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园林课后习题答案
编辑:梦中情人 识别码:16-1069319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18 02:51:59 来源:网络

第一篇:园林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1园林的定义2.园林的特征.3.四要素4.(1)景观,(2绿地(3.绿化(4.园林规划(5.园林设计5,园林类型6,中国古典园林类型7.(1)职业(2园林理论(3工程技术(4园林表现技法(5园林设计8园林设计主要内容9园林设计依据。原则10园林设计过程

1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整地理水,植物栽培植和建筑布置等途径,创造出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的优美环境。2.园林是艺术化的环境,有植物及良好生态条件,是工程,艺术和生物学的结合体。3.地形。水体。植物。建筑。4((·1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2是以环境绿化植物占主导地位的城市用地。广义:反之所有被植物覆盖的种植地。·3是以植物来美化环境和改良环境生态的一种环境建设活动。它仅仅是一种活动,而不是一块空间景域。·4按照环境艺术理论和环境生态学,土木工程科学理论,以编绘图纸和文本的方式对园林绿地的发展与建设进行统筹安排与详细计划。这种安排和计划是通过编绘图纸及文本文件来实现的。·5以地形。水体。植物和建筑为物质手段,详细的规划园林环境建设具体施工作法的设计活动。))5,东方西方波斯湾6,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皇家寺观私家北方江南岭南 7,((·1风景园林师景观设计师 ·2园林史城市绿地规划原理以及有关的园林艺术理论·3土方工程水景工程种植工程园林机械 排水·4园林制图计算机制图美术·5原来是基础不以及其后有简单到复杂的各种类型的园林设计,城市绿地规划设计。))8综合确定安排园林建设项目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主要内容。基础设施和空间综合布局,建设分期和投资估算。9.科学依据社会需求功能要求经济条件经济实用美观生态可达人本10.任务书阶段 基地调查和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施工图~后期维护管理~

第二篇:土壤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土壤学II》学习指导

——供大农学各专业用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土壤教研室编

二零一一年八月

一、填空

1、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创立了()学说和归还学说,为植物营养和施肥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土壤圈处于()、()、()、()的中心部位,是它们相互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枢纽。

3、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指()、()、()和()。

4、土壤肥力按成因可分为()、();按有效性可分为()、()。

二、判断题

1、()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

2、()土壤在地球表面是连续分布的。

3、()土壤肥力的四大因素中,以养分含量多少最重要。

4、()一般说来,砂性土壤的肥力比粘性土壤要高,所以农民比较喜欢砂性土壤。

5、()在已开垦的土壤上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分不出哪是自然肥力,哪是人工能力。

三、名词解释

1、土壤

2、土壤肥力

四、简答题

1、土壤生产力和土壤肥力的关系2、18世纪以来有哪些主要土壤学派?

五、论述题

1、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那些重要作用?

第一章

土壤母质与土壤的形成一、填空题

1、地壳中化学元素含量最高的两种元素是()和(),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2、按照矿物的起源,矿物可分为()、()两大类。

3、岩石按形成原因分为()、()和()三种类型。

4、按照二氧化硅的含量,岩浆岩可以分为()、()、()、()。

5、岩浆岩按成因和产状可分为()、()两类。

6、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按风化作用的因素和特点可分为()、()、()三类。

7、化学风化作用包括四种作用,它们是()、()、()、()。

8、岩石风化的三个阶段是()、()、()

9、土壤形成的五大自然因素是()、()、()、()和时间。

10、发育完全的自然土壤剖面至少有()、()和母质层三个层次。

11、岩浆岩一般具有()构造、沉积岩一般具有()构造、变质岩一般具有()构造。

二、判断题

1、()高岭石是原生矿物。

2、()伊利石是原生矿物。

3、()云母的解理为不完全解理。

4、()花岗岩是变质岩。

5、()板岩属于沉积岩。

6、()沉积岩在地球陆地表面出露面积最多,但是重量(质量)最大的是岩浆岩。

7、()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不同的风化作用类型在一个地区都同时存在着,只是作用的强度不同而已。

三、名词解释

1、矿物:

2、原生矿物:

3、次生矿物:

4、岩石:

5、岩浆岩:

6、沉积岩:

7、化学或化学岩:

8、变质岩:

9、风化作用:

10、物理风化:

11、化学风化:

12、水解作用:

13、水化作用:

14、生物风化:

15、有机质积累过程:

16、粘化过程:

17、富铝化过程:

18、潜育化过程:

19、潴育化过程:

20、熟化过程:

21、退化过程:

22、土壤剖面:

23、土体构型:

24、硅铁铝率:

25、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

26、土壤母质:

四、选择题

1、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脱硅富铝化过程可发生在()条件下。

A、高温少雨;

B、低温多雨;

C、高温多雨;

D、低温少雨

2、在土壤形成过程中,SiO2在土体亚表层残留的过程是()。

A、粘化过程;

B、灰化过程;

C、钙化过程;

D、白浆化过程

3、土体内盐基大量流失,铁铝相对富积的过程称为()。

A、粘化过程;

B、灰化过程;

C、钙化过程;

D、富铝化过程

4、富含有机质的土层是()。

A、A层;

B、B层;

C、C层;

D、D层

5、下列矿物中,最难风化的矿物为()。

A、橄榄石;

B、角闪石;

C、正长石;

D、石英

6、下列风化过程不属于化学风化的为()。

A、溶解;

B、水解;

C、水化;

D、水蚀

7、不属于自然土壤剖面的土壤层次为()。

A、腐殖质层;

B、淀积层;

C、心土层;

D、母质层

8、下列矿物中属于次生矿物的为()。

A、石英;

B、正长石;

C、角闪石;

D、高岭石

9、不属于耕作土壤剖面的层次为()。

A、淀积层;

B、心土层;

C、耕作层;

D、犁底层

10、下列矿物中,最容易风化的矿物为()。

A、橄榄石;

B、角闪石;

C、正长石;

D、石英

五、简答题

1、地壳中常见原生矿物有哪些?

2、地壳中常见次生矿物有哪些?。

3、地壳中常见的岩浆岩有哪些?

4、地壳中常见的变质岩有哪些?

5、地壳中常见的沉积岩有哪些?

6、简述生物因素的成土作用

7、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8、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的关系

9、自然土壤剖面层次主要有哪些?

10、人为农业旱耕地土壤剖面层次主要有哪些?

第二章

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一、填空题

1、卡庆斯基把土粒分为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粘粒的简明二级分类制,其分界点是()毫米。

2、土壤粒级一般可分为()、()、()、()四级。

3、土壤质地三个基本类别是()、()和()。

4、土壤腐殖酸可分为()和()两大组分。

5、土壤有机质转化可分为()和()两个过程。

6、土壤腐殖质是两性胶体,带()电,也带()电,但以()电为主。

7、按粘土矿物晶层结构划分,蒙脱石属于()型矿物,高岭石属于()型矿物。

8、土壤胶体可划分()、()、()等三种类型,但在土壤中常以()形态存在。

9、土壤矿质胶体的基本结晶单位有()、()两种。

当土壤溶液pH值高于等电点时,胶体带()电,吸附()离子。

10、铝氧八面体由()个铝原子和()个氧原子组成。

11、土壤层状铝硅酸岩矿物的基本结晶单位有()和()两大类。

12、土壤胶体的双电层构造是指()、()两大层。

13、土壤胶体电荷来源有()、()、()、()四个方面。

14、土壤有机质的成分主要包括()、()、()、含N、P、S的有机化合物、其它有机物。

二、判断题

1、()土壤三相物质组成,以固相的矿物质最重要。

2、()砂质土全部由砂粒所组成,粘质土全部由粘粒所组成。

3、()任何一种土壤,从表层到成土母质,各层土壤的质地都是一样的。

4、()土壤质地主要取决于土壤粘粒含量。

5、()壤土发老苗也发小苗。

6、()一般来说,粘土的养分含量比砂土丰富。

7、()只要多施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就会相应的不断提高。

8、()只要不断地向土壤中施入有机物质,土壤有机质含量就能不断地提高。

9、()腐殖质常与矿物质结合成有机无机复合体。

10、()腐殖质与钙结合成凝胶状态具有良好的胶结作用,而且具有可逆性。

11、()腐殖质占土壤有机质的绝大部分。

12、()腐殖质主要以有机无机复合体形式存在于土壤中。

13、()土壤有机质的粘结力比砂粒的粘结力大,比粘粒的粘结力小。

14、()增施有机肥料,无论对砂质土或粘质土,均有良好的改良效果。

15、()就整个胶体微粒而言是电中性的。

16、()胶体有巨大的比表面,但表面能很小。

17、()土壤粘粒不属于胶体。

18、()伊利石属于1:1型矿物。

19、()2:1型的粘土矿物带有比较多的负电荷,其数量大小取决于环境pH的改变。

20、()动电电位愈小,胶体愈分散。

21、()高岭石属1:1型粘土矿物。

22、()胶粒是电中性的。

23、()胶体的永久电荷主要由粘土矿物的同晶置换引起的。

三、名词解释

1、土壤粒级:

2、土壤机械组成:

3、土壤质地:

4、土壤有机质:

5、土壤腐殖质:

6、土壤胶体:

7、同晶置换:

8、永久电荷:

9、可变电荷:

10、腐殖化系数:

11、有机质的矿化率:

四、选择题

1、使土壤颜色呈现黑色的物质主要是()。

A、腐殖质;

B、氧化铁;

C、氧化亚铁;

D、碳酸钙

2、适宜大多数细菌生长的土壤酸碱性环境是()。

A、碱性;

B、中性;

C、酸性;

D、强酸性

3、土壤物理性粘粒的直径范围是()。

A、<0.01mm

;B、>0.01mm;

C、<0.001mm

;D、>0.001mm

五、简答:

1、不同粒级土壤的特点

2、为什么说砂土肥效快、后劲不足,而粘土肥效慢、但后劲稳长?

3、为什么说砂土保水抗旱能力弱,而粘土保水抗旱能力强?

4、简述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及存在状态?其组成中包括哪些部分?

5、什么是土壤胶体,它包括哪些物质?

6、层状铝硅酸盐矿物分几种类型,各举1-2例。

7、画图说明土壤胶体的双电层构造

六、论述:

1、试述砂土和粘土的肥力特征,并据此分析砂土和粘土的管理要点。

2、影响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3、论述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及调节措施。

4、主要类型的层状硅酸盐矿物的晶体构造特征。

七、计算题:

假定每亩表层(20厘米)土重150

000kg;某土壤有机质含量2%,矿化率为2%;假定施入有机物质为紫云英,其腐殖化系数为0.25,紫云英含水率86%;则要想用紫云英维持原有土壤有机质水平不下降,应施入量为多少?

第三章

土壤的基本性质

一、填空题

1、比起表层土壤,底层土壤容重()。

2、比起底层土壤,表层土壤容重()。

3、一般耕地土壤密度的近似值是()g·cm-3。

4、非活性孔隙的当量孔径一般为()。

5、土壤孔隙按当量孔径可分为()、()、()三大类。

6、一般来说,砂土、粘土、壤土总孔度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

7、粘质土的总孔隙度比砂质土(),容重比砂质土()。

8、土壤中土粒因不同原因而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土团、土块或土片,叫()。

9、形成团粒结构的胶结物质有()、()、()。

10、pH

8.0的土壤盐基饱和度为()。

11、耕作对土壤的三个主要要求是()、()、()。

12、盐碱土的盐基饱和度为()。

13、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占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百分比叫()。

14、两种主要的致酸离子是()、()。

15、对南方酸性红壤贡献最大的交换性阳离子是:()。

16、我国土壤pH的宏观分布格局是南()北()。

17、土壤淹水以后,土壤的Eh的变化方向是:()。

18、土壤结构可以分为四类,它们是:()、()、()、()。

19、我国土壤酸碱性从南向北的变化规律是()。

二、判断题

1、()比重大小可以反映土壤孔隙状况。

2、()土壤密度大小可以反映土壤孔隙状况。

3、()土壤密度永远比土壤容重小。

4、()当量孔径与土壤水吸力成反比。

5、()颗粒排列很紧的土壤,其总孔隙度小,但通气孔隙相对较多。

6、()砂土的总孔度大于粘土。

7、()土壤物理性质相对最好的土壤结构体类型为柱状结构体。

8、()土壤的宜耕期是指土壤适宜耕作的时期。

9、()土壤胶体是一种矿物。

10、()土壤粘粒不属于胶体。

11、()电价数相同的交换性阳离子,其水化半径小的,则交换能力强。

12、()动电电位愈小,胶体愈分散。

13、()胶粒是电中性的。

14、()就整个胶体微粒而言是电中性的。

15、()互补离子与土壤胶粒之间吸附力量越大,则越能提高该种养分离子的有效度。

16、()铁铝对土壤胶体的凝聚作用对土壤结构的形成是有利的。

17、()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一旦被胶体吸附后,便失去活性就永远不能被植物吸收,变成无效态养分了。

18、()在土壤阳离子代换过程中,电价数高的离子代换力强,故一价阳离子不能代换出被胶体吸附的二价或三价的阳离子。

19、()在无机胶体中,CEC从大小顺序为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

20、()Al3+是酸性土壤潜在酸的主要根源,它比交换性H+重要得多。

21、()北方石灰性土壤的潜在酸比南方酸性土壤高,是因为石灰性土壤CEC比酸性土高所致。

22、()长江以北的土壤多为中性或酸性土壤。

23、()长期大量施用硫酸铵的土壤,其pH值升高。

24、()在中性土壤中Al3+对碱起缓冲作用。

25、()确定土壤酸碱性所依据的土壤酸度类型是潜性酸。

三、名词解释

1、土壤孔隙:

2、土壤密度:

3、土壤容重:

4、土壤孔隙度:

5、土壤结构:

6、土壤团粒结构:

7、土壤吸收性能:

8、阳离子交换吸收:

9、CEC(阳离子交换量):

10、盐基饱和度:

11、致酸离子和盐基离子

12、离子饱和度:

13、土壤活性酸:

14、土壤潜性酸:

15、土壤交换性酸:

16、土壤水解性酸:

17、土壤缓冲性:

18、土壤耕作:

19、土壤粘结性:

20、土壤粘着性:

21、土壤塑性:

22、土壤耕性:

23、宜耕期:

24、缓冲作用:

四、选择题

1、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盐基离子可以被代换到土壤溶液中供植物吸收利用。下例正确的代换方式是()。

A、等当量代换;

B、等离子代换;

C、正负电荷代换;

D、不对等代换

2、酸性土和碱性土淹水后,土壤酸碱性的变化规律是()。

A、酸土更酸,碱土更碱;

B、均无变化;

C、均向酸方向发展;

D、均向中性发展

3、土壤容重指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包括孔隙)土壤的()。

A、烘干土重;

B、风干土重;

C、湿土重;

D、自然土重

4、土壤结构体是指土壤中的单粒相互胶结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块或土团。理想的土壤结构体是指()。

A、粒状;

B、团粒状;

C、块状;

D、片状

5、在土壤中有利于土壤结构体的形成的物质是()。

A、胡敏酸;

B、富里酸;

C、有机酸;

D、无机酸

6、确定土壤酸碱性所依据的土壤酸度类型是()。

A、活性酸;

B、交换性酸;

C、水解性酸;

D、潜性酸

7、改良酸性土壤经常使用的是

()。

A、石膏;

B、石灰;

C、明矾;

D、硫磺

8、不属于盐基离子的是()。

A、K+;

B、Ca2+;

C、Mg2+

;D、Al3+

9、土壤物理性质相对最好的土壤结构类型为()。

A、层状;

B、片状;

C、柱状;

D、团粒、五、简答题

1、土壤孔隙可分为几类?每类的具体指标及性能如何?

2、简述土壤孔隙状况的评价标准。

3、土壤结构体有哪些?并区分优良和不良结构体。

4、什么是土壤的酸碱缓冲性?如何评价之?

5、阳离子代换吸收有什么特点?

6、影响阳离子交换力因素有哪些?

7、影响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有哪些?

8、试分析我国土壤形成“南酸北碱”的土壤酸碱性分布格局的原因。

六、论述题

1、土壤团粒结构的肥力意义及改善途径

2、影响土壤酸碱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3、土壤酸碱性的改良方法有那哪些?

七、计算题:

1、下表为某种土壤的阳离子组成与某种交换性阳离子的交换量。

阳离子种类

Ca2+

Mg2+

K+

Na+

NH4+

Al3+

H+

交换量(cmol(+)/kg)

A、土壤的CEC;

B、土壤的盐基饱和度;

C、这种土壤呈酸性还是呈碱性?

2、根据下表判断甲、乙两种土壤的离子有效度。

土壤种类

CEC

(cmol(+)/kg)

交换性Ca2+

(cmol/kg)

交换性Mg2+

(cmol/kg)

交换性NH4+

(cmol/kg)

第四章

土壤水、气、热和养分状况

一、填空

1、土壤液态水按形态可分为()、()、()、()四种类型。

2、土水势包括()、()、()、()四个分势。

3、土壤水分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4、土壤水气从温度()处移向温度()处。

5、土壤水总是从土水势()处向土水势()处运动。

6、土壤气态水的运动形式主要有()和()两种。

7、土壤空气的更新方式主要有()、()两大类。

8、土壤空气和大气的交换过程主要有()和()。

9、土壤含水量愈大,土壤热容量也愈()。

10、土壤热能主要来自()、生物热量、地心热的传导、化学反应放热等四个方面。

11、土壤热容量分为()、()两种表示方法。

12、土壤空气的热容量比矿质土壤颗粒的热容量要()。

13、从温度较高的土层向温度较低的土层传导热量的性能称为土壤的()。

14、土壤导热率随含水量增加而(),并随热容重增大而()。

15、土壤温度日变化最高温度出现在();土壤温度所变化最低温度出现在()。

16、按作物需求量土壤元素可分为()和()。

17、土壤氮素的主要存在形态包括()、()。

18、土壤养分按植物吸取难易分为()、()两大类。

19、集中施肥体现了土壤()效应。

二、判断题

1、()非活性孔隙中保持的水对作物是有效的。

2、()烘干土即为风干土。

3、()毛管水是存在于毛管及大于毛管的孔隙中的水。

4、()膜状水对植物来说是无效的。

5、()某土壤含水量200g·kg-1,则1千克该土壤含水分200克。

6、()土壤导热率随含水量增加而增加,并随容重增大而增大。

7、()土壤空气中水汽总是饱和的。

8、()土壤水的流动方向是从土水势高处流向低处。

9、()土壤水分不是纯水,而是含有多种物质的稀薄溶液。

10、()土壤水分只有势能,没有动能。

11、()土壤热容量主要决定于土壤含水量。

12、()土壤有效水分最高上限是全蓄水量。

13、()一般土壤水分含量愈高,土壤热容量愈大。

14、()垄作的土壤吸热多于平作。

15、()在弱酸至中性条件下,磷素的化学固定量较少。

16、()在水田施用硝态氮比较好。

17、()氨化作用只能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进行。

18、()氨化作用只能在有氧条件下才能进行。

19、()土壤中氮的硝化作用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进行。

20、()植物体内所含的元素都是它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元素。

21、()土壤溶液总浓度越高对植物生长越有利。

22、()大量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高,所以它们比微量营养元素重要。

23、()反硝化过程是土壤N素的无效化过程之一。

34、()反硝化过程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利用。

25、()肥料三要素是指钙镁硫。

26、()土壤淹水以后,土壤的Eh的变化方向是降低。

27、()土壤中没有有机态钾。

28、()土壤中氧化还原电位越高越好。

29、()我国南方大部分土壤中的磷酸盐主要是钙磷酸盐。

三、名词解释

1、吸湿水和膜状水

2、最大分子持水量:

3、吸湿系数:

4、凋萎系数:

5、田间持水量:

6、土水势:

7、土壤水吸力:

8、土壤热容量:

9、导热率:

10、氨化过程:

11、硝化过程:

12、土壤水的重量百分数:

13、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14、土壤养分、速效养分、迟效养分

四、选择题

1、膜状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叫做()。

A、最大吸湿量;

B、最大分子持水量;

C、田间持水量;

D、凋萎系数

2、小麦的凋萎系数在下列土壤中最大的是()。

A、砂土;

B、壤砂土;

C、壤土;

D、粘土

3、土壤中水分可以分为多种形态,其中对植物生长影响最大的水分形态是()。

A、气态水;

B、固态水;

C、膜状水;

D、毛管水

4、有效水含量范围最大的土壤是()。

A、石砾土;

B、砂土;

C、壤土;

D、粘土

5、土壤空气组成特点是氧气少、二氧化碳()和水汽常饱和。

A、多;

B、少;

C、较少;

D、最少

6、土壤有效含水范围为()。

A、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

B、田间持水量-吸湿系数;

C、全容水量-凋萎系数;

D、全容水量-吸湿系数

五、简答题

1、土壤水的来源有哪些?保持土壤水分的基本力有哪些?

2、土壤气态水的运动规律怎样?

3、土壤空气与大气有什么区别?

4、什么是土壤的呼吸作用?

5、土壤水、气、热相互关系怎样?

6、什么是土壤有效水?

7、影响土壤供磷能力的因素

8、影响微量元素供应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六、论述题

1、影响土壤热状况的因素有哪些?并分析土壤温度的日变化与年变化特征。

七、计算题

1、某地耕层含水量为200(g·kg-1),土壤容重为1.2g·cm-3,土壤总孔度为54.72%,求土壤固、液、气三相比。

2、某一土壤耕层(0.2m),容重为1.15g/cm3,试计算每亩(667m2)土壤重量?若土壤含水量为8%,要求灌水后达到28%,则每亩灌多少立方米?

3、现有500平方米的地块,耕层深度为20厘米,若土壤容重为1.25g/cm3,比重为2.50

g/cm3,土壤含水量的重量百分数为20%,试求:

(1)耕层土壤的孔隙度;

(2)耕层土壤的干土重;

(3)土壤含水量的体积百分数;

(4)土壤的三相比例。

4、某块地土壤容重为1.2g/cm3,土壤密度为2.6g/cm3,土壤田间持水量为25%,求土壤固液气三相比。

第五章

土壤分类与中国土壤分布

一、填空题

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分为()和()。

二、判断题

1、()土壤类型是固定不变的。

2、()南亚热带针叶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是暗棕壤。

3、()黄壤的脱硅富铝化作用相对较红壤强。

三、名词解释:

1、土壤地带性:

2、土壤纬度地带性:

3、土壤经度地带性:

4、土壤垂直地带性:

四、选择题

1、在我国东部地区由南到北土壤带谱的排列正确的是()。

A、砖红壤、红壤和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

B、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棕壤、黄棕壤、红壤和黄壤、砖红壤;

C、砖红壤、红壤和黄壤、暗棕壤、棕壤、黄棕壤、棕色针叶林土;

D、黄棕壤、棕壤、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砖红壤、红壤和黄壤。

2、在北亚热带的土壤垂直带谱中由下向上的排列,正确的是()。

A、山地棕壤、山地黄棕壤、山地草甸土;

B、棕壤、山地黄棕壤、山地草甸土;

C、草甸土、山地棕壤、山地黄棕壤;

D、黄棕壤、山地棕壤、山地草甸土。

3、土壤与气候、生物条件相适应的分布规律叫做()。

A、地带性分布;

B、非地带性分布;

C、隐地带性分布;

D、地域性分布。

4、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脱硅富铝化和生物富集过程的土壤是()。

A、棕壤;

B、黄棕壤;

C、褐土;

D、红壤。

5、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粘化过程的土壤是()。

A、灰化土;

B、棕壤;

C、黄壤;

D、红壤。

6、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是

()。

A、暗棕壤;

B、黄棕壤;

C、黄壤;

D、砖红壤

五、简答:

1、森林土壤:(湿润型)表现出的共同特点有哪些?

2、草原土壤(半湿润半干旱型)表现出的共同特点有哪些?

3、荒漠土壤:(干旱型)表现出的共同特点有哪些?

4、水成土和半水成土表现出的共同特点有哪些?

六、论述:

1、论述中国土壤水平分布情况

第六章

安徽土壤

一、简答:

1、安徽省共划分出哪些土纲?

2、安徽的主要土壤类型(土类)有哪些?

二、填空:

1、安徽省长江以南的地带性土壤是()和()。

2、一般地把土壤与气候、生物相适应的分布规律,叫做()或显域性规律。

3、淮北的地带性土壤是()。

4、江淮之间的地带性土壤是()和()。

三、论述:

1、论述安徽土壤水平分布情况:

《土壤学II》练习答案

绪论

一、填空

1、矿质营养

2、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3、水分、养分、空气、热量

4、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潜在肥力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名词解释

1、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2、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同时而且不间断地供应和协调植物所需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它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四、简答题

1、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同时而且不间断地供应和协调植物所需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土壤生产力是由土壤肥力与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所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看,肥力只是生产力的基础,而不是全部。所谓发挥土壤肥力的外界条件指土壤所处环境、气候、日照状况、地形、供水、耕作等。

2、(1)西欧土壤学派:

其主要包括农业化学土壤学派和农业地质土壤学派。

(2)俄国土壤发生学派

(3)美国土壤学派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2)土壤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3)土壤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

(4)土壤上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资源

第一章

土壤母质与土壤的形成一、填空题

1、氧、硅、铝

2、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3、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4、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

5、侵入岩、喷出岩

6、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7、溶解、水化、水解、氧化

8、脱盐基阶段、脱硅阶段、富铝化阶段

9、母质、气候、生物、地形

10、淋溶层、淀积层

11、块状、层理、片理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三、名词解释

1、是一类天然产生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化合物或单质化学元素。

2、存在于岩浆岩之中的矿物。

3、原生矿物在各种风化因素的作用下,改变了形态、成分和性质而形成的新矿物。

4、岩石就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

5、由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又称火成岩

6、各种先成岩(包括岩浆岩、变质岩、原有沉积岩)经风化、搬运、沉积、重新固结而新形成的岩石。

7、由化学或生物化学作用沉淀而成的沉积岩。

8、先成岩在高温高压、热气热液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

9、地表的岩石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崩解破碎和分解的作用。

10、指岩石受物理因素作用而逐渐崩解破碎成大小不同颗粒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

11岩石中的矿物在化学因素作用的影响下,发生化学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以及产生新矿物的过程

12、是由于水的部分解离所成的氢离子(H+),与矿物中的碱金属(钾、钠)或碱土金属(钙、镁)(统称盐基离子)起置换作用,使岩石矿物遭受破坏,分解形成新矿物的作用

13、岩石中的矿物与水化合成为新的含水矿物的过程。

14、岩石在生物的作用下发生破碎、分解的过程称为生物风化。

15、是指在各种植物与微生物的作用下,在土体中,特别是土体表层进行的腐殖质的积累过程。其结果是使土体发生分化,往往在土体上部形成一暗色腐殖质层。

16、土壤剖面中粘粒形成和累积的过程。常在温带和暖温带的生物气候条件下,一般在土体心土层粘粒有明显的聚积,形成一个相对较粘重的层次——粘化层。

17、又称脱硅富铝化过程。热带、亚热带高温多雨并有一定干湿季的条件下,土壤物质由于矿物风化、形成中性或碱性环境,随着盐基离子和硅酸盐的大量淋失,而铁、铝、却发生沉淀,滞留于原来心土层中,造成铁铝在土体内相对富集的过程。简单地讲就是土体中脱硅富铁铝的过程。

18、土壤长期渍水、有机质嫌气分解、铁锰强烈还原,形成灰蓝—灰绿色土层的过程。

19、氧化还原交替使土体内出现锈纹、锈斑、铁锰结核和红色胶膜等物质的过程。

20、人们通过轮作耕作、施肥和灌溉等措施,促进水肥气热诸因素不断协调,使土壤向着有利于作物高产方向转化的过程。

21、由于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利用不当而引起的土壤肥力下降、植物生长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退的过程。

22、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而裸露出来的垂直切面,它是土壤外界条件影响内部性质变化的外在表现。

23、是指各土壤发生层在垂直方向有规律的组合和有序的排列状况。它是识别土壤最重要特征,也称剖面构型。

24、用硅铁铝率来表示母质风化程度的度量指标,是指土壤母质中二氧化硅与氧化铁和氧化铝分子含量的比值(SiO2/(Fe2O3+Al2O3))。

25、绝对年龄:从开始形成土壤时起,直到现在。相对年龄:指土壤的发育阶段或土壤的发育程度,一般用土壤剖面分异程度加以确定。

26、与土壤形成有关的岩石风化物或各种类型的地质沉积物。

四、选择题

2、C2、B3、D4、A5、D6、D7、C8、D9、A10、A

五、简答题

1、石英、长石(正、斜)、云母(白、黑)、辉石、角闪石、橄榄石等,另有硫化物类、磷灰石等。

2、次生矿物主要有层状硅酸盐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等)、氧化物矿物(如氧化铁、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锰等)和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等)。

3、花岗岩、流纹岩、正长岩、粗面岩、闪长岩、安山岩、辉长岩、玄武岩等。

4、常见的变质岩有:片麻岩、千枚岩、板岩、石英岩和大理岩等。

5、沉积岩可分为碎屑岩(如砾岩、砂岩)、粘土岩(如页岩、粘土岩)、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如石灰岩、白云岩)等三大类。

6、生物因素是影响土壤发生发展的最活跃因素,只有在母质的基础上出现了生命有机体后,土壤才能形成,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1)植物:

A、植物对土壤养分的“富集作用”,对肥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B、植物根系的穿插和其分泌物(二氧化碳、无机酸等)对土壤结构形成、矿物的风化、分解有重要影响。

C、植物可改变水、热等环境条件,从而影响成土过程。

(2)土壤动物:

A、动物残体是土壤有机质的一种来源;

B、动物以特定生活方式,参与土壤有机残体的分解、破碎以及翻动、搅拌疏松土壤和搬运土壤的作用。

C、蚯蚓等动物对土壤结构的改良作用。

(3)土壤微生物:

A、分解植物和动物的有机体。使土壤物质循环反复进行。

B、某些特种微生物作用。如固N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增加土壤N养分。

7、主要表现为:对农、林、牧业的发展,通过耕作、施肥、灌溉、排水、平整土地、改造地形以及经营管理等措施,定向培育高度肥沃土壤。

(1)栽培作物: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一方面要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养分等营养物质,另一方面又以自己的残根、落叶和根系分泌物质补给土壤,同时根系的机械作用影响土壤的结构性能,所有这些都直接影响土壤的理化生物性状。

(2)耕作: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创造了疏松的耕作层,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也解决了水分与空气同时存在、同时供应的矛盾。

(3)合理灌溉排水:有意识地控制土壤水分状况,并通过土壤水分来调节土壤空气、温度条件,促进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

(4)平整土地、修筑梯田等改良土壤的措施:能够改良土壤肥力性状,削弱或消除影响土壤肥力发挥的限制因素。如:盐碱土排水洗盐,能消除盐分的危害;酸碱土的改良可消除酸碱性的危害。

此外,不良的农业技术措施,如灌溉不当使土壤盐渍化,耕作不当使有机质减少、土壤结构变坏、物理性质恶化等,使土壤肥力向着肥力减低的方向变化。

8、(1)从植物营养元素运动方向来看:地质大循环是植物养分元素的释放淋失过程,生物小循环则是植物养分元素的累积过程,二者是相互矛盾的;

(2)生物小循环是在地质大循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地质大循环,岩石中的营养元素就不能释放,生物无法生活,生物小循环就不能进行,肥力就不会产生与发展,也不会形成土壤;没有生物小循环,地质大循环仍可以进行,但释放的养料得不到积累和集中。

(3)土壤形成过程中,两个循环过程是同时并存,互相联系、相互作用,二者的矛盾与统一是土壤肥力前进发展的基础。

9、(1)覆盖层(O);(2)淋溶层(A);

(3)淀积层(B);(4)母质层(C)。

10、(1)耕作层(A);(2)犁底层(P);

(3)心土层(W);(4)底土层(C)。

第二章

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一、填空题1、0.012、石砾、砂粒、粉粒、粘粒

3、砂土、壤土、粘土

4、胡敏酸、富里酸

5、矿质化、腐殖化

6、负、正、负7、2:1、1:18、有机胶体、无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体、有机无机复合体

9、硅氧片、铝氧片、负电、阳10、1、611、硅氧片、铝氧片

12、决定电位离子层、补偿离子层

13、同晶置换作用、晶格破碎边缘的断键、胶体表面分子的解离、胶体表面从介质中吸附离子而带电荷

14、碳水化合物、有机酸、木质素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三、名词解释

1、土壤矿质颗粒的大小不均,按照颗粒直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叫粒级。

2、指土壤中各粒级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组合。

3、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可分为砂土、壤土、粘土。

4、泛指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

5、是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和再合成的一种褐色或暗褐色大分子胶体物质。

6、土壤学中,粒径在1~100nm的颗粒都称为胶体;而粒径大于100nm的粘粒,在长、宽、高三个方向上,往往至少有一个方向也在胶体粒子的大小范围内,并具有胶体的性质,故也可视为土壤胶体。

7、指硅酸盐矿物中的硅氧片或水铝片中配位中心离子,被大小相近的离子取代,它使其化学组成发生改变,但晶层结构未发生变化的现象称同晶置换。

8、类似同晶置换所产生的电荷不受介质的影响,称为永久电荷,因其电荷均为负值,也称为永久负电荷。

9、把因受介质pH的影响而产生的电荷称为可变电荷。

10、是指有机物质施入土壤中后形成的腐殖质量与原来施入的有机物质量的比值。它的大小与有机物质的类型、土壤水热条件等因素有关。

11、是指每年因矿化作用而消耗掉的有机质量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百分数。一般土壤的矿化率为1%—3%

四、选择题

1、A2、B3、A

五、简答:

1、(1)砂粒:颗粒大、比表面积小,(导致)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和吸附性均差;矿质元素数量少、种类少、有效养料贫乏;保水、保肥性差;透水容易、排水快、通气好。

(2)粘粒:颗粒小、比表面积大,(导致)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和吸附性均强;矿质元素数量多、种类多、有效养料丰富;保水、保肥性好;透水困难、排水慢、通气差。

(3)粉粒:颗粒大小介于砂粒和粘粒之间,性质介于两者中间。

2、砂土砂粒含量高,粘粒含量低,有机质含量一般较低。粘土粘粒含量高,砂粒含量低,有机质含量也较高。

砂土对外来养分的吸附保蓄能力较弱,而粘土对外来养分的吸附保蓄能力则较强。

因此,当肥料进入砂土时,以可溶的、有效的形态存在的养分比例较高,被土壤吸附固定的比例较低,所以总的有效性高,肥效快。相反,当肥料进入粘土时,以可溶的、有效的形态存在的养分比例较低,被土壤吸附固定的比例较高,所以总的有效性较低,肥效慢。

进入砂土的养分被植物吸收的快,同时被淋溶损失的也较快,肥效下降快,因此后劲不足。

进入粘土的养分被植物吸收的慢,被淋溶损失的较慢,被吸附的养分会慢慢释放出来,因此后劲稳长。

3、砂质土砂粒含量高,粘粒含量低,粘质土粘粒含量高,砂粒含量低。

砂质土大孔隙(通气孔隙)多,细孔隙(毛管孔隙和非活性孔隙)少,粘质土大孔隙(通气孔隙)少,细孔隙(毛管孔隙和非活性孔隙)多,砂粒持水能力弱,大孔隙持水能力弱,所以砂质土保水弱,抗旱能力弱。

粘质土则反之。

4、来源:动植物、微生物的残体和有机肥料。

存在状态:新鲜有机质、半分解有机质和腐殖质。

包括普通有机化合物和特殊有机化合物-腐殖质。

成分:各种化合物,主要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腐殖质三大类,此外还含有数量极少的其他类化合物,如蜡脂类等。

5、土壤胶体:土壤学中,粒径在1~100nm的颗粒都称为胶体;而粒径大于100nm的粘粒,在长、宽、高三个方向上,往往至少有一个方向也在胶体粒子的大小范围内,并具有胶体的性质,故也可视为土壤胶体。

土壤中胶体按其化学组成可分为无机胶体(矿质胶体)、有机胶体及有机无机复合胶体三大类。此外,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按其大小也可算胶体。

6、层状铝硅酸盐矿物主要分2种类型,1:1型矿物和2:1型矿物

1:1型矿物代表矿物有高岭石等

2:1型矿物代表矿物有蒙脱石、伊利石等

7、土壤胶体结构图

六、论述:

1、肥力特征:

(1)砂质土类

水: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透水性强而保水性弱,水气易扩散,易干不易涝。气:大孔隙多,通气性好,一般不会累积还原物质。热:水少气多,温度容易上升,称为热性土,有利于早春作物播种。肥:养分含量少,保肥力弱,肥效快,肥劲猛,但不持久,易造成作物后期脱肥早衰。耕性:松散易耕。

(2)粘质土类

水:粒间孔隙小,毛管细而曲折,透水性差,易产生地表径流,保水抗旱力强,易涝不易旱。气:小孔隙多,通气性差,容易累积还原性物质。热:水多气少,热容量大,温度不易上升,称冷性土,对早春作物播种不利。肥:养分含量较丰富且保肥力强,肥效缓慢,稳而持久,有利于禾谷类作物生长,籽实饱满。早春低温时,由于肥效缓慢易造成作物苗期缺素。耕性:耕性差,粘着难耕。

管理要点:

(1)砂土:选择耐旱作物或品种,施化肥时应少量多次,并注意发小苗不发老苗,后期脱肥早衰、结实率低、籽粒轻等问题。耕作管理上,一般可平厢宽垄,播种宜较深,播后覆盖;作物种植上宜选种耐瘠耐旱作物,生长期短、早熟作物,以及块根块茎类作物和蔬菜。

(2)粘土:化肥一次施用量可比砂土多,苗期注意施用速效肥提苗,促早发;耕作时要抢时。

2、(1)有机残体的组成与状态:

①有机残体的物理状态:

多汁、幼嫩的绿肥比干枯、老化绿肥易分解;磨细的比未粉碎的更易分解。

②有机残体的化学组成:

单糖、淀粉、水溶性蛋白质、粗蛋白质等容易分解;而纤维素、木质素、脂肪、蜡质等很难分解。

③有机残体的碳氮比(C/N):

碳氮比是指有机残体中碳总量与氮总量之比。有机残体的碳氮比(C/N)影响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C/N适宜的有机残体,有机残体矿化快,反之则慢。

(2)土壤环境条件: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来实现对有机残体转化的影响。

①土壤湿度和通气状况:水田是还原条件,分解慢,有机质高;砂土比粘土有机质低。

②土壤温度状况:

不同季节不一样;不同地区也不同,如我国从南到北,有机质逐渐增高。

③土壤酸碱度:

不同微生物要求不同pH范围,如多数细菌要6.5—7.5;

④其它因素:

如盐分过高会影响;某些重金属的毒害作用都会限制有机质转化。

3、作用:请按以下要点论述:

①提供植物养分;

②促进土壤养分有效化;

③提高土壤缓冲性和保肥性能;

④能减轻或消除土壤中农药的残毒和重金属污染;

⑤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通气性;

⑥其它作用:如,能加深土壤颜色,提高土壤温度等。

调节措施:

①种植绿肥;

②增施有机肥料;

③秸杆还田。

4、(1)高岭组:高岭石、埃洛石等,1:1型,非膨胀性,电荷数量少,阳离子交换量小,胶体特性弱;

(2)蒙脱组:蒙脱石、蛭石等,2:1型,膨胀性大,电荷数量多,阳离子交换量大,胶体特性突出;

(3)水化云母组:水化云母(伊利石)等,2:1型,非膨胀性,电荷多,阳离子交换量居中,胶体特征中等;存在层间钾离子。

(4)绿泥石组:绿泥石等,2:1:1型,同晶替代普遍,颗粒较细。

七、计算题:

每年被矿化消耗掉的土壤有机质每亩为:150000kg*2%*2%=60kg

设紫云英用量为x,则x*0.14*0.25=60kg,因此,x=1700kg或1714kg

第三章

土壤的基本性质

一、填空题

1、大

2、小3、2.654、小于0.002mm5、非活性孔隙、毛管孔隙、通气孔隙

6、粘土、壤土、砂土

7、大、小

8、土壤结构体

9、粘粒、无机胶体、有机胶体10、100%

11、耕作阻力尽可能小、耕作质量好、适耕期尽可能长12、100%

13、盐基饱和度

14、H+、Al3+

15、Al3+

16、酸、碱

17、降低

18、块状和核状、柱状和棱柱状、片状、团粒

19、pH逐渐增大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三、名词解释

1、土壤固相的土粒或土团之间的空隙,称为土壤孔隙。

2、单位体积的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体积)的质量称土壤密度。

3、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的烘干土重。

4、单位体积内土壤孔隙所占的百分数,称土壤孔隙度。

5、土壤结构是土粒(单粒或复粒)的排列、组合形式,其中包括两重含义,即结构体和结构性。土壤结构性:指土壤中单粒和复粒的类型、数量、品质及其排列状况等的综合特性。土壤结构体:土壤中土粒因不同原因而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土团、土块或土片。

6、土粒胶结0.25~10mm的圆球形疏松多孔的小土团。直径小于0.25mm的称微团粒。

7、指土壤吸收各种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或使它们在胶体表面浓度增加的性质。

8、指土壤胶体表面所吸附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主要是扩散层中的阳离子)相互交换的作用。

9、在一定的pH值条件下(一般pH为7),每千克干土所吸收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总量,以每千克厘摩尔数(cmol/kg)表示。

10、是指土壤中各种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11、致酸离子:H+和Al3+,它们通过离子交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后,可直接或间接提高土壤溶液中H+离子浓度,使pH下降,土壤变酸,故称致酸离子。

盐基离子:可使土壤向碱性一侧移动,主要包括Ca2+、Mg2+、NH4+、K+、Na+等离子。

12、是指土壤中某种交换性阳离子的数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该离子的饱和度愈大,有效性也愈高。

13、游离于土壤溶液中的H+所表现出来的酸度。

14、土壤胶粒上吸附的氢离子和铝离子进入土壤溶液后表现出来的酸度。

15、用过量的中性盐(如KCl)溶液与土壤作用,将胶体上吸附的氢离子和铝离子代换出来,测得的酸度。

16、用弱酸强碱盐(通常用pH8.2的醋酸钠)浸提的土壤溶液的酸度。

17、当土壤溶液中的H+或OH-离子浓度发生较大变化时,土壤通过自身的调节能力使土壤酸碱性不致于发生太大变化的能力。

18、耕作是在作物种植以前,或在作物生长期间,为了改善植物生长条件而对土壤进行的机械操作。

19、指土粒之间通过各种引力互相连接起来的性能。

20、指土壤粘附在外物(如农具)上的性质。

21、当土壤湿润到一定程度时,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任意变形,而且在外力解除后和土壤干燥后仍然能保持这种变化了的形态,这种性能就称为土壤塑性。

22、土壤耕作时表现出来的土壤物理性质。

23、指适合于耕作的土壤含水量范围。

24、当向土壤中加入少量酸或碱物质时,土壤阻止pH值变化的能力,称为土壤的缓冲作用。

四、选择题

1、A2、D3、A4、B5、A6、A7、B8、D9、D

五、简答题

1、土壤孔隙可分为三级:非活性孔隙(无效孔隙)、毛管孔隙和通气孔隙。

非活性孔隙(无效孔隙):土壤孔隙直径为0.002mm以下;孔隙中的水分所受的吸力很大,水分基本上不能运动,作物难以利用,也称无效孔隙。

毛管孔隙:土壤孔隙直径为

0.002mm~0.02mm;具有保水作用,决定着土壤的蓄水性。

通气孔隙:土壤孔隙直径为大于0.02mm。它的主要作用是通气透水,决定着土壤的通气性和排水状况。

2、对旱地土壤而言,一般以耕层总孔度50-56%,通气孔度在8-10%以上,如能达到15-20%则更好;在整个土体内的孔隙垂直分布为“上虚下实”,耕层毛管孔度与通气孔度之比为2:1至4:1比较好。

3、土壤结构体有:块状和核状结构体、柱状和棱柱状结构体、片状结构体、团粒结构体。

除团粒结构体是优良结构体外,其他都是不良结构体。

4、土壤酸碱缓冲性:土壤抗衡酸、碱物质,减缓pH值变化的能力,称为土壤的缓冲性。

土壤酸碱缓冲作用为植物生活维持比较稳定的环境,是影响土壤肥力重要性质。

5、(1)可逆性

(2)离子与离子交换以等当量关系进行

(3)遵循质量作用定律

6、(1)离子电价数

(2)同价离子,与离子半径和水化程度有关

(3)离子浓度

7、(1)质地

(2)胶体数量

(3)胶体类型

(4)pH值

8、南方温度高雨量多,风化淋溶较强,盐基易淋失,容易形成酸性的自然土壤;

北方半干旱或干旱地区,盐基淋溶少,而且由于土壤水分蒸发量大,下层的盐基物质容易随着毛管水的上升而聚集在土壤的上层,使土壤具有石灰性反应。因此,我国的土壤酸碱度有东南酸而西北碱的分布趋势。

六、论述题

1、(1)团粒结构在肥力上的意义:

孔隙大小兼备,总孔隙度大:

解决了土壤透水性和蓄水性矛盾。因为团粒于团粒间为非毛管孔隙,有利于土壤的透水性,可减少地面径流损失,团粒内部或团粒与单粒间存在大量毛管孔隙,由于毛管力的作用,使吸水和蓄水性能力强,同时,因蒸发而使表层变干时,团粒因失水而收缩,可切断毛管联系,形成隔水层,从而降低蒸发,有利于土壤水分保蓄。

土壤中水、气矛盾得以解决。团粒结构的土壤主要依靠土壤结构体内部的毛管孔隙储蓄水分,团粒间非毛管孔隙则通气。

保肥与供肥协调。团粒的表面(大孔隙)和空气接触,有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有机质迅速分解,供应有效养分;在团粒内部(毛管孔隙)储存毛管水而通气不良,只有嫌气微生物活动,有利于养分的储存。

团粒结构土壤易于耕作。团粒间接触面较小,粘结性较弱,因而耕作阻力小,宜耕期长。

(2)土壤结构的改善:

主要是使土壤更好地协调水、肥、气、热,应促进团粒的形成。

①改良土质和增施有机肥。这是保持和提高土壤结构的一项基本措施,因为有机物能提供作物多种养分元素,同时其分解产物多糖及重新合成的腐殖质是土壤颗粒的良好团聚剂,能明显改善土壤结构。

②实行合理轮作。作物本身的根系活动和合理的耕作管理制度,对土壤结构性可起到很好影响,如多年生禾本科或豆科比一年生更有利于团粒形成。

③合理耕作和合理的水分管理。适耕含水量时耕作,避免耕作破坏土壤结构;水旱轮作,减少水淹时间,可改善水稻土结构状况。

④改良土壤的化学性质。酸性土施用石灰;碱土施用石膏,均有改良土壤结构的效果。

⑤应用土壤结构改良剂。土壤改良剂是改善和稳定土壤结构的制剂,按原料来源分:

人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自然有机制剂:无机制剂。

2、答案要点:

(1)

气候条件

大气的温度和湿度,直接影响着土壤母质或岩石、矿物的风化过程;也直接影响着物质的转化和移动,同时还影响着植被及其它土壤生物的活动。

我国南方:高温多雨,土壤矿物质风化作用强,释放矿质元素多,另淋溶作用强,矿质元素大部分受淋失,盐基饱和度下降,pH下降,导致土壤酸化。我国北方相反,pH上升,土壤碱化。

(2)

地形条件……

(3)

母质条件……

在其它成土因素相同的条件下,酸性的母岩(如流纹岩、花岗岩)常较碱性岩(如石灰岩、大理岩)所形成的土壤有较低的pH值

(4)

生物条件

生物呼吸

微生物:硫化细菌、硝化细菌

地上生长植物种类:针叶林中单宁——单宁酸;阔叶林灰分元素——盐基离子

(5)

人类活动

农事活动

A

施肥。长期施用生理酸性肥料:如:KCl、K2SO4、(NH4)2SO4;长期施用生理碱性肥料:如:NaNO3;长期施用生理中性肥料:如:NH4NO3、CO(NH2)2

B

灌溉。合理排灌可改良盐碱土,反之可使土壤盐碱化;污水灌溉使pH值不稳定。酸性土壤淹水后pH升高

;碱性土壤淹水后pH降低

;碱和碱性盐被溶解淋失

其它活动。排放气体,N2O、SO2会遇水形成酸雨

(6)

盐基饱和度

3、酸性土壤的改良方法:

(1)常用石灰来改良。

(2)草木灰既是良好钾肥,同时可中和酸性物质。

(3)沿海地区,可用淡水洗盐,同时也能把一些酸性物质除掉。

碱性土壤的改良方法:

(1)可用石膏

(2)加硫磺:S经土壤中硫化细菌的作用氧化生成硫酸。

(3)加明矾:硫酸铝钾在土壤中水解产生硫酸,可中和碱性。

七、计算题:

答:A、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

4+3+1+1+1+5+2

=

cmol(+)/kg;

B、盐基饱和度

=

(4+3+1+1+1)/

CEC

=

58.8%;

C、这种土壤呈酸性。

2、答案要点:甲土交换性Ca2+离子有效度:13

/

=

43.3%;乙土交换性Ca2+离子有效度:7

/15

=

46.7%;

同样计算甲土和乙土交换性Mg2+离子有效度为23.3%、26.7%;交换性NH4+离子有效度为26.7%、20.0%。

第四章

土壤水、气、热和养分状况

一、填空

1、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

2、基质势、溶质势、压力势、重力势

3、大气降水、灌溉水、地下水、气态水的凝结

4、高、低

5、高、低

6、凝结扩散

7、整体交换、扩散

8、整体交换、扩散

9、大

10、太阳辐射能

11、重量热容量、容积热容量

12、小

13、导热性

14、增加、增大

15、午后1-2点、日出前5-6点

16、大量元素、微量元素

17、有机态、无机态

18、速效性养分、迟效性养分

19、离子饱和度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4、×

25、×

26、√

27、√

28、×

29、×

三、名词解释

1、吸湿水:由干燥土粒吸附力从空气中吸附气态水分子保持在土粒表面的水分称为吸湿水。

膜状水:土粒与液态水相接触的情况下,被吸附在吸湿水之外的水分。

2、膜状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

3、在饱和水汽中,干燥土粒吸附的水分子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

4、当作物呈现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凋萎含水量(枯萎系数)。

5、由于灌溉或降水使田间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

6、土壤水在各种力的作用下,与同样条件的纯自由水相比,其自由能必然不同,主要是降低,这个自由的差用势能来表示,称为土水势。

7、土壤水承受一定吸力情况下所处的能态叫土壤水吸力,简称吸力、张力或负压力。

8、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土壤,当温度增减1℃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9、指单位厚度土层两端温差1℃时,每秒钟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

10、氨基酸在微生物分泌的酶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成氨。氨化过程只要温度、湿度适宜,不论在好气或嫌气条件下均能进行。氨化过程可以通过水解、氧化、脱羧基、还原几个途径进行。

11、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铵态氮通过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相继作用进一步转化为亚硝态氮和硝态氮,也是植物可利用的氮素养分。

12、水分重量占土壤烘干重量的百分数(最常用)

13、将土壤水的能量指标(势值或吸力)与土壤含水量(数量指标)作成相关曲线,称作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它表示了土壤水分数量与能量关系。

14、土壤养分:由土壤所提供的植物生活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速效养分:不经过转化就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土壤养分。

迟效养分: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必须经过分解转化为速效养分,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养分。

四、选择题

1、B2、D3、D4、C5、A6、A

五、简答题

1、土壤中的水主要来自大气的降水、灌溉水、地下水和气态水的凝结。

保持土壤水分的基本力有土粒和水界面上的吸附力、水和空气界面上的毛管力和重力。

2、主要有两种形式:

(1)凝结

(2)蒸发:从灌水后地表水完全渗入土中开始,土壤水蒸发量明显有三个阶段。

大气蒸发力控制阶段(蒸发率不变);②

土壤导水率控制阶段;③

扩散阶段

3、(1)

土壤空气中的CO2

含量高于大气。

(2)

土壤空气中的O2

含量低于大气。

(3)

土壤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大气高,经常达到饱和状态。

(4)

土壤积水或通气不良时还可产生还原性气体。

4、土壤和空气间气体交换主要是O2和CO2气体的互相交换,结果是土壤从大气中不断获得新的O2,同时向大气排出CO2,使土壤空气得到不断更新。它是气体扩散的一种形式。

5、(1)水、气、热同等重要

(2)水、气、热三者在土壤中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水、气同处于土壤孔隙中,互为消长。水、气比例的变化影响着土壤温度的变化,反过来土壤温度的变化又影响水气的存在和运动。

6、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只有一部分水分是植物可以吸收的,能够被植物所吸收的水分,称为土壤有效水。

一般来说,有效水分是指自凋萎系数至田间持水量之间的水分。

7、(1)土壤酸碱度对P有效性的影响:

P对植物有效性很大程度上由离子态P所决定的,而离子形态又决定于溶液的pH值。一般pH值6—7时,P有效性最大,但仅有10%—30%被利用。

(2)土壤生物和有机质对P有效性的影响:

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其固P作用往往较弱。

(3)其它因素:

氧化还原条件:淹水条件可提高闭蓄磷的有效度。

质地:粘土固P作用一般比砂质土壤强;

微生物:微生物活动弱的土壤,P的有效度比较低;

另外,交换性离子种类和盐基饱和度也都影响P的有效性。

8、土壤中微量元素能供植物吸收利用的主要是水溶态和交换态等形态,矿物态一般很难溶解,难以发挥作用,但在一定条件下,可向有效态转化。

(1)土壤反应:

在土壤pH值变幅范围内,铁、锰、铜、锌等阳离子微量元素和阴离子元素硼的溶解度都随pH值下降而增大,有效性也随之而提高,而钼则会被固定(和铁、铝反应)。

(2)氧化还原状况:

微量元素中铁、锰、铜等都有氧化态和还原态之分。在相同pH值下,还原态溶解度较氧化态大的多,有效性也更高,在强还原条件下,有时甚至会达到毒害作物的浓度。

(3)有机质含量:

阳离子微量元素都能为一些有机化合物(如氨基酸、蛋白质和腐殖酸等)所络合。简单络合态微量元素仍可为植物吸收利用,但复杂的则不可。

(4)其它因素:

微量元素还可和土壤中其它化合物(如磷酸盐)发生反应而沉淀,或为粘土矿物所固定。

因此,应创造适宜的土壤条件,可提高土壤供应微量元素的能力。

六、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土壤温度变化

土壤温度变化主要随太阳辐射的周期性变化。

①土温的季节变化;②土温的日变化:

(2)影响土壤温度的因素:

①外界因素:纬度;海拔高度;坡向;植物覆盖与地面积雪。

②影响土温变化的土壤因素:土壤水分与空气含量;表土颜色,深浅色对吸热的影响;土壤有机质(有稳温的作用:一方面,有机质分解可放热,同时颜色变深,可增加吸热,使土温升高;另一方面,有机质可增加土壤蓄水量,不利于土温上升。)

七、计算题

1、答案要点:

土壤容积含水量%=200×1/1000×100%×1.2=24%;

土壤空气容积% =54.72-24=30.72%;

土粒容积%=100-54.72=45.28%;

三相比为固:液:气=45.28:24:30.72=1:0.53:0.68。

2、答案要点:

每亩土壤重=面积×深度×容重=667×0.2×1.15×106×10-3

=153000≈150000(kg);

150000×(28%-8%)=30000(kg)≈30立方米;

3、答案要点:

(1)耕层土壤的孔隙度:(1-容重/比重)*100%=(1-1.25/2.50)*100%=50%;

(2)耕层土壤的干土重:500×0.2×1.25×103=125000;

(3)土壤含水量的体积百分数:质量含水量×容重=20%×1.25=25%;

(4)土壤的三相比例:固:液:气=50%:25%:25%=2:1:1。

4、答案要点:

固相率=容重/密度=1.2/2.6=46.2%

液相率=田间持水量*容重=25%×1.2=30%

气相率=1-固相率-液相率=1-46.2%-30%=23.8%

土壤固液气三相比:固:液:气==

46.2%:30%:23.8%

=

46.2:30:23.8

第五章

土壤分类与中国土壤分布

一、填空题

经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

二、判断题

1、×

2、×

3、×

三、名词解释:

1、土壤分布与当地气候及植被相对应的现象称为土壤地带性。

2、土壤分布的纬度地带性是由于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气候、生物等成土因子也按纬度方向呈有规律的变化,导致地带性土壤相应呈大致平行于纬线的带状变化的特性。在赤道、两极区典型。

3、土壤分布的经度地带性,是由于海陆分布的态势,以及由此产生的大气环流造成的不同地理环境所受海洋影响的程度不同,使水分条件和生物等因素从沿海到内陆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相应呈大致平行于经线的带状变化的特性,在中纬度表现最典型。

4、土壤分布的垂直地带性,是指随山体、海拔高度的升高热量递减,降水则在一定高度内递增,并超出该高程后降低,引起植被等成土因素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类型相应出现垂直分带和有规律的更替的特性。

四、选择题

1、A2、D3、A4、D5、B6、A

五、简答:

1、(1)气候湿润,土壤所受淋溶作用强,盐基物质较少,交换性盐基

呈不饱和状态;

(2)有机质主要以地表枯枝落叶形式进入土壤,主要集中土表,向下突然减少;

(3)土壤反应趋向酸性。

如:棕壤、黄棕壤、红壤、黄壤、砖红壤等均是属于森林土壤。

2、(1)气候相对干旱,淋溶弱,盐基丰富(黑土除外),土壤下部均有明显钙积层,交换性盐基呈饱和状态。

(2)有机质主要以植物根系进入土壤,腐殖质含量自表层向下逐渐减少;

(3)土壤反应多为中性至碱性。

如:黑钙土、栗钙土等属于草原土壤。

3、(1)土壤组成与母质非常相似,腐殖质含量少,没有明显土层分化;

(2)地表多砾石,龟裂土壤表层为孔状结皮;

(3)普遍含有石膏和较多易溶性盐。

如灰棕漠土和棕漠土就是属于荒漠土壤。

4、潮土、草甸土、砂姜黑土、沼泽土与泥炭土都是受地下水影响的土壤。前三者只是剖面下部受地下水影响,称为半水成土;后两者剖面中上部就受地下水影响,甚至地表积水,称为水成土壤。表现的特点是:

(1)所处地势较低,受地表径流和地下潜水的强烈影响;

(2)在土体中进行明显的潴育化或潜育化过程,具有蓝灰色(潜育化)或锈纹锈斑(潴育化)的土层。

(3)氧化还原电位较低,土壤有机质明显积累。

六、论述:

1、答案要点:

土壤水平地带性:平原地区与纬度或经度相平行的土壤带状分布规律。

纬度地带性:指土壤随纬度不同而出现变化的分布规律性。划分条件:以热量为主的湿热生物气候。

经度地带性:指土壤随经度不同而出现变化的分布规律。划分条件:由于距离海洋远近、山脉走向、风向产生的降水、生物差异的基础上引起的土壤类型变化。

中国土壤水平分布情况见下表

干旱类型土壤带

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

草原

草原化草甸、草原植被

湿润类型土壤带

气候

植被

灰棕漠土

灰漠土

棕钙土

栗钙土

黑钙土

灰化土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黑土

暗棕壤

中温带季风气候

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

棕漠土

灰钙土

黑垆土

褐土

棕壤

暖温带季风气候

落叶阔叶林

青藏高原高山土壤

黄褐土

黄棕壤

北亚热带带季风气候

常绿、落叶混交林

黄壤

红壤

中亚热带带季风气候

常绿阔叶林

砖红壤性红壤

南亚热带带季风气候

湿润季雨林

青藏高原高山土壤

红壤、黄壤

砖红壤

热带季风气候

湿润雨林

第六章

安徽土壤

一、简答:

1、铁铝土、淋溶土、初育土、半水成土、人为土

2、红壤、黄壤、黄棕壤、黄褐土、棕壤、石灰(岩)土、紫色土、石质土、粗骨土、山地草甸土、砂姜黑土、潮土、水稻土

二、填空:

1、红壤、黄壤

2、地带性规律

3、棕壤

4、黄棕壤、黄褐土

三、论述:

1、(1)淮北属于棕壤地带:

①广大淮北平原主要是半水成土:潮土与砂姜黑土。其中,潮土分布在淮北北部黄泛冲积平原,沿淮河及支流两岸的泛滥带上,是由黄泛河淮泛沉积物母质形成的;砂姜黑土则分布在河间平原上,没有或较少受黄泛或淮泛影响,母质是全新世中期黄土状沉积物。

②局部石灰岩丘陵分布的是石灰(岩)土;

③少数酸性结晶岩与页岩残积物上发育石质土或粗骨土;

④一些残留阶地上和河岸自然堤上,晚更新世和全新世中期黄土发育为黄褐土。

(2)江淮丘陵岗地,主要是北亚热带地带性土壤黄棕壤与黄褐土。

其中东部和西部主要为黄棕壤;中部多为黄褐土和水稻土。

(3)沿江是长江冲积物和山河冲积物发育的灰潮土。

(4)皖南地带性土壤是黄壤和红壤:

另有棕红壤(第四纪红土发育)、水稻土、紫色土和石灰(岩)土等。

第三篇: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设p、q的真值为0;r、s的真值为1,求下列各命题公式的真值。

(1)p∨(q∧r) 0∨(0∧1)0(2)(p↔r)∧(﹁q∨s)(0↔1)∧(1∨1)0∧10.(3)(p∧q∧r)↔(p∧q∧﹁r)(1∧1∧1)↔(0∧0∧0)0(4)(r∧s)→(p∧q)(0∧1)→(1∧0)0→01 17.判断下面一段论述是否为真:“是无理数。并且,如果3是无理数,则2也是无理数。另外,只有6能被2整除,6才能被4整除。”

答:p: 是无理数

q: 3是无理数

0

r: 2是无理数

s: 6能被2整除t: 6能被4整除

0

命题符号化为: p∧(q→r)∧(t→s)的真值为1,所以这一段的论述为真。19.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4)(p→q)→(q→p)(5)(p∧r)(p∧q)(6)((p→q)∧(q→r))→(p→r)答:

(4)

p

q

p→q

q

p

q→p

(p→q)→(q→p)

0

0

0

0

0

0

0

0

0

0

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

(5)公式类型为可满足式(方法如上例)(6)公式类型为永真式(方法如上例)

第二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3.用等值演算法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对不是重言式的可满足式,再用真值表法求出成真赋值.1(1)(p∧q→q)(2)(p→(p∨q))∨(p→r)(3)(p∨q)→(p∧r)答:(2)(p→(p∨q))∨(p→r)(p∨(p∨q))∨(p∨r)p∨p∨q∨r1

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

(3)P

q

r

p∨q

p∧r

(p∨q)→(p∧r)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1

0

1

0

0

0 1

所以公式类型为可满足式

4.用等值演算法证明下面等值式:(2)(p→q)∧(p→r)(p→(q∧r))(4)(p∧q)∨(p∧q)(p∨q)∧(p∧q)证明(2)(p→q)∧(p→r)(p∨q)∧(p∨r)p∨(q∧r))p→(q∧r)(4)(p∧q)∨(p∧q)(p∨(p∧q))∧(q∨(p∧q)(p∨p)∧(p∨q)∧(q∨p)∧(q∨q)1∧(p∨q)∧(p∧q)∧1 (p∨q)∧(p∧q)5.求下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并求成真赋值

(1)(p→q)→(q∨p)(2)(p→q)∧q∧r(3)(p∨(q∧r))→(p∨q∨r)解:

(1)主析取范式

(p→q)→(qp)(pq)(qp)(pq)(qp)(pq)(qp)(qp)(pq)(pq)(pq)(pq)(pq)m0m2m3

∑(0,2,3)主合取范式:

(p→q)→(qp)(pq)(qp)(pq)(qp)(p(qp))(q(qp))1(pq)(pq) M1

∏(1)(2)主合取范式为:

(p→q)qr(pq)qr (pq)qr0 所以该式为矛盾式.主合取范式为∏(0,1,2,3,4,5,6,7)矛盾式的主析取范式为 0(3)主合取范式为:

(p(qr))→(pqr)(p(qr))→(pqr)(p(qr))(pqr)(p(pqr))((qr))(pqr))11 1 所以该式为永真式.永真式的主合取范式为 1 主析取范式为∑(0,1,2,3,4,5,6,7)第三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4.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2)前提:pq,(qr),r 结论:p(4)前提:qp,qs,st,tr 结论:pq

证明:(2)

①(qr)前提引入 ②qr ①置换 ③qr ②蕴含等值式 ④r 前提引入 ⑤q ③④拒取式 ⑥pq 前提引入 ⑦¬p(3)⑤⑥拒取式

证明(4):

①tr 前提引入 ②t ①化简律 ③qs 前提引入 ④st 前提引入

⑤qt ③④等价三段论 ⑥(qt)(tq)⑤ 置换 ⑦(qt)⑥化简 ⑧q ②⑥ 假言推理 ⑨qp 前提引入 ⑩p ⑧⑨假言推理(11)pq ⑧⑩合取

15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用附加前提法证明下面各推理:

4(1)前提:p(qr),sp,q 结论:sr 证明

①s 附加前提引入 ②sp 前提引入 ③p ①②假言推理 ④p(qr)前提引入 ⑤qr ③④假言推理 ⑥q 前提引入 ⑦r ⑤⑥假言推理

16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用归谬法证明下面各推理:

(1)前提:pq,rq,rs 结论:p 证明:

①p 结论的否定引入 ②p﹁q 前提引入 ③﹁q ①②假言推理 ④¬rq 前提引入 ⑤¬r ④化简律 ⑥r¬s 前提引入 ⑦r ⑥化简律 ⑧r﹁r ⑤⑦ 合取

由于最后一步r﹁r 是矛盾式,所以推理正确.

第四篇:银行信贷课后习题答案

商业银行信贷课后题 单选 第一章

1.信贷资金的来源主要由4部分组成:银行资本金、各项存款、借款、发行金融债券,其中(B 各项存款)是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

2.以下业务中(B贴现)为表内业务

3.商业银行(A总行)对本行资产的流动性和支付能力负全部责任。

4.商业银行对同一借款客户的贷款总额与银行资本总额的比例不得超过(B 10%)5.流动性资产是指(A 1个月)内可变现资产 第二章

1.以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支票、本票、存款单、国库劵等有价证券质押的,质押率最高不得超过(D 90%)2.票据贴现指持票人为资金融通的需要而在票据到期前以贴付一定利息的方式向银行出售票据。其贴现期限短,一般不超过(D 6个月)

3.贷款承诺一般收取承诺额度(C 0.25%~0.75%)的承诺费

4.(A 受益人)是指有权按保函的规定出具索款通知或连同其他单据,向担保人索取款项的人 5.(B 贷款意向书)不具备法律约束力

6.反担保反映(B 债务人和担保人)之间的权益关系。

第三章

1.贷款的间接责任人,包括贷款(B 稽核人员)

2.以下关于借款人的权利的权利表述错误的是(E 不须征的商业银行同意,有权向第三人转让债务)3.商业银行各级机构应建立由行长或副行长(经理、主任)和有关部门负债人参加的(B 贷款审查委员会)4.商业银行应当审议借款人的借款申请,并及时答复贷与不贷。短期贷款答复时间不得超过(A 1个月)5.(A 调查人员)负责调查环节的所有工作,客户提供的所有资料、材料、必须真实、完整、详细,资料材料在真实、完整、详细环节出现问题,由(A 调查人员)负责、第四章

1.下述(A 土地使用权)财产的抵押,不应当办理抵押物登记

2.商业银行在短期贷款到期(A 1个星期)之前,应向借款人发送还本付息通知单。3.贷款检查部门在贷款发放(B 15天)内,应对贷款使用情况进行第一次跟踪检查 4.企业的设备办理抵押物登记部门(B 财产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5.借款人不能按其还清贷款需要展期还款的,必须在贷款到期前(B 15天)向开户行提出展期申请,填写借款展期申请书并湖具保证人、抵押人、出质人同意担保的书面证明 第五章

1.个人信用征信系统由(C 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系统的日常运行和管理

2.个人可以向当地的(A 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提出查询本人信用报告的书面申请 3.信用登记的得分区间(A 90分)以上为AAA级

4.借款人偿还贷款的月供一般不能超过其月收入的(C 50%)

5.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D 出现信用风险和经济泡沫)第六章

1.考察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是(D 资产负债率)

2.测量一个企业仅靠变现其短期流动资产来满足其偿还短期负债能力的指标是(B 流动比率)

3.贷款卡持卡人要到(B 基本开户行)办理贷款发初审手续,到(C 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办理终审手续 4.速动资产是从流动资产中扣除(C 存货)的部分

5.反映企业的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集的指标是(D 资产负债率)第七章

1.(B 借款人分析)是整个贷款项目评估的重要环节,是其他苹果内容的基础 2.以下不属于项目生产条件评估的是(E 工艺技术与设备评估)3.以下不属于信用状况评估内容的是(E 借款人的生产经营状况)4.以销售增长率法为例,经验数据划分的阶段为:年销售量增长率(B 0.1%~10%)为成熟期 5.评估报告在下哒评估通知后(B 2个月)内完成 第八章

1.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借款人必须具备条件之一:有所购住房全部价款(A 20%)以上的自筹资金 2.商业性个人能住房贷款,贷款期限一般最长不超过(C 30年)3.个人汽车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C 5年)

4.国家助学贷款按按照每人每学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的标准,总额度按照正常完成学业所需乘以学年所需金额确定,具体额度由借款人所在学校按本校的总贷款额度、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标准以学生的困难度确定

5.免息还款期是指对非现金交易,从银行记账日起至到期还款日之间的日期为免息还款期。免息还款期最短20天,最长(C 50天)第九章

1.临时流动资金贷款期限是在(A 3个月)以内,主要用于企业一次性进货的临时性资金需要和弥补其他支付性资金不足

2.在银团贷款中,单家银行担任牵头行时,其承贷份额原则上不少于银团融资总金额(B 20%)

3.法人账户透支利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浮10%~30%执行透支期限在1个月以内的,透支利率上浮(B 10%)

4.申请住房或商品房开发贷款,项目自由资金应达到项目预算总投资的(A 30%)5.出口退税申贷企业贷款比例原则上不得高于申贷企业应得退税款的(C 55%)第十章

1.买方信贷申请,商务合同项下进口方应支付(B 15%)的预付款

2.进口商在发票到期日(B 90天)后仍未付款,进口保理商做担保付款 3.打包放款业务的最高金额为信用证金额的(C 80%)4.远期信用证不能超过(A 90天)5.在国际保理业务中,(A 进口商)于发票到期日前向进口保理商付款 第十一章

1.借款人能否旅行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的贷款,属于(A 正常贷款)

2.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的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的贷款,属于(E 次级贷款)

3.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发生一定损失的贷款属于(B 可疑贷款)4.如果必须通过履行担保还款,只要抵押物变现或保证人财务实力能够归还贷款本息,这些贷款应划为(E 次级贷款)

5.在实际操作中,如果以足额现金、国库卷作为质押的贷款等同有充分的还款保证归入(A 正常类)第十二章

1.商业银行对其业务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授权遵循一定原则,下面错误的是(D 风险控制)2.下面不属于特别授权的范围是(A 利率浮动权限)3.商业银行授权的有效期均为(A 1年)

4.商业银行每(C 年)必须至少一次对其内部授信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将检查结果报监管部门

5.商业银行对其业务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所辖服务区及其客户授信,遵循一定原则,以下错误的的是(B 权责一致)

多选题 第一章

1.广义的信贷是指以银行为中介、以存贷为主体的信用活动的总称,包括(A 存贷B 贷款C 结算)等业务 2.信贷资金的一般运动过程可以划分为(A 资金归流阶段B筹集资金阶段C使用资金阶段D配置资金阶段E资金返还阶段)

3.中央银行的银行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管理,就是通过使用(B行政C法律D经济)的手段,对其信贷资金活动进行有效监控和监管

4.商业银行要按照规定的业务范围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组织资金营运,实施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信贷资金(A安全性B流动性C盈利性)第二章 1.银行贷款担保采用(A保证B质押D抵押)保证方式

2.担保法规定,以下(A国家机关C学校D医院E社会团体)不得为保证人

3.银行保函包括(A履约保函B预付款保函C投标保函D维修保函E预留金保函)4.票据贴现可以分为(A贴现B转贴现C再贴现)第三章

1.贷款“三查”制是指(B贷前调查C贷后检查D贷时审查)

2.贷款分级审批制是指商业银行根据各级分支机构(A业务量大小B管理水平C贷款风险度),确定各级分支机构的贷款审批权限

3.贷款管理责任制包括(A行长负责制C审贷分离制D分级审批制E离职审计制度)

4.商业银行展开贷款业务要遵循(A三性原则B依法合规原则C竞争协作原则D平等诚信原则)

5.信贷政策是中央银行根据(A国家宏观经济政策B产业政策C区域经济发展政策D投资政策)制定的指导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的政策 第四章

1.根据我国《担保法》,不可以作为贷款抵押物的有(B所有权有争议的财产D土地所有权)2.贷款管理责任制包括(A行长负责制C审贷分离制D分级审批制E离职审计制度)

3.按中国人民银行账户管理规定,一家企业只能选择溢价申请开立一个存款账户,下列错误的是(B一般存款C临时存款D专用存款)

4.下面贷款保证人资产负债率不符合规定的是(B80% C90% D100%)

5.按照规定保证贷款的最高额不得超过保证人资产总额的一定比例,下列错误的是(C90% D100%)第五章

1.判断借款人的收入情况可通过(A借款人填写的收入状况表B税务机关提供的借款人纳税证明C借款人所在单位出具的收入证明)

2.个人信用报告是全面、客观记录个人的信用活动,反映个人的信用状况的文件,主要包括(A个人的基本信息,包括个人的姓名、身份证件、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基本信息B个人在银行的贷款信息、个人的信用卡信息C个人缴纳电话、水、电燃气费等公共事业费用信息D个人住房公积金缴存信息、个人的社会保障信息E个人法院民事判决、欠税等公共信息)、3.个人能自然情况包括(A年龄B性别C学历D婚姻状况E户籍F健康状况)

4.个人就业情况包括(A就业单位B单位所在地经济发展情况C单位所在行业发展前景D职务、职称E工资收入F工作年限)

5.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作用(A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履约和守信程度,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B有利于维持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C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个人消费信贷的增长D有利于提高政府执行社会经济管理职能的效率)第六章

1.短期偿债能力比率主要包括(A流动比率C现金比率D速动比率)2.营运能力比率包括(A应收账款周转率D存贷周转率)

3.商业银行要按照人民银行的统一要求,将其对客户开办信贷业务中产生的信息如(A贷款B银行承兑汇票C保函D担保)等情况,通过计算机通讯网络,传输到信贷登记咨询系统

4.借款人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将其所持贷款卡注销(A借款人营业执照依法被吊销B借款人依法宣告破产C借款人解散D借款人依法被撤销)5.企业信用分析中非财务因素分析主要是对企业所属(A行业因素B经营管理因素C自然社会因素D还款意愿因素)等进行的分析与评价 第七章

1.项目评估的原则包括(A真实性原则B谨慎原则C重要性原则D防范风险、提高效益原则)

2.项目评估的依据(A国家产业、产品的布局政策,财政税收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国家和行业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标准及参数B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信贷政策及贷款管理规定,项目评估规定和参数C 政府有权部门对项目立项的批准文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有权部门的论证意见D借款人生产经营等有关资料E中央和地方政府有关的城市建设规划、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卫生、运输、劳动保护等有关法规和规定)3.项目评价内容包括(A项目借款人的基本评估B工艺技术与设备评估C市场评估D项目建设和生产条件评估E投资估算与筹集评估F偿债能力评估G项目效益评估H贷款风险评估)4.市场调查内容包括(A产品需求B 社会购买力C竞争能力D政策因素)

5.项目评估中贷款风险性评估是指对项目避免贷款风险的保证措施进行调查分析,包括(A贷款抵押物价值评估B贷款信用担保评估C贷款风险度评估D贷款偿还能力评估)第八章

1.借款人申请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应先填写《个人购房借款申请表》并提交以下资料(A购房人及房产权利证书所登记共有人的身份证明及户口本的原件及复印件B已付首期款的发票或收据原件C与开发商签订的《房地产买卖预售合同》原件D收入证明原件或纳税税单)

2.国家助学贷款的用途用于弥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B住宿费C生活费)的不足 3.借记卡按功能不同分为(A转账卡B专用卡C储值卡D联名/认同卡)

4.信用卡风险种类有(A信用风险B欺诈风险C特约商户风险D利率、汇率风险)

5.(A贷记卡B准贷记卡)是一种由商业银行授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持卡人在授信的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的一种信用支付工具 第九章

1.流动资金贷款操作流程包括(A贷款申请B贷款调查C贷款审查D贷款评估)2.银团贷款的组织结构中银团成员行主要有(A牵头行B参加行D代理行)

3.银团贷款的借款人,除按贷款利率支付利息外,还需要支付各项费用。费用主要有(A管理费B代理费C承诺费D差旅费)

4.固定资产贷款按照贷款的不同用途分为(A基本建设贷款B技术改造贷款C科技开发贷款D商业网店贷款)5.贷款发放和支付后还需进行贷后管理,其主要内容包括(A监控贷款风险C监测借款人的整体现金流D不良贷款固定资产贷款管理)第十章

1.福延费业务的报价应根据(B合同金额C付款期限D市场行情)

2.国际保理业务的优点包括(A增加营业额B安全性高C手续简化D节约成本)

3.客户申请办理打包放款业务时应提高(A打包放款申请书B正本信用证C出口商务合同)

4.打包放款业务的期限一般为(A不超过信用证有效期后的15天B一般为3个月C最长不超过半年)5.打包放款业务操作中,参与方包括(A进口商B开证行C出口商D出口保理商)第十一章

1.贷款风险处理方法主要有(B规避风险D分散风险E转移风险)

2.在贷款风险分类中对贷款保证进行分析和评估,主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A保证人的资格B保证人的财力实力C保证人的保证意愿D保证人的履约经济动机及其借款人的关系)3.下列属于不良贷款的是(B可疑贷款D损失贷款E次级贷款)

4.属于关注类贷款特征的有(A净现金流量减少B借款人销售收入、经营利润在下降,或净值开始减少,或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征兆F贷款的抵押品、质押品价值下降D借款人经营管理有较严重的问题,借款人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

5.在贷款风险分类中对抵押务进行分析和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A商业银行对抵押物的占有和控制情况B抵押物的流动性C抵押物的价值及变现价值D抵押率确定是否合理)第十二章

1.区别授权是商业银行根据业务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的(A经营管理水平B风险控制能力C主要负责人业绩)等进行授权

2.商业银行在确定的授信额度内,根据(A客户的实际资金需要B客户的还款能力C信贷政策D银行提供贷款的能力)具体确定每笔贷款的额度和实际贷款总额

3.商业银行对非自然人客户的表内授信范围包括(A贷款B贴现C透支D拆借E项目融资)4.商业银行对非自然人客户的表外授信范围包括(A贷款承诺B信用证C票据承兑)5.商业银行要根据各业务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的(A经营管理业绩B风险状况C授权制度执行情况D主要负债人任职情况)及时调整授权 判断题

1.信贷是体现一定经济关系的不同所有者之间的信贷行为,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错)2.授信是银行向客户直接提供货币资金支持(错)

3.根据国家的货币政策,具体确定一定时期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倾斜对象的政策,就是银根松紧的政策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错)

《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要求商业银行以贷款风险为基础对贷款进行分类,将贷款分为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损失贷款(错)

存贷款比例是指各项存款余额与各项贷款余额之比,应不超过75%(错)

次级贷款是指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错)质押贷款是指贷款人按《担保法》规定的质押方式以借款人的动产为质押物发放的贷款(错)委托贷款贷款风险及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回收责任都由银行自己承担(错)市场风险与市场条件的不利变化相关,是指利率变化产生的风险(错)贷款人是指从经营贷款业务的商业银行取得贷款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和自然人(错)贷款调查评估人员负责贷款调查评估,承担审查失误的责任(错)

借款人可以在一家商业银行同一辖区内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级分支机构取得贷款(错)商业银行行长不可以授权副行长或贷款管理部门负责审批贷款(错)

借款人贷款需要展期还款的,必须向开户行提出展期申请,填写借款展期申请书。不必出具保证人、抵押人、出质人同意担保的书面证明(错)

船舶、车辆办理抵押物登记的部门为财产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错)长期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5年(错)

个人信用征信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要做一定程度的修改(错)

如果发现个人信用报告中的信息有误,不可以向征信机构提出异议申请(错)

个人信用征信的经济功能主要体现在随着该系统的建设和完善,通过对个人重要经济活动的影响和规范,逐步形成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提高社会诚信水平,促进文明社会的建设(错)贷款卡是商业银行发给借款人凭以向金融机构申请办理的信贷业务的资格证明(错)

固定资产投资由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用、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构成(错)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以住房抵押方式担保的,借款人要到房屋坐落地区的房屋产权管理部门办理房产抵押登记手续,抵押合同由夫妻单方签字即可(错)

个人汽车贷款中以所购车辆或其他不动产抵押申请贷款的,首期付款额不得少于购车款的20%,借款额最高不得超过购车款80%(错)

借记卡具有消费信用、转账借算、存取现金等全部的功能(错)

个人住房贷款的发放是由银行会计部门《个人贷款审批表》复印件和借款借据、《借款合同》办理贷款发放手续,并将贷款金额全数一次性划入个人在银行开设专户(错)法人账户透支额度一般一年一定,有效期不过2年(错)

法人帐号透支期限是客户实际透支的具体期限,最长不超过一个月(错)如果现金净流量为负值,则意味着借款人不能还款(错)

如果借款人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还款,而且现金流量稳定,那么贷款属于关注类(错)

如果必须通过履行担保还款,只要抵押务变现或保证人财务实力能够归还贷款本息,这些贷款应划分“可疑”类(错)

一级法人体制是授权人通过授权的方式,对受权人的经营权力和经营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受权人必须在法人授权的范围内依法开展业务活动,其民事责任由受权人承担(错)特别授权是商业银行对法定经营范围内的常规业务经营所规定的权限(错)

授权当事人分为受权人和授权人,受权人指商业银行总行。授权人指商业银行业务职能部门和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错)

授权管理在实际操作中,一级分行对二级分行的授权属于直接授权(错)转授权是指商业银行总行对总行有关业务职能部门和管辖分行的授权(错)票据承兑是指汇票的付款人承诺负担票据债务的行为(对)借款人作为法人或其他组织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必须持有中国人民银行核准的贷款卡(对)

商业银行不得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对)

抵押贷款合同自抵押物办理登记之日起生效(对)

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交易一方以将来偿还的方式获得另一方的财、物或服务的能力(对)商业银行查询个人的信用报告必须经过个人书面授权同意(对)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很小的投资(对)贷款卡是商业银行发给借款人凭以向金融机构申请办理的信贷业务的资格证明(错)商业银行在办理信贷业务时,应当查验借款人的贷款卡(对)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要采集借款人的被起诉等资信信息(对)

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概括反映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企业流入流出的影响,对于评价企业实现利润、财务状况及财务管理,要比传统的利润表更为有效(对)

贷款评估中投资估算主要是审查工程内容和费用是否齐全,分析投资估算中有无漏项,审查取费标准和依据,分析有无任意扩大规模或压低造价的情况(对)

综合对比拟建项目的企业与主要竞争对手和潜在竞争对手的生产经营要素及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市场占有率等,即可了解借款人的市场竞争能力(对)

通过敏感性分析,可以找出项目的敏感因素,并确定这些因素变化后,对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使决策者能了解项目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从而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对)

对借入资金筹集评估,主要是审查各项借入资金是否通过合法合规途径取得,对于银行贷款,主要审查是否有有各金融机构的贷款承诺或贷款意向(对)

个人汽车贷款中抵押物,质物的评估、保险、登记、公证等费用有借款人承担(对)

借款人申请流动资金贷款,应是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体工商户(对)

借款人申请流动资金贷款须在银行开立基本账户或一般存款帐号(对)银团贷款的利率绝大多数采用浮动利率(对)

进出口信贷是促进资本货物出口的一种融资手段(对)

买方信贷贷款金额最高不超过商务合同价的80%~85%(对)

出口商在背书转让债券凭证的票据是均加注“无追索权”字样从而将收取债款的权利、风险和责任转嫁给包买商(对)

传统的福延费业务,其票据的期限一般在1~5年(对)出口卖方信贷的利率一般比较优惠(对)

反映借款人还款能力的主要标志是借款人现金流量是否充足(对)

财务分析不能直接说明企业是否有现金、是否能还债,而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却能告诉我们企业借款的原因和还债的来源(对)

第五篇:软件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

1﹑软件产品的特性是什么? 答:软件产品特性:

⑴是一种逻辑产品,与物质产品有很大的区别。

⑵软件产品的生产主要是研制,生产成本主要在开发和研制,开发研制完成后,通过复制就产生了大量软件产品。⑶软件产品不会用坏,不存在磨损,消耗。

⑷生产主要是脑力劳动,还末完全摆脱手工开发方式,大部分产品是“定做”的⑸开发软件的费用不断增加,致使生产成本相当昂贵。2﹑软件生产有几个阶段?各有何特征?

答:⑴程序设计时代:这个阶段生产方式是个体劳动,使用的生产工具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⑵程序系统时代:这个阶段生产方式是小集团合作生产,使用的生产工具是高级语言,开发方法仍依靠个人技巧,但开始提出结构化方法。

⑶软件工程时代:这个阶段生产方式是工程化的生产,使用数据库﹑开发工具﹑开发环境﹑网络﹑分布式﹑面向对象技术来开发软件。

3﹑什么是软件危机?产生原因是什么?答:软件开发技术的进步未能满足发展的要求。在软件开发中遇到的问题找不到解决的办法,问题积累起来,形态尖锐的矛盾,导致了软件危机。产生原因:⑴ 软件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⑵ 软件开发管理困难而复杂。⑶ 软件包开发费用不断增加。⑷ 软件开发技术落后。⑸ 生产方式落后,仍采用手工方式。⑹ 开发工具落后,生产率提高缓慢。

4﹑什么是软件工程?它目标和内容是什么?

答:软件工程就是用科学的知识程和技术原理来定义,开发,维护软件的一门学科。软件工程目标:付出较低开发成本;达到要求的功能;取得较好的性能;开发的软件易于移植;只需较低的维护费用;能按时完成开发任务,及时交付使用;开发的软件可靠性高。软件工程内容:研究内容包括开发技术和开发管理两个方面。开发技术主要研究:软件开发方法,开发过程,开发工具和环境。开发管理主要研究:软件管理学,软件经济学,软件心理学。

5﹑软件工程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答:软件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软件的费用,可靠性,可维护性,软件生产率和软件的重用。

6﹑什么是软件生存周期?它有哪几个活动?

答:软件生存周期:一个软件从提出开发要求开始直到该软件报废为止的整个时期。包括:可行性分析和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7﹑什么是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有哪些主要模型?

答:生存周期模型:描述软件开发过程中各种活动如何执行的模型。对软件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开发过程中的活动提供统一的政策保证,为参与开发的人员提供帮助和指导,是软件生存周期模型化技术的基础,也是建立软件开发环境的核心。主要有:瀑布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基于知识的模型,变换模型。

8﹑什么是软件开发方法?有哪些主要方法?

答:使用早已定义好的技术集及符号表示习惯来组织软件生产的过程。通过使用成功的软件开发方法,在规定的投资和时间内,开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高质量的软件。软件开发方法是克服软件危机的重要方面之一,对软件工程及软件包产业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主要有:结构化方法,JACKSON方法,维也纳开发方法﹙VDM﹚,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1.可行性研究的任务是什么?

答:可行研究的任务:首先需要进行概要的分析研究,初步确定项目的规模,目标,约束和限制。分析员再进行简要的需求分析,抽象出项目的逻辑结构,建立逻辑模型。从逻辑模型出发,经过压缩的设计,探索出若干种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法,对每种解决方法都要研究它的可行性。

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⑴技术可行性:一般要考虑的情况包括 开发的风险即设计出的系统能否达到要求的功能和性能;资源的有效性;相关技术的发展是否支持;⑵经济可行性:进行开发成本的估算以及了解取得效益的评估,确定要开发的项目是否值得投资。⑶社会可行性:要开发的项目是否存在任何侵权问题,运行方式在用户组织内是否可行,现有管理制度﹑人员素质﹑操作方式是否可行。2.可行性研究有哪些步骤?

答:⑴确定项目规模和目标;⑵研究正在运行的系统;收集﹑研究﹑分析现有系统的文档资料,实地考察系统访问有关人员,然后描绘现有系统的高层系统流程图。⑶建立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使用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描述数据在系统中的流动和处理情况。⑷导出和评价各种方案;导出若干较高层次的物理解决方法,根据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进行评估,得到可行的解决方法。⑸推荐可行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决定该项目是否值得开发,若值得开发那么解决方案是什么,并且说明该方案可行的原因和理由。⑹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将上述可行性过程的结果写成相应文档,即可行性研究报告。

3.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⑴引言:编写本文档的目的;项目名称﹑背景;本文档用到的专门术语和参考资料。⑵可行性研究前提:说明开发项目的功能﹑性能和基本要求;达到的目标;各种限制条件;可行性研究方法和决定可行性的主要因素。⑶对现有系统的分析:说明现有系统的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工作负荷;各项费用支出;所需各类专业技术人吧和数量;所需各种设备;向有系统存在什么问题。⑷所建议的技术可行性分析:所建议系统的简要说明;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与现有系统比较的优越性;采用所建议系统对用户的影响;对各种设备﹑现有软件﹑开发环境﹑运行环境的影响;对经费支出的影响;对技术可行性的评价。⑸所建议系统的经济可行性分析:说明建议系统的确良各种支出,各种效益;收益投资比;投资顺收周期。⑹社会因素可行性分析:说明法律因素,对合同责任﹑侵犯专利权﹑侵犯版权等问题的分析;说明用户使用可行性,是否满足用户行政管理﹑工作制度﹑人吧素质的要求。⑺其它可供选择方案:逐一说明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并说明未被推荐的理由。⑻结论意见:说明项目是否能开发;还需什么条件才能开发;对项目目标有何变动等。

4.成本--效益分析可用哪些指标进行度量?

答:⑴投资回收率:通常把建立系统若干年后能取得的收益折算成现在的价值和开发系统所需的费用进行比较得出投资回收率。⑵投资回收期:就是使累计的经济效益等于最初的投资费用所需的时间。⑶纯收入:整个生存周期之内的累计经济效益(折成现在值)与投资之差。5.项目开发计划有哪些内容?

答:⑴项目概述:说明项目的各项主要工作;说明软件的功能﹑性能;为完成项目应具有的条件;用户及合同承包者承担的工作完成的期限及其他条件限制;应交付的程序名称;所使用的语言及程储形式;应交付的文档。⑵实施计划:说明任务的划分,各任务责任人,项目开发进度,项目的预算,各阶段的费用支出,各阶段应完成的任务,用图表说明每项任务的开始和完成时间。⑶人员组织及分工:所需人员类型﹑数量﹑组成结构。⑷交付期限:最后完工日期。

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

⒈什么是需求分析?需求分析阶段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需求分析:开发人员准确地理解用户的要求,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将用户非形式的需求陈述转化为完整的需求定义,再由需求定义转换到相应的需求规格说明的过程。

基本任务:⑴问题识别:双方确定对问题的综合需求,这些需求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环境需求,用户界面需求。⑵分析与综合,导出软件的逻辑模型⑶编写文档:包括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初步用户使用手册”,“确认测试计划”,“修改完善软件开发计划”

⒉什么是结构分析方法?该方法使用什么描述工具?

答:结构化分析:简称SA,面向数据流进行数据分析的方法。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分析策略。顶层抽象地描述整个系统,底层具体地画出系统工程的每个细节。中间层则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渡。使用数据流图,数据字典,作为描述工具,使用结构化语言,判定表,判定树描述加工逻辑。⒊结构化分析方法通过哪些步骤来实现? 答:⑴了解当前系统的工作流程,获得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⑵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⑶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⑷作进一步补充和优化。

⒌画数据流图应注意什么事项?

答:命名: 不能使用缺乏具体含义的名字,加工名应能反映出处理的功能。1.画数据流而不是控制流。数据流名称只能是名词或名词短语,整个图中不反映加工的执行顺序。

一般不画物质流。2.每个加工至少有一个输入数据流和一个输出数据流,反映出此加工数据的来源与加工的结果。

编号: 某个加工分解成加一张数据流图时,上层图为父图,下

层图为子图。子图应编号子图上的所有加工也应编号,子图的编号应与父图的编号相对应。3.父图与子图的平衡:子图的输入输出 数据流同父图相应加工的输入输出数据流必须一致⑵抽象:认识复杂现象过程所使用权的工具,只考虑事物本质的共同特性,忽略细节和其它因素。通过抽象确定组成软件的过程实体。⑶信息隐蔽:将模块实现自身功能的细节与数据“局部数据存储:当某慨数据流图中的数据存储不是父图中相应加工的外部接口,而只是本图中某些加工之间的数据接口,则称这些数据存储为局部数据存储。注意数据流图的易理解性。

⒍什么是数据字典?其作用是什么?共有哪些条目?

答:数据字典(DD)用来定义数据库流图中的各个成分的具体含义。有以下四类条目:数据流,数据项,数据存储,基本加工。

⒎描述加工逻辑有哪些工具?

答:加工逻辑的描述:一般用结构化语言,判定表,判定树 结构化语言是介于自然语言和形式语言之间的一种半形式化语言。它的结构可分里层和内层

⑴外层:用来描述控制结构,采用顺序,选择,重复三种基本结构。

顺序结构:是一组祈使语句,选择语句,重复语句的顺序排列 ②选择结构:一般用IF-THEN-ELASE-ENDIF,CASE-OF-ENDCASE等关键词。

③重复结构:一般用DO-WHILE-ENDDO,REPEAT-UNTIL等关键词。⑵内层:一般采用祈使语句的自然语言短语,使用数据字典中的名词和有限的自定义词,其 动词含义要具体,尽量不使用形容词和副词来修饰。

⒏什么是IDEF方法?IDEF0方法有哪些特点?答:IDEF方法是美国空军针对计算机辅助制造工程项目中用于进行复杂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方法,是在结构化分析方法基础上提出来的。

包括: IDEF0描述系统的功能活动及联系,建立系统的功能模型。即反映系统”做什么“折功能。IDEF1描述系统的信息及联系,建立系统的信息模型。IDEF2进行系统模拟,建立系统的动态模型。IDEF0特点:

⑴采用方框和箭头等简单图形符号描述系统的活动和数据流,描述活动所受的约束条件及实现机制。

如下图描述,其中输入为完成某活动时所需的数据,输出指执行活动产生时的数据,控制活动指所受到的约束条件,机制是指活动由谁来完成。⑵采用严格的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式建立系统功能模型。

⒐简述SA方法的优缺点。答:SA方法是软件需求分析中公认的,有成效的,技术成熟,使用广泛的一种结构化分析方法。较适用于开发数据处理类型软件的需求分析。利用图形等半形式化工具表达需求,简明,易读,也易于使用。但也存在一些弱点,表现如下:⑴SA方法仅是一个静态模型,没有反映处理的顺序,即控制流程。⑵SA方法使用DFD在分析与描述”数据要求“方面是有局限的,只有与数据库技术中的实体联系图(ER图)结合起来,才能较完整地描述用户对系统的需求。⑶DFD不适合描述人机界面系统的要求,一些人机交互较频繁的软件系统。⑷SA方法要与形式化方法结合起来,才能更精确地描述软件需求。⑸要借助需求分析工具,提高需求分析的质量及效率。

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1、什么是软件概要设计?该阶段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把一个软件需求转换为软件表示时,首先设计出软件总的体系结构。称为概要设计或结构设计。基本任务:⑴设计软件系统结构,具体为:1.采用某种设计方法,将一个复杂的系统按功能划分为模块。2.确定每个模块的功能。3.确定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4.确定模块之间的接口(模块之间传递的信息)评价模块的结构质量⑵进行数据结构及数据库的设计⑶编写概要设计的文档 主要内容有:概要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说明书(DBMS的简介,概念模型,逻辑设计,结果)用户手册,修订测试计划(测试的策略﹑方法﹑步骤)⑷评审:是否完整地实现了规定的功能﹑性能要求。设计方案是否可行。关键的处理及内部接口定义的正确性,有效性,各部分的一致性。

2、软件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哪些内容?

答:⑴模块化:模块是软件的组成部分,是具有独立功能且可命名的一段程序,所有模块组成整体,可以满足问题的要求。模块化即按照一定的原则,将软件划分成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然后把这些模块按照某种方法组装成一个软件系统。(可降低复杂度、减少工作量)

模块具有以下几种特性:接口:模块的输入输出。功能:指模块实现什么功能。逻辑:描述模块内部如何实现要求及所需的数据。状态:该模块的运行环境,模块间调用与被调用关系。

隐蔽”起来。模块间仅交换为完成系统功能所必须的信息。⑷模块独立性:每个模块只完成系统要求的独立的子功能。

3、衡量模块独立性的两个标准是什么?各表示什么含义? 答:内聚:又称为块内联系,指模块内部各成分之间相互关联的程度,以高内聚为设计目标。耦合:也称块间联系,模块之间相互联系程度的度量,联系越紧密,耦合性越强,独立性越差,以低耦合为设计目标。

4、模块的耦合性有哪几种?各表示什么含义?

答:⑴内容耦合:一个模块直接操作或修改另一模块的数据,或者不通过正常入口直接转入另一模块⑵公共耦合:两个或多个模块通过共同引用一个全局数据环境相互作用⑶控制耦合:模块之间通过传递控制信息相互作用⑷标记耦合:两个模块之间通过传递公共指针或地址相互作用的耦合⑸数据耦合:模块之间通过传递数据交换信息⑹无耦合:模块间无任何关系,独立工作

5、模块的内聚性有哪几种?各表示什么含义?答:⑴偶然内聚:一个模块各个成分之间毫无关系⑵逻辑内聚:将几个逻辑上相关的功能放在同一个模块中⑶时间内聚:一个模块完成的功能在同一时间执行⑷过程内聚:一个模块内部的处理成分是相关的,而且必须以特定的次序执行⑸通信内聚:一个模块的所有成分都集中在同一个数据结构上⑹顺序内聚:一个模块的各个成分同一个功能密切相关,而且一个成分的输出,作为另外一个成分的输入⑺功能内聚:模块内的所有成分属于一个整体,完成单一的功能。(内聚最高)

6、什么是软件结构?简述软件结构设计的优化准则。

答:⑴改进软件结构,提高模块独立性 首先设计出软件初始结构,评价该结构,通过模块分解或合并,力求降低耦合提高内聚。⑵模块的规模应该适中⑶模块结构的深度、宽度、扇出和扇入应适中。深度:软件结构中控制的层数 宽度:软件结构中同一层次上最大模块总数 扇入:某一模块有多少直接调用它的上级模块数目(越大越好)扇出:一个模块直接控制(调用)下级模块的数目。(越少越好,3,4个为宜,不超过9个,“顶层扇出较高,中间扇出较少,底层模块高扇入多”⑷一个模块的作用域(范围),应处在这个模块的控制域(范围)之内 模块的作用域:受该模块内一个判定影响的所有模块的集合模块的控制域:这个模块本身以及所有直接或间接从属于它的模块的集合一个模块的影响范围(作用域),应处在这个模块的模块的控制范围(控制域)内。

8、什么样是“事物流”?什么是“变换流”?试将相应形式的数据流图转换为软件结构图

答:数据流图(DFD)一般可分为“变换流”,“事物流”两种。“变换流”:由输入﹑输出﹑变换(或称处理)三部分组成,是一顺序结构。“事物流”:它的某个加工,分离成许多发散的数据流,形成许多加工路径,并且根据输入值选择其中一个路径来执行。(这人加工称为事务处理中心)

9.试述“变换分析”﹑“事务分析”设计步骤。

答:变换分析设计步骤:⑴确定变换中心,逻辑输入和输出。⑵设计软件结构的顶层和第一层--变换结构:顶层的功能是完成所有模块的控制(名称应是系统名,以体现完成整个系统功能)第一层至少有三种功能模块:输入﹑输出和变换模块⑶设计中﹑下层模块,对第一层的模块自顶向下分解。输入模块由两部分组成:接收数据﹑转换成调用模块所需信息。输出模块由两部分组成:将数据转换成下属模块所需的形式﹑ 发送数据 变换模块:对每个基本加工建立一功能模块、⑷设计的优化 :输入部分求精,每个物理输入设置专门模块,以体现系统的外部接口。其它输入模块与转换数据模块都很简单时,可将它们合并。输出部分求精:每个物理输出设置专门模块,其它也可适当合并。变换部分求精:根据设计准则,对模块适当合并。事务分析的设计步骤:⑴确定事务中心和加工路径⑵设计顶层(事务机构)和第一层 顶层模块有两个功能:接收数据和根据事务类型调动相应处理模块。⑶中下层模块的设计﹑优化工作与变换结构相同。事务型软件结构包括两部分: 接收分支 发送分支出 通常包括一调度模块,当事务类型不多时,可与主模块合并。

第五章习题参考答案

1、详细设计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有哪几种描述方法?答:详细设计的基本任务包括:(1)为每个模块进行详细的算法设计(2)为模块内的数据结构进行设计(3)对数据库进行物理设计(4)其他设计(5)编写详细设计说明书(6)评审 详细设计的描述

方法有图形、表格和语言,其中图形常用结构化程序流程图、盒图和PAD(问题分析图)为描述工具,语言常用过程设计语言(PDL)来作为工具。

2、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要点是什么?答:主要有三个:(1)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程序设计方法(2)使用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构造程序。任何程序都可以由顺序、选择、重复(循环)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构造,这三种基本结构的共同点是单入口、单出口。(3)主程序员组的组织形式。

3、简述Jackson方法的设计步骤。答:Jackson方法的设计步骤如下:1.分析并确定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的逻辑结构,并用Jackson结构图表示这些数据结构。(2)找出输入数据结构和输出数据结构中有对应关系的数据单元。3.按一定的规则由输入、输出的数据结构导出程序结构。4.列出基本操作与条件,并把它们分配到程序结构图的适当位置。(5)用伪码写出程序。比较?

答:白盒法测试法把测试对象看作一个打开的盒子,测试人员须了解程序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以检查处理过程的细节为基础,对程序中尽可能多的逻辑路径进行测试,检验内部控制结构和数据结构是否有错,实际的运行状态与预期的状态是否一致。

白盒法有下列几种覆盖标准: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路径覆盖

从上到下的覆盖标准其检错能力也从弱到强,其中条件组合发现错误的能力较强,凡满足其标准的测试用例,也必然满足前四种覆盖标准。在实际的逻辑测试中,一般以条件组合覆盖为主设计测试用例,然后再补充部分用例来达到路径覆盖的测试标准。

什么是黑盒测试法?采用黑盒技术测试用例有哪几种方法?这些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

程序语言有哪些共同特征?

答:程序语言的共同特征(似为特性更符合题意)是指程序设计语言的语言特性,包括心理特性、工程特性和技术特性三个方面。语言的心理特性对人机通信的质量有主要的影响;语言的工程特性对软件开发成功一否有重要的影响,此外,语言的技术特性也会影响软件设计的质量。

在项目开发时选择程序设计语言通常考虑哪些因素?

答:通常要考虑的因素有:项目的应用领域、软件开发的方法、软件执行的环境、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复杂性以及软件开发人员的知识等。

第4代语言(4GL)有哪些主要特征?答:4GL的主要特征是:1.友好的用户界面2.兼有过程性和非过程性双重特性3.高效的程序代码4.完备的数据库(5)应用程序生成器举例说明各种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答:以常见的一些编程语言为例:FORTRAN语言,它不仅面向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能力也极强。适用于科学工程计算;Pascal语言,具有很强的数据和过程结构化能力,它语言简明,数据类型丰富,程序结构严谨。它是第一个体现结构化编程思想的语言。用于描述结构化算法和科学计算,操作系统的编写 ;C语言:功能强大,支持复杂的数据结构,可大量运用指针,具有丰富灵活的操作运算符及数据处理操作符,它还具有汇编语言的某些特征,使程序运行效率高。可用于许多领域,特别是在操作系统等方面有较大优势。Coble语言,它具有极强的数据定义能力,程序说明与硬件环境说明分开、数据描述与算法描述分开。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广泛用于商业数据处理。SQL:结构化查询语言,用于对数据库进行存取管理。

汇编语言和Ada语言,主要用于实时处理和编写系统软件。Prolog、Lisp语言。Lisp是一种函数型语言,特别适用于组合问题中符号运算和表处理,用于定理证明、树的搜索和其他问题的求解。Prolog是一种逻辑型语言,它提供了支持知识表示的特性,每一个程序由一组表示事实、规则和推理的句子组成,比较接近与自然语言。这两种语言主要用于人工智能系统开发。C++、Java语言,是面向对象的设计语言,用于面向对象的方开发软件。

什么是程序设计风格?为了具有良好的设计风格,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程序设计风格是指一个人编制程序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习惯、逻辑思路等。

要形成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应从源程序文档化、数据说明、语句构造、输入输出和追求效率几个方面加以注意。第七章习题参考答案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什么?软件测试中,应注意哪些原则?

答: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发现软件的错误。软件测试中应注意的原则有:

测试用例应由输入数据和预期的输出数据两部分组成。这样便 于对照检查,做到有的放矢。测试且例不仅选用合理输入数据,还要选择不合理的输入数据。这样能更多地发现错误,提高程序的可靠性。对于不合理的输入数据,程序应拒绝接受,并给出相应的提示。

除了检查程序是否做了它应该做的事,还应该检查程序是否做了它不应该做的事。

应制定测试计划并严格执行,排除随意性。长期保留测试用例。

对发现错误较多的程序段,应进行更深入的测试。(7)程序员应避免测试自己的程序。测试是一种“挑剔性”的行为,心理状态是测试自己程序的障碍。

什么是白盒测试法?有哪些覆盖标准?试对他们的检错能力进行

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答:黑盒测试法把被测试对象看成是一相黑盒子,测试人员完全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只在软件接口处进行测试,依据需求规格说明书,检查程序是否满足功能要求。

采用黑盒技术测试用例的方法有:等价类的划分、边界值分析、错误推测和因果图。

软件测试要经过哪些步骤?这些测试与软件开发各阶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软件测试要经过的步骤是: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

单元测试对源程序中每一个程序单元进行测试,检查各个模块是否正确实现规定的功能,从而发现模块在编码中或算法中的错误。该阶段涉及编码和详细设计文档。

集成测试是为了检查与设计相关的软件体系结构的有关问题,也就是检查概要设计是否合理有效。

确认测试主要是检查已实现的软件是否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确定了的各种需求。

系统测试是把已确认的软件与其他系统元素(如硬件、其他支持软件、数据、人工等)结合在一起进行测试。以确定软件是否可以支付使用。

单元测试有哪些内容?测试中采用什么方法?答:单元测试主要针对模块的以下五个基本特征进行测试:1.模块接口 2.局部数据结构 3.重要的执行路径4.错误处理 5.边界条件6.测试的方法是为被测试模块编写驱动模块和桩模块来实现被测试单元的可运行。通过驱动模块来模拟被测试模块的上级调用模块,以上级模块调用被测模块的格式驱动被测模块,接收被测模块的测试结构并输出。桩模块则用来代替被测试模块所调用的模块。它的作用是返回被测模块所需的信息。

什么是集成测试?非渐增式测试与渐增式测试有什么区别? 渐增式测试如何组装模块?

答:集成测试是指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将所有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的测试。

非渐增式测试是指首先对每个模块分别进行单元测试,再把所有模块组装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的测试。而渐增式测试就是逐个把未经测试的模块组装到已经过测试的模块上去进行集成测试,每加入一个新模块进行一次集成测试,重复此过程直到程序组装完毕。渐增式测试有两种不同的组装方法: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结合。两者区别是:(1)非渐增式方法把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分成两个不同的阶段,前一阶段完成模块的单元测试,后一阶段完成集成测试。而渐增式测试往往把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合在一起,同时完成。(2)非渐增式需要更多的工作量,因为每个模块都需要驱动模块和桩模块,而渐增式利用已测试过的模块作为驱动模块或桩模块,因此工作量少。渐增式可以较早地发现接口之间的错误,非渐增式最后组装时才发现。(3)渐增式有利于排错,发生错误往往和最近新加入的模块有关,而非渐增式发现接口错误推迟到最后,很难判断是哪一部分接口出错。(4)渐增式比较彻底,已测试的模块和新的模块再测试。(5)渐增式点用时间较多,但非渐增式所需更多的驱动模块和桩模块也占用一些时间。(6)非渐增式开始可并行测试所有模块,能充分利用人力,对测试大型软件很有意义。什么是确认测试?该阶段有哪些工作?

答:确认测试又称有效性测试。它的任务是检查软件的功能与性能是否与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确定的指标相符合。因而需求说明是确认测试的基础。确认测试阶段有两项工作:进行确认测试与软件配置审查。

调试的目的是什么?调试有哪些技术手段?

答:调试则是在进行了成功的测试之后才开始的工作。调试的目的是确定错误的原因和位置,并改正错误,因此调试也称为

纠错(Debug)。调试的技术手段有简单的调试方法、归纳法、演绎法和回溯法等。第八章习题参考答案 软件维护有哪些内容? 答:(1)校正性维护。在软件交付使用后,一些隐含的错误在某些特定的使用环境下会暴露出来。为了识别和纠正错误,修改软件性能上的缺陷,应进行确定和修改错误的过程,这个过程就称为校正性维护。

(2)适应性维护。为了使应用软件适应计算机硬件、软件环境及数据环境的不断发生的变化而修改软件的过程称为适应性维护。

(3)完善性维护。为增加软件功能、增强软件性能、提高软件运行效率而进行的维护活动称为完善性维护。

(4)预防性维护。为了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而对软件进行的修改称为预防性维护。软件维护的特点是什么? 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非结构化维护和结构化维护。软件的开发过程对软件的维护有很大的影响。若不采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开发软件,则软件只有程序而无文档,维护工作非常困难,这是一种非结构化的维护。若采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开发软件,则各阶段都有相应的文档,容易进行维护工作,这是一种结构化的维护。

(2)维护的困难性。软件维护的困难性是由于软件需求分析和开发方法的缺陷。软件生存周期中的开发阶段没有严格而又科学的管理和规划,就会引起软件运行时的维护困难。

(3)软件维护的费用。软件维护的费用在总费用中的比重是在不断增加的,这是软件维护有形的代价。另外还有无形的代价,即要占有更多的资源。软件维护费用增加的占有原因是软件维护的生产率非常低。软件维护的流程是什么?

答:软件维护的流程如下:知道维护申请报告、审查申请报告并批准、运行维护并做详细记录、复审。软件维护的副作用有哪些? 答:维护的副作用有以下三种:

(1)编码副作用。在使用程序设计语言修改源代码时可能引入的错误。

(2)数据副作用。在修改数据结构时,有可能造成软件设计与数据结构不匹配,因而导致软件错误。数据副作用是修改软件信息结构导致的结果。但它可以通过详细的设计文档加以控制。(3)文档副作用。如果对可执行软件的修改没有反映在文档中,就会产生文档副作用。

什么是软件可维护性?可维护性度量的特性是什么?

答:软件可维护性的定义:软件能够被理解、校正、适应及增强功能的容易程度。软件的可维护性可用以下七个质量特性来衡量,即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可靠性、可移植性、可使用性和效率。

提高可维护性的方法有哪些? 答:(1)建立明确的软件质量目标。(2)使用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和工具。(3)建立明确的质量保证。(4)选择可维护性的程序设计语言。(5)改进程序的文档。第九章习题参考答案

渐增模型有几种?各有何特点?

答:渐增模型有两种类型,一是增量构造模型,二是演化提交模型。增量构造模型是在瀑布模型基础上,对一些阶段进行整体开发,对另一些阶段进行增量开发。演化提交模型则是在瀑布模型的基础上,所有阶段都进行增量开发,不仅是增量开发,也是增量提交。

2、快速原型模型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快速原形模型根据原型的不同作用,有三类原型模型: 探索型原型:把原型用于开发的需求分析阶段,目的是要弄清用户的需求,确定所期望的特性,并探索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它主要针对开发目标模糊,用户与开发者对项目都缺乏经验的情况,通过对原型的开发来明确用户的需求。

实验型原型:主要用于设计阶段,考核实现方安是否合适,能否实现。对于一个大型系统,若对设计方案心中没有把握时,可通过这种原型的开发来证实设计方案的正确性。

(3)演化型原型:它将原型思想扩展到软件开发的全过程,就是及早向用户提交一个原型系统,在得到用户认可后,将原型系统不断扩充演化为最终的软件系统。快速原型的开发步骤是什么? 答:快速原型的开发步骤是:(1)快速分析:在分析人员与用户的配合下,迅速确定系统基本需求并开始构造原型。(2)构

造原型:在快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基本需求说明尽快实现一

个可运行的系统。(3)运行原型:通过运行快速原型,发现问题,消除误解,达到开发者也用户的充分协调。(4)评价原型:在运行的基础上,评价原型的特性,分析运行效果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提出全面的修改意见。(5)修改:根据评价原型的活动结果进行修改,修改过程代替初始的快速分析,从而实现原型开发的循环过程。用户与开发者在这种循环过程中不断接近系统的最终要求。上述步骤在软件工具的支持下往往是互相交融在一起的,而不再象瀑布模型那样严格的阶段划分,线性推进。

评价快速原型模型的优缺点。答:快速原型的优点是:(1)可及早为用户提供有用的产品。(2)可及早发现问题,随时纠正错误。(3)减少技术、应用风险,缩短开发时间,减少费用、提高生产率。(4)通过实际运行原型,提供直接评价系统的方法,促使用户主动参与开发活动,加强了信息反馈,促进各类人员的协调,减少误解,适应需求变化,能有效提高系统质量。快速原型的缺点是:1.缺乏丰富而强有力的软件工具和开发环境。2.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还未建立起自己的开发标准。3.对设计开发环境要求较高。(4)在多次重复改变原型的过程中,程序员会感到厌倦。(5)系统的易变性对测试有一定影响,难于做到彻底测试,更新文档较为困难。

4、比瀑布模型与增量模型,指出增量模型的新思路。答:瀑布模型属于整体开发模型,它规定在开始下一个阶段的工作之前,必须完成前一阶段的所有细节。瀑布模型很难适应需求可变、模糊不定的软件系统的开发,而且在开发过程中用户很难参与进去,只有到开发结束才能看到整个软件系统。这种理想的、线性的开发过程缺乏灵活性,不适应实际的开发过程。增量模型是在瀑布模型的基础上加以修改而形成的。属于非整体开发模型。

它的基本思路是为了使开发过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修改性,在开发过程中推迟某些阶段或所有阶段中的细节,从而较早的产生工作软件。第十章习题参考答案

说明对象、类、类结构、消息的基本概念。

答:(1)对象:对象是人们要进行研究的任何事物,它不仅能表示具体的事物,还能表示抽象的规则、计划或事件。对象包括有形实体、作用、事件、性能说明等类型。对象具有状态和行为。一个对象用数据值来描述它的状态,对象的操作则用于改变状态,对象及其操作就是对象的行为。对象实现了数据和操作的结合,使数据和操作封装于对象的统一体中。对象内的数据具有自己的操作,从而可灵活地专门描述对象的独特行为,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治性,其内部状态不受或很少受外界的影响,具有很好的模块化特点。为软件重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类: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质的对象的抽象就是类。因此,对象的抽象就是类,类的具体化就是对象,也可以说类的实例是对象。(3)类结构:类与类之间的结构关系,包括一般-具体结构关系和整体-部分结构关系。一般-具体关系结构称为分类结构,也可以说是“或”关系或“is a”关系,类的这种层次结构可用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一般化的抽象关系,通常越在上层的类越具有一般性和共性,越在下层的类越具体、越细化。整体-部分结构称为组装结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与”关系,或者是“has a”关系。类的这种层次关系可用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类的组成的抽象关系。上层的类具有整体性,下层的类具有成员性。在类的层次结构中,通常上层的类称为父类或超类,下层类称为子类。(4)消息:对象之间进行通信的构造叫做消息。在对旬的操作中,当一个消息发送给某个对象时,消息包含接收对象去执行某种操作的信息。接收消息的对象经过解释,然后给予响应。这种通信机制称为消息传递。发送一条消息的格式是“对象名.方法名(参数)”。

说明面向对象的特征和要素。答:面向对象的特征是:(1)对象唯一性。每个对象都有自身唯一的标识,在对象生存期中,其标识不变,不同的对象不能有不同的标识。(2)分类性。是指将具有一致的数据结构(属性)和行为(操作)的对象抽象成类(3)继承性。是子类自动共享父类数据结构和方法的机制,这是类之间的一种关系。(4)多态性。是指相同的操作或函数过程可以作用于多种类型的对象上并获得不同的结果。面向对象的要素是:1.抽象。2.封装性(信息隐蔽)(3)共享性。说明动态模型的特征,说明事件,脚本、状态的含义。

答:动态模型是与时间和变化有关的系统性质,该模型描述了系统的控制结构,它表示了瞬时的、行为化的系统控制性质,它关心的是系统的控制,操作的执行顺序,它从对象的事件和状态的角度出发,表现了相互行为。事件是指特定时刻发生的某件事情,它是某事情发生的信号,它没有持续时间,它是一种相对性的快速事件。脚本是完成系统某个功能事件序列,侧重于表达说明发生于系统执行过程中的一个特定场景,用事件跟踪图表达。状态是对象属性值的抽象。状态指明了对象对输入事件的响应。

说明功能模型的特征,比较功能模型的DFD和结构化方法的DFD异同。

答:功能模型描述了系统的所有计算。功能模型指出发生了什么,动态模型确定什么时候发生,而对象模型确定发生的客体。功能模型表明一个计算如何从输入值得到输出值,它不考虑所计算的次序。功能模型由多张数据流图组成。数据流图说明数据流是如何从外部输入、经过操作和内部存储输出到外部的。功能模型也包括对象模型中值的约束条件。

说明三种分析模型的关系。答:三种分析模型之间关系是这样的:功能模型指出发生了什么,动态模型确定什么时候发生,而对象模型确定发生的客体。说明对象建模的过程。

答:对象建模的过程如下:首先标识类和关联,因为它们影响了整体结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是增加属性,进一步描述类和关联的基本网络,使用继承合并和组织类,最后将操作增加到类中去作为构造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的副产品。(1)确定类。构造对象模型的第一步是标出来自问题域的相关对象类,包括物理实体和概念。所有类在应用中都必须有意义。检查问题陈述中的所有名词,产生暂定类。然后去掉不必要的类和不正确的类。(2)准备数据字典。为所有建模实体准备一个数据词典。准确描述各个类的精确含义,描述当前问题中的类的范围,包括对类的成员、用法方面的假设或限制。1.确定关联。两个或多个类之间的相互依赖就是关联。从问题中抽取所有可能的关联表示,把它们记下来,但不要过早去细化这些表述。2.确定属性。属性是个体对象的性质,通常用修饰性的名词词组来表示。只考虑与具体应用直接相关的属性,不考虑那些超出问题范围的属性,首先找出重要属性,避免那些只用于实现的属性,要为各个属性取有意义的名字。3使用继承来细化类。4.完善对象模型。

说明功能建模的过程。答:功能建模的过程如下:(1)确定输入、输出值(2)建立数据流图

10、说明对象设计的步骤。

答:对象设计要确定实现用到的类、关联的完整定义,接口的形式以及实现操作方法的算法,可以增加实现必须的内部对象,对数据结构和算法进行优化。1.获得操作 2确定操作的目标对象 3.算法设计 4.优化设计 5.控制的实现 6调整继承(7)关联的设计

第十一章习题参考答案

软件质量与软件质量保证的含义是什么?

答:从实际应用来说,软件质量定义包括三个一致性:1.与所确定的功能和性能需求的一致性;(2)与所成文的开发标准的一致性; 3.与所有专业开发的软件所期望的隐含特性的一致性。4.软件质量保证是指确定、达到和维护所需要的软件质量而进行的所有有计划、有系统的管理活动。影响软件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软件质量的因素分为可以直接度量的因素(如单位时间内千行代码中所产生的错误)和只能间接度量的因素(如可用性和可维护性)。

什么是软件质量保证策略?软件质量保证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软件质量保证策略是指软件质量保证工作的过程和侧重点。质量保证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点:1.正确定义用户的要求。2.技术方法的应用。3.提高软件开发的工程能力。4.软件的复用。5.发挥每个开发者的能力。6.组织外部力量协作。7.排除无效劳动。(8)提高计划和管理质量。程序复杂性的度量方法有哪些?

答:软件复杂性的度量方法有:1.代码行度量法:以源代码行数作为程序复杂性的度量。

2、McCabe度量法:一种基于程序控制流的复杂性度量方法。

什么是软件的可靠性?它们能否定量计算?

答:软件可靠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系统完成所指定功能的概率。衡量软件可靠性的两个常用指标是平均失效等待时间MTTF和平均失效间隔时间MTBF。就是说可以定量计算。

7、说明容错软件的定义与容错的一般方法。

答:容错软件的定义有四种,指规定功能的软件,(1)在一定程度上对自身错误的作用具有屏蔽能力的软件。(2)在一定程度上能从错误状态自动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软件。(3)在因错误而发生错误时,仍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完成预期的功能的软件。(4)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容错能力的软件。

实现容错技术的主要手段是冗余。冗余通常分为四类:1.结构冗余,又分为静态、动态和混合冗余三种。2.信息冗余 3.时间冗余(4)冗余附加技术第十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软件工程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答:软件工程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对开发人员、组织机构、用户、文档资料等方面的管理。

2、软件项目计划中包括哪些内容?

答:软件项目计划内容包括:1.范围 2.资源 3.进度安排 4成本估算(5)培训计划

3、软件开发成本估算方法有哪几种? 答:软件开发成本估算的方法主要有:(1)自顶向下估算方法(2)自底向上估算方法(3)差别估算方法

以及专家估算法、类推估算法、算式估算法等几类方法。

4、什么是软件配置管理?什么是基线?

答:软件配置管理,简称SCM(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是指一组管理整个软件生存期各阶段中变更的活动。软件配置管理技术可以使软件变更所产生的错误达到最小并最有效地提高生产率。

基线:是软件生存期中各开发阶段的一个特定点,它的作用是把开发各阶段工作的划分更加明确化,使本来连续的工作在这些点上断开,以便于检查与肯定阶段成果。

5、软件工程标准化的意义是什么?都有哪些软件工程标准? 答:软件工程标准化可以为软件工程各个阶段的活动提供统一的行动规范和衡量准则,使得各种工作都能有章可循。软件工程标准根据其制定机构与适用范围,可分为:1.国际标准2.国家标准 3.行业标准 4.企业规范

5、项目(课题)规范

6、请说明软件文档的作用?

答:软件文档的作用是:1.提高软件开发过程的能见度;2.提高开发效率;3.作为开发人员阶段工作成果和结束标志;4.记录开发过程的有关信息便于使用与维护;5.提供软件运行、维护和培训有关资料;6.便于用户了解软件功能、性能。第十三章习题参考答案

1、什么是软件开发环境?请列出其发展情况。

答:软件开发环境是指在计算机的基本软件的基础上,为支持软件的开发而提供的一组工具软件系统。具体地说,软件开发环境是一组相关工具的集合。这些相关工具按一定的开发方法或一定开发处理模型组织起来的,这些相关工具支持整个软件生存期的各阶段或部分阶段。软件开发环境的发展阶段:

(1)70年代,软件开发与设计方法出现了结构化分析技术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的SA-SD的方法学。与此相适应的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技术则主要由开发孤立的软件工具而逐步向程序设计环境的开发和使用方向发展,出现了第一代的基于正文的CASE工具。

(2)80年代中期与后期,主要是实时系统设计方法,以及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的发展,它克服了结构化技术的缺点。在这期间开发了第二代的CASE工具,其特点是支持使用图形表示的结构化方法,如数据流图与结构图。其开发环境表现在提高环境中工具的集成性方面,如“集成的项目支持环境”。(3)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出现了“基于信息工程CASE”技术,这种环境集成了用于项目计划、分析、设计、编程、测试和维护的一个工具箱的集合。

(4)90年代出现一系列集成的CASE软件产品,用以实现需求管理、应用程序分析设计和建模、编码、软件质量保证和测试、过程和项目管理及文档生成管理等软件开发工作的规范化、工程化和自动化。

2、请叙述软件开发环境的分类。答:软件开发环境可按解决的问题、软件开发环境的演变趋向和集成化程度进行分类:(1)按解决的问题可分为:程序设计环境、系统合成环境、项目管理环境三类。(2)按软件开发环境的演变趋向可分为:以语言为中心的环境、工具箱环境和基于方法的环境三类。(3)按集成化程度有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的开发环境。

3、何谓软件工具?通常包含哪几部分?答:软件工具的定义是:可用来帮助和支持软件需求分析、软件开发、测试、维护、模拟、移植或管理而编制的计算机程序或软件。软件工具是一个程序系统。软件工具通常由工具、工具接口和工具用户接口三

部分构成。

4、当今软件工具发展有何特点?

答:软件工具的发展有以下特点:(1)软件工具由单个工具向多个工具集成化方向发展。(2)重视用户界面设计。(3)不断地采用新理论和新技术。(4)软件工具的商品化与软件产业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5、什么是CASE?CASE工具有哪些分类?答:CASE是一组工具和方法的集合,可以辅助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各阶段进行软件开发。CASE把软件开发技术、软件工具和软件开发方法集成到一个统一而一致的架中,并且吸收了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工程、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和许多其他计算机领域的原理和技术。因而,CASE领域是一个应用、集成和综合的领域。根据CASE系统对软件过程的支持范围,CASE可分为三类:(1)支持单个过程任务的工具。(2)支持某一过程所有活动或某些活动的工作台。(3)环境支持软件过程大部分乃至所有活动,一般包括几个不同工作台的集合。

6、请叙述集成化CASE的五级模型。答:集成化CASE的五级模型包括(1)平台集成:工具运行在相同的硬件/操作系统平台上(2)数据集成:工具使用共享数据模型来操作(3)表示集成:工具使用相同的用户界面(4)控制集成:工具激活后能控制其他操作(5)过程集成:工具在一个过程模型和“过程机”的指导下使用

7、CASE工作台有哪些分类?

答:CASE工具台是一组工具集,支持像设计、实现或测试等特定的软件开发阶段。CASE工具组装成一个工具台后工具能协同工作,可提供比单一工具更好的支持。CASE工作台包括:(1)程序设计工作台。由支持程序设计的一组工具组成。(2)分析和设计工作台。支持软件过程的分析和设计阶段。(3)测试工作台。(4)交叉开发工作台。这些工作台支持在一种机器上开发软件,而在其他的系统上运行所开发的软件。(5)配置管理(CM)工作台。这些工作台支持配置管理。(6)文档工作台。这些工具支持高质量文档的制作。(7)项目管理工作台。支持项目管理活动。

园林课后习题答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