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儿童团抗日故事
抓住个“皇协军”
成立之初,儿童团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村口站岗、放哨,查外来人员的通行证。可别小看了这帮孩子,虽然年龄都不大,但是“威力”却不容忽视。他们的工作很有章法,每天都有两个团员在村口站岗,主要查那些非本村的人进入村子是否有通行证,如果觉得哪个人可疑,就将其押送到村公所去审问。遇到有人不配合甚至反抗,团员们就会蜂拥而上,抓胳膊抱腿,将其制服并押送到村公所接受保安员的问讯处理。
一次,杨建业和一个团员执行站岗任务时,发现一个穿着朴素但行迹可疑的人。杨建业拦住了那人去路:“你是干什么的?到哪儿去?有通行证没有?”那人赔着笑说:“我就在邻村住着,来这儿走个亲戚,我有通行证呢,让我过去吧。”杨建业一脸严肃地说:“笑什么笑?让你把通行证拿出来,听到没有?”那人又笑着说:“好好好,我拿我拿还不行,这群孩子怎么这么认真啊!”说完煞有介事地在身上东摸摸西找找,弄了半天什么都没拿出什么来,只好结结巴巴地对杨建业说:“呀!真不好意思,忘带了,你就放我过去吧,我绝不是什么坏人。”杨建业哪里能饶得过他,没通行证说什么也不放他走。交涉过程中,那人说话吞吞吐吐。杨建业当机立断,和同伴将他送到村公所交给保安员处理。村公所的保安员一番审问后得知,那人原来是个为日本人办事的“皇协军”,这次受上司指派专门到村上探听八路军的一些情报。不想却栽在一个小小的儿童团长手里。
这次杨建业也算是立了个不小的功,村公所的领导对他大加赞扬。组织上还特意奖励给杨建业和他的同伴每人两支石笔。得到褒奖后的杨建业对儿童团的工作更加用心了,而组织上也开始将更重要的任务交给儿童团去执行。
智取鸡毛信
相较而言,日寇对小孩子的戒备心不强,也不太注意他们的行踪。八路军抓住敌人的这一弱点,开始了新的计划。儿童团的工作范围更广了,肩负的责任更大了。当时山西分为巩固区、游击区和敌占区。八路军将自己的“内线”设在敌占区里,杨建业所在的五台县县城就是一个敌占区。一次,杨建业和同村的梁双林接到任务:去县城的宪兵队找梁双林的一个远房亲戚取点“东西”。在县城,日军设的一个关卡挡住了他俩的去路,一个鬼子兵端着刺刀凶神恶煞般地吼道:“你们两个小鬼,什么的干活?”杨建业手里抱着猫不慌不忙地答道:“皇军大大的好,我们兄弟俩进城看我姨来了,皇军就让我们过去吧。”那个日本兵上下打量了他们一番,很不耐烦地挥挥手说:“快滚,快滚!”俩人便一溜烟地跑了。
一路上,杨建业抱着猫,梁双林拿着陀螺,俩人玩玩耍耍地来到宪兵队门口,被站岗的日本兵再一次挡住了去路。这时候,从宪兵队里面走出一个身穿和服、年纪20多岁的日本女人,她看见杨建业手里抱着的猫特别可爱,就跑过来逗那只猫,还好奇地将梁双林手里的陀螺拿过来玩。杨建业灵机一动,乘机对那个日本女人说:“太太您大大的好人,让皇军通融通融的,我们的进去,看一下在炊事班干事的叔叔,一会就出来,不会惹什么事情的!”看着杨建业一脸诚恳的样子,那个日本女人走到站岗的日本兵面前,不知道叽里呱啦说了几句什么,只见那日本兵一个劲地点头:“嗨!”最后,那日本兵竟毕恭毕敬地将杨建业和梁双林放了进去。找到梁双林的亲戚,那亲戚将他俩带到一个僻静的角落,小心翼翼地从身上掏出一封信,只见信封上插了一根小小的鸡毛,杨建业知道这是一封十分重要又十分火急的“鸡毛信”,赶紧藏在内衣上特制的口袋里,一路小跑回到村里,将“鸡毛信”交给领导。
那封鸡毛信起的作用在几天后的一场战斗中得到了印证。1938年10月底,日军109师135连的500多兵力,从五台县出发到巩固区的高洪村扫荡,返城时要经过石沟村。由于此地地势险要,两边都是悬崖峭壁,对我军打伏击战非常有利,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和717团提前一个礼拜就在此设下埋伏,等待敌人的到来。杨建业带领儿童团的其他成员在几里外的地方,阻止外来人员进入石沟村,怕走漏风声。儿童团员们一看有人来了,就谎称石沟村在修路,让绕道而行。这样一直持续了一个礼拜,在11月3日清晨,气焰嚣张的日军开始进入我军的埋伏区,狡猾的日军分别将“皇协军”安排在队伍的前面和后面,把日军放在中间。等到500多人的队伍全部进入八路军的埋伏区后,随着指挥员的一声令下,战斗打响了,八路军的轻重武器一齐开火,一下子就把鬼子打懵了。此次战斗持续了1个多小时,歼灭日军300多人。
第二篇:抗日儿童团
抗日儿童团
1937年至 1945年,是中国历史上波谰壮阔的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许多抗日根据地都成立了抗日儿童团的组织。抗日儿童团员们在青年救国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斗争,他们同抗日军民一道,广泛参加各种抗日活动,十分活跃。抗日儿童团的任务是:宣传大家打日本;侦察敌情抓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尊敬抗战官和兵;帮助抗属来做事;学习生产不稍停。从东北的黑土地到晋西北的黄土高原,从苏北地区到陕甘宁边区,到处活跃着抗日儿童团员们的身影。到1940年,陕甘宁边区有7万儿童团员,苏北解放区有18万少年队和儿童团员,华北抗日根据地有60万儿童团员,他们是当时抗日儿童团的主力。其中,最为活跃和出色的是晋察冀边区的儿童团,他们站岗放哨、捉汉奸、送情报,利用自己年纪小,不被注意的特点,深入敌后,出色地完成任务。在晋冀一带,直到现在仍流传着放羊小英雄王二小把日本鬼子引进八路军包围圈的故事。晋察冀边区抗日儿童团还开展了”五不运动“:不给敌人带路;不给敌人送信;不吃敌人的糖;不念敌人的书;不告诉敌人藏粮的地方。
解放战争时期的少先队、儿童团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中国的抗日战争经过8年奋战,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面对胜利果实,蒋介石掉转枪口,疯狂抢夺。人民不会答应反动派继续骑在头上作威作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3年多的解放战争,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党领导的解放区的少先队、儿童团和国民党统治区的地下少先队,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946年,蒋介石反动军队进攻解放区,陕甘宁边区儿童团和晋绥边区儿童团开展了军事操练,站岗放哨,救护伤员,积极支前。同时,他们还在解放区的土改运动中斗争地主,看守财物,筹集粮食物资,为前线将土做了许多后勤工作。在敌占区,党的地下组织建立了报童近卫军、铁木儿团等地下少先队组织。他们秘密印发传单,张贴标语,宣传革命形势。他们还巧入敌人心脏,刺探情报提供给解放军。解放战争时期的少先队员和儿童团员们在战争中成长,在战争中锻炼,真正达到了晋绥边区 1946年建立少先队组织时在队章中规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少年儿童一代,提高其文化、政治水平,发展其学习各种技(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能和社会知识,为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培养人才“。新中国的中国少年先锋队
1949年10月1日,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前冉冉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为少年儿童一代的健康成长开辟了道路,为少年儿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条件。早在1949年1月,中共中央就颁布了(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在决议中把建立新中国的少年儿童组织列为团的四项任务之一。10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正式颁布(关于建立中国少年儿童队的决议)。1953年6月,又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少先队继承了革命战争年代儿童团的优良传统,以红领巾作为自己的标志,象征着革命的胜利。少先队员们在党团的领导下,以”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作为自己的呼号,投入了火热的革命和生产学习中去:解放初期,在土地改革、镇压xx、抗美援朝运动中都可以看到少先队员们活跃的身影。他们参加控诉会,参观上改展览会,放哨监督地主分子;他们通过读报和讨论,知道暗藏的反动分子还要伺机破坏革命,所以一定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为了支援志愿军,少先队员们纷纷给志愿军叔叔写慰问信,寄贺年卡,还用劳动所得捐献”红领巾“号飞机,为保家卫国贡献一份力量。在三反五反斗争中,许多少先队员参加了”要爱护公物,要爱惜时间,要艰苦朴素,不要损人利己,不要浪费,不要贪小便宜和拿别人的东西“为内容的三要三不要活动。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少先队开展了”小五年计划“活动,收集废金属,捐献拖拉机,种树、种植油料,支援社会主义建设。
第三篇:《抗日儿童团》观后感
《抗日儿童团》观后感
星期五下午,我们看了《抗日儿童团》这部电影。我被儿童团的机智、勇敢、坚强、不怕牺牲、敢于和敌人作斗争的精神所感动。
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抗日儿童团们三次和鬼子作斗争的过程:第一次,玩鸡蛋游戏解脱;第二次,绕圈圈,鬼子要追上时,兵分两路,甩掉鬼子,在村子里会和;第三次,他们自制手榴弹,炸死鬼子。
这部影片中我最喜欢的是张根生。他和小伙伴们一起在村口站岗放哨,同敌人斗智斗勇,成功的帮助八路军消灭了敌人。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我会努力、刻苦学习,学习张根生他们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多读课外书,多多的背诵优美的文章、句子,做到“读书破万卷”,争取写出让老师和家长满意的好作文出来。
从电影中,我看出过去人们的生活条件是多么的艰苦,日本侵略者是多么的凶残。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靠革命先辈的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材。
第四篇:抗日儿童团观后感500字
抗日儿童团观后感500字
抗日儿童团>观后感500字
(一)看完《抗日儿童团》这部电影,我不由感慨万分,再一次认识到,我们今天的幸福路是由烈士的身躯铺成,鲜艳的五星红旗是无数先烈的热血染成……
《抗日儿童团》这部电影,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一批抗日儿童团团员们不怕牺牲,勇敢战斗,保护受伤的女八路军陈娜,并冲破层层封锁,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将绝密情报送到八路军指挥部的>故事。
电影中抗日儿童团的团员们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十分敬佩鸿宝,他是一个了不起的男孩,尽管只是一个九岁半的孩子,残忍的日军杀害了他的爷爷和舅舅,他很坚强,在帮助陈娜安全逃离后,面对敌人的枪弹,他笑了,他的笑包含着完成任务的自豪,包含着对敌人的蔑视,他虽然倒下了,但他那颗爱国之心永存,他那自豪的笑久久在我心中回荡。
影片中还有这样一个情景,儿童团员根生掩护陈娜时,陈娜让根生不要管她,而根生说:'我们儿童团员不怕死。'根生和我的年龄差不多大呀!战争年代的儿童团员们为了祖国不怕牺牲,而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我们就像一只只无忧无虑的小鸟一样,差别是多么大呀!
感动之余,我思索着:苦难是对人最大的考验,在危险中,根生、鸿宝多么机智、多么顽强。今天的我们,学习生活是多么轻松、多么幸福啊,但我们却仍然抱怨作业多、题目难等,与根生、鸿宝等儿童团员比起来,我们面对的困难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想着想着,泪水不禁湿润眼眶。儿童团员面对危险时的机智与镇定,家人牺牲后的悲伤与坚强,哪一点不值得我们学习?
今天,虽然战争已经远离我们,但我们要时刻准备着,我们遇到困难、危险时要学习儿童团员的机智勇敢,不畏牺牲,勇于奉献的伟大精神。战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颗害怕牺牲的心,可怕的是没有一颗爱国的心。我要把感动化为一朵动力花,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让动力花永远开下去。
抗日儿童团观后感500字
(二)抗日儿童团讲述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年代里,在我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以张根生为代表的抗日儿童团员们协助八路军宣传抗日、侦察敌情、站岗放哨,甚至执行任务保家卫国的故事。
回顾我国近代革命史,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战胜外有强敌入侵、内有封建压迫的生存危难,历经艰辛先后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拥有了今天全民基本小康的美好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的泪水是悲悯的,而不由仇恨产生的。我们的伤痛是永远的,不是用仇恨能解决的。以人类灾难作为民族前进的警世钟比任何道理都要来得更加直观强烈。
八年抗战,团结和教育了全国人民,同时也培养了新一代中国的小主人。全国广大少年儿童在党的领导下,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事迹,涌现了一大批值得永远怀念和歌颂的少年英雄,小根生们利用自己年纪小,不被注意,不受敌人的威逼利诱,利用地势地形同敌人斗智斗勇,英勇无畏的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成功的帮助八路军和武工队消灭了敌人,为行河县的抗日历史涂抹下鲜艳壮丽的一笔。
自强才能自救,勇敢地面对曾经的伤痛才能更加勇敢地走下去。少年儿童是祖国为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电影《水面葫芦》希望通过这样深刻、感动、热血的历史再现,向世界展示那个艰苦的年代全中国上到80老人下到10来岁孩童对祖国的热爱、对家园的守护、对正义的拥护,向社会展示以片中主人公为代表的青少年智勇双全、面对生死、面对侵略者的无畏无惧,给予当代的儿童和青少年一番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和洗礼。
抗日儿童团观后感500字
(三)在家里里我看了一篇电影叫《抗日儿童观后感》,我现在给大家讲一下这篇电影的主要内容和我看了之的感觉吧。
这些坏日本军要抓一个女八路因为她得手里有重要文件所以要把她救回来,女八路受了伤给两个抗日儿童团的小孩儿发现了,于是,一个小男孩放了鸽子回家,等鸽子一回家就带便他们找到了女八路,于是老爷爷把女八路带回家,日本军来了大怒,杀了老爷爷也,那个小男孩很伤心,之后他的几个伙伴都给抓了起来,说如果不把女八路交出来,我就把他的伙伴全部被杀死,还有好几个小孩儿就是抗日儿童团的,最后儿童团只剩下两个人了。他们跟日本军生死拼搏,后来一个小孩儿的叔叔来了把小日本给杀了个精光,最后中国人战胜了,小日本输了。
我看完后感觉那个小孩很可怜还有那些死去的中国人。小日本是在是太坏了,但是中国的八路军和儿童团还是勇敢的将小日本给打败了。
我敬佩这些中国的抗日军人和儿童团的小英雄们。
第五篇:抗日故事3
抗日故事 主要战争
1931年
江桥抗战(1931年10月16日-1931年11月21日)1932年
淞沪抗战(又称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1932年3月)1933年
长城抗战(1933年1月-1933年5月)热河战役(1933年2月-1933年2月)1936年
绥远抗战(1936年11月-1936年12月)1937年
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1937年7月)平津作战(1937年7月)
太原会战(1937年10月-1937年11月)南口战役(1937年9月)
平型关战役(1937年9月)
忻口战役(1937年10月)
娘子关战役(1937年10月-1937年11月)太原保卫战(1937年11月)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937年11月)四行仓库
南京战役(1937年12月)
1938年
徐州会战(1938年2月-1938年5月)台儿庄大战(1938年3月-1938年4月)兰封会战(1938年5月-1938年6月)武汉会战(1938年8月-1938年10月)万家岭战役(1938年8月-1938年10月)小界岭战役(1938年8月-1938年10月)广州战役(1938年10月)
1939年
南昌会战(1939年3月-1939年4月)随枣会战(1939年5月)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939年10月)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940年2月)昆仑关战役(1939年12月-1940年1月)1940年
枣宜会战(1940年5月-1940年6月)百团大战(1940年8月-1940年12月)1941年
豫南会战(1941年1月-1941年2月)上高会战(1941年3月-1941年4月)
晋南战役(1941年5月-1941年6月)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941年10月)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1942年1月)
香港保卫战(1941年12月)
1942年
滇湎路战役(1942年3月-1942年9月)
浙赣战役(1942年5月-1942年8月)
1943年
鄂西会战(1943年5月-1943年6月)
常德会战(1943年11月-1943年12月)
1944年
豫湘桂会战(1944年4月-1944年12月)
豫中会战(1944年4月-1944年6月)
长衡会战(1944年5月-1944年8月,又称“湖南会战”)
第四次长沙会战(1944年5月-1944年6月)
衡阳保卫战(1944年6月-1944年8月)
桂柳会战(1944年8月-1944年12月)
缅北滇西战役(1943年10月-1945年3月)
密支那战役(1944年5月-1944年8月)
强渡怒江战役(1944年6月-1944年7月)
1945年
湘粤赣战役(1945年1月-1945年2月)
豫西鄂北会战(1945年3月-1945年5月)
湘西会战(1945年4月-1945年6月)
桂柳反攻战役(1945年4月-1945年8月)
故事
赵尚志:1934年3月底,赵尚志邀集十几支义勇军的首领,共同商议成立了东北反日联合军司令部。大家选赵尚志为司令。1934年6月28日,珠河反日游击队扩编为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赵尚志任司令,队伍扩大到450多人。哈东支队成立后,兵分3路,攻打了五常、宾县、方正等县城。三岔河激战两天一夜,歼敌百余。在肖田地,赵尚志率200余骑兵突遭500多日伪军的包围。他沉着指挥部队反击,双方一直激战到晚上。趁夜黑敌疲,他派出精兵携带30余马匹,突出敌人的结合部,敌误认主力突围,急忙尾追,留在原地的我军主力突袭其背后,歼敌130多人,赵尚志率部从容突出重围。
1942年2月12日凌晨,赵尚志在特务刘德山的引诱下,带领小分队去袭击梧桐河伪警察分所途中,被刘开枪击伤。赵尚志回手击毙了刘德山。他命令队员携带文件转移,自己忍着伤痛开枪掩护。最后,赵尚志终因伤势过重,失血过多,在昏迷中被俘。赵尚志在生命垂危时刻,不吃不喝,怒斥敌人,宁死不屈。2月12日9时,年仅34岁的赵尚志闭上了眼睛。凶狠的敌人把赵尚志的头割下来送到长春请功,把他的躯体扔到松花江的冰窟里…….戴安澜 :1926年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历任国民党军队排长、连长、营长、团长。1933年3月,率部参加长城古北口抗战,荣获五等云麾勋章。1937年8月升任第13军73旅旅长。次年3月,在台儿庄战役中,戴旅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迫使言儿庄之敌后撤,得宝鼎勋章1枚。5月,升任第89师副师长兼第31集团军总部干训班教育长。8月,率部投入武汉保卫战,被第31集团军记大功1次。1939年1月5日升任第200师师长。5月,率部参加抗击日军进犯的随(县)枣(阳)之战。9月,参加长沙保卫战。11月,参加桂南昆仑关作战。次年1月,在坚守昆仑关的战斗中,戴部确保441高地,毙敌百余人,毁敌坦克2辆、炮4门,缴获枪械百余支。11日,戴安澜身负重伤。国民党政府颁授四等宝鼎勋
章。1941年12月16日,第200师开赴缅甸协同英军作战。次年3月,参加东瓜保卫战。在没有空军协同作战的情况下,同4倍于己、配备有步兵特种兵和空军的日军苦战12天,掩护了英军的安全撤退,并歼敌5000余人。4月25日,又率部克复棠吉。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甸北部茅邦村殉国。10月16日,国民党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29日,美国国会授权罗斯福总统追授戴安澜1枚懋绩勋章。1943年4月1日,国民党政府在广西全州香山寺隆重举行有1万多人参加的国葬。国共两党领袖均亲撰挽词。毛泽东的挽诗是:“海鸥将军千古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殉命,壮志也无违。”蒋介石的挽词是:“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杨靖宇:1936年7月,任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等职。他率部长期转战于长白山麓、松花江、鸭绿江畔,活动足迹遍及30个县。杨靖宇指挥所部与日伪军作战数百次,沉重打击了日伪军,扩大了游击根据地。对敌斗争进入到异常艰苦的阶段。仅从1940年初到2月中旬的50多天里,杨靖宇就率部与敌作战40多次,有时一天打几仗。杨靖宇充分发挥他的指挥才能,一次又一次突破敌人的围攻,但由于敌人力量过于强大,我方无粮食弹药补充,只能以草根树皮充饥,甚至吞咽身上的棉絮,饥困交加,难再力战。杨靖宇不得不决定各部队化整为零,分散突围,以保存实力,待机重新集结。1940年2月23日,孤身奋战五昼夜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杨靖宇壮烈牺牲。凶残的敌人割下他的头颅,又剖开他的腹部,发现他的胃里除了没消化的树皮、草根和棉絮,竟没有一粒粮食……
马本斋: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马本斋在家乡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1938年4月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任司令员。1942年8月,回民支队奉命到达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队和广大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改编后的回民支队,在马本斋的率领下,战斗力不断提高,队伍发展到2000多人,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抗日劲旅。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不惧牺牲,浴血作战,奋勇杀敌,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在广阔的冀中平原和冀鲁豫大地上,所向披靡,屡建战功,打得日本侵略军闻风丧胆。
吉鸿昌:1933年5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组织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吉鸿昌回国任前敌总指挥,当时抗日队伍面临无法解决粮秣、被服的重重困难,吉鸿昌就变卖家产,将所得六万元支援军需,他坚信“师出有名,强虏必败”。有一次,部队出发前,他向全体官兵讲话:“有贼无我,有我无贼,非贼杀我,即我杀贼,半壁河山,业经改色,是好男儿,舍身报国。”说罢,挥刀上马,队伍浩浩荡荡向察北进军。吉鸿昌率部所到之处,敌人闻风丧胆。他们连克康保、宝昌、沽源、多伦等城,在克复多伦时,激战五昼夜,吉鸿昌亲率突击队歼灭守敌,收复失地,这一胜利,震惊中外,迎头痛击了“抗日必亡”的谬论,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正当同盟军全部收复察省失地,准备出兵热河,收复东三省时,亲日派勾结日本帝国主义联合向同盟军围攻,一场轰轰烈烈的人民抗日烈火被扑灭了。吉鸿昌辗转回到天津继续进行反帝斗争。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被特务行刺受伤被捕,他面对“立时处决”命令,镇静安详地向敌人要了纸墨笔砚,挥笔疾书,写了自己怎样走上革命道路,历述国民党反动派祸国殃民的罪行。在给妻子胡洪霞的遗嘱中写道:“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殉难前,吉鸿昌身披斗篷,从容走上刑场,他用树枝作笔,以大地为纸,写下了浩然正气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当如此,我何惜此头!”然后对刽子手们厉声说道:“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给我拿椅子来!我得坐着死!”他巍然坐在椅子上像泰山一般。他又向拿枪的敌人说:“我为抗日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你们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当刽子手在吉鸿昌面前举起枪时,他扬眉瞪目,高呼:“抗日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时年39岁。
总之,抗日英雄个人或者群体太多了,共产党和国民党抗日英雄参若星辰。他们的光辉业绩也必将彪炳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