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作文选材
编辑:独影花开 识别码:14-935638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05 11:24:18 来源:网络

第一篇:作文选材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王冬梅

选材的要求

1、思想健康,力避禁区

“文以载道”,文章要表达思想。思想健康的文章才能给人积极的影响。考试作文的思想内容必须与社会的价值取向保持一致,才能得到认同。中考语文《考试说明》作文基础等级明确要求“思想健康”,有些地方的阅卷负责人一再强调:作文只要思想不健康就不及格。那些不健康的内容绝不能写,不能越雷池一步,选材就绝不能进入禁区。在考场上,为求稳妥,最好不要涉猎思想禁区、道德禁区、恋爱禁区。2.避生就熟,得心应手

中学生不可能是“百科全书”似的人,什么都懂。人们家庭环境、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等方面千差万别,知识积累自然就不完全相同。选材时要有“自知之明”,避开自己陌生的材料,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亲耳所闻的,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深切感悟的,了然于心的……),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如果不懂装懂糊弄读者,欲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只能是费力不讨好;如果出现错误,则更是画虎类犬弄巧成拙。

3. 弃故纳新,与时俱进

现实生活是最丰富的,当今社会,新事物、新现象、新信息、新问题层出不穷,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比比皆是。写作时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来选材,要求新颖、典型。或挖掘历史素材的时代内涵,或抒写时代青年的风采,或展望美好未来前景等。千万别把眼光盯在历史的故纸堆上。围绕中心选材是选材根本要求,但根据写作意图、话题指向来选择具有代表性、有说服力、有感染力、有针对性的材料是很难的。因此写作时要仔细审视现实生活,要认真甄别积累的知识素材。做到选材,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时代的进步一日千里,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选材应当与时俱进,作文才具有时代感。隔夜好茶不好喝,干花不如鲜花美,作文材料如果老是陈谷子旧芝麻,谁会喜欢呢?“至今已觉不新鲜”,怎能激起人们的兴趣?“听唱新翻杨柳枝”,才会给人带来惊喜!创新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写作也不例外。话题作文不但自拟的题目要新,选材立意也要创新。不知是哪位名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第一次运用“麦浪”一词的人是天才,第二次运用的人是秀才,第三次运用的人则是蠢才了。作文选材也是一样,再好的材料,如人人都写,反复写,那也就显得乏味了,无人愿意欣赏。这和天天吃鸡、鸭、鱼、肉的人都喜欢吃咸菜、小米粥是一个道理。

4.避同求异,独特出众

有些材料人人皆知,当同学们就同一题目写作文时,许多人往往会不约而同的想到这些材料。用雷同的材料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缺少新意。因此,选材时要尽量避开人们容易想到的材料,尽量选取别人不容易或不能够想到的材料。材料新颖独特,文章才能引人入胜。

一下子就想到的材料,往往是别人也容易想到的,不要轻易选用;稍加思考就能想到的材料,也别急着使用;再三思考之后才想到的材料,往往才是独特的。

5.去粗取精,以一当十

围绕文章的主题选材,这是必须坚持的原则。要根据立意精心选取精当的材料。典型的材料才有代表性,更有说服力,更有表现力,更有感染力,更有震撼力,能以一当

十、以少胜多。魏巍从众多的材料中精选出3个典型材料,就充分反映了志愿军战士的高贵品德。

选材需要慧眼识珠的识见,不能以“捡到篮里就是菜”的态度来敷衍,否则,就不可能选出典型的材料。6.推陈出新,旧材新用

有些材料内涵丰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这样的材料,即使不是新的,但如果能从新的角度来点化、引申,用来表现新的主题,也能出奇制胜,让人耳目一新。

总之,要挑选健康的、熟悉的、新鲜的、独特的、典型的材料,要从新的角度来使用旧材料。

选材如何出新

材料是作文的基础,它不仅是形成观点的基础,而且还是表现主题、说明观点的支柱。写作时必须注意选用紧扣主题、真实典型的材料,尤其要注意材料的新颖。所谓“新”,就是材料能深刻反映主题,但不平庸、不落俗套。学生的作文往往缺乏新意,这同平日忽视材料的积累和不善于选材有很大关系。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选材出新意呢?

1、注意“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多留心,就会发现有价值的材料,另外观察要全面、细致,注意角度和顺序,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并透过现象去看本质,即可获得深刻而新颖的材料。

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记叙、描写。记好人好事,总是写“拾皮夹”、“让座”、“为人补课”,不管此事自己是否经历过,是否有感触。这样的内容,怎么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2、注重“积累”。我们不可能处处亲自体察,许多材料要靠从知识的海洋中去汲取。可以通过读书笔记、日记和札记的方法,把所见所闻的典型事例记录下来并分类整理,为作文积累丰厚的素材。

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同学们生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活。那么是不是我们同学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写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广泛的阅读,拓宽选材的范围,开阔我们的视野。

3、力求“转换”。即使是陈旧的题材,也应注意换个角度去写。如写《一次成功的喜悦》,最常见的是写学习上、生活上的成功,若写一次主动地“重新打量世界”的社会实践,那定然使人耳目一新。要做到角度新,还要避免雷同。有些记叙文表现中心时不止用一个材料,那么这些材料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表现一个中心,因此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毫不吝啬地删去那些雷同的材料。

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同学们在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不是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也会让它放出异彩。

4、写出“新意”。写作文不要步人后尘,人云亦云,要独立思考,选择的材料要新鲜、稀奇、超出一般人的想像,达到教育人、感染人的目的。如《伯伯“出嫁”了》一文,小作者写伯伯从事雕刻艺术已20多年,雕刻的工艺品栩栩如生,得到中外客商的青睐,日本一家公司邀请他去讲课,传经送宝,伯伯乘坐飞机,远“嫁”日本……选材新颖,让人耳目一新。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5、立足“有趣”。选取的材料要生动有趣,读起来引人入胜,听起来妙趣横生,嚼起来有滋有味,能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如《游览九峰山动物园》一文:“猴山上有上百只猴子,它们有的蹦来跳去地吱吱叫,有的倒竖蜻蜓,有的抓着绳子荡秋千……最有趣的是,有一只猴子拾起一位同学扔给它的苹果,它先把苹果顶在头上,然后再得意地把苹果抛向空中,最后美滋滋地啃起来,啃完之后,还向我们做鬼脸,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这段话,小作者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把猴子调皮有趣的动作神态写得惟妙惟肖。

6、敢带“刺头”。选择的材料要带有刺,敢于批评坏人坏事,敢于揭露、抨击社会丑恶现象。如《妈妈的“病”》,小作者抨击妈妈对待奶奶与外婆,不孝顺与孝敬两种不同的态度;《卖假酒“曝光”之后》,抨击有些人只顾挣钱,不顾人们的生命危险,卖假酒,坑害老百姓;《爸爸“筑方墙”何时休》,爸爸整天打麻将,筑方墙,家里的钱输光了,导致妈妈与爸爸闹离婚。这些带刺的材料一针见血,敢于抨击丑恶现象,对读者起了感染、教育的作用,令人难忘。

四、怎样围绕中心选材

写文章好比做衣裳,有个选取材料的问题。如果选择上好的面料做衣裳,做出来的衣裳就美观、挺括。如果面料质地低劣,即使工艺高超,也制不出好服装。所以人们常说,写作文,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选材如何,决定作文的高低、成败。

材料是为表现中心思想服务的。因此,选材必须紧紧围绕中心思想,根据写作的目的,所要告诉读者的道理,选取恰当的材料。和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能够充分表达中心思想的材料要多选;和中心思想有些关系,但关系并不十分密切的材料,也要选,但要少选,只要不影响把文章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说清楚就行;和中心思想没有关系的材料,应该坚决舍弃,不选。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就是想心思,其实就是在别人司空见惯、觉得“毫无疑问”的生活表象中发现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做适当的思索、研究,得出具有创新意义的结论。所以以独特的眼光,发人之所未发,选用的材料就具有了新意,要表现的主题就突出了。

写出别有新意的文章,平时一定要观察生活,积累经验,选材要开口小、角度新,选取与自己有直接联系的材料,这样便可以有感而发,也容易写出真情实感。

第二篇:作文选材

作文内容,包括立意、选材、中心等。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的。立意是文章的灵魂。立意决定选材,选材要服从中心的需要;立意需要选材来支撑它,中心需要选材来突出它。没有选材,立意和中心就都是空的。“意”就是思想,就是观点;“材料”就是事迹或事例,也包括道理;“中心”就是题目所限定的范围。如以“挫折”为话题,挫折可以使人“吃一堑,长一智”,少犯错误,这是立意,列举自己的或周围的人,从挫折中奋起的事例,以及古今中外名人这方面的典型事例及言论为选材,这些材料都必须是从不同侧面所选来的“挫折”。列举事例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谈”即辩证的分析来阐述“吃一堑,长一智”这个观点。如果所选事迹或事例不是挫折,或虽列举一些受挫折的事迹、事例而不“谈”,都是脱离中心的表现,也都是不切题的表现。这一切都关乎到选材。

选材要着眼于新

选材新而立意深,着眼于新鲜材料,对深化中心效果明显。以“20年后的我”为题,全班60名同学,除了少数学生选择当教师等职业外,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当县长、市长、经理、老板,为的是“自己拥有高档小汽车,住高级别墅,把父母接到城里好好享受,把兄弟姐妹的工作安排好等等。这显然落入了选材俗的窠臼。有一位同学则以一位水利专家为人们寻找淡水四处奔波,从而唤起人们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危机意识。这样写就深刻多了。选材要新,材料选得好,作文就成功了一半。这里的“选得好”,除了指有意义以外,很大程度上是指新颖。可是,有的同学选材,老是步人后尘,把别人写了又写的陈旧材料拿来写。比如给别人让座,帮人家推车,把拾到的钱包还给失主,扶盲人过马路,为同学补课等等。试想这种材料怎么会给人以新的感受?

选材要兼顾细节

细节对表现人物思想往往有独特效果。俗语云“细节决定成败”,这话有一定的道理。选材时选择那些突出中心的细节,着意刻画会使人物思想性格更加明显。如一篇中考作文《那一声声宝贝》,反映的内容是师生之间的真诚的相待。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着师生深情,从而深深打动了阅卷教师。该文制胜之处就是选用典型细节表现人物。一是教师对小作者那一声声“宝贝”亲切呼唤,表现出调皮学生的真诚;二是老师端上“一碗香喷喷的鸡蛋面”的细节温暖了学生的心房,从而立起了一个理解尊重学生的良师形象。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

选材要挖掘深度

我们在校园、家庭、社会等现实生活中,必然会看到和听到许许多多的事,加上自己的亲身经历,作文素材是很多的。我们要从中发现那些新颖的材料。有些现象或变化可能很不起眼,但如果能抓住关键深究下去,就会发掘出新颖的材料来。如以“变化”为题,同学们多以自己家住房的改变,餐桌上美味的增加,交通工具的升级等来反映“变化”这就不够新。一位同学留意了爷爷的烟斗的变化:爷爷最先用的是又粗糙又难看的竹蔸做成的烟斗,接着换成了漆得乌黑发亮、看上去很有“派头”的木制烟斗,最后爷爷抽起了“过滤嘴”,烟斗“退休”了。这小而平常的烟斗的一系列变化,不正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巨大变化吗?这就从小处落笔反映大的主题,新颖了很多。假如以“水”为话题作文。同学们可联系《社戏》中“归航偷豆”、《如梦令》中“争渡”的野趣;可联系《听潮》中的海水、《满井游记》中的井水、《小石潭记》中潭水……可以写出不错的文章。如“南水北调”,可见水之有用;“三峡工程”,可见水之有利;“水乃万物之源”,可见水之重要;“保护母亲河”,可见水之污染严重;生活如海洋——既有风平浪静又有波澜壮阔;人生似长河——九曲盘旋而始终向前等等,如此选材那就新颖深刻多了。由“一滴水与大海”的关系想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由“治水要善疏”联想到“治人要善导”等等,这样可以拓宽写作的思路。就会有独特的亮点。

考前必看:高考作文选材的误区

点击数:210 次录入时间:202_/4/29 12:02:00编辑:zhangwei19910302

文章的内容是由立意和选材决定的。选材服务于立意,但材料往往不完全受“意”的限制,好的材料可以丰富、扩展文章的主旨,给读者留下隽永的回味。好的材料有三条标准:(1)切合文章的旨意。这一条至关紧要。材料和旨意的切合度怎样,凭直观感觉不易判定,最好是在材料初步选定后,就把文章的基本格局构想出来,再从这个格局出发,来审视选定的每一个材料。这样做,材料的切合度就比较容易显现出来,使用与否,也就有了把握。(2)有比较丰富的意蕴。意蕴,就是材料的内在含义。意蕴丰富,才能引发读者的情思,给读者以某些启示。一件材料有无意蕴,要先用读者的眼光来看,要用心感受它。(3)要新一点。这一条不言自明,凡是别人没有用过的都可以算作新,有一点时代色彩自然更好。

在选材方面,考生务必走出以下几个误区:

一、投机取巧,套用时文

202_年高考首次在卷面上提出“不得抄袭”的要求,还相应设立了一条评分标准:“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但多年以来部分考生心存侥幸,套用现成故事的问题依然存在。比如海南省202_年高考评卷语文组副组长苏盛葵在题为“提倡真实的文风”的阅卷手记中介绍:“我们在现场还发现了2篇抄袭作文,抄江苏和上海高考的满分卷,经过在场外网上搜索,在场内验证,给了8分以下的处理。这些孩子完全是昏了头脑,是那些满分作文的书害了他们,也是背诵范文上考场默

写的‘报应’。”四川省作文(考新材料作文“点线面”)阅卷也大力封杀“套作”——比如一篇作文题为“坚强”、一篇题为“古镇情韵”,它们分别套用了以前的高考作文及记者撰写的时文,判分都低得可怜。

这里要提醒考生:如果某些时文确实很精彩地诠释了作文话题,写作时予以概括,把它作为写议论文的例证,是完全可以的;但不能全文主体套用现成的故事,只在首尾加上一点扣题的话,更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抄。

二、内容幼稚,气度狭小

202_年广东卷阅卷中发现,有些叙事文编得像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写的,缺乏必要的思想深度。比如《与你为邻(与你为邻,让我感到十分快乐)》一文,不足800字的篇幅就写了三个邻居,人物形象单薄,记叙水平不高。另外,文中反反复复提到的就是“(赵叔叔)你做的食物,每次都让我们感到十分美味,大饱口福”、“我一见到食物就十分高兴,马上把食物拿进了屋子,一口气把它们吃光了”、“(王大妈)她总会拿一些小零食给我,让我感到十分开心”,其品位十分低下。语言表达上则有生造词、方言词出现,如“而你每次都让我们这班小馋猫试食”、“也像在课室一样”等。

还有些考场作文在用语上出现了低幼化倾向,像“太阳公公”、“月亮婆婆”、“司马迁爷爷”、“雷锋叔叔”和“张海迪阿姨”这样的字眼频频出现。一个高中毕业生,已经是成人了,应该对社会、人生有比较深刻的理性思考和独立见解,如果到了十八九岁还停留在十岁多一点的思想情趣上,总让人觉得器量狭小。

三、选材雷同,了无新意

高考作文选材撞车的现象年年有,202_年依然突出。在江苏卷中,“低碳”作文相当泛滥——有老师戏称:“一看到低碳就长叹。”山东卷作文题(考“光明和阴影”)新颖度不算高,于是一些老掉牙的素材重新登场:史铁生、霍金、张海迪等摇着轮椅唱着生命阴晴不定的歌谣;海伦·凯勒、贝多芬、邰丽华等摸着盲文、打着哑语诉说着人生的执着与永恒;司马迁遭受难以启齿的侮辱却被众多学子不留情面地反复咀嚼。另外,李白、苏轼、丛飞、朱邦月等也频频出场。据粗略统计,二类卷中作文材料的“撞车”达75%。

除了事例陈旧,还有材料张冠李戴的现象。比如北京卷阅卷中发现,明明是宋朝的论据被套上明朝的时间,明明是这个名人说的话却套在另一个人的嘴上。这体现出考生知识积累并不细致、扎实。

对症下药

为丰富写作材料,平时应做到“三备”:备思想,备知识,备生活。备思想,首先是要学好中学各门功课,各门功课的基本理论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最基本的观点。其次是关心社会生活和时事政治,正确认识当代社会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备知识,可与备思想结合起来进行。可注意阅读思想性、文化性较强的报刊,还可进行搜集、分析事例的训练,大致做法为:通过课外阅读每周搜集三至五个事例,并列出每个事例可用来阐明的一种或多种观点。备生活,这有多种途径,如

注意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同学、亲友交往等。真要备好生活,还得把上述活动的内容写进日记或练笔中,特别是那些有闪光点、有冲击力、有启发性的人与事,要及时记下来。到临考前翻出来整理一番,记住一些典型的事件及细节。

拓展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许多人声名远播的造就并非所学专业,而是主业之外的另一番作为。

鲁迅和郭沫若,本来是去日本学医的,最后却都成为了一代文化巨匠。

余秋雨本来是搞戏剧教育和艺术理论的,但让他闻名于世的却不是学术专著,而是文史散文。

黄渤自小喜欢唱歌,高中毕业后组建了一个“蓝色风沙”乐队,在全国走江湖,倾心付出近十年的音乐事业却一直没有起色,无意间被宁浩相中,一块《疯狂的石头》让他在银屏上持续“疯狂”起来,终于登上了第46届金马奖影帝的宝座。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人生发展的轨迹和成就,很难预料会在哪个节点上时来运转,有时还会偏离自己的初衷。在有些人那里,无意间的造就反而比刻意作为还要精彩。于是,人们不免要感叹“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其中的奥妙恐不仅仅是机缘巧合,而是与个人固有的潜质有很大关系。不论是“有意栽花”还是“无心插柳”,也不论是半路出家还是被迫无奈,如果缺乏相应的天生资质、必备的人生积蓄、不弃的意念坚守,也会与迎面而来的机遇擦肩而过。

人生因“副业”而精彩的现象还启示我们,成功的载体没有高下大小之分,卖豆腐的与铸钢铁的都有可能成为“大王”;在事业的选择上,千万不能总是幻想自己要成为什么,而是要多想想自己能成为什么;当你发现一条路走不通或走不顺时,不妨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优势,转一下脑筋,换一条路径,改一个行当,变一个角色,说不定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第三篇:作文专题——选材

作文技巧——如何选材

张甲斌

选材

材料,是文章的基石。我们生活在一个“革新”的年代,生活中充满着新人、新事、新风尚,这些都是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材料的。选材的要求 素材

写作的原始材料,是没有经过概括和提炼的实际生活现象,包括现实生活中作者接触到的人物、事件、情景、印象、问题、数据、图像等。素材来源于生活,是凌乱分散的,但它是写作材料的来源。有经验的作者认为,只有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素材,才有可能进入写作过程。当然,小学生作文的素材,不一定要求精心提炼、加工,只要认真观察、细心体验,一事、一人、一物、一景,只要有意义,都可以当做文章的生活素材去反映它。题材

题材就是构成文学艺术作品的材料,即作品中具体描述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题材是指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某一个较大的范围,如工业题材、农业题材、军事题材、学校生活题材、历史题材等;狭义的题材,是指作者为了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对素材进行选择、概括、提炼而在作品中具体描述的材料。题材与中心思想的关系极为密切,中心思想是通过题材表现的,题材又必须受中心思想的制约。因此,选择题材必须以是否有利于表现中心思想为依据。

“选材”,从字面上看就是“选择材料”,它有两方面的含义:广义上讲是泛指进入作者脑海的、为作者所搜集整理的所有事例;狭义上讲是指作者围绕某一主题(中心思想)经过一番挑选而最终选入文章的一些事例。

我们在平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接触到了很多人,了解到了许多事,各式各样的,纷繁错杂。我们的头脑就像一个加工厂,我们的所见所闻就是写作的“原材料”。同学们如果时刻留意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悟到的都记下来,日积月累,细流成海,就能为写作储备丰富的“资源”。有些同学常在作文课上发呆,不知如何下笔,究其原因,是由于胸中无物,心中无语,以至于写作时搜肠刮肚,无从下手,就算勉强凑成一篇,也会因为材料的贫乏、内容的空洞而难以赢得阅读者的好感。可见写作的成效,恰恰就始于动笔之前对材料的积累。

然而,占有了很多材料,也只是迈出了写作的第一步,并不能保证写作的成功。有的同学写作文时,往往把自己了解到的事情全部罗列出来,洋洋洒洒,无不囊括,类似杂货铺或者流水账,让人看不出头绪来。因此,有必要时常把所积累的材料作书面的归纳整理,分门别类。这好比在材料库中设置了一些小门,不同的小门中装着不同的原材料,根据文章主题的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恰当的取舍。

选材要紧扣中心

每篇文章都要表明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及态度,即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这就是文章的中心。为了使文章中心突出,在选材时必须对可供写作的题材一个一个地加以严格审查:哪些材料最能深刻地表现所要表达的中心;哪些材料跟中心思想有关,但不太密切;哪些材料与中心思想基本没有关系。根据与中心思想的关系,决定哪些是重点材料,必须写入文章;哪些是次要材料,可作陪衬;哪些材料与中心无关,必须舍弃。

相反,如果不围绕中心选材,写出的文章要么多中心,要么无中心。请看有位小朋友在《春游》一文中写了这样一些内容:

1.老师宣布明天去西郊公园春游,同学们兴高采烈。

2.第二天早上在教室集中,老师叮嘱春游中要听指挥、守纪律。

3.车上有的同学呕吐了,大家互相帮助。

4.车子到了西郊公园,大家整队入园。

5.王刚和李竖在草地上打架,老师对他们进行了批评教育。

6.在划船时,一个女同学落水了,大家纷纷救助她。

7.在猴山上看猴子抢食觉得十分有趣。

8.在草地上午餐,大家吃得很开心。

9.下午有参观了自然博物馆。

10.乘车返家,大家感到很疲劳,也很开心。

这个同学写了不少内容,这些内容看起来都跟春游有点关系,但他究竟要写什么,要反映什么,就不明白了,也就是没了中心。“春游”重点在“游”字上,“游”就是看和玩,你看到了什么、玩了什么是文章的重点。但这位同学只罗列了春游从开始到结束的一些过程,其中很多材料跟“春游”无关。从上述提纲中我们大致可看出,比较有用的材料是“看猴子抢食吃”和“参观自然博物馆”这两部分,如果抓住这两部分重点深入地写具体,这文章还是不错的。

选材要选熟悉的材料

要选自己熟悉的材料。根据文章的中心选择材料,有时会感到材料不够用,有时也会感到材料多得很。材料不够用,就要想方设法进行补充;材料有多余,就要进一步筛选。但是不管材料是多是少,选用的材料要尽可能是自己熟悉的生活内容。写自己熟悉的材料,有利于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有利于把人物的个性特点表现出来,容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相反,写自己不熟悉的材料,就可能写得不合事理,甚至闹出笑话来。

例如,有个小学生以《妈妈》为题,要写一篇表现妈妈是个勤奋工作的医务工作者的作文。这篇作文有许多材料可写,他整理了一下,排出下面7个材料:

1.早晨,我没醒,妈妈就上班去了。

2.晚上,妈妈不跟我们一起吃晚饭,她总是在医院里吃饭,很晚才回家。

3.妈妈要搂我的时候,我拉住爸爸不放,不要妈妈搂,妈妈那一身从医院里带回来的 酒精味我不愿闻。

4.一次,爸爸出差去了,医院领导同意妈妈带着我去上班。窗外一片漆黑,她就叫醒我上班去。

5.妈妈在医院里紧张地给病人看病。

6.妈妈只顾忙手术,错过了食堂吃饭时间。当她做完一个手术后问我:“吃过饭了吗?”我生气地一撅嘴:“吃了!”她竟然点点头,还说:“我还有一个手术,做完了,我们回家。”说完又回手术室去了。7.回到家,她才知道我没吃晚饭,她流泪了。

这7个材料,除了3、7两条外,都能从正面反映妈妈是个勤奋的医生。

3、7两条材料也从侧面表现了妈妈勤奋工作的品质。那么,是否要全部写进作文里去呢?对7个材料分析一下,就会作出相应的处理决定。第一,1、4两条,内容上有一定的重复,第1条可以包含在第4条的内容中。为避免重复,第1条可删去不用。第二,第5条的内容是直接反映妈妈的医务工作,是表现妈妈勤奋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医务工作有很轻的专业知识,作者几步熟悉,也写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考虑删去不写。第三,2、3、4、6、7各条内容都是小作者亲身经历的事,都属于作者熟悉的生活材料。这几条内容组合在一起,足以表现出妈妈勤奋工作的品质了,所以即使删去5,文章的中心思想仍可得到比较充分的反映。各条内容之中,第6、7条是相关联的,内容也感人,应该考虑作为文章的重点部分来写。

选材要真实

选材要真实是指选用的材料一定要真实可靠,准确无误。不说假话、选择真实的材料是对小学生作文最起码的要求。在同学们的作文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就是材料不真实,给人以虚假的感觉,这往往是因为作者所选择的材料并非自己亲身经历的。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提出“写实在的事、实在的人、实在的想法最重要”的要求。他不赞成虚构,因为我们不是搞创作。文艺作品中的人物、事件和情节是从很多生活素材中概括、提炼出来的,往往是用虚构的人和事来反映实际生活。这是高级的东西,离我们的习作还远得很呢。因此,我们写文章要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这样的材料才是真实可信的。只有真实可信的材料,才有说服力,才能写出真实的感情,才能打动人。

选材要典型

材料不仅要真实,有生活气息,而且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因为只有典型的材料才足以表达中心思想。为此,写一个人,要写他做的事中最有代表性的事;写很多人参加的事,要写最突出的一个人;记一件事,要写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东西。

有一句话叫做“窥一斑而见全豹”,说的就是借典型来反映一般。当代作家魏巍在谈他写作《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体会时说:“在朝鲜时,我曾写了一篇《自豪吧,祖国》的通讯,里边写了二十多个我认为生动的例子。带回来给同志们看了看,感到不好,就没有拿出去发表。因为例子堆得太多了,好像记账,哪一个也说得不清楚,不充分。以后写《谁是最可爱的人》,就只选择了几个例子,在写完后又删掉了两个。事实告诉我: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这就是材料以少胜多、以质胜量的典型例子。

怎样选取典型的材料呢?

首先,必须克服面面俱到的毛病,要学会“剥笋”,从纷繁的材料中,选取典型的材料,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

其次,采用比较法。可以选择一组相同或相近的材料加以分析、比较,看哪一个材料更具有代表性,更能够说明问题。

选材要新颖 生命的运动需要及时补充新的能量,一篇好文章的诞生也需要有新鲜的材料。老调文章没有读者。

作文课上,常见个别同学愁眉不展,下笔无言。自己知道的事儿都写过了,还有什么可写的呢?如果写老师,就说他们如何循循善诱、辛勤育人;如果写父母,就说他们如何望子成龙、辛劳持家;写同学,就说互相帮助、挑灯苦读……都是老套路,老材料,真可称为“陈芝麻、烂谷子”,读来毫无趣味。

有个成语叫“推陈出新”,然而怎样“出新”,怎样使我们的作文新鲜有生气?同学们看看,周围的环境在变,我们生活的时代在变,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国家面貌日新月异。同学们首先应注重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留意你周围的一切,随时记录下你看到的、想到的事儿,并不失时机地把它们充实到我们的作文里,做到这一部,作文材料就补充到了新的营养,文章自然会有一副新鲜的面孔。诗人陆游说“文章最忌百家衣”。同学们应该牢记这句诗,在写作时慧眼独具,别出心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让你的作文时常散发出新鲜的气息。

选材很重要,亮点不可少

作文是语文考试中很重要的一环,天津实验小学的于振滨老师对此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于老师告诉家长:“有人说„文章要想得高分,应立意深刻,选材精当,结构严谨,语言优美‟,我承认这一点,可是小学生毕竟是孩子,他怎能写出如此之完美的文章呢?试想一下自己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吗?全都做到是一种完美,是一种理想。我觉得学生在写作文时能抓住一个大的方面,哪怕是一个亮点,那也是难能可贵的。立意、结构、语言等当然重要,但有的时候精当的选材更重要。有三个字值得借鉴:真、小、新。„真‟是指真人真事,真情实感。这样才能说真话诉真情。千万别忘„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动于中撼心灵。‟„小‟是指小中见大,平中见奇。比较值得借鉴的就是,善于把文题大题小作,化整为零,从小的切入点入手。„新‟是指新颖独特,与众不同。但是我们的生活圈子比较小,在写作上难免会出现选材重复、编造等现象,如果写“家庭生活”,肯定是妈妈向灾区捐款,爸爸在雪地里成了一尊白雪塑像;如果是“学校生活”,肯定是老师给同学补课、同学共打一把伞回家;如果是“社会生活”,必然下雨,很可能会遇到残疾人。当然,学生的生活本身就离不开亲情、友情、师生情、学习考试等话题,这些选材确实很难出新。但是如果更换一个角度,稍加调整,或许会别有洞天。总之,写作应力求完美,但不可强求完美。”

选材的方法——推陈出新法

生活中发生的一些震撼人心的事件,往往具有浓烈的时代特色,选用这些材料进行写作,能使文章具有时代感。比如1998年的抗洪斗争中出现的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事,就充分体现了伟大的时代精神,值得大写特写。然而,生活中有的事物,表面上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有的还是别人早已写过的,似乎已经不算新鲜了,但选材时如果把它和时代精神联系起来,则常常会产生的新的意义,给人以新鲜感、时代感。这种选材方法叫推陈出新法。比如一篇题为《买餐桌》的作文,写家里购买三张新餐桌的事。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购买一件新的家具并不算是新鲜事,也许好些同学作文中写过。但小作者却重点描写了送货员送货上门、认真安装的经过,通过送货员的言行反映了将顾客当成上帝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精神。正因为小作者把这篇作文的材料与提倡顾客至上的服务新风尚联系起来,所以使人读后有新鲜感,似乎听到了时代脉搏跳动的声音。

选材的方法——以少胜多法

无论写人还是记事,都要有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突出的主题。那么,是不是写作文时一定要选择多材料,才能使内容丰富、主题突出呢?不是。写作文时常采用“以少胜多”的方法,即用较少的材料来反映较丰富的内容和较深刻的思想,用个别的、特殊的事件来说明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比如《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要充分表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伟大精神,反映的内容很丰富,思想很深刻。可是作家魏巍只选取了松骨峰战斗,战士马玉祥烈火中抢救朝鲜儿童,作者和另一位战士的谈话三件事例,就使文章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分表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这个重大主题。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运用“以少胜多法”选材的关键是材料虽少,却要精,要充分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选材的方法——以小见大法

生活中许多小事看起来是非常平凡的,许多物件也似乎是微不足道的。但这些看似平常细小的事物,有的却蕴含着不平凡的意义。根据主题的需要,把这些看似寻常却意义不凡的事物作为写作的材料,便是以小见大法。运用以小见大法,还可以选择那些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展开情节、表现主题的细节,比如一个手势、一句话语、一个眼神、一个表情等,作为写作的材料。

如一篇题目为《收垃圾的老爷爷》的作文,写一个老大爷在春节前的一个夜晚,冒着严寒收垃圾的情景。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老大爷累了,停下来抽支烟,歇歇气。他“伸手在衣袋里掏啊掏啊,掏了好几秒钟才掏出一盒香烟和火柴。取烟的时候,他的手指显得有些僵硬,抽了几次,都没有把烟抽出来。点烟时,他转身背着风,抽出一根火柴,一擦,擦歪了,火柴未擦到火柴盒;再一擦,又擦歪了;第三次倒是擦到火柴盒上,谁知火柴又折断了。他又抽出第二根、第三根,直到第四根才点燃了烟。”

选材的方法——侧面切入法

写一个人或者记一件事时,选择事物的一个侧面,或者人物活动的一个片断,集中笔墨,着力描述,这种方法叫侧面切入法。小学生作文的篇幅一般都很短,写一个人或记一件事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面展开来写。如果贪多求全,面面俱到,结果往往什么都写不具体,反而给人以杂乱无章、记流水账的感觉。

例如写人的文章,如果对一个人的学习态度、工作情况、交友状况、家庭情况、品德修养等面面俱到,全都写在一篇作文里,显然是不可能把这个人写具体的,最多只能是干巴巴的抽象话语。而如果从一个侧面切入,选一两件事深入具体地记叙,则能够充分表现出他某方面的风貌品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四篇:作文选材

作文选材

第一部分,选材的要求

1、要选择小而有意义的材料。

每当老师布置一个作文题,不少同学总要搜肠刮肚去拣“大”材料,比如写《我的爸爸》,就要去想爸爸干过哪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当过什么大英雄,得过什么大奖,见过什么大人物等等,有的还胡乱地编造事实,结果爸爸在自己的笔下走了样。

其实,写一篇文章,真的不需要一味地去拣“大”材料,生活中的小材料,小事情同样可以写出好文章,反映大主题。课文中这方面的例子是很多的。

《毛主席在花山》,毛主席可算是大人物了,作者并没有去写他在花山夜以继日地操劳,怎样指挥作战,怎样制定重大的方针、政策等,而是写了他“把乡亲请回来碾米”、“给乡亲送茶”、“和乡亲说茶、给乡亲端茶、推碾子”这些生活中的小事情,由于作者把这几件小事情写得很真实,就很好地反映了毛主席在花山关心人民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这样一个大主题。再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作者也是通过看到“很多人来吊唁”,回忆“伯父和我谈《水浒》”、“谈碰壁”、“看到伯父为车夫上药”、“听女佣谈伯父”这些日常小事来反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贵品质。还有《一夜的工作》、《诚实的孩子》、《吃墨水》、《数星星的孩子》、《我的爸爸》、《小摄影师》、《亲人》、《渡船》、《落花生》等都是用日常小事作为素材来颂扬某个人的精神品质或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的。

选择材料要小要有意义。哪些是有意义的事?对此,有些同学在理解上有偏面。他们以为,有意义的事只是拾金不昧、乘车让座、扶盲人过马路之类“好人好事”,或者是英勇机智地与坏人作斗争、冰河上救人、大火中抢救国家财产这样的大事。在这样的认识下,他们觉得自己没有做过这类事,就没有材料可写了,因而一提笔写作文就为难,有的甚至就把作文当作编故事了。其实,写有意义的事不一定就是写好人好事或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诚然,好人好事可以写,重大题材应该写,但我们不能用这个框子限制自己。大事可以教育人,小事也同样能使人感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平凡的事蕴含着

深刻的思想意义,有许多看似微小的事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受到教益。它们也都是写作的好材料。请看下面两篇作文:

买冰棒

盛夏的一天中午,火辣辣的太阳无情地烘烤着大地。路上的行人寥寥无几,只有路边的树木顽强地挺立在阳光下。它的身边留下了一片阴凉,让又热又累的人们稍微休息一下。

我手里拿着刚买的一本《优秀作文选》,急冲冲地走着。尼龙丝连衣裙早已湿透了,脸上汗珠滚滚,喉咙仿佛在冒烟,我难受极了。

树荫下,一位年过花甲、头发花白的老大爷不停地叫着:“冰棒,奶油冰棒„„”

我不由自主地走到老大爷身边,“喂,买根冰棒。”我把五个一分的硬币,往冰棒箱上一扔。

四个硬币落在冰棒箱上,就势躺倒不动了,还有一个硬币顽皮地在冰棒箱上跳了一下,落在地上,滚了两步,钻进了石缝里。“小朋友,少一分钱。”老大爷和蔼地对我说。“钱在地上,你没看见?”我生气地说。

老大爷看了我一眼,只好慢慢地弯下腰从石缝中取出钱,拿了一根冰棒,剥了纸,递给我。

我接过冰棒,头一扭,悠闲地边走边吃。

走了几十步,忽听后面有人喊:“小朋友,小朋友„„” 我回头一看,原来是那位老大爷。只见他面颊上汗珠直往下淌,急急向我追来。

我很纳闷,“难道„„”我犹豫了一下,停下脚步。

老大爷走到我跟前,向前伸出的手里拿着一本书,笑着对我说:“小朋友,这是你的书吧?”

我恍然大悟,连忙接过来,红着脸,嗓眼哽咽着:“是,老大爷,我„„”“当学生的可不能丢了书啊!”老大爷语重心长地说。

我呆呆地伫立着,抬头望去,老大爷已经远去了。我望着他的背影,百感交加,我这个平时不爱流泪的人,此时两颗又大又热的泪珠夺眶而出,挂在面颊上„„

捕蜻蜓

暑假,我到姥姥家去玩。姥姥家门前有一块很大的草坪,邻居家的孩子举着竹竿在草坪上追逐着蜻蜓,我也顺手拿了一根秫秸加入了这场战斗。

一只蜻蜓快活地向我飞来,我举起秫秸,迎头一击,蜻蜓灵巧地一闪,转两个弯,悠闲自得地向远方飞去了。

又一只蜻蜓向我飞来。我瞄准它的脑袋用力一击,秫秸的前端重重地落在地上,折断了。蜻蜓像直升飞机一样悬浮在空中,好像在嘲笑我无能。我气极了,举起秫秸用力一击,没打着,又用力一击,还没打着。

我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那只蜻蜓却显得格外神气了。我躺在草地上,一边休息,一边思索:“为什么打不着呢?一定是风泄露了机密。对,有办法了!”

我从地上一跃而起,把秫秸直直地举在空中,以逸待劳。蜻蜓飞近了,更近了,我瞄准它的头部用力一击,又快又猛,蜻蜓像被击落的敌机一样,一个倒栽葱,落在地上。

“啊,我捕到一只蜻蜓!”我狂呼着奔过去,拾起蜻蜓,捧在手心里,仔细地观赏起来:这只蜻蜓真漂亮!圆圆的脑袋上两只又圆又大的复眼,像珍珠一样闪闪发光,它的翅翼像薄纱一样,透明发亮,桔黄色的腹部配着一圈圈黑环,也挺够标致的。

蜻蜓的翅膀微微颤动着,它的身体在发抖,我仿佛觉得它在哭泣。我忽然起了怜悯之心:“多么小的生命啊!竟遭我迎头痛击,至少被我打成脑震荡了。”

老师说的话在我耳畔回响:“一只蜻蜓一小时能捕食二十只苍蝇,至于蚊虫更是它的美餐„„”

我的良心受到了责备:“我打了人类的好朋友,我伤害了无辜的小生命。”

“让它回到大自然去吧。”我高高捧起蜻蜓,用力向上一抛,蜻蜓却重重地落在地上。

一只可恶的大公鸡猛扑过来,一口把蜻蜓啄在口中,我连扑带抢,只捡到两片薄纱般的透明发亮的翅翼。

我捧着这两片翅翼,呆若木鸡。

微风吹来,轻纱般的透明发亮的翅翼向空中飘去,远了,更远了。我仿佛觉得它又活了,加入了捕食蚊虫的蜻蜓队伍之中。

不知什么时候,小伙伴们纷纷放下手中的竹竿,和我站在一起,久久地,久久地,仰望着空中„„

买冰棒,恐怕是许多同学都亲身经历过的;捕蜻蜓,那更是许多孩子感兴趣的。这两篇文章的选材都是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但都写得相当好,很有意义,很有感情,很动人。如果我们选材时能像这两位小作者一样打开思路,把视线移向过去被忽略了的地方,那么,有些同学也许会惊讶地发现:呀,有这么多事情可以写啊!那就不会抱怨作文难做,不会抱怨自己的生活太单调、太枯燥、太乏味了。

2、选择材料要严肃认真。

那么,如何做到选材的严肃认真呢?

我的体会是要冷静地选材。有时在创作热情很高的情况下,往往容易不冷静,“抓到篮里就是菜”,结果弄得材料很庞杂。选材最根本的原则应该是写自己熟悉的东西。选择材料,要在写作思路逐渐连贯、周密、清晰的情况下进行。这就要求作者能在冷静的心理状态下进行选材。

这里举个例子,一个画家写生团到著名风景区黄山游览。在观光的十几天中,绝大多数画家不离画板,一刻不停地临摹、速写,唯恐错过大好风光。但是,有位画家却从不带笔,只是这看看,那看看。回到画院以后,画家们搞了一个“黄山风景绘画展”,不少人一下子就拿出十几张作品,画得飘洒淋漓,颇具神韵,赢得人们一片喝彩。上面那位只看未画的画家,似乎无动于衷,照常睡觉上班。直到别人催他拿出一幅作品参展时,他才用一个晚上一挥而就。结果在画展刚一挂出,立刻令所有人拍案叫绝,自叹不如。因为这位画家的作品超凡脱俗,画尽黄山之灵气,且带有极大的个人风格。有人问他:“你是怎么构思出来的?”他回答得妙极了:“在黄山时,我没有跟大家一样盲目地画,而是认真仔细地观察,全是为了捕捉黄山瞬息万变的灵韵。切实地感受黄山。回来以后,我也未草率地动笔,为的是看我心里忘掉了黄山的哪些东西。如果经过时间的考验,黄山仍然给我留

下一些难忘的印象,那便是最打动我、最精华的部份。这时我一气呵成,便画了我心中的黄山。记住,在生活中能打动你的事情和场面,总是有价值的东西,被忘掉的不会值钱。别人画的都是靠临摹稍加工的黄山,当然没法和我心灵的冲动相比!”

在创作中,有经验的作家也和那位画家一样,通常不是立即把他在激情影响下选择的素材,写进自己的作品,而常常要经历一个“静以求之”的过程,即运用“遗忘法”,让被感动的事物在记忆中输藏一段时间,使其中次要的东西自然淘汰,选取那最难忘的印象作为创作题材。写作文也是如此。

3、选材要围绕中心

简单地说,“选择材料就是从积累的素材中提取文章所需的部分。”即要选择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这样才能给人留下清晰的印象,也会使主题更加鲜明。

要围绕中心选材,这就要求做到选材准确,抓住中心,围绕主题选材,选择素材中最有代表性的材料。

《一个平凡的人》所选材料均是“母亲”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却由小见大,充分表现了“母亲”的纯朴、善良、勤劳、敬业,把一个山村女教师写得真实可信,可亲可敬,是选材围绕中心的典型例文。

又如:《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东方新港——记张家港港》 张家港港——近年来崛起的长江三角洲的新兴港口,现在已经为世人瞩目了。它从1970 年投产以来,已经同世界上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四十五个港口有货运往来,1985年货物吞吐量为三百四十多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跃居全国第五位。一个六十年代的渔村、渡口能在短时间内建成一座东方大港,并作出如此成绩,与港口兴业中的开拓、创新精神是分不开的。

我们在张家港港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一切都无不透出港口的创新精神。

五个“第一”就是这种精神的集中体现。

首先,张家港港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外轮进入内河港的港口。

第二,第一艘外国滚装船——日本的巴拿马籍轮船于1983年5月7日在张家港港靠岸。这在国内是前所未有的。张家港港在领会对外开放政策的基础上,勇敢地作出这样的抉择,坚定地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使港口的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港口对外开放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起到了为上海等大港分流的作用。这样,既搞好了与国内港口的联系合作,又加深了与国外的交流。

第三,张家港港是第一个浮码头运输集装箱的港口。我们参观了港口的集装箱公司,那里谁放着花花绿绿的集装箱,有20吨级的,有40吨级的。集装箱运输能提高运输效率。原来那种散装的运输,轮船要在码头停留八九天;现在集装箱装卸只需一天。另外,集装箱还能节省劳动力,减少货物损坏,减少污染。浮码头运输集装箱难度很大,因为码头是移动的,张家港港知难而上,在这个项目上夺魁,这是他们创新精神的又一点表现。

第四,张家港港口是第一个浮码头停靠35000吨级外轮的港口。第五,张家港港的水上木材运输速度居全国第一。

五个“第一”的桂冠就这样被家张港港摘走了。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国家的关怀分不开的。张家港港地理环境优越,但更重要的是张家港港全体职工上下团结,同心协力地结果。他们的共同目标是为了把张家港港建设成港口群体城市,因此,他们不甘心停留在现有的基础上,他们要不断地创新、开拓。

张家港港五个“第一”是近年来张家港发展成果的结晶,张家港港从一个荒滩发展成现在这个新兴港口,离不开它本身的努力,更离不开改革开放精神的指导。港口好比一个窗口,一面镜子,它照出了改革开放是国家必然采取的基本战略。愿张家港港——这颗黄金水道上的明珠,放出更耀眼夺目的光彩。(苏州曹奕明的优秀作文)

从这篇作文我们能看出作者从张家港港获得的感性材料是丰富的。“创新”则是作者最初的、也是最深切的感受。文章选择五个“第一”,作为记写张家港港创新精神的基本材料,让人信服,令人振奋。较好地做到了选材围绕中心,为主题服务。

4、选材要新颖别致

选择具有时代气息、生活气息的材料,使文章独具一格,可以让读者耳目一新。

如《我家有女初长成》这是一篇生活气息颇为浓重的文章。乍看题目,不知何许人也,一开始以为是其姐姐,可后来仔细一读,原来是小外甥女儿,一个聪慧、活泼、可爱的小姑娘。文章风格诙谐,极具幽默色彩,让人忍俊不禁。具体内容是这样的,我读给大家听听:

姐姐要结婚的时候,我老大不乐意,平日姐姐对我的关心立马要被人瓜分50%,心里又是一个摆不平。

姐姐真的结婚了,敌人实力的强大令我大跌眼镜:那个被我叫做姐夫的人竟然带走了姐姐全部的爱!这还好说,人家姐夫人高马大,咱不是对手,可一个黄毛丫头—— 姐姐结婚的第二年,小外甥女横空出世,这可了不得,姐姐对这千金可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上怕吓着,得,我这个做小舅的只有靠边儿站的份儿了,看姐姐抱着女儿那个心满意足劲儿,心里摆不平!老爸更是宠爱有加,从取名儿到启蒙,从入托到上学,人家老头儿一手包办了!老爸搜集了50多年的智慧和3本字典为外孙女取了名——大名曰轶群,小名曰潇潇。

这小妖可了不得,5岁半会背唐诗,6岁半读完二年级,7岁半就拿小舅的诗稿叠鸭子!姐姐家往平房,大门外面有一块空地,姐夫抽空栽了棵树,姐姐又种了一些蔬菜,潇潇读二年级时,有一次我去给姐家送彩券,远远地就看见小家伙蹲在那里发楞,走过去一问,才知道——她在哪儿“守株待兔”!

免子是没有等来,不过姐夫为了奖励女儿的好学精神,立马买了只野兔子养在笼里——不过当天晚上兔先生就寿终正寝了。

二哥在北京,一次带了女朋友回来,潇潇神秘兮兮地把二舅拉到厨房,耳语曰:二舅,阿姨的项链太小了,多勒脖子呀。二哥心领神会,当晚,小家伙脖子上多了个象牙项圈。

我上大学的时候,潇潇已经会写信了。一日,同学送信过来,一看封皮上那歪歪扭扭的怪体字我就知道小姐来信了。拆开信皮,只见信中写道:“小舅,你一身兼多耻(信中误把“职”写“耻”),很辛苦吧!”那时候我由于忙于班里的和系报的工作,各科成绩红灯频亮,心里一想也对,身兼多“耻”就身兼多“耻”吧!写到这里,同学送信过来,拆开一看,只见信纸上潇潇写道:“Hello,好久不见你还好吗? 这么久不给我写信也太残忍了吧!”

得,我立马服气!这篇作文,怎么样,听了之后,你们觉得选材新颖别致吧。这里我提醒同学们,你可能说你找不到新鲜、新颖的材料,但你也要千方百计地把旧的材料赋予新的意义,千万不要一写老师就都是带病上课,一写助人为乐就都是捡钱包交给老师了。

5、选材要熟悉可靠

所谓“熟悉”就是曾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自己周围令自己非常感动的事;“可靠”就是真实。写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客观地反映事物,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材料要真实可信,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千万不能胡编乱造呀。

下面的这篇《我家来了客人》就写得很出色。通过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即“亚非拉”前后在我家作客的不同表现,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升学率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小作者对此感触很深,因而写成这篇文章。升学率给学生造成的严重负担是当代社会教育面对的一个严竣的问题,因此比较真实。

《我家来了客人》

今天是寒假第二天,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按传统习俗是送灶的日子。

中午回家,走在院里就闻见妈妈炒菜的香味儿。一进家门,嗬!桌上摆满了好菜:什么海参汤、银耳汤啦,红烧大虾仁啦,鸡脯蘑菇啦,鸡蛋冒海米啦„„让你直流口水。锅里,正在烹着一条大鲤鱼。我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今天,妈妈怎么做这么多好菜呀? 就算是过小年,也不必这么隆重啊!“妈,怎么做这么多好菜?”我问。

“今天呀,咱们家来了一位客人。”妈妈说。“谁?” “你猜猜?”

我从妈妈的高兴劲儿上,一下子就猜中准是“亚非拉”。妈妈太喜欢“亚非拉”了,她经常夸她如何聪明伶俐。有时竟使我对“亚非拉”产生嫉妒之心。不过,说句公道话,“亚非拉”也着实讨人喜欢。

我第一次见到“亚非拉”,还是去年暑假的事。一天,我家来了一位小客人——二姨的女儿白雪,她,十四五岁,乌亮的头发扎在脑后,黑黑的圆脸儿,圆圆的大眼睛,我一见就喜欢上她了。不到半天功夫,我们就混熟了。因为她长得黑,却偏叫白雪,我就送了她个雅号叫“亚非拉”,谁知她“礼尚往来”,针对我的体态,也回敬我一个“豆芽菜”的外号。从此,也就叫开了。

“亚非拉”肚里的新鲜事真多,什么金字塔之谜,热带丛林的风光,中日友好邦交,甘地的两个朋友政策,甚至还有她们那儿改革遇到的阻力„„我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可她却说她爸爸、妈妈及她的班主任都不喜欢她,说她尽知道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那次暑假,我们除了做作业,还去海滨洗海澡,捉蟹,在海滩上晒太阳。我们还读了许多有趣的书,获得了很多知识。不知不觉一个月就过去了。“亚非拉”要回家了,我急得大哭,她也不肯离去。临走前她说:“‘豆芽菜’,寒假见,我一定来!”

今天,她终于来了,我高兴得一蹦老高,急急火火地问妈妈:“她在哪儿?”

妈忙用嘴向里屋呶了呶,示意要我小声点。我哪顾得上这些,推开门,一步蹿了进去。

“亚非拉!”“豆芽菜!”她边叫着我的外号,边从临窗的桌子前站了起来,我扑上前去抱住了她。我问她为什么不到外面玩,却一个人躲在屋子里。她推开我苦笔着指了指桌子。我一看桌上摆得满满的,尽是课本、复习资料和练习册。我这才注意到,她面色有些苍白,眼睛也不像先前那样有神了。她见我注视她,有些不自然,说:“怎么,不认识我了?”我笑着去给她冲麦乳精“洗尘”。等我从妈妈房

间里出来,“亚非拉”又趴在桌子上埋头写什么。我把冲好的麦乳精放到茶几上,又顺手打开了电视机,嘿,棒极了,《海盗的女儿》。

“‘亚非拉”,过来把麦乳精喝下,我们一块儿看电视。” 她似乎没听见,我走过去拍了拍她的肩头,“你怎么了,‘亚非拉’?”

她疲惫地抬起头笑:“不看了,再过半年就要升高中了。” 我呆住了,好像不认识她似的。是她吗——那个半年前天真活泼的“亚非拉”?

她想说什么,又没说。我忽然感到有些悲凉起来。(这是山东省烟台市中考作文)我讲第二部分:选材的方法

1、定点挖掘法

所谓的定点挖掘法,就是指在选定要写的主题后,深入生活和感情世界的深层去用整个身心去体察它、理解它,经过反复的实践调查得到好的材料。

定点挖掘法是我们选材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但这也不是很简单就能完成的,不仅需要用心,而且要亲自去做。

具体来说分三个方面:

(1)调查访问。这是最常用的方式、通过调查访问可以获得比较全面的第一手材料。

轰动世界的名著《深渊中的人们》的作者为了完成他的创作,在写这部书时就深入贫民窟中,以流浪汉的身份同他们一起出入,一同聊天,经过几个月的调查访问,他获得了十分宝贵的材料,因而写成了这部令世界文坛为之震撼的文章。

(2)用心去体验。要深入挖掘一个主题的材料,不仅需要用我们的眼睛仔细观察,而且还要用我们的身心去体验、去感受。这样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

如:茅盾写的《白杨礼赞》,就是他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体会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为了祖国的自由、独立与解放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怎样来歌颂赞扬他们呢?茅盾先生用白杨树——这种生长在

大西北的树木,来赞扬、歌颂根据地的战士们。因为白杨树的那种挺拔向上的特点正与革命战士们的伟大精神给作者的震撼是一致的。

(3)亲自实践。深入挖掘材料,利用可能的条件自己亲身去实践一番,有的时候是特别重要的。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让你写一篇文章《我第一次洗碗》,如果你从别人那里知道,碗很好洗,用水一冲,用抹布一抹就洗好了,或者只是闭着眼睛想怎样刷碗,你写写出来的作文,肯定不如亲自刷过碗的同学写得好。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在做某件事情时,都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经历过的就显得很真实、生动。所以能够亲自实践的事情还是多实践一些为好。

2、提炼法

即在运用材料时,从材料所蕴含的特点和意义中提炼出具有健康性、教育性、启迪性的思想内容和主题。

提炼方法不是固定的,它根据每个人所掌握素材的多少、写作经验是否丰富、作者的理论水平不同而有所不同。

一般说,有下面几种比较常见的方法。

①要比别人有新意,要了解自己所写的文章和同类文章的差异,找出突破点,达到同类文章没有达到的高度。

如下面一篇文章《我的母亲》不像其它文章写母亲的优点,而是写缺点。小作者采用了与他人不同的思维方式,这正是这篇文章独具一格之所在。

我的母亲

爱唠叨大概是做母亲的一种通病,我的母亲一样,也很爱唠叨。小时候的我,心胜要强,每每做错了事,母亲总要数落我几句,我呢总是不服气地顶撞她,气得母亲越发唠叨起来。更可气的是每当来了亲戚朋友,母亲常把我的缺点、错误唠叨一遍又一遍,使我觉得脸没处搁。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远地的二姨和二姨夫来我家串门,话没说两句就听妈妈对他们说:“可别说小玲聪明,三岁多了,话还说不全,有一次,饿了“要干粮”我们还以为是“要看歌”呢!„„

四、五岁了,连十个数还弄得糊里糊涂的呢,六岁长得还没有板凳高,就是现在,也不如你家小娟高„„”二姨和二姨夫边听边笑,我则越听越

恼,一气之下打断了母亲的话““我笨死了!你别要我了,另找个聪明的女儿吧!”说完,我摔门而去。从那以后,我整整一个月没叫过一声“妈”。最后,好像是母亲给我买了一身新衣服,又加上父亲的巴掌,我才与母亲恢复了“外交关系”。从那以后,很有一段时间,母亲不唠叨了。时间一长,母亲仍忍不住“旧病复发”,当时我就想着,快长大,摆脱母亲的唠叨,摆脱家庭,远走高飞。

可是,当我考入了高中离开了家,不能经常回家了,便日渐萌生了一种想家的情绪。尤其思念母亲,甚至想念她的唠叨,在我的生活中没有了妈妈的唠叨,好像少了点什么似的。每次我回到家里,妈妈总是让我到屋里歇着,给我做好多好吃的,我只是对她笑笑,什么也不说,把脏衣服拿给妈妈,一边休息,一边静静地听她唠叨家里的“每周新闻”和对我的意见。渐渐地,我从中听出了母亲的爱意。

有一天晚上,我无意中听到母亲对父亲说:“玲儿长大了,懂事了。我今天不知不觉又唠叨了许多,要搁以前,她早就摔门去了。可她竟乐呵呵地听着,不气不恼,这孩„„不行,我今后一定得改这毛病,孩子都这么大了„„”。

听了这话,我心里猛然一震:年幼无知的我曾粗暴地回报过母亲的柔性,这在母亲的心上留下了一道多么深的印痕啊,可是母亲她„„我哭了,哭得好伤心。

母亲的唠叨饱含了她的万千关怀,不尽的爱意。除了母亲,谁会有那么大的耐心将我的所有一切一一记住?除了母亲,会有谁那样津津有味地和我说话?我好傻,我好恨我自己,当时怎么就不明白这一层意思呢?怎么没有想到会让妈妈那样的伤心,想想那时的我,真的是太对不起妈妈了。

望着熄了灯的母亲的房间。我在心里一千遍一万遍地重复着:妈,不用改,您永远也不要改,女儿愿这一生一世都生活在您的唠叨里,生活在你的爱里„„。

②要体现时代的精神。好的材料与时代特点和精神结合在一起,能够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

我们都读过鲁迅先生的《友邦惊诧论》,通过这篇文章,鲁迅先生让中国人民完全看清了国民党政府是与日本强盗站在一起的,尖锐

地讽刺了国民党的妥协退让的卖国政策,使人民看到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面目;同时起到了激励人民的作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例如习作《包子有肉也在褶上》针对国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一点论,指出内在与外在在现代社会中都同样重要这样一个道理,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人们固然要注重内在质量,但同时也要注意外在形象的问题。

③探究材料的本质与特性。在所有的材料中进行详细、深入的解剖和分析,从中提取一些重要的本质特点,除去一些非本质的东西。这样便会使主题显得更深刻、更新颖。

如鲁光的报告文学《中国姑娘》,它抓住了女排的意志和作风,把主题定位在赞扬中国女排的顽强拼搏精神。在这里,作者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特征,抓住了女排的特性,因而主题深刻、新颖,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和鼓舞人心的作用。

3、排列法

指在材料的选择过程中,按材料的质地、品位、种类等在文章中按次序、轻重等加以合理的排列的方法。

一篇文章的排列是有讲究的。哪个放在前面,哪个放在中间,哪个放在结尾都需要仔细推敲。因此,排列有许多技巧。

但在运用排列法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①文体不同,文章排列的方法就不同。

②文章的写作目的不同,也影响着材料在文中的排序。 ③要想写出独具一格的文章,排序就要出乎人们意料。我讲的第三部分内容是如何积累材料

作文选材这么重要,那么平时就一定要学会积累材料,没有材料的积累就谈不上选择材料了。平时积累材料是作文时选择材料的基础。

那如何去寻找并积累写作材料呢?

1、从自己身边寻找写作材料。

作文的材料就在你身边。但有的学生往往认为作文“没什么东西好写的,也不知道怎么写”。咬着笔杆子无从下手,写出来的作文也很空洞,言之无物而感到苦恼,甚至对写作有一种恐惧感,产生一种

“作文痛”的病根。其实,我们的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每天的生活仿佛就是一个万花筒,它色彩斑澜,丰富多彩。常常有的学生局限于在家就是一日三餐,在校就是读书作业,两点成一直线,思维狭窄,不能突破常规。事实上,每天上学去,只要留心一下,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上学的路上本来坑坑洼洼,现在已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路旁正在建成一幢幢小洋房?还有我们回忆往昔;想想漫长而有趣的寒暑假;天真可爱的四季童年;以及平时生活中的琐事。有一回,我让学生写一篇作文,有几个学生说了,怎么写呀?怎么写呀?我就笑着对他们说去没去过广场,看没看见小区道路重新铺了,看没看见学校最近有哪些变化,就写写你的新发现吧。因为亲身经历,有所思有所想,根据自己的回忆,所以这次作文写得比以往相当生动!

2、模拟训练寻找写作材料。

每个语文单元中都有习作训练。有些习作训练就是让学生模仿练习。语文中有文质兼美的范文,我们可让学生进行模拟练习。每阅读完一篇文章,我都告诉他们尽情地进行仿写,一定要写出自己的感受。

3、帮学生建个材料库 途经如下:

(1)从博览中汲取材料。课内外阅读是更快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捷径,同学们要养成勤于读书的习惯。特别是在课外要广泛地阅读书报杂志,看一些好的电影和电视节目,以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陶冶情操,以获取作文材料。同时,不要忘了及时做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要求背诵的课文必须要求学生背下来,老师更要带头背下来。

(2)从观察中获取材料。周围的人和事物,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自然课上的实验操作,美术课上的手工制作等都是同学很好的观察对象。你们可要用好从老师哪儿学来的观察方法,并积极开动脑筋,留心变化,抓住事物本质特点,在脑海中形成生动具体的形象。记住,此时抓紧做好记录写好观察日记有多么重要!(3)从生活中提取材料。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你们日常接触的家庭、社会、学校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有情趣的作文素材。你们要戴上一幅发现美的眼镜,留心生活,去发现美,挖掘美,从而

练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时,会有更多的新鲜、生动、活泼的素材涌入到你们的作文中来。

(4)从活动中积累材料。学校、班级组织的班队会,各种兴趣小组、春游、采访等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你们可要积极参加,并努力把自己变成里面的一个小主人、一个小主持者、一个小成功者,及时地记录下场面、感受和想法。

这样,活动就会成为你作文素材的活水之源。同学们,贵在坚持,只要你们细心积累,分类贮存,定会建成一个丰富的“材料库”的。那时,你们写起作文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了。

下面看看这位小作者是平时怎样积累写作材料的吧。

〖学生例文〗

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多彩的生活给了我日记的源泉

哈尔滨华电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小学三年级年级:姜禹彤 我是从一年级上学期开始写日记的,起初总觉得没什么可写,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只好东拼西凑,乱编一气。如今写日记,我再也不发愁了。把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等内容积累起来写成日记,等到作文时,再充实一下,一篇成功的优秀习作就轻而易举的诞生了。因此,我认为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写起日记、作文来就容易多了。另外,爸爸还特意给我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亲自动手操作,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一些小事,为写日记积累素材,在生活中找到乐趣,写出具有切身感受的日记,让人读起来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谁读了都认为写得真实、具体。同学们,不妨你们也试一试。

我们班的淘气包

哈尔滨华电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小学三年级年级:姜禹彤

昨天下午第二节下课后,是我们组值日。大家都在认真地做值日,可我们组的裴少乾却非常淘气,他为了逃避劳动钻到卫生柜里去了。这时候,只听扑通一声,卫生柜倒了。正赶上老师走进来,急忙跑过去把卫生柜扶起来,对裴少乾说:“以后可不许再钻卫生柜了,这样做多危险哪?”裴少乾听了老师的话,脸刷地一下子红了。第一次钓鱼150024 哈尔滨华电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小学三年级年级:姜禹彤星期六,我和妈妈乘车去哈尔滨游玩。我们一下车就直奔“小

王子乐园”。到了那儿,我们参加了钓鱼、画画、蹦海洋球等许多活动项目。可最有趣的要数钓鱼了。我把旅行包寄放在存包处,就跟着妈妈去租鱼竿。接着,我们来到人工养鱼池钓鱼,我先把鱼食挂在钩上,然后把鱼钩甩进水里,过了一会儿,我看见鱼咬钩了,我一使劲一提鱼竿,鱼真的钓上来了。不一会儿工夫,我就钓了四条鱼。天快黑了,我和妈妈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小王子乐园”。“摘”松塔150024 哈尔滨华电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小学三年级年级:姜禹彤今天,我和妈妈到人工湖边散步。人工湖的四周栽了很多松树,树上结满了松塔,我抬头一看,松果长的样子很好玩,上面细,下面粗,绿颜色的。看上去还真有点像塔呢!怪不得人们管它叫松塔呢!我本想站在亭子上摘,可是松树离亭子太远了,我费了好大的劲怎么也够不着。就找来木棍打松塔,松塔打下来了,树枝也断了。我急忙跑过去,捡起来一闻,呀,一股松香味扑鼻而来。妈妈看见了说:“要爱护树木,不许„„”还没等妈妈说完,我的脸就红了。

自己煮汤圆

哈尔滨华电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小学三年级年级:姜禹彤 今天,爸爸和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做菜,可是饭还没做好。我嚷嚷着说:“我饿了,我饿了„„”爸爸说:“你先煮几个汤圆吃吧。”我开始犹豫了一下,然后高兴地说:“太好了!”我先把炉灶点上火,等水烧开后,我把小巧玲珑的汤圆拿出来放进锅里。过了一会儿,汤圆漂上来了。我用漏勺小心翼翼地把汤圆盛在碗里,我吃着自己煮的汤圆,真是甜在嘴上,香在心里。

看焰火

哈尔滨华电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小学三年级年级:姜禹彤

吃过晚饭,我和爸爸、妈妈早早就来到了街心广场。因为那儿要准备上演一场小型的焰火晚会。晚上七点钟,焰火晚会正式开始。首先是有名的“黑蜘蛛乐队”演奏,一首《难忘今宵》过后就开始燃放礼花了。我站在广场的一角,突然,一个火球飞上天,只听“嘭”的一声,火球爆了。好像许多彩色的雨点儿从空中撒落下来,可漂亮了!礼花燃放一直持续了半个多小时。街上的人可多了,像蠕动的蚂

蚁似的,黑压压的。我好不容易才从人群中挤出来,回到家里,我和爸爸、妈妈也燃放了礼花,这个元宵之夜真令我难忘!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盖一座高楼大厦,首先要设计构思、绘图,然后根据设计的图纸打桩挖地基,地基打好之后,应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修建高楼大厦,但为了使修建的高楼大厦坚固耐用,不是所有的建筑材料都可以拣来用,要精心筛选,选上等精品的材料,这样盖起的高楼大厦不仅美观,而且耐用。写作文也是如此,在阅读作文要求之后,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写,那么,合适恰当的材料哪里来?靠平时的日积月累,积累材料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留心观察事物,搜集写作材料;参加实践活动,积累鲜活的材料;加强课内外阅读,积累好词佳句;着眼于小事,以小见大„„积累的材料越多越丰富,选择材料时越得心应手,材料确定之后,还要精选,选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去写,不要面面俱到,要舍得割舍。本文的小作者就是采用写日记的方式来积累写作材料的,选材均来自生活实际,材料真实、有趣,因此写起来生动具体,很吸引人。而且选材广泛,除了有来源于学习生活的题材,还有来自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题材,写起来灵活,不呆板。可见小作者的确是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观察身边、周围的一切,并能随时随地写成简单的日记,为今后作文奠定基础。此外,小作者还乐于参与生活实践,力所能及地做一些生活小事,目的也是为了积累写作的素材,而且尝试到了写具有切身感受这方面题材的甜头。

(5)分类归纳的选材方法

即在阅读、观察、收集、选择材料时,为了能够便于日后查找,及时地按一定方法做好材料的分类工作,作为文章的素材资料的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用卡片、笔记本或活页纸作为记录素材的工具,这样便于整理。在活页纸上可以记载一些名言警句、有趣的话,有意义的寓言、比喻、夸张等好的句子,还有生动地场景描写、激烈的对话等。在卡片上可以记录名言、优美的短文等,在笔记本上可以把自己的某一时刻突然逆发出来的情感记录下来,把自己所见、所闻记录下来。

材料收集好以后,一定要及时对这些材料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分类整理。长此下去,我们就会有一定数量的材料积累,达到一定的数量之后,我们就会自己形成一套便于自己使用的资料库了,而把这些各种不同的资料总结在一起便是归纳了。

此外还要注意,在分类归纳法中一定要以简明、实用、丰富、方便为原则。

作文材料可以按作文种类分类,如:写景、状物、抒情。 写景可以收集春、夏、秋、冬四季景色描写的优美片断,或是风霜雨雪,或是美丽的山河、田野,或是动植物。写人物可以搜集你身边最熟悉的和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可以是你的父母、爷爷、奶奶等家庭成员或是邻里乡亲;也可以是你的朋友、同学、你的老师等;还可以是某个英雄人物或在一个时刻给你以深刻印象和很大启迪的人。

同学们,作文在选择材料方面有哪些要求,有哪些方法,应该如何在平时寻找积累材料,通过这一周的讲解和训练大家一定有所收获,那就写写你的心得体会吧。

第五篇:关于作文选材

关于作文选材

我发现,老师在批改高年级的作文时,符合大纲要求的学生作文老师未必能给评一类文,只有“选材新颖、描写生动”的文章才有可能获得一类文的成绩。

选材新颖的确非常重要。一次小升初的考试,作文题目是《生日》,很多学生写的内容都是吃生日蛋糕,一天下来,老师要批改几百张试卷,想想看,翻开一张卷子是吃蛋糕,再翻开一张卷子还是吃蛋糕,那感觉就像一块块大蛋糕迎面扑来,腻得没地方躲!忽然发现一个孩子写的生日礼物是一个小闹钟,家长的目的是让这个小闹钟提醒自己珍惜时间,这个学生的选材给人非常清新的感觉。还有一次小升初的考试,作文题目是《我受到了表扬》,很多孩子写的是坐公交车给人让座、捡手表等,忽然发现一个孩子写的是在楼道里打苍蝇得到居委会大妈的表扬,语言也生动,像打一场空战,老师们喜出望外地互相传阅。分数也立马超群。20多年了,至今我还记得这件事情。

我对学生谈选材时,常说一个道理:你写作文,就像做菜,如果大家都选白菜做(当年冬天都是吃大白菜),你就是做出熬白菜、炒白菜、拌白菜,都没有一点新鲜感,即使你把白菜做成馅,也是白菜味儿。忽然有一个人选的是大虾,无论是炸,还是油焖,或者清蒸都是美味佳肴,因为材料不是一般化的白菜了。让学生在选材时千方百计躲着“一般化”来写。这需要培养非常敏锐的观察力。有一次,我在我班的“写作文玩儿”的练习中,让学生写一件让人着急的事情。一个学生写了这样一篇文章,自定题目是《一场虚惊》:

奶奶行动迟缓,还老往大街上跑。人家都说吃一堑长一智,可奶奶都挨了两次撞,吃了两次堑了,也不长一智。还常常去逛大街。

有一天,全家人都在睡午觉,三点起床时,发现奶奶“不翼而飞”了。爸爸说,她可能交电费去了,可是到了四点半,在门口等待奶奶的我连奶奶的影子也没有看见。全家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爸爸往嘴里擩了一根香烟,点了半天没点着,他在院子里走来走去;叔叔急得直出汗,把帽子有节奏地摘下来又戴上去;妈妈在包豆角,总不安地看着大门外面,豆子撒了一地,盆里却掺着豆皮。等了一会儿,我们决定分头去找,找了一大圈也没有找着。回到家里,只见奶奶一个人悠闲地坐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嗑瓜子。一问才知道,她是去邻居家串门了。

爸爸把奶奶叫进里屋,屋里又传出爸爸一阵阵讲大道理的声音。

我把这样的小文在全班读给大家听,一是对作者的肯定,也是引导学生如何观察生活,如何选材。而且,上面这篇文章主题也是很鲜明的,就是全家人对老人都是非常孝敬和关心的。一般说来,我不大规定学生作文的长短。我不提倡学生写作文凑数,反而希望他们能够做到,能一句话把事情说明白的不说第二句,就像画白描,能一笔画完的不画第二笔。

这个班,十多个的学生的作文登在了报刊杂志上。

需要说明的是,低年级看图说话或看图写话,不怕千篇一律。为鼓励孩子说话和写话,一定以鼓励为主。我刚工作时,北京市模范教育工作者郑宝鋆老校长告诉我们:“不要轻易否定孩子说的话。一个一年级孩子说:„今天有一个法国阿姨来我们班参观,这个法国阿姨是女的。‟别说孩子,你不是废话吗!阿姨本来就是女的。这样会打击孩子积极性。”

但是,我鼓励孩子在千篇一律的同时,有自己的创造性。比如,看图写话的图中,画着一只小白兔坐在草地上吃草。一般孩子说:“一只小白兔坐在草地上吃青草。”如果一个孩子说:“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坐在草地上津津有味地吃青草。”就要大加表扬。

鼓励和欣赏是培养孩子写作兴趣的关键。

有一年,学校让我在本年级组辅导一个作文班,谁愿意主动报作文班啊?只有8名学生报名,大部分是我自己班的。我把写作文当游戏一样来做,结果,没几个星期,报作文班的人数竟然达到22人。一个外班的学生有一天告诉我:“孙老师,我们老师出一个作文题,我写不出来。后来我就想,这篇作文是作文班孙老师让写的,我立刻就写出来了。”说明老师的欣赏和鼓励就是孩子写作的巨大动力!

平时,家长和孩子在一起时,可以提醒孩子哪样的事情值得一写,哪怕当天只在日记上写几句,等有时间时再做详细的描写。这实际上是在帮助孩子观察生活。

我上作文课,帮助学生选材要占多半节课的时间,有时,我会一个一个地帮助学生确定他写的内容。当然,我特别了解我的学生的生活。我接一个班,常常一直教到毕业。

再次声明,我不是语文教学的行家,在教学上,我不大受约束,我的观点和做法仅供参考。

作文选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