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中小学德育优秀论文评选交流
编辑:星海浩瀚 识别码:15-999956 6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18 17:48:52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中小学德育优秀论文评选交流

全国中小学德育优秀论文评选交流材料

一个学校的德育工作,不只是校长、书记、中层领导、政教部门和班主任的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主要任务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向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达到水乳交融,自然渗透,隐而不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我通过查阅资料、阅读文献,并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数学教学的德育功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做了一些尝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教师人格的作用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自身形象,他的品行,他的精神,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也就是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学生都在细心观察,有意无意地加以仿效。因此教师的品德、精神、举止都应不愧为学生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以自己的言行鼓舞、鞭策学生,势必与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交相呼应,起到强化其效果的作用,激励学生以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对待学习。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1.阐释数学概念时,采用矛盾分析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恩格斯指出:“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连初等数学也充满着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在数学体系中到处可以找到印证。如在数学概念方面,代数中的实数和虚数对立统一于复数之中,常量与变量,函数与反函数,有限与无限等,都表现为对立的形式,微积分学中的定积分概念,由分割、作和、取极限这几个过程,形象地体现了“量变到质变”的运动规律和事物变化的过程;笛卡儿创立的解析几何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数学的两大基本要素“数”与“形”统一起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学概念,采用矛盾分析法,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具体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和领会事物的绝对与相对、现象与本质、静止与运动、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量变与质变、实践与认识、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如在讲授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时,就利用它来提高学生对“事物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由质变到量变的无限交替过程的认识。”事实上,离心率e由零逐渐接近1时,曲线是椭圆且由接近圆逐渐变得很扁平,这是一个量变过程。当e=1时,就发生了质变,它不再是椭圆了,而是抛物线。当e>1时,曲线再次发生质变,变成了双曲线,接着又是一个量变过程。随着e趋向无穷大时,曲线又发生质变,成为两条相交直线。这说明离心率e在数量上的变化引起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的质变。

可见,数学中充满着辩证法,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予以揭示,这不仅可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还可使他们从中有所发现,有所提高,为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讲授数学方法时,采用史料激励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数学教学实践表明:如果用历史回顾和历史轶事点缀枯燥的问题求解和历史的解说中明白: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呆板的学科,而是一门不断进步的生动有趣的学科,特别是那些为数学拼搏一生、奉献一生的数学家故事,多年来一直激励了无数的数学学习者!“叙述数学家如何跌交,如何在迷雾中摸

索前进,并且任何零零碎碎的得到他们的成果,应能使任一搞研究工作的新手鼓起勇气。”当然也能使任一学生鼓起学好数学的勇气。

如在讲简单几何体体积时,我就加入祖暅原理内容,这是因为,早在公元5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祖暅,又名祖暅之,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的观点,并首先利用它证明了球的体积公式。在欧洲,直到17世纪才由意大利的卡发雷利提出了这个客观事实。又如在讲二项式定理时,杨辉三角表出于《释锁》算书,且我国北宋数学家贾宪(约公元11世纪)已经用过它,这表明我国发现这个表不晚于11世纪。但在欧洲这个表被认为是法国数学家帕斯卡(Blaise Pascal,1623年—1662年)首先发现的,他们把这个表叫做帕斯卡三角。这就是说杨辉三角的发现要比欧洲早五百年左右,由此可见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成就是非常值得中华民族而自豪的。

上述史实说明,我国的数学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正如英国著名科学史学家李约瑟所言:“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还有近代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通过顽强拼搏,在攀登“歌德巴赫猜想”的征途上遥遥领先。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求知欲被激发起来了,通过介绍我国的数学史,课堂上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和民族忧患意识,德育教育落到了实处。

3、在解答数学习题时,采用实例引申法,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

数学在本世纪得到空前发展,数学各学科之间、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日益加强。数学的应用不仅形成了一大批新的应用数学学科,而且与计算机的应用相结合形成了数学技术。数学一方面仍发挥基础和应用基础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也成为现代社会中一种不可替代的技术。数学社会化、社会数学化展示了数学在社会中的巨大作用。因此,要强化数学意识和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探索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中量的规律及其

与外界的普遍联系。数学将这一切作为对象加以抽象,然后再返回到教育过程中时,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都可能广泛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的问题。现代社会中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生产效率问题、企业管理问题等均与数学关联紧密,同时无不受价值观念与道德规范的制约。因此,数学教育中要注意数学本身的知识体系向各个领域推延而自然派生的德育意义。如,讲数列时可加进一些人口问题,从而正确理解党的计划生育政策;讲排列组合时可加进一些计算机的编码技术知识等。譬如 在学习指数、对数内容时,就有关于我国人口数的一个习题,通过计算表明,我国人口按1%的年平均增长率递增,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20.54亿人的惊人数字,为使我国人口在本纪中叶不超过16亿,就必须年增长率不超过0.45%。但是,今年2月15日,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数字。人多是我国最大的难题,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根据我省苏北地区(外出在锡务工人员较多),那里计划生育工作往往不被农民理解的情况很严重(外出在锡务工人员中男的上班,女的在家领孩子和生孩子---生到儿子为止!),我就将国家最近公布的统计数据拟成有关习题让学生解答,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习题如下:

(1)我国人口在1980年底为10亿,而到202_年2月15日人口到13亿,求年平均增长率是多少?(答案:10×(1+x)24=13),即,x≈1.1%)(2)以13亿人口日为基数,按1.0%的年平均增长率计算,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达到多少?(答案:13×(1+1.0%)46≈20.54亿)(3)以1969年底8亿人口为基数,按原来的2.34%的年平均增长率计算,到本世纪末我国人口将达到多少?(答案:8×(1+2.34%)81≈50.468亿)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深刻地说明了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样做不仅改变了数学课的枯燥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加深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深受教育的学生可向租住在所在地区的农村、街道据理宣传计划生育政策。

4、在进行数学教学时,采用“以美启智”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数学本身也有无穷的美妙。”可以说数学是万花筒,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客观存在的实体为数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使数学充满了美:有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有解决数学问题的奇异美,有整个数学体系的和谐美,图形的对称美,还有数与形的结合美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就可以充分利用美的规律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打开智慧之门,使命题得到巧妙的解答。

若、、均为锐角,且满足cos2cos2cos21,求证:tantantan22

分析:这是一个不等式的证明题,常用作差比较法、分析综合法,但其过程很繁,如果观察到已知条件,易想到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与一个顶点上的三

条棱所成角的余弦的平方和为1,于是以a,b,c为长、宽、高构造如图所示的长方体AC1,设对角线 AC1与棱AD,AB,AA1所成的角分

别为α、β、CD则tan1AD同理可得tanb2c2a2bca2ca2ab,tan,bc三式相乘得tantantan22

本题解法通过巧妙构造与之相关的数学模型,将数与形转化,得到简洁、清晰的解法,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给人数学解题的巧妙美。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数学教学中应自觉地引进美学机制,按照美的规律去选择、去创造,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欣赏数学,实现数学思维过程与审美过程的统一,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

5、充分利用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采用知行统一法,对学生进行品德教

育。

德育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教师的说教上,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汲取营养。一个研究性课题,学生一般要经历选题、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制定研究计划、课题研究、课题结题等阶段。教师传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而学生投入到更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当中,教学过程更能体现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密切合作,从而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及尊重知识,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总之,中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思想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和思维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德育素材,做到量力而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要防止牵强附会、形式主义和贴政治标签,不可将数学课变为政治课,那将失去数学课的教学本质;避免脱离实际、要求过高就会出现形式主义。而是要将德育内容与知识传授融为一体,将德育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中,反复地向学生渗透其德育内容,不可厚望于某节课、某个内容。但要遵循重点性原则,即一堂课要突出一个主要的观点进行教育,不求面面俱到;要突出一个重点,使其色彩浓些,力度大些,以求取得好的效果。当然德育要讲究艺术性,要充分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教师动之以情,才能激学子之情,使之乐其所学。要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样,在“润”字上下功夫,寓理于情、清理结合、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在课堂的理性灌输中融进形象化的情感,使教与学之间产生和谐的共振效应,德育就会进入新的境界并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篇:202_年山东省中小学教科研优秀论文评选

浅谈 ——

数学课堂中如何在小组交流这一环节做到真正的全员参与合作学习越来越被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接受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但现实课堂中很难做到真正的全员参与。

一、小组交流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

2、放任自流的现象严重。这种情况比班级授课制更为严重。班级教学中学生都面向讲台,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是不是在认真听课,小组学习中,学生围桌而作,教师不容易发现学生开小差,这是客观原因。而教师只关注小组学习的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则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此外,小组长没有管理好小组活动,开小差的学生缺乏集体责任感,也是其原因之一。

二、做到全员参与交流的策略。

1、分组时注意要求要细。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2、选好适合用小组交流的教材。有的知识过于简单,根本不需要;有的知识太抽象,他们自己交流,不会出效果。

3、让学生意识到做好小组内的组员之间评价的必要性。组员对组员的评价是学生最直接的的交流和互动,对于这样的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教师要及时表扬和鼓励。

总之,合作学习是体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及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 组织合作交流, 使学生积极参与, 主动探索实践, 乐于交流合作, 课堂呈现出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 学生的学习就会不断取得成功, 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第三篇:甘肃省中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案例评选

甘肃省中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报告)、案例评选

类别: 案例类 市州报送编号:

题目: 与你一同成长 姓名: 吴鹏斌 单位: 敦煌 市 县(区)孟家桥中学 学校 联系方式:敦煌市孟家桥中学 736200 0937-8665935

与你一同成长

——攻击性行为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吴鹏斌

(敦煌市孟家桥中学,敦煌,736200)

摘 要 中小学生由于认知行为的不成熟,在处理彼此之间的矛盾时,往往以骂人,更以打架的方式解决问题,突出地表现为攻击性行为。本案例是笔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了小明(化名)这样比较典型的学生,通过对其行为方式形成的研究,结合中小学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从家庭因素、学校方面、社会交往入手,分析学生攻击行为形成的诱因,尝试从生活中关心他、学习中帮助他、行为中引导他、加强个性培养等多角度转化学生攻击行为的一次大胆探索。

关键词 教育合力 责任意识 角色互换 成长气象站 润滑剂

考试成绩公布了,小明“数学110分,英语90分,语文82分(满分130分)”。“好小子,太给力了”,我心中一阵惊喜。待会等下课,我一定要到班上去夸他一番。这一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他成长的点点滴滴又浮现在眼前。

记得小明在小学时,就听见许多关于他的故事。喜欢打架闹事,其它同学在课间玩游戏时,他故意把脚伸出,绊倒别人,造成同班一位同学手臂骨折;一次体育课打篮球,因为一件小小的分歧,便对其它同学拳打脚踢;对学习不感兴趣,作业不经常完成,时不时顶撞老师等。这样一位学生,可真让老师头疼。“七年级分班时,可千万别分到我班来”,尽管我心里这样想,但今生注定我俩有缘,他还是被分到了我班。瘦高的个子,面无表情,不爱说话,是个难缠的“对手”。

开学后的一个学月,学生们各方面都做得比较好,小明也没有出现太多的问题。直到一个星期五的下午,学生给我打电话说,小明在放学的路上与八年级的学生打架了。于是我第一次走近了他,走进了他的家庭,开始了我与他的成长故事。

一、小明的基本情况:

家庭:父母离异,母亲又嫁人,随母亲生活;与家长关系比较紧张。

学习生活:聪明;动手能力较差,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平时以自我为中心,同学间的矛盾习惯用“打架”的方式解决。

二、形成原因分析:

1、家庭环境:

父母离异,产生了自卑感,心胸变的狭隘;在后来的家庭环境中,继父对他影响较大,他以自己的生活经历给小明灌输“凡事要厉害一些,别人就不敢欺负你”的思想;在小明不听话以及犯一些小错误时,他便以“一顿打骂”来解决问题,导致小明形成爱“动手打人”的毛病。感受不到家庭的关爱,温暖,小明也渐渐变得不爱回家了,他的母亲更是无可奈何。

2、学校教育:

以前老师在教育方法、方式上的不足,使其形成“我就这样,你也不敢把我怎样”的偏执想法。很多时候,教师也选择了放弃——“随他去吧”,这样他就更加放任自流,我行我素。

3、社会不良交往:

由于家长与学生缺乏有效的沟通,以及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得当,使小明感到“回家没意思”,经常与一些“问题少年”混在一起。而这些“问题少年”大多是由于家庭过于溺爱或者父母疏于管教,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他们经常用手机发短信联系,传播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其它同学若稍有冒犯,他们便群起而攻之;有人甚至充当“老大”,为小学生“摆平”一些事情,性质十分恶劣。小明和他们在一起沾染了许多坏毛病。

三、与你一同成长:

面对这样“令人头疼”的学生,我该怎么办呢?将来他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他该怎样与别人相处,该怎样生存呀!教师的责任心,使我暗暗地下定决心,只要我是他的班主任,我就不能把他放弃!我要与他一同成长。

1、通过家访,进行家教辅导,形成教育合力。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家庭环境的影响,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要想帮助他,还必须从他的家庭环境入手。第一次家访时,他非常惊喜,这让我看到了希望。

(1)、缓解母子矛盾,感受家人的关心;

在和小明的母亲谈话中,了解到母子矛盾主要集中在他经常去奶奶家;屡教不改的毛病使母亲对他失去信心。由于父母离异,母亲不希望他去奶奶家,而他又非常想念奶奶。我发现这是个教育的好机会——“亲情是割不断的”。于是给小明的母亲做工作,大人的事情不要影响到小孩,无论怎样都要给他成长的机会,不要灰心。最终,他母亲采取了我的建议:从关心他的情感入手,鼓励他到奶奶家去玩;经常对他说一些激励的话,多分担他的苦恼。同时,针对他的状况,我也同他的奶奶进行了交谈,一起从正面教育小明看待许多事物的态度。事后证明我是对的,小明对母亲的态度缓和了许多。

(2)、少喝酒,忌打骂,多陪陪;

在一次和他的交谈中得知,他的继父经常喝酒,并且喝酒之后常给他讲一些自己的人生感悟,这让小明很烦;同时生活中遇到一些小事爱责骂、打他,所以他很叛逆。我把这些情况反映给他继父后,作为家长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生活中他注意从各方面关心小明的生活,喝酒少了许多,无谓的唠叨也少了很多;并且利用自己的特长,给小明辅导功课,与小明下象棋,渐渐地父子间的话多了,有时还会一起聊天,畅谈未来。同时小明也开朗了许多,有想法也学会与父母亲交流了,再也没有出现过“有家不回”的现象。

(3)、拥有自己的学习房间,学会管理自己;

通过家访我了解到,他们一家3口睡在同一个炕上;小明写作业也在土炕上,字迹因而较为凌乱;当他休息时,家长往往看电视到深夜1点多。这样的学习环境怎么能取得好成绩呢?我要求家长给他单独的房间学习、休息,使他能够更加专注地做每件事情;平时通过整理自己的房间,培养其讲卫生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更重要的是学会自我管理。

2、促使其学会感恩,培养责任意识。(1)、“每做一件错事,必须做一件好事来改正”;

当我正为他的变化而感到高兴的时候,他又闯祸了。那天下午放学,他没有马上回家,而是在校门口等人,看见我的时候,眼神有些异样,他轻轻地对我说“老师再见”,当时我也没在意。就在我刚回到家时,学生打电话说,小明动手打了其它班的学生。而理由很简单:看别人不顺眼。我听后非常生气,但静下心来一想,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不能急躁,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给他讲了事情的严重性后,我并没有让他写检查,写保证书。对他的处罚是——给小学一年级、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每周抬煤。以后也一样,每每犯错误时,我总让他做好事来弥补自己的错误,学会对自己负责任,并要敢于承担责任。对于这样的处罚,他也欣然接受,慢慢地在改变自己,偶尔还会主动做一两件好事。

(2)、“角色互换,体会人间真情”;

有一次,我由于外出培训离开班级。下午陈老师发来短信说,小明与班上的其它3位同学没有来上课。我心里很是着急,联系家长先找到学生,以确保学生的安全,待我回校后再进行处理。等我回校后了解到事情的原委——“他们的哥们在召唤他们”,对于逃课这么鲁莽的行为,他们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主动承认了错误。为了更好的起到教育作用,我让他们四个人分配角色,分别扮演“父母,老师、学生”,内容为这次“离校事件”,要求将各角色的情感真实的反映出来,包括父母、老师的焦急、担心等,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演,表演通过,才能获得班级的原谅。通过这次角色互换表演,使他们更加理解父母,体会父母的真情。

(3)、数学课代表——你的“成长气象站”;

由于我代本班的数学课,大胆选用小明为数学课代表。利用课代表收、发作业,布置学习任务,锻炼他的责任意识。更重要的是,他每天都能到我面前报到2次。而我,充分利用这一条件,面批他的数学作业,关心他的学习,和他谈心,经常提醒他预防自己的“糟糕天气(不良行为)”,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生活。通过数学课代表让小明对自己的行为起到积极的暗示作用——老师非常重视我,没有放弃我,我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3、打破你的“常规”,学会做人做事。(1)、学会承认错误,勇于说“对不起”;

一次刚下课,班长就来到我的面前,还没等到我开口,委屈的泪水一涌而出。原来上自习课,小明不遵守课堂纪律,班长管他,他不但不听还与班长顶嘴,还说脏话。把他叫来后,他的态度是“承认错误,坚决不道歉”。因为他说过,不会对别人说“对不起”,那怕他是错的。为了纠正他这种偏激的想法,我先替他向班长道歉,让他感觉到不好意思。随后几天,我便像唐僧一样对他“喋喋不休”,不断讲做人做事的道理。终于他说出了第一声“对不起”。

(2)、晨谈讲故事,接受心灵的洗礼;

一天我将学校的德育教材《感悟》给他,让他读一篇《打好手中的牌》的文章,第二天和我交流感想。起初,他不知道说什么,于是我对他谈了我的看法。第二次让他读《母爱如山》,再与我交流心得,他依然如故,我也没有批评他,照旧与他分享我的感想。第三次、第四次、直到第五次的故事《教会同学之间和谐相处》,他对我谈了很多。我发现这是个很好的教育平台,于是我决定前一天我俩分享一则《感悟》中的故事,第二天晨谈的时候让小明将我们分享的哲理故事读给同学们听,谈感想。刚开始,他还有些难为情,但在我的不断鼓励下,他不仅由“读故事”变成了讲故事,讲道理。通过这件事情,不仅使他懂得了许多道理,而且无形中教育了他,锻炼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3)、集体的帮助,我们一起进步;

在学习中,为了不使小明掉队,我找学习好的小乐同学给他教读落下的单词,督促他读写英语,努力学习其它课程;让其他同学在问题的时候叫上小明,背课文、概念的时候喊上小明。经过大家的努力,终于使小明的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没有让他游离在学习,班级之外。

4、为你加油,我永远相信你!

小明的许多不良习惯不可能通过一两次谈话教育完全改变,期间也出现过多次“反复”。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他经常对我说谎,但我不计较,总是为他的成长一次次默默努力,纵然是他的谎言我也试着去相信他。但在我调查出真相后,总会问他“为什么欺骗我?”,“既然做不到,为什么答应我?”。我始终相信“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多次心与心的较量之后,他终于在面对我的时候都会真实的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会掩饰自己的谎言,我成功了,他也感受到被人信任的力量。我告诉他“你的昨天与我没有关系,但你的明天和我息息相关,为了美好的明天让我们一起努力走好今天的每一步!”,他比以前更加努力了!

在本学期的期中考试中,他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自身的坏毛病也少了许多,他终于长大了!我也感受到了教师的光荣与自豪。

四、案例反思:

1、教师要做学生和家长的“润滑剂”,建立和谐的家教环境。

小明的家庭变故较大,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家教环境;家长在许多问题的处理上,没有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方法过于简单、粗暴;家长缺乏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使学生对许多事情缺乏信心。学生与家长产生很大的摩擦,家庭教育也就变得苍白无力。因此教师要扮演好“润滑剂”的作用,在平时的教育中,多与家长交流,与学生谈心,关注学生的家教环境,合理建议,与家长配合一起创造学生健康成长的有利环境。

2、了解学生、会爱学生、相信学生更能教育好学生。

通过对小明的转化教育辅导工作,使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才能使教师的教育工作有的放矢。爱学生要敢管学生,更要会管学生,对学生所犯的错误不能因为某些顾虑一味地迁就学生,要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学会思考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去爱每一位学生”更能激发我们教育的潜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不良行为的形成是很多各种因素,长时间形成的,需要我们有耐心,更要相信学生会改变的,重要的是问题的解决而不是问题的处理。“爱学生,相信学生”更能激发学生的“小宇宙”,使其更好的转变自己。

3、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积极转变学生。

学生犯错误时,更要我们静下心来,思考解决的办法。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逆反心理较强,只要我们运用适当的教育艺术,灵活处理问题一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案例中的小明,本身逆反心理较强,如果采取以前教师的处理办法,他很可能事事与你作对,更别提转化了。教师要从各个方面寻找教育的契机,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使他重新认识自我,提高学习兴趣,转变自我。同时对学生中出现的一些“不良小团体”,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尽快转化他们。

4、存在的不足。

现在社会上手机价格便宜,功能比较全,拥有手机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小明和他的同伴们经常利手机上网聊天,QQ联系,下载一些不健康的电子书看,甚至把手机带到学校来,上课玩耍等,影响非常大。关于这方面的问题,自己也想过许多的办法,没收手机,找家长谈话等,但收效甚微。如何让家长管理好自己的手机,正确引导学生健康利用网络,避免成瘾,这将是我继续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徐光兴,王希平.学校心理咨询优秀案例集.归队的雁儿202_-4,142-148.[2]冯观福,王大延,陈东升,叶贞屏,陆雅青,熊曣.儿童偏差行为的辅导与治理.202_.作者简介:

吴鹏斌、男、1981年3月出生、202_年6月毕业于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本科学历、现任教敦煌市孟家桥中学、中学二级教师、敦煌市优秀班主任、多年从事中学班主任工作、中学物理教学。敦煌市孟家桥中学、736200、0937-8665935、358795898@qq.com。

第四篇:中小学实验教学优秀论文和“五小”成果评选的通知

通知

各中小学:

根据省《关于举办中小学实验教学优秀论文和“五小”成果评选的通知》(鄂教备字【202_】6号)要求,为了全面深入推动素质教育,总结交流中小学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方法、经验,鼓励广大中小学教师和教育技术装备人员开展实验教学研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湖北省教育厅教育技术装备处及《中小学实验与装备》编辑部举办中小学实验教学优秀论文和中小学生“五小”成果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评内容

1.中小学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图书馆(室)管理的经验方法;

2.中小学实验教学改革为中小学素质教育服务的实践;

3.有关实验教学的探究与创新及相关教学仪器的自制与改进;

4.电子技术、信息化数字实验仪器的自制与改进;

5.第二课堂开展科技活动的成果;

6.中小学生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小实验、小论文的“五小”成果。

二、相关要求

1.此项论文评选规格较高,属省教育厅教育装备处直接下发证书,且获奖论文在中文核心期刊《中小学实验与装备》刊物上刊登,五小作品襄阳市评选的为襄阳市教育局制发的证书,可作为职称评分硬件使用。

2.文稿要求紧扣教学和新课程改革的实际,力求创新。要求论文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结论准确、逻辑严谨、层次分明、文字通顺、图示清晰、图注明确、表格设计合理,文稿严禁抄袭。

3.请参评论文注明作者相关信息:姓名、通讯地址(具体到县、市)联系电话、邮政编码和电子邮箱等。

4.各校至少上报一篇相关论文及一篇五小作品,论文用16开打印,同时将word格式的电子稿发至中心学校。教师论文参赛费为每篇论文80元,中小学生“五小”成果参评不收费。

5.论文上交截止日期202_年6月18日,如有变动,另行通知。注:各单位上报中小学实验教学优秀论文和“五小”成果数量见附表

xx学校

202_年5月28日

第五篇:202_常德市中学语文优秀论文评选

202_常德市中学语文优秀论文评选结果

通 报

常教研通〔202_〕119号

各县市区教研室,市直各中学:

202_常德市中学语文优秀论文评选已经揭晓。共评出一等奖37篇,二等奖80篇,三等奖45篇。具体结果见附件。

附件:

一等奖

还学生课堂一片晴空

从讨论中看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体意识 浅谈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安乡三中 安乡县下渔口中学 安乡县大湖口中学

潘晓庆 黄新华 姚惠安

把握文言文教学的核心——激趣 安乡县唐家铺中学 农村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鼎城区牛鼻滩镇中学 在反思中前进

鼎城区中河口镇中学 浅谈农村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与利用 鼎城区草坪镇中学 在文言文教学中加强读背教学 鼎城区韩公渡镇中学 农村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鼎城区双桥坪镇中学 浅谈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

鼎城区牛鼻滩镇中学 谈谈如何让乡土文化走进语文课堂教学 汉寿县龙池实验中学 文言词“其”的用法辨析

汉寿县龙阳镇中心学校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如何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汉寿县月明潭中心学校 利用影视媒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汉寿县龙阳镇中心学校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途径

津市棠华中学 高中语文选修课中渗透美育教学例谈

澧县四中

珠联璧合 相映生辉——文言文比较阅读教学举偶 澧县太青乡中学

例谈中学生文言阅读能力的提高策略 澧县中武乡中学

从《氓》和《湘夫人》中看选修课教学 澧县六中

对中学语文课程改革教师责任的思考 澧县六中

让语文课堂舞出生命的精彩 澧县澧澹乡中学

文言文的比较阅读例谈 澧县七中 诗歌鉴赏答题例谈

临澧四中

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尝试 临澧县合口中学 培养创新能力,实现生命成长 桃源县八中 文言文教学例谈

桃源县漳江中学 由中考阅卷想到当前文言文教学 桃源县深水港中学 文言文教学现状与教法探究 桃源县漆河中学 倡导个性阅读,激活独特体验 桃源县漆河中学 谈谈文言文教学

桃源县枫树中学 创设良好的文言文自主学习情境 桃源县漆河镇中学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的种类及判断方法 桃源县漳江中学 淡妆浓抹总相宜——文言文教学例谈 德山莲池中学 《相见欢》《虞美人》教学案例及评析

武陵区南坪中学 在初语课上“谈情说爱”——《关雎》教学例谈

常德市二中 让语文教学走向生活的平台——浅谈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常德市三中 文言诗词教学例谈

常德市七中

二等奖

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教学探讨 安乡二中 袁海霞 初中文言文新教法初探 安乡县下渔口中学 罗海霞 执教《湖心亭看雪》“三步走” 安乡县下渔口中学 鲁平巧设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安乡县下渔口中学 施贤桃 古文化人格魅力在《捕蛇者说》中熠熠生辉 安乡县下渔口中学 罗志辉 文言文课堂教学激趣例谈 安乡县三星咀中学 石 俊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安乡县三星咀中学 杨碧波 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安乡县董家垱中学 段献华 浅谈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安乡县五一中学

李 刚

郭三查 王 芳 肖友华 闵武军 万碧兰 廖兰英 饶 娟 雷有龙 刘春花 匡勇辉 李群英 汤光凡 李 娟 刘玉科 毛小萍 田泽刚 吴传美 辛继香 张春丽 傅先华 刘丽俊 李来永 邹海霞 张海霞 王晓卫 罗琳龙 廖超平刘志国 熊 伶 刘科麟 陈俊舞 杨梅芳 邹立平田燕飞 刘启彦

浅谈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也来较较真

文言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浅谈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 教《愚公移山》有感 初中文言文教学思考与探索

在文言文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几点体会 浅谈文言文的“七步教学法”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如何激活文言文教学课堂

读讲结合对比思考 提高古文教学效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维教学法 浅谈中考文言诗文阅读的复习策略 以《桃花源记》为例浅谈文言文教学 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初中文言文教学例谈

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提问的技巧 中学语文教材里的生命情感教育 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让语文课堂诗意飞扬

对造成国家灾难的爱情的艺术反思——也谈《长恨歌》的主题思想

如何指导中学生课外阅读 循序渐进,文言并重

变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无米之炊”为“有米之炊” 调动情感析文理——《三峡》教学谈

浅谈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醉翁亭记》的“三美”特征

拓展延伸宜把握好度 —以《送东阳马生序》为例 浅析《小石潭记》和《醉翁亭记》的寓情于景 感悟学生对《愚公移山》的质疑

例谈非语言信息在文言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四途径 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 文本是文言文教学的灵魂 例谈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激趣

谈谨慎地把流行文化作为语文课程资源来开发和利用

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例谈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当前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学校语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浅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 浅谈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文言文断句常用的几种方法 初中文言文背诵方法指导

安乡县大鲸港中学 鼎城区沧山乡中学 鼎城区镇德桥镇中学 鼎城区灌溪镇中学 鼎城区蔡家岗镇中学 鼎城区韩公渡镇中学 鼎城区韩公渡镇中学 鼎城区韩公渡镇中学 鼎城区韩公渡镇中学 汉寿县月明潭中心学校 汉寿县毛家滩中心学校 汉寿县坡头镇中心学校 汉寿县龙阳镇中心学校 汉寿县坡头镇中心学校 汉寿县毛家滩中心学校 汉寿县聂家桥中心学校 汉寿县聂家桥中心学校 汉寿县三中

汉寿县崔家桥中心学校 津市一中 津市一中 津市翊武中学 津市一中 津市棠华中学 澧县官垸乡中学

澧县盐井镇中学 澧县车溪乡中学 澧县梦溪镇中学

澧县官垸乡中学

澧县澧阳镇中学

澧县梦溪镇中学

澧县车溪乡中学

澧县澧澹乡中学 澧县小渡口镇中学

澧县官垸乡中学

澧县涔南乡中学 澧县澧澹乡中学

澧县涔南乡中学 澧县官垸乡中学

澧县小渡口镇中学

澧县车溪乡中学

澧县道河乡中学

澧县永丰乡中学 澧县永丰乡中学

临澧四中

临澧县新安中学

钱美珍 刘 芳 田英华 杨淑芬 郝 斌 宋仁达 龚开新 朱小俊 阮翠英 吴美英 彭朝辉 肖珍贵 曾立琼 周家春 肖丽萍 黄玉华 张 英 张光军 张玉珍 谌志惠 杨志初 刘 炀 刘 洋 戴承英 方 芹

王良琼 肖娟娟 覃雅芳 陈 刚 李 军

汪梅华 李 静 龚德海 朱远东 龚海霞 龚德玉 鲁德桂 贺修勇 叶正军 周乃军 雷金城 文 晓 孙向艳 李 锋 王智华 胡娟娟 周碧华 罗承忠 浅谈初中文言文朗读教学 《〈论语〉六则》教学例谈

别再让文言文教学成为永远的伤痛 文言文教学方法之我见

浅谈文言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新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思考 文言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与反思 文言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浅谈古诗文诵读教学

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文言文教学策略谈

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文言文教学例谈 文言诗词教学例谈

善于挖掘文学作品中“美”的元素 文言文阅读教学探讨

浅谈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中学生要学好文言文 古文教学不应忽视文学美

对症下药,方能妙手回春——以《秋水》为例谈文言文教学

吞云吐月,回肠荡气——浅谈李白诗歌中的“气” 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兴趣驱动文言文教学例谈

对《与朱元思书》审美教学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例谈 文言文教学例谈

浅论初中文言文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例谈 放飞学生的心灵 过程永远比结果更重要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我教《<论语>十则》

文言文教学重在“品” 论中学生怎样学习文言虚词 新课改下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文言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谈《念奴娇·赤壁怀古》意境美 破题学文,事半功倍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巧妙提问

浅谈文言文教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农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故乡》教学设计及反思

临澧县烽火中学 史高进 桃源县三阳港中学 戴成松 桃源县漳江中学 陈元祖 桃源县枫树中学 燕新平桃源县黄石中学 杨天明 桃源县牛车河中学 余振惠 桃源县三阳港中学 袁桂林 桃源县漳江中学 孙习岸 桃源县杨溪桥中学 万立亚 桃源县浯溪河中学 肖明权 桃源县芦花潭中学 王秋芬 桃源县马鬃岭中学 程 伟 桃源县木塘垸中学 卢韩芳 桃源县文昌中学 黄菊桂 桃源县热市中学 李 威 桃源县深水港中学 刘 辉 桃源县三阳港中学 黄文丽 桃源县漆河镇中学 田彩云 西湖一中 肖卫东 武陵区河洑中学

郑红敏 武陵区南坪中学 李亚林 武陵区南坪中学 吴作英 常德市二中 黄夕艳 常德市四中

郭丽扬 常德英语实验学校

张文婷

三等奖

安乡县出口洲中学 安乡县董家垱中学 安乡县下渔口中学 安乡县下渔口中学 安乡县下渔口中学 安乡县下渔口中学 鼎城区蔡家岗镇中学 鼎城区牛鼻滩镇中学 鼎城区韩公渡镇中学

汉寿县龙潭桥中心学校 汉寿县军山铺中心学校 汉寿县聂家桥中心学校 汉寿县聂家桥中心学校 汉寿县崔家桥中心学校 汉寿县崔家桥中心学校 津市五中

汪 蓉 曾 卓 杨立新 姚玉华 刘 湘 徐 晴 涂建锋 雷红军 高 颖 滕艳华 刘碧华 万德林 彭丽琼 殷春华 黄利明 齐志丹

活动——语文教学的彩翼

津市翊武中学 寻趣味,促效果——《湖心亭看雪》课例 津市翊武中学 品自然美景,悟多味人生

津市车胤中学 愚公从远古走来—谈《愚公移山》中愚公意义 澧县官垸乡中学

例谈初中语文课中文言文的教学

澧县盐井镇中学

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水平澧县盐井镇中学 例谈文言文教学方法 澧县盐井镇中学 例谈文言文阅读

澧县车溪乡中学

例谈文言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澧县双龙乡中学

浅议中学文言文教学

澧县盐井镇中学

由《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想到的 澧县车溪乡中学 例谈文言文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澧县车溪乡中学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

临澧县望城中学 “七步“式作文训练方法初探 临澧县柏枝中学 量体裁衣,开发语文web课程资源 桃源县三阳港中学 妙哉,叠字

桃源县三阳港中学 摭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激趣之道

桃源县深水港中学 以《卖油翁》为例谈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桃源县深水港中学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全面优化语文课堂 桃源县龙潭中学 《陌上桑》中使君形象 桃源县西安中学 浅谈文言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桃源县漳江中学 《曹刿论战》教学例谈 桃源县郑驿中学 让文言文阅读活动生活化 桃源县龙潭中学 体验无限,润物无声 桃源县热市中学 文言文教学例谈 德山崇德中学 文言文中“之”字的用法 德山莲池中学 试谈初中文言文教学语感的培养 西湖一中 教心中之想教,学心中之想学 武陵区丹洲中学 激趣―――文言文教学的必由之路

常德市七中

常德市教科院

二00九年十二月十日

刘立兰 杨美慧 王海珍 王晓芬 谭徽琪 骆光海 曾凡球 何耀荣 何彩虹 曾召秋 彭世仿 汤一雄 贺金兰 胡爱黎 杨四美 唐 芳 姚青芬 李志军 莫丽君 杨亚敏 沈 俊 童立新 马清国 邹金龙 李 霞 丁 娟 杨 杰 苏晚玉 李敦慧 王大勇

中小学德育优秀论文评选交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