。(4分)
一是提高了武器的杀伤效能;
二是提高了武器系统的综合作战能力和自动化水平;
三是提高了武器装备的生存能力; 四是提高了武器装备的全天时、全天候的作战能力;
五是提高了武器装备的可靠性和可维修性; 六是促使新型武器系统的诞生。
(二)对军队组织体制的影响。(3分)
一是军队构成技术密集化; 二是部队编组一体多能化; 三是指挥体制扁平网络化。
(三)对作战理论和作战方式的影响。(5分)
在作战理论方面:改变了空间观,改变了集中观,改变了对时空观的传统认识。
在作战方法上:一是以夺取整个作战空间主动权为先导;
二是以实施战区全纵深战役打击为基本样式;
三是以非接触远程打击为主要战法; 四是以小型多维联合作战为主要方法; 五是以信息控制、隐形打击和软打击为主要手段。
第二篇:军事理论复习
军事理论复习
第一章 中国国防
(1)国防的基本类型:1.扩张型2.自卫型3.联盟型4.中立型(2)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1.坚持国防建设与国家安全目标相适应
2.重视军事思想的创新
3.进一步调整国防与军队组织体制
4.不断推进武器装备现代化
5.加快军队职业化建设步伐
6.加快军队的信息化建设
(3)国防的作用:1.国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2.国防是国家独立自主的前提
3.国防是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
第二章
中国武装力量
(1)我国武装力量的组成:1.中国人民解放军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3.中国民兵
(2)五大战区、五大军种成立时间:五大战区成立时间:2016年2月1日
陆军:始建于1927年8月1日
海军:成立于1949年4月23日
空军:成立于1949年11月11日
火箭军:成立于2015年12月31日
战略支援部队:成立于2015年12月31日(3)陆军的编成:兵种:步兵 炮兵 装甲兵 防空兵 陆军航空兵 工程兵 通信兵 防化兵 电子对抗兵等兵种以及兵种部队和各种专业兵种组成
陆军机关:参谋部,政治工作部,后勤保障部,装备发展部
陆军部队:(东西南北中五大战区所属)机动作战部队(重点),警卫警备部队,边海防部队,预备役部队
陆军部队编制序列:集团军,师(旅),团,营,连,排,班。
(团以上单位大多采用合成编制)
第三章
兵役法基本知识
(1)兵役法的概念、主要内容:概念:《兵役法》是国家关于公民参加军队和其他武装组织或在军队外接受军事训练的法律
主要内容:1.制定兵役制度2.规范了武装力量的组成3.制定了后备武装力量的政策4.对服现役作了规定5.明确了动员政策6.确立了动员政策7.优待军人政策8.军衔政策9.对违法的处罚行为(2)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形式:1.服现役2.服预备役3.参加民兵组织4.参加军事训练
(3)兵役法中对适龄青年和大学生服兵役的年龄规定:每年12月31日以前年满十八周岁的男性公民,应当被征集服现役。当年未被征集的,在二十二周岁以前仍可被征集服现役,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征集年龄可以放宽至二十四周岁
第四章
军事思想(共2个课题)
(1)1.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产生:中国共产党成立至遵义会议前,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产生时期
形成:从1935年1月遵义会议到1945年8月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时期
发展:抗日战争后,经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得到全面发展
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毛泽东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①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②毛泽东人民军队建设思想③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④毛泽东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⑤国防建设思想 五部分。
(2)1.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产生的科学含义:①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时代的产物。②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③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新时期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方针和原则的科学理论体系
2.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重点是二级标题的内容当):①当代战争与和平理论②中国特色的国防建设理论③建立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④坚持现代化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第五章
国际战略环境(共2个课题)
(1)1.国际战略格局的概念: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对国际社会具有重要战略影响的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互相作用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一种关系和结构
2.当前国际战略的基本形势:①美国一超独霸②欧盟的影响日益增长③俄罗斯力图恢复大国地位④日本加速迈向政治,军事大国⑤中国力图发挥更大作用
(2)1.我国周边外交方针: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亲,诚,惠,容的理念
2.我国地缘环境的主要特点;①边界线长且邻国多②大国集中且经济水平差异大③地缘战略位置重要
3.中国根本安全利益;第一,确保国家的主权统一,联合国土完整和安全
第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三,争取一个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
第四,保持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
4.如何应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问题:
第六章
信息化战争
(1)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内容;一个核心:指挥控制战
两大支柱:数字化战场和信息化军队
三个能力:全面掌握战场信息的能力,多种有效的攻击能力,对被攻击目标实施毁伤评估的能力
四种形式:精确战,计算机战,隐身战和“虚拟现实战”
(2)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1.作战大量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
2.网络化攻击成为达成战争目的的重要手段
3.“一体化联合”成为作战体系的基本形式
4.信息优势成为衡量战争双方力量优势的首要标志
5.全频谱域的制信息权斗争贯穿于战争全过程
6.多方位精确打击成为联合作战的基本方法
(3)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的要求: 1.树立信息时代国防建设的新理念
2.大力加强国家信息的基础建设
3.努力培养国防信息化人才队伍
4.加速推进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第七章
军事高技术
(1)高技术的分类:1.信息技术群2.新材料技术群3.新能源技术群4.生物技术群5.海洋开发技术群6.航天技术群
第八章
精确制导武器与侦察监视技术
(1)精确制导武器的定义、特点:定义:精确制导武器是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武器
特点:1.命中精度高2.作战效能好3.可控性强
4.射程远(2)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趋势:1.智能化2.远程化3.隐形化4.模块化
(3)空中侦察监视技术包括那些种类:1.有人驾驶侦察机2.无人驾驶侦察机3.侦查直升机4.预警机
(4)现代侦察监视技术的发展趋势:1.空间上的立体化2.速度上的实时化3.手段上的综合化4.侦查,监视与攻击系统一体化5.提高侦察监视系统的生存能力
第九章
航天技术与伪装隐身技术
(1)实现航天飞行的条件:1.航天器的速度2.航天器的高度.(2)航天技术的体系:1.航天运输系统技术2.航天器技术3.航天测控系统技术(3)航天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1.民用航天活动将加强
2.卫星应用将产生更大的效益 3.深空探测将进一步发展
4.永久性载人空间站和空间基地的建设将受到重视
5.航天技术的军事应用将继续增强
(4)隐身技术概念、分类:概念:隐身技术是改变武器装备等目标的可探测信息特征,使敌方探测系统不易发现或发现距离缩短的综合性技术,是传统伪装技术的一种应用和延伸,是现代内装式伪装的典型代表
分类:隐身技术包括主动(有缘)隐身技术和被动(无源)隐身技术两大类
第十章
电子对抗与军队指挥自动化
(1)电子对抗的基本概念:电子对抗就是为削弱,破坏敌方电子设备使用效能和保障己方电子设备正常发挥效能而采取的综合措施(2)电子侦察种类:1.地面电子侦查站2.电子侦察飞机
3.电子侦察船4.电子侦察卫星5.可投掷的电子侦察设备
(3)电子设备摧毁的手段:1.使用常规火力2.使用特种部队
3.使用反辐射武器4.使用电子脉冲弹
(4)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构成:战略指挥指挥自动化系统,战役指挥自动化系统,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
(5)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1.指挥中心2.情报收集系统3.通信系统
第三篇:军事理论复习[范文]
中国国防
【知识点】
1.国防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现代国防的基本类型。
●国防:国家为防备和抵制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要素:一.国防的主体即国家
二.国防的对象即入侵外敌与武装颠覆
三.国防的目的即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四.国防的手段即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相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类型: ①扩张型②联盟型③自卫型④中立型 2.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①经济发展是国防的强大基础; ②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③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3.国防法规的概念;我国现行的五个主要国防法规名称。
●概念:国防法规是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国防法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
4.我国现行的兵役制度。
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5.应届高校毕业生入伍的三种形式。
①作为义务兵应征入伍②按军官待遇入伍③作为士官应征入伍 6.全民国防教育日的时间。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7.我国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三种形式。
●义务:指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组织在国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责任,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落实。
●权利:指宪法,法律赋予公民,组织在国防活动中享有的权利或利益,国家从法律和物质上保障公民和组织享有这种权利的可能性。
●三种形式:①服现役②服预备役③参加军事训练 8.国防建设的概念;新中国国防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概念:国防建设是指为国家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国防能力而进行的各方面建设,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成就:①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
②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③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④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9.国防政策的概念;新时期中国国防政策的主要内容。
●概念:国防政策,是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进行国防建设,军事斗争和使用力量,以及进行与国防建设有关的活动的准则。
●主要内容:①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 ②立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
③树立综合安全观念,有效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活动; ④深化安全合作,履行国际义务; ⑤严格依法行动,严守政策纪律。
10.武装力量的概念;中国武装力量的构成。
●概念:武装力量,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总称。●中国武装力量的构成:①中国人民解放军②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③民兵 11.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军兵种的成立时间。
①陆军 1927年8月1日 ②海军 1949年4月23日 ③空军 1949年11月11日 ④第二炮兵 1966年7月1日 12.国防动员的概念;政治动员的意义。
●概念:国防动员:是指国家根据国防需要,使社会诸领域全部或部分有平时状态转入战争状态或紧急状态所进行的活动,简称动员。
●意义:政治动员是国防动员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为其他领域的动员活动提供思想和组织保证。政治动员对于充分调动和发挥本国军民的精神力量,尽可能地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瓦解地方的战斗意志,具有重要作用。
13.人民防空的概念及其基本手段。
●概念:人民防空,是国家根据国防需要,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采取防护措施,防范和减轻空袭危害的活动,简称“人防”。
●基本手段:㈠平时主要任务①开展人民防空教育
②建设和维护人防工程 ③建立指挥通信系统 ④制订抗灾救灾预案 ⑤组建和训练人防专业队伍 ⑥应对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㈡战时主要任务①适时发放预警信号和解除警报信号
②组织人员,物资的疏散和掩蔽
③组织城市管制 ④消除空袭后果 ⑤配合军队作战
14.防空袭的方式方法;防空警报的分类及其音响特征。●方式方法:㈠识别:①识别防空警报信号 ②识别现代空袭兵器
㈡防护:①疏散防护 ②隐蔽防护 ③伪装防护
㈢消除空袭后果:①消防灭火②抢险抢修③救生医疗 ④防化洗消⑤治安保卫 ●防空警报的分类:预先警报,空袭警报,解除警报。
●音响特征: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三遍为一个周期,时间为3分钟。
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解除警报是连续鸣3分钟。
15.新“三打三防”的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三打①大隐形飞机②大巡航导弹③打武装直升机
三防①放精确打击②防电子干扰③防侦察监视
军事思想
【知识点】
1.军事思想的概念。
●概念: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代表性的军事著作。①初步形成阶段(夏、商、西周时期):《军志》、《军政》
②趋向成熟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
③丰富发展阶段(秦—五代时期):《隆中对》、《三略》 《李卫公问对》 ④形成体系阶段(宋—清时期):《武经总要》 3.《武经七书》。
●《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
4.《孙子兵法》的作者及其主要军事思想。●作者:孙武
●军事思想:①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 ③以谋略制胜为核心的用兵思想; ④“文武兼备,恩威并用”的治军思想; ⑤朴素唯物论和原始辩证法思想。
5.《战争论》、《战争艺术概论》、《海权论》、《总体战》等军事著作的作者及其主要军事思想;“制空权”和“闪电战”等军事理论的提出者及其主要军事思想。《战争论》作者:克劳塞维茨
主要军事思想: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战争艺术概论》作者:若米尼
主要军事思想:论证了军事领域的一些基本原则及其应用规则。《海权论》作者:马汉
主要军事思想:谁控制了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为此必须大力发展海上力量。《总体战》作者:鲁登道夫
主要军事思想:现代战争是全民族的战争,政治应为作战服务;总体战的基础是民族的精神团结;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军事行动要贯彻协同、突然、迅猛的原则;要建立独裁式的战争指挥体制,以具备卓越的才能、坚强的品格、充沛的精力、敏锐的观察力等优良素质的人为统帅。
“制空权”提出者:杜黑
主要军事思想:飞机在战争舞台上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以往战争的面貌;在未来战争中,夺取制空权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丧失制空权就意味着失败;空军在未来战争中要作为一支进攻性力量来使用;空军应当统一指挥,集中使用,而不应将其力量分散
“闪电战”提出者:古德里安
只要军事思想:充分利用飞机、坦克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6.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概念及其基本内容。
●概念: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基本内容:战争观和军事问题方法论、人民军队思想、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国防建设思想。
7.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㈠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
从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始,至1935年1月遵义会议这个阶段,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产生时期,也是奠定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础阶段。㈡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
从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至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该阶段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完整科学体系的时期。㈢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全国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的抗美援朝战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期间,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继续得到全面丰富和发展的时期。8.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的概念。
●概念:人民战争是指被压迫阶级或被压迫民族为谋求自身解放,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战争,也包括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反侵略战争。
9.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中关于战争与和平形势判断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运用毛泽东研究和指导战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正确地指出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但推迟或制止世界战争的爆发已成为可能;对于采取什么手段才能赢得和平的问题,邓小平对此作出了富有创建性的论述,提出了稳定世界局势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这就是以“和平方式”和“共同开发”的办法解决国际争端。10.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中关于“五句话”总要求的具体内涵。
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①政治合格,其核心是要解决我军永不变质的问题。
②军事过硬,其关键是要解决我军打得赢得问题。
③作风优良,其重点是要解决我军永葆本色的问题。
④纪律严明,其重点就是要解决新时期军队指挥到位的问题。
⑤保障有力,其要害就是要解决我军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供得上的问题。11.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中关于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
①忠诚于党,就是要自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党指挥。
②热爱人民,就是要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永葆人民子弟兵政治本色,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为人民无私奉献。
③报效国家,就是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④献身使命,就是要履行革命军人神圣职责,爱军精武,爱岗敬业,不怕牺牲,英勇善战,坚决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
⑤崇尚荣誉,就是要自觉珍惜和维护国家、军队和军人的荣誉,视荣誉重于生命,自觉践 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提高素质、全面发展,争创一流、建功立业,贞守革命气节,严守军队纪律。12.习近平关于党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具体内涵。
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即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目标明确了加强军队建设的聚集点和着力点,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能打胜仗是核心,反应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方向;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和本色。
13.全军会议室统一悬挂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的具体内容。
毛泽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技术。” 邓小平:“为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而奋斗。” 江泽民:“政治合格 军事过硬 作风优良 纪律严明 保障有力” 胡惊涛:“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习近平:“努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国际战略环境
【知识点】 1.战略的概念。
●概念:战略是规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是战略指导者遵循军事斗争的主客观条件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全面计划、部署、指导军事力量的建设和运用,以保证有效地实现既定政治目标。
2.军事战略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特征。
●基本要素:①战略目的②战略方针③战略力量④战略措施 ●基本特征:全局性、对抗性、谋略性、预见性。3.国际战略环境的概念;当前国际战略环境的特点。
●概念:国际战略环境是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在矛盾、斗争或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
●特点:㈠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缓和但局部冲突仍然不断;
㈡大国较量的重点转向综合国力; ㈢军备竞赛趋缓但质量竞争激烈;
㈣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并呈现新的表现形式; ㈤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
4.国际战略格局的概念;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概念:国际战略格局是指世界各主要战略力量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通过相互联系、相互斗争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
●主要特点:㈠美国单边主义难阻多极化潮流;
㈡俄罗斯发挥军事优势,力保大国地位; ㈢欧盟整体实力和自主意识不断增强; ㈣日本加快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 ㈤印度已成为一支新生的世界力量; 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发展趋势:多极化趋势。5.威胁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战争形态。局部战争
6.我国陆地面积、边界线长度,陆地上直接接壤邻国个数;海洋面积及海岸线长度。●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 边界线长度:22000多千米 陆上直接接壤的邻国数:14 海洋面积:22.8万平方千米 海岸线长度:18000多千米
7.中国安全环境发展趋势及面临的主要挑战。
㈠少数国家炒作“中国威胁论”,强化对我国的战略防范与牵制; ㈡中日之间存在一系列的矛盾与斗争;
㈢台海局势出现重大积极变化,但反“台独”斗争依然严峻; ㈣恐怖主义日益猖獗,对中国威胁增大; ㈤南海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存在严峻复杂的挑战。8.美国对我国安全环境的威胁主要表现。
①美国推动全球霸权主义与“和平演变”战略,与中国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②美国军力强大并在亚太地区保持前沿部署,对中国安全构成最大威胁;③美国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继续提升售台武器的数量和质量,伤害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和核心利益。9.中日之间矛盾的主要表现;中日在东海划界上的主张分歧。
●主要表现:①日本当局歪曲历史,美化侵略战争,拒绝承担战争责任;②中日之间存在钓鱼岛、东海大陆架以及东海油气资源开发等方面存在严重争端;③日本当局在台湾问题上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伤害了13亿中国人民的民族情感。
●主张分歧:关于东海大陆架划分和油气资源问题,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规定,东海海底的地形和地貌结构决定了中国大陆领土的大陆架自然延伸至冲绳海槽,该海槽是中国大陆自然延伸的陆架和日本琉球群岛的岛架之间天然的分界线。日本则主张等距离中间线来划分中日两国之间的东海大陆架。日本还主张以两国海岸基准线来确定专属经济区的界线;中方则主张根据东海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来划定两国的专属经济区界线。10.中印陆地边界争议。
中国政府的态度很明确:中印边界曾划定,中国中央政府与印度政府从未订立过有关两国边界问题的任何条约或协定;至于被印度政府视为具有国际法效力的“国际协定”—《西汉姆条约》及“麦克马洪线”,则是英印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背着中国中央政府之所为,中国历届政府均不承认该条约额有效性。
11.中国在南海的现状;南海周边最早向我提出领土主权要求的国家名称;抢占我岛礁最多的国家名称。
●现状:岛礁被侵占,海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形式十分严峻。南海周边最早向我提出领土主权要求的国家名称:菲律宾 抢占我岛礁最多的国家名称:越南
12.南海问题的由来;中国解决南海问题的原则及主要措施。
●由来:一是岛屿的领土之争,二是海域的划分涉及国家的主权权利与资源,三是南海航行的问题。
●原则: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主要措施:我们一定要未雨绸缪,时刻准备应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发展”的原则,在自身和平发展的同时,积极维护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促进亚太地区的共同发展。13.国际社会公认的“三股恶势力”。
●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14.中国安全政策的三个基本目标。
①确保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 ②维护周边和平与稳定 ③促进地区对话与合作
15.中国倡导和践行的新国家安全观。
新国家安全观认为,共同利益是维护安全的首要条件,而不是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所具备的实力。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新安全观强调国家享有主权。新安全观强调国家的综合安全。新安全观强调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紧密相连。
军事高技术
【知识点】
1.军事高技术的概念、主要特点及其对现代作战的影响。
●概念:军事高技术是指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高技术总称。
●主要特点:①高智力②高投资③高竞争④高风险
⑤高效益⑥高难度⑦高速度⑧高保密
●影响:侦察监视立体化、指挥控制信息化、作战反应快速化
打击精确化、防护综合化。2.精确制导武器的概念、特点和种类。
●概念:精确制导武器是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目标的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特点:①高技术②高精度③高效能④威力大⑤射程远 ●种类:①导弹②精确制导弹药
3.导弹基本组成及其分类;导弹与精确制导弹药的主要区别。●基本组成:弹头、弹体、推进系统、弹上制导设备和弹上电源 ●导弹分类:①按导弹发射点和目标位置,可分为地地导弹、地空导弹、岸舰导弹、潜地导弹、空地导弹、空空导弹和空舰导弹等;
②按攻击的目标,可分为反坦克导弹、反舰导弹、反雷达(反辐射)导弹、反卫星导弹、反导弹导弹等;
③按作战任务,可分为战略导弹和战术导弹;
④按导弹射程,可分为近程导弹(射程在1000千米以内)、中程导弹(射程在1000—3000千米)、远程导弹(射程在3000—8000千米)及洲际导弹(射程在8000千米以上);
⑤按导弹弹道特征,可分为飞航式导弹(又称巡航导弹)和弹道式导弹。4.精确制导武器的制导方式及特点。
●制导方式:自主式制导、寻的式制导、遥控式制导和复合式制导。
●特点:㈠自主式制导:不需要外部任何信息就能根据导弹的初始状态、飞行时间和加速度变化来确定导弹的瞬时运动参数,因而不易受外界干扰。㈡寻的式制导:制导精度较高。
㈢遥控式制导:有线制导优点是设备简单,抗干扰能力强。
无线制导优点是作用距离远、制导精度高。
㈣复合式制导:发挥各种制导优势,取长补短,互相搭配。
5.侦察监视技术的概念及其对现代作战的影响;现代侦察监视系统的主要组成。●概念:侦察监视技术是发现、识别、监视、跟踪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定位所采用的技术。●影响:㈠扩大作战空间㈡改善了信息获取手段
㈢提高了指挥质量㈣促进了反侦察技术发展
●主要组成:①可见光侦察②红外侦察③雷达侦察
④电子侦察⑤多光谱侦察⑥声学侦察
6.雷达侦察的优缺点。
●优点:探测距离远、测定目标速度快、精确度高、能在全天候使用 ●缺点;易受电磁干扰 7.“声纳”的主要用途。
利用声波在水下的传播特性,通过电声转换和信息处理,完成水下探测和通讯任务的电子设备。
8.伪装的概念及主要技术措施。
●概念:伪装是指为欺骗或迷惑敌方所采取的各种隐蔽措施。
●主要技术措施:隐蔽真目标、设置假目标、实施佯动、散布假情报和封锁消息 9.隐身技术的概念及其分类。
●概念:隐身技术是通过降低武器装备等目标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技术,是传统伪装技术走向高技术化的发展和延伸。●分类:①雷达隐身技术②红外隐身技术③电子隐身技术
④可见光隐身技术⑤声波隐身技术
10.电子对抗的概念和主要技术手段。
●概念:电子对抗是指敌对双方使用电子技术设备和器材所进行的电磁斗争,其实质是电磁频谱的控制权。
●主要技术手段:电子对抗侦查技术、电子干扰技术、电子防御技术和反辐射摧毁技术。11.航天技术的概念及其主要组成。
●概念:航天技术,是由运载器技术、航天器技术和地面测控技术构成的高度综合性技术。●主要组成:㈠运载器技术㈡航天器技术㈢地面测控技术 12.军用卫星的分类。
①侦查卫星②通信卫星③导航卫星④测地卫星⑤气象卫星 13.指挥信息系统的概念及C4ISR的含义。
指挥(Command)、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计算机(Computer)、情报(Intelligence)、监视(Surveillance)、侦查(Reconnaissance)。14.新概念武器的概念。
●概念:新概念武器是指工作原理和杀伤机理有别与传统的常规武器,具有独特的作战效能,正处于研制阶段和探索之中尚未大规模用于实战的一类新型武器。
15.目前正在探索和发展中的主要新概念武器。
①定向能武器②动能武器③声波武器④基因武器⑤气象武器 ⑥计算机病毒武器⑦非致命武器
现代战争
【知识点】
1.现代战争的概念及其特点。
●概念:现代战争一般是指在现代政治、经济、军事和科学技术等条件下进行的战争。它包括世界大战和局部战争。
●特点:①强权政治②领土争端③资源争夺④民族纠纷⑤宗教矛盾
⑥意识形态的冲突⑦非国家行为体与主权国家的冲突
2.历经数次军事变革,世界四次较大战争形态的演变过程。
冷兵器时代——热兵器时代——机械化时代的战争——信息化战争 3.现代战争起因复杂的主要表现。
(1)强权政治(2)领土争端(3)资源争夺(4)民族纠纷(5)宗教矛盾(6)意识形态的冲突(7)非国家行为体与主权国家的冲突
4.传媒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①超强的渗透力②攻心夺志的利器③良好的战争动员能力 ④遏制战争的重要工具 5.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主要表现形式。①军事演习②验证新式武器装备 6.非军事战争行动的主要表现形态。①贸易战②金融战③心理战④网络战⑤生态战 7.信息化战争的概念及其基本特点。
●概念:信息化战争,是指以高技术机械化装备为基础,以C4ISR指挥控制系统为平台,具有全球化、网络化和实时化特征的战争。
●基本特点:①由血与火的有声战场搏斗转为精神意志智慧无声战场的角逐②由硬打击转为软杀伤③信息化战争将民间化发展④传统的攻防观念受到挑战⑤传统概念中的战争界线有直观变得模糊
8.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一种主导型战争形态。
信息化战争已成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一种主导型战争形态。9.海湾战争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
①从战争形态来看,海湾战争是战争形态转变的里程碑;②从科技的发展和武器装备的使用角度来看,海湾战争是机械化和信息化的一个分界点,是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的一个分水岭;③从新军事变革的角度来看,海湾战争是一个助推器和发动机。10.新军事变革的实质。
新军事革命的实质是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事形态改造成信息化时代的信息化军事形态。11.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措施。
①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②加快武器装备研发速度,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③调整军队体制编制;④努力推进新型军事人才队伍建设;⑤遵循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走质量建军和科技强军之路; ⑥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努力提高全民族的防意识。
第四篇:军事理论复习材料
军事的定义:指战争及一切直接有关武装力量建设事项的总称,是以准备战争的实施战争为中心的社会活动。(P1)
军事科学,亦称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P1)
军事科学源于战争,并以战争为研究对象,战争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或部落联盟之间的暴力冲突,是人类战争的初始形态。(P1)
中国现代军事科学包括军事理论科学和军事技术科学两大部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军事理论是先导,对军事技术的发展和运用起着指导作用,军事技术是基础,对军事理论的变革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P5)
军事理论科学以下,又分为军事思想和军事学术两大门类,并分别形成若干学科。((P5)
军事思想的定义: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P16)
军事思想的分类:按时代区分,有古代军事思想,近代军事思想和现代军事思想;按阶级性质区分,有奴隶主阶级军事思想、封建地主阶级思想、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和无产阶级军事思想等;按地域和国家区分,有外国军事思想和中国军事思想;按人物区分,有孙子军事思想、拿破仑军事思想、克劳塞维茨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P17)
军事思想的内容大体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军事哲学问题,主要内容有战争观、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二是军事实践基本指导原则问题,主要内容有战争指导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国防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P17)
军事思想的特性:阶级性(本质属性)、实践性、时代性、继承性。((P17)宋神宗元丰年间,又将《孙子》、《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汇编为《武经七书》((P20)
毛泽东思想的定义: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P35)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成功的解决了中国革命走什么道路、如何建军、如何作战等三个根本问题。它标志着毛泽东军事思想已初步形成。毛泽东和朱德提出了“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原则。
(二)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建立。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P38)
战争观是人们对战争本质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P48)
人民战争的定义:指的是“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为谋求自身的解放,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战争”;两个基本属性为:正义性和群众性((P75)
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原则、军民一致原则、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原则。((P72)
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基本精神:1充分准备。2后发制人。3攻防结
4、持久胜敌(P95)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二)新时期军队建设要以现代化为中心;
(三)注重质量建军,走精兵之路;(P121)
江泽民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P157)
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在2004年底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胡锦涛向全军郑重提出: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三个提供、一个指挥”。(P176)
高技术的特点:
1、高智力(98%)
2、高投资
3、高竞争
4、高风险
5、高效益
6、高渗透
7、高速度(P187笔记的)
军事高技术的分类:军事基础高技术和军事应用高技术。(PP188)
高技术的侦察特点:
(一)空间上的立体化
(二)速度上的实时化
(三)手段上的综合化
(四)侦察与攻击一体化
(五)侦察系统的自动化(P201)
精确制导武器的定义: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P218)
精确制导武器的作战特点:
一、直接命中率高
二、具有自主制导能力
三、作战效能好(P218)
导弹的组成:由弹体、战斗部、引信、动力装置和制导设备组成。(P225笔记)战略的定义: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P286)
不同历史时期的战略有着不同的特点,其决定的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战略思想,二是战略环境,三是军事力量。(P287)
战略的基本特性:
(一)全局性
(二)对抗性
(三)谋略性
(四)预见性(P292)国际战略格局的本质:就是一种国际战略力量的对比关系。(P305)
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特征:
(一)国际战略格局总是同一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与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
(二)国际战略格局总是同世界经济格局相适应,并以经济格局为基础
(三)国际战略格局总是同一定形式的国际秩序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四)国际战略格局的不同层次之间总是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P308)
世界五大力量对外政策和战略关系的调整,将使未来国际战略格局呈现新的特征。一是关系复杂化。二是集团松散化。三是外交多边化。四是合作区域化。(P324)
中国周边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祖国统一面临复杂形势
二、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
三、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
四、影响边疆地区安全的其他不稳定因素。(P339)
信息化战争的主要特征:
一、武器装备的高度信息化是信息化战争武器系统的主要特征;
二、信息主导的能量释放成为信息化战争能量释放的主要形态;
三、战场空间从陆、海、空三维空间扩展到六维空间;
四、以信息为中心的战场认识系统、战场通信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成为作战双方的主要打击目标;
五、制信息权成为信息化战争战场争夺的核心和基础;(P355)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
一、战争内涵矿大化;
二、战场空间透明化;
三、作战行动实时化;
四、打击目标精确化;
五、力量运用高效化;
六、作战手段智能化;(P362)
国防的定义: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P372)
国防政策的主要内容:
一、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
二、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
四、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五、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
六、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P392)
中国人名解放军的主要任务: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P399-400笔记的)
中国人名解放军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只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驻石。(P399-400笔记的)
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主要职能的作用是:第一,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第二,维护社会治安。第三,保卫党政府领导机关、重要目标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P400)
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任务决定了它具有军事性、公安性、地方性的他点。(P400) 国防动员的定义:亦称战争动员,简称动员。是国家或政治集团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所采取的措施;(P412)
国防动员的意义:
一、动员是增强国防实力的重要措施;
二、动员是增强国防威慑力的有效手段;
三、动员是夺取战争主动权的可靠保障;(P412)
国防动员的分类:
一、总动员;
二、局部动员;注:(在我国,总动员令通常为国家主席发布,战争动员由全国人大常委决策)((P414)
简答题、1毛泽东“关于战争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只要内容”(P57)
(一)、研究和指导战争必须认识战争规律;
(二)、研究和指导战争必须着眼其特点、着眼其发展;
(三)、研究和指导战争,要关照全局,把握关节;
(四)、研究和指导战争,要使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
2我国武装力量“三化建设”之间的联系(p407)我国武装力量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是处于一个有机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首先,革命化规范现代化的政治方向。革命化表明武装力量的无产阶级性质,表明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属于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则表明武装力量的作战水平,即为一定阶级、一定国家服务的能力。离开革命化,现代化就会失去正确的政治方向,失去服务的方向和目标。其次,正规化保障现代化的实现。现代化需要统一的编制、体制和制度,需要良好的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秩序,需要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行动的准确性,还需要健全有序和灵敏高效的组织指挥系统,这一切,都要经过正规化建设才能形成。再次,革命化统帅正规化,正规化只有以革命化做指导,才能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总之。“三化”有着共同的出发点和归宿,最终都是为了全面提高武装力量的战斗力。其中,革命化是统帅,现代化是中心,正规化是保障,三者相辅相成,不容割裂,不能孤立,片面,静止地强调某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
3军事思想发展的基本规律(P29)
(一)、军事思想的发展以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关系为前提;
(二)、军事思想的来源于发展依赖于军事实践,特别是战争实践;
(三)、军事思想在激烈尖锐的相互对抗竞争中发展;
(四)、军事思想在继承和借鉴优秀成果中发展;
(五)、军事思想在与哲学思想的相互促进中发展;
4战争与政治的关系(P53笔记)
1、战争从属与政治,并为政治服务,当使用经济的、外交的、文化的手段达不到政治目的是,就采用战争的方式,用以扫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碍,于是和平就转为了战争。
2、战争又不等于一般的政治,战争与政治的区别在于战争有自己一套特殊的组织,特殊的方法和特殊的过程。
5军事科学的主要功能(P7)
(一)、为国家制定军队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二)、为国家规划武装力量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三)、为国家发展武器技术装备进行科学论证;
(四)、为国家准备与实施战争提供理论依据;
6未来我国国防动员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P425)
1、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打牢动员的思想基础;
2、发展国家经济建设,打牢动员的物质基础;
3、搞好后备兵储备,打牢兵员动员的基础;
4、健全和完善动员体制,打牢动员的组织领导基础;
7实行人民战争的主要原则和方法(P83-P90)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战争的统一领导。
(二)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广大人民群众。
(三)发挥人民军队骨干力量的作用。
(四)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和“三结合一配合”的组织斗争形式。
(五)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六)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8战争中,人和武器哪个是战争的决定因素?为什么?
毛泽东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原因:
(一)、首先,人是武器的支配者,在战争中起主导作用;
(二)、人具有自觉的能动性,在战争中是最活跃的力量;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1、从战争的主体来说,人能够能动地作用与战争的诸因素,这是最基本的道理。
2、从战争作战指导上说,人能够能动性地吧胜利的可能变为现实,3、从人的能动性的作用程度上说,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是难以量化的。
9清朝晚期,什么思想的提出标志中国传统变革军事思想的开端? 答:“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0毛泽东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P75)答:其根本出发点是为了维护人民利益,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
分析题
1台湾对中国的地缘战略意义(P342)
一、台湾攸关中国的国家安全。台湾位于大陆的东南海边,对东南各省具有良好的掩护作用,是大陆东南各省的屏蔽。
二、台湾掌握中国两大海域的战略联系。台湾海峡是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道,中国东部、北部近海与南部近海间的联系,完全依赖于此。
三、台湾扼制中国成为太平洋海权国家。中国直接面向太平洋的海岸线不多,在近海通向大洋的航道上,有不少地理障碍。台湾滨临太平洋,对中国发展太平洋海权非常有用。
四、台湾攸关中国经济安全。
2南海及南沙群岛对中国的地缘战略意义
(一)、从政治角度上看,南海地域广阔,周边国家众多,处理好南海问题,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势力范围,提高我国在世界的影响力。
(二)、从地理位置上看,南海处于我国最南端,与大陆、台湾均遥遥相望。台湾方面也一直重视南海的主权,南海是进一步增进台湾两岸感情的纽带。
(三)、从军事角度上看,南海海岸线漫长,可攻击的目标众多,如今南海周边邻国对南沙的军事控制进一步增强,对南沙资源的掠夺性开发明显加快。因此只有控制住南海诸岛,才能构筑起一道长长的防线。
(四)、从经济角度上看,南海诸岛扼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咽喉,是通往世界海洋之路的一条重要海洋运输路线,而且南海诸岛蕴藏着丰富的矿产和水产资源。
论述题 1军事高技术对于战争的影响(P192)
(一)、对武器装备的影响
军事高技术的发展使现代化武器装备发生看质的飞跃主要表现在;一是提高了武器的杀伤效能。(如:各类武器向重量轻、体积小、射程远、速度快、威力大、精度高、精度能力强的方向发展;二是提高了武器系统的综合作战能力的自动化说水平。(如:以计算机为中心的C3I系统,将各种武器系统联为一体,从而实现武器的综合作战能力以及控制一体化);三是提高了武器装备的生存能力。(如:运用高技术对武器装备进行抗毁加固,提高其灵活机动和防探测性能);四是提高了武器装备的全天时,全天候的作战能力。(如:夜视技术、红外技术、热成像和雷达成像技术);五是提高了武器装备的可靠性和可维修性(如:采用模拟设计技术、故障诊断技术、计算机辅助实际技术及内部自测技术等);六是促使新型武器系统的诞生。(如:人工智能武器系统、隐身武器、计算机病毒武器、基因武器等);
(二)、对作战方式的影响
军事技术的发展强制地引起现代作战方式的变革主要表现在:
1、是非接触作战的超视距对抗和空中打击已成为高技术局部战争新的初战模式;
2、非线性作战样式已逐渐占据战争舞台(如:1999年的北约轰炸南联盟战争)
(三)、对军队编制体制的影响
军事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军队的编制体制的改革主要体现在:
1、军事技术的发展,决定了军队建设必须走新的质量建军之路(军队质量构成基本要素的人、武器及人和武器结合);
2、军事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现有的兵种结构(在海、陆、空协调发展上,向海、空军倾斜);
(四)、对作战理论的影响
一是改变了空间观(建立了“多维的战场空间观”);二是改变了集中观(以信息优势为主战斗效能的集中);三是改变了时空观(同时把握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才能获得作战的胜利):四是改变传统的主权观;五是改变传统的胜负观;六是改变了平站观;
2结合实际结合材料阐述大学生学习军事科学的意义(P10)
(一)、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是法定的公民义务。责无旁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青年学生履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大学生应当自觉接受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的义务和权利,正是青年学生履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的具体行动。大学生更当勇敢地承担起这一光荣的职责。
(二)、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生军事科学有利于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国防观念是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它不仅是保卫国家利益的思想基础,而且是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强大精神力量。国家必须加强对国防意识的教育,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是国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学生军训制度,开展军事学科教育,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有利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大学生是我国人口文化构成中,科学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抓好这一群体的军事教育和训练,有利于我们重点储备一大批专业人才和后备军官队伍;
(四)、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有利于打破专业学习的思维定势,拓展思维领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同时使学生意志得到磨练,而且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这对于学生毕业后适应艰苦紧张的工作环境,提高竞争能力,也是非常有益的一课;(同学们记得联系实际与材料!!)
第五篇:军事理论复习概要
军事理论
第一章 中国国防
国防的含义:P1
国防就是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御外来侵略和制止武装颠覆所进行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的类型:P2-3
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
现代国防的特征:P3-4
内涵更丰富多种形式的角逐国家综合国力的较量既是国家行为也是国际行为具有多层次的目标
现代国防的目的:P4
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统一保卫国家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 维护国家发展利益
国防精神:P5
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尚武精神革命英雄主义
国防历史的启示:P10-11
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科技进步是国防强大的保证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国防法规的五大原则:
以宪法为依据维护国防利益国防法律从严民主原则协调统一原则
公民和组织的国防权利:P14
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
制止、检举危害国防行为的权利
在国防活动中因经济损失得到补偿的权利
公民和组织的国防义务:P14-16
兵役义务
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
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
保护国防秘密的义务
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形式:P15
服现役——现役士兵(义务兵、志愿兵)、现役军官、军事院校学员
服预备役、参加民兵组织
高等院校学生实施军事训练
国防建设五大机构与职权:P16
我国国防领导权由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家主席、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行使 中共中央——国防领导职权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军委主席及成员 决定战争与和平修改制定国防法规 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宣布战争状态或发布动员令等
国务院——领导管理国防事业建设 制定国防建设方面的政策、方针、行政法规等 中央军委——统一领导指挥全国武装力量、决定战略作战方针、领导管理军队建设
国防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P17-18
建立和完善了有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领导体系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国防建设的目标:P19
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国防现代化,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国防政策:P20
坚持独立自主地建设和巩固国防
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实现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
坚决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任何形式的侵略扩张
武装力量的构成:P20-23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内卫部队、边防消防和警卫部队、黄金水电交通和森林部队 中国民兵
国防动员的含义:P24
国防动员亦称战争动员,是指主权国家由平时转入战时状态时,所采取的将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的措施
国防动员的功能:P24-25
应战功能、应急功能、服务功能
国防动员的基本领域:P27-28
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国防交通动员、科学技术动员、政治动员
国防教育的含义:P28
是国家为适应国防需要,对一个国家全体公民的观念、品德、智力和体质有计划地实施教育训练的活动
加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P28-30
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防知识
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的忧患意识
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有助于培养国防人才
第二章 国际战略环境
战略的构成要素:P32-33
战略目的、战略方针、战略力量、战略措施
战略环境及影响:P34-36
国内战略环境——地理环境、政治环境、综合国力状况
国际战略环境——时代特征、国际战略格局、主要国家的战略动向、当代世界战争与和平的趋势、周边安全形势
当前国际战略环境的主要特点:P36
总体缓和,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风险增加
军备竞赛和军售竞争威胁世界和平
经济因素对国际事务的影响上升,军事安全更加突出
国际安全面临多元化威胁
大国地缘战略竞争激烈
国际战略格局的本质:P39
国际战略格局的本质上是一种国际战略力量的对比关系
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P42-44
美国——追求“先发制人”、绝对安全、建立单极世界
俄罗斯——“股本强军”、重振大国地位
中国——内求发展、外谋和平、提升国际影响力
欧盟——“内和外扩”、自成一极
日本——“整经备武”、扩张势力、寻求政治大国地位
新兴国家——力量增强、积极介入国际事务
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主要问题:P48-54
台湾问题
海洋权益争端——中日钓鱼岛和东海大陆架划界的争议、南海海域及岛屿争议 陆地边界领土争议
国内部分地区民族分裂主义活动频繁
朝鲜半岛核危机
美国对中国国家安全环境有综合性的影响
非传统安全形势严峻——文化安全、经济安全、信息安全、流行传染性疾病威胁
第三章 军事思想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军事思想要点:P83-85
林则徐——“师夷长技以制夷”,反对固步自封,学习先进技术,重视发动人民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更强调开放意识,更多着眼于军事方面
曾国潘——以忠君勤王和捍卫纲常名教为建军宗旨,强调以静制动、后发制人 李鸿章——改善军队装备和训练、合办军事工业、主办海防事业、重视军事教育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P87-88
形成时期(1935年1月-1945年8月)
丰富发展时期(1945年8月以后)
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的构成:P88-93
战争观和方法论——
战争的起源与根源
战争的本质和目的(战争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战争的性质与对待战争的态度、战争的最终目的和消灭战争的道路)
无产阶级的战争方法论(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认识和掌握战争规律的基本方法)人民军队思想——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人民军队的性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坚持“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政治工作三原则
人民战争思想——
坚决依靠人民群众进行武装斗争
实行以人民军队为骨干的“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以武装斗争为主与其他斗争形式密切结合实行与人民战争相适应的战略战术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略上重视敌人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国防建设思想——
中国当代领导集体的军事思想:P94
邓小平——“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世界性大战可以避免”、“霸权主义是当代战争的主要根源”
习近平——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坚决完成负担的各项军事斗争任务,确保我军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胜、战之必胜”
第四章 军事高技术
精确制导技术的种类:P103-104
寻的制导、遥控制导、惯性制导、地形匹配与景象匹配制导、全球定位系统制导、复合制导
电子侦查技术、光电侦查技术、雷达侦查技术、传感器侦查技术
电子对抗、航天技术:P111-118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的含义:P122-123
交战双方至少有一方是信息化部队
信息化武器装备成为了战场武器装备的主体,各作战单元形成网络化、一体化 信息能成为信息化战争能量释放的主要方式
信息化战争的作战目标是摧毁敌主导作战的“三大”系统
制信息权成为信息化战争中战场争夺的制高点
信息化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是人
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样式:P125-127
信息战、网络战、电子战、网电一体战、心理战、精确战、太空战
信息化战争的特征:P127-133
作战空间多维化——太空战场空间、电磁战场空间、网络战场空间、心里战场空间 作战行动一体化——作战力量一体化、综合保障一体化
作战环节精确化——精确侦查定位与控制、精确打击、精确保障
战场节奏快速化——快速指挥、快速机动、快速打击
作战方式非接触——远距离攻击、隐身攻击、无人攻击、信息攻击
第六章 国家能源战略和战时油料保障
油料勤务的产生与发展:P159-161
初创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形成时期(20世纪30-40年代)
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后)
油料勤务的地位与作用:P161-162
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是增强部队快速机动的重要保证
是制定和运用战略战术的重要依据
直接影响战争的进程和结局
油料专业部队的发展概况:P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