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教师发展示范性申报材料(共5篇)
编辑:寂夜思潮 识别码:14-745485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12 20:02:35 来源:网络

第一篇:教师发展示范性申报材料

师发展示范学校申报材料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经济全球化、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专业发展,是自我价值提升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前提,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教师的专业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成为国内外教育改革所关注的焦点。人们普遍认识到:新课改不仅指向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也力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自觉提升自身教师素养,实现自身专业发展;而学校也必须努力创设环境和条件,关注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新形势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此我校抢抓机遇,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学校持续发展。

一 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对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进行战略部署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内在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即教师通过接受专业训练和自身主动学习,逐步成为一名专家型和学者型教师,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过程。我校深刻地认识到,教师一定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自主发展理念,充分认识教师专业发展是自我价值提升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前提,也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打造高素质教师群体,整体优化教师队伍,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全校教师达成共识,使之成为全校教师的共同愿景,引领学校走向持续发展之路。

育才中学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追求高品位的学校发展,尤其是提出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以后,学校在评估标准的指导下,结合本校实际制订了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及《育才中学发展行动纲要》并将其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之中。我们的发展目标是通过建设教师专业化发展示范学校,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用现代教育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建成一支具有强烈的终身学习、自主发展的愿望的,具有较强教育科研能力的,强烈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业务水平、健康的心理素质、广泛的求知能力、积极的创新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持久的合作理念,能适应需求、面向未来的“专业型”、“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教师整体水平,促进整体优化。同时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育才中学发展行动纲要》,结合自身实际,依据学科专业化、教育专业化和职业伦理专业化的要求,制定自身专业发展的年度和未来三年发展的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学校高度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根据教师实际和学校发展需要,制定教师心理知识学习计划,通过定期举行座谈会、教师成长沙龙等形式加强沟通、交流,以增进感情、舒缓压力、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二 完善机构、加强领导,为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奠定组织基础 为确保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我校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校长张跃民是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第一责任人。张跃民同志具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和较高的学识水平,有先进的发展理念,对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建设工作的认识水平高,一直积极倡导教师应该树立“教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态度积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主动学习相关专著和文献资料,积累了丰厚的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积极探索有效实施的方法与途径,工作思路清晰,热情高涨。有效地履行领导、指导、监督等责任。学校为此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按照整体协调,分工合作的原则,确定了教务处、教学部、教研组的职责和任务,做到职责分明,任务具体。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电子档案、完善了教师学习评价、考核、奖惩制度,日常管理规范、有序、高效,管理资料项目健全、归档及时、分类清晰。健全的组织机构,整体的协调,明确的职责,规范的管理,具体的检查,常态的监督是确保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组织基础。

三 创造条件、建章立制,让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具有可靠保障

一方面是物质保障。为满足教师专业发展、自主学习的需要,学校给每位教师配备一台高性能联想笔记本电脑,接入互联网,建设校园网,链接多个专业教学网站,具备了满足教师查找资料、远程学习、拓宽视野、促进专业发展需要的网络支持平台和网络环境。学校还设有专门的教师电子备课室,其装机台数完全满足教师备课、学习、研讨、交流需要。先后购买了294种教育理论专著、专业理论书籍、学科报刊杂志,如《教学工作漫谈》,《给教师的100个建议》、《各学科教学参考》等教育教学文献资料,有效地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拿出专项经费,用于教师专业发展中聘请专家及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所需的资料费、差旅费、住宿费等。学校规定每年教研、培训等时间累积不得低于240个学时,这样使教师学习、培训、交流有物质、时间上的保障,从而让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建设有了可靠的物质保障。另一方面是制度保障。我们认为,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离不开制度建设,为此我们建章立制,让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有可靠的制度保障。

第一、落实继续教育制度。依据学校实际,对教师岗位学历进修,按照 “学用一致”的原则,提出要求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符合要求的教 师,继续教育参训率为100%,教师继续教育考核成绩的合格率为100%。

第二、构建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健全教师全员参与的校本教研制度,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提出明确要求,用制度来保证校本教研的有效组织实施。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始终贯穿于教研过程中,教师说课、集体备课、高效上课、互相听课、客观评课、作业辅导等常规工作的教学研究有实际效果,并积极探索校本教研的有效形式与途径并有所创新。每周五下午集中开展学科大教研一次,每节课前开展一节课的教研碰头会。对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效果教务处有专门人员督导、检查、记录、归档。

第三、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实践证明,发挥团队优势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捷径。为此我校高度重视整合团体智慧,通过完善集体备课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方面坚持以学科组为核心,以教研组为单位,加强了集体备课活动。同时,备课形式又进行了新的尝试与改革。除有中心发言人、书面材料外,还要走进课堂上引领课,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团体智慧作用于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是加强相关学科组之间,教研组内部听评课活动,每年开展一次“十佳骨干教师”、“十佳教学新秀”、“十佳学习型教师”评选活动,每周每组均开展一节公开课活动等,共同研究教学中呈现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

第四、设立专家引领制度。近年来,先后聘请了 宋广文、于会祥、李述智、郑杰、牛家骥、范效斌等教育专家及其他学校优秀教师来我校做报告、演讲,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专业引领。同时,为发挥骨干教师榜样、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学校积极实施“青蓝工程”,开展传、帮、带工作,并制定了相对稳定的制度,实际效果好。建立与同类学校(如舜耕中学、寿光现代中学、滨州清怡中学、东方国际学校等)学校的校际交流、合作机制、相互听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方面的制度,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第五、健全教学反思制度。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我校健全教学反思制度,改革教案纸设计,要求每位教师每节课上课后必有反思,反思与教案同时检查,每个学期认真完成至少2篇比较严谨、系统、深刻的教学反思,学校进行检查、评比、奖惩,促使教师从中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理论视野,能从理论高度去审视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教育的自觉性,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能力,使之形成一种自觉、理性的教学行为,为成长为“学者型”、“研究型”教师打下基础。

第六、改革评价奖惩机制。学校从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实施过程、目标达成情况等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做出评价和奖惩。建立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专家评价,学校综合评价等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内容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管理制度,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电子档案,具有可操作性,实施效果好,教师对评价结果认同度高,并作为一种导向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也推动了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的建设。

四 立足实践、创新形式,给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搭建有效平台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只有给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搭建有效的平台,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而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因此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实施一系列工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建设。

第一、读书工程。书籍是历史的沉淀,文明的载体。腹有诗书气自华,没有厚积没有薄发,没有深入没有浅出,读书是我们教师的生存必需,是教师专业发展、自主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教师不能浮躁。读书会让我们心灵宁静,让我们精神充实,让我们素质提升,让我们人生幸福。时代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必须更加广泛地读书,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能力。教读相长,提高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且读且思,提高教学理念的思辩水平;通过读书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实现教育的梦想,实现专业发展,实现人生价值,让我们的生命因读书而美丽,因教育而幸福,因超越而精彩。学校通过评选“十佳学习型教师”活动,倡导教师广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有比赛、有检查、有奖励,育才中学教师读书热情高涨,氛围浓厚,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的建设。

第二、青蓝工程。育才中学本身是一所年轻的学校,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青年教师的成长是学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他们能否迅速挑起重担将维系着育才中学的今天和明天。学校实施青蓝工程,做好师徒结对子活动,新老教师结对子制度化,使之成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永动机。实施青蓝工程就是要发挥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作用,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做到课堂教学公开,新教师可以随时随地随堂听课,要求教龄不满五年教师必须先听课后上课。组织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开展新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调研,对新教师明确提出应肯定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促使新教师不断提高。狠抓青年教师基本功,强化教学技能训练,抓实抓严“五认真”(备、教、批、辅、测)。要求青年教师利用一切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争取早日脱颖而出。开学一个月之后,在新老师对工作环境、教师基本情况熟悉后,学校安排师傅或自己选择师傅,然后签定帮带合同,开始为期三年的帮带工作。从指导时间、辅导内容、训练手段、达到目标等方面严格按合同书规定执行。几年来一批新教师迅速成长(如张婷婷、候倩倩、齐心等),有的已经成长为育才中学的新生骨干力量,完全能够独立胜任班主任、毕业班教学等重要岗位的教育教学工作。

第三、名师工程。每学年安排一定时间,邀请教育教学专家进行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指导,如邀请各专家来我校做报告、讲学,及时让教师获取教育教改前沿的发展趋势。定期邀请市教研室教研员来校听课、指导、传经送宝,使教师少走弯路,快速提高。学校通过组织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展示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教学能手特色课,全方位出击,推出一批校级优秀教师,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出市级乃至省级名师,扩大现有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数量。营造人才培养的氛围,加速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逐步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骨干教师队伍。以名师带名校,以名校带名生。

第四、开放工程。现代教育应是开放教育,它启示我们,除了要开发和利用好校内资源,还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好校外资源,不能关起门来办教育。近年来,我校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校进行了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其中包括师资培养、师资交流、教育研讨、学生交流等。无论是办学理念,还是教育实践,我们都获益匪浅。我们有计划安排教师外出学习考察,20名学生到保定进行学习交流,同时我们也多次接待了保定等友好学校的交流访问。加强培训英语教师一方面加强学生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给外语老师一个零距离接触纯正外教的机会,对提高外语教师的业务能力,促进外语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邀请专家、学者作教育形势和学科前沿信息报告;让教师及时地了解与掌握教育发展的新动态;利用一切可能机会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兄弟县市考察、学习、教研,了解同类学校的发展现状,吸收其他学校成功的经验,从外部获取源源不断的信息,刺激教师专业发展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也为学校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实施开放工程,是我们已经开始逐渐认识和重视的一个问题,有许多工作我们需要不断去开拓。第五、团队工程。三国时孙权曾说:“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集体备课就是要集合众人的智慧和经验,发挥团队合作的作用,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想学生之所想,疑学生之所疑,集思广益、资源共享,提高备课质量、效益,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以推动我校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为此学校特制定并不断完善集体备课制度,要求各学科每星期五下午组织一次集体教研,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集体备课时间内,不得以任何借口请假、缺席或迟到。遇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教务处和教研组长进行调整。无故迟到、缺席的,以旷工论处。集体教研由教研组长主持,各任课老师带课本、教辅书、备课笔记,教研由中心发言人主讲、记录,人人发言,逐一讨论。每次备课要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有详细的记录,坚持做到“五备”,即备课标、备学情,备教材,备教法,备教具,做好课后总结,并写出完整教案,做到超课时备课,提倡超周备课。实行督促检查制度,教务处、教学部定期、不定期地检查集体备课情况,定期检查教案。每周的集体备课记录,各备课组要及时上交教务处检查,作为业务考核的重要依据。一次集体备课的讨论,就是教师间的一次思想碰撞,年轻人思维活跃,老教师经验丰富,有碰撞就会有提升,就会有收获。育才中学成立至今的蓬勃发展、蒸蒸日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的集体备课制度的制定、完善和有效落实。

五 专业发展、团队共嬴,使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取得丰硕成果

经过学校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育才中学目前学历合格率达100%,拥有齐鲁名校长xx,名师盛春华,另有几十名教学能手、课改标兵、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我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整体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取得了小考3连冠,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受到市教育局的高度评价。由于成绩卓著,近年来,在市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滕州育才中学披荆斩棘,踏平坎坷,向着“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学校管理、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的目标不断迈进,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按照上级要求及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标准,还有较大差距。但我校对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充满信心,还将下更大决心,尽更大努力,一如既往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使我校教师真正成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助推育才中学持续发展,永攀新高,再创辉煌!

第二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7申报国家示范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7申报国家示范性 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目 录

前 言……………………………………………………………………………………1

一、项目概述………………………………………………………………………………2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2

三、新疆建设能源类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必要性……………………………3

(一)新疆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3

(二)新疆是中国能源基地…………………………………………………………4

(三)石油石化产业位居新疆支柱产业之首………………………………………4

(四)建成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是新疆经济发展的需要…………………………5

四、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与优势…………………………………………………………6

(一)概况……………………………………………………………………………6

(二)办学优势………………………………………………………………………7

1、建设环境优势……………………………………………………………………7

2、领导班子坚强有力………………………………………………………………8

3、办学综合水平领先………………………………………………………………8

4、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9

5、专业建设优势……………………………………………………………………9

6、社会服务成效显著………………………………………………………………10

五、对申报单位建设方案的初审、论证意见……………………………………………10

六、项目管理及保障措施………………………………………………………………11

(一)建立组织机构………………………………………………………………11

(二)资金保障……………………………………………………………………11

(三)政策支持……………………………………………………………………11

(四)强化项目资金监管…………………………………………………………12

七、结论………………………………………………………………………………12 附件:国家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名称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

(二)项目建设单位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

1、建设地点:

新疆独山子北京路10号,邮编:833600

2、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计划总投资7556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专项资金3244万元,地方财政配套专项资金500万元,学院举办方配套专项资金3487万元,学院自筹专项资金325万元。

3、主要建设内容:

重点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公共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管理运行机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

4、法人代表:

侯炳超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三)建设性质 新建

(四)建设期限 3年(2007~2009年)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2、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

将会进一步加强。

(二)新疆是中国能源基地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需求日益加大,石油、煤炭、天然气是当今最主要的能源资源,而这三种资源在新疆都有广泛的分布。根据全国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新疆石油资源量208.6亿吨,占国内陆上石油资源量的30%;天然气资源量为10.3万亿立方米,占国内陆上天然气资源量的34%。石油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量,也是现代生活的关键元素,现代社会最有战略意义的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国防能力都高度依赖石油。加大石油生产、传输、储备设施的投资,开辟多元化的进口来源和运输通道,提高石油供给的安全程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一个战略问题。通过新疆地区与中亚的石油管道网络接通,把石油供应国(中东、中亚国家和俄罗斯)与亚洲的主要石油消费国(中国、日本和韩国)连接起来,不仅可以解决中亚普遍面临的石油出口瓶颈问题,也为我国占据“泛亚全球能源桥梁”的战略枢纽位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辟新的国际能源基地,构建中国向西开放的陆路大通道,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因此,把新疆建成中国重要的陆上能源大通道,不仅关系到新疆自身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能源安全。

(三)石油石化产业位居新疆支柱产业之首

新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发展规划指出:“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继续大力推进以石油、天然气、煤炭、棉花为重点的优势资源开发利用,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克拉玛依、吐哈、塔里木三大油田,实现油气勘探开采投入、油气当量、原油加工量年均增长两位数的目标;集中力量建设独山子—克拉玛依、乌鲁木齐、南疆和吐哈等四大石化基地,充分发挥大型石化项目的聚集和辐射作用,尽快形成有现代规模的石油石化产业集群,全面推动石油、天然气化工业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积极利用周边国家的油气资源,重点建设中哈石油管道、中俄天然气管道、局在学院建立的人才培养培训“五基地”,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教学改革试点“一专业”,“双证”融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试点“三专业”,对推动新疆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因此,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将对新疆职业教育的发展发挥更好的示范作用。

四、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与优势

(一)概况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6年,2000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国家普通高校。建校半个世纪,伴随着克拉玛依油田的开发而不断发展壮大,为新疆的石油工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0000余名。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突出高职办学特色,走产学相结合办学之路。实施“大平台,小方向”的教改方案;坚持实行“一书多证”的教学改革;实施高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直通车;实行“订单教育”。学院主动与企业联系,引导企业用人需求和教育消费,实行订单教育,让企业提前参与教育,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培养企业适需对路人才,实现了学生预就业。为主动适应市场,学院创新办学模式,实行六个结合:专业与职业标准相结合、校企结合、产教结合、实训与职业资格取证结合、校校结合、教育与培训相结合。为满足社会教育需求,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学院坚持德育为首,注重素质教育,实施德育和素质拓展两项“工程”。

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以石油、石化为特色,文理工兼备的综合性多民族的普通高职院校。现有办学规模为7500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5543人,成人教育近2000人。学院开设有适应新疆经济发展需要的十大类专业:石油工程、石化工程、机械工程、汽车工程、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建筑工程、信息工程、工商管理、旅游与酒店管理,根据市

牵头组建单位;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及新疆石油管理局、克拉玛依市为学院的改革、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和经费支持。

2、领导班子坚强有力

一是办学理念日趋成熟,发展思路清晰,办学定位准确。为学院确立了正确的发展方向,也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二是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勤政廉洁,决策民主,执着奉献,凝聚力强,具有很强的领导力、执行力、学习力、创造力和人格魅力,成为学院发展的核心。在学院发展的历史关头,领导班子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率先垂范,团结带领学院教职工艰苦奋斗,把握自己的命运,择机而发,实现了一次次历史跨越。

三是制度健全,管理有序。学院建立了科学的管理体制和健全的管理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了一套有效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制度,使学院的各项工作运行高效,保障有力。

3、办学综合水平领先

(1)办学理念先进。学院围绕市场办专业,创新机制谋质量;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走产学结合发展之路;经过高职教育实践的提炼,形成了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四个服务”、“四个坚持”、“九个定位”的办学理念。

(2)优质的师资队伍。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他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团结奋进,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已成为学院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人力保证。

(3)配套的实训基地。学院实训基地建设在自治区居领先地位。建成了设备先进、环境良好的校内实验室32个,实训基地(室)27个。分别在独山子、克拉玛依、乌鲁木齐、吐哈油田、南疆等地区建成了专业与现场生产紧密结合的40个校外实训基地。学院建立了可鉴定11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所。

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实训方案、过程监控、质量保障、结果认定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研究,瞄准“双证”融通切入点,构建“双证”融通课程体系。

(4)学院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开设了文化素质、企业文化、身体素质教育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突出“石油” 精神,发扬“石油人”优良的工作作风,注重行业特色的养成教育。实施“两项工程”,即“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全员育人的德育工程和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创新德育载体,搭建学生社团活动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6、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1)培训服务效益明显。学院利用自身的人才和科技优势,积极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和师资培训,3年来累计达1.8万余人。

(2)科技服务水平先进。近三年为合作企业提供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经费数到款额500万元。

(3)辐射带动作用领先。学院通过石油石化职教园区,将办学经验辐射到新疆乃至西北“三大油田”、“四大基地”。在促进资源共享、提高办学效益、增强适应力、扩大受益面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学院探索与加拿大、吉尔吉斯坦、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高职院校合作办学,促进国际合作办学。

学院一心一意办高职、全力以赴创示范。经过7年的规划和建设,学院在领导能力、基础设施、实验实训条件、师资队伍、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引领了自治区职业教育发展,具备建设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的基本条件。

五、对申报单位建设方案的初审、论证意见

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根据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7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02、加大三大产业职教园区公共示范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启动新疆石油石化职教园区“一园四区”的建设。

3、自治区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制定了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

(四)强化项目资金监管

1、设立资金专账,实行专项管理。

针对国家、自治区下达的建设资金和学院自筹配套经费,设立“示范校建设项目”资金专账,专款专用。加强专项资金预、决算管理,确保资金按规定用途使用。

2、健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由各申报单位制定《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专项资金使用的范围、审批权限、开支额度、绩效评价等,确保项目建设资金有效使用。

3、实施公开招标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本项目建设所需仪器设备等投资,按照国家和自治区项目招投标管理规定,实行公开招标,有效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七、结论

围绕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综合考察各申报院校的办学实力、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以及建设方案的可操作性,决定推荐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申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建设计划项目。

附件: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可行性论证报告。

第三篇:2010年课外达标示范性申报自查报告(共)

宁波市广济中心小学“自评达标”报告

广济中心小学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广济街47号。2001年在联丰世纪苑设立学校实验校区。学校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是浙江省首批文明单位,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会实验基地,浙江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宁波市首批行为规范达标学校,宁波市卫生先进单位,宁波市首批特色学校、宁波市红旗雏鹰大队、宁波市示范家长学校、宁波市群众体育先进集体。2003年我校被定为宁波市首批艺术特色项目学校,2005年被宁波市体育局、教育局定为市田径业余训练点,获得2002-2007宁波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06年获海曙区第四届中小学生科技节开幕式科技作品展示评比中获优秀展示奖,2008年宁波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训练点)田径比赛团体(小学组)第四名,2008年10月宁波市田径传统项目学校比赛团体第四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2009年5月宁波市第一届科技体育运动会获得团体第四名并获得精神文明运动队,„„

近几年来,学校坚定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始终牢记“为学生终身发展而奠基”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潜能开发、个性张扬、特长培养的特色教育模式。艺术、体育特色教育取得的显著成果更是不甚枚举。

一、抓住发展机遇,再跃新的台阶。

艺术方面:学校始建于1964年。1976年时组建并成立了“广济小红花艺术团”。1984年,为进一步加强文艺特色教育,创办了“文艺班”,后发展成立了“红领巾艺术学校”,实行二块牌子,一套班子。”(1994年被香港孔爱菊女士相中从学校分离改名为宁波市爱菊艺术学校)。1999年在新校舍落成之际,在传承了原艺术特色教育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把重点转移到书画上,又附设了“哲英书画学校”。在前人的努力下,学校已经积淀了丰厚的艺术涵养。近二年来,学校集团化办学取得了初步成功,现代教育制度研究作为国家级课题在我校蓬勃开展。社会、家长参与学校的事务也日益频繁,在这一背景下,我校把握机遇,积极借社会力量来提升学校的艺术教育,并摸索出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为广济艺术教育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打下基础。首先,作为省写字教学实验基地,在宁波市书法教学研究会的指导下,继续推行课堂作业准确率与书写水平并重的“双分制”,实行写字年段过关制,促进了学生书写水平的提高,并且在实验校区,写字教学作为本校的校本课程进入课堂,并自编了部分写字校本练习册。其次,借助社会力量及先进的书法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积极培养书法苗子,使我校的书法教学水平大为提高。目前,学校的书画教育形成了“普及——提高——冒尖”三个层次互补的特色。2010年再次被评为“宁波市书法教育先进单位”。1

另外,宁波市电视台七色花艺术专修学校在我校设立教学点,我校学生可以优先享受

他们高水平的培训教学,同时在拍摄七色花节目时,我校作为一个重要基地。这一举措极大的激发了我校艺术特长生的积极性,提升了我校的艺术教学层次。学校还经常有目的,有计

划地开展艺术系列活动,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拓展了学生艺术活动的层面,极大地推

动了我校艺术教学的飞跃发展。

体育方面:由于学校地处市中心,体育活动场地狭小,制约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

2001年,学校尝试集团化办学并取得了成功,在宁波联丰世纪苑设立了我校的实验校区,解决了体育训练的场地问题,这对我校体育工作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学校在抓好群众

体育的基础上决定从田径训练为切入口,积极发展体育竞技项目。在场地能基本解决的前

提下,我们积极引进市少体校的高级教练来校进行训练指导,并进行了科学训练的探索。

2005年我校由区体育局推荐,被定为宁波市田径市级训练点学校,学校体育工作进入一个

新的高峰时期。在海曙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连续四年获得大校组团体总分第一。宁波市

田径传统项目比赛第三名。宁波市青少年田径比赛获得8金8银的成绩。在2009年起开设了

短式网球训练。(短式网球训练是在世界网球运动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国际网坛突出地表

现“启蒙小,成长早”大趋势的情况下,针对儿童身心发育特点和负荷能力,依循网球原理

而产生的一种儿童网球运动。我校开展网球社团不但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还可以提高学

生身体素质,网球的一些礼仪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素养;推广短式网球还能及时发现好的运动员,为市里选送网球苗子,培养网球人才。)

二、加强体、艺师资队伍建设,为课外文体活动的发展增加动力。

我校共有18位体艺专业教师,他们绝大多数是科班出身,有较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具有对各类特长生辅导培训的水平和能力。每位老师首先立足于课堂教

学,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以保证学生群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他

们又根据自身的特长带不同的社团活动和课余活动,以促进学生特长的发展。由于他们的努力,既促进了学校的体艺工作,也不断提高了他们自身的素质。获得的许多论文在各级

各类比赛中获奖或发表。音乐张越琼老师是海曙区音乐骨干教师,美术斯小玲、施寒央获

得市教坛新秀称号,王芳获得区教坛新秀称号。体育鲍海航老师获区十佳青年教师,华亮

宏老师出色完成贵州支教工作。许维冰老师获海曙区教坛新秀一等奖、宁波市优质课二等

奖、海曙区优质课二等奖、基本功二等奖、海曙区优秀青年团员,连续三年获海曙区业余

训练先进个人。其中四位老师还走上了学校领导岗位。这一切极大地推动了学校体艺教育

事业的稳步发展。

三、营造浓郁的艺术教育氛围,形成校园体艺特色。

“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你都能得到艺术的熏陶”,这是每一个来我校参观过的客人留

下的最多的一句话。特别是我校的“书画展示厅”更是让客人留连忘返。40年的艺术教育

留下了浓浓的校园艺术氛围。这几年,为了更进一步充实校园艺术氛围,学校成立了铜管乐

队、合唱队、简易机器人编程、航模制作、色彩、书画、田径队、色彩、国画、计算机等诸

多的社团组织。每个星期都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定时进行一次活动,渲染了整个校园的艺术

氛围,使一大批特长生脱颖而出。

四、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艺活动,展示体艺教育风采。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艺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年一度的校田径运动会是我校体育工作展示的最重要舞台,从筹备到运动会召开的1个多

月时间,每天都能看到学生在学校操场训练的影子。还有面向全体的各类单项体育比赛,更

是让95%大部分学生得到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在艺术方面,每年的大合唱是学校每个学生都

参加的一次盛会,在学生自己的节日“六一”展示着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班级的艺术才华,艺术组还积极和学校大队部配合,联合搞各种艺术活动,如组织结合传统文化的服饰设计展

示,参加省中小学书画比赛。参加市、区建队节60周年的庆祝活动的部分文艺演出和市电

视台少儿频道的开播晚会的演出,还参与了多次“校园艺术接力棒工程”活动等,通过一系

列的活动,不但使学生得到了才艺的展示,还向外界传达了广济艺术的风采。学校的“小太

阳”节活动已策划第5期,成了孩子心中自己的节日。

五、改革评价机制。为特长生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机制。

体艺特长生有强烈的成就需要,除了为他们成功创设各种实践平台和展示平台(网络)

外。改革评价机制也是一个极为有效的方法。一是严格执行区评定“三好学生”标准,体育

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准评为“三好学生”,由大队部严格把关。通过这一关,一批文化成绩好的学生也积极的加入到体育锻炼的行列中来。二是引入星级评价制度,通过对星级班级

评定,一批有体艺特长的学生如雨后春笋成长起来,让他们也获得被肯定,被重视的成功体

验。三是通过多渠道的向上级输送人才,高一级的学校每年都有我校特长生的保送,这为推

动学校体艺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机制。宁波外事近两年在我校招生的生源比较优秀。

第四篇:申报省示范性进修学校反馈总结

至此,景东进校的评估工作按计划完成了全部议程。景东进校创办于1979年3月。在30年的岁月中,景东进校经历了教材教法研究、中小学教师学历补偿教育、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等几个重大历程,见证了教师进修学校发展的艰辛与辉煌。

30年来,景东进校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较好地完成了各个时期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任务,为边疆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为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特别在近几年的工作中,进校紧紧围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这一工作重点,在新教师培训、教师履职晋级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新课程改革等方面,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于自身发展的新路子。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较好地完成了省教育厅布置的各种项目的教师培训任务。对申报省级示范教师进修学校的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在市县教育局的指导下,学校的申报材料按照要求,准备得充分、细致、完整,真实地反映了学校近几年扎实工作的情况,是我在历次考评工作中,看到的最完整、最真实的材料,使我们对进校的办学成绩和办学特点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为我们公正评价进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刚才,李辉教授代表评估组进行了意见反馈。对进校的办学成效和特点给予了充分肯定,对进一步搞好进校的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张副局长在补充发言中评价和建议,我完全赞成。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整体上进入到达更加注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前段时期,在实施西部贫困地区发展战略规划的过程中,国家对我省有效实施了教育惠民政策和教育惠民工程,“两免一补”较好地解决了我省边疆、民族、山区“上学难”的问题。在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办学规模得到极大提高,全国真正意义上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历史任务即将完成之际,党的十七大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这一宏伟目标的实施,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是我国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高精尖人才的基础工程,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这一系统工程十分浩大,其中涉及到的各项工作都十分重要,但在众多的重点工作中,依据科学发展观,支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党和国家把教育放在首位,特别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而教育兴旺的关键和希望是教师。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把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作为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举措。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新时期的教育工作中,“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有好的教师,才能有好的教育,反之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能高质量的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这一理念,已经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共识。党和国家和地方各级党政部门在巩固“普九”成果,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的基础上,把办好教育的希望寄托在教师身上。这就给我们教师队伍的建设带来了新机遇。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的情形下,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更加突出。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对教师的尊重,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能实实在在感受到。如在以职业名称命名的节日中,只有“教师节”是国家性质的节日。每年的教师节,中央政治局的常委都要隆重看望教师代表,间隔2—3年,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还要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其他行业难以享受到的待遇。同时,党和国家积极采取措施,千方百计地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如当前正在实施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特岗教师制度”、教师安居工程,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力度等,这些有力的措施,就是要建设起一支师德优良、业务精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并使之逐渐成为社会上最受尊敬、最受羡慕的职业。教师职业是永恒的、神圣的,教育事业是值得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

党和国家对教师赋予了殷切的希望,时代赋予广大教师新的历史使命,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师在现代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显突出。

景东县委、县政府把握住教育发展的脉搏,在进一步巩固、完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昨天看到的银生中学)的基础上,紧紧抓住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教师队伍建设这一本质,提出“办好教育在教师,提高教师素质在进修学校”的指导思想,并表态将进校的发展摆上县委的议事日程(第一次)。以创建省级示范教师进修学校,作为提高全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切入点,继续推动民族、山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反映出县委、县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对教育事业发展所具有的战略远光,令人感动,增加压力。县委、县教育局、进校和市教育局的表态,使我由衷的感此次评估工作切实达到了“以评促进”目的

今天,我们在这里,不仅是对景东进校进行评估,更重要的是与县领导,教育行政人员和广大教师一起探索在现代教育的理念下,怎样做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怎样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991年,教师培训的工作开始由学历补偿教育向继续教育转变。12月,原国家教委印发的《关于开展小学教师继续的意见》(教师[1991]8号)文件,提出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任务是:面向全体教师,通过教育教学实践与培训,使每个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并成长出一批教学骨干,其中部分逐步成为教育教学专家,形成一支忠诚教育事业、思想品德高尚、学科结构合理、业务素质优良的中小学教师队伍。逐步建立教师定期进修制度。有计划地培养跨世纪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目前,我们仍然处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阶段,而且这个阶段还有很长的路子要走,因为全国至今没有探索出一条十分有效和规范的路子,继续教育的目标任务还没有完成。提高整个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养一批教育教学骨干,涌现一些高精尖专家甚至是教育家,仍然是我们当前研究的重大问题和为之而努力工作的奋斗目标。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积极探索一条中小学教师现代化培训模式、多形式竞争机制、高规格嘉奖体制,形成一套体系,来促进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目的教育内涵式发展,以此来加快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根本性转变的进程。

为构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体系,省教育厅作了积极的探索。经省政府批准,由我厅组织实施的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5122工程”就是一种主动的探索形式。“5122工程”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创建50所省级示范教师进修学校。主要有以下三点考虑:

一、其目的是以“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强和巩固这一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平台。所依据的《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达标晋级评估方案(修订)的通知》(云教师[2011]6号)文件中的40项指标进行考核,主要是引导各教师进修学校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方向,为大规模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打好基础。

二、教育教学质量的竞争,逐渐反映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竞争上来,谁重视了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谁就在教育发展的进程中掌握了主动权。“5122”工程要建设好50所省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就是要巩固、发挥好这一传统的教师培训基地,为广大中小学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继续教育平台。(李科长说:放弃了这一阵地,就是放弃了教师)

三、评估的过程也是调研、探讨的过程。进校在风风雨雨的发展历程中,对教育事业发展发挥过极大作用,但由于他毕竟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产物,当时定义的办学性质、目标、任务、模式和方法等,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模式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必须进行深入调研,大胆改革,重新对教师进修学校在新时期的功能进行定位,明确发展方向,才能在新时期更好地发挥进校应有的作用。

现在,我结合景东进校的评估工作,以及工作中对进校的一点思考,提出以下几点想法,供你们思考:

一、提高进校的办学层次。近几年中小学教师的准入条件是专科以上学历层次,加上多年来学历教育的培训,我省中小学教师专科以上的学历率不断提高。进修学校的办学层次最高只相当于中等师范学校,显然不具有培训专科以上学历的资质。进校自身的条件又难以吸引高层次的人才,现有的教师由于历史的多种原因,大都年龄偏大,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知识老化,难以承担现代教育的培训任务。所以进校要依托外界的力量,加强与高校的联合,聘请省内外专家、名师、名教授,吸收本地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教科人员和社会上专门人才参与,组成相对稳定的专家团队,来提高进校培训的能力,增强发展的活力。

二、优化资源配置。进入21世纪后,教育部不在使用教师进修学校这一名词,而是换成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并在XX年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求:进校应与教研、教科研和电教进行整合或合作,建成新型的现代教师培训机构。这一文件的出台,导致教师进修学校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继续使用教师进修的名称,把教育科研和电教整合进来或进行合作,强化以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的培训功能;二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进校、教研、教科研和电教的整合,成立教育中心,进校、教研和电教相对独立,地位平等,强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功能。另外还有进校与党校、进校与职中合作或合并的模式。我个人比较倾向第一种模式。因为教师进修学校这一名称已经写在《教师法》中,具有法律性,我们评估工作使用的名称和对象是教师进修学校,而评估整合后的教育中心,并授予云南省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形式上感觉对不上口。

景东进校是一所具有独立法人和独立建制的办学实体,虽然没有形式上整合与合作,但实际已经行使着师训一体的职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建议今后还是要注重与教研、电教等部门的联合与合作,形成合力。更要加强与办学条件好的中小学学校的合作,租用他们的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和管理人员来培训我们农村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因为重点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装备在教育系统中是比较强的,更新的速度也是快的。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我们不求所有,只求能用。

第五篇:创建沧州市示范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创建沧州市示范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工作汇报

东光县实验小学

我校自创建示范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以来,一直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第一要务,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办学宗旨;以“人的发展为本、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实现教育引领社会”为办学理念;以“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为发展战略,不断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推动了教师专业素质的全面提升,现将工作具体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设规划

(一)发展理念

我校确定了以“教师发展为本”,坚持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通过学习、讨论树立了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师岗位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在校内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了基于学校自主发展需要的五年发展规划。

(二)发展目标

以“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构建教师“以校为本”继续教育机制,以研修带动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完善“以教师的发展为本”的教师管理、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打造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素质和探究能力的教师队伍。争创以“自主认识、自主发展、自主提升”为标志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规划

我校教师队伍年富力强,从教师的个人发展来看,正处于黄金阶段。多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以“以人为本、注重内涵、强化特色、加速发展、创建一流”为整体战略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建设为核心,以高素质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课题研究、学术报告、自主研究、研训互动、教学实践和社会考察等形式,开展校本研发和师资培训工作。学校针对岗位为每位教师制定了和未来三年发展的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制定了教师队伍发展规划和校本教研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目标和计划、建立了教师个人业务档案,并实现了网上动态管理。各教研组根据学校的整体规划,在每学期初制定本组的校本研修计划,并按期进行教研活动,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交流反思,及时总结,并留有反思总结材料。以此促进我校教师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学校注重对教师心理的疏导和对心理知识的学习,保证了教师在一个良好积极的工作状态下,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健康的成长。

第1页

二、组织领导

(一)学校领导

我校行政管理人员均为大专以上学历,自身综合素质较高。领导班子凝聚力强,工作勤奋,有较强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研究能力,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及创新能力。学校建立了领导听、评课制度,班子成员经常深入到年级组指导备课,深入课堂听课。教务处每学期都要组织本校的县、市级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做公开课,课后组织教师进行研讨。此外,所有任课教师每学期都要上一节教学研讨课,新调入教师要上汇报课,对课改精神吃的不透的教师,班子成员要跟踪指导备课、讲课。一学期,教务处人员每人听课至少70节,而且都做到有听有评,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及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二)管理机构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努力使学生得到和谐、主动、全面地发展,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按照国家和省教育厅的规定,开全开齐三级课程,充分发挥学校、年级、教研组的作用,建立“教、学、研”一体的校本研修制度,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每学期开始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教务处按计划督导落实,保障各项教学工作的圆满完成。

我们根据教育新形势和本校实际情况,对我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尤其是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了重新修订,进一步完善了各类教学人员的工作职责,加强了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对教师的德、勤、能、绩等方面均有详细的量化考核细则,每学年以计分方式对教师的整体工作情况进行量化评估考评,每学期进行一次学生、家长对教师的评教活动,每学期各年级进行学生座谈会、交流会,举办学校开放日,召开学生家长会,及时反馈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并制定措施积极改进。

三、运行保障

(一)硬件设施到位

学校建有一流的教学设备设施:有科学仪器室、实验室各1个,音美器材室、音乐教室各1个,体育器材室1个,计算机网络教室2个,56座的语音室1个,多媒体教室3个,教学光盘播放室1个,卫星接收室1个,电子备课室2个,藏书7万余册的图书室1个。教学仪器配备均达到国家标准,各功能教室及室内仪器设备都能充分利用。学科报刊杂志 五十余种,能够满足教师学习和教学需要。同时,学校还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及时上传、更新资料内容,网站资源丰富。我们还开发了满足教师远程学习、研修需要的网络支持平台,真正实现了教师在网 第2页 络环境下进行备课、学习、研讨、交流。学校的会议室配有多媒体网络系统,可满足200名教师进行集体学习和研讨。

(二)研修经费到位

学校建有一整套的经费保障措施,将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列为教师培训专项资金,并且做到专款专用,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每学期及时购买教学资料、教师用书、教具等,保障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所需经费。冯校长为了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多方筹措资金,并不惜花重金聘请知名专家到我校为教师做讲座。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种级别、形式的业务培训。为了开阔教师的眼界,学校组织区名师培养对象参加各种类型的中小学优秀教师研修班的学习。并分赴北京、天津、太原、沧州、石家庄等地参加教学交流活动。教师每一次外出培训后,都及时进行二级培训。教师通过学习先进的教学改革理念,借鉴教学经验、方法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及教育教学能力。

(三)时间保障

学校要求教师每周学习时间不少于4小时,各教研组每周按照学期初制定的教研计划保质保量地进行教研活动,每学期,我们都安排至少四次大型集体教研学习活动,有效地保障了校本主题教研和培训的时间。

四、制度建设

(一)严格落实继续教育制度

学校把继续教育的学习培训、考试成绩、作业笔记等均列入期末量化评估考核办法,对于成绩优异的教师给予加分奖励。落实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规定,学校要求适龄教师全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和考试,多年来考试成绩成绩合格率均为100%。

(二)坚持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1、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为将校本教研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我们从我校实际出发,制定了《校本教研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师校本教研评价制度》、《星级教师评定制度》等制度,使校本教研工作日趋规范化。学校领导以身作则,坚持深入教学、教研一线指导教学、教研工作。学校规定,学校业务领导,每学期必须听课70节以上,每周必须亲自参加某一学科组的一次教研活动,活动中带头发言,活动后及时评价指导。建立教师自我反思,参与教研活动的检查制度,为每个教师创造平等参与教研活动的机会,使校本教研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内在需要。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的状态,有效地开展教师间交流与合作研究。加强自我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 第3页 开发和建设的能力,形成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状态。同时,加强学科间的沟通整合,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进一步完善学校学科教研大组、年级各教研小组两级级校本教研制度。规定校级教研活动每学期开展2—3次,校级教研活动以统一的新课程理念、课标、教育思想学习和案例分析,课例评析、典型课观看、讨论为主;年级各教研小组活动则以学科的针对性业务学习,案例分析,好课评析,课例研讨、备课为主。教师参加活动情况与期末评估直接挂钩。

2、加强校本研修管理

我们自2009年4月就启动了校本教研“一二三四工程”,即“一个中心”——以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两个基本点”——以提高备课质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基本点;“三位一体”——努力形成学校、教研组、教师个人三位一体的教研网络;“四轮驱动”——继续坚持每周公开课、集体备课、群体研讨、集体培训四种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相互补偿,共同推进。

我们坚持做到如下三点:一是制度上有保证。学校规定每个教研组固定的教研时间,做到雷打不动。教研活动中要求做到“三个有”,即有主题、有中心发言、有活动记录。二是组织上要到位。教研组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中坚力量与基本组织。我校非常重视教研组的建设,根据学校实际分成15个学科教研组,明确各教研组长的职责,加强对教研组的指导与考评。三是行为上要主动。要求教师主动参与各类教研活动,主动与同事交流实验中的得与失。广大教师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被动研究”变为“主动研究”,学校教研氛围日渐浓厚。

3、加强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管理

我们要求教学设计要有明确的教学理论作指导,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自觉学习为主,要以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要在全过程中为学生创建表现和展示的空间。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将备课的过程变成教研组教师研究、对话、分享的过程。注重集体备课,备课经历单元个人主备、集体议课、个性运用三个过程,课堂上,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吸引力,教学更贴近了学生的实际。

4、改革教案撰写形式,推行集体备课

广大一线教师既要进行理论的学习和转变观念,又要探索研究新的教材教法,因而普遍感受到压力大、适应难。针对这一问题,教导处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召开了教研组长研讨会和教师代表座谈会,经过细致的分析和充分的研究,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对我校教案撰写形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全面推行集体备课制度,将教师花在机械抄写教案的大量时间转移到追求教案的创新、实效上来,转移到研究教法、学法、学生上来。

第4页

(三)建立校本科研制度

校本教研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即校本教研要以有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为中心。在日常教研管理中,我们注重强化教研组的职能,使教研组的每一次教研活动都做到有主题、有序列,扎实有效。每一个教研组都要有自己的教研主题,每一位教师都要有自己的教研专题,此外,学校每一学年都要确定一个公共教研课题。这样不同层面的教研课题的确定,促使教师直面教学问题,让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解决问题,使教师逐步成为教学的主动研究者。经过不断的努力,我校在课题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多位教师的课题研究论文在省、市交流中获奖。近年来,我校先后完成了国家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沧州市重点课题《进行有效课外阅读指导的研究》等多个省市、国家级的课题,相关成果已在我校乃至全县推广。目前,市级重点课题《人教版教材的使用与研究》、省级课题《小学生作文模式的研究》等正在我校课题组如火如荼地开展研究之中。

此外,我校还广泛开展了以“一个人解决一个教学或教育问题”为特征的“小课题”研究,力求回归实践、贴近教师、走进课堂,解决本校、本班的实际问题,真正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通过各项课题的研究力争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达到了凝炼队伍、完善素质、提升质量的目的。

(四)导师制度

2007年以来,我校聘请多位知名的专家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并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方式不拘形式地多与名师学习,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结合本校实际,我们还大力开发我校的现有资源,开展本校优秀教师的专业引领和结对活动。我们规定我校的名师每学期上一节高水平的公开课,教导处每学期负责搜集最新的教学方面的报刊资料进行两次集体学习,同时,我校也十分重视外出学习的机会,派出教师参加省、市、县培训。凡去外地参加培训的教师回来后,都要进行二级培训,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讲座交流,并上示范课。

(五)构建多元化运行载体

我校积极寻求教育科研部门、高等院校的智力支持,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学专业委员会,成为众多教育教学专业委员会的会员学校,通过与县教研室、市教科所的教师论坛、教学观摩等活动以及各地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为教师学习和发展创设了有力的条件。

(六)健全评价奖惩制度。

为促进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加大对教师的评价力度,学校以《东光县实验小学教师量化评估细则》为基础,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奖励机制,从教

第5页 师个人的发展规划、实施过程、目标达成情况等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做出评价和奖惩。每学年,在师德、教学、专业发展、出勤等方面进行加分核算后,对教师进行量化评估考核并作为评优评先的先决条件。形成了教师自评、同行互评、学生评教、学校评估的教学评估机制,从职业道德、专业水平、专业发展、课堂教学四个方面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估,综合、客观、公正的评价每一位教师,并把教师的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要素,采取一票否决制,取消师德考核不合格教师的评优、评先资格。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管理制度。我校每位教师均有一个档案盒,每学年进行更新评选,并以电子的形式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登记册,逐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态管理。

五、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师队伍情况

学现有48个教学班,3156名学生,152名专任教师,4名特岗教师,其中取得学士学位的有 80人,本科学历96人,专科学历70人,学历达标率达到了100%。学校每年通过组织优质课、说课、教学设计、论文等评比活动,青年教师的汇报课,中年教师示范课,骨干教师的展示课,全方位出击,推出了一批校级优秀教师,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出了省、市级骨干教师,扩大了示范性学科及学科带头人的数量,并逐步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目前我校拥有由1名市级骨干教师,3名县级骨干教师,9名县级学科带头人组成的教师梯队。

(二)个体发展

1、名师工程

在学校的三年发展规划中,对于骨干教师的培养,目标明确即:建设一支在我县具有影响的骨干教师队伍。因此学校重视骨干教师培养,努力实现“校内培名师,名师促名校”的战略目标。目前我校已形成了由“ 4名县级首批名师,6名名师培养对象”组成的名师团队,通过名师的引领、互助和辐射作用,已成为我校提升教师队伍、成就一大批骨干教师的关键。通过开展教学论坛、集体备课活动,集中智慧,资源共享;通过“专业讲座”、“名师引领”等活动,扩充知识背景,显示才能;通过撰写论文、开展课题研究,形成风格,崭露头角。特别是名师、骨干教师的展示课,使老师们听有所思,思有所获,不仅大大提高教研的实效性,同时使得名师、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落到了实处。

2、青年工程

为加快青年教师成长,使青年教师努力缩短“适应期”,早日走向“成熟期”,尽早实现由新手向能手的转化,学校坚持实施“青年工程”。

第6页(1)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通过这种“导师制”,由骨干教师对新教师从班级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帮助指导,以老带新,帮助新教师迅速成长。采用新教师的“公开课”“优质课”、年轻教师的“随堂课”、老教师的“经典课”,分步优化,分层发展,整体推进,每种课型都在教研组内进行详细的评课议课,使每位教师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一年来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探讨,每位教师的理论水平都有所提高,能将吸收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培新帮带”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

(2)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

学校坚持提供各种机会,搭建各式平台锻炼青年教师。我校每学期开展教师素质大赛、优质课评比、演讲比赛各一次,学校校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全部参赛。在这些活动中,李秀芝、郭敏、徐美玲等老师在脱颖而出,既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同时也得到了磨练。

(三)团队发展

(1)通过活动提高教师素质

通过听评课活动、教师论坛活动、教师成长汇报会活动、说课活动、教师粉笔字、朗读比赛、教师才艺展示活动等,带动了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

(2)借助校本课程的开发强化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的成长密切相关。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使教师成为课程的执行者和实施者,更使教师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既是学校文化创造、重建的过程,也是教师重建自己文化结构、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促进个性品质逐步完善的过程。我校许多教师都踊跃地投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之中,王贵荣、张广占、石丽华、刘恩霞、冯新娟等老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带领本组教师开设出了适合学生兴趣和发展需求的《小学生文明礼仪》、《武术》、《素描基础》、《书法》、《五线谱学习入门》、《经典诵读》等校本课程。特《小学生文明礼仪》已初具规模,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我校开发编写的《小学生文明礼仪》教材已经在全县范围内应用推广。

(3)充分发挥教研小组的作用

我校加强教研组文化氛围的营造,创建了组内成长档案袋,加强了教研组的管理,倡导组内合作学习,鼓励教师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围绕问题进行合作交流,使教研组成为最重要最基本的学习团体。我校每学期都要评选优秀教研组,优秀教研组长,并在绩效考核中予以奖励。

六、示范辐射作用发挥

(一)培训支持

第7页 我校有容纳200余人的多媒体会议室,经常为县、市、省等各级培训部门提供培训基地和资源。

(二)交际结对

作为我县的龙头学校,我们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学校健康发展的同时,我们与世纪小学结对子,并多次送课下乡,还为全县近百名特岗教师提供了学习培训机会,对我县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进作用,得到了县局领导及兄弟学校的高度评价。

(三)成果推广

每学期,我校都会配合县教育局教研室派出骨干教师下乡送课,并通过课后研讨、专题讲座等形式把我们的好的教学经验以及课题研究成果向各兄弟学校推广交流,特别是我们与世纪小学互派教师,深入到对方学校,全程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种校际合作,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共享。通过支教骨干教师的帮扶、以及受扶教师到我校的见习,从而实现了帮扶双方的优势互补,促进了共同发展,实现了双赢。石晶老师在张秀玲老师的帮助下,在解读教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调动学生兴趣方面有了显著提高,并在全县做了“汇报课”,其“设计理念、课堂生成、师生互动”得到了现场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她在校际结对活动中获得了自身的发展。

七、学校教师发展学校带动了我县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特殊作用发挥

我校的王贵荣、石丽华两位老师多次被县教研室、各乡镇教研室聘请为历届特岗教师、农村教师进行观摩课教学以及主题讲座活动,且均在河北省的新教材培训班、省教学观摩引路课中做课,每次都能顺利完成任务,在得到各级领导肯定的同时,也使自身的教学能力越来越高。

(二)特色创新

我校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不仅提升了教师的素质,也全面推动了学校的发展,先后获得团中央授予的“雏鹰行动先进大队”、省“中小学艺术节先进学校”、市“素质教育先进校”、“教育科研先导校”、“教育质量先进校”、“中小学礼仪教育先进校”、县“创建十A学校模范校”等荣誉称号。在去年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验收中,我校得到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

在近三年的时间里,学校中近百位教师所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以及教学评优课在县、市、省、国家级评比中获奖。其中获得国家级奖励的有1人,省级奖励 3人,市级奖励 6人。因为有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深化了学校的课程改革,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我校学生在华人 第8页 杯作文竞赛、美术作品、电脑制作、科技小制作等评比活动中每年都获得了大量的奖项。三年来,学生获国家级奖励6人,省级人8,市级12人。

回首昨天,在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探索路上,留下了我们跋涉的足迹,凝结了我们的心血和汗水,也展示了我们的智慧和才华。这其中,有欢乐也有遗憾,有成绩也有不足,但我们成就了学生,成就了教师,更成就了学校。放眼未来,教师专业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依然步履坚实,依然豪情满怀,信心满怀。

第9页

教师发展示范性申报材料(共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