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国广告教育
美国高校广告教育概述
从1905年纽约大学开设第一门广告课程以来,美国广告教育至今已有了百年历史。目前,美国上千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广告课程,140多家院校设有广告专业。
在美国高校,多数广告专业的课程大致分为六类:广告原理或广告导论;客户策划与管理;广告创意与设计(方案、平面与电子媒体以及互动媒体广告设计);媒介战略与策划;广告管理与广告战役;广告研究方法。在过去十年间,美国广告业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很多广告系相应地进行了课程改革,包括更新核心课程内容、增设新的课程、调整必修和选修课程的比例等等。比如,密西根州立大学广告系几年前增设互动广告设计和互动广告管理课程,同时鼓励学生先修其他院系开设的多媒体、电子出版与设计、电子商务和移动商务等课程。
广告专业的教员主要从事学术性广告研究;一些院校也鼓励教员与业界合作,开展应用性研究,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数院校对教员从事赢利性咨询活动的时间都有所限制,比如每周不超过一天,以保证教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教学、科研和服务。
广告专业四年级的学生需要完成总结性的广告战役课程,通常这些课程会以公司作为真的客户。像在广告公司一样,学生们分组工作,制订广告战役计划,从中获取经验。美国广告基金会每年还组织全国大学生进行广告竞赛,由一家公司赞助,几千名学生组成上百个竞赛小组参赛,为赞助公司制订营销、广告和媒介战略计划,由广告公司专家组成的评判委员会选出最终获奖者。
2006年下半年,我以交换教师的身份前往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圣克劳德大学(St Cloud State University,Minnesota)执教、学习。该校于1869年建立,位于距明尼苏达州首府城市圣保罗西北部1小时车程的密西西比河畔,目前是明尼苏达州第二大州立大学,拥有学生16000名,其中主要是明尼苏达州内生源,还有1000多名来自世界80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学校共有5个学院:商学院、教育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科学与工程学院、社会学学院,分别提供175个专业、辅修专业和职业教育专业。
大众传播系属于艺术与人文学院,提供4个方向的教育:广告、公共关系、印刷媒介(2007年改为新闻/社论和新闻摄影)和电子媒介,其中,广告和公共关系提供研究生学历教育。该系目前共16名专任教师,600多名学生,于2005年得到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认证委员会
(Accrediting Council on Education i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s,ACEJMC)的认证,课程设计比较成熟,硬件设施较为完备,学生的实习实践有保障。在该系学习、工作期间,我注意到其教育有如下特点,或能为我国新闻学教育提供一些较为新鲜的思路。
一、学生与专业相互选择
学生自高中进入大学后,先不分专业甚至系别,而是先学习学院要求的通识类课程和大众传播系所要求的专业基础课。大约一年到一年半可以修完相应的学分,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专业,但并不是想上什么就上什么,而是要提出申请。大众传播系对申请人的要求是:1.英语、传播研究和一门大众传播专业基础课的成绩达到C以上;2.所学课程平均绩点达到2.5以上;3.和一位专门指导专业选择的老师讨论过;
4.已经同时获准学习其他某个专业或辅修专业,或已学习一门外语。最后,大众传播系还说明,该系每年都有学生人数限制,只有最具竞争力的申请人才能成功。
即便已经获准学习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也并不是就此定下了终身。学生可以转攻其他专业,在大众传播系修过的学分经系主任许可有12分可以转为其他专业的学分,大学期间转过三四次专业的学生相当常见。在大众传播系就读后,可以在该系提供的4个方向中寻找自己最感兴趣的那个,只要修够了某个方向要求的学分就可以毕业。这种灵活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思考、选择和尝试的机会,便于学生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二、教授教学自主性强、与学生互动多
圣克劳德大学大众传播系的课程体系比较成熟,一共提供57门专业课。其中4个方向都必修的课程是大众传媒导论、大众媒介与社会、大众传播法,共计9学分,其他为各方向的专业必、选修课。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承担3门课的教学。学期伊始,每位教师都会将本学期的教学大纲发到每个学生手里,内容主要包括课程介绍、教学计划、对学生的要求和考查方式。每位教师的考查方法都不同,但是都强调平时表现,期末考试所占的比重非常小。例如我选的一门《公共关系》,教师在第一节课就介绍了本学期要开展的所有活动,包括读书报告、课堂演讲、小测验、公关实战等,每个活动都占若干分,总数相加共计100,并详细规定如果学生超额完成任务可以获得额外加分。这样就避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而得到高分的学生一定在整个学期都表现出色。除了授课时间之外,教师与学生还有很多课外的互动,包括:1.办公室时间
(office hour):授课结束后每名教师都要为学生提供“办公室时间”。这个时间被运用得很充分,每个工作日都有很多学生坐在系办公室的前台等待和老师见面,老师们的办
公室也总是有学生。2.老师担任导师:这个工作是自愿并有报酬的,可以为学生提供从专业选择、职业规划到日常生活等一系列的指导和咨询。3.学生社团的指导:美国大学学生除了要修够专业课程的学分,每学期还要提供“志愿者时间”(volunteer hour),在社区提供服务、辅助老师教学、在学生社团担任领导和组织工作都可以算“志愿者时间”,所以学生都很积极参与社团活动。每个社团都要有指导教师,这就给老师和学生创造了进一步互动的机会。
三、学生自主学习多、实务课重实践
在美国大学,“填鸭式”教学很少见,学生主要进行自主学习。
在圣克劳德大学,每位老师都会布置大量阅读作业,并要求学生读完之后写出读书笔记和感想,上课演讲或讨论。例如,《大众传播与社会》这门课程没有教材,教师在教学大纲里列出了100多篇学术期刊上的相关论文要求学生阅读。每个学生都要在学期初就选定两篇论文,与老师讨论之后在课堂上主讲。老师会认真记下学生的演讲内容,提出问题并鼓励全班一起讨论,这种做法看似轻松,实际上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老师要有足够的阅读量和知识储备,对相关专题的理解要非常透彻,这样才能指出学生的问题,正确地引导学生思考;其次,每个学生主讲之前都要先和老师讨论,花费的时间远远超过授课时间;第三,中肯的点评和优秀的组织不仅来自深厚的学识修养,也来自认真的倾听和敏捷的反应。
在实务类课程上,教师格外重视实践活动。例如《公共关系》第一堂课,授课教师就告诉学生每个人都要单兵作战,运用所学的知识为一个真实存在的组织进行公关活动策划,并要求策划书有该组织的签字证明,学期末每个人都要提交自己的策划书并答辩。在策划进行期间,学生可以和老师讨论其可行性、操作细节等。期末答辩时,学生们提交的策划均建立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可行性很强,而且服务的组织五花八门,有学校社团、市小动物保护协会、公交公司等,甚至还有宗教组织,看得出学生和老师都付出了大量时间和心血。
四、校内媒体提供实践机会
美国的新闻学教育强调“边干边学”,拥有合格的校园媒体是获得认证的必要条件。圣克劳德大学有3个校内媒体——KVSC广播电台、大学纪事报
(University Chronicle)、UTVS电视台。这3个校内媒体从版面到内容均与社会化的媒体没有区别,不但服务于该校学生,还兼顾周边社区,提供全国、当地的新闻以及娱乐节目。
大学纪事报历史悠久,创办于1924年9月,学期中每周出版两次,暑假每周出
版一次。报纸的活动经费来自学生学费,由学生会财政委员会拨款。该报报道及时、内容丰富、言论自由。每期的头版报道都是校园中最新发生的事情,例如该校一位教师遭到指控,说他猥亵未成年人,该案的最新进展、他在学校的未来、学校对他的态度等等,报道全面、及时。社论版经常发表尖锐批评学校的言论,例如质疑学校为了促进校园国际化进程而以州内学生的标准向留学生收取学费的做法;体育比赛是美国大学的盛事,大学纪事报的体育新闻全部是该校与其他学校的校际赛事,很受欢迎。该报出版后会分放在各个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的门口,供过往行人随意取阅。
UTVS是有线电视台,曾经多次获得明尼苏达州最佳大学电视台奖,有2个频道,分别是体育频道和新闻频道,全年全天播出。电视台独立运行,与大众传播系和学校的电视演播间是合作关系。虽然演播室和新闻编辑室设在校园里,但是不受学校控制,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大众传播系的两门实务课程——《电视编辑与制作》、《电视新闻节目制作》在电视台的办公室、演播间和制作机房里上,任课老师就是电视台的主要工作人员,选了这两门课的学生都需在该电视台工作。
KVSC是由学生运营的公共广播电台,可以覆盖周边70英里的区域,节目丰富,地方性强,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因此很受欢迎,经济效益很好,甚至有学生认为该台是明尼苏达州最好的广播电台。
这些校园媒体都有大众传播系老师作为指导教师,他们往往是在新闻业界工作多年的资深新闻工作者,同时承担相应的课程,这样就将课堂和实践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工作人员都是学生,不光是该系学生,凡该校学生都可参加。一般在校内媒体实习两年的学生都能达到将近50篇的发稿量。报纸的编辑室,电台、电视台的演播室都在大众传播系办公室旁边,每晚都可以看到学生们工作到深夜。在这些社会化的媒体中,学生真正可以得到锻炼,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很快独立工作。
由于国情不同,我们不能机械地移植美国的大学教育体制和理念,但是以上这些教学特点,对于我们培养兼有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的新世纪新闻人才是有启发的,可以为我们参照、学习。
作为大学校园的一个科目,广告教育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
实际上,第一个被称为“广告学”的课程开设是在1905年的美国纽约大学。到今天,一百年后,在全美有150多所大学或者学院拥有广告教育项目。
在这里所指的“广告教育”,就是让大学生以后进入广告业学习一些广告专业课程。需要指出的是,许多大学都把广告的教学称为“广告与公共关系”。在这本书里,为了便于明确,除非特别指明,书中所说的“广告、联合广告、公共关系”等都被称作广告学。
为了简便,严格的广告学被简称为ADV;联合广告和公共关系被简称为AD/PR。
不是所有的人都赞成我所严格限定的广告教育,有些广告从业者认为广告教育应该包含以下三方面:
1、有关广告的教育——主要是关于广告在美国经济中的重要性。
2、广告行业内的教育——能够有专业的知识,并可以以职业的广告人身份出现从事广告业。
3、以广告为目的的教育——学院中以培养广告从业者为目的的教育。
附:美国比较有影响力的广告专业高校列表
广告0702班
美国高校广告教育组
美国比较有影响力的广告专业高校列表:
Northwestern University西北大学
Syracuse University锡拉丘兹大学
Thunderbird School(the American Graduate School fro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雷鸟学院(美国研究生国际管理学院)
Boston University, 波士顿大学
University of Colorado, 科罗拉多大学,University of Kansas, 堪萨斯大学,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Marquette University,马凯特大学,University of Nebraska, 内布拉斯加大学,University of Florida,佛罗里达大学
University of Georgia佐治亚大学
University of Illinois伊利诺伊大学
University of Missouri密苏里大学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北卡罗莱纳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南卡罗来纳大学
University of Tennessee田纳西大学
University of Texas得克萨斯大学
University of Oklahoma, 俄克拉何马大学,University of Oregon, 俄勒冈大学,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Temple University, 坦普尔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密歇根州立大学,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弗吉尼亚联邦大学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华盛顿大学
University of Wisconsin.威斯康星大学。
第二篇:美国广告发展史
美国广告发展史.txt人和人的心最近又最远,真诚是中间的通道。试金可以用火,试女人可以用金,试男人可以用女人--往往都经不起那么一试。1:美国第一则报纸广告刊出的准确日期无法确定,但人们习惯上将《费城报》的出版人本杰明?富兰克林称为美国广告之父。1841年,帕尔默在费城开始创办广告贩卖店,酬金由广告主从付给报社的广告费中提取25%,帕尔默的这种手续费制一直延续至今。大多数广告史学家认为帕尔默是美国第一位广告代理人。1860年,罗厄尔创办了与今天广告公司更相似的媒介掮客公司。罗厄尔不仅从报纸取得广告费,而且采取了大量购买地方周刊报纸的版面,然后直接转销给广告主的做法。他在付给报社现金的时候,从中收取50%的回扣,奠定了现在的代理费(回扣)制度。罗厄尔的广告代理店是第一个向媒介垫付费用的代理店。罗厄尔的另一重要贡献是他于1879年编辑的“美国报纸索引”。“索引”介绍了美国当时的5411家报纸,包括它们的发行量。1888年,罗厄尔创办了美国第一本以广告为主要内容的杂志《印刷品》(也有人译为《印刷者的墨汁》)。1869年由F?魏兰德?艾耶(F?Wayland?Ayer)创办的艾耶父子广告公司被广告历史学家称为“现代广告公司的先驱”。人们把杂志发展成广告媒体归功于J?沃尔特?汤普逊。当汤普逊1869年加入威廉?J?卡尔顿的广告代理店时,后者正专注于宗教宣传,汤普逊说服卡尔顿向一般性杂志发展,尤其是针对妇女的杂志。科罗德?C?霍普金斯开创了简洁、直接的广告形式,即人们常说的“理由”文稿。艾耶父子广告公司和国民饼干公司的合作非常密切。这种合作关系使艾耶采用了“非竞争价格”方针。后来,这成了广告业中的一种标准做法。艾耶父子广告公司于1879年承担了今天人们认为的首次正式调查项目。1915年,J?沃尔特?汤普逊在广告代理公司中首家设立了市场调查部门。1880年,日本第一家广告代理店在东京日本桥十杆店开业,叫“空气堂组”。1912年,美国哈佛教授赫杰特编写了第一本以讲授广告方法和推销方法为主的教科书。1938年,在美国创立了国际广告协会(IAA),这是一个世界性的广告研究机构。2:美国广告学说的发展1902年至1904年,美国西北大学心理学家斯科特撰写了《广告原理》一书,在这本书里,他首先提出了科学广告所必须遵循的一般原则。1908年,他在系统研究广告活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又撰写《广告心理学》一书。这本书虽然不及今天的广告学专著那么系统,但却标志着广告学学科体系的初步形成。日本广告学说的发展1883年10月6日,日本《时事新报》上刊登了福泽谕吉的“告商人书”。这篇文章可以看作是广告技法论。虽然它的论述主要停留在操作层面,但它可以被视为开创了日本广告理论研究的先河。1902年,滨田四郎写出了日本第一篇广告论文——《实用广告法》。中国广告学说的发展在我国,对广告学的创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是新闻学专家徐宝璜和戈公振。1919年12月,徐宝璜编著的《新闻学》一书出版,其中设有“新闻纸之广告”一章专述广告。戈公振是我国著名的报学史专家,1927年,出版了他编著的《中国报学史》,其中在第六章“报界之现状”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广告的历史和现状,提出了发展中国广告的一些主张。1918年,甘永龙编译的《广告须知》问世,为我国第一部广告学专著。稍后出版的有苏上达编《广告学纲要》(1930年)、丁馨伯著《广告学》(1933年)等。广告的市场力量学派和信息学派从1900年到1960年,市场力量学派一直是广告经济效果的流行学派。市场力量学派将大多数广告视为市场效益的一种威胁,认为广告是一种劝服形式,靠制造虚假的产品差别,给产品增加进入市场的障碍而使市场无法竞争;与此相反,在本世纪70年代出现的信息学派视广告为市场效益的助长剂,认为广告是市场信息的一种基本形式,通过刺激竞争,降低消费者寻找产品的代价。理论争论和研究结果显示,广告为市场贡献了有用的信息,但是,只有消费者才能决定是否将广告内容当作信息。属于信息学派的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广告有助于生产成本和分销成本的降低,他们认为,由于广告可以使做广告的企业比不做广告的企业更快地达到生产和分销的规模经济,同时可以降低寻求消费者的成本,因此广告可以降低价格。市场力量学派的经济学家们反驳说,广告就是一种花费,广告主必然通过价格来弥补广告成本,从根本上讲,他们认定“有人必须负担”广告,而必须负担广告的人是消费者。对广告信息
学派的支持者来说,累积证据表明,广告通过增加上市商品和服务的品种,通过传播更多关于上市商品和服务的信息,拓宽了消费者的选择范围。
第三节 世界现代广告的发展
一、以美国为中心的现代广告
现代广告的发展形成了世界十大广告市场,依次是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巴西、西班牙、加拿大和韩国。它们在2000年的广告总支出分别是1343亿美元、332亿美元、216亿美元,、158亿美元、111亿美元、83亿美元、69亿美元、54亿美元、53亿美元、53亿美元。[1]。本节只介绍美国和日本现代广告的发展。
美国是世界上广告业最发达的国家,也是近代广告的发源地。从1841年诞生第一家广告公司到现在,美国的广告公司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已经拥有大小广告公司6000多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600多家,有多家广告公司的年营业额在30亿美元以上。世界最大的广告公司排名次,美国均名列前茅。杨·罗比肯广告公司是美国最大的一家广告公司,也是世界最大的广告公司之一。纽约是公认的世界广告中心之一,著名的麦迪逊大街集中了10多家大型的美国广告公司,是美国广告业的象征。
美国广告的发展是从近代报纸开始的。1704年4月24日,美国第一份刊登广告的报纸《波斯顿新闻通讯》创刊,刊登了一则向广告商们推荐报纸的广告,其内容是关于报纸的发行量的问题。美国新闻界人士把这一条广告称之为推销信息的“盲广告”。尽管如此,美国的广告在报纸上迈出了第一步。1729年,被称为美国广告业之父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创办了《宾夕法尼亚日报》。在创刊号的第一版,刊登的是一则推销肥皂的广告,取代了新闻的重要版面。此广告由富兰克林亲自制作,标题巨大,四周有相当大的空白,开创了报纸广告应用艺术手法的先例。1864年,有位传记作家曾评论说:“我们必须承认,是富兰克林创立现代广告系统。”1833年9月3日,本·戴(B·Day)在纽约创办了《太阳报》,因其只卖一美分而被称为“便士报”,出版了四个月就成为当时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这种报纸的最主要收入来自广告,经营管理企业化,使报纸迅速成为理想的广告宣传媒介。
南北战争后,美国的重大政治制度问题得以解决,经济发展的速度直线上升。通讯业的各项发明(电报的完善、海底电缆的铺设、新式印刷机的普及、打字机和造纸术的改进、照相制版的应用、电话的发明)接踵而来,报刊的广告营业额已经占全美广告经营额的3/4。[2]报刊成为一种利润丰厚的行业,有些报纸竟然拿出3/4的版面刊登广告[3],企业对广告宣传也日益重视。1869年,美国的Ayer & son广告公司在费城成立,是现代广告公司的先驱。
这时,美国企业的广告观念已经相当成熟。可口可乐诞生后的百年广告史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可口可乐百年的兴盛与其各个时期成功的广告战略密不可分。1886年,可口可乐刚试产时,一年只有50美元的销售额,却拿出46美元做广告。到1892年正式成立公司时,年销售额只有5万美元,而广告费就有1.14万美元。可口可乐一直坚持在广告中不对产品做任何夸张的说明,而只表现使人愉快的场景。早期的可口可乐大多以年轻漂亮的女孩做模特,总是出现在月历、托盘以及一些杂志上。广告中说;“没有什么比健康、美丽、富有魅力和充满温柔的女性形象更能使人联想起可口可乐了。”自从电视广告出现以后,可口可乐广告似乎成了青少年的王国。广告中总是以一群年轻漂亮、体格健美的青少年在尽情玩耍为特征,口号是“这就是可口可乐”,把人们带到一个美好的世界。可口可乐公司百年广告哲学是:“广告必须是高级的,必须由社会看起来感到快乐、爽快。广告必须表现出我们公司内外都是被人爱好的态度,这就是我们实际上所作的广告。[4]”
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在美国逐渐形成。1900-1903年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大批的商品出现了“过剩”问题,企业的经营观念从生产导向型转向销售导向型。企业开始关注消费者和市场,广告业在此形势下日益兴盛起来。
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广告大发展的年代。一些现代化通讯传播手段应用于广告业,使广告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美国商业广播电台创始于1920年,1922年电台开播广告业务。1926年,出现了全国性的广播网以后,广播广告便盛极一时。1941年美国创建了电视台,二战后,电视业发展迅速。50年代以后美国首创彩色电视,使电视广告成为影响面最大的广告手段,从而突破了印刷媒介一统天下的格局。随着广播、电视、电影、录像、卫星通讯、电子计算机等电讯设备的发明创造以及光导纤维技术的运用,广告传播实现现代化。而广告公司的广告经营活动向着全面智能型、能向广告客户提供全面服务的现代广告代理业过渡,推动了一些大型广告公司不断产生。1923年,美国最大的广告公司——杨·罗比肯广告公司创办。该公司利用一切可能得到的媒介,为消费品制造业和消费服务业提供全面的服务。20世纪最初的20年里,伴随广告业的繁荣,出现了种种欺骗和虚假的广告宣传,引起了公众对广告的指责,这使美国的广告业进入了一个反省的阶段。由美国广告联合会的前身美国联合广告俱乐部,领导了一场为广告的真实性和道德性而斗争的运动,主要是反对假药的改革运动。1911年这个联合会为广告制定了道德法规,并且提出了“广告就是事实”的口号。广告行业的杂志《印刷者油墨》制定了一套法规,即是后来著名的“印刷油墨法规”。1945年,该法规经过修改后被27个州确定为广告法,并被另外17个州部分地采用。
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美国,保护消费者利益的组织纷纷兴起,对工商业的不法买卖行为和欺骗性的广告进行了监督和揭露,向消费者提供公正的情报,这对于提高广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二战时期广告主要是为战争服务。美国广告发展中,不断地在广告观念、广告手法和经营方式上进行革新,促使广告经营向现代化方向迈进。在20——30年代兴起市场调查研究热潮,帮助广告客户劝诱、购买施展推销术;40——50年代,则在广告主题上大做文章,USP策略被广泛推广;到了60——70年代进入为产品定位、为企业树立形象的“形象广告时代”;80年代以后,随着电子媒介的飞速发展与普及,电子计算机设计广告、广告策划、广告战略的运用,广告活动普遍走向整体化。进入90年代,整合营销传播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第三篇:教育招生广告
现在暑假将至,许多学生马上面临着小升初,中考,高考等各种择校和选拔性考试,时间短,任务重。家长辛苦打拼的血汗钱很多砸在了孩子的教育上,面对孩子毫无起色的成绩和未来激烈的竞争,我们不禁要问:孩子要不要补课,怎么补?
我们是由moumou本地知名学校的优秀老师组成的团队,我们的答案是:有问题一定解决,没有神一样的的老师,只有认真负责,讲求策略的老师。我们有信心,有实力,有能力。
如果你的学习存在以下问题:
1.对学习不感兴趣,想玩不想学,偷懒不上进;
2.长期以来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粗心,走神,磨时间;
3.基础不扎实,时间紧,跟不上学校进度;
4.愿学习,没思路,无方法,效率低;
5.参考书目繁多,鱼龙混杂,无从下手;
我们会针对不同情况的孩子提供让孩子和家长都满意的不同辅导方案,例如:
1.回归课本,注重基础,重视预习;
2.提高课堂效率,勤动手,多动脑;
3.以“错”纠错,查漏补缺;
4.章节总结,适当训练,勤能补拙;
5.分析试卷,分类错题,养成解题习惯;
6.以考学考,提高应试技巧
当你随手扔掉这份通知前,请记住:
我们用成绩说话,我们用心教育!
第四篇:感悟美国教育
感悟美国教育
——赴美国“教育研修”学习考察报告
省高中校长研修班:谢发廷
2013年3月,江西高中校长美国研修班,在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学院成功举办。在美研修期间,我们考察了三所大学,有全美名校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以及为我们承办此次校长研修班的佛罗里达理工学院。然后,我们还考察了九所中学(圣三一学校、卫星高中、中天主教学校、西岸高中、佛罗里达空军学校、洛克莱智高中、墨尔本高中、宠贝高中、还有一所从幼儿园到小学至初中的学校)。在大学除了观光校园及场所建设外,还听了八场讲座或报告,其中有肯尼迪航天中心首席科学家盖伊A·博伊博士的《大空可以给全球STEM教育带来什么》,安德里亚·阿尔费德博士的《学校安全》,安迪·斯丹菲尔德的《学习目标与评价》,卡伦·谢费博士的《评价与责任》,凯瑞·丘派克博士的《美国政府与教育》,肯扬·林德曼博士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新型高中应用》,还有《U教育》,则由四位课题专家分别介绍。在中学,我们分别听取了九所学校校长关于学校办学情况的介绍,项目责任人对学校教育教学特色项目的介绍以及学校管理方面的情况。每听完介绍后,有大部分的时间用于提问和交流。除听介绍,做交流外,我们还考察了这些学校的教学场地,教学设备,并进入课堂旁听、观摩了他们的历史、语文、数学、生物、化学、电视直播,电脑设计与制作、体育、音乐等一系列课堂教学。在周末,我们也借机观光了所到之处的市景市貌,风土人情,逛游了一些商场、街道、公园、海滩、名胜景区等,这些考察虽不是正式行程,但对我们进一步认识美国,认识美国教育的大环境,实有很大的帮助。总之21天的行程,使我们开阔了眼界长了见识,21天的研修,我们圆满地完成了各项研修任务,获得有关美国教育教学经验的第一手资料,为我们的课改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动力。研修期满,佛罗里达理工学院校长为我们每一位学员颁发了《佛罗里达理工学院教育研修结业证书》。下面我就根据此次研修考察学习,了解掌握的一些情况谈点认识与体会。
一、关于美国的教育体制
1、学制情况:美国的学制,学前班一年,幼儿园一年,基础教育一般为12年,但各地中小学分级不同,有六六分段,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也有初中二年,高中4年;还有五七分段,即小学5年,初中3年,高中4年。大学本科一般为4年。
2、学校性质分类和义务教育:美国有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基础教育的公立学校提供免费义务教育(学费、书本费等一切免费),私立学校是收费教育,据说私立学校的教学质量一般好于公立学校。
3、基础教育学校招生:公立学校一般按学区划片招生,但也有少数择校生,择校生要缴择校费;私立学校招生,完全靠教育质量,学校信誉度招收来自各地的学生,包括有三分之一的国际学生。学生就读哪一类学校,由学生、学长申请,学校录取。
4、学校管理: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中央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分享权力,各负其责。联邦政府对各州教育主要通过立法来确立教育的发展战略,通过经费调拨来干预引导教育,而州政府负责对本州教育行政事务,如对本州的教育立法,制定教学大纲和高中毕业标准,负责对学校的评估等。州以下的教育行政机构是学区,学区设教育委员会(董事会),学区委员会选聘校长,校长选聘老师,学校的所有大事,如经费、人事、课程等都由委员会决定,可见学校管理权主要集中在底层而非上层,学生毕业证书由学校颂发。
二、关于学校的教学管理情况
1、办学规模小:公立学校学生人数多于私立学校,在佛罗里达的几所公立学校,学生人数一般为1200—1800之间,没有超过2000人的学校,私立学校一般不到千人,少则三、四百人。
2、小班额教学:每个教学班不得超过25人,一般约为20人,少则7、8人。
3、走班制授课:学校班级的组成,不像我们有固定的行政班,有固定的班主任。美国的教学班是以年级学科为核心的教学班。如:语文教室、数学教室、外语教室、生物教室、美术教室等等,每个学科教室就是一个学科教学班。而学科教室就是该学科老师的办公室,臂如说语文教师的办公室,就是语文学科的教室。教师是定班制,即一直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上课,学生是走班制,即按课表走动到不同学科的教室上课,学生没有固定的教室。由于学生没有固定教室,故学校在走廊边为学生提供了专门的橱柜,给学生存放书包和学具。课间3—5分钟走班换教室,学生很匆忙,没有空闲时间。
4、课堂教学:因学生没有固定教室,也就没有固定座位,教室里课桌摆放各不相同,可以两人一小组,三人一小组,一般为四人一小组,桌椅是滑轮的方便移动。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教室里没有讲台,只有教师的办公桌放在墙角上。教室里配有多媒体、电脑,还有该学科学生学习所需要用的东西,实验用品、资料、书籍等,教室的地面一般都铺上了地毯,整个教室的装饰都经过教师精心策划,充分体现学科特色,教师个性。课堂气氛宽松,讨论式教学,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可以随便发言,也可以外出解大小便,没有课堂的严肃性和教师的绝对权威。但教师一旦发言,学生很自然地会从讨论中停下来,教学里也显得安静了不少。
5、学分制:美国中小学实行分制,对必修课和选修课,即有学分要求,还有学习时数要求。学生完成学业,主要看学生拿了多少学分,有的学生在高中读完11年级就修满了学分,12年级基本上让学生自己搞设计,进行课题研究,有的学生在中学选修课可以拿大学课程的学分,进入大学后,可以免修这门课,若中学把“大一”的课程选修完后,还可直接升入“大二”学习,从而节省一年时间,也节省了一年的费用。学分制使学生学习的机制非常灵活,学生没有固定的班级,甚至年级也没有严格巨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修不同年级的课程。
6、课程设置与要求:
美国教育课程的设置,比较灵活,贴近生活,主要设有语文、数学、科学(物、化、生)、社会学(历史、地理、法律、政治等)、外语、体育、艺术七门核心课程,为必修课。还开设其它辅助课程,如电脑、驾驶、机器操作、时尚产业、金融、商业交流、工程技术、军训、建筑、绘画、乐器、摄影、服装、还有宗教课等,为学生选修课程。学校选修课程的开设,旨在帮助学生学习一般技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特长,这类课程往往是学校与社区家长协商来开设。在必修课程中,美国中小学特别重视语言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沟通能力。中文课在美国中小学开始受到重视,不少学校在开设中文课,但中文老师相当紧缺。宗教课主要讲授“真、善、美”的一些理念。
7、校车与作息时间:
美国的校车很漂亮,是大巴车,校车由学区统一管理,校车在美国很“霸气”,所有的车辆哪怕是警车都要对它“礼让”,不敢随意超越校车,为了错开接送学生的时间,美国中小学学生上学和放学的时间不同,有的早上6:30或7:30上学上课,下午有的2:30或3:30或4:30放学。
8、教师工作及考评:
美国的教师,一般由校长聘任,享受年薪,佛罗里达州教师的年薪一般为3—5万美元,教师一般每天要上4—5节课(学生在校上课一天为7节课),教师都很敬业,并且每年都要进修业务,学校对教师也要考评:考评包括:
一、专业表现(50分)
1、辅导计划及课程安排;
2、学习环境;
3、辅导实施及协助;
4、考查;
5、职责及道德表现;
6、与学生关系;
7、与学生家长及社会关系;
8、专业提高计划制定;
9、专业提高计划实施;
10、合作与信誉;
11、专业表现与学生成绩的一致性。
二、学生成绩(50分):
1、学生成绩进步指标(以预
期值衡量作为参照);
2、25%差生阅读数学进步(以预期值衡量作为参照);
3、地区灵活指标;
4、学校改进计划(实施、成果);
5、专业提高计划成果;
6、FCA成绩。
考评结果,连续三年考评倒数不予续聘,考评满分为100分,72分为最低分。考评结果也是教师加薪的依据之一。
9、社区服务:美国教育非常重视“服务意识”、“公民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美国中小学学校把“社区服务”当作一项重要“项目”来做,规定每年每位学生必须完成社区服务多少个小时,高中一般不少于200个小时,社区服务的情况跟随学生的档案成为升学的重要依据之一。
10、学生的课业负担:
美国中小学学生的学业负担压力似乎没有中国那么重,主要是它实行学分制,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取得毕业达标的学分,就可保底毕业。当然也不是没有压力,相反优秀的学生竞争性很强,因为实行学分制,学业下要保低,上不封顶,低年级可以选修高年级的课程,高中可以选学大学的课程,而且,大学取录学生的普遍情况是,要看学生在中学是否选修了大学课程,否则不予录取。我们也发现美国中小学基础课程知识的难度、深度似乎不及中国课程的要求,数学六年级的教学内容,相当于我们2、3年级的教学内容。
三、美国教育的新动向
1、重视加强基础知识教育
①美国的创新教育,能力培养尤其是动手能力有很大优势,但基础知识的教育相对要弱,而且教学要求、课程设置一般是因州因校而各不相同。现在他们也强调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因此美国现在的教育课程设置正走向统一化、标准化管理,考试也走向标准化考试,统一考核。而且州政府还把统考成绩,作为评价学校的重要依据,作为给学校拨款的依据。因此也出现各类考试:①标准化统考,公立小学和初中学生必须参加统一考试并达到标准;②高中会考,公立高中的学生必须通过高中会考才能毕业;③大学预考,帮助学生做好大学入学考试;④SAT考试,相当于中国的高考;⑤ACT考试,是更具高考升学实力的考试。这样在学校内部也就相应出现了周考、月考、段考、期末考等一系列的考试。
2、科技创新,推动教育改革
美国的教育物质资源丰富,似乎是应有尽有,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发达。为高效课堂的实施创造了条件。学生使用电脑ipad上课,课前预习,学生在ipad上完成,教师随时可掌握每位学生预习的情况,教室电子版上随时可把每位学生练习情况呈现出来,供大家互动讨论,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互动性。
另外,目前美国一些学校,尤其是大学,强调“在线学习”,学生在家里通过“网上在线学习”,就能实施学习目标,还能完成各种作业和测试。据称,美国还正在研制、试行一种特殊“眼镜”,这种眼镜,对教师来说可以眼观四方,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这种眼镜对学生来说,最大的好处,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在家里、在野外、在路上、在车上,都可以随心所意“上网”学习,美国的专家称,这种眼镜将会对教育带来一场新的革命。
3、改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美国高等教育,没有专门的师范学校,教师来自高校毕业生,参加“教育”类考试获资格证。因这些毕业生,对当老师没有作长期的知识准备和思想准备,因此教师队伍的质量不能确保,美国现在正努力让进入大一的学生开始做好择业准备,培养教师。这一点似乎有“师范”教育倾向。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肤浅认识和体会,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2013年4月6日
于宁冈中学
第五篇:美国教育论文(范文模版)
近几年来,美国一直致力于大规模的教育改革。教育研究者们在考察了各类中小学后发现,部分地区部分学校学生的品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小学花了约三年,中学花了六年左右。考察成功地区成功学校教改的历程,可以发现这样三种现象:
1、内部激发动力的现象,即学校为求更好地发展,激发出巨大的内部动力。
2、积极面对外界变化的现象,也就是学校在面对外界各种各样的冲击时能卓有成效地采取应对措施,既充分利用外部的有利因素,又能将外部的消极因素转化为内部动力。„„
有识之士指出,美国的教改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存在着两个严重的问题:其一,这些成功只发生于为数不多的学校,也就是说改革的努力并未获得广泛的成效,我们无法一个又一个地“复制”成功的学校;其二,虽然有些学校教改初见成效,但我们却不能确保这些成效长期保持下去。考察一下这些学校的成功过程,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学校虽然积极采取种种教改的举措,却疏于对其进行梳理,使之条理化和系统化。学校取得成功的个别事例为数不少,但很少有人知道获得成功的完整的运作体系是什么,也不知道有多少学校是在这种体系下得到发展提高的。那些报道成功学校的研究者们,对这些学校是如何“起身飞跑”起来的,仍然一无所知;也就是说他们罗列总结了学校的各项成功,却无法发现成功运作的系统机制,更谈不上去促成更多此类学校的产生了。
有研究者指出,美国之所以难以全面推进教改,之所以难以维持教改的成果,是因为人们没有深刻认识到,学校的发展和其周边基础结构的品质,这两者都是至关重要的。所谓基础结构是指学校发展所必须的“软件”、“硬件”等外部条件。此外,社会对教改的作用也是十分巨大的。
因此我们如果能将上述教改中的三种现象结合起来作通盘思考,就不难发现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框架。这个框架融合了教改的“三要素”,必将极大地推动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教改。
一、内部激发动力(内在要素)
众所周知,协调发展的学习氛围(或可称之为专业学习的校内小社会),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迥然不同的效果,但直到最近:由于弗莱德·纽曼及其同事们的努力,我们才弄清楚那些协调发展的学校成功的秘密。这种内在激发动力的现象可称之为改革的“内在要素”。弗莱德等研究者发现,有的学校在影响学生的品学方面做得异乎寻常得好,其基本因素可归结为下面三个方面:
1、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形成一种专业学习的小社会;
2、重视学生的品学表现,并不断对其进行评估;
3、及时采取相应的指导措施促进学生品学的提高;
弗莱德等人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揭示了成功学校和谐发展的秘密,同时也揭示了对学生不断进行品学评估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变得更善于评估;即使没有外界教育责任制的压力,教师和校长也必须成为评估的行家。这种评估包括:①教师个人的能力和教师作为一个整体的能力。他们是否能就学生品学方面的资料进行阐述。②教师必须具备不断完善教育指导计划的能力,并据此及时调整其对学生的指导或及时改变其他教育因素,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和谐发展的学校里,教育和评估相互反馈信息,并通过这种互动来促进教育,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当有些学校想从学校发展的“内在要素”中吸取教益时,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就是必须注意“结构调整”与“文化重建”之间的区别。“结构调整”顾名思义就是构架的调整,以及对机构的作用及相关构成要素的调整。举例来说,学校设立一个驻校教育参谋组或地区教育委员会就是一种结构的调整。结构的调整比起文化重建要容易得多,因为它可以通过立法来实现:其次结构调整本身对教育不产生直接的影响。能产生直接影响的是文化重建。文化重建的过程就是形成专业学习的校内小社会的过程,就是从原来的对教育评估较少关注的状态转变为一种新的状态,即全体教职员工都须极其关注教育评估,极其关注学校发展变化的评估,并使之成为一种日常必做的常规,以此不断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结构可以阻碍或促进这个过程,但是浓郁的校内学习小社会必须成为发展的关键动力。只有这样,文化重建和结构调整才能获得双赢。
总之,“内在要素”就是强调学校内部的发展,没有其他东西可以替代。现在已经越来越清楚我们需要什么,但我们仍然不知道怎样大规模去实施。换句话说,即使你知道某些学校是如何成功发展的,你也无法确定在你自己的学校里该如何作为。世界上没有“一发中的”的魔弹,研究只能为我们提供取得成功的思考线索,却不能给我们现成的答案。各地区、各类学校必须按照自己的特点建立自己的模式,充分利用本地区的教育资源发展自己的特色。这样一来,在新环境新形势下,具体的成功途径仍然模糊不清。这时改革中出现的另外两种现象,必须加以考虑,也就是说改革还需要另外两种要素。
二、积极面对外界变化(外向要素)
当“内在要素”要求将注意力集中在内部文化建设时,“外向要素”却认为那些想这样做的学校根本无法实现这一内部改革的目标。美国学校的外部环境在过去数年中已经有了惊人的改变。学校的围墙已经变得更加透明可视,教师和校长简直是在显微镜下工作。他们正面临从未经历过的境况。大量的外界事物涌入校内,过去完全是校外的天地现在已经移到了校内,并且每天都在教师的眼皮底下。而新环境又是如此的错综复杂,骚乱不定,如此的不协调一致,如此的无法预知;人们对它的发生又根本无能为力。与此同时,时代又不断要求学校有上佳的表现,有很强的时代责任感。因此从学校的角度看,外部世界基本上是一片无序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有着大量要求的汪洋大海。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纷乱无序才是外界事物的固有特点。就拿地区性的政策来说,许多政策在尚未完全贯彻前就已经被新的政策所取代,而且某种政策与其他相关政策交叉重叠,各种政策又并不连贯衔接。但重要的是,正是这种支离分散,不连贯一致的特点,才是外界事物应有的自然次序。因此面对这全新的现实,教师和校长必须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调整自己对外部世界的方针——既然我们无法控制海上的风,我们就来调整自己的帆。
研究者认为,要做到积极面对外界的变化,也就是说要具备“外向要素”,就必须培育“反直观”的心态。这是积极应对外界事物涌入校内的第一课。所谓“反直观”,就是我们不能老是看到种种涌入校内的外部力量的消极面。许多涌入校内的外部力量在某些方面对学校的确是有威胁的,但它们对于办好学校却又是必要的。
至少有五种外部力量学校必须应对,并将之转化为可以凭借的优势:
1、家长和社区,2、迅猛发展的科技,3、与当地社团,机构的联系,4、政府的政策,5、更广泛的教学专业。
1、家长、社区、教师和学生如果关系和睦,意见趋同,那么良性学习也就开始了。现在的问题是,如果这种和睦关系不存在,那么又该怎么办呢?派克·多伦在其著作里提出:校方要尽一切可能让家长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并且彼此协作,克服各自的“不自在感”。那些和谐发展的学校会凭借其内部协调一致的力量来找出它们与社区之间的联系,把家长看作是解决问题的积极因素而不是问题的一部分:它们会寻求、设计各种互动的活动来动员双方的资源为教学服务。
2、当今世界,科技无处不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应对。科技的力量变得越强大,好的教师就越是不可或缺。科技导致了大量的信息,但它本身却不能带来教育上的智慧;特别是在认知科学方面,关于学习者应如何构架自己的知识结构来促成深层次的理解,科学还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也就是说,教师必须成为教育教学的设计专家。同时,新科技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利用科技力量,不仅在教室里使用高科技手段,而且还要与其他教师交流、分享他们正在学习的新科技。另一方面,教师还必须通过积极参与,通过加入社会辩论来搞清楚什么是科技成果的正确利用,什么是误用。
3、如果学校想要在这竞争的时代占有一席之地,它们必须了解自己在干什么?走出学校的围墙就意味着敢于培育新的教育评判标准,就意味着有信心来组建富有创新精神的联盟。人们早就注意到,学校里的优秀者未必就是社会上的成功者;而社会上、事业上的成功人士却往往不是学生时代的佼佼者。这种差距或许永远存在,但只要学校积极地与当地社团、机构取得联系,能根据社会需求来调整自己的办学方针和评价机制,这种差距就会缩小。那些内部协调发展的学校是不易受到外部各种冲击的侵害的,因而对形成与外部联系的态度也更积极开放。
4、政府的政策正在变得越来越严格,要求也越来越高。教育责任制和对学校评估的政策就是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证。评估有内外两种尺度,说得更明确些,教师必须同时是外部评判标准的专家,而这些外部评判标准正在移向校内;他们还必须充分利用学校外部的评判标准(其中包括来自政府的评判标准)来使自己清楚“我们正在干什么”。事实证明,协调发展的学校是外部标准的积极使用者。它们使用这些标准并使之更明确,使之融入自己原有的评估标准,并以此来提升自己,拓展自己的发展前景。它们想知道自己干得怎么样以便能确保自己的成功,或者使自己清楚哪些地方尚须努力,以便能更好地开展工作,争取更大的成绩。
5、最后,当前对教育发展的关切又将其他许多社会需求带进了学校。只有当大多数教师成为学习型社区的受益者同时也是贡献者时,大规模教育改革取得更大成效才有可能。卓有成效的学校把自己看作是这种大规模社会运动的一部分,它们当然会为自己的教职员创造持续学习的条件。不仅如此,它们还投身于与当地大学建立伙伴关系或者干脆成为大学教育网络的成员。这些学校支持教职员的进修,不放过任何进修的机会。但它们并不寻求在项目上占最大数量,它们也不热衷于教职员进修的学时是否最多;它们精选某些教改项目并投身其中,仔细地选择教职员的进修科目,通常只一、二个或稍多一些,并注重将学到的东西运用于学校的实际。这些学校不仅为“学生教师”提供实验室,还十分重视引进人才,对招聘的教师有明确的标准。它们还积极寻求有志改革的联盟领导。总之,高效的学校充分利用教育领域里的新发展,它们在积极参与并从中得到教益的同时,对教育整体的改观,也作出了同样大的贡献。
总结一下“积极面对外界变化”这种改革中的“外向要素”的重要性:学校需要外界力量来推动和完成教改,可是这些外部力量是不会有条不紊地走进学校来促进教改的,它们是纷繁杂乱的混合物。学校的作用就是如何使学校与外界形成一种有创造力的联系。换言之,那些既致力于内部又积极参与外界变化的学校不仅能很好地应对有负面作用的外部影响,而且能从中搜寻出有用的资源(这样的资源可能是将有负面影响的东西转化为积极因素的)。
三、社会对教改产生巨大影响(外对内要素——外因促进内因的要素)
外界观念的关键就在于外部的基础结构。哪些结构能最有效地产生“内在要素”和“外向要素”呢?布里克等研究者判定了在大区域内实行改革的四种外部基础结构:
1、着眼于权力下放的政策,2、区域改革综合能力的增强,3、严格缜密的教育责任制,4、改革的激励机制。
1、要实施改革,第一步是要充分认识,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学校能按上述两种要素运作起来。很明显,没有上述四项较大的社会行动,学校就做不到这一点,从而大规模的改革也就不再可能。因此第一要做的是保持并促进权力下放的政策。这一点还包括保持和加强以学校为重点的政策,修改那些有碍教育改革的政策,使之有利于当地教改的发展。
2、地区综合能力的增强,它指的是我们要在政策上培训、专业发展进行投资,并对正在进行的教改增加援助,以便能激发、增强学校,社区和区域的能量。要最大限度地培育、增强综合能力,就必须包括下述活动:为学校参谋团或地区性的学校教育委员会提供培训,重新设计新教师的岗前培训,采取多种手段来组织新活动,使教师、校长、家长和其他相关
人员都能作为校内校外学习社团的成员来发挥作用。
3、严格缜密的外部教育责任制,这一点必须包含于外部基础结构中。我们已经看到,当学校高度重视标准和学生品行表现时,外部责任制必须有相应的信息资料来使这种重视贯彻得更全面彻底。我们必须构建学习能力和评估学习的思想体系,舍此就不能使教育者成为评估的行家。如果没有一个有关学习能力及其评估的思想体系,任何正规的外部教育责任制就不可能长期发挥作用。外部教育责任制还必须规定这样的责任,即坚持不懈地介入薄弱学校。这一要求有点苛刻,但这恰恰要求外部基础结构必须十分缜密。
4、对教改的激励,观念相当重要。关于如何突破学习的科学正在兴起,世界各地都在尝试教育改革,因此激励改革是基础结构的显著特征。必须对研究、发展教改网络等等进行投资以促进教育思想的交流。我们的目标是将这种投资作为范围广阔的基础结构的一部分来加强。
四、三种要素的融合内部激发动力的现象和积极面对外界变化的现象,这两种教改的要素是互动互惠的,再加上社会对教改的巨大影响(即外对内要素),就构成了教改的框架。这个框架确实极具吸引力。如果没有这三种要素间的联系及相互作用,持久的变化是不可能的。学校内部的发展是必要的核心条件,但是如果学校不与外界联系,这样的变化是不可能的。而那些内部发展良好,也的确与外界保持联系的学校,自身仍有不足之处。这样的学校按自己的做法发展一个时期是可能的,但要发展持久,它们就会受到基础结构的制约。
当这三种要素结合为一体时,就会产生三种力量相融合的情况——精神的,政治的和智力的。
精神方面与改革的目的和意义有关。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学生的生活。人们现在越来越关心教改精神上的意义。在学习型的社区内和社区间,为促进教改而进行的互动,起了激发教改能量和承担道义义务的作用。其次,这样的动员是一种力量,因此在克服障碍和百折不挠地坚持中,政治能力也得到了加强。第三,当学校及学校系统不断增强自身的洞察,精选、融合能力及有效利用新概念的时候,那些迄今未被注意或者未被实施的非常完美的教育理念,就更易被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