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东台市新街镇中学
王 进
摘要;多媒体运用于教学已不鲜见,本文就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科学使用多媒体,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多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
运用
教育产生于社会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先进技术和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来。在21世纪的今天,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也改善着我们的教学方式。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改善传统的手工业性质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走向视听形声结合的现代化的高效率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已经成为时代和社会的迫切要求。
一、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过程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新的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是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打破了传统的课程内容,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中学思想品德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其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中学生正确政治方向的确立,以及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关系到中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二、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
1、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多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实验心理学家苏瑞特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这就是说,如果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通过这样多种感官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 单一听 老师讲课强得多。另一个是关于知识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让学生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
2、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调动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导入新课时,用流动的画面来体现教学意图,创设出绚丽多彩、声情并茂的情境,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及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例如在讲授七年级《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一课的时候,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片段,同时配以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变化的画面,能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的巨大变化,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思维上的共鸣,激发学生探究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的兴趣。
3、多媒体教学有利于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多媒体课件走进课堂,广大政治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捕捉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来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不仅能够强调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同时也为教学的综合性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如我在制作“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的课件时,我利用电脑从网上找了三个典型人物。第一个 殷雪梅 老师舍身救学生的事迹。第二个是任长霞女公安局长的典型事迹
(图)。第三个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强调他为中国及世界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他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怀,将对我们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然后让学生分析三位人物各突出了他们的什么贡献?由此归纳出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方面、思想道德方面对社会的贡献。至于哪一方面贡献大、突出一些,则是因人而异的。同时理解精神贡献可以转化为物质贡献。最后让学生分析三位人物的共同本质和共同特征是什么?自然而然地得出本课的中心观点: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三、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要不断“充电”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与知识创新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作为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其次要加强业务学习和进修,要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理论,熟练掌握一两种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有关素材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会其操作要领。
2、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内容要优化
内容决定形式,任何教学形式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恰当的媒体手段和表现形式,做到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以达到使学生理解知识、形成技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制作课件时,选材一定要新颖、典型、贴切学生实际;制作的画面要清晰,声音要清楚,文字量不要过多,不能有错别字。只有高质量的课件,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增强教材的信度。
3、必须遵循适度使用原则
由于多媒体使用效果明显,所以其使用频率也大大提高。公开课、优质课、和平时上课都追求使用多媒体。会做的自己做、不会做的请别人做,大有一哄而上的趋势,这并不符合实际。首先,硬件设施不具备。在目前条件下,一般一所学校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多的也只有两个或三个(极少数),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全校几十个班级都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其次,并不是所有的课题都适合于多媒体,也并不是一节课从前到后都要使用多媒体。第三,作为课件,需要教师花费很大工夫进行制作,是一项不容易的工作。我们平时用的课件,少说也要三五个晚上,上一节公开课所用的时间就更不用说了。教师的工作繁琐,如果为了一节课花费这么大的精力,其他课肯定要打折扣的,这对学校、学生都不是好事。笔者认为,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提倡使用,但要注意适度,要坚持按需使用的原则。
4、要处理好多媒体与其它常规教学媒体和手段的关系
一些教师在初尝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甜头后,便唯其命是从。丧失了自己多年来形成的鲜明的教学风格,却不知多媒体固然有其它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它媒体和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功能是多媒体无法完全取代的,如实物、游戏等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不可忽视。所以,教师不应一味赶潮流,而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和手段,合理地使用多媒体与常规媒体和手段,发挥其各自的长处。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实际,恰当地选用媒体形式。
5、借鉴和制作的关系问题
教师要想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不一定忙着去制作课件,可先考虑怎样把别人的课件用好,实在没有现成的可用,那才自己做。现在网上有很多现成的课件可供大家下载使用。但注意在使用别人的课件时,首先要弄懂制作者的思路,搞清楚每一素材的作用。其次,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进行必要的修改。当然,自己如果有好的课件,也可以上传网上,供大家共享。
总之,现代化教学手段课件的应用,使传统课堂教学不便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扩大了信息,充实了容量,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变抽象为生动,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为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拓展了空间,增强了感染力。所以,多媒体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是现代化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实现现代化的必要途径。我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同行加入教学改革的行列,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一定会迎来一个灿的季节。
注:本文获江苏省教育教学论文竞赛获二等奖.
第二篇: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期间的教学环节是否最优化、教学效果是否最大化是我们需要认真面对并长期思考实践的重要课题。新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转变教学观念,落实学生自主学习地位,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实现能力和素养的双提升。
关键词:多媒体 初中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素养 能力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仅是辅助课堂教学任务达成的一个得力工具,并且仅限于某些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如何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运用中的优势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值得我们一线教师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中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例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通过直觉感官刺激,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丰富了课堂的形式和内容,吸引了学生,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不断地更新知识,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服务于教学。多媒体具有直观的教学效果,能够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比如,在进行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第八课的第一框题“了解社会”的教学时,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残疾人沿街乞讨的视频,播放一系列在社会上流浪的孤儿或者是老人的网站和图片,同时,播放“爱心与梦想”的歌曲进行渲染。通过视觉上的刺激和文字说明,直观生动地展示了教材内容,化枯燥的知识为鲜活的素材,以此唤醒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提高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环节,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每节课的实际教学任务、教学情景和学生的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环节加以适当删减和修改,通过多种形式的媒体展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加强过程与方法等能力的培养。这样,教师不仅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学生还获得了满足感和作为学习主人自主获取知识的成就感,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比如,在进行“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的教学时,我利用学生喜欢上网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了解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并通过阅读、筛选、整理出自己的预习成果,教师对每个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总结归纳,课上利用多媒体集中展示给学生。每个知识结构的展示,都是由学生自己到前边来解说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三、运用多媒体进行知识总结,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综合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是适合于所有预设好的教学环节,而是对某一教学环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教学中应加以巧用,而不在于用得面面俱到。其中,运用多媒体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就是很好的运用实例。
比如,在总结归纳的环节中,利用多媒体进行“知识导图”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总之,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丰富了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形式,极大地鼓舞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优化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为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提供了手段保障。
(责编 田彩霞)
第三篇:运用多媒体技术 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
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在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新课改实施以来,课件成了教学的必备内容。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实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就为实现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途径,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然,多媒体教学不可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目前多媒体教学模式还是传统教育模式的补充,但随着多媒体技术和教育需求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模式最终会成为与传统课堂教学并驾齐驱的教育模式。
一、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1、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激发兴趣,开发智力,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心理学告诉我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内驱力。所以,激发兴趣成了当代教学的主旋律。而多媒体教育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使静止的语言文字“生动”起来,促使学生为之愉悦,为之兴奋,以致产生浓浓的兴趣。学生对多媒体课件的态度是怎样的呢?当我一宣布要到多媒体功能室上课时,同学们都非常的高兴,甚至热烈鼓掌欢迎,可见学生对多媒体学习还是很有兴趣的,有了兴趣,还能学不好吗?
2、多媒体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真正改变了传统的单向、被动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靠得是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学生机械、被动地接受,学习的主动性、个性思维受到严重压抑,再加上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抽象,理论性较强,因此往往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到乏味,提不起兴趣。而多媒体的交互性为师生、生生之间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交互方式,让学生在直观的层面上,从视觉、听觉中感悟知识,让学生在情境的体验中内化知识。
3、教学资源不断丰富,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更具时代性和教育意义。
思想品德学科本身内容新、时代性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局限于教材,那么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知识的需求。而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更多的切合学生实际又有能触动学生“灵魂”的资源,这样就更能使思想品德课达到德育的功能。
二、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1、利用信息技术这一有效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思想品德课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上好一堂课,首先要精心设计好新课的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辟的开头会充满吸引力,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思想品德课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就可以使一堂课的导入形式多姿多彩,引人入胜。例如,我在讲“民族精神”时,谈到神州五号、神州六号是如何实现中国人的载人航天梦时,播放一段杨利伟出征时的电视短片。这段短片非常感人,兴奋、激动、紧张的人们挥动着彩旗、气球,欢送航天勇士出征„„随着一声“点火——”“起飞——”大漠震颤、烈焰升腾,长二F火箭腾空而起,载着“神舟”号飞船和中国航天员飞向太空,整堂课达到了以情入文的效果。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新课的传授。其次,要精心设计好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情况,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把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合理利用多媒体集动态视频(录像)、动画、图片和声音与一体的特殊功效,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各种在课堂上教师用口述、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事物和现象。而把政治事件、经济事件、军事事件以及事物内部的发展过程,古今中外的各种社会现象等较为枯燥乏味抽象的问题,以生动活泼、具体的媒体方式呈现给学生,就会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化深为浅、化难为易、化远为近、化虚为实。使理论知识更加形象化,具体化,把政治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直观地展现出来。例如,在讲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的时候,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制作课件,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我国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以及我国的发展目标,使学生对我国的经济生活有了直观的了解,从而加深了对我国初级阶段国情的认识。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尝试去接触生活实际,去关心社会和他人。这样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觉悟的协调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网络教学更让教师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声形并茂,色彩逼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教育效果达到最优化。如在学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课时,我们可以把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内容和表现制成专题学习网站,让学生自由流览、阅读,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自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并了解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深刻体会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内涵深邃的品质.同时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四人一组,进行广泛讨论,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使自己的感知更深刻、更准确,与其他同学产生共鸣。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又能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中更好地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提供各种辅助资料,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一般而言,初中思想品德课所讲的一些概念原理和具体观点,比较抽象,枯燥,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肯定不会受到学生欢迎,更谈不上接受了。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可以大胆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引用各种媒体资源,特别是网络资源。从中认真细致地挑选出那些学生感兴趣并与教材背景相适应的资料(可以是文字材料、图形图像、幻灯片、FLASH动画、音频、视频文件等)再经过剪切、编辑,合理安排,运用到教学过程中,通过电脑或电视屏幕展现出来。这既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活跃了课堂气氛。例如,在学习《感受法律尊严》时,可以为学生搜集一些案件的材料,如播放厦门远华特大走私受贿案、成克杰受贿案等的录像,让学生去了解、体会,把握法律的特征.学生在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了解和体会各种背景材料,质疑旧观点,提出新观点,使已有的知识和新生知识逐步融会贯通,思维能力得到了增强。利用影音资料,再现真实画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的推广与普及,为我们初中政治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对教材内容、结构作大胆调整,而不再局限于对书本知识的传授。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放手让学生去自学,课上尽可能多地腾出时间放一些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联的影音资料,真实地画面不但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而且也牢牢把握住了其思维的触角。这样,通过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形象的视觉画面,既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目的,也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思维变得异常活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多媒体为纽带,把课堂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突出的特点,初中学生又有认知社会、实践社会的强烈心理需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素质教育规律,关键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自主探索、大胆实践的能力。如在讲“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北部地区的沙漠化,北京地区的沙尘暴、长江流域的特大水灾等事例,然后布置学生思考:造成灾难的原因是什么?人类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家园?我们家乡的环境怎么样?你准备怎样做?要求学生课后进行访谈和调查研究。结果一部分学生向地理老师、家长或朋友做了请教、调查,而更多的学生上网查询,都得到了满意的答案。他们还主动担当义务环保宣传员,向社会广泛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自觉捡拾周围的垃圾。这一过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我还有计划地布置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收集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资料,分类整理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与同学、老师共同研究、探讨。这样,不仅形成了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应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感悟思考
1、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利用多媒体技术后,有时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把许多东西呈现给学生了,表面上看整堂课容量很大,学生反映良好。但我们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一看就懂,一做(题)就错。追究其原因,就是给学生的自由、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够。信息技术的介入,使知识变得更直接,由形象到抽象被计算机代替,学生的思维停留在形象直观的时间太长,容易产生思维惰性。课件的演示过程不能取代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计算机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起了“辅助”作用。
2、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具有学科本身特色的设计。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学设计,用“问题”吸引学生,从问题的解决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的目的。如果一味追求视听刺激,就会失去思想品德课程本身的魅力。
3、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有利于对教材内容的充实和提升。教材是一种课程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新教材为广大教师提供了较大的创造空间。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及时补充相关的内容,使学生对教材的把握得到充实和提升。
4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要优化,质量要提高。课件的内容会影响使用的效果,一个优质的课件会为你的课堂增光添彩,内容更充实。因此我们在制作使用课件时,在选材上一定要新颖、典型、贴近学生实际;画面要清晰,声音要清楚,文字量不要过大,不能有错别字。只有高质量的课件,才能更好落实新教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增强教材的信度。、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创设一些新的情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能够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能够丰富教材内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应当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形成。
总之,思想品德课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若能在思想品德课中适时、适度地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并充分发挥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以及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协作的作用,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写出更加绚丽的乐章!
第四篇:浅谈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天保口岸学校 廖开富 【摘要】:随着农村中学校园标准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家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我校的所有教室都配备了班班通或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也走进了思品课堂。不可否认在思品课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不但能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同样遇到了一些实际的问题,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本文,笔者将从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多媒体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的优势;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四个方面来反思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实效和问题。
【关键词】: 多媒体 思想品德、必要性、优势、问题
近年来,随着农村中学校园标准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家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我校的所有教室都配备了班班通或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也走进了思品课堂。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1、是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过程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显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这种意义上说,实现多媒体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课改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
2、是思想品德课自身的要求。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内容比较抽象,在教学上普遍存在着“满堂灌”、“一言堂”等现象。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上学生成了被灌输的“容器”,他们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被侵蚀,因此对思想品德课越来越缺乏应有的兴趣和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就是把多媒体教育技术整合到思想品德教学中去,突破“一块黑板、一枝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的传统模式,拓宽教与学的思路,激发学生在思维上和学习上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提高育人实效。
3、是多媒体自身特点决定的。
社会生活为思想品德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让思想品德课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逐步走向生活化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种方向。那么,如何激活这些素材,发挥它的教育功能呢?多媒体教育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它以其丰富的色、声、图、文以及动感、技巧,生动、直观、及时、准确地传递着大量的社会生活信息,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学习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生活实践,从而提
高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
二、多媒体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的确,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最好的老师”,是创造非智力因素的源泉。“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一语道出成功教育的突破口。“学生不是待灌的瓶,而是待燃的火”。作为手握导火线的教师能否点燃这把火,关键是能否找到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广大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得天独厚的优势,捕捉“兴奋点”,渗入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充实和丰富课堂。巧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够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会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的特点,将多媒体运用到导课环节中,先声夺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讲授人民版八年级上册第八课《做合格的消费者》中消费者的权益时,我播放了赵丽蓉的小品《打工奇遇》,通过观看小品中商家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类似的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现象,形象生动,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接纳。在讲授《做诚信的人》时,虽然《狼来了》这个小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但我使用flash动画播放这个经典故事,生动的画面,温馨的记忆
还是马上唤醒了学生的情感和兴趣。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唤起学生共鸣。《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对于初中生的认知来说,更容易接纳感性的东西,法律知识相对理性,不太容易被学生接纳吸收;因此要讲好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就更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利用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东西去感化学生,使单调、枯燥的法律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比老师单纯的说教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自觉去践行法律的要求。
比如我在讲授家庭关系中,父母与子女的权利和义务时,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教育的权利,成年子女有赡养父母的权利,初中生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也要履行孝敬父母的义务,这既是传统美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要求,是子女应尽的义务。由于现在的家庭,大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从小被父母长辈宠坏了,很多孩子都有唯我独尊的想法,体会不到父母对自己的抚养之恩,总觉得父母对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是应该的,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自己对父母的义务,等到父母老了再说吧!针对这种情况,在讲授这一部分时,我给学生们播放了由谭晶、杨坤演唱的公益宣传片《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段MV真实反映了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无私奉献,父母也会日渐苍老,在MV的最后有这么一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播放到这里时,我看到很多学生哭了,长时间不说话,我感到很欣慰,我知道他们的内心一定很感动,我只是告诉孩子们,今天回到家对父母说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们。”帮助父母洗一次碗、扫一次地、在父母生日的时候送上自己温馨的祝福。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同时也很轻松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3、巧用多媒体,展示幽默艺术,实现思品课堂快乐教学。海菌兹·雷曼麦所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们所接受。”所以教师采用诙谐的故事、幽默的语言和精彩的漫画可以让课堂富有生机,让整个课堂充满快乐。
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爱在屋檐下》这一课,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生活图片回顾自己童年的生活场景,再次体验家庭的温馨,从而实现感情目标,这些但靠教师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传统课堂上难以完成的目标。如教学《坚强的意志》时,在理解“坚韧性”时我出示“挖水”的漫画,一个人在沙地挖水,连挖三口井都没有挖出水,最后失望而归的画面时,学生发出再挖一锄就见水了的感叹,为挖水人不能坚持而惋惜。这幅漫画说明做事情要有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否则会前功尽弃。利用这幅漫画引申讲解,使学生轻
易地理解了坚韧性的含义。
4、利用多媒体课件,有效解决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思想品德课中的一些道理、观点,往往比较抽象,很多法律条文和规定与学生的联系不是很密切,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我在讲授法律内容时,一般都是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典型的案例,通过讲解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比如我在讲授《财产属于谁》时,由于涉及确认财产所有权的归属,以及停止侵害、返还财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多种维权方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我就给学生们播放了一个《退伍安置费应当归谁》的真实案例,在这个案例中就涉及了这几种维权方式,通过真实的案例,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并掌握了,课堂效率当然也就提高了。
比如在讲《欢快的青春节拍》一课,单纯的说教很难实现让学生体验青春魅力的教学目标,而选用校园歌曲《同桌的你》、《青春无悔》,青少年影片《十六岁的花季》、《十七岁不哭》等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很容易地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5、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都需要对问题解决的过程、结果及所采取的方式、方法、策略等进行检查训练、反思概括,从而检测课堂授课效果,巩固学习目标。课堂检测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练习一些习题,在我们学校现有的条件下,每节课都给学生印资料不太现实,因此最好的办法还是通过多媒体或电子白板给学生展示一些习题,我一般会通过多媒体课件以醒目的方式提醒学生探究结果是否正确。对于学生共性的问题,我会通过课件展示的方式,集中进行讲解,强化学
生的记忆,巩固教学内容。
三、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客观地说,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运用,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效率。但是,不容回避的是,在课件的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倾向,影响了教师基本教学素质的提高,降低了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声誉,弱化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不正确运用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重复教材内容。在课件的内容上,有的把教材的内容大量复制在课件上。有的是教材上的文字内容,有的是教材上设置的情景,有的是教材上的漫画,没有新意,没有创造。本来通过引导学生看书可以解决的问题,却把它搬到课件上,淡化了教材的作用,把课件当作无粉尘的黑板,贬低了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特有魅力。
第二:使用过于频繁。有的课件内容繁多,既有文字又有漫画,还有影像资料,在课堂上频繁出现,一节课变成了课件的演示课,学生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由于课件内容多,转瞬即逝,没有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目标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使多媒体课件在学生心目中失去了新鲜感,课件使用泛化。
第三:代替板书。利用课件代替板书,是使用课件者比较普遍的现象,黑板上整节课不写一个字,长期以往,教师的板书基本功得不到提高。
第四:取舍不当、时间分配不合理。
传播媒介的发达使得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时,可供选择的资料很多,不知该如何取舍。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就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同一类型的材料很多,并且都很不错,哪个都舍不得删掉,于是就把所有的我认为有用的材料都展示给学生,结果就造成课件过多,重复冗余,时间还不够用。
第五:顾此失彼。有的课件由于内容太多,讲课老师频繁操作,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制作和演示课件上,忽略了对教材内容的挖掘、补充、提升,颠倒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一节课下来,热热闹闹,但学生如过眼烟雾云,收获不大。
最后,多媒体课堂教学还存在教师操作不熟练问题。笔者发现在平时教学中,不少教师不运用多媒体,只是在公开课或观摩课时才用,往往由于不熟练,操作不规范而错误百出,不但没有发挥出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有的作用,而且适得其反,对课堂教学造成干扰。更有甚者,上课时由于操作不熟练,不得不由其他教师帮助自己完成多媒体教学的操作。
鉴于上述种种情况,为了保证新课改健康顺利实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课件在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的作用,我们认为:多媒体课件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要做到以下几点:
1、多媒体的应用应以适用为主,避免过分花哨。
实施多媒体教学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使用多媒体为教学注入了活力,一方面可以通过直观的形式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解决重要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又可以增强学生听课的兴趣和主动性,即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授课的“深入浅出”提高教学的效率,使得教师在感到惊喜之余,往往舍不得割爱,将它们统统都用到教学中去。其实有时用得不当或过度,反而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绝对不能只求表面的热闹,而忽视课堂本身的任务和重点,应有目的、有计划、恰如其分地用好。
2、多媒体运用材料应避免多而不精,要具备典型性
其实不仅是多媒体运用材料,在平时的每堂课上,凡是要举例的,例子不在多,而最好都是能够一堂课围绕一个典型的例子展开分析,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一个问题或一个现象进行较全面和深入的分析、理解,能从认识问题到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切实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是从多个例子中听新鲜,光有兴趣而不培养能力。
3、多媒体运用不能完全代替板书
现实中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已经脱开了粉笔和黑板,一堂课下来黑板上干干净净。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首先是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有时会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却往往无法加到多媒体中去而生出许多遗憾。
4.教师要努力提高利用互联网筛选知识的能力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能力。其实现代教育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要制作一课比较成功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必须深入理解教材和教学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以及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综合编排有关材料,甚至画面的制作,录像的剪辑,音乐的选择等,都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师通过自制课件,在教学实践中增长了才干,提高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总而言之,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多媒体教学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也应注意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和教师相比,多媒体教学仍处于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即使多媒体完成了许多人力所不及的任务,也不能代替教师的全部工作,教学过程的诸环节仍需教师来组织实施,因此,教师应通过精心认真的教学设计,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善于将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相互补充,并加以完善,必将大大优化政治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课教学》(主编:程光泉,北京师范大学主办202_年6、9期)
2、《新课程的教学观》(主编:周小山,北京大学出版社202_年4月)
3、《现代教育技术[M]》傅钢善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_.174-1
4、《对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几点粗浅看法[J]》汤美娟职业教育 5、202_/2《宁夏教育科研》第90期《运用多媒体技术
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作者 孟艳玲 6、05/202_《新课标教育研究》光大出版社《例谈多媒体在思品课教学中运用的体会》作者 散晓琴
第五篇: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小议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正在逐步运用于偏远农村教育领域,尤其是在历史教学中更表现出其独特的优越性,有效的运用历史图片,声音、文字和视频等多种信息可让我们的教学生动而有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部分老师一味的追求缤纷华丽的效果,使得我们的课堂本末倒置,学生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多媒体中的花式,而忽略了教学内容本身。在多年的从教中,我深切体会到有效的运用多媒体可以优化我们的历史课堂,也可提高教学质量。
一、创设情境,走进历史.情境教学是多媒体的拿手好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农村中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备很少,历史对于他们来说很遥远,如果在授课时仅仅传授课本上的知识就会使课堂枯燥乏味,学生也不容易接受和理解,多媒体运用到历史教学后,可通过图片、文字直观的再现历史,学生可以身临其境的体验历史,便于他们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讲三国鼎立的形成之前,我先让学生观看《赤壁之战》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受到历史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再如讲到“丝绸之路”时传统教学就是靠教师口述丝绸之路的路线,但利用多媒体,我们可以在课件中呈现一张丝绸之路起点的巨型雕塑,让学生看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然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遐想自己置身于大漠中的情境,这样直观、生动的展示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
二、培养能力,解决难点
有效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用正确的人生观来分析评价历史史实评价历史人物,这也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点之一。历史不是死记硬背的一门学科,不是可有可无的学科。多媒体教学中声、图、文、色、形等信息直接作用于学生,可对学生的大脑皮层进行反复强烈的刺激,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增强记忆;也可使我们的历史课堂变成一个思维的场所、情感的场所、生活的场所,使学生的潜能得以挖掘并发挥,使教学的重难点得以突出并为学生所牢固理解掌握。如讲《新文化运动》一节时,前期的讲解把陈独秀的有关图像、图片及倡导的民主、科学思想出示于屏幕上;后期的讲解把李大钊的图像、图片及部分文章显示出来,使学生感到形象、直观、生动、新颖,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并能从人物的讲解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俗话说“文史不分家,政史不分家”怎样才能让学生明白文学作品与历史史实的不同,这是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中经常碰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再讲授历史人物曹操时,我利用多媒体PPT播放了歌曲《说唱脸谱》,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看过的影视作品《三国演义》并说说曹操的人物特点。紧接着,提问:历史上的曹操和影视作品的人物形象是否相同?我们应如何正确的评价曹操?同学们激情澎湃的讨论着曹操的形象,然后我在PPT中呈现“评价历史人物——他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然后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得出结论:招贤纳士,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实现统一,进行赤壁之战,他的行为顺应了历史潮流,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三、增加容量、开阔视野 传统的历史教学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尽管历史学科是门趣味性说强则强,说弱即弱的学科,然而,传统的讲授方式,即使是再有语言感染力的教师,也不可能大量的历史材料和课外知识通过讲述,乃至于直观法等展示给学生,在此时,多媒体技术确能发挥它的作用。“历史教材跨越时空宽、信息量大,而教科书所选的历史资料非常有限,不可能全面生动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利用多媒体,学生可以在网络上直接阅读原始的文字和音像资料,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知识,知识面得以拓宽,新信息得以获取。讲授历史事件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到互联网上寻找答案,所获取的知识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有些学生介绍的内容,连老师都没有听说过。”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学习,利用多媒体对知识的拓宽不仅仅在于教师把历史知识进行整理、筛选后给学生进行补充,还可以双向地,通过学生的自主找材料,抑或是通过教师提供网站等途径,让学生也参与到历史知识的课外拓展上来。历史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知识点一目了然、形象、直观,能变抽象历史为形象历史,揭示历史事实,与历史观象的内在联系,展示历史发展进程,便于学生历史、易于记忆。如学习《鸦片战争》时,把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爆发的时间、经过 结果、性质、影响进行比较学习。了解了知识点后,我让学生讨论:鸦片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实质和关系怎样?通过讨论,有的同学说两次鸦片战争实际上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追求的经济利益得不到满足,只好用战争来实现了,也有的同学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延续与扩大,对这些意见我都加以肯定。这样学生对两次鸦片战争的认识不仅停留在表面上的知识上而且上升到了一个理论上的新高度,学生的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就加强了。课件向学生体现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进行复习,有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学生的智能。
四、德育教育,陶冶情操
历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大纲所规定的历史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在授课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明白国强则民富,国弱在民穷的道理,这对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起着积极作用。历史教材中的一些良好的德育素材,很多学生在小时候在教材或故事中已接触过,如果再重复叙述,必然导致学生反映冷漠,达不到教育目的。利用电教媒体,把这些素材以生动、具体、形象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就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受。由于这些生动形象的榜样信息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示范导行作用,可为学生树立起仿效楷模。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优秀影视系列片,为我们使用电教化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素材。通过开展优秀影视片的观评、开讨论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总之,在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合理地、恰当地应用多媒体技术确实能辅助我们的教学,能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展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突破时间、空间、抽象的限制,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体性,使历史学科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获得益处,对于我们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具有举足轻重的高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