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种烟致富的女能手
种烟致富的女能手
——高州村种烟能手李春香典型材料
3月8日,广昌县妇联召开了“三八”节表彰会,表彰了一批双学双比致富女能手。表彰会上,高州村妇代会委员李春香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姐妹们介绍了增收致富之路。
响应号召大胆偿试,202_年以前,李春香夫妻俩都还年轻,在农事活动中不知道如何妥善安排,再加上孩子尚小,李春香的主要精力用于带孩子、做家务,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只有丈夫一人,生活过得十分拮据,常为家庭生计、孩子学费等发悉。因此,她总想做一些事,摆脱这种经济困境,但苦于无人指导,不知从何下手。就在这时她参加了农技校培训班学习,同时乡党委、政府开始宣传种烟致富的种种好处,并号召全乡广大群众大力发展烟叶,这犹如一缕春风吹进了她的心田,政府的决心使她深受鼓舞,她说服了心存种种疑虑的丈夫,暗下决心一定要通过种烟致富。
依靠科学种烟,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种烟初期,由于她缺少经验,更无技术可言,茫然无措的她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就在这时,乡里派来了烟技员,这使她看到了希望。但由于首次偿试,她想还是从小规模开始种植为好,等掌握了种植烟叶技术后再慢慢扩大规模。
从此,李春香起早摸黑,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般看护着烟田里的小烟苗。同时,就生产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及时向烟技员请教,不断充实自己。看着烟田里的烟苗的茁壮成长,看着烤烟房里烤出的一排排金黄的烟叶,她知道她成功了。当年,她仅种植烟叶一项纯收入近17000元,这增强了她种烟的兴趣。
在这期间,李春香更加认识到了科学技术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性,平时积极地参加农技校培训班学习,并从中学到了育苗、栽培、烤烟等一整套种烟技术。随着种烟技术的提高,种植规模也不断扩大,到202_年,她种烟已经超过10亩,家庭收也稳步上升,她家终于走上了小康之路。
带头示范 共同致富,作为村妇代会干部,在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的同时,李春香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尤其是政治思想素质,她开始学习国家有关政策,知道了乡党委、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更增强了她的信心。
她与村干部一起向姐妹们宣传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和乡党委、政府大力发展经济的战略,把“双学双比”、“双带双创”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村里的姐妹们在她们的宣传和带动下,也开始发展烟叶。她在向她们进行政策宣传的同时,也毫无保留地向她们传授烟叶种植的各种技术,讲解有关种烟各项注意事项。村民李桂娣在她的帮助下,当年便增收了12000多元,与此同时,许多姐妹也通过种烟脱贫致富了,看着这一切,她不禁喜上心头,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李春香在发展生产中切身感到了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她将通过农技校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实际行动积极参加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去,引导更多的姐妹们科技致富奔小康,让大家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第二篇:致富女能手
致富路上敢为先
——七里镇致富女能人高玉珍事迹材料
地处敦煌市西南18公里,南靠鸣沙山,西临戈壁滩的秦家湾村曾经是“风吹石头跑,黄沙漫天飞”的偏远村、落后村。近几年,秦家湾村响应党委、政府号召,狠抓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红地球葡萄产业,使该村成为敦煌市第一个红地球葡萄专业村。202_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9600元。谈到秦家湾村红地球葡萄产业的发展之路,离不开带领致富的村组干部,也离不开一批带领致富的能人,这其中就有一位致富女能人——高玉珍,37岁,曾担任该村妇代主任,在她的积极带领下,全村妇女在调结构、促增收,建设新农村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2_年以前,秦家湾村主要以种植棉花和复种大葱为主要经济来源,全村农户收入不高,增收比较困难,再加上市场不景气,农户忙上一年收入微乎其微。村民想增收,快致富地期盼越来越浓,但路在何方?如何致富?让全村人犯了难。
202_年春季,市、镇两级通过市场考察,调研、实地规划,结合秦家湾村特有的地理环境,决定在该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种植红地球葡萄。面对新产业的出现,农户们心存顾虑,尤其是好多妇女,对发展葡萄产业犹豫不定。在市镇两级的高度重视以及各项优惠政策的鼓励下,高玉珍坚信政府指的这条路子是对的,于是她毫不犹豫的将自家的4亩地全栽植了葡萄。在她的带动下,周围的姐妹们也相继转变了思想种植起了葡萄。
202_年,在大家的努力和精心管理下,定植的葡萄挂果了,并且在市场上还特别畅销。这一年,高玉珍家的葡萄亩均收入达到了
6000多元,初尝甜头,她全家的信心更足了,周围的农户看到她家的生活转变,种植葡萄的热情也是空前高涨,从浇水、施肥、管理等方面更加积极的学习起来,只要听说村上要来技术员进行指导,大家宁愿放弃午休时间,主动来到培训地点,虚心、认真的听取指导,高玉珍每次更是认真听讲,并做好记录。在管理过程中,她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技术员请教,希望能够学到更多技术,种植出更优质的葡萄。因为在示范带动方面作用突出,高玉珍被村民们推选为秦家湾村妇女主任。作为妇女主任的她,更是以身作责,专门购买了葡萄种植的有关书籍,进行自学,全身心扑在葡萄上。202_年她积极参加市林技中心举办的葡萄栽植、管理技术学习班,取得了葡萄管理绿色证书。经过科技培训和不断实践,在技术人员的悉心指导和自己的耐心学习下,高玉珍很快掌握了葡萄田间管理的各项技术要点,成为葡萄栽培管理的行家里手。
在高玉珍和一大批葡萄栽植户的带动下,截止目前,秦家湾村葡萄栽植面积已占到总耕地面积的97%,仅葡萄一项人均收入达13000元。现在该村生产的红地球葡萄远销上海、广东、湖北、四川等十几个省市,成为了敦煌名副其实的红地球葡萄专业村。
202_年2月1日
第三篇:女致富能手汇报材料
女致富能手汇报材料
我叫黄香芹,是蓟县东赵乡西苏庄村的书记。今年我在种大棚蔬菜的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为村民们在“菜篮子”挖出了“致富经”。自己富裕不能算富裕,只有带动全体的村民致富,才是我的追求。我村现在共有50多户村民,加入到种植大棚蔬菜的行列中,全村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全县日光温室种植重点村,是粮畜菜结合典型示范村。目前,村里的大棚蔬菜种植面积已发展为50多户,200多亩、200多棚的生产基地。一户村民如果种植一亩大棚蔬菜,年收入可达20000多元,共创收400多万元。今年我村被评为大棚蔬菜典型示范村。我成为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
跟大棚蔬菜骠上了劲
西苏村是蓟县东赵乡一个普通的村落,立地条件一般,村内60户、300多人。在担任书记期间我不断地外出学访,在学访过程中过程中,发现县城蔬菜市场新鲜蔬菜存在着严重短缺,夏季一过,菜市场上小量的新鲜蔬菜几乎全部从外地运回,价格较为昂贵。我开始思忖:蔬菜是市民每天消费的“必需品”,大老远的从外地买人家的菜吃,这样的市场空缺我们不能自己占有吗?人家能搞大棚蔬菜,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搞?
我对自己认定了的事情非常执着。从我萌生了自己筹建大棚蔬菜的念头,就很快付诸行动并倾尽了自己的全力。在筹备期间,我从提高自身科技素质入手,买了诸如《温室大棚新技术》、《蔬菜种植要领》、《科技报(农村版)》等10多套农业科技丛书,我上网查资料,请求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在不断自我充实的过程中,我还积极向农业专家虚心请教,并多次到大棚种植基地进行学习、考察。“我文化程度不高,有时候人家介绍一些新技术,很难接受,回来后,反复查阅资料,到处向人请教。”那时,说老实话,我对大棚蔬菜的种植抱着必胜的决心,但是心里却一点儿底都没有,我不断在心里激励着自己一定要把这个大棚蔬菜做好,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可是,投资大棚蔬菜需要投资。我思谋着带领村民一同建蔬菜大棚,可就是没人愿意拿钱,担不起这个风险,但我认为没有一点敢闯敢试的劲头,什么也干不成!于是我多次找到上级的领导,四处筹措资金,终于在202_年试验性的搞起了蔬菜大棚。建成了占地4亩、4座温室大棚,带了这个头、冒了这个险!
种植温室大棚蔬菜是有着一定风险性的,肥料的控制、病虫害的防止等等方面,如掌握不好,都可能导致种植失败,最终赔本。我没有放弃,在一再坚持和不懈努力下,大棚里种植的第一批蔬菜终于上市了,油菜、黄瓜等净赚了3000多元。感受着收获的喜悦,我决定加大投入,扩大规模,于
是,又贷款上了2个标准棚,在继续种植原品种的同时,试种新品种;同时,我进一步加强管理,搞市场调查,积极跑销路。就这样,在村里人疑惑的目光中,短短1年内,我的大棚蔬菜无论在规模还是科技含量都上了新水平。一下子就走上了富裕道路。
让全村的人都有钱花那才叫带头人
在我种植温室大棚成功后,周围村民也开始改变传统种植习惯,不少村民跟着种起大棚蔬菜。我“承包”了村民产品的销路,并在技术上有求必应。我利用科技培训的机会,向大家介绍大棚蔬菜生产技术,将自己1年来摸爬滚打的经验毫无保留地进行传授。两年来,我在县、镇举办的培训班上介绍经验20余次,受训者开阔了眼界,增加了种温室大棚的信心。我终于把无形的财富给予了村民,在我们全体村民的努力中,目前,村里的大棚蔬菜种植面积已发展为50多户,200多亩、200多棚的生产基地。一户村民如果种植一亩大棚蔬菜,年收入可达20000多元,共创收400多万元。高产、高效的新菜种,让“温室棚”真正成为乡亲们的“摇钱树”。我明白一个道理,领导干部只有身体力行,以身示范,才能真正的带动村民。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村官虽小,但也是官,为官就有为群众谋利益的职责,一个人富了不算什么,让全村的人都有钱花才叫真正的带头人。为了帮助村民建立大棚,我经历了多少不眠不休之
夜,现在想起来,看到村民们得到的收益,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我没有想过得到多高的荣誉,能为全村人服务,尽自己的全力带领全村人走上致富的道路,才是我最大的愿望。
看着村民的钱袋日益鼓了起来,日子好过了,我由衷的欣慰。此时我给自己制定了更高的目标,提高生活的质量,建成现代化的村庄,花园式的村庄。在实施农村的“五通工程”建设中,我争取到上级的支持,投资70万元修通全村的水泥路,结束了大卡车不能进村的历史,给村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便利,村民们亲切地称为这条路为“永平路”。路通了,我又想到了村里人祖祖辈辈喝得咸水,让很多人的体质因为这个受到了影响。于是我又跑单位、争投资,积极筹措资金,在我的不懈努力下,202_年,人畜饮水工程正式在村里实施了,看着清澈的泉水在水龙头上哗哗地流淌,群众心里甭提有多高兴。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些年,我呕心沥血只为让全村的人富裕起来,提高全村人的生活质量,只为不愧对我书记的职位,共产党员的称号。村民们有钱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改变了。我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认可,先后被评为劳动模范、优秀乡土人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再
接再厉,为广大群众办实事,以个体带动整体,让全村人的生活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为自己所执着的事业继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蓟县东赵乡西苏村
202_.9
女致富能手汇报材料
单位:东赵乡西苏村
姓名:黄香芹
日期:202_.9
第四篇:致富女能手事迹材料
致富女能手事迹材料
**,今年42岁,***镇***村支部副书记兼妇联主任,多次被市县评为优秀妇女干部,先进个人和致富女能手。
**是个泼辣的女子,刚结婚那会由于家里穷,她就从熟人那里赊了几头小猪养者,短短几年间她靠快速养猪法,带动本村的妇女姐妹走上致富路,使她们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猪专业村。
近几年,由于养猪事业不景气,妇女靠养猪效益不好,看到这一情况,**着急了,她又开始寻找别的致富门路,经过多方打听,听说乐亭、唐海、丰南等地养狐狸等皮毛动物效益很好,便萌生了试试看的想法。搞狐狸养殖是个特殊养殖业,要想干好,必须有一定的养殖技术和资金,当她把这个想法第一告诉丈夫的时候,丈夫狠狠地批评了她,你一个小女子不琢磨如何当好贤妻良母,净往风口浪尖上爬。当她把这个想法告诉父母的时候,父母坚决反对。真是万事开头难,头还没开呢,就困难重重,第一个剪辫子的人是勇者。压力越大,越坚定了她的信心,别人敢做的事情她也敢做,别人做到的事情,她也能做到。**决定从丈夫下手,做通丈夫的工作再对周边的亲人个个攻破。**先是费尽了周折勉强拉丈夫陪同她到乐亭、唐海、丰南等地进行考察,丰南有一名妇女养了70只种狐,年收入10万元以上。通过实地考察,丈夫有点动摇了,**乘机说服丈夫,得到了丈夫的大力支持。
回来后,在丈夫的大力支持小,**投资12000元钱,从唐海引进种狐30只,还从村里协调闲置旧厂房做养殖场,从此以后她便早出晚归观察狐狸的生活习性,不分昼夜的精心饲养,整天与狐狸为伍,那段时间她熬红了(转载自新世纪范本网http://www.teniu.cc,请保留此标记,免费提供下载。)眼睛,熬黑了眼圈,但脸上却始终挂着笑容,整整一个月,她就瘦了10斤,丈夫心疼地直埋怨她,可是**却哈哈一笑,www.teniu.cc 我这是即搞养殖业,又减肥,一举两得呀!功夫不负有心人,头一年几只母狐产仔08只,当年她们就收入3万多元。
小获成功后,更加增强了**的信心,她决定把养殖经验传授给同村的姐妹们,让大家共同致富,202_年底,她挑出51只仔狐,以每只低于市场价30元的价格卖给本村7户姐妹,又从外地给另外几户买来仔狐,到202_年底,她村就有13户养起了狐狸,存栏达300只,平时,由她负责指导,养殖户用的鱼粉、药品、狐狸品种由她统一采购。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养殖事业,**又引进浮冬貂、水貂等其它珍稀毛皮动物。在她的带动下,202_年有77户姐妹从事狐狸养殖业,存栏总量达800多只,被镇政府列为特种养殖小区,创年收入13万多元。202_年又发展新户达30多户。**现在又有新的目标,争取把全村都发展成养殖户,让村子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特种动物养殖专业村。
www.teniu.cc
第五篇:致富女能手事迹材料
免费
分享
创新
致富女能手事迹材料
30岁的是区街道村人,在党的富民政策引导下,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已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年创产值达30余万元,为农民开阔出一条致富路。
看到农村的妇女一年到头的辛苦劳作,也赚到几个钱,吃穿不舍,生活拮据。不甘心面朝黄土背朝天,整天围着锅台转的她,一心想闯出一条发家致富的路子。一个偶然机会,她和村里的一位妇女到一家加工厂打工,打工期间,她发觉所干的工种是一赚钱的门路,她就有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已干。于是她辞去工作,回到家苦口婆心说服丈夫及父母帮助筹措资金,在家中给别人代加工薯片,起早贪黑半年下来净赚5000元。这在当时收入并不富裕的农村来讲很不简单,一个农村妇女半年赚这么多钱,乡亲们都夸她有心计、能干。可谁知她又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扩大规模。她要租赁村里一个大院,成立一个加工厂。原来发现给别人代加工,不但利润低,而且加工时间短,受天气影响大,原料产地又不在本村,小打小闹没有竞争力,所以决定自己成立加工厂。,是一个奋斗之年,在村两委的支持下,她租赁了一处荒废的大院。夏日炎炎,院内杂草丛生,残墙断壁,她顶着烈日和家人拨草平地,同建筑队筛砂搬砖,劳累过度,曾一度虚脱,几次晕倒,历时三个月,硬是靠借贷来的六万元,修建起一处较标准的薯网片加工厂,开始了她艰难的创业之旅。
阳光灿烂,秋风习习,看着薯片象金叶一样金光灿烂,的心里惬意极了。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国际市场风云突变,价格大幅下滑,加之天公又不作美,阴雨连绵,致使薯片全部起了黑色的网印,成了废品干,仅此一项,损失高达万余元,并且因价格下滑每天还有二百余元的损失。突如其来的打击,蒙了,各种议论铺天盖地,压的她喘不过气来,不少人对她说:快停产、转产吧,干薯片加工业利润薄,制约因素多,特别天气、市场又是不可控因素,实在太难了,风险也太大了。到底该怎么办,深思起来。
痛定思痛,她认为做生意应该贵中看贱,贱中看贵,市场是波动起伏向前发展的,只要练好“内功”注重质量,会有好市场的。她又说服丈夫及家人外出取经,她让丈夫上胶南加工厂学习先进的加工技术,通过别人介绍自己三上青岛,最后用真诚和执着打动了朝日食品有限公司的肖经理,答应让的加工厂成为一个
免费
分享
创新
基地,并以基地为点,四周延伸带动一个面,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价格实行最低保户价,并签订回收合同。这样一来,吃了定心丸。依靠科技,通过节能技术降低煤耗,用快速红薯糖化法缩短了加工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经过一年的奋斗,销售成本干60吨,产值20余万元,一年还清了家中的全部借款。
加工薯片能致富,给村里人闯出一条致富的门路,仅加工厂解决劳动力达50余人,人均增收近3000元,成功的喜悦激励着向前进。这时发现,虽然加工厂能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村民的实际经济问题。于是,她就组织带动本村及周围村中的妇女在家搞加工业,原料由统一供应,产品统一回收,无偿提供技术。此招一出,顿时反应热烈。三庄镇台庄村民杨茂琴家庭贫困,听到这一好消息后,便找到向她陈述自己的困难,乐于助人的听了之后爽快的答应了她。
也许老天爷为了考验一下的承诺是否真实,杨茂琴加工薯片不到一个月,就发现薯片色泽发红、发暗,出成率低,并且有黑心,急的杨茂琴一家抓耳挠腮,紧急向求援,二话没说,急忙打车去了杨茂琴家。经过现场考察,分析原因,最后确定:
一、蒸煮红薯后期火太猛,导致糖份大量流失,致使薯片色泽发红、发暗;
二、蒸煮火候太小,是造成黑心的原因。现场讲解了加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手把手的教这位憨厚的农村妇女。这一年,虚心好学的杨茂琴收入达7000余元,在她的带动下村里又发展了5位加工户,帮助她周围的乡亲脱贫致富。到目前为止,由她发展的加工户已覆盖3个乡,8个村,26户,其中10户已跨入小康水平,还有16户已摆脱贫困。使薯片加工业在山区快速发展起来。
成功,使受到了众人称赞;热心,使得到乡亲们的拥戴。一位普通的农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功,的切身体会是:改革开放的今天,只要有一番脚踏实地的闯劲,依靠科学技术,在农村也一样能大有所为。如今,信心更大了,她说:干,就得干出个样来,争取三年之内,在现有基础上规模扩大,利润翻番,让更多的父老乡亲共同走向富裕的大道。
资料来源:http://www.teniu.cc/data/xianjinshi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