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编辑:紫云飞舞 识别码:16-822141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03 17:13:33 来源:网络

第一篇: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院系: 经管学院 专业班级:08人力一班 姓名: 翟坤 学号:310810030117

高中学生学习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10年1月份,对我高中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肥城第六高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精品学习网为广大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免费教育调查报告范文网下载,教育调查报告范文网是精品学习网为广大考生朋友提供的免费教育调查报告范文网专栏,涵盖了丰富的免费教育调查报告范文网的相关文章。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精品学习网为广大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免费教育调查报告范文网下载,教育调查报告范文网是精品学习网为广大考生朋友提供的免费教育调查报告范文网专栏,涵盖了丰富的免费教育调查报告范文网的相关文章。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高职或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第二篇:关于高中学生学习心理状况的调查问卷

关于高中学生学习心理状况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我是西华师范大学的实习老师,因实习工作,要对高中学生学习心理状况的现状进行调查,以真实反映高中学生学习心理的发展现状,请大家按实际情况认真填写,从各选项中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填写在每道题目后面的括号里。

真诚地希望您配合调查活动!不甚感激!

1、面对高中三年的学习,你的感觉如何?()-1-

A.目标明确B.没有方向C.只需完成高中学业

2、你认为你目前的压力来自于哪方面?()

A.老师的期望B.家庭的期望C.自己的期望

3、你认为现在读书对以后我们的事业用什么影响?()

A.有利于事业的成功B.没什么关系C.至少对考大学有帮助

4、在学习过程中你对学习的态度和对老师的希望(可多选):()

A.对学科感兴趣B.希望学其他些有用的知识C.希望得到老师帮助

5、一次考试失利,将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A.情绪波动很大 B.和以前一样C.更加努力D.认为自己很无能

6、你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吗?()

A.完全可以B.只能完成某几门C.每门都只能完成作业的部分

7、为了及时完成某项作业,你会()

A.废寝忘食,通宵达旦B.参考别人的C.完全照抄别人的8、你认为下列哪些人最赚钱()

A.大学毕业生B.高中毕业生C.初中毕业生

9、你认为高中的学习大多是()

A.记忆性学习B.理解性学习C.理解与记忆性并存的学习

10、你认为学习的作用是()

A.提高自身素质B.考大学C.没有考虑

11、你对自己的学习的热情?()

A.热情较高B.热情适中C.害怕学习

12、对于自己定的学习目标,出现困难可能达不到时,你会()

A.继续努力B.缩小目标C.完全放弃

13、为了实现一个大目标,你会给自己制定循序渐进的小目标?()

A.会B.有时会C.不会

14、你认为你目前的压力来自于哪方面?()

A.老师的期望B.家庭的期望C.自己的期望

15、写出自己最喜欢和最讨厌的课程(文科写文科的,理科写理科的)、。喜欢的原因:;讨厌的原因。

第三篇: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作者:武书敬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6年第05期

摘 要:学生的学习心理属于教育心理学的范畴。本文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心理调查,探讨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状况,分析人格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对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影响,并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遵循着眼于学生成长的教育质量观;通过合作来研究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强调行动研究。

关键词:学习心理;学习动机;焦虑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6)05-0095-04

一、引言

学校教育是“全人教育”。“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增强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和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积极向上的品格”《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P22》。外语教学是一个包括很多变项的复杂过程,其中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较之“母语”教学,外语教学受社会环境、各种心理因素的制约更为严重,再加之多年来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有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情感的培养倾向,有些学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心理问题和障碍。因此了解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对心理的现状,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时间与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时间为2005年3月16日,调查对象为高一年级的238名学生,其中男生138人,女生100人,年龄在15-17之间,这些学生都已经学了三年以上英语,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在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通过率为60%。

(二)研究工具

为了能全面地调查和反映普通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的情况,笔者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

1.定量研究:问卷调查

问卷共分27个项目,根据文秋芳(1996)和程晓堂(2002)和Broady(1996)的学习策略问卷设计而成,分为以下5个纬度: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学生的情绪控制;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交际能力。问卷采用莱科特五级记分制,要求接受调查的学生在五级刻度表上选择与自己的实际情况最接近的一项。为了保证问卷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该问卷采用匿名的形式。

2.定性研究:访谈

笔者随机选取了30名学生作为访谈对象。为使访谈气氛轻松和谐,访谈中没有录音。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

为了保证问卷研究的信度和效度,调查问卷的填写由被调查学生的英语教师利用课前10分钟让学生当堂完成。笔者共收集到有效问卷238份,并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描述统计。笔者还对随机抽取的30名学生进行了访谈,以便更有效地描述普通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状况。

三、结果分析

影响学习者外语学习的心理因素是多方面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人心理因素的差异,会产生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与学习成绩的差异。下面就最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数据加以分析。

(一)学生外语学习的动机

表1.学生外语学习的动机

数据显示表明,接近一半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直接兴趣,他们学习外语是为了通过考试或赢得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喜欢,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比例,学生只有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产生较强的学习动力,这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在于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学习者的需要有多种,因人而异。对学习英语的学生来说,运用语言的成就感是共同的需要。从教学角度来说,唯有保证学生有所得,才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办法。

(二)学生外语学习的自信心

数据显示:半数以上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信心,不能独立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对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的过程和方法说不清楚。上课不能积极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根据心理学的理论,自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素,因为智力、生理及情感因素的作用都要在自信心的前提下才能发挥作用。造成自信心不足的原因有很多,根据访谈的结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打好英语学习的基础,跟不上课程进度,长期处于应付局面,考试成绩总是排在班级后面。自信心不高的另一原因是自己确立的短期目标过高,一时难以实现,长期以来,得不到成就感,自己对自己的成功产生怀疑。因此,教师要明确自己教学中的责任,帮助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实行个性化教学,对英语水平高的学生实行“导师制”,提出高的期望,以利于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对于英语水平低的学生,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帮助他们确立切合实际的目标和计划,并加强过程管理,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另外,还要加强学法指导。在设计任务时,要明确责任、目标,提高学生对完成任务过程和策略的关注意识,并附以相应的过程评价。

(三)学生外语学习中的情绪控制

数据显示只有35.3%的学生认为在英语学习中能努力克服害羞和焦虑心理。52.84%的学生认为自己注意调整英语学习中的情绪,61.77%的学生认为当考试不理想时,总能暗暗鼓励自己不能泄气。教育研究表明,焦虑分为两类:一类是阻碍型的,一类是促进型的。轻度的或者适度的焦虑对学习有益,这种适度的焦虑能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驱使学生发挥出应有的水平,甚至激发到超长状态。而过分的焦虑是语言学习中最大的心理障碍。多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过分焦虑与学业成绩、水平考试成绩、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自信心和自尊心之间都存在负相关关系。

根据访谈结果,在外语课堂上,焦虑感部分原因来自不当的教学方法。例如,有些教师对学生所犯的错误缺乏容忍,学生一犯错误,教师就批评。为了避免老师的批评,学生下意识地为了维护自我而采取回避和退缩行为。也有些人的焦虑源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欠妥,学习成绩差,有些学生花费了很大气力,却屡屡失败,有些人受了亲朋好友的负面影响,被别人学习英语失败的阴影所笼罩,畏难、怕受挫折的情绪占了主导地位,这类外语学习者往往自信心不足,学习主动性不够,整个学习在压抑的状态下进行。

(四)学生的外语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在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方面,数据显示,50%以上的学生认为制定个人计划、确定个人目标、评价自己的进步对外语学习很重要,虽然半数以上的学生不同意“老师批改的作业才值得做”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我等老师来解决”。但只有17.68%的学生认为总是根据需要进行预习,29.41%的学生认为在学习中积极思考,50%的学生认为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58.83%的学生却期望老师能确切地告诉他们要做的事。数据表明了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但很多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付诸于行动的自我监控和坚强意志,对老师还存在很强的依赖性,学习还处于被动状态。

(五)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

从表中的数据来看,除了选项“在英语学习中,我乐意向同学提供帮助。”平均分较高之外,其它选项平均分都较低。如:“在交际中,我注意中外习俗的差异”(平均分为2.38),“在交际中我能克服语言障碍,维持交际”(平均分为2.35),“我能主动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学习体

会”(平均分为2.68),数据表明学生的交际能力、跨文化意识、师生沟通的能力有待于提高。中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使用非交际语言教学法,学生无法在适当的语境中去学会使用语言,当他们发现语言知识不能自然地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不能带来交际能力的提高时,就会产生“交际无能”的感觉,在部分学生身上,还会出现拒绝交际、回避交际的心理,带来严重的后果(黄晓红,1993)。

四、启发与建议

通过本次对高一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状况的调查,笔者认为若使学生有健康的和谐的英语学习心理,学习心理的研究应该在以下三方面有所突破。

(一)着眼于学生成长的教育质量观

1.澄清对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的认识。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以往以及目前的教育在学生的外语学习心理方面有两个误区(程,2000):第一,重视智力和知识的发展,忽视心理发展因素,以致于受教育者人际关系淡薄、身心得不到全面、健康的发展。第二,忽视学习心理与认知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教育中,过分重视认知能力的培养,而且在培养认知能力的过程中,忽视情感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人处于消极的心理状态时,认知活动自行停止。即使不停止,认知活动也不会有实际效果。

2.解决学生的英语学习心理问题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习心理已经不是语言教学问题,甚至不是教育本身的问题,而是人的发展问题。因此,关注学生的英语学习心理可以提高语言教学的效果,语言教学也能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英语学习心理。

3.积极推进和关注与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相关的系统化的评价体系。学生的积极的英语学习心理并不仅仅取决于学生的努力,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如何评价教师在培养学生积极英语学习心理中的作用,同样值得深入研究。对于这些问题,只靠开发几种评价方法或评价体系是无法解决的,必须要形成比较系统的评价体系,为多种评价主体(学生、教师、家长),采种多种评价手段(定量与定性),评价多种评价对象(学生、教师),实现多种评价目的(反映型与预测性)提供可能。

(二)通过合作来研究学习者的学习心理

1.我国的研究者主要从理论层面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心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但是缺乏与实际教学相关的实证研究,教师虽有一定的教学实践,但缺乏把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能力。因此,加强双方的合作,有助于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

2.学生家长是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教育的有效的教育资源。国外有教育专家指出,孩子在学校接受一天的教育不及他上学路上10分钟受到的教育效果明显,国内也有专家指出

“5+2=0”,即七天的学校教育往往被两天的家庭教育淹没,因此,家长的积极参与会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协调的发展。

3.师生交流。利用移情(empathy),就是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的一种意识或行为。善于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研究学习者的学习心理。教师要经常性地努力学习一些新的或困难的东西,利用这种经历了解学生所面临的恐怖和焦虑。如果教师想去帮助学生学习,那种把自己作为学习者而苦苦挣扎的经历将成为一种教学优势。这种经历会对学生产生一种同情,从而帮助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行动,以降低学生的学习焦虑。由于英语学习有其特殊性,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正确的语言学习观和利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还是英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英语学习的意识,实践证明,案例分析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已有的典型案例或自己开发的有价值的案例,有助于学生反思自己原有的学习观念,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心理。

另外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强目的语文化的适应性和交际能力也是外语教师的当务之急。教师要增强自己的跨文化意识,丰富自己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的知识,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文化,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中所隐含的文化内涵,有意识地介绍和渗透非语言交际方面的知识,并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非语言交际的能力。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可设置一些特定的文化情景,让学生置身于这种模拟的文化背景中进行角色表演,并指导他们尽量按照角色的特点和特定的言语交际环境来正确地使用语言,指导他们尽可能地使自己的语言、风格来表现该角色的民族个性。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可帮助学生逐步提高结合社会文化背景来参与交际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三)强调行动研究

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具有很多不可预测性,学生的英语学习心理也会因具体情况而千差万别,教师培训固然重要,但它不可能帮助教师解决一切教学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教师的职责已不是被动地模仿,而是根据自己教学的现实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研究者要引导教师真实的发展观,提供实用的、可操作性的研究学生学习心理的方法,澄清教师固有的传统观念,认为研究只是研究者的事情,与教师无关。把学生的外语学习心理作为真正的课题来研究,探索出适合于自己教学实际的,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语言教学的新路来。

当然,在具体的研究设计和实施中,研究者须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寻找学生学习心理研究新的生长点,但是,“遵循着眼于学生成长的教育质量观”、“通过合作来研究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强调行动研究”这种的基本思路却是保证研究能够促进所有参与者共同发展,在理论和应用方面都有广泛研究价值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在研究思路的指导下,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推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心理研究,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Brookfield D.Stephen 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2]Broady,E&M-M,Kenning.Promoting Learner Autonomy in University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 Association for French Language Studies in Association with CILT,1996.[3]程晓堂(导读)Arnold Jane,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Beijing: Beijing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4]程晓堂.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2.[5]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6]黄晓红.不当的教学方式对中国学生外语学习心理的影响[J].外语界,1993,(2).[7]文秋芳 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8]曾琪.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45-47页.[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2.[10]周卫勇 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责任编辑 星 瞳

第四篇:关于高中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高中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观念也渐趋不同,这种变化在高中生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现在中学生的消费市场成为商家的必争之地。高中生作为中学生的主流,他们的消费观念是什么?消费方向又如何?影响的因素又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通过政治教学引导学生正确消费?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展开了对本校高一年级同学消费情况的调查活动。通过对本次调查所取得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我们的结论和建议。

关键字:高中生 消费观念 学校教育

一、调查结论:

1.高中学生的消费自主程度高

据统计:74.1%的学生对自己的零用钱有绝对的支配权

2.消费结构不合理,但消费趋向多元化

目前,二中有近30%的学生拥有手机,话费超过60元的占了61%。而且将15%以上的零用钱用于上网的学生也近3成。学生主要的消费内容为饮食,服饰和娱乐。对书籍的消费相对较少。

由此可见在学生的消费结构中物质消费占了绝对的优势。精神消费却反而更少。文具和书刊的消费每年只在80元左右。(参考书籍除外)

3.鞋类消费注重品牌和款式:我们学校都有统一的着装,因此鞋子似乎成为了众人的焦点。

调查显示:有49.7%的学生购鞋的价位在100~300元之间,300元以上的占4.5%,100元以下的占45.8%;有50.8%的学生在买鞋的时候首选专卖店;74.2%的学生购买过名牌鞋。买名牌鞋的前两个原因是:自己喜欢(88.9%)和受社会潮流影响(5.1%);买某种鞋的主要因素是质量(48.6%)和款式(31.2%)所占的比重最大。

4.寄宿生的消费水平远不如通学生。

从统计的数据来看,寄宿生独身子女的人数远大于通学生,而且家庭的年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月生活费多在400元左右。扣除了平常的各项消费,剩下的零用钱不多,减低了乱消费的机会。再加上大多数的寄宿生都来自乡下,消费观念多数都很朴实。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就我校高中生的消费状况来说存在以下问题:

1、消费结构仍有片面性

首先,部分中学生的消费内容过于集中。其次,追求品牌的中学生也占一定的比例,这些学生的消费观念显然进入了误区,这也反映了中学生消费中不合理的一面。当一个中学生满身名牌、穿戴时髦的时候,所显示的并不是那个中学生的个人价值,却是虚荣和不合适宜。作为一个中学生,其个人价值在于勇敢向上、勤奋、智慧、活跃的思想以及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在于他的独立性。这样的中学生充满自信,无论是否穿戴名牌,都不影响他们的个人魅力。相反,如果一个中学生只能靠外表在名牌来支撑自己的“价值”和“地位”的话,说明这个中学生毫无自信,已经“一无所有”了。

2、攀比现象严重

据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是十分严重的。这种不好的现象会使中学生的消费走向歧路,不利于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另外,要注意的是94.4%的中学生的经济来源是父母,过攀比会使中学生的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为了满足这些中学生的虚荣心,过度溺爱孩子的父母只得一再尽力提供经济上的支持。而对于这些中学生来说,真正需要的不是这些,真正需要的是正确的引导和自省,若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变得歪曲,消费很难再正常化,会影响他们将来的生存和发展。

3、家长对于中学生的理财教育不够到位

据调查结果显示,约38.9%的中学生家长不经常甚至从不对其进行理财教育,这也是中学生的消费有片面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第九题的调查结果显示,86.1%的中学生认为需要对自己进行理财教育,这体现了对中学生对理财教育的渴望。

二、成因分析

㈠主观因素:

⒈高中生消费意识仍较差,容易产生攀比心理。主要表现在:过于注重外表,在意别人的看法。吃、穿、用、行都讲究名牌,原因就是名牌漂亮,更显档次,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

2.从众心理在作怪。同学之间都普遍存在一种心理,就是“别人有,我也要”,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别人有手机,我也要;别人有名牌鞋,我也要;别人吃的好,我也要„„因而形成了一种畸形消费状态。

⒊求异心理的影响。现在面临着强大的学习压力,也许因为学习上的不如别人,心理产生了一种自卑感,想在别的方面寻找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是想要张显个性。于是一种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心态便对高中升的消费趋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㈡客观因素:

⒈社会环境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的改善,和消费观念的变迁,于是出现了出手阔绰的“贵族”,为了“面子”不惜付出高代价。而且认清消费也越来越中。广告中生过早的受到社会风气影响,向大人看齐,贵重物品的“礼尚往来”便造成了消费的错误观念。

2.父母和长辈过分溺爱。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便把他们当成家里的“小皇帝”,“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无论孩子的消费是否正当都予以满足。有的节日特别是春节,有的学生的“压岁钱”更 是多的数不胜数,家长给了又给,亲戚也给不少.而作为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有钱话到没钱止,而他们花钱的地方相对而言是比较少的,于是,这部分“多余”的钱就用来买手机等高价格消费品。这样就等于纵容他们步入消费的误区。

⒊学校教育的不足。为了应对应试教育各校的成绩的竞争,为了满足高考需要,学校过于注重对学生学习和知识方面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日常消费行为和思想观念的教育和引导。

三、如何通过政治教学培养中学生合理消费习惯

1、首先,要在当代中学生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攀比,不过分追求名牌,提倡艰苦奋斗精神。由于中学生正处于消费前沿,能轻而易举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各种消费信息,所以,对于社会上的新兴事物要学会辨别好坏是非,增强消费意识,提高自主消费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薄弱,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说得少了,浪费现象由此滋生。还有一些家长认为现在生活好了,不能亏着孩子,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满足孩子们的要求,对孩子过分宠爱,使他们过者“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在学生中攀比、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当小康生活向我们招手之际,当太平盛世向我们走来之时,我们更须永葆艰苦奋斗的本色。惟有如此,方可民族兴盛,大业有成。为此,希望学校和家长加强教育引导,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经常抓,这样中学生才能形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尊重和珍惜大人们的劳动成果、不追求奢侈、不贪图享乐的正确消费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2、其次,教师应积极联系中学生的家长,配合家长对中学生进行适当的理财教育,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告诫家长不要过度溺爱子女,严防中学生攀比心理严重化,要经常作适当的引导,做好中学生合理消费的第一任老师。引导学生把零花钱存起来,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家庭理财。

3、再次,对于培养当代中学生的合理消费习惯,建议学校多对中学生进行理财教育。一些发达国家在中小学和家庭教育中,理财教育是热门的话题。他们根据孩子年龄不同的特点,学校和家长按不同的阶段,由浅入深地确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内容,进行理财教育。面向新世纪,我国却加入世贸组织,外国人可不会等我们准备好了才和我们赛跑。如果还意识不到理财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后果不难想象。所以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中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合理消费习惯的养成,才能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然而当今,大部分中学生的消费都很偏激,所以,希望中学生能调整一下自己在各方面的消费比例,比如说把不应用的钱,用到学习方面,尽量少吃零食,不要再有攀比现象,买音像制品、送礼要有个适度,要注意家庭条件来支配你的消费情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首先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不盲目攀比、超前消费、崇洋消费,其次,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物质消费,用以保持人的生理健康,精神消费可以增进人的精神健康,购买各类书籍开发人的智力,经常参加锻炼,进行健康的娱乐活动等,都是精神消费的表现。第三,要提高消费的科学性,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国家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古人说:“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患。劳动是幸福的左手,节俭是幸福的右手。”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反之,没有正确的消费观,热衷于吃喝玩乐,在生活上挥霍浪费的人是不会有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我们要时刻记住我国的国情和奋斗目标,作一个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有为青年。

此外,社会也应加强和完善秩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引导高中生进行合理消费,增加适宜的消费项目,使高中生消费适得其所。

总之,高中生正确的消费观的建立,离不开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

第五篇:高中学生传统美德状况的调查报告

高中学生传统美德状况的调查报告

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中学段文海 付秀华

一、调查研究的目的: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中西方文化交流日渐频繁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面对着东西方文化差异给人们带来的困惑与矛盾,面对着各行各业激烈竞争中表现出来的人心不古,面对着社会上的形形色色的思想给学生带来的种种冲击,我们决定到传统美德中去寻找教育的力量与对策,但是目前传统美德在学生的心中究竟处在一个什么位置?他们把自己的审美点定位在哪里?他们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究竟如何去评判?„„这些都是我们教育者所应该掌握到的,也只有把握了这些,我们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找准切入点,进行及时的、有效的教育。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使传统美德教育在学生生活中更好地更为有效地开展,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对‘孝与孝道’的认识的调查研究。

二、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和对象。

a)调查研究的方法:初期以问卷为主,召开座谈会,召开传统美德报告会,举办中华诗词朗诵会,建立校内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辅导站为辅。

b)调查研究对象:韩村河中学高二年级143名同学

三、调查的内容。

青年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有关“孝道”现象的看法。

四、调查的问题及统计分析。

本次测试共8个题目,要求学生将最符合自己的想法的选出来。

1、您如何看“现在的一些人只知道心疼自己的儿女和顾及自己的小家庭,却常常把自己的老父母冷落在一旁忍受孤独和病痛”的现象?

在问卷调查中“坚决反对”的有121人,占所调查人数的84.6%;“不提倡,也不反对”的有4人,占总人数的27%;认为“虽觉得不对,但是也很无奈”的共有18人,占12.6%。

2、每年过年全家团聚时,家中的晚辈们是否都能举行仪式,给家里的长辈们拜年?

其中认为“这是家里的传统”的有63人,占44.1%;“偶尔会有”的有23人,为16.1%;“从没搞过什么仪式,大家只是在一起吃顿饭”的57人,占39.8%

3、您的家里有家谱吗?

回答“有”的有1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9.8%;回答“老辈有,现在没有”的有129人,占90.2%。

4、在您看来,怎么做才是对父母长辈最大的“孝”?

“时时事事都要遵照父母的意愿去做,不能违背,以免让老人生气”的10人,占6.9%;“要让自己的父母吃饱、穿暖、手里有零花钱”的有8人,5.6%; “节假日多陪陪父母,多与父母交流,不要让他们觉得太寂寞”的共有102人,占71.3%;“给父母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让他们老有所乐”共有21人,占14.7%;

5、您认为要处好与家中老人关系的最佳方式应该是:

“应该一起生活,同时尊重老人的爱好、愿望与要求”的有121人,所占比例为84.6%;“分开生活好,但要安排好老人的衣食住行” 的有37人,占25.9%;“分开生活各自照顾好自己的家庭,可向老人支付一定的赡养费”有4人,占28%“将老人送往‘托老所’,科学安排老人的生活起居”,有2人,占13%

6、您认为有些人不敬顺老人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认为“老人对他们来说已经不中用了”的有47人,占32.9%;认为“经济上非常困难,无力承担老人的赡养问题”的39人,占27.3% ;认为“和老人一直就没有感情,关系不好”的37人,占25.9%;认为“老人不体谅作儿女的难处”的7人,占4.9%;认为“嫌麻烦”的2人;“家庭内部矛盾”的2人;“不愿承担其赡养费用”的1人,“和老人思想、看法不同”的1人;“只是不愿去照顾,觉得照顾他们是一种负担”的1人。

7、出门在外,如果遇到需要帮助的老人,您是否会主动去帮助他们?

“一定会,我总是这样做”的59人,占被调查总数的41.3﹪;“如果自己心情好,偶尔会帮一帮”的15人,占被调查总数的10.5﹪;“会考虑帮助,但要分是什么情况,不要因为好心帮助老人,引来不必要的麻烦”的55人,占被调查总数的38.5﹪;“除非有必要,否则不会去主动帮助他们”的有6人;“从来没考虑过这个问题”的有8人。

8、您的家中是否有清明节祭祖的习惯?

回答“有”的94人;回答“没有”的49人。

这种清明节祭祖的习惯是否代代相传?

回答“是”的87人;回答“不是”的有56人。

根据上面对调查问题的统计,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孝道的认识,通过这些认识,我们也能反观社会现实对学生思想的影响。

(一)学生对孝道的认识

孝亲意识:

第一道题:“您如何看‘现在的一些人只知道心疼自己的儿女和

顾及自己的小家庭,却常常把自己的老父母冷落在一旁忍受孤独和病痛’的现象?” 学生中“坚决反对”的有121人,占所调查人数的84.6%;“不提倡,也不反对”的有4人,占总人数的27%;认为“虽觉得不对,但是也很无奈”的共有18人,占12.6%。从学生对这道题的回答,我们不难看出学生是非观念是非常明确的:他们不希望看到冷落父母的现象。

第二道题:每年过年全家团聚时,家中的晚辈们是否都能举行仪式,给家里的长辈们拜年?其中认为“这是家里的传统”的有63人,占44.1%;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家庭把“孝道”看得是很重要的,虽然这只是一种仪式,但也是睦亲教育的一种手段,久而久之,这就会成为一种观念深入人心。

第四道题:在您看来,怎么做才是对父母长辈最大的“孝”?回答“节假日多陪陪父母,多与父母交流,不要让他们觉得太寂寞”的共有102人,占71.3%;第五道题:您认为要处好与家中老人关系的最佳方式应该是怎样的?选择“应该一起生活,同时尊重老人的爱好、愿望与要求”的有121人,所占比例为84.6%;同学们对“第六道题:您认为有些人不敬顺老人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回答“经济上非常困难,无力承担老人的赡养问题”的39人,提出了置疑,“小的时候,也许他们家很困难,他们父母为什么没抛弃他们?”;笔者深刻地感到,自从我校召开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社去互动教育研究》现场会,学生对孝敬父母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孝为德之本,百行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诗经·小雅》中说:“善事父母曰孝”,亚圣孟子也说过:“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孝敬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

测试后,我们又与部分学生召开了座谈会,当重复问到这一问题时,学生抢着表达自己对孝敬父母的看法,大体有两种意见,第一种:作为人,不能忘本,父母生养我们不易,从一出生到上小学、中学,我们自己还没有谋生的能力,我们的衣食住行,没有一样不需要父母的操心,从咿呀学语父母就关注我们的成长,直到今天这么大,每天出门父母都要嘱咐我们注意安全,有形的,无形的,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我们现在还没有机会回报,我们长大后一定会孝敬父母的。对于我们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大多对问题中谈到的那种人表示愤慨,甚至嗤之以鼻。第二种意见认为父母不独给了我们生命,更重要的是父母给了我们家庭的温暖,无限的关爱。我们对父母也不该仅仅是赡养,而应在思想深处对父母有着深厚的感情。应该多听听父母的意见,认为应该让题目中所提到的那种人多听听陈红的《常回家看看》。

我们认为学生的第二种看法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孔子说过:人们都说能养活父母就是孝,然而,对狗和马人都要养活,如果不孝敬父

母,只是养活,这与养狗、养马有何区别呢?所以说要真正做到孝敬父母,还需在“敬”上下功夫。无论父母从事什么工作,有什么样的本事,我们都要尊敬和爱戴他们,要多与父母聊聊天,多听听父母的想法,说话时一定要和气,万万不可顶撞父母,避免父母伤心。

助老意识

助人乃快乐之本,这也是一种传统美德。助老意识更是一种美德。在回答第七道题时,有41.3﹪的同学表示“出门在外,如果遇到需要帮助的老人,一定会主动去帮助他们,而且总是这样做。”

助老意识、助残意识,自古就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敬老院、福利院、助残中心、红十字会等社会慈善机构,就是国家、社会对这种传统美德的大力弘扬。

在座谈会上,同学们都认为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一个人如果以自己能帮助他人、扶危济困、救死扶伤等利他行为为乐事,那么我们说这的确是整个社会所应大力提倡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以下这些行为都在助人为乐的行列:能够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己动手,美化生活;尊敬师长,以校为家;责己宽人,睦亲友邻;在公共场合能够扶老携幼,热心助人,不图回报;遇到危急情况,勇于见义勇为„„

(二)社会对学生思想的影响

从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我们可以反观社会思潮对学生思想的强有力的影响。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社会上人心不古,许多人开始抛开传统的道德,只要能赚到钱,管他是否坑人;只要能捞到权,管他是否害人;只要能换取好名声,管他是否蒙人。现在的成人中,很多人对“孝敬父母、尊师敬长、尊老爱幼、与人为善、乐于助人,诚实守信、温良恭俭让”等中华民族最古老最核心的传统美德意识淡漠。我们的教育多想扭转这样的尴尬局面啊,可是大多时候是治标不治本,甚至有时为了追求成绩、完成指标,就别提治本了,连标都顾不得了。

当问到“出门在外,如果遇到需要帮助的老人,您是否会主动去帮助他们?” 有“10.5﹪的人认为:“如果自己心情好,偶尔会帮一帮”;有38.5﹪的人“会考虑帮助,但要分是什么情况,不要因为好心帮助老人,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有6人认为“除非有必要,否则不会去主动帮助他们”的;“从来没考虑过这个问题”的有8人。助人要考虑前因后果的占被调查总数的一半以上,这不能不令人深思!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忧虑呢?原因很简单,社会上实实在在地出现了很多“救人反被污受辱”的事儿。

有些同学对“现在的一些人只知道心疼自己的儿女和顾及自己的小家庭,却常常把自己的老父母冷落在一旁忍受孤独和病痛”的现象看得多了,自然就回答出了:“虽觉得不对,但是也很无奈”。

当问到:“您认为有些人不敬顺老人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时,凭着对周围社会生活的认识,学生的答案自然就有了:认为“老人对他们来说已经不中用了”的有47人,占32.9%;认为“和老人一直就没有感情,关系不好”的37人,占25.9%;而认为“老人不体谅作儿女的难处”的只有7人;认为“嫌麻烦”的有2人;认为有“家庭内部矛盾”的有2人;认为“不愿承担其赡养费用”、“和老人思想、看法不同”、“只是不愿去照顾,觉得照顾他们是一种负担”的有1人。有这些认识,就证明我们的身边有这些不同种类型的不孝敬老人的人存在。

五、讨论与建议:

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国民素质,有利于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利于我们对学生更好地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从而营造更加和谐的校园气氛,增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经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以及所掌握的实际情况,我们觉得,学生对传统美德的看法,尤其是关于“孝道”的认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的做法还是有差距的。

另外,关于传统美德的宣传力度还是欠缺的,今后还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进行大力宣传,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回归并发扬光大。

高中学生传统美德状况的调查报告

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中学

段文海 付秀华

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