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朱熹范文
编辑:月落乌啼 识别码:15-1086195 6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31 18:25:09 来源:网络

第一篇:朱熹范文

朱熹(南宋)

xī]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1] 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词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朱子读书法

“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是由朱熹的弟子对朱熹读书法所作的集中概括。其中循序渐进,包括三层意思:一是读书应该按照一定次序,前后不要颠倒;二是“量力所至而谨守之”;三是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熟读精思即是读书既要熟读成诵,又要精于思考。虚心涵泳中的“虚心”,是指读书时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切己体察强调读书必须要见之于自己的实际行动,要身体力行。着紧用力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读书必须抓紧时间,发愤忘食,反对悠悠然;二是必须精神抖擞,勇猛奋发,反对松松垮垮。居敬持志中的“居敬”,强调读书必须精神专注,注意力高度集中。所谓“持志”,就是要树立远大志向,并以顽强的毅力长期坚守。美学思想

朱熹的哲学体系中含有艺术美的理论。他认为美是给人以美感的形式和道德善的统一。基于美是外在形式的美和内在道德的善相统一的观点,认为文与质、文与道和谐统一才是完美的。

诗文选集:

1、百学须先立志。

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3、活到老,学到老。

4、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6、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7、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8、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9、胸怀坦荡,正大光明。

10、礼即理也。

11、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2、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13、朋友,以义合者。

14、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15、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16、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17、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18、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9、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20、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21、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22、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23、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24、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25、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延。

26、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1、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青玉案——朱熹

雪消春水东风猛。帘半卷、犹嫌冷。

怪是春来常不醒。杨柳堤边,杏花村里,醉了重相请。而今白发羞垂领。静里时将旧游省。

记得孤山山畔景。一湾流水,半痕新月,画作梅花影。

3、春日——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4、偶成——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悟叶已秋声。

5、鹧鸪天——朱熹

暮雨朝云不自怜,放教春涨绿浮天。只令画阁临无地,宿昔新诗满系船。青鸟外,白鸥前,几生香火旧因缘。酒阑山月移雕槛,歌罢江风拂玳筵。

6、浣溪沙——朱熹

压架年来雪作堆,珍丛也是近移栽。肯令容易放春回。却恐阴晴无定度,从教红白一时开。多情蜂蝶早飞来。

7、西江月——朱熹

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身心无累久轻安,况有清池凉馆。句稳翻嫌白俗,情高却笑郊寒。兰膏元自少陵残,好处金章不换。

8、念奴娇——朱熹

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山头仙客。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应笑俗李麤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9、菩萨蛮——朱熹

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10、水调歌头——朱熹

富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

请看东门黄犬,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何似鸱夷子,散发弄扁舟。鸱夷子,成霸业,有余谋。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

春昼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

11、忆秦娥——朱熹

梅花发,寒梢挂著瑶台月。瑶台月,和羹心事,履霜时节。

野桥流水声呜咽,行人立马空愁绝。空愁绝,为谁凝伫,为谁攀折。

12、南乡子——朱熹

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风月从今别一川。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目断晴空雁字连。

心性理欲论 在人性论上,朱熹发挥了张载和程颐的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观点,认为“天地之性”或“天命之性”是专指理言,有至善的、完美无缺的;“气质之性”则以理与气杂而言,有善有不善,两者统一在人身上,缺一则“做人不得”。与“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有联系的,还有“道心、人心”的理论。朱熹认为,“道心”出于天理或性命之正,本来便禀受得仁义礼智之心,发而为恻隐、羞恶、是非、辞让,则为善。“人心”出于形气之私,是指饥食渴饮之类。如是,虽圣人亦不能无人心。不过圣人不以人心为主,而以道心为主。他认为“道心”与“人心”的关系既矛盾又联结,“道心”需要通过“人心”来安顿,“道心”与“人心”还有主从关系,“人心”须听命于“道心”。朱熹从心性说出发,探讨了天理人欲问题。他以为人心有私欲,所以危殆;道心是天理,所以精微。因此朱熹提出了“遏人欲而存天理”的主张。朱熹承认人们正当的物质生活的欲望,反对佛教笼统地倡导无欲,他反对超过延续生存条件的物质欲望。

第二篇:朱熹《小学》

朱熹《小学》全文&翻译

《小学》,旧题宋代朱熹撰,实为朱熹与其弟子刘清之合编。书的发凡起例出于朱熹,而类次编定则有出于弟子刘清之。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也是著名的儒家人物、理学集大成者,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

刘清之(1134—1190),南宋临江(今江西清江西南)人,字子澄,世称静春先生。

朱熹曰:“后生初学,且看《小学》书,那个是做人的样子。”

《小学》全书六卷,分内外两篇。内篇有四个纲目:前三个是立教,明伦,敬身,第四个是鉴古。外篇分两部分:一是嘉言,二是善行。鉴古、嘉言和善行,均各有立教、明伦、敬身三纲目。鉴古,按三个纲目记载夏商时三代时圣人贤者已行之迹;嘉言和善行则是按三个纲目记载汉以后贤者的嘉言善行:这三部分都是相对应地实证内篇的论述的。三个纲目中,最主要的是明伦。立教的目的是为了明伦,敬身也是为了明伦。什么是明伦?明伦便是明人之伦,便是明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别,长幼之序,朋友之信。人之伦理不明则尊卑上下轻重厚薄之序混乱而不可理,所以教者必须以明伦为教,学者必须以明伦为学。

《小学》是旧时封建社会的小学教材,宣传孔孟之道,灌输封建思想。其中自有两重性,有它必须批判的糟粕,也有它应该继承发扬的优良成分。诸如讲究节气,重视品德,强调自我节制、发愤立志等等,在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结构方面理学是有影响的。小学 朱熹 小學序

古者小學,敎人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愛親,敬長,隆師,親友之道。皆所以爲脩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本,而必使其講而習之於幼穉之時。欲其習與智長,化與心成,而無扞格不勝之患也。今其全書雖不可見而雜出於傳記者亦多。讀者往往直以古今異宣,而莫之行。殊不知,其無古今之異者,固未始不可行也。今頗蒐輯,以爲此書,授之童蒙資其講習。庶幾有補於風化之萬一云爾。淳煕丁未三月朔旦,晦菴題 小學題辭

元亨利貞天道之常,仁義禮智人性之綱。凡此厥初無有不善,藹然四端,隨感而見。愛親敬兄,忠君弟長,是曰秉彛。有順無彊。惟聖性者,浩浩其天,不加毫末萬善足焉。衆人蚩蚩,物欲交蔽,乃頹其綱安此暴棄。惟聖斯惻,建學立師,以培其根,以達其支。小學之方,灑掃應對,入孝,出恭,動罔或悖,行有餘力,誦詩讀書,詠歌舞蹈,思罔或逾。窮理脩身斯學之大,明命赫然罔有内外。德崇業廣,乃復其初。昔非不足,今豈有餘。世遠人亡,經殘敎弛,蒙養弗端,長益浮靡,郷無善俗,世乏良材,利欲紛挐,異言喧豗。幸茲秉彛極天罔墜。爰輯舊聞庶覺來裔。嗟嗟小子,敬受此書。匪我言耄。惟聖之謨。小學内篇

立教第一 子思子曰,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脩道之謂敎。則天明,遵聖法,述此篇,俾爲師者知所以敎,而弟子知所以學。

立教1 列女傳曰,古者婦人妊子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蹕,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邪色,耳不聽淫聲。夜則令瞽誦詩,道正事。瞽盲者,樂官也。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才德過人矣。言妊子之時,必愼所感。感於善則善,感於惡則惡也。

立教2 ○内則曰,凡生子,擇於諸母與可者,必求其寬裕・慈惠・温良・恭敬,愼而寡言者,使爲子師。諸母,衆妾也。可者,傅御之屬也。子師,敎示以善道者。○司馬温公曰,子始生,求乳母必擇良家婦人稍温謹者。乳母不良非惟敗亂家法,兼令所飼之子性行亦類之。子能食食,敎以右手。能言男唯女兪。兪,然也。○温公曰,子能言,敎之自名及唱喏萬福安置。稍有知則敎之以恭敬尊長。有不識尊卑長幼者,則嚴訶禁之註曰,古有胎敎。况於已生,子始生未有知。固舉以禮。况於已有知。孔子曰,幼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顏氏家訓曰,敎婦初來,敎兒嬰孩。故在謹其始,此其理也。若夫子之初生也,使之不知尊卑長幼之禮,遂至侮詈父母,敺擊兄姊。父母不知訶禁,反笑而奬之彼旣未辨,好惡謂禮當然,及其旣長,習已成,性乃怒,而禁之不可復制。於是父嫉其子,子怨其父,殘忍悖逆無所不至。此蓋父母無深識遠慮,不能防微杜漸,溺於小滋,養成其惡故也。男鞶革,女鞶絲。鞶,小嚢,盛帨巾者。男用韋,女用繒帛。六年敎之數與方名。數謂一十百千萬。方名謂東西南北。○温公曰,始習書字。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蚤其別也。○温公曰,始誦孝經・論語,次及諸經。八年出入門戸,及卽席飮食,必後長者。始敎之讓。示以廉恥。九年敎之數日。朔望與六甲也。○温公曰,始爲之講解使曉義理。十年出就外傳,居宿於外,外傳敎學之師也。十年以後有學無敎。學書計。書謂六書。計謂九數。衣不帛襦袴。不用帛爲襦袴。太温傷陰氣也。禮帥初。帥,循也。行禮動作皆遵習先日所爲。朝夕學幼儀,言從朝至夕,學幼少奉事長者之儀。請肄簡諒。肄,習也。簡,書篇數也。諒,言語信實也。請肄,請於長者習學之也。温公曰,自是以往,可以博觀群書。然必擇其精要者而誦之。如禮記則學記・大學・中庸・樂記之類。其異端非聖賢之書,傅宜禁之。勿使妄觀,以惑亂其志。觀書皆通,始可學文辭。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樂謂六樂之器。勺,籥也。舞籥文舞也。成童舞象學射御。成童,十五以上。舞象,武舞也。謂用干戈之小舞也。射謂五射。御謂五御。二十而冠,始學禮。可以衣裘帛。舞大夏,冠,加冠也。禮謂五禮。二十,成人血氣强盛,可衣衣裘。大夏,禹樂。樂之文武備者也。惇行孝弟,博學不敎,内而不出。廣博學問不可爲師敎人。蘊蓄其德,在内而不可出言爲人謀慮。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博學無方,孫友視志。室,猶妻也。男事受田給政役也。方,猶常也。至此學,無常。在志所好也。四十始仕,方物出謀發慮。道合則服從,不可則去。物,猶事也。方物出謀,則謀不過物。方物發慮,則慮不過物。五十命爲大夫,服官政。統一官之政也。七十致事。致其事於君而告老。女子,○温公曰,女子六歳始習女工之小者。七歳誦孝經・論語,九歳講解孝經・論語及列女傳・女誡之類,略曉大意。註曰,古之賢女無不觀圖史以自鑑。如曹大家之徒,皆精通經術論議明正。今人或敎女子以作歌詩執俗樂。殊非所宜也。○伊川程先生曰,先夫人侯氏七八歳時誦古詩。曰,女子不夜出。夜出秉明燭。自是日暮則不復出房閤。旣長好文而不爲詞章。見世之婦女以文章筆札傅於人者,則深以爲非。○安定胡先生曰,鄭衛之音導淫。以敎女子。非所宜也。十年不出。恆居内也。姆敎婉娩聽從。姆,女師也。婉謂言語。娩謂容貌。温公曰,柔順貌。執麻枲,治絲繭,織紝・組・紃,學女事以共衣服。紝謂繒帛。組・紃倶絛也。薄闊爲組,似繩爲紃。○温公曰,蚕桑・織績・裁縫及爲飮膳,不惟正是婦人之職,兼欲使之知衣食所來之艱難,不敢恣爲奢麗。至於纂組華巧之物,亦不必習也。觀於祭祀,納酒漿・籩豆・葅醢,禮相助奠。當及女時而知也。納謂置酒漿・籩豆・葅醢之等於神座。禮相助奠謂以禮相長者之事,而助其饋奠。十有五年而筓。筓,今簪也。此謂應年許嫁者。女子許嫁而筓,字之。未許嫁,則二十而筓。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年而嫁。故謂父母之喪。聘則爲妻,奔則爲妾。聘,問也。妻之言,齊也。以禮見問,則得與夫敵體。妾之言,接也。言得接見於君子,不得與之敵體也。

立教3 ○曲禮曰,幼子常視毋誑。小未有知。常示以正事。不宜示以欺誑。立必正方,不傾聽。立必正向一方,不得傾頭屬聽左右。習其自端正也。

立教4 ○學記曰,古之敎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術,讀爲遂。門側之堂謂之塾。古者二十五家爲閭。閭共一巷。巷首有門。門邊有塾。里中之老有道德者,爲左右師坐於两塾。民在家之時,朝夕出入恆受敎於塾。五百家爲黨,萬二千五百家爲遂。遂,在遠郊之外。國謂天子所都及諸侯國中。

立教5 ○孟子曰,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敎,則近於禽獸。人之有道,言其皆有秉彛之性也。聖人有憂之使契爲司徒,敎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聖人謂堯・舜。契,臣名。司徒,官名。倫,序也。敎以人倫,亦因其固有者,而導之耳。書曰,天叙有典。勑我五典五惇哉。此之謂也。

立教6 ○舜命契曰,百姓不親,五品不遜。舜,虞帝名。五品謂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遜,順也。汝作司徒,敬敷五敎在寬。五敎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敷此五敎,以敬爲主,而以寬濟之。命夔曰,命汝典樂。敎冑子。直而温,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夔,舜臣名。冑,長也。冑子謂天子以下至卿大夫嫡子。直失太嚴,故令温。寬失緩慢,故令栗。剛失入虐,簡失入傲,故敎之以防其失。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聲謂五聲。宮・商・角・徴・羽。律謂六律・六呂。黄鐘・太蔟・姑洗・蕤賓・夷則・無射爲六律,大呂・應鐘・南呂・林鐘・仲呂・夾鐘爲六呂。八音謂金・石・絲・竹・匏・土・革・木。金,鐘鎛也。石,磬也。絲,琴瑟也。竹,管簫也。匏,笙也。土,塤也。革,鼗皷也。木,柷敔也。詩言志以導之,歌詠其義以長其言。五聲依附長言而爲之。其聲未和,乃用律呂調和之,使應於節奏。八音能諧理不錯奪,則神人咸和。立教7 ○周禮,大司徒以郷三物敎萬民,而賓興之。物,猶事也。興,猶舉也。三事敎成,郷大夫舉其賢者能者,以飮酒之禮賓客之。旣則獻其書於王。一曰,六德。知・仁・聖・義・忠・和。知謂明於事。仁謂愛人以及物。聖謂通而先識。義謂能斷時宜。忠謂言以中心。和謂不剛不柔。二曰,六行。孝・友・睦・婣・任・恤。孝謂善事父母。友謂善於兄弟。睦謂親於九族。婣謂親於外親。任謂信於友道。恤謂振於憂貧。三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禮謂五禮。吉・凶・賓・軍・嘉也。樂謂六樂。雲門・大咸・大詔・大夏・大濩・大武。射謂五射。一曰,白矢。矢貫侯過,見其鏃白也。二曰,參連。前放一矢,後三矢連續而去也。三曰,剡注。謂羽頭高鏃低而去,剡剡然也。四曰,襄尺。謂臣與君射不與君並立,襄君一尺而退也。五曰,井儀。謂四矢貫侯如井之容儀也。御謂五御。一曰,嗚和鸞。和在式,鸞在衡。升車則馬動。馬動則鸞鳴。鸞鳴則和應也。二曰,遂水曲。謂御車隨遂水勢之屈曲,而不墜水也。三曰,過君表。謂若毛詩傳云,褐纏旃以爲門,裘纏質以爲褹,間容握,驅而入擊則不得入。君表卽褐纏旃也。四曰,舞交衢。衢,道也。謂御車在交道,車旋應於舞節。五曰,逐禽左。謂御驅逆之車,逆驅禽獸,使左當人君,以射之也。書謂六書。一曰,象形。謂日月之類。象日月形體而爲之。二曰,會意。謂武信之類。人言爲信。止戈爲武。會合人意也。三曰,轉注。謂考老之類。建類一首,文意相受,左右相注。四曰,處事。謂上下之類。人在一上爲上,人在一下爲下。各有其處事,得其宜。故曰處事。五曰,假借。謂令長之類。一字两用也。六曰,諧聲。謂形聲一也。如江河之類,皆以水爲形,以工可爲聲也。數謂九數。一曰,方田以御田疇界域。二曰,粟布以御交質變易。三曰,衰分以御貴賤廩稅。四曰,少廣以御積羃方圓。五曰,商功以御功程積實。六曰,均輸以御遠近勞費。七曰,盈肭以御隱雜互見。八曰,方程以御錯揉正負。九曰,勾股御高深廣遠。以郷八刑糾萬民。糾,割察也。謂察取郷中八種之過,而斷割其罪也。一曰,不孝之刑。二曰,不睦之刑。三曰,不婣之刑。四曰,不弟之刑。不弟謂不敬師長。五曰,不任之刑。六曰,不恤之刑。七曰,造言之刑。訛言惑衆。八曰,亂民之刑。亂名改作,執左道,以亂政也。

立教8 ○王制曰,樂正崇四術立四敎。樂正,樂官之長。掌國子之敎。崇,高也。高尙其術以作敎也。四術,詩・書・禮・樂。四敎,春・夏・秋・冬。順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順,依也。造,成也。依此四術而敎,以成是士也。春秋敎以禮樂,冬夏敎以詩書。春夏,陽也。詩樂者聲。聲亦陽也。秋冬,陰也。書禮者事。事亦陰也。

立教9 ○弟子職曰,先生施敎,弟子是則。温恭自虛,所受是極。必虛其心,然後能有所容。極謂盡其本原也。見善從之,聞義則服。温柔孝弟毋驕恃力。驕而恃力則羝羊觸藩。志無虛邪,虛謂虛僞。行必正直游居有常。必就有德。顏色整齊,中心必式。式,法也。夙興夜寐,衣帶必飭,朝益暮習,小心翼翼。一此不懈。是謂學則。

立教10 ○孔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謹,行謹。信,言信。汎,廣也。衆,衆人。親,近也。仁謂仁者。餘力猶言暇日。以,用也。文謂詩書六藝之文。

立教11 ○興於詩,興,起也。詩,因人情之邪正以示勸懲。其言易曉,而諷詠之間又有以感發而入於人心。故習於詩,則其志意油然有所興起,而去惡從善,自不能已。立於禮,禮以恭敬辭讓爲本,而有節文度數之詳。不可以毫髪僭差也。故習於禮則德性堅定,而得所以自處之正位。成於樂。樂有五聲・六律・八音之節,而其聲氣之和至與天地相應。故習於樂則有以存養其善心,以至於義精仁熟,而自和順於道德。○伊川先生曰,天下之英才不爲少矣。只爲道不明於天下。故不得有所成就。且古者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如今人怎生會得。古人之於詩,如今人歌曲一般。雖閭巷草野童稚,皆習聞其說而曉其義。故能興起於詩。後世老師宿儒尙不能曉其義,怎生責得學者。是不得興於詩也。古禮旣廢人倫不明。以至於治家皆無法度。是不得立於禮也。古人有歌詠,以養其情性,聲音以養其耳目,舞蹈以養其血脈。今皆無之。是不得成於樂也。古之成材也易,今之成材也難。立教12 ○樂記曰,禮樂不可斯須去身。言禮樂是治身之具,不可斯須去離於身也。立教13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賢人之賢而易其好色之心,好善有誠也。致猶委也。委致其身,謂不有其身也。人之所以爲學大要,不過求欲能是四者。故如是之人,雖或以爲未嘗學,而子夏必以爲已學也。明倫第二

孟子曰,設爲庠・序・學・校,以敎之。皆所以明人倫也。稽聖經,訂賢傳,述此篇,以訓蒙士。

明倫1 内則曰,子事父母,温公曰,孫事祖父母同。雞初鳴咸盥,漱,咸,皆也。盥謂盥手。漱謂漱口。櫛,縰,筓,總,櫛,梳也。縰,黑繒,韜髪而結之也。筓者横施於髻中以固髻也。總,裂綀繒以束髪也。拂髦,拂謂振去塵也。髦,用髪爲之。象幼時鬌。冠緌纓,纓者結之頷下以固冠。結之餘者散而下垂。謂之緌。温公曰,今用帽子。端,韠,紳,玄端,士服也。庶人,深衣。韠,蔽膝也。以韋爲之。與裳同色。上繋之革帶。紳,大帶也。○温公曰,今用衫帶。搢笏,搢猶扱也。扱笏於紳。笏,所以記事也。左右佩用,紛帨刀・礪觽燧之屬。備尊者使令也。偪,屨,著綦。偪,行滕也。綦,屨繋也。屨頭施繋以爲行戒。婦事舅姑如事父母,○温公曰,孫婦亦同。雞初鳴咸盥,漱,櫛,縰,筓,總,衣,紳,○温公曰,今用冠子・背子。左右佩用,衿纓,綦屨。衿猶結也。婦人有纓示繋屬也。以適父母舅姑之所。及所,下氣,怡聲,問衣燠寒・疾痛・苛癢,而敬抑掻之。怡,悦也。苛,疥也。抑,按也。掻,摩也。○温公曰,丈夫唱喏,婦人道萬福。問侍者夜來安否如何,侍者曰安,乃退。其或不安節則侍者以告。此卽禮之晨省也。顏之推曰,父子之嚴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簡則慈孝不接,狎則怠慢生焉。由命士以上父子異宮。此不狎之道也。抑掻痒痛,懸衾篋枕。此不簡之敎也。出入則或先或後,而敬扶持之。先後,隨時便也。進盥,少者奉槃,長者奉水,請沃盥。盥卒授巾。槃,承盥水者。巾,以帨手。問所欲而敬進之,柔色以温之。父母舅姑必嘗之而後退。所欲,如饘酏酒醴。飮食之類。温,藉也。承尊者必和顏色。○温公曰,父母舅姑起,子供藥物,婦具晨羞。尊長擧箸子婦乃各退就食。註曰,藥物乃關身之切務,人子當親自檢校調煮供進。不可但委奴僕。脱若有誤卽其禍不測。晨羞,俗謂點心。易曰,在中饋。詩曰,惟酒食。是議。凡烹調飮膳婦人之職也。近年婦女驕倨皆不肯。入庖厨今縱不親執刀匕,亦當檢校監視,務令淸潔。男女未冠筓者,雞初鳴咸盥,漱,櫛,縰,拂髦,總角,衿纓,皆佩容臭,昧爽而朝,總角,収髪結之。容臭,香物也。以纓佩之。爲迫尊者給小使也。昧爽,後成人也。問何食飮矣。若已食則退。若未食,則佐長者視具。具,饌也。明倫2

○凡内外,此總論子婦之外,僕隷之等。雞初鳴咸盥,漱,衣服,歛枕・簟,灑掃室・堂及庭,布席,各從其事。

明倫3

○父母舅姑將坐,奉席請何郷。將衽,長者奉席請何趾。衽,臥席也。將衽謂更臥處。順長者所安也。小者執牀與坐,御者舉几歛席與簟,縣衾篋枕,歛簟而襡之。早旦親起,侍御之人擧几以進使憑之。篋謂以篋貯之。襡謂以襡韜之。須臥且鋪之也。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几不傳。杖・屨祗敬之勿敢近。敦牟巵匜非餕莫敢用。與恆食飮,非餕莫之敢飮食。傳,移也。杖屨,服御之重者。彌須恭敬。勿敢迫近也。敦,今杯盂也。牟,土釜也。今以木爲器象土釜之形。巵,酒器也。匜,盛酒漿之器。餕,食尊者餘也。與,及也。恆,常也。旦夕之常食也。

明倫4

○在父母舅姑之所有命之,應唯敬對。進退周旋愼齊,升降出入揖遊。齊,莊也。揖,抑也。遊,揚也。不敢噦・噫・嚏・咳・欠・伸・跛・倚・睇視,不敢唾洟。寒不敢襲,癢不敢掻,不有敬事,不敢袒裼,不渉不撅。睇,傾視也。襲謂重衣。撅,掲衣也。不因渉水,不敢掲衣。褻衣衾不見裏。父母唾洟不見。見裏爲其可穢。唾洟輒刷去之。冠帶垢和灰請漱,衣裳垢和灰請澣。和,漬也。手曰漱,足曰澣。衣裳綻裂紉箴請補綴。綻猶解也。少事長,賤事貴,共帥時。共猶皆也。帥,循也。時,是也。言禮皆如此。

明倫5

○曲禮曰,凡爲人子之禮,冬温而夏淸,昏定而晨省。定,安其牀衽也。省,問其安否如何。○温公曰,父母舅姑將寢,則安置而退。丈夫唱喏,婦人道安置。此卽禮之昏定也。出必告,反必面。告與面同。反言面者,從外來。宜知親之顏色安否。所遊必有常,所習必有業。緣親之意,欲知之。恆言不稱老。廣敬也。老,是尊稱。稱老是自尊。

明倫6

○禮記曰,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愛根於心。故其發見於外如此。孝子如執玉,如奉盈,洞洞屬屬然如弗勝,如將失之。洞洞,質愨貌。屬屬,專一貌。上言愛,此言敬。故曰,愛敬盡於事親。嚴威儼恪非所以事親也。嚴謂嚴肅。威謂威重。儼謂儼正。恪謂恪敬。言四者容貌非事親之體。事親當和順卑柔。

明倫7

○曲禮曰,凡爲人子者,居不主奥。室中西南隅謂之奥。奥,尊者所居。不敢當尊處也。坐不中席。一席四人,席端爲上。非惟不可上,亦不可中。或曰,共坐則席端爲上。獨坐則席中爲尊。故卑者坐不得居中也。行不中道。尊者當正路而行。卑者故不得也。男女各路。路各有中。立不中門。門中有闑。两旁有棖。中門謂棖闑之中。尊者所行也。○温公曰,有賓客不敢坐於正廳。無書院則坐於廳之傍側。升降不由東階。上下馬不當廳。凡事不敢自擬於其父。食饗不爲槩。槩,量也。不制待賓客,饌具之限量多少也。祭祀不爲尸。尸,代尊者之處。爲其失子道。然則尸卜筮無父者。聽於無聲,視於無形。恆若親之將有敎使然。不登高,不臨深。不苟訾,不苟笑。爲其近危辱也。人之情不欲見毀訾。不欲見笑。

明倫8

○孔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遠遊則去親遠,而爲日久。定省曠而音問疎。不惟己之思親不置,亦恐親之念我不忘也。遊必有方,如已告云詣甲,則不敢更詣乙,欲親必知己之所在而無憂,召己則必至而無失也。子能以父母之心爲心則孝矣。

明倫9

○曲禮曰,父母存,不許友以死。爲忘親也。死謂相衛。非報仇讎也。

明倫10

○禮記曰,父母在不敢有其身,不敢私其財。示民有上下也。有猶專也。身及財,皆當統於父母。父母在饋獻不及車馬。示民不敢專也。車馬,物之重者。明倫11

○内則曰,子婦孝者敬者,父母・舅姑之命,勿逆,勿怠。恃其孝敬之愛,或則違解。若飮食之,雖不耆必嘗而待。言尊者以飮食與己,己雖不耆必且嘗之,而待尊者後命令己去之而後去之。加之衣服,雖不欲必服而待。待後命而藏去之。加之事人代之,己雖不欲姑與之,而姑使之而後復之。姑,且也。尊者使人代己,己雖不欲其妨己業,且與代己者爲之,待其休解而後復。本事業於己身,遠懟怨於勞事也。

明倫12

○子婦無私貨,無私畜,無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與。家事統於尊也。○温公曰,俸禄及田宅所入,盡歸之父母舅姑,當用則請而用之。婦或賜之飮食・衣服・布帛・佩帨・茝蘭,則受而獻諸舅姑。舅姑受之,則喜如新受賜。或賜之謂私親・兄弟。若反賜之則辭。不得命如更受賜,藏以待乏。不得命,不見許也。待乏,待舅姑之乏也。婦若有私親・兄弟將與之,則必復請其故,賜而后與之。温公曰,夫人子之身,父母之身也。身且不敢自有,况敢有私財乎。若父子異財互相假借,則是有子富而父母貧者,父母飢而子飽者。賈誼所謂借父耰鉏慮有德色,母取箕箒,立而誶語,不孝不義孰甚於此。

明倫13

○曲禮曰,父召無諾,先生召無諾,唯而起。應辭。唯,恭於諾。稱諾則似寬緩驕慢。

明倫14

○士相見禮曰,凡與大人言,始視面,中視抱,卒視面。毋改。衆皆若是。視面,謂觀其顏色可傳言未也。視抱,容其思之且爲敬也。卒視面,察其納己言與否也。毋改,謂答應之間,當正容體以待,毋自變動。嫌解惰也。衆謂同在此者。若父則遊目。毋上於面。毋下於帶。若不言立,則視足。坐則視膝。子於父,主孝不主敬。所視廣也。不言則伺其行起而已。

明倫15

○禮記曰,父命呼唯而不諾。手執業則投之,食在口則吐之,走而不趨。主敬也。命呼,爲父命所呼。急趨父命,故投業吐食。趨,疾趨也。急走往而不暇疾趨也。親老出不易方,復不過時。不可以憂父母也。易方,爲其不信己所處也。復,反也。親癠色容不盛。此孝子疏節也。癠,病也。疏節,言未足爲至孝也。父没而不能讀父之書。手澤存焉爾。母没而杯圏不能飮焉。口澤之氣存焉爾。孝子見親之器物,哀惻不忍用也。圏,屈木爲之。謂巵匜之屬也。

明倫16

○内則曰,父母有婢子若庶子・庶孫甚愛之,雖父母没,没身敬之不衰。子有二妾,父母愛一人焉,子愛一人焉,由衣服・飮食,由執事,毋敢視父母所愛。雖父母没不衰。由,自也。

明倫17

○子甚宜其妻,父母不說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曰是善事我,子行夫婦之禮焉,没身不衰。宜猶善也。

明倫18

○曾子曰,孝子之養老也,樂其心,不違其志。樂其耳目,安其寢處,以其飮食忠養之。養之,如此爲其近於親也。言忠養之,嫌或僞也。是故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至於犬馬盡然。而况於人乎。上言其近親者,此言親所愛敬者。

明倫19

○内則曰,舅没則姑老。謂傳家事於長婦。冡婦所祭祀・賓客,每事必請於姑。婦雖受傳,猶不敢專。介婦請於冡婦。介婦,衆婦也。舅姑使冡婦毋怠。雖有勤勞,不敢解倦。不友無禮於介婦。舅姑若使介婦,毋敵耦於冡婦。雖有勤勞,不敢相絞訐。今按,下文三句亦是也。不敢竝行,不敢竝命,不敢竝坐。下冡婦也。竝命,不敢與冡婦並有敎令之命也。凡婦不命適私室不敢退。婦,侍舅姑者也。婦將有事,大小必請於舅姑。不敢專行。

明倫20

○適子・庶子祗事宗子・宗婦。雖貴富,不敢以貴富入宗子之家,雖衆車徒舍於外,以寡約入。祗,敬也。入,謂入宗子之家。不敢以貴富加於父母・宗族。加猶高也。明倫21

○曾子曰,父母愛之喜而弗忘。父母惡之懼而無怨。父母有過諫而不逆。無怨,謂無怨於父母之心。不逆,順而諫之也。

明倫22

○内則曰,父母有過,下氣怡色,柔聲以諫。諫若不入,起敬起孝。說則復諫。子事父母,有隱無犯。復猶更也。不說,與其得罪於郷黨州閭,寧孰諫。孰諫謂殷勤純熟而諫。犯顏而諫,使父母不悦,其罪輕。畏懼不諫,使父母得罪於郷黨州閭,其罪重。二者之間,寧可熟諫。父母怒不說而撻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

明倫23

○曲禮曰,子之事親也,三諫而不聽則號泣而隨之。至親無去。志在感動之。

明倫24

○父母有疾冠者不櫛,行不翔,憂不爲容。言不惰,憂不在私好。琴瑟不御,憂不在樂。食肉不至變味,飮酒不至變貌,憂不在味。笑不至矧,怒不至詈。憂在心,難變也。齒本曰矧。大笑則見。疾止復故。自若常也。○温公曰,凡父母舅姑有疾,子色不滿容,不戯笑,不宴遊。捨置餘事,全以迎醫,檢方,合藥爲務。疾已復初。顏氏家訓曰,父母有疾,子拜醫以求藥。蓋以醫者親之存亡所繋,豈可傲忽也。

明倫25 ○君有疾飮藥,臣先嘗之。親有疾飮藥,子先嘗之。嘗,度其所堪。醫不三世不服其藥。謹物齊也。

明倫26

○孔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没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父在,子不得自專,而志則可知。父没,然後其行可見。故觀此足以知其人之善惡。然又必能三年無改於父之道,乃見其孝。不然則所行雖善,亦不足爲孝矣。三年無改者,孝子之心有所不忍故也。然亦謂在所當改而可以未改者耳。

明倫27

○内則曰,父母雖没將爲善,思貽父母令名必果。將爲不善,思貽父母羞辱必不果。貽,遺也。果,决也。言親没而思慕不忘,則必能勇於從善,而憚於爲惡。

明倫28

○祭義曰,霜露旣降,君子履之必有悽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春雨露旣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將見之。霜露旣降,禮說在秋。此無秋字。蓋脱爾。非其寒之謂,謂悽愴及怵惕皆爲感時念親也。

明倫29

○祭統曰,夫祭也者,必夫婦親之。所以備外内之官也。官備則具備。具謂所共衆物。

明倫30

○君子之祭也,必身親莅之。有故則使人可也。莅,臨也。

明倫31

○祭義曰,致齊於内散齊於外。齊之日思其居處,思其笑語,思其志意,思其所樂,思其所耆。齊三日,乃見其所爲齊者。致齊,思此五者也。散齊七日,不御,不樂,不弔耳。所嗜素所欲飮食也。見所爲齊者,思之熟。若見其所爲齊之親也。祭之日,入室僾然必有見乎其位。僾然,微見貌。如見親之在神位也。周還出戸,肅然必有聞乎其容聲。謂薦饌時也。肅然如聞親舉動容止之聲。出戸而聽,愾然必有聞乎其歎息之聲。設祭旣畢,孝子出戸而聽,愾然如有聞乎嘆息之聲也。是故先王之孝也,色不忘乎目,聲不絶乎耳,心志嗜欲不忘乎心。致愛則存,致愨則著。著存不忘乎心。夫安得不敬乎。致,極也。極愛親之心,則若親之存。極端愨敬親之心,則若親之顯著。

明倫32

○曲禮曰,君子雖貧不粥祭器,雖寒不衣祭服,爲宮室不斬於丘木。廣敬鬼神也。粥,賣也。丘,壟也。

明倫33

○王制曰,大夫祭器不假。祭器未成不造燕器。造,爲也。

明倫34

○孔子謂曾子曰,身體髪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身體,言其大。髪膚,言其細。聖人論孝之始,以愛身爲先。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國人稱願幸哉有子如此。所謂孝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敎加于百姓,刑于四海。此天子之孝也。惡慢於人,則人亦惡慢之。如此辱將及親。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然後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此諸侯之孝也。高而危者以驕也。滿而溢者以奢也。制節,制財用之節。謹度,不越法度。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然後能保其宗廟。此卿大夫之孝也。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後能守其祭祀。此士之孝也。用天之道,因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春耕,秋穫,高宜黍稷,下宜稻麥。謹身則無過不犯兵刑,節用則不乏以共甘旨。能此二者養道盡矣。故自天子至於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明倫35

○孔子曰,父母生之,續莫大焉。君親臨之,厚莫重焉。是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悖,亂也。苟不能恭愛其親,雖恭愛他人,猶不免於悖。以明孝者德之本也。

明倫36

○孝子之事親,居則致其敬,夔夔齊慄。養則致其樂,樂親之志。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嚴猶恭也。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事親者,居上不驕,爲下不亂,在醜不爭。亂謂干犯上之禁令。醜類也。謂己之等夷。居上而驕則亡。爲下而亂則刑。在醜而爭則兵。爭而不已。必以兵刃相加。此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爲不孝也。三牲,牛羊豕大牢。三者不除,憂將及親。雖日用大牢之養,庸爲孝乎。

明倫37

○孟子曰,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飮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爲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闘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戮,辱也。狠,忿戾也。

明倫38

○曾子曰,身也者父母之遺體也。行父母之遺體,敢不敬乎。居處不莊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戰陳無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烖及於親。敢不敬乎。遂,成也。

明倫39

○孔子曰,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異罪同罰合三千條。右明父子之親。

明倫40

禮記曰,將適公所,宿齊戒,居外寢沐浴。史進象笏。書思・對・命。思,所思念將以告君者也。對,所以對君者也。命,所受君命也。書之於笏爲失忘也。旣服習容觀・玉聲乃出。旣服,著朝服已竟也。習容觀爲有觀之者,習玉聲爲有聽之者。

明倫41

○曲禮曰,凡爲君使者,已受命君言不宿於家。急君使也。言謂有故所問也。君言至,則主人出拜君言之辱。使者歸,則必拜送于門外。敬君命也。出,出門也。此謂國君問事於其臣。若使人於君所,則必朝服而命之。使者反,則必下堂而受命。謂臣有所告請於其君。去不下,送反而下迎,尊君命也。不出門,己使卑於君使也。

明倫42

○論語曰,君召使擯,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擯,主國之君所使出接賓者。勃,變色貌。躩,盤辟貌。皆敬君命也。揖所與立左右手,衣前後襜如也。所與立謂同爲擯者也。擯用命數之半,皆西向立,以次傳命。揖左人,則左其手。揖右人,則右其手。襜,整貌。趨進翼如也。疾趨而進,張拱端好如鳥舒翼。賓退必復命曰,賓不顧矣。紓君敬也。

明倫43

○入公門鞠躬如也。如不容。鞠躬,曲身也。公門高大,入如不容,敬之至也。立不中門,行不履閾。中門,中於門也。詳見此篇第七條。閾,門限也。禮,士大夫出入君門,由闑右不踐閾。立中門則當尊。行履閾則不恪。過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位,君之虛位。謂門屛之間,人君宁立之處。所謂宁也。君雖不在,過之必敬。不敢以虛位而慢之也。言似不足不敢肆也。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屛氣似不息者。攝,摳也。齊,衣下縫也。禮,將升堂兩手摳衣使去地尺。恐躡之而傾跌失容也。息,鼻息出入者。近至尊氣容肅也。出降一等逞顏色怡怡如也。没階趨,翼如也。復其位踧踖如也。等,階之級也。逞,放也。漸遠所尊,舒氣解顏。怡怡,和悦也。没階,下盡階。趨,走就位也。俗本,作趍進。陸氏釋文云,古本無進字。今從之。復位踧踖,敬之餘也。

明倫44

○禮記曰,君賜車馬乗以拜,賜衣服服以拜。敬君惠也。乗服所賜,往至君所。賜君未有命,弗敢卽乗服也。謂卿大夫受賜於天子者,歸必致於其君,有命乃乗服之。或曰,君賜句絶。若車馬則乗以拜賜。若衣服則服以拜賜也。君未有命,弗敢卽乗服者,謂非經賜,雖有車馬衣服,不敢輒乗服也。若後世三品雖應服紫,五品雖應服緋,必君賜而後服。

明倫45

○曲禮曰,賜果於君前,其有核者懷其核。敬君之賜不敢褻也。木實曰果。核當棄。重君賜,故懷之而不棄也。

明倫46

○御食於君,君賜餘,器之漑者不寫。其餘皆寫。重汙辱君之器也。漑,謂陶梓之器,可滌潔者。不漑謂萑竹之器。寫者傳己器中乃食之也。勸侑曰御。

明倫47

○論語曰,君賜食必正席先嘗之。君賜腥必熟而薦之。君賜生必畜之。食恐或爲餕餘。故不以薦。正席先嘗,如對君也。言先嘗,則餘當以頒賜矣。腥,生肉。熟而薦之祖考,榮君賜也。畜之者仁君之惠,無故不敢殺也。

明倫48

○侍食於君,君祭先飯。君祭則己不祭而先飯,若爲君嘗食然。不敢當客禮也。

明倫49

○疾君視之,東首,加朝服,拖紳。疾者常處北牖下。爲君來視疾,暫時遷向南牖下東首,令君得以南面視己。病臥不能著衣束帶,又不可以褻服見君。故加朝服於身,又引大帶於上也。

明倫50

○君命召,不俟駕行矣。急趨君命,行出而駕車隨之。

【読み】

明倫51

○吉月,必朝服而朝。吉月,月朔也。孔子在魯致仕時如此。

明倫52

○孔子曰,君子事君,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

明倫53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明倫54

○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

明倫55

○子路問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明倫56

○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旣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明倫57

○孟子曰,責難於君,謂之恭,陳善閉邪,謂之敬,吾君不能,謂之賊。

明倫58

○有官守者,不得其職則去。有言責者,不得其言則去。

明倫59

○王蠋曰,忠臣不事二君,列女不更二夫。右明君臣之義。

明倫60

曲禮曰,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有媒往來,傳昏姻之言,乃相知姓名。非受幣不交,不親。重別,有禮乃相纏固。幣謂聘之玄纁束帛也。故日月以告君,書取婦之年月日時以告國君也。周禮,凡取判妻入子者,媒氏書之以告君。謂此也。齊戒以告鬼神,昏禮,凡受女之禮皆於廟爲神席以告鬼神。謂此也。爲酒食以召郷黨・僚友,以厚其別也。會賓客。厚,重愼也。取妻不取同姓。故買妾不知其姓,則卜之。爲其近禽獸也。妾,賤。或時非媵取之。賤者世無本繋。卜者卜吉凶。旣不知其姓,但卜吉則取之。

明倫61

○士昏禮曰,父醮子,子,婿。命之曰,往迎爾相,承我宗事,相,助也。宗事,宗廟之事。勖帥以敬,先姒之嗣。若則有常。勖,勉也。若猶女也。勉帥婦道以敬。其爲先姒之嗣,女之行則當有常。深戒之。詩云,大姒嗣徽音。子曰,諾。唯恐弗堪。不敢忘命。父送女,命之曰,戒之敬之夙夜無違命。夙,早起也。早起夜臥。命,舅姑之戒命。母施衿結帨曰,勉之敬之夙夜無違宮事。帨,佩巾。庶母及門内施鞶,申之以父母之命,命之曰,敬恭聽。宗爾父母之言夙夜無愆。視諸衿鞶。庶母,父母之妾也。鞶,鞶囊也。所以盛帨巾。申,重也。宗,尊也。愆,過也。諸,之也。示之衿鞶者,皆託戒使識之也。

明倫62

○禮記曰,夫昏禮萬世之始也。取於異姓,所以附遠厚別也。取異姓者,所以依附相疏遠之道,厚重分別之義,不欲相褻故也。幣必誠,辭無不腆。誠,信也。腆猶善也。告之以直信。直猶正也。二者所以敎婦正直信也。信事人也。信婦德也。事猶立也。或曰,婦人事人者也。事人必以信。故體信以爲德。壹與之齊,終身不改。故夫死不嫁。齊謂共牢而食,同尊卑也。男子親迎男先於女,剛柔之義也。天先乎地,君先乎臣。其義一也。先謂倡導也。執摯以相見,敬章別也。言不敢相褻也。摯,所奠鴈也。章,明也。男女有別,然後父子親。父子親,然後義生。義生,然後禮作。禮作,然後萬物安。言人倫有別則氣性醇也。無別無義禽獸之道也。言聚麀之亂類也。

明倫63

○取婦之家,三日不舉樂,思嗣親也。重世變也。

明倫64

○昏禮不賀,人之序也。序猶代也。

明倫65

○内則曰,禮始於謹夫婦。爲宮室辨外内,男子居外女子居内。深宮固門閽寺守之,男不入女不出。閽,掌守中門之禁者也。寺,掌内入之禁令者也。男女不同椸枷,不敢縣於夫之楎椸,不敢藏於夫之篋笥,不敢共湢浴。竿謂之椸。楎,杙也。植曰楎,横曰椸。湢,浴室也。夫不在,歛枕篋,簟席襡器而藏之。不敢褻也。少事長賤事貴。咸如之。咸,皆也。雖婢妾衣服・飮食必後長者。人貴賤不可無禮。妻不在妾御,莫敢當夕。辟女君之御日也。

明倫66

○男不言内,女不言外。謂事業之次序。非祭非喪不相授器。祭嚴,喪遽,不嫌也。其相授,則女受以篚。其無篚則皆坐奠之而后取之。奠,停地也。外内不共井,不共湢浴,不通寢席,不通乞假,男女不通衣裳,男子入内不嘯不指。嘯,讀爲叱。夜行以燭。無燭則止。女子出門必擁蔽其面。夜行以燭。無燭則止。道路男子由右,女子由左。地道尊右。

明倫67

○孔子曰,婦人伏於人也。是故無專制之義。有三從之道。在家從父,適人從夫,夫死從子。無所敢自遂也。敎令不出閨門,事在饋食之間而已矣。是故女及日乎閨門之内。不百里而犇喪。事無擅爲,行無獨成。叅知而後動,可驗而後言。晝不遊庭,夜行以火。所以正婦德也。女有五不取。逆家子不取,亂家子不取,世有刑人不取,世有惡疾不取,喪父長子不取。逆家子,爲其逆德也。亂家子,爲其亂人倫也。世有刑人者,爲其棄於人也。世有惡疾者,爲其棄於天也。喪父長子者,爲其無所受命也。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妬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盗去。不順父母,爲其逆德也。無子,爲其絶世也。淫,爲其亂族也。妬,爲其亂家也。有惡疾,爲其不可與共粢盛也。多言,爲其離親。盗竊,爲其反義也。有三不去。有所取無所歸不去,與更三年喪不去,前貧賤後富貴不去。凡此聖人所以順男女之際,重婚姻之始也。

明倫68

○曲禮曰,寡婦之子,非有見焉,弗與爲友。避嫌也。有見謂有奇才。卓然衆人所知。

右明夫婦之別。

明倫69

孟子曰,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孩提,知孩笑可提抱者也。

明倫70

○徐行後長者,謂之弟。疾行先長者,謂之不弟。

明倫71

○曲禮曰,見父之執不謂之進不敢進,不謂之退不敢退。不問不敢對。見父同志,如事父。

明倫72

○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十年以長,則兄事之。五年以長,則肩隨之。年長以倍,謂年二十於四十者。肩隨,與之並行差退。

明倫73

○謀於長者,必操几杖而從之。操,執持也。几,可以扶己,杖,可以策身。倶養尊者之物。從猶就也。長者問不辭讓而對非禮也。當謝不敏,若曾子之爲。

明倫74

○從於先生,不越路而與人言。尊不二矣。先生,年德倶高,又敎道於幼者。遭先生於道,趨而進,正立拱手。爲有敎使。先生與之言則對。不與之言則趨而退。爲其不欲與己並行。從長者而上丘陵,則必郷長者所視。爲遠視不察。有所問。

明倫75

○長者與之提携,則兩手奉長者之手。提携謂牽行。奉手,習扶持尊者。負劔辟咡詔之,則掩口而對。負謂置之於背。劔謂挾之於旁如帶劔也。口旁曰咡。辟咡詔之,謂傾頭與語也。掩口而對,習其郷尊者屛氣也。

明倫76

○凡爲長者糞之禮,必加帚於箕上,掃席前曰糞。此謂初執而往時也。加帚於箕上,得兩手奉箕恭也。弟子職曰,執箕膺擖,厥中有帚。以袂拘而退,其塵不及長者。謂掃時也。袂,衣袖末也。以袂擁帚之前,掃而却行之。以箕自郷而扱之。扱,讀曰吸。謂収糞時也。箕去棄物。以郷尊者則不恭。

明倫77

○將卽席,容無怍。卽,就也。怍,顏色變也。就席宜莊,不得變動。兩手摳衣,去齊尺。摳,提挈也。齊謂裳下緝也。亦謂就席之時。以兩手當裳前,提裳令下緝去地一尺。恐衣長轉足躡履之。衣毋撥,足毋蹶。撥,揚也。蹶,行遽貌。先生書策・琴瑟在前,坐而遷之戒勿越。廣敬也。在前謂當行之前。坐亦跪也。遷,移也。越,踰也。坐必安,執爾顏。凡坐好自揺動。故戒以安坐。執猶守也。久坐好異。長者不及毋儳言。說文云,儳互不齊也。儳言,儳長者之先而言也。正爾容,聽必恭。正謂矜莊也。聽先生之言宜敬。毋勦說。勦猶擥也。謂取人之說以爲己說。毋雷同。雷之發聲,物無不同。人之言當由己,不當然也。孟子曰,無是非之心非人也。必則古昔稱先王。則,法也。言必有依據。

明倫78

○侍坐於先生,先生問終則對。不敢錯亂尊者之言。請業則起,請益則起。尊師重道也。若今摳衣前請也。業謂篇巻也。益謂受說不了,欲師更明說也。

明倫79

○尊客之前,不叱狗,嫌若風去之。讓食不唾。嫌有穢惡。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屨,視日蚤莫,侍坐者請出矣。以君子有倦意也。志疲則欠,體疲則伸。撰猶持也。

明倫80

○侍坐於君子,君子問更端,則起而對。離席對,敬異事也。

明倫81

○侍坐於君子,若有告者,曰少間願有復也,則左右屛而待。復,白也。言欲得少空閑有所白也。屛,退也。

明倫82

○侍飮於長者,酒進則起拜受於尊所。長者辭少者反席而飮。降席拜受敬也。燕飮之禮,嚮尊,長者辭止少者之起。故復反還其席。長者舉未釂,少者不敢飮。不敢先尊者。舉猶飮也。盡爵曰釂。燕禮曰,公卒爵而後飮。

明倫83

○長者賜,少者・賤者不敢辭。不敢亢禮。賤者,僮僕之屬。

明倫84

○御同於長者,雖貳不辭。御謂待也。御同謂待食於長者,饌具與之同也。貳謂重殽膳也。此饌本爲長者設。辭之爲長者嫌。偶坐不辭。盛饌不爲己。

明倫85

○侍於君子,不顧望而對非禮也。禮尙謙。不顧望,若子路卒爾而對。

明倫86

○少儀曰,尊長於己踰等,不敢問其年。踰等,父兄黨也。問年,則恭敬之心不全。燕見不將命。私燕而見,不使擯者將傳其命。不敢用賓主之禮來。則若子弟然。遇於道見則面。可隱則隱。不敢煩動。不請所之。不問所往。侍坐,弗使不執琴瑟,不畫地,手無容,不翣也。尊長或使彈琴指畫,則爲之可也。手無容,不弄手也。翣,扇也。雖熱亦不敢揺扇也。此皆端愨,所以爲敬。寢則坐而將命。坐,跪也。命,有所傳辭。若尊者臥而侍者傳辭,當跪前,不可以立。恐臨尊者。侍射則約矢,矢,箭也。凡射必計耦,先設箭在中庭,上耦前取一,次下耦又進取一。如是更進,各得四箭而升堂,挿三於要而手執一。若卑者侍射,則不敢更拾進取。但一時幷取四矢。故云約矢。侍投則擁矢。投,投壷也。擁,抱也。矢,投壷箭也。尊者委四矢於地,一一取以投。卑者不敢委於地。悉執之。勝則洗而以請。若敵射及投壷竟,司射命酌,而勝者弟子酌酒,不勝者飮之。若卑者得勝,則不敢直酌。當前洗爵而請行觴也。

明倫87

○王制曰,父之齒隨行,兄之齒鴈行,朋友不相踰。廣敬也。謂於塗中。輕任幷重任分。頒白者不提挈。皆謂以與少者。君子耆老不徒行,庶人耆老不徒食。徒猶空也。謂無車而行,無肉而食。

明倫88

○論語曰,郷人飮酒杖者出斯出矣。杖者,老人也。六十杖於郷。未出不敢先。旣出不敢後。右明長幼之序。

明倫89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講學以會友,則道益明,責善以輔仁,則德日進。

明倫90

○孔子曰,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切切,懇到也。偲偲,詳勉也。怡怡,和說也。

明倫91

○孟子曰,責善朋友之道也。

明倫92

○子貢問友。孔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無自辱焉。友,所以輔仁。故盡其心以告之,善其說以道之。然以義合者也。故不可則止。若以數而視疏,則自辱矣。

明倫93

○孔子曰,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賢以事言,仁以志言。事而友之,則有所禀畏切磋,以成其德也。

明倫94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友直則其聞過,友諒則進於誠,友多聞則進於明。便,習熟也。便辟謂習於威儀而不直。善柔謂工於媚說而不誠。便佞謂習於口語而無聞見之實。三者損益正相反也。

明倫95

○孟子曰,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挾也。挾者兼有而恃之之稱。挾兄弟,言恃己有兄弟之屬。

明倫96

○曲禮曰,君子不盡人之歡,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

明倫97

○凡與客入者,每門讓於客。下賓也。客至寢門,主人請入爲席,寢門,内門也。爲猶敷也。然後出迎客。客固辭。辭不先入也。主人肅客而入。肅,進也。先道之。主人入門而右,客入門而左。右就其右,左就其左。主人就東階,客就西階。客若降等則就主人之階。降,下也。不敢由其階。卑統於尊。不敢自專。主人固辭,然後客復就西階。主人與客讓登。主人先登客從之。拾級聚足,拾,當爲渉。聲之誤也。級,等也。渉等聚足,謂前足躡一等,後足從之倂。連歩以上。連歩,謂足相隨不相過。重蹉跌也。上於東階則先右足,上於西階則先左足。近相郷。敬。

明倫98

○大夫士相見,雖貴賤不敵,主人敬客,則先拜客。客敬主人,則先拜主人。尊賢也。

明倫99

○主人不問,客不先舉。客自外來。宜問其安否及所爲來。故客不可以先問。右明朋友之交。

明倫100

孔子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弟。故順可移於長。長謂卿士大夫。凡在己上者也。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書云惟孝友于兄弟克施于政。是故行成於内而名立於後世矣。

明倫101

○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天下至大,萬機至重。故必有能爭者七人,然後能無失也。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士,無臣。故以友爭。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通上下而言。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弗爭於父。臣不可以弗爭於君。

明倫102

○禮記曰,事親有隱而無犯。左右就養無方。服勤至死。致喪三年。隱謂恐傷親意,情有不盡。無犯,不犯顏而諫。論語曰,事父母幾諫。左右謂扶持之。方猶常也。子則然。無常人。勤,勞辱之事。致謂戚容稱其服也。凡此以恩爲制。事君有犯而無隱,左右就養有方。服勤至死。方喪三年。無隱,君臣尙義。雖盡情以諫可也。有方,不可侵官。方喪,資於事父。凡此以義爲制。事師無犯無隱。左右就養無方。服勤至死。心喪三年。無犯無隱言雖盡情猶微而婉。心喪,戚容。如父而無服。凡此以恩義之間爲制。

明倫103

○欒共子曰,民生於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師敎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長,非敎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唯其所在則致死焉。在君父爲君父,在師爲師。報生以死,報賜以力。人之道也。

明倫104

○晏子曰,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婦聽,禮也。君令而不違,臣共而不貳,父慈而敎,子孝而箴,箴,諫也。兄愛而友,弟敬而順,夫和而義,妻柔而正,姑慈而從,婦聽而婉,從,不自專。婉,順也。禮之善物也。

明倫105

○曾子曰,親戚不說不敢外交。近者不親不敢求遠。小者不審不敢言大。故人之生也百歳之中有疾病焉,有老幼焉。故君子思其不可復者而先施焉。親戚旣没,雖欲孝誰爲孝。年旣耆艾,雖欲悌誰爲悌。故孝有不及,悌有不時,其此之謂歟。

明倫106

○官怠於宦成,病加於少愈,禍生於懈惰,孝衰於妻子。察此四者愼終如始。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明倫107

○荀子曰,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長,賤而不肯事貴,不肖而不肯事賢。是人之三不祥也。

明倫108

○無用之辯,不急之察,棄而不治。若夫君臣之義,父子之親,夫婦之別,則日切磋而不舍也。右通論。

敬身第三

孔子曰,君子無不敬也。敬身爲大。身也者親之枝也。敢不敬與。不能敬其身,是傷其親。傷其親,是傷其本。傷其本,枝從而亡。仰聖模,景賢範,述此篇,以訓蒙士。

敬身1 丹書曰,敬勝怠者吉。怠勝敬者滅。義勝欲者從,欲勝義者凶。

敬身2

○曲禮曰,毋不敬。禮主於敬。儼若思。儼,矜莊貌。人之坐思貌,必儼然。安定辭。審言語。安民哉。上三句可以安民。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四者慢遊之道。桀紂所以自禍。賢者狎而敬之,畏而愛之。狎,習也,近也。附而近之,習其所行。易相褻慢。故戒令相敬。心服曰畏。旣有所畏,必當愛其德義。不可疎之。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謂凡與人交,不可以己心之愛憎,誣人之善悪。積而能散,謂己有蓄積,見貧窮者,則當能散,以賙之。安安而能遷。謂己今安此之安,圖有後害,則當能遷。臨財,毋苟得。爲傷廉也。臨難,毋苟免。爲傷義也。狠,毋求勝。分,毋求多。爲傷平也。狠,鬩也。謂爭訟也。疑事,毋質。質,成也。彼己倶疑,則己無得成言之。直而勿有。彼疑而己不疑者,仍須謙退稱師友所說以正之。勿爲己有此義也。

敬身3

○孔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非禮者,己之私也。勿者,禁止之辭。

敬身4

○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敬以持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恕以及物。

敬身5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恭主容,敬主事。恭見乎外,敬主乎中。之夷狄不可棄,勉其固守而勿失也。

敬身6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盡己之謂忠,以實之謂信。篤,厚也。篤敬,厚而敬也。蠻,南蠻,貊,北狄。二千五百家爲州,二十五家爲里。

敬身7

○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聦,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視,無所蔽則明,無不見。聽,無所壅則聦,無不聞。色,見於面者。貌,舉身而言。思問則疑不蓄。思難則忿必懲。思義則得不苟。

敬身8

○曾子曰,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貴猶重也。容貌,舉一身而言。暴,粗厲也。慢,放肆也。信,實也。正顏色而近信,則非色莊也。辭,言語,氣,聲氣也。鄙,几陋也。倍,與背同。謂背理也。言道雖無所不在,然君子所重者在此三者而已。蓋皆脩身之驗,爲政之本,非莊敬誠實涵養有素者不能也。

敬身9

○曲禮曰,禮不踰節,不侵侮,不好狎。禮所以辨尊卑等級。故不踰越節度。禮主於敬,自卑而尊人。故不得侵犯侮慢於人。習近而不加敬,則是好狎。脩身踐言。謂之善行。踐,履也。言履而行之。

敬身10

○樂記曰,君子姦聲・亂色不留聦明。淫樂・慝禮不接心術。惰慢・邪辟之氣不設於身體。使耳目鼻口心知百體皆由順正,以行其義。不留聦明謂不停於耳目也。術猶道也。不接心術謂心不存念也。

敬身11

○孔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愼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不求安飽,方有事於學。不暇以此爲心也。敏於事,不敢怠也。愼於言,不敢忽也。有道謂知此道而能體之者。道則事物當然之理,人之所共由者也。正謂正其是非。

敬身12

○管敬仲曰,畏威如疾,民之上也。畏威,如畏疾病,此民之上行。從懷如流,民之下也。從心所思如水流行,此民之下行。見懐思威,民之中也。威,畏也。見可懷則思可畏,此民之中行。右明心術之要。

敬身13

冠義曰,凡人之所以爲人者禮義也。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言人爲禮,以此三者爲始。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而後禮義備,以正君臣,親父子,和長幼。言三始旣備,乃可以求三行也。君臣正,父子親,長幼和,而後禮義立。立猶成也。

敬身14

○曲禮曰,毋側聽。嫌探人之私也。側聽,耳屬于垣。毋噭應。毋淫視。毋怠荒。遊毋倨。立毋跛。坐毋箕。寢毋伏。歛髪毋髢。冠毋免。勞毋袒。暑毋褰裳。皆爲其不敬也。噭,號呼之聲也。淫視,流動睇眄也。怠荒,放散身體也。遊,行也。倨,慢也。跛,偏任也。箕謂坐展兩足狀,如箕舌也。伏,覆也。髢,髲也。毋垂餘如髲也。免,去也。祖,露體也。褰,袪也。

敬身15

○登城不指,城上不呼。爲惑人。將適舍,求毋固。適舍謂行而就人館。固猶常也。求主人物,不可以舊常。恐時或無。將上堂,聲必揚。警内人也。戸外有二屨,言聞則入。言不聞則不入。將入戸視必下。入戸奉扃,視瞻毋回。襌下曰屨。視必下,不舉目而視也。回,迴轉廣有瞻視也。皆不干掩人之私也。扃,關戸之木也。奉扃謂應小啓之以兩手奉戸置扃之處。戸開亦開,戸闔亦闔。不以後來變先。有後入者。闔而勿遂。示不拒人。毋踐屨,履他人之屨爲踐屨。毋踖席。躡他人之席爲踖席。摳衣趨隅。摳,提也。衣,裳也。趨猶向也。隅猶角也。旣不踖席,當兩手提裳之前向席之下角,從下而升就己位也。必愼唯諾。唯諾,應對也。不先舉,見問乃應。

敬身16

○禮記曰,君子之容舒遲。見所尊者齊遬。謙愨貌。遬猶蹙蹙也。足容重,舉,欲遲也。手容恭,高且正也。目容端,不邪睇而視也。口容止,不妄動也。聲容靜,不噦欬也。頭容直,不傾顧也。氣容肅,似不息者。立容德,德,得也。立則磬折。如人授物與己,己受得之之形也。色容莊。勃如戰色。

敬身17

○曲禮曰,坐如尸,立如齊。尸者神象。如尸則其莊可知。齊者致其精誠之至。如齊則肅而靜可知。

敬身18

○少儀曰,不窺密,密,隱處也。嫌伺人之私。不旁狎,旁猶妄也。不得妄與人狎習。不道舊故,言知識之過失。不戲色,戲,弄也。言暫變傾爲非常也。毋拔來,毋報往,拔,赴,皆疾也。人來往所之,當有宿漸,不可卒也。毋瀆神,瀆,慢也。毋循枉,前日之不正,不可復遵。毋測未至,測,意度也。毋訾衣服・成器,訾,思也。成猶善也。思此則疾貧。毋身質言語。質,成也。聞疑則傳疑。成之恐有誤。

敬身19

○論語曰,車中不内顧,不疾言,不親指。内顧,回視也。禮曰,顧不過轂。三者皆失容且惑人。

敬身20

○曲禮曰,凡視上於面則敖,敖,慢也。敖則仰。下於帶則憂,憂則低。傾則姦。側頭旁視,心不正也。

敬身21

○論語曰,孔子於郷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恂恂,信實温恭之貌。似不能言者,謙卑遜順,不以賢知先人之意。孔子居郷黨容貌詞氣如此。郷黨尙齒故也。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便便,辨也。宗廟,禮法之所在。朝廷,政事之所出。言 不 可以不明辨。故必詳問而極言之。但謹而不放爾。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此君未視朝時也。諸侯上大夫,卿。下大夫,五人。侃侃,剛直也。誾誾,和悦而諍也。

敬身22

○孔子食不語,寢不言。答述曰語。自言曰言。聖人存心不他。當食而食,當寢而寢。言語非其時也。或曰,肺爲氣主而聲出焉。寢食則氣窒而不通。語言恐傷之也。亦通。

敬身23

○士相見禮曰,與君言言使臣,與大人言言事君,與老者言言使弟子,與幼者言言孝弟于父兄,與衆言言忠信・慈祥,與居官者言言忠信。言使臣者,使臣之禮也。大人,卿大夫也。言事君者,臣事君以忠也。祥,善也。

敬身24

○論語曰,席不正不坐。聖人心安於正。故事之小者,不正則不處。

敬身25

○子見齊衰者,雖狎必變,見冕者與瞽者,雖褻必以貌,齊衰,喪服。冕,各有制。貴者之盛服也。瞽,無目者。狎謂素親狎,褻謂燕見,貌謂禮貌也。哀有喪,尊有爵,矜不成人。凶服者式之,式負版者。式,車前横木。有所敬則俯而憑之。負版,持邦國圖籍者。式此二者,哀有喪,重民數也。周禮,獻民數於王。王拜受之。其重如此。

敬身26

○禮記曰,若有疾風・迅雷・甚雨,則必變,雖夜必興,衣服冠而坐。敬天之怒。

敬身27

○論語曰,寢不尸,居不容。尸謂偃臥,似死人也。惰慢之氣不設於身體。雖舒布其四體,而未嘗肆也。居,居家。容,容儀。不容非惰也。但不若奉祭祀見賓客而已。申申夭夭是也。

敬身28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燕居,間暇,無事之時。申申,其容舒。夭夭,其色愉。

敬身29

○曲禮曰,並坐不横肱,爲害旁人。授立不跪,授坐不立。爲煩尊者俛仰受之。

敬身30

○入國不馳,馳,善躪人。入里必式。不誣十室。

敬身31

○少儀曰,執虛如執盈,入虛如有人。重愼。

敬身32

○禮記曰,古之君子必佩玉。比德。右徴・角,左宮・羽,玉聲所中。趨以釆薺,釆薺,詩篇名。趨時歌以爲節。行以肆夏。登堂之樂節。周還中規,反行也宜圜。折還中矩。曲行也宜方。進則揖之,退則揚之。然後玉鏘鳴也。揖之謂小俛。揚之謂小仰。鏘,聲貌。故君子在車則聞鸞和之聲,行則鳴佩玉。是以非辟之心無自入也。鸞在衡。和在式。自,由也。以君子恆聞鸞和佩玉之正聲。是以非類邪僻之心無由入也。

敬身33

○射義曰,射者進退周還必中禮,内志正外體直,然後持弓矢審固。持弓矢審固,然後可以言中。此可以觀德行矣。内正外直,習於禮樂有德行者也。右明威儀之則。

敬身34

士冠禮,始加祝曰,令月令吉日始加元服。令,吉,皆善也。元,首也。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維祺。介爾景福。爾,女也。旣冠爲成德。祺,祥矣。介,景,皆大也。因冠而戒,且勸之。女如是,則有壽考之祥,大女之大福也。再加曰,吉月令辰乃申爾服。辰,子丑也。申,重也。敬爾威儀,淑愼爾德,眉壽萬年永受胡福。胡猶遐也。遠也。三加曰,以歳之正,以月之令,咸加爾服。正猶善也。咸,皆也。皆加女之三服。謂緇布冠皮弁爵弁也。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耇無疆受天之慶。黄,黄髪也。耇,凍梨也。皆壽徴也。

敬身35

○曲禮曰,爲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純素。爲其有喪象也。純,緣也。玉藻曰,縞冠素紕。旣祥之冠也。深衣曰,具父母,衣純以靑。孤子當室冠衣不純釆。雖除喪不忘哀也。當室,適子也。謂子未三十者。三十,壯。有室代親之端,不爲孤也。深衣曰,孤子衣純以素。

敬身36

○論語曰,君子不以紺緅飾,紺,深靑揚赤色。齊服也。緅,縫色。三年之喪以飾練服者也。飾,領緣也。紅紫不以爲褻服。紅紫,間色。不正。且近婦人女子之服。褻服,私居服也。當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袗,單也。葛之精者曰絺。麤者曰綌。表而出之,謂先著裏衣表絺綌而出之於外。欲其不見體也。詩所謂蒙彼縐絺,是也。

敬身37

○去喪,無所不佩。君子無故玉不去身。觽礪之屬亦皆佩也。

敬身38

○孔子羔裘玄冠不以弔。羔裘,用黒羊皮爲之。喪主素,吉主玄。弔必變服所以哀死。

敬身39 ○禮記曰,童子不裘,不帛,不屨絇。裘,帛,温,傷壯氣也。絇,屨頭飾也。未成人,不盡飾也。

敬身40

○孔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心欲求道,而以口體之奉,不若人爲恥。其識趣之卑陋甚矣。何足與議於道哉。右明衣服之制。

敬身41

曲禮曰,共食不飽。謙也。謂共羹飯之大器。共飯不澤手。澤謂捼莎也。禮飯以手。臨食捼莎,恐爲人穢。毋摶飯,爲欲飽不謙。毋放飯,放飯,大飯也。毋流歠,流歠,長歠也。毋咜食,咜,口舌中作聲。嫌薄之。毋齧骨,爲有聲不敬。毋反魚肉,爲己歴口爲人所穢。少牢禮,尸所食餘肉,皆別致於肵俎。毋投與狗骨,爲其賤飮食之物。毋固獲,取有不獲,不可固也。毋揚飯,飯黍毋以箸,毋嚃羹,嫌欲疾也。揚,去熱氣也。飯黍當用匕。嚃謂不嚼菜。毋絮羹,爲其詳於味也。絮猶調也。謂加以鹽梅。毋刺齒,爲其弄口不敬。毋歠醢。亦嫌詳於味也。醢,肉醬也。醬宜鹹。歠者,爲其淡故也。客絮羹,主人辭不能亨。客歠醢主人辭以窶。主人優賓之辭。亨,煮也。窶,貧也。濡肉齒决,濡,濕也。决猶斷也。乾肉不齒决。堅。宜用手。毋嘬炙。爲其貪也。嘬謂一舉盡臠。

敬身42

○少儀曰,燕侍食於君子,則先飯而後已。先飯先君子而飯。若嘗食,然。君子食罷而後已。若勸食,然。毋放飯。毋流歠。小飯而亟之,小飯,小口而飯。備噦噎也。凾,疾也。疾咽之。備見問也。數噍。謂數數噍之。毋爲口容。口容,弄口。

敬身43

○論語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飯也。精,鑿也。牛羊與魚之腥聶而切之爲膾。食精則能養人。膾麤則能害人。不厭,言以是爲善,非謂必求如是也。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饐,飯傷熱濕也。餲,味變也。魚爛曰餒。肉腐曰敗。色惡臭惡,未敗而色臭變也。飪,烹調生熟之節也。不時,五谷不成,果實未熟之類。此數者皆足傷人。故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割肉不方正者不食。造次不離於正也。漢陸續之母切肉未嘗不方。斷葱以寸爲度。蓋得此意。食肉用醬。各有所宜,不得則不食,惡其不備也。此二者無害於人。但不以嗜味而苟食耳。肉雖多不使勝食氣。惟酒無量。不及亂。食以穀爲主。故不使肉勝食氣。酒以爲人合歡。故不爲量。但以醉爲節而不及亂耳。沽酒・市脯不食。沽,市,皆買也。恐不精潔,或傷人也。與不嘗康子之藥同意。不撤薑食。薑,通神明去穢惡。故不徹。不多食。適可而止。無貪心也。

敬身44

○禮記曰,君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故謂祭祀之屬。君子遠庖厨,凡有血氣之類弗身踐也。踐,當爲翦。聲之誤也。此謂尋常。若祭祀之事,則身自爲之。

敬身45

○樂記曰,豢豕爲酒,非以爲禍也。而獄訟益繁,則酒之流生禍也。以穀食犬豕曰豢。爲,作也。言豢豕爲酒,本以享祀養賢,而小人飮之善酗以致獄訟。是故先生因爲酒禮,一獻之禮賓主百拜。終日飮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之所以備酒禍也。一獻,士飮酒之禮。百拜,以喩多。

敬身46

○孟子曰,飮食之人則人賤之矣。爲其養小,以失大也。小,口腹。大,心志也。右明飮食之節。

稽古第四

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其言曰,舜爲法於天下可傳於後世。我猶未免爲郷人也。是則可憂也。憂之如何。如舜而已矣。摭往行,實前言,述此篇使讀者有所興起。

稽古1

太任,文王之母,摯任氏之中女也。任,姓。文王,周君。摯,國名。王季娶以爲妃。太任之性端一誠莊,惟德之行。王季,周君。文王父。及其娠文王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敖言。娠,振動。懷妊之意。生文王而明聖。太任敎之以一而識百。卒爲周宗。君子謂太任爲能胎敎。宗謂有德有功,爲百世不遷之廟。

稽古2

○孟軻之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戲爲墓間之事踊躍築埋。孟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其嬉戲爲賈衒。孟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徙舍學宮之旁。其嬉戲乃設爼豆揖讓進退。孟母曰,此眞可以居子矣。遂居之。孟子幼時,問東家殺豬何爲。母曰,欲啖汝。旣而悔曰,吾聞古有胎敎。今適有知而欺之。是敎之不信。乃買豬肉以食之。旣長就學,遂成大儒。

稽古3

○孔子嘗獨立。鯉趨而過庭。鯉,孔子之子。字,伯魚。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事理通達,而心氣和平。故能言。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品節詳明,而德性堅定。故能立。

稽古4

○孔子謂伯魚曰,女爲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爲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爲猶學也。周南召南,詩首篇名。所言皆脩身齊家之事。正牆面而立,言卽其至近之地,而已無所見,不可行也。右立教。

稽古5

虞舜父頑母嚚象傲。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姦。虞,氏。舜,名。父,瞽叟。心不則德義之經爲頑。母,瞽叟後妻。舜繼母也。口不道忠信之言爲嚚。象,舜後母弟。傲,慢,不友,言並惡。諧,和。烝,進也。言能以至孝諧和頑嚚昏傲,使進進以善自治不至於姦惡。史記云,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愛後妻子,常欲殺舜。舜避逃。及有小過,則受罪。順事父及後母與弟。日以篤謹匪有懈。

稽古6

○萬章問曰,舜往于田號泣旻天。何爲其號泣也。孟子曰,怨慕也。我竭力耕田共爲子職而已矣。父母之不我愛,於我何哉。號泣于旻天,呼天而泣也。怨慕,怨己之不得其親而思慕也。於我何哉,自責不知己有何罪耳。非怨父母也。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倉廩備,以事舜於畎畝之中。天下之士多就之者。帝將胥天下而遷之焉。爲不順於父母,如窮人無所歸。帝,堯也。胥,相視也。遷之,移以與之也。如窮人之無所歸,言其怨慕迫切之甚也。天下之士悅之人之所欲也。而不足以解憂。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憂。富人之所欲。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憂。貴人之所欲。貴爲天子,而不足以解憂。人悅之,好色富貴,無足以解憂者。惟順於父母可以解憂。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有妻子則慕妻子,仕則慕君,不得於君則熱中。艾,美好也。不得,失意也。熱中,躁急心熱也。大孝終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於大舜見之矣。

稽古7

○楊子曰,事父母自知不足者其舜乎。不可得而久者,事親之謂也。孝子愛日。

稽古8

○文王之爲世子,朝於王季日三。雞初鳴而衣服至於寢門外,問内豎之御者曰,今日安否如何。内豎曰,安。文王乃喜。内豎,小臣。掌通内外之命。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又至亦如之。莫,夕也。其有不安節,則内豎以告文王。文王色憂,行不能正履。節謂居處,故事,履蹈地也。王季復膳,然後亦復初。食上必在視寒暖之節,食下問所膳,命膳宰曰,末有原。應曰,諾。然後退。在,察也。末猶勿也。原,再也。勿有所再進,爲其失飪,臭味惡也。退,反其寢。

稽古9

○文王有疾,武王不說冠帶而養。文王一飯亦一飯。文王再飯亦再飯。欲知氣力箴藥所勝。

稽古10

○子曰,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武王・周公,文王子。達,通也。言天下通共之孝也。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踐,升也。其,先王也。所尊,所親,先王之祖考・子孫・臣庶也。始死,謂之死。旣葬則曰反而亡焉。皆指先王也。此皆繼志述事之意也。

稽古11

○淮南子曰,周公之事文王也,行無專制,事無由己,身若不勝衣,言若不出口。有奉持於文王,洞洞屬屬如將不勝,如恐失之。可謂能子矣。

稽古12

○孟子曰,曾子養曾晳必有酒肉。將徹必請所與。問有餘必曰有。曾子,孔子弟子。名,參。曾皙,曾子父。名,點。徹,去也。曰有,恐親意更欲與人也。曾晳死。曾元養曾子必有酒肉。將徹不請所與。問有餘曰亡矣。將以復進也。此所謂養口體者也。曾元,曾子子。若曾子則可謂養志也。事親若曾子者可也。養志,承順父母之志,而不忍傷之也。

稽古13

○孔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閔子騫,孔子弟子。名,損。父母昆弟,稱其孝友,人無異詞。

稽古14

○老萊子孝奉二親。行年七十作嬰兒戲,身著五色斑斕之衣。嘗取水上堂,詐跌仆臥地,爲小兒啼,弄雛於親側。欲親之喜。

稽古15

○樂正子春下堂而傷其足。數月不出。猶有憂色。門弟子曰,夫子之足瘳矣。數月不出。猶有憂色何也。樂正子春曰,善,如爾之問也。善,如爾之問也。吾聞諸曾子,子春,曾參弟子。曾子聞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之所養,無人爲大。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可謂孝矣。不虧其體,不辱其身,可謂全矣。故君子頃歩而不敢忘孝也。頃,當爲跬。一舉足爲跬。再舉足爲歩。今予忘孝之道。予是以有憂色也。一擧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徑,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遺體行殆。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反於身,不辱其身,不羞其親,可謂孝矣。人不能無忿怒之言。當由其直。直則人服,不敢以忿言來也。

稽古16

○伯兪有過,其母笞之泣。其母曰,他日笞子未嘗泣,今泣何也。對曰,兪得罪笞常痛。今母力,不能使痛。是以泣。故曰,父母怒之,不作於意,不見於色,深受其罪使可哀憐,上也。父母怒之,不作於意,不見其色,其次也。父母怒之,作於意,見於色,下也。

稽古17

○公明宣學於曾子三年不讀書。曾子曰,宣而居參之門三年不學何也。公明宣曰,安敢不學。宣見夫子居庭,親在叱咤之聲未嘗至於犬馬。宣說之,學而未能。宣見夫子之應賓客,恭儉而不懈惰。宣說之,學而未能。宣見夫子之居朝廷,嚴臨下而不毀傷。宣說之,學而未能。宣說此三者,學而未能。宣安敢不學而居夫子之門乎。

稽古18

○少連・大連善居喪。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憂。怠,惰也。解,倦也。期,周年也。東夷之子也。言其生於夷狄而自知禮也。

稽古19

○高子皋之執親之喪也,泣血三年,未嘗見齒。君子以爲難。子皋,孔子弟子。名,柴。泣血,言泣無聲,如血出。未嘗見齒,言笑之微。

稽古20 ○顏丁善居喪。始死,皇皇焉,如有求而弗得。旣殯,望望焉,如有從而弗及。旣葬,慨然如不及。其反而息。顏丁,魯人。從,隨也。慨,憊也。

稽古21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啓予足。啓予手。啓,開也。曾子以爲身體髪膚受於父母,父母旣全而生之。子當全而歸之。故平日保守不敢毀傷。至此將死。故使弟子開其衾而視之,見其所歸之全也。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詩,小旻之篇。旣以其所歸之全示門人,而又言其所以全之之難如此。免謂旣死,然後得免於毀傷。小子,門人也。呼之,使記其言也。

稽古22

○箕子者紂之親戚也。箕,國。子,爵。紂,商王帝辛。紂始爲象箸。箕子歎曰,彼爲象箸,必爲玉桮。爲玉桮則必思遠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輿馬・宮室之漸自此始不可振也。紂爲淫泆。箕子諫。紂不聽而囚之。人或曰,可以去矣。箕子曰,爲人臣諫不聽而去,是彰君之惡而自說於民。吾不忍爲也。乃被髪佯狂而爲奴,遂隱而皷琴以自悲。故傳之曰箕子操。王子比干者亦紂之親戚也。見箕子諫不聽而爲奴則曰,君有過而不以死爭,則百姓何辜。乃直言諫紂。紂怒曰,吾聞聖人之心有七竅,信有諸乎。乃遂殺王子比干,刳視其心。微子曰,父子有骨肉而臣主以義屬。微子,名啓,帝乙之子。紂庶兄。故父有過,子三諫不聽,則隨而號之。人臣三諫不聽,則其義可以去矣。於是遂行。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稽古23

○武王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左右欲兵之。伯夷・叔齊,孤竹君之子。兵謂殺之也。太公曰,此義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釆薇而食之。遂餓而死。

稽古24

○衛靈公與夫人夜坐,聞車聲轔轔至闕而止,過闕復有聲,轔,車聲。公問夫人曰,知此謂誰。夫人曰,此蘧伯玉也。伯玉,名瑗。孔子居衛主其家。公曰,何以知之。夫人曰,妾聞禮,下公門式路馬,所以廣敬也。路馬,君路車。所駕之馬也。夫忠臣與孝子,不爲昭昭信節,不爲冥冥惰行。蘧伯玉,衛之賢大夫也。仁而有智。敬於事上。此其人必不以闇昧廢禮。是以知之。公使人視之。果伯玉也。

稽古25

○趙襄子殺智伯,漆其頭以爲飮器。二人皆晉大夫。智伯之臣豫讓欲爲之報仇,乃詐爲刑人,挾匕首入襄子宮中,塗廁。左右欲殺之。襄子曰,智伯死,無後而此人欲爲報仇。眞義士也。吾謹避之耳。讓又漆身爲癩,呑炭爲啞,行乞於市。其妻不識也。其友識之,爲之泣曰,以子之才臣事趙孟必得近幸。子乃爲所欲爲,顧不易耶。何乃自苦如此。讓曰,委質爲臣而求殺之,是二心也。吾所以爲此者,將以愧天下後世之爲人臣,而懐二心者也。後又伏於橋下欲殺襄子。襄子殺之。

稽古26

○王孫賈事齊閔王。王出走。賈失王之處。其母曰,女朝去而晩來,則吾倚門而望,女莫出而不還,則吾倚閭而望。女今事王,王出走,女不知其處。女尙何歸。王孫賈乃入市中曰,淖齒亂齊國殺閔王。欲與我誅齒者袒右。市人從之者四百人,與誅淖齒,刺而殺之。

稽古27

○臼季使過冀,臼季,胥臣字。冀,晉邑。見冀缺耨,其妻饁之,敬相待如賓,與之歸,言諸文公,文公,晉君。名,重耳。曰,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德以治民。君請用之。臣聞出門如賓,承事如祭,仁之則也。文公以爲下軍大夫。稽古28

○公父文伯之母,季康子之從祖叔母也。文伯,魯大夫,公父は歜。母,敬姜也。康子,魯正卿。名,肥。康子往焉,■(門に爲)門而與之言,皆不踰閾。■(門に爲),闢也。閾,門限也。仲尼聞之,以爲別於男女之禮矣。

稽古29

○衛共姜者,衛世子共伯之妻也。共伯蚤死。共姜守義。父母欲奪而嫁之。共姜不許。作柏舟之詩以死自誓。

稽古30

○蔡人妻宋人之女也。旣嫁而夫有惡疾。其母將改嫁之。女曰,夫之不幸乃妾之不幸也。奈何去之。適人之道,壹與之醮,終身不改。不幸遇惡疾。彼無大故,又不遣妾。何以得去。終不聽。酌而無酧酢曰醮。昏禮賛者三酳婿婦,而自酢。婿婦不與之酧也。

稽古31

○萬章問曰,象日以殺舜爲事。立爲天子,則放之何也。孟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萬章,孟子弟子。放猶置也。問何不誅也。孟子言舜實封之,而或者誤以爲放也。仁人之於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親愛之而已矣。藏怒謂藏匿其怒。宿怨謂留蓄其怨。

稽古32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

稽古33

○虞・芮之君,相與爭田,久而不平。乃相謂曰,西伯仁人也。盍往質焉。乃相與朝周。入其境,則耕者讓畔,行者讓路。入其邑,男女異路,班白不提挈。入其朝,士讓爲大夫,大夫讓爲卿。二國之君感而相謂曰,我等小人。不可以履君子之庭。乃相讓,以其所爭田爲間田而退。天下聞之,而歸者四十餘國。

稽古34

○曾子曰,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友指顏淵也。

稽古35 ○孔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晏平仲,齊大夫。名,嬰。右明倫。

稽古36

孟子曰,伯夷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

稽古37

○子游爲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子遊,孔子弟子。姓,言。名,偃。武城,魯下邑。澹臺,姓。滅明,名。字,子羽。徑,路之小而捷者。公事,如飮射讀法之類。

稽古38

○高柴自見孔子,足不履影,啓蟄不殺,方長不折。高柴,卽高子皋也。不履影謂不敢履孔子之影。敬之至也。啓蟄,蟲獸胎卵之時。長謂草木發生也。折,毀折也。衛輒之難,出而門閉。或曰,此有徑。子羔曰,吾聞之,君子不徑。曰,此有竇。子羔曰,吾聞之,君子不竇。有間使者至,門啓而出。

稽古39

○南容三復白圭。南容,孔子弟子。名,适。白圭,大雅。抑篇之辭曰,白圭之玷,尙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爲也。南容一日三復此語。蓋有意於愼言也。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妻,以女爲之妻也。

稽古40

○子路無宿諾。子路,孔子弟子。姓,仲。名,由。宿,豫也。恐臨時多故。故不豫諾。

稽古41

○孔子曰,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敝,壞也。縕,枲著也。袍,衣有著者也。蓋衣之賤者。狐貉,獸名。以其皮爲裘。衣之貴者。立,竝立也。恥謂愧其不如。言其不以貧富動其心也。

稽古42

○鄭子藏出犇宋。好聚鷸冠。鄭,國名。子藏,鄭文公子。宋,國名。鷸,鳥名。聚鷸羽以爲冠。鄭伯聞而惡之,使盗殺之。君子曰,服之不衷身之災也。詩曰,彼己之子不稱其服,子藏之服不稱也夫。衷猶適也。詩,曹風候人篇。

稽古43

○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績。文伯曰,以歜之家而主猶績乎。其母歎曰,魯其亡乎。使僮子備官。而未之聞邪。居,吾語女。夫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嚮義。勞也。是故王后親織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以紘・綖,卿之内子爲大帶,命婦成祭服,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社而賦事,烝而獻功,男女效績,愆則有辟。古之制也。玄,黒色。紞,冠之垂前後者。紘,纓之無緌者。從下而上不結。綖,冕上之覆者。内子,卿之適妻也。大帶,緇帶也。命婦,大夫之妻也。列士,元士也。庶士,下士也。社,春分。祭社也。事,農桑之屬也。冬祭曰烝。烝而獻五穀布帛之功也。吾冀而朝夕脩我曰必無廢先人,爾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懼穆伯之絶嗣也。

稽古44

○孔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飮,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囘也。囘,孔子弟子。姓,顏。字,子淵。簞,竹器。食,飯也。瓢,瓠也。言不以貧窶累其心而改其所樂也。右敬身。

稽古45

衛莊公娶于齊東宮得臣之妹。曰莊姜。美而無子。又娶于陳。曰厲嬀。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嬀生桓公。莊姜以爲己子。衛,國名。莊公,衛君。齊,國名。東宮,太子。得臣,齊太子名。姜,齊姓。娣,女弟之從嫁者。嬀,陳姓。厲,戴,皆謚也。桓公,名完。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寵而好兵。公弗禁。莊姜惡之。嬖,親幸也。石碏諫曰,臣聞愛子敎之以義方,弗納於邪。驕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來寵祿過也。石碏,衛大夫。方,道也。夫寵而不驕,驕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鮮矣。憾,恨。眕,重也。降其身則必恨。恨則思亂,不能自安自重。且夫賤妨貴,少陵長,遠間親,新間舊,小加大,淫破義,所謂六逆也。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臣行君之義。去順效逆所以速禍也。君人者將禍是務去。而速之無乃不可乎。

稽古46

○劉康公,成肅公,會晉侯伐秦。成子受脤于社不敬。脤,宜社之肉。盛以脤器。故曰脤。宜,出兵祭社之名。劉子曰,吾聞之,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是以有動作・禮義・威儀之則,以定命也。能者養之以福,不能者敗以取禍。是故君子勤禮,小人盡力。勤禮莫如致敬。盡力莫如敦篤。敬在養神。篤在守業。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有執膰,戎有受脤,神之大節也。膰,祭肉。交神之大節也。今成子惰。棄其命矣。其不反乎。

稽古47

○衛侯在楚,北宮文子見令尹圍之威儀,文子,名括。圍,楚公子名。言於衛侯曰,令尹其將不免。詩云,敬愼威儀,維民之則。令尹無威儀。民無則焉。民所不則以在民上。不可以終。公曰,善哉。何謂威儀。對曰,有威而可畏,謂之威。有儀而可象,謂之儀。君有君之威儀,其臣畏而愛之,則而象之。故能有其國家,令聞長世。臣有臣之威儀,其下畏而愛之。故能守其官職,保族,宜家。順是以下皆如是。是以上下能相固也。衛詩曰,威儀棣棣,不可選也。棣棣,富而閑也。選,數也。言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内外・大小,皆有威儀也。周詩曰,朋友攸攝,攝以威儀。攸,所也。攝,依也。言朋友之道,必相敎訓以威儀也。故君子在位可畏,施舍可愛,進退可度,周旋可則,容止可觀,作事可法,德行可象,聲氣可樂,動作有文,言語有章,以臨其下。謂之有威儀也。右通論。

小學外篇

詩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彛,好是懿德。孔子曰,爲此詩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則,民之秉彛也。故好是懿德。歴傳記,接見聞,述嘉言,紀善行,爲小學外篇。

嘉言第五

嘉言1

横渠張先生曰,敎小兒,先要安詳恭敬。今世學不講,男女從幼便驕惰壞了,到長益凶狠。只爲未嘗爲子弟之事,則於其親已有物我不肯屈下。病根常在。又隨所居而長,至死只依舊。爲子弟,則不能安洒掃應對,接朋友,則不能下朋友,有官長,則不能下官長,爲宰相,則不能下天下之賢。甚則至於徇私意,義理都喪,也只爲病根不去,隨所居所接而長。

嘉言2

○楊文公家訓曰,童稺之學不止記誦。養其良知良能,當以先入之言爲主。日記故事,不拘古今,必先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事。如黄香扇枕,陸績懷橘,叔敖陰德,子路負米之類,只如俗說,便曉此道理,久久成熟,德性若自然矣。

嘉言3

○明道程先生曰,憂子弟之輕俊者,只敎以經學念書,不得令作文字。子弟 凡百玩好,皆奪志。至於書札,於儒者事最近。然一向好著亦自喪志。

嘉言4

○伊川程先生曰,敎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欲且敎之歌舞。如古詩三百篇,皆古人作之。如關雎之類,正家之始。故用之郷人,用之邦國,日使人聞之。此等詩其言簡奥,今人未易曉。別欲作詩,略言敎童子,洒掃・應對・事長之節,令朝夕歌之。似當有助。

嘉言5

○陳忠肅公曰,幼學之士先要分別人品之上下。何者是聖賢所爲之事,何者是下愚所爲之事,向善背惡去彼取此。此幼學所當先也。顏子・孟子亞聖也。學之,雖未至亦可爲賢人。今學者若能知此,則顏・孟之事我亦可學。言温而氣和,則顏子之不遷漸可學矣。過而能悔,又不憚改,則顏子之不貳漸可學矣。知埋鬻之戲不如爼豆,念慈母之敎至於三遷,自幼至老,不厭不改,終始一意,則我之不動心,亦可 以 如孟子矣。若夫立志不高,則其學皆常人之事。語及顏・孟則不敢當也。其心必曰,我爲孩童,豈敢學顏・孟哉。此人不可以語上矣。先生長者見其卑下,豈肯與之語哉。先生長者不肯與之語,則其所與語皆下等人也。言不忠信,下等人也。行不篤敬,下等人也。過而不知悔,下等人也。悔而不知改,下等人也。聞下等之語爲下等之事,譬如坐於房舍之中,四面皆墻壁也。雖欲開明不可得矣。

嘉言6

○馬援兄子嚴・敦,並喜譏議而通輕俠客。援在交趾還書,誡之曰,吾欲汝曹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好議論人長短,妄是非政法。此吾所大惡也。寧死不願聞子孫有此行也。龍伯高敦厚周愼口無擇言,謙約節儉,廉公有威。吾愛之重之。願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俠好義,憂人之憂,樂人之樂,淸濁無所失,父喪致客,數郡畢至。吾愛之重之。不願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猶爲謹敕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尙類鶩者也。效季良不得,陷爲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

嘉言7

○漢昭烈將終。敕後主曰,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

嘉言8

○諸葛武侯戒子書曰,君子之行,靜以脩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年與時馳,意與歳去,遂成枯落,悲歎窮廬,將復何及也。

嘉言9

○柳玼嘗著書,戒其子弟曰,夫壞名災己,辱先喪家。其失尤大者五。宜深誌之。其一,自求安逸靡甘澹泊,苟利於己不恤人言。其二,不知儒術,不悦古道,懵前經而不恥,論當世而解頥,身旣寡知惡人有學。其三,勝己者厭之,佞己者悦之,唯樂戲談,莫思古道,聞人之善嫉之,聞人之惡揚之,浸漬頗僻,銷刻德義。簪裾徒在,廝養何殊。其四,崇好優遊,耽嗜麯蘖,以衘杯爲高致,以勤事爲俗流。習之易荒,覺已難悔。其五,急於名宦匿近權要,一資半級雖或得之,衆怒羣猜,鮮有存者。余見名門右族,莫不由祖先忠孝・勤儉,以成立之,莫不由子孫頑率・奢傲,以覆墜之。成立之難,如升天,覆墜之易,如燎毛。言之痛心。爾宜刻骨。

嘉言10

○范魯公質爲宰相。從子杲嘗求奏遷秩。質作詩曉之。其略曰,戒,爾學立身,莫若先孝悌。怡怡奉親長,不敢生驕易。戰戰復兢兢,造次必於是。戒,爾學干祿,莫若勤道藝。嘗聞諸格言。學而優則仕。不患人不知,惟患學不至。戒,爾遠恥辱。恭則近乎禮。自卑而尊人,先彼而後己,相鼠與茅鴟,宜鑑詩人剌。戒,爾勿放曠。放曠非端士。周・孔垂名敎。齊・梁尙淸議,南朝稱八達,千 古 穢靑史。戒,爾勿嗜酒。狂藥非佳味。能移謹厚性,化爲凶險類。古今傾敗者,歴歴皆可記。戒,爾勿多言。多言衆所忌。苟不愼樞機,災厄從此始。是非毀譽間,適足爲身累。舉世重交游,擬結金蘭契。忿怨容易生,風波當時起。所以君子心,汪汪淡如水。舉世好承奉,昂昂增意氣。不知承奉者,以爾爲翫戲。所以古人疾,籧篨與戚施。舉世重游俠,俗呼爲氣義。爲人赴急難,往往陷囚繋。所以馬援書殷勤戒諸子。舉世賤淸素,奉身好華侈,肥馬衣輕裘,揚揚過閭里。雖得市童憐,還爲識者鄙。我本覉旅臣,遭逢堯・舜理。位重才不充,戚戚懷憂畏。深淵與薄冰,蹈之惟恐墜。爾曹當閔我。勿使增罪戾。閉門歛蹤跡,縮首避名勢。勢位難久居。畢竟何足恃。物盛則必衰。有隆還有替。速成不堅牢。速 走多顚躓。灼灼園中花,早 發還先萎。遲遲澗畔松,鬱鬱含晩翠。賦命有疾徐。靑雲難力致。寄語謝諸郎。躁進徒爲耳。

嘉言11

○康節邵先生 誡 子孫曰,上品之人不敎而善,中品之人敎而後善,下品之人敎亦不善。不敎而善非聖而何。敎而後善非賢而何。敎亦不善非愚而何。是知,善也物吉之謂也。不善也者凶之謂也。吉也者,目不觀非禮之色,耳不聽非禮之聲,口不道非禮之言,足不踐非禮之地。人非善不交,物非義不取。親賢如就芝蘭,避惡如畏蛇蝎。或曰不謂之吉人,則吾不信也。凶也者,語言詭譎,動止陰險,好利,飾非,貪淫,樂禍,疾良善如讎隙,犯刑憲如飮食。小則 殞 身滅生,大則覆宗絶嗣。或曰不謂之凶人,則吾不信也。傳有之,曰,吉人爲善,惟日不足。凶人爲不善,亦惟日不足。汝等欲爲吉人乎。欲爲凶人乎。

嘉言12

○節考徐先生訓學者曰,諸君欲爲君子而使勞己之力,費己之財,如此而不爲君子猶可也。不勞己之力,不費己之財,諸君何不爲君子。郷人賤之,父母惡之,如此而不爲君子猶可也。父母欲之,郷人榮之。諸君何不爲君子。又曰,言其所善,行其所善,思其所善,如此而不爲君子,未之有也。言其不善,行其不善,思其不善,如此而不爲小人,未之有也。

嘉言13

○胡文定公與子書曰,立志以明道・希文自期待,立心以忠信・不欺爲主本,行己以端莊・淸愼見操執,臨事以明敏・果斷辨是非,又謹三尺,攷求立法之意,而操縱之,斯可爲政不在人後矣。汝勉之哉。治心脩身,以飮食・男女爲切要。從古聖賢自這裏做工夫。其可忽乎。

嘉言14

○古靈陳先生爲 仙 居令,敎其民曰,爲吾民者,父義,能正其家。母慈,能養其下。兄友,能愛其弟。弟恭,能敬其兄。子孝,能事父母。夫婦有恩,貧窮相守爲恩。若棄妻不養,夫喪改嫁,皆是無恩也。男女有別,男有婦,女有夫。分別不亂。子弟有學,能知禮義廉恥。郷閭有禮,歳時寒暄皆以恩意往來,燕飮叙老少坐立拜起。貧窮患難親戚相救,謂借貸錢穀。昏姻死喪鄰保相助,無墮農業,無作盗賊,無學賭博,無好爭訟,無以惡陵善,無以富呑貧,行者讓路,少避長,賤避貴,輕避重,來避去。耕者讓畔,地有界畔。不相侵奪。斑白者不負戴於道路,子弟負重,執役,不令老者擔擎。則爲禮義之俗矣。右廣立教。

嘉言15

司馬温公曰,凡諸卑幼,事無大小,毋得專行。必咨稟於家長。易曰,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安有嚴君在上,而其下敢直情,自恣不顧者乎。雖非父母,當時爲家長者亦當咨禀而行之,則號令出於一人,家政可得而治矣。

嘉言16

○凡子受父母之命,必籍記而佩之,時省而速行之,事畢則返命焉。或所命有不可行者,則和色柔聲,具是非・利害而白之,待父母之許,然後改之。若不許,苟於事無大害者亦當曲從。若以父母之命爲非,而直行己志,雖所執皆是,猶爲不順之子。况未必是乎。

嘉言17

○横渠先生曰,舜之事親有不悦者,爲父頑母嚚,不近人情。若中人之性,其愛惡,若無害理,必姑順之。若親之故舊所喜,當極力招致。賓客之奉當極力營辨。努以悦親爲事,不可計家之有無。然又須使之,不知其勉強勞苦。苟使見其爲而不易,則亦不安矣。

嘉言18

○羅仲素論瞽瞍底豫而天下之爲父子者定云,只爲天下無不是底父母。了翁聞而善之曰,唯如此而後天下之爲父子者定。彼臣弑其君,子弑其父,常始於見其有不是處耳。

嘉言19

○伊川先生曰,病臥於床,委之庸醫,比之不慈不孝。事親者,亦不可不知醫。

嘉言20 ○横渠先生嘗曰,事親奉祭,豈可使人爲之。

嘉言21

○伊川先生曰,冠昏喪祭禮之大者,今人都不理會。豺獺皆知報本。今士大夫家多忽此,厚於奉養而薄於先祖,甚不可也。某嘗脩六禮大略。六禮,冠・昏・喪・祭・郷飮酒・士相見。家必有廟,古者庶人祭於寢,士大夫祭於廟。庶人無廟,可立影堂。廟必有主。高祖以上,卽當祧也。又云,今人以影祭。或一髭髪不相似,則所祭已是別人。大不便。月朔必薦新。如仲春薦含桃之類。時祭用仲月。物成也。古者天子諸侯於孟月者,爲首時也。時祭之外更有三祭。冬至祭始祖,冬至,陽之始也。始祖,厥初生民之祖也。無主,於廟中正位設一位,合考姒享之。立春祭先祖,先祖,初祖以下高祖以上之祖也。立春,生物之始。故象其類而祭之。季秋祭禰。季秋,成物之始。亦象其類而祭之。忌日遷主祭於正寢。凡事死之禮,當厚於奉生者。人家能存得此等事數件,雖幼者可使漸知禮義。

嘉言22

○司馬温公曰,冠者成人之道也。成人者將責爲人子,爲人弟,爲人臣,爲人少者之行也。將責四者之行於人,其禮可不重與。冠禮之廢久矣。近世以來人情尤爲輕薄。生子猶飮乳,已加巾帽。有官者,或爲之製公服而弄之。過十歳猶總角者蓋鮮矣。彼責以四者之行,豈能知之。故往往自幼至長愚騃如一。由不知成人之道故也。古禮雖稱二十而冠,然世俗之弊,不可猝變。若敦厚好古之君子,俟其子年十五 已 上,能通孝經・論語,粗知禮義之方,然後冠之。斯其美矣。

嘉言23

○古者父母之喪旣殯食粥。齊衰 疎 食水飮,不食菜果。父母之喪旣虞,卒哭 疎 食水飮,不食菜果。期而小祥食菜果,又期而大祥食醯醬。中月而禫。禫而飮醴酒。始飮酒者先飮醴酒,始食肉者先食乾肉。古人居喪,無敢公然食肉飮酒者。漢昌邑王奔昭帝之喪,居道上不素食。霍光數其罪而廢之。晉阮籍負才放誕,居喪無禮。何曾面,質籍於文帝坐曰,卿敗俗之人,不可長也。因言於帝曰,公方以孝治天下,而聽阮籍以重哀飲酒食肉於公坐。宜擯四裔,無令汚染華夏。宋廬陵王義眞居武帝憂,使左右買魚肉珍羞,於齊内別立厨帳。會長吏劉湛入。因命臑酒,炙車螯。湛正色曰,公當今不宜有此設。義眞曰,旦甚寒。長吏事同一家。望不爲異。酒至。湛起曰,旣不能以禮自處,又不能以禮處人。隋煬帝爲太子,居文獻皇后喪,每朝令進二溢米,而私令外取肥肉・脯・鮓,置竹筒中,以蠟閉口,衣襆裹而納之。湖南楚王馬希聲葬其父武穆王之日,猶食雞臛。其官屬潘起譏之曰,昔阮籍居喪食蒸豚。何代無賢。然則五代之時,居喪食肉者,人猶以爲異事。是流俗之弊,其來甚近也。今之士大夫,居喪食肉飮酒無異平日。又相從宴集,靦然無愧,人亦恬不爲怪。禮俗之壞,習以爲常。悲夫。乃至鄙野之人,或初喪未歛,親賓則齎酒饌,往勞之,主人亦自備酒饌,相與飮啜醉飽連日。及葬亦如之。甚者初喪作樂以娯尸,及殯葬,則以樂導轜車,而號哭隨之。亦有乗喪卽嫁娶者。噫,習俗之難變,愚夫難曉,乃至此乎。凡居父母之喪者,大祥之前皆未可食肉飮酒。若有疾暫須食飮。疾止亦當復初。必若素食不能下咽久而臝憊,恐成疾者,可以肉汁及脯・醢,或肉少許助其滋味。不可恣食珍羞盛饌,及與人宴樂。是則雖被衰麻,其實不行喪也。唯五十以上,血氣旣衰,必資酒肉扶養者,則不必然耳。其居喪聽樂,及嫁娶者,國有正法。此不復論。

嘉言24

○父母之喪,中門之外擇樸陋之室爲丈夫喪次。斬衰寢苫枕塊,不脱絰帶,不與人坐焉。婦人次,於中門之内別室,撤去帷帳・衾褥・華麗之物。男子無故不入中門,婦人不得輒至男子喪次。晉陳壽遭父喪有疾,使婢丸藥。客行見之,郷黨以爲貶議。坐是沈滯坎坷終身。嫌疑之際不可不愼。

嘉言25 ○父母之喪不當出。若爲喪事及有故不得已而出,則乗樸馬布裹鞍轡。

嘉言26

○世俗信浮屠誑誘,凡有喪事無不供佛飯僧。云,爲死者,滅罪資福,使生天堂受諸快樂。不爲者必入地獄,剉焼舂磨,受諸苦楚。殊不知死者形旣朽滅,神 已 飄散,雖有剉焼舂磨,且無所施。亦况佛法未入中國之前,人固有死而復生者。何故,都無一人誤入地獄,見所謂十王者耶。此其無有而不足信也明矣。

嘉言27

○顏氏家訓曰,吾家巫覡・符章,絶於言議,汝曹所見。勿爲妖妄。

嘉言28

○伊川先生曰,人無父母,生日當倍悲痛。更安忍置酒張樂,以爲樂。若具慶者可矣。

嘉言29

○呂氏童蒙訓曰,事君如事親,事官長如事兄,與同僚如家人,待羣吏如奴僕,愛百姓如妻子,處官事如家事,然後能盡吾之心。如有毫末不至,皆吾心有所未盡也。

嘉言30

○或問簿佐令者也,簿所欲爲,令或不從奈何。伊川先生曰,當以誠意動之。今令與簿不和,只是爭私意。令是邑之長,若能以事父兄之道事之,過則歸己,善則唯恐不歸於令,積此誠意,豈有不動得人。

嘉言31

○明道先生曰,一命之士,苟存心於愛物,於人必有所濟。

嘉言32

○劉安禮問臨民。明道先生曰,使民各得輸其情。問御吏。曰,正己以格物。

【読み】

○劉安禮,民に臨むことを問う。明道先生曰く,民をして各々其の情を輸[いた]すことを得せしむ,と。吏を御むるを問う。曰く,己を正して以て物を格す,と。

嘉言33

○伊川先生曰,居是邦不非其大夫。此理最好。

嘉言34

○童蒙訓曰,當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淸,曰愼,曰勤。知此三者,則知所以持身矣。

嘉言35

○當官者,凡異色人皆不宜與之相接。巫祝・尼媼之類尤宜疎絶,要以淸心省事爲本。

嘉言36

○後生少年乍到官守,多爲猾吏所餌,不自省察,所得毫末,而一任之間不敢復擧動。大抵作官嗜利,所得甚少而吏人所盗不貲矣。以此被重譴。良可惜也。

嘉言37

○當官者,先以暴怒爲戒。事有不可,當詳處之。必無不中。若先暴怒,只能自害。豈能害人。

嘉言38

○當官處事,但務着實。如塗 摖 文字,追改日月,重易押字,萬一敗露,得罪反重,亦非所以養誠心,事君不欺之道也。

嘉言39

○王吉上疏曰,夫婦人倫大綱,夭壽之萌也。世俗嫁娶太蚤。未知爲人父母之道而有子。是以敎化不明而民多夭。

嘉言40

○文中子曰,婚娶而論財夷虜之道也。君子不入其郷。古者男女之俗各擇德焉。不以財爲禮。嘉言41

○早婚少聘,敎人以偸。妾媵無數,敎人以亂。且貴賤有等。一夫一婦庶人之職也。

嘉言42

○司馬温公曰,凡議婚姻,當先察其壻與婦之性行及家法何如。勿苟慕其富貴。壻苟賢矣,今雖貧賤,安知異時不富貴乎。苟爲不肖,今雖富貴,安知異時不貧賤乎。婦者家之所由盛衰也。苟慕一時之富貴而娶之,彼挾其富貴,鮮有不輕其夫,而傲其舅姑。養成驕妬之性,異日爲患庸有極乎。借使因婦財以致富,依婦勢以取貴,苟有丈夫之志氣者能無愧乎。

嘉言43

○安定胡先生曰,嫁女必須勝吾家者。勝吾家,則女之事人,必欽必戒。娶婦必須不若吾家者。不若吾家,則婦之事舅姑必執婦道。

嘉言44

○或問孀婦於理似不可取,如何。伊川先生曰,然。凡取以配身也。若取失節者以配身,是己失節也。又問或有孤孀貧窮無託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後世怕寒餓死故有是說。然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

嘉言45

○顏氏家訓曰,婦主中饋,唯事酒食衣服之禮耳。國,不可使預政。家,不可使幹蠱。如有聦明才智,識達古今,正當輔佐君子,勸其不足。必無牝雞晨鳴,以致禍也。

嘉言46

○江東婦女略無交游。其婚姻之家或十數年間未相識者。唯以信命贈遺致殷勤焉。鄴下風俗專以婦持門戸,爭訟曲直,造請逢迎,代子求官,爲夫訴屈。此乃恆・代之遺風乎。

嘉言47

○夫有人民而後有夫婦。有夫婦而後有父子。有父子而後有兄弟。一家之親此三者而已矣。自茲以往至于九族,皆本於三親焉。故於人倫爲重也。不可不篤。兄弟者分形連氣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後裾,食則同案,衣則傳服,學則連業,遊則共方。雖有悖亂之人,不能不相愛也。及其壯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雖有篤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娣姒之比兄弟則疎薄矣。今使疎薄之人而節量親厚之恩。猶方底而圓蓋,必不合矣。惟友悌深至,不爲傍人之所移者免夫。

嘉言48

○柳開仲塗曰,皇考治家,孝且嚴。旦望弟婦等拜堂下畢,卽上手低面聽我皇考訓誡。曰,人家兄弟無不義者。盡因娶婦入門異姓相聚,爭長競短漸漬日聞,偏愛私藏以 至 背戾,分門割戸,患若冦讎,皆汝婦人所作。男子剛腸者,幾人能不爲婦人言所惑。吾見多矣。若等寧有是耶。退則惴惴,不敢出一語爲不孝事。開軰抵此頼之,得全其家云。

嘉言49

○伊川先生曰,今人多不知兄弟之愛。且如閭閻小人,得一食必先以食父母。夫何故。以父母之口重於己之口也。得一衣必先以衣父母。夫何故。以父母之體重於己之體也。至於犬馬亦然。待父母之犬馬,必異乎己之犬馬也。獨愛父母之子,却輕於己之子。甚者至若仇敵。舉世皆如此。惑之甚矣。

嘉言50 ○横渠先生曰,斯干詩言兄及弟矣,式相好矣,無相猶矣。言兄弟宣相好,不要相學。猶似也。人情大抵,患,在施之不見報則輟。故恩不能終。不要相學,己施之而已。

嘉言51

○伊川先生曰,近世淺薄,以相歡狎爲相與,以無圭角爲相歡愛。如此者安能久。若要久,須是恭敬。君臣・朋友皆當以敬爲主也。

嘉言52

○横渠先生曰,今之朋友擇其善柔,以相與,拍肩執袂,以爲氣合,一言不合怒氣相加。朋友之際,欲其相下不倦。故於朋友之間主其敬者,日相親與,得效最速。

嘉言53

○童蒙訓曰,同僚之契,交承之分,有兄弟之義。至其子孫亦世講之。前軰專以此爲務。今人知之者蓋少矣。又如舊舉將及嘗爲舊任按察官者,後己官雖在上,前軰皆辭避坐下坐。風俗如此。安得不厚乎。

嘉言54

○范文正公爲參知政事時,告諸子曰,吾貧時,與汝母養吾親,汝母躬執爨,而吾親甘旨未嘗充也。今而得厚祿,欲以養親,親不在矣。汝母亦已早世。吾所最恨者。忍令若曹享富貴之樂也。吾吳中宗族甚衆。於吾固有親疎。然吾祖宗視之,則均是子孫,固無親疎也。苟祖宗之意無親疎,則飢寒者,吾安得不恤也。自祖宗來,積德百餘年,而始發於吾得至大官。若獨享富貴而不恤宗族,異日何以見祖宗于地下。今何顏入家廟乎。於是恩例俸賜常均於族人,幷置義田宅云。

嘉言55

○司馬温公曰,凡爲家長必謹守禮法,以御羣子弟及家衆,分之以職,謂使之掌庫廩・廐庫・庖厨・舎業・田園之類。授之以事,謂朝夕所幹及非常之事。而責其成功,制財用之節,量入以爲出,稱家之有無,以給上下之衣食及吉凶之費,皆有品節而莫不均一,裁省冗費,禁止奢華,常須稍存贏餘,以備不虞。右廣明倫。

【読み】

右,明倫を廣む。

嘉言56

董仲舒曰,仁人者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嘉言57

○孫思邈曰,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

嘉言58

○古語云,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嘉言59

○孝友先生朱仁軌隱居養親。常誨子弟曰,終身讓路不枉百歩。終身讓畔不失一叚。

嘉言60

○濂渓周先生曰,聖希天,賢希聖,士希賢。伊尹・顏淵大賢也。伊尹恥其君不爲堯・舜,一夫不得其所,若撻于市。顏淵不遷怒,不貳過,三月不違仁。志伊尹之所志,學顏子之所學,過則聖,及則賢。不及則亦不失於令名。

嘉言61

○聖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蘊之爲徳行,行之爲事業。彼以文辭而已者陋矣。

嘉言62

○仲由喜聞過,令名無窮焉。今人有過不喜人規,如護疾而忌醫。寧滅其身而無悟也。噫。

嘉言63

○明道先生曰,聖賢千言萬語,只是欲人將已放之心約之,使反復入身來。自能尋,向上去。下學而上達也。

嘉言64

○心要在腔子裏。

嘉言65

○伊川先生曰,只整齊嚴肅則心便一,一則自無非僻之干。

嘉言66

○伊川先生甚愛表記君子莊敬日彊,安肆日偸之語。蓋常人之情纔放肆,則日就曠蕩,自檢束,則日就規矩。

嘉言67

○人於外物奉身者,事事要好。只有自家一箇身與心,郤不要好。苟得外物好時,却不知道自家身與心,却 已自先不好了也。

嘉言68

○伊川先生曰,顏淵問克己復禮之目。夫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四者身之用也。由乎中而應乎外。制乎外所以養其中也。顏淵事斯語。所以進於聖人。後之學聖人者,宜服膺而勿失也。因箴以自警。視箴曰,心兮本虛,應物無迹。操之有要,視爲之則。蔽交於前,其中則遷。制之於外以安其内。克己復禮久而誠矣。聽箴曰,人有秉彛,本乎天性。知誘物化遂亡其正。卓彼先覺,知止有定。閑邪存誠。非禮勿聽。言箴曰,人心之動,因言以宣。發禁躁妄,内斯靜專。矧是樞機興戎出好,吉凶榮辱惟其所召。傷易則誕,傷煩則支。己肆物忤,出悖來違。非法不道。欽哉訓辭。動箴曰,哲人知幾,誠之於思。志士厲行,守之於爲。順理則裕,從欲惟危。造次克念,戰兢自持,習與性成,聖賢同歸。

嘉言69

○伊川先生言,人有三不幸。少年登高科,一不幸,席父兄之勢爲美官,二不幸,有高才能文章,三不幸也。

嘉言70

○横渠先生曰,學者捨禮義,則飽食終日,無所猷爲。與下民一致。所事不逾衣食之間,燕遊之樂爾。

嘉言71

○范忠宣公戒子弟曰,人雖至愚責人則明,雖有聦明恕己則昏。爾曹但常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聖賢地位也。

嘉言72

○呂榮公嘗言,後生初學且須理會氣象。氣象好時百事是當。氣象者辭令容止輕重疾徐,足以見之矣。不惟君子小人於此焉分,亦貴賤壽夭之所由定也。

嘉言73

○攻其惡無攻人之惡。蓋自攻其惡日夜且自點檢,絲毫不盡,則慊於心矣。豈有工夫點檢他人耶。

嘉言74

○大要前軰作事,多周詳。後軰作事,多闊略。

嘉言75

○恩讎分明,此四字非有道者之言也。無好人三字,非有德者之言也。後生戒之。

嘉言76

○張思叔座右銘曰,凡語必忠信,凡行必篤敬,飮食必愼節,字畫必楷正,容貌必端莊,衣冠必肅整,歩履必安詳,居處必正靜。作事必謀始,出言必顧行,常德必固持,然諾必重應,見善如己出,見惡如己病。凡此十四者我皆未深省。書之當座隅,朝夕視爲警。

嘉言77

○胡文定公曰,人須是一切世味淡薄,方好。不要有富貴相。孟子謂堂高數仭,食前方丈,侍妾數百人,我得志不爲。學者須先除去此等,常自激昂。便不到得墜墮。常愛諸葛孔明,當漢末,躬耕南陽不求聞達。後來雖應劉先主之聘,宰割山河,三分天下,身都將相,手握重兵,亦何求不得,何欲不遂,乃與後主言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孫衣食自有餘饒,臣身在外別無調度,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死之日,不使廩有餘粟,庫有餘財,以負陛下。及卒果如其言。如此軰人,眞可謂大丈夫矣。

嘉言78

○范益謙座右戒曰,一,不言朝廷利害,邊報差除。二,不言州縣官員長短得失。三,不言衆人所作過惡。四,不言仕進官職,趨時附勢。五,不言財利多少,厭貧求富。六,不言淫媟戲慢,評論女色。七,不言求覓人物,干索酒食。又曰,人附書信,不可開拆沈滯。發人私書拆人信物。甚者,結爲仇怨。余得人所附書物,雖至親卑幼者,亦未嘗輒留。必爲附至。及人託於某處問訊于求,若事非順理,而己之力不及者,則可至誠辭却之。若已諾之矣,則必須達所欲。至於聽與不聽,則在其人。與人並坐,不可窺人私書。凡與賓客對坐,及往人家,見人得親戚書,切不可往觀,及注目偸視。若屈膝並坐,目力可及,則歛身而退,候其収書,方復進以續前話,若其人置書几上,亦不可取觀。須俟其人云某所惠書,云足下請觀之,方可一看。若書中事,無大小以至戲謔之語,皆不可於他處復說。凡入人家,不可看人文字。凡入人家,不可於几案上及書攀内,飜看人家書簡及記事冊子,錢穀文暦。若人將文字令己看,切不可於背後觀。皆無德之一端也。凡借人物,不可損壞不還。凡借一物,上至書冊下至器用苟得己者,則不須借。若不獲己,則須愛護過於己物,看用纔畢卽時歸還。切不可以借爲名,意在没納,及不加愛惜,至有損壞。大率豪氣者於己之物多不自愛。若借人物,豈可亦如此。此非用豪氣之所。乃無德之一端也。凡喫飮食,不可揀擇去取。凡飮食,蒸餅去皮,饅頭去蔕,肉去脂皮之類。皆非成人所爲。乃癡騃無知而已。自非生硬臭惡與犯己宿疾之物,豈有不可食之理。與人同處,不可自擇便利。凡與人同坐,夏則己擇凉處,冬則己擇暖處,及與人共食多取先取。皆無德之一端也。見人富貴,不可歎羨詆毀。富貴高下人所共知。見親戚相識輒稱其富貴。若得其實,卽是歎羨。可見不知義命。若不得實,卽是嫉疾。用心不佳,莫此爲甚。凡此數事有犯之者,足以見用意之不肖。於存心脩身大有所害。因書以自警。

嘉言79

○胡子曰,今之儒者,移學文藝于仕進之心,以收其放心而美其身,則何古人之不可及哉。父兄以文藝令其子弟,朋友以仕進相招。往而不返則心始荒而不治。萬事成咸不逮古先矣。

嘉言80

○顏氏家訓曰,夫所以讀書學問,本欲開心,明目,利於行耳。未知養親者,欲其觀古人之先意,承顏,怡聲,下氣,不憚劬勞以致甘腝,惕然慙懼,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觀古人之守職無侵,見危授命,不忘誠諫以利社稷,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素驕奢者,欲其觀古人之恭儉節用,卑以自牧,禮爲敎本,敬者身基,瞿然自失,歛容抑志也。素鄙吝者,欲其觀古人之貴義,輕財,少私,寡慾,忌盈,惡滿,賙窮,卹匱,赧然悔恥,積而能散也。素暴悍者,欲其觀古人之小心,黜己,齒 弊 舌存,含垢藏疾,尊賢容衆,苶然沮喪,若不勝衣也。素怯懦者,欲其觀古人之達生委命,強毅正直,立言必信,求福不回,勃然奮厲,不可恐懼也。歴茲以往,百行皆然。縱不能淳,去泰去甚,學之所知,施無不達。世人讀書,但能言之,不能行之。武人俗吏所共嗤詆,良由是耳。又有讀數十卷書,便自高大,陵忽長者,輕慢同列。人疾之如讎敵,惡之如鴟梟。如此以學求益,今反自損。不如無學也。嘉言81 ○伊川先生曰,大學,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於今可見古人爲學次第者,獨頼此篇之存。而其他則未有如論孟者。故學者必由是而學焉,則庶乎其不差矣。

嘉言82

○凡看語孟,且須熟讀玩味,將聖人之言語切己。不可只作一場話說。看得此二書切己,終身儘多也。

嘉言83

○讀論語者,但將弟子問處便作己問,將聖人答處便作今日耳聞,自然有得。若能於論・孟中深求玩味,將來涵養成,甚生氣質。

嘉言84

○横渠先生曰,中庸文字軰直須句句理會過,使其言互相發明。

嘉言85

○六經須循環理會。儘無窮。待自家長得一格,則又見得別。

嘉言86

○呂舍人曰,大抵後生爲學,先須理會所以爲學者何事。一行一住,一語一默,須要盡合道理。學業則須是嚴立課程。不可一日放慢。每日須讀一般經書一般子書。不須多。只要令精熟。須靜室危坐讀取二三百遍。字字句句須要分明。又每日須連前三五授,通讀五七十遍。須令成誦。不可一字放過也。史書每日須讀取一卷或半卷以上,始見功。須是從人授讀,疑難處便質問,求古聖賢用心,竭力從之。夫指引者,師之功也。行有不至,從容規戒者,朋友之任也。决意而往,則須用己力。難仰他人矣。

嘉言87

○呂氏童蒙訓曰,今日記一事,明日記一事,久則自然貫穿。今日辨一理,明日辨一理,久則自然浹洽。今日行一難事,明日行一難事,久則自然堅固渙然冰釋,怡然理順。久自得之。非偶然也。

嘉言88

○前軰嘗說,後生才性過人者,不足畏。惟讀書尋思推究者,爲可畏耳。又云,讀書只怕尋思。蓋義理精深,惟尋思用意,爲可以得之。鹵莾厭煩者,决無有成之理。

嘉言89

○顏氏家訓曰,借人典籍,皆須愛護,先有缺壞,就爲補治。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濟陽江祿讀書未竟,雖有急速,必待卷束整齊,然後得起。故無損敗。人不厭其求假焉。或有狼籍几案,分散部秩,多爲童幼婢妾所點汚,風雨蟲鼠所毀傷,實爲累德。吾每讀聖人之書,未嘗不肅敬對之。其故紙有五經詞義及聖賢姓名,不敢他用也。

嘉言90

○明道先生曰,君子敎人有序。先傳以小者近者,而後敎以大者遠者。非是先傳以近小,而後不敎以遠大也。

嘉言91

○明道先生曰,道之不明,異端害之也。昔之害近而易知,今之害深而難辨。昔之惑人也,乗其迷暗。今之入人也,因其高明。自謂之窮神知化,而不足以開物成務。言爲無不周徧,實則外於倫理。窮深極微而不可以入堯・舜之道。天下之學非淺陋固滯,則必入於此。自道之不明也,邪誕妖妄之說競起,塗生民之耳目,溺天下於汙濁。雖高才明智膠於見聞,醉生夢死不自覺也。是皆正路之蓁蕪,聖門之蔽塞。闢之,而後可以入道。右廣敬身。

善行第六

善行1

呂滎公,名希哲,字原明,申國正獻公之長子。正獻公居家簡重寡默,不以事物經心,而申國夫人性嚴有法度。雖甚愛公,然敎公事事循蹈規矩。甫十歳祁寒暑雨侍立,終日不命之坐不敢坐也。日必冠帶以見長者。平居雖甚熱,在父母長者之側,不得去巾襪・縛袴・衣服。唯謹。行歩出入無得入茶肆酒肆。市井里巷之語,鄭・衛之音,未嘗一經於耳。不正之書,非禮之色,未嘗一接於目。正獻公通判頴州。歐陽公適知州事。焦先生千之伯强,客文忠公所。嚴毅方正。正獻公招延之使敎諸子。諸生少有過差,先生端坐召與相對,終日竟夕不與之語。諸生恐懼畏伏。先生方略降詞色。時公方十餘歳,内則正獻公與申國夫人敎訓如此之嚴,外則焦先生化導如此之篤。故公德器成就,大異衆人。公嘗言,人生内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善行2

○呂滎公張夫人待制,諱昷之之幼女也。最鐘愛。然居常,至微細事,敎之必有法度。如飮食之類,飯羹許更益,魚肉不更進也。時張公已爲待制河北都轉運使矣。及夫人嫁呂氏,夫人之母申國夫人姊也。一日來視女。見舎後有鍋釜之類大不樂。謂申國夫人曰,豈可使小兒軰私作飮食壞家法耶。其嚴如此。

善行3

○唐陽城爲國子司業,引諸生告之曰,凡學者所以學爲忠與孝也。諸生有久不省親者乎。明日謁城還養者二十軰,有三年不歸侍者,斥之。

善行4

○安定先生胡瑗,字翼之。患隋唐以來仕進尙文辭,而遺經業,苟趨祿利。及爲蘇・湖二州敎授,嚴條約,以身先之,雖大暑必公服終日以見諸生,嚴師弟子之禮。解經至有要義,懇懇爲諸生,言其所以治己而後治乎人者。學徒千數日月刮劘。爲文章,皆傳經義必以理勝。信其師說敦尙行實。後爲大學。四方歸之,庠舎不能容。其在湖學置經義齋・治事齋。經義齋者擇疏通有器局者居之。治事齋者人各治一事又兼一事。如治民治兵水利筭數之類。其在大學亦然。其弟子散在四方,隨其人賢愚皆循循雅飭。其言談・舉止,遇之不問可知爲先生弟子。其學者相語稱先生,不問可知爲胡公也。

善行5

○明道先生言於朝曰,治天下以正風俗,得賢才爲本。宜先禮命近侍賢儒及百執事,悉心推訪。有德業充備足爲師表者,其次,有篤志好學材良行脩者,延聘・敦遣萃於京師,俾朝夕相與講明正學,其道必本於人倫,明乎物理,其敎自小學灑掃應對以往,脩其孝悌・忠信・周旋・禮樂,其所以誘掖・激勵,漸摩成就之之道,皆有節序。其要在於擇善,脩身,至於化成天下。自郷人而可至於聖人之道。其學行皆中於是者爲成德,取材識明達可進於善者,使日受其業。擇其學明德尊者,爲大學之師。次以分敎天下之學。擇士入學。縣升之州,州賓興於大學,大學聚而敎之,歳論其賢者・能者於朝。凡選士之法,皆以性行端潔,居家孝悌,有廉恥禮讓,通明學業,曉達治道者。

善行6

○伊川先生看詳學制。大槩以爲學校禮義相先之地,而月使之爭,殊非敎養之道。請改試爲課,有所未至,則學官召而敎之,更不考定高下。制尊賢堂,以延天下道德之士,鐫解額以去利誘,省繁文以專委任,勵行檢以厚風敎,及置待賓・吏師齋,立觀光法。如是者亦數十條。

善行7

○藍田呂氏郷約曰,凡同約者,德業相勸,德謂見善必行,聞過必改,能治其身,能治其家,能事父兄,能敎子弟,能御僮僕,能事長上,能睦親故,能擇交遊,能守廉介,能廣施惠,能受寄託,能救患難,能規過失,能爲人謀,能爲衆集事,能解闘爭,能决是非,能與利除害,能居官舉職。業謂居家則事父兄,敎子弟,侍妻妾,在外則事長上,接朋友,敎後生,御僮僕。至于讀書,治田,營家,濟物,好禮・樂・射・御・書・數之類,皆可爲之。非此之類,皆爲無益。過失相規,犯義之過,一曰,酗博闘訟。二曰,行止踰違。三曰,行不恭遜。四曰,言不忠信。五曰,造言誣毀。六曰,營私太甚。不脩之過,一曰,交非其人。二曰,游戯怠惰。三曰,動作無儀。四曰,臨事不恪。五曰,用度不節。禮俗相交,謂婚姻・喪葬・祭祀之禮・往還・書問・慶弔之節。患難相卹,一曰,水火。二曰,盗賊。三曰,疾病。四曰,死喪。五曰,孤弱。六曰,誣枉。七曰,貧乏。有善則書于籍,有過若違約者亦書之,三犯而行罰。不悛者絶之。

善行8

○明道先生敎人,自致知至於知止,誠意至於平天下,洒掃應對至於窮理盡性,循循有序。病世之學者捨近而趨遠,處下而闚高,所以輕自大,而卒無得也。右實立敎。

善行9

江革少失父,獨與母居。遭天下亂盗賊並起。革負母逃難,備經險阻,常採拾以爲養。數遇賊,或刼欲將去。革輒涕泣求哀,言有老母。辭氣愿欵,有足感動人者。賊以是不忍犯之,或乃指避兵之方。遂得倶全於難。轉客下邳貧窮。裸跣行傭,以供母。便身之物莫不畢給。

善行10

○薛包好學篤行。父娶後妻而憎包分出之。包日夜號泣不能去。至被敺杖,不得已廬于舍外,旦入而灑掃。父怒又逐之。乃廬於里門,晨昏不廢。積歳餘,父母慚而還之。後服喪過哀。旣而弟子求分財異居。包不能止。廼 中分其財。奴婢引其老者曰,與我共事久,若不能使也。田廬取其荒頓者曰,吾少時所理,意所戀也。器物取其朽敗者曰,我素所服食,身口所安也。弟子數破其產輒復賑給。

善行11

○王祥性孝。蚤喪親,繼母朱氏不慈,數譖之。由是失愛於父,每使掃除牛下。祥愈恭謹。父母有疾,衣不解帶,湯藥必親嘗。母嘗欲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之而歸。母又思黄雀炙。復有雀數十飛入其幕。復以供母。郷里驚嘆,以爲孝感所致。有丹柰結實。母命守之。每風雨祥輒抱樹而泣。其篤孝純至如此。

善行12

○王裒字偉元。父儀爲魏安東將軍司馬昭司馬。東關之敗,昭問於衆曰,近日之事誰任其咎。儀對曰,責在元帥。昭怒曰,司馬欲委罪於孤耶。遂引出斬之。裒痛父非命,於是隱居敎授,三徴七辟皆不就。廬于墓側,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栢悲號。涕涙著樹,樹爲之枯。讀詩,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未嘗不三復流涕。門人受業者,並廢蓼莪之篇。家貧躬耕,計口而田,度身而蠶。或有密助之者。裒皆不聽。及司馬氏簒魏,裒終身未嘗西向而坐。以示不臣于晉。

善行13

○晉西河人王延,事親色養。夏則扇枕席,冬則以身温被。隆冬盛寒,體常無全衣,而親極滋味。

善行14

○柳玭曰,崔山南昆弟子孫之盛,郷族罕比。山南曾祖王母長孫夫人,年高無齒。祖母唐夫人事姑孝。每旦櫛,縰,筓,拜於階下,卽升堂乳其姑。長孫夫人不粒食數年而康寧。一日疾病,長幼咸萃。宣言,無以報新婦恩。願新婦有子有孫,皆得如新婦孝敬。則崔之門安得不昌大乎。

善行15

○南齊庾黔婁爲孱陵令,到縣未旬,父易在家遘疾。黔婁忽心驚,舉身流汗。卽日棄官歸家。家人悉驚其忽至。時易疾始二日。醫云,欲知差劇,但嘗糞甜苦。易泄利。黔婁輒取嘗之。味轉甜滑,心愈憂苦,至夕每稽顙北辰,求以身代。

善行16

○海虞令何子平,母喪去官,哀毀踰禮。每哭踊頓絶方蘇。屬大明末東土饑荒,繼以師旅,八年不得營葬。晝夜號哭,常如袒括之日。冬不衣絮,夏不就淸凉。一日以米數合爲粥,不進塩菜。所居屋敗不蔽風日。兄子伯興欲爲葺理。子平不肯曰,我情事未申。天地一罪人耳。屋何宜覆。蔡興宗爲會稽太守,甚加矜賞,爲營 塚 壙。

善行17

○朱壽昌生七歳,父守雍。出其母劉氏嫁民間,母子不相知者五十年。壽昌行四方求之不已。飮食罕御酒肉。與人言輒流涕。煕寧初,棄官入秦,與家人訣。誓不見母不復還。行次同州得焉。劉氏時年七十餘矣。雍守錢明逸以事聞,詔壽昌還就官。繇是天下皆知其孝。壽昌再爲郡守。至是以母故通判河中府。迎其同母弟妹以歸。居數歳母卒。涕泣幾喪明。拊其弟妹益篤,爲買田宅居之。其於宗族尤盡恩意。嫁兄弟之孤女二人,葬其不能葬者十餘喪。蓋其天性如此。

善行18

○伊川先生家,治喪不用浮屠。在洛亦有一二人家化之。

善行19

○霍光出入禁闥二十餘年,小心謹愼未嘗有過。爲人沈靜詳審,每出入下殿門,進止有常處。郎僕射竊識視之,不失尺寸。

善行20

○汲黯,景帝時爲太子洗馬。以嚴見憚。武帝卽位,召爲主爵都尉。以數直諫不得久居位。是時太后弟武安侯田蚡爲丞相。中二千石拜謁。蚡弗爲禮。黯見蚡未嘗拜揖之。上方招文學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對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義。柰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怒變色而罷朝。公卿皆爲黯懼。上退謂人曰,甚矣汲黯之戇也。群臣或數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輔弼之臣。寧令從諛承意,陷主於不義乎。且已在其位,縱愛身奈辱朝廷何。黯多病。病且滿三月,上常賜告者數,終不瘉。最後嚴助,爲請告。上曰,汲黯何如人也。曰,使黯任職居官,亡以瘉人。然至其輔少主守成,雖自謂賁・育弗能奪也。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汲黯近之矣。大將軍靑侍中。上踞厠視之。丞相弘宴見。上或時不冠。至如見黯,不冠不見也。上嘗坐武帳。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見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其見敬禮如此。善行21

○初魏遼東公翟黑子有寵於太武。奉使幷州受布千疋,事覺。黑子謀於著作郎高允曰,主上問我當以實告,爲當諱之。允曰,公帷幄寵臣。有罪首實庶或見原。不可重爲欺罔也。中書侍郎崔鑒・公孫質曰,若首實,罪不可測。不如姑諱之。黑子怨允曰,君柰何誘人就死地。入見帝不以實對。帝怒殺之。帝使允授太子經。及崔浩以史事被收,太子謂允曰,入見至尊,吾自導卿脱。至尊有問但依吾語。太子見帝言,高允小心愼密且微賤。制由崔浩。請赦其死。帝召允問。曰,國書皆浩所爲乎。對曰,臣與浩共爲之。然浩所領事,多總裁而已。至於著述,臣多於浩。帝怒曰,允罪甚於浩。何以得生。太子懼曰,天威嚴重,允小臣,迷亂失次耳。臣曏問,皆云浩所爲。帝問允信如東宮所言乎。對曰,臣罪當滅族。不敢虛妄。殿下以臣侍講日久,哀臣欲丐其生耳。實不問臣,臣亦無此言。不敢迷亂。帝顧謂太子曰,直哉,此人情所難,而允能爲之。臨死不易辭信也。爲臣不欺君貞也。宜特除其罪以旌之。遂赦之。他日太子讓允曰,吾欲爲卿脱死而卿不從何也。允曰,臣與崔浩實同史事。死生榮辱義無獨殊。誠荷殿下再造之慈,違心苟免非臣所願也。太子動容稱嘆。允退謂人曰,我不奉東宮指導者,恐負翟黑子故也。

善行22

○李君行先生,名潜,虔州人。入京師至泗州留止。其子弟請先往。君行問其故。曰,科塲近。欲先至京師,貫開封戸籍取應。君行不許。曰,汝虔州人而貫開封戸籍。欲求事君而先欺君,可乎。寧遲緩數年,不可行也。

善行23

○崔玄暐母盧氏,嘗誡玄暐曰,吾見姨兄屯田郎中辛玄馭。曰,兒子從宦者,有人來云貧乏不能存,此是好消息。若聞貲貨充足衣馬輕肥,此惡消息。吾嘗以爲確論。比見親表中,仕宦者將錢物上其父母。父母但知喜悦,竟不問此物從何而來。必是祿俸餘資誠亦善事。如其非理所得,此與盗賊何別。縱無大咎,獨不内愧於心。玄暐遵奉敎誡,以淸謹見稱。

善行24

○劉器之待制初登科,與二同年謁張觀參政,三人同起身請敎。張曰,某自守官以來常持四字。勤・謹・和・緩。中間一後生應聲曰,勤・謹・和旣聞命矣。緩之一字某所未聞。張正色作氣曰,何嘗敎賢緩不及事。且道,世間甚事不因忙後錯了。

第三篇:朱熹—格物致知

浅谈朱熹—格物致知

摘要:格物致知 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对于格物致知 的真正涵义,已是儒学思想史上的千古之谜。从最早为《大学》作注的东汉郑玄,一直到现代的儒学学者,已经争论了一千余年,至今仍无定论。

关键词: 未解之谜 格物 致知 朱熹 穷理 正文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源于《礼记·大学》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一段。但是,《大学》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其后再未作出任何解释,也没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过“格物”与“致知”两个词汇。

然而,“格物致知”一直是儒学思想史上的千古之谜。它之所以使儒学界争论达千余年,首先是因为“格物致知”是《大学》八目的基础功夫、更是“诚意正心”的修持基础,也就设计了心性修为的根本基础,而超越了先秦儒家的思想深度。与先秦道家之学相通。宋儒理学兴起之后,为了排斥佛、道两家,程颐自创“理”以取代“道”,而朱熹更是无视《史记》记载而硬要认为“孔子访周所拜见的老子,并非道家老子,而是另有其人”。其次是因为“格物致知”的字义解释难以适当,这也是因为缺乏相关《大学》作者意旨的文献可供证明“格物致知”的正确意义。这样就使以后诸儒随意发明而强行解释“格物致知”,从而造成了至今的儒学思想上的千古难题。

据记载是东汉郑玄最早为“格物致知”作出注解,而自从宋儒将《大学》由《礼记》独立出来成为《四书》的一部后,“格物致知”的意义也逐渐成为后世儒者争论不休的热点议题。现在关于“格物致知”的流行诠释多是根据朱熹学说的部分观点而出现的。其实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观点之所以在后世成为主流,并非是因为获得后世儒家学者的普遍赞同。事实上,朱熹学说在南宋当时因政治党争而被斥为“伪学”,后世的许多儒家学者也都大力批判朱熹对于“格物致知”的学说观点。但元朝中叶,朱熹的《四书集注》被官方采用为科举取士的应试准则,明太祖时期又独尊《四书》上的朱熹学说为官方思想权威,明清两代历时五百余年的科举应试更是以朱熹学说为准。在数百年的官方教条权威下,朱熹在“格物致知”上的观点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后世社会上的普遍流行观点。

朱熹”格物致知”学说在重视人的道德修养的同时,强调外部事物的考察和知识的学习扩展。因而,可以说“格物致知”学说是求真和求善的结合。他的“格物致知”的具体内容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朱熹看来,“格物“之”格“有两层含义:一层是“至”,“格物”便是“至于物”,也就是达到极致。另一层是“尽”,“格物”就是“知尽”,而“知尽”就是“理穷”。因而,“格物”与“理穷”并称。朱熹沿习二程的说法,认为“格物”之“物”意为“事”,不仅指事体,也指事情。由此便知,朱熹的“格物”包括“即物”和“至极”,而且“格物”又是“穷理”。“格物”目的便是主体考穷事物之理,其核心在穷理。

第二,“致知”与“格物”相联系,单独来看,“致”就是推及、扩充的意思。知的含义则相对较为复杂,“知”包含“能知”和“所知”,能知为能觉之知,即主体的认识能力;所知为知识之知,即作为认识结果的知识。所以“致知”就是推及知识,是认识的知识得到扩充而所得的结果。朱熹肯定了人本来是有知的,但是因为理未穷,受到世间事物的蔽塞而不能到达通明,“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足也”,所以必须进行后天的学习方能达到。

第三,朱熹把“理”作为认识的最终目的,“格物”的精义就在于穷理。“格物”所穷之理,既是自然之理,又是道德伦理。因此,“格物”的基本精神就是人通过对外在的对象的考察,从而把握体现在事物中的义理;或者是通过实践履外在的伦理规范而体认其真谛。

第四,朱熹“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善”,他在《大学章句》最后指出“其第五章乃明善之要”,因而,“格物致知‘论从这个角度上说就是对于儒家伦理的认识和修养方法,最终当落于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上。朱熹肯定格物致知的工夫是一个由量上的积累到质变的过程,他侧重认识过程中的“贯通”,只有到达“豁然贯通”的境地,才能“物格”、“知至”、“理穷”。

第五,朱熹的格物致知肯定了耳目之官与思辩对穷理的作用,肯定了人学习知识和外部事物的重要性,但他“格物穷理”的目的并不在运用所穷之理,所致之知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改造,不在于把握世界万物的规律,或应用与技术发明来促进人类的进步。这与近代西方认识论兴起的背景目的是完全不同的。

总的来看,朱熹的“格物致知”论既在求真,也在求善。所谓求真就是追求真理,求善则是完善自身的伦理道德,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它不仅获得了对于外部事物的知识,也是对于自身道德体认的践履。知识愈多,认识就愈广愈深,心中之知就愈明;推而扩之,便能够达到对事物义理的认识和对“天理”的体认,即所谓“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所以,通过这样的为学工夫,既丰富了知识,又能正心诚意,达到“止于至善”的最高境界。从“格物致知”是求真求善的途径上可知,朱熹哲学中“穷理”和“明善”是结合在一起的。

最后朱熹所提出 “格物致知”的观点最早是讲给皇上听的。他34岁的时候,孝宗继位之后召见了他。他就给孝宗讲了“格物致知”,说帝王之学,必须要“格物致知”。第二年,他又去见皇帝时说,大学之道,即“格物致知”。皇上没有做到“即物穷理”没有做到“即事观理”,所以就没有收到治国平天下的效果。由此可见,理学提出 “格物致知”这些理论,不是用来约束老百姓的,而首先是针对帝王之学的。

虽然说朱熹的“格物致知”首先是讲给帝王听的,但是现如今它也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它教育我们要具有探索精神和追求真理的决心,虽然对一个事物的认识无法到达终点,但是我们还是要向终点靠拢,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所以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也应该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同时还要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做到求真和求善的完美结合。

格物致知作为千古之谜,现在依然存在,然而朱熹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其作出了全面、经典的解释,为中国思想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格物致知的解释带来了质的飞跃,现如今我们需要沿着朱熹的步伐不断探索,努力实现求真和求善的完美结合。

[1]《中国历代哲学智慧》,外文出版社 [2] 朱熹.《四书章句》.中华书局.1983 [3] 乌恩溥.《中国哲学史资料简编》宋元部分程颐语录 [4]《大学章句》《4书章句集注》,上海书店1987年版

第四篇:朱熹《小学》全文

朱熹《小学》全文《小学》,旧题宋代朱熹撰,实为朱熹与其弟子刘清之合编。书的发凡起例出于朱熹,而类次编定则有出于弟子刘清之。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也是著名的儒家人物、理学集大成者,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字符晦,一字仲晦,号晦庵。

刘清之(1134—1190),南宋临江(今江西清江西南)人,字子澄,世称静春先生。朱熹曰:“后生初学,且看《小学》书,那个是做人的样子。” 《小学》全书六卷,分内外两篇。内篇有四个纲目:前三个是立教,明伦,敬身,第四个是鉴古。外篇分两部分:一是嘉言,二是善行。鉴古、嘉言和善行,均各有立教、明伦、敬身三纲目。鉴古,按三个纲目记载夏商时三代时圣人贤者已行之迹;嘉言和善行则是按三个纲目记载汉以后贤者的嘉言善行:这三部分都是相对应地实证内篇的论述的。三个纲目中,最主要的是明伦。立教的目的是为了明伦,敬身也是为了明伦。什么是明伦?明伦便是明人之伦,便是明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别,长幼之序,朋友之信。人之伦理不明则尊卑上下轻重厚薄之序混乱而不可理,所以教者必须以明伦为教,学者必须以明伦为学。

《小学》是旧时封建社会的小学教材,宣传孔孟之道,灌输封建思想。其中自有两重性,有它必须批判的糟粕,也有它应该继承发扬的优良成分。诸如讲究节气,重视品德,强调自我节制、发愤立志等等,在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结构方面理学是有影响的。朱熹小学序古者小学,敎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而必使其讲而习之于幼穉之时。欲其习与智长,化与心成,而无扞格不胜之患也。今其全书虽不可见而杂出于传记者亦多。读者往往直以古今异宣,而莫之行。殊不知,其无古今之异者,固未始不可行也。今颇搜辑,以为此书,授之童蒙资其讲习。庶几有补于风化之万一云尔。淳煕丁未三月朔旦,晦庵题小学题辞元亨利贞天道之常,仁义礼智人性之纲。凡此厥初无有不善,蔼然四端,随感而见。爱亲敬兄,忠君弟长,是曰秉彛。有顺无强。惟圣性者,浩浩其天,不加毫末万善足焉。众人蚩蚩,物欲交蔽,乃颓其纲安此暴弃。惟圣斯恻,建学立师,以培其根,以达其支。小学之方,洒扫应对,入孝,出恭,动罔或悖,行有余力,诵诗读书,咏歌舞蹈,思罔或逾。穷理修身斯学之大,明命赫然罔有内外。德崇业广,乃复其初。昔非不足,今岂有余。世远人亡,经残敎弛,蒙养弗端,长益浮靡,郷无善俗,世乏良材,利欲纷挐,异言喧豗。幸兹秉彛极天罔坠。爰辑旧闻庶觉来裔。嗟嗟小子,敬受此书。匪我言耄。惟圣之谟。

小学内篇立教第一子思子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敎。则天明,遵圣法,述此篇,俾为师者知所以敎,而弟子知所以学。立教

1列女传曰,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邪色,耳不听淫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瞽盲者,乐官也。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过人矣。言妊子之时,必愼所感。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也。立教

2内则曰,凡生子,择于诸母与可者,必求其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愼而寡言者,使为子师。诸母,众妾也。可者,傅御之属也。子师,敎示以善道者。司马温公曰,子始生,求乳母必择良家妇人稍温谨者。乳母不良非惟败乱家法,兼令所饲之子性行亦类之。子能食食,敎以右手。能言男唯女兪。兪,然也。温公曰,子能言,敎之自名及唱喏万福安置。稍有知则敎之以恭敬尊长。

有不识尊卑长幼者,则严诃禁之注曰,古有胎敎。况于已生,子始生未有知。固举以礼。况于已有知。孔子曰,幼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颜氏家训曰,敎妇初来,敎儿婴孩。故在谨其始,此其理也。若夫子之初生也,使之不知尊卑长幼之礼,遂至侮詈父母,驱击兄姊。父母不知诃禁,反笑而奖之彼旣未辨,好恶谓礼当然,及其旣长,习已成,性乃怒,而禁之不可复制。

于是父嫉其子,子怨其父,残忍悖逆无所不至。此盖父母无深识远虑,不能防微杜渐,溺于小滋,养成其恶故也。男鞶革,女鞶丝。鞶,小嚢,盛帨巾者。男用韦,女用缯帛。六年敎之数与方名。数谓一十百千万。方名谓东西南北。温公曰,始习书字。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蚤其别也。温公曰,始诵孝经论语,次及诸经。八年出入门戸,及卽席飮食,必后长者。始敎之让。示以廉耻。九年敎之数日。朔望与六甲也。温公曰,始为之讲解使晓义理。

十年出就外传,居宿于外,外传敎学之师也。十年以后有学无敎。学书计。书谓六书。计谓九数。衣不帛襦袴。不用帛为襦袴。太温伤阴气也。礼帅初。帅,循也。行礼动作皆遵习先日所为。朝夕学幼仪,言从朝至夕,学幼少奉事长者之仪。请肄简谅。肄,习也。简,书篇数也。谅,言语信实也。请肄,请于长者习学之也。温公曰,自是以往,可以博观群书。然必择其精要者而诵之。如礼记则学记大学中庸乐记之类。其异端非圣贤之书,傅宜禁之。勿使妄观,以惑乱其志。观书皆通,始可学文辞。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乐谓六乐之器。勺,钥也。舞钥文舞也。成童舞象学射御。成童,十五以上。舞象,武舞也。谓用干戈之小舞也。射谓五射。御谓五御。二十而冠,始学礼。可以衣裘帛。舞大夏,冠,加冠也。礼谓五礼。二十,成人血气强盛,可衣衣裘。大夏,禹乐。乐之文武备者也。惇行孝弟,博学不敎,内而不出。广博学问不可为师敎人。蕴蓄其德,在内而不可出言为人谋虑。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博学无方,孙友视志。室,犹妻也。男事受田给政役也。方,犹常也。至此学,无常。在志所好也。四十始仕,方物出谋发虑。道合则服从,不可则去。物,犹事也。方物出谋,则谋不过物。方物发虑,则虑不过物。五十命为大夫,服官政。统一官之政也。七十致事。致其事于君而告老。女子,温公曰,女子六歳始习女工之小者。七歳诵孝经论语,九歳讲解孝经论语及列女传女诫之类,略晓大?狻W⒃唬胖团薏还弁际芬宰约如曹大家之徒,皆精通经术论议明正。今人或敎女子以作歌诗执俗乐。殊非所宜也。伊川程先生曰,先夫人侯氏七八歳时诵古诗。曰,女子不夜出。夜出秉明烛。自是日暮则不复出房合。旣长好文而不为词章。见世之妇女以文章笔札傅于人者,则深以为非。安定胡先生曰,郑卫之音导淫。以敎女子。非所宜也。十年不出。恒居内也。姆敎婉娩听从。姆,女师也。婉谓言语。娩谓容貌。温公曰,柔顺貌。执麻枲,治丝茧,织纴组紃,学女事以共衣服。纴谓缯帛。组紃倶绦也。薄阔为组,似绳为紃。温公曰,蚕桑织绩裁缝及为飮膳,不惟正是妇人之职,兼欲使之知衣食所来之艰难,不敢恣为奢丽。至于纂组华巧之物,亦不必习也。观于祭祀,纳酒浆笾豆葅醢,礼相助奠。当及女时而知也。纳谓置酒浆笾豆葅醢之等于神座。礼相助奠谓以礼相长者之事,而助其馈奠。十有五年而筓。筓,今簪也。此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而筓,字之。未许嫁,则二十而筓。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年而嫁。故谓父母之丧。聘则为妻,奔则为妾。聘,问也。妻之言,齐也。以礼见问,则得与夫敌体。妾之言,接也。言得接见于君子,不得与之敌体也。立教

3曲礼曰,幼子常视毋诳。小未有知。常示以正事。不宜示以欺诳。立必正方,不倾听。立必正向一方,不得倾头属听左右。习其自端正也。立教

4学记曰,古之敎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术,读为遂。门侧之堂谓之塾。古者二十五家为闾。闾共一巷。巷首有门。门边有塾。里中之老有道德者,为左右师坐于两塾。民在家之时,朝夕出入恒受敎于塾。五百家为党,万二千五百家为遂。遂,在远郊之外。国谓天子所都及诸侯国中。立教

5孟子曰,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敎,则近于禽兽。人之有道,言其皆有秉彛之性也。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敎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圣人谓尧舜。契,臣名。司徒,官名。伦,序也。敎以人伦,亦因其固有者,而导之耳。书曰,天叙有典。勑我五典五惇哉。此之谓也。立教

6舜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逊。舜,虞帝名。五品谓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逊,顺也。汝作司徒,敬敷五敎在宽。五敎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敷此五敎,以敬为主,而以宽济之。命夔曰,命汝典乐。敎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夔,舜臣名。胄,长也。胄子谓天子以下至卿大夫嫡子。直失太严,故令温。宽失缓慢,故令栗。刚失入虐,简失入傲,故敎之以防其失。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声谓五声。宫商角征羽。律谓六律六吕。黄钟太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为六律,大吕应钟南吕林钟仲吕夹钟为六吕。八音谓金石丝竹匏土革木。金,钟镈也。石,磬也。丝,琴瑟也。竹,管箫也。匏,笙也。土,埙也。革,鼗皷也。木,柷敔也。诗言志以导之,歌咏其义以长其言。五声依附长言而为之。其声未和,乃用律吕调和之,使应于节奏。八音能谐理不错夺,则神人咸和。立教

7周礼,大司徒以郷三物敎万民,而宾兴之。物,犹事也。兴,犹举也。三事敎成,郷大夫举其贤者能者,以飮酒之礼宾客之。旣则献其书于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知谓明于事。仁谓爱人以及物。圣谓通而先识。义谓能断时宜。忠谓言以中心。和谓不刚不柔。二曰,六行。孝友睦婣任恤。孝谓善事父母。友谓善于兄弟。睦谓亲于九族。婣谓亲于外亲。任谓信于友道。恤谓振于忧贫。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谓五礼。吉凶宾军嘉也。乐谓六乐。云门大咸大诏大夏大濩大武。射谓五射。一曰,白矢。矢贯侯过,见其镞白也。二曰,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也。三曰,剡注。谓羽头高镞低而去,剡剡然也。四曰,襄尺。谓臣与君射不与君并立,襄君一尺而退也。五曰,井仪。谓四矢贯侯如井之容仪也。御谓五御。一曰,呜和鸾。和在式,鸾在衡。升车则马动。马动则鸾鸣。鸾鸣则和应也。二曰,遂水曲。谓御车随遂水势之屈曲,而不坠水也。三曰,过君表。谓若毛诗传云,褐缠旃以为门,裘缠质以为褹,间容握,驱而入击则不得入。君表卽褐缠旃也。四曰,舞交衢。衢,道也。谓御车在交道,车旋应于舞节。五曰,逐禽左。谓御驱逆之车,逆驱禽兽,使左当人君,以射之也。书谓六书。一曰,象形。谓日月之类。象日月形体而为之。二曰,会意。谓武信之类。人言为信。止戈为武。会合人意也。三曰,转注。谓考老之类。建类一首,文意相受,左右相注。四曰,处事。谓上下之类。人在一上为上,人在一下为下。各有其处事,得其宜。故曰处事。五曰,假借。谓令长之类。一字两用也。六曰,谐声。谓形声一也。如江河之类,皆以水为形,以工可为声也。数谓九数。一曰,方田以御田畴界域。二曰,粟布以御交质变易。三曰,衰分以御贵贱廪税。四曰,少广以御积羃方圆。五曰,商功以御功程积实。六曰,均输以御远近劳费。七曰,盈肭以御隐杂互见。八曰,方程以御错揉正负。九曰,勾股御高深广远。以郷八刑纠万民。纠,割察也。谓察取郷中八种之过,而断割其罪也。一曰,不孝之刑。二曰,不睦之刑。三曰,不婣之刑。四曰,不弟之刑。不弟谓不敬师长。五曰,不任之刑。六曰,不恤之刑。七曰,造言之刑。讹言惑众。八曰,乱民之刑。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也。立教

8王制曰,乐正崇四术立四敎。乐正,乐官之长。掌国子之敎。崇,高也。高尙其术以作敎也。四术,诗书礼乐。四敎,春夏秋冬。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顺,依也。造,成也。依此四术而敎,以成是士也。春秋敎以礼乐,冬夏敎以诗书。春夏,阳也。诗乐者声。声亦阳也。秋冬,阴也。书礼者事。事亦阴也。立教

9弟子职曰,先生施敎,弟子是则。温恭自虚,所受是极。必虚其心,然后能有所容。极谓尽其本原也。见善从之,闻义则服。温柔孝弟毋骄恃力。骄而恃力则羝羊触藩。志无虚邪,虚谓虚伪。行必正直游居有常。必就有德。颜色整齐,中心必式。式,法也。夙兴夜寐,衣带必饬,朝益暮习,小心翼翼。一此不懈。是谓学则。立教

10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谨,行谨。信,言信。泛,广也。众,众人。亲,近也。仁谓仁者。余力犹言暇日。以,用也。文谓诗书六艺之文。立教

11兴于诗,兴,起也。诗,因人情之邪正以示劝惩。其言易晓,而讽咏之间又有以感发而入于人心。故习于诗,则其志意油然有所兴起,而去恶从善,自不能已。立于礼,礼以恭敬辞让为本,而有节文度数之详。不可以毫髪僭差也。故习于礼则德性坚定,而得所以自处之正位。成于乐。乐有五声六律八音之节,而其声气之和至与天地相应。故习于乐则有以存养其善心,以至于义精仁熟,而自和顺于道德。伊川先生曰,天下之英才不为少矣。只为道不明于天下。故不得有所成就。且古者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如今人怎生会得。古人之于诗,如今人歌曲一般。虽闾巷草野童稚,皆习闻其说而晓其义。故能兴起于诗。后世老师宿儒尙不能晓其义,怎生责得学者。是不得兴于诗也。古礼旣废人伦不明。以至于治家皆无法度。是不得立于礼也。古人有歌咏,以养其情性,声音以养其耳目,舞蹈以养其血脉。今皆无之。是不得成于乐也。古之成材也易,今之成材也难。立教

12乐记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言礼乐是治身之具,不可斯须去离于身也。立教 13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贤人之贤而易其好色之心,好善有诚也。致犹委也。委致其身,谓不有其身也。人之所以为学大要,不过求欲能是四者。故如是之人,虽或以为未尝学,而子夏必以为已学也。明伦第二孟子曰,设为庠序学校,以敎之。皆所以明人伦也。稽圣经,订贤传,述此篇,以训蒙士。明伦

1内则曰,子事父母,温公曰,孙事祖父母同。鸡初鸣咸盥,漱,咸,皆也。盥谓盥手。漱谓漱口。栉,縰,筓,总,栉,梳也。縰,黑缯,韬髪而结之也。筓者横施于髻中以固髻也。总,裂綀缯以束髪也。拂髦,拂谓振去尘也。髦,用髪为之。象幼时鬌。冠緌缨,缨者结之颔下以固冠。结之余者散而下垂。谓之緌。温公曰,今用帽子。端,韠,绅,玄端,士服也。庶人,深衣。韠,蔽膝也。以韦为之。与裳同色。上繋之革带。绅,大带也。温公曰,今用衫带。搢笏,搢犹扱也。扱笏于绅。笏,所以记事也。左右佩用,纷帨刀砺觽燧之属。备尊者使令也。逼,屦,着綦。逼,行滕也。綦,屦繋也。屦头施繋以为行戒。妇事舅姑如事父母,温公曰,孙妇亦同。鸡初鸣咸盥,漱,栉,縰,筓,总,衣,绅,温公曰,今用冠子背子。左右佩用,衿缨,綦屦。衿犹结也。妇人有缨示繋属也。以适父母舅姑之所。及所,下气,怡声,问衣燠寒疾痛苛痒,而敬抑掻之。怡,悦也。苛,疥也。抑,按也。掻,摩也。温公曰,丈夫唱喏,妇人道万福。问侍者夜来安否如何,侍者曰安,乃退。其或不安节则侍者以告。此卽礼之晨省也。颜之推曰,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由命士以上父子异宫。此不狎之道也。抑掻痒痛,悬衾箧枕。此不简之敎也。出入则或先或后,而敬扶持之。先后,随时便也。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盘,承盥水者。巾,以帨手。问所欲而敬进之,柔色以温之。父母舅姑必尝之而后退。所欲,如饘酏酒醴。飮食之类。温,藉也。承尊者必和颜色。温公曰,父母舅姑起,子供药物,妇具晨羞。尊长举箸子妇乃各退就食。注曰,药物乃关身之切务,人子当亲自检校调煮供进。不可但委奴仆。脱若有误卽其祸不测。晨羞,俗谓点心。易曰,在中馈。诗曰,惟酒食。是议。凡烹调飮膳妇人之职也。近年妇女骄倨皆不肯。入庖厨今纵不亲执刀匕,亦当检校监视,务令淸洁。男女未冠筓者,鸡初鸣咸盥,漱,栉,縰,拂髦,总角,衿缨,皆佩容臭,昧爽而朝,总角,収髪结之。容臭,香物也。以缨佩之。为迫尊者给小使也。昧爽,后成人也。问何食飮矣。若已食则退。若未食,则佐长者视具。具,馔也。6楼 发表于 22:34 明伦 2凡内外,此总论子妇之外,仆隶之等。

鸡初鸣咸盥,漱,衣服,敛枕簟,洒扫室堂及庭,布席,各从其事。明伦 3父母舅姑将坐,奉席请何郷。将衽,长者奉席请何趾。

衽,卧席也。将衽谓更卧处。顺长者所安也。小者执床与坐,御者举几敛席与簟,县衾箧枕,敛簟而襡之。

早旦亲起,侍御之人举几以进使凭之。箧谓以箧贮之。襡谓以襡韬之。须卧且铺之也。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几不传。杖屦祗敬之勿敢近。敦牟巵匜非馂莫敢用。与恒食飮,传,非馂莫之敢飮食。

移也。杖屦,服御之重者。弥须恭敬。勿敢迫近也。敦,今杯盂也。牟,土釜也。今以木为器象土釜之形。巵,酒器也。匜,盛酒浆之器。馂,食尊者余也。与,及也。恒,常也。旦夕之常食也。明伦

4在父母舅姑之所有命之,应唯敬对。进退周旋愼齐,升降出入揖游。

齐,庄也。揖,抑也。游,扬也。不敢哕噫嚏咳欠伸跛倚睇视,不敢唾涕。寒不敢袭,痒不敢掻,不有敬事,不敢袒裼,不渉不撅。睇,倾视也。袭谓重衣。撅,掲衣也。不因渉水,不敢掲衣。亵衣衾不见里。父母唾涕不见。

见里为其可秽。唾涕辄刷去之。冠带垢和灰请漱,衣裳垢和灰请澣。和,渍也。手曰漱,足曰澣。衣裳绽裂纫箴请补缀。绽犹解也。

少事长,贱事贵,共帅时。共犹皆也。帅,循也。时,是也。言礼皆如此。明伦 5曲礼曰,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淸,昏定而晨省。

定,安其床衽也。省,问其安否如何。温公曰,父母舅姑将寝,则安置而退。丈夫唱喏,妇人道安置。此卽礼之昏定也。

出必告,反必面。告与面同。反言面者,从外来。宜知亲之颜色安否。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缘亲之意,欲知之。

恒言不称老。广敬也。老,是尊称。称老是自尊。明伦

6礼记曰,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爱根于心。故其发见于外如此。孝子如执玉,如奉盈,洞洞属属然如弗胜,如将失之。

洞洞,质悫貌。属属,专一貌。上言爱,此言敬。故曰,爱敬尽于事亲。严威俨恪非所以事亲也。

严谓严肃。威谓威重。俨谓俨正。恪谓恪敬。言四者容貌非事亲之体。事亲当和顺卑柔。明伦 7曲礼曰,凡为人子者,居不主奥。

室中西南隅谓之奥。奥,尊者所居。不敢当尊处也。

坐不中席。一席四人,席端为上。非惟不可上,亦不可中。或曰,共坐则席端为上。独坐则席中为尊。故卑者坐不得居中也。

行不中道。尊者当正路而行。卑者故不得也。男女各路。路各有中。立不中门。门中有闑。两旁有枨。中门谓枨闑之中。尊者所行也。

温公曰,有宾客不敢坐于正厅。无书院则坐于厅之傍侧。升降不由东阶。上下马不当厅。凡事不敢自拟于其父。

食飨不为槩。槩,量也。不制待宾客,馔具之限量多少也。祭祀不为尸。尸,代尊者之处。为其失子道。然则尸卜筮无父者。听于无声,视于无形。恒?羟字袛準谷弧?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为其近危辱也。人之情不欲见毁訾。不欲见笑。明伦

8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远游则去亲远,而为日久。定省旷而音问疎。不惟己之思亲不置,亦恐亲之念我不忘也。游必有方,如已告云诣甲,则不敢更诣乙,欲亲必知己之所在而无忧,召己则必至而无失也。子能以父母之心为心则孝矣。明伦 9曲礼曰,父母存,不许友以死。为忘亲也。死谓相卫。非报仇雠也。明伦

10礼记曰,父母在不敢有其身,不敢私其财。示民有上下也。有犹专也。身及财,皆当统于父母。

父母在馈献不及车马。示民不敢专也。车马,物之重者。7楼 发表于 22:34 明伦 11内则曰,子妇孝者敬者,父母舅姑之命,勿逆,勿怠。恃其孝敬之爱,或则违解。

若飮食之,虽不耆必尝而待。言尊者以飮食与己,己虽不耆必且尝之,而待尊者后命令己去之而后去之。加之衣服,虽不欲必服而待。

待后命而藏去之。加之事人代之,己虽不欲姑与之,而姑使之而后复之。姑,且也。尊者使人代己,己虽不欲其妨己业,且与代己者为之,待其休解而后复。本事业于己身,远怼怨于劳事也。明伦

12子妇无私货,无私畜,无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与。家事统于尊也。

温公曰,俸禄及田宅所入,尽归之父母舅姑,当用则请而用之。妇或赐之飮食衣服布帛佩帨茝兰,则受而献诸舅姑。舅姑受之,则喜如新受赐。或赐之谓私亲兄弟。若反赐之则辞。不得命如更受赐,藏以待乏。不得命,不见许也。待乏,待舅姑之乏也。

妇若有私亲兄弟将与之,则必复请其故,赐而后与之。温公曰,夫人子之身,父?钢硪病I砬也桓易杂校龈矣兴讲坪酢H舾缸右觳苹ハ嗉俳瑁蚴怯凶痈欢改钙墩撸改讣⒍颖フ摺<忠晁浇韪嘎i鉏虑有德色,母取箕箒,立而谇语,不孝不义孰甚于此。明伦 13曲礼曰,父召无诺,先生召无诺,唯而起。应辞。唯,恭于诺。称诺则似宽缓骄慢。明伦

14士相见礼曰,凡与大人言,始视面,中视抱,卒视面。毋改。众皆若是。视面,谓观其颜色可传言未也。视抱,容其思之且为敬也。卒视面,察其纳己言与否也。毋改,谓答应之间,当正容体以待,毋自变动。嫌解惰也。众谓同在此者。若父则游目。毋上于面。毋下于带。若不言立,则视足。坐则视膝。子于父,主孝不主敬。所视广也。不言则伺其行起而已。明伦

15礼记曰,父命呼唯而不诺。手执业则投之,食在口则吐之,走而不趋。主敬也。命呼,为父命所呼。急趋父命,故投业吐食。趋,疾趋也。急走往而不暇疾趋也。亲老出不易方,复不过时。不可以忧父母也。易方,为其不信己所处也。复,反也。亲癠色容不盛。此孝子疏节也。

癠,病也。疏节,言未足为至孝也。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手泽存焉尔。母没而杯圏不能飮焉。口泽之气存焉尔。孝子见亲之器物,哀恻不忍用也。圏,屈木为之。谓巵匜之属也。明伦

16内则曰,父母有婢子若庶子庶孙甚爱之,虽父母没,没身敬之不衰。子有二妾,父母爱一人焉,子爱一人焉,由衣服飮食,由执事,毋敢视父母所爱。虽父母没不衰。由,自也。明伦 17子甚宜其妻,父母不说出。子.

第五篇:朱熹诗歌

朱熹

【诗人小传】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号晦翁,又号遁翁、沧州病叟,自称云谷老人。婺源(今属江西)人,寓建阳(今属江西)人,寓建阳(今属福建)之考亭。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主泉州同安簿。淳熙五年(1178),除知南康军,改提举浙东茶盐公事。历江西提刑,召除秘阁修撰、奉外祠。光宗朝,除知漳州。宁宗初,除焕章阁待制、侍讲,旋以本职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二年(1196)十二月,落职罢祠。后以守朝奉大夫致仕。庆元六年卒,年七十一。嘉定初,谥“文”。《宋史》有传。事迹另见黄榦所撰行状及《皇朝道学名臣言行外录》卷一

二、宋本《四朝名臣言行录续集》卷一三等。自宋祝穆、李方子始,后人所撰年谱、传略数十种,以清王懋竑《朱子年谱》较为详赡熹得程颢、程颐之传,兼采张载、周敦颐之学,集北宋理学之大成。有《朱文公文集》一百卷,词有《晦庵词》一卷。王奕清等《历代词话》引《读书续录》云 :“晦庵先生词,几于家弦户诵矣。其隐括杜牧之九日齐山登高诗《水调歌头》一阕,气骨豪迈则俯视苏辛,音韵谐和则仆命秦柳,洗尽千古头巾俗套。”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八云 :“《词综》所录朱晦翁《水调歌头》、真西山《蝶恋花》,虽非高作,却不沉闷,固知不是腐儒。”

九曲棹歌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三曲君看驾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桑田海水兮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露碧 毵。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林间有客无人识,矣乃声中万古心。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七曲移舟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萦回。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题榴花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泛舟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白鹿洞书院

昔人读书处,町疃白鹿场。世道有升降,兹焉更表章。矧今中兴年,治具一以张。弦歌独不嗣,山水无辉光。荒榛适剪除,圣谟已汪洋。亦有皇华使,肯来登此堂。问俗良恳恻,怀贤增慨慷。雅歌有余韵,绝学何能忘。

拜张魏公墓下

衡山何巍巍,湘流亦汤汤。我公独何往?剑履在此堂。念昔中兴初,孽竖倒冠裳。公时首建义,自此扶三纲。精忠贯宸极,孤愤摩穹苍。元戎二十万,一旦先启行。西征奠梁益,南辕无江湘。士心既豫附,国威亦张皇。缟素哭新宫,哀声连万方。黠虏闻褫魄,经营久彷徨。玉帛骤往来,士马且伏藏。公谋适不用,拱手迁南荒。白首复来归,发短丹心长。拳拳冀感格,汲汲勤修攘。天命竟难谌,人事亦靡常。悠然谢台鼎,“骑龙白云乡”。坐令此空山,名与日月彰。千秋定军垒,岌嶪遥相望。贱子来岁阴,烈风振高岗。下马九顿首,抚膺泪淋浪。

山颓今几年,志士日惨伤。中原尚腥膻,人类几豺狼!公还浩无期,嗣德炜有光。恭惟宋社稷,永永垂无疆。

温泉

连山西南来,中断还崛起。干霄几千仞,据地三百里。飞峰上灵秀,众壑下清美。逮兹势力穷,犹能出奇伟。谁燃丹黄焰?爨此玉池水。客来争解带,万劫付一洗。当年谢康乐,弦绝今久矣。水碧复流温,相思五湖里。

温泉

连山西南来,中断还崛起。干霄几千仞,据地三百里。飞峰上灵秀,众壑下清美。逮兹势力穷,犹能出奇伟。谁燃丹黄焰?爨此玉池水。客来争解带,万劫付一洗。当年谢康乐,弦绝今久矣。水碧复流温,相思五湖里。

水口行舟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水多。

谩种秋兰四五茎,疏帘底事太关情。可能不作凉风计,护得幽兰到晚清。

水调歌头

富贵有馀乐,贫贱不堪忧。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请看东门黄犬,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何似鸱夷子,散发弄扁舟。鸱夷子,成霸业,有馀谋。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春画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

水调歌头 长记与君别,丹凤九重城。归来故里,愁思怅望渺难平。今夕不知何夕,得共寒潭烟艇,一笑俯空明。有酒径须醉,无事莫关情。寻梅去,疏竹外,一枝横。与君吟弄风月,端不负平生。何处车尘不到,有个江天如许,争肯换浮名。只恐买山隐,却要炼丹成。

好事近

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中原佳气郁葱葱,河山壮宫阕。丞相功成千载,映黄流清彻。

西江月

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身心无累久轻安。况有清池凉馆。句稳翻嫌白俗,情高却笑郊寒。兰膏元自少陵残。好处金章不换。

忆秦娥

云垂幕。阴风惨淡天花落。天花落。千林琼玖,一空鸾鹤。征车渺渺穿华薄。路迷迷路增离索。增离索。剡溪山水,碧湘楼阁。

赋水仙花

隆冬凋百卉,江梅历孤芳。

如何蓬艾底,亦有春风香。纷敷翠羽帔,温艳白玉相。黄冠表独立,淡然水仙装。弱植晚兰荪,高标摧冰霜。湘君谢遗褋,汉水羞捐珰。嗟彼世俗人,欲火焚衷肠。徒知慕佳冶,讵识怀贞刚? 凄凉柏舟誓,恻怆终风章。卓哉有遗烈,千载不可忘。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水口行舟

郁郁层恋隔岸青,青山绿水去无声。

烟波一棹知何许,鶗鴂两山相对鸣。

念奴娇

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山头仙客。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波折。

浣溪沙 压架年来雪作堆。珍丛也是近移栽。肯令容易放春回。却恐阴晴无定度,从教红白一时开。多情蜂蝶早飞来。

鹧鸪天

暮雨朝云不自怜。放教春涨绿浮天。祗令画阁临无地,宿昔新诗满系船。青鸟外,白鸥前。几生香火旧因缘。酒阑山月移雕槛,歌

罢江风拂玳筵。

鹧鸪天

已分江湖寄此生。长蓑短笠任阴晴。鸣桡细雨沧洲远,系舸斜阳画阁明。奇绝处,未忘情。几时还得去寻盟。江妃定许捐双佩,渔

父何劳笑独醒。

鹧鸪天

脱却儒冠著羽衣。青山绿水浩然归。看成鼎内真龙虎,管甚人间闲与非。生羽翼,上烟霏。回头祗见冢累累。未寻跨凤吹箫侣,且

伴孤云独鹤飞。

南乡子

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风月从今别一川。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

目断晴空雁字连。

满江红

秀野诗翁,念故山、十年乖隔。聊命驾、朱门旧隐,绿槐新陌。好雨初晴仍半暖,金釭玉斝开瑶席。更流传、丽藻借江天,留春色。过里社、将儿侄。谈往事,悲陈迹。喜尊前现在,镜中如昔。两鬓全期烟树绿,方瞳好映寒潭碧。但一年、一度一归来,欢何极。

忆秦娥

梅花发。寒梢挂著瑶台月。瑶台月。和羹心事,履霜时节。野桥流水声呜咽。行人立马空愁绝。空愁绝。为谁凝伫,为谁攀折。

西江月

堂下水浮新绿,门前树长交枝。晚凉快写一篇诗。不说人间忧喜。身老心闲益壮,形癯道胜还肥。软轮加璧未应迟。莫道前非今是。

菩萨蛮

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菩萨蛮 晚红飞尽春寒浅。浅寒春尽飞红晚。尊酒绿阴繁。繁阴绿酒尊。老仙诗句好。好句诗仙老。长恨送年芳。芳年送恨长。

偶题

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湲。

六月十五日诣水公庵雨作

云起欲为雨,中川分晦明。才惊横岭断,已觉疏林鸣。空际旱尘灭,虚堂凉思生。颓檐滴沥余,忽作流泉倾。况此高人居,地偏园景清。芳馨杂悄蒨,俯仰同鲜荣。我来偶兹适,中怀淡无营。归路绿泱漭,因之想岩耕。

游烂柯山

局上闲争战,人间任是非。

空叫禾樵客,烂柯不知归。

偶题

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断梗枯槎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

咏蕙

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适意欲忘言,尘编讵能老。

兰涧

光风浮碧涧,兰枯日猗猗。竟岁无人采,含薰只自知。

奉酬九日东峰道人溥公见赠之作

几年回首梦云关,此日重来两鬓斑。点检梁间新岁月,招呼台上旧溪山。

三生漫说终无据,万法由来本自闲。一笑支郎又相恼,新诗不落语言间。

朱熹范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