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河北大学毕业生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编辑:深巷幽兰 识别码:14-810831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25 10:46:22 来源:网络

第一篇:河北大学毕业生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

这是一个让人泪流满面的真实故事,但却又是一个让人笑着流泪的故事。一群孩子和一对素不相识的老人,用15年的时间,生动诠释了什么是挚爱真情,什么是人间大爱。

15年前,为了一句不是约定的约定,李维贺二儿子的同学——河北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93(01)班的同学决定承担起子女的责任,这责任他们一担就是15年。1995年,李维贺的二儿子李宝元因病逝世,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弥漫在这个艰难的家庭中。然而正是儿子的这群同学让两位老人有了重新活下去的信心。“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不知谁说的一句话,历经十五载的风雨沧桑,沉淀成比任何格言都有力量的心声。5个人,15年,56封信,15张汇款单, 一切那么朴实无华,却坚不可摧。他们体现了当代青年大学生积极向上、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我们要利用好这个典型群体,用身边人和事教育和引导在校大学生,让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一代代传承下去。

15年他们履行着算不上诺言的诺言,承担了不是自己责任的责任,不管自己经历什么困难,都是一如既往,体现了同学间的真情无价,大爱无私。我们应该学习他们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多关爱身边、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在享受社会、家庭真情的同时奉献真爱。

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不仅激励着两位老人勇敢地活了下去,也让人们看到了一位普通农民的诚信品质。“人无信而不立”——我们从李维贺老人历尽艰辛坚持还债的行为中可以领会。因为两个儿子的去世,李维贺借了7万元的债。对于这样一个艰难的家庭来说,这是怎样的一笔巨款,然而李维贺却坚定地说道:“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还给人家钱。”十几年间,李维贺卖掉盖的新房,给人帮工,进城打工,吃的永远是馒头咸菜。就这样,2011年春节后,李维贺用他的诚信还完了所有的债。在市场经济如此发达的当代社会,诚信对与我们每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平凡的老人,却有着值得每一个当代人学习的品质。

这篇感人至深的报道,触发了我深深的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枯燥的字眼,而是鲜活的生活,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充满人间的真情。唯有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够真正深入人心,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架设起一架什么样的价值天平,决定着这个社会崇尚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在河北农大果树93(01)班全体同学的价值天平上,他们把责任和爱心放在最重的位置,远离了市场经济的功利主义。这样的价值选择和15年的价值坚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耀眼范本和成功案例。

见贤思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优良品质。从同学们的大爱无私、勇于承担,到老李的诚信做人、克服困难,再到乡亲邻里的友爱互助,无一不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学习优良品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做的。

一个个平常不过、再朴实不过的人,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震撼心灵的力量,河北农大93(01)班展现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坚持,也彰显了敢于负责的社会担当,成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典范,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动楷模。我们被这个真实的故事感动和温暖,我们要在全社会倡导大爱诚信的中华美德和追求崇高的时代精神,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续传递大爱、传递温暖、传递真情。

看了这些,我心里有些触动,有时只是一条简单的短信、一声亲切的问候,我们的父母就会为此兴奋不已,可是,我们有时却连最基本、最简单的都做不到。大爱无疆,小爱聚流,我们大学生要在日常平凡小事中留下爱的痕迹,在帮助他人中体会被帮助的心态,在‘施恩’中学会‘感恩’,这样才能真正营造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和谐温暖。

第二篇:河北大学毕业生先进事迹学后感

管理工程系关于对“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生 15年资助病逝同学双亲事迹”的学习情况报告

院学工处:

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学院关于学习“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生 15年资助病逝同学双亲事迹”的通知,我系组织全系师生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宣传。

具体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1、我系根据通知精神,通知各班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登陆教育部网站对“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生15年资助病逝同学双亲事迹”进行详细的了解;

2、我系支部书记,团总支书记、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带领各班开展主题班会、座谈会等活动;

3、我系团总支书记组织各班利用板报、宣传栏、宣传海报等方式大力宣传和弘扬他们的先进事迹,并且板报质量进行评比;

4、要求各班,在组织完成上述各项活动之后,上交学后感。

青海建院管理工程系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五日

管理工程系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生群体先进事迹学后感

为进一步学习和弘扬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生群体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学院向全院发出了学习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先进事迹的倡议,我系上下迅速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对标先进、争做先进的浓厚氛围。

一、要学习他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集体精神。

自从走到一起,他们就成为一个拆不散的集体。在校园里,他们团结拼搏、刻苦求知;在李宝元身患重病时,他们似亲兄弟姐妹般照料;在李宝元离世、家庭陷入绝境时,他们以共同的信念、集体的力量支撑他的父母共渡难关。十五年的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彰显着集体的凝聚力,为我们团结一心、共克时艰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二、要学习他们敬老重义、推己及人的传统美德。

他们在李宝元病逝后,毅然承担起了子女的责任,为的是让两位不幸的老人不再悲伤流泪、好好地生活下去。没有法律义务,甚至也没有道德压力,但他们义无反顾,恪守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为我们进一步发扬优良传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了标杆。

三、要学习他们朴实无华、甘于奉献的崇高境界。

他们没有豪言壮语的表白,只有默默无闻的行动。他们对病逝同学父母的抚慰和资助,不掺杂任何私心,不贪图任何回报。他们的思想和行动代表了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尊重。

四、要学习他们勇于担当、守信践诺的高尚品格。

不被要求,无人督促,但十五年中,他们把责任和爱心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把给老人写信汇款当作大事来办,以敢于承担的态度,履行着一份沉甸甸的承诺,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青年的时代风采。

五、要学习他们持之以恒、不离不弃的优秀品质。

十五年中,一封封“家书”饱含关爱,一笔笔汇款融入亲情。他们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岗位,却持续关爱着一个已逝同学的父母,默默地坚守着同一个心灵家园。这种精神,平凡之中见伟大,执着之处显真情。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携手并肩,大力学习和弘扬先进典型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为河北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青海建院管理工程系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五日

第三篇:大学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

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材料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校

计算机应用技术系

07计算机二班

高薪蕙

高薪蕙,女,计算机应用技术系,2007级计算机二班学生,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2010届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

她思想上进,学习刻苦,全面发展。在忙碌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中,她一路学习,探索,也在收获:收获知识,收获技能,收获做人的美德与修养。

进入大学后,该生便树立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坚定的学习信念,以全新的面貌投入到新的学习环境中。在平常学习专业知识之余,积极到图书馆拓展知识。在她的努力下,每学期考试成绩都在班里前列,并获得学校奖学金,09还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思想方面,该生积极向上,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向党组织靠拢,严格要求自己,用先进的理论和思想武装自己。曾获学校“优秀团员”称号。

在生活方面,该生严格要求自己,合理规划时间,关心同学,与同学一起勤工俭学,不仅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懂得了生活的不易,在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她愿意尽其所能帮助他们,她经常到图书馆学习,阅读一些与专业相关的书籍,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她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经常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集体活动。

在学习方面,该生努力刻苦,谦虚严谨,课堂上她总是坐在教室的最前面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争取把课堂效率提到最高,课下她及时的复习和预习,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带着问题去听课和学习,大学三年的生活中,她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学时光,她一直刻苦、努力的学习专业知识,学习态度认真,一丝不苟,求知若渴,专业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品学兼优。不仅如此,该生还从各方面提高自己能力和水平,不断完善自己,也一直努力争取和竞争锻炼自己的机会。她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计算机维护小组,理论与实践结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收获,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实习生活中,该生遇到困难时能够进行冷静分析,经常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学会自我宽慰,能容忍挫折,要心怀坦荡,情绪乐观,发奋图强。该生善于化压力为动力,适时调节内心的压抑情绪,以求身心的轻松,振作精神、蓄积力量,以便争取更大的成功,从而让目光面向未来。凭着这种信念,她顺利完成了实习任务。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能够任劳任怨,严格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得到公司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这次实习生活,她从实践中不断吸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高薪蕙同学曾获得二等奖学金一次,学习优秀标兵一次,三好学生两次,优秀团员一次。她时刻坚信学习要刻苦,工作需努力,做人应踏实!

她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优秀的毕业生!

第四篇:河北农大毕业生先进事迹介绍及观后感

河北农大数名毕业生15年来资助病逝同学父母

人世间竟有这样一群人,本无责任,却要主动承担责任,不是儿女,却胜似儿女。

15年前,一位父亲先后失去了两个儿子,背上了7万多元的债;15年前,为了一句不是约定的约定,一群儿子的同学决定承担起子女的责任。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演绎了一段延续了15年的真情;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不仅激励着两位老人勇敢地活了下去,也让人们看到了一位普通农民的诚信品质。他们是一群普通的大学生,当他们毕业工作还没着落,却在万家即将团圆时惦记着没有血缘关系的同学的父母。

15年来,这无比艰辛的15年,看信,成了李维贺两口子活下去的动力。老两口坚信只有坚强地活下去,才能对得起这些孩子。

读着这些信,一封封催人泪下的信,一封封饱含真情的信,我泪雨滂沱。儿子同学们的这一声声“爸妈”,焐暖了老两口已不知热度的心。

大爷,大娘:

您们好,宝元去世的消息我们已经都知道了,请二老不要太过于伤心。我们虽然不在您们身边,但却永远不会忘记二老。我们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二老能尽快恢复健康。宝元虽然去了,但我们仍在,二老以后的生活费用将由我们来承担。我们明年就毕业了,宝元没有完成的事情将由我们来完成,您二老一定要坚强起来,好好地活着,才对得起宝元和大家。

祝大爷大娘身体健康!

1997年夏天——

“爸爸、妈妈:老来丧子是人生一大不幸,内心自然很苦,想说什么只管与我交流,我就是你们的女儿,高峰、亚峰他们也是你们的儿子……爸爸妈妈,我们的学生生活将要结束了,以后是不可知的未来,但不论走到哪里,我们的心中总是记着,在承德有我们的两位亲人”。

1999年冬天——

“大爷、大娘,就要过年了,家里准备得怎样,树起让我给您寄去100元,这是我们不成敬意的一点心意,就算给您添一件御寒的棉衣吧”。

2002年秋天——

“大爷、大娘,您二老可好,岁月匆匆,转眼毕业快5年了。一切都在变化,真正没有变化的只有一样:人世间的真情是永恒的。可惜政武现在力浅势薄,起不了什么作用,只有寄上300元略尽心意”。

2011年春天——

5000多个日日夜夜,孩子们的信一直没有间断。这些用墨水记录下的真情,成了支撑老两口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15个腊月,孩子们的汇款单雷打不动,数字从100、200、300、500、800、1000……不断增长着、变化着。刚毕业时挣得少,他们宁可自己勒着,也要拿出三分之一寄给承德的“父母”;有的同学家中遇到事急需钱,也未让他们改变过给老人寄钱的初衷;有的同学家属开始不理解,了解情况后每年催着寄钱。

“天空没有星星照耀,她会暗淡无光;人间没有温情搀扶,她会萧萧落木。15年前,河北的两位老人失去了一个儿子,却多了一群温暖的子女;15年间,子女们坚持不懈,成为两位老人活下去的动力;15年,可以使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成长为意气风发的少年;15年,也可以使一位壮志满怀的少年蜕变成饱经历练的。如今,15年时光匆匆,老人与子女们再次聚首,诠释了什么是至爱真情••••”

当他们再次见面时,李老写给“孩子们”的信:

“我的好孩子,你们都有双方父母和家室子女,可是却一直记挂着两个跟你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老人。宝元不能做到的,你们都替他做到了,在我们心中,你们就是我的闺女、儿子…… 能够想象李老的手在抖,声音在抖,心也在抖。

“每年腊月汇款,就跟我们过年要回家一样,忘不了。”牛树起说。

“有事儿一定要打电话,再忙我们也一定会赶过去的。”时翠平叮嘱着。

15年前,毕业前夕的一个晚上,班级里记不清谁说了一句: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就是这样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他们和李维贺老两口成了特殊的亲人;就是这样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竟演绎了一段延续了15年的真情。

“我们的约定没期限,老人在世一天,我们就管一天!”杜彦敏说出了大家的心愿。这话,李老信。

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十五年来一直默默地资助病逝同学的父母,并给他们带去深切的精神慰藉,而那位同学的父母则坚强地生活着,坚守着诚信美德,靠打工还清7万元外债。当这个感人的故事被报道后,在社会和各大高校里引起强烈反响。在优秀大学生群体身上,在李维贺老人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 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的精神和品格永远值得人们铭记。

他们体现了当代青年大学生积极向上、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我们要利用好这个典型群体,用身边人和事教育和引导在校大学生,让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一代代传承下去。

八0后、九0后大学生,最信服的是用事实说话,我们要把这个先进事迹当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典型实例,让先进群体走进学生内心。他们这么多年履行了不是诺言的诺言,承担了不是自己责任的责任,不管自己经历什么困难,都是一如既往,体现了同学间真情无价,大爱无私。我们应该学习他们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多关爱身边、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在享受社会、家庭真情的同时奉献真爱。

这篇感人至深的报道,触发了我深深的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枯燥的字眼,而是鲜活的生活,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充满人间真情。唯有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够真正深入人心,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架设起一架什么样的价值天平,决定着这个社会崇尚什么样的价值观念。见贤思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河北农大果树93(01)班全体同学的价值天平上,他们把责任和爱心放在最重的位置,远离了市场经济的功利主义。这样的价值选择和15年的价值坚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耀眼范本和成功案例。

“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十五年前不知谁说的一句话,历经十五载的风雨沧桑,沉淀成比任何格言都有力量的心声。作为一名学生,我为如此真挚的同学情感动不已。“人无信而不立”——我们从李维贺老人历尽艰辛坚持还债的行为中可以领会。一切那么朴实无华,却坚不可摧。5个人,15年,56封信,15张汇款单,7万元欠款,在这个数字喧嚣的年代,这些微不足道的数字平地崛起、掷地有声。

以下是果树9301班毕业生代表时翠平在先进事迹座谈会上的发言内容:

《我们真的很平常》

在同学们准备这份发言时,大家一再叮嘱说,我们做的真是很平常,原汁原味地讲出来就行。因为这个偶然,打破了我们果9301班26名同学平静的生活,令我们意想不到。15年前,我们做出这个不是约定的承诺,可能是年轻人的一种豪情义气,是学校纯朴校风的传承。现在人到中年更多地是一种淡定的承担。

一、我们只是河北农大一届普通毕业生

我们这届毕业生正赶上1996年“太行山道路”命名10周年,各家媒体广泛宣传“甘于奉献,爱国为民”为主要内容的太行山精神,我们身边的许多老师就是太行山道路的实践者,他们身上写满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崇德、务实、求是”的校训一直熏陶影响着我们。榜样的力量和厚重的校园文化在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一股“推己及人”的责任感伴随我们走过大学四年。面对无依无靠、精神几乎崩溃的两位老人,不光我们果9301班的同学们会管,我相信任何一届河北农大毕业生都会这样做,不需要理由,许许多多农大学生确实就是这样做的。果9301班也是学校一届非常普通的毕业生。

二、我们只是做了应该做的平凡小事

三、我们会把这种平常坚持下去

这些平常小事,每位同学没有想什么自然自发的做了,没有约束性内定,只是对我们好兄弟宝元有个交代,给老人一个慰藉,很简单。这件事媒体报道后,很多人知道了,见面会夸夸我们,拍拍我们的肩膀,弄得挺不好意思。面对荣誉和掌声,我们会保持清醒。现在条件好了,会让两位老人生活得更好。我们的约定没有期限,老人在世一天,我们管一天!

看完长篇通讯《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后,我想起了康德的这句话:头顶的星空,心中的道德律。河北农业大学优秀毕业生群体十五年如一日默默资助病逝同学父母的义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最朴实、最令人感动的诠释。

这件看似一个朴实无华的小事,却熔铸了十五年不间断的坚守和承诺,内容真实而深刻,震撼人心,演绎了一曲中华传统美德的赞歌,让我们聆听到奉献、真诚、责任、温情,正是新时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鲜活事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性光辉在身边的闪光。通过这个事迹让我们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拒人于千里的教条,更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每个公民的实践和行为体现出来的主流价值观,可触可感、可学可做。

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没有壮烈的英雄之举,其打动人心之处恰在平凡的坚持和不懈的奉献。15个春秋,不变的是约定,付出的是真情,收获的是信念,传递的是真爱。我们不仅应向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学习,也应该从我们身边的典型学习和效仿,“生于逆境,成于艰难”的自强自立精神;“不离不弃,反哺回报”的大孝之道;坚持学习,励志回报社会的精神„„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其价值观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阶段的典型体现,我们要积极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既要实现自我价值,又要具备奉献祖国和人民的精神;既要跟随时代潮流,又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既要勇于超越,又要有团结共进的团队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诠释

今天,本报一版头条刊登了一个让人流泪的故事:河北农业大学五名毕业生,十五年来默默资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的父母。

“15年前,毕业前夕的一个晚上,班级里记不清谁说了一句: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

就是这样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他们和李维贺老两口成了特殊的亲人;就是这样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竟演绎了一段延续了15年的真情。

约定就是承诺。“这样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恰是金子一般的承诺。

这承诺,是两代中国人之间的真挚关爱,是守望相助的古训新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诠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在天边,而在你我的生活中——在理论上,它是一个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多方面内容所构成的科学价值体系;在河北农业大学起源的这个故事中,它是一声声心底的呼唤,是一张张凝聚着当代中国知识分子道德操守的汇款单。

我们欣慰,中华史册上记载的醒世恒言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响亮,几十年来社会主义道德导向更加鲜明。“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像对待自己的老人那样对待别人的老人,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对待别人的孩子,这种朴实的理性和自觉,千古流传,在新的时代更新生长,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

我们感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完善的今天,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也在完善。牛树起、杜彦敏、李景刚、时翠平、祁业凤,这五名当代大学生,他们也有生计的压力,也有家庭的负担,然而,十五个春秋,一年又一年,增长的是思念,不变的是守约,付出的是真情,收获的是信念。

凝视着李维贺老人与五名“子女”的合影,读到“‘儿子!闺女啊!’良久,李维贺才叫出了声”的描写,我们被深深打动,我们的眼里也盈满了泪水。这是人间最可宝贵的情感,这是我们在当今不太平的世界上团结、凝聚、和谐的群体力量。

珍惜,这个共同价值的启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实践

——一论学习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事迹

近日,河北农大26名毕业生默默资助病逝同学双亲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15年坚守、15张汇款单、56封家书,不是亲人的“亲人”,不算约定的“约定”,这26名毕业生演绎了春天里最温暖人心的故事。他们的义举是对守望相助中华美德的传承延续,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实践。

“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15年前,26名年轻的大学生相约照顾病逝同学双亲。我们相信,这沉甸甸的约定,源自他们内心深处的呼唤。这种精神力量是理想、是信念、是品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表达。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的故事,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魅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的价值取向、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准则。人的利益理应得到尊重,但奉献社会的崇高精神更值得倡导。担当责任、无私奉献、关爱他人、诚信感恩,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纵使斗转星移,这样的主流价值亦如常青之树,扎根人心。当代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各种价值观念相互交织、相互碰撞、相互影响,然而,这种复杂状况并没有削弱主流价值的影响力。相反,社会越开放,主流价值的魅力越得到认同。从抗震救灾到奥运世博,从寒江救人到无私资助,当代青年的整体表现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说服力、凝聚力、影响力的充分证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外在表现为整个民族的精神风貌,而内化为每个公民的道德品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拒人于千里的教条,更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每个公民的实践和行为体现出来的主流价值观,可触可感、可学可做。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没有壮烈的英雄之举,其打动人心之处恰在平凡的坚守和不懈的奉献。15个春秋,不变的是约定,付出的是真情,收获的是信念,传递的是真爱。他们的事迹,即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最朴实、最令人感动的诠释。

青年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最有理想信念、思想最活跃的群体。青年时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社会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的影响,要找到人生发展的正确路径,必须有主流价值观来引领前进。让人欣慰的是,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浓厚氛围中,我们身边时常出现年轻的榜样。携妹上学12载的洪战辉、跳进冰窟救人的徐伟、15年如一日资助他人的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越来越多的年轻学子感动中国、感动你我,在人们心中树起了美好价值理念的标杆。高校要用身边的故事感染学生,用榜样的力量激励青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全过程,切实加强德育工作;大学生要从点滴做起,积累人生的品格,弘扬乐于奉献、友爱互助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弘扬

——三论学习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事迹

【浏览字体: 大 中 小】

2011-04-13

《中国教育报》 源:

本报评论员

河北农大优秀毕业生群体的事迹正被广泛传颂,许许多多的人都被这个故事打动。“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这样朴实的一句话以及随后很多看似善小却为之的举动,在15年光阴的照耀下显得异常温暖而美好。在这个故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那些深深扎入中华大地的传统美德的力量。

打动我们的是这个故事中闪烁的守望相助、诚信感恩的传统“因子”。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美德,有无数像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那样朴实的人们,在实践中传承和弘扬着这些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崇高精神的生动体现,值得我们珍视并在潜移默化中传给下一代。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推己及人的兼爱价值观,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中,如同闪烁的珍珠,成为我们民族精神世界中的重要财富。如同参天大树的根系,默默地为迎风招展的枝叶提供着养分,它们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合力,让我们充满对未来的希望和为之奋斗的力量。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体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都能深深感受到传统美德在心灵深处所焕发出的勃勃生机和强大的凝聚力。

在这个春天,教育正为这些传统美德发出更大的光彩而努力着。河北农大优秀毕业生群体身上闪耀的道德光辉,正是教育要追求的育人根本。学习河北农大优秀毕业生群体的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辐射出去,是教育的作用所在。要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通过对民族文化的学习、通过对传统美德的弘扬,实现这些价值观的绵延。正直、公正、友爱、尊老、爱幼、诚实、信用,这些值得我们珍视的价值观将通过教育深入到学生的精神血脉里,校园将成为中华传统美德获得更大传播的基地。

信守约定的群体,传承美德的坚守,汇成了这个春天中国大地上的一股暖流。河北农大26名毕业生的故事看似平凡的小事,却因为真实、感人,而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在这个春天,让我们把温暖留在心里,把感动付诸行动,把行动汇聚成民族振兴的力量。

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

——四论学习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事迹

【浏览字体: 大 中 小】

2011-04-15

《中国教育报》 源:

本报评论员

学习河北农大优秀毕业生群体的事迹,许多高校学子说,26名毕业生对老人十五年如一日的无私资助,令人 钦佩。细品“15年坚守的约定”故事,我们发现,是坚守理想、甘于奉献的社会责任感感动了国人,照亮了人心,温暖了社会。

作为一种道德情感,社会责任感体现为一个人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几千年来的人类文明史反复昭示一个道理:人类社会是命运相连的共同体,在个人遭遇灾难和厄运时,作为社会一份子的我们不能袖手旁观,应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如此才能让社会和谐运行,使每一个个体的生命更富价值。河北农大26名毕业生与李维贺老人非亲非故,却把二老当成自己的家人;他们之间的约定,没有任何外在约束,完全是发自内心的情怀,他们的行为是扶危济困、守望相助传统美德的充分展现,是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社会责任的集中体现。对于一个社会而言,还有什么比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青年更宝贵?

从奥运会到世博会,从汶川地震到玉树之殇,从寒江救人到无私资助,在一系列大事、难事、急事面前,当代大学生自觉担当、奋勇向前,他们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和认同。对于青年学生而言,只有勇于担当、乐于奉献,才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快乐和幸福,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对于社会而言,传承中华美德、坚持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弘扬青年学生身上的这种可贵的社会责任感。

河北农大优秀毕业生群体的出现不是偶然,他们的成长和表现是时代造就的。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既是良好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结果,也源自他们平时对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不懈追求。河北农大优秀毕业生群体的事迹,不仅是这个春天里温暖人心的故事,更是培育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生动教材。

高校要充分利用学习河北农大优秀毕业生群体的契机,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可亲可信的榜样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团结互助、扶危济困既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走进课堂、走近学生、走入心灵。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既尊重个人利益,更提倡对他人奉献爱心,对社会担当责任。要加强感恩教育,强化大学生报效祖国、感恩社会的意识,并使这种责任感转化为自强不息、掌握本领的学习动力。

唱响和谐社会主旋律 【浏览字体: 大 中 小】

2011-04-07

《光明日报》 源:

近日,河北农大一群毕业生坚持15年默默资助病逝同学双亲的故事,经本报、承德晚报和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解放日报、河北日报、河北电视台等众多报台、人民网等众多网站报道后,引起社会热烈反响。这是一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赞歌,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春天序曲。这个动人故事昭示着这样一个道理: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处处都体现着大爱和诚信的中华传统美德,时时都反映着当代青年追求崇高的时代精神。我们要唱响和谐社会的主旋律,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弘扬者和实践者。

连日来,很多高校师生表示,河北农大学子的事迹彰显了真善美、无私的爱心以及敢于负责的社会担当;不少读者致信本报,称赞受助老人李维贺辛勤打工、执意还账,体现了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学界专家们认为,整个爱心故事,展现了中华传统德性的坚持,展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牢固社会基础。河北农大校团委、校学生会发出倡议书,倡议青年学子“弘扬美德见行动”,“报效祖国献青春”,以实际行动,做一个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人。

一件好事,一群好人,能够引起如此社会效果,确实令人欣慰。这个爱心故事虽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之举,但它的动人之处恰在于长期的看似平凡的坚持,鲜明地体现了人性的美丽与崇高。更为可贵的是,当这个温暖的故事经媒体传播之后,人们从中感受到了榜样人物的可亲可敬、可爱可学,只要想做,谁都能做。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自古以来,仁而爱人、兼济天下的精神境界,一直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正是由于这种精神基因,我们民族的历史上才涌现出了一批批心忧天下的人、舍身取义的人、无私奉献的人;也正是这些人的挺立,我们民族的灵魂才保存了人类精神文明中最崇高、最纯粹、最感人的部分。有了这样的精神支柱和民族脊梁,我们也才能够趟过历史河流的重重险滩和漩涡,开启一段段风正帆悬的航程。以此来看,河北农大学子就像新时期涌现的先进模范一样,他们身上流淌着民族精神的血液,并在平凡的日子里,将那种精神之光坚持不懈地发扬光大。

仁爱之心可以感染人,也可以激励人。在“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发现,李维贺老人虽经 历打击、深陷困境,但在好心人的鼓舞下,仍能坚守诚信、还清债务,这同样展现了民族精神的重要传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立人之本,也是社会秩序得以建立的基本条件。一个和谐的社会,只有奠定牢固的诚信原则,才能有效规范社会行为,也才能保持整个社会有条不紊地运行。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社会交往的频繁、利益结构的复杂以及人际关系的繁复,更要求人们坚持原则、信守承诺;不然,整个社会就会为此付出不菲的代价。因而,李维贺老人的诚信还债,不仅显现了闪光的个人品质,而且富于深刻的社会意义。

毫无疑问,河北农大学子和李维贺老人之间的故事及其精神内涵,平实而深刻,朴素而丰富,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魅力。无论兼爱还是诚信,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都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不论何时何地,这样的主流价值和主旋律,都是人们十分珍惜的精神财富。当代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思想观念越来越呈现开放性和多样化。然而,这种复杂状况并不能削弱主流价值的地位和影响力;相反,社会越开放,主流价值的魅力越能得到张扬和认同。河北农大的这个故事再次生动地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空洞的原则,不是高深的概念,而是人民群众实实在在认可并正在实践着的社会主流价值。

这个春天,“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的故事,犹如春风温暖了我们。在这个故事里,我们感悟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更令人欣喜的是,这个延续了15年的故事不仅尚未结束,而且还会持续下去,温暖更多的人。

第五篇:河北农大毕业生先进事迹观后感

河北农大数名毕业生15年来资助病逝同学父母

人世间竟有这样一群人,本无责任,却要主动承担责任,不是儿女,却胜似儿女。

15年前,一位父亲先后失去了两个儿子,背上了7万多元的债;15年前,为了一句不是约定的约定,一群儿子的同学决定承担起子女的责任。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演绎了一段延续了15年的真情;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不仅激励着两位老人勇敢地活了下去,也让人们看到了一位普通农民的诚信品质。他们是一群普通的大学生,当他们毕业工作还没着落,却在万家即将团圆时惦记着没有血缘关系的同学的父母。

15年来,这无比艰辛的15年,看信,成了李维贺两口子活下去的动力。老两口坚信只有坚强地活下去,才能对得起这些孩子。

读着这些信,一封封催人泪下的信,一封封饱含真情的信,我泪雨滂沱。儿子同学们的这一声声“爸妈”,焐暖了老两口已不知热度的心。

大爷,大娘:

您们好,宝元去世的消息我们已经都知道了,请二老不要太过于伤心。我们虽然不在您们身边,但却永远不会忘记二老。我们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二老能尽快恢复健康。宝元虽然去了,但我们仍在,二老以后的生活费用将由我们来承担。我们明年就毕业了,宝元没有完成的事情将由我们来完成,您二老一定要坚强起来,好好地活着,才对得起宝元和大家。

祝大爷大娘身体健康!

1997年夏天——

“爸爸、妈妈:老来丧子是人生一大不幸,内心自然很苦,想说什么只管与我交流,我就是你们的女儿,高峰、亚峰他们也是你们的儿子……爸爸妈妈,我们的学生生活将要结束了,以后是不可知的未来,但不论走到哪里,我们的心中总是记着,在承德有我们的两位亲人”。

1999年冬天——

“大爷、大娘,就要过年了,家里准备得怎样,树起让我给您寄去100元,这是我们不成敬意的一点心意,就算给您添一件御寒的棉衣吧”。

2002年秋天——

“大爷、大娘,您二老可好,岁月匆匆,转眼毕业快5年了。一切都在变化,真正没有变化的只有一样:人世间的真情是永恒的。可惜政武现在力浅势薄,起不了什么作用,只有寄上300元略尽心意”。

2011年春天——

5000多个日日夜夜,孩子们的信一直没有间断。这些用墨水记录下的真情,成了支撑老两口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15个腊月,孩子们的汇款单雷打不动,数字从100、200、300、500、800、1000……不断增长着、变化着。刚毕业时挣得少,他们宁可自己勒着,也要拿出三分之一寄给承德的“父母”;有的同学家中遇到事急需钱,也未让他们改变过给老人寄钱的初衷;有的同学家属开始不理解,了解情况后每年催着寄钱。

“天空没有星星照耀,她会暗淡无光;人间没有温情搀扶,她会萧萧落木。15年前,河北的两位老人失去了一个儿子,却多了一群温暖的子女;15年间,子女们坚持不懈,成为两位老人活下去的动力;15年,可以使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成长为意气风发的少年;15年,也可以使一位壮志满怀的少年蜕变成饱经历练的。如今,15年时光匆匆,老人与子女们再次聚首,诠释了什么是至爱真情••••”

当他们再次见面时,李老写给“孩子们”的信:

“我的好孩子,你们都有双方父母和家室子女,可是却一直记挂着两个跟你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老人。宝元不能做到的,你们都替他做到了,在我们心中,你们就是我的闺女、儿子…… 能够想象李老的手在抖,声音在抖,心也在抖。

“每年腊月汇款,就跟我们过年要回家一样,忘不了。”牛树起说。

“有事儿一定要打电话,再忙我们也一定会赶过去的。”时翠平叮嘱着。

15年前,毕业前夕的一个晚上,班级里记不清谁说了一句: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就是这样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他们和李维贺老两口成了特殊的亲人;就是这样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竟演绎了一段延续了15年的真情。

“我们的约定没期限,老人在世一天,我们就管一天!”杜彦敏说出了大家的心愿。这话,李老信。

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十五年来一直默默地资助病逝同学的父母,并给他们带去深切的精神慰藉,而那位同学的父母则坚强地生活着,坚守着诚信美德,靠打工还清7万元外债。当这个感人的故事被报道后,在社会和各大高校里引起强烈反响。在优秀大学生群体身上,在李维贺老人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 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的精神和品格永远值得人们铭记。

他们体现了当代青年大学生积极向上、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我们要利用好这个典型群体,用身边人和事教育和引导在校大学生,让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一代代传承下去。

八0后、九0后大学生,最信服的是用事实说话,我们要把这个先进事迹当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典型实例,让先进群体走进学生内心。他们这么多年履行了不是诺言的诺言,承担了不是自己责任的责任,不管自己经历什么困难,都是一如既往,体现了同学间真情无价,大爱无私。我们应该学习他们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多关爱身边、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在享受社会、家庭真情的同时奉献真爱。

这篇感人至深的报道,触发了我深深的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枯燥的字眼,而是鲜活的生活,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充满人间真情。唯有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够真正深入人心,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架设起一架什么样的价值天平,决定着这个社会崇尚什么样的价值观念。见贤思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河北农大果树93(01)班全体同学的价值天平上,他们把责任和爱心放在最重的位置,远离了市场经济的功利主义。这样的价值选择和15年的价值坚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耀眼范本和成功案例。

“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十五年前不知谁说的一句话,历经十五载的风雨沧桑,沉淀成比任何格言都有力量的心声。作为一名学生,我为如此真挚的同学情感动不已。“人无信而不立”——我们从李维贺老人历尽艰辛坚持还债的行为中可以领会。一切那么朴实无华,却坚不可摧。5个人,15年,56封信,15张汇款单,7万元欠款,在这个数字喧嚣的年代,这些微不足道的数字平地崛起、掷地有声。

以下是果树9301班毕业生代表时翠平在先进事迹座谈会上的发言内容:

《我们真的很平常》

在同学们准备这份发言时,大家一再叮嘱说,我们做的真是很平常,原汁原味地讲出来就行。因为这个偶然,打破了我们果9301班26名同学平静的生活,令我们意想不到。15年前,我们做出这个不是约定的承诺,可能是年轻人的一种豪情义气,是学校纯朴校风的传承。现在人到中年更多地是一种淡定的承担。

一、我们只是河北农大一届普通毕业生

我们这届毕业生正赶上1996年“太行山道路”命名10周年,各家媒体广泛宣传“甘于奉献,爱国为民”为主要内容的太行山精神,我们身边的许多老师就是太行山道路的实践者,他们身上写满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崇德、务实、求是”的校训一直熏陶影响着我们。榜样的力量和厚重的校园文化在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一股“推己及人”的责任感伴随我们走过大学四年。面对无依无靠、精神几乎崩溃的两位老人,不光我们果9301班的同学们会管,我相信任何一届河北农大毕业生都会这样做,不需要理由,许许多多农大学生确实就是这样做的。果9301班也是学校一届非常普通的毕业生。

二、我们只是做了应该做的平凡小事

三、我们会把这种平常坚持下去

这些平常小事,每位同学没有想什么自然自发的做了,没有约束性内定,只是对我们好兄弟宝元有个交代,给老人一个慰藉,很简单。这件事媒体报道后,很多人知道了,见面会夸夸我们,拍拍我们的肩膀,弄得挺不好意思。面对荣誉和掌声,我们会保持清醒。现在条件好了,会让两位老人生活得更好。我们的约定没有期限,老人在世一天,我们管一天!

看完长篇通讯《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后,我想起了康德的这句话:头顶的星空,心中的道德律。河北农业大学优秀毕业生群体十五年如一日默默资助病逝同学父母的义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最朴实、最令人感动的诠释。

这件看似一个朴实无华的小事,却熔铸了十五年不间断的坚守和承诺,内容真实而深刻,震撼人心,演绎了一曲中华传统美德的赞歌,让我们聆听到奉献、真诚、责任、温情,正是新时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鲜活事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性光辉在身边的闪光。通过这个事迹让我们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拒人于千里的教条,更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每个公民的实践和行为体现出来的主流价值观,可触可感、可学可做。

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没有壮烈的英雄之举,其打动人心之处恰在平凡的坚持和不懈的奉献。15个春秋,不变的是约定,付出的是真情,收获的是信念,传递的是真爱。我们不仅应向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学习,也应该从我们身边的典型学习和效仿,“生于逆境,成于艰难”的自强自立精神;“不离不弃,反哺回报”的大孝之道;坚持学习,励志回报社会的精神……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其价值观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阶段的典型体现,我们要积极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既要实现自我价值,又要具备奉献祖国和人民的精神;既要跟随时代潮流,又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既要勇于超越,又要有团结共进的团队精神。

河北大学毕业生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