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编辑:青苔石径 识别码:16-884306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24 00:16:1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松江区仓桥学校诸春妹

我们农村学校由于处于较为封闭的环境中,周围的信息源较少,家庭知识层面较低,前瞻意识薄弱,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处于过高或过低状态。同时,一些学生的自主意识淡薄,自主能力欠缺,往往处在盲目的被动学习当中,学习效率低下,目的性不明确,许多家长对此也束手无策。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决心通过课堂唤起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也为学生今后终身学习,不断认识客观世界奠定扎实的学力基础,形成相对稳定的素养和品质。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体会。

一、切实改善师生关系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而这种体验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所说:“并不一定伴随认识效果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它需要教育者专门的评价和培养。对学生而言,情感伴随着学习的全过程。”正如于漪老师所说:“课堂生活其实就是师生间心的沟通,情的交流。不到心心相印的程度,是教不好学生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情换心、以情引行、以情动情是最有效的方法。实施情感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一种反省,是所有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育原则的前提,是促进学生主动性发展,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有力保证。

注重情感投入,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使课堂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乐园。首先是建立三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一是合作的师生关系,二是和谐的师生关系,三是互动的师生关系,即,师生间平等、民主、和谐、快乐。因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是优化课堂心理环境的核心。平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其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营造课堂氛围。通过教师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困惑质疑,激发学生产生悬念,进入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进入发现者的“愤悱”状态,或在问题中溶入一些趣味,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与兴趣。其二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一个问题的模拟发现过程或借助类比联想等方法,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进入发现者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生

疑质疑。最后,尊重发挥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学习者一贯持续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的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步骤称为学习方法,例如:有的学生倾向于借助具体形象进行记忆和思考,有的学生偏爱运用概念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有人善于运用视觉通道,有人倾向于运用听觉,也有人喜欢运用动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比如有人喜欢在竞争中学习,有人偏爱合作学习,有的学生能够从学习本身感受到乐趣,还有人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有效地工作和学习。指导自主学习不仅要鼓励学生独立且富有个性地学习,也应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还要鼓励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经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这三方面并不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容的,可以相互交融。

二、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中的符号、概念、判断、推理,如果不通过艺术化的处理,融抽象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以数学特有的美感去吸引学生,那么学生就容易对数学失去兴趣。教学时,教师若善于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不但能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还能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真正得以激活。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有意识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印象颇深。上课开始,我拿着一捆书进了教室,从容告诉大家,“这里有36本同学们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学生们都好奇地睁大眼睛,各自猜想:老师拿着这么多书要干什么呢?我诡异地笑着说道:“这36本课外读物我要分给三个小组,要求第一组分得这捆书的1/3,第二组分得这捆书的2/6,第三组分得这捆书的3/9。你们说说看,这样分法合理不合理,哪组分得多了,哪组分得少了?最后分完了没有?”这几个问题一提出,先是静寂无声,片刻便听有的学生说:“这样分不合理,第三组多了。”有的则说:“第一组少了。”还有的说,这样分很合理,三个小组分得一样多。同学们争论不休,但是都没有充足的理由,谁也说服不了谁。我见时机成熟,便向学生们发出邀请,问有谁愿意上来分一下,几乎所有的小手都高高举起,那阵势… …在全班艳羡的目光中,三位同学依次把这捆书平均分

成3份、6份、9份,各自拿去应得的份数。通过学生实际操作之后,教师在黑 板上形成如下图示:

看到示意图,学生们不约而同地喊出来:“分得一样多”,“是相等的”,“分完了”。但全班同学仍然沉浸在惊奇中,轻声议论着“怎么会一样呢?难道这三个分数是一样大吗?”这时,老师也故意带着好奇的口吻说:“咦,奇怪了,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这一连串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被充分激发了起来,并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相当热烈,于是教师抓住这个极好的教学时机,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课题。我也从中深受教育,领会到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琢磨,创设好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效果明显。

又如,在教学“年、月、日”时,采用谜语导入法。教学伊始,先出示谜语:“一件东西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在我绘声绘色地朗诵下,学生情不自禁地被这个谜语吸引住了,每一个细胞都活跃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来,很快就把谜语猜出来了。这时的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教师趁机引入新课,学生产生了一种进一步了解事物真相的欲望,自主意识自然被激活了。

三、引导学生参与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过程。教是教给学生学习能力;学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思索,在思索中掌握知识,又在掌握知识中发展思维能力。因此,唯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全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他们主动地得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更多的活动余地,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更多尝试成败的体验,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意识的体现。

其中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改变了“耳听口说”简单的学习模式,更能够有效地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教师切不可嫌弃学生动手操作笨拙,认

为这样太浪费时间,于是包办代替。如我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这一内容时,就充分让学生展开操作,学生通过测量,拼、摆,演算出图形的周长,又从多种计算方法中选中最佳方案,顺利完成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又通过拆拼发现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公式跃然纸上。这样做虽然比教师直接给出公式,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周长费时多,但走出了死背公式的误区,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参与过程亦是尊重学生自主意识的过程。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操作,人人参与,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做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水平是可行的、有效的。

四、有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在教学中,时时处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同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意识。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的知识内容所使用的方法的本质认识,它是从某些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和概括,而在后继的认识学习中被反复证实其正确性,带有一般意义和相对稳定的特征,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数学思想,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数学方法则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程序,是数学思想具体化的反映。简言之,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行为,思想对方法起指导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素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

(一)符号思想。在数学中各种量的关系,量的变化以及量与量之间进行推导和演算都是以符号形式(包括数字、字母、图形与图表以及各种特定的符号)来表示的,即运行着一套形式化的数学语言。用字母表示数,小小的字母能代表许多数,符号以浓缩的形式,可以表达大量的信息。如在教学等式的性质时,可以设计如下练习:当a=b时,要使等式成立,括号里填几?

a+2=b+()a+()=b+ 5a-9=b-()

a-()=b-()a+()=b+()a+c=b+()

a-c=b-()

用字母概括出等式的性质,培养了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能力。当然,把客观现实中存在的事物和现象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抽象概括为数学符号和公式,有一个从具体到表象再抽象符号化的过程,学生会遇到较多的困难,需要在平时多加培养和训练,唯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自主意识水平。

(二)对应思想

对应是人们对两个集合元素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思想方法。

1、数形对应。如

在教学正负数时,我充分借助数轴,让学生对原点、正数、负数、绝对值、自然数、整数、基数、序数等概念分得清清楚楚。

2、量与量的对应。在应用题中较为常见,尤以行程问题,客车的速度与所行时间对应于客车所行的路程,而货车的速度与所行时间对应于货车所行的路程。

3、函数对应。近代数学中,函数的定义是建立在集合基础上,它把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归纳为两集合中元素间的对应。如:

+8

351

3461

4571

56816

以前我在处理这类练习时,让学生计算完毕,答案正确就满足了。现在则不然,先计算后核对答案,接着让学生观察所填答案有什么特点(找规律),答案的变化是怎样引起的?再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当一个数变化,另一个数不变时,得数变化是有规律的”,结论可由学生用自己的话讲出来,只求体会,不求死记。

(三)分类思想。如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中,三角形中以最大一个角大于、等于和小于900为分类标准,可分为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从而产生新的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结构。

现代数学思想方法的内涵极为丰富,诸如还有整体思想、集合思想、极限思想、优化思想、分解和组合思想、猜想与证明、演绎与归纳等等,在我们小学数学中都有涉及。只有老师做教学上的有心人,有意渗透,有意点拨,必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切实、有效地发展。

此外,开展形式各异的数学活动,扩大学生数学学习的外延,也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与策略。

总而言之,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家长不能代替也是替代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显得更加重要。正因为如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

得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必须牢记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又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成功是每一位学生都向往的,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工作目标。怎样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永远值得研究和探索的一个课题。

我深信,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智力水平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事入手,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通过独立学习、实践操作、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师生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使教师在整个环节中起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多让学生各抒己见,多听学生意见,与学生默契配合,达成思维共振、情感共鸣、个性共扬,努力为学生创造、提供自主学习的广泛机会,让他们有较多体验的积累,这样,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各项活动中,不断提高自我意识,从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克鲁捷茨基著《中小学生数学能力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3;

[2]毕恩材 朱秉林著《数学教学艺术》 广西教育出版社202_/5;

[3]吴志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主动学习》《小学数学教师》202_/3/1。

第二篇: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龙桥九义校 饶佳勇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容、规律和联系。而自主学习则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索,去获取知识。因此,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

当今时代,知识激增,教师不可能教会学生终身知识。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所谓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会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独立学习,获取知识。因此,教师仅看到学生是主体还不够,还要对学生进行自觉主动学习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下面就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我的体会。

一、激发兴趣,增强主体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 意愿。”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发展 智力潜能的契机。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像一个小“数学家”一样自己去研究、去学习。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导入新知识时,精心创设情境,催生出强烈的探究愿望,也可以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想学”、“我要学”。

如教学“混合运算”时,可创设本班学习委员到文具店,统一购买学具的系列情境。上课开始了播放购买文具用品实况:⑴购买圆珠笔8盒和铅笔10捆,每盒圆珠笔6支,每捆铅笔10支。⑵学习委员给同学们说:“圆珠笔的价格好贵一盒6支就要9元,一捆铅笔10支才2元。”让学生观察购买文具用品情境,从中收集、处理好信息,解决自己想解决的问题:⑴购买圆珠笔和铅笔一共有多少支[6×8+10×10=48+100=148(支)]⑵每支圆珠笔比每支铅笔贵多少元?[9÷6-2÷10=1.5-0.2=1.3(元)]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感悟出计算两个积(商)之和(差)的运算顺序应同时先算两个积(商)。情境素材取自于生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又把生活问题数学化,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二、改变方式,激励学生自主探究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动手操作,增强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学习的感性材料,加强直观操作,指导学生初步学习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使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进行大量的感知,建立表象,以此作为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认识圆”的时候,课前教师让学生自己准备半径不同的圆形纸片。上课时,让学生拿出圆形纸片反复对折,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折痕相交于几点?(1点),而这一点刚好在圆正中心,最后得到圆心的概念,再让学生在同一圆中通过测量圆的直径、半径,从而找出同一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为d=2r,r=d/2,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充分得到体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了新知识。

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内容时,我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人字形屋顶的房架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房架为什么做成三角形的吗?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由此展开了大胆的猜测,有的说是因为三角形美观;有的说是三角形省料,还有的说是三角形便于雨天流水。对此,教师都一一肯定,并引导:“那么,究竟为什么将房架做成三角形的呢?下面,让我们自己通过动手操作来进行研究,好吗?”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了以下的探究操作:

1、小组合作:利用发下的七根木条,螺丝、螺帽等材料做一个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比一比,哪一个小组做得迅速;

2、拉一拉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制作图形与拉一拉,切身体会到了三角形不易变形的特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但让学生在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中自主发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结合知识的探究发现,使学生认为这个数学知识是我自己动手实践出来的,只要自己动手实践数学知识也是很容易的。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勤动手。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提供空间让生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应允许和鼓励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疑问有与众不同的解释。布鲁巴克曾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学须有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一个明智的老师不但要把“释疑”作为天职,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发挥好主导作用,更要鼓励学生大胆就学习上不懂的问题提问,以求最后弄懂。如何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质疑的信心和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启发学生开阔思路,多思善想,质疑问难。在学生质疑过程中老师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其次,指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最后,还要启发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学用不同方法解答应用题(少先队员在山坡上栽松树和柏树共120棵,松树是柏树2倍,松树和柏树各多少棵?),这道题可用多种方法解答。我先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提示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根据已学的知识探索出不同的解答方法,最后老师加以指导,进行归纳和总结。由此学生体会到了“殊途同归”的妙处,学习更有兴趣了。通过这样的教育,不仅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解题时,学会运用转化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生活实践自主探索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让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再贴近。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又能在实际的生活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认识体系,那么数学知识才能成为活生生的知识,才能转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

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材料的感受与兴趣。来自身边熟悉情景,不仅可以增强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保证了学习对探究内容的理解深度,为进一步构建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断挖掘小学生身边的数学学习素材。

在教长方形面积计算课临近结束之际,我联系班级的实际情况说:“我们教室的窗户上有一块面积是24dm2的玻璃,不小心被打破了,要配置大小相等的玻璃,它的长和宽是多少呢?”学生一下子配出了好几块面积相等的玻璃,有的说长是6dm,宽是4dm;有的说长是8dm,宽是3dm;有的说长是12dm,宽是2dm„„这是一个颇具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得到发散。老师话锋一转:“玻璃不光面积要相等,而且要能装到教室的窗户上,即形状也要相等,那它的长和宽究竟是多少呢?”只要用尺测量出打破后的玻璃的长度,就能知道玻璃的长。

数学是一门基础工具课程。所谓工具,就是用来处理其他事务的手段和器材。既然是手段,我们就要用,要常用,用它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再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时,我让学生计算操场的面积和周长,需要哪些数据让学生自己去测量。在教学“统计知识”时,我让学生去统计学校班级的男女生人数。在教学“测量”时,我让学生拿着测量工具测量学校教学楼、操场等的有关数据。在教学“体积计算”时,我让学生计算一只茶杯能放多少水(圆柱形)。这类实际生活问题得以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开展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帮助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又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激情的兴奋剂。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在自主探索中学生与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让知识融会贯通。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把自己当做一名初学者,走近学生,与学生一起探索中学。学生要在合作交流中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研究者,发现者。在教学中,我们要选择适当的切入口,提供研究材料、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自主探索。例如,教学“圆柱体的初步认识”时可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师让学生每人从自己桌上众多的学具中找到一个圆柱体,然后分组活动:“观察这些圆柱体,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热烈讨论起来。经过讨论学生发现: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圆的。圆柱体上下是一样粗的„„老师对他们的发现给予充分的肯定。在这一情境中有个学生提出问题:“圆柱上的这两个圆是不是一样大呢?老师紧紧抓住这个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证明这种观点。这时学生的热情高涨起来,他们热烈讨论,群策群力,想出了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小组把圆柱一头的圆画在纸上,再把另一头掉过来比较;有的小组用纸条量圆柱两头的外围,看是否一样粗;有的小组量圆的直径是否一样长„„在这个合作交流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人人动手、个个动脑、合作讨论,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在活动中对学习充满了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使用性,使学生发现数学、喜欢数学,并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素质。我相信,只要我们深钻细挖教材,坚持改革,在教学中给与学生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将来,我们大家都会让自己的天空常蓝,让学生的心灵温暖。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西方教学方法的历史发展》作者:布鲁巴克 3.《数学教学实施指南》刘忠智 张晓霞主编 4.《小学数学教师》 202_年第5期 5.《心理学》作者:叶一舵

第三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需要,也是当前科技飞速发展、信息量剧增和加速获取知识的需要。

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包括:

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和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自做和自检练习的能力。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情感。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感即是使学生喜爱自主学习,愿意自主学习。教师可通过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向学生讲清培养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和重要性。指出:自主学习数学不是无师自通,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打消学生对自主学习的误解和疑虑,使学生明白道理,建立起自主学习数学的情感。

2、利用反馈信息,让学生“甜”中品出“甜”因,乐于“尝甜。

在培养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教师要坚持正面诱导,多用表扬、鼓励的方式,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向上的心理。通过提问、做练习、对答案等知识反馈,使学生实践中体会到自主学习能力对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重要性,使他们渐渐地尝到“甜头“,建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并激发起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少年儿童都有一种积极进取的心理状态,当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诱发的时候,他们希望自己尽快学习好,非常渴望掌握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这时,如果教师及时传授给他们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以保证自主学习活动顺利地进行。

教学中,我从培养学生阅读教材入手,分三个阶段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教材的方法。

第一阶段是教师的领读阶段。教师边领读边讲解,重点讲解学生感到生疏的数学词语,教给学生在阅读教材时怎样找数学概念中的关键词语,怎样找重点、难点,怎样阅读例题,使学生初步了解阅读教材的方法

例如,在教“百分数应用题“时,教师要求学生指出这道题的关键所在。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找出了关键的一句话:“今年计划比去年增产25%”,从而判断出标准量是:“去年的量”,比较量是“今年的量”,“去年的量”

第四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的研究》

二.课题简介:本课题以我中心校主持各校个别教师摸索探究在小学阶段,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方面所作的工作为主线,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的选题意义、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计划及实施过程、取得的成果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旨在为教育教学工作和相关专题的研究与推广提供借鉴。

三.课题目标

1、教师目标:研究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趣味性,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学生目标:研究学生如何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的策略和方式,以“乐学、会学、会用”为指导思想,力求探索以兴趣教学贯穿课堂的教学流程:激发兴趣----输入信息-----实践应用-----体验成功。不断改进完善学法,在生动、活泼而又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下,力争各科课堂学习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

3、课堂教学目标:研究如何摸索探究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参与完整的自主学习过程,如何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每一个环节上都能积极主动、勇于探索、乐意参与。实施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支点、以交际为目的、以任务为基础的四个基本教学原则。

四.课题内容

(一)课题的立题背景

1、背景的提出

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性与开发性思维的培养,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突出学生个性发展是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的特点。倡导自主学习在于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局面,挖掘他们自我发现的潜能,提高他们自我构建的能力。

由于应试和传统思想的影响,与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抑制学生智力能力发展的情况,仍然大有所在。课堂上缺少恰当的师生对话、师生互动和师生互相尊重的民主氛围;学生学习强度大,教师教学任务教学手段与技术滞后等情况也还没有得到改变。很多学生习惯了接受知识,不去思考问题,思维没有得到提高,对学习无所适从,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提高了。

2、满足素质教育之求

教育肩负着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特殊使命。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学校教育应爱护和启迪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教师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陈旧、僵化、呆板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重新构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利于新颖人才脱颖而出的英语教育教学新模式。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寓教于乐,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激发学习积极性,那么教学就达其真正的目的。

3、符合新《各科课程标准》之规定

新《课程标准》关注的焦点是课程实施过程,重点是对学法的探讨,核心是“探究性学习”,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应变革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行为。从精心设计“教”向精心设计学生的“学”转变,从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全面发展转变,从忠实地执行教材向积极地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转变。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强调通过课程的学习,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4、加速我乡各学科教改之步伐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增强学习的内动力。针对我乡教学现状,结合各校学习实际情况,我们就课题进行研究,相信通过近三年的教育教学研究及工作实践,本课题的研究能对我乡教学起到一定借鉴作用,加速我乡各学科教改之步伐。

(二)课题的界定

1、“自主学习型” 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是将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内容中,使学生在使用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学会,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即将知识作为一种运用的工具、一种技能,而不是作为一门知识来学习。教师需分析和设计具体内容,完成学习知识所需要的其它前提知识以及需要采用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等的收集,旨在将每一个学习目标拓展为教学活动中可用的具体内容。

2、“自主学习型” 课堂教学模式的目标定位 “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强调让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怎样利用知识作为交流的媒介来完成学习任务,而不只是关心自己所说句子的结构是否正确,以便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学生能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获得基本的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运用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研究学生的学法:

(1)、通过课题研究及教学实践,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促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题研究及教学实践,指导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运用和加深理解已学知识,发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尝试相关知识的结合,学会找知识源,从多种渠道获取、分析、处理和利用信息。

(3)、通过课题研究及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并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精神。

2、研究教师的教法:

(1)、通过课题研究及教学实践,促使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个性生命主动、积极、自由、全面的发展,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2)、通过课题研究及教学实践,帮助广大教师建立新的课程目标观,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3)、通过课题研究及教学实践,促进广大教师构建新的知识学习观,即知识的获得离不开人的积极参与,离不开认识主体的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

3、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

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施,促动我乡广大教师提高认识,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初步形成自主学习方式下的课堂教学操作要求、模式、评价方式,丰富对自主学习方式的理论认识。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张扬个性和大胆创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方面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4、完善改进小学各学科的教学评估:(1)、评价从重个体向重集体过渡;(2)、评价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过渡,坚持用发展眼光看学生。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本课题研究旨在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反思与调整

一直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出“他主、被动、机械接受”的基本特征。一提起学习,学生的行为便是读书、听讲、练习、考试,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和一刀切现象,既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灵感和思维,又削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和阻碍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导致学习能力下降。倡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并不是以取代或削弱知识为代价,而是教学生怎样去获取知识技能,为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全面发展乃至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本课题研究重在适应现实情况对教育教学的需求

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无疑是当今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热点、亮点和难点。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即不仅注重知识的存量,更注重知识的流量、变量和增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因此,不能继续一味地传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而不思革新进取。

3、本课题研究吻合《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育教学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原有的单纯的接受性学习、被动性学习,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促进师生、生生之间合作学习以及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自主学习方式的培养已是势在必行。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基本原理

人本主义教育目标:培养能够适应变化的、知道如何学习的、个性充分发展的人。人格化的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强调认知与情感相结合的教学;强调学生个性化的自我评价;强调情感化的师生关系。

2、“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知识是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知识的意义是不能机械地灌输给学生,必须靠学生根据其个人先前知识经验主动建构。基于此基本观念,学习应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基本条件,师生、生生之间的协作与对话是意义建构的核心环节,而意义建构则是学习的目的。

3、创新教育思想

创新教育的根本在于创新意识、创新个性的培养。“自主学习”是对创新教育的继承,它体现了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到实处。通过此种学习方式的构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发展知识、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意识和精神,形成独立、自信、坚毅、勇敢的个性;培养抓住机遇,捕捉灵感的观念和大胆实践的勇气等。

4、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强调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和邓小平的“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

(六)课题研究的现实状况及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A、现实状况

1、教育部《课程标准》中新课程理论认为,学生上学期间的“学习”是为了“学会学习”而学习,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教是为了不教”。

2、心理学家认为,兴趣具有动力作用,即兴趣可以转化为激发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推动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保持兴奋的情绪,从而养成持久不衰的热情。

3、我学校按现有分层次教育教学模式,从培养兴趣、提高能力入手,激发学习的自觉性,突出学生学得主动,即“主体性地位”,让学生获得乐趣,体验成功。B、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全乡1-6年级的部分学生(随机抽取)实验对比班:1-6年级部分班级(随机抽取)C、研究方法

利用课堂教学,心育教育及综合实践课,多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建立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行动研究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通过教学研究,检测就本课题研究所运用的对策与措施的效果,进一步加强或及时调整研究的方式、内容。

2、研究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现状并针对他们自主性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寻求相应的对策,采取有效的措施。

3、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建构主义理论、现代信息传播理论和自主学习等相关教学理论的学习,了解现代教育的基本观念和自主学习能力和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本课题是应用研究课题,其进程为:研究——实践——改进——提高,良性循环,不断完善。

(七)课题研究计划及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与具体措施:准备和启动阶段

1、准备阶段:202_.3

2、申报阶段:202_.3——202_.4

3、批复后开题 202_.5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学校统筹安排,层层管理,落实到人人认真对待负责课题研究;

1、深入课堂,对比实验,及时反馈,取长补短;

2、围绕课题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第三阶段:验收阶段 :

1、整理收集文本材料(注重点滴积累,装订成册)

2、成果的收集、汇编

3、总结阶段:(202_年2月------202_年5月)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

4、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在教学策略上,我们积极、大胆地实施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各种教学方式,创设一个全员乐于参与、主动参与的氛围,实行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尝试让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提出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即:(1)、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旨,精心编写预习、学习、复习案(2)、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契机,悉心安排学生课堂教学活动(3)、以鼓励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为主导,决心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4)、以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为手段,专心致志于过程性学习(5)、以创设多层次课外学习环境为抓手,全心全意发挥环境教育作用 五.课题成效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已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效,并在全乡教学中加以推广运用,以求不断改进完善。

(一)初步明确了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操作要求:

1、主体性要求

“自主”是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内隐、外显的各种权利,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阅读、交流、实践,有效促进学生自主求知、自主发现、自主发展。具体表现在:(1)、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上的“能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认知策略的培养,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通过内化、理解、记忆加以反思,激发起学生潜在意识上的独立学习能力。(2)、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愿学”。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如创设丰富的情境、采用富于激励性的语言、改变常规授课手段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自主学习的心向(3)、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注重学习策略的内化和迁移、运用。(4)、建立在意志基础上的“坚持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注重师生评价,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生为突破自己而不断努力的激情。

2、差异性要求

尊重学生的差异,是教育民主化的需要。我们承认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承认人与人之间在发展方向、发展方式等方面存在种种差异,我们就必须承认教育的差异性,努力使“学生适应教育”转变为“教育适应学生差异”。(1)、目标分层。目标具有导学、导教、导评的功能。课堂上,教师如果用统一的目标去要求参差不齐的学生,就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及需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发展特长,让每个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通过目标分层,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来适应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进步。(2)、内容分层。学习内容的分层主要是指学生具有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权利。怎样的教学内容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触及学生心灵深处的体验?当然是那些“属于自己的内容”,那些与学生生活相连、兴趣相投、期待相合的内容。(3)、作业分层。作业是教学目标达成与否的重要体现。长期以来,作业布置总是统一要求,造成后进生“吃不消”,优等生“吃不饱”。而真正民主的教学、真正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要求的作业,如作业量的分层、作业难度的分层、作业的自主选择、方法的自主选择等。

3、互动性要求

互动是自主学习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特性。它是多向多层的,既有学生与书本的互动,也有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学生与书本的互动意味着学生与书本的亲密对话,实现入乎其中的情知整合;师生互动意味着信息传递与反馈的顺畅,是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精神等方面得以提升的必要流程;生生互动更多地体现为合作性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这里既有行为互动,也有思维互动;既有知识交流也有情感的交流合作。

4、创造性要求

鼓励学生自主创新,让课堂充满活力是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之一。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中做到:(1)、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这是创新火花能否得以闪现的重要环境,只有在一个允许犯错、勇于争辩、关系和谐的课堂氛围里,学生才能“异想天开”,畅所欲言,才能激起火样的创造热情。(2)、在培养学生“求同”思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求异”。“求异”就是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敢于循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寻问题、解决问题。(3)、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大胆的想象与设想比知识更为重要,它可以使人的思维更具有广度,更具有超乎一般的创造性。(4)、培养学生敏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构成要素,这是学生学会认知、发展、创造,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与习惯的起步与提升。

5、实践性要求

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实践,就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品质。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实践空间,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1)、保证充分的实践时间。课堂中必须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操作、练习等时间,保证学生最大限度地动脑、动口、动手。(2)注重实践方法的积累和内化。(3)、注重与生活的相关联系,引导学生开发生活资源,拓展学习途径,学以致用。

(二)初步形成了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操作模式:

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我们根据自主探究性学习的一般规律,初步构建了如下操作模式:

1、以预习案为引导、以话题为线索,把握自主学习主题。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自己想要了解或有疑难的问题,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主题。

2、以学习案为指导、以活动为主线,体验自主学习过程,领悟学习策略。围绕主题自主探究,并利用相关书籍、图片、实物、实验或网络,配合学习、思考。既可以独立自主学习,也可以合作探究学习。

3、以复习案为成果、以自我展示为主体,让学生充分获取学习愉悦。围绕学习主题展开讨论,教师适时诱导,启发思维,将学习活动引向深入。

4、强化学习实践,类化自主学习体验。开放课堂,组织有效的课外延伸实践活动,以发挥课内外学习的整体效益。

(三)初步构建了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在课堂上有饱满的热情,强烈的自我需要,注意力集中,师生关系融洽。

2、学生的参与面:学生参与学习的面广,教师真正面对全体学生,多数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

3、学生的参与时间: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裕的参与时间,听、说、读、写、讨论、总结等所用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二。

4、学生的参与方式: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参与学习,如:小组学习、独立学习、集体讨论、动手操作等。

5、学生的参与品质: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理解他人发言并能抓住要点。学生有问题意识,敢于质疑问题、发表意见,有较强的动脑、动口、运用的能力。

6、学生的参与效果:即在“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都得到较好地建构。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研究方案;

2、阶段和终结性研究报告;

3、优秀课堂教学设计;

4、反映学生各种能力发展成果:小故事、小报、演讲比赛、各种节目汇报;

5、反映教师科研能力的论文,教案、说课、听课、评课记录,课外活动安排记录等;

6、典型教学活动影像资料。七.课题研究的师生成果:

通过近三年的课题实践与研究,我们从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的研究中受益匪浅。通过对比实践,运用多种激发兴趣、互动合作、自主学习等教育教学方式,改善了课堂内外的学习气氛,调动了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题组举行了县级的公开课。教师合计上公开课、研讨课10节。通过进行课题研究,主研教师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教师论文、案例在全国、省级发表或获奖多篇,市级发表或获奖8多篇。学生习作多次发表或获奖。八.课题研究引发的思考及存在问题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有效学习的关键,在考试功能日益彰显,学生负担逐渐加重的现状下,如何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觉自愿的活动仍是我们今后的工作重点。

2、如何有效广泛地拓展校园、社会、家庭资源,使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课内外联系,还需加大研究探索的力度。

3、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显然还不够,要在逐步改善学习方式的情况下,加快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教师队伍发展的不平衡性制约着研究的全面铺开。一些教师在观念、实验能力、手段上还滞后于课题研究步伐。

5、自主学习教学难度较大,不易操作,实验教师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不少实验教师对如何处理好“合”与“分”的关系还掌握得不够好,同时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选取的活动资源太少,不能满足教材的实际需要。

6、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有关因素的变化数据和资料的收集积累还不够科学,课题实施的教师还应积极总结与反思,要进一步做好过程性资料的及时收集工作。

我们已按既定目标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后,我们将按照已形成的初步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巩固,并不断学习新方法、更新理念,尝试新教法。我们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的机会,既让他们学到知识,又让他们感觉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回首课题研究历程,我们愈加深刻地感受到,教育科研是完善教育、完善人的重要载体与途径,是学校得以持续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是显示现代教育魅力之所在。我们将继续求真务实,积极创新,努力谱写自主学习教学特色的新篇章。

第五篇: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 横林初级中学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202_---202_第二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周凌亚执笔

一、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我们学校继续参与区教研室的新教育实验项目的研究,以深化教学改革,追求理想课堂为宗旨。我们结合本校课题,将继续深入开展研究和实践,以打造优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以课题研究引领各成员在教学实践中学习、研究和创新,在追求高效教学的改革实践中取得新研究成果,完善并形成我们自己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努力追求: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以学定教,多学少教”的设计上,达到“主体有形,主导无形”的最高境界。重新认识:学生不仅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最重要的活性资源,是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能量之库”。同时促使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不断提高。现就202_---202_年第二学期本课题的研究制定计划如下:

二、研究重点:

首先是生本课堂的研究。在上学期学习课改成功学校的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先进经验后,着重学习他校生本教学的抓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开创适合我校师生的生本课堂,并形成我们自己的教学模式。

其次是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研究。着重研究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学习的方式方法,使课堂学习富有成效,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帮助。我校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全面展开。

再次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在课堂讨论、作业练习、个别辅导等过程中,激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各成员的课堂教学,都必须有引领学生质疑提问的环节。双休日作业的编写中也要体现让学生质疑的特点。

三、研究方法: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本学期将采取如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一是围绕确定的研究重点,收集材料,学习有关理论和教改经验,学习习近平几年来本课题研究的相关实施方案,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理论知识,加深思想认识,进一步掌握技术策略。二是指向研究重点,思考研究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技术策略,为实践中创造高效教学奠定基础。

2.实践探索。围绕确定的研究重点,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大胆改革,积极探索,形成卓有实效、操作性强的具体做法。既提高教学效益,又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

3.总结提炼。在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及时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及时总结提炼自己的教改成果,进而升华自己的教学思想,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三、活动安排:

本课题组成员比较分散,分布于各个年级部。全部集中学习研究的机会不会很多。因此先在各自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学习与研究,再在规定时间的课题组活动中分享与交流心得体会。

校园网和服务器上将都将提供相关的平台方便大家交流合作、学习研究、推介成果、共同提高。同时,也将努力创造条件开展一些集中学习研讨的机会。本学期集中研讨活动初步作如下安排: 1、3月上旬,召开本课题组成员会议,商量部署本学期课题的研究计划,确定具体的工作要求。再部署本学期的工作及工作要求。2、3月下旬,对初

一、初二年级进行相关的理论培训与测试。3、4月,围绕本学期研究重点,开展一次学校生本教学研讨活动,以结合研究课,就课堂结构、课前预习、教学案的编写、双休日的编写、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等,进行交流研讨,通过研讨达成一些共识,提炼一些成功经验。4、5月对初一数学学科进行教学调研。5、6月下旬,结合一学期来的教学效果和课题研究情况召开课题研究工作总结会议。总结交流一学期来各自的研究工作和相关成果并商量部署下一学期的研究工作。

6、随时关注生本课堂的信息,加大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力度。优化本校的生本课堂。

四、工作要求:

为确保本课题研究过程扎实、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各成员必须积极参与集中研讨活动,必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必须认真完成课题组确定的研究任务。

1.3月初,课题组成员必须围绕研究重点,根据本课题提出的原则与策略写出自己本学期的工作计划。2、3月中下旬,课题组成员必须在认真学习各种理论上,写出反思和结合我校师生的实际和自己任教的学科写出在我校进行以生为本创建高效教学的建议。3、4月课题组成员必须开设一堂对外研究课,并请同行写好课堂评价。研究课的教案和课堂评价并及时上传到服务器相关文件夹内。

4、本学期各成员必须精心设计一课时的教学案和一周的双休日作业,设计的学案必须有课前预习活动或检测和学生质疑的设计。也及时上传到服务器上。

5、各成员每学期至少写一篇教学反思或随笔,回顾总结本学期来参与本课题研究所做的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在6月上旬前完成。

6、在学期结束以前,各成员围绕研究重点,至少撰写一篇教学论文,参加省、市、区教育学会组织的论文评比。

7、做好课题研究档案。一方面根据课题结题鉴定要求,准时递交课题组统一建档的材料,另一方面自己在实践中学习研究的档案材料,各成员每人精选材料,提供一本。

横林初级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组

202_年3月1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