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初中数学课改报告
编辑:九曲桥畔 识别码:16-869266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11 23:36:4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初中数学课改报告

初中数学课改报告

张莉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中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评价及要求也在不断地发展。数学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讲背景来源,讲思想方法,注重过程,联系实际,突出应用,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在教材编排上也从封面设计,导引,章头图片及正文的“思考,探究,阅读与思考,数学活动”等都体现了数学的美学价值和人文精神。通过本学期的实验教学,感受颇深:

实际教学过程中,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导、辅助学生的活动,与学生合作探讨、研究问题,围绕学生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时间与空间,教科书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之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

新课改发生的变化

1.转变了教学观念,改变了单一的教学方法。

多年来教师只扮演着“执行者”和“传声筒”的角色,严格按照课程规定,亦步亦趋,不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而学生则扮演着“接受者”的角色,在“课程进度”和应试取胜驱动下,囫囵吞枣,死记硬背,拼命地在适应“课程要求”中挣扎,而学习效果则事倍功半。过去考虑的最多的是“如何教”,现在思考得最多的是“如何学”,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认识新课程,而不是从教师的角度去考虑。

2.感悟文本的能力增强了,授课能力提高了。

以前过于依赖教参,现在结合教参,强调学生阅读的同时提醒自己应该加强阅读,这样我们才能与学生形成更好的交流。

3.教学方式上发生了变化。

一是在把握教学内容上,能够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恰当选择和调整教学内容。

二是在教学方式上,在教学方式强调积极探究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们努力探索新教学方式的操作程序、实施步骤,改善教学呈现方式,实现包括启发式、讨论式、接受式、探究式、自主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效组合。

4.作业方式上发生了变化。

以往的作业,都是老师“一刀切”,而且形式单一,时间久了,学生难免感到厌烦。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考查学生上发生了变化。

俗话说:“十个手指头不能一样齐”。走进新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不再单纯地以分数认定,对学生的长处和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我们都给以关注

6.进一步改进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通过新课改,各班学生都在三个方面发生了变化:即学习状态比课改前更为主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了;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积极性增强了。

7.教学技巧提高了,懂得及时控制教学量。

每节课突出一两个重点,避免面面俱到。这样学生才不会混乱,能抓住重要的知识,学会应用知识。对于难点要讲解慢一点,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

8.新课改让教师更注意反思与总结。

对教学方式与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反思与总结。以更好的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这样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改中,我们在探索的过程中成长

1.“做数学”,让学生体验创造的乐趣

2.“玩数学”,让学生变得更加自信,激发创造灵感

“问数学”,让学生形成个性化学习,开发创造学生潜能

实践新课标中的困惑

1.新课程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里面,指出了合作学习是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也是我们最常用的手法。重点班学生的活动开展地是比较不错的,但是普通班上的学生普遍基础差、行为习惯差,小组长仍然唱主角,课堂成了教师和几名尖子生表演的舞台。

2.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遇到了教学难度问题,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学年的教学难度不是很明确,不得已教师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程度,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很难把握教材、教学的难度,拿不定中等程度的学生,是以习题难度为准,还是以复习题的难度为准,教学中容易顾此失彼。

3.调动积极性不是教学目的,调动积极性只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的手段。如果教师仅仅创设了生动形象的情境,而没有引领学生从解决问题中获得学习数学之信心、成功的乐趣,学生的兴趣只能是表面的、浮燥的,而不是自发的、持久的。

4.新的教材知识体系和数学思想的呈现方式是螺旋上升的,代数和几何的知识虽然写在了一本书里,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的相互融合,灵活性就大大的加大了:学生学过了代数知识后就要去学习插在两个代数知识之间的几何内容,使代数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得到延续学习和应用,学生在学习下一步代数知识时对前面的知识已经产生了遗忘,可是数学知识自身是有认识基础的,即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前面提到的这种编排体系使现在的数学教学出现了学了代数忘几何,学了几何忘代数的现象,使教师不得不在下次教代数(或几何)时对前面的几何(或代数)知识再次复习,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面对这种困惑我在教学中作了一定的探讨:有些内容的难易程度在课时上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教学方式相应的偏重与学生的自学和探索,编排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重组。数学自身发展总结的规律和发现的方法以及蕴涵的数学思想不能因过多考虑学生数学学习的生活化而被忽视,如乘方的意义、运算规律等。新课程标准仍然要求注重双基但新教材在习题配备上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我就根据需要自行配备了相应的训练。

另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流于形式。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新课程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改变。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忽视对学生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

问题二:过于追求教学的情境化。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

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但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

问题三:教师在课堂上不敢张口讲话。从学习方式看,学生的数学学习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一种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无论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还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都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学习方式。一般来讲,如果要学习的概念、法则、结论等学生能够去发现的,就应该尽可能地采用发现学习或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如果学习内容没有必要让学生亲自去发现,也不容易被发现,则可以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能有的老师会说,在接受学习中学生是否容易被动学习,而在发现学习中学生更能够主动学习。我们说,设计得很好的接受学习同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相反,如果在发现学习中创设的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或活动的组织等不恰当的话,也可能会导致学生被动地学习。另外,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在一节课中也不是截然分开的,更多的情况是两者交替进行,在接受中有发现,在发现中也有接受的成分。在改革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切不可因为传统教学中存在着教师讲得过多的弊病就一味地迁怒于“讲”。课堂上是不是讲,并不一定是教学观念先进与落后的试金石,不一定是启发式和注入式的分水岭。真正的问题在于讲什么、怎样讲。一般来说,陈述性的、事实性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运用接受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教师该引的要引,该问的要问,该点的要点,该讲的要讲,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问题四:教学只求“表面热闹”。有的教师上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问题五:教师不知及时介入学生的学习活动。现在的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我们的很多老师都这样做了。但学生活动时,教师只是自己站在讲台上,或看看教案、或摆弄摆弄教具、或四处张望,就是不肯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好像学生动起来之后,教师就可以彻底“解放”了。实际上,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在干什么。教师的任务是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学生小组讨论的时侯,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干自己的其他事情。教师应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同时要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

第二篇:初中数学课改论文

取众家之所长

改学生学习之方式

————农村中学数学教师教学改革初探

泰安第十中学

张小勇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

怀着改革的愿想,我于202_年12月22日——23日参加了在即墨市第二十八中学召开的“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即墨28中全国三大课改名校‘论剑’高效课堂新突破交流研讨现场会”。洋思中学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创办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着眼于学生的成长,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杜郎口中学将“放手就是最大的爱”的理念全面落实到了课堂上,彻底的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将一切活动落实到了学生的学,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室砸掉了的不只是讲台,更是教师的权威,教师成了学习活动的策划者,教师的职责是启发、点燃、唤醒,唤醒每个学生幽闭的心智,教师同时也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即墨28中以“雷锋精神”为依托实行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让课堂赋予了一种新的生命。课堂中的“师友”合作学习将传统的课堂转变成了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尊重了学生的生命、张扬了学生个性的高效课堂。通过学习触动很深,学习回来后,我认真思考,决定对我的课堂进行改革,本人在教改实验中,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借鉴即墨28中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合作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应具备的基本生存能力,我们应在课堂学习中引入有效的合作学习机制,给孩子们选择好合作学习的内容,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学习合作。(1)组建“师友”组合,合理分组。

借鉴28中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中的“师友”结合互助学习的方式,一个学习优秀的学生为“师傅”,一个学习较差的学生为“学友”,两人一桌组成“师友”组合。两对“师友”组成一个学习小组,选一个学习最优秀的为小组长;两个小组组成一个8人的大组,8人中学习最优秀的为大组长。

(2)合作学习培训

首先让学生学习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的“金字塔理论”,通过学习,让学生都明白“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这样“师傅”明白了给别人讲,也是自己学习、自己巩固的过程,彻底取消了给别人讲会影响自己学习的担心,为合作学习中的“对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次要培训组员、小组长和大组长。规定好小组长和大组长在合作学习中的任务以及讨论、讲解的方法思路。要确定小组合作学习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担任。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分配任务、督促组员完成任务等;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再次还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倾听、质疑、评价、整合”这些基本的合作技能。小组交流时要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好评价。同时还要善于陈述自已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各种不同意见难以统一时,学会保留自已的见解,以便在大组进行探讨。

二、借鉴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彻底还给学生。

我借鉴了洋思中学的“先学”策略,在教师有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也就是老师简明的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让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指定的内容。自己学完后,“师友”二人进行讨论,主要针对两人自学过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重点是要求“老师”给“学友”讲解。“师友”解决不了的问题反馈到小组进行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大组解决,大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到黑板上全班由老师点拨引导讨论解决。整个学习过程按照“独学——对学——小组学——大组学——群学”的路线学习。这样学生主动获取新知,切实改变“满堂灌”和“模仿例题,反复训练”的传统教学手段。

三、借鉴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中的学习任务分配到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小组来完成的方法。

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一个小组的集体智慧,展示模块才会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大胆的让学生质疑、讲解、展示,这样做挖掘的是孩子的潜力,培养的是勇气,张扬的是个性,奠定的是信心。

四、借鉴潍坊广文中学的“三三九”素质评价中的课堂激励评价的方法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我从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化评价意识出发,对课堂评价做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评价细则与标准:

〈一〉对小组预习学案评价。学案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教师要在每节课前检查学生预习学案情况,并给每组打分。

1、不预习学案的每生扣该组3分。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前导学部分,如果发现抄袭他人的每人次扣该组3分。

3、学生可以对疑难做出标记,请教同学或老师。〈二〉教师对小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评价。

这一阶段的评价着重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之中的参与程度,组员间的分工,学习秩序等。

1、要求小组长,记录员等各司其职,讨论有序且积极。若发现该组成员相互间闲谈,每人次扣该组3分。

2、发现有学生不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每人次扣该组3分。〈三〉教师对小组课堂展示情况评价。

1、课堂板演,分1号、2号、3号和4号分别对待,3号和4号在课堂板演做出正确解答奖励该组3分,2号完成奖励该组2分,1号完成奖励该组1分。板演出现的错误,本组成员纠正从奖励分中扣1分,被其他组学生纠正扣2分给参与纠正学生所在组。

2、回答问题时也分1号2号3号和4号分别对待,3号和4号做出正确解答奖励该组3分,2号完成奖励该组2分,1号完成奖励该组1分。回答问题出现的错误,本组成员纠正从奖励分中扣1分,被其他组学生纠正扣1分给参与纠正学生所在组。

〈四〉教师对小组课堂纪律进行评价。

上课期间违反纪律、不听教师安排等违纪现象每人次扣该组3分。〈五〉教师对小组完成达标测试情况进行评价。

1、达标测试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否则每人次扣3分。

2、学生抄袭他人的达标测试每人次扣该组2分。

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我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你们的助手,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适度的“乱”,在教师控制之中的“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加到教学中,让他们去创造性的学。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应用,我所教的两个班的数学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是我们都意想不到的,其中及格率有原来的70%提高到了90%,优秀率有原来的40%提高到了60%。成绩的提高更坚定了我进行课堂改革信心和决心,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是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下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作者:张小勇

通信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泰安第十中学 联系电话:*** 邮编:271023 工作单位:泰安第十中学

第三篇:初中数学课改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课改心得体会

一、激发学生潜能,鼓励探索创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二、转变教育观念,发扬教学民主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新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内容,如“地砖的铺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等等,教师都可以充分利用,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五、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坚持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得到不断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全面的提高与发展。

第四篇:202_初中数学课改小结

202_年课改阶段性小结

课改在我校已经进行两年多了,通过参观,学习,研讨,实践,“课前导学-展示讨论-引导梳理-反馈矫正-迁移创新”这一“三性五要素”主体性教学模式已经真正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原来讲课时,我们认为要讲好一节课教学设计是关键,只要设计好教案就完成任务,把心思全放在教案设计上了,上课时一心想着教案。而现在我们把备学生当成备课时的重点,只有了解学生,让学生在自学中掌握知识基础,才能更好完成教学任务。课改改变了学生,他们的胆子越来越大,他们回答更主动了,敢说、敢讲、敢问,自信又活泼,真正体现新型学习方式——主动、探究、合作。学生的成绩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那些成绩中下的同学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课堂积极踊跃,让我们看到了课改的成绩。下面就谈一下自己粗浅的感受:

一、对课改的认识

1、教师地位的转变

传统课堂教学是以教师单纯的教为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他们是被动、机械性地学,学习无趣又疲倦。而新课程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因此,作为教师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改革的主要表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课前先利用手中的学案进行自学,小组内交流,课堂上学生以“自学 1

导引”“合作交流”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逐渐成为主要的方式。学生在自主探究问题中,鼓励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评价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师已不再是课堂中的唯一评价者,所以班级里的小组长和全体学生都是评价者,他们的参与也起到了激励作用,在评价中我还渐渐发现,我在课堂中使用的评价用语学生都非常熟悉,有一部分学生还会模仿我用的这些语言来评价别人展示,会在课堂上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评价同学的过程也锻炼了自身的能力,同时提高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开始时,学生的评价总是那么生硬,不自然,而现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评价越来越多了,也显得自然了。

二、努力方向

为了让课改越走越好,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认真学习、研究新课标和教材,领会课标,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内容、编写特点,要求及教学方向,有效、合理、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积极的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

2、教学中,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学生观”的转变。要全面的看到学生各项表现,表扬学生要从其所长去入手,有的学生可能是学习好,有的学生可能是积极性高,有的学生可能是遵守纪律,有的学生可能是爱劳动等等,这些都需要以不同的形式评价学生。

做到用孩子的心看待一切,不歧视孩子,多赏识孩子,达到班上“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而不是统治者、长官。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课堂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不仅要用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看,听,说,做的各项能力。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置身于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此外,还要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认真学习电脑投影一体机的使用和操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一切教学资源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4)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当然,我们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困惑、困难,这需要我们长期耐心地坚持下去,积极总结和反思在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多学习、多思考、多创新,那么离成功的彼岸就会越来越近!

202_年12月20日

第五篇:初中数学课改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课改心得体会

经过几年的课改实践,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并大胆的付诸以实践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效。通过教育教学工作,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赏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中注重引发了学生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像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对于这些知识我把它们改成学生课外学习研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这些知识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二、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新课程标准》在无数双期待的目光中呼之而出,其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这一重要理念深入人心,课堂上大家都在尝试或积极准备尝试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其中不乏许多成功的经验与案例,但更多的只是"披着羊皮的狼"。她的形式简单易学,几个人分成一组,七嘴八舌,谓之"小组合作学习",一些公开课用之者更甚,以博取大家的美言;一些竞赛课用之者也不乏其人,以显示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但是明眼人一看便知其中的"奥秘"。究竟是学生问题,还是教师假以"小组合作学习"来搞"包装"?……就目前而言,许多课堂中"小组合作"搞得轰轰烈烈、五彩斑斓,但美丽的外表只是一种形式,实在无法掩饰其空虚的内心,不得不令人匪夷所思。

授课教师已从以前的单纯知识传授转变为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真理;不仅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合作。老师已从以前的演员转变成了现在的导演,从权威变成了学习者的挚友,从评价者变成了参与者。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而且掌握学习这些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并且爱学数学,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师生关系从以往的“先知先觉”的绝对权威地位转变为教师尊重学生,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朋友关系。在课堂上,我们看到了教师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看到了教师不是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得到信息,如何提取有效信息和运用信息解决问题。

三、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四、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的评价每一个学生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1.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多少年的话成为历史。

2.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来量,肯定会把一部分有个性发展的学生评下去。3.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会不断的追求,不断的探索和攀登。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

五、新课改使我们面临挑战

我们面临许多挑战:由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不是积极主动投入到探索之中?他们对学习是不是充满热情,是不是积极思考问题?老师是不是也投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对学生的研究进行适时的启发和指导,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活动?是不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是不是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等等,这些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还有一些问题,提出让同行共同磋商:

1、教师唱主角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的学是为了配合教师的教,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计做出回答,并努力诱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学生学会如何揣摩老师的心理。

2、教学要有程序,但不能程序化,仍有一些教师过分依赖教案,出现硬拽学生进入教师预定的轨迹中的现象。

3、如何更好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小组合作学习表面上形式热热闹闹,但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没有很好体现,有些问题的抛出,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进行交流,这是没有意义的、无效的学习。

4、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教学是按课件走,还是按学生走,是关注活生生的课堂,产生真切的师生互动,还是流于形式。有些课看似热热闹闹,但流于形式没有实效。

总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一次的课程改革无疑是对教师的教学思想的一次洗礼和变革,我们抛弃的是过去的陈旧和错误的东西而不是优秀的传统和经验,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建立在对过去的反思、改造和完善的基础之上的。让实践之树常青。

初中数学课改报告
TOP