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历史开卷考试的突破点
浅谈历史开卷考试的突破点
刘永红
实行开卷考试,对我市广大老师和学生来说是一个新鲜事。开卷考试实行一两年来,大家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笔者十分赞同这些观点。但在历史有效课堂的构建上似乎探讨不多,结合平时的历史课堂教学情况,笔者就开卷考试情况下如何构建历史教学有效课堂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改变认识十分重要。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比不是更容易了,而是更难了。难就难在它的开放性上。闭卷考试可以说是记住书本上的东西基本就可以考试了。这样一些师生就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识,以为开卷考试就可以不记了,考试的时候翻书就行。基础知识不记了,基本技能不训练了,课堂成了故事会,学生考试成绩肯定不理想。以去年中考试题为例,考试时间一个小时,满分一百分,全卷共计三个大题十九个小题,要回答的问题除学习与运用这一题外也有三十二个问题。在一个小时这内,如果都去翻书来做答这些题的话肯定是不行的,而且这些问题在书上都没现成的答案,再加之平时学习不认真,对教材不熟,一个小时要答完是十分困难的。如果记住了基础知识,其实很多是不用翻就能够做答的。所以我在给初三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就明确告诉学生开卷考试比闭卷考试更难,在开卷考试情况下学好历史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对那些基础的知识必须记牢固。
必须要熟悉教材。很多师生认为开卷考试只须在书上划线和标上题目或是在书上抄题就行,平时看不看书无所谓,反正考试时可以带课本,到时候翻书就可以了。没有平时的积累光靠临时的翻书,肯定是考不好的。还是上面的例子,如果对教材不熟悉,要在六本教材中找到想要的东西,如同大海捞针。熟悉教材的过程就是对课本知识的一个理解过程,对知识的一个记忆过程。
重视学生获取和运用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开卷考试虽然可以翻书,但很多在书本上中直接翻不到答案的,只有通过平时的知识积累和不断的练习,才能逐步培养培养学生获取和运用历史信息的能力。但初中历史课时少,更不可能利用课余时间来对学生进行训练,且内容多,复习的时间很少,如果平时在课堂上没有把知识掌握牢固,要想在总复习的时候补起来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要加强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既然这样,我们如何有效地利用课堂的四十五分钟,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呢?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按以下五个步骤来做,不防就把它称为五步教学法吧。
简单复习上节课内容后,学生自己看书,老师根据教材提出问题。老师提问的这一个环节最为关键。问题难了,学生通过自学和讨论解决不了,还是只有老师来讲。久而久之,学生也容易使去兴趣。不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如果没有了兴趣,这课就难上了。笔者的做法是:先通过几个问题解决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后面的问题主要从知识的前后联系、比较以及情感教育等方面提出来。这样问题既有梯度又有一定的难度,既注意了基础知识的积累,基本技能的训练,又对旧知识进行了巩固,加强了前后知识的联系和相邻相近知识的比较,形成知识网络。
学生自己看书解决老师所提出的问题。由于问题提得好,学生看书也有兴趣。在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结果》这一课的时候,我的感触就特别深。镜头一:一同学举手问我,前面我们不是学到意大利在同盟国一方吗,怎么这个地图上又不是呢?我知道这个问题,回答他:自己看书,钻研下。结果他自己去钻研,找到答案了,我表扬了他,他对钻研教材的兴趣更浓了。看来这样学习还是有效果的。他自己通过钻研找到答案,应该记得住的。镜头二:一个同学在本子上算着什么,不会是在做数学吧。悄悄走过去,他的确在算着什么,问他算什么呢?他回答是在算当时全世界有多少人?我看通过书上的数据可以算出来的,一算更能说明问题,且对以后的教学也打下伏笔。学生通过看书,熟悉了教材,又记住了基础知识,也培养了自学的能力,一举几得,何乐不为呢。
相互交流,讨论。对自己通过看书不能解决的问题和在看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都可以交流。这个环节很多人觉得不好把握。一是怕学生不讨论交流,二是怕学生交流讨论些不着边际的问题,纪律上也不好管理。其实只要你的问题学生有兴趣,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
在学生看书和讨论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巡回指导。一是指导学生把基础知识在书上勾画下来,在书上做好笔记;二是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以便在下个环节中,有针对性的对知识梳理。
师生一起对课文进行梳理。其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把握住课文的重点,通过讨论对难点和前后知识的联系搞清楚,从而形成知识网络。
课堂练习。由于历史课在初中特殊的情况决定了不可能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做大量的练习,因此练习只能安排在课堂。关于课堂练习的设置很多同仁都进行过讨论,笔者很是赞同,就不再多叙了。
通过这样一个过程的学习,就能够使知识基本得到落实,学生既能熟悉教材,记住基础知识,又能通过这些问题培养学生能力。这也是大家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具体运用。
第二篇:对于历史开卷考试调查报告
关于历史开卷考试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为进一步推动新课程教学改革,减轻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我省初中历史考试采用历史与政治实行合场合卷开卷考试,考试模式的转变给历史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体现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强化了对学生素质水平的考核,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水平的培养,历史开卷考试作为教学改革的一次尝试,已经成功实行十余年,但有些学生对此还是没能准确理解。作为我们历史教师如何教育学生走出误区,适合新的中考形势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面对开卷考试,教师要引导同学们转变观点,同时教师自身也要改变策略,采取行之有效的适合开卷考试的方式方法实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我校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针对初三历史开卷考试的综合复习,我们对学生和学生家长做了一些调查,和大家共同探讨。
二、调查对象:农村学生家长、城市学生家长、蒙城二中七、八、九三个年级的学生、农村中学的学生、蒙城六中的学生
三、调查内容:
开卷考试使学生从机械记忆的沉重包袱下解脱出来,促使学生从机械记忆过渡到理解记忆,也促动教师教学观点与教学方法改变,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其目的是良好的,受到广大师生欢迎。但是,问题随之而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单纯记忆下降,即对历史基本条件、现象、时间、地点的记忆在学习实践中容易被学生们忽视;二是学生的归纳与分析水平下降,在考试中他们一般急于查找资料上的相同题目与答案,很少独立思考。离开了资料的现成答案,他们便如同鱼儿离开了水。这种现象在广大农村中学十分普遍,这与命题者当初实行开卷考试的初衷相悖。那么,这种状况形成的原因是什么?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对一些学生和家长做了调查报告。首先我们对农村学生家长做了一些调查:
(一)、原因探讨:1 、70%的家长认为在广大农村初中,学生们阅读视野普遍狭隘,加上观点尚未彻底转变,习惯于抄教辅资料。如果资料上没有原原本本的答案时,他们不是主动分析问题,也不懂剖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2、50%的家长认为教师引导不足,教师对归纳分析水平的培养理解不足。多数认为老师满足于囤积资料,让学生从其中翻查答案,不但没有提升学生水平,反而加重了学生负担。这种开卷考试实际上直接刺激了学生广泛买资料,而不是开动脑筋。随着现在资料满天飞,学生历史开卷考试分数的高低,实际上已演变成资料多寡的大比拼。这更加助长了学生在上历史课时不屑于听老师讲解的习惯。
(二)、多数家长认为其危害:一是这种短期行为直接削弱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仅仅一味的从抄袭中获取高分,购买并应付大量课外资料,既花费了冤枉钱又浪费了有效的学习时间。二是降低了答题的准确率,因为这种盲目的抄袭很多时候不是找不到原封不动的答案就是时间不够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其次我们又对城市学生家长做了一些调查报告,让我们来看一下:
“中考对孩子来说是考脑力,对家长来说却是考体力。”5月8日上午,在蒙城二中学生家长群,儿子即将参加今年中考的学生家长张燕一句感慨得到了其他家长的认同。
是什么原因导致家长们普遍感到了压力?我们调查发现,原来,6月12日的中考将近,因为孩子们都忙于准备其他科目的复习,无暇顾及开卷考试的政治和历史,在书上划重点、往书上抄答案成为很多家长“代劳”的重任。开卷不轻松,要做的功课比闭卷还多。
按理来说,开卷考试应该比闭卷考试容易得多,不过,当年的考生考下来就直呼:“并不是简单翻翻书就能在书上抄到答案,有些题书上根本没有,要做的功课比闭卷还多。”
也许正是因为监考老师对开卷的这两科考试要求并不太严格,考生们都希望能在这两门考试中得到高分。所以,如何让小小的书本发挥最大作用,让以家长为主力的“抄书大军”各显神通。
我翻看了一下今年历史考试命题组确定的重点复习提纲小册子,足足有30多页。“就算以大人的写字速度,也要连续抄写至少十几二十个小时。字还得尽量写小一点,写之前安排好空间位置,保证字迹清晰工整、便于辨认。”县第二中学初三学生周文静告诉我,“抄书”也要讲技巧,她的妈妈就是按这样的要求帮她抄写重点笔记的。
在学生家长李艳丽为儿子准备的历史复习资料中,用各种颜色的笔勾划出的重点在书本中格外醒目。“不同颜色的笔代表不同等级的重点,比如老师和考纲提出的一级重点,用红笔勾;经常考的二级重点用蓝笔勾;一些容易忽略但又有可能考到的重点用黑笔勾。”李女士说,这项细致的工作已经实行了半个月,当前她已经为儿子划完了四本书的重点。
刘丽女士是在一家书店工作的,女儿在蒙城二中学校读初三,刘丽“抄书秘笈”则是在网上和前几届考生家长们交流时学来的。她先从网上买来两本初三的历史资料,利用单位的资源,她用近乎一模一样的纸张将老师以前勾划出的热点、时政题打印下来,粘贴到书本上。经过裁剪和装帧,这本内容丰富的“资料”和普通的教科书几乎没有两样。
我们又分别对蒙城二中的七、八、九三个年级的学生做了调查,结果显示:
蒙城二中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检测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本次考试采取闭卷形式实行,共五大题,由以下几个题型构成。第一题选择题,共计50分,第二题连线题,共计6分,第三题读图说史题,共计15分,第四题材料解析,共计17分,第五题简答题,共计12 分。本套试卷没有偏题、怪题,整个试卷难易适中。考试结果如下:总人数 考试人数(人)及格数(人)
及格率(%)
优秀数(人)
优秀率(%)
308
308
286
92.86 76 24.68
二、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
1、审题不清。有些不该错的题做错了,如一(2)(13)三(2)四(1)。
2、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水平较差。随着水平考查的持续增强,取自于课外的史料也持续增多,阅读理解史料是解题的关键。但在本次考试的材料分析题中发现学生阅读理解的水平还是比较欠缺。
3、对历史史实联系和分析概括水平还很缺乏。例如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知识掌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知识迁移水平较弱,对时事热点不够关心,他们对开卷考试根本没有任何概念,只知道死记硬背,稍微好一些的会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这样效果就会更好!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一年的学习,对初中历史考试已有了一定的理解。所以我们对蒙城二中八年级学生作了这样的问卷调查,题目是《历史开卷考试问卷调查》。此次问卷调查共设计了7个问题:
1.在历史考试中你认为开卷有益吗?为什么?
2.你是否有过“历史开卷考很轻松”的想法?(A 是 B否)
3.历史开卷考试有没有难度?(A 有 B没有)
4.开卷考试试卷的题量大吗?(A 大 B不大)
5.开卷考试试卷你喜欢什么类型的试题?(举一例说明)
6.你在做开卷试卷过程中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7.你是否希望通过一份开卷试卷的考查能有新的收获?具体收获是什么?
总共发出600份问卷,实际收回600份。对这七个问题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汇总如下:
1.在历史考试中你认为开卷有益吗?为什么?
答:93.8%的学生认为开卷有益。理由如下:
(1)
锻炼动手水平; 不需要死记硬背。
(2)
加深对知识点的了解;
(3)
轻松,没那么紧张;
(4)
开卷有助于答题,增强对课本的理解;
(5)
有助于提升分数。
2.你是否有过“历史开卷考很轻松”的想法?(A 是 B否)
答:12.2%的学生在思想上认为历史开卷考试不轻松。
3.历史开卷考试有没有难度?(A 有 B没有)
答:历史开卷有难度。
4.开卷考试试卷的题量大吗?(A 大 B不大)
答:学生认为历史开卷考试试卷题量大。
5.开卷考试试卷你喜欢什么类型的试题?(举一例说明)
答:学生在开卷考试中喜欢如下类型的试题:选择题、连线题、填图题(看图说明)、判断题、改错题;最好是在书中好找到答案的题;比较开放的题;课外扩展题;老师讲过的书本上没有的题;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考查每个单元的重点。
6.你在做开卷试卷过程中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书上找不到答案(学生反映的最多);题量大;翻书太费时间、翻书很累人;有的题看不懂,答案好像知道但又总觉得不会做;题活,有很多需要自己去总结;难度有点大、找不到准确答案,太多、太复杂;相类似的题较多,很容易搞错;课外知识拓展不会写。
7.你是否希望通过一份开卷试卷的考查能有新的收获?具体收获是什么?
答:学生希望能有新的收获。具体收获大致如下:增强已有知识和对课本的掌握;平时学习不到的东西能在翻书时温习;能更靠近书本内容;更加了解历史题型,有助于大考;收获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开拓视野;理解新的题型。
通过问卷调查,教师对开卷考试(学生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第一、学生比较认同开卷考试这种形式;
第二、学生在思想意识上认为开卷考试还是比较轻松的;
第三、学生认为开卷考试题量大,试卷有一定的难度;
第四、学生比较喜欢选择连线题、填图题、改错题;
第五、在答卷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在课本上找不到答案;
第六、学生希望通过一份试卷的考查,不但能对原有课本知识有了再理解,同时也希望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如:理解新的题型、收获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我们又对九年级学生做了一些调查报告:
一、80%的学生认为要依据考纲,把握方向 中学历史是一门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要理解目标的课程,综合复习量大、时间紧,是对所有知识的大检阅。所以,必须仔细研究考试纲要,紧紧把握考试方向,使学生明白哪些知识是识记内容,哪些是理解、使用的内容,使我们能够突出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做到既不增加学生负担,也不减低复习要求。比如:初三(2)班历史科代表曹近近认为应该:在按课本顺序复习同时通过辅导练习使学生走出了开卷考试不用背的误区,如:让学生练习排序题,考察学生对时间记忆的准确性;再如:近代中国为挽救民族危机主要的阶级阶层展开了什么活动,应从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三方面回答,这是典型的再认性试题。还通过练习材料解析、简答等相关记忆的问题,使学生感觉到对历史上的一些基本知识,必须通过记诵才能更深刻的理解。
二、绝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循序渐进,分化梳理 复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遵循从整体到细节逐步加深、逐层分化的原则,多轮复习,逐层充实,从高到低渐次构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如初三(6)班历史科代表周玉容认为让同学们把列强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列成表格,将战争的名称、时间、原因、签定的条约、结果或影响归纳整理在一起,然后根据表格内容找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条主线,两大矛盾,三大条约等。一条主线即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勾结,把中国一步步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两大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三大条约即《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三、三分之一的学生意识到融会贯通,全面提升 为考核学生综合评价水平,中考势必会出现一定比例的综合题,因而教师要提供典型习题加以训练。
再次就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的教学和复习问题对立仓镇中学学生做了一些调查报告,结果如下:● 75%的学生认为,“开卷”就是打开课本、资料抄抄便可,所以教学时只需看看课本,讲讲资料,考试时便能够应对自如了。
其实开卷考试不是翻书查资料那么简单,切忌麻痹心理产生。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的命题理念就是要“注重考查学生使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充分体现历史课的综合性特点和独特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试题中渗透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考查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而学生学习历史、水平的提升、综合素养的形成都要靠最基本的知识,所以夯实基础知识是应对开卷考试最好的方法。同时因为政史合卷,60%的学生在120分钟的考试时间里面对的是10多本命题”为原则的政史课本、资料,对课本资料不熟悉、基础知识不扎实,往往会使考生在考试时无从入手,不知该翻哪本书。所以教师应结合课标,注重引导学生理解重要知识点,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对历史事实有较为全面的把握,这样才能将历史知识融会贯通,以不变应万变,不过只有少数
学生能够做到。
●25%的学生认为应该注重热点 纵观我省近几年的中考历史试题,我们发现有一个明显特点,那就是注重热点、注重地方特色、时代感强,体现学以致用、注重家乡、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在教学与复习中历史教师要善于联系时政热点,把历史与现实,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将复习与周年纪念大事和重大纪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重视历史对现实的意义,渗透历史教育的价值。
最后就如何增强初中历史课教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结合08、09年中考的评卷工作经历,我们认为认真、科学分析开卷考试将有助于提升历史考试水平和提升历史教学质量。并就此对蒙城六中学生实行了一些调查报告,结果显示:1.90%的学生认为应该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突出水平培养。近年来,中考历史的题型不外乎是选择题、识图题、材料解析题和简答题。
2.72%的学生理解到试题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越来越重视,时代气息越来越强,彰显了历史学科以古鉴今的社会功能。开卷考试不会回避热点,反而还会利用热点,增大考察的力度。如:07年关于温家宝总理访日的“暖春之旅”的简答题,考查的内容既涉及到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中中日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使考生在分析问题过程中自不过然的感悟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力、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性,又表达出世界各国人民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团结协作的美好愿望。
四、调查方式:问卷式、访谈法。
五、调查时间:2009,4--12
六、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结果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要知道资料是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扩展,考试试题的答案应从相关资料中寻找。当然,充分利用好资料的前提是筛选资料、熟悉资料内容,并对其实行分类整理。而不是盲目的照搬照抄,只有这样,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才不会出现“大海捞针”的情形。第二:只知道死记硬背,不会灵活使用,更不用说去创新和实践了。但是鼓励学生的创新与实践,也是中考历史命题的原则之一。这类试题答案不惟一,具有开放性,教材和相关资料中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在结合教材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或直接使用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理解和积累的经验发去挥、创新。如分析先进人物身上体现什么精神和品质,能够与教材中“民族精神”的相关内容结合一起;如谈谈“新农村建设中还存有哪些不和谐现象”“结合实际,就节约资源问题提合理化建议”等,则需要结合个人的观察、发现和经验去解答。
7)调查体会:
在新课程背景下,命题趋势必然要向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水平角度倾斜。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比较重要:
(1)必须高度重视并大力增强历史教学,提升历史教学的质量。通过这次考试我们不难发现,它不是让教师和学生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中放松了要求,恰恰相反,它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上升到了新的层次。它对历史思维和实际使用水平的要求,实际上是对素质教育的有力推动,即使在具体把握上尚有欠缺之处,但这种思路和试卷内容本身已给了我们充足的暗示或指导。所以,从思想上重视历史教学,从模式上探索历史教学。
(2)初中历
史教学在注重历史基本知识的传授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概念。在这过程中,必须注意到并注重培养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但有一个误区必须要避免:即由开卷考试可能带来的轻视历史基本知识、片面重视水平的问题。必须明白这样一个事实:知识是水平之源。
(3)还必须注意历史与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比如和地理、文学以及政治常识初步的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变成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历史内容本身的博大精深就注定了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好的园地。教师要认真学习《历史课程标准》,把握考试基本内容和要求。继续增强对《课程标准》考题的研究。《课程标准》是命题的范围和依据,是我们复习备考的重要依据。备课要重视对它们的研究,把握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复习要求,用教师在研究考试,把握命题方向上的多投入,换取在指导学生复习过程中的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4)上课我们必须要从“细讲”过渡到“精讲”,讲要讲出新东西、新意境;从“演员”过渡到“导演”,充分发挥教师的“导”的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要“授之以渔”,而不要“授之以鱼”,重点、难点问题要讲深讲透,把大量的剩余时间还给学生,提升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最大限度的提升自习效率,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总来说之,通过这次考试,我会吸取教训,补充不足,争取在来年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三篇:中考政治历史开卷考试答题技巧
中考政治历史开卷考试答题技巧
一、谨防四大认识误区
误区
一、开卷考试不复习
许多初三学生,甚至部分非历史专业的科任教师和班主任都认为,开卷考试用不作复习,反正答案都在书上,到时候只管抄书就是了。殊不知,这恰恰是对学生的一种误导,如果处理不好,会给我们初三历史复习造成更大的困难。而事实上,历史科实行开卷考试,命题都是基本沿袭以往历史闭卷考试的作法,适当引入开放性试题。既如此,如若不复习,我们很难想象连数量众多的选择题都靠翻书来解决,不仅考试时间不允许,而且不复习造成的对教材的生疏也会使学生难以从书上找到答案,就更不用说答好开放性试题了。
误区
二、开卷考试难度降低
这个误区是建立在开卷考试可以通过翻书寻找答案的认识基础之上的,原因在于没有弄清历史开卷考试的精髓。诚然,由于开卷考试命题都是基本沿袭以往历史闭卷考试的作法,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对开卷考试试卷中的一些列举题、问答题的复习可以降低要求,学生不必花大量的时间死记硬背这些内容,只须记住大慨就行。这确实降低了难度。由于开卷考试的命题都要适当引入开放性试题(随着开卷考试改革的深入,我们相信,这种试题的比例将会加大),从这个意义上说,难度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因为这种题型的答案比较灵活、极具创造性,没有平时的积累和系统训练,学生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就是翻书也难以作答。误区
三、开卷考试可以带上所有资料
许多初三学生简单地认为在开卷考试时,可以带上平时教师和自己整理的资料以备考试时使用,甚至可以将一些重点内容写在小卡片上粘在教科书上。事实上,许多地区的初三考务工作会都有开卷考试只能带教科书的规定(粘在教科书上的小卡片也必须取消)。这说明没有考前的认真复习是难以取得优异成绩的。误区
四、开卷考试试题在书上都有现成的答案
由于对开卷考试的特点不了解,误以为开卷考试的答案都能在教科书上找到现成的,这是初三学生较为普遍的看法,事实上并非如此。就算是开卷考试的有些试题(如列举题、简答题、材料题等)在教科书上有现成的答案,但考生在作答时也不能照搬照抄,这样,不仅时间不允许,而且没有经过概括提炼的答案也是不切题的。更何况有些开放、半开放性的试题本身就没有现成的答案。所以,考生要改变这些不良认识,认真复习。
二、复习建议
面对开卷考试,广大初三师生只有面对现实,积极应对,才能取得优异成绩,顺利毕业。综合全国有些地区开卷考试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立足本地,面向全国,取长补短,积累经验,逐步推进,创造佳绩”。以下是笔者的一些
不成熟的建议,仅供参考。
第一、模拟考试端正态度,统一认识
为了尽快了解学生对开卷考试的认识和知识、能力现状,教师应尽快参考全国其他省市的经验,根据今年成都市有关政治、历史开卷考试的精神,分别命制一套政治、历史模拟试题对学生进行检测,以便摸清现状,采取对策。只有这样,才能使初三师生端正开卷考试态度,统一认识,为即将进行的复习创造条件。第二、展开针对性复习,熟悉教材
众所周知,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的复习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题型来讲,无论是开卷考
试还是闭卷考试,选择题的复习基本一致;开卷考试中列举题、填补缺项题、材料解析题、简答题的复习要求可以降低,即只要学生对教材熟悉,明确这些试题考查到的内容在教材的哪些章节就可以了,不必强化记忆;在开卷考试中,问答题、分析说明题可以设计成半开放或开放性的试题,对这类题的复习则要从长计议,复习要求要提高,既要熟悉教材,又要结合时政热点以及身边的实际问题展开分析说明,还要训练学生对这类题的解题技巧和策略。随作开卷考试改革的深入,师生们还要随时注意新题型的发掘。
第三、上课认真作好笔记,便于考试查阅
既然开卷考试只能带教科书(粘在教科书上的小卡片也必须取消),那么教师在平时指
导学生复习时,为便于考试翻阅,就要明确要求学生上课必须认真作好笔记。第四、搞好学科知识专题归类复习
有些地区的开卷考试已经明显命制了跨章节的试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新课上完后必须留足时间进行学科知识的专题归类复习,以培养学生的能力。综上所述,笔者对历史开卷考试的应对策略提出了以上一些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
许多地区的初三考务工作会都有开卷考试只能带教科书的规定(粘在教科书上的小卡片也必须取消)。这说明没有考前的认真复习是难以取得优异成绩的。
1.怎样答好“开放性试题”呢?
一要读懂题目,即审清题、准确理解题意,这是解答好开放性试题的前提和关键。
二要回归教材,找出解答问题的相关“知识要点”。即善于以题意及问法为“根”向教材求索,找出教材中与试题相关的知识内容来组织答案。
三要多角度多侧面思考,要正确运用发散思维,力戒单向思维和定向思维,提倡多角度全方位的发散思维与择优意识。但要注意符合题目要求。
四要正确选用多种方法。开放性试题突出对发展思维能力及相关方法运用能力的考察,在解答时可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说理与题目材料相结合、演绎与推理相结合,并注意言之有理与言之有序相结合等。
2.政治开卷如何使用课本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一:“移植书中同类题答案”
开卷考试后,好多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出于侥幸心理,把老师上课的例题,或自己在复习中做过的题目和答案抄到课本的空白处。临考时,凭着自己的印象在书中找相似的题,然后照搬照抄答案,或者从答案中摘录自己认为有用的部分。这样答题正确率当然很低。
对策:“移值”以求圆满解答不现实,但并不说明不能参照同类题、相似题的解法。通过在书中查找同类题、相似题,我们对考题可能涉及的知识点的范围有个大致的了解,并对知识的内容及其之间的联系有了明确的认识,然后根据考题设问方向具体作答。但是,这样答题针对性不强,答案太死,得分不高。所以,作答时对书上同类题、相似题作答的模式、知识点的组合方法等形式上的东西可作参考。
问题二:“题题”都翻书
有的学生认为开卷考试无非是考试时翻翻书而已。但真到考试时,若要题题都翻书,恐怕考试时间就不够用,结果在应试中每题必翻,导致时间不够用而意外失分。但试题的命题笔墨也并非全部“定格”在“纯知识点”上,而更多的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利用时事热点材料做题干,考查教材中的基本观点。通过考试后了解,许多学生选择题都要翻书,结果,本来只需用很少时间即可解决的“容易题”却浪费了一半的考试时间,严重影响了卷二“非选择题”部分的答题,考试成绩就很不理想了。
解决“题题都翻书”的弊端,关键是对查书本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做到有的放的矢。
比如在考试中,对客观性题凡是绝对有把握的,就坚决不查书;
对如知识点的概念、原理等内容,就一定要查阅;
凡是没有十分把握的答题,有时间就查,无时间就不查,这样做可避免浪费时间;
对填空、选择、判断是非等客观题,有关的知识应尽量消化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
3.开卷考试“三字经”
解答单项选择题要:审题干、对题支、连干支、扣中心、善归纳、要点全。解答辨析题:辨是非、找病症、析病因、亮观点。
解答分析说明题要:读材料、切实际、寻找据、得结论。
不管用什么方法答题都需要同学们在练习中提高。先熟知书本的大纲,清楚某个问题,大概在哪一章哪一节有,就可以了,书要先大体扫一遍。勤翻书,只要你什么时候能看到那问题你就知道在书什么位置就行了(不用知道在哪页)
针对中考政治和历史开卷考试中,考生应该避免的误区,以及如何有技巧的答题。
误区一:开卷考试,打开书就能抄上答案,没必要记忆基础知识。只要在书上画画重点,考场上翻翻书就行了。
误区二:考前大量摘抄所谓的“重点题”,考场上对号入座就能取得高分。误区三:答案越多越好,不管有用没用,只要沾边的就尽量往试卷上抄。
以上误区必然导致学习上的不良后果。从历年来中考答卷的情况看,考生答题时出现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2、盲目堆砌,不得要领;
3、答题不规范,理论与实践脱节。
针对以往同学们存在的种种问题,复习中我们要努力做到:
第一,夯实教材基础知识。
努力构建知识网络开卷考试改变了过去死记硬背教材知识点及考前记条条,考后全忘掉的弊端,重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意味着不要基础知识。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没有对基础知识融会贯通的理解,就谈不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复习阶段,同学们一定要“读薄读通”教材,注意教材知识的前后联系,搭建起知识结构。
这种知识结构的搭建,可以分别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进行。所谓纵向,就是按照教材的逻辑顺序,将每一课,每一单元的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将教材中重要的知识点置于知识的网络中。
所谓横向,就是将教材中的某一个知识点置于整个思想品德课的体系中。新教材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的不同状况,以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呈现教材内容。例如,在珍爱生命的问题上,七年级教材侧重于从道德的角度告诉我们不仅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要肯定和尊重他人的生命,关爱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八年级教材则侧重于从法律的角度,从珍爱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关爱,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的角度,告诉我们要懂得维护生命健康权。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要善于归纳,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在进行知识的横向整合时,建议同学们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
第二,抓住教材的主干知识。
注重与时事热点的联系复习过程中,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善于抓教材的主干知识。随着开卷考试形式的改革,单独知识点的考查已越来越不多见,更多的考查点放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这与思想品德课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和能力的考查是一致的,因此要特别注意知识的落点,即“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而这出又往往取材于时事热点。纵观近年来各地的中考试题,都特别强调时代特征和地方区域特点,如2006年我市中考试题第22题就取材于当年在全国有极大影响力的晋商文化,通过对晋商文化的简单介绍,既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是对学生进行优秀民族文化的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知与热爱。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关心国家的发展,关注国家及省,市重大的有意义的事件,并对这些事件进行分类梳理,认真研究,找出它们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尝试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分析。
第三,注重解题能力的训练,进一步规范答题行为。
中考思想品德课的题型结构一般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类。选择题一般为单项选择题。选择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它所考查的仍是学生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答好选择题的关键仍是读懂题干材料,在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排误法或选优法对题肢进行取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出现的组合式选择题,其实是以前的多项选择题的变形题,由于能从多种角度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而在命题中倍受青睐。解答好这种题可采用“选基法”,即先选择一个题肢(这个题肢的特点是比较容易判断对或错)作为基础选项,然后运用排除法进行选择,这种方法省时,准确性也比较高。
非选择题一般包括简答题、辨析题、分析说明题和实践模拟题4种类型,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答题要求。简答题要求简要概括,归纳出材料中的观点,一般不要求回答为什么。辨析题要求先辨后析,分析时要做到有理有据,既要指出其中的理论依据,又要扣题分析。分析说明题重在分析,说明,是试题中对学生要求较高的一种题型。解答好非选择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理清答题思路,根据不同题型的不同答题要求,回归教材,尽量使用政治术语解答问题,避免空话,白话,且在组织答案时要做到条理,有序。切忌在还没看清题目要求时就盲目作答,结果或文不对题,或东一句,西一句,不得要领,劳而无功。考前考生应该按照道德,法律,国情三部分理顺知识体系,要把一个个知识点经过归纳,综合,整理,形成知识网络,做到点,线,面的结合,同时抓住《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相关要求,及时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复习。
[应考秘诀]认真审题,抓关键词中考政治虽然是开卷考试,但是最忌讳拿着书一翻到底,结果是翻破指头也抄不到多少分数,所以一定要掌握开卷考试技巧。
首先,在开卷考试时首先应认真审题,包括文字材料,图片,数据,漫画,图表等,找准把握材料中心的相关信息,抓关键词,理清题目的要求,思考需要从哪些知识入手,然后再翻书。
其次,在答题时,还要注意材料和知识点的结合,应回归教材,对照材料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而不能总是想着在某本书上找到原题,原封不动地抄上,实际上在近几年的考试中,原题直接搬上去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在翻资料的过程中会浪费很多宝贵的时间。
再次,还要使用专业术语组织答案,有一定学科素养,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组织答案顺序也很重要,例如可按照“总-分-总”的形式,也可按照“分-分-总”的顺序进行,条理才会清晰,答案才能具有逻辑性。最后答题时还要注意发散性思维,从多个角度入手,答案才可能全面,不至于失分。如果能标上序号,使阅卷老师在较短的时间内明白你的意图,这也是得分的一个技巧,虽然在现在的主观性试题中强调踩意不踩点,但实际上,如果点全,不啰嗦,知识到位,肯定能拿高分。
第四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中考历史开卷考试如何复习
中考历史开卷考试如何复习
中学历史是一门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要认知目标的课程,记忆量大,因而死记硬背曾一度被当作最好的复习方法。今年我市中考历史与政治实施开卷考试,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掌握更科学的方法。笔者在实践中归纳出一套“三步复习法”,简要介绍如下:
第一步:快捷定位找考点。
对于任何一个考核点,都要能在最短时间内在教材中找出来。从操作步骤上说,可以分为三小步:首先是定方向,确定该考点是哪一学年所学。具体说中国史中清朝以前是初一内容,以后是初二内容,世界史是初三内容。其次是选定教材,根据每册教材的前后断代进行,应熟练化、自动化。最后是根据目录精确定位。打开相应教材的目录,快速确定该知识点是属于那一课,并立即定位。从教法上说,主要从两方面加以训练:一是根据目录查找考核点的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教材划分为各个单元;二是训练学生的速度,可以口答竞赛,也可定量限时笔答;出题时要考虑好分布与跨度。
第二步:渐进分化细梳理。
在复习时应遵循从整体到细节,逐步加深,渐进分化的原则。多轮复习,逐层充实,从高到低渐次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从教法上说,要加强针对性和计划性,在每一轮复习前都要明确目标与要求,一轮比一轮深入,最终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可以配合一些多选、列举、名词解释和材料解析题,进行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解、运用和分析能力。第三步:综合贯通再提高。
为考核考生的综合评价能力,中考势必出现一定比例的综合题。因而在第三步的复习中,教师要提供典型练习加以训练,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理清线索。如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逐步强化是一条线索。教师要指导学生整理线索,以线带面。二是勤作比较。如比较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不同政策及表现,比较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等等。训练时,逐步增加跨度与难度,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三是指导评价。评价是最高水平的认知结果,难度也是最大的。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组织团体。教师要充分指导,教会学生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辩证地予以评价,其基本策略是一分为二,分清主次,评述结合。
用心爱心专心 1
第五篇:军事理论开卷考试材料
名词解释:
1、国防:是指国家为捍卫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和抵御外来侵略、颠覆,而进行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简单说,国防就是国家的防务。
2、社会国防:社会国防又叫现代国防、大国防、全民国防。社会国防的基本含义可概括为:它是一项社会性防务活动,是全体国民为保卫自己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与颠覆,维护国家利益,而进行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社会各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3、国防动员:国家采取紧急措施,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亦称战争动员。
4、国防教育:它是从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领空、领海、领水)的完整,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维护世界和平的目的出发,以一定的战争观、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对全体公民的品德、智慧和体质等施加影响的一种系统的有计划的活动过程。
5、国防精神:是指一个国家的民众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支持国防的巩固与强大,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安全的民族意识和心理素质。
民族尚武精神:是指人们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关心国防,崇尚武事,热爱武装,尊重、拥护和支持军队,学习军事知识,努力掌握一至几门军事技术,为随时投入保卫祖国的战斗作好准备的意识品质。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就是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坚韧不拔,顽强不屈,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它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一种表现,是一种代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勇于向艰难困苦作斗争的思想行为,是战胜敌人、克服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
爱国主义精神:是人们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觉悟的集中反映,是为自己祖国的独立、繁荣富强贡献力量的强烈责任感和不惜牺牲一切的忘我精神。
6、国防意识(观念):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对待国家防务所形成的意识和潜意识。
7、综合国力是军事、经济、精神、政治及科学潜力的总和。
8、国防法规:是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9、兵制:即军事制度,简称军制。它包括武装力量体制、军事领导体制和兵役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10、后备力量:是指经过动员可以直接为战争所用,战时能迅速转化为直接和间接参战的军事力量。
11、军种:就是指军队的种类。具体讲(军语)指军队在其组成上,按照军队主要武器装备的性能、作战活动空间的环境以及任务的不同,对军队组成所作的基本区分。兵种:是军种的组成部分。按照军队中武器装备的种类、作战任务以及专业等的不同,对军队建制单位所作的基本区分。
12、武装力量:国家或政治集团的各种武装组织的总称,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执行对对内对外政策的暴力工具。
13、积极防御:又叫攻势防御或决战防御,是为了反攻和进攻的防御。
14、我国的国防战略:国家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设和巩固国防,实行积极防御战略,坚持全民自卫原则。
15、、陆军:陆地上作战的军种。是军队的主要组成部分。现代陆军已成为一个多兵种、多层次、多功能的合成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诞生于1927年。现已发展成诸兵种合成军种。
海军:以舰艇部队为主体,主要在海洋战场执行作战任务的军种。它具有在水面、水下和空中作战的能力,既能独立地在海上作战,有能协同陆、空军和第二炮兵作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于1949年4月23日。空军:是以航空兵为主体、空防合一、以航空空间为主战场的军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于1949年11月11日成立。第二炮兵: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是装备地地战略导弹武器系统,执行积极防御战略任务的重要核反击力量,是60年代中期新成立的独立的兵种,由中央军事委员直接指挥,于1966年7月1日成立。它与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和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构成我国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
16、枪械:以火药燃气发射弹头,并且赋予弹头飞行方向和杀伤能力,口径小于20毫米的身管武器。
火炮:以火药燃气发射弹头,并且赋予弹头飞行方向和杀伤能力,口径大于20毫米的身管武器。
17、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问题等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18、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军事斗争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9、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同新时期中国军事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20、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继承和发展了的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理论,是打赢未来战争的指南。
21、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坚持、运用和发展,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22、战争: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
人民战争:是人民群众为反抗阶级压迫或民族压迫而组织和武装起来进行的战争。
23、战争规律:是战争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自然诸方面因素的本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一般战争规律:普遍存在于一切战争之中的内在本质的联系。
24、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对国际政治、军事和安全事务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力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力量结构。
国际战略环境:是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在矛盾斗争或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
25、军事战略:是对军事斗争全局的筹划和指导。
26、威慑:是指国家和政治集团,通过显示武力或表示准备用武力的决心,以期迫使对方屈从于自己的意志,不敢采取敌对行动或行动升级的军事行动。
27、战略威慑:是在战略全局上进行威慑的战略行为。
28、国家周边安全环境:是指周边国家(集团)直接、间接影响本国安全的条件和因素。
29、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全面发展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的,并能在一定历史时期提高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起先导作用的新技术群。
军事高技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30、高技术战争:是在核威慑条件下,大量使用高技术武器装备及相应的作战理论和方法所进行的战争。
31、制导技术:是一种按照特定规律选择飞行路线,引导和控制武器系统对目标攻击的综合性技术。精确制导技术:精确制导技术是指按照一定规律控制武器的飞行方向、姿态、高度和速度,引导其战斗部准确攻击目标的军用技术。
32、精确制导武器:是指 ……………直接命中概率超过50%的制导武器。33、34、侦察监视技术:是指发现、识别、监视、跟踪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定位所采用的技术。
35、电子对抗:是指敌对双方利用电子设备、武器、器材所进行的电磁斗争。一般包括电子进攻、电子防御和电子战支援三个部分。
36、隐身技术:又称隐性技术,或“低可探测技术”,是通过降低武器装备等目标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技术。
37、航天技术: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也称空间技术。
38、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是指在军事指挥体系中采用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技术与指挥人员相结合、对部队和武器实施指挥与控制的人机系统。逐渐形成了集和指挥、控制、通信与情报于一体,具有“战场感知”(监视、侦察)能力的C4ISR系统,即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与情报、监视、侦察系统。
39、高技术局部战争:是指大量运用高技术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作战方式进行的有限目的和有限规模的战争。
40、战略:一般是指对军事斗争全局的筹划和指导。战役:指作战时间较长,规模较大,师以上部队的作战。战术:指作战的技术和方法。战斗:指作战时间短、规模小,师以下部队的作战。
41、信息是用语言、文字、数字、符号、图象、声音、情景、表情、状态等方式传递的内容。
42、信息化战争:由信息化军队在信息时代运用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智能化武器装备,所进行的战争。
43、数字化部队:是以数字化电子信息装备和智能化主战武器装备为主体,实现指挥控制、情报侦察、预警探测、通信和电子对抗一体化,以适应未来信息战要求的新一代作战部队
44、军队信息化建设:是指提高信息能力为目的,以系统集成为主要途径,把军队建设成以信息和知识为主要作战力量,适合打信息化战争的信息化军队的过程。简答题:
1、国防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国防斗争的艰巨性:是一项长期、持久的事业,全民的事业(2)国防目标的双重性:安全和发展(3)国防力量的综合性不单指军事力量,还包含非军事力量不只靠国家的军事实力,还靠国家战争潜力,不只是军事力量的抗衡,而是指国家综合国力的抗衡重视武装力量的数量建设,而更加重视质量建设(4)国防功能的多样性:威慑,而是既消耗又增殖
2、中国国防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A、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B、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和保护人民利益C、努力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D、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3、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目标和任务有哪些?A、制止分裂,促进统一,防备和抵抗侵略,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B、维护国家发展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C、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适应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的现代化国防,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D、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持正常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E、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争取较长时期的良好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
4、为什么要关心国防?要加强国防建设?A、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战争史B、中国的近代屈辱历史—不堪回首C、新中国成立后周边动荡不安和威胁不断D、边界领土之争—尚未停止E、国际战略格局还未稳定F、祖国统一大业障碍重重G、军事(思想)家等的名言警句不得不听
5、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任务有哪些? 担负国家赋予的安全保卫任务,维护社会秩序 在平时,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维护社会安全,保卫党政领导机关、重要目标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战时,配合解放军作战。
6、民兵的性质和任务?定义: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任务:担负战备勤务,防卫作战任务,协助维护社会秩序
7、国防教育的地位有哪些?(1)国防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要环节(2)国防教育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条件(3)国防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8、国防教育作用有哪些?(1)国防教育有利于增强全民国防观念(2)国防教育有利于增强社会的国防职能(3)、国防教育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 A、提高全民精神文明B、提高青少年智力C、造就一批高层次知识人才D、造就各行业高层次管理人才E、提高国民身体素质(4)、国防教育有利于优化国民心理 A、提高国民对国防的认识B、培养国民对国防的高尚情操C、锻炼国民坚强的国防意志D、帮助国民纠正消极国防心理(5)、国防教育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9、积极防御特点有哪些?A.后发制人;B.把进攻和防御有机地结合起来;C.立足持久作战;D.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内容是什么? 一是立足于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二是注重遏制战争的爆发 三是坚持和发展人民战争思想
11、我国国家根本利益内容有哪些?:A、维护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综合国力;C、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D、保持和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E、争取一个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中国的国防政策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紧紧抓住并充分利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发展与安全的统一,努力提高国家战略能力,运用多元化的安全手段,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谋求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的综合安全。
12、中国古、近代国防历史的启示有哪些?
答:只有经济的强盛,才有强大的国防;只有政治的昌明,才有巩固的国防;只有民族的团结和统一,才有坚固的国防;在国防战略指导方针上,只有采取积极进取的方针、政策,才有巩固的国防;只有把国防战略和外交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有强固的国防;只有不断加强国防建设和改革,才有强大的国防。
13、如何认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答:(1)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我国的国防建设遵循的基本方针;(2)国防建设需要雄厚的经济力量和技术力量的支持;(3)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带全局性的基本关系;(4)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国防建设的发展最终取决于经济建设的发展;(5)加强国防建设也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的基本保证。
14、我国颁布了哪些国防方面的法律?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驻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署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分裂国家法》。-
15、《国防教育法》的主要精神包括哪些?
答:一是指出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的重大意义;二是明确了国防教育的方针与原则;三是突出了学校国防教育的组织实施;四是规定了社会国防教育的方法、内容;五是强调了国防教育的保障与法律责任。
16、什么是武装力量?我国的武装力量有哪几部分组成?
答:(1)武装力量是国家各种武装组织的统称。(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
17、陆军的编成及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1)编成:陆军有陆军主要由步兵、炮兵、装甲兵、防空兵、陆军航空兵、电子对抗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侦察兵和汽车兵、测绘兵、气象兵等兵种和专业兵组成。
(2)任务:抗击外来的入侵;在一定地区(方向)上打赢局部战争;实现、维护国家和平统一和社会稳定。
空军主要任务是组织国土防空,保卫国家领空和重要目标的空中安全;组织相对独立的空中进攻作战;在联合战役中,独立或协同陆军、海军和第二炮兵作战,抗击敌人从空中入侵,或从空中对敌实施打击。
18、第二炮兵的任务是什么?答:(1)打击敌政治、经济中心,从政治上、心理上威慑敌人;(2)打击敌重要的经济目标,消弱敌战争潜力;(3)打击敌空、海军基地,消弱敌远程作战能力;(4)打击敌军政指挥中心,破坏敌战略指挥;(5)打击敌交通枢纽,切断敌机动;(6)打击敌重兵集结地,杀伤敌有生力量,消弱敌作战能力;(7)配合其他军兵种实施常规导弹突击。
19、武装警察部队的组成及编制序列?
答:武警由内卫部队和属武警序列的公安边防、消防部队和公安警卫系统以及交通、水电、黄金、森林警察部队组成。全国设有总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区)编有武警总队,下辖若干支队、大队、中队。20、学习军事思想有什么作用?
答:军事思想是各种军事理论、军事原则的理论基础,对军队建设、作战行动和国防建设起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其一:为认识军事问题提供基本观点。其二:为进行军事预测提供思想方法。其三:为从事各项军事时间活动提供全局性指导。
21、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答:(1)中国古代兵书不但在中国军事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全世界久负盛名。它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和精辟的论断,受到各国军事家的重视和赞赏。(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我军所独有的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获得了丰富的营养。(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不愧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和世界的军事学术发展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和现实意义,其中的许多军事原则,不仅指导了历代战争,而且直到今天仍不失其理论价值,给予世界军事学术以深刻的影响,它也必将对未来战争产生积极的影响。
22、《孙子兵法》有哪十三篇?
答:(1)《计》篇(2)《作战》篇(3)《谋攻》篇(4)《形》篇(5)《势》篇(6)《虚实》篇(7)《军争》篇(8)《九变》篇(9)《行军》篇(10)《地形》篇(11)《九地》篇(12)《火攻》篇(13)《用间》篇
23、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答:(1)把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形成中国最先进、最科学、最完整的军事理论,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军事理论的确立。(2)是中国革命胜利、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南。(3)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科学。(4)在世界有着广泛深入的影响。
24、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战略战术有哪些?
(1)战争的最高(直接)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2)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3)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4)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5)适时进行战略转变,灵活运用各种作战形式(6)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 之仗(7)执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8)力争战争的主动权,正确把握灵活性和计划性
25、毛泽东国防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1)提出了必须建设强大国防的思想。(2)提出了加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基本方针。
(3)明确了进行国防建设的基本目的,规定了我国国防政策的根本性质。(4)确定了加强国防建设的基本原则。①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②要在党的集中统一指导下,动员全民办国防。③国防建设要服从经济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26、邓小平新时期国防建设思想主要有哪几个方面?(1)揭示了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实行了国防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使国防建设转入了相对和平时期注重长远建设的轨道。(2)国防建设必须服从并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3)必须加强质量建设,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27、江泽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论述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1)确立了新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提出了要把战争准备的立足点放在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2)提出了“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军队建设总要求。
(3)确立了“科技强军”的战略方针,提出了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思想。即强调必须实现由打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到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的根本性转变。
(4)强调要坚持“思想理论武装”与“高技术知识武装”这两个理论武装的统一,注重全面提高官兵素质,培养和造就大批跨世纪的军事人才。
28、江泽民关于新时期军队建设的“五句话”是什么? 答: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29、战略威慑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答:一是要有足以影响全局的战略力量。二是要有使用战略威慑力量的决心和意志。三是要通过一定的途径让对方认识和相信以上两点。30、为什么说我国周边环境处在建国以来的较好时期?
答:(1)大规模外敌入侵的军事威胁已消除或减弱(2)发展了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3)建立了多边的区域合作机制(4)解决了与大部分国家的边界问题
31、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1)多极与单极的较量,将成为国际政治关系发展的主要矛盾,二者较量的结果将推动新的国际战略格局的建立(2)美国“一超独霸”,奉行单边主义将会受到世界热爱好和平国家的抵制,联合国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3)未来将以美国、欧洲联盟、俄罗斯、中国、日本为基本架构,形成多极化的国际战略格局
(4)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非传统安全成为国际安全的新焦点,多种国际和地区安全机制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32、目前军事高技术主要可分为哪六大新技术群? 答: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海洋技术;
33、军事高技术对现代作战的影响有哪些?
答(1)不断地更新作战观念;(2)极大地提高了作战能力;(3)显著地改变了作战方式
34、精确制导技术有哪几类?目前世界上全球定位系统有哪些?
答:(1)精确制导技术主要包括寻的制导、遥控制导、惯性制导、星光制导、复合制导等五类。
(2)目前世界上全球定位系统有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格鲁纳斯(GLONASS)和中国的北斗定位系统(欧洲在建的伽利略定位系统)。
35、高技术局部战争有哪些基本特点?
答:(1)战争通常仍将在核威慑阴影下大量使用高技术武器(2)战争更多地是为达成有限的政治目的(3)战争的空间表现为非线式和高立体化(4)战争的行动呈现出全时辰和快节奏(5)战争技术水平表现为机械化与信息化的双重性-
(6)战争力量的对抗主要表现为敌对双方系统与系统的较量(7)对后勤保障提出更高的要求
36、从应用角度来划分,军事高技术包括哪些技术?
答:(1)侦察和监视技术;(2)伪装与隐身技术;(3)精确制导技术;(4)电子战与信息战技术;(5)自动化指挥技术;(6)军事航天技术;(7)核、生、化技术;(8)新概念武器技术。
37、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含义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答:一是,一方或双方大量使用高技术武器装备;二是,使用与高技术武器装备性能相适应的作战理论指导下的新颖作战方式;三是,使用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和新的作战方式极大地影响战争的进程和结局。38 侦察卫星有何特征?
优点:距离远、速度快、清晰度大、隐蔽性强和不受国界及地域限制 缺点:受一定气象条件影响,规律易被掌握,容易被欺骗。
39、我国周边存在不安定的情况有哪些?台湾独立的倾向,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朝鲜半岛的局势走向,南海问题的多边国际化,印度的扩张战略,民族分离的威胁
40、我国周边工作的思想和亚洲政策的目标是什么?
2004年,我国领导人相继提出了“睦邻、安邻、富邻”的思想,以及“和平、安全、合作、繁荣”的亚洲政策目标。我们对周边争议地区的政策和工作方向是什么? 政策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我国周边工作的方向就是营造一个和平、和谐、合作的周边环境。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
41、什么是新概念武器?目前和探索中的新概念武器有哪些?答:(1)新概念武器:是应用高新技术特别是高新信息技术和新的毁伤机理制造的、完全不同于传统武器装备的全新信息武器。
(2)目前新概念武器主要是指超动能武器、定向能武器、人工智能武器。探索中的还有思维控制武器、纳米武器、基因武器、气象武器等。
42、什么是新三打三防?答:三打:(1)打隐形飞机(2)打巡航导弹(3)打武装直升机 三防:(1)防电子干扰(2)防精确打击(3)防侦察监视
43、五、如何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A、正确对待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局限性B、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高技术武器的关系C、有选择地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D、深入研究高技术战争的战法E、加强我军现代化建设
43、高技术局部战争与国防建设的关系A、校正国防建设航向B、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C、走有我军特色的信息化建设之路D、有目的、有重点地发展我国特色武器装备E、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F、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同步进行G、注重研究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战略指导
44、信息化战争有哪些基本特征?
信息化武器成为作战的主导;信息化军队成为战争的主体;信息化战场成为作战的平台;制信息权成为争夺战争主动权的基本内容;信息威慑和摧毁成为战争的主要手段;作战时空无时不在,无时不有。
战场空间多维化;作战力量一体化;战争过程短暂化;作战行动实时化;作战样式多样化;作战效果精确化
45、如何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
加强军事人员特别是指挥人员信息化素质能力的培养;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后发优势,努力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必须重视提高全民族的信息化知识及使用能力; 加强人防信息化建设。
46、当前的新军事变革有哪些特征?
(1)变革的发起带有强烈的主动性;(2)变革的内容是信息化为核心;(3)变革的基本方式是系统综合;(4)变革的着力点是对作战进行有效控制。47、21世纪初世界安全环境呈现何种特征?
国际形势总体缓和但是局部冲突仍然不断,经济全球化成为大趋势但也存在负面影响,大国较量仍在继续但竞争的重点转向综合国力,军备竞赛有所趋缓但质量竞赛更加激烈,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并呈现新的表现形式。
48、为什么说毛泽东军事思想是真正的无产阶级的军事思想?
答: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想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战争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创造了高超的以弱胜强的战争指导艺术。(2)所揭示的军事规律达到了空前的广度和深度。(3)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问题认识论和方法论。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地位,在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在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历史发展的前两个阶段,即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和列宁主义军事学说的基础上,毛泽东军事思想又大大前进了一步。主要是:①对以前尚未遇到的新课题,第一次提供了科学答案。如开辟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新道路。②在前人未曾开垦的理论领域,首创了全新的学说。如军事辩证法。③把过去已提出的一些基本观点,发展成为系统的理论。如人民战争。④把以往的一些理论预见,变成了完整而成功的现实。如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的解放在军事上也应有自己的表现的预言,在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理论与实践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⑤在先哲们没能完全解决或解决得不理想的问题上,作出了迄今最成功的回答。如怎样建设一支永远保持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
因此,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历史发展的当代丰碑,是名副其实、当之无愧的。
论述题:
1、如何加强我国国防建设
答:(1)必须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2)必须以现代化为中心;(3)必须实行全民共建;(4)建立强大的“三结合”武装力量(5)加快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6)加强国防动员建设;(7)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国防教育;(8)加强国防法制建设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努力造就一大批能驾驭现代战争的人才。
2、我军如何实施跨越式发展
答:(1)要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推进军事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政策制度创新。在改革创新中谋发展、求突破,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2)要坚定不移地贯彻科技强军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战斗力。科技强军是推进我军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要适应世界军事变革的趋势,把科技强军贯穿到教育训练、作战指挥、后勤装备建设等方方面面,全面提高部队建设的科技含量。要以高技术为支撑加快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我军信息作战能力。同时,以信息化为牵引提高机械化建设水平,缩短机械化建设进程。要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加快武器装备建设步伐。
(3)要大力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人才是制胜之本,也是兴军之本。采取切实措施,努力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复合型指挥人才、智囊型参谋人才和专家型科技人才。要优先发展院校教育,充分发挥院校培养人才的主渠道作用,不断完善政策制度,进一步解决吸引人才、保留人才、用好人才的问题。
(4)把实践军队信息化作为我军跨越式发展的手段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逐步实现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立足国情和军情,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推动火力、机动力和信息能力的协调发展,加强以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为重点的作战力量建设,全面提高军队的威慑和实战能力。
3、在现代条件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人民战争思想
(1)只有坚持和创造性地发展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这个传家宝才会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大放异彩,创造出新的奇迹和辉煌。无论武器装备如何发展,战争形态如何变化,人民战争都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我们要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实践,坚持和创造性地发展人民战争的思想。
(2)必须深入持久地开展全民国防教育,为坚持和创造性地发展人民战争思想奠定思想基础。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国防观念,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活动,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增强爱国热情,增强军政军民团结,具有重大意义,是未来进行人民战争的政治思想基础。
(3)必须促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整体推进,为坚持和创造性地发展人民战争思想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坚持和创造性地发展人民战争思想,就必须把人民战争的基本物质条件切实准备好,为人民战争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经济、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另一方面,要立足自身特色,不断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做到经济建设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协调发展,整体推进。坚持和创造性地发展人民战争思想,要求我们必须贯彻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方针,推动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4)创新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是坚持和创造性发展人民战争思想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立足实践,创新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以实现人民战争威力的新增长。如广泛而科学地组织发动人民群众,以智力、人力、物力全面支援战争;组织人民参加到信息战、网络战等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来;组织拥有一定技术装备的群众进行高技术游击战,如实施技术隐真示假,担负电子佯动、掩护任务,等等。
(5)强调“平战结合”、“军民结合”是人民战争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坚持和创造性地发展人民战争思想,必须把人民战争思想积极贯彻到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去。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将人民战争思想贯彻落实到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人民战争思想。
4、试论当今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
答:(1)美国一霸称雄,但是其难阻止世界向多级化格局发展、(2)大国关系主导着世界事务,在国际战略格局中处于支配的地位
(3)在和平与发展的大背景之下,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今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态势
(4)为了在国际战略格局占据重要的地位,各主要国家普遍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新一轮军备竞赛全面展开。(5)国际军控与裁军的进程举步维艰,但防止冲突维护和平的国际合作进一步增强,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
5、我国如何应对复杂的周边安全环境
答(1)构建周边安全机制营造睦邻友好环境,以睦邻友好为宗旨,制定一系列符合世界潮流和中国国情的周边战略和基本政策。A和平共处;B共同繁荣;C协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D支持区域联合。
(2)增强综合国力确保长治久安。21世纪的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只有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万全之策。
6、论当今新军事变革的动因
答:当今世界正在进行的新军事变革,是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后正式开始出现的,是以安全态势演变为动因、以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为动力、以军事观念转变为牵引、以军事体系调整为中心的全方位、全领域、全系统的全新军事变革,涉及了军事理论、军事战略、战争形态、作战思想、指挥体制、部队结构、军备发展、国防工业等各个方面。
(1)国际安全形势的演变,应该说是启动这次新军事变革的两个主要原因之一。冷战的结束给两极对抗画上了句号,持续了近50年的传统安全态势的质变,随着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不断消退,使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真正成为可能。与此同时,那些积淀了近50年的地区性矛盾、危机、冲突、战乱则相继爆发,连绵不断,使全球安全态势出现了“大战不打、小战不断”的新局面。而传统的以应付大战为重心的国防和军事体系,不得不顺应冷战后的新形势和新趋势,必须进行历史性的重大变革。
(2)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诸多成熟的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是这次新军事变革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也是加速新军事变革进程的主动力。应该说,这次新军事变革最早孕育于上个世纪80年代前半期,当时美国里根政府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虽然曾一时被认为是“梦幻计划”,但却为未来军事发展带来了新的启迪、新的思路,其科学技术上的意义远远大于军事战略上的意义。也就是从那时起,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空间,以高新技术为主体的众多技术群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研发的主要项目,而这些高新技术群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也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追逐的主要目标。信息技术就是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脱颖而出,成为诸多高新技术群的龙头,也成为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主动因和主动力之一。
7、如何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
答:(1)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根本。(2)加速我军的信息化建设;(3)优先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
(4)研究应对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战略指导原则;
(5)充分发挥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在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伟力将更多地表现为战争力量积聚和战争基础的培植,更多地表现为政治组织力、经济科技力、舆论文化力和必要的人力物力参战支前等战争力量的综合释放。-
8、论高技术战争与战斗精神
答:(1)尽管高技术战争极大地改变了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但并没有改变人是战争胜负决定因素的定律。人的因素包括人的军事素质、战斗技能、意志品质、精神状态等诸多方面,其中人的战斗意志、战斗士气、战斗作风等,既是战斗力形成的催化剂,也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表明,高技术战争,不仅仅是高技术武器装备的较量,更是人的谋略、技能、智慧和勇气的比拼。如果军人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没有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和披坚执锐的高昂士气,即使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战斗效果。
(2)战斗精神表现在战时,培养在平时,关键在养成。对战斗精神和战斗作风的培养,我们不但要学习和继承过去好的做法,而且要结合新的实际,从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使之融入军事斗争准备的具体实践,渗透到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为打赢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3)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是我军在长期革命战争实践中形成的强大优势。正是靠这种过硬的战斗精神,我军一次次创造了以劣胜优的战争奇迹。不管战争形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的传统优势都不能丢。近年来,我军武器装备更新步伐不断加快,信息作战能力逐步增强。尽管与军事强国相比我军武器装备总体上仍处于劣势,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和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大力提高官兵科技素质,提高立足现有装备战胜强敌的信心,我军就能在气势上压倒敌人,进而弥补在信息技术和武器装备方面的不足,使精神优势转化为决胜优势,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
9、大学生军训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答: 大学生军训不仅是传授军事知识,培养军事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正确人生观的过程。军事教育与素质教育既有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军事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内容,同时也对素质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它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了基础。
第一,促进学生政治上的成熟,学生在军训期间不仅学军事,而且学政治。军训是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一项手段,学生军训较之学校内的一般政治教育等方式,是收效比较明显的一种教育手段。他们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解放军在战争和和平时期保卫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大无畏精神,对照革命前辈的英雄业绩,使他们深知当前的安宁和幸福是来之不易的,进而懂得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早日成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第二,军事知识是人类的宝贵财产,集中了人类的智慧,军事知识充满了竞争意识,据报导日本经济之所以能腾飞,其企业家们坦率地承认,是学习我国古典军事著作《孙子兵法》的硕果。那么学习军事知识对我们的大学生是否有所帮助呢,回答是肯定的。学生们也说参加军训不仅对我们现在学习有用,将来对我们的工作、生活乃至一辈子都很有用。另外,在我们的军事教材中,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知识占有相当大的份量,广泛介绍了导弹、卫星、激光、电子对抗、军事气象、夜视技术和军事运筹学。大学生了解和掌握了这些信息,能大开眼界,对于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对于思路的开阔大有裨益。
实践证明,军事教育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对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也为军事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B]
10、谈谈你对学习军事理论课的感受
答:(1)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军事科学知识;
(2)增强了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了组织纪律性;促进了综合素质的提高。-
11、如何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1)国防教育贯彻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的方针(2)坚持以下原则:A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通过媒体宣传、活动培养、典型推动、环境熏陶、文学艺术感染等途径,进行长期不懈、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国防教育,将教育融入公民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中;利用全民国防教育日和其他重大节日、纪念日,征兵、民兵和预备役人员集训、学生军训,以及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等时机,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专题、系统的国防教育。B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全体公民,着眼国防建设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突出领导干部、青少年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有所侧重地进行教育,使国防教育既覆盖全民,又重点推进。C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通过普及国防知识,学习国防理论,引导公民认清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树立牢固的国防观念,为履行国防义务提供思想保证;通过组织军事技能培训,体验军事生活,参与国防建设实践,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等活动,增强公民履行国防义务的意识和能力,把国防观念转化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3)根据不同的国防教育对象和不同情况,分类施教。
12、如何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A、走复合式、跨越式发展道路。人民解放军适应世界军事发展的趋势,把信息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逐步实现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立足国情和军情,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推动火力、机动力和信息能力的协调发展,加强以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为重点的作战力量建设,全面提高军队的威慑和实战能力。B、实施科技强军。人民解放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战斗力,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加强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发展,改造现役武器装备,形成系统配套的武器装备体系。创新和改进训练体制、方式和手段,推动军事训练向更高层次发展。依靠国家经济科技发展,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军费使用的整体效益,走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军队现代化建设道路。C、深化军队改革。人民解放军根据现代战争形态的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坚持在改革创新中谋发展、求突破。创新发展军事理论,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建军和作战的规律。按照精兵、合成、高效的原则,以组织结构调整和指挥体制改革为重点,建立和完善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机构精干、指挥灵便的军队体制编制。进一步调整和规范军人与国家、军人与社会以及军队内部的关系,形成有利于调动官兵积极性的政策制度。D、加紧军事斗争准备。人民解放军立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突出加强武器装备建设、联合作战能力建设和战场建设。坚持人民战争思想,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的要求,建立能够充分发挥武装力量整体效能和国家战争潜力的现代作战体系。加强针对性演练,提高应对危机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E、开展军事交流与合作。人民解放军贯彻国家对外政策,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合作关系。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和国际反恐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军事交流,建立军事安全对话机制,营造互信互利的军事安全环境。参加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双边或多边联合军事演习,提高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能力。学习和借鉴外军有益经验,有选择地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方法,促进军队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