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鸡西市两基工作情况汇报
编辑:独影花开 识别码:14-763060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22 14:25:58 来源:网络

第一篇:鸡西市两基工作情况汇报

鸡西市两基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鸡西市委

鸡西市人民政府

2007年9月14日

尊敬的胡平平组长,尊敬的检查组各位专家、领导:

这次国家的专家能专程到我市检查指导“两基”工作,是我市的荣幸,也是国家和省对我市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厚爱。借此机会,我首先代表市四家班子和全市人民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诚挚的谢意!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各位领导、专家做以汇报。鸡西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辖三县(市)六区,总面积2.25万平方公里,人口190.8万。全市现有中小学校365所,其中普通高中27所、初级中学120所、小学218所;中小学在校学生225326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34140人、初级中学在校学生93594人、小学在校学生97592人。特殊教育学校3所,在校学生241人;职业教育学校29所,在校学生1.96万人。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为9.5年。多年来,鸡西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围绕实践教育公平,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规范教育管理,全面构建了和谐、平安、发展的教育环境,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一、“两基”指标完成情况

(一)普及程度

截止2006年底,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9.8%;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8%以上;初中和小学辍学率分别控制在1.24%和0.25%以下。

(二)师资队伍

全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专任教师13594人,其中,初中教师6165人,小学教师7429人。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9.4%、97.3%,2001年以后新补充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均为100%。全市中小学教师接受新课程培训率达到100%。中小学校长全部经过岗位培训,并做到持证上岗。

(三)教育经费 2004、2005、2006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分别为36997万元、46376万元、56244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5.7%、25.35%、21.28%,高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小学分别为2399元、2770元、3490元,初中分别为1718元、1813元、2467元,逐年有所增加;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小学分别为176元、376元、385元,初中分别为194元、347元、436元,逐年有所增加。

(四)办学条件 全市中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小学为5.8平方米,初中为5.77平方米。D级危房全部拆除改造,B、C级危房全部进行了维修和加固,达到了国家要求。小学生均图书15.3册、初中20.1册,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均按省定标准配置,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五)教育质量

我市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学科,开足课时,切实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努力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近三年,小学生毕业率达到100%,初中生毕业率达到99.6%以上。

(六)学校管理

全市中小学校均实行校长负责制,全面开展了优秀校园文化建设。各级党委、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突出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大力治理校园周边环境,定期开展安全排查。近三年全市未发生重大校园安全责任事故。

(七)扫盲工作

全市普遍建立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乡镇覆盖率达到100%;近三年全市扫除文盲1353人;全市青壮年人口非文盲率为99.99%,脱盲巩固率为100%。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近年来,我市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上,始终坚持的一个主导思想就是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始终坚持的一个工作重心就是通过优先发展教育来大力提高全民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文明、和谐、进步的鸡西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我们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邱玉泉同志曾多次明确强调:教育工作抓得好坏是衡量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高低的标志,我们一定要带着感情抓教育,以对党、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格外关注教育、重视教育、支持教育。为了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农村孩子,特别是贫困孩子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机会,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我市近几年每年都将助学工作、支教工作列入了全市的重点工作项目予以推进,定期召开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专门文件,听取相关部门工作汇报,并把巩固提高“两基”工作水平作为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列入每年的年度工作计划。教育事业在全市工作摆位中做到了“四个优先”,即教育问题优先讨论、教育经费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规划、教师队伍建设优先实施。建立了“两基”工作长效机制,从市政府角度下发了《鸡西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鸡西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督导办法》、《鸡西市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管理办法》、《鸡西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办法》和《鸡西市打造优秀校园文化创建和谐平安校园实施方案》等5个指导性文件,层层分解了任务,落实专项督导,重点督办。为进一步提高教育工作质量,从年初开始,我市又提出了“深化均衡发展、提升内涵质量”的工作要求,中国教育学会把我市列为“十一五”国家教育改革实验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把这项工作写进了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我市“十一五”期间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予以实施。

(二)依法治教,严防辍学,巩固提高“两基”普及水平

为了深入宣传、贯彻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有效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实施,市委、市政府曾专门聘请黑龙江大学法学院杨忠文教授、蓝承烈教授为全市5800多名教师和机关干部做了《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专题法律辅导讲座,在广播、电视、报纸上开辟教育法律和政策解读专栏,并在鸡西教育网上开辟专页进行广泛宣传。各地各校统一行动,用下发文件、刷写标语、悬挂横幅、组织宣传车、印发宣传资料、开办专题讲座、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对国家政策、法律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让群众明确法律责任和义务,提高了全民法律意识。

为有效防止学生辍学,我们首先从管理入手,严格执行入学通知制度,转学制度,辍学报告制度。层层建立责任追究制。每学期开学,全市教育行政部门对全市学生入学、转学工作都进行专项检查,形成了工作常规。第二,严把收费关。我们较早地实行了“一栏公布、一卡收费、一票为据、一状定责、一票否决、一查到底”的要求和校务公开制度,不断加大治理中小学校乱收费的力度。我市统一确定每年的 3月和9月为中小学收费专项检查月,各相关部门联合行动,防止因乱收费而出现学生辍学的问题。第三,广泛开展助学工作。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扶贫助学作为推进利民行动的一项实际举措,我们提出的目标就是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重点采取四项措施:(1)构建完备的助学体系。建立了以政府拨款助学为主、社会捐资助学为辅、学校减免助学为补充的中小学贫困学生助学体系,构筑了市、县(区)、校三级助学工作网络,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助学工作长效机制。开通了鸡西教育扶贫助学网站。我市在全省率先设立了贫困学生电子档案,目前,已为3.5万名贫困生建了档案,可以保证每一名贫困学生都能及时得到资助。(2)全面落实了城乡义务教育经费。落实免除杂费、补助公用经费专项资金3829.6万元,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107372名学生的学杂费。同时,我市还出台政策,免除了市本级少数民族学校学生学杂费5.6万元,免除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学杂费、住宿费、伙食费20.8万元,为全市高中和城市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减免学杂费448万元。(3)启动了贫困住宿生、通勤生伙食费和交通费补助工程。去年,我市免除了市直、各区及鸡东县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9000余名住宿生的住宿费。今年,市、区两级财政共筹资116.8万元,启动实施了“贫困住宿生、通勤生伙食费和交通费补助工程”,对3352名城市低保家庭和农村贫困家庭住宿生实行伙食费、交通费补助。住宿的小学生按每人每年270元、初中生按每人每年370元的标准补助伙食费,通勤学生按每人每年360元的标准补助交通费。《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光明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对我市这项工作都进行了报道。(4)广泛发动社会各界捐资助学。在市委、市政府的倡导下,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了“1+1帮扶”活动,从市委书记到普通基层干部人人参与。我市还常年开展 “希望工程”、“金秋助学”、“资助女童”等系列助学活动,每年市委、市政府都专门召开全市扶贫助学大会对贫困学生进行集中资助,并对捐资助学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在全社会形成了关注教育发展、关心贫困家庭学生成长的良好氛围。

(三)建设队伍,提升素质,加快校长和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

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出台了全市“师德行为十不准”规定,制定了《关于对中小学乱收费等违纪问题的责任追究办法》,实行了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度。每年市政府与市教育局,市教育局与各县(市)、区教育局、中小学校签订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师德师风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建立了责任追究长效机制。在鸡西日报、鸡西教育网上公布了师德师风监督举报电话。每年两次集中开展师德师风情况专项检查,确保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为了不断优化队伍,从前年开始,我们在全市中小学实行了校长和中层干部选任、聘任制。通过公开选聘、竞争择优、合同管理的方式,在全市选聘了561名正、副校长和907名学校中层干部,使一批优秀人才走上学校领导岗位。同时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组建了鸡西市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团,每年深入各中小学校进行巡讲。先后邀请了全国知名教育专家魏书生、任小艾,全国十佳优秀班主任高金英、全艺、田丽霞等对全市所有中小学教师和班主任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规范等方面的培训。前年和今年教师节,市政府共拿出56.1万元,奖励了66名名师、名校长和200名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004年以来,在全市行风评议中,我市教育系统连续三年获得了最佳单位称号。

二是强化教师培训。为提高现岗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2003年,我市成立了信息技术教育中心,建立了教师培训网络资源库,先后引入了“101远程教育网”、“阶梯国际网校”、“中国广播远程教育信息网”、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络教学系统等远程教育资源;建立了网上数字图书馆,并与东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大连理工学院等联合,开辟了远程教师继续教育平台,依托网络,满足了教师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实现了城乡教师共同成长。同时,采取专家讲学、送教下乡、互动式研讨、校本培训、校本教研、联片教研等形式,对全市所有中小学教师、校长进行培训,培训面达到100%。今年,中国教育学会确定我市为“十一五”教师发展基地,以此为契机,我们启动了校长和教师队伍培养251231工程。市委、市政府投入1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培训,今年上半年,对我市46名城乡小学骨干校长、行政与研培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了有关学校文化建设、教师专业发展、校长专业发展、学习性评价等14个专题的培训,考察了北京11所知名小学。参加培训的校长和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教育管理理论水平、学校管理实践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10月份,还将派出中学骨干校长到上海进行集中培训学习。年底,我们还要请国内知名学科专家对我市语、数、外学科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我市被省教育厅评为“十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单位。

三是加大对农村学校支教力度。全面启动了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下发了《鸡西市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对支教教师在职称评定、评选优秀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去年,全市共选派了105名优秀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覆盖了全市42个乡镇,涵盖了中小学的全部学科。同时,有 66所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结成帮扶对子,广泛开展了各种交流活动,在教育设施、教育资源等各方面给农村学校以支持,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问题。支教结束后,市委、市政府召开了支教表彰大会,对优秀支教教师进行奖励,并在新闻媒体上广泛宣传支教教师的先进事迹,全市形成了城镇教师积极踊跃参加支教的可喜局面。今年,我市又选派130名城镇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骨干支援农村教育,现已全部到位。

(四)加大投入,改善条件,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建立健全新机制,确保基础教育经费主渠道投入。按照“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各县(市)、区优先保证教育投入,财政对教育投入做到了“三个增长”,中央和省免杂费的资金均由财政及时全额拨付到位。建立和完善了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中小学教师工资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全额列入年初财政预算,按时足额直达个人帐户。依法足额征收城镇教育费附加,全额用于教育。

二是加大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2003年以来,全市通过各种渠道先后投入专项资金2.1亿元,完成危房改造学校172所,新建校舍36.7万平方米,在全市范围内彻底消除了中小学D级危房。从我市实际出发,我们把集中办学与中小学危房改造结合起来,加大教育资源整合力度,先后调整撤并薄弱学校480所,实现了每乡(镇)1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或1所小学和1所初中的集中办学目标,为实践教育公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整合教育技术资源,加快推进全市教育现代化。先后投入4270万元,建成了集教育网络管理、政务管理、资源中心、教师网络培训和远程教育为一体的全市信息技术教育网络平台。2005年,我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在农村中小学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的城市,投入远程教育建设专项资金1465万元,使我市城乡中小学全部实现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共享。目前,我市所有中小学校全部建立了微机室。我市被评为省远程教育先进单位。

(五)深化改革,提升内涵,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一是突出教育科研引领。着眼于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我们确立了《深化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提升内涵质量的策略研究》和《构建体验式德育模式研究》两个课题,被确定为国家“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我市承担的10项省级“十五”重点课题分获省级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课题数量和质量均居全省第一。

二是强化德育工作。以体验式德育为核心,制定了《鸡西市“体验式”德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构建了纵向衔接、分层递进,课内、课外相互联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体验式德育体系。建立了“课堂渗透—实践养成—环境熏陶—活动强化—管理保证—科研深化”的德育运行机制,全面开展了以“五讲五做”、“八荣八耻”为主题的德育活动,强化学生自我体验,并在体验中丰富学习方式和途径,丰富情感、丰富经验。我市德育经验在黑龙江省德育工作伊春现场会上做了经验介绍。目前,全市建成校外德育基地387个,学生全员参与到体验式德育活动中,受教育面达到100%。

三是突出新课改。立足“早实施、早发展、早受益”的原则,自2003年秋季起,在全省率先将义务教育全部纳入新课程管理,并在高中及早引入新课程理念。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同时,我们加大对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实施力度,全面开设了技术、人文与社会等地方课程,并在密山市开展了技术课程实验研究。各地、各学校根据实际,相继开发了学科延伸类、艺术鉴赏类、社会实践类、个性修养类、技能培养类等5大类校本课程。2003年我市承办了“东北三省中学政治学科教学研讨会”,我市的课改成果得到了国家和省领导及专家的高度评价;2004年我市被评为全省课改先进单位;2005年省教育厅专家组对我市课改工作进行了全面评估,给予充分肯定。今年,在全省高中课改启动会上,我市作为唯一一个教育行政部门做了高中课改准备工作的经验介绍。

四是加强教学管理。在全市小学、初中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研评活动,我们通过听课、与校长和一线教师面对面交流,共同分析、论证学校发展思路,召开了全市初中学校校本研修现场会,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全面开展中小学听课、评课活动,全市教育工作者全员参与,全市中小学各学科各学年均开展了公开教研课活动,同时,连续四年举办全市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全市教师全员参赛,课堂教学有效性明显提升。进一步完善了中小学评价体系,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专项研讨活动,在全市全面推广了“小学生成长档案袋”,“初中生成长手册”,在高中尝试探索了学生学业评价办法。全面开展了“阳光体育”活动,中小学校学生每天体育活动均达到了1小时以上。近几年,全市有33所学校成为省、市级艺术教育基点校,中小学生先后有1万多人次分获国家、省级艺术活动奖励,我市学生舞蹈首次在全国校园文艺汇演中荣获金奖。

(六)加强管理,突出安全,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 一是落实责任,建立校园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层层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对教育安全实行统筹管理。坚持“谁主管,谁负责”,明确校园安全工作责任,实行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建立健全了校园安全机构。为市、县(市)教育局超职数配备了安全副局长,设立了学校安全管理科;在全市55所千人以上中小学校单独设置编制,配备了专职安全副校长,千人以下学校设有兼职安全副校长;各校均设立校园安全办公室,聘请了法制副校长,配备专职保安人员581人。建立了学校安全教育制度、安全例会制度、安全工作人员培训制度、安全信息零报告制度,形成了校园安全工作日报告、周汇总、月分析、季联查、半年总结的安全保障机制。

二是全面开展学生乘车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学生乘车问题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去年,市政府组织教育、交通等部门分9个工作组,深入到9个县(市)区,对无车接送的49个村屯、厂矿,84条存在问题的线路进行了全面集中整治,初步解决了全市3678名学生的乘车难问题。今年3月,又开展了“千名机关干部教师亲情体验学生乘车安全活动周”活动。全市1744名教育、交通、交警部门机关干部和学校教师在600余条线路上全程陪同学生乘车,详细了解了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在全市范围内新增了210余辆公交车、增加近300个班次接送学生。建立健全了学生乘车安全工作责任体系。目前,全市中小学生乘车安全和运行情况良好。我市的做法,《黑龙江日报》曾在头版头条进行了报道。在全国第三届中小学校安全工作会上我市做了经验介绍。

三是全面开展了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制定了《鸡西市打造优秀校园文化、创建和谐平安校园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了校园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建立了师生教育、安全管理、隐患排查、预警应急机制。开展了安全教育进课堂活动。将安全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课程,每月安排2课时以上,编制了《安全知识读本》,中小学生人手一册,深入学习,做到“六有”,即安全教育有课时、有教材、有活动、有督导、有落实、有效果。同时,各学校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增强了师生法制观念、安全防范和卫生保健意识。全市有48所学校被评为省、市级“平安校园”先进单位。

四是齐抓共管,净化了校园及周边环境。全市中小学普遍建立了与驻地派出所、居委会、街道办事处等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社会、学校、家庭相互衔接的保护未成年人网络。教育、公安、消防、卫生、工商、文化等部门相互配合,加大了校园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消除了中小学校周边200米以内网吧;投资105.1万元,为中小学安装了道路安全减速带、修过街桥等,确保了学生的安全。

(七)立足实际、提高技能,巩固扫盲工作成果 随着近几年“两基”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市青壮年文盲率逐年下降。在防止复盲的同时,我们加大了对脱盲人员和农村初高中毕业未升学人员的技能培训,在巩固扫盲成果的同时,着力提升他们的就业和致富能力。

建立了扫盲工作长效机制。坚持巩固脱盲与科技培训相结合。全面开展对脱盲人员 “绿色证书”、“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各类培训,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学员需要和学校条件,灵活选择和设置专业,开展了以就业指导、维权指导、生活指导和发展指导等4类课程为主的引导性培训和以美容美发、餐饮服务、种养殖、家电维修、汽车驾驶与维修、保育、保安、家政服务、建筑等10多类科目和专业为主的技能性培训,不但较好地巩固了扫盲成果,而且为脱盲人员脱贫致富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全面开展农村初高中毕业未升学人员培训。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农村初高中毕业未升学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施意见》,坚持“一状定责、部门联动、开放办学、长短结合和以效问责”的原则,突出“五个结合”,即将职业技能培训与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等紧密结合;地方产业优势和经济发展趋势紧密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紧密结合;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相结合;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讲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培训相结合,不断加大农村初、高中毕业未升学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力度,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全市共签约培训1601人,约占农村初、高中毕业未升学人员总数的80%;实际培训1577人,占签约人数的98.5%,人均接受培训90课时以上,培训工作收到明显成效,有24人自主创业,602人转移就业,951人回乡做新型农民。我市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三、主要问题和下步措施

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市“两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按国家要求,按全市人民的希望,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中小学办学条件还有待进一步改善,资金缺口较大。由于我市近几年集中办学步伐比较大,新建校舍多,内部配套设施和教学设备新增投入大。我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近三年接收铁路、破产矿、矿业集团、地方企业等企办学校56所,数量多,历史欠账大,需要改善办学条件的资金缺口较大;同时,我市地处高寒,冬季取暖、校舍维护所需资金较多等等,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的为我们改善办学条件带来了困难,需要我们下大力气进一步去解决好。

二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不够均衡。尽管我们在提升教育内涵质量上下了一翻功夫,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段之间与学科之间教师的素质差距还很明显,教师的学科结构还不尽合理,优秀校长没有形成群体优势。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人力资源的配置方式、教师队伍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也面临一系列的新情况和新考验。

三是区域内教育教学质量也不够均衡。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仍有差距。农村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还缺乏有效的思考和实践;集中办学后,农村学校的科学管理还缺少一套更为科学、完备、规范的管理制度。

这次国家“两基”检查对我们改进和提高工作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在各位国家专家、领导的悉心指导下,进一步强化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进一步明确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进一步提升教育内涵质量,尽快解决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推进我市义务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继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继续认真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项要求,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在实现“三个增长”的同时,做到“保运转、保安全、保工资”。建立网点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后的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设施,在完善中小学食堂、宿舍建设的同时,两年内,我市计划再投入3000万元进一步改造全市中小学校三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及教育教学配套设施。

二是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全市教师整体素质。全面实施好教师队伍培养工程,加大骨干教师梯队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和中小学校长、教师成长、发展机制,建立中国教育学会鸡西教师发展学校群,打造一支适应素质教育需要,能较好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教师队伍。

三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深入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继续探索体验式德育工作途径。建设教育城域网,推动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学内容、教育技术和教育管理现代化。努力打造优秀校园文化,创建和谐平安校园。建立有效的学校督导评估制度、学校目标管理评价和校长目标考核体系,对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常规监测。通过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加强建设,使教育优质资源拓展、教师队伍建设、新课程改革、农村教育发展等一些牵动力强、事关全局的工作得到根本性突破。到2010年,基本形成各级各类教育结构合理、相互衔接、沟通开放的现代教育体系。

谢谢胡平平组长,谢谢各位专家、领导!

第二篇:2012两基工作汇报材料

永兴村“两基”工作情况汇报

我村从头于青山镇东部,所在地距县城4公里。全村有土地面积9.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41亩,水田面积2260亩。人均有田0.66亩。全村共有7个自然屯,1015户,总人口3540人,人均年收入3380元。村校开办1-6年级,共有学生257人,其中一年级32人,二年级34人,三年级55人,四年级49人,五年级49人,六年级38人。属村级完全小学。有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

2006年以来,我村的“两基”攻坚工作。村委会和学校坚持把“两基”工作作为第一要务来抓,村书记亲自抓,校长具体抓。层层落实责任,使全村的“两基”攻坚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且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现将我村的“两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两基”攻坚工作进展情况

(一)、2006-2007上半年“普九工作”

1、普及程度

全村7-12周岁儿童共175人,在校175人,入学率100%,留级率为0%,辍学率为0%。13-15周岁少年共145人,已入初中134人,(其中11人在小学就读),初中阶段入学率为100%,15周岁人口522人,小学教师毕业52人,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为100%,17周岁人口57人,初中毕业57人,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完成率100%,全村青壮年人口609人,非文盲率100%,村校有小学教师专任教师20人,小学高级教师9人,教师通过成人自学考试后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现任正副校长各项工作 1人,合格率为100%。

2、办学条件方面

村校布局基本合理,无D级危房,能满足学生就近入学和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小学生均校舍面积为13.1平方米。学校理科仪器配备基本达到二类标准,达标率为100%,共有图书3855册,生均15册,学校“五室一场”已基本建立,接受国家验收时可达到“普”九要求。

二、农村成人教育情况

全村有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兼职教师4人,每年开办12期培训班,培训人数已达650人,2006年上半年,我村邀请县畜牧局、镇农技站和法律服务所等单位的专家和技校人员到我村举办科技培训班,共培训人数300人次,培训内容包括种植、养殖、沼气、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使受训人员能够掌握一技之长。

三、主要做法

(一)、责任明确,“两基”工作的进程有条不紊

在镇压器人民政府、镇中心学校与村委逐级签定责任状的同时,学校积极主动与村委密切配合切实做好“两基”工作。重点是保证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率达到100%,学校校长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签定“两基”攻坚战工作责任书。重点是降低辍学和提高完成率。

(二)、上下配合,齐心协力,扎实有序做好依法动员学生入学工作。为了提高入学率、完成率,降低辍学率,村委干部和学校教师都积极配合,齐心协力,通过合作,扎实有序地开展了如下工作:

1、加大对《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末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群众自学送子女入学读书的意识。在实施“两

基”的过程中,每个学期开学时,村委和学校都印发和书写了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材料和标语。并张贴到全村屯,还向各户分发了“普九”“两基”有关宣传材料。同进,每个学期工作总结学校坚持原则召开家长会议。向家长宣讲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家长要自学送子女上学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意义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2、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制。主动超前地做好入学动员工作。从1994年普九以后,我村校坚持原则把控辍保学工作责任和指标任务落实并分解到班级、教师身上,增强“两基”工作的责任感,每个学期都制定开学按时回校率达标奖惩制度,每学期放寒暑假前都召开散学典礼大会,强调学生开学按时回校注册上课。同时,每个学期开学前一周,全体教师对在校学生进行一次普访,依法动员使适龄儿童、少年到校就读。因此,动员学生入学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每个学期开学学生按时回校经均达100%,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均达100%。

3、村校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定》开展工作,加强学校管理,向管理要质量,积极开展重点帮教工作,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三)、积极争取外援,共创永华村校教育新面貌。

为了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村委和学校积极争取外援,改善办学条件。几年来,经过村委和学校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共争取了上级拨款7、4万元,得到单位和厂家老板赞助3、5万元。建好篮球场1300平方米。购买电脑16台。添置学生课桌椅200套。硬化操场400平方米。

铺设了一条长100米,宽4米的水泥校道,学校的绿化美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学校的改善办学条件,为师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极大地推进了我村“普九”攻坚工作。使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普九”硬件与达标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学校的厕所还很陈旧、破烂,影响了普九的进程。

2、学校的资金不足。由于奖金短缺,学校想添置一些学生课桌椅,进行一些必要的校园建设比较困难。

五、今后工作打算

1、继续紧紧围绕“三个不能少”的目标,依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狠抓入学率、完成任务率的达标,控制辍学率。把控辍保学的工作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2、加强校园建设,维修好学校的厕所。

3、进一步完善“两基”攻坚工作各种档案材料的建立工作。

永华村

2006.11.3

第三篇:两基工作汇报

长宁县“两基”迎国检工作情况汇报

长宁县人民政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对各位领导、专家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敬请各位领导、专家对我县的“两基”迎国检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长宁县是1998年通过教育部审查认定的全国第五批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县之一,2002年顺利完成三年“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在之后的工作中,我县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两基”工作,始终将“两基”的巩固提高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坚持“巩固成果、深化改革、夯实基础、提高质量”的方针,统一思想,周密部署,强化职责,真抓实干。特别是去年以来,长宁县按照•四川省“两基”工作迎接国家督导检查工作方案‣和•四川省宜宾市“两基”工作迎接国家督导检查工作方案‣的要求,制定并印发了•长宁县“两基”工作迎接国家督导检查工作方案‣(长府办发„2010‟94号),积极开展“两基”迎国检工作。下面,我就长宁县“两基”迎国检工作的开展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领导重视

为做好“两基”迎检工作,我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宣传部长和分管教育的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县迎检办)设在教育局,由教育局局长余益有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两基”迎检的日常工作。

二、责任明确

进一步明确了县教育局、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委编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县卫生局、县审计局、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文化广播影视和体育局、县地税局、县统计局、县工商局、团县委、县妇联等18个成员单位履行教育的职责,要求各部门严格按照“两基”国检目标要求,积极开展工作,做好迎检准备。

教育局实行领导包片,股室包乡镇,工作人员包校的工作责任制,定期和不定期对学校进行督导检查。

三、工作进度

我县于2010年8月召开了长宁县“两基”工作迎接国家督导检查的动员大会,对全县的“两基”迎国检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和部署。9月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到高县参观,学习高县的档案资料建设和迎检经验。2010年11月,召开了全县迎检工作推进会,了解县级各部门、各乡镇和学校的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对下一步工作做了细致的安排。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县级各部门、各乡镇和学校开展自查,摸清家底,核实相关数据。2011年5月,召开全县迎检工作现场会和资料员培训会,以双河镇政府和中小学的档案资料为模板,对全县的迎检资料员进行培训。2011年7月县迎检办组织相关人员对各乡镇和学校的资料进行了专项督查,并对督查情况进行通报,对发现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2011年8月至今,各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迎检氛围,做好迎检准备。

二、工作成效

(一)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科教兴县”发展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事业发展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总体规划,先后制定了•长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长宁县关于进一步理顺教育管理体制加快发展教育事业的意见‣、•长宁县关于彻底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因贫困失学问题的通知‣、•长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县教育局 县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中共长宁县委关于调整干部管理权限的通知‣,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始终坚持“优先规划教育发展、优先安排教育资金、优先引进教育人才、优先落实教师待遇”的工作方针,扎实有效地推进全县教育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二)、巩固“两基”成果,提高普及程度和扫盲工作

2008年我县制定并印发了•长宁县人民政府控辍保学工作措施‣、•长宁县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三残”儿童少年入学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学校、教师在控辍保学中的职责。2009年制定了•长宁县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返 乡农民工子女入学工作通知‣、•长宁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落实了关爱“留守学生”、进城务工子女和返乡农民工子女就学的具体措施,确保其接受义务教育。2010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98%;初中阶段入学率115.22%;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72.58%;小学在校学生辍学率0.02 %,初中在校生辍学率0.16%;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9.56%;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4.12%;全县青壮年人口总数为255729人,非文盲人数255237人,青壮年非文盲率99.81%;近三年脱盲236人,巩固率100%;18个乡镇办有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办学面100%;全县269村都建有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办学面100%。

(三)、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

我县财政每年足额预算教育经费,并及时、足额拨付给教育局统一管理;上级下拨的专项经费,县财政直接划拨到教育局,由教育局直接拨付到校。确保了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三个增长”,2008年、2009年、2010年,县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比上年增长比例分别为17.05%、14.9 5%、19.39%;经常性地方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比例分别为16.25%、14.76%、18.76%;生均预算内公用教育经费分别为:2008年小学343元,初中560元;2009年小学518元,初中751元;2010年小学756元,初中865元;按时足额发放了教师工资。

我县高度重视改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2010年全县彻底消除了D级危房,全县中小学占地面积794634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15.48平方米;小学校舍建筑总面积121367.4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4.26平方米;初中校舍建筑总面积87279.48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5.08平方米。

根据四川省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对中小学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音乐、体育、美术、卫生等教学仪器进行了补充,2010年小学和初中仪器配齐率分别达到92.86%和94.74%;2008-2010年全县图书装备投入150余万元,新补充图书12余万册,2011年全县中小学图书室增加配臵578.85万码洋图书,生均图书小学14.09册,初中16.19册;2008-2011年全县累计投入教育技术装备资金1645.15万元,完成中心校以上学校“七室一系统”建设和村小“两室一角”建设。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我县积极加强校园“四化”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2010年我县财政投入101万元,全县共投入824万元,对校园及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整治;今年县财政又投入347万元用于校园“四化”

建设,不断提升学校的育人品味。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我县为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和全面提高教师素质,2007年制定了•长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先后开展了 “三名工程”(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评选活动、创先争优三大活动(师德大竞赛、技能大比拼、先锋大争创)等一系列的活动,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和教师,涌现出了大量的骨干教师。

2010年全县小学专任教师1408人,初中专任教师1000人,学历合格率均为100%; 2008至2010年,中小学校长到国家、省、市培训共53人次,县培训中小学校长456人次,校长任前培训率达100%,提高培训率达100%。全县小学生28490人,生师比为20.08:1;初中学生17181人,生师比为17.01:1。小学中级职称比为37.3%,高级职称比为0.147%;初中中级职称比为36.7%,高级职称比为6.83%。

(六)、加强安全工作,强化学校管理

长宁县人民政府印发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中小学常规管理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发了•长宁县中小学教学常规‣,开展了创建“常规管理示范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依法治校示范校”等一系列活动,不断强化学校管理。

全县实行学校安全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安全稳定工作,在安全工作管理中,坚决执行“一岗双责”和“一票否决”制,要求学校依法建立健全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安全工作应急预案,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和安全教育,加强安全救护、逃生演练,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普及安全知识,确保不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七)加强档案资料建设,营造迎检氛围

由于今年我县还将接受省政府对县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经宜宾市迎检办的同意,我县的迎检资料统一按照省“督政”检查的评估细则进行建设,同时按照•宜宾市“两基”迎国检主要工作及指标要求和材料准备工作基本要求‣(宜教迎检办[2010]2号)的要求进行补充。目前,各部门、各乡镇和学校的档案资料已基本装订完毕,正在进一步清理、补充、完善过程中。县上汇报材料、自查报告、文件汇编已初步成型,迎检展板、光碟的素材已收集到位,正在制作过程中。县文化广播影视和体育局通过电视频道、各乡镇、学校、村社通过办板报、悬挂标语等多种渠道加强宣传,营造迎检氛围。

四、存在的问题

我县在迎接“两基”国检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本在省外就读学生的取证困难,所取得的佐证材料不足80%;二是部分学校音、体、美、外语教师的配臵结构还不够合理;三是个别学校存在大班额现象;四是学校教学仪器、实验器材、图书等小硬件配备方面基本达到国检要求,但离高标准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我县将以此次检查为契机,抓教育改革发展机遇,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努力解决目前还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我县“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检查验收。

长宁县人民政府二O一一年九月二十七日

第四篇:两基工作汇报材料

近几年来,我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县教育局的坚强领导下开展各方面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的战略布署,切实做好“两基”工作,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育人。现将我校近几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徐霞客小学系盘县教育局三所直属小学之一,坐落于盘县城关镇南郊,与风景秀丽的碧云公园毗邻。学校于1991年为了解决原政府机关子女就近入学而创建,1993年9月1日开班,原名“碧云小学”,开班时更名为“盘县特区第二实验小学”,1994年8月又恢复为“盘县特区碧云小学”。1998年,中国徐霞客学术研讨会在盘县召开,为了弘扬徐霞客的爱国主义精神,由县人民政府将校名改为“盘县徐霞客小学”,并由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亲笔题写了校名。现有教职工人,其中工人3人,中共党员10人,小学高级教师人;有教学班15个,在校学生人,其中小学班级13个,学生人,幼儿班2个,学生人。学校占地6757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2862.12平方米,教学用房1818平方米,固定资产达250余万元。

二、主要工作情况。

(一)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开展教研教改,推进课堂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我校始终坚持“以改革求发展,向质量要办学效益”的学校管理理念,开展校本教研,出台校本教研制度,使教研教改工作制度化,走科研兴校的办学道路。

1994年,我校在全县率先进行了“三算”结合教学实验,在一至三年级的数学课中引入了珠心算教学,并培训了一批珠心算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我校的学生通过珠心算教学,智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开发,数学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在对我校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发现,凡在我校接受过珠心算训练的学生,在中学数学成绩皆较为优秀。几年来,我校还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珠心算选手。学校多次受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奖励。经过近10年的努力,珠心算教学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2002年,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中,我校“脑功能开发实验研究”课题被列为子课题。

2001年春季,我校又在幼儿班中开展了幼儿快速识字的课题实验,让幼儿在不同的语境里认识汉字,积累语言文字材料,培养幼儿的识字兴趣。通过3年来的努力,现已初见成效。在我校就读的幼儿,大部分皆能在一学期内认识400个汉字,为幼儿在小学的各科学习中打下了基础,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从2001起,我校在各年级实行长短课时制,满足了不同学科的实际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需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我校在按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前提下先后开设了书法、绘画、古诗文、舞蹈、习作、合唱、手抄报、手工制作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利用每周二、三、四下午最后一节开展活动,学校安排有专长的教师进行辅导。几年来,我校的第二课堂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全国第十三、十四、十五届双龙杯书画赛中,共有20人次受到奖励,学校也因此而两次获得优秀组织奖。在2002年我县首届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比赛中,我校的参赛选手包揽了该次比赛的前3名。我校舞蹈队的表演两次在全市的文艺汇演中受到好评。

我校在结合学校实际开展课题研究的同时还不定期开展观摩课、示范课、案例分析、说课、经验交流、理论学习等教研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学论文评选,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2、强化教学管理,加强教学督导,提高管理水平。学校严格遵循教学常规,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切实搞好学科教学研究,把提高学生素质的工作重点落实到课堂教学主渠道上来,加强课堂教学考评考核。每月由教导处对全体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素质测查、学生辅导、教学研究等教学常规工作进行一次检查,平时进行随机抽查,督促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进行教学,增强教师进行课堂改革的自觉性。我校率先于1998年10月正式启动以全校性的教师课堂教学达标考核为突破口的教育过程管理工作,并形成了我校“超、实、严、跟、帮、挂”的课堂达标考核工作“六字经”,即:意识超前、准备超前、启动超前、基础坚实,措施落实,培训学习扎实;严格考评、严格管理、严格奖励;实行跟踪听课制度;开展“一帮一”帮教活动和课堂达标考核与晋职、评优、评模、优化组合、期末量化考核等工作挂钩。达标课考核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全体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从根本上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第五篇:两基工作汇报材料(最新)

两基工作汇报材料(最新)

夯实基础求发展 深化改革创佳绩

——盘县徐霞客小学“两基”工作情况汇报

近几年来,我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县教育局的坚强领导下开展各方面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的战略布署,切实做好“两基”工作,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育人。现将我校近几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徐霞客小学系盘县教育局三所直属小学之一,坐落于盘县城关镇南郊,与风景秀丽的碧云公园毗邻。学校于1991年为了解决原政府机关子女就近入学而创建,1993年9月1日开班,原名“碧云小学”,开班时更名为“盘县特区第二实验小学”,1994年8月又恢复为“盘县特区碧云小学”。1998年,中国徐霞客学术研讨会在盘县召开,为了弘扬徐霞客的爱国主义精神,由县人民政府将校名改为“盘县徐霞客小学”,并由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亲笔题写了校名。现有教职工 人,其中工人3人,中共党员10人,小学高级教师 人;有教学班15个,在校学生 人,其中小学班级13个,学生 人,幼儿班2个,学生 人。学校占地6757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平方米,教学用房1818平方米,固定资产达250余万元。

二、主要工作情况。

(一)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开展教研教改,推进课堂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我校始终坚持“以改革求发展,向质量要办学效益”的学校管理理念,开展校本教研,出台校本教研制度,使教研教改工作制度化,走科研兴校的办学道路。

1994年,我校在全县率先进行了“三算”结合教学实验,在一至三年级的数学课中引入了珠心算教学,并培训了一批珠心算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我校的学生通过珠心算教学,智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开发,数学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在对我校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发现,凡在我校接受过珠心算训练的学生,在中学数学成绩皆较为优秀。几年来,我校还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珠心算选手。学校多次受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奖励。经过近10年的努力,珠心算教学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XX年,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中,我校“脑功能开发实验研究”课题被列为子课题。

XX年春季,我校又在幼儿班中开展了幼儿快速识字的课题实验,让幼儿在不同的语境里认识汉字,积累语言文字材料,培养幼儿的识字兴趣。通过3年来的努力,现已初见成效。在我校就读的幼儿,大部分皆能在一学期内认识400个汉字,为幼儿在小学的各科学习中打下了基础,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从XX起,我校在各年级实行长短课时制,满足了不同学科的实际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需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我校在按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前提下先后开设了书法、绘画、古诗文、舞蹈、习作、合唱、手抄报、手工制作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利用每周二、三、四下午最后一节开展活动,学校安排有专长的教师进行辅导。几年来,我校的第二课堂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全国第十三、十四、十五届双龙杯书画赛中,共有20 人次受到奖励,学校也因此而两次获得优秀组织奖。在XX年我县首届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比赛中,我校的参赛选手包揽了该次比赛的前3名。我校舞蹈队的表演两次在全市的文艺汇演中受到好评。

我校在结合学校实际开展课题研究的同时还不定期开展观摩课、示范课、案例分析、说课、经验交流、理论学习等教研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学论文评选,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2、强化教学管理,加强教学督导,提高管理水平。学校严格遵循教学常规,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切实搞好学科教学研究,把提高学生素质的工作重点落实到课堂教学主渠道上来,加强课堂教学考评考核。每月由教导处对全体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素质测查、学生辅导、教学研究等教学常规工作进行一次检查,平时进行随机抽查,督促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进行教学,增强教师进行课堂改革的自觉性。我校率先于1998年10月正式启动以全校性的教师课堂教学达标考核为突破口的教育过程管理工作,并形成了我校“超、实、严、跟、帮、挂”的课堂达标考核工作“六字经”,即:意识超前、准备超前、启动超前、基础坚实,措施落实,培训学习扎实;严格考评、严格管理、严格奖励;实行跟踪听课制度;开展“一帮一”帮教活动和课堂达标考核与晋职、评优、评模、优化组合、期末量化考核等工作挂钩。达标课考核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全体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从根本上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3、切实加强教学实践,开展教学探究。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经验,优化教学过程,有计划地进行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改进教学手段,拓展学生学习途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坚持民主办学、依法管理、以德治教的基本策略,强化科学管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建立和完善教师考核制度,使学校管理工作规范化。

我校自建校以来便开始实施教职工量化管理,将学校各部门及教师的各种工作进行量化考评。学校以量化管理为中心,逐步制定并完善了《工作职责及分工》、《量化管理制度》、《教职工量化考核办法》、《教职工考勤制度》、《教职工奖励、补助细则》、《班主任(文明班级)考核办法》、《评优评模方案》、《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评审方案》、《考核办法》、《财务管理制度》、《中级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聘用方案》、《学生安全守则》、《学校安全工作应急预案》、《学生管理细则》、《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十五种规章制度,XX年8月,学校又将各种制度汇编成册发给全体教职工。学校各种制度的运作皆经过学校行政酝酿起草,教代会讨论通过,全体教师监督学校相关部门实施几个阶段。由于学校制度健全,执行严格,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依,工作有序,公开透明,教师明白,领导清白。比如每年的职称评审,评优评模,奖惩兑现,教师根据制度量化便可得出公正的结果,大大提高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现在,我校初步形成教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现代化学校管理机制,逐步推动学校管理由政策导向、制度保障逐渐向动力推进、多元发展转变,增强学校的活力。

(三)认真做好控掇工作,落实“两基”任务。

我校把控制辍学工作作为学校实施全面育人目标的重要措施。实行一年级入学通知书制度,保证适龄少年儿童(含残疾少年儿童)按时入学。学校积极配合城关镇政府等有关部门解决贫困家庭子女的入学困难问题,组织师生开展帮扶活动,近两年来,为特困生免杂费84人,共计3360元,发放免费教科书100套。几年来,通过上级部门、学校、教师、家长等各方面力量的紧密配合,我校学生辍学率为0%,学校服务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100%。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1、以教师继续教育为突破口,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全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优化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践,开展教学探究。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经验,优化教学过程,有计划地进行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改进教学手段,拓展学生学习途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

nbsp;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坚持民主办学、依法管理、以德治教的基本策略,强化科学管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建立和完善教师考核制度,使学校管理工作规范化。

我校自建校以来便开始实施教职工量化管理,将学校各部门及教师的各种工作进行量化考评。学校以量化管理为中心,逐步制定并完善了《工作职责及分工》、《量化管理制度》、《教职工量化考核办法》、《教职工考勤制度》、《教职工奖励、补助细则》、《班主任(文明班级)考核办法》、《评优评模方案》、《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评审方案》、《考核办法》、《财务管理制度》、《中级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聘用方案》、《学生安全守则》、《学校安全工作应急预案》、《学生管理细则》、《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十五种规章制度,XX年8月,学校又将各种制度汇编成册发给全体教职工。学校各种制度的运作皆经过学校行政酝酿起草,教代会讨论通过,全体教师监督学校相关部门实施几个阶段。由于学校制度健全,执行严格,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依,工作有序,公开透明,教师明白,领导清白。比如每年的职称评审,评优评模,奖惩兑现,教师根据制度量化便可得出公正的结果,大大提高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现在,我校初步形成教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现代化学校管理机制,逐步推动学校管理由政策导向、制度保障逐渐向动力推进、多元发展转变,增强学校的活力。

(三)认真做好控掇工作,落实“两基”任务。

我校把控制辍学工作作为学校实施全面育人目标的重要措施。实行一年级入学通知书制度,保证适龄少年儿童(含残疾少年儿童)按时入学。学校积极配合城关镇政府等有关部门解决贫困家庭子女的入学困难问题,组织师生开展帮扶活动,近两年来,为特困生免杂费84人,共计3360元,发放免费教科书100套。几年来,通过上级部门、学校、教师、家长等各方面力量的紧密配合,我校学生辍学率为0%,学校服务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100%。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1、以教师继续教育为突破口,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全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优化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校领导班子始终意识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关键是教师,始终把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思想素质、职业技能作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因而我校从建校起便大抓教师继续教育,除了组织全体教师大练教学基本功外,还采取多种途径对教师进行教学业务培训,在提高教师职业技能的同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我校在继续教育第一阶段的工作顺利通过验收后,于 XX年9月,又根据省、市、县教育部门的文件精神启动第二阶段(即XX、9至XX、12)的继续教育工作。这一阶段中,以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为中心,学校拟定实施方案和专项工作计划(含培训、考核计划),按方案和计划开展工作,使教师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个人修养,全面适应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这一阶段工作启动以来,我校已按计划和方案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每周星期一、五按时组织培训,先后组织了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学科教学业务培训、教师基本职业技能培训等全员培训,各次培训皆要求培训、辅导教师认真备课并编写详细教案,参训人员必须作好学习笔记,继续教育领导小组不定期对培训、辅导教师的教案和学员的学习笔记进行检查,使学习、培训实实在在,不流于形式。学校要求全体参训教师利用课余自修,每学期及假期皆安排了学习任务,并于学期末和新学期开学初将学习记录交领导小组检查。学校还制定了专用的继续教育资料检查登记卡,由领导小组对参训教师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登记,并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近三年来,每人作自修笔记共约10万字,每人撰写教学论文或学习心得体会共12篇。先后组织新任教师培训共10人。每学期皆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对新分配到我校任教的教师进行教学业务指导,并要求新任教师每学期深入课堂听课120节次,必须参加语文、数学、综合三个教研组的各次教学研讨活动。学校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法律法规、课程计划、教材分析等培训,使他们能尽快成熟而独立完成教学任务。每学期皆抓住时机送教师参加各项各类培训,了解新的教育改革动态,将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引进来,再组织二级培训,给学校教育教学补充新的血液,近两年来,选派教师参加普通话、信息技术、远程教育、新教材教学研讨等学习60人次,为校内的培训培养了教学、辅导骨干。

我校的继续教育工作,始终做到有方案,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有奖惩。学校从工作开始启动便拟定了较详尽的工作方案和管理制度,成立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培训小组、考核小组等组织机构,各个小组以方案和各组的计划为依据进行了有序、有效的工作。所有参训的教师遵照学校继

续教育方案拟定自己各的学习计划和达标计划,并根据计划进行业余自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师继续教育的开展,提高了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为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两基目标作好了有力保障。

2、实施“名师”工程,培养一支能适应新时期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

为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并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我校适时地推出了“名师”培养工程,即用3至5年时间培养出一批在本校是教育教学骨干,在全县是学科带头人的业务能手,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我校通过实施“名师”工程,使年轻教师培养一年能适应实际工作,三年成为骨干,五年成为“名师”,(即:有较强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教育教学业务素质,在全校乃至全县的某一学科中起示范带头作用的教师)。学校通过实施“名师”工程,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顺利完成师资的新老更替,并以“名师”为龙头,推进全校的教研教改,使全体教师不但实现从思想上向素质教育转轨,而且实现在能力上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

为了保证“名师”工程的顺利实施,我校拟定了“名师”培养工程方案,制定了相应的措施,成立“名师”工程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教学业务的副校长担任组长,由学校行政人员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为成员,专门负责对培养对象进行培训、辅导、考核等工作。学校为培养对象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制定激励机制。将“名师”工程各项工作纳入培养对象的量化考核,在学习培训、评优评模、中级职务晋升中,同等条件下“名师”工程培养对象优先,每学年由学校为培养对象征订80元的教育教学资料。

(二)严格要求,加强管理。凡被列为培养对象的教师每周星期二下午集中进行业务学习两课时,每人每月上一节研讨课,每学期撰写两篇以上教学论文,作一万字的业务自修笔记,交一篇教学经验总结。

(三)发挥人才优势,开展帮教活动。组织我校的学科带头人、国家级骨干教师及其他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深入课堂听取“名师”人员的教学情况,并对其日常备、讲、批、辅等工作进行指导、帮助。

(四)为“名师每学期开展3至5个学科的优质课评选,为青年教师创造更多的磨练机会。

3、抓师德修养,树师表形象。学校采取教师自学、集中组织的学习形式,加强教师政治思想理论学习,如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学习《未成年保护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树立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提高教师遵纪守法的意识,使教师做到依法执教,以德治教。以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重点,加强师德建设,全面开展师德建设活动。

4、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和业务自修。我校教师积极利用在工作之余 参加卫电师专、自考、小学教育专科等学习培训,现通过自修取得专科学历的教师有24人,取得本科学历和本科在读 7人,教师合格学历达100%。

(五)不断完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

我校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拔款,社会各方面的捐资及学校自筹等多渠道筹集资金36万元投入学校的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师生的生活、学习、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1)XX年,建成综合楼一栋,建筑面积557平方米。(2)近3年用于环境绿化、文化建设、改造校门、旗台、添置篮球架、图书室书柜、仪器柜、办公设备、投影机等电教仪器的资金共 万元。

经过几年的努力,生均校舍面积达到平方米;图书室藏书量达9000册,生均 册;拥有运动场(含标准篮球场)一个,师生活动场所充足;拥有图书阅览室、体育器材室、多媒体教室、自然实验室、多功能教室、少先队活动室、舞蹈室、艺术室等专用教室8个,多媒体教室有计算机35台。“绿化、净化、美化、文化、硬化”措失到位,校园环境幽雅,“五化”合理,布局规整,达到了“花园式校园”的要求。

三、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水平跃居全县榜首。近三年学生毕业率为100%,非毕业班学生成绩合格率逐年上升(各方面发展变化情况如下)。

徐霞客小学近三年发展变化情况

年 度

学生

(人)

校舍

(m)2

生均校舍面积m2

图书

(册)

生均图书(册)

成绩全科合格率(%)

XX-XX(上)

982

3400

XX-XX(下)

992

3400

XX-XX(上)

966

4800

XX-XX(下)

960

4800

XX-XX(上)

952

4800

XX-XX(下)

964

4800

XX-XX(上)

1022

9000

XX-XX(下)

999

9000

XX-XX(上)

1994年开展“三算”结合教学实验,XX年开展幼儿快速识字实验,其中三算结合教改实验被教育部列为:“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实验基地”,我校先后被县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和“县级示范性学校”,被省教委授予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先进单位,被团省委授予“全省红领巾示范学校”,被市教育局授予“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单位,多次被省、市评为“珠算先进单位”。十余年来,教师有57人受到国家、省、市、县级奖励,多篇论文在各级评选中获奖励;学生有300余人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或受到表彰。

几年来,我校在教育教学、校园建设、学校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因政府机关搬迁红果,造成教师变动频繁,学生流动大,给学校的教学及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很多乡镇的学生家长自愿放弃就近入学而将孩子送入我校学习,导致我校班额大,教师教学和管理的任务重。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解决这些客观困难,使学校各方面工作更有成效,为盘县的教育事业再谱新的篇章。

如今,面对机遇,我们满怀希望,迎接挑战,我们充满信心。我们坚信,学校能在废墟中崛起,能在关爱中兴旺,更能在机遇与挑战中腾飞!

盘县徐霞客小学

鸡西市两基工作情况汇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