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中国建设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现状★
编辑:风起云涌 识别码:14-837897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15 11:02:12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中国建设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现状

中国建设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银行国际化经营是当今世界银行业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中国建设银行作为中国规模最大商业银行之一,主动参与全球化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本文通过对建行的国际化经营现状的分析,发现其存在问题,在结合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建设银行 国际化经营

一、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概念

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商业银行按照国际通行的惯例和规则,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直接或间接加入全球性金融服务。主要表现为银行通过大规模在海外开设分支机构或建立代理关系,形成全球性的服务网络,在国际范围内从事金融服务,实现以资本国际化为特征的跨国经营。具体来说,国际化银行的业务活动主要在国际市场,服务网络覆盖全球或世界主要地区,主要服务对象是进出口公司及跨国公司,金融产品实现了高度的标准化和市场化,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进行金融合作与竞争。

二、中国建设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现状分析

1.资产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跨国经营向纵深发展,建设银行的海外资产规模逐年扩大,截至2009年一季度末,建设银行资产总额达币86,746.33亿元。同时,建行在香港的两家经营性全资子公司——建行亚洲、建银国际进一步扩充资本,在香港的业务规模迅速扩大为原来的两倍,客户贷款额由原来的第16位升至第9位,并快速搭建起建设银行在港澳地区的零售业务发展平台,建行亚洲的分行由过去的14间变成了30多间,业务有了长足发展,未来还会有新的发展。

2.境外分支机构不断扩张

建设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在海外分支机构拓展方面一直秉持“做强亚洲、巩固欧非、突破美澳”的战略。

建设银行于1991年在伦敦设立了第一家代表处,随后又于1995年在香港建立了第一家海外分行,此后逐步不断扩张。截至2009年6月1日,建设银行在伦敦、纽约、香港、新加坡、法兰克福、约翰内斯堡、东京、首尔均开设分行,在悉尼设有代表处;同时在香港拥有两家全资子公司——建行亚洲和建银国际,在越南、澳大利亚等国家设立经营性机构的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之中,从而实现建行在全球五大洲的经营网络布局。

3.国际化经营业务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

建设银行设在世界各地的机构,经营着当地法律许可的各项银行业务,一方面,各海外机构巩固发展了存贷款、贸易结算、外汇交易等中行传统业务;另一方面,它们又积极借鉴和采用国际金融领域先进的经营方式,不断开发新的业务产品和服务项目。

2006年建设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签署《全球贸易融资服务协议》,凭借国际金融公司的信用支持,建设银行可以大力拓展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融资业务,延伸其国际贸易融资范围,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外汇业务整体竞争力。同时,不断对其业务产品进行创新,在个人理财产品上,在境外推出结构性存款、基金投资、信用卡代理清算等业务;其海外分行将主要从事公司存款、贷款、贸易融资、大宗商品融资与保值等银行业务。

三、建设银行国际化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境外资产规模小,分支机构数量少

建设银行资产布局主要集中在国内,其境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远远不能与西方跨国银行相抗衡。外汇贷款资产占本外币资产总额的比例,除中国银行将达到20%,其他三家银行都达不到4%,而建设银行境外信贷业务比重仅为1.38%。可见,建设银行持有的外汇贷款资产主要源于境内居民和企业的外汇存款,这种资产布局已经滞后于世界经济开放的步伐。

目前建设银行在外分支机构数量不足,截至2005建行在外分分支机构仅为9个,比1999年增长了12.5%,而中国银行2005年境外分支机构达69个,比1999年增长了72.5%。这样的现状使得建行大量的国际金融业务必须通过其国外代理行办理,由此造成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其一,通过代理行办理业务难以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其二,通过代理行办理业务无法在境外市场树立自己的品牌,直面客户,开拓潜在市场。其三,通过代理行办理业务需要向代理行支付相应费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业务收入。

2.现有发展方式相对单一,发展速度缓慢

前已述及,建设银行在海外的发展仍然主要是通过在国外直接设立分支机构来实现的。这种方式是根据市场需求,经过市场调研和可行性论证分析后,先在相应的国家或地区设立代表处。代表处并不开办实际业务,只是起到信息采集和联络作用,为分行开业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待条件成熟后,代表处才升格为分行或子银行。这种发展方式周期较长、见效又慢,一般需要2到3年的时间。即便分行正式开业,还得经过一段试运营期的过渡与经营摸索,才能适应当地和国际市场。显而易见,这种发展方式跟不上我国对外贸易扩展对国际化金融服务的需求,只适合于商业银行在早期尚不熟悉国际资本运作、资本实力较弱,而国家的开放程度不高、对外贸易依存度较低的情况下采用。加入WTO以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金融业的全面开放,银行客户经营行为的国际化趋势日渐加强,国内企业开始大量向海外展业务,跨国公司也随即兴起,从而要求银行提供更多国际结算、进出口贸易融资、衍生金融产品及其他投资理财服务等全球化、多元化、标准化的国际化银行服务。而我国的商业银行目前国际化进程较慢,金融服务的效率低下、工具单一,难以适应对外贸易高速发展的需要,从而制约了其国际化的发展。

3.风险管理经验不足,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即借款企业的违约风险;而一家跨国银行的主要风险则是市场风险,即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确定而导致的风险。建设银行国际化经营无疑增大了风险管理的难度,而我国大部分银行刚刚达到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新巴塞尔协议还未在我国实行。根据银监会2007年发布的《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规定,国际业务占比高的大型商业银行应从2010年底开始实施新资本协议。因此风险管理经验不足将是困扰我国商业银行包括建设银行国际化进程的主要障碍之一。

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和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才是建设银行风险管理的突出问题。虽然于2005年引进了战略投资者,并在其帮助下加强了风险管理的技术与工具,风险管理有了起色,但作为一个体系,风险管理必须渗透到银行业务的每个层次和每个员工,同时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与银行管理的架构有关,当管理架构不合理时,就会出现业务推诿、责任不清、实施不到位的现象。

4.跨国经营能力不足,总行与分支机构管理理念存在差距

我国是新兴的市场经济国际,在实施“走出去”的海外发展战略中,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绝大多数设立在市场经济发达或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建行在海外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代表也大多在发达国家和经济发达的地区,目前建行在香港、新加坡、法兰克福、约翰内斯堡、东京、首尔均开设分行,在伦敦、纽约和悉尼设有代表处等。这样容易造成总部与下属分支机构的管理理念与行为方式上存在差距,由于分支机构权限的限制,一些业务的开展、突发事件的处理需总行批准,而由于总行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相对不同步,致使分支机构错过很多机会。这使得总行与分支机构的矛盾凸显出来。

正是由于总行和分支机构的管理理念与行为方式上都存在差距,致使总行对分支机构不知如何管理,导致总行对分支机构的授权界定不清楚,最终导致海外机构案件频发。银行是为客户服务的。客户之所以选择我国银行的境外机构办理业务,是需要境外机构提供全球化、多元化、标准化的国际化银行服务,而境外的分支机构要提供这样的服务需要总行能够具有这样的能力。我国商业银行虽然国际化进程发展迅速,但实际服务能力不足,效率低下,难以适应国际市场上客户的需求。

中国建设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四、建设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对策和建议

1.积极推进建设银行建立海外机构

银行推进国际化进程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必须积极建立海外机构。由于建设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发展时间较短,并且主要集中在国际金融中心。对此,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1)建立海外机构的地域选择

建设银行应结合区位优势,在海外机构的地域扩张上有所倾斜:(1)向国际金融中心倾斜。在伦敦、纽约、法兰克福、东京、香港等全球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设置分支机构,可以更为广泛地同其他国家的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往来,扩大业务发展的范围,还可以获得更多关于国际金融业务和管理方面的信息。(2)向业务量大的国家或地区倾斜。如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和投资伙伴之一,且中国的外汇资产多以美元为主,因此在美国设立分支机构是明智的选择。香港与内地的经贸联系很广泛,且中国同美国等其他国家的许多贸易都是通过香港进行转口,因此在香港设立分行比在其他地方设立更有必要。(3)向华侨集居地倾斜。美国纽约、旧金山,加拿大的温哥华、多伦多等地都是中国华侨聚集的地方,在这些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更容易打开市场。

(2)建立海外机构的战略步骤

根据当前的优势和实际,建设银行国际化进而实现全球化可分三步进行:一是在世界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设立分支机构。这些地区不仅金融管制宽松,而且具有较大的市场规模,进入成本和运营成本都较低,且能够及时把握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脉搏。二是在与我国具有密切经贸关系的国家的主要经济中心和经济发展快的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对于具有成熟的市场经济框架的国家可以设立分行,在市场发展框架正在建设中的国家可以设立代表处。三是独联体、中东、非洲、南美、东欧等政治经济尚不稳定或者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这些地区正处在调整和改革中,短期内建设银行不可能在这些地区广泛扩展银行分支机构,但是,应该选择有利时机,在政治相对稳定、同中国经贸关系密切、转轨过程基本完成的国家或地区的一些经济中心城市设立代表处或分行。

2.采用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采取何种模式提高国际化的速度,已成为建设银行走向世界,迎接挑战的关键。从前面的论述可以发现,以并购等多元化方式加快国际化发展的模式应是建设银行近期的方向。通过这类方式,建设银行方能尽快取得当地监管与市场认同,引入符合当地社会文化的管理理念和经验,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并且能与当地同业在了解市场和客户、防范风险等方面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从而提升分支机构的市场竞争力和服务水平,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国家为了使各家商业银行尽快提高竞争实力,不断向国有商业银行提供各类经济及政策援助。

建行已初步制定了综合化经营战略,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将采取直接投资、并购等方式经营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信托、保险、基金、租赁和汽车金融等业务,发挥不同业务的协同效应。建行正在积极筹划信托投资公司,并在探索和保险公司进行股权方面的合作。

3.树立风险意识,建立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国际金融市场风云变化,风险随处存在,而发生问题的地方往往就是银行的海外机构。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针对目前风险管理存在的各类问题,从最基本的东西抓起,自上而下建立起一整套先进科学的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管理体系,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体制和问责制,制订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操作程序、操作规程,规范管理,为商业银行在国际化道路上的加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针对海外机构建立与国际金融市场相匹配的风险管理体系,引进和培养国际型的高级风险管理人才,加强海外机构的风险管理。

4.采取跟随、借鉴、创新的策略,提高跨国经营能力

跟随就是跟随客户国际化,即通过服务国际化的客户学习国际化经验。跟随服务跨国客户的过程,既是一个业务扩展的过程,更是一个学习国际业务新知识、新产品、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的过程。建行服务的客户中既有外国的跨国公司,也有国内跨国发展的企业。跨国公司因为在世界各地经营,其金融需求最具国际化的特征。在跟随服务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国际化的人才,又积累了国际化的经验。

借鉴就是借鉴同行业的国际化经验。竞争是发展的动力,对手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对同业银行国际化经验的全面研究和分析,汲取先进的经营理念,并且善于与各行之间紧密合作。

创新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创新就是要转变观念,结合自己的实际大胆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更快地提高跨国经营能力,提升建行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薛求知,杨飞.跨国银行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2]张晓松,李炜.中国金融、“走出去”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3]王向荣.跨国银行国际化的路径分析——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的路径选择[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4).[4]郑良芳.我国商业银行推进国际化战略研究[J].新金融, 2007,(02).[5]周昆平.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五大策略[J].银行家, 2007,(04).[6]建设银行.建设银行年报,http: //www.teniu.cc

第二篇:中国建设银行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报告

中国建设银行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报告

[摘 要] 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是当今世界银行业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随着近几年来中国逐步解除金融政策壁垒,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在各家外资银行不断进入国内市场开展业务的同时,也激发了国内银行进军海外探索国际化经营战略之路。本文以建设银行为研究对象,对其国际化战略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分析。

[关键词] 建设银行 国际化战略

一、建设银行国际化经营发展现状

中国建设银行是植根于中国的一家大型商业银行,市值与盈利水平均居全球上市银行第二位,ROA、ROE全球领先;ATM拥有量位居同业首位,中长期基建贷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国内同业第一,风险管理能力、综合服务能力和盈利能力均在国内名列前茅。截至2009年一季度末,建设银行资产总额达12,689.82亿美元(人民币86,746.3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9%,拨备覆盖率达到141.8%,今年一季度净利润为38.44亿美元(人民币262.76亿元)。

随着国际金融资本市场和国际贸易的逐年发展,国内商业银行在国际化经营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实现形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资本市场控股海外当地的一些金融企业,直接进入当地市场。这样既可以借助该收购金融企业在当地的机构网络和已有人力资源迅速的开展业务,同时也避免了在海外创办企业在企业文化和市场开拓上的难题。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直接纳入总行的分行管理系统管理,便于与国内分行进行业务的直接连通。这部分分支机构主营业务多在国际结算、外汇清算等境内业务的延伸范围内。

(一)建设银行的主要境外附属公司

1、建行亚洲

建行亚洲是香港注册的持牌银行,主要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个人及商业银行服务。2008 年,建行亚洲加强网点扩充及各种电子渠道建设的步伐,在港澳地区零售网点数量已增加到36 间,并开发14 项新的电子渠道服务以及“乐年理财”、“黄金买卖”、“人民币支票户口”等18 项新产品。

2、建银国际

作为建设银行设立于香港并面向全球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全资子公司,建银

国际通过与建设银行总部及境内机构联动,主营业务覆盖IPO、上市公司回购与增持、买壳上市、兼并收购、资产管理、产业基金等,取得成立以来的较好业绩。

3、中德住房储蓄银行

中德住房储蓄银行成立于2004 年2 月,由建设银行和德国施威比豪尔住房储蓄银行股份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建设银行出资比例为75.1%。2008 年中德住房储蓄银行的业务范围,在原有住房储蓄业务的基础上增加开办吸收公众存款,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发放以支持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经济租赁房和限价房开发建设为主的开发类贷款,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兑付和承销政府债券,代理收付款项,代理销售基金,代理保险业务,由单一从事住房储蓄业务的储蓄银行转型为专业经营住房信贷业务的商业银行。

(二)建设银行境外分支机构

建设银行在香港、新加坡、法兰克福、约翰内斯堡、东京、首尔设有分行,在伦敦、纽约和悉尼设有代表处。2008 年末,海外经营性机构资产总额为1,215.93 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3.33 亿元,其中海外分行实现利润总额1.67 亿元。受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影响,不良贷款率较上年上升0.14 个百分点,但仍保持在较低的0.51%。

2009年6月5日,中国建设银行纽约分行在美国纽约隆重开业。纽约分行是建设银行在美洲设立的第一家分行,它的成功开业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建设银行的全球金融服务网络,也标志着建设银行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从事接受大额存款、贷款、贸易融资、美元清算、资金交易等商业银行业务。

二、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境外分支机构覆盖力度尚待加强,业务结构单一

作为集团国际化经营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银行海外网点多在香港、新加坡、法兰克福、约翰内斯堡、东京、首尔等地,2009年在纽约设立分行,是建设银行建立全球金融服务网络的重要一步。但同时,可以看到伦敦和悉尼只设立了代表处,对业务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从其他全球性金融机构成功的经验来看,通过在各大洲的经济金融中心建立全面的业务处理中心,以此协调全球金融服务的发展,分区域做实针对性较强的金融产品是一个有效的国际化经营策略。而从目前的分支机构的业务实力来看,作为区域性的业务处理中心,协调境内外

业务的发展还有很大的距离。

分支机构主要依靠于自身网点机构循序渐进式的发展,成果与收益较慢,不利用迅速提升国际知名度,在国际资本市场中易处于劣势。业务的开展过于依赖传统存贷款业务和利差收入,非传统业务收入比不到20%,对中间业务的发展程度不够。因此,缺乏抵抗东道国金融政策风险的能力。

(二)海外并购合作经营经验尚显不足

建设银行目前除有兼并香港同澳门金融机构的经验外,并无实质的境外合作(如银团贷款)和并购实践。在众多的海外并购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并购完成后的企业文化整合、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海外并购案的难题之一。目前,我国几家国有商业银行虽都不同程度的通过海外并购控制海外金融机构,但并购后的企业文化差异和业务开展的惯性作用,使得这些海外并购多停留在资本结构控制的层面,在企业文化整合,业务融合等方面尚待深入的研究。

(三)境外分支机构金融产品研究创新能力较低

由于境外分支机构大部分的收益均来源于传统的存贷利差,造成银行内部产品陈旧,变通极少。而对分支机构绩效考核的实质性缺位导致其在新兴的个人信用卡市场和投资银行业务上较其他跨国银行起步晚,发展慢,难以拥有持久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境外分支机构承担了一大部分境内机构的接待培训任务,很多时候都把自己的位置放在了配合境内银行开展业务上,造成了金融产品开发的主动性下降。

(四)海外机构绩效考核方式不到位,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匮乏

对于海外机构的管理人员多采用总行选派的制度,其绩效考核方在总行相应的职务序列中,并没有与其管理的海外机构绩效高度挂钩,同时,三年一换,外派人员刚熟悉业务就被调走,又换新人,造成了管理层不熟悉海外业务,不能较好的指导境外机构和附属公司的业务,只能依赖于当地核心员工的业务能力和境内机构的业务支持。

三、建设银行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建议

(一)加强与战略投资者在国际金融服务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从建设银行2004年股改上市引进美国银行为其战略投资者以来,建设银行与美国银行开展了深度的金融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建设银行始终坚持积极稳妥的海外发展战略,逐步扩大海外机构和设施,拓宽服务渠道,丰富金融产品,全面提升为客户提供国际化全面金融服务的能力。战略投资者为建设银行的国际化经营提供了有力支持,如何利用好战略投资者这个海外资源是国际化经营战略的重要内容。

建设银行与战略投资者合作三年多来,取得一系列实质性成果。与美国银行在零售与公司银行业务、电子银行、信息技术、风险管理等领域实施战略协助项目16 个,设立经验分享和培训项目42 个。其中,在成功推广零售网点转型的基础上,理财中心、财富管理中心改进试点获得成功并开始推广,个人业务网点服务与销售流程全面优化,专业化、差别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网上银行客户体验改进项目以代理保险业务为试点,在国内银行业中率先实施产品和服务发布前的客户可用性测试,提高了客户使用的有效性、效率与满意度;小额无抵押循环信用额度贷款产品研发项目的实施,加快了中小企业产品和服务创新;数据管控、信息技术战略规划、网络转型、灾备建设等方面开展的合作项目,促进了本行基础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建议银行在借鉴和引进先进的技术、方法、流程和产品的同时,积极促进试点推广、经验转化和人才培养。

(二)明确国际化战略的市场定位

跨国银行是以国际业务为主并采取跨国经营方式的银行。建设银行资本雄厚,现已经具备了国际性银行发展潜力和必要条件,可定位于海外的多元化市场。集团经营重心逐渐向海外转移,先按照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原则,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形成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基础类产品和服务,初步创建建设银行的优势品牌,争取在5年的范围内达到境外业务收入占到集团总收入的四分之一左右这一目标。根据建设银行全行海外发展战略要求,各海外机构努力优化资产及收入结构,积极推进业务转型,大力拓展国际结算、外汇清算、投资银行等中间业务,深化境内外业务联动,实现了境内外业务发展的双赢。

(三)加强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建设

为解决国际化经营人才短缺现象,建设银行一方面可以以优厚待遇从外资银行或海外高等学府引进专业人员,同时也可以依托在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子公司,建立起金融专业培训中心。凭借两地的国际区域金融中心地位、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和交易清算系统,以及语言文化上的中西合璧,既能有效缩短进修培训人员的适宜环境过程,又能很好地接触国际金融市场和业务,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深度。

(四)增进海外并购企业文化和业务整合能力

世界经济一体化使得国际金融竞争更加激烈。为了与跨国金融机构相抗衡,建设银行采取并购的方式是最快最有效的选择。这是因为海外并购相对投入较少,但见效快,投资回收期短,还可以继续利用被收购银行原有的健全的组织结构、专业技术人才、关系网络和业务渠道等资源,利于避开东道国有关政策限制,迅速进入新市场开展工作。在现有的海外并购的经验基础上,应着力并购以后企业文化整合和与境内机构及其他境外分支机构的业务整合,并利用并购的金融机构进行集团内部的人员培训,提高海外并购的价值。

四、结语

建设银行作为我国金融行业内国际化经营的先进力量,在面对国际金融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和严峻挑战下,不仅要充分利用和强化现有的国际化经营业务水平和硬件设施,更应该通过内部自上而下的革新使自身的企业体制、运行机制、产品和服务人员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迅速向国外银行的先进水平靠拢。

通过现阶段实施立足集团现实、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的国际化经营战略,既能有效提升建设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和收益能力,更能进一步满足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服务的现实需求,完成提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能力,维护本国金融经济安全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张邯 田高良: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6,(02)

李洪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的现状及推进策略[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09)

沈 彬: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思考[J].价格月刊,2006,(01)

第三篇:中国建设银行经营情况调查

中国建设银行经营情况调查

国际经济与贸易1003单文20101362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中国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商业银行产品与服务。主要经营领域包括公司银行业务、个人银行业务和资金业务,多种产品和服务(如基本建设贷款、住房按揭贷款和银行卡业务等)在中国银行业居于市场领先地位。建设银行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与多个大型企业集团及中国经济战略性行业的主导企业保持银行业务联系,营销网络覆盖全国的主要地区,设有13600多家分支机构。经办国家财政拨款时期 1954年10月1日成立原名为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建设银行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成立后,其任务是经办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的拨款,管理和监督使用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和部门、单位的自筹基本建设资金。几十年来,建设银行为提高投资效益、加快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国家专业银行时期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为适应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建设银行先后开办了现金出纳、居民储蓄、固定资产贷款、工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国际金融、住房贷款和各种委托代理业务。通过开办各种面向社会大众的商业银行业务,丰富了银行职能,为向现代商业银行转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国有商业银行时期

1994年,按照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要求,建设银行将财政职能和政策性基本建设贷款业务分别移交给财政部和国家开发银行,从功能转换上迈出了向现代商业银行转轨的重要一步。经过近50年的改革与发展,建设银行已经具备了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实力。到2004年6月末,资产总规模为37228亿元,负债总规模为35223亿元。资本充足率达到8.17%。按照境内外全口径统计,全行不良贷款余额657.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3.08%,达到了银监会要求的3-5%的标准。境内外营业性分支机构15401个,其中有6个海外分行,2个驻海外代表处。全行正式员工26.3万人。同时,全资拥有建新银行,并持有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43.35%的股权,持有中德住房储蓄银行75.1%的股权。

2004年9月15日,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和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在京召开会议,决议共同发起设立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将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制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改制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后,名称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承继原中国建设银行商业银行业务及相关资产、负债和权益。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后,将引入战略投资者,进一步实现股权多元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同时,将继续全面推进各项管理改革,促进绩效进步,努力把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办成一家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

截至2010年底,建行资产总额达人民币108,103.17亿元,突破1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33%;实现利润总额1,751.56亿元,同比增加364.31 亿元,增长26.26%;受益于业务发展、内地企业所得税税率调整,实现净利润1,350.31 亿元,同比增加281.95 亿元,增长26.39%;实现经营收入3,234.89亿元,同比增长21.07%,其中利息净收入达2,515.00亿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达661.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70%、37.61%;综合盈利能力继续保持内地同业领先地位,年化平均资产回报率为1.32%,年化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为22.61%,净利息收益率为3.49%,分别较上年同期提高0.08、1.74和0.08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2.68%,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0.40%;资产质量稳步提升,不良贷款额、不良贷款率继续双降,不良贷款率降至1.14%,较上年末下降0.36个百分点;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减值准备对不良贷款比率为221.14%,比上年末提高45.37个百分点。

第四篇:茶叶国际化经营

茶叶国际化经营

一、名词解释

1、保障措施:也称“免责条款”,常见于国际贸易协定,旨在使缔约国承担义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便在出现特使情况时免除其义务,使其对已造成严重损害进行补救或避免严重的后果。

2、原产地规则:是一国(地区)以立法的形式制定的确定货物原产地的标准和方法的总称。

#原产地:是指产品的最初来源,即货物的生产制造地。

3、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

4、地理标志 :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特定地方的地理名称,用于指示一项产品来源于该地,且该产品的质量特征完全或主要取决于该地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人文背景等因素。

5、成本控制:成本管理者对生产经营中的资本耗费过程进行规划、设计、控制、协调,以及时纠正不利差异,提高工作效率,使成本按预期或超期方向发展的过程。

6、责任风险:主要是企业主观故意客观无意或主观无意客观故意侵犯他人权益,造成他人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在法律上必须负经济赔偿责任所引致的风险。

7、信用风险:主要发生于企业经济合同风险和银行信用风险。

#、经济合同风险:亦称违约风险,指在签订和履行经济合同时,因没有严格执行经济合同法,或契约规定,或信用交易要求等而发生的经济纠纷,从而影响到某一方的经济利益。

#、银行信用风险:通常指存款者挤兑提款而银行无力支付的风险。

8、产品生命周期:是一个新产品研制成功后,从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整个时间过程,它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9、包销:指出口商与国外包销商签订包销协议,给予国外包销商在一定时期和指定地区包销销售某种或某类商品的独家专营权利,包销商在买断后自行推销包销产品。

10、期货交易:称国际商品 期货交易,指按照一定的制度安排,借助期货交易所的平台,进行标准期货合约的买卖行为。

11、跨国公司:是一种在多个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全球性生产、销售或其他活动的国际企业组织。

二、简单题型

1、跨国公司是跨国经营的主体,#分公司:由总公司授权开展业务,其债务由母公司负责;不具有法人资格,在法律、经济上没有独立性

#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存在所有权或股权关系,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但子公司的自主权较大。它是独立的法人,在东道国违反法律,其责任在于子公司,母公司负连带责任。

2、重商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政府以鼓励出口、抑制进口来改善国家的经济福利,其结果是获得贸易顺差以及由此导致财富流入本国,它假设一个国家的财富是依靠财产的库存,一般是黄金。

3、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指专业化《富国论》、现代经济学之父、经济学奠基理论、揭示了国家贸易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国有利的自然禀赋和后天的有利条件;指出一个国家只要根据有利的生产条件参加 国家分工就可以获得贸易利益;提出自由贸易政策:局限性:开展国际贸易各个国家都必须有自己的绝对优势。

4、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局限性:以一系列的假设为前提,削弱了比较成本理论的实用性。

5、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论:要素供给比例理论、出口丰裕度高的产品,进口丰裕度低的产品(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种要素供给的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其价格低于别国同样要素的价格)

6、国际竞争优势论:四个变量影响钻石模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建立和保持竞争的优势:要素禀赋、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以及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此外机会和政府是不可或缺的影响因素。

6、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7、垄断优势论:特定优势论,市场不完全可分四种形态:

1、又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2、产品市场不完全

3、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

4、由政府课税、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前三种使企业拥有垄断优势,第四种导致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利用其垄断优势。

8、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三个阶段:创新(知识密集型产品)、成熟(向资本密集型转变)、标准化(劳动密集型产品)

9、内部化理论:来自科斯的交易成本学说,以内部取代原有的外部市场(实现条件:由外部交易成本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决定,即外部成本>内部,则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内部价格起着润滑作用,着重点是中间产品市场,而垄断理论着重点在最终产品

10、生产折衷理论:邓宁认为具备(三优模式)内部化优势、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时才应该开展跨国经营活动(手动画表)

11、卫生与植物检疫措施协议SPS、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TBT、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DSU

12、绿箱政策:(对贸易影响最小的措施)农业科研、自然灾害救济补贴等政府服务性措施

13、黄箱政策:直接价格干预和补贴,包括肥料、种子等,对农产品,对农产品贸易产生扭曲,成员方须承担约束和削减义务。

15、反倾销协议:出口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挤入进口国的商业,要采取反倾销的措施,成员必须确定:存在倾销、存在损害、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17、原产地认定标准:完全改变标准、实质性改变的标准(税目改变标准、从价 百分比标准、加工工序标准)

18、知识经济:主要要素:核心的知识、基础的信息、关键的技术、必要的资本和相关的人力资本

19、与贸易有关的知识经济产权协议:(1)版权及相关权利(2)商标权(3)地理标志权(4)工业品外观设计权(5)专利(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7)为披漏信息的保护权

20、茶叶出口国:斯里兰卡、肯尼亚、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

主要出口国:摩洛哥

红茶 –美国

乌龙茶—日本

进口国(红茶):俄罗斯、英国、巴基斯担、美国、日本

21、海关的职责:监管、征税、缉私、统计

#监管的对象:运输工具、货物和物品

#征税的对象:进出境的货物和物品,主要包括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海关监管手续等

22、通关流程:报关电子数据申报、集中审单、征收税费、查验、放行

23、商品检验检疫机构的职责:法定检验、公正鉴定、监督管理

24、商标的种类:

# 联合商标:同一商标所有人在同一类或类似商品上主注册的若干近似商标,这些商标中首先注册的或者主要使用的方式为主商标,其余的为联合商标。、#证明商标:

#防御商标:注册商标所有者为了防止他人在不同类别的商品上使用某商标,而非类似商标上将共同商标分别注册

#集体商标:

25、地理标志和商标的区别:商标是企业为使产品和服务有别于其他企业商品和服务所受使用的一种标识。它赋予商标注册人以排除他人使用该商标的权利。而地理标志中则是告诉消费者一件产品是在某地生产并具备某些与该生产地有关的特性。地理标志着重与产品的地理来源和由此产生的的特点,其产品的特定品质和原产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而商标强调的是产品的生产者或制造者。

26、成本的构成:生产成本、期间费用

#1、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2、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

27、# 品种法:以产品或商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大批量单步骤生成或不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

# 分批法:按产品批别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类型生产,也适用于一般企业中的新产品实验的生产、爱建工程以及设备修理作业等。

# 分步法:按产品的生产步骤计算成本的方法,是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

28、定价原则:价有所值

29、促销作用:与消费者沟通、引导消费、传播信息、树立品牌、利用现代营销手段

30、贸易竞争指数:即该类产品的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

当指数>0时,说明该类产品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当指数<0.....当指数=0时,说明该类产品生产水平与国际相当,其进出口纯属进行品种交换。

31、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个国家产品i占其出口总额的份额与世界产品占世界出口总额份额的比率。

当指数>1时,说明该国产品i具有显示比较优势,<1说明没有

32、波士顿矩阵:

33、寄售:是一种委托他人代为销售的贸易方式。特点:先出口,后售货,寄售人与代售人不是买卖关系,而是委托代售的关系。

34、租赁贸易特点:(1)承租人只享有占有权和使用权,故维修、保养等责任大多由出租人承担(2)租赁可以使承租人免除因设备更新快而出现的精神其磨损,尤其是可以满足一时性、季节性的需要(3)租金可以纳入营业费用,可以减轻承租人的纳税额(4)承租人一般对租赁的商品保有留购权。作价方法:现金减去已付租金。门店之间自愿的横向关系。

35、特许经营:同总部签订合同,取得使用总部商标、商号、经营技术及销售商品的特许权,经营权集中于总部。以特许经营的门店均为独立法人。具有多店铺组织与网络化经营的基本特征。侧重总部与门店之间的纵向关系。

36、自由连锁:由若干个门店或企业自愿联合起来,在不改变各自资产所有权的情况下,以共同进货为纽带开展经营,侧重门店之间的横向关系

37、出口企业和包销的关系:买卖关系

38、出口企业和代理人(只取佣金)关系:委托代理关系

三、问答题

1、实施保障措施的程序:

调查: 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审查证据,评估所有相关因素,并确认进口急剧增加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通知(保障措施委员会): 通知的内容应尽可能详细和具体,包括:相关证据,涉及的产品,拟采取措施及其时间和逐步放宽表等。

磋商: 有关成员应将保障措施内容与方法或临时保障措施进行磋商,交换意见,并达成谅解。

保障措施的实施:分为临时保障措施和保障措施,临时保障措施期限不超过200天,延长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保障措施必须以非歧视方式实施,进行修改减退、提高关税、实施数额量限制,关税与数量限制相结合的措施。补偿与报复:在进口相当增长的情况下可以立即报复;在进口绝对增长的情况下,则在3年内不得报复。

2茶叶国际化经营中海关的作用

(一)保护合法进出口贸易,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海关出台的有关措施营造企业守法便利、违法受罚的环境,为茶企在遵守法规的基础上,利用市场规则和国际惯例,在海关的打击违法经营活动的方向支持中找到发展的动力,以谋求发展。

(二)监管茶叶国际贸易关系人依法开展进出口业务 监管的目的在于把茶叶进出口活动纳入法制轨道,防止违法,为茶企创造一个良好的进出境执法环境,更好的推进茶叶国际化进程。

(三)征税以调节茶叶国际贸易 通过对进口茶叶、茶制品等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最大限度地减缓其对国内茶叶市场的冲击。

(四)统计以掌握茶叶国际贸易情况,为宏观决策服务

海关对茶叶进口的统计分析结果,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茶叶对外经贸、宏观调控、发展战略等提供数据来源。

(五)知识保护产权以借力打造我国茶叶品牌

海关有保护知识产权的义务,茶企可以借助海关的这一职责,保护自己的利益,打造我国的茶叶品牌。

3、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程序

(一)报验: 凡属检疫范围内的进出口商品,都必须报验。出口报验手续应提供的单证和资料并填写―出境货物报验单‖; 进口报验手续报验后发现有误,要及时更改。

(二)抽样:其内容包括货物的数量、重量、包装、外观等项目。

(三)检验:检疫机构根据抽样和现场检验记录,仔细核对合同及信用证对品质、规格、包装的规定,弄清检验的依据、标准,采用合理的方法实施检验。

(四)签发证书:对于出口商品,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凭《出境货物通关单》进行通关;对于进口商品,经检验后签发《入境货物通关单》进行通关。

4、茶叶国际化经营中检验检疫作用

(一)对茶叶品质的进出口把关作用 严把检验检疫关,保证茶叶的品质质量既能保证人体的健康又能提高我国茶叶品质的信誉度。

(二)对茶叶国际化经营的服务作用 把关和服务是检验检疫工作的宗旨,在实际中帮助茶叶出口企业建立适宜的生产基地,帮组建立农药残留量自控体系,向有关部门提供国外有关茶叶信息等,以便扩大茶叶出口。

(三)对茶叶国际化经营的促进作用 帮助茶企解决难以应对的难题,比如苛刻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壁垒等,促进茶叶国际化经营。

(四)对茶叶国际化经营的调节作用 根据国际市场对茶叶的政策,及时调整我国的茶叶的检验检疫政策,调节茶叶市场,促进出口。

5、茶叶国际化经营中企业的成本控制

(1)严控茶叶建设基地等成本控制:茶企在自建或配套的茶叶生产基地建设的的投入上,在适宜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少在日后的茶园管理上耗费

(2)千方百计降低生产加工成本:除了厂房设计、设备优化、试调、投产投入外,主要在管理上花力气(3)货比三家购包装:在这一环节上为整体成本下降,提高竞争优势做贡献。(4)仓储成本的控制:地点可选路程与租金比划算;缩短库存期限;以不同茶类要求选择不同的地方。(5)搞好择优运输或物流配送:茶叶在国际化经营中,运输成本占比很高,尽可能地优化运输方案,还要考虑因投资保险而发生的损失。(6)提高销售或交易价格:把握市场趋势,综合利用营销学知识合理地提高价格,反向降低成本(7)合理开销农药残留量、药物残留量检测与检验费用:在选择既省钱又有效的机构检测时,还要健全自身监控体系(8)适度控制其他纳入成本的费用:包括人工费用、职工福利费用、管理费用以及利息、税金等。

6、产品延伸的优缺

优点:(1)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随着市场的细分并转变为营销人员的促销计划,使得产品延伸加长,获得更大的利润(2)迎合顾客求异求变的心理: 通过产品延伸满足消费者的愿望并保持对企业产品的忠诚。(3)减少开发新品种的风险:产品延伸所需时间和成本比创新产品更容易控制(4)适应不同价格层次的需求:企业根据延伸产品的质量指定不同层次的价格,有的低于或高于原有产品的价格。缺点:(1)品牌忠诚度降低:当企业增加产品品种时,就会降低顾客原有的购买和使用习惯,并使顾客重新考虑购买决定。(2)产品项目的角色难以区分产品延伸可能会导致过度细分:同一产品大类上各项目的角色混乱,难以区分。(3)产品延伸引起成本增加:会引起一系列产品成本的增加 综上所述,产品延伸有利有弊,所以把握产品延伸的度很重要。,进口关税的计算

• 计算进口从价关税税款的基本公式是:

进口关税税额=完税价格×进口关税税率

计算程序

第一步:确定货物的完税价格(即确定货物的CIF报价)第二步:根据汇率适用原则将外币计算为人民币 第三步:按照公式计算应该征收的税款

例5-1: 国内某公司向香港购进日本皇冠轿车10辆,成交价格合计为FOB香港120,000.00美元,实际支付运费5,000美元,保险费800美元。已知该轿车的汽缸容量2000cc,适用中国银行的外汇折算价为1美元=人民币6.8396元,计算应征进口关税。(原产国日本适用最惠国税率25%;)计算方法: 第一步:确定货物的完税价格(即确定货物的CIF报价)。审定完税价格为125,800美元(120,000.00美元+5,000美元+800美元);第二步:根据汇率适用原则将外币计算为人民币

将外币价格折算成人民币为860,421.68人民币元;第三步:按照公式计算应该征收的税款

应征进口关税税额=完税价格×进口关税税率

=860,421.68×25%

=215,105.42(人民币元)

国内某公司向印度购进100吨红碎茶,成交价格合计为FOB,Free On Board(离岸价)印度300000美元,实际支付运费50000美元,保险费8000美元。适用中国银行的外汇折算价为1美元=人民币6.1844元,计算应征进口关税。(原产国印度适用最惠国税率15%;增值税税率13%)。

第一步:确定货物的完税价格(即确定货物的CIF报价)Cost,Insurance and Freight。审定完税价格为358000美元;

第二步:根据汇率适用原则将外币计算为人民币

将外币价格折算成人民币为358000*6.1844 =2214015.2元;第三步:按照公式计算应该征收的税款

应征进口关税税额=完税价格×进口关税税率

= 2214015.2*15%

= 332101元

增值税=(完税价格+关税)*增值税税率

=(2214015.2+332101)*13%=330995.106元

海关共征收税额=关税+增值税=332101+330995.106=663096元

第五篇: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与特点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正愈来愈深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成功加入世贸组织的我国,也将其迅猛发展的开放型经济与全球经济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了一起,中国经济在积极“引进来”的同时,中国的一批优秀企业也正在积极的 “走出去”。本文将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与特点进行全面的思考,主要包括: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总体现状与特点, 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企业现阶段国际化经营的成功模式。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相信在对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进行全面的分析后,会更利于企业的跨国经营。

关键字:国际化经营现状特点风险核心竞争力管理体制成功模式

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总体现状与特点

据统计,截至2002年6月,我国已有海外投资企业6758家,分布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是我国在海外投资兴办非贸易性企业最集中的地区。我国企业海外投资涉及的行业从初期集中在贸易方面发展到资源开发、工农业生产及加工、工程承包、装配企业、交通运输、金融保险、医疗卫生、旅游及餐饮业等领域。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主体分为四大类。

(1)外贸专业公司和大型贸易集团。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直属的外贸专业公司和大型贸易集团。如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中国轻工业品进出口总公司等。这些贸易大公司的优势是长期从事进出口贸易,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海外市场网络,掌握熟练的营销技巧,有灵通的信息系统,稳定的业务渠道,融资便利,是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先锋和主力。

(2)生产性企业或企业集团。如首钢集团、海尔集团公司、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赛格集团、春兰集团公司、康佳股份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格兰公集团公司等著名企业。这些大型生产性企业从事跨国一经营的优势是。有外贸经营权;有相对成熟的生产技术和一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在国内有庞大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由于它们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管理等方面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因而海外经营起步虽晚,但正以较快的发展速度向海外扩张。

(3)大型金融保险、多功能服务公司。包括中国银行等五大专业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土木工程公司、中国水利电力公司等。这些公司资金雄厚,提供专业化服务,有良好的信誉,经营规模较大。

(4)中小型企业。主要是乡镇企业、国有或集体所有制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数量多,投资规模小,经营品种单一。

然而商务部对外经济合作司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2003年10月底,经商务部批准和备案设立的境外非金融类中资企业7360家,中方协议投资额110亿美元。而作为对比,截至该年我国累计吸引外资为3950亿美元,是我国对外投资的30多倍。除了对外投资规模较小外,由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起步较晚,目前的国际化经营总体上仍旧带有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具体表现在:

1.投资结构的尚待完善

集中表现在地区结构、产业结构、规模结构三个方面。从境外投资企业的分布上看,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地理选择以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主。尽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外交流的扩大,我国的境外投资企业已遍及世界各地。但从总体方面看,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地区分布仍相对集中在亚太经济区。其中,亚洲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投资环境吸引了我国大部

分的投资。据估计,有近80%的投资项目位于亚洲。在产业结构上,我国的跨国投资过分偏重于对加工、制造等初级产品产业的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严重偏少。在规模结构上,以中、小型为主。据统计,目前90%的海外中资企业投资规模不到100万美元,平均单项投资额仅为57万美元,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600万美元的水平,同时也低于发展我国家450万美元的水平,甚至低于东欧140万美元的水平。

2.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其核心资源满足市场需求、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根据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理论的分析,对外投资是企业充分利用其垄断优势(通常是技术、管理、品牌或市场)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经营行为。综观获得成功的外国和我国跨国公司无一不是在上述某个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而我国多数企业严重缺乏上述四种跨国经营所要求的优势,我国大多数企业通常拥有的优势是价格和廉价的劳动力,这些优势在国际化经营中又受反倾销等制约,常常难以发挥作用。

3.分散化经营,企业之间缺乏横向的联系与合作。

分散化经营,使得企业无法在资本、技术、市场、信息以及生产等资源上实现共享与互补,甚至会引发越来越严重的内部过度竞争。这一方面反映了这些企业投资母体之间相互缺乏联系和合作,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下,跨国企业都以兼并或建立策略联盟作为发展手段以实现规模效应,而我国企业显然尚未跟上这种跨国经营的潮流。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的企业体制制约了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模式。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主体主要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集团公司以及国有股占控股地位的股份制企业。据统计,在海外6000多家企业中,国有企业约占80%。从行政级次划分看,占主导地位的是中央部委和省级政府所属企业;从专业分类来看,占主导地位的是中央和地方专业外贸公司和大型生产型国有跨国公司。由于至今都存在的条块分割管理体制,使得海外的国有企业的分支公司,即使在业务上有相似和交叉之处,也难以进行有效的合作和信息交流,他们之间存在的更多的是竞争和相互封锁信息。国有企业自身机制与国际跨国公司通行体制存在较大差距,也在本源上限制了海外企业的经营活力和经营理念,使海外中资企业难以像跨国公司的子公司那样以各种手段进行兼并和联盟经营。

4.企业的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人才匮乏。

这在国有企业中体现更为明显。从管理体制上看,一些境外国有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机制,所有者代表监管不到位,存在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在实施跨国经营决策时,缺乏风险意识和风险制约机制,在投资项目、环境分析、地点选择、合作伙伴选择、经营策略的制定与执行等各方面,都缺乏足够的科学论证,因而往往造成重大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资产受到严重侵蚀。最近的“中航油”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从管理人才的培养来看,我国企业缺乏一整套适应国际市场竞争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许多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还没有建立起现代的人力资本观念,对人才资源管理的认识仍旧停留在人事制度管理的层次上,导致外派人员专业能力和积极性都不高,远远不能适应当今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的国际市场竞争。

二.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与国外大型跨国公司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是我国经济实现快速持续增长的一个年代,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显著提高,多数国企已扭亏或增盈,对国家整个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去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8个百分点中,由工业拉动的就占5.1个百分点。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有些企业的明显好转是通过重组债务,而不是通过解决管理和竞争力方面的基本问题实现的。同时,部分恢复性的增长也是靠大量的政府开支和出口增加实现的,而不是靠效率的增长或者消费需求的增加达到的。因此客观地讲,我国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与国外大型跨国公司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

(二)我国一些企业对外投资的目的不明确,盲目上项目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企业境外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转移国内已淘汰的废旧设备、享受国家优惠政策,个别企业甚至是为了转移国有资产。有些企业投资的前期市场调研不细,目的性不强,对市场变化的风险估计不足,造成盲目投资。还有些企业不顾自身条件,对外承诺许多项目,而不能实现,造成不良影响。境外投资项目重复建设的现象依然存在。

(三)进行国际化经营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行政干预较多。我国目前关于企业国际化经营经营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对涉外投资管理体制、涉外税收等规定不完全明确,行政审批多,干预多,企业无章可循,对海外投资项目和建立海外企业的审批手续繁多,效率低,期限长。大大制约了企业的积极性。

(四)金融服务滞后,企业缺乏宽松的融资环境。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对资金需求量会随着业务的拓展而扩大,一般而言,任何产业资本在达到一定规模后,对金融资本的关系会超越借贷关系走向银企联合。但是存在一个前提,即:银行制度也应是市场化的。然而我国银行制度市场化还不够,使得中国企业缺乏好的融资环境和融资政策,难以在国际市场上与其他国际性大公司的竞争。

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必然趋势就是经济全球化,我国的企业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地卷入国际市场的竞争。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必定冲击国内经济各个领域,将给我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现在是我国企业全面进入国际市场的关键时期,因此,企业如何进行国际化经营已成为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而如何解决上面所提出得更

是企业在全球市场化时代取得成功的关键。

三.中国企业现阶段国际化经营的成功模式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在一些领域已经具备了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能力。以海尔、青岛啤酒、双星、格兰仕、春兰、小天鹅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企业,已经先行一步,在国际化经营市场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及时地学习、研究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探索其中的规律性,以便使更多的企业少走弯路,用尽量少的代价和较快的速度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对开展国际化经营活动比较早、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的企业进行分析比较,根据其多年的实际探索与经验,一些企业内人士将国际化经营的成功模式划分为三种类型:创牌战略模式、贴牌战略模式、创牌与贴牌战略并举的模式。

1.创牌战略模式

以海尔、青啤为代表的一批大型企业,以创国际知名品牌、建立国际化企业、早日进入世界500强为目标,在与外国跨国公司的较量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在这一方面,海尔集团最具代表性。

十几年来,海尔始终把“创中国的世界名牌”当作企业的发展方向,为我国企业创立世界名牌探索了成功的经验。

海尔名牌战略的实施,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从质变到飞跃的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也是海尔从创中国名牌到创世界名牌的过程。海尔实施的名牌战略有以下的做法和特点:

第一、坚持质量和技术的高起点。海尔从1985年起,不断地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并坚持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自己领先于其他企业。

第二、强化产品质量管理。多年来,海尔一直致力于生产具有国际品质的产品,努力使产品质量早日与国际接轨。海尔把品质看成是产品的生命线,是国际市场的入场券和通行证。海

尔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使员工素质有了质的提高,在员工中树立了“不合格的产品就是废品”和“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的观念。

第三、坚持技术进步与创新。海尔始终保持产品技术和质量上的发展与创新,做到“生产一代,研制一代,构思一代”,平均每年开发出200多种新产品。目前,海尔的科研开发人员,拥有最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产品实验室”已经同世界接轨,并取得了美国UL等认证机构的“数据认可”。

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经济全球化必然也是品牌全球化的过程。当一个企业的品牌发展成为全球化品牌时,就意味着更加广阔的市场、大批忠实的顾客群以及良好的企业与国家形象。目前,我国已有一批像海尔这样的企业制定了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即在5-10年内,创建国际企业,创立世界名牌。

2.贴牌战略模式

以广东格兰仕集团公司为代表的一批新兴企业,充分发挥企业的比较优势,通过OEM(贴牌)方式,使产品走向国际高层,创出了另一条国际化经营的成功之路。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分工中,格兰仕集团的高层领导不仅看到了自己与外国对手的差距,同时还找到自身的比较优势:独一无二的巨大的国内市场的优势、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优势以及顺德市家电产业配套优势。这是任何一家外国公司所不具备的。从企业内部看,格兰仕拥有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其带来的规模优势。

凭借着劳动力优势,格兰仕实现了规模经济的优势。其规模优势除了表现在生产方面,还表现在销售、科研和管理等多个方面。多年来,格兰仕坚持在其规模化生产的基础上不断调低其产品出厂价。在微波炉行业,格兰仕“做大、做强、做精、做透”的专业化战略思想几乎无人不晓。这种做法使其在微波炉行业内成为了领先者。

在一些人看来,企业应该自创品牌而不应该做贴牌,因为做贴牌是受外国人剥削,使国人脸上无光。格兰仕的做法表明,当企业的条件不成熟时,不妨先做贴牌,做贴牌的过程可以全方位提升企业的素质,吸引大量劳动力就业,并为以后自创品牌奠定基础。格兰仕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创出了一个国际化经营的新模式。

3.创牌﹢贴牌模式

以青岛双星集团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将上述两种模式相结合,成功地创建了第三种模式。所谓第三种模式,是指在不同的市场使用不同的战略,即在美国市场上实施“贴牌战略”,在其他国家实施“创牌战略”。

随着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名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双星的国际化经营不得不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同时进行。在品牌动作上,双星集团实行的是“创牌与贴牌”并举的战略。双星集团的做法,体现了战略的灵活性,不失为是一种成功的探索。

战略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指导企业走向成功。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地域、行业各不相同,再加上每个企业自身的历史、特点、优势不同,这就决定了我国的企业不可能采取统一的模式,多种模式并存是长时期内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模式选择上的客观必然。我们既不应强求格兰仕等企业超出目前客观条件的允许去实施创牌战略,也不应强迫海尔、双星等企业放弃创名牌的努力,屈尊于为外国公司作“贴牌”。不论是政府、媒体还是理论界都应当尊重企业自身的选择。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只有企业才是真正的行为主体,它们有能力根据自身的条件去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战略和国际化经营的道路。

总之,企业应熟悉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各种程序,可以参考成功的模式少走弯路;要了解国际市场中各种文化的特征,使企业的销售工作适应国际化经营的需要;还要了解国际

化经营中销售渠道的特点,保障渠道的畅通。

我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式下,只有适应环境和市场的要求,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增强自身实力,采取国际化经营战略,走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道路,才能在竞争中游刃有余,求得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第2期

2.林毅夫“2002工商峰会上的发言”,2002年5月21日,北京,2002年9月22日《工商时报》

3.卢进勇(2001):“入世与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国际贸易问题》2001年第6期

4.《企业国际化经营》企业音像教材出版社卢东斌等主编2003年10月第一版

中国建设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现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