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企业在执行力方面一般都会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大全5篇)
编辑:落日斜阳 识别码:15-1120837 6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28 23:05:32 来源:网络

第一篇:企业在执行力方面一般都会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企业在执行力方面一般都会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干部员工对上级和本企业的规章制度、规定以及标准不能100%地有效执行,打有折扣;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不清,履行职责不到位;表面接受任务,事后落实不到位;不注重细节,对待事情经常马马虎虎;对偏差和失误缺乏敏感性,认为不是什么大事;喜欢为不想接受任务找借口,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喜欢为没有完成的任务找借口,敬业精神和责任心较差等。

存在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企业没有建立好正常的管理秩序和生产秩序,达不到“令行禁止”,没有规范好管理行为和作业行为;没有很好地建立健全企业的规章制度、规定以及标准,在严格遵守上做不到“持之以恒”;各级领导有的没有做到常抓不懈,存在“波浪型”或“季节性”现象;企业的规章制度可操作性差或不合理,执行起来有难度或无法执行;监督和考核机制不痛不痒,或流于形式;对员工的培训教育不到位,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达不到“与时俱进”,不能适应企业又好又快健康发展的要求;员工没有形成“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心浮气躁,务虚不务实;有的领导干部没有以身作则,没有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群众中造成负面影响;党、政、工、团没有真正做到“齐抓共管”,达不到较好的协调和统一;缺乏形成员工积极向上和较强凝聚力的企业文化。

那么,如何提高执行力呢?执行力有三个核心:人员、战略和运营。人员,就是用正确的人做合适的事;战略,就是做正确的事;运营,就是把事做正确,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诚然,影响执行力强弱的因素有很多,在这里谈谈提高执行力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方面:

——企业应组织建立好正常的管理秩序和生产秩序,这是提高执行力的基础。一个企业必须首先建立好正常的管理秩序和生产秩序,把管理界面划分好,把工作职责确定好,把生产管理的流程理顺好,把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长效机制建立好,把日常的管理行为和作业行为规范好。这样,企业的日常生产工作才能得以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效率和执行力才能得到提高。否则,整个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就会显得混乱,别说工作效率低,可能连许多工作都做不好,就更谈不上执行力强的问题了。就像一团麻,首先要理好,接着才能加工成线,最后才能纺织成布。

——企业要高度重视对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企业要适应当今社会快速稳定发展的高要求,加强对员工心理、业务、文化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提高全员执行力奠定素质基础。综合素质包括较强的业务技术和安全意识,工作效率的高低,工作任务完成的好坏,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心态,较高的文化素质如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艺术语言、表达和沟通等。这些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对企业执行力的影响绝对不容忽视。

——干部员工要充分认知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应担负的重任。我们每一位干部员工都要清楚自己到底要为企业做什么?到底要为企业负什么责?怎样才能按企业的要求去执行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怎样才能执行好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

位员工只有都清楚了这些,下一步才能更好地制定目标,制定和落实好保证目标实现的措施,到位做实,扎实做好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要树立“严、细、实”的工作作风。集团公司大力倡导大唐员工一定要树立“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其目的是要求我们每一位员工必须以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高标准高要求约束自己,细化管理,落实责任,精心工作,扎实做好安全生产的每一项工作,使企业得以持续、安全、健康、稳定和快速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企业较强的执行力。在电力企业中,有相当多的例子可以说明: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做工粗放和工作不踏实的员工,对上级的要求、规程、规范和规章制度执行打折扣,往往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错,有时会酿成较大的事故,给企业和社会造成较大的损失。

——要加强有效的沟通。沟通就是生产力,沟通是管理的灵魂,有效的沟通决定管理的效率。在我们的实际工作当中,加强沟通显得至关重要,如果沟通不好,则往往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不良后果,如:下级对上级的意图没有领会清,往往把事情做得不如人意;有时相互之间沟通不好或根本就不沟通,出点问题,则往往造成相互指责、相互猜疑的后果;平时工作中,由于沟通不畅,协作不好,则往往造成工作效率低或完成工作任务较差。我们每天都是在工作中沟通,在沟通中工作,只有加强有效的沟通,才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也才能把我们的工作任务完成得更好。这样,也才能体现出较强的执行力。

——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党员要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杜邦公司的老总平时住在生产炸药的厂房顶上,把安全管理责任提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亲自抓安全,要求员工把安全措施做到位,一点都不能马虎,给员工树立了典范。当前国家要求煤炭企业的领导亲自下矿井,这也就强调了责任问题,要求领导干部必须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带动大家共同做好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目前,集团公司推行全面责任管理、全员业绩考核工作,意在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对标意识、创造意识,增强执行力、履职力和创造力,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位,岗位目标责任人人落实到位,考核激励逐级兑现到位。其实这里面也就包含了责任和执行力的问题,责任是关键,是前提,没有责任谈执行力就如同空中楼阁。要牢记“领导就是责任”的含义,各级领导必须首先强化责任,落实责任,切实增强领导执行力,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时刻不忘记党的宗旨,不丧失党的先进性,在执行力方面绝不能做落后者,必须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一个企业的执行力强弱,需要有人去监督、评价和考核,通过评价考核来促进执行力的提高,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没有形成闭环管理,脱节的管理就无法使执行力得到提高,光靠员工的自觉行为来提高执行力是难达其效的,正因如此,目前集团公司推行“全面责任管理,全面绩效考核”,这无疑是给提高企业执行力带来了强大的动力。

——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提高企业的执行力是企业员工共同面临的问题,需要广大员工共同关心、共同思考甚至共同抓的事情,同时也需要有组织、有措施、有步骤去抓,单靠几个人或个别部门去抓是达不到全面提高的目的。“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就需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全面、全方位去抓去管,企业的执行力才有可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营造团结协作、积极向上和凝聚力较强的企业文化氛围。某热电厂在实施“三讲一落实”班组流程化管理之前,对执行力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对部门(公司)、车间(值队)、班组进行评估,结果发现,生产指令下达后,部门(公司)领导的执行力能达到80%左右,车间(值队)级干部能够达到65-70%左右,而班组的执行力不足50%。由此可见,自上而下,执行力都打了折扣,这也是很多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这就需要广大干部员工齐心协力去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企业营造团结协作、积极向上和凝聚力较强的文化氛围,这样才能使执行力的问题得到足够重视,也才能把提高执行力当作经常化的工作来抓好抓实,企业的发展才有希望。

总之,提高执行力的方式方法很多,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执行力,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当中不断地去探索。

第二篇:报告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报告存在的共性问题

1、存在简单的文字、排版失误

2、报告编排顺序不符合导则要求

3、被评价单位没有盖章

4、评价依据不准确或不全面

5、评价方法的选择或应用不妥当

6、工程概况介绍不祥

7、评价内容不够全面

8、评价结论不符合导则要求

9、报告内容、附件不齐全

10、未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复查

1、存在简单的文字、排版失误

(1)将“各部门”写成“个部门” ;kV、km、kg 写成KV、Km、Kg;“CO2”应为“CO2”,(2)标点符号错误,漏字“附件8”写成了“件8”等;

(3)法定计量单位标注不统一,如在一页中就有“米、m、公里”;

(4)语句不通,如“预先危险性分析和等评价方法”,“焦油洗油最大存量”应为“焦油储罐最大存量”等;

(5)安全评价的范围一项中未介绍评价范围,而是进行了评价单元划分;

(6)报告前后不一致,第一段中介绍安全管理人员为5人,而基本情况表中却为8人;

2、报告编排顺序不符合导则要求

“安全评价机构资质证书复印件”应置于“安全评价工作人员组成”的后面;“编制说明”应置于“目录”之前。

安全评价报告格式

⒈布局

⑴封面(参见式样1)

⑵封二(参见式样2)

⑶安全评价工作人员组成(参见式样3)

⑷安全评价机构资质证书复印件

⑸编制说明

⑹目次

⑺非常用的术语、符号和代号说明

⑻正文(安全评价报告主要内容)

⑼附件

3、被评价单位没有盖章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导则要求被评价单位要在封面盖章,在抽查的报告中有三分之一的报告存在被评价单位没盖章的问题。

4、评价依据不准确或不全面

有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评价报告中,评价依据没有《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导则(试行)》等法规、导则,而把《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作为评价依据;

依据的标准是过期的标准,如《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16912-1992应改为GB16912-1997,《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未注明1999年版 评价依据中的噪声作业分级、有毒作业分级、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几个标准在评价过程中并没涉及,并未进行作业分级。对于生产场所存在噪声、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建议采用GBZ1-202_《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202_《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就可以了。

5、评价方法的选择或应用不妥当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导则中要求:

评价方法

⒈安全生产条件的安全评价,以安全检查表的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

⒉其他方面的安全评价,根据危险化学品生产的实际情况,可选择国际、国内通行的安全评价方法。

报告中大多采用了定性、定量的评价方法,主要有:

(1)安全检查表法、(2)美国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性指数评价法、(3)英国帝国化学公司蒙德法(Mond)、(4)预先危险分析法、(5)事故树分析、(6)危险度评价法、(7)事故后果分析评价等,有的报告中采用了预先危险分析方法,而结果中没有汇总表,也未确定危险程度,并且报告中未对预先危险分析方法进行介绍;

应用最多的是安全检查表法,在检查表法的应用中有的评价报告中安全检查表中“实际情况”一栏大多填写“符合要求”,而对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的并没进行描述,也就是说没有事实记录;有的报告中更是 “实际情况”一栏为空白,对于现状评价,我们应该把实际情况描述清楚,作为我们建议措施和评价结论的证据;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在危化品生产企业的安全评价报告中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在该方法的应用过程中,很多报告提到了补偿后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在DOW化七版中没有“补偿后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的概念,所得的补偿系数只能用来计算采取补偿措施后其实际财产损失的。而不能得出补偿后危险等级的结论,因为危险等级是固有的,所以补偿后的危险等级说法不正确。

在某制氧厂安全评价报告中采用了危险度评价法,应该知道危险度评价法适用于化工企业,而对于空分制氧厂采用危险度评价法确定危险度显然是不合适的;

在某化工厂安全评价报告中由于甲醇储存量为100吨,已构成重大危险源,对于重大危险源我们应该重点进行评价,故应选择一种定量的评价方法对其一旦发生事故后造成的危害范围进行分析,而报告只是进行了重大危险源辨识;

6、工程概况介绍不祥

有的报告中企业区域环境、企业周边情况介绍不详,无法了解企业周边情况;按照导则要求,企业外部环境也是我们应该进行评价的重点内容,对企业外部环境的评价要

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说明企业与周边企业、社区、设施等的实际距离,并评价其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标准规定;二是生产装置或储存设施构成重大危险源的,要说明重大危险源与周围居民区、学校等公用设施的实际距离,并评价其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或标准规定;三是分析企业周边的道路交通情况,并评价其是否满足企业应急救援的需要。上述三种情况,要作出明确的评价结论。

有的报告工艺流程介绍过于简单,原辅材料介绍不全;有的未列出设备清单,对于设备的型号无法了解,有的报告没有给出危险品的实际储存量,如果我们评价人员不了解工艺流程、工艺设备,也就不可能辨识清楚工程或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的标准是GB18218-202_《重大危险源辨识》。

另外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2_]56号)的有关规定,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包括如下几大类:

1)贮罐区(贮罐);2)库区(库);3)生产场所;4)压力管道;5)锅炉;6)压力容器;7)煤矿(井工开采);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9)尾矿库。

重大危险源辨识按照《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附件1规定的具体条件和参数进行判别。

7、评价内容不够全面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导则中规定:

定性、定量分析安全评价内容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⒈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⒉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

(二)分析生产装置、设施的生产单位外部周边情况和所在地自然条件

⒈分析生产装置、设施的危险、有害因素对生产单位周边社区的影响

⒉分析生产单位周边社区对生产装置、设施的影响

⒊分析自然条件对生产装置、设施的影响

(三)安全生产条件的分析

⒈管理层

⑴分析安全生产责任制情况

⑵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其持续改进情况

⑶分析安全技术规程和作业安全规程及其持续改进情况

⑷分析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情况

⑸分析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⑹分析其他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⑺分析安全生产投入情况

⑻分析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情况

⑼分析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情况

⑽分析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调查处理情况

⒉生产层

⑴外部条件

①分析危险化学品生产是否符合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划和布局;

②分析生产装置、设施是否在设区的市规划的专门用于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区域内; ③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危险化学品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与生产单位周边社区距离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⑵内部安全生产条件

①分析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有的报告缺少企业内部安全生产条件方面的分析:报告中未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岗位操作安全规程的执行情况、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事故应急救援情况进行分析;

有的评价报告缺少对生产装置、设施的生产单位外部周边情况和所在地自然条件的分析内容;

火灾危险分析当中缺少电气火灾的危险分析。

工艺及操作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中缺少对热工控制和连锁保护装置的分析内容。有的评价报告在安全生产条件分析的内容中,未对管理层和生产层的检查结果按照导则要求的条款逐条进行分析说明。

8、评价结论不符合导则要求

不少的评价报告中没有体现“可接受程度”的评价结论;危化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导则中给出了三种结论:

(一)根据安全评价结果,作出可接受程度的结论,(二)针对安全评价结果,作出采取何种措施后的可接受程度结论,(三)作出假设整改计划实施后的可接受程度结论

也就是说若评价报告中提出的隐患和问题企业已全部整改完成,或企业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不涉及《实施办法》第二章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则企业的安全风险可接受,可直接作出符合或基本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结论。

若企业存在的隐患或问题涉及《实施办法》第二章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且未完成整改的,评价报告应当在确认企业已落实了当前正常生产情况下保障安全生产的各项应急措施,可认定企业的安全风险可接受,作出符合或基本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结论。

9、报告内容、附件不齐全

有的报告附件中企业平面布置图过于简单,尺寸标准不详细。或者附件中无平面布置图、防爆区域划分图等资料。附件中无法定检测、检验情况汇总表。

有的报告中未附提供的原始资料目录,如消防证明材料、人员培训证书、静电检测报告、管理制度、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管理组织等资料。

评价报告的附件:

1、涉及评价报告中所有具体评价过程;

2、企业的区域位置图、平面布置图、周边道路交通状况图;流程简图、防爆区域划分图以及安全评价过程制作的图表

3、企业有关法定检测、检验项目的检测报告或清单(清单应包含检测项目、检测日期、检测数据、检测结论、检测周期和检测部门等内容,并加盖被评价企业公章);

4、企业在专门规划区域的证明文件或土地使用证;

5、企业有关消防验收的证明文件;

6、企业有关隐患整改的承诺(加盖企业公章,并经当地安监部门确认)

10、未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复查

有些报告对于检查出的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问题没有对企业整改情况进行复查、总结;如有份报告在存在的18项问题中,属于整改紧迫程度“高”的有6项,“中”的有10项,在对企业整改情况不清楚、不复查的情况下,在达不到有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怎么能确保安全生产,怎么能认为该企业在用生产装置基本符合安全要求。评价导则中要求应对企业存在问题进行复查,并对复查情况进行总结;整改复查报告中还应明确企业采取的具体整改措施,并分析其可行性。

关于国家法定检测、检验项目,评价报告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界定企业生产装置或设施中属于国家法定检测、检验的项目,且企业必须全部检测、检验合格,评价报告方可作出该项符合要求的明确结论。不得将检测、检验问题作为企业的整改承诺。在 “隐患整改确认表”中要明确不符合的条款已于何时完成整改。

二、如何提高评价报告的质量

•提高安全评价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

•完善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加强安全评价工作质量管理

•编制安全评价报告时,应严格按照评价导则的要求编制,不得简化程序、步骤•评价标准运用要准确

•深入现场全面收集建设项目资料,为保证评价质量打下基础

•搞好安全评价必须与委托评价单位进行良好的沟通

•建立专家库,充分利用专家的作用

•把好安全评价报告审查关

第三篇:新员工培训都会存在哪些问题

新员工培训都会存在哪些问题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

在公司,你要是干满一年就是老员工了,要是干满三年,那就是逆天的存在了。这是平常的月度新员工培训,更不要说每年两次的新大学生或研究生培训了。企业培训在很多公司,都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但新员工培训看起来简单,实际上也容易出问题,下面就说说容易出的三个问题。

1、新员工培训只讲义务,不讲权利

现在很多企业的新员工培训,只告诉员工有什么义务,要求员工为公司奉献,甚至要默默无闻地。而很少有人告诉新员工,他们有什么权利,如何行使权利,他们将得到怎样的保护。我们的讲师总是不厌其烦地举例,告诉员工尽了义务以后,奉献了以后,可能得到什么职位、金钱等等,甚至举例来证明,张总当年就是这样成功的。而很少有讲师给学员讲,某个下属面对上司的“**”,奋起反抗,采用何种“合法”的手段,比如找“员工公平委员会”投诉,给“员工关系专员”发邮件,找“工会主席”,找“老总”反馈等,最后成功地合法地维护了自己的权益。某个漂亮女员工,面对上司的性骚扰,使用了法律武器,迫使公司赔偿了她100万。

你要是普通员工,听了那些全是义务的课程,你会怎么想?你会发自内心地认同公司的企业文化吗?还是会生出一些抵触情绪呢?结论很清楚。作为讲师要站在客观的角度,全面地分析企业的状况,好的要说,不好的也要提到。义务要说,权利更要讲。我们要首先让新员工培训成为自己的主人,让他在公司有独立人格,才能真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里,你首先要尊重员工,员工才会在工作上自我实现。

2、新员工培训只讲技巧,不讲操作。

新员工或者是一张白纸,或者带着以前的经验来到公司。培训他们,让他们尽快适应岗位,学会干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比如培训他们公司邮箱的使用,培训他们复印机的使用,培训他们机床的使用,培训他们财务报表的制作,培训他们文字材料的格式等等。新员工来参加培训,他们要学会的第一个重要技能,就是怎么能干好工作。

但你看看现在的很多新员工培训,那些讲师都讲了些什么?企业文化之类的,那是必须培训的,就不说了。很多企业给新员工上什么“沟通技巧、团队建设、职业道德”之类的课程。这些课程是很重要,但对新员工有用吗?新员工学会了这些,会干活吗?这些课程都是废话!学员想听的不是沟通技巧,不是“要怎样听,怎样说,怎样理解”等等,而是想听“面对上司汇报工作的5个步骤、面对4种不同典型下属安排工作的引导技巧,和同僚合作或竞争要注意的8个要点”。

普通员工没有强大的举一反三能力,员工做不到学了“沟通技巧”后,就学会了使用这些原理,学会了和一切人“沟通”。员工有举一反一的能力就不错了,讲师要按照新员工工作的步骤来讲课,而不是像大学教授一样,系统地来讲课。学员听课是要拿来用的,所以还不如教一些实用的课程,比如“给上司打报告要注意的5个关键点,比工作必备的swot分析法、比如向上司汇报工作的4个步骤、比如说处理客户投诉的7个步骤、比如财务报表制作的8个陷阱等等”。这些实用性的课程,学员上午学了,下午到工作岗位上,就能用,这些课程才是新员工培训的重点。

简单地来说,在新员工培训,讲师要告诉学员不单单是一些技巧,更多的是结合他工作岗位上的操作。这就需要讲师深入到学员的工作现场,发掘学员工作现场的共通点,或问题点,然后把这些共通点挖掘成课程。让学员在培训现场,就学会了这些操作,到了岗位上能迅速上手干活,这就是面向绩效的培训。

3、新员工培训只讲部门,不讲企业

还有的企业,新员工入职以后,hr直接把新人,丢到各个职能部门,让职能部门的各级领导,进行入职培训。有的公司就专人做这个工作,甚至有的工厂,成立新员工培训部,专门针对新员工设计课程,做得比hr还要好。

其实培训新员工很简单,也很复杂。说很简单是因为新员工,尤其是新大学生,可以说是一张白纸,任凭企业图画。所以只要教授工作的简单操作,比如教他车床怎么开,他就能马上上手了,开始干活,给公司出效益了。但说复杂,是因为新员工来源自各个渠道,有不同的背景和经历,你想把他们全部培养成企业人,可不容易。

如果把新员工培训放到部门里去,部门的经理会培训他们,部门的老人会带他们。这样新员工可能会被教育成上司的人,部门的人,而不是公司的人。经过这样培训的新员工眼里,可能只有上司,只有部门,而没有公司。这样的新员工培训是公司管理的大害,你想想,你的老板是不是喜欢这样的新员工培训?

新员工培训,应该以公司的企业文化为先导,把公司的员工手册,企业文化,公司发展历史等,采用各种形式,让新员工接受。尤其中要的是,要告诉员工他的权利和义务,告诉员工哪些是天条。告诉员工公司的纲领,告诉员工他可以得到什么保护,告诉员工公司发生过什么故事。就像民国时学校教育,以宪法教育为先导一样,那是培养公民的路子。你想让员工成为公司的人,还是上司的人,要从新员工培训开始。

各位培训经理,你们要深入到企业一线,提炼企业的实践经验,总结成专业课程。在那些企业文化类的课程内容上,除了义务更要讲权利,在那些技能类的课程上,要讲操作,而不单是知识,在整个项目中,总部的培训管理部门要承担责任,不能扔到部门,任新员工自生自灭。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明阳天下拓展培训网站!

第四篇:连锁型企业上市存在诸多共性的问题(范文模版)

连锁型企业上市存在诸多共性的问题

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兴业态,连锁型企业逐渐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

记者获悉,目前有一大批连锁型企业正在积极准备A股首发(IPO)上市事宜,包括广东大森林连锁药店、湖南老百姓大药房、江西开心人等医药连锁企业;成都红旗超市、成都美美力诚百货等百货零售连锁企业;深圳中航健身会所等健身连锁企业;永琪美发、东田造型、广东前卫发型设计等美容美发连锁企业,以及绝味鸭脖、俏江南等餐饮连锁企业。不过,并非所有的连锁型企业IPO均受政策鼓励。记者从多位投行人士处获悉,由于政策限制,对于餐饮、美容、健身、房地产经纪、酒吧、KTV、足浴等七类连锁型企业而言,目前还不是合适的A股上市时机。但对于有品牌优势的医药、百货零售、家电、酒店、服装、家居、汽车服务等连锁型企业而言,其A股IPO却受到政策鼓励和支持。

此外,在上市进程中,连锁型企业容易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广发证券一位投行人士指出,单店盈利能力较差、异地复制能力不强、品牌战略不清晰、负债率过高、财务不规范等,是连锁型企业上市之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监管部门近期在厦门召开的202_年第四次保荐代表人培训会上亦指出:“鼓励连锁业态、品牌管理的企业上市,但要关注此类企业快速扩张的风险,要求核查每一家加盟商,关注其是否能持续经营。”

连锁企业发展迅猛

随着我国居民消费的持续增长,各种类型的连锁型企业近年来取得迅猛的发展。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_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销售规模达1.66万亿元,同比增长21.2%,增幅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个百分点。

据记者了解,按照行业分类,国内连锁企业已不再仅限于从事家电业、餐饮业、服装业、医药和百货零售业,更涵盖了服务业的大多数行业。包括教育、旅游、酒店、房产服务、美容、烟草、摄影冲印等。按照店铺形态分类,连锁企业店铺主要由直营店和加盟店组成。但与国外相比,我国连锁企业的规模化和集中度却仍然较低。海通证券一位研究员指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百强连锁企业的销售规模通常能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0%至50%,远高于我国202_年11%的比例。

据独立第三方调研机构大禾咨询统计,截至目前,我国规模以上(年收入500万元以上)医药连锁企业达1.51万家,规模以上(年收入1000万元以上)家电连锁企业达231家,规模以上(年收入500万元以上)百货零售连锁企业达2274家,规模以上(年收入200万元)酒店连锁企业达1.43万家,规模以上(年收入1000万元以上)房地产中介连锁企业达679

家,规模以上(年收入200万元以上)餐饮连锁企业达349家,规模以上(年收入500万元以上)健身连锁企业数量达53家。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我国连锁企业的规模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就部分连锁业态而言,目前却出现了市场饱和与区域竞争过度的问题,这一方面需要连锁企业重新制定正确的品牌战略和市场定位,另一方面也驱使一些大型连锁企业必须走向行业整合之路。”大禾咨询董事总经理程建辉认为。

七类连锁业态IPO暂受阻

连锁业态近年来所表现出的高成长性吸引了大批创投机构。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显示,截至202_年11月,已有超过100家连锁企业从创投机构获得融资,几乎涵盖了国内所有的连锁业态。

不过,并非所有创投机构具备前瞻性的投资眼光。记者获悉,目前政策暂不支持餐饮、美容、健身、房地产经纪、酒吧、KTV和足浴七类连锁型企业进行IPO。

平安证券一位投行人士指出,收入确认不规范、财务混乱是多数连锁业态存在的共性问题,但在上述七类连锁型企业中表现尤为明显。具体而言,酒吧、KTV、足浴属于娱乐行业,缺乏相关的产业政策支持,此类企业上市的社会效益也较差;美容、健身则完全是新兴业态,没有相关企业上市的先例,现有商业模式成熟度还有待进一步观察;餐饮行业则有全聚德、湘鄂情等几个企业上市的先例,但该行业问题仍然很多,比较容易出现财务包装或造假,在审核上比较难以把握。

另据西南证券一位投行人士透露,“目前这几类连锁业态属于谨慎推荐的范围,即使IPO材料报上去也会被劝退回来或无限期排队。”

以餐饮连锁业为例,程建辉指出,餐饮企业管理规范性普遍较差,会计报表中的收入和成本无法可靠计量,在纳税、员工社保缴纳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此外成长性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缺乏持续的盈利能力,一些特色的单店缺乏可复制性,很多餐饮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2到3年。再考虑到社会日益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餐饮企业的上市之路则更加不容乐观。

再以健身连锁业为例,广发证券一位投行人士指出,作为新兴业态,多数健身连锁企业的盈利能力还有待提高,主要依靠会员制进行收费的商业模式可持续性存在一定的疑问。持续盈利能力受关注

在常规审核过程中,监管部门往往最为关注连锁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

前述西南证券投行人士透露,“按照要求,对于连锁型企业,保荐机构至少需要核查70%以上店铺的盈利状况,对于加盟店则要全部核查。”

“连锁企业加盟店大多采取夫妻店,亦即个体户经营的模式,由于税负较低,加之经营风险较小,许多连锁企业中加盟店占了很大的比例。这种模式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由于总部对加盟店的管理较为松散,加盟店的盈利状况通常千差万别;二是上市公司必须具备完整的法人主体,但连锁企业如果加盟店过多,则比较容易造成上市主体不规范的问题。”该人士认为。

程建辉则建议称,连锁企业应处理好直营店和加盟店的比例关系。尽量把优质加盟店自营化,这样一方面增强总部的控制力;另一方面,经营业绩体现在统一的财务报表中,可以更快达到上市要求的业绩门槛。

具体而言,前述广发证券投行人士指出,无论对于何种业态的连锁企业而言,都必须要有至少10家以上盈利能力比较强的店面支撑,这样才有可能上市成功。

此外,部分连锁型企业则由于区域性特点较强,异地复制较差,也比较容易出现持续盈利能力较弱、未来成长性不确定的问题。

以深圳面点王饮食连锁和深圳顺电家电连锁为例,记者获悉,这两家深圳本土连锁企业数年前均曾启动过A股IPO计划,不过均因商业模式异地复制能力不强而最终搁浅。须解决财务规范问题

由于连锁企业的分支机构较多且分散,财务管理和规范的难度较大,因此其财务规范问题也较易受到监管部门的特别关注。

“连锁企业反映出来的财务规范问题通常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财务制度的不规范,另一方面则是为偷逃税所产生的财务造假问题。在财务制度方面,连锁企业通常存在会计核算不统一、会计政策运用不正确、会计凭证不合规等问题。在财务造假方面,不开或少开发票、少计收入、多计成本以及账外账等现象则较多。”前述平安证券投行人士指出。

此外,连锁企业还较易存在其他规范运作的问题,比如未缴或少缴员工社保及住房公积金,以及存在由于员工薪水过低导致人员大量流失的风险。

前述广发证券投行人士指出,连锁企业虽然解决了大量社会人员就业的问题,但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部分连锁企业扣减了员工的社会福利,此类企业上市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预计未来对拟上市企业员工福利方面的审核会越来越严。

第五篇:浅谈企业执行力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企业执行力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企业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它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本文通过对企业执行力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企业执行力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执行力;重要性;问题;建议

一、前言

一个企业是一个组织,一个完整的肌体,企业的执行力也应该是一个系统、组织和团队的执行力。执行力是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只要企业有好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好的带头人,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管理执行力就一定会得到最大的发挥,企业就一定能创造百年企业的目标。

企业要实现“办一流企业、出一流产品、创一流效益”的经营宗旨,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在员工中打造一流的企业执行力。一个执行力强的企业,必然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而具有高素质员工队伍的企业,必定是充满希望的企业。

要提高企业的执行力,不仅要提高企业从上到下的每一个人的执行力,而且要提高每一个单位、每一个部门的整体执行力,只有这样,才会形成企业的系统执行力,从而行成企业的执行力,竞争力。

执行力落地差是企业的最大内耗,不仅会消耗企业的大量人才、财力,还会错过机会,影响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发展。要提高企业的执行力,首先要从管理上得以体现,用管理的方法来形成企业的整体风格和氛围,最后使整个企业和人员都具备这种能力。

二、企业执行力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严谨

我国企业中缺少完善、严谨的执行力管理制度,或缺少针对性和可行性,或过于繁琐限制执行力。这就会导致企业的执行力出现连续性不强的问题,导致好的方案没有办法及时的实行错过了良机。

(二)繁琐且没有好方法

我国企业的项目执行往往其中间流程耗费的时间十分长,由下到上逐级批复不及时,导致工作出现延误,影响具体执行人员的积极态度。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企业中各部门容易出现沟通不良的状况,人员方面也容易无法协调,并且,人员的工作能力参差不齐,任务无法彻底的执行,相关的培训也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

(三)监管不到位

我国企业中对于企业执行力监管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欠缺,有的企业是干脆就没有监管部门,有的企业是没有明确监管工作归属的部门,职责不明确,便没有办法进行企业执行力的监管考核。

三、提高企业执行力的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

企业需要建议一套完整的企业执行力的相关规章制度,来规范企业各级员工的工作时间,确保企业执行力得到落实,不会产生内耗的现象。同时,有了明确的规章制度,也使监督部门有了明确的考核章程。

(二)完善和加强监督部门

作为企业执行力的监督部门,其需要彻底的贯彻和落实企业执行力的现状,能够发现企业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的进行问题的处理,保证企业的执行力可以更快捷、更正确的执行下去。

(三)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能力和配合能力

企业的项目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这就需要各部门的负责人进行配合。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针对性比较强的培训,让员工可以在培训中了解企业的执行章程,让工作可以顺利的进行。同时,企业还需要对员工进行素质能力的培养,让员工对自身的工作产生责任感和自豪感,使其可以主动的去推进工作。

本文选自:知金教育官网

www.teniu.cc

企业在执行力方面一般都会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大全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