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美丽的黄昏》教学》
我校的小班化教学模式改革已经走过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在小班化的音乐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无论教师也好,教学媒体也好,组织教学活动也好,课前的准备仅管很充分,可是如果班级中仅有几个学生感兴趣,那么班级整体的学习活动就调动不起来,教学效果也只能一般。可见小班化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数量减少、合作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影响着学习的进程和效果,所以不失时机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十分重要。在这里我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一些做法。
一、重组教材,投其所好
以前我们都严格按照教材来实施教学内容,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的歌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学生们渴望听到一些积极向上、内容健康的流行音乐,而现在的音乐教材是不能一一囊括的。如大家熟悉的《听妈妈的话》、《隐形的翅膀》等,这样就需要教师对教材仔细的分析,有选择的添加,和合理的重组。
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一些积极健康的歌曲为素材,通过歌曲分析、学唱等形式,继而培养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适时的选择一些当今流行的励志歌曲,“投其所好”的教唱或欣赏,这样一来,学生听到了他们平时哼在口中的歌曲,亲切感油然而生,必然会投入极大的热情,老师再带领大家分析歌曲,处理歌曲,这样同学们的歌曲处理能力也必定得到了提高。
另外,一些新生的纯音乐也是学生喜欢的,如雅尼的大型现代电声音乐,那壮观的演出场面、娴熟而优雅的演奏技巧,通过 老师的介绍和音像资料的观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就得到了激发。
二、媒体课件,激发求知
音乐课不同与其他课程,很多的音乐视听内容需要教师收集编辑然后播放给学生欣赏和学习。利用课件进行教学便成为音乐课上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多媒体课件以其庞大的信息量和逼真的视听效果,极大地帮助了教师实现灵活多样的教学,让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许多音乐作品不但具有优美的旋律、鲜明的个性、丰富的情感,还涉及了大量相关的历史、自然、人文等知识。凭着学生有限的知识积累是很难把音乐的内涵理解透彻的,过去为了达到目的。有了多媒体的帮助,大量的相关资料加图像,方便了学生理解,从中增长更多的见识。如教唱《茉莉花》时,先播放江苏歌舞团演出的舞蹈《好一朵茉莉花》,让学生从优美的舞姿中领略茉莉花的美,直观的感受江南风情。以精美的音像资料给学生营造一个“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的爱花,护花的情结,让学生既能听优美的歌声,又能欣赏经过艺术升华的舞蹈节目。强烈的视听感受能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心潮随之澎湃起伏。这些效果靠教师用几句话、几张图是无法达到的。多媒体在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的同时,也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现在的学生对电脑网络很是精通,有些学生也能很熟练的制作出非常精美的课件,教师也可以利用这样的方式,给学生一个舞台,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音乐主题课件,互相交流学习,这样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利用多媒体的平台,把音乐和多媒体结合,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会慢慢增强了。
无论何种模式的教育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都是教育者的首要任务。兴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动力更是学习的金钥匙,我们应该把握好这把金钥匙,打开学生的心扉,唤起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第二篇: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通用)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通用3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通用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摘要】
小学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审美情操、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新时期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十分必要。从创新音乐教学方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五点建议和认识。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研究;思考
音乐作为素质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在教学中的地位与日俱增,获得广大家长和教师的青睐,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内容。笔者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更应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探索新时期音乐教学的方法,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受到音乐的熏陶,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心理享受。
一、让学生表达内心对音乐的感受
学生只有理解音乐课堂的教学目的,感受到音乐课堂所传递的魅力。用积极的心态和学习的动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才能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意愿,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之中善于发挥学生的主观作用,鼓励学生对音乐发表意见,讲自己身边学习音乐的事故,让每一位学生在音乐之中都能找到闪光点。要鼓励他们对音乐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和理解,使他们学习音乐但不局限于思维的束缚,学习技巧但不局限于音乐的技法,能够在音乐中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用音乐提升意志品格,领略音乐作品的情感世界,在创新之中提升情感、丰富知识、活跃思维。
二、让学生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语言,是作者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每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都蕴含着音乐家的情感在其中,这种情感体现在音乐的歌词、旋律、节奏等,刻印了作品创作的时代特色。因此,教师在教会学生音乐歌曲的同时,还要让学生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作者的经历等等,深入挖掘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作者的创作环境,把握音乐的感知力和感染力,诠释音乐的内在含义。要教会学生进入作品环境,读懂读透歌词中的语言,把握正确的音乐旋律,掌握音乐中独特的情感,把对歌曲的理解融入其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三、为学生创设多媒体音乐环境
在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时候,通过借助多媒体技术,把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相融合,能够创造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营造良好的音乐情境,使学生的视觉神经、听觉神经充分调动,活跃教学的气氛。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比较死板,往往是教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有些难读的音乐符号理解比较难,机械式的记忆方式缺乏情感的沟通,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不透彻,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丰富了课堂歌曲的教唱方式,让学生在有声、有色、有影的环境中学习,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学唱,让生活、唱歌、情感融为一体,触碰到学生的情感世界,潜移默化之中提高了学唱的效率。同时,小学音乐课中抽象的乐理理解起来比较难,如果对音乐的概念理解不够,更深入学习音乐的节奏、高低音等更困难。多媒体能够让复杂难以理解的抽象问题转化为更直观的具体事物,在学习中同步播放歌曲的节奏片段,能够让学生很容易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就自然提高了。
四、为学生实施分层教学
小学生在小学校园学习阶段年龄跨度较大,教师可以选择分层次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逐步教学,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任务。如小学阶段1~2年级属于低年龄阶段,教学应主要以感知音乐节拍为主,以知晓节奏为学习入口,把握简单快乐的音乐节奏,使内心深处与音乐旋律相融合,在简单的歌曲旋律中激发兴趣。3~4中年级阶段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寻找学生喜爱的乐器,增强感知乐器的能力,在教学中把握发音、掌握旋律、吐字清晰等,在音乐实践之中提升音乐的学唱能力。另外,5~6高年级阶段教学应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价值,让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把握作品传递的思想感情,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激发学生对艺术的追求,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五、为学生布置音乐课作业
作业是巩固提高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小学音乐课作为基础课程,也应为学生布置作业。布置作业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课后练习,课前主动查阅资料,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值得注意的是,音乐课堂的作业形式并不固定,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来安排布置,如果是音乐欣赏课,可以安排学生课前查阅作者的生平简历以及音乐背景有关的文化知识。课后作业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学习和欣赏音乐作品。例如,在课堂上学过歌曲后,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在家人面前演出,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激发。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学应突出学生享受音乐的乐趣,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学懂音乐的发声技巧,让全班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通过音乐激发情感,形成健康的性格,为小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佳.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戏剧之家,2015,(11):204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2【摘要】
音乐人类学把音乐作为文化来研究,它既研究音乐的声音、概念、行为,也研究与此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当今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育宗旨应该改变学生中存在的音乐等于唱歌、演奏、作曲的狭隘观念,重新认识音乐学习的文化属性。并且,学生关于音乐学习的考核,也应该有相应的改善。
【关键词】
音乐;文化;教育
音乐人类学是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或文化中的音乐来看待的。音乐其实是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音乐人类学又称音乐民族学或民族音乐学。在20世纪50年代被称为“比较音乐学”,完成这一学科名称的更换主要是荷兰的音乐学家孔斯特。美国在音乐人类学的发展中也有重要的地位,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音乐人类学家胡德提出了“双重音乐能力”的观念,梅里亚姆的《音乐人类学》被视为该学科的经典之作,当代音乐人类学的研究范围已扩大到人类所有社会的音乐文化,具有明显的文化多元的世界观。
一、从人类学看音乐文化
音乐和文化并不是新名词,但是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来研究、探讨和认识却是近五十年以来的论题,是人类音乐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促使这个思想或观念转折的动力并不是来自音乐领域本身,而是人类学。音乐不只是音乐本身,音乐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内容的真正源泉是人及其文化。这样就解释了为什么不同地域产生不同的音乐,不同时期有不一样的音乐,那都是因为不同的社会时空和传统经纬中的不同文化所致。
音乐人类学学科建立之初,音乐文化的研究受到了人文学科的影响,如人类学、民族学、民族音乐学、古典进化论、比较音乐学、文化相对主义、田野工作和参与者观察、文化区域和音乐文化、传播主义、功能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心理人类学、行为主义、文化变迁、文化生态学、新进化主义、都市人类学、认知人类学、象征人类学、演奏经验及交流、反思论的人类学,此时,音乐成了文化。音乐与文化合为一个词语成为“音乐文化”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复合行为,而事实上是体现了一个人类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或者更严格地说是“回归自我”的过程。虽然“音乐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概念出现只有半个多世纪,但它代表了人类文明发展历程进入了一个质的飞跃。中国音乐源远流长的历史性,形成了无比深厚的文化积淀,它们为音乐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丰富的给养。时至今日,通过存活的传统音乐,我们仍然能强烈地感受到穿越数千年历史传递给我们的所有关于音乐的信息,仍然那样富于活力、息息相通、连绵不断。沉潜久远的中国音乐,带着历史的厚重感,蕴藏着丰厚的音乐资源、繁复的题材、多样的风格,犹如千百年来堆积而成的无际矿藏,供世人开采挖掘,进发出璀璨的音乐之光。我国音乐一方面贪婪地吸取着一切可触及的外国音乐,一方面又显示出自身磅礴的气势,体现了中国音乐的巨大融合性。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中国音乐和世界各国音乐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始终不曾止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交流和融合将会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广泛,这不仅是历史潮流的推动,也是顺应时代的大势所趋。
二、从人类学看音乐教育
当今的音乐人类学采用当代人类学的视角,其研究对象包含从人类生涯开端到目前为止的全部人类社会的音乐行为。将音乐教育与人类文化紧密联系起来,这种人类文化是民族文化和多元文化的相交融的一种文化。
英国民族音乐学界的泰斗,已故的约翰﹒布莱金倡导了多元文化背景中的音乐教育这种新概念。国外的多元文化教育体现了对社会问题的一种回应,他们在比较音乐学、音乐民族学、音乐人类学以及国际比较音乐教育等领域学术研究的历史,至少包含了上千名学者、教授、博士生对世界上非西方音乐所进行的严肃认真的研究所产生的成果,揭示了人类音乐文化资源的丰富多彩,促进了发达国家音乐教育中欧洲音乐中心主义观念的改变,使音乐教育从单一音乐视野转向全球多元文化音乐的视野。其次,国外音乐教育在多元文化人类学的背景中不断发展本土音乐文化教育,如美国黑人音乐、爵士音乐等,他们还不断加强世界文化意识,积极学习世界各国不同文化,为美国的音乐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开创了许多新的音乐教育领域。另外,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扶持。因此,将民族音乐、流行音乐、民俗民间音乐引进并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让当代青少年学生更为全面、更为直接地接触中国社会音乐文化,感受其博大精深,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有利于培养更多、具有深厚社会音乐文化底蕴的优秀人才,有利于弘扬和发展社会音乐文化,更快地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
经过走访和调研,我发现长期以来我国音乐教育采取的是传统的、固定的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单一、呆板,学生对教学内容陌生、不喜欢。而社会音乐文化却是一种音乐现象和文化精神的综合体,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变化,这种变化必然要在音乐教育中产生映射。这就说明,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二者的协同发展,才能使社会音乐文化不断得以传承,只有改革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才能使音乐教育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柯达伊说过:民族文化是表明民族本性、民族尊严、民族意志的标志,民族音乐具有民间意义,而且更具有民族意义的一项财富,它是属于全体人民的。如果以一种严肃的态度去追求有机、发展的音乐文化,就必须通过教育,使其为全民所有。只有首先让儿童生活在音乐的母语环境中,才能使儿童深切地感受到民族的历史、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情感。民族音乐保留在音乐课堂是二者协同发展的基础,它对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作用是长久的、永恒的。特别是我国优秀的民歌民乐,体现着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独特风格,是我国社会音乐文化的宝贵财富,因此,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必须重视民族音乐的传承,才能体现音乐教育的.民族性。音乐心理学专家告诉我们:兴趣的形成与人的认识发展、与社会音乐环境有密切关系。可见,净化中小学校园音乐文化环境,创造民族音乐学习氛围,大力培养中小学生的民族音乐兴趣,是促进音乐教育发展的可行之举。这种社会音乐的环境主要还得靠中小学音乐教育者来改变。如果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歌曲保留在中小学音乐课堂,让青少年学生了解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既能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又能陶冶情操;既培养了他们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这不仅体现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传承了我国社会音乐文化。
那么,除了要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音乐以外,流行音乐也是当今社会音乐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它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流行音乐中有不少优秀的进步的音乐作品,是可以适当引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很多流行的公益性的歌曲内容就非常健康,这些流行歌曲为公益行动、公益慈善事业提供服务,提倡社会主义新风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倡导以社会公德观念为根本,立足于使更多的公民树立健康文明的行为规范。它们主要以宣传关爱他人、渴望世界和平、保护地球环境,提倡文明公德等社会公益性内容为主,不以牟利为目的。因此,适当地在音乐教育中融入流行歌曲对学生的身心成长是极其有帮助的。
我们再次审视音乐人类学中的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其实无论是哪方面,它们的动态和走势的舵就掌握在人们自己的手中。要想将音乐真正融合在人们的生活和教育里面,我们就必须知道我们真正要的人类文化是什么,只有这要,音乐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生活中的美好。
【参考文献】
管建华,编译、音乐人类学的视界——全球文化视野的音乐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_、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3摘要: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最好教的是死知识,教者只需“照本宣科”,但效果也是最差的 ;而最难教的则是最活的“教学教法”,即教会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学会最多的知识的方法。因 为它是要因人、因地、因时、因条件而异的,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对教师水平的一种全面、综合性的 考察。它需要我们教师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掌握。
关键词:
小学音乐 教学 方法
那么,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应从哪里来呢?
一、从学生游戏中来
作为一名有心的教师,我常常仔细观察学生们做游戏,发现他们在游戏中常用“口诀法”。做“找领袖” 等游戏时,他们边玩边念口诀,如:“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这是小学生游戏中喜闻乐见的一种方法。这些口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具有统一行动、便于记忆、提示动作等功能。我就将此运用到音乐教学之中来。
二、从学生的爱好中来
小学生的爱好是很多的,例如,他们爱念儿歌。他们在儿歌声中游戏,在儿歌声中学习,在儿歌声中长大。于是,我就常常运用“儿歌法”教学生记那些难记的音乐概念,学那些平时觉得枯燥无味的乐理知。
三、从学生的生活中来
小学生的生活与青年人、成年人都不同,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捕捉特征,是能将其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来的。
四、从学生的“已知”中来
教育小学生的一种基本方法是从他们的“已知”、“先知”入手,引入到“未知”、“后知”中来。我在教小学一年级学生唱《洗手绢》一歌时发现,学生们很爱唱这首歌。但因为他们识字不多,就不能很快地视唱 歌词。他们爱画画,也爱认画,我就“以画代词”。《洗手绢》的第一段歌词是:“红太阳,白云彩,妈妈洗 衣,我也来。哎luō@①哎luō@①哎luō@①哎……。”我就在黑板上先画一个红太阳,再画一朵白 云彩,然后画一个笑容可掬的妈妈的头像,最后画一个十分可爱的小女孩的头像代表“我”。一年级的小学生 看着黑板上的画,开心地笑着,一会儿就把这首歌背唱出来了。
五、从学生的思维特点中来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因此,我们应该时时注意运用他们的形象思维去启发他们的 抽象思维。例如:我教学生唱好顿音记号,就用一个乒乓球在桌上抛几下,让他们细心体会乒乓球落下的声音 是“短促、有力、清脆、有弹性”,学生再唱就不难了。又如:我教学生唱《春天》这首歌,为了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美景,我除了用图画来引导以外,还让学生闭 上眼睛,回忆自己的春天的公园里看到的景象。我把这种方法叫作“过电影”。同学们闭上眼睛时,头脑里展 开了丰富的联想,睁开眼睛后就有了生动的体味,再唱感情就不同了。
六、从另一事物中迁移过来
“迁移法”是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这种方法。也能解 决许多难题。例如,我教学生视唱、合唱时,学生往往唱不准,高。怎么办?我就先教学生吹口琴、吹笛。口 琴、竖笛有它固定的指法。这指法,看得见,摸得着,吹出音来竖听得清。吹准,比唱准易。于是我就让学生 先吹,后唱。这种方法在合唱教学中尤其见效。先合奏,后合唱,两个乃至三个、四个声部往往只需两、三遍就合上去了,这真是“以琴代声,方法巧妙”。
七、从教学难点中来
在小学音乐教学难点中,运用“重复讲解,反复示范”的方法,有时未必能解决问题。而创造一种巧妙的 教学方法往往能使难点迎刃而解。例如:在口琴教学中,学生吹奏一段乐曲,往往需要一会儿吹,一会儿吸。有时摸准了音位,又搞错了吹吸。怎么办?为了让学生摸准音位,我让学生在口琴上贴上反字的“音位示意图 ”,然后照着镜子吹,“照镜子法”一下子就解决了音位问题。为了解决吹吸问题,我创造了“手势视唱法”,把右手握拳向前,推当作“吹”,把右手变“鸭嘴形”向后拉当作吸,让学生边打手势边视唱。
八、从教材中挖掘出来
我们的教学方法,千变万化,但一刻也不能脱离《大纲》,一刻也不能脱离教材。许多教学方法,都应从 教材中挖掘出来,教材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某一新的任务,我们就应创造出完成某一新任务的教学方法来。二十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经验告诉我:教材中出现的新问题、难问题,往往是我们创造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的重要前提。
先轻轻地唱,边唱自己声部,边听另一声部,注意把握音高。反复练习几遍以后,三度合唱的音高效果就 记在脑子里了,再唱别的曲子就不难了。
九、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中来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成功地创造和运用教学方法的重要条件之一。反之,一个自身素质较差的教师,就是有了很好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运用自如。
我认识一位教师,她为了教学生唱好三部合唱,练就了一手绝招:自弹自唱,能一人同时演唱、演奏 出三个声部来,口唱第一声部主旋律,右手用钢琴奏出第二声部,左手同时奏出第三声部。三个声部同时出自 一身,给了学生一个很好、很清晰的合声效果,更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它说明了:合唱并不难,一人能 做到,多人更能做到。所以她的合唱教学一直在当地名列前茅。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无穷无尽。可以说:教学难点有多少,学生生活有多少,教学方法就应 有多少。要想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我们当老师的就要做到以下四条:
1、热爱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因为,只有真正热爱它,才能为它呕心沥血,开动脑筋,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 学方法来。
2、学习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要有“浮想联篇”的功夫,做到多思考,多创造,要学习出新、出奇、出 绝招。
3、牢记“留心处处皆学问”这一真理。要细心观察事物,尤其是观察学生的学习生活,学习从学生身上找 出解决难题的方法来。
4、不断学习音乐理论,不断提高自己弹、唱、跳、谱(谱曲)、编(编舞)的技能技巧,因为“熟能”才 能“生巧”。
以上这些,仅供小学音乐教育同行们参考。希望能通过我的“抛砖”,能引出更多的“玉”来,让我们小 学音乐教学法这块百花园能开放出更多更好更美的鲜花来!
第三篇: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让音乐课“活”起来
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套路,学生仍然是围绕老师的指挥棒运转,其学习的满足感也只能在最后10分钟的个人唱、小组唱、集体唱中获得一些体验。这种教学手段单
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已严重制约着音乐教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一种具有时代气息,让学生经历音乐实践过程,满足表演欲望,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发展的新型教学形式已得到广大音乐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近几年来,我们在不断探索的实践当中,构建了“主动唱演”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活动为主动学习的自主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美、孕育美、领悟美和创造美,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把音乐课真正上成学生主动学习课,搭成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
一、在情境中感受美----以美激趣。
音乐教室是孩子的音乐乐园,优雅、整齐、美观的环境会给师生带来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影响,唤起孩子对美的共鸣与追求。例如:钢琴上摆一盆绿色植物,使教室充满生机;墙的一侧剪贴成用各色吹塑纸制成的动物贴画:弹琴的小松鼠,吹圆号的小熊,跳舞的小兔……构成美妙的森林演唱会。另一侧中心位置是“我型我秀”的红花台,可以激励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旁边贴着音乐家画像,使孩子了解认识音乐家,并产生热爱音乐的思想。
孩子们在紧张的文化课之后,迈进音乐教室的一刹那,无不被这优美而富有艺术情境的教学环境所感染,犹如进入音乐的殿堂。心感到欢快与美好,激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其自觉、愉快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
二、在教学中孕育美----以美润心。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如果教师一味注重课堂纪律,只重视知识的灌输,这样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自信心的形成。学生带着厌恶、压抑的心情去上音乐课,试问学生怎么会快乐呢?有怎么会对音乐课感兴趣呢?所以首先要消除学生心中对音乐课的种种顾虑,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应保持良好的自身情绪,注重自己的语言艺术,将自己的快乐情绪“传染”给学生:幽默的语言,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有趣的动作都毫不吝啬地奉献给学生,让学生和教师走得更近,这样学生才能更喜欢音乐课。
小学音乐教材大多是文情并茂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美的形象,每一首曲子都能展示一副美的图画,给人以视觉美和听觉美。教唱歌曲决不能单纯教孩子唱会一首歌,还要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感受到美,受到艺术上良好的熏陶,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教学《嘀哩嘀哩》这首歌,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春天的美,课前,我让学生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上课时,我导言入题:“都说春天是五彩缤纷、百花齐放的季节,那么,春天到底美在哪儿?小朋友,你们找到春天了吗?”因为有过切身体验,孩子们发言踊跃,迫不及待地向大家介绍自己找到的春天。接着,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景象,并富有激情地朗诵:山青了,树绿了,小草偷偷的探出小脑袋,柳树吐出了新芽,小鸟在枝头上唱着动听的歌,春姑娘把鲜花撒向大地。春天再次映入孩子们的眼帘,他们被这迷人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至此,学生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并将这种情感带到歌曲学习中,在美的情境,美的享受中学会了这首歌,真正体会到歌词美,旋律美,春天更美。创设美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美景,从而感受音乐,达到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极佳审美境地。
三、在欣赏中领悟美----以美怡情。
爱美是人之天性。音乐作品,不管是声乐曲也好,器乐曲也好,里面存在很多美的因素。比如:一曲《春江花月夜》,音乐一开始,学生突然从不安静的课堂气氛中竖起了两只耳朵,那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丝丝入扣的演奏,似乎把学生带到三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中,学生听完以后还要求再听一次,并且有的学生边听边舞起来,这就大大激起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由此可见,通过这种娱乐性的欣赏,学生的精神愉悦了,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并焕发出神采。
在音乐教材中有表现雄壮的歌曲,有描写诙谐的乐曲,有抒情优美的音响,也有悲伤愤怒的旋律……音乐情感所表现的多姿美,使学生的情感丰富,并且在聆听和演唱过程中产生心灵的共鸣。音乐对孩子们的思想感情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听、多想,引导他们用心去感受体验音乐美。
四、在活动中创造美----以美激智。
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体现美,感受美,并去创造美。例如:在演唱歌曲《小小足球赛》的过程中,教师先问:“用什么表现方式能使歌曲听起来更热闹?”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提出,可以一半学生唱歌,一半学生当“啦啦队”,而且带韵律地喊“加油,加油”。教师顺势将学生分成两组,一起感受这种表现形式的实际效果,接着,教师又激励学生改变它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激烈的比赛场面。教师适时肯定了学生的创意,从而使学生对自己的创新活动充满信心和热情。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歌曲情绪,创编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在共同创设美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求知欲望,愉悦了学生们的心情,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五、在实践中体验美----以美导行。
音乐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使德育潜移默化,沁人心脾。例如在合奏合唱排练中,因为乐队,合唱队是多人组成,首先要求大家奏或唱要齐。这就需要大家心齐才能奏唱齐,另外在齐的基础上还要讲究方方面面的配合协调,才能把艺术性很强的音乐作品完美地表现出来。在这一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了集体主义教育,正是“以美导行”所产生的效果。
以情感人,以情育人,让我们共同搭建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让音乐课在儿童的心中璀璨地绽放!
黄梅县五祖镇中学 熊志伟
第四篇: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让音乐插上快活的翅膀!
【内容提要】
音乐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简单快乐的事情,学习的过程应是愉快顺畅的,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让孩子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感受快乐!
音乐课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前提,强调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科学认识的紧密结合。音乐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如何让音乐课乐起来、活起来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
音乐教学过程中不能孤立课本知识,简单的去教一句学一句,学生在这种教唱过程中容易失去学习动力和兴趣,更谈不上创造力。我们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可表现因素,找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教学内容的结合点,精心设计,营造出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和美的体验,并加以引导,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论文关键词】音乐学习、感受快乐、感受生活、激发活力
音乐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简单快乐的事情,学习的过程应是愉快顺畅的,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首先应该让孩子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感受快乐!冼星海曾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乐记》也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为此我们可以说:音乐是使人心情舒畅、轻松快乐的最佳途径。所以,乐(yue)即是乐(le)。
林语堂说:“鹤足的挺拔之美是逃离危险的结果,熊掌的雄壮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结果”,音乐的艺术之美也许就是陶冶情操的结果了。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音乐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如何让音乐课乐起来、活起来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学生学习音乐的快乐感和学生对音乐的灵感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快乐和魅力,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讨、去尝试:
一、让课堂乐起来。音乐课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前提,强调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科学认识的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然后让学生参加各种声音的模仿与模唱等音乐实践活动,变枯燥的学习为有趣的活动。下面以《娃哈哈》这节课中的若干教学设计为案例,谈谈自己是如何让孩子在音乐课上享受艺术的快乐的。
(一)让学唱变得轻松、容易,让学生感兴趣。
我在教学一直在尝试和探索这个问题。我发现,教学方法是学生对学唱感兴趣的关键。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教唱,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比如在三年级教唱《嘀哩嘀哩》的时候,时值初春,春的气息悄然而至,歌曲《嘀哩嘀哩》正好表现这一主题,学生对春天有较丰富的生活经念与知识。设计思路:整个教学过程以“春”为主题线索,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感受春天――寻找春天――歌唱春天――表现春天”这一系列的活动中进行音乐教学。然后让学生寻找春天的声音
1、师:春天不但风景秀美,还有特有的声音呢。你听到过哪些春天的声音? 生:春天小鸟儿在歌唱。
2、师:小鸟儿怎么歌唱?能模仿一下吗? 生:叽喳喳嘀哩哩
3、师:春天小鸟儿可高兴了,他们的叫声特别欢快,我们来学小鸟欢快的叫声。教师引导下念出:嘀哩哩嘀哩 | 嘀哩 哩|……叽喳喳 叽喳 | 叽喳 喳|……
(二)通过游戏感受音乐的快乐 【例】玩一玩,感受音乐的强弱
在老师的带领下随《娃哈哈》的音乐,学生边拍手边走进音乐课堂。感受音乐的强弱。
1.说一说,发现强弱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是怎样跟着音乐拍手的?(拍手强,点手心弱)
2.做一做,表示强弱
(1)尝试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示强和弱。
(2)变节奏表示强弱(强拍跺脚,弱拍拍两次手)。
3.唱一唱,表现强弱
复习歌曲《娃哈哈》(边唱边拍强弱节奏)
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儿童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对于活泼好动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学习音乐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戏”。音乐游戏变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富有情绪的活动,既符合音乐艺术的运动特性,又满足了他们好动好玩的特点。在伴随音乐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学到一定的音乐知识。本课一开始我就带领孩子们在《娃哈哈》欢快、活泼的歌声中用拍手游戏进入课堂,让课堂伊始就沉浸在快乐的氛围中。以体验表现强弱为切入口,将听、唱、动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听觉感知、动觉感知、视觉感知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聆听,在游戏中发现,在游戏中表现。这种方式让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有效,并使音乐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二)通过舞蹈创编感受音乐的快乐
【例】动一动,学习新疆舞
(1)简介新疆。
(2)师表演新疆舞(老师表演的同时,学生仔细观察新疆舞的代表性动作)。
(3)学习新疆舞的动作。
①手腕的动作。师:手腕的动作丰富多变,有绕手腕,推手腕,翻掌等。②头部动作。师:动脖子,注意是左右移动脖子,叫移颈。③肩部动作。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个动作叫做耸肩,上下动。维吾尔族舞蹈中擅长的就是运用头、肩和手腕的动作,再加上昂首挺胸的姿态,以及眼神的运用,使得新疆舞风格独特。④学习新疆舞的脚部动作:踏踮步,生观察脚部动作。师:除了头、肩、手的动作,新疆舞也不能忘了脚部的动作,接下来我们学习舞蹈中的一种步伐,叫踏踮步。仔细看,老师是怎样做的。师:注意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右脚抬起踏下,膝盖弯曲,接着左脚脚尖踮起来,将膝盖立直。注意脚部动作的连贯弹性和膝盖的颤动。⑤学生模仿,老师指导。⑥将手部和脚部动作配合练习。
(4)创编舞蹈(出示4-6个代表动作的图片,请学生自由选择组合,为歌曲《娃哈哈》进行舞蹈创编)。
(5)舞蹈展示,互相评价。
《课标》中指出“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是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生成和实现的。”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的核心部分,能使音乐教学在学生的快乐体验中得到升华。我把它分为两个小环节①模仿。②创编。在这一片段中,首先利用教师的自身特长,为学生表演一段新疆舞,教师的参与,师生互动,使学生的热情高涨,兴趣盎然。
通过教师直观的表演,学生经过仔细观察,说出新疆舞的典型动作,再通过模仿来掌握新疆舞的基本脚步和手位。在此基础上老师再加以提炼和总结出4——6个代表动作用图片表示,鼓励学生大胆地选择,组合这些动作为歌曲进行舞蹈创编。让学生自己去创作舞蹈,再表演出来,展示给大家,孩子们会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激发更大的创作兴趣。每个孩子在创作中都有其独特的方式,且不在意孩子们的创作是否优美,动作是否到位,是否恰当,只要他们在创作中能够大胆探索就足够了。本段教学从传统的讲授式、单向传授式转变到启发、讨论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上来,培养学生参与表演、独立思考、想象创新的能力,强调了师生间互动、互学、互助的过程。孩子们在创造中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感受因创作成功而带来的喜悦。
快乐三:通过欣赏视频舞蹈感受音乐的快乐
【例3】:看一看,了解新疆舞
(1)欣赏视频。师:新疆自古被称作歌舞之乡,维吾尔族的民间歌舞种类也有很多,有刀郎舞、盘子舞、手鼓舞等等,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几个舞蹈片段,从舞蹈的动作,道具等你猜猜,它是哪个舞蹈呢?
(2)简介新疆舞蹈。
(3)表现《娃哈哈》。(在音乐中结束音乐课,带领学生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当然,只让孩子简单的玩玩跳跳是不够的,还需要满足孩子们的眼睛,让他们学会去欣赏美。只有学会欣赏美,才能更好地创造美。新疆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美丽民族,其舞蹈种类多种多样,在教学中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刀郎舞、盘子舞、手鼓舞三种舞蹈给孩子欣赏,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教学,让舞台、灯光、道具、服装、音乐、舞蹈的综合效果,刺激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引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优美的舞姿和欢快的音乐中感受到新疆舞具有音乐欢快、舞姿美的特点,以及舞蹈中所蕴涵的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同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范畴,让学生获取有关新疆舞的更多知识,把课堂延伸到更广阔的创新空间。
从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到生动多样的“游戏化”技能训练,这一切不仅让孩子喜欢音乐课,也让师生能够融为一体共同享受音乐的快乐。我们的音乐教学就应该在品味快乐中唱,享受快乐中演,欣赏快乐中舞。让我们为音乐课堂插上快乐的翅膀,带领着孩子们去寻找快乐,创造快乐,享受快乐。
二、注入生活气息,让课堂活起来。
(一)开放音乐课堂,为音乐知识注入生活气息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性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开放的音乐教学,就是不拘于一种固定的模式,让学生参与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台,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我们教师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年儿童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学《两只小象》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编出很多优美的舞蹈动作。因此,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模仿小象走路时,有一个小孩抬起屁股,左右扭动,双臂扣在一起放在头下充当大象鼻子一晃一晃的,他这一生动的举动,逗得全班同学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我把孩子带出教室,在操场上进行表演。孩子们很兴奋,都争着表演,而且他们还创编了许多自己喜欢的动作及表情,甚至有些同学还创作对白,设计动作造型。他们的神态是那么的认真,动作是那么的优美,节奏是那么的整齐。
在这种自编、自导、自演的实践活动中,音乐不再是抽象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的造物,与生活息息相关。在音乐课堂上,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音乐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兴趣桥梁,它既激发了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树立了自信心,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了发展,天真活泼的个性得到了解放。
(二)创设情境,将音乐和生活 联系起来。
脱离儿童生活世界的间接经验知识传授所产生的结果往往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音乐学习情感,增进音乐学习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我常常创设情境积极转变教师的角色,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努力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和课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努力成为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一年级《小宝宝睡着了》一课中,我事先让孩子们带来了自己最喜欢的毛绒玩具,每人头上包好头巾。我说:这里有一只大摇篮,你们是48个可爱的宝宝,让我来做一回你们48个孩子的妈妈吧,轻轻地躺下,摇,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推出摇篮)我的妈妈就是这样坐在摇篮边把我摇大的。接着,我让孩子们坐在摇篮边轻轻地摇,他们立刻进入情境。你摇得多温柔啊,真是位好妈妈,我走近学生及时评价,顺便把摇篮中的娃娃奖给他。就这样,孩子们边摇边聆听,边摇边跟唱,感受到了歌曲的优美、温柔、安静,并认真、用心的思考、讨论,如何给小宝宝唱歌,哄她睡觉。
这一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激发了孩子们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音乐实践的过程,感受音乐实践的必要性,让他们感受到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音乐的魅力。
(三).捕捉生活素材,提升学生的创编能力
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主要是学唱歌曲,偶尔有创编的任务对他们来说也是很难的。首先,他们积累的词汇很少;其次,他们写字很慢,创编歌词往往要花很长时间。这样就没有时间来表演歌曲和拓展歌曲了,所以老师们常常省去了创编歌词部分。我通过不断在平行班的教学尝试中发现,其实,生活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难题。
最近,我在一年级上了一节二年级的唱歌课《不再麻烦好妈妈》,而且歌曲有创编歌词的要求。在给一个班上课时,课前我认真备好了课,主要还是抓住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引导,直接让他们创编歌词。我先让他们把平时生活中帮妈妈做的事儿说一说,然后再出示一些劳动的图片来引导,最后让他们在伴奏音乐中直接唱出所编创的歌词。结果孩子们很出乎我的意料。在我的伴奏音乐中,他们中的很多人井然有序的将四句新歌词都唱出来了。我当时忍不住对她们说,你们太有才了。更有孩子将妈妈换成了爸爸、奶奶、爷爷,而且主动来表演。
(四)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学习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驰骋想象的空间。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陶冶。教师应充分挖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逐步发展与丰富。由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用爱心与激情在孩子们情感世界里播种出绚丽的彩虹。让他们带着一份真情去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使之产生共鸣,愉快地进行教学。
童年时,我学会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扣人心弦的儿歌。老师以带唱的方式教我们学会了这首歌,虽然教学方式很简单,显得很枯燥,但达到“以情动声,以声带情”,老师怀着感恩的心把我们带到了爱的暖窝。从老师深情的带唱声中,我们对这首歌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当时,老师眼中打转的苦涩的泪花,让我能体会到了其中的点滴。自此以后,我开始学会如何去理解别人,如何去关爱别人,我的同学们也跟我一样,经常说起生活中的妈妈。
没想到,同样的一幕在我的课堂上发生了。一首《爱的奉献》把我的眼泪推向悬崖。那一刻,课堂格外安静,孩子们的情感完全被我的感情牵引着,连平时爱在课堂上捣蛋的学生也一个劲地深情地望着我,也许他们也能体会到了爱的价值了。是的,爱是一个永恒的故事,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爱是一根接力棒,他传给你,你传给我。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导航,我们只有把爱一代一代传下去,用爱的魅力感染学生,完成治学的使命。
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音乐就是情感的艺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塑造孩子美好心灵,在实践中加深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对音乐的共鸣,使其灵魂得以净化、情感得以升华,最终实现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新课堂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不仅应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方法,更应使学生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应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认知情趣,这样的课堂才能放飞学生的个性,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实践证明,音乐教学过程中不能孤立课本知识,简单的去教唱歌词,学生在这种教唱过程中容易失去学习动力和兴趣,更谈不上创造力。我们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可表现因素,找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教学内容的结合点,精心设计,营造出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和美的体验,并加以引导,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务必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发展,有效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开展音乐学习。音乐教学应该生活化、活动化、人文化,音乐教学应该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快乐歌唱,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激发想象!让我们为音乐插上快乐、活泼的翅膀吧!
第五篇: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音乐游戏
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性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在游戏中我们所获得的轻松和愉快,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然而,游戏却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游戏活动。高尔基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快乐的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哪里有儿童,哪里就有游戏。在游戏中,儿童的运动器官,感知记忆力都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我们这里所说的游戏不是纯粹的游戏,而是融入了具有音乐性特点的游戏。在音乐教学中,我们称之为“音乐游戏”。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所在,音乐游戏只是学习音乐的手段.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在我读小学时,音乐课还没有让老师完全重视,就是简单的老师教,学生学的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对课堂效率究竟有多高也没有认真研究过。我是一名刚走上讲台的农村音乐教师,教学条件相当于城镇学校还是薄弱了一些。学校以前也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学生对于音乐课的理解就是唱歌,他们甚至把音乐课改名叫唱歌课。对于一群无知的孩子,我显得力不从心。开始我尝试用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教学,完全进行不了,我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讲,一堂课乱哄哄的。课后经过反思,反复实践,发现了在音乐课堂中适当采用游戏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效率非常高。通过走进学生的心里,我发现他们非常爱上音乐课,只是他们不知道音乐课除了唱歌外还会学到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的基本要素。
经过一学期的反思和探索,总结出音乐游戏不同于一般的音乐游戏,它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强调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在根本上服从音乐的指导。它从音乐本身入手,让学习者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一些音乐游戏去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去感受音乐的节奏、情节、感受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成为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所以,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首先我们要清楚音乐游戏具有哪些意义:
一、相对于其他学科,音乐课具有独特的学科性。活泼、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非常喜欢。它变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富有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比如学生在认识1、2、3、4、5这五个音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小猴子摘桃子”的游戏教学。让学生扮演小猴子,将1、2、3、4、5五个音符写在形象可爱的“桃子”上,小猴子摘“ 1” 桃子时,让学生长“ 1”,在“ 2” 桃子时,就让学生唱“ 2”,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能识别这几个音符了。
二、音乐游戏的课堂教学可以真正的实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比如教学时可以设计《智慧豆快快长大》的游戏。在黑板上“种”下智慧豆。当哪一组的同学表现最好,老师就让哪一组的知会豆发芽,在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就让智慧豆长叶,最后看哪组同学的智慧豆开花结果。这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在音乐游戏活动中还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主动探究的精神。老师做的事就是要创设良好的音乐游戏情景,让学生感受音乐;设计好音乐游戏,让学生扮演好游戏角色去学习音乐。如在《蜗牛与黄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单独或合作扮演蜗牛、黄鹂、葡萄架等角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体现自己的价值,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都能得到提高。
如果你是一位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老师,那你一定会去细心的探究: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该怎样去运用音乐游戏呢?总不能让整个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的,为了游戏而游戏,最后学生只感觉到好玩儿,真正的教学目的却没有达到。我个人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你必须要探究音乐游戏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并且要求他们必须遵守这些规则,服 从 老师的指挥。
其次,必须研究各个年级段的不同音乐游戏。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好于表现,易被生动有趣的情节的色彩鲜艳的图画、活动教具所吸引,运用音乐游戏牵引他们的注意力。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更进一步得到知觉上的满足,在设计游戏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进行联想和想象,注意他们的思维活动的掌握和调动。小学高年级由于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上有很大的变化,情感和意志方面有所发展。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情绪,不能强制,不要使学生有反感的情绪。可通过调动他们的兴趣来运用游戏。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心理特点运用音乐游戏,让他们在音乐课中轻松、愉快地去唱、玩、跳,使之喜欢音乐,乐于学习音乐。
最后特别重要的是在运用游戏时,一定要和音乐教育相统一。学生不能在热火朝天的游戏中玩过后就只知道好玩,没能从中获得知识,老师一定要明确音乐游戏只是音乐教学的一种手段,要灵活自如地运用于自己的教学课堂中。老师应该抓住音乐游戏的音乐性、趣味性设计游戏,如节奏训练游戏,音准训练游戏、培养音乐感受力游戏等等其他类型的游戏。这些都要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教育者应该利用音乐游戏,让学生发展音乐。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利用音乐游戏启发学生创编音乐,发展音乐。
有人说音乐游戏是学生学习愉快音乐课的桥梁,而愉快的音乐课必 须靠 老师引导学生,师生共同参与才能达到。赞可夫说:“让学生从音乐中来,再到音乐中去。”让学生在游戏中去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我们作为老师还要不断地去探索学生乐于学习音乐的方法。音乐教育本质也是审美教育,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美的熏陶。相信通过我们老师的努力和不断创新,在我们的小学课堂中,或许培养不出像贝多芬那样的音乐奇才,但是一定会造就出一批批具有艺术修养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