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教学随笔(论文)(最终版)
编辑:夜色微凉 识别码:16-753175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17 02:23:00 来源:网络

第一篇:教学随笔(论文)(最终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三年级是个过渡时期,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转变,教学目标也有了新的变化。如何来上好三年级的语文课,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感悟,有了一点收获。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时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一生的开始,因此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陈鹤琴说过:“习惯养得好终身受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累。”这些话让我们足以认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所以,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尤其是中低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然而如今在我们班级里,有许多学生存在着以下不良的学习习惯。例如:一边做作业,一边玩东西的;上课不注意转学心听讲,坐姿不正的;做作业时,不认真书写、书写不整洁的;缺乏自己整理书桌用品和收拾书包的习惯等等。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我们教师要细心耐心的帮助这些学生逐渐改掉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会有大的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也会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二、打好坚实的语文基础

1、要打好“写字”的基础

小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新学期初,我就注重了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培养。通过观察、模仿、练习,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老师要随时进行督促和指导。除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写好字。每天应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良好的写字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必须耐心细致、精心地指导,并严格反复长期的训练,从而让学生把字写端正写漂亮了。

2、要突出语文的“工具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有不少老师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不重视,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三、平时要注意积累

列宁说过,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没有语言量的积累,难有语文能力质的飞跃。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根本”和“泉源”就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积累是运用的前提,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稳固基础,对它的指导是不容忽视的。

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培养小学生积累语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多读有益的课外书;二是写读书笔记;三是多背诵一些名篇佳句等。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如何来上好三年级的语文课途径很多,方法也很多,以上只是自己在语文教学中一些不成熟的教学随想,还望同仁批评指正,共同切磋,但我深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一定能摸索出一套适合三年级语文教学的好方法来。

第二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摘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模式给我们解决了内容多、时间少的问题。课堂对教师和学生来说,就是教学方式。在课堂改革中,教师应从角色、观念上转变,更要做好课前、课中等方面工作的改变,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要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我们必须找准语文课堂的切入点,抓住小学生的特点,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关键词】切入点 多媒体 活 高效课堂

课堂对教师和学生来说,就是教学方式。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倡导高效课堂,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什么是高效课堂呢?指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在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学生在学业上有高效收获、高效提高、高效进步。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一堂语文课中有高效收获、高效提高、高效进步呢?我认为就是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下面谈谈我的教学随想:

一、找准切入点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在语文教学中,找准课文的切入点,是课堂教学最为关键的步骤。何谓切入点?我以为,切入点就是理解文本的最佳着力点。从认知心理看,它是读者情感与思维的兴奋点;从文本内容看,阅读教学内容的取舍决定于鲜明的文本个性和阅读的感情倾向。文本个性千差万别,情感倾向却异中有同,这就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既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随心所欲,与此相联的课堂教学形式决不可能固守模式、千篇一律。它是作品思想艺术个性的凝聚点;从教学组织看,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理想的课堂教学情境就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从认知心理看,真正优秀的文本总是与众不同的,它记录着作者微妙而深刻的生活体验和生命体验。因此,教师凭借着知识、智力、阅历的优势,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感受作品的魅力,并用自己的话语诠释这种魅力,并以此作为点燃学生的探索、发现、创造激情的“引火线”,这种心智活动的“切入口”就是解读作品的切入点。确立这个切入点有赖与教师所获得的阅读感悟和本身的鉴赏能力,有赖与教 师对学生阅读感受的尊重和阅读潜能的开发,它与教学参考资料上长篇累牍的解析没有多大关系。有了这种心理支点,教师、学生与隐性的作者的心灵才会在作品所营造是境界里,产生强烈的共鸣;只有找准切入点,努力提高提问效率,才能使课堂呈现出“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局面。在一篇文章中,作者的写作方法不同,切入点也不同,我们要揣摩作者的表现手法,找出合适的切入点。以下是几种切入方法:(一)直接从课文题目切入

课文的题目是文章耳目,它与文章的中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文章题目甚至就是中心。把握住了题目,有时我们就可以顺着它,抽丝剥茧,顺藤摸瓜,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能力的训练和优美语言的感染。如:<梦想的力量>一文,教学时,我从课文题目切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自读课文,并要求学生边读课文,边在文中找到答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再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全文以“背影”这个特定的形象为叙事线索来表现父亲爱子深情,重点部分在描写父亲买桔子的背影。上课时,我便以“背影”为切入点,设以下问题:课文几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哪一次写得详细?父亲的背影是什么样的?各处描写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用意?切入点找到后,一系列的问题都围绕这个切入点喷涌而出,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就能理解《背影》这篇课文,这篇课文的教学任务也就高效完成了。(二)找文章中的中心句切入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诗眼是一首诗画龙点睛的词语,文眼则是一篇文章的一两个关键句子,多数是中心句。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有中心句,它不仅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现了作者思想感情,而且还是作者写作手法的妙笔之处,更是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好的切入点。在语文课中以中心句为切入点,将这个句子的理解和文章思路、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有机结合在一起组织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脉路清晰,也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地思维、读书,顺利达到学习目标。如《赵州桥》一课,抓住“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一句,从“坚固”和“美观”两方面理解、感悟,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进而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完成教学目标。再如《詹天佑》一课,我们可以抓住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来展开学习,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他的杰出才能和 2 爱国精神。这就是文章的精妙所在。所以抓住了中心句,就抓住了打开课文理解的钥匙,教学导读也就起到去繁从简的效果。(三)根据不同文体切入

文章文体不同,作者写作的要求和方法也不同。如:文学作品中小说需要把握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散文需要把握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诗歌需要把握它的意象、情感、节奏、韵律;戏剧需要把握它的矛盾冲突、人物个性、环境渲染等。又如实用性文体中,记叙文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事件经过、事件结果六要素;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说明文有说明对象及特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要素。所以抓住以上特点,我们的教学思路也会变得十分的清楚。

(四)抓住文章的人物特点切入

小学语文教材中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写人记事的课文很多。这种类型的课文如何实施教学呢?从阅读的角度来说,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读懂人物,要读懂人物不外乎要读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显而易见,如果能从人物切入课文,就会游刃有余地组织教学。如:《挑山工》一文,挑山工的外貌描写是一个极佳的教学信息,要以读懂人物外貌为切入点,如:教学中抓住“矮”“黑”,让学生读文找原因,进而悟出挑山工的伟大人格——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五)利用文章的插图切入

课文插图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和文字一样,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与文字相比较,色彩亮丽的插图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和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他们获得课文的相关信息,激发他们的美感,激活他们的思维。因而,以美丽的图画为切入点,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教学《草原》第一课时,首先,通过课件展示几幅优美的草原风景,在尽情地欣赏画面之后,留给学生足够的自由表达的时间,质疑、赞美、渴望将溢于课堂,接着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学生们会感到“草原”景美,人美,文也美。依景学文,依文赏景悟情的教学会如行云流水。

二、巧用多媒体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教媒体已逐步走进中学语文课堂。恰当地使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趣的最佳途径,是激发课堂生命与活力的有效办法。在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电化教学手段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辅助手段,它可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看、去想、去问、去探索;它直观、形象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它突破时空的特点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对实现语文教学过程的立体化、最优化、最终“活”化具有显著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例如:在教学《草原》一文时,虽然不少学生听说过辽阔的草原、绿绿的草原,从文中语言文字也略知大草原的美,但真正见过的却寥寥无几。教学时,我用课件播放文中描述草原的几个场景,学生兴趣盎然.然后,让学生分组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欣赏图片.),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深入了,激发了他们表达的情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在教《送元二使安西》时,伴放沉郁缠绵的二胡曲《阳关三叠》,让学生沉浸在作品的意境中,引起感情共鸣,进而达到理解的目的。当学生理解后,再播放与之相吻合的音乐让学生纵情朗读。从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激起学生情感共鸣,陶冶学生情操

教材中,许多作品是中外名家的名篇,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这些作品时,通过不同的形象的感染,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爱的启迪呢?这就要运用电教手段,激发情感,并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陶冶学生情操。

(四)运用多媒体,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运用多媒体,我们可以把简单的文字变成一幅幅有趣生动的图片,再现于学生面前,再配以适当的音乐,使学生看得直观、听得悦耳,得到一种美好的视听享受,就能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五)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

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要运用课件激发起学生质疑的兴趣和欲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本,学生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个体,带着自己的兴趣、知识经验、思维参与学习活动,并成为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把新课程理念带进课堂,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新突破,让学生动起来,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

第三篇:初中美术教学论文教学随笔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教学随笔——

教学随笔——

课堂教学中“即景闲谈”的妙用

一、为讲授新课牵一根“引线”

打过上课铃后,由于刚刚结束上一节课的学习,加上课间休息,此时,学生大脑皮层上的兴奋点往往不在与本节课相关的区域。这时,老师适当即景闲谈,就能使学生的情绪逐渐稳定,使不应兴奋得到抑制,而相应兴奋被激活。

一次,刚刚上完一节体育“游戏课”,上课铃已响,学生们还在兴高采烈议论纷纷。我问:“刚做完游戏,对吧?”“对。”我便指着操场上树荫下的斑斑驳驳问:“看一看,你们刚才做游戏的树下地面上是什么?”同学们马上被吸引了,齐声说:“树影呗。”“错了,”我笑着纠正,“那是阳光!”同学们面面相觑,我趁势说:“有时人心有障翳,心中晦涩,就是洒满一地阳光,你往往也感到灰暗,而当你心中盛满阳光,就是在黑暗中也能感受到朗朗光照。这不正如海伦遇到沙利文后的心境一样吗?”这样,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就由“游戏课”不知不觉地转移到了语文学习上,被海伦的命运吸引,这几句即景闲谈就为下面新课讲授牵了一根巧妙的“引线”,这比那种单刀直入正题的讲解效果当然要好。因为,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起,较之强迫他们进入课堂角色的方法显得科学得多。

二、助学生步入思维新空间

心理学证明,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30分钟左右。随着课堂教学环节的层推,学生们的大脑便会出现阶段性疲劳。那么,如何处理学生所面临的思维疲劳呢?“即景闲谈”不失为一上策。因为通过闲谈,学生大脑皮层的其他区域可暂时兴奋一下,让疲劳区稍事休息,这样,就带领学生走出了思维危机,克服了极限,步入了新的思维空间。

有一次讲《说虎》,我发现有不少同学注意力涣散,面容疲倦,便即景而谈:“给大家说个故事吧!”(学生为之精神一振)“从前有一个县官,很喜欢画画,尤喜画虎,可他又画不好,却又霸道得很,不准别人说他画得不好。有一次,他又画了一幅老虎挂在课堂上,问一个机灵的下属:'你看我画得像吗?''我不敢说。''为什么?''我怕。''怕什么?''怕老爷。'县官一听,有点得意,便又追问:'老爷怕什么?''怕皇上。''皇上怕什么?''怕天。'县官一想,对呀,皇上不是天子吗?当然怕天。'天怕什么?''天怕云遮,云怕风刮。''风怕什么?''风怕墙挡。''墙怕什么?''墙怕老鼠钻洞。''老鼠怕什么?'”“怕猫。”同学们大声抢答。“不,”我模仿下属的口气,“怕......怕老爷画的这东西。”至此,全班同学大笑。笑声驱走了倦意,驱走了疲劳,学生重新抖擞,全神贯注地重新听课,从而走出了思维低谷,步入思维新空间。

二、给迷途羔羊敲一记警钟

在班级授课制中,由于内因和外因,都可能引起学生精神涣散,思想“溜号”,成为听课成员中的“迷途羔羊”。这时,老师当然不能置之不理,但假若要停止讲课有意指正,势必打乱正常教学节奏,破坏和谐的教学氛围,如果单靠目光提醒,收效有时不明显。这时,我们也不妨在教学过程中即景闲谈一下,略加暗示,从而给“迷途羔羊”敲一记警钟,唤其回到课堂内容中。

在品味一篇名为《玫瑰》的课外习作时,我发现一位同学望着窗外发呆,于是说:“说每一朵玫瑰下都长了刺,不美。我想,这是不全面的。比如说我们每一位同学吧,都有缺点,也许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你却在欣赏白云巡逻,蚂蚁搬家;但能因为这根刺而说你不是一朵好花吗?显然不能,所以,我们看待问题要全面。”这样,别的同学领悟到的是全面看问题,而“迷途羔羊”却听出了弦外之音,从而调整注意力,两全齐美。

第四篇:教师教学反思随笔论文

教师教学反思随笔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教学反思随笔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师教学反思随笔论文1

李林浩是个活泼大方的小朋友,入园以来一向表现的很好,善于团结其他小朋友,从来未和其他小朋友大家吵闹过,但这个孩子的好奇心很强,凡事都想问个为什么。

元旦过后,他妈妈找到我说孩子不愿来上学,每一天早上都找出不想来上学的一大堆理由来。我经过和家长的沟通,最终明白了他不想来上学的缘由。原先是元旦前几天,李林浩小朋友早上高高兴兴的来上学,看到我后主动跟我打招呼,但由于当时正是孩子们来学校的时间,汽车鸣笛声,孩子们的笑声都响成一片,根本听不到他在跟我打招呼,他看到这种情景后以为教师不喜欢他,故意不理他,所以很悲痛,并且告诉了妈妈。

了解到情景后我主动向李林浩小朋友说明了情景,并向家长作了解释,期望家长和孩子能谅解。幸运的是孩子和家长都很热情理解了我。事后李林浩小朋友又恢复了往日的活泼和开朗。

经过这件事我认识到当教师必须要细心和认真,要研究到每个孩子和家长的心境,他们都期望被关注,不能忽视他们的感受。

教师教学反思随笔论文2

“小猫喵喵叫,小狗汪汪叫,小兔蹦蹦跳……”在一次小班音乐游戏的教学过程中,游戏情节发展到高潮的时候,幼儿的情绪也发展到了高潮,在我缺乏指导游戏方法的状况下,逼迫性的让幼儿安静了下来,在游戏即将结束时幼儿却不遵守游戏规则,在我的指导下也没有起色,我没有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来指导游戏,使幼儿对自我失去信心和对游戏的兴趣。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游戏是让幼儿获得愉悦的一种活动。幼儿在游戏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又不能成为成人愿望的执行者,那么咱们就应怎样去指导幼儿才能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去展示游戏自我的舞台呢?

1、咱们共同认为对于不一样年龄特征的幼儿要用不一样的方法来指导游戏。如:小班的幼儿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个性钟爱模仿周围的人和事,所以幼儿在游戏时咱们要时刻注意观察幼儿,当孩子对新的玩具不感兴趣、不会玩、不钟爱玩游戏时,咱们就用孩子不感兴趣的玩具玩游戏,这样就会引起孩子模仿的兴趣,对幼儿起了暗示性指导的作用。

2、中、大班幼儿,咱们能够作为一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解决问题的帮忙者的身份去指导幼儿游戏。如果幼儿在游戏中需要教师参与,咱们扮演一个主角参与幼儿游戏中,透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在游戏的过程中为幼儿带给一段时刻让幼儿把游戏中的过程体验、有创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讲出来,透过幼儿之间的讨论,引导幼儿以他们自我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分享经验。我认为不一样游戏主题的指导方法是不一样的,咱们要根据每一种游戏特点及幼儿需要指导游戏。

3、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的活动。咱们就应让幼儿自我确定想玩什么、怎样样玩、和谁一齐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平时指导幼儿游戏时,就需要咱们用心去了解幼儿的想法,不好把知识和答案告诉幼儿,不好轻易地打断幼儿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有权决定一切,如:游戏的玩具、材料要以幼儿需要兴趣为出发点;要让幼儿自我的方式解决游戏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让幼儿愿意自觉遵守游戏中的规则。所以,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主动控制游戏,自主决定游戏的方法。这是咱们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所在。

教师教学反思随笔论文3

大班的孩子从这个学期开始已经开始动笔书写了,我们让孩子书写的都是一些最简单的数字和字母,大部分的孩子握笔的姿势正确,书写也挺好的。可是也有一部分的孩子不会握笔,书写不成行。这部分孩子的爸爸、妈妈纷纷找到教师,问是不是孩子没有认真学,或者是孩子太笨了……

我要对各位家长说,你们别着急!孩子的本事发展有快有慢。大班的孩子刚刚开始书写,怎样能够一下子就给孩子下定论呢?

这样,无疑回给孩子背上思想包袱,影响他的发展,给他以后的学习造成必须的障碍。

孩子的年龄仅有四、五岁,许多细微的动作做不好也是正常的,像书写的动作就是细微的'动作,刚刚开始拿笔时,多少孩子不会啊!此刻看看不是都会了吗。

各位爸爸妈妈,你们能够试着回忆一下:孩子在不会说话的时候,仅有两、三年的时间,孩子不是什么都会说了吗?并且说得十分好!就用等待孩子开口说话的耐心等待孩子能够正确握笔,并且写出漂亮的字吧!

教师教学反思随笔论文4

孩子是家庭的期望,是祖国的未来,许多家长把培养下一代看得比自我的发展还要重要。我在教育孩子方面坚持树立以下理念:一是树立为国教子的理念。孩子不仅仅是父母的、家庭的,更是国家的,社会的,家长有义务把孩子培养成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作为母亲我认真履行家长的职责,对孩子做到:放手不撒手,关爱不溺爱,使孩子品学兼优,全面发展。二是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引导孩子尊敬教师,孝敬长辈,尊人者,人尊之,学会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聪明的父母首先应当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忙别人就是帮忙自我,父母不能不让孩子拥有帮忙他人的好习惯。当我发现儿子善于关心帮忙别人时我的内心也感到十分高兴,学校也以此授予他“感动学校人物”的称号,因为他此时正在储蓄做人。在现代社会,如果不会与人合作,知识再多也枉然;父母有职责教孩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在学习上小组内合作,在课下他们办板报的合作,在《经典诵读》节目中他与同学们配合默契,也是愉快的合作。还要培养孩子富有职责心的习惯,对自我负责,对自我的学习、生活、做事等负责。对他人、对班级负责(班级中学校文化建设,美化环境等等),对他人委托的事,对他人的关心、帮忙,对家庭负责,对家中分配的任务(打扫卫生之类),对家中人员负责,对社会负责。

第五篇:课题教学设计 论文 随笔 案例

《我爱我的家乡》习作教学案例

下邽镇中心小学

孙红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写出爱家乡的具体内容,有条理地写出家乡的“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对话交流、回顾学法、同桌评议分享等形式,激发了学生说的愿望,写的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习作中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真挚情感。

教学过程:

片段实录1.创设情境导于生活

师:同学们,周末,老师在家看电视,中央电视台10频道的《子午书简栏》目吸引了我,主持人诵读了文学家汪曾祺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家乡》,让我一下子停下了手中的遥控器,今天特地带来,与大家一起分享。(看剪辑短片《我的家乡》)这富有感染力的朗读和那宁静的小村庄,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美妙的世界。在看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觉得作者的家乡好美啊!生2:看完了短片,我感受到作者很爱他的家乡!

师:好,一个“爱”字包含了汪曾祺先生对家乡的全部情感。让咱们一起走进今天的习作,也像作者一样,用笔去写写生我们、养我们的那片土地!(板书:我爱我的家乡)

片段实录2.以诗引线,“景”中生情

师:说起“家乡”这个词,屠老师不由得想起一句诗来:“野旷天低树,江青月近人。”(出示课件诗句)家乡那秀美的江水,仍使我记忆忧新!读着这句诗,大家想到了家乡的什么风景?

生1:读着这句诗,我想起了家乡的木兰山!生2:生3:我想到了家乡大悟的空山洞。

片段实录3.以诗引线,“节”中生情

师: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让人难以忘怀。还有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家乡的龙舟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家乡的风俗节日让人难忘,我还想听着你继续往下说节日的场景!

生:我的家乡荆州每到端午节,人们都会举行龙舟赛,吸引了很多游人呢!

片段实录4.以诗引线,“味”中生情

师:家乡的山水家乡的情,家乡的明月照今人。(师生接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念家乡的山山水水,思念家乡的佳节,还思念家乡的什么?

生:我还思念家乡的小吃。师:家乡的小吃透着一股家乡的味道。比如„„(生接答)

生1:糊米粉。生2:热干面。生3:汤包。

师:这可是咱家乡独有的特色小吃,在别的地方很难吃到的哦!还思念家乡的什么?

生:我很想念家乡的小伙伴。

师:(板书:小伙伴)想起曾和他们一起„„(生接答)

生1:捉螃蟹。生2:放鞭炮。生3:摘杏果。

师:真想看看你是怎样写和小伙伴们度过的快乐日子,体会那种甜蜜的回味!

片段实录5.适时归纳,乐于运用

师:古人用诗来述说思乡的情怀,让我们也来表达对家乡的那份情吧!(出示课件)

家乡的()让人(),那()像()一样,()。

生:家乡的东湖让人沉醉,那湖面像铜镜一样,映衬着岸边的柳树。

这节习作研究课由创设情境,导于生活开始,引领学生回忆家乡的风景名胜、风俗节日、特色小吃和人情,鼓励自由表达,然后再由学生实践尝试写完习作片段后,同桌互读互评等级,“☆”分层而评,感于乡情,最后,在习作“反光镜”环节,推荐同龄人的习作《家乡,我眼中的一道风景》,让学生有思于自己的片段尝试,对习作充满希望。

教学反思:

《标准》要求“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注意“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并“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回归生活,“我手写我心”。这些要求意在强化这样的理念:正因为习作是用来表达思想、与人交流的,是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一种交际工具,所以,学生习作必须回归生活,必须“我手写我心”,这就是习作指导的“感性”。对此,叶圣陶先生曾经打了个比方:“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这就是说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满的程度,心中的写作欲望就会逐渐萌动和强化,在成熟到呼之欲出、不吐不快的时刻,受到教师的恰当点拨和某种灵感的诱发,就会不可抑制地发生通过文字倾吐心绪的冲动。

2.以说促写,促进生成。这节研究课在“鼓励以说促写,促进习作课堂生成”方面有很高的达成度。教师通过“学生与现实生活的对话”让学生感受真实的生活;通过 “学生与家乡的对话”让学生领略多彩的环境;通过“学生与学习伙伴的对话”让学生感受群体的合力与智慧;通过“学生与教师的对话”让学生的习作在教师的指导中不断提高;通过“学生与自己心灵的对话”让学生在习作中迸发出心灵的火化,表达出真情实感。在习作指导的过程中,方式手段是有“标杆”的,这就是习作指导的“理性”。案例中,教师把作文方法适时地在说话中渗透,把习作的内容或写作的技巧自然地隐藏在“闲聊”里,“他家乡的糊米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了吗?看来,写下爱家乡的具体内容,更能表现出咱们对家乡的深情”,将“能写出爱家乡的具体内容”这一习作目标巧妙地传递到了笔尖上,“家乡的风俗节日让人难忘,我还想听着你继续往下说节日的场景”,把习作的进步撒落在“插话”里,课堂上,老师没有居高临下的面孔,没有死搬硬套的传授,而是像亲切的朋友一样,在孩子们中间来往穿梭,和学生融为一体,孩子们脉搏一起律动,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谈话自然无痕地教给写作技巧、激发写作兴趣,顺学而导,以学定教。教学活动中,教师注重了从说到写的过渡,注重了对写作方法的适时归纳,让学生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和表达方法,在“对话”“赏读”“仿写”中打开写作思路。

3.鼓励表达,珍视感受。《课标》在第二学段中指出:学生在习作中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印象最深的内容,用“家乡的()让人(),那()像()一样,()。”“最让人思念的就是家乡的„„”句式的接说,让学生的习作在对话中生成,珍视了学生个人独特感受,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体验,将习作指导的“理性”与“感性”巧妙的结合在一起,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4.优化结构,增强实效。课堂教学达到了“优化作文教学的课堂结构”的标准。我们知道,一节习作课按照以下几部分“创设情境——观察指导——自由习作 ——习作展评”的教学程式在进行。我们把这种程式换个说法,就成了习作教学的四大模块:“入境”模块——“感悟选材”模块——“我手写我心”板块——“分享评价”模块。案例中,习作的指导分为“创设情境,导于生活――源头活水,乐于表达――实践试写,易于动笔――互评互读感于乡情――习作“反光镜”,思于尝试”这几个部分,合理的课堂结构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学设计的板块之间循序渐进,“说”、“导”、“写”、“情”相辅相成,优化了习作指导的课堂教学。

习作教学随笔

下邽镇中心小学

孙红利

作为小学教师怎样教小学生写作文?结合大纲我从低年级开始训练写作文,“以生活为源,以学生为主,以创新为本,以课堂为突破口“,让学生从小爱写,会写。在低年级阶段,我是通过小学生怎样写作文三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兴趣的:

一、在生活中学会观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才能从生活中发现产生写的愿望。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和参与生活。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引导他们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写作灵感。

1、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

不少孩子都对身边的事物熟视无睹,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好多常识性的东西其实都不太认识,需要老师有目的地去指导。观察,从大自然开始,如四季的变化,校园春天来临了,芒果树,玉兰花,小草,有了哪些的转变?我带着学生在学校四周围观察一下自己平时熟悉而又陌生的学校,于是孩子们会惊喜地发现,原来芒果花的颜色是草绿色的,兰花是白色的,会发出香味的,这种树的名字叫印度橡胶。我鼓励孩子们在父母的帮助下尝试着去种植花草树木,观察每天花草的变化,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用心去关怀家中的小狗小猫,了解动物生活习性。观察家乡校园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

2、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熟悉的人,熟悉的生活,在每天的看似不变中,会发现什么呢?能平淡的点滴记录下来就是一个进步。鼓励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滋味。感受亲情的可贵,在母亲节,为父母献上一杯茶,观察他们的反应;同学考试一百分,或者不合格,看看他们的眼神;自己遇上开心的事,会如何呢?把自己的心情也记一记。一句话,两句话,都是收获。

二、学会写话

1、仿写

有了观察,有了小学生怎样写作文写作的材料,但是如何写呢?同一次旅游,学生都觉得很兴奋,但是有的能够具体详细地说出整个过程,而有些却是无从下手,也有的懂得说,但不会写。这是因为低年级学生的生活表达与语文表达还有一段距离,需要在此之间构建一座桥梁,使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降低写作坡度,让学生由仿写开始。新教材版本比较注重写作方面的训练与词语积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引导学生运用其中的词句,学会用词造句,仿照例句写比喻句,写排比句子等。如《三个孩子》中的课后练习:一个孩子一个孩子一个孩子,有的 有的有的,熟练驾驭这些词句,就能为写作文铺垫好坚实的基础。指导学生像课文一样去发现身边的美与情,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雷雨》一课时,仿照课文中样子,让学生也写写自己观察到的雷雨是什么样子的,课文中用这样的比喻句,你能够想出更好的吗?

2、写读后感。

读后感在二年级的阶段似是有些难度,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照顾学生的心理年龄和认知特征,启发学生在读中有所想,有所悟。这个读后感,不要求详细,重要的是能有自己的生活体会。学习《我为你骄傲》,想想你做错了事时,你是如何去认错的,心情如何?说说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想法,于是学生就比较容易写出自己发生过类似的事。

3、坚持写周记

最基本的要求是每周一篇周记,内容开始时同老师拟写,使小学生怎样写作文明确,写周记可以写什么,然后渐渐放手,让他们随心所欲去记。周记要作为一篇作业详细批改。但同时更加鼓励学生随时随地写日记,形式,内容不限。可以画画,可以写一句话,可以写一个片段,可以摘抄一段精彩的话。天气日记是孩子们最喜欢写的,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写出了春夏的雨水,雷声、阳光、人们的衣着,有什么不同,并及时作好记录。有一个学生用日记的形式把整整一个学期的每天的天气变化完整地记录了下来,里面还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三、批改

批改作文是融交流、指导、讲评为一体的开放式作文课堂结构。做到及时交流讲评,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作文成效的重要环节。

(1)鼓励中学会。善于发现学生文中的闪光点,为优美的词句划曲线或者画红旗,及时给予公开表扬。写得不好的,做好个别指点。

(2)互相评比。作文交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在小组中,每一个小作者,说说为什么这样写。再引导其他学生互评,让他们说出所评作文好的地方。最后教师点评,学生作文即使有不足之处,用商量的口吻提出修改意见。

论文:

引领学生走进自由表达的乐园

下邽镇中心小学

孙红利

语文素养是构成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基本素质,而作文能力又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主要标志。作文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自由表达的过程。如何引领学生走进习作的乐园,让他们在提高作文能力的同时又能体验到自由表达的乐趣呢?

一、关注生活,开掘习作的源泉

教学中,经常见到很多学生拿到作文题目后咬着笔头,愁眉不展;抓耳挠腮,无从下手„„勉强写出来也是东拼西凑,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个性感悟。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只有关注生活,学生才会有写之不尽的素材

1、仔细观察生活──获取个性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好的文章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它寄托着作者对生活的体验,对生命的感悟。文章有了真实的个性感悟,便获取了鲜活的生命。但由于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缺乏对生活的理解、体会,习作时,往往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捕捉不到事物的特征;缺少思考,体会不到生命的精彩。这就需要教师适当的指导,充分利用偶发事件,校园活动,社会热点问题等,引导学生对事物产生正确的感知,点燃孩子的情感之火,丰富孩子的情感世界,为习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平时习作指导中,我注重随时随地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周围的一切,从一草一木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一言一行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既积累了许多表象的资料,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为习作积累了广泛的素材。

2、广泛接触社会──储备习作素材。生活是个大课堂,社会是一所大学校,仅有观察是远远不够的,要注重创设机会引导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体验生活,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世界,感受世界。如:结合德育处开展的各种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实践的过程,体会实践的感受。在“参观南昌科技馆”活动中,我指导学生学会有顺序地参观,在众多的科技产品中,引导学生学会有重点地观察

一、两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感受科技的发展与神奇;在“走进军营”活动中,我与学生一块行军、训练,引导学生在短暂而又艰苦的军训中体验军人的伟大与坚韧„„当学生把这一切所见所感都装进了自己的“素材库”时,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写作的源泉就永远不会枯竭,何愁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

二、加深体验,进入表达的情境。

习作是学生内心情感的表白,个性生活的体现,而这一切都源于孩子独特的生活体验,没有了个性的体验,习作就会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体验从何而来?来自生活,来自活动。但由于受教学时间及条件的限制,不可能组织过多的课外实践活动,学生生活范围比较小,也不可能事事都能在生活中得到体验。为了丰富孩子的情感,拓宽习作的素材,必须根据习作教学的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教师在精心创设的情境中,带领孩子进入一次又一次特殊的体验之旅。这种课堂上创设的情境可以是活动,可以是游戏,也可以是教师的一段激情叙述,还可以是一段多媒体的影像资料,一首动人心弦的乐曲„„通过这种有意识的引领及真真切切的体验,极大地激发孩子的表达热情,学生会迅速进入表达的情境。

1、倡导游戏精神──加强个性体验。课堂上的游戏、活动可以刺激孩子的神经,调动孩子的兴趣,让学生身心都进入真实的体验,获得独特的感受。但游戏是为习作服务的,不能先让学生尽情活动,然后进行习作,而是要在游戏过程中适时卖个关子,提个小要求,引导孩子通过观察,体会他人的心理活动;通过回味,体验自己的情感变化。如:在活动作文课上,有位教师就设计了“摸匣子”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利用手中那神秘的匣子让学生充分体验了“摸之前”、“摸的过程中”、“摸之后”的情感变化,甚至在他人摸匣子的时候引导其余学生观察他的表情、动作,猜测他摸到了什么,心里在想什么。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总是在最有悬念的时候,在学生最激动、兴奋的时候,让游戏嘎然而止,让时光暂时停留,让学生细细体味此时各自的心情、感受。教师注重的不是游戏本身,而是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体验的加深,情感的丰富;不是让游戏贯穿始终,而是让游戏精神贯穿作文教学的始终。

2、打开记忆之窗──进行二度体验。学生年龄小,对自己的生活经历容易遗忘,有的虽不至遗忘,印象却很模糊,往往自己最熟悉的人和事也不知从何写起。教师生动的语言和多媒体的适时切入则可以迅速打开孩子的记忆之窗,将学生带入曾经熟悉的真实生活,从而进行二度体验,让记忆的表象由模糊变为清晰,由单薄变为厚重。如;写“我的妈妈”这一主题作文时,学生明明与自己的妈妈朝夕相处,每天都与妈妈之间发生着许许多多的事情,但写出来的内容不是“妈妈为我过生日”,就是“妈妈深夜送我去医院”,“自己的妈妈”成了“大家的妈妈”。造成这种现象不是孩子没有事情可写,而是因为年龄小,阅历浅,没有挖掘出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凡,实则值得回味的细节,没有真切体会到母爱的伟大。这种主题的作文课,情感的渲染是关键,没有真实的情感为基奠,学生就会无病呻吟,甚至随意编造。有位教师在上课伊始播放了一段表现母子之情的影片,通过屏幕上入情入境的表演,感人至深的场面,让学生进行一场情感的洗礼,从而体会母爱的伟大。影片播放完毕,教师用一段配乐的深情叙述,将孩子们的思绪引入现实生活,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回忆起自己和妈妈之间的故事。在泪眼蒙胧中,孩子们一个个声泪俱下,有的回忆妈妈是如何不顾自己的辛劳,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照顾自己的;有的回忆自己迷上网吧后,妈妈如何想尽办法帮助自己迷途知返的;还有的回忆自己是如何不懂事,与妈妈闹别扭的„„谁说现在的孩子感情淡漠,只要有适当的契机,孩子们的情感之花就会尽情绽放。

三、多样表达,写实与虚拟并存

新课程改革以来,在作文教学中,听到的最多的倡导是:说真话,写真事。这本无可厚非。要知道长久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说空话,说假话,说大话的现象早已蔚然成风。据悉:近年来,有些地方的高考作文试卷竟有不少都出现了“在父母双亡的考验下战胜脆弱”的假话,以至引起了社会的震惊和批评。这种作文中的“假、大、空”的现象不仅影响了作文的质量,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了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但是,“说真话,写真事”并不是说学生在作文中所说的话,只要是真的就行,只要原原本本按照生活的面目写实就行。这样,学生的想像思维,创新能力就会得不到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习作方面倡导的最重要的理念是:放开手脚,自由表达。小学阶段正是人想像力最丰富的时候,是训练想像思维的最佳时段。想像是创新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试想:没有了想像,人类的梦想该是何等的苍白;没有了想像,人类的创新又该从何开始?而文章中的合理虚构正是培养孩子丰富想像力的最好途径,因此,在小学阶段的习作训练中,想像作文占了很大的比例。如:未来的**,二十年后的我,假如„„,看图写话,编童话故事等,都是训练学生想像思维的好素材。要想写好这类习作,则想像、虚构是必不可少的方式,孩子们只有尽情地展开想像的翅膀,大胆地进行虚构,才可能创造出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学生人生阅历较少,生活体验有限,可写的素材是有很大的限制的,其实,即便是成年人,他的生活体验也是有限的。如果完全不允许虚构,则学生的写作素材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勉强写出来的文章也一定是干巴巴的,如一碗无味的白开水。所以,即使是写实性的作文,我们也可以在叙述过程中引导孩子适当地进行虚拟,想像所写人物在事情发生时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当然,这种虚拟并不是虚假的,它是在学生平时对生活的观察、体验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是一种超越了生活的艺术的真实。没有了真实的生活,没有了日常的观察,虚构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成了假的,空的。相反,现实生活越丰富,储存的表象素材越丰厚,想像中的虚拟就会越真实,越精彩。所以,我们要在作文指导中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想像,合理虚构,让写实与虚拟并存。让作文不仅成为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更成为彰显学生个性,展示创新精神的平台。

作文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难点,不突破这个难点,语文课程改革就无法全面、彻底地开展下去。教师要创设各种机会,创设各种情境,引领学生走进自由表达的乐园,让多种表达方式并存,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表,作文自然就不难了。

《编故事》作文教学设计

下邽镇中心小学

孙红利 教学目标:

1、说说自己知道的动物故事,让同学从你描述的故事中体会动物的情感,加深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

2、根据图片报道,进行合理的想象,编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体会动物之间的情感。动物不只是有亲情,还有其他我们没有了解的情感。

难点:理解人类不应该伤害动物,要爱护动物,要与动物和谐相处。解决办法:进行合理的想象,体会动物的情感。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观看图片,表述自己的观点、故事,分组讨论,分角色模拟对话,展开合理的想象。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动物的故事以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一组有关偷猎者残害野生动物的图片。

2、学生看后说一说感受。

3、播放一组野生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的画面。

4、看后教师总结: 因为人类的杀戮,不少动物已经灭绝。但可喜的是当前世界各国已经把保护动物当作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各国都相应的制定了保护动物的法律,成立了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可以说保护动物已经深入人心,今天我再来看一幅与动物有关的图片新闻。(出示图片)

二、观察图片,畅所欲言

1、从图片中你看到些什么?

2、从图片中,你能想到些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想象交流,为写作做好铺垫。)

三、图文对照,明确要求

1、读读课本中的文字,简要说一说图片内容。

2、明确习作要求: 根据图片报道,展开合理想象,然后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3、展开想象,补充情节: 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补充故事情节。

⑴ 什么时间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漫步在温哥华街头?

⑵ 为什么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漫步在温哥华街头?

⑶ 几只小鸭子是怎样失足跌入路旁下水道的?

⑷ 鸭妈妈看到小鸭子跌入下水道,它会怎么想,怎么做?

⑸ 鸭妈妈是怎样向巡警求助的?(求助的方法,求助时的表现,如鸭妈妈咬着巡警的裤管不放,把他拉到小鸭子掉下的下水道旁;鸭妈妈指挥另外的小鸭子把下水道围成一圈,不停地鸣叫,引起了巡警的注意。)⑹ 鸭妈妈是怎样带领巡警赶到出事地点的?

⑺ 巡警奋力搭救小鸭子的场面?其他司机怎么表现的?(神态、动作等。)

⑻ 小鸭子被救出后鸭妈妈会有怎样的表现?

⑼ 在救助小鸭子的过程中,路人会怎么样?

⑽ 从这个故事中你会产生怎样的想法?产生怎样的感受?

4、想一想:这张图片要表达的是什么?(动物间浓浓的亲情,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人类对动物的爱护。)根据要表达的中心确定详写的情节。

四、组织学生讨论,指导学生写具体

五、1、自己选择一个需要补充的情节,想一想:如何写具体?

发言,依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提醒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点工夫:

⑴ 将鸭妈妈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写具体。

⑵ 将巡警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写具体。

⑶ 哪些要略写?

六、学生自由习作

1、先口述一下故事情节。

2、学生选择几个情节,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情节写具体。

3、学生自由打草稿。教师巡视,参与习作,随时指导、点评。

教学随笔(论文)(最终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