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01让学生的创造性个性飞扬
编辑:岁月静好 识别码:16-819079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01 12:03:42 来源:网络

第一篇:01让学生的创造性个性飞扬

创造个性飞扬的学生

创造性个性品质主要是指具有创造的意向、创造的情感、创造的意志和创造的性格等独特的心理品质。它包括自信、勇敢、独立性强、有恒心、一丝不苟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呢?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为实现班集体共同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课外活动等各项工作的管理教育的活动。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就要发挥班主任的教育主体的主导作用及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构建起班集体的激励机制,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持续性发展。其主要做法如下:

一、以学生为本,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

没有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就没有个性。教育家陶行知说:“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经常出现见“事”不见“人”,以“事”为本,是教师强制管理的弊病。这种班级管理是让学生服从于“事”,顺应于“活动”,把自主和有活力的人,僵化为按“号令”行动的一种工具。“听命”和“顺从”成为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基本状况,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是无法充分表现的,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很难显现的,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也就成了空话。要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众所周知,缺乏独立自主精神的人是不可能具有创造性个性品质的,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如开学初,我组织学生制订班规,每个同学都参与,提出自己的建议,通过集中制订出:“教师在与不在一个样,班主任课与课任课一个样”这两条班规。还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学生干部带领全班同学制订和落实班级工作计划,并由学生及时验收计划的完成情况,认真填写各项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记录表。还有我按组要求他们轮流布置板报,每月一期。版面安排,艺术插图均由同学自己设计,内容形式决不能雷同,应结合班内实际情况和学校重大活动进行编排。从班规的内容,工作计划落实记录表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板报可以看出同学们具有的独立自主的精神。

二、实施民主管理,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

班集体是师生共同组成的集体,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把班集体管理好,这就需要班主任实施民主管理。民主管理的关键是使班集体成员具有主人翁责任感,形成积极性和创造性。要避免学生感到受制于人,产生被人“管”的消极意识。应避免班主任包办代替,独断专行,事事都唱独角戏的局面。这种传统的管理会使学生一切听命于班主任,其责任感必会遭到泯灭,久而久之,创造性个性品质不仅不能形成,还会使学生养成一种奴性。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与学生应该目标一致,行动一致,形成两个积极性。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意识不是班主任“给予”的,而是在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活动中形成的。如在组建班委员会时,我不是按传统的任命制,而是采取竞选制。首先给同学们两天时间准备,想想自己竞选什么职务,制订职务责任计划书,准备三分钟的竞选演讲。然后利用周会的时间请参加竞选的同学宣读职务责任计划书及竞选演讲,回答同学们提出的有关问题,最后进行无记名投票,选出班干部。通过这一活动使同学们享受到了民主权利,也培养了主人翁责任感。学生感到集体需要他们,他们有为集体做贡献的具体任务,不仅增强了参与意识和对集体的责任感,也培养了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创造性个性品质。实践证明,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的参与越多,他们的责任感就越强,自我管理能力就会很快提高,班级的面貌也会越好。

三、发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

教育培养学生成才,兴趣是起点,是人发挥智慧和取得成功的动力。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要熟知每个学生的兴趣,要帮助学生发展兴趣,这对他们的整体素质提高将起到积极作用。班主任要帮助教育学生把他们的兴趣同奋斗目标结合起来,使兴趣在成长中发挥动力作用。为此,我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兴趣小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班主任还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对教育要求中必须具有的,但学生不感兴趣的知识加以引导,使其由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这里我巧妙地用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来带动他不感兴趣的事情。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帮助学生从无数生活道路中选择一条最能发挥创造性的道路是班主任的职责。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解放学生的创造力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去想;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去看;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双脚,让他们去实践;解放学生的时间

和空间,让他们去发展。坚持这种创造性教育思想,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使其具有创新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

人的潜在的资质,潜在的能力的发展是无限的。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时刻想到每个学生都有潜能,并观察学生潜能的表现苗头,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不断地出现新的面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从寻常事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努力,使问题得到新颖独特的解决。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他们会给你带来许多的惊喜。

二十一世纪全新的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个性品质,为此,今天的班主任就要勇于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变具有封闭性、求同性、静态性、主观性,单向性特点的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为具有开放性、求异性、动态性、客观性和多向性特点的现代管理思维模式,以使学校的教育和管理逐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创造个性飞扬的学生

第二篇:语文课堂中怎样让学生个性飞扬

语文课堂中怎样让学生个性飞扬

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一、在自由活动中飞扬个性

陶行知先生倡导了孩子的“六大解放”:解放了学生的眼睛和嘴巴,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嘴巴动起来;解放了学生的双手和大脑,让学生在学习中玩一玩,贴一贴,这样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解放了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堂不仅限于课堂。

二、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二、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

所以,语文教学要注重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自由的活动中觉得阅读是快乐的、是有价值的。更重要的是,在这些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自由、健康、向上的良好个性,让学生的健康个性在活动中得以飞扬。

第三篇:让语文课堂个性飞扬

让语文课堂个性飞扬

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它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素养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取代的优势。现代语文教学是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的统一,以此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出21世纪的合格人才。而传统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是关于汉语语法、词汇、阅读分析教学,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当今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应是语文教学内容的拓宽,注重人文教育,使语文学习与生活成为统一的整体,使学生的心理、情感得到健康的发展。课堂就是我们课程改革的主阵地。

1、能力是学生自我构建的。学生认知能力自行建构的,学习及发展是一个社会化及协作的活动,因此,授课教师都鼓励学生协作式学习,教师则扮演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使学习活动应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在已有的学习基础上,丰富他们的经验,形成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按新课标的精神:“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育人思想已成为语文教学新格局的指导思想。语文教学的目的将必然由侧重于知识积累转向强调能力训练、思维训练和以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的人格素养的培养,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意识和鲜明的时代色彩。所以教师把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文化载体,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语文课好比是戏剧的脚本,学生通过阅读、背诵,进入角色,走进课文作者的感情世界,从而走向课文作者;通过体验、写作,进入现实生活中的角色,进行必需的语文实践活动,从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和人文素质。

2、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贝多芬曾经宣言:“王公贵族有千千万,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每个学生都有其存在的特质。课堂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个体。读书的停顿不再要求整齐划一,情感的表达不再要求一模一样,学生的表达方式可以说、可以读、可以画„„课堂不再是机床,只是把学生冲压成某种质地的零件;课堂也不再是作坊,只是把学生塑造成某种形式的陶胚;课堂更不是流水线,只是把学生组装成整齐化一的产品!课堂成为因材施教,注重个体灵性与情感的涵养,成为发酵创新思维的工厂;课堂因人而化,注重个体悟性与理性的开启,成为丰富创新能力的武库。教师心中装着自己的学生,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因为他们知道:如果经常沉默,他将在自卑的风雨中没有开放就迅速地凋零;如果总是说“是”的学生,他将在别人的阴影里重演毫无新意角色;如果说“不”的学生,他将在思索的火花里点亮自己光辉的前程!21世纪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创新。创新的土壤是什么?是个性。

3、语文学习本质上是创造性的学习,是面向未来的学习。把今天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如果语文学习仅仅被理解成文字学、语法学的钻研,就有失偏颇。语文教师抓住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的重要契机,根据学生的情感倾向、认知水平、学习心态、信息反馈、个别差异,教师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指导,让学生自己体会文章的思想美,艺术美,情感美,语言美,让学生有选择地模仿语句和文章的写法,使学生更主动地学习语文。授课教师的课堂阅读教学都重视“品味”,强调朗读。在“品味”中,让语言自觉不自觉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语感和语用能力。这样,既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学到语文的真正本领——写作,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计算机辅助教学创造了一种学习新环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解决教学重难点,由于学生是成长中的人,他们要掌握间接经验,信息传递对于学习来说是必要的课堂教学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把所有有价值的汉语言文学知识随时随地提供给学生,而且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新知识的创造中来,与所有的人共享,从而丰富汉语言知识新教学环境下的教与学,使得语文教学内容自然生活化,时空立体化,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超前性思维、系统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如何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一直是问题的两面,我们不再为课堂是教师主导还是学生主体争论不休了,但把教与学结合好也是一门艺术,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每一位语文教师在课堂中都是一个创造者。个性飞扬的课堂既是属于学生的,同时也是属于每一位教者的。

第四篇:倡导创造性阅读,张扬学生个性

小学语文阅读感悟课题研究反思材料

倡导创造性阅读,张扬学生个性

金坛市洮西中心小学 吕伟忠

阅读,在语文教学乃至学生的终身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德国的“接受美学”指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具有自主性,这一观念告诉我们,理应尊重和珍视阅读教学中学生个性化、创造性的阅读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积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大力提倡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然而,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往往忽视对阅读材料的创新,致使学生只关注“文本答案”,成了对阅读材料泛泛吸收和记忆的“奴隶”。现代社会呼唤创新型人才,教会学生创造性阅读是有其充分理论依据和急切现实需求的。

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很有必要,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创造个性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开展创造性阅读活动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引学生主动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在“兴趣”的引领下,学生进入阅读领域,此时,阅读目的境界的高低就影响着学生的阅读成效。因此,教师要立足于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眼于提高学生阅读目的的境界。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故事启迪。借助教材,充分挖掘课本及选学读本中爱读书、喜读书的事例和故事,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平时,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外名人读书的书籍,利用午间自习时间让学生自由地聊聊“你认识了哪些爱读书的名人”“他们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使学生不知不觉接受教育。

2、名言感悟。在我们的教材学习中,经常会读到一些名句或富有哲理的格言,借此机会我多次向学生推荐读书格言,或引导学生自己搜集读书格言,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就是力量”,“学问足以改变人格”,“人生知识最为贤”,“书海海潮,其乐无穷”,“有高尚思想的人永远不会孤独”,“读小学语文阅读感悟课题研究反思材料

书使人心明眼亮”,“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等,通过交流、朗读、感悟、背诵,再制成书签,置于所读的书中,使学生受到教育熏陶作用。

3、树立榜样。身边的榜样能给学生以无穷的力量。我尝试在学生中开展“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阅读竞赛,在课堂内比比“谁对课文有更多新见解,新补充,新发现”,在课堂外比比“谁看的书多,谁最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发动学生共同寻找读书动脑的典型,并予以充分肯定,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

4、成功体验。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阅读动脑的快乐,我尝试给每位学生建立了阅读档案,即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下学生课内外阅读过的书籍及阅读中的点滴发现(可以通过课内交流讨论,课外随机交谈来获得),让学生看得到自己的阅读成果。在评价手段上以鼓励表扬为主,使学生在阅读感悟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生学会审问

学问学问,要“会学会问”。郑板桥曾经说过:“今人有学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为了让学生不成为阅读过程中的“钝汉”,教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问意识,引导学生带着一种有意识进行质疑问难、追寻探究的心理状态进入阅读过程,从而有所知,有所得。

1、还“权”与生,让学生整体阅读。进行创造性阅读,教师必须把课堂的“时空权”还给学生,学生才能独立阅读,产生独特体验,进行自主探究和发现。因此,教师要打破逐段串讲,碎问碎答的教学模式,代之以几个能贯穿全文、可供学生研究而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如学习《曼谷的小象》这篇课文时,在初读课文后,通过师生讨论,确立了这样几个问题情境:“1)这是一头怎样的小象?你是从课文哪些句子体会到的?2)阿玲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又是从课文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3)课文主要歌颂的是谁?为什么要以《曼谷的小象》为题?这种写法对我们有什么启发?4)读了课文,你还有什么疑问?”供学生们阅读时探究。这样面向全文自主阅读,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迸发创新思维,产生富有个性色彩的见解。小学语文阅读感悟课题研究反思材料

2、充分鼓励,让学生大胆质疑。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在学生充分阅读、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推测质疑。面对学生的猜测和提问,教师要充分重视,因为即使是次要的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想法,也包含了学生可贵的思考。教师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追问的兴趣,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

如学习《翠鸟》一文,在读题后,就有学生猜测:“翠鸟的颜色一定是绿的吧?”也有学生质疑;“翠鸟是一种怎样的鸟呢?”教师也可借机补充:“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呢?”这些疑问成为了课文学习的主线。学习《不合群的小蝌蚪》时,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小蝌蚪找妈妈》中写的是一群小蝌蚪找妈妈,最后找到的妈妈是青蛙,可见他们是青蛙蝌蚪,而《不合群的小蝌蚪》中却告诉我们青蛙蝌蚪是独游的,到底哪一个对呢?”多么可贵的发现!学习《找骆驼》时,有学生质疑:“沙漠里,风一刮,骆驼的脚印就很容易被沙土盖住,那不就找不到骆驼了?”对呀!这些疑问都包含着学生可贵的思考,只有在这样的质疑阅读中,思维的敏捷性、独创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3、注重引导,让学生个性评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篇阅读材料,在不同的学生眼中,也许会产生不同的意义。教师不应以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和完整性为教学的首要目标,而应多方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文本的独到见解和评价。

如在学习《群鸟学艺》一文后,我请学生谈谈对群鸟的评价。大部分同学谈到了要向不怕吃苦,有耐心的小燕子学习,猫头鹰、老鹰、乌鸦、麻雀怕苦怕累,学不到真本领。我又引导学生试着评价凤凰,有同学说:“凤凰会搭窝,很了不起。”也有同学说:“凤凰肯耐心地教,是个好老师。”还有同学说:“凤凰不算个好老师,否则他就该留住猫头鹰、老鹰、乌鸦、麻雀这些学生,也教会他们搭窝的本领。”多么富有个性的评价!这个回答甚至使我开始反省自己对待学生的态度。

三、激学生展开想象 小学语文阅读感悟课题研究反思材料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阅读只有借助于想象,才能在头脑中再现作品所描绘的情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蕴。小学生正处于感性思维发达,并逐步向理性思维过渡的时期,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开展创造性阅读,就要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在文本提供的广阔天地间自由翱翔。

1、再现式想象。可以再现课文中描绘的事物、描摹的情景、描述的事件,通过在脑中“放电影”、画简笔画、分角色表演、演课本剧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

如学习《瑞雪》时,由于我们地处南方,同学们虽然看到过雪,却未曾感受过课文中描绘的那种“大雪纷飞”的情景。因此,我利用投影屏幕,在屏幕前洒下纸屑,让同学们欣赏“大雪纷飞”,又打开电扇,让课前放在扇叶上的纸屑随风飘落下来,请同学们感受“大雪纷飞”。虽然纸片与雪花有诸多不同之处,但孩子们的想象已经被激活了,他们结合课文内容兴奋地述说着自己的感受:“风好大,可看着可爱的雪花,我一点儿也不觉得冷。”“雪花调皮地钻入我的衣领,痒痒的,真好玩。”他们还声请并茂地通过朗读表达着自己的感受。

2、补白式想象。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文学作品所使用的是描述性语言,作者在叙述和描写中,必然会留下许多“不确定性”和“空白”。这就给读者提供了补充和创造的余地。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在课文的空白处、省略处、突止处展开想象,对文本提出的未知事物运用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推测”,这样能使学生思维活跃,目光深远,学生的阅读便能进入丰富的创造境地。

如学习《晏子使楚》时,可以让学生想象楚王听了晏子的反击以后会怎么想?通过想象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让学生体验到创造的欢乐。

3、延伸式想象。许多课文的结尾“似断非断,似了非了,读之雅有余味。”教师正可以抓住这“似断非断、似了非了”之处,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将课文向深处、向课外延展。小学语文阅读感悟课题研究反思材料

如学习《找骆驼》后,让学生想象,当商人再一次遇到老人,会说些什么?学习《群鸟学艺》后,想象当猫头鹰、老鹰、乌鸦、麻雀看到小燕子搭的结实、漂亮又暖和的窝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学习《七色花》后想象,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我会用它来许什么愿呢?学习《南郭先生》后,想象南郭先生后来又会有哪些遭遇?他“滥竽充数”的毛病改了吗?通过这些想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进一步培养和锻炼。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走出过去那种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误区。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理解、质疑课文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发挥想象,有所发现,言之成理,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质量和其他语文能力得到提高,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为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第五篇:让个性在阅读中飞扬

让个性在阅读中飞扬

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北苑校区王健龙邮编100012 内容摘要:遵循语文教学规律,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咀嚼语言,感受形象,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这是语文教学的高境界。实践告诉我们可以这样做:平等对话,张扬个性;多元品读,展示个性;质疑探究,激活个性;以写促读,凸现个性。

关键词:平等对话 多元 品读 质疑 自主探究 写作 个性

尊重生命,体现人性,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过分突出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导致课堂沉闷、机械和模式化;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激发,桎梏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革除这些弊端,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应是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当务之急。那么,如何才能在阅读教学中彰显学生的个性呢?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平等对话,张扬个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无疑,对话将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它意味着学生从各种束缚、禁锢、定势和依附中超越出来,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也意味着对话过程中每一个场景,都是彰显个性风采的契机,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构建平等对话的平台。如,有位教师教《木兰诗》一文时,有学生问:“古代女人都裹脚,木兰裹脚后,还能关山度若飞,还能驰骋疆场吗?”该教师说:“这与课文主旨关系不大,不必多想。”你看,一盆冷水浇下来,学生还敢质疑吗?而另一位教师在教《五柳先生传》时,学生问:“五柳先生是陶渊明吗?”这位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研究陶氏生平、思想、作品,比较两者之间有何异同。结果学生的结论精彩纷呈,有的说等于,有的说约等于,有的说大于,有的说小于,他们纷纷陈述自己的见解。理由,让人不由得称赞。此外,在对话中,还应允许一部分学生暂时保留自己并不十分成熟的意见,并让他们在对话过程中慢慢修正自己的意见,领会更为正确的见解。这样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不怕出错和失败,才能充分地张扬个性,培育起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信念、动机和需要,释放出巨大的潜能。所以说,尊重是一缕阳光,也是一种期待,只要我们现在给学生一缕阳光,他们一定会灿烂辉煌,反之,则会抹杀学生的个性,使课堂变为一潭死水。

二、多元品读,展示个性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文本总是存在着某些“空白”和“不确定性”,因而读者阅读鉴赏过程中有着充分的能动性,存在着自由发挥的极大空间;由于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生活经验、文化修养等不同,人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不同;他们面对文本所使用的方法和表现出的兴趣与深度等也都因人而异,其鉴赏过程和结果也是千差万别的。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由于这个因素,读者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对它的品读必然是多元的。

萧蕴说:“读、吟、诵乃至唱,是学习语言,体味意境不可缺少的过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诵读与品位是相辅相成,诵读出之于口,品位会之于心,心口相应,相得益彰。

比如,《天净沙·秋思》一文,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读、个读、听读、配乐读、齐读,几次读后,学生已熟读成诵了,然后,我让学生说说读这首小令后的感受。学生经过思索后,纷纷发言: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它写出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寂的乡思。/它让我想起了“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小令寄情于物,借枯藤、老树、昏鸦、西风、马、夕阳,这些有形之物来抒发无限的凄苦之情,正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枯、老、昏、古,几字用得好,秋风萧瑟中一派灰暗,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瞧,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审美趣味、审美标准进行了创造性地阅读,他们由文本引发出这么多的感悟,品出这么多美点妙要,这种品读吟诵,牵一发而动全身,张扬了学生个性,我们做老师的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质疑探究,激活个性

南宋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明代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些名言警句,都强调了质疑的重要性。可以说,不疑不能激思增趣,不疑不能发展进步。可是,阅读教学中疑问是由老师设,还是由学生呢?刚开始,我担心学生不会问或满堂问不到重点,完不成教学任务,由我精问导思,把握重点,揭示主旨,其余由学生质疑。慢慢地,我把质疑的权利放下,由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提出疑问,我惊讶的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就是老师要解决的,当然,也有意外,如学《蜡烛》一文,就有学生问:“文中写到德国人还在轰击,可是没有一颗炮弹打到老妇人的近旁。文中类似的话描写了四次,我想问为何密集的炮弹偏偏没炸到老妇人,这是巧合,还是另有玄机?”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众说纷纭:

学生A:“老妇人很幸运,侥幸逃过一劫。这也说明上天总是庇佑好人的。” 学生B:“这是一篇战地通讯,通讯有其真实性,所以我认为是真实地巧合,而非虚构。” 学生C:“我认为这样写不但在结构上取得了前后呼应的作用,而且反复渲染了当时战争的氛围,可就在这枪林弹雨、炮火连天的环境下,老妇人却从容不迫地掩埋了苏联红军的遗体,这有力地突出了老妇人对苏联红军的爱,对法西斯的恨。”

学生D:“我认为这样巧合,也许是德国士兵有意为之的。你想,方场很小且毫无遮掩,何况蜡烛的火光在夜晚是很耀眼的,敌人怎么可能炸不到呢?再说,无论怎样凶残的人也有柔弱的一面,这也许就是人性吧。也许老妇人的行为触到他们的哪根神经,比如说肃然起敬,再比如说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或亲人。”

„„

看,学生的思想无所羁绊,纵横驰骋,这哪里是课堂,这简直就是思想的碰撞,智慧的喷发!不仅是学生,还有老师,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学习是件多么愉快的事啊!现在,我们班学生基本上都用过这种阅读方法,这种质疑为我的语文课堂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波澜,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高潮,学生的个性也在自主探究中飞扬!

四、以写促读,凸现个性

如果说读、悟、疑、品,让学生体味了隽永的意境、深厚的蕴含,提高了语感和文学审美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了独到的见解。那么,如何将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独特感悟表达出来呢?除了口头交流之外,还可以通过书面语言来进行表达。这种读写对接的形式,可以充分利用课文资源并从文本出发,进行各种类型层次的写作训练。它不仅要求学生读懂什么,还要求学生读懂怎样表达,为什么要这样表达,还可以怎样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不仅仅是被动的能力训练,更是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动有效的体验,以写促读,在写中悟道,既避免买椟还珠,又不至于得鱼忘筌,鱼和熊掌兼得,读写兼顾,事半功倍。从而避免学生随意性的夸夸其谈和未经思索就脱口而出的浅薄,真正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凸现学生的个性。如,在学完《生命,生命》一课以后,我让学生仿写一句有关生命的格言。学生的习作耐人寻味:生命就是一场马拉松,要用激情和毅力才能跑完。/生命就像一支歌,有高昂也有低回。/生命就像一匹马,要靠自己去驾驭。/生命就像月亮,有着阴晴圆缺,每一种都应微笑以对。这些格言,其内容来源于学生与课文对话时的独特感受,来源于自己情感积淀基础上的富有灵性的表达。

这样的例子很多,平时教学时,我结合文本内容以自由写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与自我进行对话,进行多方面的体验。比如,学完《信客》,让学生写一段话,作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学完《海燕》,让学生发挥想象,写暴风雨来临时,海燕会对海鸥说些什么,等等,这种写作式的阅读,拓宽了学生的参与面,创造了全体学生参与的机会,极大地调动了他们阅读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了读书的主人,他们自然乐在其中了。

当然,个性化阅读方法很多,可是,无论哪一种方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阅读中找到读书的乐趣,得到健全的心智,形成独立的思想,拥有自主的精神。我们期待着,学生的个性在阅读中飞扬。

参考书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王敏《写,语文课堂的另一种对话》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5年第2期

3、姚巅《有效进行文本多元解读的思考与对策》 琼海市温泉中学网站

01让学生的创造性个性飞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