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及思考
编辑:心上人间 识别码:14-394234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12 14:40:43 来源:网络

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及思考

一、公共文化建设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公共文化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群众文化社团培养以及提供文化服务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村基础设施覆盖面逐年增加,截止目前,农村文化广场覆盖面达100%,农家书屋覆盖面100%,基本文化设施投放面90%以上。

通过建立有效的培训和扶持机制,面向广大群众,开展一系列培训、引导和扶持工作,培养了一大批民间文化领头人和社团组织,这些文化领头人和社团组织在群众文化方面起着引领和组织的作用。

每年利用节庆日、传统节日和消夏及周末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实、主题突出的各类由公众参与的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实了辖区群众文化生活,并促进了辖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步,与群众的需求不相适应的方面。一是处于城市中心的区级公共设施接近空白。文化馆没有独立的场所,与写字楼、商住楼一体建设,且布局受诸多制约,不利于最大程度的向群众开放,不能形成地标性的文化场所面向居民开放。美术馆和图书馆作为城市的又一文化象征,尚属于空白。二是街办均没有能与当地经济发展和商业建筑群相协调的公共文化站或集镇文化中心,居民无法就近享受文化服务。三是乡镇文化机构不健全,专职文化工作者,文化服务人员尚属空白。

以上情况是我区公共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应加强的重点工作。这些问题可以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加以改善。

二、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文化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建设,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在我区初步形成包括新闻出版、图书音像、休闲娱乐、文化旅游、体育健身、文艺演出、工艺美术、信息服务、茶秀、酒吧等行业在内的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到目前为止,我区统计范围的文化经营单位已达512家,其中印刷装订复制场所268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86家,出版物、音像经销单位80家,文化娱乐场所31家,旅游景点21个,文化相关经营单位15家,文物博览馆10家,民俗文化村1个。从业人员总计6000多人,注册资本共计2亿余元,其中100万元以上的120家,50

万元以上的80家,10万元以上的30家,10万元以下的268家。按经济类型划分,民营企业和摊点占总户数的90%以上,占注册总资本的80%。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全区现实情况看,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很不充分,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存在文化产业组织规模小而分散、科技含量少和竞争力差、市场机制不健全、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以及宏观管理政出多门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

(一)文化产业的发展缺少战略性规划和统一指导

就全市而言,目前没有明确的城市定位,倾力打造文化古都名城的思路和规划还未清晰。文化产业在全市社会经济发展中不是主导产业,因而也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指导。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我区未将文化产业纳入重点进行统筹规划,没有形成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产业聚集区的规划,我区打造文化一条街还只是一个蓝图。要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群和项目还需要深入研究,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全市统一的规划与指导。

(二)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社会引导,市场结构不完善

文化产业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属性,正因为如此,它需要社会的引导,市场结构需要通过引导实现优化。目前我区市场中,传统产业中,如网吧、图书音像、打字复印、KTV占较大比重,仅仅是满足和适合了部分群体的休闲娱乐消费需求,新兴高端的和文化科技含量高、经营方式新颖的高品质产业项目尚属于空白。文化市场的投资及发展基本属于投资主体的自发行为,缺乏社会关注和政策的扶持引导,对一些能够传承和弘扬地方光辉历史文化和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以及能够引导人们传统的正确价值观和寻求精神归属的产业项目,因没有特殊的政策扶持,在投资方面尚属空白,仅有的几个民办博物馆,也都存在个人投资不足、规模太小、地理位置偏僻等实际问题、并缺乏较高层次的策划和现代化的展示、多媒体演示手段而几乎无法运营,甚至长期关闭,未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文化旅游产业未做强做大

一般地域性文化产品及演艺很多是借助旅游发展,而我区由于旅游景点少,没有大型景点,限制着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限制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地域性文化产品包括文化纪念品、民间工艺品和美食以及演艺项目,这些作为旅游产业链条中的项目,缺乏向社会推介的平台。

(四)文化招商难

由于我区城区内用地规划权受限,致使外来的文化投资很难在城区内成功引进,因这个原因我区已放弃了许多投资意向,同时也使文化部门策划包装和推介文化项目的积极性受挫。

四、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确立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思路和战略性规划

我市具有悠久的古都历史和丰厚的人文资源,具有打造文化名城的先天条件和优势。建议全市进行文化资源和特色的摸底调查,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制定全市整体的发展思路和战略规划。打破条块分割,按照“行业和区域互动,统一规划和统一指导,促进协调发展”的思路,整合各县区文化、文物、旅游等相关部门资源,确立龙头主导产业及辅助产业,规划产业园区。各市县区在全市的统一部署下,结合各自的文人历史和地域资源,寻找结合点和切入点,发展特色产业项目,打造特色产业平台。

(二)落实文化经济政策

要使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战略规划落到实处必须要政策跟进。一是全面落实国家出台的税收及金融、融资等方面的文化经济优惠政策。我市文化产业几乎都是一些小微企业,国家在政策上已明确提出支持小微性文化企业;二是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政策,确立优势主导产业,扶持社会效益显著的产业项目,扶持新兴的文化科技、附加值高和具有先进经营手段的新兴高端产业,扶持自主研发的地域特色产品项目,扶持文化历史、文物、民俗展览和文化旅游等项目,在强大的政策支持下,营造良好地文化产业投资环境,引导鼓励投资的积极性,增强产业发展的活力。

(三)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民间文化的基因,以产业的方式对非遗进行保护与传承也是一项有效的措施。将非遗保护和传承与发展旅游产业相结合,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

(四)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按照文化发展的要求,成立相应的机构和配备相应的人员,以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探索、管理和指导。其次是加强对文化行政管理层面和投资运营层面人员的培训,采取走出去选派学习的方式,学习领先地区的经验,同时利用市内大专院校开设文化产业研修办或轮训班,提高相关人员综合素质,培养一批具有前瞻性眼光,有先进的管理和经营理念,掌握一定现代科技的文化和经济两栖人才,来引导新时期文化产业的发展。

(五)放宽市场准入条件。

按照全国、省、市统一要求,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降低文化产业进入市场的“门槛”,扩大投资领域,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共同经营,制定实施“国退民进”的文化产业民营化战略。特别是在文化产品集散地建设、文体用品制造业项目引进、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加强与省、市政府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按照“三个有利于”和“特事特办”的原则,采取多种联合和多种经营的方式,激活文化产业经营机制,促进文化产业的兴盛。

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及思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