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七年级地理课改小结范文大全
编辑:星月相依 识别码:16-712907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24 20:43:55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七年级地理课改小结

七年级地理课改小结

占志雄

打造有生命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堂。我校学洋思,学杜廊口,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课改。本学期我任教了七年级四个班的地理,在这一学期里我用心探究学生学地理的规律,琢磨教地理的方法,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我认为在地理课程的教学中强调更多的是方法过程而不是结果,更注重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从原始单一的接受性学习转化到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型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让教学环境摆脱刻板、封闭,创造一个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新天地。

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方法进行小结。

教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在学习这一节前我布置了学生先做导学稿,在导学稿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花两元钱买一个简易地球仪,认真观察后,再用乒乓球制作小地球仪,并在上面画好经纬线,标好刻度,上课的时候进行展示和评比,只要基本正确就可以给小组加分,好的可以加鼓励分。这样做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效果很好,清楚地知道地球仪上经度和纬度是怎样确定的,180度东经线和180度西经线是同一条线。如果光凭老师干讲的话,即使讲再多遍有很多学生也弄不清楚。通过小组合作,活动体验,实践探究,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更主动,合作学习能力得以加强。

教第五章《发展与合作》中,我觉得这章内容不难,可让学生来讲。我先设计好导学案,导学案主体分六部分,每一部分由一组学生合作完成,如第一部分内容是有关世界上面积前六的国家,要求学生认识并记住这些国家的国土轮廓和面积,完成后在展示课上 让他们将合作学习的成果展示出来,由第一组六位同学分别在小黑板上凭记忆画出六国轮廓图,并向全班同学讲它的国家名称和面积,并提问本组的同学。老师的作用只是组织他们去讲,要求他们板书认真,讲解大声,有礼貌,其他同学不能发声,认真听讲。讲的好的小组给予鼓励加分。这样学生讲的热情很高,听的同学用心,课堂气氛很好,真正让学生来主宰课堂。

《地球和地图》中第三节《地图》。请同学们每人回家找一幅地图,形式不限。分小组选一幅自己研究的对象对其进行研究,从地图的三要素到所属的地理事物及各地理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一一研究,并写出自己的研究报告。最后研究性学习结束后再请每位学生留心观察,画出自己从家到学校的线路图。在这样巧妙的研究过程中,从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巩固到基本技能的培养锻炼都有不俗的设计,并且提供给学生了新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更重要的是突出并强调了地理学系的应用性。整个研究学习过程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

教第二章《陆地和海洋》中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我们并没有像传统教学中那样,而是在本节课中设计了一个辩论会,主题是:地球的名称应该是“水球”还是“地球”?让学生们提前收集有关的知识资料,分析提出自己的论点、论据。地理课堂变成了辩论的海洋,学生们尽情地展现自己,教师做的是注意点拨教育他们有理有节,适时地作起辩论主持人的工作。有趣的是辩论的结果是支持“水球”的一方获胜。胜利的原因首先应该归功于学生在课前收集的丰富资料,以及对资料的分析整理。其次,这也与初中一年级学生这一年龄段的逆反心理特征相吻合。

在这次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了空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和选择权,使学生的潜能得到较充分的发挥。学生们在课题研究中涌现出不少奇思妙想,用科学、创新的精神去学习,探索成为学生最大的乐趣。

第三章《大气与气候》中第一节多变的天气。在该节课中设计了一个“今天我当天气预报员”的活动,创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养成了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第三章《大气与气候》中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有关气温分布规律的研究中,对于海陆热力差异的研究并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回忆夏天游泳池中水温和地面温度的一天变化,让学生自己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

会逐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创设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引导他们质疑、调查、探究、辩论,在良好的环境下完成学习过程。

像这样的方法很多很多,但在教学中不能不注意的是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学地理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为自主学习提供条件。为此,每节课后的最后都设计一个谈谈“这节课的收获”的环节。在评论时注意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注意提取其中创造性因素供其他学生借鉴、关注优点,及时鼓励。

我想课改的任务就是要改变以往课堂上由教师单一讲授的模式,采用更多更好更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挖掘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学生的课堂由学生来主宰,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成为学生体验成功与快乐的园地。

第二篇:地理课改教学小结

实施新课程标准已经两年多了,如果说XX年暑假那短暂的培训是对新课程最初认识的话,那么,那时最初的印像完全是理论的、抽象的、幼稚的。而对新课程真正务实的认识则来自于实践和摸索。在教学中强调更多的是方法过程而不是结果,更注重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从原始的单一的接受性学习转化到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型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教学环境摆脱了原始的陈旧、刻版、封闭、进入了一个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新天地。

在地理七年级上册教学中,我积累了一些教学中的方法,现就这些方法与同志们一起进行分享和切磋,不足之处请指正。

一、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中第三节地图。请同学们每人回家找一幅地图,形式不限。分小组选一幅自己研究的对象对其进行研究,从地图的三要素到所属的地理事物及各地理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一一研究,并写出自己的研究报告。最后研究性学习结束后再请每位学生留心观察,画出自己从家到学校的线路图。在这样巧妙的研究过程中,从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巩固到基本技能的培养锻炼都有不俗的设计,并且提供给学生了新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更重要的是突出并强调了地理学系的应用性。整个研究学习过程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中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我们并没有像传统教学中那样,而是在本节课中设计了一个辩论会,主题是:地球的名称应该是“水球”还是“地球”?让学生们提前收集有关的知识资料,分析提出自己的论点、论据。地理课堂变成了辩论的海洋,学生们尽情地展现自己,教师要做到的是注意点拨教育他们有理有节,适时地作起辩论主持人的工作。有趣的是辩论的结果是支持“水球”的一方获胜。胜利的原因首先应该归功于学生在课前收集的丰富资料,以及对资料的分析整理。其次,这也与初中一年级学生这一年龄段的逆反心理特征相吻合。

在这次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了空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和选择权,使学生的潜能得到较充分的发挥。学生们在课题研究中涌现出不少奇思妙想,用科学、创新的精神去学习,探索成为学生最大的乐趣。

三、第三章:大气与气候中第一节多变的天气。在该节课中设计了一个“今天我当天气预报员”的活动,创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养成了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另外还可以设计一个“XX年西安空气质量评估报告”紧密结合当今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快乐。

四:第三章:大气与气候中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有关气温分布规律的研究中,对于海陆热力差异的研究并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回忆夏天游泳池中水温和地面温度的一天变化,让学生自己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逐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创设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引导他们质疑、调查、探究、辩论,在良好的环境下完成学习过程。

像这样的方法很多很多,但在教学中不能不注意的是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学地理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为自主学习提供条件。为此,每节课后的最后都设计一个谈谈“这节课的收获”的环节。在评论时也要注意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注意提取其中创造性因素供其他学生借鉴、关注优点,及时鼓励。

我们认为以人为本是新课程重要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当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具有一专多能,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具有指导学生进行研究的能力,真正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育,服务于社会。

第三篇:地理课改教学小结

地理课改教学小结(精选多篇)

实施新课程标准已经两年多了,如果说xx年暑假那短暂的培训是对新课程最初认识的话,那么,那时最初的印像完全是理论的、抽象的、幼稚的。而对新课程真正务实的认识则来自于实践和摸索。在教学中强调更多的是方法过程而不是结果,更注重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从原始的单一的接受性学习转化到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型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教学环境摆脱了原始的陈旧、刻版、封闭、进入了一个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新天地。

在地理七年级上册教学中,我积累

了一些教学中的方法,现就这些方法与同志们一起进行分享和切磋,不足之处请指正。

一、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中第三节地图。请同学们每人回家找一幅地图,形式不限。分小组选一幅自己研究的对象对其进行研究,从地图的三要素到所属的地理事物及各地理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一一研究,并写出自己的研究报告。最后研究性学习结束后再请每位学生留心观察,画出自己从家到学校的线路图。在这样巧妙的研究过程中,从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巩固到基本技能的培养锻炼都有不俗的设计,并且提供给学生了新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更重要的是突出并强调了地理学系的应用性。整个研究学习过程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中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我们并没有像传统教学中那样,而是在本节课中设计了一个辩论

会,主题是:地球的名称应该是“水球”还是“地球”?让学生们提前收集有关的知识资料,分析提出自己的论点、论据。地理课堂变成了辩论的海洋,学生们尽情地展现自己,教师要做到的是注意点拨教育他们有理有节,适时地作起辩论主持人的工作。有趣的是辩论的结果是支持“水球”的一方获胜。胜利的原因首先应该归功于学生在课前收集的丰富资料,以及对资料的分析整理。其次,这也与初中一年级学生这一年龄段的逆反心理特征相吻合。

在这次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了空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和选择权,使学生的潜能得到较充分的发挥。学生们在课题研究中涌现出不少奇思妙想,用科学、创新的精神去学习,探索成为学生最大的乐趣。

三、第三章:大气与气候中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在该节课中设计了一个“今天我当天气预报员”的活动,创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养成了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另外还可以设计一个“xx年西安空气质量评估报告”紧密结合当今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快乐。

四:第三章:大气与气候中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有关气温分布规律的研究中,对于海陆热力差异的研究并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回忆夏天游泳池中水温和地面温度的一天变化,让学生自己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逐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创设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引导他们质疑、调查、探究、辩论,在良好的环境下完成学习过程。

像这样的方法很多很多,但在教学中不能不注意的是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学地理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为自主学习提供条件。为此,每节

课后的最后都设计一个谈谈“这节课的收获”的环节。在评论时也要注意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注意提取其中创造性因素供其他学生借鉴、关注优点,及时鼓励。

我们认为以人为本是新课程重要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当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具有一专多能,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具有指导学生进行研究的能力,真正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育,服务于社会。

七年级地理课改小结

占志雄

打造有生命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堂。我校学洋思,学杜廊口,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课改。本学期我任教了七年级四个班的地理,在这一学期里我用心探究学生学地理的规律,琢磨教地理的方法,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我认为在地理

课程的教学中强调更多的是方法过程而不是结果,更注重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从原始单一的接受性学习转化到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型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让教学环境摆脱刻板、封闭,创造一个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新天地。

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方法进行小结。

教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在学习这一节前我布置了学生先做导学稿,在导学稿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花两元钱买一个简易地球仪,认真观察后,再用乒乓球制作小地球仪,并在上面画好经纬线,标好刻度,上课的时候进行展示和评比,只要基本正确就可以给小组加分,好的可以加鼓励分。这样做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效果很好,清楚地知道地球仪上经度和纬度是怎样确定的,180度东经线和180度西经线是同一条线。如果光凭老师干讲的话,即使

讲再多遍有很多学生也弄不清楚。通过小组合作,活动体验,实践探究,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更主动,合作学习能力得以加强。

教第五章《发展与合作》中,我觉得这章内容不难,可让学生来讲。我先设计好导学案,导学案主体分六部分,每一部分由一组学生合作完成,如第一部分内容是有关世界上面积前六的国家,要求学生认识并记住这些国家的国土轮廓和面积,完成后在展示课上 让他们将合作学习的成果展示出来,由第一组六位同学分别在小黑板上凭记忆画出六国轮廓图,并向全班同学讲它的国家名称和面积,并提问本组的同学。老师的作用只是组织他们去讲,要求他们板书认真,讲解大声,有礼貌,其他同学不能发声,认真听讲。讲的好的小组给予鼓励加分。这样学生讲的热情很高,听的同学用心,课堂气氛很好,真正让学生来主宰课堂。

《地球和地图》中第三节《地图》。

请同学们每人回家找一幅地图,形式不限。分小组选一幅自己研究的对象对其进行研究,从地图的三要素到所属的地理事物及各地理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一一研究,并写出自己的研究报告。最后研究性学习结束后再请每位学生留心观察,画出自己从家到学校的线路图。在这样巧妙的研究过程中,从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巩固到基本技能的培养锻炼都有不俗的设计,并且提供给学生了新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更重要的是突出并强调了地理学系的应用性。整个研究学习过程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

教第二章《陆地和海洋》中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我们并没有像传统教学中那样,而是在本节课中设计了一个辩论会,主题是:地球的名称应该是“水球”还是“地球”?让学生们提前收集有关的知识资料,分析提出自己的论点、论据。地理课堂变成了辩论的海洋,学生们尽

情地展现自己,教师做的是注意点拨教育他们有理有节,适时地作起辩论主持人的工作。有趣的是辩论的结果是支持“水球”的一方获胜。胜利的原因首先应该归功于学生在课前收集的丰富资料,以及对资料的分析整理。其次,这也与初中一年级学生这一年龄段的逆反心理特征相吻合。

在这次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了空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和选择权,使学生的潜能得到较充分的发挥。学生们在课题研究中涌现出不少奇思妙想,用科学、创新的精神去学习,探索成为学生最大的乐趣。

第三章《大气与气候》中第一节多变的天气。在该节课中设计了一个“今天我当天气预报员”的活动,创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养成了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

情趣。

第三章《大气与气候》中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有关气温分布规律的研究中,对于海陆热力差异的研究并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回忆夏天游泳池中水温和地面温度的一天变化,让学生自己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

会逐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创设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引导他们质疑、调查、探究、辩论,在良好的环境下完成学习过程。

像这样的方法很多很多,但在教学中不能不注意的是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学地理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为自主学习提供条件。为此,每节课后的最后都设计一个谈谈“这节课的收获”的环节。在评论时注意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注意提取其中创造性因素供其他学生借鉴、关注优点,及时鼓励。

我想课改的任务就是要改变以往课堂上由教师单一讲授的模式,采用更多更好更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挖掘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学生的课堂由学生来主宰,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成为学生体验成功与快乐的园地。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地理兴趣----问题发现教学法初探 问题发现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研究来发现、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因为在社会生活中存在一系列涉及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和反映事物本质特点和规律的问题,若能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卓有成效地进行研究、分析,学生就能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和发展独立思维能力。

一、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和积极性。

地理学科因多种外部因素影响及学生在认识、思想上的不全面,导致课

堂中出现诸多不利于教学的现象。这是高中地理教师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克服此现象,调动积极性,培养兴趣,成为首要问题。而利用学生能普遍认知的问题进行教学,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一种捷径。

如讲述地球自转地理意义之前,可首先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有昼夜更替现象,而不是昼夜现象?”,“地球形状为什么不是规则的球体?”及“八十天环游地球”的故事等等。这样,学生学习气氛相当活跃,并积极与教师配合,再由此引入新课,最后归纳出这一切现象的原因:均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再譬如讲述季风环流形成时,可引出与周围生活相关紧密的问题:“我们这地区冬、夏季一般吹什么风?”,学生会异口同声回答:“冬季吹偏北风,夏季吹偏南风”,然后,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利用冬、夏季亚洲范围内海洋、陆地上高、低气压分布特点,独立分析问题,总结原因,找出规律。对这一节内容有一全

面认识,兴趣特别浓,印象也特别深。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更重要的要培养学生利用地理原理独立思考、分析所存在或发生的地理现象。

如:在讲述地下水这一节时,首先,可引出一个实际问题:“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什么会有许多盐碱地?”,此问题可让学生分析、归纳出:黄河河床过高,成为“悬河”,造成左右两岸农田地下水位过高,再加上大水漫灌,水分蒸发后,盐分遗留下来,造成盐碱地。

三、可将知识前后融会贯通,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分析地理现象,不可能仅凭一种地理原理。因为地理现象的形成、发生等都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结果,并不是单一因素所能左右的。

复习气候这一节时,利用问题可将知识前后贯通,利于教学内容的落实。

如:“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可将亚洲海陆分布特点;地表形态、结构;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大气环流形成的气压带、风带及在北半球具体风向;洋流冷暖性质及流向等知识前后联系起来,温故而知新,对巩固旧知识,掌握新知识有较大益处。

运用问题发现教学法应适当避免教学中出现的某些偏颇之处。

1.利用过多,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地理现象、事物联系比较紧密,要强调知识内容的落实。不能一味地用问题进行教学。否则会使学生误入歧途,而忽视了课本中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使教师的教学处于辅助地位。只能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典型问题引入新课,在分析解决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地、行之有效地掌握知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自己独立探索,获取知识费时较多。

教师利用问题发现教学法时,应适

当掌握尺度,不可利用偏难、综合性太大的问题。

否则,学生难免会绞尽脑汁去思考,钻进死胡同不能回头,时间浪费了,而教学内容得不到落实,本末倒置,得不偿失。为保证教学内容正常的贯彻实施,应利用浅显、实际的问题来辅助教学。

3.避免学生产生盲目性,失去主动性、积极性。

地理教师要具备渊博、丰富的知识。若掌握的只是教材上那点知识,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则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要做到深入浅出,只有具有居高临下的态势,才会使学生分析问题,获取知识避免盲目性,免入歧途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自觉的主动性、积极性。

4,引出问题要有明确的针对性、目的性。

针对教材所讲述的内容,涉及到的问题要有目的性,有的放矢。若问题与

所传授知识有较大出入,学生难免会得不到正确结论,给知识的掌握人为造成不利。更有甚者,教师为自圆其说,牵强附会地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产生许多疑问。那么,教学内容的贯彻实施,就差强人意了。

问题发现教学法是教学过程中一种形式,但并不是唯一的。应根据教材特点、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综合运用,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做到因材施教,不能“一刀切”。若自始至终沿用一种方法,势必会导致空洞、枯燥、乏味的教学中,造成恶性循环,是不足取的。高三地理教学集中体现了知识密度大、空间建构层次多、综合性强、应用性强的特点,就高考的要求来讲,教学一定要突出三个重视: 一.重视理论讲解的透彻性与事实之间的联系。

高考密切注重原理与事实之间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在理论上讲解清楚,有所突破。地理原理的掌握,首先要在概念的内涵、拓展两方面下功夫。如自然资源的定义用以理解内涵,其分类用于加深内涵的理解及拓展外延。国土资源、国土整治的概念内涵,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形成机制以及防治的科学依据,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地的形成原理等等都需认真研究,并在分析的过程中注重原理与事实之间的联系,分析到位,讲解清楚,达到讲少悟多、举一反三的目的。二.重视教学方法的诱导性与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备课时列出教学流程,给学生的思考留下空间和时间。教学中用语要注重启发和诱导性,通过在读图、析图、比较过程中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的实践能力。诱导性强,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而且还能有效地控制课堂,增强课堂学习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合作的民主性。

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合作的民主性。共同探讨,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对高三学习与总复习有着独特的意义。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习应突出三个重视:注重高初中知识的整体联系;注重读、看、查、思、析能力的自我培养;注重自主性、探究性学习。这样的学习,才能使地理知识向纵深方向发展,不断完善地理知识的建构。

高三地理教学集中体现了知识密度大、空间建构层次多、综合性强、应用性强的特点,就高考的要求来讲,教学一定要突出三个重视: 一.

重视理论讲解的透彻性与事实之间的联系。

高考密切注重原理与事实之间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在理论上讲解清楚,有所突破。地理原理的掌握,首先要在概念的内涵、拓展两方面下功

夫。如自然资源的定义用以理解内涵,其分类用于加深内涵的理解及拓展外延。国土资源、国土整治的概念内涵,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形成机制以及防治的科学依据,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地的形成原理等等都需认真研究,并在分析的过程中注重原理与事实之间的联系,分析到位,讲解清楚,达到讲少悟多、举一反三的目的。二.

重视教学方法的诱导性与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备课时列出教学流程,给学生的思考留下空间和时间。教学中用语要注重启发和诱导性,通过在读图、析图、比较过程中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的实践能力。诱导性强,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而且还能有效地控制课堂,增强课堂学习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合作的民

主性。

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合作的民主性。共同探讨,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对高三学习与总复习有着独特的意义。

第四篇:七年级下册地理课改计划

七年级下册地理课改计划

陆 胜 刚

一、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世纪精神为指针,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四个班级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3个课时。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教材。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世纪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理念给了地理学科应有的地位,大多生对地理学科怀有浓厚的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

三、完成本期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

1、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

2、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5、认真参与集体,精益求精,争创优秀。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拟好复习,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8、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第五篇:地理课改心得体会

地理课改心得体会

大英中学地理组:朱兴艳 经过几天的远程培训,对新课改变得逐渐熟悉,了解了一些新变化,学习了一些新理论。结合课改在我县的进展情况,总结当前存在的普遍问题如下:

1、抽象的地理事物,地理空间想象。

2、地理学反映的内容之广与学生狭窄的知识面存在矛盾。

3、学生喜欢大自然,但不喜欢上地理课。

4、班额过大,在课堂上开展“活动”,困难很大。现就新教材,新课改谈几点个人体会:

1、转变教育观念是成功实施新教材的关键

传统的地理教学,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重知识与结果,轻能力与过程,这种教学模式严重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个性及能力的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为薄弱,已不能适应新形势,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刻不容缓地进行课程改革。我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明确它们的基本理念: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因此,实施新教材让课改顺利进行必顺及时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2、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课改后的课堂开放了,主动权在学生的手里,能否随课堂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取决于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都应按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这样教师必顺不断学习、探索和积极运用选进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丰富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储备,掌握并灵活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3、加强教师间的合作性学习。

新形势下的课改对于广大教师来说都是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也是一次更好施展才能的机遇,只有教师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取长补短,才能共同提高,更快地适应课改的需求,也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合作性学习,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生存。通过教研活动,大家在一起备课,共同探讨,发表各自意见,总结经验,使每位地理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实施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在集体备课的基础,每月都推出一节课,一起评课,共同总结,还有每月都对本月集体备课进行经验总结。此外,我们课外经常在一起探讨学习。在这样的合作性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总结,共同提高,使我们都有质的飞跃,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4、反思课堂教学过程并对教案再设计

现在的地理教学,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设计,应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主动性、体验性和探究性。教师如果能获得一些成功的反思,就能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感悟,从偶然的收获走向成功。如通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教师角色定位的一种尝试,力图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地学习。俗语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同样,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休,他们总会有闪光点的出现,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充分肯定和表扬学生这些独特的风解,激励学生这种求异思维,同时在课后反思学生的这些有独特见解的内光点,就能够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经验起到互补的作用。

5、把握课程标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

在“活动建议”中,有大量的地理科学方法教育、学法指导和情感渗透,其目的是,在教学活动中,使知识与知识获得的背景和活动结合起来,为学生的实践、经历和体验提供机会,并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有序、和谐的发展。

“活动建议”是教师组织地理教学活动的参考性意见,属于弹性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当地和学校的条件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并从“活动建议”中得到启发,拓宽设计思路,进行创造性劳动,组织更多有效的课内外地理活动。

新教材特别重视地理和生活的关系,让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应该好好把握课程标准,从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入手,通过电视播放有关地理知识方面的节目的内容和结合各地情况,开发乡土地理资源,包括家乡的地形、土地、河流、土壤、气候、民情风俗、经济等,为地理课堂输入新鲜的生活内容,从生活中学习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摆脱喜欢大自然,不喜欢上地理课的现象。如学习气候,通过学习全球气候类型,分布即特点,知道四川遂宁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联系这里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从而引出亚洲种植水稻的区位优势,结合今年的旱涝灾害,推导亚洲种植水稻的特点即措施。

总之,新课改带来了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方法,为此地理教师必须主动更新理念,清醒地把握并走出教学中的认识误区,通过教师自己的教学方式变革和教学理念的更新推进高一地理新课程教学。当然,我们不能因为新课改的“新”,就全盘否定传统地理教学,传统地理教学精华部分还要继续学习并应用。把新课程教学中先进的理念方法和传统教学中的精华有机结合起来,推动高一地理教学,来带动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的改变,进而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素质,达到双丰收。

七年级地理课改小结范文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