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经济生活如何做(5篇)
编辑:空谷幽兰 识别码:16-1119670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27 23:49:24 来源:网络

第一篇:经济生活如何做

《经济生活》主观题答题技巧

一、经济生活的行为主体

国家、企业、个人(消费者、劳动者、投资者、纳税人)

二、经济生活一般性的答案要点

(一)有关“为什么”、“依据”、“原因”的答案一般有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生活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

下知识点去考虑:

①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资文化生活需要

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实现共同富裕。

⑤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⑥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⑦落实科学发展观;

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⑨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见经济意义类]

注意:政府(国家)在经济生活里面的行为是宏观调控,落实科学发展观;政府(国家)在政治生

活里面的行为是履行国家职能。

(二)有关“如何做”、“启示”的答案一般有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遵循价值规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有形手”)

3、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无形手”)[国家利用经济手段(利用税收、财政、价格、利率等政策)、法律手段(制定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国家的某些决定、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做到等)进行宏观调控,实现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

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5、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6、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7、依靠科技、自主创新

8、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9、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10、构建和谐社会

11、对外开放,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等。

(三)有关解决“三农”“新农村建设”问题答案一般要点有

1、党的政策-----前提

2、增加投入------基础

3、依靠科技------关键

4、发展产业化经营------重要措施

5、发展农村乡镇企业

6、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各项社会事业

7、工业反脯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8、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9、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转移农村劳动力

10、增加农民收入

11、保护生态环境等。

(四)有关“国家应该如何做”的一般答案要点

1.制定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整顿市场经济秩序。

2.加强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自身的缺陷,并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使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3.国家政策:(联系社会热点的答案要点):

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缩小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实现社会公平。②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鼓励企业发展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

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

⑦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农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消费结构、贸易结构等),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⑧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维护社会稳定。

⑨坚持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11)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发展战略。(12)国家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等。

(五)有关“企业应该如何做”的一般要点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面向市场进行生产,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或者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提升降价空间,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3、诚信经营,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创立名牌产品。

4、企业要实行兼并、规范破产、实行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自身竞争力。

5、股份制改造,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经济效益

6、企业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承担社会责任。

7、加强对企业职工的职业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职业技能。

8、企业经营者要提高自身素质,遵守职业道德,依法经营。

9、坚持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等。

10、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11、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六)有关“公民(劳动者、消费者、投资者、纳税人等)应该如何做”的一般要点

1、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树立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

2、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具体地说: ▲劳动者角度:

①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制意识,以合法手段、法律程序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维权途径)。②参加劳动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和劳动者素质。③遵守职业道德。

④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消费者角度:

①增强权利意识,增强法制意识,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维权途径)。②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和社会公德。③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适度、科学、文明、理性消费。▲投资者角度:

①注意投资的多元化,规避风险。

②注意依据经济实力,选择投资方式。

③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又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科学、理性投资。▲纳税人角度:

①树立法律意识和义务意识。②承担纳税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③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针对训练

1、网上购物因其方便实惠成为一种时尚,但高三四班学生小刘最近在网上购物时却遭遇陷阱。它

通过网上银行向某一网站支付980元钱购买一台复读机,拿到货物时却发现是劣质产品。当他打电话向工商局举报此事时,工作人员显得很不耐烦,匆匆回答说:“法律对这方面规定不具体,我们不管!”由此可见,网购虽然发展空间大,但同时也存在销售商夸大宣传、退货条件苛刻、法律不完善和网上转账不安全等不利因素。

请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网购陷阱存在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2、某省是一个经济大省,但人均资源严重不足,资源利用率低,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还没有得到

根本转变。为此,该省先后出台了《节能奖励办法》《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超标准耗能加价管理办法》。计划到202_年,全省各种能源消耗指标要达到循环经济的要求;到202_年,建立起运转有效的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体系。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有关知识,为把该省建设为节约型大省提出几点意见。

(2)请你就如何促进该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3、材料一: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

域合作,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新机遇。

材料二:近几年,国内企业冰箱生产技术提高迅速,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国产品牌不仅占据国内8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且还打开了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我国在对外开放中为什么要实施“走出去”战略?(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企业应如何“走出去”。

1、(1)原因:部分网络企业缺乏诚信,市场存在自发性;法律规范、行业规范不够健全;国家有关部门监管不力。

(2)解决办法: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加强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企业要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市场规则;合法经营、诚信经营。

消费者要树立权利意识、法律意识,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1)①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降低资源消耗;②开发和推广节约型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③健全法规、强化执法力度,依法严惩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④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资源节约意识。

(2)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②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③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

第二篇:经济生活

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

1.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1)①储蓄存款是我国城乡居民目前最主要的投资方式,储蓄存款都能获取利息。

②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③我国的储蓄主要有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两大类。

(2)商业银行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三类: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结算业务。

2.股票、债券和保险

(1)高风险、高收益同在——股票

①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票凭证。股票代表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股东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②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息和红利收入。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2)稳健的投资——债券

①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②种类: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在三者中,国债信誉最高,流通性最强,风险最小,收益最小;企业债券信誉最低,流通性最差,风险最大,收益最高;金融债券居中。

(3)规避风险的投资——保险

①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近几年还出现分红保险等新险种。②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

3.存款、股票、债券和保险四种投资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一般说来,收益高的投资方式,则安全性较小。认清各种投资方式的利弊,才能更好地规避风险,使自己的资金保值增值。

(202_高考上海卷15)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是3.5%。银行有自动转存业务,存款到期不取,会自动将利息并入本金再转存一定年份。叶先生将10000元现金存入银行,他选择“定存一年自动转存一年”方式所取得的利息是()

A.700元B.712.25元C.350元D.356.13元

第三篇:经济生活

《经济生活》主观题“意义”类

1、答题思路:

(1)从“国家/社会”的角度组织答点。这里的“国家/社会”即整个社会、国家。

①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②有利于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③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④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⑤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外汇储备、增强经济实力

⑥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⑦有利于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繁荣经济、增加经济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从“集体”的角度组织答点。这里的“集体”泛指企业、经营者、产业、农村、城镇、某地区等。①企业、经营者:有利于加强快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②产业:有利于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就业渠道,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农业或工业的现代化

③农村、城镇:有利于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

④某地区: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发挥其辐射与拉动作用,从而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3)从“个体”的角度组织答点。这里的“个体”泛指居民、家庭、公民、农民、劳动者、消费者等。

①居民、家庭、农民:有利于方便、丰富人民生活,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调动积极性

②公民、劳动者、消费者:有利于维护公民、劳动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调动积极性。

2、答题的角度和术语

(1)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势转化为„„优势);促进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③(有利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构建和谐社会。

国内区域合作交流意义补充:(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区域竞争力。

国内农业方面意义补充:(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城乡一体化。

(2)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我国:

A.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改善我国外贸环境/稳定环境/周边环境,为现代化/全面小康/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

B.有利于我国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维护国家可持续发展

C.扩大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有利于丰富国内市场,增加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的经济地位和形象

②有利于外方:

有利于外方的外汇收入、外方的产业发展、外方的经济增长等、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③有利于双方及世界:

A.有利于互通有余、节约社会劳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加强贸易区内部各国的贸易与合作交流,提高贸易区的整体经济实力

C.优势互补,增强区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D.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3、举例:热点问题的经济意义

(1)发展绿色食品的经济意义:①促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②满足消费者需要;③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④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⑤推动我国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

(2)建设低碳经济对经济发展的经济意义:①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②促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③保护环境,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④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意义:①有利于节约资源,缓减资源紧张的矛盾,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②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

型向集约型转变;③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4)房产税的意义:①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房产税的调整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②房产税的调整有利于调节消费行为,培养公民的科学消费观。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③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房产税的调整有利于调节生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④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促进社会稳定或缓解社会成员之间分配不均的作用。总之,征收房产税,可以合理地调节消费行为,抑制超前消费,间接引导投资流向,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同时还具有避免因过度消费而损害人们健康、危害社会秩序和破坏生态环境的作用

(5)“三农”的意义:①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②有利于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巩固农业基础地位。③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④能够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6)农村改革的意义:①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②有利于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农业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健康发展;④逐步消除城乡差别,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共同富裕;⑤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7)解决好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有何经济意义:①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劳动者权益。②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改革深化。③有利于扩大内需,从而拉动经济增长。④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⑤有利于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8)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的意义:①有利于促进金融业的改革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金融业的活力,提高经济效益;②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货币、银行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③有利于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9)自主创新的经济意义:①自主创新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②自主创新有利于提高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③自主创新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建设节约型社会,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④自主创新使我国经济的发展立足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基础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

(10)发展新型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经济意义:①文化产业是当代世界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效益;②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全面发展;③有利于增加就业,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1)对外经济关系的经济意义:①更好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②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提高我国科技水平,③能更好地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合作,发展对外贸易,④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2)重大经济社会事件(奥运会、世博会)“经济意义”:①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②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③基础设施建设,资源优化配置。④加强国际的交流合作,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⑤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⑥城市形象,展现改革开放的成果。

(13)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的意义:①有利于减轻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负担;②有利于实现市场经营主体公平竞争;③有利于促进个体、私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④也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增加就业机会。

(14)直接“三通”对两岸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①有利于两岸经贸往来,降低运营成本,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经济效益;②大陆与台湾在经济上有很强的互补性,“三通”有利于扩大市场,互通有无,调节余缺,优势互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③有利于两岸企业加强技术等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经济共同繁荣发展;④有利于两岸企业充分的竞争,提高产品的国际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共同抵御经济风险。

(14)我国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意义:①有利于土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②有利于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增强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并增加农业的收入。③有利于促进农业规模经营,走农业产业化道路。④有利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把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等。⑤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四篇:经济生活题型

一、选择题

下列关于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B 国家是全体公民统治的工具

C 国家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D 当今世界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国家

2、国家的根本属性()

A 经济性B 政治性C 阶级性D 全民性

3、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

①政治保障②法律保障③物质保障④制度保障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

4、我国宪法对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作了明确规定。下列属于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是()

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 监督权C政治自由D遵守宪法和法律

5、根据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作为公民应该()

①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②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③先享有权利,再履行义务④行使权利,放弃义务

A ①②B ①④C ②④D ①③

6、晒客是继网络博客后兴起的又一个网络群体。晒客族的一个口号就是:“只有不想晒的,没有不能晒的。”这种观点()

A 是正确的,因为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B 是错误的,因为自由是不存在C 是正确的,因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是错误的,因为自由是相对的,有条件的7、政府的重大决策牵涉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因此,决策是否科学、合理,至关重要。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是()

A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B 赋予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

C 专家学者对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

D 决策机关审慎用权

8.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规定描述的是我国的A.政体B.国家性质C.政权组织形式D.民主主体

9.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2亿多,人均寿命提高了5岁,8300多万残疾人得到政府和社会的特殊关爱。这表明人民民主具有

A.广泛性B.真实性C.正义性D.阶级性

10.为抗议第58届墨尔本国际电影节播放介绍“东突”民族分裂分子的纪录片,中国电影导演贾樟柯和赵亮决定撤回准备在202_年墨尔本国际电影节上公映的3部影片。导演贾樟柯和赵亮的行为体现了我国公民

A.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B.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不存在矛盾

C.先履行义务,再享有权利

D.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11.卧龙区人大代表换届可以采用的选举方式有()

①直接选举②间接选举③差额选举④定向选举

A ①③B②④C ①②D ②④

12.直接选举的优点在于()

A.能够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B.在候选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

C.使每个选民都有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

D.为选民行驶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13.一个国家采用什么样的选举方式,主要受等因素的影响。

①社会经济制度②选民的文化水平③候选人的品德、能力④物质生活条件A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

14.近年来,武汉市一直致力于提高市民素质,建设礼仪武汉。202_年1月31日,武汉市文明办向市民办发起倡议征集带有时代和武汉特色的文明用语、经典名言。某校高三学生黎明就相关问题给市文明办发电子邮件,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是公民()

A.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B.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C.关心国家大事,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

D.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15.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是()

A.坚持依法行政B 做到依法执政

C遵守宪法和法律D 参政议政

16.有的农民自发在村务公开栏上写对联“财清帐清村务清,风顺水顺民心顺”,横批为“村务公开好”。村务公开“好”在A.尊重和维护了农民的民主权利B.使农民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确保了公民的国家主人翁地位D.增强了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的观念

17.某校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准备以“居民参与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那么他们最应该选择去的地方是

A.基层人民政协B.本地人民政府

C.居民委员会D.基层人民代表大会

18.202_年9月8日,人民网下属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在其首页推出 “直通中南海”――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机构留言板。此举意味着4.2亿中国网民理论上可以通过“直通中南海”,给包括胡锦涛在内的9名中央政治局常委留言。如今网络已成为民意地直通车,政府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这表明

A.网络有利于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B.网络拓宽了民意反映渠道,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平台

C.言论自由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D.民主执政是各国政府的工作原则

19.202_年6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通知,对相亲类电视节目存在的造假、过度炒作、宣扬拜金主义等不健康价值观等现象进行整治。这是政府在积极履行的职能。

A.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B.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20.亿万档次的“临颍白宫”、“蒲县鸟巢”似乎已经过时。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以文化、生态、旅游等名义的百亿项目的形象工程隆重登场了。政府这些做法

A.忽视了组织经济建设的基本职能

B.背离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C.坚持了“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宗旨

D.践行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21.温家宝总理在202_年2月与网民在线交流时说:“如果说把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看作是政府的责任,那么,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那是政府的良知。”这番话生动地体现了我国政府

①是人民的政府②要履行经济、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③是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④是集中民智的透明政府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2.某高一学生希望市政府有关部门在地铁站附近设置自行车停车点或租赁点,以方便市民出行。他表达这一意愿的方式可以是

①通过人大代表转达②给“市长信箱”留言

③拨打“市民热线”④向“扬子晚报”反映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行风评议”节目是南京市政府通过多家媒体创办的一档以“替百姓说话,为政府分忧”为宗旨的大型直播交流节目。回答23—24题。

23.该节目组织政府部门和窗口行业的主要负责人到直播现场,接收群众评议,听取群众意见,回答群众咨询。这一做法表明

A.政府积极行使批评和建议权B.我国公民权利不断扩大

C.政府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D.我国政府职能不断增加

24.从监督体系上看,对南京市政府具有外部监督职能的国家机关有

①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②南京市监察局和审计局

③南京市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④中国共产党南京市委员会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5.202_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实行两周年。该法律制定历经13年,向社会征求意见,召开专家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审议。以上体现了

A.全国人大常委会具有决定权B.我国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C.我国公民能够直接参与立法D.在我国,专家具有提案权

26.从202_年起,扬州市连续5年开展市人大代表与选民“统一见面日”活动。“统一见面日”活动有利于人大代表

①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②更好地接受群众的监督,为民服务

③切实行使国家行政管理权④自觉地履行代表职责,依法执政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7.202_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指出,滋生腐败的根本原因是权力得不到有效监督和制约。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

①加强党的立法和组织建设②深入推进科学、民主决策

③严格依法办事,全面推行政务公开④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和问责制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8.随着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在全国10%的县展开,一些年满60岁的老人已经陆续领到基础养老金。农民在“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后,又将实现“养老不犯愁”。这些德政工程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A.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在不断地加强自身执政能力建设D.科学执政、依法执政

29.我国“4•14”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领导全国军民抗震救灾,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帮助和支援灾区人民灾后重建家园。这充分体现了 ①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③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④我国政府忠实地履行其职能

A.①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0.在全国政协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政协主席贾庆林强调,围绕制定和实施“十二五”规划献计出力,是人民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必然要求。这说明人民政协

A.积极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

B.围绕发展和民主的主题开展工作

C.是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

D.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通力合作

31.党和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十多年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等都取得显著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表明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西部地区各项事业进步的根本保证

②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条件

③民族区域自治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制度保障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西部地区走向繁荣富裕的必由之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2.202_年4月美国发表的“202_国际宗教自由报告”,对中国的宗教政策和宗教状况肆意攻击和指责。对此,中国宗教界人士纷纷进行批驳。这表明在我国

A.公民享有绝对的宗教信仰自由

B.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C.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D.宗教与社会主义是一致的33.日方在钓鱼岛海域非法抓扣中国船员和渔船,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中国向日本多次提出严正干涉,对日方提出强烈抗议。中国政府保护被扣中国船员,是基于主权国家享有

A.平等权B.独立权C.自卫权D.管辖权

34.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首尔峰会上,有激烈较量,更有协商合作,G20领导人在《首尔宣言》中共同承诺:向国际市场发出了积极信号。峰会还首次把发展问题列为主题之一,这一利益共识意味深长。这主要表明

A.共同利益是外交活动的出发点B.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C.他国的利益就是本国的利益D.各国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35.202_年4月13日,核安全峰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胡锦涛主席指出,核安全问题事关核能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事关社会稳定和公众安全,事关国际和平与安宁。这表明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A.维护我国的独立和国家主权

B.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C.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D.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6.中华民族崇尚亲仁善邻,主张和而不同。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誉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黄金法则”。在有关我国外交政策的阐释中,最能体现“黄金法则”的是

A.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B.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C.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D.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37.202_年5月29日是联合国维和人员国际日。至今约有11万维和人员部署在世界各地的冲突区,他们来自近120个国家;我国多次根据联合国要求派出维和部队,为世界和平作出了突出贡献。上述事实说明

①维护地区稳定必须通过联合国②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③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居于主导地位④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这一事实表明

①经济发展是民族地区繁荣和稳定的关键 ②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③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显著优越性 ④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39.在我国,下列各种关系中属于互相监督关系的是

A.人民与人大代表B.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

C.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协D.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

40.202_年1月22日,江苏省宣布自2月1日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其后,许多省份陆续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这表明了政府

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通过再次劳动分配提高劳动者收入 ③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④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

41.选举法修正案中明确提出,保障各民族都有适当数量的代表。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至少要有一名代表。这体现了我国坚持的原则。

A 民族平等B 民族团结C 各民族共同繁荣D 消除民族差别

4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适合我国国情,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在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

A 各民主党派积极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

B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D 以遵守宪法和法律为准绳

43.在我国,人民政协是

①各民主党派的政治联盟②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③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④担负重要职能的国家机关

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④

43.邓小平理论的核心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分别是()

A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以人为本

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发展

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D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统筹兼顾

44.中国共产党不仅有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地位,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

A 依法执政B 科学执政C 依法执政D 民主执政

45.政体是一个国家的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我国的政体是

A 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人民民主专政

C 民主集中制

D 以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为代表的基层民主制度

46.下列对人民代表大会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

B 其常设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委会

C 拥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D 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47.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这一原则可以表现在政府工作的许多方面,其中在工作方法上的表现是

A 坚持为人民服务B 坚持求真务实

C 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D 一切从实际出发

48.幸福感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已正式列入每年和谐社会指标体系调查。为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政府应该

A 以人为本,履行立法机关的职能

B 转变观念,淡化监管职能

C 执政为民,强化政府权力

D 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49.下列表达符合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是

A 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B 在宗教场所宣传无神论

C 在公共场合宣传宗教教义

D 张某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

50.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国人大、政府和司法机关都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说明

A 中国共产党在整个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领导地位

B 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全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政治组织

C 中共中央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D 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是由宪法决定的

第五篇:《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1)含义: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价值。

2、货币:(1)产生过程:简单的物物交换→复杂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贵金属金银固定的充当了一般等价物,标志着货币的产生。由此可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含义: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质:一般等价物。

(3)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①含义:是指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③价格的含义: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

流通手段:①含义: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商品流通的含义: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注:流通手段强调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商品如何交换。)

③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④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4)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3、纸币:(1)产生原因: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2)含义:纸币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3)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纸币发行量过多,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纸币发行量过少,就会引发通货紧缩)

第二框:信用工具与外汇

1、信用卡:(1)含义: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其中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2)功能和优点:可以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2、外汇和汇率

(1)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①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②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

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①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②有利于对外投资,不利于招商引资;③由①②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④本国外汇储备贬值。

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①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②外资投资成本降低;③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①“稳定”的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②意义:对人民生活的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间接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还有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

②直接因素:供求影响价格;(间接因素通过改变供求关系对价格起作用)

③根本因素:价值决定价格;

④其他因素:纸币的发行量、国家的宏观政策等

2、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3、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格↓。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正确理解“等价交换”:①等价,是指价值量相等。货币产生以前,等价交换要求交换的商品的价值量相等;货币产生以后,等价交换要求价格和价值相符。②等价交换并非指商品交换的个别场合,而是从商品交换的总过程来讲的,指的是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相符。)

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影响小,对高档耐用品影响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若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同向变动);若两种商品为互补品,则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向变动)。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少,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反之亦然。)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第一框:消费极其类型

1、影响消费的因素:★

(1)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因素: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①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入越多,则消费量越大。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如果人们对未来收入预期乐观,那么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反之就会减少。

③收入差距过大,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收入差距缩小,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3)其他因素:物价的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2、恩格尔系数含义及意义:①含义:是指食品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

②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消费

3、区分不同的消费类型?

(1)按交易方式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①钱货两清消费:买卖之后,商品使用权和所有权当即发生转移。

②贷款消费: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进行贷款消费,并不是超前消费,而是一种适度消费。

贷款消费适用于那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积蓄的人。

③租赁消费:商品的所有权没有变更,只是转移了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使用权。

(2)按消费目的不同,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生存资料消费满足较底层次衣食住行的需要,是最基本的消费;随着经济发展、收入水平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将逐渐增加。

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人们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各种消费心理的分析)

(1)从众心理:表现为“人有我有”.从众往往引发流行趋势,商家往往利用消费者追随偶像、追赶潮流的心理来推销商品。

态度:非一概不对,要作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2)求异心理:表现为“标新立异”.求异心理意在展示个性,可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发展,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认可,还要考虑代价。

态度: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3)攀比心理:表现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态度:不健康的。

(4)求实心理:根据需要,讲究实惠。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2、理解理智消费的四大原则:★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既要反对超前消费,又要反对抑制消费;

注:所谓超前消费,是指超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或个人经济承受能力的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①避免盲目跟风;②避免情绪化消费;③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含义和核心——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为什么必须坚持?)

①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难以战胜困难,成就事业。②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单元综合探究:

如何对待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第二单元 投资与创业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第一框: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1、理解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①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②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④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与动力

2、把握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1)再生产的含义: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叫作再生产。

(2)再生产过程包括四个环节: 生产→(决定环节)——分配、交换→(桥梁、纽带)——消费→(目的和动力).3、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未来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4、怎样发展生产力?★

①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③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④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有制的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P32★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些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3、明确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各自的含义、地位作用(P31-32):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及各自的含义、地位作用(P33-34):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5、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①这一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6、如何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①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②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③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第一框:公司的经营

1、企业:①含义: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②地位: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③所有制类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并存,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

④按组织形式: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而公司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组织形式。

⑤企业责任:必须守法经营、公平竞争、诚实守信;承担社会责任,讲究社会效益。

2、公司:

①含义:公司是依法设立的,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②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对比(P38的一张表)★

③组织机构:①决策机构(权力机构):股东大会及董事会,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

②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其助手,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

③监督机构: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

3、企业经营成败取决于哪些因素?(重要)★

①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3、企业兼并、企业联合(强强联合)、企业破产的含义和意义:

含义 作用(意义)

兼并 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那些相对劣势的企业。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以优带劣,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联合 主要是大企业的联合。增强企业竞争力、获取更大经济效益

破产 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及时淘汰落后的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

1、劳动的重要性:①劳动是劳动者脑力和体力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②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为什么要扩大就业(就业的意义+我国的就业现状)

2、就业的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①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②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③劳动者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1)党和政府的角度:①经济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因此要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②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经济的就业政策,制定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2)劳动者个人的角度:A、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B、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①树立自主择业观;②树立竞争就业观;

③树立职业平等观;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

4、为什么要依法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①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质要求;

②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享有的各项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③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

5、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哪些?

(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2)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3)休息、休假的权利;(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5)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6)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8)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6、怎样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①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②将权利和义务统一起来,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③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④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必须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

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

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1、储蓄存款:

(1)储蓄存款的唯一收益——利息,利息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本金、存期和利息率水平。

利息计算公式: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2)种类:这里主要比较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

种类 含义 特点

活期储蓄 随时可以存入和提取、不规定存期、存款的金额和次数不受限制的储蓄方式。流动性强、灵活方便,但收益比定期储蓄低。

定期储蓄 事先约定好期限、存入后不到期一般不得提前支取的储蓄方式。流动性较差,收益高于活期储蓄,但一般低于债券和股票

共同点 收益低,风险小(与其他三种投资理财方式比)

2、商业银行主要业务:

①存款业务(基础业务)

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

贷款的分类:按用途分为工商业贷款和消费贷款。

③结算业务。(收取服务费用)

3、利率相关:

(1)我国利率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拟定,经国务院批准后公布。

(2)贷款利率总是高于存款利率,银行利润=贷款利息+服务费用-存款利息-银行费用。

(3)利率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之一,是调节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工具(了解)

①如何调节:调整存款利率、贷款利率→调节存款量、贷款量→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②一般来说,通货膨胀下,提高存、贷款利率,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通货紧缩则反之。

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

1、高风险、高收益同在——股票

(1)含义: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2)特点:①股票代表其持有者(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这是一种综合权利,包括: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和红利等;②股东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但可以流通买卖;③股票是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投资;

(3)股票投资的收入:①股息和红利收入(与公司的经营状况有关);②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公司的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价格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越大,投资风险也越大;企业有可能亏损甚至破产倒闭,股东不但没有收入,反而要赔本)

(4)股票价格的计算公式: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存款利息率(这是股票的发行价格)

2、稳健的投资——债券

(1)含义: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的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2)种类:债券按其发行者不同,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其区别如下。

种类 发行者 收益 风险 流通性 国债发行目的国 债 国家(中央政府)小 小 强弥补财政赤字,或一些耗资巨大的建设项目、某些特殊经济政策乃至为战争筹措资金。

金融债券 金融机构 中 中 较强

企业债券 企业 大 大 弱

(3)股票和债券的比较:

比较 债券 股票

不同点 性质 是一种债务证书,体现筹资者与债券持有者之间的债务债权关系;是一种入股凭证,体现股东对公司的所有权关系;

受益权 以定期取得利息为条件,安全性比股票大; 以取得股息和红利为补偿条件,经营状况决定着股票的收益;

偿还方式 有明确的付息期限,到期必须偿还本金 股东不能退股,只能转让或出卖股票

相同点 ①都是有价证券;②都是集资手段;③持有者都能获得一定的收益。

3、规避风险的投资——保险(商业保险)

(1)含义:了解即可。注:这儿讲的保险是商业保险,有别于社会保障中的社会保险。

(2)种类:人身保险、财产保险

(3)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总:四种投资理财方式投资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要考虑投资方式的风险性,投资多样化;

②要考虑到收益,权衡各种投资方式的利弊,尽量追求收益的最大化;

③要考虑到家庭的收入情况;

④四忌,一忌违法,二忌盲从,三忌集中,四忌徘徊。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2、按劳分配:

(1)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按劳分配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是什么?★

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按劳分配的地位——主体地位

3、把握生产要素(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意义:★

①它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②这有利于让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理解我国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

①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重要举措1: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重要举措2: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2、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及其要求:★

(1)关系:①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②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着矛盾。

(2)要求:①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②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③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迈进。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第一框:国家财政

1、几个含义:

(1)财政: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2)国家预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基本收支计划。

(3)国家决算:上一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

2、财政的作用:★

(1)财政是促进收入公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①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实施这一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②紧缩性财政政策: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实施这一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3、财政收入:(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2)来源:①税收收入(最重要的来源);②利润收入;③债务收入;④其他收入

(3)影响的主要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②分配政策:财政收入越多越好/越少越好?怎样才合理?★

A、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

B、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发挥,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最终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C、正确做法: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财政支出:(1)含义: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2)支出的主要用途:①经济建设支出(重点是基本建设和支持农业,是占首位的财政支出);②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③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④社会保障支出(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⑤债务支出。

5、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①财政收支平衡: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②财政盈余: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

③财政赤字: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第二框:征税和纳税

1、税收:

(1)本质: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基本特征:①强制性;②无偿性;③固定性。

关系:税收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①税收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②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3)种类: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

(4)两个影响很大的税种:

增值税

个人所得税

征税对象 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 个人所得

纳税人 P70 P70

计税方法 比例税率 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比例税率

征收意义★ ①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②可以防止前一个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①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②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2、依法纳税

(1)为什么要依法纳税?★

①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②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③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2)理解区分四种违反税法: ①偷税(欺骗、隐瞒→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②欠税(纳税期限);

③骗税(骗取税收优惠政策,集中在出口退税、虚报自然灾害骗取税收减免);④抗税(暴力抗法)

(3)公民怎样增强“自觉纳税”意识,做一个守法公民?

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

1、市场调节

(1)合理配置资源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2)市场经济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关系的变化由市场来调节的。

(3)市场资源配置的优点:★

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②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

2、市场秩序

(1)市场规则的形式: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

(2)市场交易原则:①自愿;②平等;③公平;④诚实守信

(3)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①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为此要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②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③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3、市场失灵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的表现:(区分)★

①自发性:为了眼前利益(排污、制假售假)、为了不正当利益(盗版)。

②盲目性:生产经营者无法完全掌握市场信息和控制经济变化趋势,导致“一哄而下(上)”.③滞后性: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时间差。

(3)仅由市场调节带来的后果:★①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②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③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内在要求)

2、宏观调控:★

(1)必要性:①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②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3)目标:①促进经济增长;②增加就业;③稳定物价;④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主要手段:①经济手段:经济政策(常用的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计划;

②法律手段: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立法和司法活动);

③行政手段:作出这个手段的主体是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

相互关系: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第二框: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

1、理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①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②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③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

④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原因和举措:★

原因: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举措: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①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①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②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③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如何做?P90)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

(1)含义: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表现:①生产全球化;②贸易全球化;③资本全球化。(懂得理解与区分)

(3)载体:跨国公司(作用:其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国际分工水平提高以及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①它使得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严重;②它会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3、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同时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勇敢地迎接挑战。

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1、世界贸易组织

(1)地位: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世界三大经济组织之一。

(2)作用: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3)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4)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①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②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③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④带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⑤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2、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和作用:

①基本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

②作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①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②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③必须促进“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引进来:资金;技术;管理;人才。

走出去: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④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原则(根本基点)。

经济生活如何做(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