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新课改培训总结(合集5篇)
编辑:心如止水 识别码:16-611637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01 21:12:27 来源:网络

第一篇:新课改培训总结

新课改培训总结

通过暑期十天时间紧,任务重的远程培训后,本人从学生与教师的角度对新课改进行分析总结如下:在高中阶段实施语文教育的改革,是一个前无古人摸索阶段,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摸索出适合学生的一套方法策略来。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就是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实践等活动去获取知识,并在主动探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自主探索学习” 体现了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的特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把学习的责任真正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

那么怎么样才能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中发挥自身的潜能和优势,保证他们的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落到实处,真正地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本领呢?

一、目标明确,做到有的放矢。首先要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立足于整个教学单元,让学生对学习的目标、方法和过程及课文的重点难点有大概的初步认识。教师参与指导,帮助学生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获得什么。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在怎么样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渴求的心理,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情境之中。而学生可借助教师的提示以及和文本相关的资料,初步感知文本,并在感知的过程中逐步明确目标。我国有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的俗语,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育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他的自学欲望自然会在心中升起,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使之乐于学习,就要想方设法来调动他们的自学兴趣。要变“教师的自我感觉良好”为“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我们老师在上课时大多关注的是这堂课我上得好不好,我的要求学生有没有达到,我的讲解学生有没有理解。其实,教师都太注重自我的感觉,而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体验。所以我们语文老师不管在上什么课,都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而是要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上课。

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鼓励质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也特别提到了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有所疑,才

有所思有所得。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题,而学生也只有经过自己的探索,才能拨开迷雾,发现不为人知的新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大胆质疑,通过对学生的提问组织讨论,多方交流,相互启发,不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对课文有更深层的了解,还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思辩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倡导合作并多方交流,注重自主探究过程的参与性。自主探究是自主探究学习的中心环节。学生的自主探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不过这种引导应该是指而不明,引而不发的。教师要注重学生探究的过程,要引导学生真正亲近文本,体验探究过程,摸索探究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之外,还应该涉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种互动过程。师生间要有情感的沟通,要多观察、多倾听、多交流。新课程里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的真谛也在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他们的自我精神。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可以是由学生自主组织形成、自由组合的小组活动。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甚至辩论。每个人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借助他人的思维方式来启发自己的思维火花。同时教师在其中也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在此过程充分了解情况,适当指导,启发学生的思路,辨明方向。这样通过集体交流之后,达到拓宽思路,加深理解,共同提高的效果。

五、回归到学生自悟探究上。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故弄玄虚的卖弄,也不是教师讲述教师本人的读书心得,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就要重视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自主运用,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从哲学的高度阐述了“知行合一”的语文学习思想。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知”和“行”的统一。学生最终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在实践运用中举一反三,形成技能。我们可以通过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与生活的实际密切结合起来,可以是课堂语文活动、拓展延伸的讨论、生活实际的运用等多种形式。学生可在这些实践形式中,自主锻炼语文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使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语文教师素质有了极大提高,新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我认为广大语文工作者应做到:

第一、加强培训,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逐步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

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落实《语文教学新大纲实施意见》,提高认识,明确新课程观念,把握新教材特点,立足课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开展教研活动,使教师对新课程有了足够的认识,对新课改作好充分的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在如何对待新课程上,如何对待新课改上,统一了认识,转变了教师的观念。

第二、摘下“变形镜”或“有色镜”,以全新的视野看待我们的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立的人格特点和价值,不能幻想以一个什么截然统一的标准“修理”个性千差万别的学生群体,重要的是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因势利导,促进其自我价值的实现。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独特的个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标志。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以人为本,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因为没有独立的个性,便没有什么创造性。学生不是小大人,他们具有独特的个性、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不能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去约束学生,要求学生模仿。如果今天的学生,“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是一种悲哀。

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已有的科学研究证实,学生的发展潜能是巨大的,并非像僵化的学生发展观那样认为学生的智能水平是先天决定的。此外,学生的优势发展潜能是各有所长,不尽相同的,这已为多元智力理论与实际研究所证实。教师面对某个学生,要问的不是这个学生是否聪明的问题,而是他究竟在哪些方面聪明。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弱势,这不是问题,问题是能否扬长避短。某方面的弱势,或许恰恰就是另一方面的优势。相信学生的潜能,诊断学生的优势智力,并且激励其发展成材,这不仅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而且是对学生个性特质的真正尊重。

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天性,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之所以为学生,皆在于其可塑性强,发展弹性大。作为教师,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哪怕是一时所谓的差生。

第三、加大对同组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通过传、帮、带以及学科带头人的指导培养、教研、集备活动、教师课堂比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等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为了让更多的教师,尤其是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科组形成一帮一的“师徒结对活动”。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增长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要从繁忙的业务圈子里跳出来,读读书刊、想想点子,练练技能,鉴赏艺术,活动筋骨,只有教师乐教,学生才能乐学。

新课程,灵活性较大,教师的要勇于面对挑战,在新课程实践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完善自己,力争把自己培养成新课改的弄潮儿。

根据县局(2004)5号文件和2004年2月7日召开的全县新课程培训精神,乡教委为了搞好这次全乡教师培训工作,使培训工作真正发挥实效,我们又按照教发(2004)3号文件安排,对本次培训工作又做了一次周密的计划和安排.按照培训计划,我们圆满的完成了这次培训任务.这十天的培训学习中,有县支教老师精彩的授课示范,有全乡广大教师积极热情的参与和配合,有我乡教师提供的几十节交流棵,有广泛的全方位的研讨和评议,使这次培训工作呈现出缤纷的色彩,我乡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吃苦、守纪律爱知识、爱学习的精神风貌也得到了一次充分的展现.这次活动,有新旧教育思想观念的碰撞,有新旧教学方法的碰撞,有守旧观念和锐意改革思想的碰撞,同时还有新教法的快乐有趣和传统教育扎实认真,一步一个脚印的大融合,在这种状态下,也融合出了我乡教育工作现阶段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具体如下:

一、首先,我们要把握新课程的宗旨: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掌握教学内容,得到情感体验与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体参与,学生变要你学为我要学,教师变传授者为引导者。在这一宗旨的带领下,注重设计,注重方法,注重课堂实效,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的三维整合。教学中要抓过程和方法,通过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全面训练学生思维以及想象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永远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培训,培养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为他们人生第一节作好奠基。

二、这十天的培训,实际上就是培训备教案的方法,在教案里面,体现了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的思想。设计的具有梯度的,环环相扣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备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以及兴趣爱好来设计问题。教案中设计的各种故事、游戏、谜语、出示图画、以及学生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描一描各种实际操作,就是备方法。通过设计问题和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的具体过程,实际上就实现了教材上的知识和技能目标,在学生回答问题、讨论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中,就不断地实现着三维目标里的其它两中目标。

三、教师设计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师生互动,最终解决问题,就是教学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实现的具体过程。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是实施新课程在思想方法上的精髓,因为童心本来是快乐的,快乐就体现了儿童的童真童趣,这就是转变观念。我们要抓住“乐”和“趣”二字,但不能一味地为乐而乐、为趣二趣,要使你设计的问题和创设的情境以及采取的游戏、故事、谜语等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乐趣,这才是“乐中学和学中乐”的要义之所在。我们要还儿童美好的蓝天,通过活泼有趣的课堂教学,争得最大的效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案设计得好不好,课前准备充分不充分,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设计教案时,要读大纲,明确教育目标,教学环节要大致保持齐全,如导读、新授、巩固练习、知识的拓展延伸、总结、作业等。这就是我们这次培训中学到的备教案的方法。

四、作为教师,我们要彻底转换角色,变原来的主演为导演,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课,当然也要讲课;变学生原来是观众为主演员,是他们在具有乐趣的气氛中人人思考、人人参与、人人活动,使知识、情感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流动,人人能得到能力的提高,分小组讨论学习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好方法。

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在新课改的实施当中,教师应成为教材的研究者,探索者,而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的传授者,教师要成为新型的、民主的、研究型的、艺术型的老师,我们要把教育工作当一番事业来干,不能只当一份工作来做,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儿童和家长的欢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教学中“懒”的问题———思想懒、行动懒。

五、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人人都能想问题、提问题、解决问题,是开启智慧的金钥匙。在做好一系列

工作的同时要特别注意识字(学生做生字卡)以及词语的积累,数学课要时刻注意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来源于生活。教学中,我们要全方位考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现代设备,教师和学生的聪明才智和课堂中随和的一些发明创造,各种直观教具身边的事物等等。

六、今后,我们还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丰富我们的知识,刷新概念,改变方法,新旧结合,创出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为我乡教育事业服务。

教委设想,今后如果有机会,我们可以聘请在新课程上有经验的外地、外校老师给我们的学生讲课,我们从中就可以学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经验,或者也可以出外听课,学习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方法,以提高我乡教师的教学水平。

“新课改培训工作总结”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二篇:新课改培训总结

新 课 改 培 训 总 结

——新课改中的学生观

郧西三中

李海芬

经过为期十天的新课改培训,受益匪浅,从中认识到新课改的创新之处。其中就新课改中的学生观浅谈一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如何实施,应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环境,加强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适当进行语文开放题教学。

随着对新课程标准的了解,新教材的认识,让我们感受到语文教学改革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向我们走来。新教材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了探究、交流的操作平台;展现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新教材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然而,我们作为教师是否能够充分利用好教材,改变过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课堂以教师为主,对学生要求太多,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接受,在学习上依赖性强,厌学情绪明显,学习效率低下等等。下面就这十天来对新课改的认识,谈一谈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该怎么做。

一、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源泉。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千多年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从自己丰富的教学实际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赫尔巴特学派甚至将兴趣视为教育过程必须借助的“保险丝”。他们都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可见,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发生的运行机制,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2).要使学生有兴趣,必须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习也应如此。学生并不只受教于老师,而且自己也独立学习。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习者。许多教育事实也反映出,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己找到并发现、纠正自己的错误。如果我们把每种事情都教给学生或者规定他们按固定的程序完成,就会妨碍他们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现,妨碍他们的发展。比如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一篇文章,按照传统的讲法就是把第一段当中的修辞——讳饰和两个对于将一下,把课文的字词字音讲解一番。学生听了没有新意,而且海浪费学生的课堂时间,那么学生在学了这一篇课文后就觉得这篇课文没有讲什么。但在新课程改革当中,讲法就完全不一样了,老师主要是从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当中,引导学生了解恩格斯与马克思之间的友谊以及他们对世界的贡献,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在挚友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怀念与不忍。这样的话,课堂的主动权就在学生手中。那么学生提出的疑问大家一起来解答,这样学生既又足够的空间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要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教师往往只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最容易忽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教师凭想象充分准备一堂课,并依此设计如何去讲授,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其结果往往也只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如果我们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堂上交给学生恰当的主动权,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由于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学以致用,因此语文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语文思维活动。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一篇小说,不仅仅是放个电影让学生看一看就罢了,新课改中,我们可以截取其中的一个小片段作为一个剧本,让学生自导自演,切身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情感。(2).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三、强化交流和合作,倡导开放的教学活动方式。

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而忽略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忽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语文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合作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核心,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

以上几点是通过这十天的培训得出的一点感悟,可以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实施检验。

第三篇:新课改培训总结

高中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时代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中课程的改革总体来说应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是科学的,应该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否则要受到规律的惩罚。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学中充分考虑课程的特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它们所体现的思想方法,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对课程教学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提高课程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为未来发展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1、真正理解素质教育。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

2、整体把握新课程。

整体把握新课程有利于统揽全局,减少盲目性。整体把握新课程,我们可以站在一个高度去认识整个高中课程的所有模块内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这样有利于整体安排教学、设计教学方案。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难度、广度和深度。整体把握可以就某些知识的前后联系设计教学,减少盲目性,增强时效性,才能在传授知识时游刃有余,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整体把握新课程有利于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的理念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体把握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实施教学。整体把握新教材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通过教学的研究和积累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在教学中如果能经常对某些问题进行分析,可促使教师不断去研究和总结反思。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养和理论水平。

3、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长期以来,教师一直处于整个课堂的中心地位,学生沦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养成了很强的依赖心理,自主学习意识相当淡泊。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普遍感觉枯燥乏味,甚至害怕和厌恶数学,很难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成中,过多关注自身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督促,导致学生学习更多的是死记硬背和机械模仿,知识迁移和应用意识薄弱。我认为教师更多的应该扮演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指导者。牢固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意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地位的作用。在教学中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督促学生独自完成练习,转变过强的依赖意识,克服思维惰性。变“讲解式”为“问题式”,把学生的思维尽量引到最近发展区;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激发学习的原动力和内驱力。课后及时给予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总结出一套适合自身学习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定会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学生形成的自学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将终身受益。

4、在教学中不断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思想教育和传统文化科学知识的主要手段。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堂上教师的一切活动都对学生将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明确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遵守课堂教学的严密性、严肃性,努力克服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使学生在课堂这个阵地上,通过教学的全过程,在思想道德和科学知识等方面,都能有所长进,这正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应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教师要适时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不断帮助学生矫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在教学生涯中教师还要对自己的行为多反思、勤总结,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5、不断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

准确性是评价灵魂。评价语务必恰如其分,有分寸感。评价时因人而异,体现个性化。本着“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评价标准。更多的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主动参与学习,是否有浓厚的兴趣,是否去主动探索研究,尊重个性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教师要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同一问题的回答、对相同任务的完成程度、对同一问题的认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问题认识存在差异,教师应能针对不同的水平給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让学生感到符合自己的水平,不夸大。过度的评价,不能恰如其分的评价会让孩子迷失方向,不能准确把握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是真还是假,不利于孩子的进步。所以教师在评价时应斟酌自己的语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赞美一定要真诚而亲切。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教师的评价应有激励作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非常期待别人对他的赏识和激励,教师的赞赏和鼓励让学生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在自信中走向成功。饱含激励的加以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感受浓浓的师爱,得到了向上的力量。在我们做班主任工作的教师中,学生经常会说“老师有时间你给我谈谈,给我鼓鼓劲”。看来学生期待老师的表扬与激励,这会给他们带来动力。

参加此次培训收获最大的是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对新课程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深切体会到注重理论学习、关注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的必要性。通过学习,教师还应努力在学科教学实践中体现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应在此基础上科学地整合并使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当今社会对老师的要求较高,老师们应不断提高自己,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帮助教学,用浅易的教学来表达,提高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允许学生有错误,鼓励学生开口。创造真实、有趣的环境让学生乐于思维。

此次培训工作组织严密、管理严格。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亲自组织,协调。参训教师努力克服盛夏酷暑带来的不便,学习态度端正,听课认真,能自觉遵守培训班的管理规定。广大教师从思想上、认识上、理念上进一步明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任务,更新了教育观念,掌握了新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从而为进一步适应新教材对教师的要求,确保新学期开学之际能够顺利走上讲台,担负起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新课改培训总结

新课改培训总结

通过暑期十天时间紧,任务重的远程培训后,本人从学生与教师的角度对新课改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在高中阶段实施语文教育的改革,是一个前无古人摸索阶段,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摸索出适合学生的一套方法策略来。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就是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实践等活动去获取知识,并在主动探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自主探索学习” 体现了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的特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把学习的责任真正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

那么怎么样才能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中发挥自身的潜能和优势,保证他们的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落到实处,真正地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本领呢?

一、目标明确,做到有的放矢。首先要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立足于整个教学单元,让学生对学习的目标、方法和过程及课文的重点难点有大概的初步认识。教师参与指导,帮助学生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获得什么。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在怎么样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渴求的心理,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情境之中。而学生可借助教师的提示以及和文本相关的资料,初步感知文本,并在感知的过程中逐步明确目标。我国有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的俗语,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育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他的自学欲望自然会在心中升起,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使之乐于学习,就要想方设法来调动他们的自学兴趣。要变“教师的自我感觉良好”为“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我们老师在上课时大多关注的是这堂课我上得好不好,我的要求学生有没有达到,我的讲解学生有没有理解。其实,教师都太注重自我的感觉,而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体验。所以我们语文老师不管在上什么课,都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而是要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上课。

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鼓励质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也特别提到了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有所疑,才有所思有所得。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题,而学生也只有经过自己的探索,才能拨开迷雾,发现不为人知的新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大胆质疑,通过对学生的提问组织讨论,多方交流,相互启发,不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对课文有更深层的了解,还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思辩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倡导合作并多方交流,注重自主探究过程的参与性。自主探究是自主探究学习的中心环节。学生的自主探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不过这种引导应该是指而不明,引而不发的。教师要注重学生探究的过程,要引导学生真正亲近文本,体验探究过程,摸索探究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之外,还应该涉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种互动过程。师生间要有情感的沟通,要多观察、多倾听、多交流。新课程里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的真谛也在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他们的自我精神。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可以是由学生自主组织形成、自由组合的小组活动。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甚至辩论。每个人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借助他人的思维方式来启发自己的思维火花。同时教师在其中也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在此过程充分了解情况,适当指导,启发学生的思路,辨明方向。这样通过集体交流之后,达到拓宽思路,加深理解,共同提高的效果。

五、回归到学生自悟探究上。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故弄玄虚的卖弄,也不是教师讲述教师本人的读书心得,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就要重视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自主运用,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从哲学的高度阐述了“知行合一”的语文学习思想。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知”和“行”的统一。学生最终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在实践运用中举一反三,形成技能。我们可以通过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与生活的实际密切结合起来,可以是课堂语文活动、拓展延伸的讨论、生活实际的运用等多种形式。学生可在这些实践形式中,自主锻炼语文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使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语文教师素质有了极大提高,新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我认为广大语文工作者应做到:

第一、加强培训,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逐步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

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落实《语文教学新大纲实施意见》,提高认识,明确新课程观念,把握新教材特点,立足课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开展教研活动,使教师对新课程有了足够的认识,对新课改作好充分的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在如何对待新课程上,如何对待新课改上,统一了认识,转变了教师的观念。

第二、摘下“变形镜”或“有色镜”,以全新的视野看待我们的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立的人格特点和价值,不能幻想以一个什么截然统一的标准“修理”个性千差万别的学生群体,重要的是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因势利导,促进其自我价值的实现。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独特的个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标志。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以人为本,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因为没有独立的个性,便没有什么创造性。学生不是小大人,他们具有独特的个性、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不能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去约束学生,要求学生模仿。如果今天的学生,“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是一种悲哀。

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已有的科学研究证实,学生的发展潜能是巨大的,并非像僵化的学生发展观那样认为学生的智能水平是先天决定的。此外,学生的优势发展潜能是各有所长,不尽相同的,这已为多元智力理论与实际研究所证实。教师面对某个学生,要问的不是这个学生是否聪明的问题,而是他究竟在哪些方面聪明。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弱势,这不是问题,问题是能否扬长避短。某方面的弱势,或许恰恰就是另一方面的优势。相信学生的潜能,诊断学生的优势智力,并且激励其发展成材,这不仅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而且是对学生个性特质的真正尊重。

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天性,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之所以为学生,皆在于其可塑性强,发展弹性大。作为教师,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哪怕是一时所谓的差生。

第三、加大对同组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通过传、帮、带以及学科带头人的指导培养、教研、集备活动、教师课堂比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等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为了让更多的教师,尤其是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科组形成一帮一的“师徒结对活动”。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增长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要从繁忙的业务圈子里跳出来,读读书刊、想想点子,练练技能,鉴赏艺术,活动筋骨,只有教师乐教,学生才能乐学。

新课程,灵活性较大,教师的要勇于面对挑战,在新课程实践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完善自己,力争把自己培养成新课改的弄潮儿。

第五篇:新课改培训总结

新课改培训总结

通过暑期十天时间紧,任务重的远程培训后,本人从学生与教师的角度对新课改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在高中阶段实施语文教育的改革,是一个前无古人摸索阶段,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摸索出适合学生的一套方法策略来。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就是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实践等活动去获取知识,并在主动探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自主探索学习” 体现了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的特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把学习的责任真正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

那么怎么样才能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中发挥自身的潜能和优势,保证他们的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落到实处,真正地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本领呢?

一、目标明确,做到有的放矢。首先要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立足于整个教学单元,让学生对学习的目标、方法和过程及课文的重点难点有大概的初步认识。教师参与指导,帮助学生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获得什么。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在怎么样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渴求的心理,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情境之中。而学生可借助教师的提示以及和文本相关的资料,初步感知文本,并在感知的过程中逐步明确目标。我国有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的俗语,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育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他的自学欲望自然会在心中升起,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使之乐于学习,就要想方设法来调动他们的自学兴趣。要变“教师的自我感觉良好”为“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我们老师在上课时大多关注的是这堂课我上得好不好,我的要求学生有没有达到,我的讲解学生有没有理解。其实,教师都太注重自我的感觉,而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体验。所以我们语文老师不管在上什么课,都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而是要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上课。

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鼓励质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也特别提到了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有所疑,才有所思有所得。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题,而学生也只有经过自己的探索,才能拨开迷雾,发现不为人知的新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大胆质疑,通过对学生的提问组织讨论,多方交流,相互启发,不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对课文有更深层的了解,还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思辩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倡导合作并多方交流,注重自主探究过程的参与性。自主探究是自主探究学习的中心环节。学生的自主探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不过这种引导应该是指而不明,引而不发的。教师要注重学生探究的过程,要引导学生真正亲近文本,体验探究过程,摸索探究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之外,还应该涉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种互动过程。师生间要有情感的沟通,要多观察、多倾听、多交流。新课程里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的真谛也在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他们的自我精神。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可以是由学生自主组织形成、自由组合的小组活动。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甚至辩论。每个人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借助他人的思维方式来启发自己的思维火花。同时教师在其中也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在此过程充分了解情况,适当指导,启发学生的思路,辨明方向。这样通过集体交流之后,达到拓宽思路,加深理解,共同提高的效果。

五、回归到学生自悟探究上。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故弄玄虚的卖弄,也不是教师讲述教师本人的读书心得,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就要重视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自主运用,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从哲学的高度阐述了“知行合一”的语文学习思想。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知”和“行”的统一。学生最终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在实践运用中举一反三,形成技能。我们可以通过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与生活的实际密切结合起来,可以是课堂语文活动、拓展延伸的讨论、生活实际的运用等多种形式。学生可在这些实践形式中,自主锻炼语文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使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语文教师素质有了极大提高,新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我认为广大语文工作者应做到:

第一、加强培训,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逐步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

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落实《语文教学新大纲实施意见》,提高认识,明确新课程观念,把握新教材特点,立足课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开展教研活动,使教师对新课程有了足够的认识,对新课改作好充分的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在如何对待新课程上,如何对待新课改上,统一了认识,转变了教师的观念。

第二、摘下“变形镜”或“有色镜”,以全新的视野看待我们的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立的人格特点和价值,不能幻想以一个什么截然统一的标准“修理”个性千差万别的学生群体,重要的是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因势利导,促进其自我价值的实现。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独特的个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标志。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以人为本,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因为没有独立的个性,便没有什么创造性。学生不是小大人,他们具有独特的个性、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不能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去约束学生,要求学生模仿。如果今天的学生,“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是一种悲哀。

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已有的科学研究证实,学生的发展潜能是巨大的,并非像僵化的学生发展观那样认为学生的智能水平是先天决定的。此外,学生的优势发展潜能是各有所长,不尽相同的,这已为多元智力理论与实际研究所证实。教师面对某个学生,要问的不是这个学生是否聪明的问题,而是他究竟在哪些方面聪明。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弱势,这不是问题,问题是能否扬长避短。某方面的弱势,或许恰恰就是另一方面的优势。相信学生的潜能,诊断学生的优势智力,并且激励其发展成材,这不仅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而且是对学生个性特质的真正尊重。

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天性,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之所以为学生,皆在于其可塑性强,发展弹性大。作为教师,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哪怕是一时所谓的差生。

第三、加大对同组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通过传、帮、带以及学科带头人的指导培养、教研、集备活动、教师课堂比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等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为了让更多的教师,尤其是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科组形成一帮一的“师徒结对活动”。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增长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要从繁忙的业务圈子里跳出来,读读书刊、想想点子,练练技能,鉴赏艺术,活动筋骨,只有教师乐教,学生才能乐学。

新课程,灵活性较大,教师的要勇于面对挑战,在新课程实践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完

本人有幸于2011年7月26日至8月1日参加了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数学教师培训,这次培训既有理论提升又有实践听课;既有专家讲座,又有互动交流。本次培训中针对7天的专家或名师讲座,并进行了及时的讨论,收获多多。

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最大的感触是及时。及时于自己思想觉悟的感悟,及时于自己教学理念的充足和提升。在培训中我充分理解了教师的敬业精神的内涵,它不仅表现在对教学工作的职守,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以尊重、信任的态度关怀学生,而且更重要的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孜孜追求和不断完善上。要求我们在奉献自己的同时,更要不断地汲取,不断地超越自我,要有勇于创新与创造,锲而不舍的追求的精神,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科学施教,开阔自己的教育视野。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逐步完善自我,以便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吕传汉教授的《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反思》、《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一些教学思考》、《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研究与写作》,段应全教授的《初中、高中数学教学知识的衔接问题》,叶明亮所长的《初中数学教材的教学驾驭》,遵义市教科所罗全民老师的《中考命题研析》,从追求卓越的职业生涯到面对课改的知识职能两方面谈了他们的看法,深入浅出的讲解、风趣幽默的事例、耐人寻味的提问,让人再现自身的价值。

贵阳实验二中的薛蓓老师《初中数学代数中考复习指导及试卷分析》的讲座。身处教学第一线的我们,一听说教科研,都或多或少地感到有点茫然,我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地教书,改作业,怎么会有时间和精力开展教科研呢?听了薛蓓老师的讲座,我茅塞顿开,原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也能开展教科研活动。薛蓓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教学研修。她的讲座使我明白:可以以课例为载体,通过“教学设计——课堂观察——反馈”这样的流程展开研究。她以上“从分数到分式”为例,让我们深入理会了这种研究的开展。回顾我们平时的教研活动,也经常听、评公开课,但从来都是不同水平,不同教龄的老师做着同样的事情,评课时也是大家泛泛而谈,这种局面难以让不同类的老师在教研活动中受益。要想使教研活动突破经验层面的局限,深入地开展下去,课堂观察技术与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缺乏对课堂的观察与反思意识,缺乏对教育教学的观察与思考意识,那么他就很难实现专业的提升。

贵阳17中唐煌老师关于《初中几何中考复习指导及试卷的讲话评》的讲座。明确指出教师要在自我反思中成长。每堂课下来,都要反思。如:教学环节是否出现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讨论是否富有成效?又有多少学生真正参与、体验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这堂课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下次课打算如何解决?在听教师评课时,就同一个教学环节,自己会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教,怎样设计更好?听不同学科教师的课,找找学科间的异同点在哪里,有哪些好的做法可以借鉴?学生在课堂上常会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这都要逐一记录,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自己的教学理念,开阔了视野,更使我在合作交流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获;同时培训内容丰富,学术水平高,充溢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阐释,充满了教育智慧,使我们开阔了眼界。虽不能说通过短短几天的培训就会立竿见影,但却也有许多顿悟。身为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慢慢地走,慢慢地教,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彩,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新课改培训总结(合集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