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州考察报告
苏州古典园林艺术考察报告
09环艺1班何冰 09740
321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我们这次参观考察的是苏州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拙政园和留园。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拓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拙政园占地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住宅是典型的民居,东部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中部为拙政园是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状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西部主题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
留园位于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徐泰时的东园。园中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所作。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园中聚太湖石十二峰,蔚为奇观。咸丰年间,苏州诸园颇多毁损,因此园独存,光绪初年为盛康所得,修葺拓建,易名留园。现全园占地50亩,大致分为中、东、西、北四个景区。其间以曲廊相连。迂回连绵,达700余米,通幽度壑,秀色迭出。留园宜居宜游的山水布局,疏密有致。独具风采的石峰景观,成为江南园林的杰出典范。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写意山水的艺术思想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写意”手法。完美是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
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
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
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
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
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
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
映和传播儒、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
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
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
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中国古代园林其特征是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加以人工的布置提炼,形成“虽
由人作,宛自天成”的富有自然情趣的意境,这便是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自然风
景式园林”。从园林艺术的匠心方面而言,有以下特点:
一:“巧” 中国园林艺术之“巧”,主要是结构、造型、空间的处理上,讲究整体
与布局、局部与局部之间的灵活多变,和谐一致,无论是小范围内的私家园林,还是大范围内的自然风景区,都必须作到“景到随机”,“得景随形”,即通过对园
林的自然风景区,建筑布局和园林整体氛围的考察设计,在每个景上都能创造出
符合自己身份的形象来,依据这些特点要求,配置各种组园要素,自由组合,灵
活多变,错落有致。江南园林的小景布置上更见“巧”的匠心独具。尤其突出的是,中国园林对空间处理的“巧”表现更佳,在中国园林中赏玩游乐,决非轴线变动,多半是在曲折变幻的道路回廊,景点中穿插运行,给人造成戏剧性变化,幻觉和
空间审美意识的兴奋。
二:“宜” “宜”不仅是指情于景,物于境相宜,而且还指人处于任何一种审美心理
都能从园林的布局中觉察出这种布局组合的和谐美,显然,它与“巧”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园林建筑的理论史上,一直讲求,“精在体宜”、“格式随宜”、“各有所
宜”。这些“宜”,其中心点还在于人的审美感觉上,人于园中,觉若画中,这是“宜”
才是一种审美境界。
三:“精” 中国园林艺术之“精”体现在从整体到布局的涵咏中不因时代、心境的变迁而有一种缺乏感,相反,在任何时代、任何心境下,置身于园林中都能够发
觉出结构上的精心,装饰上的景致,设置上的精巧。这样,就不可能有堆砌、炫
弄的矫揉,气造成的景致,无论是视觉感受,还是触觉,还是听觉,给人造成总
有不同以为的亲切感,造园艺术家所要竭思殚虑的追求目标。
四:“雅” 雅的意味是从园林的格调、境界上而言的。中国园林艺术对雅的追求
表现在很多方面:从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而言要“幽雅”;从建筑的造型、装饰、细
部处理上应“雅致”;从色泽、景物的视觉感受上讲,要“淡雅”;从整个园林的综
合效果而言要“高雅”。这些雅的意味很大程度上要求的是含蓄,要使人工景点涵
融到大自然中去,造成曲径通幽的氛围,即使是画梁雕栋,也不追求严厉华新,总是使色泽与周围景观相映。这在南方园林中表现尤为突出清代的审美艺术大师
李渔常说建筑的造型“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灿漫”。其实,这也是
中国民居与园林都具有的特色,要求从整体形象到细部装饰都应简朴而有风韵。
另外,就园林艺术中所用材料及色彩而言,都讲求充分发挥组园要素自身所具有的质美,不求雕饰而追求庸雅的俗味。一般都以白粉墙、雅朴味,欣赏层次上达
到高雅淡泊的境界。
苏州园林的亭台楼阁、山水泉石、花木禽鱼……都会予人以最春节的享受,最高尚的乐趣,以而处处欣喜的发现“别有洞天”时时油然而生“仙境别红尘”之
感。
苏州园林中的太湖石
太湖石是一种多孔而玲珑剔透的石灰岩,“乃太湖石骨,浪击波涤,年久孔
穴自生”。太湖石有的盘拗秀出,有的端严挺立,太湖石置于园林中,犹如三山
五岳,百洞千壑;远近风物,咫尺千里。隐隐然有移天缩地之意,幽幽然得山水
之真谛。
在苏州园林中,太湖石时而与芭蕉为伴,时而与绿水相映,时而藏于小院一
角,时而又落落大方地站在路边,多少年来,石头给人的感觉一直是一种冰凉而
没有生命的感觉,而在园林中,一尊尊的太湖石在绿树藤蔓的掩映下,仿佛都有
了生命,它们好像是一个大家族中的成员,正翩翩起舞于园中各处,仿佛就要从
草木丛中走出来与人共舞。
秀水给人以灵气,而山石则给人一种勇气。
太湖石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智者或可从中领悟哲理,仁者或可取其俏皮与幽
默。
苏州园林中的漏窗
苏州园林内建筑上的部件,名目繁多,仪态万方。园壁上的漏窗就具有十分
浓厚的文化色彩。
漏窗为园林装饰小品,是我国独特的建筑形式,外观为不封闭的空窗,窗洞
中装饰着各种镂空花纹,所以又称漏花窗、花窗。苏州园林讲究精致小巧,厅堂
等建筑多以曲廊相连,部分曲廊单面或双面均有廊墙。廊墙上开设漏窗,既增加
了墙面的明快和灵巧效果,又通风采光,一举而两得。漏窗本身有景,窗内窗外
之景又互为借用,隔墙的山水亭台、花草树木,透过漏窗,或隐约可见,或明朗
入目,倘移步看景,则画面更是变化多端,目不暇接。
漏窗构筑内容多为花卉、鸟兽、山水或几何图形,也有以传奇小说、戏曲及
佛、道故事的某些场面为题材,如沧浪亭的一百零八式漏窗,留园长廊的三十多
种漏窗,都已名闻天下。
苏州园林中的吉祥图案
我国的封建社会,无论是民间或是朝廷,都追求“吉祥”,大凡飞禽走兽、奇
花异木,只要形、音、义中的任何一项能显示某种喜乐、安康、祥和、吉庆事物的,都能拿来为我所用,因此“吉祥物”也就成为了特有的文化现象。在苏州古典
园林中,吉祥物的运用亦很多见。
如:岁寒三友:常见的是以松、竹、梅相配,有时也以梅、竹、石相配,若
是在什器上绘刻的话,除“岁寒三友”,还绘“五友图”,即“竹、梅、兰、菊、莲”,表现出“高风亮节”的雅意。
安居乐业:由鹌鹑、菊花、枫树落叶组成,常见于家具、什器等,取其谐音
形象,有时还加上寿石,更增加了长寿的内容。
四季平安:厅堂摆设上有瓶中安插月季花(月季花有“长春”、“四季”之名)的习惯。绘画、雕刻中有将四季的几种花分置于四个花瓶中的形象,即:春花---
梅、兰、山茶;夏花---荷花、百合;秋花---菊、桂花;冬花--南天竹(果实)、水
仙,以此象征“四季平安”。
欢天喜地:由獾和喜鹊组成。有时也用和合二仙(寒山、拾得)形象或图案
化的“欢天喜地”四字组成。多应用于雕刻之中。
官居一品:蝈蝈栖于菊花上的图案。“蝈”在吴语上谐音“官”,“菊”与“居”同
音。
一路荣华:由鹭鸶与芙蓉花组成。
总之,在中国造园艺术史上,一方面讲求自然山水美,崇尚自然美,妙造自
然,力求达到自然、山水、人的“天人合一”境界;另一方面在建筑布局上讲求师
法自然,但必须要有动静、主从、正变之类变化,以达到创造已经的目的,通过
多原另没个部分的空间安排与不止,达到虚实呼应的目的。
第二篇:苏州考察报告
苏州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2_年5月
考察地点:北京、苏州、上海
考察目的:公共艺术主要通过参观各城市规划馆、城市规划、博物馆藏品、古代园林设计、现代公园广场设计了解现代建筑、古代建筑、以及各种公共场所的规划、策划原理,通过这些认识把已经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巩固与加深,同进补充新的知识点,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的封山之作,选址位于历史保护街区范围,紧靠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该地块被贝聿铭先生称为“圣地”,在这一地块上设计博物馆是“人生最重要的挑战”,既要有传统的东西,但又一定要有创新,传统的东西就是要运用传统的元素,让人感到很协调、很舒服;创新的东西就是要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让人感到很好看,有吸引力。
苏州博物馆给我的印象就是在光和水的处理上很到位,当然还有中国古园林建筑的窗。
一、灵动的光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
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并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玻璃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于传统的屋面系统,过去的木梁和木椽构架系统将被现代的开放式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的顶棚系统所取代。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
二、精致的景
苏州博物馆把苏州园林借鉴了江南圆领的立窗借景,窗外的美在一个不露声色的刻意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贝聿铭先生在此展现得更加为妙,光影结合虚实并用尤为巧妙。
此外凡是有休息之处都有大块的落地玻璃,窗外翠竹成荫,老树虬枝,池鱼游曳,可谓几步一窗,一窗一景,移步换景,景随人动。
三、恬静的水
在中国园林中,水是最为活跃的,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水体景观的成败,最终会影响整个园林的成败。我国造园学者陈从周先生曾作过一个生动的比喻:“凡是成功的园林,都能注意水的应用,正如一个美女一样,那一双秋波是最迷人的地方。”在苏州博物馆里更可以看到平静之水的魔力。
小结:这是我们到苏州的第一站,苏州给我的第一映像真的很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不是吹的、苏州博物馆
苏州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我们这次参观考察的是苏州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拙政园和虎丘。
拙政园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拓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拙政园占地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住宅是典型的民居,东部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中部为拙政园是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状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西部主题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虎丘,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写意山水的艺术思想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写意”手法。苏州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代园林其特征是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加以人工的布置提炼,形成“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富有自然情趣的意境,这便是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自然风景式园林”。从园林艺术的匠心方面而言,有以下特点:
一:“巧”
中国园林艺术之“巧”,主要是结构、造型、空间的处理上,讲究整体与布局、局部与局部之间的灵活多变,和谐一致,无论是小范围内的私家园林,还是大范围内的自然风景区,都必须作到“景到随机”,“得景随形”,即通过对园林的自然风景区,建筑布局和园林整体氛围的考察设计,在每个景上都能创造出符合自己身份的形象来,依据这些特点要求,配置各种组园要素,自由组合,灵活多变,错落有致。苏州园林的小景布置上更见“巧”的匠心独具。尤其突出的是,中国园林对空间处理的“巧”表现更佳,在中国园林中赏玩游乐,决非轴线变动,多半是在曲折变幻的道路回廊,景点中穿插运行,给人造成戏剧性变化,幻觉和空间审美意识的兴奋。
二:“宜”
“宜”不仅是指情于景,物于境相宜,而且还指人处于任何一种审美心理都能从园林的布局中觉察出这种布局组合的和谐美,显然,它与“巧”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园林建筑的理论史上,一直讲求,“精在体宜”、“格式随宜”、“各有所宜”。这些“宜”,其中心点还在于人的审美感觉上,人于园中,觉若画中,这是“宜”才是一种审美境界。三:“精”
中国园林艺术之“精”体现在从整体到布局的涵咏中不因时代、心境的变迁而有一种缺乏感,相反,在任何时代、任何心境下,置身于园林中都能够发觉出结构上的精心,装饰上的景致,设置上的精巧。这样,就不可能有堆砌、炫弄的矫揉,气造成的景致,无论是视觉感受,还是触觉,还是听觉,给人造成总有不同以为的亲切感,造园艺术家所要竭思殚虑的追求目标。
四:“雅”
雅的意味是从园林的格调、境界上而言的。中国园林艺术对雅的追求表现在很多方面:从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而言要“幽雅”;从建筑的造型、装饰、细部处理上应“雅致”;从色泽、景物的视觉感受上讲,要“淡雅”;从整个园林的综合效果而言要“高雅”。这些雅的意味很大程度上要求的是含蓄,要使人工景点涵融到大自然中去,造成曲径通幽的氛围,即使是画梁雕栋,也不追求严厉华新,总是使色泽与周围景观相映。其实,这也是中国民居与园林都具有的特色,要求从整体形象到细部装饰都应简朴而有风韵。另外,就园林艺术中所用材料及色彩而言,都讲求充分发挥组园要素自身所具有的质美,不求雕饰而追求庸雅的俗味。一般都以白粉墙、雅朴味,欣赏层次上达到高雅淡泊的境界。金鸡湖景区
登上吴中胜地虎丘山朝东远眺,只见一泓碧波在阳光下闪现着迷人的光彩,这就是位于苏州东部的金鸡湖。传说有金鸡落于湖中船上而得名,湖面面积10768亩,水深平均2.5至3米,为一浅小湖泊,有河道与周围水系相通。比杭州西湖大一点八平方公里的金鸡湖,原先只是万倾太湖的一个支脉。目前中国最大的城市湖泊公园。
区域功能
金鸡湖的规划目标是打造以游憩活动为主的大型城市湖泊公园,并作为苏州市未来现代化城市景观的重要体现。与此同时一方面需要表现苏州古城的历史文化内涵,另外一方面帮助其实现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际都市的目标。他的区域功能分区有:文化会展区、时尚购物区、休闲美食区、城市观光区、中央水景区。
金鸡湖景区的优点
·创造各种不同用途、大小不一的开放空间。
·将岸线空间与已建成的环境融合起来,精心处理开放空间和建筑地区交界的边缘线,使之富有变化,以创造一个充满趣味的空间和生动的湖滨环境。
·将商业和公共建筑融入重要的开放间区域,以带动空间的流动性和开放性。
·在开放空间系统中提供各种娱乐性和教育性的场所。
·针对每个不同的小区塑造特色,同时在视觉及建筑语汇上,保持一定程度的连贯性。
·限制开放空间中的车流量至最低程度,提倡利用公交车到公共公园和水边.尽量减少自用车流量。
·所有街道的朝向面向金鸡湖,使每个住户皆有良好的视野。·留心水质改善的最新科技,从生态的角度改善金鸡湖水质。
设计原理
金鸡湖的设计原理是通过采用最少的景观设计元素,来提升人们对于天然景观元素的感受,而不是像中国传统的古典园林一样,用各类丰富的景观元素在狭小的空间中表达主旨。设计当中鼓励使用本地出产的材料,如花岗岩和木材,并通过传统的技术进行加工。对本土材料的选择主要是为了与苏州旧城相呼应,对苏州旧城所具有的风格、材质以及色彩用一种国际化的现代手法进行诠释。金鸡湖设计中所采用的技术要求为中国的景观设计设立了一个全新的标准,目前国内很多地区的公共空间设计也以此来做衡量与评估。在金鸡湖的景观设计中,细部设计都非常简洁,而且易于维护、保养与建设。植栽设计也尽可能采用乡土品种,并结合色彩和季相的变化进行植栽设计。通过对天空、水体以及开放空间的巧妙构图,使放空间的重要性与总体的开阔感都得到了加强。
景观设计涉及到的设计方向非常之广.从节庆广场到亲水步道,从滨水大型步道到地形起伏的景观公园,以及繁茂的樟树林.包罗万象,变化繁多。这些公园与开放空间将会以全昼夜开放的形式面向公众,并根据季节的变化设计不同的特色与主题,在设计当中同时考虑了景观的安全性与易维护性的因素。互动性的喷泉设计提供了人们更多的亲水机会。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向来很注重公共开放空间元素,金鸡湖岸的大量公共场所再次激发起人们对于土地的热爱。每个周末,来自苏州旧城区与上海地区(距金鸡湖只需一个小时的车程)的人们蜂拥而至,在此享受周末的休闲时光。
金鸡湖的雕塑节点安全警示措施
景观雕塑是环境景观设计手法之一。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环境景观都是采用景观雕塑设计手法。有许多环境景观主体就是景观雕塑,并且又景观雕塑来定名这个环境。所以景观雕塑在环境景观设计中起着特殊而积极的作用。世界上许多优秀景观雕塑成为城市标志和象征的载体。金鸡湖的景区的雕塑很多有现代的也有各种融合于景的雕塑。金鸡湖安全警示措施
安全警示措施应该简介明了,一目了然。金鸡湖的安全警示标志也格外的突出,湖旁边有大量的标示牌。还有在湖周围有一圈黄色的灯,以防晚上光线昏暗时候的安全。还有有很多有灯光效果的。在晚上起到很好的作用。
总结: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次考察我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认识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从实际观察,及老师的讲解中得到了更多的宝贵的经验。此次考察,不仅拓展了我的专业视野,学到了许多关于建筑和视觉的知识,对建筑的结构、园林的造型和传统元素的运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特此感谢老师,谢谢大学三年来的教导,老师您辛苦了,祝身体健康合家欢乐。
姓名:
指导老师:
学号:
第三篇:苏州参观考察报告
最近,随学习考察团一行去苏州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活动,期间听取6场颇有深度和启示的专题讲座,包括现代营销理念、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招商引资策略与技巧、外向型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法和经验,参观了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和开发区、长盛集团公司等一批现代企业,外向型经济强镇周庄及常熟市蒋巷村等新农村典型,游览了苏州园林景区、第一丝绸厂、张家港市区等地,感受颇深,可谓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得到了启迪。尤其是苏州的重教崇文和招商引资做法引人思考。
首先是苏州的重教崇文。苏州自古就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教育事业一直比较发达,读书重学蔚然成风。尊师重教自古以来就是苏州的优良传统,历史上苏州曾出过202_多名状元、进士,当代苏州籍的两院院士就有80多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基本上实现每十年上一个新台阶。去年苏州在全省率先普及15年基础教育,高中段 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3.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教育各项主要指标均已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中期水平。苏州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市、高中教育先进市、幼儿教育先进市、特殊教育先进市等荣誉称号,并被确定为国家城市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市、农科教结合示范区和江苏省素质教育实验区。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为苏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20多年来,苏州GDp年均增长14.3%,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7%。去年,全市实现GDp3450亿元,人均GDp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过7000美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219亿元,教育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近年来,苏州市委、市政府牢固确立“发展教育也是发展经济,而且可以更好地发展经济”的理念,坚持像抓经济一样抓教育,坚持贴近经济办教育,统筹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农村教育等,形成现代化大教育格局,不断强化教育服务功能,为苏州经济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发展,人的素质的提高。在苏州使我真切的感受到苏州人的综合素质是很高的,上到政府官员、大学教授,下到百姓对各类知识的通晓程度,让我们感到这个城市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之高,人们接受教育的观念之强及教育体系的完善。苏州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经验诠释了一个最根本的真谛,人才兴,则思路活,企业旺,经济强。苏州教育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启示:
一是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加快发展高等教育。遵循稳步、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的方针,坚持加大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为辅,积极吸引社会投资主体直接办学、多种投资主体合作办学,多元化发展高等教育,尽快的建立双鸭山大学,可通过招商的形式对外招学校,提高城市品味,双鸭山人的综合素质。构建与双鸭山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系。
二是从双鸭山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特色出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服务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为重点,调整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育体系。
三是着眼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构建以就业培训和职业培训为主的社会教育网络。加强成人教育培训、农村科技致富骨干培训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
其次,通过认真学习《苏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启示》和《苏州地方招商引资的策略与技巧》以及实地参观昆山开发区、外资
企业,感觉苏州招商引资工作上的几大亮点值得借鉴,很受启示。
一是思想观念上的新亮点。苏州人认为,招商引资的差距是观念上的差距。“你可以眼前落后,但不可以眼光落后”。苏州昆山人“不比骄车比卡车,不比住房比厂房”。在昆山人心中:能打开招商引资局面的干部是能人,给招商引资工作造成坏影响的人是罪人,能吸引投资的人是恩人,前来投资的老板是亲人。
二是发展理念上的新亮点。昆山市政府亲商理念:无论什么形式,能搞活就好;无论公有私有,有作为就好;无论规模大小,能发展就好;无论归谁所有,能交税就好。“不靠优惠政策让投资者起疑心,不靠熟人、朋友让投资者烦心”。昆山市认为,招
商引资不等于拚命喝酒,政府管理要外松内紧,关键是管好自己人。
三是干部队伍建设上的新亮点。苏州市认为:招商引资是智商运动,关键在干部。“不怕干部干错事,就怕干部不干事”。市政府出钱给干部上政治课、法律课、补理财课等。培养“三三制”干部:三分之一到国外去招商引资;三分之一到国内各地招商引资;三分之一留在当地招商引资。要求干部做到五懂:懂政
治、懂经济、懂业务、懂科技、懂法律。要求干部三会:会开车、会使用电脑、会门外语。
四是软环境建设方面的新亮点。苏州市深刻认识到,经济发展要创造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好环境快发展、差环境慢发展。全市着力营造了四种良好的环境。一是政策环境;老板怎么顺心怎么办;二是法制环境,老板怎么安心怎么办;三是服务环境,老板怎么开心怎么办;四是人文环境,老板怎么舒心怎么办。
五是招商引资定位上的新亮点。苏州人体会,招商引资工作一定要与本地的特色和优势联系在一起。一要突出重点。抓小引大,大小并举,内外并举。二要培育一批专业载体。大到建设开发区,小到一朵花、一座山都可能产生好的效应。三要抓住一个
招商主体。可以是社团,可以是企业,可以是个人。
苏州市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一些成功做法,认人深受启发。如何学习借鉴苏州市的成功经验,开展我市招商引资工作,有以下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必须在解放思想、创新观念上谋发展。没有思想的大解放,没有观念的大更新,就没有招商引资的大突破,经济的大发展。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要树立创新求发展意识,要组建招商引资工作“小分队,鼓励走出去招商,营造一种全员抓招商引资工作的浓厚氛围。
启示之二:必须在优化环境、转变作风上出实招。环境是形象,是吸引力,更是生产力。因此,必须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全力打造服务品牌。
启示之三:必须在招商方式、项目引进上想点子。一是要加强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招商队伍。招商引资是一项政策性强、责任重、难度大的工作,它不仅要求招商人员懂经济、懂政治、有文化,而且还需要识大体、顾大局、有修养。能不能招来商,引来资,招商人员举足轻重,其素质和能力极为关键。只有加强培训,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招商队伍,才能完成招商引资工作任务。二是要不断拓展招商渠道。要通过各种展会、同乡会、联谊会、行业协会以及咨询公司,了解投资者及其企业投资情况;要通过新闻媒体和招商网来推介本地优势和招商项目,提高知晓力和吸引力;要通过已到本地投资的企业来联系了解相关投资者。二是要掌握招商方法。要采取感情式招商、“政策式”招商、服务招商、产业链招商、项目招商、人文招商以及把外商请进来实行公开招商、派小分队走出去实行流动招商等多种方式进行。
启示之四:必须在改善交通、提升城市品位上寻突破。实践证明,一个脏、乱、差、品位不高的城市是无法吸引投资者、创业者的,要进一步实施城市发展带动战略,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益经营”的原则,做美做靓城市,不断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同时,加强公路、铁路建设,构筑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启示之五:必须在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和激发工作动力上下功夫。一是要将招商引资理念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之中,每年至少举办一期专题培训班,引导干部从兴趣和职业需要出发加强自学,倡导一种积极进取、精神饱满的状态。二是要带出去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在消化、深化和转化上作些思考,并提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三是要建立一套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实行重奖重罚,提倡奖要奖到让不干者眼红,罚要罚到当事人疼,最大限度调动干部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
当然,苏州的招商引资的的确确推动了苏州的快速发展,但是同时也看到了苏州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存在的不可回避的严峻而现实的社会问题。正如在与苏州人交流中感受到的,现在的苏州已不是那个水清天蓝、水土肥沃的时候了,苏州的明“天”会何去何从?的确我们每天感受到的苏州真的是灰蒙蒙的天,绿滢滢的水。正如一位大学教授为我们讲课时提到的:现如今的长江水和苏州河已经严重遭到污染和破坏。举例:一个欧洲人跳进了苏州河,一会上来时竟然变成了非洲人。笑话的背后告诉我们一个不争的事实:苏州的经济社会快速而辉煌的发展,是用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沉重代价换来的。还好苏州的市委、市政府领导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在资源保护上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在招商引资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切实加强软环境建设,把招商引资变成选资。要求来苏州投资的必须是世界五百强的企业,而且,投资中必须要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同时兼顾,这一举措大大改善了苏州的环境的现状。当然,能否还苏州人民及我们的子孙后代一个晴朗的天空,一个清澈的苏州河,那就要看执政者的思想和理念了。
一个城市的发展必然会有资源的消耗,环境的破坏为代价。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学会保护与弥补。我们都知道双鸭山具有着丰富的煤矿资源,靠煤吃饭靠煤发家一直是我们秉承的理念,但是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全世界的煤炭资源平均要200年就挖掘空了,那么双鸭山的煤碳资源能够让我们的子孙享用多少年呢?我们地处的位置不优越,造成了今天经济发展的滞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与俄罗斯接壤,与佳木斯较大的城市相邻,我们可以错位的思考。学习苏州的作法,虽然背靠上海,但却背道而驰,“大树底下种好碧螺春”,“专做你上海不做的事”。要合理的定位,不要跟理论、潮流、模式走,即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还要把目光放远,走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即要利用好煤碳资源,同时要深入挖掘自己的潜力,结合地理环境,发展一些高、精、尖的产业,有特色的产品,打出自己的品牌。欧洲国家瑞士,所处阿尔卑斯山脉,资源匮乏,但他却通过发展手表这种小型产业,开拓出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一越成为欧洲强国。因此我们双鸭山一定明确自己的发展思路、理念,合理定位,科学规划,走出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
第四篇:上海苏州考察报告
上海、乌镇、苏州考察报告
一、考察时间
202_年11月8日——202_年11月14日
二、考察地点
上海、乌镇、苏州
三、考察主要地点
上海宜家、外滩、世博会中国馆、上海现代艺术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路、新天地、上海1933老场坊、田子坊、环球港、乌镇东栅区、苏州博物馆、拙政园。
四、考察目的
丰富阅历、增加自身见识、开拓设计思维。
五、考察心得
这一次的外出考察是前往上海、乌镇、苏州三地进行为期5天的考察学习,除了观赏上海美景与苏州传统的园林以外,进一步是了解没处考察点从房子构架到空间布置的设计方式与设计理念。而我们这次前去就是抱着这样的一个目的去参观与学习,并在今后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去。
初到上海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千姿百态的高楼大厦耸立在我的眼前,感觉上每一座高楼大厦都有他自己独特的魅力在吸引着我们。上海夜间的外滩也是美不胜收,是名副其实的观赏上海夜景与地标的好地方,这里是上海的地标是时尚的代表。
经历了16个小时的火车、我们终于到了期待已久的城市,中国第一大都市—上海。上海市,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贸易港口,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也是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贸易中心、金融和信息中心,位于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 29分。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靠长江入海口,地处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境内辖有崇明岛,面积为1041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三大岛。
迈入21世纪的上海,繁荣与开放在这里播种,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浦东国际机场,无一不描绘着国际大都市的开阔前景,21世纪的上海,光荣与梦想在这里汇合,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城市规划馆,无一不张扬着国际化大都市的广博情怀。新世纪的上海已俨然成为现代化、国际化、时尚化的标本!
上海宜家家居是我们此行的第一站。宜家家居作为一家来自瑞典的具有独特风格和品牌形象的家居用品零售商,一直致力于为顾客提供种类繁多,美观实用,老百姓买得起的家居用品。在宜家中有许许多多的商品展示间,不同的风格类型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购物需求。
上海外滩有着万国建筑浏览群之称,同时也是时尚的标志。外滩的夜景更是美不胜收,在这里我们还去参观了周边的一些欧式建筑。
新天地
南京路
(一)上海新天地是一个具有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中西融合的旅游休闲景区,它以上海近代建筑的标志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改变了石库门原有的居住功能,创新地赋予其商业经营功能,将上海历史和文化的老房子改造成集国际水平的餐饮、购物等功能的时尚、休闲文化娱乐中心。
新天地的核心空间是一条南北向长条形广场,被正中东西向的兴业路分为南里与北里两个部分:北里由多幢石库门老建筑组成,并结合了现代化的建筑装潢和设备,成为多家高级消费场所及餐厅;南里则在拆除部分旧建筑的基础上新建了一栋购物娱乐休闲中心,包括时装专门店、时尚饰品店、美食广场、电影院及上海最具规模的一站式健身中心。新天地的建筑主要为原始石库门建筑,因 而其主调是怀旧,而在建筑细节上融入了很多 现代建筑特色。门店的装修、玻璃幕墙、路灯、露天咖啡座„„无不彰显着现代生活的情调。而正是由于其古今交错,中西结合的建筑特点,使其建筑更加富有情调。在老式建筑中喝咖啡、用餐、购物„„都使得行为本身变得更加有情调。在这里我们看到老上海的风貌,找到时尚 的风向标,体会潮流前端的消费,时尚、品味、情调与怀旧在新天地融为一体。因而年轻人觉得新天地时尚,中年人觉得它怀旧,外地人觉得它具有海派风情,外国人觉得它很中国。
(二)南京路
南京路在1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造就了各种风格的建筑,而且建筑物高低错落。
① 世纪广场:位于南京路以南、湖北路以东、九江路以北、福建路以西,东侧安置了一座时鸣钟,这是为纪念中国和瑞士建交50周年,瑞士人民赠送给上海人民的礼物,到正点,时钟会响起中国民歌旋律的钟声。广场东侧有管理用房、LED大屏幕、旱喷泉、停车场等设施。从步行街进入世纪广场,空间豁然开朗,既丰富了城市景观,又为游人提供了开阔的绿化休闲场所。世纪广场也是演出、商品展示、大型活动的理想场所。
南京路步行街开设一条观光旅游线路,采用无污染的电动车,外观模仿30~40年代的有轨电车,给游人提供了方便。走累了不妨坐坐光观车游览整条步行街。同样路障、信号灯、标志 为配合南京路步行街的交通组织,沿线设置了许多新颖的路障、信号灯及标志,保障交通安全。
南京路步行街景观环境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各种小品、街道家具、灯杆的尺度与人、建筑的尺度相协调,为游人创造一个舒适、悠闲的购物环境。如“金带”贯穿于整 条步行街,集中布置城市公共设施,是步行街的灵魂。它作为步行街的休闲停留空间与其两侧的步行空间形成强烈的动静对比。
田子坊
1933老场坊的建筑融汇了东西方特色,整体建筑可见古罗马巴西利卡式风格,而外圆内方的基本结构也暗合了中国风水学说中 “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无梁楼盖”、“伞形柱”、“廊桥”、“旋梯”“牛道”等众多特色风格建筑融会贯通,光影和空间的无穷变幻呈现出一个独一无二的建筑奇葩。建筑层数为5 层。原为工部局宰牲场。钢筋混凝土结构,1933年建。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组织依据功能要求设计,流线复杂。从外观上是个蛮有意思的建筑,灰色的石头厚重而冷冰,形体简洁,立面装饰几何化,强调虚实对比。它而且是根据宰牲工艺设计的钢筋混凝土结的机器,主体结构是由东、南、西、北四栋高低不一的钢筋混凝土楼房围合成四方形厂区,正中是一座24边形的圆楼。方、圆楼之间是通过26座廊桥连接,各层上下交错,貌似迷宫。采用了当时非常先进的“伞形柱无梁楼盖”的结构形式,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建筑工艺上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无梁楼盖技术,形成由伞型柱帽构成的室内空间。在改造修缮设计过程中,力求保留完整的建筑外立面和内部的主要的空间特质。就这里的宰牲设施和生产流程而言,很能体现人们对那些即将被吃掉动物的“临终关怀”,算得上是人道主义之于动物的“兽道动物福利主义”。整栋建筑从外形上只有西立面可以被城市看到,其余立面均被遮挡,西立面已经在前几年被整体粉刷了一层粉红色涂料,立面上有少许窗洞已被封堵,另外有一些管线从主立面穿入,整体建筑形象在感觉上,已经与1933年建成时有较大的不同,但总体上大多为采用“加法”增加的设备、搭建等,较少有采用“减法”拆除的部分,因此对于修缮还是有一定的有利条件。
苏州博物馆是个造型独特的建筑。走进苏州博物馆,我不禁为其设计之高深而赞叹:苏州建筑的乞丐依旧,粉墙、黛瓦、灰砖、花窗等元素处处可见,但没有古旧陈旧之气。现代、简约融入其中,却毫无突兀之感。光与影的呼应,情与景的交叉,一切都那么相融相生,使建筑和展览之间没有争夺之势,仿佛一切都是为了展品而准备。进入中央大厅,看到博物馆主体为三层式结构,地下一层为的展室以史前陶器、玉器等为主题,地面一层以虎丘云岩寺塔佛教文物和瑞光寺塔佛教文物两个主题展室为主展区。一面别具一格的大型水幕墙纵贯三层,错落的瀑布从上落下,水声潺潺,底部是一个莲水池,池中色彩艳丽的游鱼成群,悠哉游哉。
在中央大厅和许多展厅中,屋顶的设计都采用了大量的框架线和几何造型,体现了错落有致的江南斜坡屋顶建筑特色。框架内的玻璃和白色天花互相交错,加上光线的穿透造影作用,像是一幅奇妙的错觉绘画,给人以别有情趣的视觉感受。
迈入展厅,一个个优雅的名字美妙如诗,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忠风雅、吴门书画„倘佯其间,除了领略历代佳作和精品外,还有一幅幅独具匠心的创作让我赞叹不已.中央大厅外,有一个兼具古典和现代创意的山水庭院,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里面的每一面墙、每一个角、每一棵树,每一方石都体现了设计思的巧妙用心,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让我禁不住步步惊叹,流连忘返。难怪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诗与画,精妙的建筑设计,本身就是一件极品。
大厅后面的忠王府是根据旧有的建筑,加以修缮和改造的宅第园林,长长的走廊,曲折的小径、雕花的木格子门窗,还有林立的古树名木,珍贵的彩绘壁画等等,既有雕梁画栋的精致,古典园林的幽雅,又有官宅府坻的庄重,太平天国忠王府的巍峨。
总的来说这次的上海苏州之行让我受益良多,这次的考察我认为对我而言非常成功,不仅增长了我个人的见识,丰富了我的阅历,还见识到了不同风格的建筑,不同的展示空间,不同的布局,以及最新的建筑时尚。通过这次的考察,也开拓了我自己的设计思路,让我在未来的设计中有更广阔的想法。同时也感谢老师不辞辛苦的为我们详细的讲解每一处地方的特色与特点,在今后我的设计路上我还会继续不停地去看去学习,进而来完善我自己的设计。在学习中进步。
以上是我对此次考察的汇报。
吴晓宇 201330114102 13环艺1班 202_年11月19日
考
察
报
告
姓名:吴晓宇班级:学号:指导教师:钊守丽
13环艺1班
201330114102
第五篇:上海苏州考察报告
篇一:上海苏州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2_年10月10日至202_年10月15日 考察地点:上海、苏州
考察主要地方:上海城市规划馆、南京路步行街、新天地、上海博物馆、上海世博馆、拙政园、苏州博物馆、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上海m50、宜家家居商城、田子坊、外滩、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
考察目的:丰富阅历,增长见识,开发设计思维
这一次的外出考察是前往上海、苏州两地进行为期5天的考察学习工作,除了观赏上海外滩美景与苏州传统的园林以外,进一步是了解每处考察点从房子构架到空间布置的设计方式与设计理念。而我们这次前去就是奔着这样一个目的去参观学习,并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去。上海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它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千姿百态的高楼,耸立在我的眼前,感觉每一座高楼都富有他们各自的生命气息,上海的外滩的夜景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真是美不胜收,即便用相机拍下那先所谓美的画面,也无法体会上海外滩夜景真实夜景,这里是上海的标志,是时尚化的代表。外滩1号到18号与新天地的欧式建筑与,古老的欧式风格,罗马柱,细致的雕工,一层层的小阁楼,似乎又把我带回到了20年代初期的英租借区的上海,所有的历史都在这里永久保存。正是因为它如此的与城市的不同,吸引全世界的人愿意留在上海发展与生活。【上海南京路步行街】
上海的去过的几个考察地点,除了上海的外滩与新天地的建筑让人看了瞠目结舌以外,还有有一条富有里历史意义的路,同样也富有特殊的设计在里面,这就是上海的南京路。
南京路是上海最繁华的商业街,是上海的城市标志之一,是中央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购物、餐饮、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环境优雅、文化层次高、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步行商业街。南京路商业街特点集购物、旅游、商务、展示和文化五大功能为一体,这种综合性的步行街是我第一见过的。
南京路在1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造就了各种风格的建筑,而且建筑物高低错落,广场设计:
① 世纪广场:位于南京路以南、湖北路以东、九江路以北、福建路以西,东侧安置了一座时鸣钟,这是为纪念中国和瑞士建交50周年,瑞士人民赠送给上海人民的礼物,到正点,时钟会响起中国民歌旋律的钟声。广场东侧有管理用房、led大屏幕、旱喷泉、停车场等设施。从步行街进入世纪广场,空间豁然开朗,既丰富了城市景观,又为游人提供了开阔的绿化休闲场所。世纪广场也是演出、商品展示、大型活动的理想场所。交通设计
南京路步行街开设一条观光旅游线路,采用无污染的电动车,外观模仿30~40年代的有轨电车,给游人提供了方便。走累了不妨坐坐光观车游览整条步行街。同样路障、信号灯、标志 为配合南京路步行街的交通组织,沿线设置了许多新颖的路障、信号灯及标志,保障交通安全。
景观设计
南京路步行街景观环境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各种小品、街道家具、灯杆的尺度与人、建筑的尺度相协调,为游人创造一个舒适、悠闲的购物环境。如“金带”贯穿于整 条步行街,集中布置城市公共设施,是步行街的灵魂。它作为步行街的休闲停留空间与其两侧的步行空间形成强烈的动静对比。
南京路步行街建成近两年,百年南京路重新焕发出青春。每天游客如织,商店营业额不断攀高,确实取得了经济、环境、社会三个效益的丰收。全国各地建设商业街的热情也十分高涨。我认为由于南京路的殖民统治和租界划分,形成街坊较小、路网较密的城市格局,所以只要适当拓宽与之平行的相邻道路,即可取代其车行功能,解决交通问题。加之其紧邻人民广场地铁枢纽站,保证了客流交通便捷的需求,步行街改建的客观条件较为成熟。目前我国的步行街建设,多属“后天”改造情况,我认为应从客观环境出发,因地制宜,而不应盲目地追随“步行街热”这股建设潮流。
【田子坊文化】
要说“上海新天地”在20世纪初期是外国人殖民范围,因此有着浓厚的欧式风格建筑气息,所以吸引了很多外国友人来此消费与餐饮。但到看到“田子坊”的建筑,这整条街都带着中国20世纪初期红墙黛瓦的建筑群时,我不知道为什么这里同样吸引这众多的外国游客前来。也许田子坊这样一个富有上海典型的小弄,让你一踏进田子坊,每分每秒都能感受到那热气腾腾的上海味道,这也许就是吸引游客前来吧。田子坊位于中国上海市泰康路210弄,1998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马路集市,1998年底,著自陈逸飞、尔冬强等著名艺术家在这里利用废弃的小仓库、小面厂、澡堂等打造成自己的艺术工作室后,这里如同被艺术重新点睛,焕发出新的格调与气质,这也才有今天的田子坊繁荣 【田子坊的布局】
后来设计师们巧妙利用弄堂内建筑结构,开设了艺术 画廊,民俗酒吧,咖啡馆。小小的一条弄堂里,中国传统 与异域风情此起彼伏,又有相 得益彰。秋日凉爽的下午,阳光透过顶棚的斜射在幽暗的店堂内,调制一杯创意鸡尾 酒,斜躺在老式藤椅上,门外青砖红墙古朴凝重弄堂门顶 的浮雕浸透了岁月的 斑驳,一时间,恍若身处时空间隙,怡然忘我。
在泰康路420米长的马路两旁,人们可以看到清朝时 期的乡村民居,也有新式里弄、西班牙建筑风格和英国式 城堡建筑,其中尤以石库门建筑最为丰富,20多种形态,类型之多、保存之完整为上海鲜见,浓缩了上海从小渔村 到开埠后五方杂陈中西交融的市井风貌。
最值得骄傲的是,这里的原有建筑丝毫未被损坏,还 保持着原汁原味的上海里弄特色,相当一部分民宅稳扎于 其中,从小在这里出生的居民照样过着自己平实的日子。
这里不仅有建筑,更有生活,纠结缠绕在石库门上面的电 线、弄堂里排满的自行车、阳台上迎风招展的毛巾拖把、吱吱作响的木楼梯、还有穿着很上海的里弄人家,其实,这些也正是让老外游客真正追逐的元素:原汁原味的上 海气味。
田子坊又绝对不是只呈现上海单纯的旧,令人们心动 的,还有许多活色生香的新。在弯弯曲曲的深巷里,藏着 无数令人眼前一亮的时尚宝贝:来自世界23个国家和地区 的老外及华人在这里开了200多家艺术工作室及时尚小店。服装、藏饰、陶艺、剪纸、油画等应有尽有。上海还有比较有现代化气息的建筑,上海博物馆富有现代城市的成功建筑标致,无论从造型还是内部展厅设计都是有它自己的空间展示,博物馆建筑前端是一个大广场,方便众多游客在此等候参观,惬意的是广场正中间设置一个大型的喷泉,活跃游客们的心智,也为建筑带来了活力与张力。
篇二:苏州考察报告 苏州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2_年5月 考察地点:北京、苏州、上海
考察目的:公共艺术主要通过参观各城市规划馆、城市规划、博物馆藏品、古代园林设计、现代公园广场设计了解现代建筑、古代建筑、以及各种公共场所的规划、策划原理,通过这些认识把已经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巩固与加深,同进补充新的知识点,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的封山之作,选址位于历史保护街区范围,紧靠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该地块被贝聿铭先生称为“圣地”,在这一地块上设计博物馆是“人生最重要的挑战”,既要有传统的东西,但又一定要有创新,传统的东西就是要运用传统的元素,让人感到很协调、很舒服;创新的东西就是要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让人感到很好看,有吸引力。苏州博物馆给我的印象就是在光和水的处理上很到位,当然还有中国古园林建筑的窗。
一、灵动的光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 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 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 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 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 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 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 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 并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玻璃 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 于传统的屋面系统,过去的木梁 和木椽构架系统将被现代的开 放式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的 顶棚系统所取代。金属遮阳片和 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
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
二、精致的景 苏州博物馆把苏州园林借鉴了江南圆领的立窗借景,窗外的美在一个不露声色的刻意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贝聿铭先生在此展现得更加为妙,光影结合虚实并用尤为巧妙。此外凡是有休息之处都有大块的落地玻璃,窗外翠竹成荫,老树虬枝,池鱼游曳,可谓几步一窗,一窗一景,移步换景,景随人动。
三、恬静的水
在中国园林中,水是最为活跃的,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水体景观的成败,最终会影响整个园林的成败。我国造园学者陈从周先生曾作过一个生动的比喻:“凡是成功的园林,都能注意水的应用,正如一个美女一样,那一双秋波是最迷人的地方。”在苏州博物馆里更可以看到平静之水的魔力。
小结:这是我们到苏州的第一站,苏州给我的第一映像真的很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不是吹的、苏州博物馆 苏州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我们这次参观考察的是苏州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拙政园和虎丘。
拙政园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拓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拙政园占地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住宅是典型的民居,东部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中部为拙政园是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状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西部主题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虎丘,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写意山水的艺术思想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 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 大、严整、堂皇、浓丽 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 小巧、自由、精致、淡 雅、写意见长。由于后 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 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 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 境、创作思想、建筑技 巧、人文内容上,也大 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
“写意”手法。篇三:上海、苏州、杭州考察报告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时间:
一、实习时间、地点 时间: 地点:上海、苏州、杭州
二、实习目的
我们这次实习考察目的是走出校园,面向社会,开阔视野,了解当今市场对设计的要求;感受地方文化,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三、实习要求 赴上海、苏州、杭州三地,了解当前设计潮流及存在的问题,考察大中城市商业状况,感悟园林艺术及建筑特色等。
四、实习考察的内容
1、上海部分
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到了上海我第一次体验到了中国第一现代化都市的繁华,鳞次栉比的高楼,繁华的街道,个性多样的建筑,还有万国建筑群等让我们体会到现代建筑业的高速发展,以及人类的智慧。上海的近代文化充满活性,充满欣欣向上、富于想象、敢于冒险、敏于领悟、善于接受新事物的气质。因此近代上海就成为全国经济的最大实体,在科技、文教诸方面都走在前列。
东方明珠塔位于上海黄浦江畔、浦东陆家嘴嘴尖上,1991年7月30日动工,1994年10月1日建成,塔高468米,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隔江相望,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1994年2月,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了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塔名。现已成为90年代上海十大新景观和十佳旅游景点之一。
上海博物馆新馆外圆内方和天圆地方的圆顶方体基座够成了新馆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整个建筑把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巧妙地融为一体,在世界博物馆之林独树一帜。这里既有传统建筑的召唤,也有当今时代的大跨度展示。它从中国青铜器的早期文饰中抽象而出,有以现代构图加以创作,并用现代表现手法,让人耐看,引起遐想。在灯光设计方面,涉及无紫外线射灯、无紫外线日光灯、光导纤维射灯和带红外自动感应调光控制器的射灯等多种灯具,强调灯光的照射间距、高度、角度、照度和色温等需要精心的计算和调试,从而达到真实还原文物本来风采的目的。从远处眺望,圆形屋顶加拱门的上部弧线,整座建筑宛如一尊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四座拱门挺拔耸立,象征向四面八方开放,同时又有回聚。
2、苏州部分
网师园:位于苏州市友谊路,苏州中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当时的园主人为吏部侍郎史正志,园名“渔隐”。后几经兴废,到清乾隆年间归宋宗元所有,改名“网师园”。
网师园占地0.4公顷,平面略呈丁字形。主景区居中,以一个水池为中心,建筑物和游览路线沿水池四周布置。以下主要通过照片及写生来做报告。
网师园建筑密度高达30%,人工建筑过多势必影响园林的自然天成之趣,网师园却能把这一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以致置身其间并无囿于建筑空间之感,却能体会到一派大自然的盎然生机。不愧是江南名园,中国名园!
山塘街:苏州除了有古典园林闻名中外,她那美丽的水乡也令所有去过的人回味无穷。”在苏州众多的街巷之中,名胜山塘街,被称誉为“姑苏第一名街”。其原因,我想大概有几条:一是山塘街是一条有1100多年历史的古街;二是它的格局具有最能代表苏州街巷的特点;三是它与许多名人、名事相关。
山塘街可以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从阊门渡僧桥起至半塘桥,这一段大多是商铺和住家,各种商店一家挨着一家,东段又以星桥一带最为热闹繁华。山塘街的西段指半塘桥至虎丘山。这一段渐近郊外,河面比东段要开阔,河边或绿树成阴、芳草依依,或蒹葭苍苍、村舍野艇。这里有普济桥、野芳浜等胜景,还有“五人墓”、“葛贤墓”等古迹。
拙政园:全园占地62亩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本次实习参观重点在中西部景区,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面积约18.5亩。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3/5。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
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总的格局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另一主要建筑“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
3、杭州部分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历史文化名城,享有‘东南第一州’之誉。
西湖位于杭州城西,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湖面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水面原面积5.66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岛屿为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长15公里。水的平均深度在2.27米左右,最泞处有5米多,最浅处不到1米。如今伴随着“西湖西进”扩大为6.5平方公里,基本达到了300年前西湖的面积。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西湖与钱塘江沟通后,每天引入钱塘江水约30万立方米,西湖水由原来的一年一换变成每月一换,透明度由原来的不足60厘米提升到120厘米。中国古代以西湖命名的湖有36个之多,其中以杭州西湖最著名,如单称西湖通常指的就是杭州西湖。西湖是一个历史悠久、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古迹遍布,山水秀丽,景色宜人。概括起来西湖风景主要以一湖、二峰、三泉、四寺、五山、六园、七洞、八墓、九溪、十景为胜。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苏白两堤,桃柳夹岸。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此时走在堤上,你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甚至心醉神驰,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世外仙境。而西湖的美景不仅春天独有,夏日里接天莲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更有那烟柳笼纱中的莺啼,细雨迷蒙中的楼台------无论你在何时来,都会领略到不同寻常的风采。西泠印社坐落于孤山南麓,西泠桥畔。这是一个台地园,走在园中,体会起承转合的景观序列,倘若称入口处及柏堂为起景,则转景部分为山川雨露阁和四照阁,蜿蜒而上至园中高潮部分:华严经塔这个院落,最后的下山路线则为合景也即结尾部分。这里的每栋建筑均有良好的景观,且置身园中至高处,又能远眺西湖美景,可谓借景
柳浪闻莺公园全园分友谊、闻莺、聚景、南园四个景区。园林布局开朗、清新、雅丽、朴实。柳丛衬托着紫楠、雪松、广玉兰及碧桃、海棠、月季等异木名花。
花港观鱼位于西湖西南角,东连苏堤,西接环湖西路,解放前曾是一潭死水,解放后对其进行规划布局:充分利用原有地形,恢复和发展历史可承的景色,组成六个景色,其中牡丹园是本次实习的重点,并对牡丹亭进行写生。总之这六个景区划分明确,各具鲜明的主题和特色。花港观鱼原本很小一块地方,发展至今天的大型城市公园,可谓不易。曲院风荷公园位于西湖西北隅,是西湖环湖绿地中一座最大的、并以夏观荷为主的名胜公园,全园的布局突出“碧、红、香、凉”四个字,即荷叶的碧,荷花的红,熏风的香,环境的凉。公园的水面设计突出风荷的景色,而在公园的布局和建筑小品的设置上突出“曲院”的意境。园内融建筑于自然,突出荷花及山水的自然情趣。
五、实习心得与总结: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认识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从实际观察,及老师的讲解中得到了更多的宝贵的经验。去一个城市,就要了解当地的文化和民俗风情,作为专业综合实习,更要通过实习来加深专业知识,增强我们的实际空间感受和对江南园林艺术、城市景观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实践能力,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积累素材,为更深一步的学习和以后工作打好基础。刚下火车,就被这里明媚的阳光和蔚蓝的天空所吸引,这也让我感受到杭州空气质量的良好,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杭州在园林绿化方面的工作确实到位。我们本次实习重点在西湖景区的新十景和旧十景。西湖旁边古迹遍布,山水秀丽,景色宜人。而且西湖水由原来的一年一换变成每月一换,透明度由原来的不足60厘米提升到120厘米。我第一天晚上随小组的其他组员一起游赏了西湖夜景,美丽动感的音乐喷泉,温和舒适的湖风,艺人优美的江南小调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作为一个大四的学生,也即将踏入社会,这次专业综合实习,对我来说也算是一个实地接触和了解中国古典园林和江南园林特色。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可谓“世界园林之母”,而江南私家园林作为三大流派之一,其造园手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我们现代景观人员在以后的设计中,一定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造园的精髓,在对历史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也是我本次实习的一个总结。
我感慨古人的精湛艺术,也感谢他们留下的这笔宝贵的财富。作为一个景观专业的学生,我也更要汲取精华,学习造园理念,为自己以后的设计之路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