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二、一传统文化
编辑:落梅无痕 识别码:16-787047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07 17:45:46 来源:网络

第一篇:二、一传统文化

周王庄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教师:刘笑班级:二年级一班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直接领导下,在各任课教师的积极配合下,较好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经过了一年的教育,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也存在着差距。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在今后的活动中探索知识,了解知识,学习知识。培养学生遇到问题善于动脑,勤与思考,乐于动手的好习惯。学会观察自然,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方法,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学习态度。

本学期学生学习二年级教材中的前16课,主要有《太空家教》(节选)、《增广贤文》(节选)等课文。

学习《增广贤文》,它是一部极有影响的蒙学读本,这部只有数千字的著作,内容大致讲述的是人和人际关系、命运、处世以及对读书的看法,全书以韵文的形式,将格言排列在一起,句法交错,灵活多变,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是对中国人处世经验、智慧和原则的总结,含有深刻的哲理,读来发人深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

传统文化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太公家教》、《增广贤文》,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形式: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火眼金睛、接龙、藏宝、小老师、鳄鱼吃人”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另外,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精神底子”。

第二篇:传统文化教案二

21.右溪记

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善于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技巧和多种表达方式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文中所寄托的身世之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品析文中清淡简洁、纯真自然的语言风格

(2)学习文章环环相扣、浑然一体的结构特征 学习方法:朗读、合作、探究、比较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春天又来到了,真想到大自然起走一走,可每当考虑春游的地方时,老师就挺犯愁的。为什么呢?许多景点我们都去过,有些景点虽没去过,但离我们又很远,一两天又回不来。不过,我们课本的编者给我们指了一个好去处,那就是——“右溪”,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到那里去“玩一玩”。(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

作者简历:17岁从师元德秀,34岁中进士。曾任职务有:参军、御史、节度参谋、经略史、吾卫将军、礼部侍郎

人品:同情劳动人民。曾两次上书朝廷,请求免除租税。文学方面:诗文注重反映现实,清淡简洁,纯真自然,文字稍逊。

三、师生共同反复朗读课文,正字正音,并了解文章大意。

师小结:右溪是道洲(在湖南省道县)城西的一条小溪,这里水清石怪境幽,环境十分优美。元结任道洲刺史时,又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

四、学生自学,做词语积累,把加点的字抄写整理在笔记本上。

五、分小组合作:对照书下的注释,合作翻译课文,教师巡视,帮助释疑。

六、师生共同合作、探究完成对课文的研究学习。

(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完成练习题,这种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引导学生找出本文的抒情句。

师:请同学们听清楚老师念的题目,完成下面的选择。本文的抒情句是(A)A、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B、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师:同学们完成得都很好,请你把你选择A的理由说一说,好吗?(理由:B句说的是刻石的理由)

(2)引导学生找出“怅然”的原因。(朗读课文开头的写景部分,从中找答案)

师:仍然请大家听题目,然后选择问题的答案。作者“为之怅然”的原因是(B)A、不可名状 B、无人赏爱(3)朗读课文后半部分,引导学生讨论“为之怅然”与下文的联系。

师:刚才我们读写景部分的文字时,我们感受到右溪水清石怪境幽,但由于这里地处偏僻,环境“芜秽”,所以“无人赏爱”。于是,元结就对它进行了修葺。那么,作者为修葺右溪做了哪些事呢?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参考答案:疏通 建筑 植树 种草 刻石 或 疏凿芜秽 建造亭宇 植树种草 为之命名 刻铭石碑)

七、再次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环环相扣,浑然一体的结构特征 板书; 景美: 水清 石怪 境幽 命名右溪

22.庐山草堂记

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理解全文,并能口译。

2、重点掌握“介”、“甲”、“宿”、“再”、“仅”的用法。3、能够解释名词作状语的现象。

三、教学方法:串讲、自学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作者】

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字乐天,原籍太原,祖上迁居下(Gui,在今陕西渭南市)。早年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官,因触怒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转任杭州、苏州等地刺史。晚年任刑部侍郎、河南尹、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闲居洛阳香山,自号“香山居士”。

白居易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明确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他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的诗歌创作贯彻了自己的主张,特别是早期的“讽喻诗”,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黑暗现实的人民生活的痛苦。被贬为江州司马以后,白居易对政治斗争采取了回避态度,诗歌的战斗性逐渐减弱,特别是到了晚年,随着官职的提高,生活的优裕,所写的大多都是一些“闲适诗“。

白居易的诗歌语言通俗而优美,叙事曲折生动,在当时就广为流传,对后世有很大影响。【题解】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主张削平藩镇的宰相武元衡被剌死,御使中丞裴度被剌伤。白居易当时任左赞善大夫,上疏请追捕剌客,以越职言事,触怒了权贵,又遭人诬陷“不孝”,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到江州后(治所在今九江市),在庐山营造草堂,写下了这篇《庐山草堂记》。

这篇文章描写了草堂建造的朴实简陋,陈设的雅致惬意,以及草堂周围景色的山清水秀;进而写到安适恬静的心情,表达了作者要“终于斯”的归隐思想。文章中流露出士大夫在政治上失意后乐天安命、人生无常的消极思想。文章叙事简明扼要,写景细密有致,文笔流畅,语言清丽,表现了较高的语言技巧,是一篇优秀的游记散文。【课文讲读】

1、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匡庐:即庐山,又叫匡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面。奇秀:奇特秀丽。甲天下山:即“甲于天下山”,省略介词‘于’,在。甲:动词,居第一位。【译文】庐山奇秀,在天下名山中居于第一位。

2、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香炉:因山的形状象香炉而得名,在庐山的西北面。遗爱寺:即东林寺,东晋高僧慧远所建,在香炉峰北麓。【译文】庐山北面的山峰叫香炉峰,香炉峰北面的寺庙叫遗爱寺。

3、介峰之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介:小篆写作,从“八”(分别),从人会意,表示分清人际间关系的界限的意思。本义在两者当中。胜:优美的。绝:本义丝断,引申为极、非常。

【译文】处在香炉峰、遗爱寺的中间,那个地方的景色优美到了极点,又在庐山中居于第一位。

4、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即作者贬为江州司马的第二年。太原:太原府,治所在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远行:离家很远或久在他乡。恋恋不能去:舍不得离开。去:离开。义同“恋恋不舍”。

【译文】元和十一年秋天,太原人白居易见到了这个地方而且喜爱这个地方,好象久在他乡的人经过自己的故乡舍不得离开。

5、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因:连词,于是。面峰腋寺:面对着香炉峰,侧靠着遗爱寺。腋:人体肩臂内面交接处,活用为动词,夹在腋下,此指遗爱寺在草堂旁边靠下的地方。【译文】于是面对着香炉峰,侧靠边着遗爱寺,建造了草堂。

6、明年春,草堂成。

【译文】第二年春天,草堂建成。

7、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译文】草堂共三间,中间两根大柱,两个侧室(共)四个窗户。面积大小,完全与心意相合,与财力相称。广袤:指面积,东西为广,南北为袤。丰杀:即大小。丰:宽大。杀:shai,狭小。一称心力:完全与心意相合,与财力相称。

8、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洞:名词活用为动词,开。户:单扇的门。来:动词活用为使动词。使„„来。阴风:凉爽的风。徂暑:盛暑。《诗·小雅·四月》“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徂”本“始”义,后人称盛暑为“徂暑”。【译文】打开北面的门,使凉爽的风进来,防备酷暑(的到来)。

9、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敞:高,用作使动,把屋脊南面盖得高些。甍:meng,屋脊,屋栋。纳阳日:让阳光照射进来。虞:防备。祁寒:严寒。【译文】把南面的屋脊盖得高些,让阳光照射进来,防备严寒。

10、木斫而矣,不加丹;——斫:砍。

【译文】建造房屋的木材只用斧子砍削,不用油漆彩绘。丹:丹砂,引申为红色。

11、墙圬而矣,不加白。——圬:本指泥瓦工人用的抹子,此指涂泥。加白:用石灰白粉之类粉刷。

12、砌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帏,率称是焉。——,qi,同“砌”,幂:覆盖。“幂窗”,用纸糊窗户。zhu帏:麻布做的帐幕。率称是焉:一切全都和草堂的简朴格局相称。【译文】肜石头砌成的台阶,用纸糊成的窗户,竹子做的帘子,麻布做的帐幕,全都和草堂的简朴相称。

13、堂中设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素屏:素绢做的屏风。

【译文】正屋里设了四张木榻,两面素绢的屏风,一张漆琴,儒道佛书各两三卷。

14、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为主:做了草堂的主人。傍:pang,旁边。睨:斜视,此指随意浏览的意思。辰:辰时,古人以十二地支计时,辰时为上午七点至九点。酉:酉时,指下午五点至七点这两句是说:从早到晚,美景很多,来不及一一观赏。不暇:没有时间,忙不过来。

【译文】白乐天已经来做了草堂的主人,抬头看山,低头听泉,向旁边看竹树云石,从早到晚,看不过来。

15、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俄而:顷刻,一会儿。物:景物。气:气质,性情。外:外面的景物。内:内心。和:平静和谐。

【译文】一会儿,(由于)清幽景物的诱发,性情也随之变得恬淡。环境适宜,心情平和。

16、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一宿:住一宿。再宿:住两宿。心恬:心情平静安适。颓然嗒然:形容心旷神怡,物我两忘。嗒ta然;心境空虚,物我两忘的样子。不知其然而然:不自觉地进入到“颓然而然”地状态。

【译文】住一夜身体安宁,住两夜心情平静安适,住三宿后心境空虚,物我两忘,不自学地进入到“颓然嗒然”的状态。(即:完全溶化到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了)。然:指示代词,这样。

六:课外作业:阅读《肥水之战》

23.游黄山后记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游黄山后记》,了解徐霞客在游记创作方面的艺术特点和写作方法。2.分析《徐霞客游记》的文学价值和科学价值。学习要点

1.分析并掌握作者在黄山的游览顺序:江村—汤口-汤寺-黄泥冈-石门-天都-莲花-炼丹台-玉屏诸峰-狮子林-丞相原-九龙潭。

2.分析作者对松、泉、云、石等黄山景物的描写特点。3.分析作者游记的写作风格和文字特点。作者生平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古代杰出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与他同时代的著名学者钱谦益称赞说“徐霞客千古奇人”,这是对霞客评价的点睛之笔。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四、作者作品

徐霞客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文学家。他的著作流传至今的有《徐霞客游记》及诗作38首。《溯江纪源》(一作《江源考》)原载《江阴县志》,也被后人收入《徐霞客游记》。他的著作目录散见于《徐霞客游记》中的还有不少,如《复刘愚公书》、《白石山精舍引》、《南宣楼记》等,但绝大部分已散佚。近年发现的有《致陈继儒书》,见《陈眉公先生集》。另有《山中逸趣跋》,系据霞客篆文手迹刻印,现藏云南省博物馆。

五、课文讲解 1.课文朗读 2.课文翻译及分析

《游黄山后记》采用的是日记体,是徐霞客第二次游览黄山时的旅途记录。本次次序

然地记叙了游历黄山前后四天的行程。这篇文章与其他山水游记重在借境抒情或托物喻理不 同,准确、客观的描写是本文的主要写作目的。

这篇黄山游记主要记叙了作者登天都峰、莲花峰的经历和所见胜景,整个文章神采飞扬,文字优美精致,清新流畅,读起来琅琅上口,是一篇朗读佳作。

其记与前一篇不同。他不但细致地叙写了自己爬山历险的具体过程,而且满怀激情地描绘了山顶所见奇景,在天都峰,他对雾气出没的氤氲景致,对古松曲直挺拔之状都做了刻画。对莲花峰之景重在描绘其独高众山,独出诸峰,人登其上则欢舞欲狂的情状。该游记语言精练而又恣肆自如,加之作者心情舒畅,故而整个文章神采飞扬,充满色彩感,实为难得佳作。

《游黄山后记》记叙了作者前后四天的游览行程,本文是日记体,因此可以按照作者的游览时间和游览顺序分析课文。

江村—汤口-汤寺-黄泥冈-石门-天都-莲花-炼丹台-玉屏诸峰-狮子林-丞相

(初三)(初四)

(初五)

(初六)原-九龙潭。

六、课文分析(1)描写山峰的文字:

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

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

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披,灿若图绣。

(2)此段还描写了作者游览黄山的艰难险阻,作者凭着坚毅的、勇往无前的精神才能看到秀丽的风景。

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着植梯接之。

七、举例说明《游黄山后记》的写作特点。

答案:①写景记事,悉从真实中来,具有浓厚的生活实感;②写景状物,力求精细,常运用动态描写或拟人手法,远较前人游记细致入微;③词汇丰富,敏于创制;绝不因袭套语,落入窠臼;④写景时注重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4.山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山茶》,了解山茶的有关知识。2.了解《闲情偶寄》的文学价值和科学价值。教学过程

1.作者生平:李渔(1610~1680),原名仙侣,字谪凡,中年改名李渔,号笠翁,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李渔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作家之一,他一生辛勤笔耕,创作了许多作品。主要著作有《风筝误》、《意中缘》、《蜃中楼》、《凰求凤》、《巧团圆》等,其中《风筝误》是其代表作。

2.文章出处:《闲情偶寄》共分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等八部,论及戏曲理论、妆饰打扮、园林建筑、器玩古董、饮食烹调、竹木花卉、养生医疗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内容丰富,立论新颖,语言平实,表现出较高的艺术造诣和生活审美情趣,堪称为一部中国古代生活的小百科全书,具有极强的娱乐性和实用价值。这里仅就居室部和种植部两个涉及园林艺术的部分略加赏析。3.重点字词:

1.然石榴之久(然):然:然而可是 2.犹不及山茶(犹):犹:还 3.又况种类极多(况):况:何况 4.诸卉种就(就):成,完成

4.翻译全文:百花之中开得时间最短的,一开花就凋零的,是桂花与玉兰花;百花之中开得时间最长,并且越开越灿烂的,是山茶花和石榴花。然而,石榴开花的持久度远远比不上山茶的。石榴的花瓣一到起霜就会凋谢,而山茶花即使在下雪天也仍然开得那么茂盛。这种花具有松树和柏树的品质,含有桃树和李树的风采,历经春夏秋季都始终不变。这不几乎是植物中的极品吗?而且它的种类特别多,从浅红色到深红色,全都具备。其中浅色的,像水粉,像胭脂,像美女的脸颊,像醉酒者的面容;其中深色的,像朱砂,像火,像鲜红的血液,像仙鹤头顶的宝珠。真可称得上是无论深浅浓淡,都达了美的极致,没有丝毫的缺憾。得到这种花一二株,可以抵得上其它花的几十株。可惜我的花园很小,各种花卉都种进来以后,就再也容纳不下了。只好拿一小株种在花盆里,放在假山怪石的一旁。唉,如果你喜欢的好东西却不能享用,讨厌的没好的东西去又不能去掉,那跟傀儡又有什么区别!5.山茶的写作手法及主要内容?

作者盛赞山茶的花期长,花姿美,花色多,用群喻的写法,把山茶的深浅颜色连类作比,接着用一个拟人的写法,认为这种花没有遗憾,充满了生活情趣和生活气息。作者从山茶花的身上看到了一种积极热情的品格,既执着,又不乏含蓄。

25.冠礼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冠礼。2.了解冠礼有关习俗。教学过程: 1.什么事冠礼?

冠礼,是华夏民族嘉礼的一种,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的成年礼。冠礼表示男女青年至一定年龄,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成年礼(也称成丁礼)由氏族长辈依据传统为青年人举行一定的仪式,才能获得承认。

2.冠礼起源: 冠礼,礼起源于原始社会,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汉族的冠礼具体浓郁的中国味,在汉字文化圈中最具有代表性。冠礼表示男女青年至一定年龄,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成年礼(也称成丁礼)由氏族长辈依据传统为青年人举行一定的仪式,才能获得承认。华夏族的成年礼,为男子冠礼,女子笄礼。经书记载,实行于周代。3.加冠礼的仪式过程

(一)冠礼前的准备

1、筮日和戒宾

2、筮宾与宿宾、宿赞者

3、为期

(二)冠礼的正礼

1、陈服器

2、就位

3、迎宾及赞者

4、始加

5、再加

6、三加

7、宾礼冠者

8、见母

9、字冠者

(三)正礼后的诸仪

1、冠者见兄弟、宾赞者、姑姊妹

2、执挚见国君、大夫、乡先生

3、礼宾、馈宾俎

26.婚礼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婚礼。2.了解婚礼有关习俗。教学过程: 1.什么事婚礼?

婚礼是一种宗教仪式或法律公证仪式,其意义在于获取社会的承认和祝福,防止重婚,帮助新婚夫妇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要求,准备承担社会责任。所有的民族和国 家都有其传统的婚礼仪式,是其民俗文化的继承途径,也是本民族文化教育的仪式。婚礼也是一个人一生中重要的里程碑,属于生命礼仪的一种。世界上最古老、延 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的婚礼是儒教婚礼、印度教婚礼、基督教婚礼,即三大文明圈的婚礼。在大部分的文化里,通常都会发展出一些结婚上的传统与习俗,其中有 许多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失去了其原始所象征的意义,逐渐演变为世俗婚礼。

2.婚聘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就是求婚,问名为请教女子的姓名(同姓不婚之故),纳吉为占卜生辰八字是否合适,纳征为交纳彩礼,请期为确定迎亲日期,亲迎为迎接新娘。3.婚礼用具:三茶六礼

茶在民间婚俗中历来是“纯洁、坚定、多子多福”的象征。与茶有关的婚俗,最典型的当推闽南和台湾,茶礼成为男女之间确立婚姻关系的重要形式。“三茶”即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同房合欢见面时的“合茶”。清代李渔的《蜃中楼·姻阻》中写道:“他又不曾有三茶六礼,行到我家来。”大意就是说,只有经过“三茶”和“六礼”手续成婚的,才算是明媒正娶的

27.丧礼与祭礼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丧礼。2.了解丧礼有关习俗。教学过程: 1.什么事丧礼? 有关丧事的礼仪 2.丧礼种类:

天 葬 水 葬 土 葬 火 葬 3.丧礼顺序 1.请总管 2.设账房 3.找杠房4.刻棺木

5.找棚铺。6.租赁桌椅

7.找茶房 8.找白货铺

9.请吹鼓手

10.订扎彩

11.找裁衣店

12.订酒席

13.零星购置

14.租白轿、租马车 28.少数民族史诗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史诗。2.了解少数民族史诗。教学过程: 1.什么事史诗?

史诗是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在人类历史上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史诗不仅代表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而且蕴含着丰富...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史诗演唱传统。2.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

藏族民间说唱体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传记性史诗《玛纳斯》被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3.简介: 《格萨尔》: 也叫《格萨尔王传》。主要流传于中国青藏高原的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纳西族、普米族等民族中,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了格萨尔王降临下界后降妖除魔、抑强扶弱、统一各部,最后回归天国的英雄业绩。《格萨(斯)尔》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史诗中演唱篇幅最长的,它既是族群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又是多民族民间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见证。这一为多民族共享的口头史诗是草原游牧文化的结晶,代表着古代藏族、蒙古族民间文化与口头叙事艺术的最高成就。

《江格尔》: 江格尔》是明蒙古族卫拉特部英雄史诗,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之一。它长期在民间口头流传﹐经过历代人民群众的不断加工﹑丰富﹐篇幅逐渐增多﹐内容逐渐丰富﹐最后成为一部大型史诗。迄今国内外已经蒐集到的共有60多部﹐长达10万行左右。这部史诗是以英雄 江格尔命名的。同时,江格尔也是《江格尔》的主人公。《江格尔》主要讲述阿鲁宝木巴地方以江格尔为首的12名英雄,同芒奈汗、布和查干等进行抗争,收复许多部落,建立起一个强盛国家的故事

《玛纳斯》: 柯尔克孜族(国外称吉尔吉斯族,现有吉尔吉斯斯坦国)英雄史诗。据中国记录的材料共8部,20余万行。《玛纳斯》广义指整部史诗,狭义指其第一部。与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不同,史诗《玛纳斯》并非一个主人公,而是一家子孙八代人。整部史诗以第一部中的主人公之名得名。《玛纳斯》主要讲述了柯尔克孜族人民不畏艰险,奋勇拼搏,创造美好生活,歌颂伟大爱情的故事。一共分为8大部.29.少数民族节日

教学目标:

1.了解少数民族有哪些节日。2.了解少数民族怎样过节日。教学过程:

1.少数民族有哪些节日?

回族

开斋节、宰牲节、圣纪节 傣族

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 黎族

春节、三月三

纳西族

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 撒拉族

古尔邦节

开斋节

圣纪节 藏族

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

望果节 侗族

祭牛节

花炮节

维吾尔族

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节 瑶族

盘王节、达努节

怒族

仙女节 祭谷神

春节,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 苗族

苗年、四月

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 白族

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拜日望 畲族

三月三

壮族

三月三歌会、春节、陀螺节、陇端节、吃立节、娅拜节 2.少数民族怎样过火把节?

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节庆期间,各族男女青年或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摔跤;或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现在,人们还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3.少数民族怎样过泼水节?

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

泼水节的内容,除泼水外,还有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斗鸡、跳孔雀舞、白象舞、丢包、放高升、放孔明灯等民俗活动,以及其他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

30.少数民族英雄

教学目标:

1.了解少数民族有哪些英雄。2.了解少数民族英雄的事迹。教学过程:

1.少数民族有哪些英雄? 耶律阿保机---辽 完颜阿骨打---金 李元昊---西夏 忽必烈---元 努尔哈赤---清 松赞干布---西藏 马本斋———回族 2.少数民族英雄的事迹

松赞干布,是一位很有作为的赞普。受父亲的影响,少年时代的松赞干布就已显现出非凡的才能。父亲被仇人毒害而死后,13岁的他即赞普位。即位后,他一面缉查凶手,一面训练军队,很快平息各地的叛乱,统一各部,定都逻些(今拉萨),建立了吐蕃奴隶制政权。之后,又先后降服周围的苏毗、多弥、白兰、党项、羊同等部,势力日益强盛。事迹:统一吐蕃,迁都逻些,统一高原,经略东方,汉藏和亲。

努尔哈赤: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出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后金政权的建立者,为后金首位可汗。其子爱新觉罗·皇太极称清帝后追尊努尔哈赤为太祖高皇帝。事迹:努尔哈赤首先统一了建州各部。受明封为都督佥事、龙虎将军等官职。以后,又合并松花江流域的海西各部和长白山东北的东海诸部。在统一过程中,创建八旗制度,把分散的女真组织起来。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命人用蒙古文字母创制满文。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建立后金,称金国汗,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战后,进入辽河流域。天命十年(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迁都沈阳。次年进攻宁远(今辽宁省兴城县),被袁崇焕击败,受伤,不久死去。他经营40多年,统一了女真各部,在满族的初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清朝建立后,被追尊为太祖。

31.家族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家族。2.了解家族的作用。教学过程: 1.了解什么是家族?

家族以血统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组织,包括同一血统的几辈人,亦可称为家属。如陈氏家族、王氏家族等。2.家族的特点

家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合而成的社会组织,也是一个组合而成的社会组织,也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是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基层政权组织。有族长负责处理族中的公共事务。

祠堂是家族的象征和活动的中心,家谱是维系血缘关系的主要纽带,族田是家族制度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很多家族往往动用族产支持贫寒人家的子弟读书,读书人发达后,也通过各种途径,回报家族。

32.祠堂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祠堂。2.了解祠堂的作用。教学过程: 1.了解什么是祠堂。

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祠堂有多种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用。另外,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2.了解祠堂的作用。

它是同族人纪念同一个祖先的地方,后来就成了一个家族势力的象征。执行族规家法,惩罚不孝子弟等都在祠堂进行,以此维护家族的秩序。

祠堂是礼制中心,受祖先崇拜、宗法伦理观念的影响,它是族内祭祖和放牌位的地方。祠堂还起着礼教的作用。

33.家谱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家谱。2.了解家谱的作用。教学过程: 1.了解什么是家谱。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宗谱等。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 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2.家谱内容。姓氏起源 世系表 家训 家传 艺文著述 家谱图像 家谱堂号 家谱体例 家谱起源 3.家谱的意义

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现在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谱牒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特有现象。为了保护族谱文化承传,专家学者正在呼吁“中华家谱”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此,每个中华民族的子孙,不管你是否正在着手或打算编修家谱,了解一些家谱知识都是必要的。4.家谱的作用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通过家谱,我们能够比较真实地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了解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家谱是和正史、方志一样重要的历史典籍,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家谱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宝库,可供从事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民俗学、人口学、民族学、文学、政治学、宗教学、法学、姓氏学的研究人员从中查询资料,寻找依据,进行研究。

第三篇:学传统文化心得一

学传统文化心得范文一:

在学校领导对新教师的关心和重视下,在路老师的率领下。我有幸于20XX年5月23日到5月27日参加在昆明举办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这次学习受益颇多,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深刻的了解。这也是一次文化大餐,丰富了大脑的知识。现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如下:

学习传统文化,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和谐快乐,这既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原因,又是这段时间以来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收获。以前,我们遇事很多时候都是根据自己当时当地的心情、情绪来处理面对的问题。如果我们学了传统文化,有一颗宽爱地心,我们会在矛盾冲突发生以前有预见性地化解矛盾,无论何时,都可以以一份“共情”的心,从对方的出发点考虑问题,理解对方,从而更有效地沟通思想,解决问题。

《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讲的是治学求进得道理。一个人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行。在工作中,如果我们时时如此,积极主动地工作。那么,我们的工作该是多么和谐惬意的一件事。因此,我们要把传统文化学深,学透,学到我们的骨髓里,运用到我们的工作中去。

学习传统文化,对于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传统文化中蕴涵的高尚道德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不断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学习传统文化应该体会到以下几点:学会爱社会,爱祖国和遵纪守法、学会感恩、学会礼仪为先、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廉耻、学会替他人着想、学会与人和谐相处等等。

希望中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深入更多人们的心灵,走向大众。带来一个和谐的社会。走向一个美好的未来。

学传统文化心得范文二:

前一段时间,经朋友介绍有幸参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讲座,连续5天的学习,我像一名刚刚上学的小学生一样,聚精会神的听好、理解好老师的每一句话。听着老师的讲座、听着老师唱着的德音雅乐,感受到了自己心灵从未有过的震撼,记得第一节课前,老师示意所有学生和老师全体起立,共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候!我真的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了!我是伴着眼泪唱完国歌的!工作三十年了,一般情况下,都是在大型的党、政机关特殊会议开模式上有唱片放出、参会人员随着唱的,我只是觉得很庄严、严肃,但是从未感动过,那么今天为何感动流泪呢?是因为参加这次讲座的有小学生、大学生、中年人、老人、工人、农民、有职业、无职业、企业家、国家干部还有来自各个层面的自愿者等方方面面的人组成的群体,唱的是那样真挚,那样充满激情。我感到我们的人民都是爱国的,对国家都是充满无限期望和爱戴的!我感到我们的国家是会越来越繁荣昌盛的!我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而自豪!几天来,老师给我们讲了《弟子规》《孝经》《女戒》,并结合实际讲了“涵养女德幸福人生”、“夫妇相处之道”、“家庭教育之根本——母教”、“如何做一名好女人”等课题。我深深的被感动着、被震撼着。多次流下眼泪。

我是60年代出生,从小学、中学、大学的课本上从未接触过《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父母没有读过书,只是从父母的身体力行、言行举止当中去体会、去学习做人要善良、待人要诚恳、做事要认真和公正。如今已是天命之年,已做了女儿、妻子、母亲、儿媳。回顾自己走过人生路程,过去自我感觉做的很好,但是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以后。对自己是一次心灵的洗涤,觉得自己很渺小,与孔圣先贤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特别学唱《跪羊图》歌曲时,觉得自己对父母亲的尽孝流下了终生遗憾。父母亲已经去世,只能与二老梦中相见了!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觉得我们当前处在人与自然发生冲突,引起生态危机;人与社会发生冲突,引起道德危机;人与自我发生冲突,引起精神危机的时代,学习传统文化非常及时必要。要加大力度弘扬我们的孝心、感恩心、善良心。让国民都知道“百善孝为先,百恶淫为首”;“诸事不顺因不孝,怎知孝能感动天”的道理。大力弘扬敦品立德,文明向上的家风,家是国之本,国是天下之本。家和谐了,国就和谐了;国和谐则天下就太平了。感恩词:感谢国家培养护佑;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导;感谢同学关心帮助;感恩农夫辛勤劳作;感谢大众信任支持;感谢一切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付出的人!

学传统文化心得范文三:关于中国文化心得体会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说实话,到学习之前,虽然心中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但是自认为自身做得还不错,经过两次学习,才逐步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

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作为职场中的我们。

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经常会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面对父母的唠叨,觉得很烦;有时对父母的牢骚,不能很好的给予劝慰,置之不理……想想自己平日对父母的关心太少了。

从校园已经走出来一段日子了,刚开始的时候,总是怀念象牙塔里的单纯的美好,怀念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的那种如沐春风的感受,怀念着以前的一切,总是不想告诉自己要向前看,总是把自己蒙蔽在过去的生活中,不去想迎接新的生活;总是抱怨周边的环境太过复杂,抱怨这个社会是多么的世俗,忘了继续追寻生活的美好。生活在回忆里,痛苦在现实中。在不遇到问题的时候,充满自信的对待一切,而在遇到真正挑战的时候,既没有小隐于野的气魄,更没有大隐于市的心境,也只不过是俗人一个。所以非常感谢领导们在我彷徨的时候给了我机会参加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醒自己应该如何继续以后的人生。

自从我自己学习传统文化以后,就越来越感觉到这条路越走越宽广,也希望有更多人受益。并介绍自己周围的朋友和一些素不相识的有缘人来到国学班学习,学习的道路还很漫长,希望大家都能够践行圣。

学传统文化心得范文四:学习中国文化心得

通过开设传统文化,我想谈几点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包罗十分广泛,内涵极其丰富学习,特别是蕴含了丰富传统哲学,那些简短精悍的名言警句是古代闲人的人生智慧总结,这些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的路途,有助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例如老子和孔子做人的道理与为人处事的原则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思考空间。同时我回过头去看自己走过来的脚步,自己的幼稚可笑的思想。每每读到那些话又联想到自己的过去,心便有戚戚然,想想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更是唏嘘不已。自己原来一直错得那么的厉害。像我们大多数人每天追逐个性潮流,沉迷电脑网络,缺少思考,缺少生活考验,碌碌无为的一群人才真正是不会做人!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对学校,对他人稍有不满就大呼天理何在!

古人没有现代人的忙碌节奏,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思考未来思考那些我们现在可能觉得是疯子似的问题,他们之所以睿智,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更用心的去观察了这个社会,我们被更多世俗的东西蒙住了眼睛,我们被局限到了一个自己的小世界里,我们无法认识更广阔的天地。假如我们思考问题只从自己出发,那么看到的都是很短期,肤浅的利益。那么为社会为他人牺牲更是无从说起。但是,如果把我们置于一个群体中,置身与我们大社会,我们就不会过多的注重自我的感受和个人的得失了。

我想一个人如果懂得了这些,那么心胸会开阔很多。文化是一个太深厚的主题,我无力探讨什么。但是以一个虚心学习者的身份,我觉得,将自己放在一个历史长河中,或是说站在一个历史的角度,我们身后那么博大的文化,我们个人的恩怨情仇,大喜或大悲已是不值得一提了。人生无喜亦无悲,无欲亦无求,那将是怎样的一个境界呢?

因为我们的无知,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智慧。那么我们学习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让我的心开朗了许多,就像突然遇见了太阳。能够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儒家学问里有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要想成才,那么首要的是修身-----修身养性!读书可以修身,但是读些怎样的书?怎样才算修身养性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懂的也不很多。但是学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们首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资格谈能力。一个品德低下的人即使学富五车也是徒劳。这样的人于社会于他人也将是无所益处的。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以一颗真诚虔诚谦虚的心努力学习好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华,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将信息化为知识最终成为自己的智慧!我的心里渐渐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方向,我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怎么更好地去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位教育教学服务。

特别喜欢《易经》中的那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经常用这句话去勉励自己,交给我们怎样去做一个人,做好一个强者、智者。我经常在想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这两句就会是一个圣人,又想起温总理在上任时说的那两句话来勉励自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摸索”。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精深的文化随便精研点就受用终生了。

现代的人多是浮躁的,甚至是一些研究古典文化的人也是如此,多想所有的人都去真的专心的去学习一些传统文化,让旷久的时间静默的历史浩瀚无声的文化来安静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更好的去珍惜生命,感受生命。

不敢说自己是个有智之人,但至少在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后,我知道一个要有着豁达心胸才可以宁静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淡泊名利,去掉尘世的浮华与虚无,我要寻找我的快乐的精神家园。只要肯于学习,勤思考,相信,总有一天可以达到我想要的的境界。

学传统文化心得范文五: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包容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它根植于封建主义的土壤,经过五千年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为支撑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成为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广大、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漫漫中华五千年,悠悠历史数千载,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几次全盘否定和摒弃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洋文化泛滥、道德标准阙失、心浮气躁、功利化趋势日益严重的今天,依然独树一帜、熠熠生辉。

初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时,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时费力,跟不上时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怀着较劲找茬的心态,我不屑地捧起那一本本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眼球像扫描仪一样机械地扫看着,就这样一天、两天、三天、、、、、渐渐的自己也被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了。当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语句,慢慢为自己所接受;为人原则,处世之道为自己所认可。当接触到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的倡导悟道、求道、体道、行道,无为而无不为;佛教崇尚的的利己利人,功德圆满;《周易》推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些思想时,心头更是为之一振,直叹自己才疏学浅,只了解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

古圣先贤用更多的时间总结过去,思考未来,所以他们睿智。他们真正是在用心地活着,好好的活着,真正让自己达到精神与躯体的结合,诠释活着的内在含义。而生活在现代社会忙碌的我们,被太多世俗的东西所束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们目前的障碍物远不止“一叶”。物欲横流、攀比严重、穷奢极欲、功利心强的现代风气,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迷醉了我们的心窍;让我们仅局限于自己的世界里。梁漱溟先生认为人类面临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一个是解决人与物之间的问题,二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三是解决人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人内心的贪嗔痴,使我们的境界充其量也就仅仅局限于第一个问题而无法达到更高。时代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急迫。我们都需要答案。而中国传统文化是古圣先贤抛却世俗的欲望,经过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它就是改变现代心浮气躁功利的社会风气的一剂良药。但再好的良药也得有人愿意接受,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托付于它,才能发挥功效。外国人非常注重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而我们中国人却时常有把薪火相传几千年安身立命之本的济世良药全盘否定和摒弃的冲动,岂不痛哉?

一人独自走在街上,发现戴手串的人越来越多。那一串串手串,或左或右。我相信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带有祈福和安心的意味。这的手串真能够安抚我们那份不安、焦虑、怀疑、悲观吗?我想只要我们能够体悟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社会会是一个安静祥和的社会,我们还需要借助外来的东西增强自己的内心吗?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我们能够潜心专修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心中的那份不安与焦虑将会烟消云散;我们的心胸会开阔许多;我们的心境会开朗许多;我们的心灵也会纯净许多。当有一天我们拥有古人那般深厚传统文化的底蕴时,我们离佛家所说的无悲无喜、无欲无求的境界又近了一步,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世俗所奴役。那人生会是怎样一种情形?我很期待。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我这晚辈后生尚不具备如此深厚的功底,不敢妄加评论。但我始终相信人的处世之法深藏其中;帮助人类处理好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三大问题之道深藏其中;中国乃至世界的救市之道深藏其中。五千年的历史传承,无数仁人义士以生命和实践换来的宝贵财富,能够承受的住这几百年科学发展的考验,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如今的中国社会,急需传统文化匡时济世。一个民族要强大,首先文化要强大。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不传承它,不发扬它!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我相信五千年祖辈的智慧会在日益强大的中国和富有创造力的中华儿女的传承和发扬下,在世界文化之巅闪烁出属于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让世界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与博厚!

第四篇:传统文化教案一

传统文化《重阳节》教学设计

一、引入课文,揭示课题:

“小朋友最喜欢过节了,你最喜欢什么节日,你是怎么过的?”只见全班每一个孩子的手都举得高高的。“我喜欢中秋节,那天我们全家一起吃月饼,看月亮。”“我喜欢重阳节,那天我们全家聚在一起吃晚饭,和爷爷奶奶一起。”„„“大家刚才交流的答案中有一些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这时我将我国最具代表的优秀传统节日做成的一张幻灯片展示在学生面前,“你知道这些节日吗,谁会读一读?”精美的画面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重阳节的儿歌。”

4、出示课题,指名拼读“重阳”

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出示课题,齐读)

二、读通课文,教学生字:

1、出示自学要求:(1)读: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想: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在哪一天?

2、出示课文,指名读。(指名评:字音是否读准?)

3、男女生读文、同桌互读(互评:加字不漏字)

三、学习课文,了解内容。

1、引读:重阳节是——:九月九。九月九日是——重阳。

2、农历九月九日刚好在中秋之后,当时的景色怎样?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

3、那么,人们在重阳节会干什么呢?

(1)引读:古人——

我们——

(2)学习生字:出示卡片:古人(指名拼读、齐读)就是古时候的人。“人”与“八”比较。“人”的笔顺规则

登高(指名、开火车拼)即登上高处,这“登高”可以是爬山、登高塔。

(3)古代民间有重阳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那么,人们登高干什么呢?

引读:古人登高——

我们登高——

(4)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听重阳节的来历的故事)

4、后来,人们就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自己读好课文,试着背诵。

5、自古以来,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登上高处,一边观赏秋天的美景,一边许下心中美好的愿望。如果你也登上高处,你会为你的家人和朋友许下什么美好的愿望?

6、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之外,还有观赏菊花、遍插茱萸(茱萸是一种植物,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避难消灾)、喝菊花酒、吃重阳糕等活动。

7、今天的重阳节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敬老节、其老人节。想一想,这一天,我们还可以为老人做些什么呢?(指名答)

我们不仅可以在重阳节这一天为老人做事,平时也应该为他们做事。

第五篇:传统文化讲座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在今天的大环境下来谈中国传统文化,我觉得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它给我们建立了一个生活的坐标,就是我们今天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里,我们今天所需要的文化是什么样的。我一直希望中国的传统观文化是一种活生生的,能够对每一个孩子的人格成长,身心健康,起到良性作用的一种基因,但它不是一种简单的死记硬背,不是一种简简单单的枯燥的、诘屈聱牙的古文而已。我们今天需要的是活着的文化,很多朋友都看了世博,没有去看的朋友也知道。中国馆里有一个大家都在传诵的景观。是什么呢?就是清明上河图。这次我们看见的清明上河图呢,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长卷,而是北宋光阴流转就在你的眼前。你会看见,一会儿是晨光熹微,一会儿是华灯初上,你会看见那些读书人来来往往,那些做买卖的人背影远去,你会看见老人和孩子快乐的在这个市井之中。我们站在那样的一个长卷面前,你也分不清那是北京的王府井,重庆的解放碑,上海的南京路还是北宋的汴梁城。一瞬间,往来的人群以一种亲近的方式进入你的生活。无独有偶,我们现在也知道,在我们的博物馆里面,清明上河图是可以用手指阅读的。在你点击的时候,它也可以活起来。这些现象都出现在2010年,它告诉我们什么呢?就是说在今天的时代,最好的文化资源,是要它穿越尘埃,来到我们今天的生活。让它对我们21世纪的人,完成帮助,而不是21世纪的人,穿越古典,来到一个平级的时代,让我们全盘的去顺应古典理论。中国的哲学、文学,历史非常长,它有太多过时的东西。我们需要的文化,是一种活生生的,是我们可以选择的生活方式。

《周易》上有一句:“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两句话说得很有意思,关乎天文,就是说我们观察了天文,会知道实时的变化,为什么重庆会很热呢,这跟它山城的地理位置是有关系的。你知道了最近几天的气象变化,就知道加衣减衣。而下一句话,“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就是观察了世间的百态,然后去流化天下。它化身为一种理念,一种学习的方式,成为我们生命的成长。所以什么是文化,在我的理解中,文化其实是个动词,是文而化之。因为我们这么古老的民族从来不缺少文,可是我们有时候缺少化。我从来不希望,我们讲到的文化,一定是一种板起面孔,一种呆板的,呆滞的文化,我希望文化能被人接受,被人亲近,被人喜欢。中国的文化,为什么说能够点燃孩子的成长之灯?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灯。在一盏灯火的照耀下,他生命的道路才会被照亮,他的梦想才会被照亮。我们在今天,学习什么呢?我们在今天其实有一些简单的二元背反。我经常被媒体问到一个问题:“你看现在的社会,娱乐化的东西很多,比如说网游啊,电视节目啊,孩子都会很喜欢。而我们的传统国学,那么有意义,那么重要,但是孩子们不喜欢。怎么能让严肃的国学盖过娱乐网游,怎么让大家的兴趣转回到严肃国学上呢?”其实我自己的专业是教传媒的,我在大学正式带的学科就是传播学,我从来不认为传统的国学跟现代传播、现代的文化现象是背离的。最好的传播方式,其实是尊重孩子们的身心发育特点,以他们最喜闻乐见的方法进行。如果大家想到国学一定是呆板枯燥的,让小孩子为了意义和价值区学习,而不是为了天真和乐趣学习,这是不符合规律的。家长很受罪,孩子也很受罪。所以我有时候开玩笑说:一个孩子闹肚子了,妈妈左手拿一块糖,右手拿一颗黄连素,说你选择什么?糖很好吃,吃完了你继续闹肚子;黄连素很苦,但吃完了会治病,你吃什么?当然妈妈是希望他吃黄连素了,但是十个孩子里面有十个都会选择吃糖。为什么我们不能把黄连素包上一层糖衣呢?你让他在能治病的同时享受这种甜蜜的味道,难道不好吗?所以我一直觉得,我们今天无论是媒体、老师还是家长,不要过分人为的夸张了国学那张严肃的脸,我们会吓到孩子。其实一个人,最大的满足就是尊严和自由,当一个人受到尊重,当他选择的空间有充分的自由,当这个孩子在小小的时候,我们把他当做一个高贵的生命。那这个人以后会向社会承诺责任,会完成自主空间的选择。我们现在经常说,孩子心理断乳期太晚了,他们习惯于被家长被老师一直惯着,替他们选择。不过我们也承认家长都有一个纠结的心结,就是一方面管着孩子,替他们选择,一方面选多了又怪他们不争气,不自主。大家都在说,中国处于一个民主化的进程当中。什么是真正的民主?民主不简简单单是公民民主投票时的那张选票,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权利的分享,更重要的,是中国文化精神的触摸。过去,我们这个门槛太高,对于国学的研究,理解往往是学界精英的事情。其实在我的理解中,中国文化有它内涵的研究,有外延的普及。研究可以是专业人士的事情,但普及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权利。最好的学习,是什么状态?《论语》上说过 “知知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是三重不同的境界。“知知者”就是我了解它,我学习了,我懂得了;“好知者”就是人真正爱好它,投入其中。而“好知”还不是最好的境界,“乐知”是以最轻松的方式,提取有用的信息,完成创造性的快乐,能够感觉到生命价值最大的开发。而且你被这样的学习成全的同时,也去成全了一个孩子。这样的状态是最好。今天这个时代,从我们看见的清明上河图,能够在眼前流动起来,到今天公共服务平台的推出。其实都符合了一个规律,就是文化会以一个“零门槛”的方式走进大众的生活。今天的孩子知道《三字经》和《弟子规》了,也有一些小学的孩子们,知道《论语》了。但是我们有多少孩子在小学以前,会知道《论语》、《孟子》、《中庸》、《大学》,我们所谓的四书?孩子们真的熟悉吗?中国人从何处来,我们需要打通一种血脉。我并不是说两千多年前的经典,到今天一定是适用的,里面50%以上的内容都已经过时了。比如说那些封建的纲常礼教,今天是用不到的。但是那些君子的修身养性,我们能不能够以一种简约的方式让它深入人心?让一个孩子以一种快乐的方式,去完成对他的接触。什么是中国文化?它讲究一种人的自我学习和更新。我们都知道中国文化的源头,是儒道兼济。儒和道匹配在一起,给了我们一种什么样的坐标呢?今天我并不认为学习国学,是为了让孩子流畅的背诵一段,拿出来可以像弹钢琴一样给客人表演。并不一定一个孩子流畅的学习了背诵,他就可以了解其中的真意。我们需要给孩子的生命提供一个坐标,让他拥有一个大格局。什么是“格局”?成人世界常常说:“谁的思想有局限性。”什么叫局限?局限就是格局太小,被其所限。局限性的事情,我们是怨不得对手的,因为你自己的局小了,把自己限制住了。而中国儒与道,儒家就是大地,教会我们进入社会生活;道家就是天空,教我们在精神上建立自由飞翔的能力。儒与道就是中国的天地。所以在盘古开天地的神话中,对盘古的人格有6个字形容,叫做“神于天,胜于地。”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天空上要完成自我超越,做神仙;在大地上要完成自我实现,做圣贤。神与圣其实是中文的天地坐标。只有一个人是顶天立地的时候,这个大写的人才能成立。我在大学里面,经常看到一种遗憾,就是各地学习的尖子——能够考上全国重点的大学,分数都不低——人际交往上却有障碍。时而妄自尊大,时而妄自菲薄,有的时候是为了工作,有的时候是为了失恋,整个人的精神系统出现了颠覆。这样的事情,在今天比比皆是。这一切说明我们的孩子,在整个生命成长过程中,比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一种健全的人格心智,和对自己承诺责任的能力。一个人先向自己承诺责任,向亲人承诺了责任,而后才能向社会向民族向未来完成责任的承诺。一个人不能对自己做出承诺,伤的是自己。在今天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国民面对的是怎么的生存状况?中国从70年代末开始推行计划生育,第一代计划生育的子女已经开始上小学了。但是这些独生子女的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需要我们的关注。过去我们四五个孩子,什么东西都需要分享,那个时候孩子必须懂得分享。大孩子是要带小孩子的,因为父母没有那个精力。那个时候的孩子,拿起绿豆,碎布就能缝出一个沙包来。小男孩有树棍就能削出一个小手枪,可以玩得很高兴。而到了我的孩子,送的礼物,不是娃娃就是电动车;不是几百块就是上千块,但是这个东西一坏,孩子张嘴就说:妈妈,这个东西坏了,给我买个新的吧。我想那时我们沙包破了,顶多自己补补,那个时候连沙包都没有概念什么叫买新的。我们那个时候的孩子很少依赖物质,但我们依赖自己的创造;我们那个时候玩是群体性的,沙包、打仗都不是一个人的,而现在的孩子往往失去了群体的特性,虽然他们看上去是一起玩,可是你看看他们都玩的什么?滑板车、轮滑鞋,玩儿的时候都是个玩个的,还有什么配合的游戏?孩子们其实是在游戏中学习,一种叫做规则的东西。小女孩跳皮筋的时候,一边的人玩儿坏了,就必须去举皮筋,技不如人就该如此。而现在的孩子那么多的不甘心就是因为缺乏在群体中的经验。他不懂得为了群体更努力,缺乏群体荣誉感。同时这样的成长方式也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现在孩子太多的空间是在屋顶下,现在的孩子是在学奥数,是在打电脑,在弹钢琴。但没有一件事在露天完成的。现在我作为一个母亲,作为一个老师。常常在想我们到底是在进步,还是在退化。我常在思考,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用怎样的手段在这个教育的平台上去完善人最大的自由空间,能以一种乐趣的方式完成心智的激活。我希望用教育体系去弥补独生子女带来心智的变化,给独生子女一个更好的调整自我的空间。这不是院墙类的学校式教育可以完成的。其实独生子女是一种生态环境的变化,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它表现在人的心智上,和价值选择上。现在我巴不得自己的学生能够好好谈恋爱,在恋爱中好好学习。因为我觉得现在的孩子自我中心到了恋爱也一定不会谈。现在的孩子谈恋爱,爱的时候死去活来,如胶似漆,但俩孩子一打架女孩子就说:“你怎么能这么对我,我爸从来不这样。”现在的小姑娘,把父亲对自己宠爱看成了别人对自己的标准。她没有兄弟,小的时候也没有付出过。她顺理成章的认为小的时候爸爸对她的模式,就是未来男朋友对她的模式。所有的这一切不是我们会了奥数,有了特长就能解决的问题。我一直在想我们现在这个的公共平台,能够完成多少人的社会链接,能够完成多少的补充呢?今天我有机会来做首讲,也是以一个老师的身份,来看这个平台带给人的资源最大化。

二、一传统文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