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卫工,您了不起
环卫工,您了不起
高新区 磻溪镇中心小学
四(1)班
王
蓉 是谁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是谁给我们带来美好的环境,是谁给我们创造美丽的家园。他们就是我们的市容天使——环卫工人。没有你们,我们就生活在臭气熏天的垃圾堆里。环卫工人,我想对你说:“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环卫工是一份让人很不起眼的工作,但是这些环卫工却在很不起眼的工作上干出了让人敬佩不已的事迹。
工资低,却要完成劳累的任务,但你们任劳任怨,默默无闻的为人们奉献着。就在人们刚过完欢欢喜喜的新年,学生马上开学了,各地的学子都相继赶往学校报到,上大学的小丽也一如既往的赶往学校报到,身上带着报名费,生活费共计大概3000元左右,由于中途的转车过程中的失误,将身上的钱掉在了地上,而自己赶着上车,竞浑然不知,到了学校才发现自己的钱丢了。清扫马路的老大爷在扫垃圾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塑料袋,里面包裹着东西,打开一看竟然是钱。心想,谁这么大意,竟然将这么多钱弄丢了。失主肯定很着急,于是他就拿着钱在原地等失主来认领,从中午一直等到了晚上下班,可是也不见有人来认领,他就回了家。第二天早晨,天还没亮,他又继续回到了捡钱的地方,等待着失主的到来,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终于有一个女孩,看起来红肿的眼睛,似乎在寻找着什么,老大爷忙赶上去问,女孩在找什么,女孩哽咽着说自己把家人给的用来交学费和生活费的钱给弄丢了,老大爷忙问,丢了多少钱,女孩说,3000元。说着,大爷掏出钱让女孩确认一下是否是自己的。老大爷高速女孩他从昨天等到了今天,终于找到了失主,女孩感动的热泪盈眶,非常感谢老大爷的善心。
环卫工的工资虽然低,但老大爷都不会受到金钱的诱惑,拾金不昧,况且在原地等了失主那么久,就是为了物归原主。平凡的人,平凡的工作,却做着不同平凡的事迹。
我们要尊重您——环卫工人,您的精神和品质永远记在我们的心里。人无高低贵贱之分,是他们用有限的力量做出无限的奉献!
点评:
文章紧扣主题,中心明确。故事虽平凡,感情却真挚、充沛、感人。结尾处对人物的赞美,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耐人寻味。
指导老师:周宝田
第二篇:环卫工
环卫工
太阳还没出来,他早早地就起来,匆匆吃一碗饭,骑着三轮车在路上穿行。穿越清晨的浓雾,他的头发和眉毛蒙上了一层细密的水珠,像水果表层的白霜或树叶表面柔白色的绒毛。他每天默默无闻地为这个城市清理着一堆堆垃圾,一堆堆塑料袋············使得这座城市变得更加清洁和谐,更有生气和活力,他是这座城市的“美容师”。
路人自然大都不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在意他,但他却关注着过往的行人。
一个小孩子把喝完的矿泉水瓶子扔在了路面上,他笑了笑:“请放到垃圾桶里。”小孩似乎没在意,或没有听清他在说什么,这没关系,他跑过去把空瓶子拾起来····· “喂,先生请留步!”他在街巷里大声喊。
片刻,前面一位老板模样的秃顶男士回过头来。
“有事吗?”男士问。
“你的皮包掉在地上了。”
“哟,我的工作证,银行支票还在里面,还有钱呢!”老板顿时急出一身冷汉。“请你清点一下!”
男士清理了一次皮包,感激地说:“多亏遇上好人,太感激你了!”边说边从皮包里抽出几张百元大钞,塞给他。“这钱不能要。”他转身又把钱还给男士。城市的阳光照在他花白的头顶上,他的模样既从容,又有一种特别的风韵。
“主管苍蝇的‘美容师’二级工薪,每月六百五。”他很自信。
公园里,整个城市都在寂静的光辉耀中。他身上在出汉,他把在身上的一枚劳动奖章摘下来,擦了又擦,心里哼起了一首小曲:这个世界还有谁?总是留下第一双脚印,披星载月走过春夏秋冬·········
姓名:李亮存
电 话:***
工作单位:娄烦三中
地址:娄烦县三中
邮编:030300
第三篇:《环卫工管理制度》
环卫工管理制度
为了增强环卫管理力度,提高环卫工人的工作质量、使保洁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更好的为群众服务,创造宜居宜业的文明城区环境,依据乌鲁木齐市《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结合辖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如下:
一、工作制度
1、保洁员必须按规定的着装上岗,不得脱岗、迟到、早退、换岗、替岗。
2、保洁的路段实行责任区段,分段管理,责任到人。
3、必须按照市政府规定的时间清扫(凌晨全面清扫:夏季7:30以前扫完,冬季8:30以前扫完,下午3点重点清扫),做到主干道两扫全天保洁,次干道两扫勤保洁,巷道一扫勤保洁,清扫保洁率须达到98%以上。
4、道路保洁要求要达到“五不五净”:“五不”不见积水、不见积土、不见纸屑果皮、不漏收堆、不乱倒垃圾“五净”路面净、路沿净、人行道净、树坑墙边净、果皮箱净。
5、冬季冰雪清除,实行边下边扫,主干道三日内、次干道五日内、巷道七日内所有的积雪清除完毕,达到冰雪清除的标准要求。
6、责任区段内的小广告必须及时清理。
二、督查制度
1、督查人员包括街道全体干部职工、社区工作人员、辖区居民。
2、督查范围包括辖区所有道路的保洁、小广告的清除、垃圾的清运、保洁人员履职尽责情况、冬季冰雪清除、卫生费的收取等。
3、街道环卫站专门成立1—3人的环卫督查组,每天不少于一次不定时对辖区的道路进行督查。
4、督查出的问题,由环卫站负责整改落实,并将整改落实情况反馈给督查人员。问题严重的,街道发督查通报,并报送街道书记和主任。
三、考勤制度
1、清扫保洁人员的人事管理由市容科统一管理。
2、保洁员的考勤由各保洁班长直接负责并如实进行填写,每月由各社区主任审核签字后上报党政办。
3、保洁员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请事假者,必须履行请假手续,由本人提出申请,按级进行审批,先休息后请假按旷工处理。事假三天以下的,由分管领导批准,并报劳动保障所备案。事假三天以上的,由街道领导批准,并报劳动保障所备案。
4、保洁员每请事假一天,扣除当日工资,事假最多只能请十天假。
5、迟到、早退、脱岗累计3次按旷工1天计算、旷工累计3天,予以辞退;病假以医院证明为准,每月连续请假五天,或累计30天的,视不能胜任保洁工作,将予以辞退;原则上不允许请事假,有特殊原因要以书面形式提前向领导批准后方可休息。
6、对无故不请假、脱岗、影响正常工作的,累计三天,将予以辞退。
7、迟到、早退、脱岗累计3次按旷工1天计算,扣发50元工资;
8、保洁员需要请病假的,需要医院出具的病假证明,方可请病假。
9、保洁员有下列行为的,予以经济处罚:①保洁员一次清扫或保洁不彻底、不认真、不及时的,罚款10元,在一个月内出现两次以上者加倍罚款;②保洁员一次不清扫的,罚款20元,在一个月内出现两次以上的加倍罚款。③保洁员不在保洁区内或在保洁区内做与保洁无关的工作如串岗、脱岗、扎堆聊天等,被督查一次罚款30元,连续两次罚款100元。⑷保洁员清扫保洁路段,在检查考核中,当月同一路段连续两次不合格被通报的者,将被处罚50元;连续三次不合格者,将扣发当月工资20%;情节严重者将扣发当月工资50%,并将予以辞退。
10、保洁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予以清退:①一个月内连续三次或累计五次清扫和保洁不彻底、不认真的;②一个月内无故三次完全不清扫或不保洁的。③连续三次被督查不在保洁责任区内或在保洁责任区内做与保洁无关的工作。④无故不请假连续脱岗两天以上的。⑤年终考核不合格的。
三、文明上岗制度
1、保洁人员要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品德,从思想上认识到环卫工作的光荣性和重要性,规范工作行为,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2、保洁人员要语言文明,以理服人,不准辱骂过往行人和个体摊点、门市经营者。发现有乱倒垃圾、乱泼污水、乱扔杂物等现象,要文明规劝,主动清扫;有蛮不讲理者,应及时报告管理人员以取得妥善解决,不可擅自处理,以免发生意外情况。
3、保洁人员在岗期间,需保持个人卫生,衣服勤洗勤换。
4、在岗保洁期间,不准远离自己的卫生责任区。保洁人员保洁时间一个月内出现三次不在辖区内工作,在辖区外乱转情况者,予以辞退。
5、工作期间不准接伙拉话,不准逛门市,不准上市场,不准带小孩,不准干私活,不准乱收费。
6、保洁人员工作期间不得酗酒,不得参加和参与任何的游行、集会、静座和上访,不得参加任何违法团体和违法违纪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保洁员队伍管理,加大我街道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力度,更好的为社区居民服务创建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制定如下考勤管理制度。
一、清扫保洁人员的人事管理有市容科统一管理。
二、保洁员每天考勤由各路段组长负责查岗,并如实进行填写,锦社区审核盖章后上报卫生科。
三、保洁员定岗后,不得随意调整、换岗位,对不服从分配者,是同自动放弃上岗机会。
四、保洁员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坚持工作,需要请假的,必须事先向卫生科写出书面申请,得到批准后,方可离开工作岗位,先休息后请假的按旷工处理。
五、保洁员工资按
区政府规定统一标准执行,满勤为当月日历天数为准,如有缺勤,按实际出勤天数计发工资。
六、迟到、早退、脱岗累计3次按旷工1天计算、旷工累计3天,予以辞退;
病假以医院证明为准,每月连续请假五天,或累计30天的,视不能胜任保洁工作,将予以辞退;原则上不允许请事假,有特殊原因要以书面形式提前向领导批准后方可休息。七、对无故不请假、脱岗、影响正常工作的,累计三天,将予以辞退。
八、迟到、早退、脱岗累计3次按旷工1天计算,扣发50元工资;
九、有特殊原因请事假的,书面形式提前向领导批准后休息的,每天扣发50元工资。
十、上班时间禁止串岗、脱岗,扎堆聊天现象。
若发现第一次扣发50元;第二次将扣发100元;依次类推,屡教不改者,将予以辞退.十一、保洁员清扫保洁路段,在检查考核中,当月同一路段连续两次不合格被通报的者,将被处罚50元;连续三次不合格者,将扣发当月工资20%;情节严重者将扣发当月工资50%,并将予以辞退。十二、上班时间坚决不允许喝酒。
如发现一次进行批评教育,对不思悔改者,将予以辞退。必须按照市政府规定的时间清扫(凌晨全面清扫:夏季7:30以前扫完,冬季8:30以前扫完,下午3点重点清扫),做到主干道两扫全天保洁,次干道两扫勤保洁,巷道一扫勤保洁,清扫保洁率须达到98%以上。
城市道路清扫保洁作业要求:
1、清扫保洁作业人员必须统一着工作服上岗;
2、清扫保洁作业人员必须清除果皮箱内垃圾;
3、不得将垃圾泥沙扫入下水道和雨水蓖内;
4、不得焚烧落叶和杂物;
5、清扫保洁作业中不得坐岗,不得擅离作业岗位;
6、清扫保洁作业符合规定标准;
7、清扫保洁作业中严禁将残冰残雪抛洒至道路上,严禁人为敲打树叶。
城市道路清扫保洁作业质量标准:
1、道路上无果皮、纸屑、烟头痰迹、各种包装物等裸露垃圾;
2、城市道路上无积存污水、泥沙;
3、下水道进水蓖无泥沙淤塞;
4、行道树圈无垃圾杂物、陈旧落叶;
5、果皮箱清洁无污迹,箱内无积存垃圾,周围地面清洁;
6、清扫保洁作业区域内无各类小广告。
清扫保洁作业达到:“五不”“五净”
“五不”不见积水、不见积土、不见纸屑果皮、不漏收堆、不乱倒垃圾
“五净”路面净、路沿净、人行道净、树坑墙边净、果皮箱净。
—
END
—
第四篇:感恩-环卫工
老人家:你用你那驼背的身躯和艰辛的劳动,换来了我们城市的美丽和我们生活的舒适。你是我们最需要尊重的人、感恩的人。
你的工作是平凡的,但你的贡献是那么的伟大,你是最值得我们尊敬和感恩的人!------感恩环卫工
图/温艳廷 文/温艳廷
第五篇:硕士环卫工
硕士环卫工:一旦录用为公务员,等于进了保险箱
2013年01月18日 02:29 来源:红网-潇湘晨报 作者:王欢
783人参与0 14条评论0 分享到:更 多
1月11日,哈尔滨,硕士环卫工郝文芳(左)正在接受队长的技术指导。图/CFP 原标题:硕士环卫工的焦虑青春
研究生当环卫工是不是浪费人才?研究生争编制是不是没了理想?争议声中,7名研究生走上街头,开始挥动扫帚。这个选择背后,是他们焦虑与动荡的青春。
要稳定,还是要理想?常人看来,他们选择了前者。但他们自认为,这并不是一个鱼和熊掌的悖论,固化的恰恰是世俗观念:谁说选择稳定和编制,就一定意味着放弃理想?
本报记者王欢报道
2012年10月8日晚,哈尔滨气温已接近零摄氏度。这年冬季的第一场雪正在悄悄酝酿当中。
27岁的许鑫在床上辗转反侧。“去还是不去?”这个问题已在他脑中翻腾了无数遍。两个星期前,他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新闻:2012年哈尔滨市环卫系统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员工,有编制。
自此以后,他一直生活在忐忑当中。其实,他已经选定答案,但他知道,自己将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具体是什么,他又说不上来。
报名截止的最后时间里,他和同是研究生的妻子吴敏报了名。同样报名的,还有郝文芳、孙琦、于妍等其他27名研究生。
2013年1月,通过笔试、面试,许鑫、郝文芳、孙琦和于妍等人从7000多名报名者中冲出,被录用为环卫工。
1月9日,经过5天的集中培训,这些新人正式上岗。“他们不理解,一个年轻人的焦虑”
许鑫不乐意将他的经历解读为,“大环境背景下的无奈却也是上乘之选”。尽管在此之前,他几度折戟,高学历者的顺畅求职经历,他“连门儿都没找着”。
许鑫,1985年出生,哈尔滨市人,普通工薪家庭出身。他的理想是做一名医生,无奈高考分数不够,最终与医学院校无缘。本科和研究生,他学的都是食品专业,当时的他觉得,“大多数同学都报了这个,又是研究生,找工作肯定没问题。”
2009年4月,他获得学位。当时,就业压力已经很大,他考虑过读博,但最终因“时间成本太大且无读书心力”放弃。
他开始找工作。投了数十份简历,包括哈尔滨本市的一些企业,但大多石沉大海。几个月后,他接到大连一家私人企业的录用通知。这家企业不大,但跟许鑫的专业还算对口,他决定试一下。
2009年9月,他和当时还是他女朋友的吴敏一起去了大连。
两个刚刚毕业的年轻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饱尝“梦想被现实击碎”的滋味。半年后,公司开始裁员,一百多号人的公司最后裁掉了30多个。许鑫被裁掉了。他和吴敏回了哈尔滨。他说,那时他的心情很是焦虑。后来,他进入哈尔滨一家食品加工厂,做食品研究技术员。3000元工资,在哈尔滨中等偏低。
许鑫说,食品安全问题这两年频频出现,食品企业要付出更多成本,才能通过越来越严格的检测,他所在的公司因此盈利甚少,有时甚至发不出工资。
2012年上半年,这家公司有两个月没发出工资。“工资发不下来的时候,没一点办法,只能等。”不安全感再次折磨着许鑫。
他结婚了,马上要到而立之年,巨大的压力开始袭来。
他的父母,都是国企退休员工,似乎不太能理解儿子的心情和处境。
“从计划经济顺顺当当走过来,一直是(体制内)受保护的那一分子,怎么能理解市场经济大潮下年轻人的焦虑?”许鑫说。
焦虑与动荡,把她们挤向体制内
许鑫愁得睡不着觉的时候,郝文芳则在昏暗的灯光下准备国家公务员考试。1983年出生的郝文芳也是哈尔滨人。她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哈尔滨一家私企上班。虽然跟专业勉强对口,但她的焦虑和压力丝毫不比许鑫小——小型私人企业,不仅没有五险一金,还随时可能被炒鱿鱼。郝文芳说,她快30岁了,依然没有时间和精力找男朋友。
她曾两次参加过国家公务员考试,但都没成功。
为什么“屡败屡战”?郝文芳说,她个性比较安静,更适合政府机关的工作。她坦承,“公务员没有太大竞争风险,一旦录用,等于进了保险箱。”
同是80后的孙琦,研究生学的是哲学。毕业后,她换过多份工作,但都不长久。孙琦说,让她尤其觉得“没有保障”的是,这些单位签的都是临时合同,有的连合同都不签,“因为没有保险,有两次生大病住院,都没有地方给报销,钱都是自己花的。”
她也曾多次参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考试,都失败了。现在,她结婚了,她说她最向往的,是找一份有编制的稳定工作。与许鑫、郝文芳和孙琦不同,今年才研究生毕业的于妍,并没有经历过社会大潮的刷洗淘练。
2013年1月10日,哈尔滨市南岗区红军街,于妍拖着扫把簸箕清扫路面。这条长不过200米的路面,一个下午的时间里,她来来回回走了几十遍。
这个在学校学生会担任干部的女孩,自认为是一个挺有想法的人。她会一边干活一边思考,“这家卖红肠的店的招牌为什么要用这种字体和颜色,那个是政府单位,为什么牌匾要那样放置,顺序有什么讲究„„”她觉得,这些都是学问。
其实,报考环卫工,并非她最初的选择。
于妍1986年出生,学的也是食品学。她说,她很想学有所用,最想去的城市是杭州,曾给杭州娃哈哈、青岛啤酒等企业投过简历。
但这些简历都石沉大海。临近毕业,于妍急了。更大的诱惑:三年后转管理岗
许鑫、于妍等人一起陷入焦虑时,哈尔滨市城管局的招聘公告引起他们的注意。公告要求应聘者必须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年龄30岁以下。招聘计划显示,457个职位中,包括307名汽车驾驶员、30名汽车维修员和120名清洁员。公告称:对新进人员均按照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管理,使用事业编制。
虽有编制,但于妍说,她决定报考时,曾遭到亲戚的强烈反对。“他们无法接受,家族里学历最高的人去做他们也可以做的事。我跟他们说,我爸常年在外打工,我妈身体不好需要照顾,我这么大了,需要承担责任了。如果没有特别合适的企业录用,我为什么不能从稳定方面考虑?”
据了解,这次招聘,有超过10000人报名,缴费成功的有7186人,其中大专学历占58.49%,有4203人,本科学历2954人,占41.11%。还有29名硕士报名,许鑫、郝文芳、孙琦和于妍均在其中。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用人单位利用“事业编制”吸引年轻人,“导向有问题”。哈尔滨城管局环卫办副主任王勇承认,“不否认他们来是为了这个编制,现在就业压力这么大,编制的吸引力也是说得过去的。随着城市的发展,这项工作不可能失业。”
他还透露,“我们要求招聘人员在一线工作岗位工作3年以上,如果连续3年考核优秀,而且单位需要,可以转为管理岗位,形成良性循环。”夏学銮认为,这是更大的诱惑。
另外,这次招聘还有22名研究生落选,网友调侃称“研究生扫大街都没人要了”。对此,王勇说,说到底还是要招最合适的人才,“笔试总分是200分,50分的内容是关于社会学、公民道德等方面的,这部分知识可以通过看相关书籍去获得,但剩余的150分内容庞杂,非常细节,要具备相当多清扫员知识。”
“谁说环卫工不能是高学历?”
众多高学历者对编制趋之若鹜,夏学銮认为是一种倒退。
“现在年轻人的这种求稳心态,值得反思。失去创新冒险精神、失去闯劲,与改革开放之初普遍存在的‘从体制内走出来’相比,背道而驰。”
要理想,还是要编制?这似乎是一个鱼与熊掌的悖论。
许鑫承认,刚开始,他也“过不了自己的坎,怕别人觉得,父母花十多万培养个研究生,结果还是去扫大街的。”他说,现在这种想法没有了,相比在企业里的同学,他可能工资低点,但也算是“学有所用”。
“食品卫生与环卫有关系,因为城市垃圾中包括食品垃圾,对食品垃圾的处理我有专长。”许鑫认为,世俗的观念太固化,“时代是向前发展的。”
于妍也认为,选择了稳定和编制,不一定意味着放弃了理想,“我觉得每个行业都可以成就理想。稳定只是前提,在这个前提下,还是有可能实现理想的。”
王勇对网上“大学生、研究生来当环卫工是人才的浪费”的观点颇为恼火。
“谁说环卫工人就不能是高学历?这是一种偏见。哈尔滨这几年在市容环境卫生方面投入巨大,陆续购进了各种干扫车、湿扫车、吸扫车、小型充电清扫车等清扫机械,但你上街去看看,我们现在的环卫工人,是不是大部分都年龄偏大、作业能力弱?各行各业都在发展,环卫是城市里很重要的事业,为什么不能有高学历人才?” 他说,自己现在最担心的是,舆论的过多关注会让这些大学生心里打鼓,能不能坚持是一个问题。他称,“不排除将他们一线在岗的时间从3年缩短为1年的可能。”
而一些细节,也显示出城管局对这些高学历环卫工的“另眼相待”。
1月10日,许鑫正式上班第2天,哈尔滨地面温度零下33℃。他在一群老环卫工人中很显眼,不仅因为他一米八二的个子,还因为他的工作服与众不同。
老环卫工的工作服是荧光色的,许鑫的工作服是蓝色的,材质也不一样,更加厚实防寒,帽子下还有厚厚的海绵。环卫工老彭认为,这是“政府对这批新人的特别照顾”。
而且,新人们还不需要五六点就要扫街。他们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早上8点到中午11点30分,下午1点30分到5点。
前辈们对许鑫也颇为照顾,打扫时,他只需把地面上的烟头扫进簸箕就行了,其余垃圾,比如白菜叶子、塑料袋等,因为被冰块冻住不需要他清理——一会会有扛着铁锹等专用工具的老环卫工来帮忙。
打扫间隙,许鑫最常干的事儿就是“看风景”——戴着耳机看一旁飞驰而过的火车,以及,研究路面上哪台小汽车他几年后买得起。
美华媒:畸形优越造成“死在编制内”的扭曲
2013年01月16日 18: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42人参与0 11条评论0 分享到:更 多
中新网1月16日电 美国《侨报》15日刊出社论说,有报道称,有研究生在应聘环卫工人时发誓“就是死也要死在编制里”。分析称,形成这种扭曲心理的根源,主要还是遭遇体制内人员“活着的畸形优越感”。死在“编制内”的一赌,不仅会让自己的人生黯然无光,可能还会被波涛汹涌的改革潮流所遗弃。
文章摘编如下:
大陆媒体近日报道,哈尔滨市公开招聘的448名环卫工人中有7名研究生,22名研究生落选。落选者之一王洋称:“户口差异导致就业、福利、教育等社会保障的不同,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编制里。” 人们印象里,环卫工不仅收入低廉,工作还十分辛苦,但这多为“编制外”的临时工。一旦身处“编制内”,不仅收入“旱涝保收”,各种福利也“水涨船高”,与大街小巷挥扫帚的聘用工有本质区别。
事业编制的环卫工招录之所以异常火爆,引起无数本科生研究生“竞折腰”,目的多是冲着“事业编制”而来。有了“事业编制”,首先意味着端上了“金饭碗”,其次是有了在所有事业编制单位中调动晋升的基础,在特殊情况下也为步入仕途创造了条件。
公务员由原来的“干部身份”演变而来,“逢进必考”虽然设置了“公平”门槛,但进了体制的门,就意味着上了“终身保险”,进,可以通向权力,退,可以旱涝保收,不进不退无论是工资收入还是各种福利待遇,都会随着工作年限的积累稳步增长。
事业编制单位和公务员相比,除了招录方式有区别外,“进门”后的各种待遇并没有本质上差异。
这种畸形体制下,体制内人员享受着“大锅饭”,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不仅限制了体制内人员的“活力”,也滋生出一系列复杂问题,包括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安于现状、追逐权力等;也为进一步深化改革设置了重重障碍,更扭曲了很多大学生对社会价值的判断。
新闻报道中这位王洋研究生把人生的赌注“押”在“编制内”,形成这种扭曲心理的根源主要还是遭遇体制内人员“活着的畸形优越感”,但人们也相信这种“畸形优越”不可能永远延续下去,只能是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段“烦恼”。
笔者坚信,发誓“就是死也要死在编制里”的一赌,不仅会让自己的人生黯然无光,可能还会被波涛汹涌的改革潮流所遗弃。(朱永华 作者系大陆国企管理人士)“死也要死在编制里”是改革的退步
2013年01月15日 08:19 来源:晶报
更多 1人参与0 0条评论0 分享到:
原标题:“死也要死在编制里”是改革的退步
个人经典 曹林专栏
1月4日,哈尔滨市举行环卫系统公开招聘人员培训结业式,448名面向全国招聘的事业编制环卫工人正式走上清扫保洁作业一线。据了解,本次公开招聘最终录取的448名环卫工人中共有7名研究生,培训结束后他们将正式走上环卫工作岗位。引起舆论关注的不仅是“研究生当环卫工”,还有一句“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编制里”。一个热衷体制和编制身份的研究生的话,再一次引起了公众对编制身份的关注。
“死在编制里”这样的宣言看起来很极端,却对应着惨淡的现实。千军万马挤公务员岗位为求编制,百名大学生竞聘掏粪工岗位为求编制。江苏镇江某环卫所一个清粪队队长徐深海,2010年4月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可媒体在报道他的先进事迹时发现,他默默无闻辛苦为当地清粪20多年,至今还是一个没有编制的临时工——编制成为一个区隔社会阶层的巨大门槛。“掏粪工”、“环卫工”与“研究生”所隐含的形象反差,更凸显着“编制”在人们价值排序中的位置:为了得到编制进入体制,研究生不惜当掏粪工和环卫工。
“体制”或“编制”这个词内涵很丰富,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不同的人嘴里,可能有着不同的指向。比如,有的人谈到“编制内外”时,意指的是一种利益分配,认为编制是一种利益,编制中人都是既得利益者,在体制的温床中获得体制外的人得不到的利益。比如,公务员的福利和保障就比普通人好很多,从住房、教育、医疗到养老都有比平民更多的保障。另一种对“编制内外”的理解,是官方与民间、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分殊,认为国家垄断着更多的资源,成了“国家的人”就成了“体制中人”,进入体制内获得编制就能分得更多的羹。
其实,改革就是一场打破“铁饭碗”的革命,就是不断通过还权于民、破除国家对资源的垄断,将资源分配还给市场的过程。相比10年、20年前,编制的含金量已经越来越低,体制的坚冰也在不断地打破。社会学家在各种研究中早就揭示,昔日那个国家垄断着社会资源、个人高度依附着国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学者孙立平所言,过去,资源和活动空间都是被国家高度垄断的:举凡生产资料、就业机会、居住的权利,都直接控制在国家手中。这种垄断和配置的过程中,形成了个人对国家的高度依附性,失去了这种依附,意味着最基本生存权利的丧失。正因为此,开除公职、驱离体制、失去编制成为一种令人生畏的重罚措施,对一个人的惩罚是毁灭性的。
但随着分权让利的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资源正在从国家向社会流动,“社会正在成为一个与国家并列、相对独立的提供资源和机会的源泉”。实际上,当市场渐渐主导着资源分配的时候,体制内外的墙已经被推倒了!“开除公职”已经不再那么让人生畏,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离开体制,没了编制,甚至能活得更好。许多富豪都是在离开体制之后,自己创业而积累起财富的。跳槽成为常态,而且常常是从内往外跳,“下海”成为致富的代名词,“编制”成为僵化和阻碍创富的另类说法。
这种改革背景下,如今竟然出现“往体制内挤”、“跪求编制”的现象,这一方面说明改革不彻底,另一方面甚至说明改革在倒退,一些地方的改革在走一条反市场之路,不仅没有破除编制的利益含量,反而通过户籍制度和编制的福利捆绑,在强化编制的附加值。比如编制内才有户口,有户口才能买房,教育和医疗也与编制牢牢挂钩。这种改革的倒退,表现在就业上就是对学生的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