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参加第八届阅读教学观摩课有感
编辑:柔情似水 识别码:16-835625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13 16:53:30 来源:网络

第一篇:参加第八届阅读教学观摩课有感

参加第八届阅读教学观摩课有感

石嘴山市惠农区简泉小学蔡军

2010年10月19日——21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宁夏银川体育馆举行的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观摩课。活动从10月19日上午9:10分正式开始,21日中午12点结束。共听了来自全国17个不同省份的优秀教师的17节课。这17位教师的课各有特色、各有风格,但在课堂上不变的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线,以把握大纲和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堂质量工程的五项标准为设计依据。同时,我还感受到了“活”的语文课堂,感受到了有“生命”的语文课堂,也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巨大魅力和深广的学文。总的来说听了他们的课我受益匪浅,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深厚底蕴,如果细心挖掘一定能品味出、体会到语文教学的独特艺术性。无论是他们的引课、授课、评价语言、教学基本功,还是他们幽默的教学艺术、作业设计等都将指导着我,成为一面照耀我成长的镜子,对于指导今后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授课、学生能力培养等多方面都启示着我努力的方向。下面我将主要围绕新课导入设计为话题,谈谈我的一些认识和看法与大家共鸣。

导入新课在许多教师看来可有可无,或者说对于指导学生帮助学习效果不 是很明显,过去有时我也有过这样的误区。参加全国第八届教师观摩活动,我意识到自己先前犯了一个错误,实际上课前导课十分关键,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尽早进入角色,利于教师了解学情。而且导入的到位对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参与的积极性能起到极大地帮助作用。课前十分钟设计的巧妙、新颖、以旧迎新、有特色对于帮助教学能起到不同的作用。巧妙地设计有时能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时能起到铺路架桥的作用;有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有时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有时还能起到以旧引新、循序导入的作用等。

一、话家常、在轻松氛围中导入新课。

课前和学生话话家常、聊聊平时的学习、爱好、生活,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感受到学习语文的轻松、自在。同时和学生进行沟通,还可以增进彼此的认识和了解,尤其新接触一个班的同学,不进行课前谈话,直奔主题进行授课,学生还没有准备好进行上课效果是不佳的。有的老师在这方面就给我们起到了好的效果。课前十分钟和同学们聊天,和学生谈学习、谈生活、谈爱好学生其实也喜欢,学生愿意和老师进行交流,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老师。巧妙地把谈话内容引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话题上来,既和学生拉了家常又和学生初步探究了与学习课文相关的知识,真所谓教学有道。重庆市珊瑚实验小学郭蕾老师在《小兵张嘎》一课,课前十分钟谈话上明显体现了这样的设计。老师先是说了一句“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紧接着说“我想死你们了”,然后很自然地介绍了重庆的饮食文化、地形,又让听课的同学介绍自己地区的方言和特点,又用重庆方言和同学交流,简单让同学们感受方言的味道,先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着又让班级里几个同学说了自己地方的方言,然后渐渐导入嘎子的声音,随机播放《小兵张嘎》片尾歌曲引出新课。在和同学们聊天的同时,了解学生的学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由兴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轻松的氛围中谈到学习的主题“嘎子”,从而导入新课《小兵张嘎》,同时老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嘎子的什么吸引了你?”这样在轻松谈话中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又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简单的认识和了解。这样对于帮助学生学习课文起到了带路的作用。在郭老师正式授课的时候,我就明显能感觉到学生的积极和主动,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证明了老师课前谈话的有效性。

二、展示地方景点、说地方风俗,在交谈中导入新课。

不同省份的地方景点不同,在导入新课时,就有教师抓住这一点为契机,在课前十分钟和同学们交流的过程中一边欣赏美景,一边以朋友的身份和同学聊天,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特点有全面的了解,增加对家乡的喜爱之情,另一方面可以在谈话中,更多的了解一个班学生的学情,让学生对新接触的老师有更多的了解。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小学毕雪燕老师在设计《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前十分钟时,老师先是清唱歌曲《五十六个民族》,然后告诉同学们“我来自于云南,云南有二十几个民族,猜猜看老师是哪个民族的?”接着向同学们介绍云南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介绍完后顺势用大屏幕展示云南风光图片,使学生一目了然就能欣赏到云南的风景、感受到云南的风情。欣赏完后毕老师紧接着问“同学们,你们这有什么出名的景点或者是好玩的地方?”同学们开始争先恐后的抢着说。接着毕老师又用云南方言教同学们说“欢迎来到云南。”同学们的兴趣又一次被调动了起来,有同学用银川的家乡话介绍地方特色食品、旅游景点。就这样在轻松地谈话中,老师和学生彼此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学生也对新接触的老师产生了好感,这样老师在进行新课时就会轻松许多。接着毕巧妙地由云南风景图片转移到欣赏父子图片,向同学们展示了许多父子亲情的图片,让同学们感受“父子情深、父爱伟大、父爱无疆、亲情伟大”,然后引出新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可以说毕老师一连串的设计,既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轻松、快乐,又巧妙导入新课,同时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可谓“一箭三雕”。青海省西宁市北大街小学彭娟老师在设计《“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同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给了我们新的招数。彭老师先是进行自我介绍,向同学们说了自己的爱好、习惯。然后询问学生“你们有什么兴趣、爱好?”然后老师问“我们班谁朗读好?谁书写比较好?”接着请朗读和书写好的同学进行展示,老师也做了评价。又和同学们聊

了聊身边表扬和批评的事,然后导入新课。整个环节的设计不但联系紧密、氛围轻松,而且实效明显。还有几个老师大体采取了同样的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从课件上欣赏家乡的风貌特点,很多同学只是听过,没有亲自看过,通过课件的展示清楚的了解自己家乡的特点。从心底油然而生对家乡景色的赞美,从内心感受到自己家乡的美丽和对家乡的热爱。通过不同方式了解风俗、方言,在轻松谈话中导入新课,确实在上课的过程中,已经证实了效果。

三、猜谜语,练习学生听、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安徽省淮北市黎苑小学,张文花老师在讲授《数星星的孩子》一课,为了在课前就能提前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张衡从小就喜欢观察和思考,课前十分钟她是这样设计的,“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几个谜语,同学们猜猜看。”紧接着老师又补充了这样一句“会听的的小朋友、会思考的小朋友才能猜得出来。”紧接着老师用大屏幕展示了三个谜语分别是猜“太阳、月亮、星星”,三个谜语出示后,确实认真听的同学就敏捷的猜出了答案。接着老师又有猜谜语猜出星星后,用大屏幕打出星星的美丽图片,满天的星星在夜空中闪烁着,非常美丽。张老师又说“这么美丽的星星在天空中闪烁着,越闪越多,越闪也越美丽并深深的吸引了一个孩子,猜猜他是谁,他在干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是“张衡。”接着张老师介绍到“张衡出生在1900多年前,他从小就善于观察、喜欢动脑,最后成为了一名科学家。”就这样张老师很自然以猜谜语为主题导入了新课,同时间接地告诉了同学们,张衡从小就喜欢观察,而且还爱思考,也只有爱观察、会思考的孩子才会成为科学家。从张老师的引课我们发现,巧妙地设计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调动起学生从参与学习的兴趣,在没有正式学新课的时候,就能感受到探索的乐趣,这样进入状态学习课文时,他们就会目的明确的学习。确实,整堂课学生的注意力都很集中,思维也较敏捷,看得

出他们愿意探讨科学家张衡的故事。

参加了三天的活动确实感受很深,最大的感受就是对学生的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对学生的责罚越来越少,爱意越来越多。想一想以前自己和学生的课堂,成功的课堂很少,确实感到很惭愧。虽然自己从事语文教学有12年了,但是对语文教学的领会还是太浅薄了。语文教学博大精深,需要我们揣摩的地方有许多。在参与这次活动,我感受到教师们在设计上的特色,单从他们在课前十分钟的谈话上,我看出了他们对学生的爱,一种似“父爱”或“母爱”,显示出了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以前,每当早晨检查家庭作业时;批改学生作业他们书写不工整时;课堂上他们启而不发时;辅导作文效果不明显时等情况,不会进行过多的了解对学生就是批评,好像这一切的错都是他们,与我没有一点关系(因为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我的确很尽心),实际上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还是因为自己没有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理解语文真正的内涵,没有把学生当作是活的生命体来看待,只是单单认为学生天生的责任就是读书、写字、学习。一味的传授知识,忽略了学生学习情趣的培养。我们应关心学生的爱好、追求、理想,还应和他们沟通、交流,多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有意无意的就要和他们拉进关系,增进彼此的了解。语文教学是一名艺术,我觉得这门艺术里面包含着师爱,一种不计名利、不记得失,简单、平实、朴素的爱。

总之,语文教学知识包罗万象,内容丰富,让我们做爱研究的学习者,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学习方法,让自己适应当代教育发展的形式,让更多的人和团体认可,得到社会的认可。

参加第八届阅读教学观摩课有感

石嘴山市惠农区简泉小学

蔡军

第二篇:参加观摩课有感

参加“曲周镇县级名师观摩课”活动有感

后河东小学 朱桂芹

3月17 日,我参加了在城东希望小学召开的县级小学名师教学观摩课,现场感受了青年教师岳丽敏的语文课堂教学。聆听了两位名师的报告和各位领导的讲话。这是一次非常难得而又宝贵的学习、借鉴、思考、探索的机会。当然,课堂虽不是完美的艺术,但不乏亮点,现谈几点收获感悟,和大家交流共勉。

一、情景创设,“妙”趣横生

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教师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出来。岳丽敏老师的授课,能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教学,立足于“学”的角度,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并通过启发、引导、参与等方式,促使学生积极动脑、动嘴、动手,从而形成师生间的和谐互动。比如,孩子们,你们喜欢吃葡萄吗?你知道哪里的葡萄最好吃?新疆吐鲁番是个好地方,你们想去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那里看一看好吗?请你们闭上眼睛。到站啦!睁开眼睛,请欣赏葡萄沟的美景(多媒体出示)。这样,很快就调起了学生的学习胃口。

二、教材处理“读”占鳌头

“读是阅读教学的永恒主题,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语文教学改到什么程度,放弃了读,就等于放弃了一切。”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而一些名师的绝招就在于读。

1、把固化的文本读活。“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全心全意为学生”应该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理想课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读”挂帅,引导学生在品词析句中走近文本,走入文本,通过多层次的阅读对话,通过活灵活现的品读,才能使原本躺着的文本被学生读得生机盎然。

2、把复杂的文本读简单。“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语文学习的手段。读为主。教师要根据文本和学生特点,通过“读”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文本。悟为先。当学生读中生疑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使学生明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三、教学设计“学”中送炭

聆听了岳丽敏老师低年级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我体会到,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教师固然要考虑如何教,但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怎样学。

1、让学生动脑:教学任何一篇课文,教师都不要首先划定框架、规定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去思考,寻求对一个问题的多种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时由于某些因素的触发,会突破平时的思维定势,拓宽了思路,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活语文课堂氛围。比如,岳丽敏老师在教“茂密”一词的时候结合上下文和课件,让学生去体会和感悟,使学生达到心领神会。

2、让学生动口:每一堂课都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所以课堂教学要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融口语交际训练于阅读教学之中。其方法:一是在朗读与品味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二是在释疑与评价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例如,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岳丽敏老师让学生扮演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品味了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真是一举两得呀!

3、让学生动情: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应重视情感教育。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动情,要求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中的情感因素,用生动的语言去感染学生,用感人的事例去教育学生,用优美的意境去熏陶学生,用充沛的激情去打动学生。只有这样才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才能使语文课堂达到一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境界。

4、让学生动笔: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做到动脑、动口、动情的同时,还应该注重训练写的能力,以强化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增强对生活的体验。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的主要途径:一是根据小学生表演欲望强烈的特点,抓住课文的表演点,紧密结合语言文字训练,适时恰当的组织学生表演,把文本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二是根据“以读学写、读写沟通”的规律,以课文为“例子”,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改写、补白、续写、仿写等形式的小练笔。

泰戈尔说:“天空不留下痕迹,但鸟已飞过。”不觉中,一节课的学习时光已飞逝,虽然只是一节课,但是收获了浓浓的感悟,留给我的是内心的温欣和充实。

“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小学语文课观摩有感

东台市富安小学 葛晓芳

万物萌发的三月,我有幸参加了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的主题为“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聆听了十二位教师的精彩课堂演绎,收获颇多,感触极深。其中来自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的张丽莉老师的《小松鼠找花生果》一课,给我留下了抹不去的回忆。

《小松鼠找花生果》是一篇科普童话,通过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告诉小学生花生是地下结果的。听了张老师的这节课,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学习:

一、正常的识字解词教学灵活高效。

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生字词的教学作为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更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张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时,注重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整合。如在开始复习阶段,利用儿童喜欢的方式将生字词出示在花朵上,而当孩子读对词语后,花儿就会张开笑脸,直观地得到了奖励。在理解“黄灿灿”“绿油油”这些词时,张老师先带领孩子们去感受这些词呈现的颜色,然后将孩子们的视线引向了广阔的空间,去寻找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这些颜色的?既弄清了词语的意思,合理地掌握了课本以外的知识,又联系了生活。在学习“每”字时,适时地介绍“母”字底,学生学会了“每”的写法之后,用“每天”说话这个环节,巧妙地把语文课和生活相“链接”,儿童的语言也随之丰富起来,可谓是活学活用。当孩子组“美丽”这个词时,张老师及时给予了纠正,并在黑板上板书出来,让粗心远离了孩子们。学习“自言自语”一词,张老师通过让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地体会朗读小松鼠的话去理解,去揣摸它的意思。课的最后的生字词的练习,及时巩固,圆满地完成了生字词的教学任务。

二、实用的寓教于乐的形式见实效

这节课没有过多的表演和哗众取宠的形式展示,而是紧扣“有效”进行教学,真正地做到了寓教于乐,提高了孩子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以问题“小松鼠看到的花是什么颜色呢?”导入,请小朋友自由读第一段,要求学生轻轻打开课本,培养了学生在集体中做到不影响别人的良好习惯。在学生“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是黄灿灿的”时,孩子们小手如林,发言踊跃,当学生因着急话说不完整时,教师及时给予提醒。因为课文要求背诵,张老师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加强记忆。在多层次朗读理解课文之后,出示描写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情形的填空题,先让学生填空,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先有一个粗浅的记忆。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根据黑板上出现的两幅图说出小松鼠找花生的过程,用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既起到了记忆课文内容的作用,又训练了学生用形象的语言表达的能力。这一切都是在学生兴趣盎然的参与中自然地达到的。

三、普通的教学方法彰显了“常态”的真实性。这篇课文本来就是一篇童话故事,张老师用轻柔委婉的话语将故事娓娓道来,节奏不紧不慢,始终给人一种淡淡的温情,那语言就如潺潺溪流般缓缓流淌,你坐在后面,听她的课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课堂中的课件设计恰到好处,豪无画蛇添足之感。不管是复习生字,还是小松鼠找花生果时和蚯蚓之间的对话,亦或是展示花生果的生长过程的动画,都将孩子们带入神奇、有趣、形象的童话故事中,恰到好处的课件,就像一块块磁铁吸引着孩子和听课的我,彰显了课堂常态的真实性,给课堂增添了无穷的趣味。

这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的写字巩固练习,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认真写字,张老师仔细地观察学生的写字过程,对于写得好的及时用投影仪展示出来,并奖励属于孩子自己得到的花生果,而对于那些写字有进步的孩子奖励进步果。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只要好好努力,就会得到奖品。

品味这节课,联系另外几节观摩课,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通常的课堂教学结构,一般的教学手段,常用的课堂教学方法,只要用得合理、恰当,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返璞归真的课堂,更加真实有效!

第三篇:观摩课有感

教师技能观摩活动有感

润城中学 梁聪梅

2016年12月2日-5日,有幸赴太原参加了山西省首届教师技能大赛暨观摩活动。在这次观摩活动中,无论是19位作课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课堂教学、才艺展示还是评委老师的点评、专家的报告都让我受益匪浅:原来,我们的化学也可以是生动的、活泼的。每一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教师的精心展示都令人如醉如痴,对于正在化学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无疑也是醍醐灌顶,收获颇多。

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此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第一:吃透化学课程标准。在此次观摩活动中有一个新的展示面:每个教师都要回答评委老师围绕课标、课堂活动设计的一个问题,比如:浅谈21世纪化学的前瞻性;组织小组活动中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等等。这些都在引导我们教师不仅要教知识而且要站高望远,才能使学生充分体会化学的魅力。

第二:学会用教材教。在这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深深地明白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比如:有个老师在讲“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课时,在课本安排内容之前加了一个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反应?是这样设计的:在氢氧化铜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什么现象?反应依据是什么?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才引入课本实验探究。这样一来就解决了我们平时在练习巩固中遇到的问题:中和反应都是没有现象的吗?这样的设计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第三、课堂设计精心独到。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他们的教学看似水到渠成,却包含着精心的准备,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都有自己的特点,但都是那样令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每位老师的课,都设计精巧,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在练习设计方面针对性也很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第四、创设的情景服务教学。用化学史、生活现象、化学扑克牌等等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导入使学生带着对化学的好奇走入化学课堂,从而对化学产生兴趣,从而喜欢化学。几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贴切,到位,如有的老师运用“你是咱们班的化学小博士”等来鼓励学生。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也会试着去使用这些充满激励的语言。

第五、努力突显学科素养为教学服务。尧都教研室的张玉虎老师的讲座从理论和教学实际两个方面指导了我们化学教师的工作。课程改革实施后,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看,要求教师要向专业化发展,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结构,加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化学素养。我们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要走理论联系实践的道路,要让课程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要把新的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做一名新课程理念的忠实践行者。

两天半的教学观摩活动结束了,我将以这次观摩活动为契机,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不断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第四篇:观摩课有感[模版]

观摩创新课有感

区创新课大赛在我校举行,给我们观摩高水平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方便,老师们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我也听了其中的12节课,尽管授课教师教学风格千差万别,教学方法各不相同,但是每节课都有闪光的亮点,每节课都带给我们许多启迪。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关注的更多的是几节语文课,一篇朱自清的《春》,五位老师五堂课风格迥异,殊途同归,都在学生的心中留下了一个永恒的诗情画意的春天。杨艳军老师的课更是赢得满堂彩,浸满诗情的语言,全新的教学理念,富有创意的教学环节,梦幻般的情境渲染,水乳交融的师生关系,把《春》蕴含的美诠释得酣畅淋漓,杨老师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位老师。

语文老师如何能上出这样的精品课?我认为:

第一,语文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镇教委吴主任的肺腑之言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深思:“普通话不如学生标准,字比学生写的难看,写的文章毫无文采可言„ „学生跟我们语文老师能学到什么?”我颇有同感。展示课堂教学的几位老师大多能做到普通话发音准确,上课语速适中、声音响亮;并用适当的肢体语言,使语言形象生动、高低抑扬有致、感染力强。像杨老师语言幽默风趣,妙语连珠,巧用修辞、典故,唐诗宋词、好词佳句信手拈来,使人如沐春风,听了简直是一种享受,这是她多读书、勤积累而厚积薄发的体现。其次,教师教态自然亲切,富有表情、感情,语言循循善诱。再者,三笔字工整规范,对教材熟悉,运用多媒体设备娴熟自如,得心应手。如果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不过硬,不会教出好学生来,也不会有如此精彩的课堂。在本次大赛中,一位女老师南腔北调的范读,引发了诸多老师的热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新课标倡导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先进教学理念在大多数教师执教的课中得到体现。几位老师在课堂上,始终都能关注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设计,因此,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上来,每一节课都显得生机勃勃。这样的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好的语文课堂,是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真正实现平等、民主、和谐交流的过程。一堂课如果仅仅是老师在忙碌,而学生很少参与,老师的水平再高,对学生自身而言也没有得到发展,这样的课就不能称之为好课。

三、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语文的味道是语文课堂区别于其他课堂的根本所在,主要体现在师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品味、习得与生成上。课堂上,语文教师紧扣语文要义,彰显语文个性,引导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认真地阅读,反复地品味,入情入境地感悟,在师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动态的语言交流中,逐步形成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和语文智慧。这样的课堂就弥漫着语文的味道。在本次课堂教学中,杨老师引领学生与作者、文本心灵对话,去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无处不散发醇正芳香的语文课的味道。但也有的老师的课,或为视频、图片欣赏课,或为自然科学课。

然而,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欣喜之余,也有许多困惑期盼得到指点释疑。

困惑一:气氛活跃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吗?

课堂上学生一会儿表演,一会儿小组讨论,一会儿大组内交流,一会儿南北阵营唇枪舌剑大辩论,时而掌声如雷,时而哄堂大笑,学生忙得不亦乐乎,课堂高潮迭起。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小组合作学习也开展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有些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一堂课下来,学生常常是只记得搞笑的地方,对应该掌握的知识知之甚少,培养的能力一无所有。一堂课下来,学生只记得搞笑(往往多是很低俗的、廉价的笑)的地方,这样的活动要了又有何用?多了又有何益?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没有引起学生多少认知冲突。表面的热闹可能损害教学的内在功能,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这种热闹和热烈好象水面上的泡沫,学生并没作深入的思考,思维深处仍然是一潭死水,常是买椟还珠,舍本求末,在这样的课堂上,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却的却是教师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等神圣的职责。

困惑二:好课必有多媒体助阵吗?

这二十多节课,让我们领略了现代教学手段的魅力。多媒体手段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让静止的图像动起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灵感、开阔思维,提高了课堂效益,带给学生的是一个立体的、多感官参与的、丰富多彩的全新的世界。但是,在我们现实的教学条件下,这样的课是超现实的,每一口教室都是多媒体教室也只有城区学校能做到。更多的时候,我们农村教师只有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以及几件传统的教具来组织教学。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上出优质,如何体现创新,更值得我们关注,更符合我们农村中学的实际和现状,也应该是现阶段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第五篇:观摩课有感

观摩课有感

学校组织数学教师参加了优质课的观摩活动,几节优质课听下来,各有特色,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各位老师教学语言精炼,不管是老师的导入语还是提问语都十分的准确到位。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尤其老师的评价用语更是各具特色,能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点已经得到了各位专家的充分肯定。而这点正是我要向他们学习的地方。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和经历数学。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如刘景莹老师的《折扣》,老师只是在折扣和百分率之间做了一个简单的铺垫就将新知识转化成了旧知识;同时紧密结合了学生身边的折扣现象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很好的理解和掌握了新知识。

这几节课都有一个清晰的经历过程。实现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课程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如魏七秀老师的《组合图形的面积》就很好体现了这一过程。

通过观摩课,带给我很多的思考:“应该怎样上课?怎样上好课?我要教给孩子什么?孩子应该学到什么?”通过观摩还让我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让我在观摩他人的教育方式的同时,学习了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促使我不断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理念。这次观摩活动使我找到了自身的差距,今后,我要吸取他人的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充实自己,使我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参加第八届阅读教学观摩课有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