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德国制造业为何能长盛不衰
编辑:情深意重 识别码:15-1012093 6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27 17:34:3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德国制造业为何能长盛不衰

德国制造业为何能长盛不衰

在欧债危机的大背景下,欧洲各国经济哀鸿遍野,唯有德国一家风景独好,成为欧元区屹立不倒的“定海神针”。为何“德国模式”能够胜出?究其根本,除了德国完善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和严格的金融监管外,牛气十足的制造业是其抵御欧债危机的铜墙铁壁。

如下三则小故事或许有助于我们理解什么是“德国制造”:

一,帐篷的故事:202_年中国汶川地震后,灾区陆续收到各国援助的帐篷等救灾物资。有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灾民们相互打听住的是哪个国家的帐篷,而住德国帐篷的灾民往往引来周遭羡慕,因为德国的帐篷质量是最好的。

二,钟表的故事:德国殖民时期在青岛江苏路修建的基督教堂的钟表迄今运转正常。202_年,在华投资生产大型齿轮的一名德国商人陪父亲在青岛游览时看见了这座钟表,老人顿时认出了钟表所用的齿轮便是由他的家族企业供应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该德国商人表示:“根据目前的使用情况,这些齿轮没有任何问题,还能再用上300年,真要维修时,恐怕要到我的曾孙一代了。”

三,桥梁的故事:1906年,德国泰来洋行承建甘肃兰州中山桥,1909年建成。合同规定,该桥自完工之日起保证坚固80年。在1949年解放兰州的战役中,桥面木板被烧,纵梁留下弹痕,但桥身安稳如常。1989年,距桥梁建成80年之际,德国专家专程对该桥进行了检查,并提出加固建议,同时申明合同到期。如今,中山桥仍然照常使用,并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无论是帐篷、钟表、桥梁,还是汽车、火车、轮船,“德国制造”大致具备了五个基本特征:耐用、务实、可靠、安全、精密。

但“德国制造”的光环并非与生俱来,从历史上看,“德国制造”经历了由弱到强、由辱到荣的“灰姑娘”式的蜕变进程。

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30年代才开始工业革命,较邻国法国晚了30年,此时英国工业革命更是接近尾声。由于世界市场几乎被列强瓜分完毕,追求强国梦的德国人在列强挤压下,以剽窃设计、复制产品、伪造商标等“卑劣”手法,不断仿造英、法、美等国的产品,廉价销售冲击市场,由此遭到了工业强国的唾弃。1876年费城世博会上,“德国制造”被评为“价廉质低”的代表。1887年,英国议会通过新《商标法》条款,要求所有进口商品都必须标明原产地,以此将劣质的德国货与优质的英国货区分开来。

从那一时刻起,德国人开始清醒过来:占领全球市场靠的不是产品的廉价,而是产品的质量。于是紧紧抓住国家统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战略机遇,改革创新,锐意进取,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关,大力发展钢铁、化工、机械、电气等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催生了西门子、克虏伯、大众等一批全球知名企业,并推动德国在一战前跃居世界工业强国之列。

“德国制造”完成华丽的蜕变,与德意志民族的文化传承息息相关。严谨理性的民族性格形成了“德国制造”的核心文化:标准主义、完美主义、精准主义、守序主义、专注主义、实用主义和信用主义。这些文化特征深深地根植于斯,就像是德意志民族的语言,复杂而精确,语法和词汇不能出现丝毫的模糊一样,泾渭分明,从而成就了“德国制造”的传奇。

“德国制造”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并在全球化时代始终保持领先地位,主要得益于德国“三位一体”的体系保障。

一是科技创新体系。“德国制造”的强大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领先的产品技术含量。德历届政府十分重视制造业的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着力建立集科研开发、成果转化、知识传播和人力培训为一体的科研创新体系。它的最大特色是个人、企业和政府的统一:科研人员出成果、企业出资本、国家出政策并负责对企业和科技界进行沟通和协调;企业承担2/3的科研经费,剩下的1/3由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买单。为了使“制造科技”能够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可持续发展,德国政府确立了三大发展目标:“绿色制造”、“信息技术”和“高端制造”。德国人始终相信一句话:真正决定企业前途命运的是研究与开发,而不是别的不能把握的客观因素。因此,德国企业对研发投入毫不吝啬,研发经费约占国民生产总值3%,位居世界前列。据统计,欧盟企业研发投资排名中,前25位有11家德国公司,排名第一的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年度研发费高达58亿欧元。即便在欧债危机期间,尽管订单有所减少,但德国企业的研发投入不仅没有相应递减,反而逐步增加,使以先进制造业为强大支撑的德国经济受欧债危机的影响甚微,反而因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而更具生机和活力。

二是标准化和质量认证体系。德国长期以来实行严谨的工业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为德国制造业确立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是建立完善、统一的行业标准,最主要的制定机构为德国标准化学会(DIN),其制定的标准涉及建筑、采矿、冶金、化工、电工、安全技术、环境保护、卫生、消防、运输和家政等几乎所有领域,每年发布上千个行业标准,其中约90%被欧洲及世界各国采用。二是建立公正、客观的质量认证和监督体系,最主要的认证和监督机构为南德技术监督公司、北德技术监督公司、莱茵技术监督公司,实行独立于政府和行业以外的自主经营,依照ISO和DIN等标准对企业产品和制造流程进行检测,并为合格者颁发认证证书。这样既有效协调了本土企业间的竞争,又确保了“德国制造”的质量,还整体提升了“德国制造”的竞争力。据统计,“德国标准”每年为德国制造业创造价值达180亿欧元。

三是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德国制造”的成功离不开富有活力和高水准的技术工人。在培养技术工人的过程中,德国注重推行双轨制职业教育,即由学校和企业联合展开职业教育。学校负责传授理论知识,企业为学生安排到一线实习和培训。政府对数百个职业制定毕业考核标准,以确保教学和人才质量的评判水平。

德国约70%的青少年在中学毕业后会接受双轨制职业教育,每周有三至四天在企业中接受实践教育,一到两天在职业学校进行专业理论学习,培训时间一般为两年到三年半。职业学校教育费用由国家承担,企业实践培训费用由企业承担。这种模式突出的优势就在于,培训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有效保证了制造业所需的高技能。同时,职业培训也是通往职业生涯的一条重要途径。

目前在德国可以参加的培训职业多达350多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德国技术工人的平均工资远高于英、法、美、日等国,与白领阶层相差无多。正是这些技术娴熟的工人把研发出来的蓝图变成精美的产品,投放市场,帮助德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始终保持强大竞争力。

今天的中国正如同19世纪晚期的德国,也是追赶型的崛起国,尽管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和制造业大国,但距离制造业强国甚远。当前,中国制造业依靠低成本、高消耗、高排放推动增长的模式基本上已经走到了尽头,人力成本上涨、产能过剩、技术含量缺乏竞争力、品牌缺乏影响力等问题已经成为严重阻碍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难题。面对诸多挑战,吸取德国制造业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制造业摆脱困境、再铸辉煌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是坚持以制造业为中国经济的立国之本。金融危机前,随着全球产业转移的持续进行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出现产业空心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工业占GDP比重逐年下降,与房地产密切相关的金融业、租赁及其它服务业占GDP比重逐年上升。而德国则始终专注于工业制造业的发展,同期德国工业占GDP比重上升了1个百分点,金融、房地产和租赁服务业占GDP比重基本保持不变。

正是对制造业的执着和专注,使得德国免受泡沫经济破灭后的痛苦。因此,我国各级政府应坚持制造业在国家实体经济中的核心和基础地位,坚决摒弃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在转方式、调结构的过程中,引导各类产业均衡发展,努力营造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社会环境。二是坚持以“三位一体”贯穿“中国制造”的全过程。积极加强科技创新、标准化和质量认证、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体系建设,改变“中国制造”长期以量取胜的局面,真正实现以质取胜。在科技创新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鼓励自主品牌发展。在标准化和质量认证方面,以加强标准化工作为突破口,为我国工业产品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标准支撑,拉动内需、稳定出口;努力推进质量认证工作,促进形成与经济大国地位相称的质量责任意识,提高“中国制造”的国际质量形象。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大对专业人才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政策引导提升“产学研”三个环节的合力,建立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生产的职业教育体系。

三是坚持以全面深化中德制造业合作打造制造业强国。制造业是中德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两国制造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互补性强。德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精湛的制造工艺、科学的经营管理、优良的产品质量、良好的职业操守以及较为开放的技术合作,为中德两国制造业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前两轮中德政府磋商中,双方已就在先进制造业、职业教育、标准化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达成重要共识。下一步,应积极推动德方共同落实好政府磋商成果,早日建立中德先进制造业对话,并以此为引领,全面深化中德制造业合作,促进“中国制造”的升级换代。

更多内容请见:http://omron.gkcity.com/

第二篇:德国机械制造业概况

德国机械制造业概况及对华前景

机械制造业是德国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产品出口额及国际市场份额均居全球首位,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随着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增长,我对德机械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将为其相关企业提供众多商机,也有助于我减少对德贸易顺差。因此,双方在该领域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符合各自的经济利益。本文在介绍德国机械制造业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该行业未来对华出口的前景。

一、德国机械制造业概况

(一)机械制造业在德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机械制造业是德国最大、最重要的工业部门之一,可与之相比的只有汽车制造和化工业等。但是,后者均为大公司占主导地位,而机械制造业的主力则是平均拥有150名员工、年均营业额2600万欧元的中小型企业。202_年,该行业实现销售额1670亿欧元,略低于汽车制造业。但是,其6000家企业聘用员工的总数达87.3万,就公司数量和就业人数(均不包括供应商)而言,要远高于汽车制造业。

(二)德国机械制造业的独特结构

机械制造业的结构在德国工业界独一无二,反映在德语的定义“Mittelstand”,它表示该行业由中、小型企业组成。国际社会一直称这种结构为“典型的德国结构”,象征着自主的企业文化,代表着德国企业家的独立、创造性和自由主义哲学。外界曾有人宣称这种结构已完全过时,特别是全球化趋势更是助长了这种观点。但是,事实是德国机械制造业在国际市场很少具有今天这样强大的竞争力。即使美元继续贬值,专家仍相信,德机械制造业202_年将连续第四年保持增势,甚至会超过202_年的历史最高纪录。

(三)德国机械制造业的优势和成功因素

1.创新实力。创新实力无疑是德国机械制造业现在以及未来在国际竞争中最为重要的资产之一。202_年,创新产品占该行业全部产值的三分之一。202_年,创新领域的投入高达100亿欧元,为历史新高。其创新实力来源于庞大的工程师队伍和研发投入。据统计,过去的20年里,每10年该领域工程师人数就增加一倍。在德国这样的高工资国家,绝大部分的工业领域能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根本在于拥有众多先进的专有技术,这是德国长期坚持参与研发领域国际竞争的结果。但是,202_年底至202_年初,德国工程师协会调查发现,全德工程师短缺数量达2.2万名。202_年2月,联邦劳工局的一份报告也指出,自1981年以来,德国首次出现机械和汽车制造业工程师空余岗位数多于求职者的现象。工程师的短缺不仅威胁着机械制造业,同时也是德国整个工业基础的致命弱点,它向德国的政治家和商界敲响了警钟。

2.产品种类齐全。德国机械制造业向全球市场提供的产品种类之多,超过其他任何国家。其中,在机械制造业的31个部门中德国有17个占据全球领先地位,例如机械搬运、电力传输设备和印刷技术等;处于前三位的部门共有27个。这种产品的多样性及现代化使得德国企业有能力避免许多本领域特有的风险。

3.重视特种用途机械的研发。上世纪90年代初期产业衰退期间,德相关企业被迫采取激烈的重组方式来应对困境,主要是大幅削减工作岗位。特别是标准化产品领域,价格因素的竞争异常激烈。此后,德国企业将产品定位于重点研发专有技术密集型的、昂贵的、一次性和小批量的产品。一般而言,特种用途机械的生产需要较大的工程投入,但利润要比大批量产品高,所以在过去十几年,德制造商总能通过提高其利润来弥补周期性衰退的损失。根据德国机械设备制造商协会的调查结果,目前一半左右的德国机械制造企业在按照用户的订单生产小批量、特殊用途的产品,另外25%的企业则生产大批量和专用机械产品。目前,“德国制造”的竞争优势在于非价格因素,包括质量、技术、解决问题的专有技术、产品性能可靠性、供货可靠性及售后服务等。

未来德企业将继续从此产品定位中受益。首先,在全球范围内,生产特种用途机械渐成趋势。这些机械产品要求大量的系统专有技术,这正是德国企业的优势;其次,市场对产品中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而德机械制造业服务收入已占20%,且比例逐年上升;第三,单机重要性在下降,而服务密集型机械系统的需求在增加,比如灵活的生产基站等;第四,将标准机械产品与量身订做的服务(预约管理程序)相结合来提供专业化的解决方案也是发展方向。总之,德国的机械制造业将不断从其在全球特种机械、服务、系统解决方案中的技术领先地位获益,并进一步促使企业利用其优势参与国际竞争。

(四)中国等新兴市场对德国机械制造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德国机械制造业传统上主要向西欧和北美市场出口。但近几年,德国企业对日渐繁荣的新兴市场产生了浓厚兴趣。德意志银行分析认为,到202_年,德机械制造业重点关注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如中国、印度、俄罗斯、东欧及南美,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7月10日,德国机械设备制造商协会也公布了一份研究报告,题目为“全球增长中心的机会在招手”,提醒德国企业要转变思路,积极开发新兴市场,以保证德国机械制造业长期稳定发展。

对德国机械制造业而言,全球新兴市场将为其提供大量的商业机会。专家预计,中期内向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出口可望实现7%至12%的增幅。同时,东欧、南美市场也会有2%至4%的潜在增长机会。这样,即使遇到美国和西欧传统市场的周期性衰弱,仍可由新兴市场需求增长来弥补,从而使德国机械制造业保持稳步发展。同时,不断增加的稳定性也能够提高该行业的利润。此外,德国机械制造业也只有通过开拓新兴市场,进一步扩大其市场份额,才能与在国际市场同样活跃的美国和日本进行竞争。

二、德国机械制造业对华出口前景分析

(一)德机械制造业对华出口现状

目前,中国是德机械产品在亚洲的最大市场,领先于日本、印度、韩国和伊朗。从202_年到202_年,在德国出口目的地排名中,美国始终是第一,中国居前三位。期间,法国在202_和202_年排在中国之前,但到202_年落后于中国。202_年,德对华出口机械产品100亿欧元,占其机械产品出口总额的7.2%,中国超过法国,列第二位。202_年到202_年期间,德机械产品对华出口增幅达22%至44%。202_年增速略有下降,但202_年再一次上升至

16%。202_年,德自华进口机械产品约17亿欧元,占其机械产品进口额的3.8%,中国为德机械产品进口第九大来源国。

(二)中德机械制造业的战略分工

德方认为,中德机械制造业之间互补性较强,双方可以进行合作,实施战略分工。在这样的合作伙伴关系中,德国的重点是利用最新技术生产特种用途的机械产品,中方则借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服务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市场。这样的战略分工不仅对德国企业有利,中国企业也可通过不断提高专有技术水平,有能力进入原先由德国占领的中端市场。

德方目标是保持在高端市场的领先地位,挖掘潜力,争取在中低端市场取得进展,即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来弥补劳动力价格的劣势。因此,先进的生产技术注定是德国机械制造业要关注的重中之重,它包括自动化技术、激光技术等。其中,德国自动化技术领先全球。国际用户希望通过自动化来节省生产成本、缩短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此外,为了实现产品零缺陷率、小型化、更短的生产周期等目标,也需要依赖大量的自动化机械。德国的自动化机械除广泛应用于电气、汽车、物流、医药、化工、消费品等传统部门之外,目前更被推广至太阳能、液晶显示器和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

(三)德国机械制造业对华出口潜力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并正在成为新的工业超级大国,但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需要先进的机械产品和技术来加以解决。随着拥有相当购买力的中产阶级的崛起,中国的消费结构也将转向服务和现代化的耐用消费品,例如汽车和棕色家电等。对德国机械制造业的各个部门来讲,中国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市场,潜力巨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领域:

1.纺织机械。中国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预计每年德国机械产品对华出口名义增幅将达7%,保持原有增势,中国也会继续保持德机械产品在亚洲最重要的市场。其中,纺织业是典型的例子。作为世界纺织服装产品的生产基地,到202_年中国将在全球市场占有60%的份额,远远超过目前25%的比例。德国先进的纺织机械产品无疑将会在中国市场获得巨大利益。

2.汽车制造机械。据预测,到202_年只有美国的新车注册数和汽车产量(包括轿车和卡车)会继续领先于中国。目前,中国的汽车销售量全球排名第二、汽车产量位居美国和日本之后。然而中国1000名居民仅拥有汽车21辆,相对于德国的593辆,比例尚小,本身即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将国产汽车推向西方发达国家市场。近年来,汽车燃料的持续涨价使得减轻汽车车身重量和提高能效成为全球汽车制造的潮流,西方消费者更是看重这些性能。德国生产的高性能机械工具,例如先进的激光机械,已占有全球25%的产量和15%的市场份额,能够帮助中国汽车厂商在材料处理和加工、金属板缝隙焊接及改善汽车性能(如改进车身设计来提高碰撞安全性)过程中,提高精确度、速度和费用效率,实现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

3.建筑机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进入城市,不仅促进了工业的发展,也刺激了对办公楼和住宅建设的需求。

工业和城市的扩张,加上民间资本的积累,使得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逐年增加,包括交通运输道路、电力输送线路、通讯网络、饮用水的供应及废水处理等。尽管中国的劳动力相对便宜,但所有的建设项目离不开建筑机械和建材机械等。此外,政府还面临解决环境问题及保证能源供应安全的挑战。德国在传统能源和与环境有关的机械产品及厂房建设领域具有绝对优势,而且在许多可再生能源领域也是全球领先者,例如在风能利用方面。

4.钢铁及化工机械。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中国钢铁和化工业在未来十年将进一步扩张,同时也导致能源需求将大幅上升。为了减少对石油、天然气进口的依赖,中国需开发利用自身丰富的煤炭资源。德机械制造业可以提供相关的冶炼、轧钢、铸造、化工生产及采矿机械和技术。

(四)德机械制造业对华出口面临的问题

德国机床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用单晶金刚石车刀或聚晶金刚石车刀对铝合金工件和其它非铁系金属及其合金工件进行镜面车削,不仅能德国一直是世界机床技术先进、机床工业发达的国家。其机床生产比美国晚50年,但由于人员素质高,熟悉加工工艺、深入机床试验以及勇于创新,其机床技术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又赶上了美国,并于1969年实现了机床出口额居世界第一。1976年,德国的机床产值又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德国目前人口为8300万人,机床工业从业人员约7万,有300家企业。202_年机床产值73.3亿美元,出口额38.9亿美元,均居世界第二位。德国政府一贯重视机床工业的战略性地位

德国政府重视发展工业,而发展工业需要装备,因此特别重视机床工业的发展,认为机床工业是整个机器制造业中最重要、最活跃、最具创造力的部门。在19世纪开始修建铁路时,法国政府的政策是买机床,而德国政府的政策是自己造机床。他们学习当时英、美的先进机床技术,并在世界上首先建立机床试验室,不断进行对比试验,加以改进。他们还派技术人员、工人出国学习。因此,其机床生产和机床制造技术进步很快。为发展采矿、动力、船舶工业,德国还逐步建立了一些重型机床厂,成为重型机床的生产基地。世界上许多最大的重型机床,如加工工件直径为6米的车床、12米的滚齿机、工作台5×29米的龙门机床、加工直径为25米的立式车床等,都是德国制造的。由于质量好、精度高、价格适中,致使德国生产的重型机床、大型精密机床及许多NC重型机床(如导轨磨床等)在国际上很有市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政府竭力加强机床工业的发展,如订立机床精度标准,更新产品结构,将传统技术

与现代电子相结合,发展各种NC机床,抢回丧失的世界市场。

坚持以人为本,本固叶茂

德国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提高人员素质,培养各方面的人才,特别着重于培养熟练的技术工人。在企业中,新工人必须经严格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坚持师徒相传,传授技艺。德国在发展工业自动化生产中,坚持强调“人”的作用,认为即使是计算机控制,管理整个生产

过程、真正发挥创造性、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高素质的“人”。德国对机床设计、制造、使用技术精益求精,重视商业道德,处处为用户着想,设计出最佳机床,满足用户多方面的要求。主机设计精湛,与主机配套的基础零部件、刀具、NC系统先进

德国的铸锻件精度高、质量好,金属切削机床与成形机床之比为2:1。在金属切削机床拥有量和产量中,粗加工机床少,精加工磨床多。他们特别重视刀具、砂轮的先进性、高质量使机床能充分发挥性能和效率。在主机设计上,技术精湛、结构变化较多,各类机床自成完整系列,金属切削机床和成形机床的品种在4000种以上,特别是各种齿轮机床、刀具磨床品种更为齐全。

德国生产的、与主机配套的基础零部件、刀具、NC系统先进,并有多家名牌企业和产品。如生产液压件的Rexroth公司,品种、系列、规格齐全,80年代后期,我国多个厂家引进了该公司的产品并进行合作生产。Heidenhain生产的光栅尺、编码器、NC系统,其产品远销国外,目前美国、日本、瑞士、中国等许多闭环高精度NC均采用该公司生产的光栅。此外,Walter公司的刀具、Junker公司的刀具刃磨机床也均为世界闻名的产品。

深入系统科研,勇于开拓创新

德国高度重视机床系统的工艺、结构、零件、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研究,与美国相比,德国更偏重于高、精、尖,与日本相比,偏重于应用技术。1907年,德国Zoewe公司创建了世界首家机床试验室,进行机床结构优缺点对比试验。其后,慕尼黑大学、斯图加特大学、汉诺威大学等均先后成立机床试验室,围绕机床生产和发展趋势进行课题研究,如激光发振器、激光机床、直线电机、直线电机机床及各种先进的高精、高效、高自动化机床等,并研究柔性生产、模块化设计,采用新技术,以降低成本,提高设备效率、开动率,提高机床可靠性及产品质量。

德国的科研机构、企业,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20世纪70年代,阿亨工大开发出了强力磨削机床,将加工效率提高了十几倍甚至几十位。之后又研制出了双主轴“全部加工”车床、倒立式车床,开发出了涂层刀具、CBN砂轮,使切削、磨削效率成倍提高,Walter公司开发出多种加工复杂刀具的先进NC工具磨床,极大地提高了不同复杂程度、不同批量的零件的加工效率。

第三篇:长郡为何能傲视湖南

长郡为何能傲视湖南——一个家长的体会

202_高考尘埃落定,长郡以清华北大录取62人创历史纪录,傲视湖南,而且当初学校认为本届生源不是很理想的条件下取得,真算爆冷了,也凸显长郡的优势特色。

本人作为长郡今年高考的家长,虽然孩子最终没有参加高考,但还是深深感受长郡的独特魅力。三年前,好像也就是这个时候,长沙四大名校其他三所招生全部结束时,唯独长郡保留一个口子,在全省中考结束后最后一趟招生理科实验,本人的小孩和他小学初中同班同学,都被长郡理科实验班录取。今年高考结果,儿子以全奖直接出国,他同学取得了640分的优异成绩。

时间倒流到三年前的今时,我在南雅交了7500元的学费,拿了录取通知书,当时看见邵阳一家长只交不到202_元,我们深感怪异,问了才知道他儿子提前参加了理科实验班的录取【在此还是很感谢南雅】。老婆接着给儿子打电话,感到很委屈,这么好成绩的学生竟然沦落到靠找关系出高价的地步。中饭在长沙的同学家吃饭,说到此事同学建议电话问问其他学校还招生不,结果雅礼,附中,一中全部回答招生结束,只有长郡回复周日有最后一次考试,不管任何条件,只要能考上【儿子唯一在校外考试的也仅此一次】。

记得当日去长郡考试,上午初考,儿子和他同学都对号称地狱的长郡很反感,第一堂数学考试甚至故意不认真。被教训一顿后后面才认真对待。上午全省各地中考优秀生约70多人,预选后下午只剩余10来人,儿子和他同学都顺利入围。一周后这十来人在双语中学再次接受 筛选,最后只留下3名,儿子和他同学有幸留下。

进入长郡理科实验班后,儿子很不适应。晚上要自习,甚至课间时间很多同学都在学习,这是他以前从未经历过的。开始他很反感说那里全是学习机器,不愿意搞奥赛,也不喜欢清华北大,要转学。好在班主任杨老师耐心细致,发现他要出国读本科【当初他只想去剑桥】的愿望,因势利导,才慢慢平静下来。高一理科实验班的学习是很重的,儿子花很大精力在雅思上,但其他课程并没落后。高一结束,成绩在长郡全年级上升到前30位,雅思考试7分【阅读7.5,写作,听力和口语各7分】,扎实的外语成绩为他后面出国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二他转到AP部学习,由于有前面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基础,一切都变得水到渠成,SAT,托福,AP学来都得心应手。这完全得益于长郡严谨的学风,让一个自由惯散漫了的学生养成坚韧不拔,自觉自立的典型长郡人!

第四篇:职务消费为何能如此潇洒

职务消费为何能如此潇洒?

红网 [微博] 武洁202_-10-16 08:

武洁 时评作者

中秋国庆期间,中央再次严令禁止用公款送月饼送节礼,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或安排与公务无关的宴请。随之,礼品生意冷清了,大闸蟹“退烧”了,高档餐饮降价了。然而,媒体调查发现,仍有部分月饼、购物卡等在办公用品名义下被公款消费掉了,打着职务消费名义的腐败行为还在蔓延。专家调查显示,某些地市级领导干部每年职务消费在40万元以上,经济发达的地市则要100万元以上。(10月14日《人民日报》)

如果因履职而产生的费用,却要个人去自掏腰包,当然说不过去。对于官员而言,因公差旅产生的交通、食宿开支,当然是为了公务履职,这笔费用自然应被计入职务消费,而没理由让官员自己埋单。可见,假如看到“职务消费”,便怀疑“假公济私”,甚至认定“滥用公款”,其实也是一种误解。既然级别越高的官员,往往责任越大,对应的职务消费额度高,要说也在情理之中。不过,职务消费固然有其存在的必要与合理性,但假如职务消费成了一个“筐”,啥都可以往里装。职务消费成为“假公济私”、“滥用公款”的幌子,也就绝非杞人忧天。现实中,当“住酒店要五星级”、“坐飞机要头等舱”均可被冠以“职务消费”的名头,甚至动辄一位基层领导每年的职务消费,便可达百万元之巨,职务消费的“黑洞化”,沦为“不落腰包的腐败”,也就绝非戏谑。而按理来说,“职务消费”,顾名思义,当然仅止于履职之需的费用,既然如此,即便不去事无巨细的列出细则,职务消费的范畴与边界其实也不难基于常识得出。那么,何以现实中的职务消费,却可以大肚能容,无所不包呢?更为可笑的是,此前甚至曾有部委发文,严禁职务消费被用于高档娱乐活动,以及个人住宅和装修。这里面的滑稽之处在于,明明与履职毫无关系,竟然还要专门发文禁止,职务消费中的乱象,由此可见一斑,而如此后知后觉的堵漏法,恐怕永远也赶不上“职务消费”创新的步伐。之所以“职务消费”可以如此兼容并包,来者不拒。职务消费缺乏起码的监督与制约机制,恐怕才是根本原因。现实中,各级地方政府的职务消费,往往只需领导签字即可,财务部门通常只有照单全收的份,而并不能对领导的消费提出异议。即便是有着后续的审计,也终究是挂一漏万,不可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监督与约束机制的付之阙如,自然壮了职务乱消费的胆。更有甚者,一些地方官员职务消费的“待遇化”,更是成了公开的秘密。既然每年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职务消费额度,自然是“不用白不用”,职务消费完全脱离职务之需,彻底成为官员的个人消费、家庭消费,也就并不意外。当各种五花八门的私人消费,只需大笔一挥,便纷纷可以从职务消费中报账,“不落腰包的腐败”还真是既安全隐蔽又潇洒自如。

同样是职务消费,何以国外官员不仅潇洒不起来,甚至常常战战兢兢呢?例如,即便是公务差旅,假如顺带家人同行的话,国外官员更愿意选择自掏腰包,宁可让公家占点便宜,也断不能犯了占职务消费便宜的大忌。背后的原因,当然在于职务消费的监督与透明,以及惩处机制,让职务消费既难有空子,更难有胆子。从这个角度来看,当职务消费完全成了官员自说自话,官场的黑箱操作,缺乏透明与监督的职务消费,其实注定难受制约,尤其当职务消费披上了“待遇化”的外衣,沦为一个啥都可以往里装的“筐”,也就在所难免。既然如此,遏制职务消费乱象,也就更亟待从“透明化”与“去待遇化”做起。

第五篇:90后妹子为何能征服“总裁”(本站推荐)

http://www.teniu.cc/

都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这边一群高龄剩女高喊恨嫁,那边一众90后女星成功擒下各路男神。无一例外,她们都有着共同的杀手锏:嫩!而无论是是清纯,或是娇媚,她们总能成功俘获男人的心。今天小编就来盘点一下各个领域里被90后妹子收复的“总裁”们!

音乐界:93年的昆凌霸占周“总裁”

昆凌作为一个之前名不经传的嫩模,能擒下周董无疑是人生赢家,1993年出身的她,拥有中澳韩三国血统,202_年开始与周杰伦交往,如今将要成为周董夫人,一众粉丝除了祝福,也只能是祝福。

地产界:93年瑞丽嫩模特张予曦成功收复霸道总裁王思聪

王思聪承认有女票了!近日武汉万达汉秀开幕活动中,王思聪低调现身,欧巴身后跟了位妙龄少女。有记者问及她是谁,思聪欧巴答曰,我女朋友呀。经鉴定,此女就是张予曦,93年生,北京服装学院毕业,瑞丽封面女孩冠军。想必小老婆已哭晕在厕所,不哭站起来。”消息一传出,张予曦的微博私照也被网友们翻出。

演艺界:90后中、法、澳混血儿吴千语拿下林“总裁”

中、法、澳混血儿的吴千语,一头飘逸长发,外形甜美,同时在交际上又有着大将之风,也难怪富少林峯会主动承认与吴千语的恋爱关系,还当众连说7次“好爱”,隔空传情。虽然两人年龄差14岁,但无碍感情发展,一直都是甜出蜜汁,还时不时就被目击到甜蜜画面,林峯也时不时就会被曝光一个“好男友”暖心事迹,据说上月吴千语21岁生日时,除了10万包场餐厅为她庆祝外,还送上了3000万豪宅做成人礼,只能说有颜就是命好,有钱就是任性。

体育界:90后葛天签约“飞人总裁”

葛天(有资料显示说她是1990年出身的),尽管在《重案六组4》等电视剧中饰演了一些小角色,但真正让她“成名”的无疑就是今年9月与刘翔在上海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领取了结婚证,尽管争议不断,爆料不断,但对于此前默默无闻的她,现在无疑在名利场中站住了脚跟。

电商界:93年的奶茶妹当上京东总裁夫人

1993年出生的章泽天,202_年因一张手捧奶茶的照片走红网络,被称为“奶茶妹妹”,http://www.teniu.cc/

而202_年她与刘强东的恋情被曝光后,消息一出惊呆一片,一个是清华大学的才女加美女,一个是商界知名CEO,两人结合无疑就是郎才女貌的最好诠释。

德国制造业为何能长盛不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